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垄断

发布时间:2022-12-13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美国的垄断

{{`发布时间:2022-12-13`}} | 云展网画册制作 产品说明书 其他 美国的垄断
能源问题已成为当今国际政治和世界经济领域的中心议题之一。天然气兼具商品属性和地缘政治属性。前者指一国为获得天然气贸易的收益而与伙伴国产生合作性行为,后者意味着一国为保证自身权力和安全与伙伴国展开竞争性博弈。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供给国之一,俄罗斯在全球能源市场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其能源政策已成为影响地缘政治演变的关键因素。随着俄罗斯能源战略的政治色彩越来越浓,其在能源领域的对外贸易和对外政策之间形成了事实上的“干涉”关系,特别是在对其能源高度依赖的欧盟看来,具有了能源“武器化”倾向。能源武器作为外交工具也具有自身的局限性: 一是能源出口国的经济增长与财政收入高度依赖于能源出口。这意味着俄罗斯与欧盟之间的能源关系并非仅是后者对前者的单边依赖,而是具有相互依赖性。二是一国能源权力的强弱不可避免地受到全球能源体系变革的影响。三是地缘政治危机后消费国的进口依赖降低将减弱出口国的能源武器效力。俄欧能源利益冲突经过此次“乌克兰危机”的发酵将更加激化。罗伯特·欧瑞塔格和尹德拉·埃弗兰德指出,关闭天然气管道线或提供价格补贴是俄罗斯实现政治目标的唯一工具,而俄罗斯能源工具的结构决定了其国际行为模式。伊莲娜·... [收起]
[展开]
美国的垄断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1页

能源问题已成为当今国际政治和世界经济领域的中心议题之一。天然气兼具商品属性和

地缘政治属性。前者指一国为获得天然气贸易的收益而与伙伴国产生合作性行为,后者意味

着一国为保证自身权力和安全与伙伴国展开竞争性博弈。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供给国之一,俄罗斯在全球能源市场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其能源

政策已成为影响地缘政治演变的关键因素。随着俄罗斯能源战略的政治色彩越来越浓,其在

能源领域的对外贸易和对外政策之间形成了事实上的“干涉”关系,特别是在对其能源高度依

赖的欧盟看来,具有了能源“武器化”倾向。

能源武器作为外交工具也具有自身的局限性: 一是能源出口国的经济增长与财政收入

高度依赖于能源出口。这意味着俄罗斯与欧盟之间的能源关系并非仅是后者对前者的单边依

赖,而是具有相互依赖性。二是一国能源权力的强弱不可避免地受到全球能源体系变革的影

响。三是地缘政治危机后消费国的进口依赖降低将减弱出口国的能源武器效力。俄欧能源利

益冲突经过此次“乌克兰危机”的发酵将更加激化。

罗伯特·欧瑞塔格和尹德拉·埃弗兰德指出,关闭天然气管道线或提供价格补贴是俄罗斯

实现政治目标的唯一工具,而俄罗斯能源工具的结构决定了其国际行为模式。

伊莲娜·克罗帕契娃( Elena Kropatcheva) 指出,俄罗斯、欧盟和乌克兰在能源链条中的

利益彼此交织,追求地缘政治收益只会导致彼此不信任和相互排斥,因此,这场能源地缘政

治博弈不存在真正的赢家。

实际上,与石油相比,天然气的地区垄断性及地缘政治不确定性更为强烈。究其原因,

首先,具有高度流动性的石油是一种全球性商品,而主要依靠管道运输的天然气则是一种地

区性商品、缺乏流动性和灵活性。不同地区的天然气市场的成熟程度和供求结构决定了差异

性的地区定价方式; 其次,在石油贸易中,单一生产国不具有对单一消费国的重要杠杆作用,

其使用石油作为能源武器的唯一方式是形成生产者卡特尔,即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然而,

天然气对管道运输的高度依赖使得天然气市场具有地区垄断性。由于消费国对供给中断难以

灵活应对,单一生产国便凭借卖方垄断地位产生对消费国的杠杆作用; 最后,天然气管道通

过第三国运输使得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的能源关系复杂化。一方面,作为寻租者的过境国试

图从天然气贸易中攫取租金,它的寻租行为构成生产国和消费国之间天然气贸易的外部性;

另一方面,过境路线布局直接关系到生产国与消费国能源博弈的权力分配。特别是当过境国

游离于两个地缘政治联盟之间时,它作为管道过境国的地缘政治地位急剧上升并成为生产国

和消费国的争夺对象。由此可见,从地缘政治和经济利益角度看,天然气市场垂直供应链条

下生产国、过境国与消费国的能源权力具有多层分散性与相互制约性。

乌克兰是俄欧天然气贸易的关键过境国。在 2011 年“北溪”管道开通前,俄罗斯出口欧

洲 80% 的天然气途经乌克兰境内的天然气管道,剩余部分通过“亚马尔-欧洲”管道经由白俄

罗斯运至欧洲。作为管道过境国的乌克兰力求运用能源权力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具体来

看,一是将天然气过境作为“武器”与生产国俄罗斯争夺“管道租金”,即高额的过境运输费及

优惠的天然气价格; 二是作为欧盟与俄罗斯及里海和中亚气源地之间的主要能源桥梁,利用

过境运输提升自己对欧盟能源安全及地缘政治的价值。为此,乌克兰竭力维持其在欧洲天然

气过境运输中的垄断地位,并以此在俄欧地缘政治博弈中谋求最大收益。

然而,在俄罗斯与欧盟的地缘竞争下,乌克兰的两大目标收益之间存在实质性矛盾,而

其最终倒向欧盟导致“乌克兰危机”的爆发。自 2004 年底乌克兰“橙色革命”及亲西方的尤先

科总统上台以来,俄乌之间围绕天然气价格、过境运输费等问题已发生多次争端。2006 -

2009 年间,俄乌天然气冲突导致俄罗斯对中东欧天然气供应中断、一些西欧国家天然气严

重短缺。 而 2013 年 11 月乌克兰准备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定使得俄乌天然气风波最终演

变成“乌克兰危机”。

为了应对新替代能源的潜在竞争及“乌克兰危机”后欧洲市场需求萎缩的持续影响,横跨

第2页

亚大陆的俄罗斯自然会将能源贸易与外交的重心转向亚洲,而俄罗斯对亚洲天然气市

场的深度介入将对中国能源安全及未来亚洲能源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

亚洲天然气市场结构变迁的直接结果是,新生产国、潜在过境国和消费国的相继涌现将

使该地区的地缘政治博弈变得更加复杂。特别是,美国将通过未来对亚洲的液化天然气出口

加大对中国和俄罗斯在能源领域的战略遏制。

目前,“页岩气革命”和“乌克兰危机”已成为影响俄欧能源关系走向的两大重要因素。就

市场层面而言,以页岩气为代表的非常规天然气的发展正在影响欧洲天然气供给格局的演

变,而“乌克兰危机”则从需求层面加速了欧洲天然气市场结构的调整进程。就地缘政治层面

而言,“页岩气革命”和“乌克兰危机”对俄罗斯在欧洲天然气市场上的传统能源权力产生了冲

击效应。

欧洲的天然气定价机制目前处于“油气价格挂钩”和“气对气竞争”的共存与碰撞阶段,即

主导欧洲大陆的石油指数化定价和西北欧以英国为中心的竞争性枢纽定价。① 页岩气的发

展增加了天然气供给曲线的弹性。这将限制传统供给国进行超过边际成本的定价能力。因此,

美国液化天然气出口必然会对欧洲油气挂钩的传统定价机制产生脱钩压力,这意味着俄欧长

期天然气合约下的传统石油指数化定价模式将在欧洲天然气市场上失去主导地位。美国借乌

克兰危机拉欧洲国家制裁俄罗斯,最突出的就是让欧洲拒买俄罗斯油气,之后将美国油气高

价卖给欧洲。最近公布的美国第三季度 GDP 数据显示,几乎仅靠出口“一己之力”,美国就

扭转今年以来连续两个季度的负增长,把美国从经济衰退的泥潭中拉出来。连美国商务部都

承认,第三季度的出口主要依靠石油等工业产品。深陷能源危机的欧洲,成为美国 GDP 反

弹的“牺牲品”。

“页岩气革命”和“乌克兰危机”对欧洲天然气市场及权力结构的演变具有深远影响。“页岩

气革命”对欧洲天然气供给格局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俄罗斯的传统能源权力,同时使美

国以潜在区外生产国的身份更多地参与到俄欧能源博弈之中。

何伟文表示,能源出口帮助美国第三季度 GDP 摆脱了下滑的尴尬。与之相比,“欧洲经

济火车头”德国因为能源进口成本增加,从传统的贸易顺差国家变成了逆差国家。

奥地利《维也纳日报》报道称,国际能源署(IEA)的数据显示,欧盟从美国进口的天然

气在 6 月首次超过俄罗斯。德国新闻电视台引述德国联邦议员克劳斯·恩斯特的话说,美国

在每艘驶往欧洲的天然气船上赚取 2 亿欧元,这让德国公司不得不应对“明显的竞争劣势”。

金融市场数据提供商路孚特的数据显示,2022 年上半年,美国向欧洲出口 390 亿立方

米液化天然气,占美国出口总量的 68%。仅半年,美国出口到欧洲的液化天然气总量已超过

了去年全年。最新的数据显示,9 月份,美国出港货船装载的液化天然气达 630 万吨,其

中近 70%都被运往欧洲。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之前由于价格昂贵,

美国

油气一直无法大量输往欧洲,俄乌冲突给了美国最好的机会,美国现在成为最大的既得

利益者。

美国趁火打劫引起了欧洲国家的愤怒。10 月 21 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向美国开火,指

责美国本土能源价格非常低,却在以创纪录的高价格向欧洲兜售天然气。此前,法国财长勒

梅尔表示,“我们要支付 4 倍的价格来买美国的天然气,这是不可接受的。我们绝不能允许

美国以牺牲欧洲为代价建立经济主导地位”。

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如意算盘本来是,一方面制裁俄罗斯的油气出口,另一方面让世界其

他油气出口国开足马力生产、提高油气出口量 ;这样,全球油气关系就不会明显地比制裁

前更紧张。然而,由于俄罗斯在全球油气行业里的强大影响力超预期以及其他原因,西方国

第3页

家的如意算盘未能打响,油气供应的紧张没能避免,而价格的上涨已经让美欧政府备感压力。

美国等西方国家对别国的油气生产和出口实施制裁,早已有之。而国际油气市场因为西

方的制裁受到冲击,在伊朗和委内瑞拉石油被禁中表现得比较明显。不过,这两国受制裁的

影响范围和深度,都比不上这次俄罗斯油气出口受阻。自 1995 年算起,美国对伊朗的石油

制裁已经持续了 27 年。1978 年,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1979 年 11 月 4 日,一些伊朗学生

冲入美国驻伊朗大使馆,扣押几十名美国人作为人质,德黑兰人质事件爆发。10 天后,美

国总统卡特发布 12170 号行政令,宣布冻结伊朗政府在美财产。这是美国针对伊朗伊斯兰

共和国的第一份制裁文件,不过它尚未针对伊朗的石油业。以 1995 年美国总统克林顿发布

12957 号行政令为标志,石油制裁在西方对伊朗制裁中的分量逐渐增大。2002 年,伊朗被

曝出计划发展核武器。随后,联合国和欧盟也开始对伊朗的石油出口实施制裁。

2009 年,民主党人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后,伊朗石油出口出现转机。在多方力量的共

同努力下,2015 年 7 月 14 日,伊朗与美国、俄罗斯、中国、英国、法国、德国签订联合全

面行动计划(JCPOA),即通常所说的伊朗核协议。该协议的主要内容是伊朗承诺放弃核武

器计划,换取美欧和联合国取消对它的石油、金融等方面的制裁。此后,伊朗石油的产量和

出口量一度快速回升,但美国因素对伊朗石油业发展的制约并没有完全消失。2017 年 1 月,

共和党人特朗普成为美国总统。他强烈反对伊朗核协议,并在 2018 年 5 月宣布美国单方面

退出伊朗核协议,并恢复对伊朗的石油等领域的制裁。伊朗的石油产量和出口量再度大幅下

降,至今仍未恢复正常。美国还对另一个重要产油国委内瑞拉实施了制裁。美国对委石油业

的制裁始于特朗普政府时期。2017 年 8 月,特朗普签发行政令,禁止委政府以及委内瑞拉

国家石油公司(PDVSA)进入美债券和股权交易市场。2018 年 3 月,禁止对委政府发行的

数字货币“石油币”开展交易。2019 年 1 月 28 日,美财政部更是宣布冻结委内瑞拉国家石油

公司在美全资子公司西铁戈(CITGO)的 70 亿美元资产,并将委向美出口石油款转到委内

瑞拉反对派领导人的账户上。这意味着委每天 50 万桶的对美原油出口将不得不中止,直接

影响其每年大约 110 亿美元的石油收入。随后,特朗普政府彻底终止与委石油贸易,包括委

对美全部石油出口和美向委出口稀释重油所必需的轻质石脑油。美国政府还开启“长臂管辖”,

禁止所有涉委石油贸易使用美元,制裁所有与委有经济往来的航运公司和金融机构。美国对

伊朗和委内瑞拉的石油制裁,使得伊、委的原油出口量合起来减少约 400 万桶 / 日,这相

当于全球原油贸易量的 10%。虽然两国被制裁是世界石油行业里的大事,但它们和俄罗斯油

气被禁的影响仍然不能相提并论。主要区别是,与两国石油被禁的局部性质不同,俄罗斯油

气遭受制裁的影响是全局性的。以“欧佩克 +”等机制为纽带,俄罗斯已经与沙特等其他石油

出口国开展了多年的合作,而合作的“报答”在这次俄罗斯油气被禁后得到了展现 :当美欧

对俄罗斯实施能源制裁后,沙特等国并没有听命于西方,相反,它们事实上为俄罗斯提供了

侧翼保护,导致制裁俄油气出口对美欧的反噬效果无法缓解。从另一个角度看,20 多个石

油出口国实际上已被卷入俄罗斯与美欧的斗争中,从而使这次“能源战争”的影响遍及全球。

第4页

美国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就开始了对中东石油长达近百年的渗透、掠夺和控制,美

国中东石油战略在此过程中逐渐形成并不断发展、演变,在不同历史时期为美国确立和巩固

世界霸主地位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一阶段:以垄断资本开路,争夺原油资源。西方列强最初在中东主要通过租让制这种

最典型的半殖民地方式进行石油勘探开发。美国凭借自身经济实力,对英、法等国在中东的

传统势力范围发起挑战,要求实行 “门户开放”和机会均等原则,积极推动本国石油公司抢

占新的石油产地。1928 年签署的 《红线协定》标志着英国石油财团在与美国的中东石油较

量中日渐处于下风。到 1954 年,美国控制了沙特阿拉伯、巴林和中立区的几乎全部石油产

量,控制了科威特和卡塔尔一半的石油产量,以及伊拉克和埃及 23.75%、伊朗 40%的石油

产量。到 1956 年,美国已经控制了57%的中东石油产量,终于打破了老牌资本主义国家

垄断中东石油的格局,初步确立了中东石油霸权。这不仅为美国垄断资本攫取了巨额石油财

富 (仅在 1963~1973 年间,美国公司从中东取得的石油利润总额就高达 160 亿美元),也

为其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和工业振兴提供了重要的能源、物质基础,帮助美国一举超越英国成

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

第二阶段:以石油价格为武器,决胜美苏争霸。冷战时期, “对于美国而言,石油不仅

意味着垄断利润和能源安全,还是一种击败对手、称霸世界的政治权力。对世界石油支配权

的控制成为美国用来进行冷战并最终搞垮苏联的一个重要战略工具”。美国联合英、法等国

支持阿拉伯国家中的亲西方政府阻遏苏联势力在中东扩张,严格限制欧洲进口苏联油气数

量,并通过影响中东石油产量打压国际油价,削弱苏联经济实力和财政收入。美国当时算了

一笔账:如果国际石油价格 (每 桶)上 涨1美 元,莫斯科每年就多收入 10 亿美元;如

果石油价格下跌 10 美元,苏联将遭受 100 亿美元的惨重损失。上述石油政策与里根政府精

心设计的 “星球大战”计划相互配合,最终拖垮了盛极一时的苏联,帮助美国赢得了冷战的

胜利,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第三阶段:以石油政治划界,巩固世界霸权。冷战后美国外交政策的目标是巩固其 “一

超独霸”地 位,最终建立起单极宰的世界秩序,实现 “美利坚治下和平”的帝国梦想。而至关

重要的中东石油资源无疑是美国追逐并维系全球霸权梦想的最有力武器之一。美国前国务卿

基辛格就曾赤裸裸地表示,“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 国 家”。美国通过掌控中

东石油资源,一方面拉紧与欧洲、日本等盟国的能源联系和利益纽带,约束其日益增强的离

心倾向,进而巩固美国在西方世界的领导权;另一方面通过扎紧别国的能源 “脐带”,限制其

获取石油这一重要战略资源的能力,从而达到遏制竞争对手崛起的目的,防止任何可能冲击

美国霸权的国家或国家集团出现。

美国制裁效果增强的原因分析

经济制裁是介于外交与战争之间、成本和风险较低的一种行动方案。它越来越成为美国

应对地缘政治挑战、实现政治目标的工具。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相互依赖的不断加深,美国实

施经济制裁的手段亦日益多元,其最终目的是威胁被制裁国以及第三方采取与美国外交政策

相一致的行为。

第5页

经济制裁能否被成功实施,取决于制裁国能否将经济影响变为政治结果。从冷战时期的

跨西伯利亚天然气管道到目前的北溪-2 号管道,美国经济制裁的实施效果明显增强。究其

原因,一是美国实施制裁的主体从政府转向国会。冷战时期,政府是美国经济制裁的主要发

起者,制裁政策的实施一般体现为执行总统的行政命令。自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美国经

济制裁从总统行政命令模式转向国会制裁立法模式。政府主导型与国会主导型制裁的重要区

别在于,以行政命令实施的制裁可由政府随时取消;而欲取消由国会通过的制裁法案,就需

经过冗长而复杂的立法程序。

二是美国经济制裁手段从传统贸易制裁转向依赖全球经济网络的金融制裁。“9·11”事件

后,美国开始从以贸易制裁和出口禁运为手段的全面经济制裁转向针对特定对象的“聪明制

裁”理念。传统贸易制裁通过禁止市场准入或核心零部件和技术许可出口来实现制裁目标。

而在金融制裁中,美国越来越将全球经济网络变成一种“政治武器”,由此形成了一套较为完

善的制裁制度,凭借银行系统和跨国公司对美国主导金融体系的严重依赖,对被制裁国金融

资源和支付渠道进行精准打击。在此情况下,跨国公司违背制裁的成本很高,而且难以找到

替代途径规避制裁。

三是欧洲对俄天然气管道的商业利益从涉及多数欧洲国家变为集中到德国。冷战时期,

英国、联邦德国、法国、意大利等主要欧洲国家在跨西伯利亚天然气管道项目中拥有巨大的

商业利益,而且欧洲内部关于建设这条管道的意见较为统一。然而,北溪-2 号管道项目的

实施和推进导致欧洲内部对俄天然气合作的分歧全面爆发。筹建伊始,捷克、匈牙利、波兰、

斯洛伐克、拉脱维亚、立陶宛、爱沙尼亚、罗马尼亚和克罗地亚 9 个欧盟成员国联名致函

欧盟委员会,认为该项目使俄罗斯可以不再顾及传统过境国利益,随心所欲地“讹诈”欧洲。

波兰总统杜达将北溪-2 号管道项目称为“一个巨大威胁”。② 丹麦和法国等也曾对北溪-2

号表示质疑,认为在欧盟 2050 年实现“碳中和”的长期愿景下,铺设一条设计寿命至少 50

年的天然气管道会削弱德国能源转型的动力。因此,与冷战时期相比,美国制裁俄欧天然气

管道项目在欧洲遭到的反对相对减弱。

无论是冷战期间的苏联还是乌克兰危机后的俄罗斯,均被美国视为传统安全威胁的主要

来源。随着天然气作为俄罗斯能源出口的支柱地位越发突出,美国将制裁天然气管道作为制

约俄罗斯外交行为的意愿更加强烈。在有关俄欧天然气关系的地缘政治思维上,美国已不仅

着眼于俄天然气是否会对欧洲能源安全构成威胁,而是更多地将俄天然气视为助长其对外行

为能力的重要工具加以限制。曾经作为沟通俄欧关系桥梁和纽带的天然气,显然已成为美国

遏制俄罗斯对外战略的重要领域。

强势美元既是各国经济基本面、货币政策差异影响的结果,又反过来影响各国经济平衡、

全球金融市场波动和资金流动。

历史上三次强势美元:20 世纪 80 年代初美元大涨;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至 21 世纪初

美元上涨;本轮美元上涨:2011 年的延续。

今年美元的上涨幅度超出了大部分机构的预期,导致美元超预期强势的原因主要如下:

1.通胀不断超预期、就业火热,美联储鹰派加息 2. 俄乌战争深化欧洲能源危机,欧洲经济

前景蒙阴 3. 日本维持超宽松货币政策,美日利差走阔 4. 英国推出史上第二大规模减税计

划。

分析

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在当代的新变化 不是孤立的、杂乱无章的偶然现象的“堆积” 而是

相互联系的、有规律可循的必然历史过程。资本主义的运动法则就是追逐利润的最大化从而

也就是资本的无限扩张。否则资本主义便无法生存。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早在《共产党宣言》

第6页

中就明确指出:“资产阶级除非对生产工具从而对生产关系从而对全部社会关系不断地进行

革命否则就不能生存下去。”“生产的不断变革一切社会状况不停的动荡永远的不安定和变动

这就是资产阶级时代不同于过去一切时代的地方。”当国内市场被完全占领后它必然向外扩

展寻求国外市场把资本主义市场变为世界市场;当国内资源不能满足资本的需求时 它必然

去占领和掠夺经济不发达国家的资源。如果列宁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中把

煤炭和钢铁作为资本主义掠夺的重点那么在当今能源特别是石油就成为争夺的重点。各种形

式的资本输出、建立世界市场、掠夺资源和剥削不发达国家的人民是当代资本主义赖以生存

的基础。这种特性是由资本主义的本质决定的也是国际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的最深刻的原因。

从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经过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到国际垄断资本主义就是由资本驱动的一

种必然历史趋势。

在今天,垄断资本较半个多世纪前有了巨大的质的变化。垄断已经不是一般的垄断而是

高度集中的国际垄断;垄断组织也不再是最初的“国际托拉斯” 而是庞大的跨国公司以及触

角伸向世界各个角落的子公司;金融资本在当今经济全球化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在金融资本的

推动下资本和财富迅速集中在世界上形成了空前巨大的财团、寡头和豪富;资本输出已经成

为国际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形式。

第7页

① 美国是怎样运用美元、石油、石油美元操控世界经济的?

第一是政治上,美国大力扶持以色列和伊斯兰和阿拉伯国家对着干,犹太人也不愧世界上最

聪明的国度,几次战争都是以阿拉伯联军失败收场,中东国家必须寻求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

美国的庇护同时期望他来遏制以色列,你求人家肯定要付出代价的,比如驻军啊开放石油贸

易啊之类的。 第二是经济因素,大量的西方公司进入中东和当地人合资开发,别看油

田是人家的,可是开采的都是美孚壳牌之类的西方公司,所以实际上决定权并不全在中东国

家手里。在伊拉克,西方国家通过向新政府提供军事或者经济援助换取石油开采权,当然要

付一部分费用给政府,但是我们都知道贪污腐败侵吞国家财产之类的问题这些钱很少能用到

实处,此外在国际贸易中石油是用美元结算的,谁控制美元呢?当然是美国政府,所以美国

在这的话语权进一步提高。另外就是技术优势,这些中东国家都是出口原油,而众所周知原

油是不能直接使用的必须经过提炼,而这些提炼厂往往不在产油国当地最典型的是伊朗,这

个国家出产原油但同时大量进口汽油等经过精炼的产品,此外俄罗斯、南美、东南亚、中亚、

非洲都有不小的石油储量,如果一味对着干这些国家或地区在几年内由于市场刺激就能全力

开发从而代替现有的主要产油国地位,欧美经过石油危机在原油来源的多样性上狠下了功

夫,现在靠这个已经不能从根本上威胁他们了。真正支撑美元的是中国和日本,两个国家经

济严重依靠外贸所以必须保证美元的坚挺以使自己的产品有价格优势,同时这两个国家是美

元外汇储备和美国国债持有最多的两个国家,拥有这样干预市场的能力。

② 美国粮食霸权的实现路径

美国粮食霸权的建立,是依托于美国财政部、美联储与美国跨国农业、化工巨头以及金

融集团等多重力量的结合,借助粮食援助、“绿色革命”、自由贸易、“转基因革命”、生物燃

料、粮食金融化等方式,一步步建立起来的。

(一)借助巨额粮食补贴,稳定国内粮食生产、扩大粮食出口。1933 年,美国正式开

启“低粮价+高补贴”的农业生产策略。美国农业补贴力度,从最初年均补贴数额不足 50 亿美

元,到 2000 年,年均补贴额已经超过 200 亿美元,政府直接补贴对农业净收入的贡献高达

40%。通过财政部的长期农业补贴,美国得以建立大规模廉价食物体系,各国在低价粮食的

倾销之下,开始逐渐丧失粮食自主权。(见图)

(二)借助粮食援助、粮食禁运等武器,争夺国际势力范围,介入他国粮食生产体系。

随着美国农业生产力迅速提高,粮食过剩问题频发,而“二战”后,各国粮食短缺成为普遍现

象,美国借机将粮食盈余转化为粮食武器。美国粮食援助重心从早期的西欧、亚洲逐步扩大

到非洲和拉丁美洲。借助粮食援助,美国不仅换取他国在政治、外交和经贸上的让步,也遏

制或打压其他国家的发展,控制了一大批发展中国家,巩固其领导地位。

(三)发起“绿色革命”,着手控制世界粮食生产。20 世纪 50 年代起,美国在墨西哥等

拉丁美洲国家率先发起“绿色革命”,随后传播到了印度、中国等亚洲国家。“绿色革命”是指

向发展中国家输入缺乏繁育能力的新型杂交种子、化肥和农业技术,帮助其提高农业生产力。

但实际上,是美国向外扩张疆土、进行农业投资,控制发展中国家粮食生产的渠道,甚至要

被迫接受各类政治经济附加条件,包括按照计划发展农业、加强人口控制等。从实际效果来

看,“绿色革命”并没有解决发展中国家的粮食自给问题,反而使得发展中国家在粮食生产和

贸易机制中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

(四)推进全球农产品自由贸易,让各国被迫打开农业市场。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开

始推行农业出口战略,建立由美国主导的全球粮食和农产品市场。进入 20 世纪 80 年代后,

美国介入国际贸易规则,强行打开国家间的贸易壁垒。1986 年到 1993 年,乌拉圭回合谈判

中,农业首次被纳入关贸总协定体系下,成员国承诺农产品关税大幅减让,并减少农业补贴。

2001 年以来,在世界贸易组织(WTO)农业谈判中,进一步扩大农产品市场准入,如降低

关税和削减国内支持等。

第8页

(五)发起“转基因革命”,冲破各国粮食安全底线,是美国粮食霸权的核心。转基因种

子是具有“基因使用限制技术”的专利种子,可以有效控制杂草生长。但是,转基因种子无法

留种、必须配合固定的除草剂使用,而且需要支付所谓的“技术使用许可费”,这使得转基因

种植国的农业生产严重依赖美国,美国也持续获得高额的垄断利润。2020 年,美国在全球

种子和农药市场上仍然占据绝对优势,约占三分之一。

(六)粮食金融化,将美元霸权与粮食霸权绑定。20 世纪 90 年代以前,美国农产品期

货对非商业参与者交易施加限制。但进入 90 年代后,美国首次允许免除农产品投机交易限

制。2005 年,又扩大在期货市场上小麦、玉米和大豆数量的交易限制。同时,1996 年之后,

美国通过为农户提供保费收入补贴等形式,鼓励农户使用农业保险。2014 年,美国又通过

立法,提高农民保险费用以及农作物保险公司补贴。这一过程中,大量保险金融资本进入农

产品期货市场,加深美国金融资本和粮价的关系。

(七)发起生物燃料革命,推动粮食能源化。进入 21 世纪,粮食卡特尔打着环境保护

的幌子, 鼓动欧美政府发起了“生物燃料革命 ”。2000 年以来,随着石油价格一路上行,美

国、巴西和欧盟等国家,为了摆脱对石油的依赖,开始纷纷立法,要求在汽油和柴油中添加

生物燃料。生物燃料分为两种,一是燃料乙醇;二是生物柴油。燃料乙醇主要利用淀粉类作

物(玉米、木薯)和糖类作物(蔗糖、甜菜)等发酵而成。生物柴油,则是利用菜籽油、豆

油和棕榈油等植物油脂等进行改性处理,并与相关化工原料复合而成。美国和巴西是乙醇的

最大生产国,美国主要使用玉米,巴西则是蔗糖。欧盟是最大的生物柴油生产者,其次是美

国和东南亚。美国利用玉米生产生物燃料,消耗了原本用于饲养牲畜的玉米,造成了工业争

粮的现象,极大地影响世界粮食安全,生物燃料也成为引发 2007 年和 2008 年粮食危机的

重要因素。

③谋求政治、经济利益,巩固美元霸权

二战之后,美国以粮食作为武器,持续影响全球政治、经济体系。凭借其强大的农业帝

国,美国不仅掌握全球粮食定价权、地缘政治话语权,在历次粮食危机中获利。而且,还通

过破坏发展中国家农业体系,迫使其转向工业国,向美国持续输入廉价的工业品和原材料。

(一)政治利益:将粮食转化为武器,谋求地缘政治溢价、巩固美元霸权。美国通过粮

食援助、粮食禁运等措施,孤立或者笼络各方势力,巩固美国在全球的战略地位。冷战时期,

稳定西方阵营、遏制苏联的扩张和争夺第三世界国家成为美国粮食安全战略的中心任务。一

方面,美国对欧洲实施马歇尔计划,其中粮食援助占据总援助金额的 25%;另一方面,美国

将越南、柬埔寨、韩国、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作为重点,加强粮食援助,旨在强化对中国

大陆的封锁与孤立,维护西方民主制度。随着冷战时期的结束,美国粮食援助思路从战争逐

步转变为发展,促进受援国的农业改革成为重要内容,援助重心转向非洲和拉丁美洲。其真

实意图,在于打击、改变、控制受援国的农业生产体系,进而让这些国家形成对美国的经济

与政治依赖。

(二)经济利益:赚取垄断利润,以粮食换取廉价工业品。1973 年粮食危机中,全球

粮价涨幅达到 3~4 倍,美国凭借着对全球粮食储备的绝对控制力,用粮食换取低价的石油。

当时全球面临遭受持续的粮食减产,1972 年全世界粮食总储备仅有 66 天的存量。同时,第

一次石油危机发生,加剧粮价上涨压力。苏联通过石油换粮食的计划,向美国大举购买 3000

万吨粮食,约占全球粮食总库存的 14%,导致世界粮食储备锐减。而当时世界上 95%的粮食

储备都在 6 家跨国农业综合企业的控制之下,全部属于美国。

在美国建立粮食霸权的过程中,跨国粮食巨头扮演着关键角色,为美国赚取丰厚的垄断

利润。最著名的便是“ABCD”四大粮商,巅峰时曾经掌控着全球 80%的粮食交易量。他们通过

布局农业全产业链,掌握生产、加工、贸易环节,将业务范围扩展到全球。例如在播种初期,

“ABCD”与农民签订合约,提供种子、化肥、农药等,至收获时以约定的定价模式从农民手中

第9页

收购农产品,垄断了产业链中多数利润。同时,“ABCD”提供的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来

自孟山都、陶氏、杜邦等化工或种业巨头,他们通过跨界合作,进而形成农业复合体。

此外,美国通过输出现代化农业产品和技术,不断推动发展中国家从传统的农业国转变

成工业国,向美国输送廉价工业品。一方面,美国持续输出廉价粮食,冲击各国自给自足的

农业生产体系;另一方面,美国向全球推广的“绿色革命”“转基因革命”,加重了农业生产成

本,农民不仅要购置农业机械,还要每年购买种子以及大量的化肥和农药,导致农民难以承

受价格波动,逐步退出农业市场。以墨西哥为例,在推行“绿色革命”之后,开始采取进口替

代工业化战略,大批人口离开农村,为美国跨国制造业积蓄廉价劳动力。

2020 年以来,在新冠肺炎疫情、极端天气、俄乌冲突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全球粮价出

现快速上涨。尤其是俄乌冲突以来,在出口受限、化肥短缺、油价上涨的背景下,今年 1 月

到 5 月,全球小麦、玉米价格涨幅均超过 30%,创历史新高,直接引发各国贸易保护政策加

强,恐慌程度高于 2008 年粮食危机时期。据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IFPRI)统计,截至 6 月

中旬,已有 23 个国家采取粮食出口限令,受限制农产品在全球食品贸易的占比接近 17%。

全球粮价的高涨,实际上与美国霸权体系下,对内治理失序、对外寻衅霸凌密切相关。

2020 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美国首先通过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摆脱疫情对国内经

济的冲击。过量流动性涌入粮食、能源等大宗商品市场,为国际金融资本炒作粮价提供完美

土壤,推动粮价上涨。待美国国内通胀压力加大,开始回收流动性之时,又借助北约东扩,

触发俄乌冲突,扰动欧洲局势,促使海外资金回流,同时又进一步加剧全球粮食、能源供需

紧张局面。

5 月 28 日,俄罗斯总统普京提到,造成粮食供应困难的真正原因是西方国家错误的经

济金融政策以及实施的反俄制裁。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提出,美国和欧盟禁止俄罗

斯轮船利用其港口等基础设施,其中,俄罗斯新罗西斯克港口受到制裁,该港口曾承担俄罗

斯 50%的粮食出口量。

这场粮食危机中,美国成功地借助粮食霸权向外转嫁危机,不仅收获了国内增长的红利,

摆脱 2016 年以来全球粮价的持续低迷,同时也严重扰乱外部局势,进一步巩固美元霸权地

位。

目前,在欧美等国的军事、经济援助下,俄乌冲突已经转向持久战模式,对全球粮食生

产带来较大冲击。俄罗斯和乌克兰作为世界两大粮仓,2021 年,拥有全球小麦产量的 17%、

出口量的 33%,拥有全球玉米产量的 5%、出口量的 20%。近 50 个国家依赖这两个国家满足

自身至少 30%的小麦进口需求,其中 26 个国家逾半数的小麦进口来自俄乌两国。同时,钾

肥供应正受到对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的制裁的影响,2019 年,这两个国家占全球钾肥产量和

出口量的 40%左右,也将会影响农作物产量。

近期,俄罗斯等国着手解决乌克兰粮食出口问题,前期高涨的粮价得以部分缓和。但考

虑到粮食已经成为各国政治博弈的筹码,在俄乌冲突尚未明朗以前,预计乌克兰粮食出口形

势难有明显缓和。同时,从基本面来看,全球粮食供需环境依旧偏紧,预计年内粮价将延续

高位运行。从供给角度看,战争已经影响乌克兰粮食生产,今年 5 月美国农业部预计,下一

年度乌克兰小麦、玉米减产幅度分别为 35%、54%。同时,当前玉米、小麦进入生长期,干

旱等不利天气以及化肥短缺等问题,仍将扰动粮食生产。从需求角度看,高企的能源价格刺

激生物燃料需求。目前美国玉米产量占全球的 30%,其中 40%的玉米用于燃料乙醇生产。6

月 2 日,美国环保署下令炼油厂增加使用以玉米为原料的乙醇等生物燃料,比去年目标增加

9.5%。

第10页

美国从俄乌危机中获得的经济收益主要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大大增加美国天然气对欧洲出口。欧洲天然气供应的 40%以上来自俄罗斯。2021

年俄罗斯天然气对欧盟出口达 1926 亿立方米,占其出口总量的 81%。主要通过途经乌克兰

的管道和“北溪-1”。乌克兰战事爆发,这两个通道都被隔断,“北溪-2”也黄了。加上禁止选

定的俄罗斯银行使用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国际结算系统,俄罗斯天然气对

欧出口将急剧萎缩,而美国正好需要这部分缺口。2016 年至 2020 年美国天然气产量从 7274

亿立方米猛增到 9146 亿立方米,增量占全球总增量的 81%,其中对欧洲出口仅为 256 亿立

方米。2022 年美国天然气产能将超过 1 万亿立方米,急需寻找买家。由于乌克兰战事和对

俄制裁,俄罗斯对欧出口天然气将减少 1.99 亿立方米/日,全年合算为 726 亿立方米。这部

分正好可以留给美国。

第二,增强美元地位并吸引世界资本流入。过去 20 年美国制造或大力拱火的几次地缘

政治危机,无一例外都增强了美元的地位。1999 年北约发动科索沃战争后,刚刚正式流通

的欧元出师不利,跌破 1 美元,无法构成对美元的挑战。2014 年乌克兰广场革命后,美元

兑主要货币广义名义汇率指数从 2 月份的 95.3221 升至 12 月份的 103.5995,升幅 8.7%。美

元升值的直接结果是世界资金流入。此次乌克兰危机后,美元的地位将得到双重加强,一是

更值得持有,二是美国成了避风港,因为欧洲已经不安全。

第三,搅黄俄欧贸易。欧盟是俄罗斯最大贸易伙伴。2021 年俄欧双边贸易额达 2820 亿

美元,占俄进出口总额的 35.7%。由于欧盟国家纷纷加入对俄制裁,且俄欧贸易无法利用

SWIFT,双边贸易将出现重大萎缩。这正是美国需要的。因为相当庞大的双边贸易关系是影

响欧盟对俄强硬的障碍。美国则不需要担心这些。2021 年美俄贸易额为 344 亿美元,只有

俄欧贸易额的 1/8。

第四,为国内军工复合体带来可观利润。随着战事持续,美国、德国及其他北约国家纷

纷向乌克兰提供武器。更重要的是,它使欧洲国家对欧洲安全产生了极大的焦虑,大大增加

了对北约乃至最终对美国的依赖。最典型的是德国,朔尔茨政府 27 日宣布了德国国防政策

的重大转变,除了直接向乌克兰提供武器外,还决定增加 1000 亿欧元国防基金,将国防开

支占 GDP 比重提高到 2%以上。而在特朗普时期,默克尔曾强烈反对提高这一比重。依此类

推,北约国家纷纷增加军费恐怕是势在必行。这对美国军工复合体来讲是难得的机遇。

上述诸点,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乌克兰危机的历史经纬。1991 年苏联解体时,北

约曾承诺不向东扩展“一英寸”,后来却五次东扩。翻开欧洲地图可以发现,在俄罗斯西边,

除了白俄罗斯和乌克兰,差不多已经全部是北约成员。北约是超大军事集团,不是防御性组

织。1999 年北约对主权国家南斯拉夫发动连续 78 天的轰炸,包括轰炸中国驻南使馆,直至

最终肢解南斯拉夫,其幕后推手正是美国。美国不仅参与并推动了 2014 年乌克兰的广场革

命,而且一直推动其充当威胁俄罗斯的棋子。1962 年苏联把导弹放到古巴时,肯尼迪政府

认为是对美国的巨大威胁,而古巴和美国并不接壤。既然美国也清楚自身安全诉求不能受威

胁,为什么无论俄罗斯如何要求,如何努力并坚持 8 年,美国始终不肯让步,不肯承诺乌克

兰不加入北约?看了上面几条理由就清楚了,美国需要这场危机。

当然,这不是美国需要乌克兰危机的全部原因。更重要的是危机符合美国的地缘战略和

全球霸权需要。对其经济基础的了解,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乌克兰危机的本质。

① 美元紧缩致使苏联经济进入停滞阶段

第一步,美元迅速紧缩,致使苏联经济进入停滞阶段。众所周知,苏联时代,卢布是绝

对比美元值钱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消除通胀危机,美国不得不引起重视。但美国进入信用

紧缩阶段,影响到的是同样也有苏联的发展。苏联出口利益直接下降,导致美元的债务成本

上升,从而使得整个国际经济一度面临停滞的糟糕局面。

做空黄金进一步催化苏联解体

第11页

为了打击苏联经济,美国派出了大量的金融专家,最终使得苏联的财富遭到大量洗劫。第二

步,做空黄金,进一步催化苏联的解体。在美国财政部高级官员里欧·万塔的手中,最高程度

大肆做空的黄金数量达到了两千吨,可想而知这是一个多么大的交易。本身就已经疲软不堪

的苏联经济,哪里受得住这样的打击,所以,黄金价格的迅速提升,变成了将苏联棺材盖上

的最后一颗铁钉,局面被彻底的“钉”死,随之而来的便是苏联的解体!

② 美国开始进行私有化改革

正式逼迫苏联解体之后,美国开始采取进一步行动。第三步,美国开始进行私有化改革,

保证大量的国有资产变成债券的形式。关于金融发展,莫斯科向来就是不设置任何防线的,

所以突如其来的金融自由化,让苏联整个在毫无监管的情况下,面临重大打击。站在相对公

平的角度上,苏联将所有的国家企业均等的划分给了国内公民。人们以为没人获得均等的财

富是一件好事,但慢慢忽略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即他们拿到的仅仅只是账面的证券化财富。

如此一来,新的财富争夺战便正是展开了。通过不断地投资以及合资,这场金融战役的很多

指挥者都建立起了皮包银行,试图通过一定手段来收买债券,吸收卢布储蓄。大部分民众自

然是以为这些债券留在身边是没有用的,那还不如变现抛售出去。也就是说,这个苏联运行

了几十年的企业,就这么直接被苏联人自己一点一点的卖出去了!

③ 进一步放开卢布与美元的自由汇兑

第四步,进一步放开卢布与美元的自由汇兑,使得卢布彻底走向贬值的阶段。如果说,

最开始有关部门能够将卢布美元自由汇兑的政策给取消,将整个黑市的美元交易进行全面打

击,并且杜绝肥大金融机构资金汇入汇出的现象,那么俄罗斯之后所可能面对的情况,根本

就不至于这么的糟糕。但偏偏事与愿违,在美国的手段下,俄罗斯实体经济的精华算是被美

国全部的“买”走抽离了!

④ 美国联合汇市、黑市一同发力

情况恰恰相反的是,俄罗斯非但没有这么做,还加速了美国赢得胜利的脚步。在俄罗斯

金融体制面临全盘崩溃的同时,很多俄罗斯民众积攒一辈子的积蓄都进入了大比例贬值的阶

段。如此一来,俄罗斯国民经济自然是承担了无比糟糕的打击后果。最后美国开展第五步的

同时,联合汇市以及黑市一同发力,直接全面性的摧毁了卢布的市场价值,导致其彻底崩盘!

不得不说,俄罗斯到底还是小看了金融战役当中,那些指挥者的实力了。他们用足够的实力

说明,在汇市与黑市同时发力的情况下,卢布的市场只能走向崩溃。美国金融专家提出的货

币改革政策指出,人们使用一千旧的卢布,可以直接更换一枚新的卢布。由此对比可以想见,

旧卢布阶段,苏联甚至是俄罗斯究竟遭遇了怎样的经济打击?让俄罗斯大大错愕的是,美国

历经辛苦策划的这个“金融战”,仅仅是在花费十亿美元不到的情况下完成的,他们不仅催化

了苏联解体的脚步,还让俄罗斯所有的实体经济都易了主。

⑤ 冷战结束已 30 余年,北约却不曾停止东扩步伐,最终酿成俄乌冲突。北约东扩的幕后

推手美国在俄乌冲突中赚得盆满钵满,不仅在其中收割了战争“红利”,还幻想着以乱谋

霸。不断拱火乌克兰危机,美国盘算的是一笔大有赚头的生意。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各

路公司股价纷纷下挫,美国主要军工企业却股价飙升。其中,洛克希德-马丁和雷神公司

股价在近一个月内上涨约 13%和约 10%。雷神公司首席执行官格雷格·海耶斯直言不讳,

公司将从世界各地的紧张局势中“受益”。

美国早已不是第一次发战争财了,其通过战争从世界各地渔利不胜枚举。瑞典斯德哥尔

摩国际和平研究所 3 月 14 日发布全球军售趋势报告显示,2017 年至 2021 年间,全球武器

交易量比前一个五年有所下降,同期美国海外军售却逆势大幅上升。作为世界最大武器出口

国,冲突和战争无疑是美国军工企业以及一些政客发财的“温床”。

除了军火生意,美国发战争财的手段还有很多。抢夺并控制能源市场一直是美国在全球

挑起对抗、发动战争的重要目的。嘴上高喊和平、正义,心里全是生意。俄乌冲突的是非曲

第12页

直,世人有目共睹。美国对战争拱火浇油,暴露了其私心和虚伪。在这场冲突中,美国才是

坐收渔利的一方,而且或许是唯一的一方。

美国不仅借机大赚一笔,还巩固其拉帮结派形成的“小圈子”,并试图遏制其假想“竞争对

手”的发展,进一步造成分裂对抗,巩固其在世界范围内的霸权。同时,美国社会中的政治

撕裂、种族矛盾、暴力犯罪等问题积弊难消,疫情肆虐、通胀高企,一场远在欧洲的冲突,

恰好能被用来服务美国国内政治,转嫁国内矛盾。

世界在为美国的私心私利买单。美国主导下,西方对俄罗斯实施的全方位、无差别制裁,

不仅让局势更加复杂紧张,也使得本已困难的世界经济雪上加霜。受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推动,

包括欧元区在内的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通胀率飙升,极大恶化民生。欧洲中央银行行长拉加

德表示,欧洲正在进入一个困难阶段,将在短期内面临更高的通胀和更慢的经济增长,这些

影响会有多大以及持续多长时间存在相当大的不确定性。

长期以来,美国通过煽动对抗、挑起冲突,收割“红利”,严重危害世界和平与稳定。算

盘打得太响,总有被人听见的一天。美国渲染战争威胁、激化地区矛盾,从动荡国家、盟友

伙伴乃至全世界疯狂吸血,必将遭到国际社会的抵制和反对。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电子书册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