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的文化说明书
A Cultural Manual
to the City
一座城市的文化说明书
A Cultural Manual
to the City
编者的话 Editor's Note
深圳“书”赢
首发在深圳 Debuting in Shenzhen
一本书的城市打开方式
面孔 Face
韩少功 :让自己成为道路
外眼 Outer Eye
博勇玄 :谁都向往合作的深圳长这样
深圳客 Visiting Shenzhen
钟二毛的写读教三部曲
“偷拍”书影也上瘾
为“书虫”打造一个梦幻空间
陈诗哥 :书是孩子最好的家具
封面 Cover
走,来一场非主流 Book Walk !
特稿 Feature
“典范”的 16 个笔画
主管单位 _ 深圳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 _ 深圳出版社
出版单位 _ 深圳市书都出版有限公司
《书都·走读深圳》编辑部
国际标准刊号 _ISSN 2096-0840
国内统一刊号 _CN 44-1720/G2
邮发代号 _46-549
出品人 _ 唐汉隆
社长 _ 聂雄前
总编辑 _ 魏甫华
总策划 _ 李晓锋
视觉总监 _ 韩湛宁
摄影总监 _ 吴忠平
编辑部主任 _ 李奇蔚
文字编辑 _ 曾岚 黄美霖
特约编辑 _ 何滢 吕诗琪
图片统筹 _ 黄伟钊
英文编辑 _ Kyra Sophia
校对编辑 _ 熊星 彭佳
平面设计 _ 亚洲铜设计
编辑部地址 _(518033)深圳市彩田南路
海天综合大厦 711 室
编辑部电话 _0755-83460090
印刷 _ 深圳市国际彩印有限公司
发行范围 _ 国内外公开发行
发行 _ 深圳出版社市场营销部
发行电话 _0755-83464033 / 83460239
定价 _30 元人民币
版权声明 _
本刊版权所有,如欲转载,必须征得深圳市书都
出版有限公司的许可
2023 年 10 月刊
总第 44 期
44
Contents
004
目录
006
012
016
020
036
070
088
078 对视 Eye in Eye
深圳 VS 杭州 : 得年轻人者得未来
目的地 Destination
走进乐群 :三座建筑三个人
从乐群到西乡老街
郭海鸿 :在这里书写一个人的来与去
老街不老,未来还早
未来 The Future
我是姜二嫚,两岁写诗的深圳女孩
朋友圈里的深圳 Shenzhen in WeChat Moments
光明“圆”出圈!
阅读 · 湾区书讯 Book News
阅读 · 湾区书评 Book Reviews
向温暖致敬
素衣白马走三关
专栏 Column
南兆旭 :繁衍与多样性,美丽深圳的驱动力
郭建勋 :关口
王国华 :铁扇关门
远人 :不摆拍的老邓和不做作的写作
104
108
110
112
116
TO TOUR
书都 004 Shenzhen:
Books Win the Future
深圳“书”赢
写下这个标题的时候,突然有一种骄傲感油然而生。一座城市因“书”而赢,
这是深圳的幸运,也是深圳的力量和底气。
我们有底气,这个“书”赢,是外界的一致认可。10 年前的这个 10 月,时
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 · 博科娃在北京为深圳颁发“全球全民阅读典
范城市”荣誉称号。这个全球唯一的荣誉,就是深圳以“书”赢来的。仔细端详
“典范”的 16 个笔画,我们试着通过 16 个镜头,去解读深圳这座城市是如何写下
其中的每一笔。
我们有力量,这个“书”赢,是发自内心的不懈努力。在这座城里,我们有
了将书籍视作最好家具、把自己的作品写进全国通用教材的童话作家 ;我们有了 2
岁用诗歌对话世界,在“孤独”过后用书籍“尖锐”思考的天才女孩 ;我们有了
从警察写成作家,又从作家成为讲师,带领更多人走进阅读与写作的阅读推广人 ;
也有了一个阅读推广人独特的“城市阅读语录”:这个世界上,最便宜、最便利、
最有效的学习和进步途径就是阅读,没有之一。
我们也有幸运,这个“书”赢,是深入细节的关注与呵护。我们有了每天在
街头捕捉“悦读之时”的“偷拍者”,有了致力于为“书虫”打造梦幻空间、在亚
洲第一个获得图书馆国际大奖的设计师,还有了与兄弟城市关注文化的对视目光。
带着这样的幸运、力量和底气,我们在这座城来了一次非主流的 Book Walk。
编者的话
005 Book Capital
这期杂志中,我们在“旧天堂里的诗书飞地”“穿过迷雾的光”;在“暗夜微光”
里“静守古城墙,方知书为贵”;在“要携带身份证打卡的精英书吧”体会“咔嚓
快门声不忍惊扰的寂静”;在“网红书房唤醒的百年学堂”里“享受一段置身‘片
场’的读书时间”;在“30 年前读者长廊今犹在”的旧风车前,来“一场关于书的
城市接力赛”;在“不曾消逝的旧书银行”里,“向书典要一‘缝隙’”。我们行至
滨海,发现这里“有戏”;在小津“渡口”,守护一群人的决心。我们在“明心园
里‘阅读’未来”,感受“金龟自然生息”;也在“旧书堆里 25 年的归属感”里,
听“消防员丁 Sir 和他的‘求抱养’阅读”……
深圳“书”赢,赢在坚持。在这一次非主流的 Book Walk 当中,我们知道,这
个“赢”来自一座城长期的高贵坚持。从 2000 年开始,连续 24 年不间断的深圳读
书月活动,被公认为中国全民阅读的起源和品牌。有这样的坚持,怎能不赢?
深圳“书”赢,赢在标杆。这个标杆,是打造“一本书的打开方式”。全国唯
一的新书首发中心诞生在这里,这样的城市举动,给阅读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爆发
力。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邬书林评价,“在全国出版发行与全民阅读推广领域,深
圳是一座极具标杆效应的先锋城市”。
深圳“书”赢,还赢在传递。这个传递,是越来越多的深圳人带着深圳阅读,
走向全国的爱心长跑。“这是深圳这座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的精神外溢。”著名
出版家、韬奋基金会理事长聂震宁的这句评价,让我们感受到深圳“书”赢的另
一种力量。
从“赢”到“共赢”,这才是深圳“书”赢。
Editor's Note
书都 006 首发在深圳 How Shenzhen
Opens a Book
一本书的城市打开方式
文 _ 李晓锋 图 _ 由全国新书首发中心提供
006
新书需要高光
“如果说经典是一座耸立的高山,那么新书则是不断奔涌的河流,引领你走向
辽阔的世界。”优秀的新书,值得以更高光的形式亮相。这是来自深圳的思考。
新书是涌动的,面向的是不断变化的当下和未来,是对现代人所困惑、所关
心事物的最直接回答 ;新书是热烈的,它代表着新知、挑战和活力,让我们不断
浏览到新的风景。一个现实的问题摆在出版人面前,虽然各种新书榜单层出不穷,
但一本真正的优质新书抵达读者的路程是漫长且艰难的。如何以一座城市的力量,
让优秀的新书以更高光的形式亮相于世人面前,展示其最锐气的一面?
时代选择了深圳。如果说哪座城市与新书的气质最为契合,莫过于知名人类
学家艾伦 · 麦克法兰所盛赞的“未来之城”——深圳。它同样年轻,同样有着无
畏挑战的精神和勇气。依托全国闻名的深圳读书月和深圳书展,深圳已经彰显了
其在全国阅读版图中不可撼动的地位。
2021 年 4 月,全国首个图书全行业系统性新书推选发布平台——全国新书首
发中心在深圳重磅出发。为了让新书拥有足够的生命力和爆发力,首发中心与中
国出版集团、中信出版集团等近 40 家头部出版机构建立战略合作,构建涵盖人民
网、新华社、《新京报书评周刊》、澎湃新闻、《上海书评》等具影响力媒体的宣传
矩阵,每月组织智库专家推选优质新书,联动 6 大深圳书城与合作书店集中展陈,
策划重磅首发、新书沙龙等线下活动和首发先声、新书直播等线上内容,立体式、
全方位、多层次宣传新书,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与热烈的文化生态。
为什么要以城市之力来助力新书? 2023 年 2 月 25 日,在《全国新书首发中
2023 年 9 月 16 日,深圳宝安区青少年宫梦剧场里座无
虚席,一眼过去,观众席上高举手牌的人群有些兴奋,还有
些着急。他们不是在等什么影视明星,而是在迎接一本新书。
“90 后”作家张皓宸带着他的新书、个人首部散文随笔集《抬
头看二十九次月亮》,从这里亮相在全国读者面前。
把新书带进剧场,这是一座城市为书籍搭建的崇高舞台,
也是一本书在一座城市独特的打开方式。诞生于深圳的全国
新书首发中心,就这样喊出了自己的口号——
重磅新书,首发深圳!
007 Book Capital
Debuting in Shenzhen
心 2022 年度新书市场报告》发布会暨 2023 新书前瞻交流会上,深圳出版集团党
委书记、董事长唐汉隆表示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深化全民阅读”,深圳出版
集团作为行业中坚力量,率先搭建面向全国、联动行业的城市文化平台,是在市
委、市政府的指导支持下的创新范例,旨在吸引更多出版选题在深圳创新首发,
通过持续不断的新书首发大事件,推动全民阅读全年化、常态化纵深发展,构建
华南地区阅读文化资源高地和出版发行高质量发展高地。
首发即是高度
“多读书,少追星!”2021 年 4 月 21 日,新书首发中心迎来了第一位首发嘉
宾。华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刘擎带着他的新书《做一个清醒的现代人》,为全国读
者带来了他的读书认知。
“我的这本新书,是一个读书人看待世界的一个眼光,来分析、看待很多问题
的一种解题方法。”刘擎用自己的经历告诉读者,他从困惑状态走到清醒状态,往
往是通过读书。“‘做自己’,是人生的第一工作,在这个无法辞掉的工作里边,你
有多少勇气、热忱、情感、创造,都得以展开。”
一发而不可收,新书首发中心的讲台上,接连迎来了王蒙、郑永年、周国
平、葛剑雄、许知远、丁学良等重量级大咖,冯唐、张琦、梁永安、张皓宸、星
球研究所等高人气作家、媒体也纷纷做客首发,让一本本新书在这里呈现出独有
的高度。
九旬王蒙在这里畅谈青春万岁 ;冯唐在这里分享他的《胜者心法》;蒋方舟在
这里坦言如何做驶向文学星辰的《主人公》;曾长期担任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安阳殷
墟考古队队长的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唐际根在这里说 :来,跟曹操聊聊!在电
脑键盘时代坚持用手写文章的台湾作家张晓风在这里和读者探讨一同逃离城市喧
嚣 ;复旦大学人文学者梁永安带着《梁永安的电影课》告诉读者 :重要的不是看,
而是观看的能力 ;复旦大学骆玉明教授在这里带大家踏上入门《古诗词课》的最
佳门径 ;星球研究所带着《少年中国地理》在这里从纸上“丈量”中国大地 ;许
知远带着一本可观、可感的梁启超传在这里以今人的眼光去重估前人的努力 ;沈
石溪带着《海豚之歌》在这里从人与动物命运的交织来探索生命的价值 ;曹文
轩带着哲理绘本《今天在等待着明天》在这里给孩子们打精神底子 ;克里斯多
福 · 孟携《亲密关系 :亲子关系的重建》和梁永安在这里探讨 :没有人天生就是
好父母……
更多的高度来自作家和他们的新书对于人生的提醒。张皓宸在他的新书里以
二十九篇散文映照月亮由缺到圆的二十九天,“看二十九次月亮的过程,也是我们
正视自己脆弱和不完美的过程,千帆过尽,再抬头,我们都将迎来自己的满月”。
何帆献给年轻一代的就业解惑书——《找事》,“没事就要找事,有事要找更多
书都 008 首发在深圳 How Shenzhen Opens a Book
的事。在困难面前,没事找事就显得格外重要”。
鲁迅文学奖得主鲍尔吉 · 原野把自己的新书《动物园地震》视作一场追逐梦
想的征程,告诉孩子们 :所有的机遇,都在奔跑的路上。
张玮在《历史的温度 6》说,站在十字路口,做出影响一生的抉择,“正在发
生的事,很快会成为历史。已经成为历史的事,往往会出现在未来”。
…………
深圳也是中心
2023 年春天,费孝通先生的学术助手、著名的学者张冠生带着他的新书《费
孝通传》(修订版)来到深圳。对于深圳,张冠生曾有这样的表述 :深圳是一本大
书!在新书首发中心的舞台上,深圳当然也是不可忽略的一个中心。
2023 年 6 月 10 日,深圳青年科幻创作力量首次集体亮相新书首发中心。这
一次,是由深圳出版社和科学与幻想成长基金合作的《中国科幻新锐系列》的首
次亮相。
这辑丛书包含了陈楸帆、王诺诺、谭纲、分型橙子四位才华横溢的青年科幻
小说作家的最新力作。他们早在七八年前甚至十几年前就开始了科幻领域创作的
耕耘,以其创造力和想象力带领读者进入一个跨越时空的世界,探索未来科技与
王蒙(左上)、蒋方舟(右上)、张皓宸(左下、右下)新书首发活动现场
009 Book Capital
Debuting in Shenzhen
人类命运的交织。
从未来社会到太空探险,从人工智能到虚拟现实,从历史神话到文明异象,
科幻作家的每一个故事都让人过目不忘,且立意宏大。作家们以其独特的观点和
深刻的洞察力,在创造出精彩故事的同时,也反映出十分庞大的知识储备。这些
故事不仅仅是单纯的科幻想象,更是对人类存在和价值的思考。这些作家笔下的
描绘,让我们领略到科技对人类社会和人类心灵的影响,并引发我们去思考人类
的进步与发展是否必然带来更好的未来。
这四位作家都有在深圳工作、生活、成长的经历,都与 IT 领域有着密切联
系,这也使得这套书有着独特的科技视角,业界评论道,“这势必为中国科幻带来
全新的独特风格和文化特色”。
和青年科幻作家的科技视角不一样,哈佛才子、深圳大学特聘教授丁学良带
着他的“酒”登上首发中心的讲台,在这里“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品万种酒”,
从文明史和社会史视角,畅谈《酒中的文明》。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教授、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郑永年来到这里,则
带来了在深圳看世界的角度——《产业政策变革 :中国与世界》,这是一本汇聚了
近百位专家学者思想火花的集大成之作。
“慢下来的深圳,有你曾经忽略的美。”深圳自然博物第一人南兆旭,带着耗
时 12 年创作的中国首部城市自然博物百科——《深圳自然博物百科》在这里告诉
读者 :要把自己的居住地当作世界中心来关注,“慢下来才发现这座城市还有千百
种美,我们未曾好好品味”。
许知远新书首发活动现场排队人流
书都 010 首发在深圳 How Shenzhen Opens a Book
爆发造就标杆
立足深圳、面向全国、覆盖行业、贯穿全年,重磅首发的高度为新书首发中
心带来了近 2 亿的宣传阅读量,也带动了首发新书的全网热销,成为全国业界和
大众读者聚焦关注的文化标杆。
刘擎的《做一个清醒的现代人》首发当周,全网售罄紧急加印 ;竹内亮的
《我住在这里的 N 个理由》首次实现港版新书内地先发,并创下销量纪录 ;梁永安
的《梁永安 :阅读、游历和爱情》首发当月,排名散杂文类新书销量第 3 ;许知远
的《梁启超 :亡命(1898—1903)》首发活动,吸引读者提前 4 小时排队等候 ;张
皓宸《抬头看二十九次月亮》首发现场,新书销售一空……
2023 年 8 月 11 日,在中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奖项之一——茅盾文学奖揭
晓。在本届茅盾文学奖的 10 部提名作品当中,《回响》《燕食记》《金色河流》《烟
霞里》4 部作品都在深圳书城留下了足迹。
2021 年 11 月 1 日,作家东西带来了长篇小说《回响》,畅谈在宏阔社会生
活中的复杂人性心理和真实婚姻现实 ;2022 年 8 月 20 日,作家葛亮带来了《燕
食记》,围绕当下年轻人关注的话题,聚焦岭南饮食与风土文化 ;2022 年 8 月 28
日,“70 后”领军作家鲁敏带来了《金色河流》,以大历史格局穿透个人生活史,
讲述一个关于代际、财富与时代共融的改革开放初代创业者的故事 ;2023 年 3 月
19 日,作家魏微带来了《烟霞里》,“成长是件难言的事,带着新鲜,鲁莽,混乱,
毛里毛躁 ;力量横冲竖撞,陷于混沌里,只能自我消耗”。
全国新书首发中心是“图书爆品孵化器”,这是来自中南博集天卷常务副总经
理王勇的称赞。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教授郑
永年也对首发中心表达了自己的期望,“深圳
不仅要打造全国新书首发中心,更要成为新思
想的首发中心,成为全世界新思想的首发汇聚
地”。
首发中心搭建的平台带来了爆发的新书现
象,也吸引了来自各界的关注与认可。中国出
版协会理事长邬书林评价道,“在全国出版发行
与全民阅读推广领域,深圳是一座极具标杆效
应的先锋城市。相信在这样一座创新之城、爱
阅之城,全国新书首发中心一定能够聚合联动
行业资源,成为全国出版发行和全民阅读的新
标杆、新旗帜”。
爱阅之城,新书高地。我们在深圳,用一
座城市的名义,打开一本又一本有价值的新书。
丁学良《酒中的文明》新书首发现场
011 Book Capital
Debuting in Shenzhen
书都 012 面孔 韩少功 :让自己成为道路
文 _ 魏甫华 图 _ 吴忠平
Han Shaogong :
Let Himself Be the Path
对于深圳人来说,韩少功自然是熟悉的。而对于韩少功
来说,深圳也同样不陌生。作为坪山图书馆韩少功书房主理
人,2019 年和 2023 年两次在坪山图书馆开讲,让他对深圳
人有了更多的认知,也让深圳人对他的创作有了更深刻的理
解,那就是 :让自己成为道路。
斯坦纳说,整个西方哲学史藏着一条文学的暗线,所有
思想论说都蕴含风格、形象、韵律和声调,伟大的哲学和文
学一刻不停地互动、争竞着。韩少功的文学作品里有一条哲
学的明线,感性与理性,人与非人,自我与人民,阶级与自
由等等,文本的实验是一场场观念的冒险。莫言说,中国的
文学界很少有思想家,但韩少功必列其中。文学评论家谢有
顺认为,韩少功在某种意义上代表着中国当代文学的精神高
度,是一个真正有国际视野的中国作家。
文学的价值在于守护
2019 年 4 月 23 日,韩少功在坪山图书馆给深圳读者带来一场非常前卫的
《人工智能与文学》演讲,200 多人的会议报告厅座无虚席。韩少功对人工智能与
文学的兴趣并非赶时髦,早在 1985 年他发表《文学的“根”》的同时代,就写过
一篇《信息时代与文学》的文章,只是后者当时并未引起大家的关注。
韩少功说自己利用 IBM 公司创设的一个玩诗的小软件“偶得”模仿宋代词人
秦观的《金山远眺》“作”了一首诗。当他将其拿去某大学做测试,30 多位文学研
究生,富有阅读经验和鉴赏能力的专才们,也多难以判断。
人工智能在文学领域会不会势不可挡地长驱直入,甚至替代人类的写作?这
听来不是天方夜谭,事实正在发生。韩少功认为,尽管人机结合模式前景广阔,
但机器人受制于逻辑化原理,受制于样本库依托,只能擅长跟踪性、模拟性、常
规性的工作,无法取代人的主导作用。至少目前还看不到人工智能全面接管文学
创作的希望和任何证据。
未来会不会出现一种机器人文学?韩少功说,可以肯定,机器人将来在识别、
记忆、推理能力方面要超过人类,但价值判断呢?人工智能能解决自然、社会、
文化艺术中所有的难题吗?这些都绕不开价值判断。他说 :“文学之所以区别于下
棋和玩魔方等一般娱乐,就在于文学长于传导价值观。好作家之所以区别于一般
‘文匠’,就在于前者总是能突破常规俗见,创造性地发现真善美,守护人间的情
与义。”
013
Face
Book Capital
他从不对人类的未来悲观,始终相信自然和社会的自我调适能力,却深深疑
虑眼下很多文科生太不关心和了解科技,很多理科生则太迷信科技,在价值观问
题上脑补不足,严重缺弦,几乎是一头扎进数理逻辑的“一神教”。这样的两头夹
击之下,各种盲区叠加,知识界的状况让人担心。
自我学与人民学的缠斗
相隔 4 年,2023 年 6 月 8 日,韩少功再次在坪山图书馆开讲,他带来了《20
世纪的文学遗产》这一宏阔的主题。韩少功说以往描述 20 世纪的文学版图,基本
是从政治或者美学的概念出发,他觉得并不尽然,尝试以自己的经验和读书心得,
从另外一个视角给大家绘制一幅新的 20 世纪文学地图。
人民学的出现是 20 世纪文学最重大的变化,这在以前是没有的。俄国作家陀
思妥耶夫斯基在悼念俄国诗人普希金的时候最先使用人民性这个词,他说这个词
有三层含义 :第一,表现小人物,以往都是帝王将相等大人物 ;第二,采用民众
的语言 ;第三,捍卫和追求的是人,是人民的利益。为穷人哭喊、抗争,变成作
家的标准姿态。
“19 世纪的文学到了 20 世纪变成了两个学,一个是人民学,一个是自我学,
都取得了很丰富的成果,有重要的遗产。但是现在文学更多体现的是漠视他人、
拒绝社会,这一点上是走偏了。”韩少功说,“我们要回头完整地看看 19 世纪、20
世纪留下的文学遗产,是否有被我们误解,或者说被片面理解的东西。”
韩少功对自我和人民都有深刻的反思,他在《个人主义正在危害个人》(《文
化纵横》2020)一文中呼吁,在一个组织性、互联性、整体性更强的人类新时代,
阻止个人主义对个人的危害迫在眉睫。个人主义导致散沙化,为权力、资本、宗
教任性和霸凌的条件就位。“雪崩时没有哪片雪花认为自己负有责任。”(伏尔泰
语) 他指出,“德国的施蒂纳之后有希特勒,这一前鉴并不遥远”。 在《“阶级”长
成了啥模样》(《文化纵横》2018)一文中,他从新的财富形态发现一种新的“快
钱”资产阶级,人民怎么定义?出现哪些变化?需要有理解“阶级”的新方法。
他认为“知识界需要做的,只是创造‘快钱指数’(或‘投机指数’)一类识别工
具,替代‘收入线’‘雇佣数’等旧的量化尺度,尽快把新的人民及其对立面识别
出来,区分出来,以实现有效的改良或革命”。此文被德国卢森堡基金会译成德文
发表后引起欧洲知识界的热烈反响。
做思想者,也做行动者
韩少功是思想者,也是行动者。1985 年,韩少功发表《文学的“根”》,引发
寻根文学的思潮运动 ;1987 年,他翻译了捷克裔法国作家米兰 · 昆德拉的《生命
中不能承受之轻》,影响了新一代比较先锋的中国作家的叙事技巧 ;1988 年下海
南,创办《海南纪实》新闻杂志,风靡全国,发行突破百万份,掀起全国纪实文
学热 ;1995 年改版《天涯》杂志,提出大文学观念和思想理论办刊,让偏远的海
书都 014 面孔
南成为当时全国文学观念和思想理论的一个中心。
1996 年,他发表了第一部长篇小说《马桥词典》,开创了词典语言写作这种
新的小说叙事,被翻译成多种外语文本,2019 年入选“新中国 70 年 70 部长篇小
说典藏”;2006 年,他出版长篇散文《山南水北》,荣获第 4 届鲁迅文学奖 ;2018
年,他推出长篇小说《修改过程》,让知识界遇上当代文学史和思想史上的“韩少
功难题”;他还关注网络文学,密切关注 AI 与人类写作的竞争,思考未来的文学形
式。他一直是文学的弄潮儿,可以说,韩少功就是一部小小的中国当代文学史和
思想史。
2000 年,韩少功辞去海南省作协主席和《天涯》杂志社社长职务,和妻子一
起,回到他当年上山下乡当知青插队的湖南汨罗农村,在乡下务农,读书、写作、
种菜。韩少功并不认为作家这个职业身份就有多高贵,他认为,作家首先是公民,
其次才是作家,有时候作家有比文学更重要的东西。
他的同学、作家龚曙光说韩少功,“他从来没有确立一个强烈的正面意识,而
是在不同立场、空间、人群之间的运动中做抉择、挑选,并且不断地更换自己的
阵地”。
韩裔德国哲学家韩炳哲在分析中国哲学时提出了一个“无住”的概念,和西
方哲学的“本质”相对立,老子说“善行无辙迹”,指出善于行走的人,不留痕
迹。他与道路浑然一体,那条道路也通往无处。抛却“向某处行走”,才使得行走
成为可能。韩少功不是要跟随某条道路,而是让自己成为道路。
015
Face
Book Capital
韩少功
著名作家,曾任《海南纪实》
杂志主编、《天涯》杂志社社
长、海南省作协主席、海南省
文联主席等职。主要文学作品
有短篇小说《西望茅草地》《归
去来》等,中篇小说《爸爸爸》
《鞋癖》等,长篇小说《马桥词
典》《暗示》《修改过程》,散文
集《山南水北》。曾获得全国优
秀短篇小说奖、华语文学传媒
大奖年度小说家奖、鲁迅文学
奖、美国纽曼华语文学奖、法
国法兰西文化与艺术骑士勋章
等,有三十多种外文译本在境
外出版。
016 外眼 书都 Bo Yongxuan: Shenzhen,
a City Everyone Wants to
Cooperate with
外眼
书都 016
博勇玄 :谁都向往合作的
深圳长这样
文 _ 黄美霖 图 _ 由受访者提供
017
Outer Eye
Book Capital
“为什么来深圳?因为这里是谁都向往合作的城市啊!”Píotr Lukasz
Blaszak 是博勇玄的波兰全名,这位在中国深圳创业已有 9 年的波兰小伙,
对深圳这座城市的热爱溢于言表。
2023 年,他凭借《我的深圳故事》和《深圳外国人最好的居住地方》
2 部纪录片,斩获首届大湾区外籍网红短视频大赛的一等奖和二等奖。因
良好的形象、独特的创新力及对深圳的关注与热爱,博勇玄被选为深圳全
球传播使者,并在深圳波兹南建立友城 30 周年之际,代表深圳访问了自
己的故乡波兹南,与市长进行对话。
像无数在深圳追梦的年轻人一样,博勇玄永远充满期待和活力,并已
将这座城市视为自己的第二故乡。
一部纪录片的开始
博勇玄出生于波兰第五大城市波兹南的一个村落,村子人口不多,仅 600 户,
与他现居的深圳有着天壤之别。
8 岁的一个夜晚,如往常一般,他与奶奶坐在家里看电视,只是未曾想到,这
晚播放的一部关于中国的纪录片,会在博勇玄心中种下一颗种子——以后要定居
中国。他说 :“那天晚上纪录片里美轮美奂的中式建筑,是我对中国的第一印象,
它像是奇境般地存在着。那种感觉十分疯狂,有点不切实际。”
从那时起,他就和奶奶说,总有一天他会去中国看看。于是,在德国读大学
时的博勇玄开始努力学习完全陌生的语种——中文,他始终向往着踏上东方那片
广阔且神秘的土地。
2013 年,他作为大学交换生来到了北京,但他所见到的现代化大都市与纪录
片中的古老建筑颇有不同,心中难免有些许落差。虽然没有看到脑海中曾幻想的
中国,但中国文化却让他打开了另一扇奇境之门。
他与北京当地人交朋友,了解中国文化,学习普通话 ;放寒暑假时,他坐上
硬座火车从北部哈尔滨一直游到南部深圳,体验各具特色的中国南北文化。他说 :
“当我越来越了解这里时,我发现我是真正爱上了中国。我想在这里生活。”
特别是深圳,这里热带雨林般的气候以及成片的绿地让他流连忘返。交换期
结束后,博勇玄回到德国,并在完成本科学业后,坚定地选择再次来到中国,在
深圳的北大研究生院攻读硕士学位。这次,他算是彻彻底底来到了中国,感受
“来了就是深圳人”。
书都 018 外眼
波兰身,深圳影
博勇玄的自律让同为年轻人的我感
叹 不 已。 他 每 天 早 上 5 点 起 床, 前 往
健 身 房, 随 后 8 点 准 时 开 始 工 作, 在
寂静的早晨践行“笨鸟先飞”的中国文
化——在别人还在睡觉时,他已完成许
多工作。这种体验让他很有成就感。
他尽量不喝酒、不熬夜,因为这些
都会影响第二天的工作效率,他不希望
自己的生活规律被随意打断。他是个实实在在的工作狂魔。
“你看,我是真的热爱工作!我很享受自己为自己打工的感觉,我的生活现在
基本就是工作!”从 2015 年来到深圳上学开始,他的工作狂魔 DNA 好似被迅速
激发了一般。还未毕业,他就已经确定未来要走上创业这条道路 :“深圳年轻人都
是这么打算的。深圳是一个对创业者极为友好的城市,为什么不试试呢?”
在深圳,身边人都在努力工作、变优秀,身边的事物也在不断地迭代升级。
深圳发展的速度之快让博勇玄不停地督促自己,要与这座城市一起进步、不能停
下脚步。
用博勇玄自己的话说,他已然是大半个深圳人了。拥有着百分百波兰人的面
孔,底子里却蕴藏着大部分深圳人的思想 :“我觉得我被深圳的工作文化深深地影
响了,以前听说中国人拼命工作无法理解,现在我也是其中的一员了。”
唯一能让他从工作中停下来的是大自然 :“深圳实在是生机勃勃!我可以找到
各种各样的动植物,偶尔还会看到蛇。除了绿地,这里也很靠近大海。一边爬山
一边看海,实在是太酷了!”
博勇玄最爱深圳人才公园。在那里,他可以一边散步一边欣赏美景,走累了,
也可以随处找到歇息之地。不管身处哪里,都能欣赏到一幅别有洞天的景色,吹
吹海风,听听海浪 , 所有的烦恼都会烟消云散。
帮助世界阅读深圳
今年,博勇玄成为深圳全球传播使者中的一员。在访谈中,他表示自己是个
正儿八经的深圳人,这一点他从不谦虚、回避。每年回到波兰老家时,博勇玄还
会面临反向的文化冲击,他觉得在波兰一切都突然慢下来了,有些不适应。
Bo Yongxuan: Shenzhen, a City
Everyone Wants to Cooperate with
博勇玄在深圳全球传播使者年度活动中分享故事
019
Outer Eye
Book Capital
作为一个有着双重身份——波兰人与深圳人的他,博勇玄认为自己有将深圳
与波兰、与世界各地连接的使命 :“我很感谢这座城市带给我的一切。我也希望通
过‘深圳全球传播使者’的身份和我制作的视频,去回馈这座城。因为世界上还
有很多人不知道深圳,也有很多人对这里的了解是错误的、片面的,我只想让他
们通过我的视频,看到真实的深圳。”
在博勇玄眼里,深圳哪儿都好。它有着先进智能的公共设施、便捷的交通,
像是通往世界的纽带,靠近香港且能直达亚洲、欧洲各地。“在这里,我打开微
信就能进出地铁站,刷个脸就能直接进入高铁站和机场,这在很多地方都是做不
到的。”
“在深圳,你会发现很多其他城市的影子。”他说道。因为深圳是一座其他城
市都向往与其合作的地方。这里的艺术设计、电子科技、高等教育等各领域都与
世界有着密切的合作,比如深圳技术大学的中德智能制造学院、英伟达深圳公司、
在深圳设立芯片创新中心的英特尔,等等。
“虽然我是个外国人,但充满生机的、美好的、正向的深圳吸引着我,我喜欢
我在这里看到的样子。不然我也不会长期居住在这个离我家乡那么远的地方。”博
勇玄说。 博勇玄与外国友人探访坐落在广东韶关的古村
020 深圳客 书都 钟二毛的
写读教三部曲
文/图_ 钟二毛
警 察、 记 者、 作 家、 导 演、 阅 读 推 广 人、 写 作 教 学
者……多种身份叠加,朋友们眼中的钟二毛很“斜杠”。写、
读、教,似乎成了我人生的三部曲,这其中,有一条暗线始
终在串联着。这条暗线是什么呢?
021
Visiting Shenzhen
Book Capital
从警察写成作家
1995 年秋天,19 岁的我第一次离开湘南小镇,一路乘火车“站”到北京上大
学。大学叫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的是法律。学校有写作传统,大二开始,我陆
续在《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报刊发表了上百篇文章。
1999 年 1 月,大四第一个学期期末,我第一次来到深圳,目标是《深圳特区
报》旗下的《深圳风采周刊》,实习了两个月却没有被留下,因为没有“进人指
标”。这时,深圳一家政法单位到学校招人,身高不够、作品足够的我被选中,第
二次南下深圳,没有任何准备,走进了位于福田中学的公务员考场。就这样,蒙
查查的,我成了一名警察。
在当时地处偏僻的坪山镇当警察,却没有放下手中写字的笔,我跟已经改
名为《深圳周刊》的《深圳风采周刊》的编辑老师仍有联系,继续为他们写稿。
2001 年 9 月,突然接到《深圳周刊》老师的电话,《深圳特区报》要招记者,可
以来面试。这个电话让我放弃“铁饭碗”,从一个警察成了满深圳跑的记者。
新闻是写作,但不是文学意义上的写作,我依然惦记着自己的作家梦。2003
年,中国逐渐普及互联网,“网络文学”这个词出现了。那时候的网络文学近乎都
是《成都,今夜将我遗忘》这一类现实题材,当浏览完最火的一批网络文学之后,
我不知道哪里来的勇气,决定自己也写一个。我心里想 :“不就是写自己毕业后在
大城市的生活嘛。 ”
我休了 20 天的假,2003 年 7 月,完成了处女作——长篇小说《爱疼了》。这
篇小说写两个忘年交男人,一个 20 多岁,一个 40 多岁,他们在灯红酒绿中的爱
情遭遇以及对爱情的态度。小说写完后,我挂到了当时最火的网络论坛上,一个
是天涯论坛的“舞文弄墨”,一个是新浪网的“原创工作室”。
结果,火了。很快,《爱疼了》被出版商看中,出版了。2005 年春天,拿到
样书的时候,是个下午。我非常兴奋,但又不想大声宣告,就把书贴在胸口,非
常宝贝。这个记忆十分深刻。
小说,这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写作,而且还公开出了书,还摆到全国的书店里
卖,嘿,这才能算是作家。满足,虚荣!
关于阅读的“二毛语录”
好景不长。处女作的出版并没有给生活带来太大变化,除了不到两万元的首
Zhong Ermao's Trilogy: Writing,
Reading, Teaching
钟二毛
湖南人,中国作协会员、广东文
学院签约作家。在《当代》《中
国作家》等文学期刊发表大量作
品,并多次被《小说选刊》《小
说月报》《中篇小说选刊》转
载。出版有长篇小说《小中产》
《小浮世》,中短篇小说集《回
乡之旅》《旧天堂》等 10 余部著
作。获《小说月报》百花文学
奖、《民族文学》年度文学奖等,
并入选《青年文学》“城市文学”
排行榜。担任《死鬼的微笑》一
片编剧、导演,并获奖。
书都 022 深圳客 印版税。小说没加印,说明不畅销 ;没收到读者来信,没有人邀请签售,说明反
响平平。我心知肚明。
短暂沮丧后,我冷静下来,知道自己距文学还有很长的距离。为了缩短这个
距离,我选择了阅读,当学生。我找来经典作家的作品读,也读市面上比较畅销
的作品,一边读,一边琢磨,到底什么是小说?
这一琢磨就是 4 年,没有再写一个字。现在回想那 4 年啊,自己就是一大块
海绵,突然沾到了水,一刻不停地吸啊吸,直到精疲力竭,既美好又苦涩。
这 4 年的阅读经历,也让我总结出一个道理 :“这个世界上,最便宜、最便
利、最有效的学习和进步途径就是阅读,没有之一。”每年的世界读书日,作为阅
读推广人,我都会重复这句“二毛语录”。
2009 年 4 月 28 日,神一样的日子降临。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小品大赛中,一
对杂货铺夫妻面对一张百元假钞的内心挣扎让我有了灵感。第二天,我坐在电脑
前,从天亮写到天黑,写下了我的第一部短篇小说《未来的包子铺》,7000 字。写
完后,人有一种虚脱的感觉。
接下来就是向文学刊物投稿。纯文学要在文学期
刊发表是很难的,这个我早有耳闻。看一些著名作家
写的回忆录,他们都会谈到青年时被退稿的痛苦。
庆幸的是,我的短篇小说很快有了回音,可以发
表。我没有经历太多退稿的不堪。我觉得这是 4 年阅
读的功劳,让我一出手就比较成熟。就这样,一年又
一年,一部接着一部作品写下来,长篇、短篇、中篇,
发表、获奖、卖出影视版权,等等,跟农民种地一样,
有时候收成好,有时候收成差一点,但终归有收成,
没断过。
我,终于有勇气说自己是个作家了。
Zhong Ermao's Trilogy: Writing,
Reading, Teaching 钟二毛作品集
钟二毛书法作品“三虫鸣”(篆书)
023 Book Capital
Visiting Shenzhen
教出来的“睡后收入”
从写到教,缘于一次意外的美国讲座。
2017 年,我拍了处女作电影《死鬼的微笑》。
它改编自我的同名小说,编剧、导演也是我。摸着
石头过河,过得居然还挺顺利。
2018 年 春 天, 来 了 消 息 :《 死 鬼 的 微 笑 》 获
得 美 国 第 60 届 罗 切 斯 特 国 际 电 影 节“ 小 成 本 电
影奖”。主办方邀请我去纽约州罗切斯特市领奖。
2018 年 4 月底,我到了美国才知道,“小成本电影
奖”是这个电影节的最高奖,获奖的华人导演只有
我一人,组办方还给我安排了纽约州立大学的讲
座。也是后来才知道,那么多获奖导演,纽约州立
大学只邀请了我到校分享。
在此之前的 2015 年,我萌发辞职念头,想学习电影。原因很简单 :我的很多
小说、故事,都被影视公司买走了,甚至是高价买走,但是拍出来的不多。很多
时候,不差钱的影视公司是为了“囤故事”“囤 IP”。因此,我就想,我能不能自
己来当导演,拍自己的故事?
拍电影是很专业的事,必须学习。2016 年,我参加了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的
考试,7 月收到录取通知书,8 月果断辞职,9 月坐进教室里,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40 岁辞去工作,离家去北京学电影,听上去似乎是发了一场高烧。但我是经
过深思熟虑的,身上带着手艺,吃饭有家伙,心里就会自信,于是大胆干了。
2018 年,从北京回到深圳,参与了多个电影项目,同时筹备自己的项目。一
部电影从无到有,工作周期一般两年,就等我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疫情来了。
生活本身就是一个故事,而且随时反转,谁也没想到,疫情催生了大量培训
行业,我就是“被催者”之一,延续之前在美国开展讲座的经历,我正式走上了
讲台。
很多人想向我学习写作、讲故事,一些大型知识付费平台也发来邀请。把自
己的经验总结出来,分享给大家,同时通过教学,我的作品又被传播了一遍,何
乐而不为?于是我准备了 2 门拿手的课 :故事写作和新媒体写作。线上教学,千
名学员,天南海北 ;师生互动,结下情谊,成果频出。再看着一笔笔的“睡后收
入”,新奇、有趣、爽。(“睡后收入”指因为自己的创造而产生的持续不断的延伸
收入,网络用语)
……
故事还会继续,关于写作、电影、阅读和教学。因为它们的中心都没变,那
就是文章开头我所说的“暗线”:小时候,我有一个梦想,这个梦想写在作文里就
是“我的理想是当一名作家”。哈哈!
钟二毛在电影拍摄片场
024 深圳客 书都 “偷拍”书影也上瘾
文 _ 李晓锋 图_冯绍涛
偷拍,很多人对此都是嗤之以鼻的,但对于深圳设计师冯绍
涛来说,却是一件上瘾的事情。不过,你别想歪了,他所“偷拍”
的,是这座城市里最美丽的身影——书影。
老冯自己也没想到,自己当年的随手一拍,到如今已经成了坚
持数年的日常习惯。
深圳客
025
Visiting Shenzhen
Book Capital
“偷拍”成为习惯
认识老冯,缘于深圳读书会的运营总监饮笑。她给我发过来一组照片,全是
深圳街头各种场合人们埋头看书的场景 :等候红绿灯的路人、地铁车窗内的乘客、
夜宵摊档候客的老板、送货间隙的快递小哥、街头躲雨的市民、公园休憩的老者、
路灯下的母女、咖啡厅里的情侣、排队做核酸的青年……
各种场景、男女老少,都因为他们手中的书而成为这些照片的主角。这不就
是我们经常在街头遇到的一幕一幕吗?以前不经意,猛然间聚在一起,让人自然
升起一丝敬意。对这些人,也对这座城。是谁这么有心,帮我们收集了这么多可
爱得近乎难以置信的瞬间?饮笑告诉我,这些照片的作者是深圳的一位设计师,
叫老冯。我得见见他。
老冯是带着他的 iPad 来的,里边几千张关于街头阅读的照片,是他这么多年
“偷拍”的宝贝,也是他被这些身影所感动的记忆。什么时候开始这场有计划的拍
摄?老冯说已经不记得第一张关于书影的照片是什么时候在哪里拍的,但那一定
是一个让他心有触动的美丽时刻。
法国作家雨果说 :“书籍是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
养料,而阅读正是这种养料。”老冯记录的,正是这座城市里的养料。
为了不惊扰那些沉浸在书本里的主人,也出于对别人肖像的尊重,老冯总是
远远地偷拍。有时候拍到了一些比较清晰的读者面孔,老冯总会上前征求被拍者
的意见。当看到那一张张点头同意的善意笑脸,老冯也笑了 :“有了书的养料,被
偷拍也是一种美。”
平安楼下的温暖
在老冯的照片里,有大量的镜头是围绕平安金融大厦拍摄的。老冯说,那是
他刻意抓取的时刻。
老冯告诉我,在孟晚舟回国的那天晚上,他在市民广场散步,突然,一个场
景让他停住了脚步 :在广场供市民休息的石凳上,一对母女各捧一本书,在路灯
的照射下安静阅读 ;而不远处,“欢迎孟晚舟回家”的巨幅字幕正在平安金融大厦
的楼体上不停滚动。两个镜头形成一个画面,让他感到一座城市莫名的温暖。他
A Man Obsessed with
Photographing
People with Books
026 书都 深圳客
A Man Obsessed with
Photographing
People with Books
夜宵档主在等客的间隙捧起书本
027
Visiting Shenzhen
Book Capital
记录下了这一刻。
在他看来,平安金融大厦不仅仅是深圳的建
筑地标,更是深圳创新精神的地标、发展高度的
地标。深圳人在享受着深圳精神的滋养,也在阅
读着古今人类创造的千千万万。
老冯说,一个城市地标的崛起,并不局限于
这座建筑单体本身的价值,而是更依赖于这座国
际化城市的全民素质、人文内涵以及开拓进取的
精神品格。在他看来,一个人一定要在精神与物
质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这个平衡点就是阅读。
平安楼下的这一幕,让他看到了这个平衡点。
尽管没有系统的思考,但他一直在寻找建筑、
空间、阅读与生活的关系。于是,他下意识地在
平安金融大厦周围去发现、定格这座城市的平衡
点,不管日夜、晴雨,去感受这个平衡点带来的
和谐和温暖。
从“阅”到“悦”
饮笑在点评老冯和老冯的“偷拍”时,写了这么一段话——
吸引力法则说 :你关注什么,就会将什么吸引进你的生活,任何你给予能量
和关注的事物,都将来到你的身边。
“只要能照亮某个角度就够了。”正如饮笑点评的那样,2023 年 1 月 23 日,
大年初二那天,老冯在他的朋友圈写下了这句话。也就是从那天开始,他把自己
坚持每天在朋友圈转发的阅读照片的标题,从“阅读之时”改成了“悦读之时”。
从“阅”到“悦”,看似简单的一个字的变化,却能从中感受到这座城市关于
书籍的寄托。有心的饮笑为老冯的照片配了很多图注——
“虽然地铁里拥挤不堪,阅读却让你拥有另一个世界”“虽然我不知道你带着
行李箱要去往哪里,但我知道,因为有一本书,你在奔波劳顿里不会烦恼”“又一
场雨落下,洗去街道的尘埃,没有带伞的你,拿起一本书,抚平心灵的噪声”“送
外卖的间隙,还有阅读的快乐”“抬头核酸,低头学习”“街头的长凳上,一本书,
一个人,一段时光”……
这些文字配上这些照片,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一个字——悦。
就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老冯给我发过来一段微信文字 :一个独有性格作
为支撑的城市,才是收获顶级流量的城市,城市的性格就在寻常街巷中——阅读。
我想,就让这句话作为老冯“偷拍”的注脚吧。
028 深圳客 书都 为“书虫”打造一个梦幻空间
文 _ 黄美霖 图 _ 由受访者提供
闻名全国的灯塔图书馆,小而美,浪漫且温馨,这种感觉就
如同它背后的设计师乔宇带给我的一般——温暖,且易共情。从
与她见面开始,她就没有停止笑过,像一个小太阳,不停地散发
光芒。
乔宇,一位专注于打造图书馆等公共文化空间的设计师。她
参与的代表作“深圳图书馆 · 南书房”项目成为亚洲第一个获得
图书馆国际大奖的项目,“灯塔图书馆”等系列为国家公共文化
服务示范项目。
Creating a Dream
Space for Bookworms
深圳客
029
Visiting Shenzhen
Book Capital
好书成就好设计
乔宇本身就是一个典型的杂食性“书虫”。“设计离不开书籍”,她说,在她的
书单里,不仅有设计类的书,还有人文社科、理科等类别的书。一本好书也许只
是一个引子,但这个引子会牵出一系列的东西,有关设计、有关生活。
“最近看项飙的《把自己作为方法》和蔡磊的《相信》,对我的思考方式也
产生了重要影响,我发现原来应该要把时间、空间和地域重新定位。我所设计、
打造的空间不应该只在当下这个时间段对城市有正面的影响,应该拉远去关注
整个时间流——我的设计在城市发展的时间流里带来了什么?我的设计为这座
城市的未来创造了什么?这些书籍对我的设计、生活都给予了许多启发,让我
印象深刻。”
读书对于乔宇而言,是一种好奇宝宝思考问题的状态,也是一种满足趣味的
方式。这种满足让她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随之将其转化成爱,通过设计,传递
给众人。“我觉得好的设计就像人与人之间的爱一样,它绝对不是掏心掏肺把自己
榨干后诞生的,而应该是溢出来的。所以,我需要优先满足自己的趣味,然后思
考、创作,给大家分享我溢出来的爱之作啊!”她笑道。
“为什么现在网络时代,还有很多的深圳读者在图书馆里驻足两三个小时甚至
更长时间?因为图书馆提供的资源是别处无法提供的,读者在图书馆享受到的首
先是丰富的阅读资源、精选过的文献,然后才是智能化和优美的环境,这是一个
递进次序。”
乔宇参与设计的春天海图书馆,是一座位于盐田区的社区书房。“我完全不敢
想象,在一个社区书房里可以找到这么多外国原装进口的图书以及成本很高的立
体图书,比如宫崎骏的进口原装版图书,不同出版社出版的《哈利 · 波特》……
图书馆真的在用心为社区居民选择好书啊!” “深圳这座城在书籍资源和配备设施
上花了大量心思——这不光指经济层面,还有时间层面的重投入,自然成就了它
是最好的阅读之城。”乔宇说,诗和远方始于深圳的图书馆,却不终于此。
“实在”的 深圳文化
“谁说深圳没有文化?深圳绝对不是没有文化,而是很多人不知道我们有文
化!我们的文化是独一无二的!” 作为一位文化领域的资深人士,乔宇这么形容 :
“深圳的文化是当下、是未来,是包容、是奋斗,更是实在。”
“我看到的深圳文化没有过往,只有未来。这未来不是憧憬、不是幻想,而是
奋斗的具体落实。深圳不停留于表面的文化属性,而是真的给足奋斗者机会。‘来
了就是深圳人’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脚踏实地创造价值给市民,提供良好的发展
空间,包容他们,让他们闹腾,没有年龄限制。在这个社会里,人们消耗得少,
创造得多。这就是我们的文化!” 乔宇激动地阐述自己对深圳文化的理解。
最近村 BA 非常火爆,但她想说 :“我们深圳早就有了,那架势还不小呢。” 在
深圳,家门口不光有书籍带来的诗和远方,还有社区球赛、舞蹈比赛、唱歌比赛、
乔宇的设计作品 :灯塔图书馆
030 书都 深圳客
画展等各种文化活动。社区还会专门为这些舞蹈队、歌唱队等安排带有空调的排
练厅,请设计师为这些活动搭建台子,条件堪称一绝。“那是很多地方的人羡慕不
来的!我们这个诗和远方是真的诗和远方啊!”
在这样一流的条件下,社区居民可以尽情地培养爱好、施展才能——唱歌跳
舞、拍视频、分享社区故事……乔宇说,很多人开始参加社团时能力很一般,但
到后面比赛时焕然一新。“看到社区的老人们带着子孙一起参与社区活动,我心里
直感叹,大家都能在这样的社区生活中实现自己心中的美好,各美其美地绽放着!
“深圳人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有自己享受文化的方式,都是真切地关注、感
受深圳在地文化。我希望今后可以继续努力为大家打造更多的优质公共服务空间,
让我们深圳的在地文化继续生根发芽、蓬勃发展。” 乔宇说。
小我,变大我
2004 年,乔宇来到了深圳。一开始,她觉得自己能通过手艺养活一家人就是
极好的了,从来没有想过深圳能给予“草根”的自己这么多奋斗机会 :“来深圳后
的第一想法就是‘哇!比我想象中好太多了!’一开始我想要的只是能容得下我,
但真实体验到的不仅是包容,还有活力。深圳允许我们试错,在不断试错的过程
中,大家又相互鼓励。也因为这样才成就了现在的我吧。”
乔宇已然从曾经的“小我”转变成了现在的“大我”,她希望自己可以扮演好
这个角色——通过设计让更多居民感受到深圳这座城
市的温度、幸福感和城市获得感 ;希望市民在她所营
造的空间里感叹 :“我在这个城市真是值了!”
“前段时间我做了一个回访。市民们对着镜头不
停地表达着‘我爱深圳’,我被深深地感动了。也是
因为这种感动,我开始对未来有了一些新的思考,我
应该如何通过创作让社会福利更好地呈现出来?我又
应该聚焦在哪些要素中提升自己的能力,为我们的城
市创造更多的美好?这一刻,我认识到自己真的成为
那个 ‘大我’。” 她笑嘻嘻地说着。
乔宇不光被作品的用户感动,也被设计过程中
的服务对象打动 :“服务对象给予我不断试错的机会,
允许我无数遍修改图纸来论证合理性,那个感触实在
太深刻了!”乔宇举例说,深圳图书馆南书房从读者
餐厅改造成为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当时大家都在摸索,
Creating a Dream Space for
Bookworms
乔宇的设计作品 :润泽园
阅读中的乔宇
031
Visiting Shenzhen
Book Capital
前前后后有不计其数的修改,而这些修改让她越改越激动,因为
在这个过程中她看到项目一步步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这种不停打磨的机会,不是所有地方都提供且允许的。服
务对象给予我百分百的信任,给我空间发挥、试错,我有什么理
由不做好呢?我一定要竭尽全力把项目做到最好啊!所以,我完
全没有行业里经常说的‘死了都在改’的心态。”
就这样,深圳图书馆南书房成为亚洲第一个获得图书馆国际
大奖的项目。乔宇说,这是设计师、服务对象与用户共同打造的
结果。“作为设计师,我有时觉得自己只不过是通过专业把大家
的共识从无到有地变在图纸上,再通过图纸变为现实。这个过程
中我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画图员,而是真正参与其中、有实际输出
的团队一员。”
032 深圳客 书都 陈诗哥 :书是孩子最好的家具
文 _ 何旭升 图 _ 由受访者提供
Chen Shige: Books Are the Best
Furniture for Children
当我采访陈诗哥的时候,他正在重写《童话之书》,这多少让
人感到惊讶,因为这已是第二次重写。
此书 2008 年写成后,翌年便获得冰心儿童文学奖。后来,当
他重新审视这部作品,并不满意,于是决定打散重写,花 6 年时间
将它写成一本长篇童话,相继获得广东鲁迅文艺奖、上海童书奖和
033
Visiting Shenzhen
Book Capital
广东有为文学奖金奖,收获甚丰。如今 10 年过去,他又一次挥
斤而入,再度重写《童话之书》。
《童话之书》到底是本怎样的书,竟让陈诗哥 10 余年间孜
孜不倦地重写?让我们回到 2007 年,那时候他在省教育厅广东
教育杂志社工作,还未闯入童话世界。
童话之门
陈诗哥并不是一开始就写童话的,却是出手即不凡的童话作家。
这里有一段意外的故事。2007 年,陈诗哥在广州工作,而他太太(当时还是
女友)在深圳工作,都期待对方来自己的城市安家。陈诗哥开玩笑说 :“除非你能
帮我找到一个带有寒暑假的编辑工作,我就到深圳来。”过了几天,太太突然发来
一则《红树林》杂志的招聘启事,有寒暑假。惊喜之余,他当即做好简历投了过
去,结果就成了,从此成为一名少儿杂志编辑。
为了做好少儿杂志的工作,陈诗哥从安徒生童话开始系统而广泛地阅读童话。
他没想到自己一直想找的,在安徒生童话里都有,譬如故事、诗性、哲学、神
性……一道神秘之门由此打开。
在阅读经验中,《小王子》与《永远讲不完的故事》是陈诗哥非常中意的两个童
话。前者呈现出独特的童话美学 :越清浅,越深刻。后者则是通过繁复的叙事,来
捍卫单纯的幻想价值。后来,这些充满诗意的特质直接影响了陈诗哥的童话创作。
真正跨入这道神秘之门要到 2008 年,那一年陈诗哥遭遇了汶川大地震,很幸
运地生还回来。从汶川回到深圳后,他常像孤魂野鬼一般在山上游走。几个月后
的一天,在南山区华侨城的燕晗山上游走的时候,突然灵光一闪,便拿出诺基亚
手机,不停地按,写下了第一个童话《河的女儿》。第二天,写下第二个童话《长
翅膀的小龙》。第三天,写下第三个童话《几乎什么都有国王》,这个作品后来入
选《百年百篇中国儿童文学短篇经典(童话卷)》;以这篇童话题目命名的童话集,
入选 2014 年深圳十大童书,也入选了“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丛书”。
多年以后,陈诗哥回忆起自己这段“波尔金诺之秋”时,他用“神奇”来形
容,甚至感叹自己重新活了过来,重新变成一个孩子。正是从那时开始,他执着
于追寻童话的本质 :童话到底是什么?它为什么有如此神奇的力量,能让一个人
复活?
为了弄明白这个问题,一部 10 余年间反复重写的长篇童话《童话之书》自此
诞生。
陈诗哥
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
广东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主任,
深圳《红树林》杂志主编,曾
获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冰心
儿童文学奖、中国寓言文学金
骆驼奖等,被评为中宣部全国
思想文化青年英才、广东省中
青年德艺双馨作家、《儿童文
学》十大金作家之一等。《一个
迷路时才遇见的国家和一群清
醒时做梦的梦想家》获德国国
际青少年图书馆白乌鸦奖。《宇
宙的另一边》入选人教版小学
语文 3 年级下册课文。
034 深圳客 书都 童话之书
《童话之书》以童话的方式追问童话到底是什么。
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儿童文学》杂志前主编徐德霞老师如是写道 :
这是一部少见的奇书,让人不由不想到另外两本影响很大的名著,一部是大名鼎鼎
的霍金的《时间简史》,一部是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的《苏菲的世界》。前一部是解读
深奥的宇宙秘密,后一部则是讲解枯燥的哲学,这两部书都有举重若轻、通俗生动的特
点,为此成为备受世人喜爱的畅销书和经典书。陈诗哥这部书稿也有上述特点,以童话
故事的方式讲童话理论,以深刻的思考、丰富的想象、诗意的表述,把讲故事和讲理论
很好地融合在一起,达到了寓理于情、寓情于理的双重效果。
关于这种叙事方式,陈诗哥还有一层考虑 :关于理论,罗素在《西方哲学史》
里说,“理论”原是古希腊奥尔弗斯教派的一个词语,它的原意是“热情的、动人
的沉思”。
《童话之书》回到源头,重新审视“童话”这个词语 :童话到底是什么?把童
话放在文学、人类学、社会学、哲学、宗教学等范畴里去思考,不停地跟它们纠
缠、对话,以便看见童话到底是什么。一言以蔽之,童话不仅是一种文体,它在
本体上有更广泛、更深刻的意思。童话是对世界的重新解释和重新命名。
这场追问之旅并未随着出版而结束,反而开启了一场《童话之书》漂流之旅,
邀请全国孩子们一同在现实唯物世界里写一个童话。
2015 年,30 多本《童话之书》从深圳少儿
图书馆出发,在全国近 60 个城市来回穿梭,持
续一年,在路上遇到了很多读者,一年后,这
30 多本《童话之书》又回到原初之地。“童话之
书”一直行走在路上,遇见各种各样的人,被
人珍惜,也被人遗弃。在这个活动中,《童话之
书》作为传递棒,在不同的读者手中传递,让
素不相识的爱书人因为一本童话书结缘,让那
些读着同一本书的人彼此关注,彼此鼓励 :即
使在困境中,也依然相信童话是真实的。
《儿童文学》主编冯臻将陈诗哥的童话和意
大利哲人维柯提出的“诗性智慧”联系在一起。
维柯把人类原初状态时所具有的思维方式都称
为“诗性智慧”,而这正是陈诗哥一直追寻之
Chen Shige: Books Are the Best
Furniture for Children
小读者根据《星星小时候》一书绘画,陈诗哥为其签名
035
Visiting Shenzhen
Book Capital
物,他曾如是描述 :“我希望借助童话和诗歌,在这个纷扰芜杂的世界,帮助人们
将诗性和神性重新寻找回来,让人的内心回归宁静、平和,以赤子之心来看待自
我和世界,在大地上诗意地栖居。我想,这就是诗歌,这就是童话。”
童话之城
10 年前,如果你问陈诗哥喜欢哪座城市,他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 :广州,因为
它“是一座有人情味的城市”。如今再问他同样的问题,答案会添加一个名字 :深圳。
喜欢这座城,因为阅读,更因为为儿童阅读所做的努力。
著名儿童阅读推广人王林先生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 :“深圳是全国儿童阅读做
得最好的城市,没有之一。”陈诗哥认为孩子们在这样的文化气息中,首先获得的
是快乐,快乐太珍贵了!其次是打开他们的视野,一本书打开一个世界,无数本
书打开无数个世界 ;最后,阅读不是为了训练孩子们的写作,更不是为了让孩子
们成为作家,而是训练他们的思维,让他们以更加开阔宽厚的目光打量世界和身
边的人。也就是说,阅读的目的是,让孩子们成为美好的人。
陈诗哥一直为深圳儿童阅读、打造童话之城而疾呼奔走,做过深圳十大童书、
鲁迅青少年文学奖、广东儿童阅读推广人等评选活动的评委,也推动了“深圳文
艺名家驻校计划”的策划和落实。此外,他还担任宝安中学集团的驻校作家,经
常走进深圳大中小学,为孩子们开展讲座 600 多场,讲授阅读和写作。在创作上,
他的《宇宙的另一边》入选了人教社统编版小学语文课本,全国小学生都会学习
这篇课文。
陈诗哥描述了这样一个场景,为这次采访画下一个句号,也是对深圳打造童
话之城、阅读之城的一个期待,他说 :“我常在讲座里说,家里不需要太名贵的家
具,书就是最好的家具。现在什么都贵,就是书便宜,我们只需要花少少一点钱,
就能把家布置成图书馆的模样,在这样的环境里,孩子会不喜欢读书吗?我家里
就很简陋,但有很多书,所以我的孩子是读书长大的,他很快乐。”
《宇宙的另一边》
陈诗哥 著
海天出版社
2018 年 7 月 出版
《一个迷路时才遇见的国家和
一群清醒时做梦的梦想家》
陈诗哥 著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2020 年 11 月 出版
《童话之书》
陈诗哥 著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2014 年 11 月 出版
封面 走,来一场
非主流 Book Walk !
文 _ 本刊编辑部 图 _ 吴忠平
书都 036 封面 Let's Go for an
Extraordinary Book
Walk!
Cover
“诗和远方是人们所向往的,但我们往往也容易忽视身边的风景。”来
自城市深处的呼唤,让我们迎来了如火如荼的 City Walk。深圳当然也不例
外,新建筑、老市井、高科技、美人文……一个个地标,吸引着一批批新
老深圳人加入 City Walk 的队伍当中来。
相对于显而易见的城市地标,一批深藏于深圳人心中的精神地标,也
在不自觉地牵引着人们的脚步。这个牵引,来自一个力量——书。如果
不是身处其中,外人也许很难认识并理解这座“爱搞钱”的城市,对于
书籍有着怎样的痴迷。我们以“书”为纽带,带你来一次非主流的 Book
Walk。
037 Book Capital
Cover
封面 咔嚓快门声不忍惊扰的寂静
从《书都 · 走读深圳》编辑部出发,沿深南大道往东,我们在市委大院正
对面的百姓书房,开始了这一次刻意的非主流 Book Walk。“没想到!真的没想
到!”在如此黄金的地段留一个 24 小时的公益书房给市民百姓,拍遍了深圳书店
的摄影师吴忠平老师惊叹不已。
时间还是上午 9 点,百姓书房一楼阅读大厅和二楼的旷野阅境、山涧阅境、
静思房已经座无虚席。工作人员介绍,从 7 月 1 日开门迎客以来,这里每一天都
是如此,24 小时开放的一楼阅读大厅,每天深夜都有人埋头驻守。面对沉醉于书
本的阅读者,吴老师快速而谨慎地端起相机,“实在不忍心咔嚓咔嚓的快门声音惊
扰这难得的寂静”。
从百姓书房继续往东,一个在记忆中陪伴了我们 20 多年的地名在召唤我
们——位于八卦岭的深圳市书刊批发市场。登上写满“知识就是力量”条幅的老
式楼梯,我们直奔 209 档口。在实体书店越来越珍贵的今天,档口的蔡理华夫妇
每天都在这里等待已经熟悉成朋友的读者顾客。
我们来的时候,正好碰上一位年轻的读者,他拿
着手中刚买的《世界军事》说,自己连续来了 10
年,早已经从读者变成熟人了。这间不大的档口,
每天有 300 多种最新的杂志等人挑选。在货架上
整理书刊的蔡理华丈夫说,这间小店已经培养了
好多批初中生、高中生了,言语间有些自豪。
要携带身份证打卡的精英书吧
进书吧可别忘了带身份证哦!这样的温馨提醒
让我们有点意外,也多了一份好奇。顺着指引来到
地王大厦,在大堂换取门卡之后,我们来到了 G4
层的律簇书吧。竟然是一个独享电梯的阅读空间,
这让我们不由得对书吧和它的主人刮目相看。
借 鉴 古 罗 马 法 院 与 Loft 的 建 筑 精 髓, 选 用
大理石材与全实木家具混合搭配,构成了律簇书
吧最真实的样貌。这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书吧——
以接待法律专业人士为主,书吧内有精品藏书万
余本,涵盖法律、金融、文学三大领域,你可以
法律人士钟爱的律簇书吧 书都 038 Let's Go for an Extraordinary
Book Walk!
Cover
在这里搜寻《经济法案例精选》,也可以在这里研究《法理学问
题》,还可以在这里恶补《宏观经济学》。除此以外,你还可以在
这里品读一下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去体会文人对传统文化消
逝的悲怆心情。当然,作为法律人士的精英书吧,律簇法律论坛
与律簇金融论坛已成为书吧的常规活动,周末休息的日子里,来
书吧听一场论坛,已经是很多读者的习惯。
跟律簇一样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位于艺展中心的 ACS 艺术
书店,将书店开在一个家居卖场,也许这是店主艺术气质的一种
真实表现。这是一家主打艺术类外文书籍的特色书店,与旁边的
中式家居比肩而立,独特而有自信。店主卢先生说,这种自信来
自自身的底气,其前身是出版公司的书店,他将这里作为出版艺
术、生活美学的延伸。因为时间的积累和内容的精准,在 15 年
当中吸引了非常垂直的用户群体。难怪知名的设计师韩湛宁老师
极力向我们推荐,看来,这里已经成了艺术与设计人士的精神聚
集地。这应该就是专业的力量吧。
039 Book Capital
开在家居卖场的 ACS 艺术书店(上)
209 杂志档口坚守的书刊批发市场(下)
封面 书都 040 享受一段置身“片场”的读书时间
第一次来到盐田的栖息图书馆,你会有一种错觉,以为自己来到了一个拍摄
浪漫电影的片场。环梅路心海伽蓝的湖心岛上,一座白色的建筑临湖而立,设计
简约、高雅,乍一看上去像是一个小教堂,整面的落地窗前,白色的纱幔迎风飘
荡,一阵微风吹来,宁静而浪漫。这是一座婚恋主题的“海书房”,“美景配好书,
想想都幸福”。
为市民打造一间婚恋书房,栖息不仅仅以颜值引人注目,里边的书目也别具
匠心。通往二楼的转角处,依墙而立的书架上,《婚姻处方》《婚姻时差》《婚姻疗
封面
Let's Go for an Extraordinary
Book Walk!
Cover
愈师》《婚姻物语》《婚姻像花儿一样》……把书读进生活,可以想见
选书人的用心。
如果说海边的栖息图书馆让你感受到意外的欣喜,那不远处东部
华侨城深处的云海图书馆就得用“惊艳”来形容了。这个被称为“云
端上”的图书馆,面朝深圳大鹏湾,背靠三洲塘水库公园,右手边与
梧桐山遥相呼应,左手边连着大梅沙,坐落在海拔 380 米的小山之
巅,360 度无敌海景山色,一览无余盐田港。落日余晖下,手捧一卷
书,这样的场景,不是电影片场,却可以是你的片场。
041 Book Capital
仿佛置身片场的栖息图书馆(左)
开在“云端上”的云海图书馆(右)
封面 守候大鹏所城的方知书院
方知书院内景
书都 042 Let's Go for an Extraordinary
Book Walk!
Cover
海洋知识的海洋——全国唯一的民办海洋图书馆
043 Book Capital
静守古城墙,方知书为贵
“广夏繁华,抵不过恰好一间书房,用心描绘时光,方知当下可贵。”从
盐田再往东,一座承载着深圳建城历史的古城——大鹏所城在这里守候着时
光,也守候着八方游客。北门广场上,一间方知书院出人意料地出现在游客
面前。把书房开到景点门口,也许只有深圳人才有这样的创意和胆略。
同样的创意和胆略,吸引我们的脚步继续前往大鹏半岛的深处。与海岸线
为邻的艺象创意园里,白小刺和他的海洋图书馆在这里守候着自己的初心。一
个原本几乎废弃的旧工厂,在他的改造下,成了海洋知识的海洋。这个全国唯
一的民间海洋图书馆里,珍藏着市面上难以买到的绝版图书 300 册,为了满足
专业读者的钻研需求,白小刺为慕名前来的读者贴心地提供复印服务。
吸引我们费尽心思找到这里的,除了这些珍贵的书,当然还有背后的
主人白小刺。摄影师、海洋作家、网页设计师、文化编辑……有着众多头衔
的白小刺选择和他的书一起守候海洋,当然不是心血来潮,而是发自内心的
对大自然的珍惜与热爱。我们来得有些不巧,旁边的店主告诉我们,白小刺
老师出海去了。隔着“参观请预约”的门牌,我们隔窗与白小刺来了一次神
交,也期待着下一次的“如约而读”。
封面 Let's Go for an Extraordinary
Book Walk!
封面
书都 044 Let's Go for an Extraordinary
Book Walk!
书都 044
Cover
网红书房唤醒百年学堂
从大鹏转而向北,我们将此行 Book Walk 的下一个目的地锁
定在坪山,16 号线地铁总站后面一个融合了客家与南洋风格的古
朴建筑。从空中俯瞰,宛如一个宁静的小岛,掩映在现代马路和
都市繁华当中,里边的藏书和来往的故事,似乎在用自己的安静
唤醒一个百年学堂的记忆。
这里是南中学堂,坪山城市书房的一个落脚点。说起学堂的
来历,颇有些典故。在差不多 100 年以前,这里附近两个村子
各有一所小学,分别叫作秀南小学和培中小学。但当时两村不和
睦,当地富绅想新建一所学校,综合原来两所学校之名,以此团
结两村人。于是,1931 年族人捐资建起了现在我们看到的南中学
堂。90 多年过去了,城市发展的进程让学堂一度面临被拆除的境
地,但几经努力终得保留,还改造成了如今的坪山城市书房。“老
学堂,新课桌”吸引来的有社区的市民、不远处深圳技术大学的
师生,也有不少专程从市中心前来打卡的读者。
与南中学堂相隔几公里,金龟自然书房也在宁静中盘点着网
红的收获。随着金龟村的名气越来越响,自然书房里慕名而来的
读者也越来越多。走进书房,迎面的墙上贴满了读者的留言和过
往活动的照片,告诉我们这里平常的热闹。沈店长告诉我们,尽
管这里离市区要一个多小时的车程,但每到周末人流都络绎不
绝,特别是每个月的第一个周六,南兆旭老师会来开讲座交流,
不少家长都带着孩子来这里等候。书房内屋,阳光透过天窗洒在
书桌上,和四周的书与自然知识的招贴海报浑然一体,流露出自
然的味道。
金龟自然书房的留言照片墙
045 Book Capital
封面 30 年前读者长廊今犹在
1994 年刚来深圳的时候,深圳市图书馆旁边的读者长廊几乎是许多人每个周
末的乐园。听说 30 年前的读者长廊今天依旧在运营,我们毫不犹豫地直奔它的新
址。龙岗区平湖街道平富一路一号,一栋看上去普通的四层建筑,门口写着“旧
风车 & 老字号 创始于 1994 年”的大字号,这便是原来的读者长廊。
在 3 楼的荣誉长廊里,我们看到了“读者长廊”的成长,一连 3 届的老字号
牌匾以及后来“旧风车”的老字号荣誉,在书堆的映衬下,述说着这里的不一般。
从 1994 年开始伴随着读者长廊走过了 30 年的李总告诉我们,从读者长廊到旧风
车,尽管他们的服务从普通读者延伸到了图书馆和专业机构,但不少老读者依然
习惯来这里选书,他们也保留着定期邀约阅读推广人和读者面对面交流的传统。
从一楼前往二楼的楼梯上空,300 多个合作出版社的牌匾形成了一个独特的风景,
像是在告诉我们这里 30 年兴盛不衰背后的力量。
和旧风车的“大”和“老”相比,横岗街道上围老村的君阅籍,则是“小”
和“新”的代表。这个诞生刚刚一年的古籍专业书店只有 20 多平方米,但门口挂
着的各种媒体报道,提醒着我们这里的与众不同。“和古籍一起新生”,这是店主
何君茹在疫情当中不得不中止导游工作后,向外界发出的声音。这样的声音有点
冷门,却在专业领域有着特别的反响,连远在内蒙古的书友都会前来淘宝。这不,
深圳知名的文化学者胡洪侠也带着他的团队专程来到这里,和读者一起寻找古籍
里的“元故事”。
Let's Go for an Extraordinary
Book Walk!
书都 046 可以偶遇文化大咖的得间书店
封面
Cover
一场关于书的城市接力赛
“我一直有一个目标,就是把读万卷书变成现实。”在观澜古墟澜书
房,年轻的店主古道很平静地说,这样的一个梦想让他带着自己的藏书
开了这间以书会友的小店,也为自己打开了另外一个世界。从一个学美
术的程序员到二手书店的创业者,古道呈现给读者的有些不一样。与其
说是卖书,不如说是开启了一场关于书的接力赛。在他的澜书房里,有
一套特别的作品,那就是读者参与的共创书——《关于理想》《关于青
春》《关于爱情》《关于生活》。这是古道与书店读者的共同表达 :这些
都足以让我们为之热血,为之癫狂,却又必为其所累,为其所苦,为其
日夜缱绻。
从澜书房出来,我们意外地发现,在它的周围,似乎是一个关于书
的接力赛场。不远处鳌湖社区的保兴昌碉楼里,我们遇到了刚从敦煌中
国数字出版博览会回来的丁先生,他在这里打造的一五一十图书馆,用
“求抱养”的呼喊吸引着众多的孩子聚集在这里,在书堆里吸收养料。也
就在几百米外的得间书店,俄地吓老村里一间小小的书屋,竟然时不时
可以偶遇王蒙、刘震云、北岛等文化大家,随时和读者来一次书的传递。
“人生高洁志,书房烟火气”“交新朋友,卖旧书”,这是另一位读
书接力推动者老刘在他的外来之家书店门口的表白。好的书可遇不可求,
25 年来他带着他的书不断接力,他的旧书吸引着周边的孩子,也吸引着
远道而来的深度爱书者。从 2006 年开始,他把书的接力从店里搬到了孔
夫子旧书网上,如今,80% 的爱书者都是从网上专门找到了这里。
从读者长廊一路走来的旧风车(上)
澜书房里的读者共创书(下)
047 Book Capital
封面 明心园里“简阅”未来
“未来,一定是光明的。”吸引我们从龙华转道光明的,除了
这句话,还有一个关于“阅读”与“未来”的故事。一个资深的
阅读推广人告诉过我一个支撑他一直走下去的故事 :
在一次阅读推广活动结束后,一位妈妈找到了他。这位妈妈
告诉他,自己的孩子很内向,不跟人交流,情况严重到老师甚至
暗示她要带孩子去做检查,很怕孩子从小被贴上另类标签的她担
心不已。一次无意中带着孩子走进了他的阅读推广活动,妈妈发
现孩子有了明显的变化,一连参加了 3 次活动之后,妈妈意外地
接到了老师的电话,说孩子主动报名参加学校的演讲比赛。孩子
的转变让她有了一丝欣慰。
这个故事就发生在光明明心园的简阅书吧——光明第一个建
在公园里的书吧。我们来到这里的时候,正值夕阳斜射,公园中
央的圆形书吧在阳光中熠熠发光。这让我们感慨,原来公园里的
美,不仅仅是眼前的风景。不知道是不是受这个故事的感染,公
园与书的组合,成了光明“未来”的一个注脚。在另一个公园百
花园里,在登山栈道旁接连诞生的徽音书房、采苓书房、文茵书
房……也和孩子们一起,迎接他们的未来。
Let's Go for an Extraordinary
Book Walk!
行至滨海,这里“有戏”
书都 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