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 2022
1
回望 2022
1
2
成为绿色金融领域内具有公信力与影响力的国际化专业论坛
金融向善 绿色未来
愿景
使命
光阴荏苒,岁物丰成。回望过去一年,我国绿色金融持续创新发展,为产业转
型与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推动力。“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加快发展方式
绿色转型,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倡导绿色消费”,要“积极稳妥
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绿色金融 60 人论坛作为非
营利性的国际化绿色金融交流平台,我们时刻关注绿色金融的发展与挑战,聚力合作、
实践创新,聚焦气候投融资、转型金融、ESG 三大领域展开工作,在课题研究和产
业推动等方面取得了诸多成效,输出的内容广泛地引起了行业的关注和重视。
2022 年,绿色金融 60 人论坛秉持专业智库能力,立足理论研究和产业实践,
发起气候投融资、转型金融、ESG 三大领域的课题研究项目:1)在气候投融资方面,
与中证指数公司共同研究开发国内首支“气候友好主题”指数——中证金司南气候
友好主题指数(指数代码:932074),该指数更好地发挥投融资对气候和环境的正
向引领效应,并为投资者充分分享碳中和背景下的气候投资红利。2)在转型金融方
面,课题项目围绕各地重点高碳排行业的转型路径来开展,通过量化评估企业碳减排
贡献以及绿色技术革新等方式来筛选上市企业。3)在 ESG 方面,我们通过自主研发
的 ESG 评价体系,对上市公司进行 ESG 评价,未来计划发行一系列可投资的 ESG 指数,
以及落地特定区域的 ESG 指数。GF60 以指数研究为抓手,通过研发、创新各类可投
资指数,与广大资管机构合作发行金融产品,建立资本市场与绿色产业的有效链接,
推动一二级市场长期协同发展。
2022 年,绿色金融 60 人论坛积极传播绿色金融理念和价值,邀请行业内权威
专家分享真知灼见,联合国内主流媒体新华财经推出两大专题:全国碳市场为主题的
“‘碳’索未来”系列专访、气候投融资方向的“碳路司南”栏目,专题内容得到了
行业的高度关注与认可,为绿色生态发展提供更多动能。
2022 年,绿色金融 60 人论坛坚定不移聚焦绿色金融创新,联通产业与金融,致
力于为世界绿色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案例与中国智慧,我们邀请政府机构、国际组织、
金融机构、产业机构之间建立对话与沟通渠道,召开多场学术交流和专题研讨会议,
成功举办行业高峰论坛——“2022 绿色金融国际峰会·滇池论坛”,为政策制定者与
执行者、行业研究者与实践者提供开放交流平台,共同推进绿色金融与产业协同发展。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在这万象更新之际,我代表绿色金融 60 人
论坛向各界人士,向所有信任和支持我们的合作伙伴、朋友们致以最美好的新年祝福!
2023 年我们会继续秉持“金融向善,绿色未来”的理念,与各方继续加强合作,更
好地支持经济社会绿色可持续发展,共同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力量。
卷首语 PREFACE
GF60 秘书长
上海金司南金融研究院理事长
回望 2022
目录
2022 年度 GF60 绿色金融奖
关于我们
CONTENTS
2022 绿色金融大事记
2022 我们这一年
评选机制说明
绿色金融奖榜单
绿色金融 60 人论坛
上海金司南金融研究院
01
04
05
02
47
51
49
04
2022 绿色金融国际峰会·滇池论坛
精彩回顾
专家观点
03
20
18
中证金司南气候友好主题指数
中证金司南气候友好主题指数全解析
张俊杰:以气候指数助力气候投融资迈向碳中和
02
09
13
52
回望 2022
LOOKING BACK ON 2022
GREEN FINANCE FORUM OF 60
回望 2022
绿色金融 60 人论坛
CHAPTER 01
2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发布,强调加快清理废除妨碍
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统一大市场建设”旨在
通过规则对接,打破地方局限和市场割裂,实现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的优化配置,促动
全国能源大市场和全国碳排放统一大市场的有序推进。
印发《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方案》,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提质方案出台
提出中央企业集团公司要进一步完善环境、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ESG)工作机制,提升
ESG 绩效,在资本市场中发挥带头示范作用。立足国有企业实际,积极参与构建具有中国
特色的 ESG 信息披露规则、ESG 绩效评级和 ESG 投资指引,为中国 ESG 发展贡献力量。
《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 2035》发布,将有力推动我国适应气候变化工作
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等 17 部门联合印发《国家适应气候变
化战略 2035》。对标美丽中国建设,统筹谋划我国到 2035 年的适应气候变化工作,是积
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强化适应气候变化工作的重要举措。
发布《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的通知,绿色金融政策体系持续完善
指引要求银行保险机构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从战略高度推进绿色金融,加大对绿色、
低碳、循环经济的支持,防范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提升自身的环境、社会和治理表现,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线运行一周年,成交量位居全球首位
全国碳市场共运行 52 周、242 个交易日,市场运行总体平稳,首批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
单位 2162 家,覆盖约 45 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
01
02
03
04
05
2022
绿色金融
大
MEMORABILIA REVIEW
事记
回望 2022
3
《中国绿色债券原则》发布,绿色金融进入规范发展新阶段
中国绿色债券标准委员会正式发布《中国绿色债券原则》,标志着国内初
步统一、与国际接轨的绿色债券标准正式建立,对落实国家绿色金融发展
战略,推动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发改委等九部委公布 23 个气候投融资试点名单,正式启动气候投融
资试点工作
生态环境部等部门发布《关于公布气候投融资试点名单的通知》。全国共
设立 23 个气候投融资试点,支持和指导试点地方建立各相关部门间的工
作协调机制,积极培育具有显著气候效益的重点项目,加强对碳排放数据
质量的监管,积极搭建国际交流与合作平台。
我国将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部署了四项重点任务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加快建立统一规范
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实施方案》的通知。到 2023 年,基本建立职责清晰、
分工明确、衔接顺畅的部门协作机制,初步建成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
算体系。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第二十七届会议(COP27)举行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第二十七届会议(COP27)在埃
及沙姆沙伊赫举行。大会在 COP26 的成果基础上,就一系列对应对气候
紧急情况至关重要的问题采取行动,以及兑现为发展中国家的气候行动提
供资金的承诺。
G20 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批准《2022 年 G20 可持续金融报告》
人民银行作为 G20 可持续金融工作组共同主席牵头制定的《2022 年 G20
可持续金融报告》。支持 G20 可持续金融工作组在制定转型金融框架、完
善金融机构净零排放承诺、发展可持续金融工具等领域取得的成果。
06
07
08
09
10
4
01 / 19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市
场化可行性探讨”闭门
研讨会
03 / 10
“碳市场金融属性的发展
与完善”课题开题会
05 / 27
“全国碳市场扩容的主要
难题与应对策略”公开研
讨会
04 / 29
“‘一带一路’绿色能源
投资与风险防范”公开研
讨会
02 / 25
“碳中和背景下的绿色金
融新机会”闭门研讨会
06 / 24
“新形势下的能源安全挑
战及发展路径展望”公开
研讨会
06 / 30
“国际新形势下能源市
场的挑战与机遇”闭门
研讨会
01 02 03 04 05 06
2022
我 们 这
GF60 IN THIS YEAR
一年
回望 2022
5
07 / 16
绿色金融 60 人论坛协
办“2022 中 国 国 际 碳
交易大会”闭门研讨会
07 / 16 - 17
绿色金融 60 人论坛协
办“宏观形势论坛”2022
年夏季年会
09 / 22
“碳市场金融属性的发挥
与提升”公开研讨会
09 / 23
GF60 与国家级经济技术
开发区绿色发展联盟共同
主办“绿色低碳,园区先行”
系列公益云课堂第六期
09 / 24
GF60 与上海资产管理协
会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
09 / 30
GF60 与新华财经联合推出
《高端访谈·碳路司南》栏目
11 / 04
“中证金司南气候友
好指数中期”闭门研
讨会
11 / 07
GF60 首次亮相进博会
10 / 13
GF60 与中欧校友会主
办“锚定“双碳”目标,
共赢绿色发展”交流会
10 / 27
绿色资管发展与交流闭
门晚宴
08 / 08
GF60 与新华财经联合推
出《高端访谈·‘碳’索
未来》系列专访
08 / 16
“中国气候指数课题开
题会暨‘气候投融资发展
路径与实践’”研讨会
08 / 25
“ESG 投资策略与金融
实践”闭门研讨会
12 / 12
GF60 作为承办单位参
与第八届中国北外滩资
产管理峰会
12 / 23
2022 绿 色 金 融 国 际 峰
会·滇池论坛
中证金司南气候友好主
题指数完成沪深交易所
审批并发布公告
“GF60 绿色金融奖”揭晓
12 / 27
“碳市场金融属性课题
中期”闭门研讨会
07 08 09 10 11 12
CSI-JINSINAN
CLIMATE-FRIENDLY INDEX
GREEN FINANCE FORUM OF 60
绿色金融 60 人论坛
CHAPTER 02
中证金司南
气候友好主题指数
中证金司南气候友好主题指数
7
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严峻
挑战之一,应对气候变化成为全球共识。
同时,应对气候变化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
社会、经济、能源系统革命,需要全球各
行业的共同努力和海量资金支持。
绿色金融 60 人论坛通过广泛调研国
内外气候指数产品发现,气候类指数长期
收益良好,但多数过于聚焦于清洁能源领
域,因此亟待研发一款聚焦低碳泛行业领
域的气候友好指数。为此,绿色金融 60
人论坛和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合作开展“中
国气候指数”课题研究,系统研究符合中
国国情的气候投融资行业标准,建立符合
中国资本市场数据特征的气候筛选模型,
为具有气候解决方案的上市企业提供资金
支持,促进企业气候解决方案落地并激励
气候科技创新,助力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
邀请 余位
气候、金融领域专家
30 纳入 项
气候友好经济活动
170
遴选 只
沪深市场样本股
100
选用 大
国内外气候投融资目录
5
覆盖 个
中证四级行业
20
中证金司南气候友好主题指数
8
06.23
中国气候指数课题研究正式启动
08.16
中国气候指数课题开题会举办
09.22
气候指数准入筛选方法确认
11.04
中国气候指数课题中期会举办
11.10
气候指数编制方法确立
11.24
气候指数样本股数据筛选完毕
12.12
气候指数编制报告完成
12.23
中证金司南气候友好主题指数(指数代码:932074)完成沪深交易所审
批并发布公告
01.09
中证金司南气候友好主题指数正式上线运行
2022
2023
里
程
中
证
金
碑
司
南
气
候
友
好
主
题
指
数
MILESTONE
中证金司南气候友好主题指数
9
中证金司南气候友好主题指数
全解析
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严峻
挑战之一,应对气候变化问题迫在眉睫。
当前,社会各界以气候治理与碳中
和目标为共识,不断引导和促进资金投向
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并为积极采取低碳活
动的气候友好型企业及项目提供更多资金
支撑。
而根据国际普遍共识,减缓和适应
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两大途径。减缓包括减
排、固碳等手段,适应则是通过模式调整
来适应温室效应的不利影响。
一、什么是中证金司南气候友好主
题指数?
中证金司南气候友好主题指数(指
数代码:932074)由中证指数公司与上
海金司南金融研究院共同研究开发,是国
内第一支以 “气候友好”命名的绿色主
题指数。指数首次全面纳入“减缓”“适
应”两大应对气候变化行动领域上市公司
证券,并选取沪深市场清洁能源、绿色交
通、绿色建筑、生态修复等深度低碳领域
100 只上市公司股票作为样本,旨在更好
地发挥气候投融资对市场的正向引领效
应,并为投资者充分分享碳中和背景下的
气候投资红利。
二、这支气候友好指数有何不同?
专注深度低碳领域
一些气候指数基于对收益等因素的
考量,将深绿企业及转型企业都有所纳入。
本指数在低碳活动共识基础上,全面剔除
火电、钢铁等高碳排企业,保证纳入的企
业均为真正提供气候解决方案的气候友好
型企业,同时避免转型企业因出现搁浅资
产导致的投资风险。
应对气候变化全面
减缓(含减碳和增汇)和适应是应
对气候变化两大途径。现有气候类指数更
多聚焦于新能源等减碳类行业,对于适应
和增汇关注不高;本指数首次全面纳入减
缓、适应两大应对气候变化行动领域上市
公司证券,帮助投资者更为全面地把握气
候投资机遇。
覆盖行业广泛分散
现有指数产品较为聚焦于少数个别
行业。本指数通过对沪深两市所有上市公
司所在行业进行气候筛选,覆盖的行业数
量超过 20 个,较同类指数更为广泛并真
正做到了泛行业。行业类别分布均衡,有
利于分散低碳投资风险。
10
中证金司南气候友好主题指数
三、指数是如何编制的?
该指数选取沪深两市所有上市公司证券为选样基础,经过可投资性筛选、排除筛选、准
入筛选,综合考虑企业市值、行业类型、ESG、绿色收入等因素,最终纳入清洁能源、绿色交通、
绿色建筑、生态修复等 100 家上市公司,旨在把握泛行业的低碳投资机遇,表征气候友好型
上市公司,促进气候友好科技创新,助推国家双碳战略的实现。
四、指数具体由哪些类别构成?
指数 100 只成分股包含气候减缓类(含减碳与增汇)、适应类经济活动,以更全面的
方式应对气候变化,使得投资更具前瞻性。
11
中证金司南气候友好主题指数
五、指数前十大权重股构有哪些?
指数前十大权重股目前均为减碳类,源于当前市场对于减碳类企业的热捧,考虑到应对气候
变化方式的完整性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指数纳入部分适应类和增汇类样本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六、指数的行业分布情况如何?
指数涵盖超过 20 个深度低碳行业。其中,减碳类行业 16 个,包括光伏、风电、水电、
锂业、电网自动化等领域;增汇类行业 2 个,包括园林工程、生态修复领域;适应类行业 2 个,
包括污水处理、水务领域。纳入指数的企业数量由多到少排名前三的行业依次为光伏设备、
电池部件及材料、风电设备行业,充分反映市场对新能源的青睐。
1
2
3
4
5
6
7
8
9
10
300750
600900
601012
600438
300274
002129
300014
002466
002460
600406
宁德时代
长江电力
隆基绿能
通威股份
阳光能源
TCL 中环
亿纬锂能
天齐锂能
赣锋锂能
国电南瑞
电池
水电
光伏设备
光伏设备
光伏设备
光伏设备
电池
锂
锂
电网自动化
减碳
减碳
减碳
减碳
减碳
减碳
减碳
减碳
减碳
减碳
序号 证券代码 证券简称 行业分类 领域分类
光伏设备
电池部件及材料
风电设备
污水处理
固废处理
风电
水务
水电
节能与资源回收
光伏发电
园林工程
其他专用机械
锂
电池
生态修复
核电
汽车系统部件
其他储能设备
电网自动化
电网
0 5 10 15 20 25
减碳类
适应类
增汇类
12
中证金司南气候友好主题指数
七、指数的市场业绩表现如何?
有鉴于国家双碳战略于 2020 年 9 月正式提出,从 2021、2022 年的指数表现来看,其
近两年年化收益明显优于同类指数和沪深 300 指数,收益表现突出。指数夏普比率相比同类
指数也更高,意味着在承受同等风险时预期获得的收益更多,业绩表现更有竞争力。
八、指数具有怎样的投资价值?
精准定位气候友好,长期投资价值凸显
指数以具有国际共识的应对气候变化经济活动目录为基础,整合国内与国际标准,精准
界定气候友好行业并构建兼具国情与国际视角的气候友好经济活动目录。鉴于气候投资周期普
遍偏长,气候友好主题投资潜力巨大、长期投资价值显著。
低碳行业覆盖面广,投资风险相对分散
指数全面覆盖致力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减碳领域、旨在吸收和再利用已排放的温室气
体的增汇领域和致力于提升气候变化适应能力的适应领域,覆盖超过 20 个深度低碳行业。
广泛分散的行业分布将更好地均衡投资风险。
纳入高成长型公司,指数兼具良好成长性
指数样本不仅覆盖多个低碳产业链龙头,也同时纳入当前未被市场充分挖掘但主营业务
致力于研发气候解决方案的高成长型上市公司。根据 Wind 预期测算,指数未来 1 年净利润
增长率为 42.55%,指数成分股具备较高的成长价值。
13
中证金司南气候友好主题指数
张俊杰
GF60 首席经济学家
昆山杜克大学可持续投资研究项目主任
以气候指数助力气候
投融资迈向碳中和
1 月 9 日,一条绿色主题指数信息在
中证指数官方网站最新上线。
这只指数名为中证金司南气候友好
主题指数(指数代码:932074),由中
证指数与上海金司南金融研究院共同研究
开发。网站公开数据显示,指数由沪深市
场 100 只业务涉及气候友好经济活动的上
市公司证券构成,上线当日收报 1267.17
点,涨幅 0.45%。
指数研发期始于去年 6 月。彼时,
国内气候投融资工作稳步推进;两个月后,
生态环境部等九部委公布首批 23 个地方
入选气候投融资试点,被公认为是中国气
候投融资发展里程碑事件。2022 年也成
为“气候投融资元年”。
金司南气候友好指数究竟缘何而
起?气候类指数对开展气候投融资工作能
够起到哪些助力?后续对指数的研究深化
又有哪些进一步动作?就此,指数编制负
责人、绿色金融 60 人论坛(GF60)首席
经济学家张俊杰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一、界定标准是开展气候投融资的
首要工作
应对气候变化已成普遍共识,但绿
色低碳转型却需要海量资金作为支持。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经济学学士,清华大学环
境工程学士、硕士,杜克大学环境与资源经济学
博士。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大众汽车可持续发展
访问讲席教授,美国杜克大学尼古拉斯环境学院
与昆山杜克大学副教授,昆山杜克大学环境研究
中心与环境政策硕士专业创始主任。同时张俊杰
先生也担任 China Economic Review 等多家国际
经济学期刊主编、编委,并兼任中国环境科学会
环境经济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尼古拉斯环境政策
研究所顾问委员、环球中国环境专家协会理事等
社会职务。此前他曾担任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
全球政策与战略学院助理教授、副教授(终身教
职),并兼任美国亚洲协会资深顾问、亚洲环境
与资源经济学会监事等社会职务。
14
中证金司南气候友好主题指数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IPCC)最新报告显示,为了实现《巴黎
协定》目标,仅发展中国家的气候投融资
就需要达到每年 2~3 万亿美元的规模。各
方机构对中国落实“双碳”目标的资金需
求也有若干测算,规模级别均为百万亿元
人民币。
“以往我们总是习惯性把大部分希望
寄托在公共部门身上。但现在看来,仅仅
依靠政府财政资金,远不能满足应对气候
变化所带来的资金需求。”张俊杰说。
而气候投融资的目的正是为了引导和
促进更多社会资金投向应对气候变化的减
缓、适应领域。其中,减缓气候变化指帮
助减缓二氧化碳排放甚至负排放等手段,
适应气候变化则是通过模式调整来适应已
发生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
不过,这项工作当前尚处于发展初期。
“很多底层的基础设施还没有完全建
立。” 张俊杰认为,“政府制定的政策法规、
激励机制、发展规划是开展气候投融资工
作的前提,此外,还需重点关注如何让顶
层设计有效落地。”
其中,如何界定标准成为摆在面前的
首个问题。
“气候投融资近两年才刚刚开始。无
论地方政府还是行业、企业,可以说到目
前为止对于具体推进的方向与方法都不是
特别清楚。”张俊杰表示,“哪些产业、
行业,哪些经济活动,哪些技术可以纳入
气候投融资的范畴,目前并没有一个特别
明确的标准。”
同时,气候投融资也在呼唤更多金融
产品的设计与创新。事实上,绿色金融相
关工具基本都可适用于气候投融资,包括
绿色债券、绿色信贷、绿色基金、绿色指
数等。
“我们希望对气候投融资的标准与范
畴进行有效梳理与厘清,通过设计、研发
气候指数产品,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引导
市场资金流向真正能够为未来气候变化提
供解决方案的气候友好型企业,更好地助
力企业创新与低碳转型。”张俊杰说,“这
正是我们开展金司南气候友好指数研发工
作最主要的动机。”
二、以产品创新助力建设有韧性的
实体经济
研发指数的第一要务,就是厘清哪些
经济活动归属于气候投融资领域。
“官方文件层面,目前我国《绿色债
券支持项目目录》已有针对债券的气候友
好经济活动相关界定。欧盟发布的《可持
续金融分类方案》已将气候金融单列,为
欧盟的气候投融资提供指导,也为其他地
区的相关活动提供借鉴。”张俊杰说。
市场视角同样重要。“气候债券倡议
组织、多边开发银行以及一些国际性非营
利机构都发布了专业性指导文件,从不同
维度对气候投融资工作的开展提出有益补
充。”张俊杰表示。
有鉴于此,指数选取以上官方、非
官方主流权威目录作为研究基础,通过
15
中证金司南气候友好主题指数
“共性合并、分歧保留”的方式,成功建
立气候投融资经济活动目录并集,并以共
识程度的高低筛选准入经济活动。入选活
动与中证四级行业进行全面映射,再经由
ESG、绿色营收、市值、流动性等多指标
筛选,最终选出 100 只样本股企业。
这一编制理念也为指数带来产品端的
创新与突破。
张俊杰认为,气候指数作为一种信息
引导工具,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两大层面:
一个是引导资金支持低碳技术和产业创
新,一个是助力建设有韧性的实体经济。
“对于前者,我们选择将火电、钢
铁等高碳排企业完全剔除,专注捕捉深度
低碳领域气候投资机遇,避免指数受到未
来气候转型的冲击;对于后者,我们首度
纳入适应气候变化的相关企业、产业,帮
助经济系统强化整体韧性,从更前瞻的角
度应对极端天气事件引发的自然与社会风
险。”张俊杰说。
中证指数官网信息显示,指数现有
100 只上市公司成分股中,减碳类和增汇
类(均属减缓类)企业分别为 85 只和 5 只,
适应类企业为 10 只。指数纳入行业有 20
个之多,其中既有光伏设备、电池部件及
材料、风电设备等热门产业,也包括园林
工程、生态修复、污水处理、水务等相对
小众行业。
“气候转型势在必行。”张俊杰表
示,“我们希望通过指数帮助投资者更为
全面地把握气候投资机遇、管理气候投资
风险。”
三、碳数据与企业气候绩效披露问
题待破解
不过,碳数据库及企业气候信息披
露的缺失,是横在气候投融资面前的最
大难题。
有关统计显示,截至 2021 年 9 月,
A 股上市公司披露自身温室气体排放管
理的公司数量约占全部上市公司总数的
20.9%,但是仅有 3% 的上市公司提及
其业务可能面临的气候相关风险。目前
能够参考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
(TCFD)建议的框架并进行气候信息披
露的公司更是不足 1%。
对非上市公司而言,虽然部分企业
开展了一定程度的气候信息披露行动,
但也普遍存在信息披露质量不高、定量
信息少、内容不全面等问题。企业环境
信息披露工作缺乏系统化、规范性制度
体系的保障。
就张俊杰看来,数据问题限制了更
加高效金融产品的生成。
“投资者需要知道哪些公司在应对
气候变化中真正有所作为。可一家公司
业务繁多,哪些与气候变化直接相关、
这些业务的营收是多少、带来的碳排放
又有多少,都需要企业进行主动披露。”
张俊杰说,“现在对企业并没有这方面
的强制性要求,仅仅依靠一些市场机构
做出推算,会给气候投融资活动带来不
确定的风险和隐患。”
张俊杰表示,环境信息披露作为上
16
中证金司南气候友好主题指数
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一部分,在绿色产业
发展乃至国家环境质量改善中具有不可或缺
的作用。作为低碳发展和“双碳”目标的践
行者和主力军,上市公司如何执行环境信息
披露制度,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他同时认为应鼓励并引导企业主动披
露气候相关信息。“在监管部门出台强制
性披露制度之前,自愿披露能够为气候投
融资工作的开展提供重要的数据基础。”
据了解,为给市场提供更多有效指
引,张俊杰及其领衔的 GF60 研究团队已
着手对指数涉及的细分产业展开进一步研
究,并期待以更多数据持续优化气候筛选
方法。“未来,随着企业信息披露工作深
入推进,气候指数引导社会信息与资金流
向的作用将被充分发挥,进一步服务经济
绿色转型以及双碳目标实现。”张俊杰表
示。
2022
绿色金融国际峰会·滇池论坛
2022
INTERNATIONAL GREEN FINANCE SUMMIT
DIANCHI FORUM
GREEN FINANCE FORUM OF 60
绿色金融 60 人论坛
CHAPTER 03
18
2022 绿色金融国际峰会·滇池论坛
12 月 23 日,由昆明市政府与绿色金融 60 人论坛(GF60)主办的 2022 绿色金融国际
峰会·滇池论坛在昆明举行。来自全国金融监管机构、行业协会、实体企业、高校等领域的
专家学者,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围绕“加快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助推绿色低碳高
质量发展”主题展开深入交流和探讨,共同呈现一场精彩纷呈的绿色金融领域盛事。
18+ 热点话题内容
14 位顶尖大咖演讲
2 场主题圆桌讨论
10 位行业代表对话
2 大绿色金融奖项
25 家优秀获奖机构
850+ 家次媒体报道
19
2022 绿色金融国际峰会·滇池论坛
凝聚共识
助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大咖论道
共商绿色金融发展新动能
20
2022 绿色金融国际峰会·滇池论坛
齐心合力为建设美
丽云南的新篇章而
共同努力
云南是碳汇大省,也是碳排大省,
更是我国少有的生物多样性繁荣的大省。
云南只要上下内外合作努力,可以在碳汇
建设和减排努力上成为率先实现“3060”
双碳目标的模范省份。
云南的能源结构特点和它的自然禀
赋在“3060”双碳目标一经提出时,就
已为自己定义了最优路径:那就是可以通
过森林面积的有效扩大、水源涵养、河流
湖泊面积和湿地保护的完善,创造独特的
绿电和自愿减排指标的金山银山。另一方
面,可以利用水电推动氢能和储能技术的
创新与工、交行业运用,使高碳排产业在
云南实现崭新的减排突破。只要工作方向
得当,内外人才结合紧密,投资信心维护
到位,发展越绿色,云南省的 GDP 和人
民生活就越发大大变样。
近年来,气候变化问题更趋严峻。
气候变化的根子在排放,其对固碳和碳汇
以及生物多样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负
面影响正在日趋强化。而绿色金融与转型
金融可为绿色碳化事业、高碳排去碳发展
提供重要支撑与助力,是加强气候风险防
范的最重要工具之一。
当前,绿色金融主要集中在绿色信
贷和保险、绿色债券和绿色金融机构各类
投资方式与行为这四大领域,一定要把相
英国伦敦大学城市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名誉
博士,高级经济师,香港银行学会资深会士,香
港城市大学商学院等多所高校兼职教授,复旦大
学国际金融中心名誉主任,北京大学国际咨询委
员会委员、清华大学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
刘明康
绿色金融 60 人论坛学术委员会委员
原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
21
2022 绿色金融国际峰会·滇池论坛
关的信用与市场体系、法治与标准体系认
真抓好,从根本上增进市场信心,全方位
引资、引智。
转型金融在支持目标、工作范围等方
面与绿色金融不同。但对高碳排行业的减
排去碳技术创新、模式创新以及生物多样
性的根本性大尺度保护提供了必要的动力
和激励约束机制,在绿色发展长远目标和
当下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之间创造了一个平
滑过渡和有序连结的良好桥梁。做好转型
金融要有宽视野、大目标、高弹性和严格
认定。
总之,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的标准和
技术手段及推动路径相辅相成,必须两手
抓,一起抓好。
去年夏天,一群群野象历史性地一路
向北推进,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云南省
是我国生物多样性大省之一。亚洲象、绿
孔雀等极小种群野生动植物的拯救及珍稀
濒危野生植物保护面临着巨大挑战。科学
地改造保护区,在很多诸如水电站等工程
建设的环评中纳入对野生动物生存影响的
评估,以及从大尺度景观的科学视野来考
虑国家公园乃至跨境的国际生物多样性保
护合作,都是迫在眉睫的工作项目。要做
好这些工作,把云南建成生态保护和国际
文旅的高地,就一定要明确央地权责,加
强与财政金融的紧密融合,这又离不开绿
色减排和绿色金融、转型金融服务。
建设美丽云南是一项长期、科学的系
统工程,只要心存高远、方法得当、措施
有力,就一定会取得理想的开局,而理想
的开局就是成功的一半。为此,绿色金融
60 人论坛和我们参与的其他重要专业组
织,愿意同大家一道,发挥我们的优势,
为美丽幸福的云南作出应有的贡献。
22
2022 绿色金融国际峰会·滇池论坛
推动绿色金融发展,
为建设美丽中国提
供更强大金融助力
12 月 23 日,2022 绿色金融国际峰会 •
滇池论坛在昆明举行。
中国工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四
清在论坛上发言表示,工商银行将牢固树
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推动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为建设美丽中
国提供更加强大的金融助力。
从具体举措来看,陈四清表示,第一,
要强化担当作为,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牢
牢把握服务实体经济的金融宗旨,立足我
国经济社会绿色化、低碳化发展要求,推
进投融资绿色低碳转型,做大绿色金融业
务规模,提升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
一体服务好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着
眼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调
整优化,主动对接重大工程、重点项目,
更好发挥金融对低碳转型的支撑作用,提
升经济发展的“含绿量”。
第二,要强化创新驱动,健全绿色
金融体系。坚持国家所需、金融所能相结
合,聚焦低碳转型推进金融产品与服务创
新,形成更多绿色金融综合服务方案。协
同用好绿色债券、基金、保险等金融工具,
为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引入更多长期稳定资
金,降低绿色融资成本。加强碳金融、气
候投融资等领域新模式、新业态研究,与
时俱进发展转型金融、生物多样性金融等
自 2019 年 4 月起任中国工商银行党委书记、
董事长。1990 年加入中国银行,曾在中国银行湖
南省分行工作多年并外派中南银行香港分行任助
理总经理。曾任中国银行福建省分行行长助理、
副行长,总行风险管理部总经理,广东省分行行
长,中国银行副行长、行长、副董事长、董事长。
曾兼任中银航空租赁有限公司董事长,中银香港
(控股)有限公司非执行董事、副董事长、董事长。
毕业于湖北财经学院,后获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学
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注册会计师,高级经济师。
陈四清
中国工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
绿色金融 60 人论坛专家委员
23
2022 绿色金融国际峰会·滇池论坛
新型金融。借助金融科技手段,拓展绿色
金融服务边界,提升服务质效。
第三,强化底线思维,稳妥应对转
型挑战。统筹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
短期和中长期,在推进投融资低碳转型的
同时,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
供应链安全,走安全降碳之路,助力稳妥
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完善环境与气候风险
治理架构,从严制定准入标准和风控措施,
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
利用上线。加强对转型风险的前瞻预判和
系统管控,做好重点行业、重点客户的转
型风险应对,共同筑牢安全转型、安全发
展防线。
第四,强化开放合作,完善全球金
融治理。坚持立足国内、面向全球,在
可持续金融理念、绿色金融标准等方面,
深化国际交流合作,推动规则互通、标
准互认,汇聚绿色金融发展合力。用好“一
带一路”银行间常态化合作机制(BRBR)
等平台,与全球金融机构共同做好绿色
投融资、ESG 等工作。积极参与应对气
候变化全球治理,发出中国声音,提出
中国方案,助力增强我国国际话语权。
据介绍,截至今年 9 月末,工商银
行全行绿色贷款规模达到 3.7 万亿元,连
续多年保持同业第一,绿色债券发行、
承销与投资等指标持续保持市场领先。
24
2022 绿色金融国际峰会·滇池论坛
黄 震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上海市政协副主席
碳中和下的能源
绿色转型呈现四
大特征
12 月 23 日,由昆明市人民政府与
绿色金融 60 人论坛(GF60)共同主办的
2022 绿色金融国际峰会 • 滇池论坛在昆
明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市政协副
主席黄震在会上表示,碳中和愿景下的能
源绿色转型,政策主导、科技驱动、市场
支撑三者环环相扣、不可或缺,能源转型
路径需要基于政策、技术、市场等多层面
进行科学设计与决策。
黄震表示,能源转型是人类文明发
展和进步的重要驱动力,人类历史上若干
次能源转型在实现大繁荣大发展的同时,
也产生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与气候问题。面
向未来零碳时代,一次全新的能源转型已
然开启,并呈现出四大特征。
第一,能源转型体现出变革性、颠
覆性。目前我国能源结构近 85% 是化石
能源,可再生能源和核能占 15% 左右。
据预测,到 2060 达成碳中和时,非化石
能源将占到 85% 及以上。这意味着将发
生从基于地下自然禀赋的能源开发利用走
向基于技术创新的新能源开发利用的变革
性转型。
第二,能源转型以政策为主导。从
国际上来看,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下,减排温室气体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高
度共识,目前全球已有 136 个国家宣布
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全国政
协常委。主要从事可再生合成燃料制备与高效利
用、燃烧和大气污染防治、能源政策与战略研究。
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1 项、国家技术发明奖
二等奖 1 项。中国工程院院刊 Frontiers in Energy
执行主编,国际学刊 Int. J. Engine Res. 和 Energy
Sci. Eng. 编委。
25
2022 绿色金融国际峰会·滇池论坛
在 2050 年前后实现零碳或者碳中和。从
国内来看,在双碳战略目标指引下,从中
央到地方的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
体系正在加快构建。
第三,能源转型以科技为驱动。新
能源要从补充能源走向主体能源,其中非
常关键的变革性技术就是新型电力系统。
“在源端,我们需要向‘风光水火核’多
能互补的电源结构转变;在消费端,需要
有更多的可中断负荷用户和更多的虚拟电
厂。”黄震表示,“我们不仅需要短时储
能,还需要中长时及长时储能技术的发展。
我们也需要更多的智能电网。”
第四,能源转型以市场为支撑,并
涉及到碳市场、能源市场与绿色金融市场
等领域。
碳市场方面,目前全国碳市场仅纳
入火电行业,未来将进一步扩展至石化、
化工、钢铁、建材、有色、造纸、民用航
空等其他七大高能耗行业。黄震认为,碳
市场对碳减排给予了明确的价格信号,必
然会大幅提升对低碳、零碳技术研发的需
求,而减碳技术可以通过碳市场获得回报,
促进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与进步。通过碳市
场、碳配额、碳税,排碳成本越来越高,
减碳收益越来越大,绿色溢价越来越小,
由此推进绿色低碳技术推广应用。
能源市场方面,黄震建议重点还原
电力的商品属性,通过电力价格充分反应
市场稀缺,理顺电和煤的价格,从而避
免大面积拉闸限电的情况。“对未来而言,
更重要的是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
电力系统,要充分发挥电力市场在能源
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推动以新能源为主
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他说。
绿色金融方面,能源的绿色转型将
催生新能源、新型电力系统、可再生燃料、
储能等诸多领域巨大的发展机遇和投资
机会。同时,气候投融资在近几年蓬勃
发展,碳信贷、碳保险、碳债券、碳期
货期权等碳金融产品应运而生,ESG 正
在重塑企业价值链,产业转型、能源转
型将改变企业现有的财务运营模式,并
带来市场环境的深刻变化。
“面向碳中和的能源转型绝不仅仅
是一个能源问题、一个技术问题,它们
是一个全局性系统性问题。”黄震说,
“变革已经发生,重要的是如何在变革
中找到机遇。只要循序渐进、先立后破,
我们一定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26
2022 绿色金融国际峰会·滇池论坛
刘元春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
绿色金融 60 人论坛专家委员
促进能源结构革命
性提升,绿色转型
将助推中国经济高
质量发展
以“加快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 助推
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 2022 绿
色金融国际峰会 • 滇池论坛 23 日在昆明
举办。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GF60 专家委员
刘元春在论坛上表示:“未来五年是全面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局起步的关键时
期,也是发展绿色金融、促进绿色技术创
新、推动绿色制度改革的关键五年。后续,
需要在碳技术和能源技术上展开更全面的
国际性合作,促进能源结构以及能源碳排
放系数等方面完成革命性的提升。”
从未来五年的经济局面来看,刘元
春预测称:“未来五年是中国经济增长持
续提升的五年,在全球经济低迷状态下,
中国经济有可能实现逆势上扬的格局性变
化。”
刘元春还提到,据世界银行、经济合
作与发展组织(OECD)和国际货币基金
组织(IMF)等国际机构研究表明,2023
年全球经济增长速度将从 2022 年的 3.2%
左右,回落至 2.2% 左右水平,降幅大约
1 个百分点。而反观对中国经济前景的预
测,明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有望提升约
博士,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
聘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有突出贡献中
青年专家,国家新世纪人才。兼任中国国际经济
交流中心副理事长、教育部公共管理类专业教学
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第十四届规划委员
会委员、国务院参事室金融研究所研究员、经济
50 人论坛成员、CF40 特聘成员、四川省决策咨
询委员会委员、山东省人民政府首届决策咨询特
聘专家、河北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工业与信
息化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深圳市高级顾问、
广东省政府决策咨询顾问委员会委员等职务。
27
2022 绿色金融国际峰会·滇池论坛
27
2-2.5 个百分点,这样的增长幅度无疑十
分“亮眼”。
对于实现未来经济的良性持续提升,
绿色转型在其中的作用变得至关重要。刘
元春表示:“未来五年之所以是社会主义
现代化新征程的关键,就在于它是实现创
新技术突破的关键五年,绿色转型将支撑
经济增长的动力不断夯实。”
其中,能源结构的转变将是促进减
排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在减排技术和能
耗技术上面依然有较大提升空间。
对此,刘元春指出:“在未来五年,
我们高度期待能耗技术、能源弹性系数,
以及能源碳排放系数等领域完成革命性的
提升。而实现这些目标,就需要进行碳技
术和能源技术的全面提升,这可能需要我
们用更为开放的状态,在碳技术和能源技
术上展开国际性合作,同时展开深度技术
服务和贸易合作。”
谈及本次论坛的另一项重要话
题——绿色金融,刘元春表示:“目前
市场对于绿色金融的理解还处于相对初
级的阶段,主要绿色产品通过确权、交易、
技术改造等环节,最后产生绿色收益,
但需要注意的是,转型速度越快,将面
临成本分摊越高的情况。因此,绿色转
型过程中,需要在绿色产品与增长速度
之间有所平衡。”
那么,如何实现绿色金融高质量发
展?刘元春认为:“在该领域,实现制度
创新、建立全面体系、完善激励体系以
及实行约束体系等环节,可能要先于‘技
术创新’。”
“从目前相关行业的现状来看,中
国已经在碳排放、碳交易和碳金融领域
发展得很好,尤其是这几年以 ESG 作为
核心概念,已经构建了可持续发展的治
理体系,从而使得相关金融定价体系也
逐步展现活力。”刘元春补充道。
27
28
2022 绿色金融国际峰会·滇池论坛
廖媛媛
中国银保监会国际合作与外资机构监管部主任
扩大银行业保险业
开放 助推区域性
金融中心建设
12 月 23 日,由昆明市人民政府与
绿色金融 60 人论坛(GF60)共同主办的
2022 绿色金融国际峰会 • 滇池论坛在昆
明举行。与会专家以“加快区域性金融中
心建设 助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为主
题,为昆明建设成为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
城市建言献策。
中国银保监会国际合作与外资机构
监管部主任廖媛媛在论坛上表示,应立足
新发展阶段,深化银行业保险业开放,加
强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她建议要积极适
应 RCEP 等高标准国际规则,努力通过扩
大制度型开放优化外资营商环境,在绿色
金融合作等专项领域中不断开拓进取,持
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全面助力服务昆明
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
廖媛媛表示,今年是《区域全面经
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的第一年,
其实施为各成员国金融业双向开放带来了
新机遇。RCEP 促使成员国显著提升金融
业开放水平、拓展金融机构业务发展潜在
空间和增强风险防控能力。在 RCEP 框架
下,银保监会也将探索扩大监管磋商机制
的覆盖范围,进一步深化监管合作。
与此同时,中国稳步扩大制度型开
放,进一步优化外资机构营商环境。自
国际金融和公共管理双硕士学位,现任中国
银保监会国际合作与外资机构监管部主任。
曾于 2018 年至 2020 年担任创新业务监管部
副主任,于 2015 至 2018 年任政策研究局副主任。
具有丰富的银行监管工作经验,在人民银行
和原银监会从事大型银行监管工作 20 余年。
29
2022 绿色金融国际峰会·滇池论坛
2018 年以来,银保监会已出台 34 条开放
措施大幅放宽市场准入,拓宽重要金融领
域的中外合作。
“在法律法规方面,《商业银行法》
《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对外资机构差异化
监管给予了授权;近期,我们出台了外国
银行分行综合监管评级办法,优化外国银
行分行评级体系和流程。”廖媛媛介绍说,
“在制度政策方面,通过印发专门的通知,
在风险可控基础上,我们对外资法人银行
与母行集团内银行豁免同业客户大额风险
暴露监管比例要求,豁免外资独资银行股
权托管的监管要求等。在管理实践方面,
我们也及时回应外资银行诉求,探索具体
问题的解决方法。”
廖媛媛强调,当前绿色金融合作已日
益成为国际或区域合作的重点内容。她表
示要重视绿色金融合作在区域性金融中心
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在绿色标准认定方面,2020 年,银
保监会修订完善了绿色信贷、债券投资、
表外业务的统计标准,今年 11 月银保监
会出台《绿色保险业务统计制度》,首次
明确了绿色保险的定义。“不过,目前各
国绿标认定并不一致。”廖媛媛说,“要
推动我国现有标准和制度落地实施,不断
完善符合我国绿色经济发展的认定标准;
同时,深入参与绿色金融国际规则标准
的制定,推动建立统一的国际绿色标准
体系。
在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方面,截至
2022 年 6 月 末,21 家 主 要 银 行 绿 色 信
贷余额约 19 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20%。此外,绿色债权、绿色基金、绿色
信托业务发展也较快,环境污染责任保险
等绿色保险覆盖面不断拓展,绿色资产跨
境转让开始落地。“可在森林保护等已有
成功案例中推进合作,也可在一带一路建
设中加强绿色金融合作。” 廖媛媛表示。
在推进绿色金融风险控制合作方面,
相关工作包括金融机构如何更好地将气候
变化风险纳入机构战略、内部治理和风险
管理框架中。如何对客户风险进行分类和
动态评估,在产品定价和经济资本分配方
面采取有差异的风险管理措施;如何完善
情景分析因素和压力测试工具;如何鼓励
国际信用评级机构在依法合规前提下更好
参与我国绿色金融体系建设等。
“我们既要根据中国实践推动绿色
金融发展,也要通过与区域和国际社会的
沟通交流加强绿色金融合作。”廖媛媛
说,“希望能立足新发展阶段,全面把握
RCEP 实施机遇,持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促进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发展。”
29
30
2022 绿色金融国际峰会·滇池论坛
张光平
上海市政府参事
上海银保监局原一级巡视员
科技是人民币国际
化和绿色金融的重
要驱动力
12 月 23 日, 由 昆 明 市 人 民 政 府 与
绿色金融 60 人论坛(GF60)共同主办的
2022 绿色金融国际峰会 • 滇池论坛在昆明
举行。上海市政府参事、上海银保监局原一
级巡视员张光平在会上发表主题演讲时表
示,科技是人民币国际化和绿色金融的重要
驱动力。
张光平表示,影响货币国际化的主要
因素是国内产值、贸易、跨境、结算、国际
支付等,但这些指标和参数的基础是科技
自主水平。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今年 10
月公布的 2022 年 ~2027 年各经济体国内产
值预测数据,到 2035 年,我国有望重回第
一大经济体地位;而若以购买力来衡量,
2016 年我国经济规模已超越美国,2022 年
更是超过美国 20.1%。2012 年,我国货物
贸易总额首次超过美国,2020 年和 2021 年
我国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总额也同样高于
美国,经济总量和贸易总量均接近或达到全
球第一。据今年 4 月国际清算银行每三年
公布的全球外汇市场交易数据结果,人民币
首次成为第五大国际货币,成绩可喜可贺。
不过,人民币国际化程度和我国实际
经济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张光平称,其中
原因在于支持经济和贸易发展的科技自主
程度仍有巨大的潜能需要挖掘。
2021 年我国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同比
增长了 31.6%,成绩冠居全球主要经济体,
经济学博士,先后在美国标准普尔公司、瑞
士联合银行纽约分行、美国化学银行等公司从事
金融业务,曾任美国大通银行东京分行副总裁,
首席金融工程专家加入上海期货交易所兼任发展
研究中心高级总监。中国银监会任创新业务监管
协作部任副局级主管,上海银保监局副局长 ,2021
年 7 月开始任上海市政府参事。
曾发表过数本中英文金融专业著作:《巴林
倒闭与金融衍生产品》、《奇异期权》、《人民
币衍生产品》、《人民币国际化和产品创新》、
《Impact of Science & Technology On Currency
Internationalization》等。
31
2022 绿色金融国际峰会·滇池论坛
但同期以人民币结算的我国跨境货物贸易
仅增长 20.5%,导致 2021 年人民币货物
贸易结算占比从 2020 年 15.50% 下降到了
15.18%。由于我国科技自主度仍有较大的
提升空间,多年来我国企业使用的技术仍依
赖于国外,外资在我国对外贸易中仍然发挥
着重要作用。因此,尽管外贸大幅度增长,
但外资企业仍继续使用美元、欧元、日元等
主要国际货币结算其在我国的贸易用以降
低外汇风险,导致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不增
反降。科技是人民币国际化排名与经济贸易
排名相差较远的重要原因所在。
张光平表示,科技是绿色经济和出口
贸易的基础,也是绿色发展和绿色金融的基
础。根据国际知识产权组织统计,我国专利
数量多年前就超越了美国和欧洲,但专利产
生的知识产权出口使用费却仍远低于欧美
主要发达国家。技术能力如若没有提升,节
能减排和“双碳”目标都难以有效实施。
数据同步显示,2021 年我国知识产权
出口使用费首次超过 100 亿美元,成为全
球第九大知识产权出口国,但我国知识产权
进口使用费排全球第三,两者相减为知识产
权净出口额或逆差。全球知识产权净出口额
排名前十的是美国、德国、日本、英国、法国、
丹麦、瑞士、芬兰、荷兰、比利时,总计占
全球净出口总额的 99.3%,这是科技水平市
场价格的真正反映。
“一个经济体的科技充足度 =(知
识产权出口使用费 + 进口使用费)/ 国家
GDP。”张光平说,“瑞士、英国、日本的
这个数字已接近 2%,荷兰、新加坡高达 7%,
但我国 2021 年刚刚超过 0.34% 并首次超过
印度。由此可见,科技对我国的经贸贡献潜
能巨大。”
张光平和谭梓扬在 2021 年《人民币国
际化和产品创新》第十版中定义了“科技
自主度”的概念(知识产权出口使用费占
知识产权进出口使用费总额比重)。据统计,
美国科技自主度从 1997 年近 80% 到 2021
年 74%,整体有所下降;德国从 1997 年
35% 上升到 2021 年 70% 以上,日本近几
年有所下降。我国科技自主度 2021 年首次
超过 20%,取得了可喜成绩,但离主要发
达国家还有较大距离,仍有大部分科技依
赖于国外进口。
张光平表示,各国专利代表的知识产
权质量无法直接进行比较,但可以通过数
学方法计算每个国家国际专利的平均“价
格”和国际占比,进而计算各个国家整体
的科技国际化水平。我国科技国际化水平
在 2022 年超过英国成为第四大科技国,对
人民币国际化的支撑力度明显提高。绿色
金融和数字经济同样需要专利技术支撑,
我国的绿色技术水平高出科技总体水平。
“‘十四五’规划很重要的一点是数字经济,
推动数字经济也一定需要以数字技术为主
导。有了技术的支持和支撑,绿色经济、
数字经济才能得到可持续发展。只有对总
体技术、绿色技术、数字技术、人工智能
等重要技术进行度量,才能明晰我国各项
技术进步的情况及与其它经济体的差距,
以便学习借鉴和追赶。”
张光平表示,今年是《区域全面经济
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实施第一年,
云南昆明作为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的省会
城市,今后会有巨大的发展潜能。“而在
推动区域贸易与投资合作的同时,要充分
重视并加强地区技术协同与合作,这是发
展的核心和关键。”
32
2022 绿色金融国际峰会·滇池论坛
孙念瑞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党委委员、副会长
上 市 公 司 ESG 信
批 水 平 不 断 提 升
助力实现绿色高质
量发展
12 月 23 日, 由 昆 明 市 人 民 政 府 与
绿色金融 60 人论坛(GF60)共同主办的
2022 绿色金融国际峰会 • 滇池论坛在昆明
举行。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党委委员、副会长
孙念瑞在会上表示,今年以来,相关部门陆
续出台 ESG 信息披露指引文件,不断强化
环境保护在内的 ESG 要求。在监管政策推
动下,上市公司积极落实绿色低碳战略,绿
色发展与 ESG 治理相结合,相关实践与信
息披露水平已不断迈上新台阶。
孙念瑞表示,近年来,上市公司立足
绿色发展理念,积极响应“双碳”目标,不
断推进 ESG 治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与地
方产业特点,上市公司积极推动绿色战略和
企业经营深度融合,并不断建立健全管理架
构和制度体系、提高 ESG 管理水平。与此
同时,ESG 信息披露也得以不断强化,越
来越多公司对标境内外权威机构标准并加
强与评级机构交流,ESG 管理和行业关键
议题得到优化。
数据显示,近 10 年来披露 ESG、企业
社会责任(CSR)相关报告的 A 股上市公司
数量已从 2009 年的 371 家增至 2021 年的
1996 年 4 月进入证监会工作,2017 年 5 月
任证监会上市部副主任,2020 年 1 月入职协会。
孙念瑞在上市公司证监系统工作超过 20 年,对高
风险公司监管及破产重整制度有深入研究,在推
动股权质押风险化解、创业板改革、退市制度改革、
提升上市公司质量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33
2022 绿色金融国际峰会·滇池论坛
1100 家,2022 年更是增加至 1408 家。
孙念瑞同时认为,当前,境内 A 股上
市公司已突破 5000 家整数关口,我国资本
市场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资本市场。未来几年,
随着上市公司注册制改革的不断落实,上市
公司将逐步显现六个主要发展趋势:
一是数字化趋势,数字化转型将引领
上市公司企业变革;二是市场化趋势,并购
重组、破产重整、退市等市场机制将进一步
市场化、常态化;三是国际化趋势,更多上
市公司将通过开拓国际市场,为国内市场增
加回旋空间;四是声誉管理,让市场更好地
认识企业内在价值,讲好上市公司的故事;
五是可持续发展趋势,ESG 治理将成为未
来评价上市公司发展质量的重要维度。上
市公司应改变过去考察财务指标、单一注
重经济效益的理念,结合 ESG 治理推进企
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和社会效益;六是绿色
发展趋势,上市公司将成为绿色低碳管理
和“双碳”目标的践行者和主力军。
“作为中国优秀企业的代表和中国经
济的支柱力量,上市公司应积极践行‘绿
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走出一条
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发展的中
国道路,实现高效化、合规化、国际化发展。
这也是上市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
求。”孙念瑞说。
34
2022 绿色金融国际峰会·滇池论坛
李 辉
深圳证券交易所党委委员、副总经理
提升低碳可持续产
业优质企业直接融
资效能
12 月 23 日, 由 昆 明 市 人 民 政 府 与
绿色金融 60 人论坛(GF60)共同主办的
2022 绿色金融国际峰会 • 滇池论坛在昆明
举行。深圳证券交易所党委委员、副总经理
李辉在论坛上发言表示,深交所将进一步加
大产业服务力度,完善培育引导机制生态,
用好科融通等平台,加强与绿色金融改革试
验区、低碳产业集中地区、低碳产业重点企
业的对接和服务,提升低碳可持续产业优质
企业直接融资效能。
李辉表示,云南是我国西南生态安全
屏障,近年来云南打造世界一流的绿色能源、
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相信本
次论坛将进一步助力云南成为我国生态文
明建设排头兵,抢抓碳达峰、碳中和机遇,
推动七彩云南高质量发展。
李辉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资本市场在这当中大有可为,深交所几年来
积极贯彻新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市场平台功
能,推动提升低碳可持续领域资源配置效率,
取得了积极成效,包括持续汇聚低碳可持续
产业优质企业、大力创新低碳可持续金融产
品供应、不断完善低碳可持续公司信息披露、
积极丰富低碳可持续投资工具渠道及合理
完善低碳可持续创新资本生态等。
经济学硕士,1994 年 7 月起先后在深圳证券
登记公司、深圳证券交易所工作。2000 年 9 月任
深圳证券交易所办公室副主任兼创业板发展策划
部副总监。2005 年 6 月任深圳证券交易所理事会
秘书处主任。2009 年 2 月任深圳证券交易所办公
室主任。2011 年 3 月兼任党委办公室主任。2012
年 10 月任深圳证券交易所总经理助理。2013 年
1 月兼任北京中心主任。2016 年 10 月任深圳证
券交易所党委委员、副总经理。
35
2022 绿色金融国际峰会·滇池论坛
他表示,目前,深交所正在党中央的
领导下发挥低碳可持续产业优质企业的辅
助作用,有力、有序、有效支持经济社会低
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李辉表示,深交所将进一步加大产业
服务力度,完善培育引导机制生态,用好科
融通等平台,加强与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
低碳产业集中地区、低碳产业重点企业的对
接和服务,提升优质企业直接融资效能。
深交所还将进一步拓展工具产品序列、
提升产品设计,满足投资者多元化的资产配
置需求,支持鼓励清洁能源、低碳园区、低
碳交通、生态环保等符合低碳可持续发展理
念的项目。
此外,深交所将进一步健全市场规则
体系,全方位支持低碳可持续领域的创新
发展,把好入口关,优化安排,引导和支
持上市公司将低碳发展纳入发展规划。完
善绿色金融信息披露及其标准体系,明确
碳排放披露要求,提升环境信息披露指标。
“深交所将与各方一道完整、准确、
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发展市场、产品、
服务、创新优势,聚焦绿色低碳可持续发
展领域,继续为美丽中国建设做出积极贡
献。”李辉说。
36
2022 绿色金融国际峰会·滇池论坛
张旭光
中国农业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
以金融之力,绘就
生态底色
12 月 23 日, 由 昆 明 市 人 民 政 府 与
绿色金融 60 人论坛(GF60)共同主办的
2022 绿色金融国际峰会 • 滇池论坛在昆明
举行。
“党的二十大报告充分彰显了党中央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志和决心,为金融机
构更好服务绿色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指
南。金融机构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重大决
策部署,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节约集约、
绿色低碳之路,积极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的金融发展模式。”中国农业银行党委委员、
副行长张旭光说。
张旭光表示,近年来,我国持续完善
“1+N”的政策体系,金融机构要坚定落实
中央重大战略部署,坚持理念先行、强化战
略引领,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
农业银行把绿色金融确定为“十四五”时期
的三大战略之一,在董事会、高管层均设立
专门的委员会,建立了适应绿色发展要求的
组织架构、业务体系和风控机制,稳妥有序
践行节能降碳、绿色发展。
张旭光进一步指出,支持绿色发展要
聚焦重点领域,金融机构要紧跟经济结构、
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步伐,积极支持
能源转型、产业升级和生态环保、绿色科技
创新,为全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有效
的金融方案。农业银行立足服务三农基本定
位,积极探索出一条绿色金融赋能乡村振兴
北京大学法学硕士、美国明尼苏达州立大学
法学硕士,高级经济师。2019 年 12 月任本行副
行长,2020 年 10 月起任本行执行董事、副行长。
曾在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总公司工作,曾任国家
开发银行天津市分行副行长、总行办公厅副主任、
广西壮族自治区分行行长,国开金融有限责任公
司总裁,国家开发银行投资总监。2013 年 12 月
任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目前兼任中国金融思想
政治工作研究会副会长。
37
2022 绿色金融国际峰会·滇池论坛
的新路径;积极支持能源、交通及工业领域
节能降碳,大力支持风电、太阳能发电、智
能电网等新能源体系构建;坚守绿色底色,
加大生态环保领域的金融支持。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和源泉。
金融机构要坚持创新驱动,充分发挥集团化
经营优势,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绿色投融资
服务体系。”张旭光说,“与此同时,金融
机构要兼顾市场安全,遵循绿色低碳与商业
可持续原则,持续提高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
能力。”
张旭光结合党的二十大重大决策部署,
就下一步做好绿色金融服务工作提出加快
完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持续构建丰富多
元的绿色金融业务体系、不断强化环境和
气候信息披露、持续深化国际国内交流合
作、推动提升自身绿色发展能力等五点倡
议。
张旭光进一步表示 , 良好的生态环境
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时代的呼声、
人民的期盼,是金融机构义不容辞的责任。
农业银行将以金融之力,绘就生态底色,
与社会各界同心协力、勇毅前行,为推进
绿色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
型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38
2022 绿色金融国际峰会·滇池论坛
杜春野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
大力发展绿色金融
助力绿色低碳转型
12 月 23 日,昆明市人民政府与绿色
金融 60 人论坛共同主办“2022 绿色金融国
际峰会·滇池论坛”,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副
行长杜春野受邀参加论坛,以“大力发展绿
色金融 助力绿色低碳转型”为主题发表演
讲。
党的二十大对中国式现代化、推动绿
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多个方面
进行了全面战略部署,为商业银行发展绿色
金融、助力绿色低碳转型指明了方向。
杜春野表示,邮储银行践行“绿水青
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刻认识到,发
展绿色金融,不仅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客观需要,也是服
务绿色低碳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
求;深刻认识到,发展绿色金融,不是要我
们做、让我们做,而是自己必须做。
杜春野提出,应坚持系统观念,结合
自身的战略定位,从公司治理、创新驱动、
激励约束、风险管理、合作交流等多个方
面协同推进,促进绿色金融又好又快发展,
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一是健全公司治理,是做好绿色金融的本质
要求;二是坚持创新驱动,是发展绿色金融
的核心动力;三是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是发
展绿色金融的必要条件;四是加强风险管理,
是绿色金融行稳致远的根本保障;五是共建
绿色金融生态圈,是绿色金融长远发展的必
北京邮电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高级经济
师。2017 年 3 月起任本行联席公司秘书,2017
年 4 月起任本行董事会秘书,2020 年 7 月起任本
行副行长。曾任邮政集团总经理办公室副经理、
经理,本行办公室总经理、北京分行副行长、深
圳分行行长及北京分行行长等职务。
39
2022 绿色金融国际峰会·滇池论坛
由之路。下一步,邮储银行将认真学习贯彻
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两山”理念为指引,
大力发展可持续金融、绿色金融和气候融
资。
数据显示,截至 2022 年 9 月末,邮储
银行绿色贷款余额 4,657.71 亿元,同比增
长 34.33%,高于各项贷款增速 22.08 个百
分点。近年来,邮储银行连续被中国银行业
协会授予“绿色银行评价先进单位”。
40
2022 绿色金融国际峰会·滇池论坛
何海峰
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
证券行业可在五大
领域为绿色低碳发
展做出独特贡献
12 月 23 日,由昆明市人民政府与
绿色金融 60 人论坛(GF60)共同主办的
2022 绿色金融国际峰会 • 滇池论坛在昆
明举行。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何海峰在
论坛上表示,证券行业基于自身的行业优
势与专业能力,可以在碳金融、绿色融资、
ESG 投资、绿色金融产品与工具创新、
ESG 信息披露等方面为绿色低碳高质量做
出独特贡献。
何海峰表示,绿色既是经济高质量发
展的重要理念,也是金融转型发展的创新
探索。面向国家双碳战略目标,资本市场
和证券行业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其中,在碳金融方面,证券行业可
基于金融产品现货与衍生品交易定价、产
品设计、风险管理、国际交易结算等方面
的优势助推碳金融发展。
在绿色融资方面,近年来,以债券
融资和股权融资为代表的绿色融资发展
迅速,为清洁能源、绿色交通、可持续建
筑和污染防治等领域提供了强大的资金
支持。数据显示,2022 年上半年,国内
市场共发行绿色债券 263 只,同比增长
31.5%;发行规模 4120.68 亿元,同比增
长 68.02%。其中,光伏设备、电池等产
业募资金额占据较大比例。
博士,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经济
学家(兼政策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五道口金
融学院《中国金融政策报告》项目执行负责人。
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中
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哈佛大学
法学院国际金融体系中心访问学者,上海市决策
咨询委员会专家,北京市西城区专家顾问团成员。
担任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主要研究领域
是金融政策和金融发展规划。
41
2022 绿色金融国际峰会·滇池论坛
在 ESG 投资方面,何海峰认为,多
项数据与研究显示,ESG 投资在未来会带
来很好的增长回报,全球主要市场 ESG
投资增长也十分迅速:根据彭博 ESG 展
望 报 告,ESG 资 产 有 望 在 2025 年 超 过
50 万亿美元,占全球管理总资产 140.5
万亿美元的 1/3 以上。“证券行业完全可
以发挥投顾、托管等服务功能,引领机构、
个人绿色低碳投资。”他说。
不仅如此,证券行业还可通过持续
创新绿色低碳金融产品和工具,满足不同
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投融资需求,并充分
发挥“看门人责任”督促企业 ESG 信息
真实披露。
在 23 日举办的滇池论坛上,围绕“加
快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 助推绿色低碳高
质量发展”论坛主题,与会嘉宾也纷纷建
言献策,共同探讨昆明打造区域性金融中
心之路。资料显示,2020 年,昆明金融
业实现增加值 771.61 亿元,较 2015 年
新增 421 亿元,年均增速 17.1%;金融
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达 11.4%,较 2015
年上升 2.6 个百分点,完成了“十三五”
规划期末金融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超过
10% 的目标值,金融业作为全市重要支
柱产业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升。
“证券行业可以从跨境投融资、跨
境交易及构建区域性指数指标等角度发
力,促进当地境内外双向投资与融资,助
推产业发展升级。”何海峰说,“昆明
市还可以加快金融科技的落地应用,加
强扩大地理地缘优势及开放政策资源优
势,优化金融人才引进机制与队伍建设,
助力面向南亚东南亚区域性国际金融服
务中心建设的赶超发展。”
42
2022 绿色金融国际峰会·滇池论坛
王海璐
工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三管齐下助力绿色
资管市场健康发展
12 月 23 日,由昆明市人民政府与
绿色金融 60 人论坛(GF60)共同主办的
2022 绿色金融国际峰会 • 滇池论坛在昆
明举行。
工银理财董事长王海璐在论坛上表
示,资管市场是连接融资端与投资端的重
要桥梁,也是撬动社会资金、优化市场资
源配置的核心枢纽。她建议资管机构着力
推动资产端的绿色扩容与产品端的绿色创
新,并利用数字化、科技化手段推动全业
务流程进行绿色升级,从而更好地助推绿
色资管市场的健康长远发展。
王海璐表示,推动绿色发展是未来可
预见的最大确定性之一,生产和消费的绿
色转型将衍生出大量的融资需求和投资机
会。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绿色金融需要加
快向纵深发展,进一步引导金融资源向低
碳行业倾斜、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和发展。
“而对于今后我国绿色金融市场的
发展,绿色资管市场至关重要。”王海璐
说,“一方面,绿色资管市场与绿色技术
创新投入大、期限长的特点匹配度更高,
能够为绿色技术创新和绿色项目提供资金
保障。另一方面,绿色资管市场能够在碳
定价、风险管理、引导预期等方面发挥更
加重要的作用。”
王海璐认为,资管机构可以从三方
面重点推进并建设绿色资管市场。
硕士研究生,担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
京市西城区十五届委员会委员、北京金融街合作
发展理事会资产管理专业委员会执行主席、中国
现代金融学会理事,荣膺 2022 年度“首都最美巾
帼奋斗者”。王海璐女士 1997 年 7 月加入中国工
商银行,历任中国工商银行总行金融市场部副总
经理,工银瑞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
经理等职务,在债券、外汇、衍生品、公募基金
等专业领域积累了丰富的投资和交易经验。此外,
还曾担任全国金融青联委员、全国金融系统青年
联合会第二届委员会副秘书长、上海证券交易所
第一届科创板股票公开发行自律委员会委员。
43
2022 绿色金融国际峰会·滇池论坛
一是要着力推动资产端的绿色扩容。
随着绿色融资需求的扩大,未来绿色投
资标的将更加丰富。资管机构要加速推动
资产结构的绿色调整,以服务实体经济为
主线,优化资源配置,以市场化的方式为
绿色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转型提供资金支
持;同时也要在风险防范方面积极为绿色
低碳转型发展提供风险应对方案。
二是要着力推动产品端的绿色创新。
绿色融资需求的多样性需要更加多元化的
金融产品与之匹配。2021 年 9 月,中共
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
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就
明确提出要建立绿色股票指数,拓展市场
化融资渠道。今后与“碳轨迹”挂钩的投
资指数、基金、理财等产品创新将日益增
多,与碳市场配套的碳金融产品也将应运
而生。
三是要着力推动全业务流程的绿色
升级。近年来,国内外许多资管机构的实
践经验及学术研究结果都表明,将环境、
社会及公司治理(ESG)纳入投资决策和
管理流程有助于降低投资面临的环境与
社会风险,并提供更高、更稳定的长期回
报。资管机构要持续加大对 ESG 理念的
践行力度,打造数字化、智能化的绿色金
融管理系统,创新发展绿色供应链金融。
据了解,目前,工银理财累积通过
债券、权益、非标等多种方式投资各类
绿色资产超 6300 亿元,绿色债券、绿色
非标在工银理财信用债及非标投资中占
比突破 50%,较年初增长 4.8%。王海璐
表示,工银理财将持续加强对绿色金融
业务的投入力度,助力工银集团通过金
融力量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愿景。
44
2022 绿色金融国际峰会·滇池论坛
段 兵
农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总裁
共同推动制定行业
绿色投资标准,确
保绿色金融可持续
发展
12 月 23 日,由昆明市人民政府与
绿色金融 60 人论坛(GF60)共同主办的
2022 绿色金融国际峰会 • 滇池论坛在昆
明举行。
“推进绿色发展是一项长期性系统
性工程。”农银理财总裁段兵在会上发表
主题演讲时表示。他建议共同推动制定行
业绿色投资标准,探索共建绿色投资信息
共享平台,并不断提升绿色投资市场化、
科学化定价能力,在投资中实现经济价值
与生态价值的平衡,确保绿色金融的可持
续发展。
目前,中国已形成多元化的绿色金
融产品体系,并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色金
融市场之一。截至 9 月末,我国本外币绿
色贷款余额达 20.9 万亿元,规模位居世
界首位;我国境内发行的绿色债券规模已
达 1.26 万亿元,是世界上绿色债券发行
规模的最大的国家之一。绿色金融改革创
新试验区不断促进经济不发达地区绿色金
融市场规模的扩大与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力
度的提升,数字科技也在持续赋能绿色金
融发展。
段兵认为,当前,国内对绿色金融与
ESG、“双碳”的关系研究理解还不够深入,
正高级经济师,注册金融分析师(CFA)。
2000 年进入中国农业银行国际业务部工作,2013
年至 2019 年任中国农业银行金融市场部副总经
理。2019 年至今任农银理财公司执行董事,总裁。
2000 年毕业于中央财经大学,获国际金融硕
士学位;2010 年获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金融
学博士学位。
45
2022 绿色金融国际峰会·滇池论坛
对于绿色金融标准和 ESG 标准之间的关
系缺乏清晰认识,存在 ESG 评价标准与
绿色金融标准混用的情况。
具体来看,绿色产业发展相对不成
熟,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相对传统,未达
到绿色经济发展的需求;政策激励机制尚
未完善,企业绿色转型和绿色发展带来的
经济效益不够明确;国内尚未形成统一、
合理的,针对行业、企业以及金融产品的
绿色评价标准,市场也尚未形成科学、成
熟的绿色资产公允定价体系,导致金融机
构对投资项目的绿色认证、评估以及定价
能力不足,也使金融机构对于绿色项目的
投资动力有限。
段兵表示,推进绿色发展是一项长
期性系统性工程,理财行业践行绿色发展
战略,需要前瞻谋划好发展战略规划,夯
实顶层设计基础,完善绿色金融评价标准,
提升绿色投资定价能力。在评价标准方面,
应共同努力推动行业内绿色投资标准制
定。在信息披露方面,要及时全面展示绿
色金融发展信息,探索共建绿色投资信
息共享平台。在投资定价方面,应不断
提升绿色投资市场化、科学化定价能力,
并根据不同绿色投资业务的风险收益特
点针对性制定差异化融资方案,提供合
理融资支持。
据了解,作为农业银行的全资子公
司,农银理财业已推出乡村振兴惠农、
ESG 等主题系列特色产品。截至目前,
存续 ESG 理财产品数量超过 30 只,规模
超过 450 亿元;存续惠农产品数量超过
20 只,规模超过 540 亿元。围绕债券、
同业存单、非标、股票、公募基金等不同
类别资产,农银理财已自建 ESG 评价指
标体系与评价标准,规范了自身 ESG 主
题理财产品的投资范围,为进一步完善
绿色金融理财产品体系奠定基础。
2022 绿色金融国际峰会·滇池论坛
2022 年度
GF60 绿色金融奖
2022 GF60
GREEN FINANCE AWARD
GREEN FINANCE FORUM OF 60
绿色金融 60 人论坛
CHAPTER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