2023粤港澳大湾区企业数字化转型
深调研案例集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enterprises in the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in 2023
In-depth research case collection
YOUNG城智库
数字转型研究室
2023粤港澳大湾区企业数字化转型
深调研案例集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enterprises in the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in 2023
In-depth research case collection
YOUNG城智库
数字转型研究室
数字化正在改变和重塑着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中国
作为全球数字化领域的重要参与者,建设数字中国,加快
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崭新
的方向。
《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显示,中国的目标是
到2025年在数字化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到2035年数字化发
展水平“进入世界前列”。
作为数字经济发展大省,广东在今年省委经济工作会
议上提出,要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推动制造
强省建设迈出新步伐,紧紧抓住产业项目、工业投资、产
业平台,加快实现产业体系升级发展。
与传统产业相比,数字经济作为新型的经济形态其最
大的优势是可以叠加在其他产业之上,为其插上效率的数
字化“翅膀”,提升实体经济的产业优势,促进产业向高
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发展的方向发展。
沿着这一发展路径,聚焦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作为
实体经济的服务者,在广东开花结果。
前 言
如今的南粤大地,数字变革如火如荼地进行:一座座
“灯塔工厂”争分夺秒地建设,一个个全国工业4.0智能
制造示范基地你追我赶地申报,龙头企业“大象起舞”率
先数字化转型,中小企业紧跟大潮“上云上平台”,关键
核心领域突破“卡脖子”问题……
如何紧紧抓住广东经济向高质量发展中势不可当的数
字经济浪潮趋势?怎样加速挖掘崛起的广东“智”造中企
业宝贵的发展经验?
2023年5月起,由广东省工信厅、广东省社科院、广
东省工商联等单位指导,羊城晚报采访团队深入粤港澳大
湾区一线企业展开深调研,寻找企业数字化发展的优质样
本,联合专家共同探讨数字经济为高质量发展助力的新模
式。
众多丰富的融媒体产品将在“粤港澳大湾区企业数字
化发展深调研——制造业当家数字化赋能”栏目呈现。同
时羊城晚报还将推出行业问卷调查、数字化发展行业研讨
会、样本榜单发布等多种智库活动,为广东经济向高质量
发展提供新案例,奉献新思路,探索新路径。敬请垂注!
粤港澳大湾区企业数字化转型深调研
高级调研官 孙晶
目 录
大湾区如何打好“数智功夫” 1
佛山陶企砸亿元攒“数字秘方” 8
“数字风”吹动岭南衣 18
数字化“最后”一块拼图如何补? 24
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三逻辑” 31
“小而美”工厂数字化的苦与乐 38
印刷包装企业闯出转型新“数”路 45
如何算出制造业竞争力 51
数字“懂行人”如何来引路? 57
电力装备龙头如何数字化重塑 63
一家污水处理厂的数智进化 68
服装企业怎样构建“数字画像” 74
老牌国企玩转新型“智慧水务” 78
6 361年老字号成“数字化”新弄潮儿 85
从“熄灯工厂”迈向“灯塔工厂” 92
世界工厂”里小企业的“大收获” 99
破解中小微数字化转型“三不”难题 107
潮汕“淘工厂”成长记 113
“数字化转型没有尽头” 120
稳定生产不再依赖老师傅 127
一盘蚊香的数字化之旅 134
1
篇目一
大湾区如何打好“数智功夫”
关键词:“智造” 数字经济
蓝绿银三色为主色调的整洁宽敞数字智能车间里,一改传
统印象中陶瓷产业的“土”气质,通道上不见尘土飞灰,也不见
“灰头土脸”的制陶工,取而代之的是训练有素的产业工人、机
械臂、AGV机器人在高效运作的“身影”。
5月农历小满,在粤港澳大湾区传统制造业大市佛山,作为
陶瓷产业数字化转型先锋,蒙娜丽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开展一
2 项新的探索:对标世界级“灯塔工厂”,完成企业整体数字化转
型。同时,牵头区域的家居产业实现数字化转型。
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千行百业,一批传统行业上云上平台、领
航智能制造的灯塔工厂、屏幕里数字孪生的“云工厂”……成千
上万个“蒙娜丽莎”正在产业数字化浪潮中,思考如何打好“数
智功夫”,跨越“看不见的门槛”,迈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
步。
企业竞争力关键
广东正在破解“世界性难题”
一个月前,广东深圳,华为坂田基地,华为轮值董事长、
CFO孟晚舟作为公司最高管理者的首次公开演讲,就分享了华为
的数字化转型经验和曾经的困境。她表示,华为和其他很多企业
一样,在转型过程里曾面临重重挑战。但“数字化”是共识度最
高也是当前确定性最高的趋势,“数字化是整个产业链的新蓝
海,跃升数字生产力正当时。
5G、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工业互联网等技
术应用场景的拓展,正成为广东制造业产业链“跃升”的关键力
量,驱动着广东高质量发展驶入“新蓝海”。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快传统产业和中小企业数字
化转型,着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这反映了中
央对数字化助力实体经济发展的期待,也是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
3
中明确了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支持。“支持中小微企业发
展”“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
融合”。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加快向各行各业深度覆盖,激发涌现
出了一系列数字化转型新模式。
其中,关于制造业领域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是世界性难
题。中国制造门类齐全、制造业中小企业规模庞大,广东的中小
企业数量众多,理应在破解这道“世界性难题”中承担责任、作
出贡献。
数字化转型,既是助企纾困之举,也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
键措施。记者从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获悉,全省工信部门近年
来一直在梳理细分行业转型路径,由于企业的规模不同,其解决
方案就不同,中小企业“怎么转”“找谁转”其实是技术方案问
题;针对中小企业在转型中遇到的资金问题,工信部门正通过企
业自身要“出一点”、解决方案供给侧“降一点”、政府“补一
点”的方式引导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为数字经济发展筑好基、强好基,就需全面搞活基层工
厂。在江门无限极可视化的自动化生产线上,采用物流数字模型
仿真验证方案,光纤网络覆盖整个工厂,智能网络、自动化设
备、机器人相融合,确保了生产数据真实、实时、完整,帮助管
理层进行生产决策。
——打好基础后,如何让数字化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链的
建链锻链强链,把处于产业链、供应链每个链条上的数字工厂
“串珠成链”?在广州番禺,智衣链工厂瞄准小订单服饰市场,
4 引入大规模自动化机械、人工智能技术、工业自动化软件,通
过企业微信为重要环节的数字化系统链接了产业链上下游,让
数字赋能传统制造业在现实中发挥新效能。
——要搞好数字产业集群发展,推动工业云平台企业或数字
工业云平台之间的合作,整合数字化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链
并形成集群化、打造区域或行业型的工业数字化集群,尤为重
要。早在去年,广东就全国首创建设工业数字化转型产业生态
供给池,引进培育了超500家优秀数字化服务商。截至目前,已
有华为、腾讯、树根互联、富士康、美的、华润入选国家级双
跨平台(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数量全国第一,形
成扎根制造大省广东、支撑双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双跨平台军
团。
相关数据显示,广东省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数字产业化规
模均居全国第一。数字经济正日益成为引领全省高质量发展的
新引擎。
制造业向“智造”“跃迁”
广东“数字经济”企业位列区域首位
数字经济是现代产业体系的新支柱,是培育构建新发展格局
的内生动力,更是粤港澳大湾区一张妥妥的金名片。
当前拼经济的重点之一,是着力拼数字科技与制造业相融合
的数字经济的发展。“以数字化‘度量’优化生产流程,以
‘连接’挖掘市场需求,帮助企业降本增效,实现高质量的内
5
生型增长。”腾讯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
CEO汤道生就对外表示,数实融合的趋势持续强劲,产业体系向
更高品质、更高效率的产出转变中,腾讯已摸索出了一条通过产
业互联网为企业创造价值的方式。
腾讯发布的2023年一季度财报显示,从2018年至今,腾讯近
5年累积研发支出已超过2200亿元。目前腾讯大力建设人工智能
和云基础设施,已在芯片、操作系统、数据库等核心领域进行了
大规模自研实践,自研算力底座初具规模,切实服务实体经济。
以聚焦制造行业检测领域的腾讯云工业AI引擎——工业质检
平台为例,采用业界领先的AI机器视觉算法能力,结合ISV伙伴
质检设备,帮助客户实现质量提升和检测工序降本,目前成功复
制上百个场景,为企业节省人力质检成本上亿元。
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数字经济相关企业近169万余
家,其中,2022年新增注册企业53.3万余家,新增注册企业增速
52.4%;从2023年一季度数据来看,数字经济新增注册企业近12.3
万家,与2022年同期相比,上涨7.4%;从地域分布来看,广东以
25万余家位列区域首位;山东、北京分列二、三位,分别拥有
13.5万余家以及13.2万余家。
“广东聚焦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支持‘链主’企业牵头,
运用工业互联网新技术新模式,提升供应链数字化水平,增加产
业链的弹性及韧性,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对接协作。”广东省工信
厅工业互联网处处长易贤辉说,近年来广东采用“一行一策”的
方式推动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累计推动2.5万家规模以上工业
6 企业数字化转型。
作为数字经济大省,广东数字经济规模在2021年达到5.9万亿
元,连续5年居全国首位,数字经济占GDP的比重达到47.50%。
今年,广东更是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推
进网络强省、数字广东建设,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
合,新推动50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带动10万家中
小企业“上云用云”。
当前,通过数字化与实体产业的紧密结合,助力制造业向
“智造”跃迁,携手新消费捕捉爆款密码,推进新产业、新业
态、新模式按下创新键……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发展已具备了
良好的产业基础,在数实融合方面正朝着优势互补、协同发展迈
进。在珠海、汕头、佛山、中山、江门、湛江、肇庆等地的大型
产业集聚区,已创新性开展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
一季度成绩单亮眼
数字经济夯实经济复苏底座
工信部统计测算数据显示,从2012年至2021年,中国数字经
济规模从11万亿元增长到超45万亿元。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近
期测算,2022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提升至50万亿元左右,同比增
长约10%,占GDP比重超过41%。
数字经济作为各地经济发展的“稳定器”,全国31个省份为
了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今年早已重点部署数字经济,并明确
了具体发展目标。例如,江苏力争数字经济规模突破5.5万亿
7
元,浙江将培育超百亿元数字企业40家,福建将实现数字经济增
加值2.9万亿元以上,江西提出数字经济规模占GDP比重目标达
45%以上。
在今年一季度,电信业务收入同比增长7.7%,电信业务总量
同比增长18%,算力规模年增长率近30%,“物”连接数占比提
升至53.8%;5G应用已覆盖52个国民经济大类,工业互联网核心
产业规模超过1.2万亿元,较上年增长15.5%……一季度数字经济
交出亮眼的成绩单,从数字经济内部结构来看,数字产业化发展
步伐加快,产业数字化水平不断提升。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数据,3月,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同
比增长14.1%,较去年全年加快7.3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产业
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5.6%,较去年全年加快5.7个百分点;科技成
果转化服务、信息服务等高技术服务业同比分别增长45.5%和
19.8%;数字要素驱动业、数字技术应用业同比分别增长24.5%和
19.8%。
放眼全国,广东之所以“风景这边独好”,不仅仅是因为广
东的经济体量大、财税贡献高,更在于广东的供应链体系、产业
配套能力、人力资本积累、基础设施系统等,都是在中国经济中
走在前列。因此,对粤港澳大湾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调研,将更
具有意义。
(文/ 王丹阳 许张超 孙晶)
8 篇目二
佛山陶企砸亿元攒“数字秘方”
关键词:陶瓷行业 苦练内功
印象中粉尘飞扬的“土灰”工厂变成了明亮整洁的数字化车
间;曾因十几年前缺少规划,将水管交错埋入地下出现渗漏,导
致厂区地下水管“水表飞转”,如今数字化链接端到端,实现了
9
全厂区水、电、气的实时精准监控;当年需要人手搬动重达几十
公斤瓷砖(板)、苦于招不到“重体力”搬运工,现在工厂内
AGV机器人行走自如高效搬运,一条年产值3亿元的自动化瓷砖
生产线可24小时开动……
世界陶瓷看中国,中国陶瓷看佛山。在全球建筑陶瓷生产基
地佛山,蒙娜丽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蒙娜丽莎”)
没有被传统产业的瓶颈束缚,而是拥抱数字化、智能化浪潮,对
标“灯塔工厂”苦练数智“组合拳”提质增效,在去年成为佛山
“一级数字化智能化示范工厂”,并获得扶持奖励资金2000万
元。
在数字化浪潮中,传统制造业如何在“新与旧”“高与
低”中走出高质量发展新路?“走数字化的发展道路对传统制造
企业已是必选项。关键就是要靠‘一把手’工程。否则很可能白
白花掉几千万元依然要承受失败之痛。”蒙娜丽莎集团董事、董
秘张旗康深有感触地总结,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需
要不断迭代,使企业从“制造”型向“制造+服务”型转变,完
成更有效率的产品和设备全过程、全生命周期管理,这条路只有
逗号,没有句号。
抉择
为什么数字化是必选项
陶瓷是泥与火的艺术。在全世界,中国是当之无愧的陶瓷制
造中心和瓷砖生产大国,年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建筑陶
10 瓷产量更占全球产量的一半。仅在粤港澳大湾区,就有蒙娜丽
莎、马可波罗、新明珠、东鹏等建筑陶瓷世界知名企业。
数据显示,全国规模以上陶瓷制品制造行业企业数量2000余
家,陶瓷制品制造行业整体从业人数60万人。然而,陶瓷产业作
为传统制造业,很长时间无法摆脱“落后”的标签,似乎也与数
字化难以迅速结合。
在全球最大的建筑陶瓷生产基地——佛山,排名行业前列的
蒙娜丽莎为何笃定地认为:“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对于企业不是选
择题,而是必答题。”
对此,张旗康列举了许多案例,1996年,公司为了更有效地
梳理财务管理体系,用两年引进了金蝶管理软件,之后,逐步建
设起信息化系统,在打通各个环节时还解决了企业能耗浪费的问
题。“原来跟同行对比,我们的工业用水量是同行的两倍,但查
来查去查不到原因。链接各个环节的数据后发现,原来埋了十多
年的地下管道出现了穿孔,难怪经常看到地下会冒水,大家也不
知道哪里冒出来的,以为是地下泉水。类似的情况还出现在用电
等能耗浪费方面,随着信息化系统的推进,都被一一解决。”张
旗康坦言,在最早的信息化过程中,蒙娜丽莎已尝到了“甜
头”。
最初的信息化自动化建设为蒙娜丽莎的数字化智能化打下了
基础。但是数字化的步伐并没有止步。张旗康介绍,对标先进水
平、跨界学习标杆企业,是蒙娜丽莎向数字化加速迈进的又一动
力源。
11
“当时我们还有可观的毛利,可看到不论是富士康、华为还
是美的、联塑,或是南海本土的华兴玻璃,在数字化升级后,
营业收入大大增加,毛利率攀升,成本下降,人均产出越来越
高。”张旗康告诉记者,“当时人均产出不含税大概80万元,放
到整个行业算是非常高,但与其他行业的优质企业相比是天差
地别,与国外同行对标,也存在很大差距。”
工业时代和数字时代,最大的不同在于,前者以产品为中
心,后者以顾客为中心。对企业来说,数字化转型要解决的核
心问题就是如何去满足海量的、碎片化的、实时的、多场景的
顾客需求,因此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将使企业从
“制造”型向“制造+服务”型转变,把满足顾客需求作为企业
价值创新和业绩增长的动力。
经过一番认真的调研和思考,蒙娜丽莎内部最终达成了共
识,如果不走数字化之路,未来将面临被淘汰的危机。
拥抱
数字化究竟应该怎么做?
2019年,蒙娜丽莎选择在广西基地建设了以自主研发为主的
数字化智能化1.0版本,工厂用人数量大幅减少,取得了显著的
成效。
“但1.0版本仍有难以靠自己完全解决的问题。所以佛山总
部要改造时,如何建设2.0版本的数智化工厂就成了考验决策者
的一道考题。”回忆当时在选择合作数字化合作伙伴时,张旗
12 康透露,最开始有一位国际知名的专家从欧洲飞来蒙娜丽莎几
次,报价一条生产线的智能化改造要投入6000万元。“那条生产
线总共投资包括研发费用才一个亿。投资都没有收回来。”张旗
康无奈地说,公司只能放弃这个方案。
“又用了大概8个月寻找合作方,当时遭到了大部分研发自
动化设备企业的拒绝。但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有一家位于佛山
的兰科智能工程有限公司接单。做了半年的试验,花了大约2000
万元,终于做成了。”张旗康告诉记者,现在这家自动化设备企
业通过蒙娜丽莎这个标杆,早已开枝散叶,迈入了数字化、智能
化发展的快车道。
日新月异的新兴技术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很好的机遇,
但是企业上了数字化后,也面临很多问题。“不仅是要建设一条
智能化生产线,更要实现产品和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经过大
量调研和对比,蒙娜丽莎选择美云智数来帮企业推动这一工程。
去年,蒙娜丽莎拿到佛山市‘一级数字化智能化示范工厂’后,
美云智数接单都接到手软。”说到这里,张旗康高声笑了起来。
数字化的升级让蒙娜丽莎提质增效。
在特高板数字化示范车间,记者看到,这里集结了超大规格
岩板喷墨机等全球尖端陶瓷岩板智能制造设备,还有七层干燥
窑、智能储坯系统、移动搬运机器人的AGV叉车等节能高效智能
设备,实现全过程智能制造和绿色生产。
在车间二楼,张旗康指着显示屏上的数据说:“过去,排产
13
周期需要7天,现在只需要1天。每天订单自动汇总,根据建模情
况自动运算后分配至各基地具体的生产线。”
“上了数字化后,招工难的问题也随着生产环境的大幅改善
而好转。在行业平均员工年龄是43岁的环境中,蒙娜丽莎员工平
均年龄降到了38岁。”
“同时,公司的进销存实现了端到端全面打通,销售团队、
经销商都能够通手机端或者电脑,实时监控下的单什么时候排
产,什么时候入库。对于消费者还能追溯每一块瓷砖的生产来
源。”张旗康告诉记者,持续在生产、销售、财务和物流管理等
各个环节上相继布局的一个个数字化项目被串联起来了,
“1+1>2”的数字化生态圈的效应开始显现。
心得
怎么避免花千万元买教训?
总结蒙娜丽莎数字化转型成功的关键一招,张旗康认为,数
字化转型成功必须是靠“一把手”。
我是蒙娜丽莎高管团队的一员,在公司至今工作了32年,是
工龄最长的一个。我负责过公司的大型环保技术改造,上市项目
推进等工作。”即使负责过这么多大项目,张旗康仍态度坚决地
认为,对于蒙娜丽莎来说,数字化智能化项目只有上升到总裁负
责制,才能最终实现成功。
原因何在?张旗康说:“蒙娜丽莎上数字化智能化项目最大
14 的困惑是找不到国内外同行的参照。项目负责人的压力和挑战也
可想而知。当整个团队决定启动资金拿出一个亿来实现的时候,
‘一把手工程’则是必由之路。只有总裁挂帅,在预算开销包括
阶段性的花钱方面可能就不会束手束脚,坦白讲,推进数字化智
能化的过程就是一个烧钱的过程,它不会立竿见影反映到经营的
具体数字上,而是一个需要持续投入的过程。”
张旗康进一步解释,“具体来说,在这个项目里,每一个板
块都有具体的负责人,比如营销线、智能制造、财务、物流等,
每一个专业板块的副组长负责该板块的项目推进与实施。但是,
只有总裁挂帅,最后拍板把钱用在刀刃上,才能达到效果,也只
有总裁挂帅,才能实现各业务板块的衔接,拉通之间的壁垒。
2021年我们用了将近5000万元,今年可能要花7000万元。这几年
也获得了国家相应的奖励,项目取得了初步成功。”
张旗康认为:“对于大多数制造业企业来说,如果数字化是
由副手去干,很可能就是花了几千万元买教训。”
专家
怎样苦练内功走向制造业尖端?
如今,在供应链管理之外,在生产流程内,蒙娜丽莎的数字
化转型已覆盖了研发、设计、生产、质检、销售和市场全链条。
在企业内部管理中,蒙娜丽莎的数字化还应用到了组织架构、人
力资源、财务管理等方方面面。
“数字化作为一个重要的抓手,助力制造企业降本减费提质
15
增效是我们的亲身体验,数字化不仅帮助企业将过去制定的机
制、规则、制度、流程、标准理顺,还是一种软实力的跨越式提
升。”展望未来,张旗康认为,数字化的道路上,只有逗号,没
有句号。
拼经济,向高质量发展,广东正通过不断推进数字化、智能
化改造走向制造业尖端。
记者观察,虽然去年蒙娜丽莎出现亏损,但面对压力,蒙娜
丽莎2022年的业绩报告显示,在2023年,佛山、清远、藤县、高
安生产基地将以提质降耗、降本增效为工作重点。西樵生产基地
特种高性能陶瓷大板生产线将进一步发挥绿色化、数字化、智能
化示范效应。
“要平稳度过艰难时刻,还是要刀刃向内进行变革,要耐下
心来苦练内功。”张旗康说,“只有将企业的降本增效做到极
致,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稳定性,才能在订单增加时
有所作为。蒙娜丽莎对未来的发展是有信心的,而真正要把数字
化智能化推到一个高度,我们希望对标‘灯塔工厂’。”张旗康
介绍,“同在佛山的美的全球基地排产可以做到1小时完成,我
们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生产偏差率要去评定‘灯塔工厂’,也
还要降下来。就是说,要通过数字化,使原料、配方、成型、干
燥、表面装饰、窑炉烧成和后期加工的稳定性都能够提到更高的
高度。”
陶瓷等传统制造业如何加速数字化转型步伐?浙江大学国际
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盘和林在接受
16 采访时强调,陶瓷产业其实是需要了解用户偏好和偏向于设计的
领域,产业的数字化除提高生产效率、降本增效外,还要和互联
网时代的文化产业结合,将互联网流行文化融入进来。
针对不同规模企业的转型能力差异,盘和林称大型企业有能
力自己实现数字化转型,比如通过大型企业IT部门扩充的方式来
实现;中小微企业存在规模小、盈利能力弱、数据意识薄弱、数
据化基础差等问题,建议通过平台企业合作,通过平台、服务
商、企业三方合作的方式来推动数字化转型。
“(工业互联网)平台可以通过聚拢多方的方式,制定中小
企业转型、工业互联网建设的普惠性方案,主导低门槛,低成
本,让中小企业能够消化数字化转型的成本。”盘和林说。
同时,瞄准更高的目标,蒙娜丽莎也展开带动制造业企业加
速数字化升级的行动。目前,进入蒙娜丽莎集团产业集群的上下
游企业已有20多个,“希望他们可以享受蒙娜丽莎过去多年积累
下来的数字化成果”,张旗康这样说。
陶瓷行业
数字化仍需迈向新高度
推进制造业的数字化不断迭代,政府、协会和企业还应如何
联动?
广东省陶瓷协会相关专家表示,目前大多制造企业的数字化
主要局限于从各制造工序或者设备、采购、销售、排产等采集数
17
据并传送相关数据至各个部门和显示屏,个别环节用数字孪生技
术实现了过程视觉重现,并对这些环节反馈信息和进行一定的指
导。但如何充分利用所获得的海量数字,运用大数据技术来分析
这些数字背后的深层逻辑,然后通过数学模型准确预测或者指导
各工序、部门在下一步和未来应当采取的行动,实现高质量高效
率高性价比、低碳绿色智能制造还有大量工作需要做。
今年5月,广东陶瓷协会会长陈环作为服务团专家随中国工
程院钱锋院士带领的“科创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产业科技服
务团到新明珠集团、箭牌家居等佛山企业开展调研活动。
陈环告诉智库调研员,为加快推进陶瓷行业智能制造、数字
转型。协会牵头组织编制《陶瓷行业智能工厂通用要求》团体标
准,旨在贯彻落实工信部《建材工业智能制造数字转型行动计划
(2021-2023年)》,建立一套行业智能制造通用标准体系,指导企
业智能工厂建设,加快推进陶瓷行业的自动化改造和智能制造数
字转型,提升行业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达到降低成
本、减少能耗、提质增效的生产目标,促进陶瓷行业高质量发
展。
当前,陶瓷行业龙头企业积极响应,参与标准编制工作。
(文/ 孙晶 许张超 王丹阳)
18 篇目三
“数字风”吹动岭南衣
关键词:服装产业 数字化 新织造
“珠江水、广东粮、岭南衣、粤家电”几十年来这些广货品
类一直畅销全国。如今,广东制造业加速向高质量发展迭代升
级,作为传统产业代表的“岭南衣”也开始了数字化的“新织
造”之路。
日前,由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清远市人民政府举办的纺
19
织服装产业数字化转型培训暨供需对接交流活动在广清纺织服装
产业园召开。记者从现场了解到,省工信厅组织开展了2023年纺
织服装企业数字化转型供需情况摸查,截至6月6日共收到51家企
业提供的百余项数字化转型供需意向,形成了今年第一批《纺织
服装企业数字化转型供需清单》。
广东作为纺织服装生产出口的大省,数字化转型成为产业高
质量发展的一道“必答题”。今年以来,广东陆续出台《关于进
一步推动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广东省实施消
费品工业“数字三品”三年行动方案》《广东省纺织服装行业数
字化转型指引》,着力通过数字技术应用来带动纺织服装业的产
业链、供应链、创新链、服务链协同发展。
如何引导行业走数字化转型之路?广东省工信厅消费品工业
处处长陈伟国在会上介绍称,在研发设计方面,要重视纺织染整
企业配色打样部门、服装企业设计部门的数字化转型,以及设计
研发过程的数字化应用,如企业打造自主的印染配色智能设计技
术和软件、培育在线设计中心等。
在生产运营优化方面,打造智能工厂、智能车间、智能生产
线,应用MES和ERP系统,采用先进数字化智能控制设备、技
术、工艺,提升物料调配、生产控制、安全生产、节能减排、供
应链等智能化水平;在仓储物流方面,建设ASS智能立体仓储系
统,运用Ecode、Handie等工业互联网标识技术,建立和完善数
字物流系统。
在供应链整合方面,建立纺织服装企业与原辅材料、染化料
20 和机配件等供应链共享平台,支持纺织服装原辅材料和机配件配
套企业运用数字化技术开发新产品;在平台服务升级方面,支持
平台打造一批小型化、快速化、轻量化、精准化、数字化系统解
决方案,提炼行业共性应用场景,推动纺织服装集群内中小纺织
服装企业提升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在商业模式创新方面,发挥实体市场平台的体验、互动及空
间功能优势,发展线上引流、虚拟体验、交易+线下服务或DIY
自助服务等电子商务新模式;在大数据挖掘应用方面,重视企业
客户资源、展览信息、实体市场等大数据挖掘,分析消费者群体
画像、孵化培育热销产品,使企业从“生产什么就卖什么”转为
“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
记者从现场了解到,根据2023年纺织服装企业数字化转型供
需情况摸查数据,从需求侧来看,17家次企业提出了整体数字化
转型需求,其他企业提出了企划、营销、生产制造、生产数据分
析、质量管理、仓储物流、成本控制、管理等多项数字化需求;
从供给侧看,平台企业可提供全套或特定环节的数字化转型服
务。
此外,清远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军介绍称,
为支持广清纺织服装产业有序转移园建设,当地特意制定“清远
纺织服装产业八条”政策。
其中,为鼓励纺织服装行业积极开展数字化转型,申报省级
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试点项目,按项目实际总投资额的50%予以
扶持,扶持总额累计不超过2000万元。
21
企业支招!
服装产业数字化转型这样“转”
各个环节的数字化转型该如何推进?围绕纺织服装企业数字
化转型路径,广州阿里云计算应用技术有限公司、广州致景信
息科技有限公司、广州丽晶软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佛山技研
智联科技有限公司、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等企业负责人现场
分享了纺织服装行业数字化转型经验。
「云供应链创“智慧”销售」
“产业互联网首先要完成几个步骤。”广州丽晶软件科技股
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江旭东说,首先要实现业务的数字化,建立
起整个产业链的链接效果,“像来到清远的产业园,我很震撼
它的规模,但是它在产业链中只是一个点,如果不和品牌端、
消费端建立链接的话,单个点的效率是有限的”。
江旭东指出,服装企业面临的两大难题,一个是做多了出现
库存,一个是做少了出现缺货,这两个数据值对企业而言都是
否定性的。“大家都在谈供应链,其实只要有订单就有供应
链,如果没有订单,你去盲目地做供应链,结果基本上不会太
好,因此一定要去构建自己的流量,但不是每一个企业都具备
引流的能力。”江旭东说。
如何构造企业自己的流量?江旭东建议,在销售端基于零售
终端场景,企业可通过公众号、视频号、小程序、门店、导购
22 等触点的数字化,让终端门店成为一个引流入口。在与客户建立
链接的基础上,通过线上渠道确定订单以后,再通过供应链体系
精准安排产能,成品由工厂直发消费者,砍掉包括库存在内的所
有不必要的成本。
“(这种方式)并不是去颠覆传统,而是构建销售端和供给
端的有效链接。”江旭东表示,当订单被碎片化以后,以前的跟
单模式已经不可能实现,通过数据和算法可以实现产业链上下游
各个角色之间实现高效链接和协同,提升产业链各个节点间的协
同效率,缩短商品从供应链到消费者的通路,完成了整个产业链
的高效运作。
「实现全产业链互联互通」
“其实不管是什么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基本架构都是相同
的。”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副总监杨刚介绍,数字化转型可以
分成三层架构,最底层是通讯控制层,也就是各种数据的来源,
如一些条码或二维码、移动PDA、智能仪表等;中间层是与订单
相关的生产数据,包括了物料、计划、报表、看板、系统互联互
通以及资料、生产、质量、设备、库存、能耗的管理。
“通过这些中间层的支持,我们可以做各种各样的看板,把
生产管理层需要看到的一些核心信息提炼出来,以便做更好的决
策,相当于对整个生产过程做了一个透明化和制度化的管
理。”杨刚称,最上层的就是“数字化工厂”,实现管理变革升
级、5G+SCADA设备联网、设备运行数据化、生产制造数据融
合贯通等。
23
“像溢达纺织是从最前端的棉纺到最后端的辅料都有相应的
生产场景,每个环节都有我们自己的(生产执行)系统,整个系
统是一个全产业链的系统。”杨刚在分享数字化转型策略时举
例,溢达纺织的布厂信息管理系统就有二十余个子系统,涵盖了
工艺管理、订单管理、计划管理、质量管理、生产管理、仓库管
理,系统之间通过各种接口实现互联互通。
“做数字化是一条长远的路,并不是说一两年就可以做好
的,在做数字化之前,其实有很多基础工作要做,这往往可能被
一些企业忽视。”杨刚表示,大多数纺织服装企业的规模属于中
小型,因基础薄弱导致服务、创新、管理、产业协同等方面存在
不足,数字化转型的技术压力比较大。
“我们现在是佛山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的链主,正在打造一个
行业集群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来实现上游和下游的链接。”杨刚
称,溢达纺织计划通过建立产业集群的平台,进行一些订单的协
同,通过“协同诊断”“数字供应链”“SaaS服务”等一系列手
段,去带动十个标杆企业,实现100家企业的链接,带动产业集
群的数字化转型。
(文/ 许张超 孙晶)
24 篇目四
数字化“最后”一块拼图如何补?
关键词:智能楼宇 家居智能 深圳
用“热到融化”来形容最近的广东天气毫不为过,在30多度
的高温天气下,回家前空调就已经调试到适合的温度;睡前房间
灯光自动调整到合适状态;早上8时,窗帘自动打开叫醒一天的
清晨时光……这些功能不再是电影里的专属,而是全屋智能时代
的现实场景。
25
走进深圳绿米联创科技有限公司(下称“Aqara”)的办公
大楼时是13时40分,正处于员工午休时间,办公室内只有几丝窗
帘缝隙中透出的光亮,显得静谧又放松。前台工作人员告诉记
者,Aqara办公室内采取的就是自身的全屋智能系统,员工休息
时间会自动关闭灯光和窗帘,至14时自动打开,用光线唤醒员
工。
在Aqara,自身所用就是最好的对外名片。根据IDC《2022年
中国智能家居市场十大预测》,智能家居增长势能向全屋智能解
决方案倾斜,全屋智能解决方案市场将迎来快速发展。
对全屋智能领域而言,它天生就似乎携带了数字化的基因。
“没有数字化能力是活不下去的。”Aqara解决方案总经理姚龙
一开始就如此强调。从生产(物联)侧到经营侧,数字化的基因
是如何孵化诞生的?又如何伴随着血肉、经历怎样的阵痛后渗透
到企业的骨骼与毛细血管中?如何踩着行业与时代的变化寻求数
字化转型的路线?姚龙指向的是“创始人法则”。他表示,创始
人对于数字化和转型的坚持与前瞻性判断对公司发展至关重要。
基因
为什么数字化是全屋智能品牌必需?
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6-2021年,我国智能家居市
场规模持续扩大,由2608.5亿元增至5800.5亿元。随着市场规模
的持续扩大,也涌现出了一大批相关企业,华为、小米等大厂也
将目光投向了智能家居赛道。而在胡润《2022年中全球独角兽
26 榜》中IoT(物联网)行业的独角兽里,Aqara是唯一一家入选的
全屋智能品牌。
为什么坚称数字化是Aqara基因中自带的元素?这既取决于
产品本身,也取决于创始人。2009年,自动化出身的游延筠创立
了主营智慧楼宇业务的绿拓科技,这家公司正是绿米联创的前
身。2014年入局小米生态链后,该公司正式改名为绿米联创,开
启了在智能家居领域的探索,并于2016年推出自有品牌Aqara。
在产品方面,姚龙给出了关键词“用户数据”。全屋智能的
基底就是通过智能硬件了解用户行为,并根据数据情况推导用户
潜在需求,以便于更好迭代和优化下一代产品和解决方案。“全
屋智能服务不仅包含安装和运维,还包括智能化解决方案服务,
一切的服务都必须依托于第一步的数据信号,只有将设备产生的
物联信号变成数字化信号传输到后台,进行大数据分析后生成用
户行为,才能从数据化分析中得出参考,为下一代产品提供优化
服务。”姚龙告诉记者,简言之,这个闭环中如果没有数字化将
无法产生任何价值。
而也是在不断推进数字化的过程中,Aqara的创新产品研发
才得以加速实现。人体传感器基于红外线技术判断空间是否有
人,但当人体处于静止不动时会出现系统误判,导致有人时也会
灭灯,用户经常会遇到尴尬时刻。依托于数字化产品生命周期的
用户反馈分析后,Aqara业务团队创新地运用毫米波雷达技术,
革新了“久坐不动容易误判”的行业局面,从“人体传感器”跨
越到了“人体场景传感器”,并不断根据用户数据反馈,以迭代
27
传感器材质、大小、厚度等,追求最佳用户体验。
游延筠说:“它需要融入这个环境中。”
姚龙告诉记者,这款Aqara人体场景传感器FP2也获得了
2023iF设计大奖,“如果没有数字化手段对数据进行分析,我们
是无法进行这样的产品优化的”。
骨骼
如何将数字化深入管理全流程?
在Aqara的数字化展品区,姚龙向记者展示了目前正投入使
用的Aqara产品,共有30多个品类、900多个sku。庞大的产品类
目叠加国内700多家线下门店以及海外跨境销售渠道,如何做好
这样一张经营网络的管理?答案落点依旧是数字化。
事实上,从2014年起,Aqara就开始了管理全流程数字化的
探索。到2018年,游延筠认为全屋智能行业处于快速向上发展
期,Aqara选择了全面自研企业数字化管理平台。不过随着时间
的推进,事情有点“失控”了。“钱‘烧’了两年之后,我们
发现企业数字化管理平台要完全依托自研投入实在是太大了,
需要第二个几千万元才能刹住车,在2020年那个时刻我们必须停
下来冷静思考是否要继续这么‘烧’。”姚龙苦笑着告诉记
者。
对行业和自身重新研判之后,Aqara及时调转车头,通过
“自研专属类系统+购买其他公司研发的通用类系统”的组合模
28 式完成了企业数字化管理平台系统搭建,成功实现从信息化向数
字化的转型迈步。过程中,Aqara借助了包括腾讯云和亚马逊云
等公有云基础设施,“腾讯是我们很好的合作伙伴,6月我们还
接到了腾讯中小企业大会的演讲邀请”。
当被问及这两年Aqara是否走了弯路时,姚龙显得很淡然
:“如果没有前面两年的铺垫和经验积累,我们不可能在后续的
外购中只用6-7个月的时间完成实施,很多企业都需要1-3年时
间。”
“千人千面的全屋智能生活方式”,这是Aqara想要打造
的,为了实现这一目标,Aqara建立了成熟的线下服务体系。
“我们是单品爆品加上全屋智能双驱动的。”游延筠说。
2017年,Aqara在智能家居行业率先建立了Solution(方案展
示)、Sales(产品销售)、Service(用户服务)、Survey(交流
反馈)智能家居4S服务体系,以智能家居体验馆Aqara Home的形
式落地。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已有700多家线下门店。游延筠介
绍道,依托于门店的直接触达,Aqara在产品展示、销售、售后
环节间建立了完整的闭环,并形成了线上、线下同步销售的“双
腿走路”模式。
所有的门店都接入了数字化系统后,Aqara在全链条数字化
的最后一块拼图齐了。以门店为触手直接打通和用户的“最后一
公里”,Aqara能及时获取到用户市场的最新动态,“首先是操
作起来体验更好,可以管控的范围更大了,也能提高用户满意
度、拓宽产品销路。”姚龙表示。
29
市场研究机构IDC在发布的《2023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十大
洞察》中预计,2023年全屋智能体验店将占线下公开市场出货量
份额的8%,带动线下渠道复苏。
场景
如何搭建智能楼宇数字化网络?
因为所涉及的品类和SKU足够大,Aqara选择的是“自有产线
生产和OEM代工”两条腿走路的模式,这也是当下智能家居领
域的常态。在这样的模式下,数字化对企业是否是必选项?
姚龙的回答是:“虽然全链条数字化对很多企业来说很难,
但很明显,这个赛道上没有数字化能力是无法存活的。”在他看
来,诚然,对多依靠代工的企业而言,自身产品研发线弱、做数
字化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的意义不大,但久而久之将会形成循环。
他进一步解释道,数字化是面向市场的关键触手,没有的话
无法及时感知到当下瞬息的市场动态变化,其次,失去数字化能
力,企业将无法玩转从上游原材料芯片到下游门店货品的全供应
链,“当出现产品断货时,到底是门店压货还是产品成了爆款,
你都无法及时反馈,会错失大量的市场机会”。
在铺设C端市场的同时,今年,Aqara又拓宽了更大的应用场
景,重新回到游延筠当年创立绿拓科技时主营的智慧楼宇业务。
在智慧楼宇的部分,数字化网络的边界被再度打开。
《“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推进打造智慧共享
30 的新型数字生活。加快既有住宅和社区设施数字化改造,鼓励新
建小区同步规划建设智能系统,打造智能楼宇、智能停车场等公
共设施。引导智能家居产品互联互通,促进家居产品与家居环境
智能互动,丰富“一键控制”“一声响应”的数字家庭生活应
用。
据姚龙介绍,目前智慧楼宇主要聚焦于产业园、酒店、学
校、社区这几个应用场景中。姚龙举例道,在北京海淀区某科技
园项目中,占地34.8万平方米的园区内采用了近6万个智能设
备,Aqara智能物联系统实现了园区的照明和空调等控制,实现
了园区的统一数字化管理,管理人员可以实时了解园区所有设备
的状态及功耗并自动执行相关的自动化方案,智能化改造后的科
技园仅在能耗上年节省了30%-45%能源费用。
与此同时,在学校、酒店等场景中,智能设备和智能物联能
够实现智能的安防提醒,当传感器感知到天台等危险区域有人
时,可以实时发出信息告知前台。又或者房间内监测到烟雾时也
可以立即发出警报,并推送信息至管理人员提醒采取紧急措施。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IDC的预测,内容应用丰富度及付费模式
将成为硬件配置趋同下用户选购智能家居设备的重要指标。在这
一趋势下,用户对内容应用的需求不断提升,场景边界的拓宽正
在成为必须,数字化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也愈发重要。
“至少对Aqara而言,数字化是不得不做的。”姚龙说。
(文/杭莹 孙晶 王丹阳)
31
篇目五
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三逻辑”
关键词:产业链 生态 数据要素
日前,第十八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简称“中博
会”)和第二届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大会开幕式在广州举行。记者
注意到,此届中博会专设了工业互联网展区,并在展区内同步举
行了“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论坛”,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已成为
该论坛的热门话题,折射出中小企业发展新动向。
在工业互联网展上,众多工业互联网平台齐亮相。像是电子
信息行业“链主”工业富联专门开辟了工业元宇宙体验专区,佩
戴着工业富联自研的AR设备,能体验虚实结合的现场巡检、远
程协作、工作向导等未来工厂场景;连续三年参会的美云智数展
32 区,企业数字化、灯塔及数字工厂、智慧供应链、产业集群、数
字园区等解决方案一一展出……
数字化转型产业热情最高在广东
作为中博会东道主的广东,已经成为全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产业热情最高、市场主体最活跃、生态环境最完备的地区之一。
记者从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论坛现场获悉,目前全省累计推动
2.75万家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汇聚超500家工业互联网和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商,拥有6家国家级跨行业、跨领域工业
互联网平台,数量居全国第一。
广东如何进一步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该论坛上,为加快
推动工业互联网赋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打造“永不落幕的
工业互联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联合此次参与
中博会工业互联网展的行业展团、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数字化
转型服务商等单位,将在电子五所增城总部共建制造业数字化转
型创新服务平台。
该平台将作为支撑广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联合创新载
体,围绕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政策和模式路径研究、应用推广、水
平提升、成效展示等内容,支撑政府有效引导企业实施数字化转
型。电子五所将提供7万平方米大楼作为平台物理载体,打造集
可视化成果展示、产业态势感知、咨询评估、供需对接、线上推
广、会议培训于一体的产业集聚地和创新生态综合体。
“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有三个基本逻辑:一是产业链贯通逻
33
辑,怎样把各环节做到高效协同、业务一体化协同,增强产业运
作的效率;二是发展生态的逻辑,在各个细分领域行业做深度集
群,实现生态合作;三是数据要素的逻辑,企业到整个产业链的
数据,形成行业知识的沉淀,最终激活数据要素市场。”华为工
业数字化首席产业架构师周亚灵说。
论坛现场还举行了“2023广东省市县联动开展数字化转型
‘走进十行百县’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广东接下来将重点围绕
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汽车制造、智能家电、模具加工、纺织服
装、食品制造、箱包皮具、家居建材、美妆日化等产业,聚焦
2023年新增推动50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
企业谈:集群“聚力”谋跃升
如何通过工业互联网赋能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推动细分行
业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立白科技集团总裁、日化智云平台联合
创始人陈泽滨,广东中泰工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姚小春分
别分享了日化、模具产业集群的数字化转型实践。
——以大带小“链式”转型
“实际的产业链割断发展频频遇到各种难题。上游的原料,
客户拓客的效率低、研发投入大,但技术商用变现仍然不低;中
游厂商的资源薄弱、柔性供应能力不足;下游品牌商存在市场外
资占主导,本土品牌发展受阻,对消费者的洞察不足,还有渠道
触达能力不足,品牌影响力不足等问题。”立白科技集团总裁、
日化智云平台联合创始人陈泽滨说。
34 如何解决资源整合能力弱、协同效益低、数字化赋能低端等
痛点?陈泽滨表示,像立白科技从20世纪90年代的分销流通时代
到细分场景的崛立时代,再到走向工业互联网为核心的高质量
发展时代,产业的发展由粗放式逐步走向细分的发展,通过工
业互联网带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是行业未来必将走向的发展趋
势。
“日化产业升级的底层逻辑由需求牵引、品牌引领、数字化
赋能三个方面构成。”陈泽滨强调,品牌商是核心节点,对下
游提供高质量产品,对上游提供转型升级能力,日化智云就是
让底层逻辑提效的核心,通过建立一个大日化工业互联网行业
平台,用工业互联网平台和大众化产业集群双轮驱动。
陈泽滨介绍,像研产供销一体的全产业链平台日化智云,是
通过发挥链主企业的海量数据来赋能业务场景,包括通过订单
和技术的驱动,实现供给侧资源优化配置,利用数据化驱动产
业链的创新链,提升业务的赋能效率。“依托链主品牌引领的
模式,通过我们的采购、销售等链条,帮助更多的中小企业和
新锐品牌实现品牌引领。”陈泽滨说。
“通过产业资源配置、专家的专业支持、专业数据的决策支
持、行业知识的经验沉淀四个维度,为中小企业提供全链路、
个性化的一站式解决方案。”陈泽滨介绍,中小品牌商在日化
智云平台上实现20天就能从0到1的交付,趋势洞察、匹配需求、
研发配套等还能为企业提供快速触达消费者的渠道。
35
——-平台赋能“抱团”转型
“中小企业很难在规模采购上有边际效应,然而制造业永远
离不开中小企业。”广东中泰工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姚小
春指出,模具是一个非标准化的行业,呈现出非标、离散、规模
小等特征,中小企业又分布在价值链的中低端,数字化转型产生
的价值有限,导致单个磨具企业对研发、管理等的数字化转型投
入存在顾虑。
“如果单个企业无法突破,是不是行业一起来探索,产业集
群是不是可以一起转型?”姚小春建议,在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
发展之路的过程中,如果能实现厂房、基础设施的共享共用,把
周边数量庞大的中小企业吸引在一起,促使中小企业从“小而
弱”的状态成长为“小而专”“小而新”的优质中小企业。
姚小春介绍,通过构建“数字化赋能+线上平台+线下园
区”的数字化转型平台,他们依托工程技术经验数字化、人才专
业经验数字化、管理经验数字化,叠加线上产业平台的设计协
同、制造协同、非标集购、金融服务、设备共享等方式,帮助中
小模具企业解决非标、离散、规模小的痛点。
“(譬如)我们做智能设计,原来可能一个设计师要二三十
天,还要丰富的经验。目前,我们把行业所有专家和优秀企业的
经验放在一个数字模型,用人工智能的方式去生成这些设计,现
阶段就把效率提升了50%。”姚小春称,像中小企业往往缺乏高
端的专业人才,智能设计就是用最低成本、最可触及的方式来帮
助中小企业解决了人才难题。
36 专家说
工业互联网姓“工”不姓“网”
“工业互联网姓‘工’不姓‘网’,服务工业是主阵
地。”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鲁春丛在分享时表示,目前工
业互联网的服务能力仍偏向于IT技术,推动工业互联网转型要采
取横纵结合,建设面向产业链和细分行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从
设备、单元、产线、车间、工厂多维度推动数字技术与工业场景
的应用需求深度融合,提供全流程的服务。
鲁春丛建议,要加快建设工业互联网新型基础设施,依托
“大企业建,中小企业用”的模式,建设一批面向重点区域、重
点产业链、产业集群的新型基础设施,联合龙头企业建设一批行
业分中心;健全标准、算力、数据、安全和应用“五大体系”,
培育一批重点行业的特色平台。
同时,还要加快建设中小企业数字化应用体系,建设企业医
院和产业大脑,构建省级产业大数据系统,重点面向中小企业提
供核心能力的诊断,打造面向中小企业的工业软件服务平台。聚
焦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共性需求,提供工业软件产品和服务能
力。引导中小企业合理应用云化,工业软件,降低代码开发的成
本,降低数字化转型的门槛。
针对数字化转型的公共服务体系,要按照“行业出题、产业
答题、供需协同”的思路,强化数字化转型产品和服务供需的对
接,推动龙头企业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开放应用场景,建立需求
37
清单,明确攻关方向和任务目标;引导工业互联网数字化转型服
务商,围绕需求清单,研发产品和服务,加速优质解决方案的推
广。
还要加快建设符合产业需求的人才体系,建设一批工业互联
网学院和专业,打造一批工业互联网产业数字人才的培训基地,
开发工业互联网人才培养公共服务平台,培养培训政府引导干部
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产业技能人才等五类人才,壮大
中小企业数字化人才的供给。
(文/ 许张超 孙晶)
38 篇目六
“小而美”工厂数字化的苦与乐
关键词:美妆产业 中小微企业 中山
中国美妆看广东。数据显示,广东省化妆品工业总产值约
2100亿元,约占全国总量的60%,位居全国第一。在这2100亿元
化妆品总产值的背后,一家家“小而美”的ODM(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er,原始设计制造商)工厂发挥了大作用。它
们是广东化妆品产业背后的隐形“功臣”,源源不断地为国际大
牌、新锐品牌生产各类产品,成立已有20年的中研化妆品有限公
司(以下简称“中研”)正是其中一个典型代表。
39
“我们公司一年要上市500多个新品。相当于每天有一两个
产品备案,但是对我们来说,建立了数字化原料库后,只需要用
几分钟就可完成备案,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信息准确性。”在
刚刚投产半年的中山新园区,中研化妆品有限公司创始人莫美玲
告诉羊城晚报记者,化妆品市场瞬息万变、产品迭代快、需求繁
复多样,数字化成为了一种最实用的工具。
从创业之初带着团队懵懵懂懂闯入数字化赛道,到如今成为
广东化妆品行业争相学习的“模范生”,在数实融合“挑战
赛”上坚持自主答题的莫美玲始终觉得,数字化建设没有标准模
式,一切数字化的目的,都是为了降本增效,适合自己的才是最
好的。
“不懂”却率先拥抱数字化
2021年,对于化妆品行业来说,是颇为不平静的一年。这一
年,《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正式落地,要求具有防腐、防晒、
着色、染发、祛斑美白功能的化妆品新原料,经国务院药品监督
管理部门注册后方可使用;其他化妆品新原料应当在使用前向国
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新规大大提高了化妆品备案的门槛,备案的方式和需要提供
的资料更加详细和科学。不少化妆品生产企业对此“焦头烂
额”。但中山中研却做到了“有条不紊”——得益于已有的数字
化管理系统,中研一键便能生成新备案系统要求上传的全部配方
信息以及安全评估报告。
40 “中研最高峰一天的新品备案数量超过20个,而且只需要两
位法务人员,其他同等规模化妆品企业可能需要十来位法务人员
才能完成一天5-8个备案。系统为产品高质量研发、快速合规上
市提供助力。”莫美玲指出。
据介绍,中研的数字化系统,不仅可以严格把控化妆品生产
原料的安全和法规信息的输入,还能对化妆品的法规资料进行一
键输出,省去人工核对信息的工作量,极大减少信息的错误率,
提高工作效率。
而这套系统,中研早在2014年就开始着手建设。提前闯入数
字化赛道,让中研在应对政策变化和市场需求时也更加游刃有
余。
这种提前布局,究竟是“误打误撞”还是有“先见之明”?
对此,莫美玲笑着表示,其实自己一开始也没有“数字
化”的概念。“当时我从海外招来了研发博士后,最朴实的想法
就是,要把生产研发过程中的这些数据和信息留存沉淀下来,不
能出现信息随着人员流动而流失的局面。”
在这种“朴实且务实”理念支撑下,中研的数字化道路越走
越长、越走越宽——其数字化系统已经卓有成效,囊括了产品信
息数据库、原料功效信息库、全球法规信息库、原料安全评估数
据库、设备及工艺数据库、包材信息数据库等,能把上下游企业
纳入协同范畴,让协同过程数字化,为产品快速开发及生产提供
技术支持。
41
每个部门都有数字化专员
在对“数字化”概念一知半解的时候闯入数实融合的“考
场”,要以什么样的标准来落笔答卷?莫美玲觉得,判断的标
准其实很简单——主要是看能不能在业务中显性提升效率和降
低成本,这是所有数字化举措的最终目的和根本依循。
“我是一个非常重视质量和效率的人。每当我发现工作中有
的人做的是非常枯燥和重复的劳动,且容易出错时,我便会要
求我们的IT团队想办法改用智能化设备或者变为数字化流程,
缩短工作路径。”莫美玲指出。
在她的主导下,中研特别在各个部门都成立了数字化专员,
这些数字化专员基本都是主管级别,他们的主要工作是负责观
察所在部门有哪些工作是可以优化的,并定期开会来提数字化
改进需求,由IT部门来跟进解决。
“比如我们的产品部和研发部之间,每天都有很多信息传递
工作,以前这些工作都是靠文员在中间传递,效率慢,且容易
出错,现在我们全部换成了人工智能小助手,它们不仅不会出
错,态度还特别好。”莫美玲告诉记者,在数字化专员的建议
下,公司已经上线了几十个AI小助手,将简单重复的工作交给
小助手,真正实现了降本增效。
中研的数字化系统除了运用于管理端,还用于生产端管理,
并且取得了产能快速提升的效果。最近6年,中研规模扩大了超
过10倍。为满足日益扩大的化妆品消费需求及未来发展规划,
42 2020年中研再次在中山一次性投资建设18.1万平方米的全新总部
工业园,于2022年年底建成投产,目前是中国单体面积最大的护
肤品工厂。新工厂投产后可实现日产能300吨配料、年产1.5亿瓶
护肤品、9亿片面膜和1.5亿瓶洗护产品的生产。
“我在中研以来,最直观的感受是,工厂越来越大,工人却
越来越少,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也越来越精细化。”在生产车
间,中研工厂质量部门负责人袁复宏向记者介绍车间的点滴变化
——机械手的引进让单条生产线一天就能生产15万片面膜;全自
动的包装车间可以直接降低50%的人手;运用了西门子PCS配料
系统后,就像是为配料车间装上了自动驾驶系统,以前完全凭借
“老司机”的手艺,现在完全实现了自动化、标准化。
曾因太过理想化遭遇挫折
在摸索数字化的过程中,莫美玲也坦言,自己也曾因为过于
理想化遭遇挫折。
原来,在2020年左右,莫美玲觉得,是时候把各个部门、各
个子系统的数字化项目打通,让公司的数字化系统更加平台化统
一化。当时,也出现了这么一家合作商,承诺能够帮公司把全部
系统打通,并且可以为公司定制更高级别的数据运算系统,实现
自动排产等。
但在投入了大量的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后,莫美玲意识到,
对于现阶段的中研来说,打造一个全面打通的数字化平台有点
“超前”,“2022年,我果断把这个项目暂停了,将预设的目标
43
往下做了调整”。
她也更加意识到,在数字化的过程中不能“好高骛远”,每
个行业、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特性,要因地因时制宜。
“美妆工厂的数字化有自己的特点。”莫美玲向记者介绍,
美妆产业涉及的原料、包材成千上万种,对应的供应商也多,产
品的生命周期短,可能隔一两年产品就全部更新迭代了,因此,
ODM工厂更要具备与时俱进的数字化能力。“就像搭乐高积木
一样,我们在研发端做出很多模块化的东西,根据客户的需求,
将不同的模块进行拼接,更好地搭建出一个新产品”。
“下一步,我们希望推动信息库跟我们的客户打通,将我们
的数据库开放给客户,这样,客户就可以实时看到我们每天生产
了多少产品、上了多少产线、产品的入库情况,等等,更加透明
高效。”莫美玲告诉调研员,对于能省成本的事情,不管是为自
己的工厂省钱还是为客户省钱,都是值得去大力推动的,这是在
为社会节约资源。
“如今是数字化的时代,如果说我在数字化过程中遇到什么
挑战的话,我认为是很多人的意识观念没跟上,很多人还认为社
会的变革和数字化的进程跟自己的岗位没有什么关系。但在我看
来,数字化不是一个阶段性的趋势,也不只是目前的一个流行
词,我认为整个社会的进步就是要大家不停地去改变,去让它变
得更好,变得更低成本和更高效率。”
44 趋势前瞻:中小微企业要找最适合路径
在当前全球的日化制造业,知名外资企业在自动化程度方面
普遍水平很高,因为其规模大,花得起钱买很贵的产线设备去提
升自动化程度。
“但具体到数字化、智能化方面,我个人觉得中国的日化企
业可以有弯道超车的机会,‘小而美’‘小而专’‘小而活’也
许更能适应数字化的快速探索。”莫美玲表示。
有机构数据显示,从2018年开始,全球1000强企业中已有
67%的企业实施了数字化转型战略,且全球数字化转型相关技术
和服务支出在2021-2023年或将达到5.3万亿美元。数字化转型在
头部企业已达到战略高度,从技术升级、数字孪生到能力重构,
大型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已经走在了前列。而在中国仅有不足9%
的中小微企业处于数字化深度应用阶段。
“我始终认为数字化是趋势也是一种工具。”展望未来,莫
美玲表示,中研还将坚持数字化的转型升级,“接下来会把我们
的研发、内部管理系统等通过数字化提升效率、降低差错率、降
低成本。”
经过十年在数字化升级道路上的探索,当下,莫美玲最想总
结的是:“我觉得国家当前应该用更多的措施去鼓励企业实现数
字化转型升级。在这条道路上,有很多模式,中小企业要找到最
适合自己的路径。”
( 文/ 陈泽云 孙晶 汪海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