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

发布时间:2022-11-10 | 杂志分类:其他
作者: 6692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试卷

{{`发布时间:2022-11-10`}} | 云展网企业画册制作 产品说明书 其他 试卷
1 2历史 七年级下第一单元检测卷(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 城市的发展见证历史的变迁。下列古代城市中,作为当时王朝的都城,见证了公元589年中国重归统一的是 ( )A. 余杭 B. 长安 C. 涿郡 D. 江都2.据史书记载:“隋氏西京(长安)太仓、东京(洛阳)含嘉仓、洛口仓、华州永丰仓、陕州太原仓,储米粟多者千万石,少者不减数百万。”这种情况主要反映了隋朝 ( )A.轻徭薄赋 B.完成统一 C.人口增长 D.经济发展3.这一制度正式确立于隋炀帝时期,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此后,该制度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这一制度是 ( )A.刺史制度 B.九品中正制C.科举制度 D.三省六部制4.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冲破我国东西水系自然地理的限制,解决了开辟水源和改造地形等难题;其卓越运能的实现,展示了我国土地测量和水利水运等科技成就和创新能力。这体现了 ( )A.江南地区的开发 B.劳动人民的智慧C.运输工具的改进 D.计算能力的提高5. 古人云:“成由节俭,败由奢。”下列哪两位皇帝的统治是这个道理最有说服力的例子 ( )A. 隋文帝、隋... [收起]
[展开]
试卷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1页

1 2

历史 七年级下

第一单元检测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 城市的发展见证历史的变迁。下列古代城市中,作为当时王朝的都城,见证了公元589年中国重归统

一的是 ( )

A. 余杭 B. 长安 C. 涿郡 D. 江都

2.据史书记载:“隋氏西京(长安)太仓、东京(洛阳)含嘉仓、洛口仓、华州永丰仓、陕州太原仓,储米粟多者

千万石,少者不减数百万。”这种情况主要反映了隋朝 ( )

A.轻徭薄赋 B.完成统一 C.人口增长 D.经济发展

3.这一制度正式确立于隋炀帝时期,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此后,该制度成为历朝选拔官吏

的主要制度。这一制度是 ( )

A.刺史制度 B.九品中正制

C.科举制度 D.三省六部制

4.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冲破我国东西水系自然地理的限制,解决了开辟水源和改造地形等难题;其卓越运

能的实现,展示了我国土地测量和水利水运等科技成就和创新能力。这体现了 ( )

A.江南地区的开发 B.劳动人民的智慧

C.运输工具的改进 D.计算能力的提高

5. 古人云:“成由节俭,败由奢。”下列哪两位皇帝的统治是这个道理最有说服力的例子 ( )

A. 隋文帝、隋炀帝 B. 汉文帝、汉景帝

C. 唐高祖、武则天 D. 秦始皇、秦二世

6.公元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随后平定了全国。唐朝建立是在 ( )

A.公元6世纪前期 B.公元6世纪后期

C.公元7世纪前期 D.公元7世纪后期

7. 唐太宗吸取“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闭口不说话),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的教训,注重 ( )

A. 科举选才 B. 轻徭薄赋

C. 虚心纳谏 D. 微服私访

8. 小明同学在课外读史活动中阅读到下面一段小故事:骆宾王写得一手好文章,曾参加反抗武则天的队

伍,撰写讨伐檄文。武则天读了檄文后,惋惜地说:“这么好的人才,没有得到重用,是宰相的过错!”这

个小故事反映了武则天的为政理念是 ( )

A. 爱惜民力,减轻人民负担 B. 重视教育,发展科举制度

C. 重用武力,巩固开拓边疆 D. 不拘一格,选拔真才实学

9.图1 1,全国人口数目最多的时期适逢 ( )

图1 1 隋唐时期全国人口数目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10.正是唐玄宗的放权,国家用人得当,开元期间才出现了姚崇、宋璟、张九龄这样的千古名相。这些举措

促进了 ( )

A.对外开放 B.军事强盛

C.政治清明 D.民族交融

11.唐高祖武德年间全国人口有200万余户,唐高宗永徽元年有380万户,这表明唐朝 ( )

A.农业发展 B.由盛而衰

C.社会动荡 D.专制强化

12. 图1 2、图1 3所示文物可以直接印证唐代 ( )

图1 2 唐舞马街杯银壶 图1 3 唐三彩女俑

A. 社会政治状况 B. 手工制作水平

C. 思想开放程度 D. 科举选才标准

13. 唐朝诗人元禛在其诗作《法曲》中写道:“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

年来竞纷泊。”这反映了当时的唐朝 ( )

A. 政治清明,社会稳定 B. 经济繁荣,国库充盈

C. 文教昌盛,人才辈出 D. 民族交融,相互学习

14. 据记载,文成公主入藏时,携带的嫁妆有释迦佛像、360卷经典、大量珍宝、金鞍玉辔、绸帛、种子、60种

营造与工技著作、100多种医方、4种医学论著等。丰富的嫁妆种类折射出唐朝 ( )

A. 对边疆统治加强 B. 民族交融成为主流

C. 经济文化的繁荣 D. 开元盛世成就辉煌

15.李白和杜甫都是唐朝著名诗人,他们的诗歌各有特色。李白的诗豪迈奔放、清新飘逸,而杜甫的诗沉

郁悲怆、语言凝重,决定他们诗歌作品风格不同的因素是 ( )

A.所处的社会背景不同 B.所受的教育方式和程度不同

C.完全是个人的喜好不同 D.所处的家庭背景存在差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2页

3 4

16.图1 4是唐朝画家阎立本创作的中国传世名画巨作《步辇图》,作者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描绘了吐蕃

禄东赞朝见唐太宗时的场景。这幅作品旨在彰显唐朝 ( )

图1 4

A.友好的民族交往 B.频繁的中外交流 C.开放的社会风气 D.繁荣的商业发展

17.阅读书籍需要关注目录,以便把握内容的主旨。下表目录展现的内容主旨是 ( )

■唐朝著名书法家颜真卿……

■唐朝著名画家阎立本……

A.多彩的文学艺术 B.活跃的对外交流

C.频繁的政权更替 D.繁盛的国家经济

18.观察下列在中国出土的唐代文物———货币,这些出土文物说明了 ( )

图1 5 (波斯金币) 图1 6 (古罗马金币)

A.唐代没有统一的货币 B.中国古代金币、银币流通时间长范围广

C.唐代中外贸易十分繁盛 D.证明唐代日本、新罗与中国交往密切

19.唐政府推行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不断吸收亚洲、欧洲以至非洲的优秀文明成果,欧洲东罗马的医

术、杂技也传入中国;亚洲、欧洲以至非洲的一些国家也不断学习唐朝,日本的“遣唐使”把唐朝的先进

制度等传回日本。这体现了 ( )

A.日本文明是唐朝文明的延续 B.唐朝文明是人类文明的源头

C.古代世界区域文明异彩纷呈 D.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互鉴

20.唐朝人充满自信和活力,他们以博大的胸怀学习和吸收着各种外来文化。下列体现这一时代特征

的是 ( )

A.鉴真受邀到日本传授佛法 B.玄奘游学天竺带回佛经

C.白居易的诗关注人民疾苦 D.文成公主入藏带去技术和书籍

21.唐文化对周边国家产生了巨大影响,并且形成了汉字文化圈(唐文化圈),确立了东亚文化的特色。下

列历史现象中,不符合这一表述的是 ( )

A.日本参照汉字创制文字 B.新罗采用科举制度

C.鉴真主持修建唐招提寺 D.印度建造那烂陀寺

22.“由是祸乱继起,兵革不息,民坠涂炭,无所控诉,凡二百余年”,司马光笔下的这一动乱是唐朝由盛转

衰的转折点,这场动乱是 ( )

A.大泽乡起义 B.黄巾起义 C.黄巢起义 D.安史之乱

23. 史书记载:“907年,废哀帝,改国号梁,都于汴(今开封)。”该史书记载的史实与下列哪一人物有关

( )

A. 朱温 B. 李林甫 C. 黄巢 D. 杨国忠

24. 藩镇名义上虽然受唐朝中央政府的管制,实则自己各霸一方,形成了自己的独立王国,朝廷进一步失

去对地方的控制,他们拥兵自重,互相兼并。藩镇割据的最严重后果是 ( )

A. 影响中央财政收入 B. 危害国家的统一局面

C. 形成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D. 使得中央政令无法实行

25.了解历史时序,初步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与图1 7中“▲”对应的历史

时期是 ( )

图1 7

A.汉朝 B.西晋 C.南北朝 D.五代十国

二、非选择题(共3题,共50分)

2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从东汉末年开始,封建割据势力一直占有巨大优势。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战乱

频繁……589年,隋朝结束长期分裂局面,再次实现国家统一。因此,隋的统一具有划时代意义,成为

随后持续300多年统一局面的起点,为中国封建社会进入鼎盛时期奠定坚实基础。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二 隋王朝统一全国后,对门第世家独霸政府的现象,予以变革,改用考试的方法,向平民阶层选

拔新进官员。(科举制度自产生之日起就确定了由政府出面招生,考生“皆怀牒自列于州县”的自由报

考原则,考生几乎没有身份、阶层、职业等限制)凡考试及格的知识分子,不问什么门第,一律委派官

职……

———摘编自柏杨《中国人史纲》

材料三 炀帝此举(指修大运河),为其国促数年之祚,而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可谓不仁而有功者矣。

———摘编自于慎行《谷山笔塵》

材料四 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

(1)根据材料一,指出隋的统一有什么历史意义? (2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3页

5 6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科举制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这一制度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怎样

的积极作用? (7分)

(3)根据材料三中于慎行的核心观点“不仁而有功者矣”,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此观点的看法。(5

分)

(4)根据材料四“流星”一词的理解,概括隋朝历史的特点。(2分)

27.唐朝民族关系、对外交流、文学艺术等多方面都有很大建树,呈现出繁荣富强的盛唐景象,成为当时世

界上具有影响力的强大国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图1 8 中国古代经济发展趋势图

———摘编自付筑夫《中国经济史论丛》

材料二 隋唐时重新建立起大一统的帝国并且使之更为完善,接下来100年间的和平与繁荣使唐时

国力大大超过了汉朝,同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而这一进展反过来又推动了国家的全面

发展。

———摘编自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三 唐朝的对外开放具有“大出大进”的特点,“大进”是指唐朝文化吸收外来文化,不拘一格,兼

容并蓄。“大出”是指唐朝文化富有魅力,广泛影响到周边国家和地区,其表现在朝鲜和日本的变化。

———摘编自《开放与兴盛的唐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经济在8世纪上半期出现第一个高峰的主要原因。

(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制度和文化取得突破性进展的表现,并概括制度和文化取

得突破性进展对唐朝发展产生的影响。(8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4页

7 8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体现唐朝对外开放“大出”与“大进”特点的史实各一例。(6分)

28.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朝代,某校七年级(2)班同学开展如下活动,对唐朝的衰亡展开了

探究,请你参加,完成下列探究活动。(14分)

【数据话衰落】

材料一 表1 1 唐朝人口统计情况(部分)

时间

贞观二十三年

(649年)

开元十四年

(726年)

天宝十四年

(755年)

上元元年

(760年)

人口数 约1900万 约4142万 约5292万 1690万

(1)材料一中649—755年唐朝人口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 出现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中

755—760年唐朝的人口又呈现怎样的变化? 导致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6分)

【持歌咏志向】

材料二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不第后赋菊》

(2)材料二中诗歌的作者是谁? 在这一志向的推动下,他的行为对唐朝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分)

【史料探亡国】

材料三 王欲代唐,使人谕诸镇……夏四月壬戌,更名晃。甲子,皇帝即位。戊辰,大赦,改元,国号梁

———摘编自《新五代史》

(3)材料记载了唐朝灭亡时的情形,其中的“王欲代唐”中的“王”指的是谁? 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唐朝

灭亡的原因。(4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5页

9 10

第二单元检测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将帅权倾皆易姓,英雄时至忽成名。千秋疑案陈桥驿,一著黄袍遂罢兵。”清朝学者查慎行《汴梁杂诗》

评价的是 ( )

A.朱温 B.元昊 C.赵匡胤 D.忽必烈

2. 北宋中期,蔡襄指出:“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

边防大帅,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郡,文士也。”这反映出北宋治国的特点是 ( )

A. 休养生息 B. 兵民合一 C. 重文轻武 D. 外重内轻

3.据统计,唐朝共取士近3万名,平均每年取士约100名;宋朝共取士115000余名,平均每年取士约360

名。宋朝在科举取士上的做法 ( )

A.确保了科举取士公平 B.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昌盛

C.提高了人才选拔标准 D.形成了完备的考试制度

4.北宋中期,政府财政入不敷出;土地兼并剧烈,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王安

石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改革精神推进变法。变法收到了一些成效,政府的财政

收入有所增加。其变法的主要目的是 ( )

A.削弱地方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B.实行休养生息,发展社会经济

C.打击官僚地主,抑制土地兼并 D.实现富国强兵,摆脱统治危机

5.归纳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对辽、西夏与北宋时期阶段特征概括最准确的是 ( )

A.政权并立,民族交融 B.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C.藩镇割据,武将专权 D.重文轻武,强干弱枝

6.图2 1是辽墓壁画《备茶图》。该壁画真切地反映了辽代晚期的点茶用具和方式。该作品反映了

( )

图2 1

A.南北文化交流交融 B.民族政权形成对峙

C.边疆民族相对落后 D.普通民众地位提高

7.北宋与辽、西夏订立和约,使北宋与辽、西夏之间保持着和平稳定的局面;促进了我国偏远地区的贸易

与开发,有利于经济的交流和发展;加强了各民族间的友好关系,促进了民族交融。这段话意在说明订

立和约的 ( )

A.消极影响 B.积极影响 C.实施目的 D.阶级属性

8.“它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居住在黑龙江流域和长白山一带,过着游牧和渔猎的生活。11世纪末,完

颜部完成各部的统一。”“它”是 ( )

A.匈奴 B.突厥

C.党项 D.女真

9.南宋诗人陆游绝笔诗《示儿》写道:“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

乃翁。”这首诗创作的历史背景是 ( )

A.宋真宗与辽进行澶渊之战 B.中原地区被女真族占领

C.蒙古人企图南下灭亡南宋 D.文天祥等展开抗元斗争

10. 岳飞的故事家喻户晓,他是抗金英雄,屡建奇功,最终却被朝廷以“莫须有”的罪名处死。从当时的社

会背景看,岳飞之死是由于 ( )

A. 南宋决意和谈 B. 阻碍民族融合

C. 岳飞拥兵自重 D. 抗金遭到重创

11. 宋高宗曾说:“广南市舶,利入甚厚,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材料表明 ( )

A. 五铢钱的统一铸造 B. 江南地区的开发

C. 政府重视海外贸易 D. 行省制度的设立

12. 图2 2呈现了西汉至南宋时期北方和南方人口户数的变化情况。这说明 ( )

图2 2

A. 北方财富增长 B. 中央集权加强

C. 经济重心南移 D. 城市生活繁荣

13.某学生从资料上看到:这一战争发生在1205年至1227年,最后一个西北王国灭亡了。这一事件是指

( )

A.金灭辽 B.金灭北宋

C.蒙古灭西夏 D.蒙古灭金

14.《过零丁洋》《正气歌》等是文天祥千古传诵的不朽佳作,他在这些作品里表达了自己的决心和意志。

后人为了纪念他,修建了文丞相祠。结合所学知识想一想,文天祥当时的决心和意志是 ( )

A.抗击元朝的掠夺 B.抗击西方国家的侵略

C.抗击金朝的掠夺 D.抗击南宋的腐朽统治

15.宋代,南下移民在向南方扩展冬小麦种植范围的同时,发展了稻麦轮作制,将农作物种植从原来的一

年一熟变为一年两熟,进而将土地利用率从100%提升至200%。这反映出宋代 ( )

A.自然环境不断得以改善 B.经济作物生长周期变短

C.人口南迁带来了劳动力 D.农业生产技术得到提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6页

11 12

16. 元朝疆域“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为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元朝开创了 ( )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三司制 D. 行省制

17. 成吉思汗以武力征服震撼世界,忽必烈则以文治著称于天下。下列不属于忽必烈“文治”的是 ( )

A. 实行“治国安民”的方略 B. 广开言路,注重农桑

C. 推行中原王朝的各种制度与文化 D. 进攻南宋,统一全国

18. 图2 3是某同学进行历史学习时的课堂笔记,其内容对应的朝代是 ( )

图2 3

A. 唐朝 B. 宋朝 C. 明朝 D. 清朝

19.忽必烈说:“中书朕左手,枢密朕右手,御史台是朕医两手的。”由此可见,御史台的职责是 ( )

A.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 B.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

C.负责全国的监察事务 D.承担全国的医疗事务

20.“科举中止,使才子们无法求取功名,转而在以往不屑一顾的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形式上下功

夫。”材料说明元曲兴起的主要原因是 ( )

A.国家政策的影响 B.经济发展的促进

C.士人才子的创作 D.文学形式的创新

21.《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史、军事史为主,尤其对于战争的记述,精彩纷呈,充满了辩证法,借以展示

历代君臣治乱、成败、安危之迹。据此判断,该书编写的主要目的是 ( )

A.增强北宋经济实力 B.传承中国科技文化

C.缓和国内民族矛盾 D.提供国家治理参考

22. 孟元老所著《东京梦华录》和张择端所画《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同一座都市商业繁荣的景象。这座都市

是 ( )

A. 唐代长安 B. 北宋开封 C. 南宋临安 D. 元代大都

23.北京时间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载有3名航天员的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由长征二号F运载火

箭成功发射至预定轨道。有人认为火箭的出现得益于火药的发明。关于火药的发明,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 )

A.唐朝时中国人已经发明了火药 B.唐朝末年火药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

C.北宋时火药开始用于军事领域 D.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

24. “当11至13世纪之际,中国海船乘风破浪,昼夜星驰,多次成功往返于欧亚之间的远洋航路上。”下列

史实最有利于中国海船“昼夜星驰”的是 ( )

A. 造纸术的改进 B. 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C. 火药的发明 D. 活字印刷术的传播

25. 据《马可·波罗行纪》中记载,从大都有许多道路通往各省。在元朝的疆域之内,驿站超过10000所,

驿马超过30万匹,各种物资都很齐备,不管来自何地的使臣都能得到供应。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

( )

A. 元朝战争频繁 B. 元朝商业繁荣

C. 元朝交通便捷 D. 元朝农业发展

二、非选择题(共3题,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宋王朝建国的特殊性,使宋太祖为了避免五代以来的教训进行了比较大的官制改革,尤其是

制约机制的设计相当完备。设官分职,达到了相互维系、相互牵制的功能,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强化了中央集权。

———摘编自王志立《北宋官僚制约机制产生的背景》

材料二 宋朝的商品经济非常繁荣。新兴经济作物茶叶、甘蔗之类绝大部分进入市场。市场形成城

市、镇市、草市三级金字塔型结构。在地方贸易网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江南、西北等几个较大的区域

市场。海外贸易规模超出唐朝,朝廷在南方沿海港口设立了多处市舶司。民间开始出现中国古代最

早的纸币,称为交子。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三 宋朝是中国社会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年代,大批的手工业者、商人、小业主构成了宋朝的中

产阶级,他们经济富足,又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追求。市民的富裕闲暇生活及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

了宋朝文化高度繁荣,戏曲、杂技、音乐、诗歌、小说等都在宋代高度繁荣。

———摘编自詹子庆编《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宋加强对地方控制的主要措施。(8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7页

13 14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朝商品经济繁荣的表现。(6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宋代都市生活发生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变化的主要原因及其在文

学上的反映。(6分)

2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7分)

材料一

图2 4

材料二 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江苏)又为东南根本,语曰:“苏湖熟,天

下足。”

———摘编自南宋《陆游集》

材料三 英国学者李约瑟说:“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

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

(1)材料一中政权①的建立者是谁? 建立政权②的是哪个民族? (2分)

(2)材料二中的历史现象说明我国古代的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变化? 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任写其中两点原因)(7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8页

15 16

(3)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汤因比“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的原因。(任意两点即可)(8分)

28. 某校七年级同学开展“话说元朝”的专题学习,请你参与下列活动。(13分)

【分析材料】

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若元,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

而天下为一……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

———摘编自《元史》卷五十八

(1)根据上述材料,写出两点历史信息。(4分)

(2)材料中使“天下为一”的人物是谁? (2分)

【理解学习】

诏令:“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

———摘编自《元史》卷九十三

(3)以上材料体现出统治者怎样的思想? (3分)

【论从史出】 表2 1

史实 结论

元朝时各族人民长期杂居,互通婚姻,民族差异逐渐缩小。进入中

原的契丹人、女真人等与汉族逐渐交融在一起。当时有许多信仰伊斯

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迁入中国,他们同汉、蒙等族杂居相处,互通婚

姻,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4)论从史出是一种学习方法。根据以上史实,你会推理出什么结论? (4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在线书刊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