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 2 月 24 日
本期 8 版 第 188 期
下期出版:3 月 9 日
自 / 家 / 门 / 口 / 这 / 点 / 事 五里桥街道党工委 联合出版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刊号:CN31-0114 社区热线:8008190000(固话) 4006200000(手机) 报社地址:龙华路 1887 号 3 楼
扫描二维码
关注“社区晨报”
官方微信公众号
□记者 徐景
岁末年初,“老炮儿”一词随着冯小刚的同名电影一起火了,这个北方特有的词汇一时间传遍了
大江南北。老炮儿们最讲的就是“规矩”,他们讲他们的规矩,但城市有城市的规矩,不能胡来。在上海,一纸烟花禁令同样在大街小巷宣
传。这个新年,乃至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外环线内都不让“放炮”,不管新年、新婚、还是新开业,总之 ,点火后“啪啪啪”的玩意儿基本杜绝了,这就是现在上
海的“规矩”。
只是,过年放炮儿,这本身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几百年甚至几千年来的“规矩”,社区里那些上了年纪的居民,想必过去也是放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鞭炮,可谓不折不扣的
“老炮儿”。 然而,在新的“规矩”下,老炮儿们又是如何应对的呢?
瞿西居民区里有一家小卖部, 开了 17
年,给周围大大小小的居民提供了最基本的
生活用品和食品,也是周围小朋友们最近的
“零食供应商”,看着一代又一代的学生在这
里上学放学。 当然,每逢新春佳节,这里也是
周围居民的“烟花爆竹供应商”,老板娘顾阿
姨每年春节靠卖烟花也能小赚不少。
顾阿姨 17 年前来到上海, 就在这里开
了个小店,居委和居民都对她很照顾,她也
时不时地配合居委会做一些值勤、巡逻的工
作,尽一份志愿者的职责,派出所的宋警官
也时常会来嘘寒问暖, 提醒一些安全要点。
顾阿姨直言:“这里的人都对我和这家店很
照顾,居委有什么事我一定会配合。 ”
去年过年, 上海开始提倡禁放烟花爆
竹,宋警官就来到小卖部进行宣传,虽然当
时只是提倡,并没有明令禁止,但顾阿姨为
了配合相关工作,便将鞭炮收起,这是她来
到上海十几年来, 第一次没有在春节卖鞭
炮。 随着今年《上海市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
例》的颁布,禁止售卖鞭炮从“提倡”变成了
“明令”, 顾阿姨得知后的第一反应是惊吓,
她跑到居委会,焦急地问道:“我的店里还有
很多去年的鞭炮,我会不会被抓起来啊? ”居
委得知消息后,立刻与街道平安办及派出所
联系, 为了感谢顾阿姨对禁放工作的支持,
派出所和居委为她送上了一份新年大礼包。
面对价值好几千的鞭炮被运走,顾阿姨
还是有些“心疼”,不过她依然表示,只要是
居委会的工作,她都能理解和支持。
“吓死了! 我会不会被抓起来? ”
□文 阿康
在 2016 年的 2 月,上海市民过了一个史上“最宁静”的春节。
在长假之前,我们对“禁燃令”多少还有一点担心;甚至对一些居民把家中先前买好
的烟花爆竹主动交到居委临时回收点,还看成是走过场一次“秀”。 这样的眼光,这样的
观望,一直延伸到猴年零点的一刹那,猛然悟醒:节前社区执法力量筑起的一道监督之
网、 市场监控部门的严控源头和社区志愿者的群策群力共治力量的强大, 我们有目共
睹。
没有看到烟花,没有听到鞭炮声,“爆竹声声”从猴年春节开始将成为往事年味回忆
的一种新常态,离不开民意的支持,离不开法令有效的实施,离不开每个社会成员的认
同与自觉。一个史上“最宁静”的春节背后,是社区居民共同维护了一座城市赖以运行的
规则意识,人人默契表达着对法律一致的捍卫。
最宁静的日子,眼见为实,耳听为实。
“作为老干部老党员,我要以身作则”
瞿东居民区的陈阿姨,今年 74 岁,作为
中华民族的一项传统,陈阿姨从小就有过年
放鞭炮的习惯。 当然,她也承认鞭炮放多了
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今年,陈阿姨家
中还有前两年囤积下来的鞭炮,当她最早得
知今年的鞭炮禁令时,还不知道如何处置。
“我本来想就扔在小区垃圾桶里, 但万
一有个烟头扔进去, 造成的后果不堪设想;
然后我又想送人,但好多朋友都是住在外环
内的,送人不就等于害人吗,于是我放弃了
这个念头;最后,我想还是放在家里吧,但又
担心家里的小朋友不懂事,偷偷拿一串下去
放。 ”因为陈阿姨做过居委干部,同时也是居
民区里的志愿者骨干,小区里的很多人都对
她很熟悉, 到时候她生怕大家反过来质疑:
“为什么陈阿姨家可以放? 那我们也放好
嘞! ”,起到一个不好的印象。
正巧, 当时居委在挨家挨户地进行宣
传,在居民楼里张贴禁燃禁放的告示,陈阿
姨第一时间找到居委干部。 瞿东居委得知此
消息后,立即与网格中心取得联系,短短的
10 分钟后, 派出所民警带了小礼物来到瞿
东居委,赠予陈阿姨。
瞿东居委书记马胜烨笑言:“现在黄金
买得到,鞭炮反而买不到。 前两年弄堂口还
有小摊贩售卖烟花爆竹,这两年全都看不到
了。 ”
“不放鞭炮,也没觉得少了什么”
同样, 铁二居民区的陈阿姨也将自己家的
鞭炮交给了居委。 今年 77 岁的陈阿姨每年过
年都会放鞭炮,家里也囤有之前剩下的鞭炮。过
年前,恰逢居委上门家访慰问,陈阿姨就正好将
鞭炮交到了居委的手中。在她看来,过年放鞭炮
似乎像例行公事一样,今年的一纸禁令,她看得
很淡,对于习俗也一笑而过,她觉得“不放就不
放喽”,也没少了些什么。 “不放鞭炮,反而更加
安全,也能减少居民区里的环境污染情况。 ”除
了自己主动上交鞭炮外, 她还主动给自己的儿
子打电话,叮嘱他将家中的鞭炮送到居委。
有了陈阿姨的先例, 之后陆陆续续有铁二
的居民将家中的鞭炮交到居委。同时,居委不断
地在广播里宣传禁放烟花爆竹的信息, 并在每
栋楼下及宣传栏里贴满了禁放烟花爆竹的倡议
书和宣传画。
耳听为实
五里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