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医科大学科技处论坛活动宣传册

发布时间:2023-9-07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遵义医科大学科技处论坛活动宣传册

01遵义医科大学·基础医学与医工交叉论坛9 月 10 日上午:基础医学论坛(地点:遵义医科大学道德讲堂)时间 发言人 内容 主持人9:00-9:10 刘建国 致欢迎辞 平渊 9:10-9:40 王均 免疫纳米适配子与抗体递送9:40-10:10 管敏鑫 疾病为导向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转化 黄玲10:10-10:30 张锋 帕金森病发病机制及防治研究10:30-10:50 茶歇10:50-11:20 孙中生 儿童自闭症精准诊疗的遗传学基础11:20-11:40 王毅 新技术浪潮下中药药效物质研究的进展与思考 李娇 11:40-12:00 赵娟娟 MicroRNA‑7:炎症性肠病干预的新靶点12:00-13:30 午餐(学校教职工餐厅)9 月 10 日下午:医工交叉论坛(地点:遵义医科大学道德讲堂)13:30-14:00 张其清 聚焦高端生物医学工程技术创新,领跑国际前沿14:00-14:30 钱志勇 可注射纳米药物研究进展 赵娟娟14:30-14:50 刘雪梅 立足消化学科特色,聚焦肿瘤临床与基础研究14:50-15:10 茶歇15:10-15:40 罗海彬 PDE 药物化学喻安永15:40... [收起]
[展开]
遵义医科大学科技处论坛活动宣传册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2页

01

遵义医科大学·基础医学与医工交叉论坛

9 月 10 日上午:基础医学论坛(地点:遵义医科大学道德讲堂)

时间 发言人 内容 主持人

9:00-9:10 刘建国 致欢迎辞 平渊

9:10-9:40 王均 免疫纳米适配子与抗体递送

9:40-10:10 管敏鑫 疾病为导向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转化 黄玲

10:10-10:30 张锋 帕金森病发病机制及防治研究

10:30-10:50 茶歇

10:50-11:20 孙中生 儿童自闭症精准诊疗的遗传学基础

11:20-11:40 王毅 新技术浪潮下中药药效物质研究的进展与思考 李娇

11:40-12:00 赵娟娟 MicroRNA‑7:炎症性肠病干预的新靶点

12:00-13:30 午餐(学校教职工餐厅)

9 月 10 日下午:医工交叉论坛(地点:遵义医科大学道德讲堂)

13:30-14:00 张其清 聚焦高端生物医学工程技术创新,领跑国际前沿

14:00-14:30 钱志勇 可注射纳米药物研究进展 赵娟娟

14:30-14:50 刘雪梅 立足消化学科特色,聚焦肿瘤临床与基础研究

14:50-15:10 茶歇

15:10-15:40 罗海彬 PDE 药物化学

喻安永

15:40-16:00 吴宝剑 糖脂代谢节律

16:00-16:20 李素萍 智能纳米药物用于肿瘤血管靶向治疗

16:20-16:40 杨加伟 甲硫氨酸亚砜还原酶的挖掘改造及其在手性亚砜

药物制备中的应用

16:40-16:50 龚其海 总结 平渊

第3页

02

专家介绍

国家 \" 千人计划 \" 特聘专家,\"973\" 计划首席科

学家,浙江大学教授,遗传学研究所所长。

管敏鑫

长期从事线粒体遗传学和母系遗传性疾病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转化,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

际领先水平的原创性研究成果并形成重要的理论体系:阐明了母系遗传性耳聋的致病机理,

破解了氨基糖苷类药物“一针致聋”之谜,创立我国药物性耳聋的防控预警体系;发现了线

粒体疾病“混合遗传”的遗传新模式,揭示了线粒体基因与核修饰基因相互作用导致疾病的

“双重打击”新机理;提出了线粒体 DNA 轻重链的非对称性转录剪切新理论,诠释了线粒

体 tRNA 核苷酸修饰的表观遗传新机制。已在 Cell、JCI, Am J Hum Genet 等顶级杂志发表

原创性研究论文 253 篇;连续 9 年(2014-2022 年)入选爱思唯尔 (Elsevier)“中国高被引

学者”榜单;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7 年、2008 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2009

年)、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2009 年、2015 年)等多项奖励;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11 件。

华南理工大学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 均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万人计划科技领军人才和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

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国际生物材料科学与工程学会联合会会士;担任 Biomaterials 副主

编及多个杂志编委,《生物材料科学与工程》丛书执行副总主编。主要研究方向为生物材料、

生物大分子药物及递送系统、纳米生物医学。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

点等研究项目。以通讯作者在 Nature Nanotechnology、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Nature Communications、PNAS、Nano Letters、Angew Chem Int Ed、J Am Chem Soc、

Advanced Materials、ACS Nano 等杂志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 240 余篇;授权发明专利 22 件;

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广东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一等奖、生物材料学会科学技术二等

奖等荣誉。

第4页

03

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药学院副院长、

中药科学与工程学系副主任。

王 毅

先后在美国 FDA、哈佛大学医学院从事访问研究,兼任教育部药学类教指委制药工程专

业分委会委员、浙江省药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主要从事中药药效物质及质量控制技术研究,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

计划课题等国家级项目 10 余项,作为第一 / 通讯作者(含共同)在 NatCommun.、Adv.

Sci.、Anal. Chem. 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 80 余篇,作为主要完成人获省部级科技奖励 5 项,

获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与浙江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入选国家中医药多学科交叉创新

团队、浙江省 151 人才工程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青年创新人才。

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

究院研究员,温州医科大学基因组医学研究院院长。

孙中生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海外杰青,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中国科学院 “引

进国外杰出人才”。

因生物钟基因研究获评 1997 年 Science 杂志十大科学突破,获第七届中国科学院北京

分院科技成果转化三等奖、 “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等奖。

在 Cell、Nature、 Molecular Psychiatry、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

Blood、Nucleic Acids Research 等著名国际期刊发表 130 余篇文章,他引超 11000 多次。

开发了多个囊括临床数据与遗传信息于一体的强大分析工具和数据库。获得国际专利授权 1

项,国家专利 授权 3 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 6 项。

研究方向:疾病及生命现象的基因组及表观基因组研究;疾病及生命现象的生物钟调控

机制研究;表观基因组分析算法及工具的开发。

第5页

04

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治

疗国家重点实验室纳米生物材料研究室主任。

钱志勇

国 家 杰 出 青 年 科 学 基 金 获 得 者,“ 国 家 高 层 次 人 才 特 殊 支 持 计 划” 创 新 领 军 人

才。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纳米生物技术分会主任委员。MedComm-Biomaterials and

Applications 共同主编,Materials Express 共同主编,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执行主编,

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J Biological Engineering 副 主 编。Bioactive

Materials、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Human Gene Therapy 等期刊编委。以通讯作者

在 Adv Funct Mater、ACS Nano、Adv Sci 等期刊发表论文 100 余篇,论文被他引 8000 余次,

获得中国发明专利授权 16 项。以第一完成人身份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

术)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成都市自然科学奖,获四川省青年科技奖(个人奖)、“药明康德

生命化学研究奖学者奖” (个人奖),入选中国化学快报主办的第一届 CCL 优秀青年学者。

2015⁓ 2022 连续 8 年入选 Elsevier 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

部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二级教授、博导;澳门科技

大学教授、博导。

张其清

致力创伤、肿瘤和退行性病变等导致的组织病缺损再生修复诊断和防治生物医学工程、

食品工程及重大传染性和流行性疾病的防治等领域。主持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

863、973、支撑(攻关)等项目 100 项;发表论文 586 篇,授权发明专利 270 项。

兼任中国微纳米学会纳米生物材料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首席和常务

编委,中组部、科技部、教育部等专家。获中国政府友谊奖 ( 组织者),中国产学研合作创

新成果一等奖,中国发明协会第九届“发明创业奖·人物奖”特等奖 ( 当代发明家 ),中华医

学奖等多个奖项。中国微纳米学会会士,中国科学院院士有效候选人,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

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首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第二届全国中青年医药科技之星,

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131)第一层次人选等。

第6页

05

博士、二级教授、海南大学药学院院长。

罗海彬

国家重大人才工程获得者、国自然优青、海南省 B 类人才、广东医学领军人才、广东

珠江学者,入选中国药学会施维雅青年药物化学奖、中国化学会青年计算化学家奖、国际超

算戈登贝尔奖提名奖。

2021 年加盟海南大学担任首任院长。主要从事磷酸二酯酶药物化学和结构生物学等方

面的研究 , 如抗肺部炎症性疾病(新冠肺炎、肺动脉高压和肺纤维化)等药物靶标结构生物

学和发现研究,重点构建基于靶标 PDE 的药物设计和发现体系,并开展相关的药物研发和

作用机制研究,创制新冠肺炎应急药物双嘧达莫和两个临床前候选药物。

2000 年以来 , 在 Cell、PNAS、Nat Sci Rev、ACS Nano、ACS Catalysis、Acta Pharm Sin B、

J Med Chem 等国内外杂志发表 150 多篇论文。

教授,广州中医药大学分子节律与代谢研究所

所长。

吴宝剑

入选国家优青(2017)、国家青年岐黄学者、国家 863 青年科学家、广东省杰青、广

东省青年拔尖人才及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等人才项目,获 ISSX 亚太青年学者奖、广东省药

理学会 2020 年科技成果奖二等奖,获第四届刘昌孝人才奖励基金“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奖。

《药物代谢与转运》、《生物钟与药代动力学》和《Circadian Pharmacokinetics》等著作

主编。以主通讯或第一作者在 Journal of Hepatology、Hepatology、Science Advances、

Nature Communications(*3) 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期刊发表研究论文 140 余篇。

主要研究领域:时间药理学、药物代谢与疾病节律。

第7页

06

海南大学药学院副院长、教授。

黄 玲

2011 年毕业于中山大学药学院获药物化学博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历任讲师、副教

授(2016 年赴美国 Scripps 研究所神经生物学系访学一年),获广东省“特支计划”科技

创新青年拔尖人才等人才称号。

2021 年 1 月入职海南大学药学院组建“海南热带特色黎药、南海海洋创新药物研发团

队”。团队利用海洋、南药(黎药)等海南热带特色药用资源,聚焦神经退行性疾病与慢性

代谢性肝病创新药物发现,开展“高活性药物分子指导新靶点发现”与“新靶点指导创新药

物设计优化”研究工作。

发表 SCI 论文 60 余篇,他引 2000 余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工信部项

目等 10 余项课题。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李素萍

李素萍,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入选中组部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北京市杰

青。2015-2017 年先后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和麻省理工学院(MIT)访学合作。

研究方向:1)智能纳米药物靶向调控肿瘤血管微环境;2)靶向干预肿瘤相关血小板功能,

抑制肿瘤转移;3)靶向溶栓、抗栓的新型药物研发。

研 究 成 果 以 第 一 或 通 讯 作 者 发 表 在 Nature Biotechnology, 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 Advanced Materials, Nature Communications, Cancer Research 等 期 刊; 实

现专利转化 3 项。成果入选 2018 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入选美国 The Scientist 2018 “Top

Technical Advances”,入选“十三五”科技创新成果展;荣获北京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第

二完成人),中国药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第四完成人)等。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金

委重大研究计划、中科院创新交叉团队项目等。

第8页

07

遵义医科大学教务处副处长 / 三级教授。

张 锋

遵义医科大学基础药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三级教授、PI,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中国

药理学会 -Servier 青年药理学工作者奖获得者。

主要从事神经药理学研究 , 尤其是帕金森病发病机制及干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

金 4 项,在神经科学或药理学权威刊物 , 如 Ageing Res Rev、Pharmacol Res 等发表论文 45 篇 ,

他引 1630 余次 , 1 篇入选 2022 年度 ESI 高被引论文,以第一完成人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二

等奖 1 项、国家发明专利 5 项,担任国家科技进步奖(药学)函评专家、贵州省药理学理事

长、中国药理学会麻醉药理学专委会副秘书长、中国药理学会补益药药理学专委会委员等。

三级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喻安永

省管专家,遵义医科大学急诊医学教研室主任,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贵

州省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贵州省第 12 批优秀青年科技人才。

现任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交通伤与创伤数据库学组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蛇伤防治

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贵州省灾难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遵义市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主任

委员、遵义医科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擅长多发伤、危重病及中毒的救治;主要从事多发伤

的基础及临床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4 项,省级课题 2 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

核心期刊发表论文 50 余篇。现为贵州省首家且唯一一家高级创伤中心,所带领的团队已建

成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急诊留观、急诊内科病房、创伤病房—EICU 为一体的完善的急诊

医疗服务体系。

第9页

08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杨加伟

贵州省高层次创新型人才,贵州省教育工委优秀共产党员,遵义市优秀科技工作者,遵

义医科大学“12345”未来人才培养计划。贵州省省级重点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学科负责人,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教育专业分会委员,贵州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

物学学会理事。

主要围绕“生物酶资源挖掘、设计、改造及手性药物合成”领域的开展相关交叉学科研

究工作,在国际上首次报道利用甲硫氨酸亚砜还原酶高效制备手性亚砜物质。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 项,省级科研项目 3 项,在 ANGEW CHEM INT EDIT 等国际顶

级期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 20 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5 项。主持教学改革及课程建设项

目 3 项;主编 / 编教材 3 部。

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教授 / 主

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刘雪梅

德国汉诺威医科大学医学博士、博士后,中国抗癌协会青年理事会理事,中国抗癌协会

神经内分泌肿瘤专委会常委,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消化病学分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常

委,贵州省省管专家,贵州省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百层次”人才,贵州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

贵州省青年五四奖章、贵州省优秀科技个人奖、贵州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

主要从事消化道肿瘤(含罕见肿瘤 - 神经内分泌肿瘤)全程管理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在 JCI、 Celluar onolocgy 等国际权威杂志上发表 SCI 论文 60 多篇。先后获得贵州省科技

进步一等奖、贵州医学科技奖一等奖、贵州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获 2019 年 DDW“Young

investigator award”,2020 年 DDW“Invite spearker”。

第10页

09

女,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李 姣

2014 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获得理学博士学位。同年进入遵

义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任教,2016 年晋升为副教授。

2019 年至 2021 年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骨肌发育与健康重点实验室开展

博士后工作。主要从事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活性与微环境之间的互作关系,解析病理条件下

干细胞功能活性改变及其中的调控机制。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 5 项。以第一作者或

通讯作者发表研究论文 20 于篇,累计影响因子 30.1,他引 100 余次。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

项目 10 余项,获得全国大学生创新论坛暨实验设计大赛西南赛区三等奖,贵州省“挑战者”

杯课外学术作品三等奖。

博士,研究生导师。

赵娟娟

贵州省基因检测与治疗特色重点实验室 PI、贵州省微小 RNA 的基础与应用研究科技

创新团队骨干成员。任中国生物物理学会代谢生物学分会第三届青年理事,遵义医科大学

“12345”科技菁英人才,《遵义医科大学学报》青年编委。主要从事炎症、肿瘤免疫方向

的研究。

主持及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等 10 余项,获贵州省自然科学二等奖等科技奖励;

在国际期刊 Hepatology、J Adv Res 等发表学术论文 50 余篇;任国际期刊 Hepatology、

Front Immunol 等特邀审稿人。

第11页

遵义医科大学创建于 1947 年,是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医学本科院校,曾用

关东医学院、大连大学医学院、大连医学院等名称。 1969 年为支援“三线”建设,学校整体搬迁至

贵州省遵义市,更名为遵义医学院。2018 年更名为遵义医科大学,2021 年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经过 70 余年的建设与发展,已成为以医学为主、多学科支撑、办学特色鲜明、办学实力雄厚的省属

重点高校,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与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高校、国家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国家首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

模式改革试点高校。学校由新蒲校区、大连路校区及珠海校区 3 个校区组成,占地面积 2515 亩,建

筑面积 78 万平方米。实体藏书 204 万余册,电子馆藏 133 万余册。有全日制在校生 26000 余人,

下设 29 个教学院系、5 所直属附属医院、6 所非直属附属医院。

建校以来,学校群英荟萃、专家云集,生理学家沈其震院士、解剖学与人类学家吴汝康院士、

微生物学家魏曦院士、药理学家张毅教授、生理学家吴襄教授、生物学家伍律教授等知名专家学者

曾执教讲坛,为学校人才培养和医疗卫生事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现有教职工及医护人员 10559 人,

其中正高 485 人,副高 1219 人。有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 3 人,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55 人,国家卫生健康突出贡献专家 4 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3 人,国家级优秀教师、模范教师等

14 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和委员 6 人,省管专家 I 类、Ⅱ类共 29 人,二级

教授 26 人,有教育部创新团队 1 个,省级教学团队、省部级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共 26 个,185 人入

选省级各类人才项目。现有本科专业 33 个,本科教育涵盖医学、理学、工学、教育学、管理学、文

学等 6 个学科门类。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 8 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4 门、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

实践项目 1 项;有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各 1 门,国家虚拟

仿真实验项目 3 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 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1 个,国家级大

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1 个。临床医学专业认证获 7 年有效期,是目前我省高校医学专业认证以来

的最好成绩,护理学专业认证获 6 年有效期,口腔医学专业高质量通过认证,学校以优异成绩通过

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20 年开设南山班,全力推进以“临床医学专业南山班综合改革”

为引领的全类型卓越医学人才培养计划 2.0。学校从 1955 年开始招收研究生,是 1981 年恢复高考

后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1999 年起与重庆医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联合培养博士研究

生。现有临床医学专业型博士学位授权点 1 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8 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

授权点 43 个,专业学位硕士点 6 个,研究生教育涵盖医学、理学、工学、法学等 4 个学科门类。临

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进入 ESI 全球前 1%, 其中临床医学是贵州省首个进入 ESI 全球前 1% 医学

学科;2018 年以来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1 项,贵州省本科生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1 项、

一等奖 1 项,贵州省研究生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2 项、一等奖 1 项。学校自然指数综合排名位列中国

学校简介

10

第12页

11

01

内地高校第 187 位。25 个专业进入 2021 软科中国最好专业榜单,附属医院 12 个学科进入 2020 年

度中国医科院科技量值前 100 位;在“2023 软科中国医药类大学排名”中位列中国医药类大学排名

第 39 位,首次跻身排名前 50%。学校现有国家级生物样本库 2 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个、教育

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1 个、教育部协同创新中心 1 个,省级重点实验室 4 个,省级临床医学中心、

工程研究中心和贵州省 2011 协同创新中心 9 个,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1 个。“十三五”以来,获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459 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9 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何梁何利基

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 1 项;获 2022 年度贵州省“十大科技创新成果”1 项;获贵州省科学技术奖 41 项,

其中一等奖 4 项,获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8 项。长期以来,学校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和地

方需求,不断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健康的能力水平。76 年的本科教育、66 年的硕士培养和

22 年的博士联合培养,为国家输送了近 8 万名医学人才,分布在医疗卫生各个领域,为经济社会发

展和人民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共派出 50 余名干部赴正安县担任驻村干部和第一书记,选

派 60 余名科技特派员深入基层开展科技扶贫,助力赤水市成为贵州首个脱贫摘帽的贫困县,推动遵

义率先实现全省整市脱贫,为贵州彻底撕掉千百年来绝对贫困的标签贡献了遵医力量。学校附属医

院八年来通过人才培养、技术支持等方式积极支持大方县人民医院建设,精准帮扶大方县全面夺取

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得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农工党中央主席陈竺的高度肯定。新冠肺炎疫

情爆发后,学校承担和参与了贵州、湖北和广东三省疫情防控工作,参与抗疫人数达 6200 余人次,

3 人分别获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和“全国一线医务人员抗疫

巾帼先锋”荣誉称号,共有 22 人、7 个集体荣获贵州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表彰,1 名同志获广

东省抗疫先进个人称号,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做出了重大贡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将坚

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继续秉承“明德笃学,求是致用”的校训,发扬“信

念坚定、顾全大局、顽强拼搏、严谨治学、开拓创新”的遵医精神,紧紧围绕“四新”主攻 “四化”,

立足“一体两翼六中心”发展蓝图,持续深化改革,着力凝聚高水平人才团队,不断提升科技创新

能力和学科核心竞争力,奋力推进学校教育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为早日建成特色鲜明、国内

一流、国际有影响力的高水平医科大学而努力奋斗 !

第13页

14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电子书本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