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传承娄商精神推动娄底发展
1
传承娄商精神推动娄底发展
2
(一)“娄商日”活动议程1.娄商代表合唱《湘商之歌》、娄商之歌《天地这方》(P3、4);2.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第三个“娄商日”致辞;3.发布“2023 娄底民营企业 20 强榜”“2023 娄底民营企业新星榜”等榜单;
4.省领导讲话。 (二)《传奇娄商》赏读1.赏读:《涟水滔滔商韵长》 李琦(P5)2.赏读:《新化毛板船,水上的江湖》张雯婷(P7)3.赏读:《洋务之父 娄商鼻祖》张长慧(P10)4.赏读:《不变的锡,永远的山》陈思敏李晓华罗理(P13)5.赏读:《娄商之梦》 梁承伟(P16)6.赏读:《涟钢战略突围之路》李坚(男)(P18)7.讲述:《三一的故事》 毛中吾8.讲述:《涟邵的那些事》 谭谈9.讲述:《输送光明的西阳人》龙倩(P21)10.赏读:《彭立珊:我所有的资产只有一个用途,就是慈善》李坚(女)(P24)11.诗朗诵:《踏着秋光回家》 黄诚陈沨(P27)12.讲述:《只有廖厂长例外》 彭雅(P31)13.赏读:《中部地区“材料谷”:娄商与家乡的双向奔赴》梁花(P34)14.诗朗诵:《故乡,我枕着你的名字入眠》肖倩蕾(P37)15.合唱《我的祖国》 表演者:娄底市女企业家联合会附:《娄商颂》(何琼) (P39)
3
4
5
涟水滔滔商韵长赏读者:李琦“涟水上游,高江急峡,如逢春涨,日可行一二百里。”民国报人李抱一在民国二十三年(1934 年)十月二十二日,从新邵坪上老家动身前往省城长沙,他从蓝田雇船沿涟水河一路东下,历时半月,抵达长沙,遂成《涟水舟行半月记》,文中记述了沿途的所见所闻,尤其是旧时涟水航运的情景,让近百年后的我们对涟水这条娄底人民的母亲河,充满了无限敬意和感慨。
我敬涟水,因她浩浩汤汤,源远流长。她从2000多年前晋朝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地理学家罗含所著的《湘中记》走来。因连道古城而名为涟水,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说“涟水出连道西资水之别”,又说“水出邵陵县界南迳连道县,县故城在湘乡县西一百六十里。”在西汉的荆州刺史部的地图上,涟水经连道、湘中后汇入湘江。
我敬涟水,因她百年水路,诉说辉煌。早在100多年前,涟水河里百舸争流。无论是人是物,无论通江达海还是回乡归家,都得借助这条河。涟水河畔杨家滩、娄底老街等成为交通物流集散重地,烟火万家,称为巨镇。晚清时期,从涟水河上送走了初上征程的湘军官兵,也迎回了打下天京还乡回家的湘军将领。1958 年,从涟水拖来工业构件,建造了涟钢,也为娄底发展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如今,娄底中心城区建成面积达到 54 平方公里以上,常住人口75 万人以上。
6
我敬涟水,因她哺育有方,成就娄商。山峦是交通的屏障,水道是联系的纽带,文化的传播隔山不隔水。涟水224公里清波荡漾,滋养 4011 平方公里绿水青山,哺育英才辈出,在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舞台上泛起阵阵涟漪,璀璨的文明恰似满河星光。近代以来,涟水流域的湖南人一批批登上了历史舞台,书写了“一群湖南人,半部近代史”的辉煌!既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生,也有中国历史上第一支威名远扬的铁旅湘军,还有一大批优秀的娄商精英。彭立珊、梁稳根、周群飞、戴促辉、王填、肖自江等一大批企业家都诞生在涟水河流域。值得指出的是,是涟水河弯过几道湾,五十里水路到湘江,江边有个湘潭县哪,出了个毛主席,领导人民得解放。“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惟楚有材,涟水流域尤盛!
我敬涟水,因她复航在望,恩泽一方。历史似涟水远去,未来始终让人期待。进入新时代以来,涟水复航被提上议事日程,对接大长沙正成为娄底发展的重要战略,中部地区“材料谷”呼之欲出。目前“涟水复航”工程已纳入《全国港口与航道布局规划》,根据前期研究成果,该项目全长160公里,总投资 135 亿元,拟按三级航道1000 吨级标准复航。一旦复航,娄底每年可节约物流成本15 亿元,货运量将超过 1 亿吨,涟水河这条古老的黄金水道即将在新时代焕发出全新的活力,有力促进流域资源优势转化为娄底经济社会发展优势。
我由衷感叹,“人类社会文明源起于河流文化,人类社会发展积淀河流文化,河流文化生命推动社会发展。”涟水依旧奔流不息,留下更多的辉煌篇章等着你我书写!
7
梅山毛板船水上的江湖赏读者:张雯婷新化毛板船,绝对是娄商的创新之举和智慧结晶。当你生存的环境恶劣,所处的地方山多田少,吃饭都成问题,你看着一家老小前胸贴后背,而你作为家里的顶梁柱,你该怎么办?
当你发现这多山的地带盛产木材、茶叶、竹子、黄精、玉兰片,地下更是蕴藏了煤炭、锑矿、铁矿、朱砂等矿产时,你是否找到了营生的资本?
当你打算把这些“资本”变成商品运出去,行旱路山高坡陡、费时费力时,你是否精打细算、多方权衡,继而打起了水运的主意?
聪明的娄商穷则思变、困则谋通,于嘉庆四年(1799年)在新化洋溪人杨海龙手中,创造发明了专事商运的毛板船。它具有 3 个鲜明特征:一是所用的木板粗糙、成本低廉;二是承载量大,最大载重可达 120 吨;三是一次性使用,目的地一到,船板即被拆卸卖掉。就是这种19 世纪的“航空母舰”,省钱、省工、省力、省时间,在资江这条水道上辉煌了 240 余年,演绎了一段段惊心动魄的经商故事,不仅繁荣了区域经济,还在历史的长河中泛起阵阵涟漪!它是“一次性商品”的鼻祖。凡船舶,无论是造船者还是船舶拥有者,都希望其船舶的使用寿命越长越好,唯有毛板船例外,有如今天的一次性筷子、一次性杯子、一次性手绢——面巾纸。从这个层面来说,娄商就是“一次性商品”
8
的鼻祖,那些生产“一次性商品”的国内外“发明家”与商家,只不过是步“毛板船”的后尘而已。它是曾经“新化第一县城”宝庆码头的缔造者。毛板船由资江顺流而下,入湘江通长江到达汉口的码头,这里成了新化人的一块“飞地”。新化民风强悍,蛮勇尚义,他们团结对外,和“地头蛇”斗,和外地的帮派斗,硬是将当地的码头给抢了过来,改名为宝庆码头。道光二十八年(1848),新化籍商人何元伦在武汉主持修建了宝庆同乡会馆,标志着宝庆人在汉口码头站稳了脚跟。民谣说“天上九头鸟,地上的湖北佬;十个湖北佬,抵不过一个宝古佬”,可见晚清时期宝庆商人名气之大。到抗战爆发,宝庆帮人口已达5万,而当时新化县城才 3 万人,宝庆码头人口和地盘皆超出新化县城,因此称宝庆码头为“新化第一县城”,亚洲首位网球大满贯赛事冠军得主李娜就是宝庆码头商人的后代。它开启了区域经济文化走向世界的新时代。在有着“九省通衢”之称的汉口雄踞宝庆码头一百多年的时间里,新化人不仅积聚了巨额财富,更是大开眼界,他们纷纷走出大山出国留学,留学日本的陈天华、谭人凤、苏鹏等人积极参加同盟会的革命活动,为新化县赢得了“同盟会会员之乡”的美誉。与此同时,毛板船还带动林业、木材业、矿业、造船业及其他手工业等共同致富。这个产业链提升了梅山地区的整体经济,创造了罕见的“梅山中兴”时代的辉煌。毛板船商人在输出大量物资、商品和资源信息的同时,还向武汉地区输入了大批的劳动力、各类人才、梅山风俗、梅山信仰、梅山武术等梅山文化,再从九省通衢的武汉地区
9
传播到更远的地方,使梅山文化不仅仅限于影响荆楚之地,而辐射到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从这个意义上讲,资江河畔的毛板船商家不仅把商业演绎得淋漓尽致,充当了当时梅山地区经济腾飞的领头羊,而且他们还是梅山文化的继承者、创新者和对外传播的义务使者。梅山毛板船,是娄底人闯荡江湖、乘风破浪的见证,更是广大娄商敢闯敢干、迎难而上的缩影,在毛板船精神的激励下,新化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商业营销思路,把新化打造成了远近闻名的中国黄精之乡、中国茶寿之乡、电子陶瓷之乡,特别是创造了有人的地方就有新化文印的商业传奇!
10
洋务之父娄商鼻祖赏读者:张长慧您现在看到的这个背景视频,是我们曾国藩学校的学生,在曾国藩史志馆里,饶有兴趣查阅曾国藩当年引导洋务运动、开启睁眼看世界辽阔视野的那段历史。而辅导老师正向孩子们提出要求,新时代青少年应该学习先贤,传承创新,赓续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继续放眼看世界,全面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是的,徜徉在晚清重臣曾国藩敢为人先、引领风尚的意识流中,我们难以想象,面对当年国事动荡、危机四伏的变局,这位从子曰诗云、程朱理学走出来的书生,怎样从时局出发,成长为睁眼看世界、放手兴洋务的巨擘。是的,行走在中国近代史的烽火狼烟里,我们可以想象,面对当年国运溃退、群狼环伺的现状,这位心怀忧患、渐图自强的孺子,怎样力撑巨艰,锐意变革,成就经世致用的宏业。
160 年前的那个秋日,正是金风送爽的好时节。一次决定中国近代化命运的密谈,在洋务首臣曾国藩,和我国第一个留美学生容闳之间进行。
容闳用流利的英语告诉曾国藩,The outside worldisvery exciting,外面的世界很精彩,We need to keepupwiththe times,我们要与时俱进。(用英语先说,再翻译汉语)曾国藩紧紧握住容闳的手说,我们必须师夷智以造炮制船,犹可期永远之利。你此番前去美国,购买制器之器,为
11
的尽快建好江南制造总局。
容闳感动着他的信任,钦佩着他的创举。他深情地望着这位虽垂垂老矣却依然豪气干云的忘年知己,动情地说,吾辈当以西方之学术,灌输于中国,使中国日趋文明富强之境。容闳是曾国藩推进洋务运动的一面清晰可鉴的镜子,也是一颗钻劲爆棚的螺丝钉。他的西学东渐没有辜负期望。江南制造总局作为中国第一家近代工厂,制造出旧中国第一艘兵轮和第一台机床,炼制出第一磅近代火药和第一炉钢水,造就出一大批近代技术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它是中国近代工矿企业的母厂,奠定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坚实基础。还是曾国藩等先驱,还是容闳等新锐,纵深推进洋务运动。设立翻译馆,编译西方科学技术书籍160 余种,涉及“声、光、化、电、营阵、军械各种实学,遂以大明,此为西欧文明输入我国之滥觞”。选派 120 名幼童留学,首开我国向西方派遣留学生先河。推动我国对外开放和文化交流,促进我国教育近代化。
著名曾国藩研究专家唐浩明说,我们要看一个活生生的中国文化是个什么样子,你就去看曾国藩。而我们要看一个活生生的中国近代化是个什么样子,你也要去看曾国藩。著名作家谭谈说,多少年后,历史的回响仍然震撼着娄底大地,曾国藩倡导的洋务运动,是近代中国志士求富求强的壮举,开启了中国近代工商业文明,也让娄底的工商业跨入全新时期。他是湘军之父,也是娄商鼻祖。经世致用,成为湖湘文化内核,如同潇湘四水。绿色的自然之水,清波明亮;红色的革命之水,星火燎原;蓝色的
12
经济之水,通江达海;橙色的民生之水,幸福美好。朋友们,曾国藩是中国第一个提出“商战”思想的人。天下娄商,当以家乡这位先贤为荣。商战路上,一撇一捺,都是民族脊梁;一丝一念,皆是中国未来;一厘一文,均是你我骄阳。
13
不变的锡永远的山赏读者:陈思敏 李晓华罗理每个人心中可能都有一座山,雕刻着理想、信念、追求和抱负。当我品读完《红色锑都立三湘》后,我的心中也装满了一座山,充盈着历史的厚重和情感的自豪,她的名字就叫锡矿山。
这是一个永错的地名。明末嘉靖二十年(1541)间的某一天,在一个叫陶塘的村落里,村民发现了一块从山上滚落下来、银灰色泛着耀眼光芒的石头。当时村民误以为是“锡”,于是将这座山叫作“锡矿山”。从此,这座山便有了自己正式的名称,并载入了宝庆府的“户籍”。据修撰于道光二十六年(1846)的《宝庆府志》载;“井盐山之西……锡矿山……其山产锡”。后来大家发现,这种外表看似锡的矿,采用冶锡的方法根本冶炼不出锡来,原来它根本不是锡。但因为锡矿山之名在当地流传已久,因此就将错就错,以锡名山,到现在已沿用四百余年。
这是一座永久的锑都。锡矿山以锑储量之富、产量之多、品质之优称雄长达一个多世纪。从锑矿储量来看,锡矿山累计探明锑矿储量二百多万吨,其储量为世界第一。从锑产量来看,锡矿山自 1897 年开采以来的一个多世纪里,锡矿山累计锑产量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占全世界的四分之一。从目前世界锑产量来说,其产量为世界第一。从锑产品质量来看,锡矿山“闪星”牌锑产品在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是免检产
14
品。其质量为世界第一。从锑矿采矿历史来看,从1897年至今,锡矿山开采历史长达一百二十多年,这在世界有色金属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第一。锡矿山之“世界锑都”之名,将永载史册。
这里有一段永存的历史。1898 年2 月,晏咏鹿、刘履斋合办积善锑厂,是锡矿山第一家私营锑厂。从当地招来的60多名有凿岩放炮经验的石匠、土工,是锡矿山第一批采矿工人。同年 7 月,湖南矿务总局“官设矿局于漩塘湾(今冷水江市大湾里),创一号官厂”,是锡矿山第一家官办锑厂。1899年刘履斋和 12 个股东组建履和裕(玉)采矿公司,是锡矿山第一家采矿公司。晏咏鹿开设巽禄采矿公司,得邹代钧之助,最先向湖南矿务总局呈准立案,是锡矿山第一家立案公司。
从 1897 年至今,一个多世纪里,锡矿山跨越了从封建社会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再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演变。在这历史演变进程中,根植于梅山文化土壤的锡矿山,用它那“呷底咸,扮底蛮;呷底辣,么咯刀嗯怕”(当地土话:吃得咸,霸得蛮;吃得辣,什么都不怕)的梅山精神,哺育出一代代血性的矿山儿女,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永存的画卷。
这是一篇永续的传奇。矿商段楚贤1920 年在锡矿山经营锑矿业,全盛时期日进银元二万以上,富甲全省,成为远近闻名的“银菩萨”。随着锡矿山的开发,各路人马都来这里谋生,矿工最多的时候达 10 多万人,为冷水江市建市并成为有名的工业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如今矿山人的后代乘
15
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在市场经济中攻城略地,一群冷水江人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工业物业的“执牛耳者”,胡德明、曹立祥、胡颖妮等创办了亚辉龙、亚光股份、凌玮科技等A股上市公司,续写一个又一个的娄商传奇。这是一座永远的矿山。百年锡矿山,不仅留给我们宝贵的历史财富,同时也留下了宝贵的历史经验。锡矿山没有辜负人民,人民没有辜负锡矿山。党和国家及时总结了锡矿山的历史经验,针对锡矿山当前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让废水荒山变成绿水青山,让百年矿山变成产业升级转型发展的金山银山,使锡矿山如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其羽更丰,其音更清,其神更髓。这就是锡矿山,一座永远的山,一座永远屹立的山。
16
娄商之梦(节选)文/王鲁湘 赏读/梁承伟娄底地处湘中腹地,是蚩尤故里,也是湘军文化的源头。血性加义理,是湘军勇毅精神的源泉。两岁随父母在蓝田生活了整整20 年。小时候喜欢爬山。常爬到山顶,看山外还有什么。喜欢趴在铁轨上听火车的声音,幻想火车远去的地方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在那样封闭的年代,封闭的地方,也有梦,也做梦的孩子。山会阻隔我们的视野,但路会带我们去向远方。鲁迅先生有一句名言: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玉石之路、丝绸之路、茶马古道,航海大发现,都是商人走出来的,紧随他们身后的,才是外交使节、军队、传教士。是商人开辟了覆盖地球的路网,货通天下,才有了全球化和地球村。一个真正的商人,是一个梦想家,更是一个探险家,永远在路上,在远方,东南西北,四海为家。回想当年,涟源茅塘人挑着花花绿绿的塑料盆在全国各地沿街叫卖的情景,便是娄商群体艰苦卓绝的原始积累的缩影。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到中共十九届三中全会,有一个概念贯穿其中:还民自由,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民群众创造财富的动力。娄底要想建成幸福娄底,就应该乘着十九届三中全会的春风,营造一个尽可能自由的商业环境。娄商资本才可能从各地回流家乡,造福桑梓。亲商、喜商、崇商、爱
17
商,营造宽松的营商环境。
娄商是用娄底人能吃常人不能吃的苦,能霸常人不能霸的蛮,才成就事业。例如梁稳根和他的团队从一些门槛很低、利润很薄的行业开始发家,科学地利用制度优势和营商环境迅速打造世界一流的研发创新队伍,昂首走向国际市场,三一重工最能反映出娄商精神。血性加义理,是曾国藩的湘军勇毅精神的源泉。后来湖南人在历次革命中都勇于为主义献身,也是血性加义理的精神人格使然。梁稳根、袁金华、毛中吾、唐修国四人辞职创业那年,曾在一个山头上焚香、磕头,刺破中指写下誓书:“为中华民族腾飞贡献毕生心血!”这里有血性,也有义理。说实话,作为一个娄底人,我认为在商业社会,讲究商业理性,娄底人的血性和血气就像罗泽南所说的容易坏事,驾驭不住就是匪气。但如果节之以义理,倒也不失为一种力量。梁稳根常说:
“国家之责大于企业之利。”这是三一重工的家国情怀,更是娄商义理精神的核心所在。在我看来,血性、义理,娄商不缺。湘人勇于任事,但做现代企业,还必须有商业理性,血性让我们霸得蛮,义理让我们有道义承担,商业理性让我们精明和清醒。“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湘人在政治、军事、文化上曾经达到的高度、上演的传奇,能否在经济上重演,当代娄商重任在肩。
18
涟钢战略突围之路赏读者:李坚(男)1958 年 9 月 17 日,是涟钢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一号高炉流出第一炉铁水。近 50 年,在涟钢党委书记兼厂长赵祥和工程师吴鉴光等老一辈钢铁人的艰苦奋斗下,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一路高歌,渐成规模。因有了涟钢,才有了娄底,娄底因钢而生,亦因钢而兴,在娄底心中,涟钢就是娄底发展的“巨擎”,是娄底的“印钞机”,是娄底的骄傲。
可到 2007 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钢铁市场如过山车一样跌宕起伏。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一年竟巨亏20多亿元,负债率在 80%以上,几万人的生计堪忧啊。“企业如何才能活下去?活得久,活得好,突破口在哪里?”涟钢人陷入沉思。
作为内陆钢企,资源、市场两头在外,加之巨大的物资成本,涟钢有着先天性的硬伤。历史的紧要关头,总有人挺身而出;企业的生死存亡,总有人扭转乾坤。最先听到“炮声”、经常深入市场前线的严立新疾呼:“聚焦双高,高端化高品质,坚定走质量效益型之路,才是唯一可选择的突围之路。
严立新的想法得到了公司领导班子的高度认同。残酷的现实也让涟钢人清醒地认识到,必须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从低成本竞争向质量效益竞争转变,向产品品种和质
19
量要效益,才是活下去的机会。处于风口浪尖的涟钢,涟钢选择了严立新。严立新敏锐地看到,钢企厮杀激烈,群雄争霸,要想持续站立“制高点”,人才是第一资源,于是有了“筑巢引凤”行动,一批行业精英在涟钢深入扎根。几年来,涟钢全方位推进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完成 20 余个智能制造项目,研发新品种近200 个……转炉厂的加铁水,添合金,加熔剂,出钢坯,全由计算机精准控制。
轧钢厂的进热炉、回火、淬火、滑冷床、打包的一系列程序全部实现自动化。
过去铁水奔流、钢花飞舞的情景,如今早已无影。一种超薄板,厚度不到 4 毫米,国际上只有日本、德国、瑞典几个国家能生产,他们扬言,你们花再多的钱也不卖。但卡脖子的套路在涟钢人面前一点都不好使。“霸得蛮,不服输,争第一”是涟钢人最鲜明的性格特征和精神底色。
涟钢人十年磨一剑,功夫不负有心人。超薄板实现了比国外产品还薄,仅 2 毫米,坚韧性却是他们的两倍,价格只有它们的三分之一。目前涟钢正建成亚洲最大的高强钢基地,其生产的薄板正成为高端汽车用钢市场的“宠儿”。涟钢有了“拳头产品”“看家技术”,涟钢站在世界擂台上,与一流对手同台竞技,为湖南钢铁产业撑起了一片天。在十几年时间里,涟钢冲出“死亡线”,年盈利高达70多亿元,命运发生惊天逆转,正成为娄底中部地区“材料谷”建
20
设的最大动力。
涟钢,一直践行以人民为中心,把社会效益摆在第一位。近几年来,累计投入环保专项资金50 余亿元,全力打赢蓝天、碧水、净水三大保卫战。如今漫步涟钢厂区,天朗气清,树木葱郁,绿草如茵。红色的厂房和蓝色的官道通廊相互映衬,美景随处可见。60 余年前,涟钢人艰苦创业,栉风沐雨,把一座座黄土荒山变成了一座座工业厂房,让涟水河边上一个普通的小镇成为了一座青春的城市、一颗璨璨的湘中明珠。如今涟钢人前行的步伐更加坚定有力,始终牢记“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笃行不怠,砥砺奋进,娄底和中部地区“材料谷”因涟钢更精彩!
21
输送光明的西阳人讲述者:龙倩秋日阳光下,位于娄底经开区的“中阳生态电力科技谷”显得那么静谧、整洁。绿植点染,一栋栋漂亮的标准厂房格外醒目,让人仿佛进入了风景区。时光倒回五十年,这里还是娄底郊区一个叫西阳的乡镇,这里的人们叫西阳人,祖祖辈辈一直以自耕自种维持生计,不甘贫穷的人家,还得外出干一些粗活、重活、危险活,赚取微薄的劳务费来养家糊口。这一切的改变,缘于一个叫成冬梅的人,他就是西阳电建的“祖师爷”。
新中国成立初期,成冬梅在小舅哥所在的湖南机电工程局下属的工地干活,掌握了过硬的电力安装技改技术。当时西阳乡的一些青壮年,千方百计地找到成冬梅,请求他带着出去到电力工地干活,就这样亲带亲,邻帮邻,越来越多的西阳人到了电力安装技改队伍里。1976 年初,是西阳电建发展历史中的关键一年。湖南省机电工程局计划建一条从沅陵县凤滩水电站到常德的220千伏高压线路,也就是凤常线。这一带地形复杂,山高路陡,人烟稀少,条件异常艰苦,省机电工程局一时找不到合适的队伍来施工,一筹莫展时他们想到了成冬梅和他的西阳队伍。成冬梅艺高人胆大,二话不说就把活接了,紧急组建了高压线路支工连共 400 余人,长途跋涉到了湘西的大山深处,
22
克服工作和生活上的重重困难,终于在1977 年6 月圆满完工。西阳支工连首战告捷,一炮打响。此后,凤益线、益长线、金娄潭线、冷娄线等等安装工程,省机电工程局的电力安装业务,总少不了西阳电建人的参与,靠电建为生的西阳人也越来越多。1985 年的冬天,时任西阳电力安装施工队队长的成书文,在湖南省送变电一公司结算工程款时,得知浙江需要电力安装队伍。在时任湖南省送变电总公司总经理晏之芝的介绍下,成书文连夜坐绿皮火车去杭州对接业务。在他的努力下,他开始带着队伍走出湖南,奔波于浙江各地,渐渐打开了局面,遍地开花。
自 1978 年成立首家输变电安装公司以来,西阳电建人的足迹遍布湖南、江苏、浙江、上海、广东、云南、贵州、西藏、新疆等三十余个省市区,承担过三峡至广州、三峡至江苏等国家重点工程的高压输变电工程重任,雪域高原、沙漠戈壁、沟壑险滩、草原湖泊、山地丘陵,到处都能看见西阳电建人的身影,是他们点亮了万家灯火。路在延伸,脚步没停。西阳电建人不但在神州大地输送光明,而且正在努力奔向远方的星辰大海,漂洋过海开疆拓土,把业务做到了澳大利亚、菲律宾和非洲大陆,参与“一带一路”国家电力建设,传递中国能量。近年来,娄底经开区依托这一传统优势,扎实推进以电建科技产业为龙头的劳务经济转型升级,支持湘中输变电、湘江电力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培育规模以上电力安装企业18 家,输变电施工企业 100 多家,培养电建、电力行业企业
23
主 200 余名,施工队伍 2000 多支,每年产值近千亿元,带动就业 5 万余人,赢得了“电建湘军”的美誉。西阳这个曾经不打眼的地方,也成了远近闻名的“首富村”,中阳生态电力科技谷成了令人称羡的“光明谷”“幸福谷”!花儿为什么这么红?是因为西阳人勇于吃苦,干了别人曾经不愿意干的事;是因为西阳人敢于闯荡,天南地北四海为家;是因为西阳人善于团结,能做到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归根到底,西阳电建人,就是娄商的典型代表,“经世致用、崇德尚义、敢为人先、善做善成”的娄商精神在他们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24
彭立珊:我所有的资产只有一个用途,就是慈善赏读者:李坚(女)提到慈善,上了年纪的人一定记得两件事:一件是长沙豪华公交“立珊专线”,从长沙火车站到湖南大学,成为一代人的长沙记忆;另一件是免费为白内障患者手术、惠及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近百万患者的“光明行动”。这两件事后面都有一个不朽的名字——彭立珊,他是“中华首善”,是“中华裸捐第一人”。
彭立珊原名余彭年,祖籍湖南涟源,在龙山脚下孙水河(涟水河一级支流)旁边长大。父亲余麟阁经商数十年,那时军阀混战,兵荒马乱中,他身遭枪击,险些丧命。1912年,涟源又遭水灾,全家大小被冲散,房屋财产被洪水冲走。水灾过后,在乡亲们的资助下,彭家人才得以团聚,重建家园。经历此番劫难,彭家上下有了一个共识:“日后若有出息,一定不忘父老乡亲的恩德,得为家乡做几件好事。”从蓝田到长沙,从上海到香港,从囚徒到学徒,从颠沛流离到富甲一方,命运之神眷顾着彭立珊,最重要的原因是,他崇德尚义、诚实守信、胸怀大爱。彭立珊很有钱,但他并没有像某些富豪一样日掷千金。他一不抽烟,二不喝酒,三不赌博,四不养情人。但他对社会公益事业却非常舍得花钱。他创办了香港九龙塘护老中心,担任尖沙咀街坊福利会永远名誉会长和香港博爱医院总理,
25
并以个人名义成立了“余氏慈善基金会”,成为香港知名的慈善家。
2000 年 6 月,在彭年酒店试开业的新闻发布会上,彭立珊宣布了一个惊人的决定:
“酒店的所有利润将全部、永久性地捐献给国家的教育、科技、福利事业,直到酒店使用期结束。我百年以后,也要提前立下遗嘱,所有财产子孙不能继承,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将履行诺言。”彭立珊早年患过白内障,对失明的痛苦有着很深的感受。他了解到全国每年约有 45 万人因白内障而失明,这些患者大多因为家庭贫困而动不起手术。很快,一个名为“彭年光明行动”的计划于 2003 年 11 月面向全国各地实施。为此他辞去酒店董事长兼总经理的职务,将酒店业务全部交给他人管理,自己则成了一个专职慈善家。他说,“彭年光明行动”的基本原则是“雪中送炭”。为了能让更多的贫困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彭立珊殚精竭虑,与北京、深圳、湖南、四川等地的医疗单位,以及国际奥比斯合作,分5 个区建立“彭年光明行动”眼科培训中心,让贫困地区的医护人员接受先进的眼科技术培训。他说:
“只要能确保将每一分钱都用在贫困的白内障患者身上,让他们切实得到帮助,我就是再辛苦也愿意。”
2010 年,88 岁的彭立珊宣布,将其名下剩余的所有资产共计 32 亿元,全部放入“余彭年慈善基金会”,基金会总价值已达 82 亿元。彭立珊表示:“这是我最后一次捐赠。这些财产不会再用于投资,不继承、不变卖,只有一个用途,
26
就是慈善。”但是谁又知道,他在杨家滩的老屋却因年久失修已倒在风雨中,没有花钱去修缮。这就是娄商,重义崇商,敢做善成;这就是娄底人,忠义厚道,肩负道义。由彭立珊先生为代表的娄商先贤,发轫于娄底,放眼于世界;热心于公益,致力于慈善,在这片温暖富饶的土地上,谱写出一首首激越昂扬、感人肺腑的颂歌!
27
踏着秋光回家诗/龙红年 朗诵者/黄诚陈沨秋露洗过的朝阳
冉冉升起在四十八面龙山的峰峦神奇的湘中大地
柔软的秋风轻轻拂过野菊花的脸庞资江与涟水,大熊山和九峰山以粼粼波光和清清山风
诉说着日日夜夜的念想
回家了,回家了
你们踏着金色的秋光
回家了,回家了
你们回到了魂牵梦萦的家乡
你们不是游子
你们是家乡骄傲的星光
你们不是客人
你们是亮在母亲心头的灯光
穿过世间风雨
你们把风雨演绎成梦中彩虹
走过坎坷征途
28
你们将征程的崎岖写成绚丽华章把命运的缰绳紧紧攥在自己的手中你们让理想的骏马飞驰在广袤的草原上你们穿行在大海的波峰浪尖
在新时代的潮头
展露湘中儿女的勇气和向往
哦,在中国制造的辉煌里
我看到你们坚实的脚步和厚重的背影在数字科技的风景里
我看到你们大步的跨越和智慧的光芒在钛金属的神奇里
我看到你们敢闯的勇气和成功的笑容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中
我看到你们辛勤的汗水和匆匆的奔忙在神舟飞船的升腾中
我看到你们辛勤的付出和积极的求索在钢铁炼成的火焰里
我看到你们博大的胸襟和钢铁般的志向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
我看到你们顽强的拼搏和劈波斩浪的豪迈在共和国的巍巍丰碑里
我看到你们双手创造的奇迹和希望你们,是家乡深情的牵挂
29
你们,是家乡建设发展的磅礴力量在这片深深爱着的土地上
你们播下一颗颗种子
那是对家乡的感恩、回报和愿望你们的每一点付出
将永远镌刻在山水之间云朵之上崇德尚义是你们的追求
惟实创新是你们的风采
坚韧自强是你们的斗志
敢做善成是你们的方向
你们回来了
带着对家乡的思念和向往
你们回来了
带着秋天丰硕的果实和稻香
你们回来了
带回了大海的启迪和航标的指向你们回来了
带回了时代潮头的精彩和大海迷人的歌唱啊,看今日湘中大地繁花锦绣蔚蓝的天空装满了深情的问候秋收的大地打开了长久的想望8000 多平方公里的山山水水张开了怀抱
30
450 万父老乡亲举起了醇厚的琼浆——欢迎回家,欢迎回家,欢迎回家你们的名字,叫奋斗和拼搏
你们的名字,叫追求和辉煌
你们的名字,叫明天和未来
你们的名字,叫天下——娄商!龙红年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家,湖南省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湖南省诗歌学会副会长,娄底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入选首批“湖南省三百文艺人才工程”。荣获娄底市首届“德艺双馨文艺家”称号。已出版《水稻颂辞》《暮色里的向日葵》等诗集 4 部;荣获诗刊社全球诗歌征文奖等省以上文学奖 40 多次。
31
只有廖厂长例外文/吴晓波 讲述者/彭雅那天,有人问我,如此众多的企业家、有钱人中,让你印象最深刻是哪一位呢?
我想了很久,然后说,是廖厂长。真的抱歉,我连他的全名都记不得了,只记得他姓廖,是湖南娄底的一位厂长。
那是 1989 年的春天,我还在上海的一所大学读书。到了大三毕业实习时,我们新闻系的同学萌生了去中国南部看看的念头,于是组成了一支“上海大学生南疆考察队”。到了临行前,经费还差很大一截,我们一筹莫展。一天,我们收到了一份来自湖南娄底的快件。当地的一位企业厂长来信说,他偶然在上海的《青年报》上看到我们这帮大学生的考察计划及窘境,他愿意出资7000 元赞助我们成行。
在 1989 年,7000 元是个什么概念呢?一名大学毕业生的基本工资是 70 多元,学校食堂的一块猪肉大排还不到5毛,“万元户”是让人羡慕的有钱人的代名词。这封来信,让我们在狂喜之余却也觉得难以置信。不久,我们竟真的收到一张汇款单,真的是从湖南娄底寄来的,真的是不可思议的 7000 元。
南行路上,我们特意去了娄底,拜访这位姓廖的好心厂长。
在一家四处堆满物料的工厂里,我们见到了这位瘦高而
32
寡言的廖厂长,他经营一家只有二十来个工人的小厂,工厂每年的利润也就几万元。但他居然肯拿出7000 元赞助几个素昧平生的大学生。
我们以为他会提出什么要求,但他只是说:“如果你们的南疆考察报告写出来,希望能寄一份给我。”他还透露说,他现在正在积极筹钱,想到年底时请人翻译和出版一套国内还没有的《马克斯·韦伯全集》。后来我才知道马克斯·韦伯是与卡尔·马克思齐名的德国著名社会学家。以后的生涯中,我遇到过很多厂长、经理乃至“首富”,他们有的领导着上万人的大企业,说到风光和成就,这位廖厂长似乎都要差很大一截,但不知为什么我却常常怀念这位只有一面之缘的小厂厂长。
那次考察,我们走了长江以南11 个省份,目睹了书本上没有的中国,后来,我们只写出几篇不太满意的新闻稿,也没能寄给廖厂长一份像样的“考察报告”。毕业后我们开始忙碌自己的生活,廖厂长成了生命中越来越淡的一道背影。我们再也没有联络过。
但在我们的一生中,这次考察确实沉淀下了一点什么。首先,是让我们这些天真的大学生直面了中国改革之艰难。此前,我们不过是一群自以为是的城市青年,整日就在图书馆里一排一排地读书,认为这样就可以了解中国。而在半年的南方行走之后,我才真正看到了书本以外的中国,如果没有用自己的脚去丈量过、用自己的心去接近过,你无法知道这个国家的辽阔、伟大与苦难。再者,我们从这位廖厂长身上感受到了理想主义的亮光。
33
他只是市井人物中的一个,但在1989 年春天的一个夜间,他偶然读到一则新闻,上面说一群大学生因经费短缺而无法完成一次考察。他慷慨解囊,成全了几个年轻人的梦想。这一瞬间,理想主义的光芒使这个平常人通体透明。这些年,我渐渐明白了一些道理。人类文明的承接,如同火炬的代代传递,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能力、有机会握到那支火炬。于是,有人因此放弃了,有人退却了,有人甚至因妒忌而阻拦别人的行程,但也有那么一些人,他们主动闪开身去,他们俯下身子,甘做后来者前行的基石。在这个日益物质化的社会,我有时会对周围的一切,乃至对自己非常失望。但在我心灵的小小角落,我总愿意留出一点空间给廖厂长这样的“例外”。我甚至愿意相信,在那条无情流淌的岁月大河里,一切的财富、繁华和虚名,都将随风而去,不留痕迹。
——只有廖厂长例外。
34
中部“材料谷”:娄商与家乡的双向奔赴赏读者:梁花娄底,这片崇商重企、人杰地灵的土地,成就了一个又一个草根逆袭的娄商传奇。谁都没有想到,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能够白手起家,成功创办一家中国500 强的企业。他就是戴促辉,宏旺控股集团的董事长、总裁。1995年春天,25 岁的戴促辉和千千万万的年轻人一样,怀揣着美好梦想,来到广东佛山,凭借着在家乡练就的一手铸钢技术,他的事业从一台单轧机起步。创业之初,每天凌晨三四点就起床忙碌,晚上七八点还在拼命干活。只要碰上与业务有关的人,无论是企业老板,还是街头小贩,他总是不厌其烦地介绍自己公司的产品。他深知“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坚持薄利多销、诚信经营,口碑越来越好、顾客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直到 2010 年广东宏旺投资集团成立,戴促辉和宏旺已成为不锈钢民企行业中具有影响力的佼佼者。熟悉戴促辉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执着于技术创新的人。为了打造最具竞争力的不锈钢冷轧企业,他几乎投入了所有资产来研发五连轧这项技术。没有案例模型可借鉴,没有参数可参考,只得翻阅国内外的专业书籍,研究跨领域的各类设备,结合实操一点一滴琢磨、反反复复模拟。2014年宏旺自主研发的不锈钢五连轧生产线顺利投产出品,填补了国内该项技术的空白,缔造了业界里程碑!过去对他持有怀疑目光的人,也无不翘起大拇指点赞!由于戴促辉把技术创新当
35
作企业的“命根子”,一批批行业创新产品,让宏旺插上了腾飞的翅膀。2011 年至 2019 年,宏旺相继在河南许昌、福建宁德、山东临沂、广东阳江等地投资建厂,奋力朝着“全国一流不锈钢集团企业”的目标迈进。2020 年,宏旺控股集团同时上榜中国企业 500 强和中国民企500 强,在稳健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取得新的进步。作为一名娄商,戴促辉一直情系桑梓。多年来持续为家乡的公益慈善捐资捐物。其实,他最大的想法是能与家乡同频共振,实现项目、资金、技术、人才回归,在助力家乡发展的同时实现企业的又一次腾飞。2020 年9 月,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湖南“三高四新”战略定位。作为打造全国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的重要一环,娄底被国家赋予建设中部地区“材料谷”的使命任务。2021 年,娄底市委市政府的主要领导诚挚邀请戴促辉回家乡建设“材料谷”。戴促辉敏锐地感觉到,“材料谷”就是娄底的“希望谷”。于是,他积极响应“娄商返娄”号召,投资 96 万吨的宏旺硅钢项目到娄星产业开发区。项目于 2021 年 9 月正式签约,2022 年4 月开工建设,2023 年 3 月竣工投产,目前产品供不应求。今年4 月3日,在第六届全球娄商大会上,戴促辉向海内外娄商发出了《投资娄底,从春天出发》的倡议。在接受湖南卫视采访时,他动情地说“今天的娄底,营商环境越来越好,宏旺在返娄创业的过程中,各级党委政府大力支持,要土地给土地、要政策给政策、要服务给服务,创造了从开工到投产仅用11个月的‘娄星速度’,投资娄底,心中有底!”
36
头雁高飞群雁随,越来越多的娄商像戴促辉一样与家乡开展了双向奔赴,仅在娄星产业开发区,就集聚了宏旺新材、海特科技、皓源电子、五号动力、海泰精工、爱派尔、大美智造、永盛福科技等一批娄商回归企业。目前,娄底“材料谷”框架已定,方向已明,其势已成,涟钢、三一、宏旺等龙头企业先后落子投资先进材料项目。我们相信,一定会有更多的娄商和家乡来一场双向奔赴,相约“材料谷”,成就新的传奇,共赴美好明天!娄底,这颗璀璨的湘中明珠,将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
37
故乡,我枕着你的名字入眠诗/何琼 朗诵/肖倩蕾那山,那水,那村
长者走了一个又一个
后人降生一辈又一辈
贫穷与期望的较量
一批又一批后生
从家乡走出来
梦想
终于从村口延伸出去
我们寻找、追求
我们追求、寻找
被岁月抛弃的童年
沧桑,褶皱,入木三分
我们怕
成为这片土地的路人
仰望故乡的天空
蓝天,白云,还有村庄
一股热流
38
在眼角深处慢慢滑落……
故乡的名词
是妈妈的一壶原酿
此刻、举起杯
把血脉相连的故乡
养在杯里
今夜
我枕着你的名字入眠
何琼 1967 年出生于涟源,毕业于厦门大学中文系。湖南诗词协会会员,惠州作协会员,福州艺术交流协会远方诗社社长。热爱诗词,灵魂时常被激情燃烧,热爱家乡,笔尖时常流淌在故乡,当血液流经心房时,早已深深地刻着四个字:《中国娄底》。
39
娄商颂何 琼
女:《娄商颂》
男:《娄商颂》
女:
望岁月款款
伴年华斑斓
我们胸怀梦想
穿梭在四季走廊
拼搏在远土他乡
男:
情意深深 乡音绵绵
沸腾热血陪时光流畅
我们沧海桑田
战斗在祖国的四面八方
拥抱生活包罗万象
女:
当年
从村口走出的姑娘小伙
身经百战
在苦涩的岁月中匆忙
在艰辛的季节里顽强
今天已是小有成就的娄商
男:
我们坚守初心
40
延续前辈的辉煌
传承先贤的精神
女: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在我们的肩上
担着家乡和家族的希望
男:
虽然
我已无我,我已忘我
但我还是我
湘军的精神陪我弄潮商海
“中国娄底”刻在我心房
女:
一场蓄谋已久的幸福
正快乐登场
男:
拔动最贴心的温度
辐射出心底的光芒
合:
我们把背井离乡的创业辛酸
写成风生水起的过往
把人生的论文
描在祖国大地上
女:
一群敢为天下先的娄底男儿
一群聪慧大气的娄底女子
41
为了梦想一路铿锵
男:
失败与成功的奋斗过程
在生命里荡漾
女:
我们
装着湘军发源地的自豪
男:
我们
传承湘军的坚毅个性!
女:
我们
发扬湘军的务实精神!
合:
这正是娄商的至高灵魂!
男:
拼搏在外的娄氐儿女
由昨日的沉淀而更加坚强
女:
我们走过的每一个脚印
都绽放着生命的芬芳
合:
血液里跳动着不屈的音符
让卓绝的篇章
架固家乡与他乡的友好桥梁
男:
42
用青春抒写精彩
用坚毅诠释精彩
共建美丽家园
共创美好明天
女:
江河行地.日月经天
以志许国强
以心爱家乡
男:
让家乡富起来
让祖国强起来
天下娄商
何事不可为!
何事又不敢当!
合:
社会的发展过程
赋予了我们的生命意义
娄商薪火势不可挡
这更是我们奋斗的方向
女:
我们不负韶华
扬眉剑出鞘
男:
撸袖去奋斗
追梦狂奔跑
合:
43
走出一批又批的娄商
是一把把灿烂的火炬
照亮着下一代
继往开来的“娄商”故事
在全球的天空
在祖国的大地
女:经久传唱
男:经久传唱
合:经.久.传.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