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信阳》2024年第07期

发布时间:2024-8-13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看信阳》2024年第07期

蔡松涛 陈志伟于海忠霍 宏 程功言 毛冠楠 张冬梅 黄 东 邱胜利 王 强 花少锋 陈剑章  ( 以姓氏笔画为序 )丁 俊 王 伟 王占锋 罗 勇 华运君 刘祖刚 余本军 余金霞 李 明 李城冉 宋 洁 汪 丽 张 波 张 彬 陈嘉源 赵永卓 郭 珂 曾林峰 游安光 潘明鑫中共信阳市委中共信阳市委办公室《看信阳》编辑部信阳市羊山新区新五大道行政中心 91629 室0376-6366133464000河南省新闻出版局(信阳)001 号河南瑞之光印刷股份有限公司2024 年 7 月本系统mlxy08@163.com顾问编委主任编委副主任编委 主管主办编辑出版地址联系电话邮编批准机关准印证号印刷出版日期发送范围邮箱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忠诚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和“两个更好”重大要求,传承弘扬大别山精神,锚定“两个确保”,落实“十大战略”,全力推进省委关于建设豫东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重大决策,系统谋划实施高质量发展工作布局,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树牢“创新拼搏当前锋”的工作导向,一手抓项目促发展、一手抓治理解难题,用党员干部的主动,赢得社会各界的互动,... [收起]
[展开]
《看信阳》2024年第07期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1页

大别山实验室缘何花落信阳

大别山实验室在郑揭牌

锚定创新驱动 打造“两茶”产业高地

科技赋能助力信阳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本期聚焦:

Looking Xinyang

Looking Xinyang

全国城市十佳党刊

2024 年 07 期

第 期 198

2024 年 07 月 / 第 198 期

大别山实验室建设

第3页

翠茗云海间 吴晓军 摄

第4页

蔡松涛 陈志伟

于海忠

霍 宏 程功言 毛冠楠 张冬梅 

黄 东 邱胜利 王 强 花少锋 

陈剑章 

( 以姓氏笔画为序 )

丁 俊 王 伟 王占锋 罗 勇 

华运君 刘祖刚 余本军 余金霞 

李 明 李城冉 宋 洁 汪 丽 

张 波 张 彬 陈嘉源 赵永卓 

郭 珂 曾林峰 游安光 潘明鑫

中共信阳市委

中共信阳市委办公室

《看信阳》编辑部

信阳市羊山新区新五大道

行政中心 91629 室

0376-6366133

464000

河南省新闻出版局

(信阳)001 号

河南瑞之光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2024 年 7 月

本系统

mlxy08@163.com

顾问

编委主任

编委副主任

编委

主管

主办

编辑出版

地址

联系电话

邮编

批准机关

准印证号

印刷

出版日期

发送范围

邮箱

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思想,忠诚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视

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和“两个更好”

重大要求,传承弘扬大别山精神,锚定“两

个确保”,落实“十大战略”,全力推进

省委关于建设豫东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的重大决策,系统谋划实施高质量发展工

作布局,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树牢“创新

拼搏当前锋”的工作导向,一手抓项目促

发展、一手抓治理解难题,用党员干部的

主动,赢得社会各界的互动,凝聚建设美

好生活的共同行动,加快建设“生态优良、

生产高端、生活更好”的现代化信阳。

践行“两个更好”的信阳路径

2024·Mei hao xin yang 信阳

第 页2

第5页

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新时代以来,以习近

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带动作

用,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从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到国产大飞机实现商飞,再到新能源汽车为全球汽车产业增添新动力,一批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新

型支柱产业快速崛起,推动我国经济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之路。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技术创新进入前所未有的密集活跃期。扎实推动科

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保障高水平安全,才能抢占

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融合的基础是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新质生产力主要由技术革命性突破催生而成,这就要求我

们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使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

新成果竞相涌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要求,聚焦现代化产

业体系建设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针对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基础软件、先进材料、科研仪器、核心

种源等瓶颈制约,加大技术研发力度,为确保重要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安全可控提供科技支撑;瞄准未来

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物科技、新能源、新材料等领

域科技创新,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积极运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产业高端化、智

能化、绿色化。

“融合的关键是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要

从制度上落实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

主体,发挥市场需求、集成创新、组织平台的优势,打通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

要充分发挥科技领军企业龙头作用,鼓励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支持企业牵头或参与国家重大

科技项目;要支持企业成为“出题人”“答题人”“阅卷人”,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密切合作,

通过组建创新联合体、建设科技创新平台等方式,面向产业需求共同凝练科技问题、联合开展科研攻关、

协同培养科技人才,推动企业主导的产学研融通创新。

“融合的途径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要深刻认识到,科技成果只有同国家需要、人民要求、

市场需求相结合,完成从科学研究、实验开发、推广应用的三级跳,才能真正实现创新价值、实现创新

驱动发展。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表现形式为催生新产业、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扎实推动科

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就要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

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要求,依托我国产业基础优势和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加强国家技术转移

体系建设,完善政策支持和市场服务,促进自主攻关产品推广应用和迭代升级,使更多科技成果从样品

变成产品、形成产业;做好科技金融这篇文章,引导金融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来源:人民日报评论,有删减)

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2024 年 07 月 / 第 198 期 第 页 3

第6页

contents

26

38 45

33

封面

大别山实验室 周 曜 摄

03 卷首语

03 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06 高端言论

06 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在京召开

09 要言要闻

09 全省科技大会在郑召开

12 特别关注

24 科创赋能·专家谈

33 科创主体·竞风流

12 大别山实验室缘何花落信阳

15 大别山实验室在郑揭牌

15 大别山实验室建设工作座谈会召开

24 向“新”而行、逐“质”攀高 以科技创新振兴“两茶”

产业

25 锚定创新驱动 打造“两茶”产业高地

26 茶与油茶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理性思考

29 科技赋能促进“两茶”领域高质量发展

31 河南省茶产业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33 信阳文新毛尖集团有限公司:数字赋能茶产业 助推高质量

发展

34 信阳市广义茶叶有限公司:发挥科研优势 提升产业价值

35 商城金刚碧绿茶业有限公司:深化产学研合作 凝聚科创合力

36 信阳市四季香茶业有限公司:聚焦技术攻坚 助力健康饮茶

37 信阳市大别山佳茗茶文化有限公司:专研茶树花 开出致富花

38 河南新林茶业有限公司:坚持新法承古 炒制“三绿”玉露

39 河南省联兴油茶产业开发有限公司:找到创新路 就要大胆做

11 文声政语

11 全市科技大会召开

16 大别山实验室在我市挂牌运营

16 大别山实验室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17 大别山实验室机构简介、人才团队及研究方向

第7页

40

2024 年 第 7 期

总编辑

副总编辑

编  辑

本期责编

校  对

本期网宣

法律顾问

198

敬请关注《看信阳》公众号

本刊所付作者稿费,包括纸质、手机微信公

众号、微博等发布的《看信阳》。

本刊部分照片、文字转载自网络及其他刊物,

均已注明作者及出处,因无法与作者联系,请作

者见刊后速与本刊联系。

需要赠阅本刊的,请致电 0376 6366133

内部资料 免费交流

目录

黄 东

曾林峰

胡士晶 成园园

成园园

李亮亮 李 玲

李 帅 成园园

王乐乐 王语萌

邱 野

河南精致律师事务所

张 亚

Looking Xinyang

封底

封二 / 翠茗云海间 吴晓军 摄

封三 / 书画艺术作品鉴赏

何家寨露营基地 刘宏冰 摄

42 科创先锋·分享汇

50 “两茶”小课堂

53 图解“两茶”政策

42 让油茶产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44 科研赋能茶产业 农民鼓起钱袋子

45 科技赋能助力信阳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47 只有深入基层 科研才能赋能

50 喝绿茶抗衰老,每天能喝多少?

51 油茶科普知多少?

52 “两茶”科技成果展示

53 信阳市支持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

55 信阳市支持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试行)

40 河南绿达山茶油股份有限公司:传承制药基因 打造品质标杆

41 信阳崧润茶油有限公司:科技为引擎 研发好茶油

第8页

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两院院士大会在京召开

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和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会、中国工

程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6月24日上午在人民

大会堂隆重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

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为国家

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等颁奖并发表重要讲

话。他强调,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

国家强。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

撑,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

能。必须充分认识科技的战略先导地位和根

本支撑作用,锚定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战

略目标,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加快实

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李强主持大会,丁薛祥宣读奖励决定,

赵乐际、王沪宁、蔡奇、李希出席。

上午10时,大会开始。解放军军乐团奏

响《义勇军进行曲》,全场起立高唱国歌。

丁薛祥宣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

6 月 24 日,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

学技术奖励大会和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

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七次院士

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中共

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

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 姚大伟 摄

第 页 第 页6

第9页

『高端言论』

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

仪式号角响起,习近平首先向获得2023

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武汉大学李德仁

院士和清华大学薛其坤院士颁发奖章、证

书,同他们热情握手表示祝贺。随后,习近

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同两位最高奖获得者一

道,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

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的代表颁发证书。

在热烈掌声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他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深入推动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出加快建设创新

型国家的战略任务,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

革,有力推进科技自立自强,我国基础前沿

研究实现新突破,战略高技术领域迎来新跨

越,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科技体制改革打开新局面,国际开放合作取

得新进展,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

历史性变革。

习近平强调,在新时代科技事业发展实

践中,我们不断深化规律性认识,积累了许

多重要经验,主要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坚持创新引

领发展,坚持“四个面向”的战略导向,坚

持以深化改革激发创新活力,坚持推动教育

科技人才良性循环,坚持培育创新文化,坚

持科技开放合作造福人类。这些经验必须长

期坚持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

习近平指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

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

展,深刻重塑全球秩序和发展格局。我国科

技事业发展还存在一些短板、弱项,必须进

一步增强紧迫感,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力

度,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

习近平强调,要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

优势,完善党中央对科技工作集中统一领导

的体制,构建协同高效的决策指挥体系和组

织实施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

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调动

产学研各环节的积极性,形成共促关键核心

技术攻关的工作格局。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

量建设,提高基础研究组织化程度,鼓励自

由探索,筑牢科技创新根基和底座。

习近平指出,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

新深度融合,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聚焦现

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和

未来产业,积极运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

业。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促进科技

成果转化应用。做好科技金融这篇文章。

习近平强调,要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机制

改革,统筹各类创新平台建设,加强创新资

源优化配置。完善区域科技创新布局,改进

科技计划管理,提升科技创新投入效能。加

快健全符合科研活动规律的分类评价体系和

考核机制,完善激励制度,释放创新活力。

习近平指出,要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

机制一体改革,完善科教协同育人机制,加

快培养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

优良的创新型人才队伍。优化高等学校学

2024 年 07 月 / 第 198 期 第 页 7

第10页

科设置,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自主

培养水平和质量。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

量,着力培养造就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

高技能人才。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大力

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励广大科研人员志存高

远、爱国奉献、矢志创新。

习近平强调,要深入践行构建人类命运

共同体理念,在开放合作中实现自立自强。

深入践行国际科技合作倡议,进一步拓宽政

府和民间交流合作渠道,发挥共建“一带一

路”等平台作用,支持各国科研人员联合攻

关。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深度参与全球

科技治理,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让科技更

好造福人类。

习近平表示,希望两院院士当好科技前

沿的开拓者、重大任务的担纲者、青年人才

成长的引领者、科学家精神的示范者,为我

国科技事业发展再立新功。广大科技工作者

要自觉把学术追求融入建设科技强国的伟大

事业,创造出无愧时代、不负人民的新业

绩。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加强对科技工作

的组织领导,全力做好服务保障。

李强在主持大会时指出,习近平总书记

的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

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深刻总结了新时代

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经验,精辟论述了科技

创新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第二个百年

奋斗目标伟大进程中的重要作用,系统阐明

了新形势下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基本内涵和

主要任务,为做好新时代科技工作指明了前

进方向,要深入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

新征程上,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

科技强国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要更加紧密

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

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思想,进一步增强做好科技工作的自觉性

和坚定性,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

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团结奋斗。

会上,李德仁和薛其坤代表全体获奖人

员作了发言。

会前,习近平等领导同志亲切会见了国

家科学技术奖获奖代表,并同大家合影留

念。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

记,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领导同志,国务委

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

察长,全国政协有关领导同志出席大会。

各省区市和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

兵团,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有关人民

团体、军队有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两院院

士、部分外籍院士,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代

表等约3000人参加大会。

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250

个项目和12名科技专家。其中,国家最高科

学技术奖2人;国家自然科学奖49项,其中

一等奖1项、二等奖48项;国家技术发明奖

62项,其中一等奖8项、二等奖54项;国家

科学技术进步奖139项,其中特等奖3项、一

等奖16项、二等奖120项;授予10名外国专

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第 页8

第11页

全省科技大会在郑召开

6月28日,全省科技大会在郑州召开。会

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

重要论述,全面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大会、国家

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精神,对深

入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进

行再部署再推动,加快建设国家创新高地和重

要人才中心,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

践提供根本支撑,为科技强国建设贡献河南力

量。省委书记楼阳生讲话,省长王凯主持,省

政协主席孔昌生出席。

我省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代表

宋克兴、李红霞、雷振生、范国强、赵延军等

受邀上台并在主席台就座。

楼阳生指出,近年来,我们坚定把创新摆

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河南建设的核心位

置,把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摆

在“十大战略”之首,持续加强前瞻谋划、系

统谋篇、战略谋势,推动形成中原科技城、中

原医学科学城、中原农谷“三足鼎立”的科

技创新大格局,国家创新高地和重要人才中心

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河南发展实现了动能之

变、结构之变、质量之变,也带来了广大干部

群众思想观念之变、视野格局之变、能力作风

之变,创新发展已成为现代化河南建设的最鲜

明标识。要站位大局,深刻把握新一轮科技革

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保持不进则

退、慢进亦退、不创新必退的清醒,坚定走好

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这个“华山一条路”,为

现代化河南建设汇聚磅礴力量。

楼阳生强调,要聚焦重点关键,以“十年

磨一剑”的坚定决心和顽强意志,以“人一

之、我十之”的昂扬斗志和拼搏精神,在建设

国家创新高地和重要人才中心上不断实现新突

破。

一要在完善提升“三足鼎立”科技创新大

格局上持续用力、久久为功。集聚优势资源、

集合各方力量、集中精力推进,着力打造环省

科学院创新生态圈、环省医学科学院创新生态

圈、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创新生态圈,

建设全省科技创新的最强策源地、战略科技力

量的集中承载地、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的先

行示范区、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和强大竞争

力的创新高峰。

二要在推进高校“三个调整优化”上持

续用力、久久为功。提质打造郑大河大“双

航母”,加快培育“双一流”创建“第二梯

队”,着力填补“空白点”,做强做优理工

科,全面提升高校创新源头供给能力和人才培

『要言要闻』

2024 年 07 月 / 第 198 期 第 页 9

第12页

养质量。

三要在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上持续用力、

久久为功。积极对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完善

全国重点实验室、省实验室、省级重点实验室

协同创新体系,优存量、扩增量、增优势、强

能力,加快构建“核心+基地+网络”的实验

室建设格局。

四要在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上持续用

力、久久为功。坚持“四个面向”,下好基础

研究先手棋,增强应用研究实效性,提高科技

攻关组织力,凝练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取

得一批原创性、迭代性、颠覆性的重大成果。

五要在推进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上持

续用力、久久为功。持续提高规上工业企业研

发活动覆盖率和质效,做强产业研究院,做优

中试基地,做大技术交易市场,打通“基础研

究—技术攻关—技术应用—成果产业化”的产

业创新全链条。

六要在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上持续

用力、久久为功。发挥科技领军企业龙头作

用,健全梯次培育机制,完善智慧岛体系,构

建大中小微企业协同创新、产业链上中下游有

效衔接的融通创新格局。

七要在创优人才发展大环境和用人单位

“小气候”上持续用力、久久为功。迭代升级

“1+20”人才政策体系,深入实施人才“十

大工程”,健全分类评价体系和考核机制,引

育并举、用服结合,打造一支规模宏大、结构

合理、素质优良的科技人才队伍。

八要在深化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上持续

用力、久久为功。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

结果导向,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以改

革之火点燃创新引擎。

九要在推动科技开放合作上持续用力、久

久为功。积极融入国际国内创新网络,大力吸

引知名企业在豫设立区域研发中心、创新中心

等,加强与一流高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合

作,以高水平开放支撑高水平创新。

楼阳生强调,要加强党的领导,各级党委

和政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科学管理,党委科

技委发挥好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的作用,相

关职能部门主动作为、狠抓落实,完善投入机

制,弘扬创新文化,推动构建一流创新生态。

楼阳生说,建设国家创新高地和重要人才

中心,科技战线是主力军、顶梁柱。希望在豫

两院院士当好科技前沿的开拓者、重大任务

的担纲者、青年人才成长的引领者、科学家精

神的示范者。希望全省广大科技工作者,始终

牢记初心、勇担使命,始终敢为人先、追求卓

越,始终立德为先、立学为本,自觉把学术追

求融入河南奋勇争先、更加出彩实践,在科技

报国、服务人民的不懈奋斗中书写精彩人生。

会议通报三年来全省科技创新工作进展情

况。郑州市、省科学院、郑州大学、中铁工程

装备集团和获奖代表作发言。

省委常委,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有关领

导同志,在豫两院院士出席会议。各省辖市、

济源示范区、航空港区,省直及中央驻豫单

位,省管企业和高校,全国重点实验室、省实

验室、产业技术研究院和部分科研机构、创新

龙头企业主要负责同志,高层次创新人才代表

等参加会议。

第 页 10

第13页

『文声政语』

全市科技大会召开

7月25日,全市科技大会在百花之声召开。会

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

论述,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全国科

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精

神和全省科技大会精神,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解放

思想、凝聚共识,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谋划

推进我市科技工作,为现代化信阳建设提供有力支

撑。市委书记蔡松涛讲话。市长陈志伟主持。杨

进、谢天学、孙同占、谷昌豪、曲尚英、李选才、

王军、曾辉、朱洁、于海忠、赵军伟出席会议。

我市2021—2023年度省科学技术奖获奖代表

龚克、陈琼、程琳、李旭健、程绍国、王发义、王

霞、葛力新等受邀上台并在主席台就座。

会议强调,要强化思想认识,深刻把握科技

创新的重大意义。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

支撑,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

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科技创新的根本价值

立场。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

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省委的安排部署

上来,正确理解科技和创新的内在逻辑关系,坚持

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

置,着力锻长板、补短板、扬优势、强弱项,大力

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以科技创新为主

要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切实把科技创新这

个“关键变量”,转化为老区振兴崛起的“最大增

量”、实现“两个更好”的磅礴力量。

会议强调,要聚焦重点关键,全面提升科技创

新能力水平。围绕绿色能源装备制造、电子信息、

绿色家居、绿色食品、生物医药、纺织服装六大主

导产业,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等方

式,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推

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取得新突破。坚持

以新质生产力引领人居科技产业发展,探索“四

好”建设信阳实践,创新建设完整未来社区,深入

践行“将城市轻轻放在山水之间”发展理念,打造

山水交融、城景相依、宜游宜业、产城融合的花园

城市。坚决扛起粮食主产区政治责任,依靠模式创

新、科技创新,推动从“望天田”向“吨粮田”转

变、“兴农场”向“兴工厂”转变、“首发创新”

向“应用科技”转变,以科技创新助推农特产品产

销两旺,助力乡村振兴。要发力沉浸式文旅新赛

道,延伸文旅消费长链条,集聚研学旅行大流量,

推进交旅与科技融合发展。要注重教育办学模式创

新,加强医疗服务能力创新,推动就业创业服务创

新,加快农村养老服务创新,推动品质生活全面提

质增效。

会议强调,要强化机制保障,推动构建一流创

新生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把各方面的智慧

和力量汇聚到抓科技、谋创新上来,加强组织领导,

建好创新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营造浓厚氛

围,以“十年磨一剑”的坚定决心和顽强意志,坚定

走好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华山一条路”,为奋力谱

写“两个更好”新篇章作出更大贡献。

(信阳日报社 邹乐 供稿)

2024 年 07 月 / 第 198 期 第 页 11

第14页

大别山实验室缘何花落信阳

今年2月,省委书记楼阳生为包括蓝天

实验室、大别山实验室在内的新一批省实验

室和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揭牌。面对新一轮科

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带来的历史性机遇,省委

省政府坚定不移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

创新的重要论述和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

示,抢抓机遇、前瞻布局,大别山实验室应

运而生。

大别山实验室设在信阳市,主要聚焦“两

茶”(茶叶、油茶)科技领域的重大科学问

题、重大科技需求、产业关键技术瓶颈,以品

种选育、绿色低碳、精深加工、智能装备、医

药健康等领域关键技术研发为核心,通过人才

集中、平台搭建,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实

现一系列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建设大别山实验室意义重大

一是“两茶”产业是大别山区实现美

好生活与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两

茶”产业是大别山区特色优势产业。习近

平总书记十分重视“两茶”产业发展,强调

“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

大文章,为新时代“两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指明了路径。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视

察信阳,提出“要把革命老区建设更好,让

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重大要求,并对

油茶产业作出了重要指示,强调“路子找对

了,就要大胆去做”。经过近年来的大力发

展,“两茶”产业已经成为信阳老区乡村振

兴的重要支柱产业。

二是“两茶”产业已成为重要的绿色

第 页 12

第15页

『特别关注』

产业和朝阳产业。“两茶”产业作为生态高

效的健康产业,具备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优

势。茶产业在减排固碳方面具有天然优势,

被视作富民产业、绿色产业和健康产业。

三是大别山区“两茶”产业亟待升

级问题尤为突出,科技创新亟需突破。

目前我省“两茶”产业发展能级较低,大而

不强。在“三茶”统筹上研究不够,存在

以一产和二产初级加工为主,精深加工水

平不高,产业链条不长,关键生产技术缺乏

科技支撑,资源利用效率较低等问题,亟需

在科技创新上取得突破,从而带动产业提质

升级。建设大别山实验室,就是通过集聚优

势高端资源,提高“两茶”产业科技创新能

力,破解行业发展瓶颈,加快科研成果转化,

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为

“两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建设大别山实验室优势突出

一是产业优势。中部地区是我国“两

茶”产业的主产区之一,在我省主要集中在

信阳、南阳、驻马店等地。信阳被誉为“中

国毛尖之都”,现有茶园面积260万亩、

产值160亿元,分别约占全省的91.5%、

85.5%。油茶种植面积140万亩、产值43.26

亿元,分别约占全省的95.8%、97.7%。截

至目前,信阳毛尖已连续14年位列中国茶叶

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前三位。

二是区位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

考察时指出,希望河南省建成连通境内外、

辐射东中西的物流通道枢纽,为丝绸之路经

济带建设多作贡献。2022年3月省委省政府

设立豫东南高新区,这是省委贯彻落实习近

平总书记“两个更好”殷殷嘱托的重大决

策,是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推动革命老区

振兴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信阳是全国农

村改革试验区,是《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

划》《“十四五”特殊类型地区振兴发展规

划》确定的区域中心城市之一,同时也是河

南大别山革命老区加快振兴发展的重点支持

地区,区位优势明显。

三是科技优势。实验室牵头单位和参

与单位在“两茶”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病

虫害绿色防控、品质形成机理与产品开发、

质量安全与标准化等研究领域优势显著;湖

南湘丰茶叶、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

究所等技术支撑单位在“两茶”智能化加工

技术装备研究与应用方面积累深厚。

四是人才优势。河南省在“两茶”领域

培养了一批国内外知名的杰出创新人才和团

队,现有从事“两茶”领域研究的专业技术

人才近400人,高级职称80余人,博士130余

人,能够为实验室筹建提供智力支撑。近年

来,信阳与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仲华教授,中

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吴孔明

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康振生教授等知名

专家也建立了密切联系,开展实质性合作,

为大别山实验室建设打下良好基础。

五是平台基础。信阳已建有教育部大

别山区农林特色产业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

心、河南省茶树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河南省

豫南茶树资源综合开发重点实验室、河南省

油茶生物学与高值化利用国际联合实验室、

2024 年 07 月 / 第 198 期 第 页 13

第16页

河南省大别山油茶产业技术研究中心等30余

个省部级科研平台,为大别山实验室建设提

供了应用基础研究平台。

建设大别山实验室重任在肩

大别山实验室坚持“四个面向”(面向

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

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汇聚国际

国内优势资源,聚焦“两茶”领域科技创新

与产业高质量发展,深入开展“两茶”传统

产业提质增效、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和未来产

业前瞻布局,打造国内“两茶”产业高端人

才聚集和科技创新高地。

一是坚持完善创新链条,贯通政产学

研用。一体化推进实验室、中试基地、产业

孵化园建设。注重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

果转化相互融通,注重“四链融合”,推动

科技创新上游、中游、下游协同集成。实现

“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中试—产业化”有

机衔接,构建全生命周期的创新链条、创新

生态、产业生态。

二是坚持聚焦产业发展,攻克关键技

术。紧紧围绕服务重大战略实施,加强重

点产业集群“卡脖子”技术难题协同攻关,

推动“两茶”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

培育壮大、未来产业谋篇布局,努力在新赛

道上赢得先机、赢得主动。加快建设功能齐

全、开放共享、机制灵活、政策健全、供给

有效的中试服务和成果转化体系,通过与产

业平台、金融资本等多方深度融合,打造从

创新到市场协同高效的现代化创新生态圈。

三是坚持搭建高端平台,引育一流

人才。引育并举、刚柔并济、以用为本,

创新人才培养、引进、使用、评价、激励等

机制,精准引进顶尖人才、领军人才。注重

在重大科技任务中发现、培养、使用青年人

才,充分激发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

创造性。建立开放、流动、竞争、协同的用

人机制,提供个性化支持,创造一流科研条

件,营造稳定安全宽松活力的科研生态。

四是坚持注重开放合作,强化协同创

新。加强与国内外一流高校、科研院所、龙

头企业的合作,打造体系化、任务型、开放

式的创新联合体,形成“强核心、多基地、

大开放、大协作、网络化”的创新格局。充

分发挥行业龙头企业作用,采取科研合同、

揭榜攻关等新模式,共同开展技术开发、成

果应用等工作。强化创新平台开放共享,探

索完善仪器设备、检测中心等社会化、市场

化运作方式,实现创新与企业互促共进、共

同成长。

五是坚持需求和市场导向,加速集成

创新。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两茶”产业未

来发展需要,找准方向定位。充分发挥河南

省本地人才及科技优势,集聚域外力量,与

龙头企业更加紧密结合,努力突破核心关键

技术,尽快取得一批填补国内空白的重大原

创性成果,提升“两茶”领域核心竞争力,

实现“两茶”科技自立自强,更好地服务国

家发展大局。加强对外协同攻关,秉承开放

式的建设理念,进一步理顺机制,深化与国

内外顶级科研机构、大学和龙头企业的合作

交流,形成更多实质性成果。

第 页 14

第17页

『特别关注』

2月28日,大别山实验室等4家省实验室和中原人工智能产业技术研究院等5家省产业技术研究

院集中揭牌仪式在郑州举行。省委书记楼阳生出席仪式并为新一批省实验室和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揭

牌。大别山实验室作为老区科技创新的重要平台,填补了“两茶”领域省实验室的空白,对推动传

统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区域竞争新优势具有重要意义。

5月7日,大别山实验室建设工作座谈会在信阳师范大学召开。市委书记蔡松涛、市长陈志伟出

席会议并讲话。杨进、谢天学、孙同占、秦保建、郑云和信阳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王文鹏、校长李俊

等出席座谈会。

会议听取了大别山实验室建设进展、高层次人才引进和近期工作安排等情况汇报,对前期取得

的阶段性成效给予了肯定;与会人员进行了交流发言,并就实验室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建议

和推进措施。

会议指出,大别山实验室作为省实验室于今年2月28日揭牌成立,彰显了省委省政府实施创新驱

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奋力打造国家创新高地和重要人才中心的一贯立场和鲜明态度。

会议强调,要加快建设步伐,聚焦“两茶”领域科技创新和“两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深度

对接国家、省战略需求,努力将实验室打造成为国内一流的“两茶”科技创新平台和高层次人才

聚集地。要创新体制机制,强化资源整合,加快推进信阳师范大学茶学与食品学院建设,形成融合

互促发展,推动“两茶”产业提质升级。要立足产业发展,坚持需求导向、研用贯通,不断延伸产

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加快新兴产业培育布局。要加快人才引进,加强与国内外一流高

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的合作,推动企业项目落户、成果优先转化、合作收益共享。要强化保障

支持,加强配合协作,确保实验室各项建设工作按时间节点顺利推进。

会前,与会人员对大别山实验室建设进展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

大别山实验室在郑揭牌

大别山实验室建设工作座谈会召开

2024 年 07 月 / 第 198 期 第 页 15

第18页

5月9日上午,大别山实验室在我市正式挂牌运营,依托6个共建单位科研优势,确定了“两茶”

(茶叶、油茶)领域6个研究方向。自今年2月28日,省委为大别山实验室在内的新一批省实验室和

省产业技术研究院集中揭牌,明确大别山实验室由市委、市政府主导,信阳师范大学、湖南农业大

学牵头,联合河南农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信阳农林学院、信阳市农业科学院和龙头骨干企业组

建。两个多月的时间,我市完成了2000平方米的一楼展厅和二楼科研办公场所装修,为大别山实验

室顺利挂牌运营奠定了基础。

5月14日,大别山实验室理事会召开第一次会议,研究审议实验室理事会和学术委员会组成人员、

相关章程及实验室相关内控制度等事项,确保实验室各项工作高效、规范、有序开展。中国科学院院

士、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朱玉贤,省科技厅总工程师高拓,市委书记蔡松涛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强调,大别山实验室作为老区科技创新的重要平台,填补了茶叶和油茶领域省实验室的空白,

有利于我们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区域竞争新优势。要高站位把握,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两个更

好”殷殷嘱托,落实省委部署要求,加快推进实验室的各项建设与运行工作,全力建设国内一流的“两

茶”科技创新平台和高层次人才聚集培育地,努力为我省建设国家创新高地和重要人才中心贡献老区力

量。要高标准建设。要加快进度,按照时间节点,倒排工期、逐项推进、落实到人,扎实做好各项筹建

工作。要引育人才,坚持引育并举、刚柔并济、以用为本,加快首席科学家团队组建进度,尽快启动高

层次人才招聘工作,落实好人才政策,确保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要创新机制,围绕调动科研人才

积极性和创造力,综合运用好激励手段,更好激发创新内生动力活力。要高水平统筹。统筹处理好目标

引领和问题导向的关系、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关系、科学研究与成果转化的关系,做到有的放矢、精

准高效。要高效率保障。扎实做好各项配套、人才服务、项目实施等工作,确保圆满完成实验室建设

任务。各理事长和理事单位要在章程范围内履行好各自的职责,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政策、资金、项

目、人才引进等方面全力支持,让专家们集中精力搞科研、心无旁骛出成果。学术委员会和战略咨询委

员会要针对实验室建设运行情况,谋创新之举,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为实验室更好发展提供智力

支持。要加强与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等省直理事单位的对接协调,争取资源调配等方面支持帮助,推动

大别山实验室健康持续发展。

大别山实验室在我市挂牌运营

大别山实验室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第 页 16

第19页

大别山实验室由信阳市委市政府主导建设,牵头单位为信阳师范

大学、信阳农林学院、湖南农业大学、信阳市农业科学院。实验室实

行理事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主任对实验室的发展和管理全面负

责,同时设立战略咨询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聘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刘

仲华担任实验室主任,聘请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朱玉贤担

任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特别关注』

大别山实验室依托6个共建单位科研优势,确定了围绕“两茶”种质资源挖掘与现代生物技术创

新、“两茶”绿色低碳与生态价值研发、“两茶”数字化与智能装备研发、“两茶”品质与新产品

研发、“两茶”功能成分与健康研发、“两茶”质量控制与安全监测研究6个研究方向。信阳师范大

学、湖南农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信阳农林学院、信阳市农业科学院牵头联合全国

“两茶”研究领域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组建6个科研团队,并相应明确了相关研究内容。信阳现已建

有河南省茶树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河南省豫南茶树资源综合开发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平台17个,拥

有省级以上油茶科研创新平台6个,建有河南省唯一的油茶绿色深加工中试基地及河南省油茶生物学

与高值化利用国际联合实验室。从事“两茶”领域研究的专业技术人才300余人、高级职称人员近70

人、博士100余人。

2024 年 07 月 / 第 198 期 第 页 17

第20页

饶本强教授、硕导

韦朝领教授

周棋赢副教授 袁正仿副教授

陈明杰副教授 张伟副教授

刘硕谦教授

宋新强教授 许威副教授

程琳教授 吴昊副教授

团队负责人

团队成员

科研团队风采展示

茶树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

茶树生理与生态茶园建设;

茶叶香气成分与品质化学;

茶叶健康功能机理;

油茶种质资源与基因组学;

油茶深加工与资源化利用。

信阳师范大学研究方向

Exhibi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team style

第 页 18

第21页

『特别关注』

刘仲华院士

曾建国教授

卢向阳教授 李宗军教授

李有志教授 贺建华教授

团队负责人

团队成员

科研团队风采展示

湖南农业大学研究方向

分离纯化工程技术研究;

分析检测技术与标准化研究;

功能研究与安全评价;

终端产品开发研究;

资源高值化技术研究。

Exhibi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team style

2024 年 07 月 / 第 198 期 第 页 19

第22页

郑先波教授、博导

赵仁亮副教授

周琼琼副教授 张芬博士

贺巍博士 梁丽云博士

班秋艳博士

苏会博士

吴春来博士 郑乃福二级研究员

熊淑萍教授 / 博导

何勋副教授

赵广山博士

杨超臣博士

张香萍正高级农艺师

团队负责人

团队成员

科研团队风采展示

夏秋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茶叶加工及代谢组学;

茶树逆境生理与分子生物学;

茶树营养吸收与代谢;

茶叶健康功能评价;

油茶种质资源评价与创制。

河南农业大学研究方向

Exhibi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team style

第 页 20

第23页

『特别关注』

宋传奎教授、博导

荆婷婷

国家级人才后备人选

王强副教授 赵明月博士后

(安徽省人才)

姜浩副教授 黄山副教授

刘源涛博士后

(新入职)

崔继来博士后

(流动人员)

团队负责人

团队成员

科研团队风采展示

安徽农业大学研究方向

茶树次生代谢的生理功能。

Exhibi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team style

2024 年 07 月 / 第 198 期 第 页 21

第24页

宁井铭教授、博导 孙慕芳教授

团队负责人 团队负责人

团队成员

科研团队风采展示

茶叶产品品质解析与创新开发;

茶叶智能化加工技术及装备研发;

茶叶标准化与品牌建设研究;

油茶油料品质控制与功能挖掘;

信阳农林学院研究方向

Exhibi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team style

曹健教授

尹鹏副教授

郭桂义教授

张向娜博士

刘政权教授

王玉洁博士

陈义教授

苏丹博士

龚守富教授

李露青博士

第 页 22

第25页

阮建云研究员博导

陈亮研究员博导 马立锋研究员博导 蒋双丰副研究员

党永超副研究员 李太魁博士 蔡一鸣硕士

任太钰硕士 易超硕士 李俊玲学士

余有本教授博导 吴慧平教授博导 郑杰副研究员

段继华副研究员 张香凝博士 史福刚博士

梁少茹硕士 冯雨学士

陈志云硕士

李杰博士

团队负责人

团队成员

科研团队风采展示

豫南茶树种质资源收集鉴定与遗传多样性研究;

豫南茶园绿色防控与营养精准管理;

豫南茶叶加工技术研究。

信阳市农业科学院研究方向

Exhibi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team style

『特别关注』

2024 年 07 月 / 第 198 期 第 页 23

第26页

向“新”而行、逐“质”攀高

以科技创新振兴“两茶”产业

作为中国的国饮,茶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

历史传承,信阳种茶至今已有2300多年历史,文化

源远流长,陆羽《茶经》载:淮南茶,光州上。苏

轼遍饮诸茶后亦赞誉云:淮南茶,信阳第一。

关于茶产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作出指示:

把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做好!总

书记关于“三茶统筹”的论述,为新时代茶产业

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新茶经”。新质生产力的提

出,更将带动茶业标准化、机械化、数智化、品

牌化的大幅升级,为茶产品的质量安全、品质提

升、多元化创新以及促进消费欲望、创新消费方

式,为人们在新时代下通过茶生活方式享受健康

幸福美好生活提供强劲的科技支撑。

在这个背景下,我们组建了大别山实验室,

旨在围绕乡村振兴、“双碳”、健康中国等国家

战略需求,切实落实河南省“十大战略”,践行

茶文化、茶科技、茶产业统筹发展新理念,打造

国内“两茶”产业高端人才聚集和科技创新高

地,提升“两茶”产业科技创新能力。

实验室坚持“四个面向”,定位创建国家一

流创新平台,汇聚国内国际顶尖人才,打造一流

创新生态,紧盯科技最新前沿、对标国内国际一

流,集中资源、集中力量开展原创性、变革性、

迭代性、颠覆性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努力推出

一批重大科研成果,将实验室建设成为科技创

新、人才汇聚和产业支撑的战略高地。

实验室聚焦“两茶”领域科技创新和“两

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围绕解决“两茶”关键科

学问题、重大科技需求和产业核心技术瓶颈,集

聚全国优势高端资源,着力开展“两茶”领域的

重要理论、品种选育、产品研发、技术革新和装

备制造等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及重大变革性科技

攻关,加快培育“两茶”新兴业态及未来大健康

产业布局,推动传统“两茶”产业转型升级、提

质增效。

实验室瞄准国家和我省战略需求,服务河

南高质量发展,健全完善产业对接机制和利益

联结机制,聚焦“两茶”领域种质资源、精深

加工、绿色低碳、高效栽培、营养健康和数字

化智能化加工等技术突破和先进技术应用,实

现“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技术应用—成果转

化”全过程无缝衔接,加快推动“两茶”产业

新质生产力发展。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

下,大别山实验室一定会发展越来越好,向

“新”而行、逐“质”攀高,以科技创新带动

“两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加快老区绿色崛

起、实现“两个更好”贡献力量。

□ 中国工程院院士、大别山实验室主任 刘仲华

第 页 24

第27页

『科创赋能·专家谈』

锚定创新驱动

打造“两茶”产业高地

近年来,河南省深入实施“十大战略”,

科技创新日益成为新增长极,在中原经济发展动

能之变、结构之变、质量之变中发挥了重要作

用。大别山实验室作为老区科技创新重要平台,

要聚焦关键科学问题和产业技术瓶颈,面向品种

选育、绿色低碳、精深加工、医药健康等重点领

域,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推动区域科技创新、

引育高层次人才等方面同向发力。

一是坚持“顶天立地”的目标定位。科研工

作者要有顶天立地的思维。大别山实验室因势而

谋,更应顺势而为。要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

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

生命健康,溯清茶叶之源,回正油茶之本,把涉

及“两茶”的科学问题搞清楚,把“两茶”产业

链带红火;要依托信阳“两茶”领域特色优势,

在提升创新内动力、综合竞争力、品牌影响力上

下大力气,继续做大做强茶叶生产基地,带领

“两茶”产业走出河南、走向世界。

二是坚持引育并举,建设一流人才团队。

“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

第一步是要把人引进来。组成引进人才评估小

组,通过专家引才、平台引才、人才引才等不同

渠道,引进一批优秀青年人才。引好更要培养

好,才能留得住,最终形成人才成长和单位发展

的良性循环。在应用型研究上要坚持有组织科

研,发挥体制优势,加强团队建设、集体攻关,

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塑造新动能新优势。对从事

基础研究的年轻学者,给足发展空间,不以短期

业绩考核为主要指标。

三是坚持体制创新,促进成果转化。大别山

实验室作为新建研究单位,后发优势明显,在推

进产学研用一体化上有经验可鉴。要始终坚持科

技创新和体制创新,走进田间地头,开展全产业

链研究,从茶园管理、茶叶生产到茶产品营销,

提供全方位的科技支持;要打开门做实验,建立

与企业的合作机制,推动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应

用,促进“两茶”产业的技术升级和产品创新;

要助力乡村振兴,加强农业绿色与可持续发展研

究,把论文写在中原大地上,推动绿色发展和生

态文明建设。

“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

胜。”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重若千钧。我们

要坚决当好重大任务的担纲者、青年人才成长的

引领者、科学家精神的示范者,与广大科技工作

者一道,始终牢记初心、勇担使命,把大别山实

验室打造成为国内“两茶”产业高端人才聚集和

科技创新高地,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做出河

南应有的贡献。

□ 中国科学院院士、大别山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朱玉贤

2024 年 07 月 / 第 198 期 第 页 25

第28页

茶与油茶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理性思考

近年来,“两茶”产业已成为带动信阳经

济发展的绿色支柱产业。然而“两茶”产业在

发展壮大的同时,也呈现出种质资源创新不

足、产业大而不强、多而不优,品质稳定性

差、标准化体系不健全、产品形式单一、产业

链条不长等薄弱环节。主要原因在于“两茶”

专业技能人才缺口大,良种资源挖掘和科技投

入不到位,生产缺乏数字化、智能化、多元化

等科技支撑,产业发展迫切需要走“创新、绿

色、高附加值”的转型升级之路。

科技创新是“两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

心驱动力。“两茶”科技创新已从单一环节的

创新转变为全产业链的链条式交叉融合创新、

从传统“两茶”加工工艺的创新转向未来“两

茶”产品多元化,定制化的创新。如何利用茶

学、生物技术、食品科学、医学等多学科的交

叉融合,突破“两茶”产业技术瓶颈,使我省

“两茶”产业科技总体水平由“跟跑、伴跑”

向“领跑”转变,将是我省“两茶”产业转型

升级发展的关键。以科技创新赋能茶产业,必

须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加强科技交流合作。

围绕“两茶”产业链开展深度研究,注重“两

茶”品种培育、安全生产、产品功能化等新技

术的研发与推广应用,全面提升精深加工水

生态茶园示范化建设

□ 信阳师范大学茶学院副教授 周棋赢

第 页 26

第29页

『科创赋能·专家谈』

平。将茶从传统的饮品向现代食品、保健品、

药品、文创品等延伸发展,研究开发具有核心

技术和市场竞争力强的创新型“两茶”产品,

推动河南省“两茶”产业迭代升级,对促进河

南省“两茶”产业的发展和提升国际竞争力具

有重要战略意义。

根据当前我省“两茶”产业发展中面临的

关键问题和瓶颈,我们将着力聚焦以下几方面

开展“两茶”创新研究。

一、茶与油茶种质资源挖掘与现代生物技术

创新

开展茶与油茶种质资源的收集、鉴定和保

护。收集保存优良茶树种质资源,建设大别山

区茶树种质资源圃和数字化信息库。利用现代

生物技术与大数据开展茶树种质资源鉴定,挖

掘高产、优质、抗逆、氮素高效利用、耐贫瘠

等优质种质资源,培育“两茶”新品种。运用

基因组、代谢组、蛋白质组、转录组等多组学

联合分析技术、分子标记技术、基因编辑等技

术,鉴定优异性状形成的关键基因和突变位

点,创制优势育种资源。构建茶树遗传转化体

系,开展茶树基因编辑及转基因育种。建设高

标准茶树良种示范基地。

二、“两茶”绿色低碳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

利用传感实时在线数据,构建“两茶”生

长模型,实行精准化种植,突破茶树营养精准

调控、茶园绿色防控等理论和技术瓶颈。开展

茶叶清洁能源、高效节能加工装备和工艺关键

技术研究。探索生态低碳茶园管理模式,构建

景观低碳管理模式茶园体系。研究“两茶”栽

培土壤养分、病虫危害、微生物群落组成与茶

叶(油茶)品质和产量的关系,明确高产优质

茶产品种植栽培条件,制定高效茶树栽培管理

体系,建立高标准生态茶、有机茶生产基地。

开展茶叶环保包装材料、茶叶生产固碳减排技

术攻关与示范。

三、“两茶”数字化与智能装备开发与应用

集成互联网云计算茶叶识别与智能检测技

术、机器人智能分装技术,研发制造适合高

山、丘陵茶区茶园管理、茶叶(籽)采摘及

运输等薄弱环节的高效专用机械化、智能化装

备。推进机械装备与制茶工艺融合,攻关突破

制约信阳毛尖、信阳红茶等地方特色名优茶制

茶装备整机综合性能提升的关键核心技术。加

强绿色智能制茶装备研发,推广节能高效制茶

装备应用。研发茶叶精加工柔性化加工单元装

备,集成新型智能筛选、包装等技术和装备,

研发茶叶深加工定制式组合装备。通过数字化

技术实现对油茶产业的全面管理和监管,建立

茶叶加工的数字化与智能装备

2024 年 07 月 / 第 198 期 第 页 27

第30页

数字化管理系统和监管平台,实现对生产过程、

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的全面监控和管理。将油

茶数字化与智能装备进行集成应用,实现数字化

与智能装备的相互促进和协调发展。

四、“两茶”品质特性形成机制与开发利用

以消费升级为目标,探究信阳毛尖、信阳

红茶等主要茶产品优异品质形成分子机理,明

晰茶色香味感官功能物质基础、传导机制、调

控路径。创制优质茶产品及茶食品,构建茶+

产品标准体系。开展油茶的采后生理、活性成

分、品质化学等方面的研究,解析茶油品质形

成的物质基础。集成现代分离鉴定技术,研究

茶蛋白、茶多糖、茶多酚和茶皂素等活性物质

分离提取方法,建立低耗精制绿色提纯技术。

五、“两茶”营养健康功能与产品研制

解析茶叶营养组分与功能因子吸收代谢过

程及作用机制,构建高效价、高品质、质构定

向调控的营养健康茶叶加工技术体系,开发多

样性和个性化营养健康茶产品。进一步明确

茶叶功能成分的作用机制,解决茶叶深加工产

品的功能精准定位、产品科学组方、剂量与剂

型等问题;开发系列高附加值功能性终端产

品。跨学科、跨领域的技术协同攻关,进一步

引导推动茶及功能成分在畜禽健康制品等跨界

领域的创新开发利用,扩大相关市场空间,

引领国际国内市场茶叶深加工产品的发展趋

势。解析茶油营养组分与功能因子的吸收代谢

及作用机制,实现茶油营养组分与功能因子功

效提升。扩大茶油及其营养素的适用性,研发

复杂基质下的结构化、功能化茶油功能配料稳

定性工艺,满足食品、药品及化妆品差异性需

求,实现茶油精准营养设计。基于界面效应实

现新型多相茶油制品的创制,开发茶油植物

肉、茶油仿生降脂产品,全面推进茶油产业增

效转型。

六、“两茶”质量控制与安全检测技术与应用

建立完善的茶产品(茶叶、茶油、茶食品

等)质量标准体系及质量检测技术,监测茶

产品中的重金属、农残、微生物等有毒有害

物质含量,生产绿色、健康、安全、环保的茶

产品。运用生物检测技术,分析信阳茶与外地

茶产品的品质特性,明确特异性标志物,鉴别

不同品质茶产品,为信阳毛尖茶产品的品牌保

护和长远发展提供科技支持。开展茶园有害生

物监测和防治研究,开发茶园专用新型生物制

剂,替代化学肥料和农药,促进生态茶园建

设,保障茶产品安全。创制茶产品贮运技术、

安全加工、质量控制技术等,茶油加工、包装

过程中持久性污染物防控技术研究等。

根据“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要求,聚焦

“两茶”领域科技创新与产业高质量发展。围绕

“两茶”产业转型升级中的重大科技需求,汇聚

国际国内优势资源,开展“两茶”传统产业提质

增效、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和未来产业前瞻布局,

打造“两茶”产业领域形成源头创新、技术集成

和应用推广为一体的科技创新体系。研究结果将

有利于实现大别山区乡村振兴和老区人民对美好

生活的向往。同时,在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对

于深入贯彻大健康理念,发展健康产业,持续提

升人民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第 页 28

第31页

科技赋能促进“两茶”领域高质量发展

以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创新为基础,发展新质

生产力是解决信阳“两茶”产业现有问题,实现

“两茶”领域生产力水平提升的关键。下面我从

茶园建设、品种选育、精深加工、产品研发、产

业链和机制等方面谈谈我对科技创新的认识。

一、创新茶园建设和管理模式,发展绿色

低碳生态茶园

茶园生态建设关系到茶叶品质和茶叶终端

产品的安全和卫生,建设绿色生态茶园,是茶

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信阳市地属亚热带向

温暖带过渡气候类型,光照充足,降雨丰沛,

气候温暖湿润,无霜期长,空气湿润,土壤为

片麻岩分化形成的黄棕壤土,有机质含量1%以

上,pH值4.0-6.5之间,具备茶树生长适宜的生

态环境,其本身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但

这种优势并未完全发挥出来,将生态优势转化

为经济优势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目前信阳茶

园生态建设还存在茶园植被单一、土壤裸露、

生物多样性降低、天敌种类和数目减少、土壤

肥力不足、病虫害发生严重等问题,究其根本

原因是茶园建设的思路和茶园管理的模式还不

够先进。我认为后期应该加大绿色低碳生态茶

园建设模式和茶园管理模式的创新,比如研发

出绿色高效的茶、油茶与其他物种的间作模

式,还应该有针对生态茶园管理的科技创新,

如优化茶园耕作、修剪等管理模式,开发出一

些绿色安全高效肥料、绿肥等产品,加强茶园

绿色防控与推广等。此外,智慧农业是未来茶

产业的发展方向,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先进技

术能够为茶产业的发展提供强力支持,应加大

智慧茶园建设相关研究,在种植环节通过对土

壤湿度、温度、光照等环境因素的精准监测,

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有效降低人工成本,提

高作业效率,解决因人力资源不足而导致的茶

园管理不够的问题。在国家智慧农林项目的支

持下,我校茶学院目前正在筹划建设智慧茶

园,后期将开展茶园生态、智慧茶园建设与管

理等方面的深入研究。

『科创赋能·专家谈』

□ 信阳农林学院茶学院教授 孙慕芳

2024 年 07 月 / 第 198 期 第 页 29

第32页

二、创新品种培优,挖掘符合信阳特色的

“两茶”种质资源

茶树种质资源是茶产业的“芯片”,是特色

新产品研发的物质基础,是信阳发展现代化茶产

业、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目前信阳的特异

性茶树种质资源主要是从外省引进,这些品种如

白叶1号在信阳种植一段时间后容易出现种性退

化现象,信阳当地的国家级良种“信阳10号”

由于发芽较晚并未得到很好的推广,目前亟需通

过综合运用分子育种、诱变育种、杂交育种等高

科技育种手段选育出一些符合当地特色的茶树良

种,以及通过科学研究对“信阳10号”品种进行

种性改良。针对这一方面,我们学院建有河南省

豫南茶树资源综合开发重点实验室和河南省茶树

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这

些平台,我们学院教师一直积极开展高抗性、高

氮肥利用率等种质创新相关研究,后期我们将继

续加强这些科技研究并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将

研究取得的理论和技术成果应用于信阳茶树种质

创新,创造出一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创新“两茶”精深加工工艺,促进

“两茶”产品优质高效生产

目前信阳市已经有一定规模茶园面积和茶叶

产量,存在产能过剩问题,如何进一步提升茶叶

品质和加大对茶叶资源的综合利用开发,从而提

升茶叶的产能,是信阳茶产业发展需要思考的问

题,也是后期的发展方向。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

方面入手:一是促进传统茶叶品质提升,信阳目

前的主产茶类主要是绿茶和红茶,可以通过创新

和优化茶叶加工工艺促进信阳毛尖和信阳红茶的

品质提升,通过加强标准制定促进茶叶标准化生

产,保障茶叶品质的稳定;二是通过创新工艺,

开发信阳白茶、信阳黄茶、信阳黑茶等茶叶新品

类,促进信阳茶叶产品多元化发展;三是加大夏

秋茶的综合利用,目前信阳春茶过后很多茶园都

选择对茶叶弃采,造成夏秋茶综合利用度不高、

资源浪费、茶叶产值降低等问题,究其根本原

因,是对夏秋茶产品的开发还不够,科技赋能其

产值提升还有待加强,后期应该加强茶叶深加工

领域相关研究,拓宽产业链,利用大数据分析精

准地研判和分析市场需求和消费者行为,并以此

为基础开展茶叶深加工产品的研发,以创新促应

用,以应用促发展,如针对茶叶的一些功能性成

分研发出满足市场需求的保健品等。我校目前建

有河南省茶叶精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

省速溶茶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平台,我们学

院教师也通过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在茶叶深加工领域

取得丰硕成果,我们成功研发了10余款茶+食品、

茶+饮料、茶+新式茶饮产品,这些产品获得国家级

和省级奖项10余项,并多次被浙江电视台经济生活

频道、信阳广播电视台、河南高教视频号、河南省

教育厅视频号等进行报道。此外,通过与信阳文新

茶叶有限责任公司、信阳嘉木饮茶业有限公司等知

名茶企开展“产学研”深度合作,我们对信阳毛尖

茶、信阳红茶、信阳白茶品质优化及新产品开发关

键技术进行攻关,促进了企业茶叶品质标准化发展

和产品创新,为企业茶产品改良和新茶品研发提供

了科技支持。后期我们将进一步深入开展茶叶精深

加工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并通过与企业的“产学

研”合作、校企研发中心建设、开展科技服务等方

式加强与企业的合作研究,开发出更多优质高效的

茶叶精深加工产品,促进信阳茶产业发展。

第 页 30

第33页

河南省茶产业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茶产业是河南南部山区的传统特色优势产

业,也是竞争力强、前景广阔的朝阳产业、生态产

业。茶产业的发展,长期以来一直得到各级党委

政府的高度重视。精准掌握河南省茶产业发展面

临的问题,科学研究拿出对策,对于推动河南茶

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而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河南省茶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省茶产业在稳步、快速发展过程中,还存

在诸多方面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

一是产业地位不高,需要进一步提升。

全省茶产业在全国仍处于中下水平,与产茶大省

有较大差距。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统计,2022

年,在全国18个产茶省份中,我省茶园面积位居

全国第11位;干茶总产量位居全国第12位;干毛

茶总产值居全国第8位。

二是基础薄弱、劳动力短缺、生产成本

升高。各产茶县市茶园多建在坡度较大的山地

上,基础设施薄弱,滴灌、喷灌、耕作机械、修

剪机械等现代化设施应用率不高,不利于茶叶产

量提升。此外,全省茶园有近三分之一为上世

纪60-70年代种植的老茶园,基础较差,品种退

化,亩产量低,因受劳动力资源制约,茶园管理

较粗放,除草、施肥、修剪采摘等管理环节主要

靠人工完成,劳动生产率低,生产成本较高,机

械化推广困难大。采工短缺矛盾目前在全省已十

分突出,现有生产方式依赖大量劳动力投入,茶

园生产资料成本逐年增加,茶叶生产成本持续上

涨,茶叶人工成本占比将会越来越高,茶叶利润

出现天花板。

三是组织化程度较低、龙头企业少而不

强。我省茶叶生产多为农户分散种植和小茶厂加

工,规模化、专业化、组织化程度不高,小生产

与大市场脱节,抗风险能力较弱。龙头企业规模

小、整体实力不强,发展意识保守,带动能力有

限,缺乏活力和动力,企业与生产基地、农户结

合不紧密,引导茶农增收渠道不多,产、供、销

一体化经营未完全形成。品牌处于多、小、弱的

状态,品牌宣传力度不够,宣传投入少,缺乏在

全国叫得响的大品牌、强品牌。

『科创赋能·专家谈』

□ 河南农业大学副教授 赵仁亮

2024 年 07 月 / 第 198 期 第 页 31

第34页

四是科技转化效率低、缺乏核心竞争

力。我省长期以来,对茶叶科技投入相对较少,

关键核心技术没有突破;科技成果转化渠道较

窄,成果交易平台建设与信息宣传相对滞后。茶

叶关键加工装备标准化和自动化程度低;加工技

术的智能化、定向化调控欠缺,茶资源跨界应用

技术创新深度不够,产业和产品仍处于全国产业

链、价值链中低端。

五是茶文化发展与产业发展不相适应,

氛围营造不足。河南茶品牌形象宣传力度不够,

没有在主流媒体上投入宣传。饮茶氛围不浓,悠久

灿烂的中原茶文化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扬光大。

二、下一步发展建议

一是科学编制“十五五”河南茶产业

的发展规划。通过市场调研和数据分析,总结

“十四五”期间我省茶产业发展中仍然存在的问

题和挑战,科学编制“十五五”河南茶产业的发

展规划,通过创新驱动,促进河南茶产业高质量

发展。

二是抓基地建设,培育龙头企业,夯实

产业基础。围绕茶叶绿色发展,持续推进标准

化生态茶园建设。以全省优质茶叶基地建设为抓

手,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坚持“因地制宜,合

理布局,相对集中,适度规模”的原则,引进、

繁育、示范推广无性系茶树优良品种,做好茶园

测土配方施肥、茶树病虫害生物防治、肥水一体

化、有机肥替代等,实现茶园种植的良种化、生

态化、规模化,建设一批高质量的标准化生态茶

园。鼓励茶企积极开展绿色、有机、地理标志、

原产地保护等茶叶认证工作,实现茶园优质、高

产、高效的目标。持续培育龙头,重点支持一批

茶叶龙头企业、链主企业,打造集茶叶种植、加

工、销售、商贸、科研、茶文化旅游、茶叶深加

工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型企业。

三是抓科技创新,打造核心竞争力。

科技发展对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撑作用尤为显著,

支持设立河南省茶叶产业技术体系,推动茶叶教

学、科研、推广单位与国内外茶产业科研机构合

作,成立科技攻关联盟,加大研发投入,优化加

工工艺,搭建数字平台,开展基础研究与实际应

用,依托科技赋能产业提质增效。

四是抓结构调整,提升质量效益。适应

消费市场的变化,积极调整供给侧结构,实现产

品多元化,满足市场差异化需求。一是调整产品

结构,生产面向大众消费的中端大宗茶产品,

加大红茶、黑茶、白茶等多茶类的生产力度,

提高茶资源利用率,促进农民增收。二是调整

春、夏、秋茶生产结构,开发高附加值产品、

多元化产品,不断延伸茶产业链条,提升茶叶

产量效益。三是大力开发茶文化旅游产品,努

力改善茶园生态环境,为绿色发展奠定基础,

持续挖掘具有河南特色的茶文化资源,找准茶

文化资源与旅游的契合度,构建绿色生态、绿

色产品、红色文化旅游推介服务平台,提高河

南茶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以茶文化旅

游带动经济社会发展。

五是抓融合发展,弘扬茶文化,赋能

茶产业。举办多种形式的茶叶加工大赛、茶叶

评比赛、茶艺表演比赛、斗茶大赛等活动,促进

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推动茶旅深度融合,做好信

阳毛尖非遗传承、星级茶庄园建设等工作,在传

承茶文化上实现新突破。

第 页 32

第35页

『科创主体·竞风流』

信阳文新毛尖集团有限公司:

数字赋能茶产业 助推高质量发展

科技化制茶是什么样的?在信阳文新茶村智

能化茶叶生产车间,技术人员熟练地操作屏幕,

输入相应的指令后,机器便高速运转起来,筛

分、摊放、杀青、揉捻、整形、烘焙等工序全部

数字化“操纵”,新鲜的茶叶就完成了所有生产

流程,从生产工厂走向销售市场,极大地提高了

生产效率。

“这是第一条信阳毛尖智能化生产线,也是

目前国内最先进的茶叶智能化生产线。这条生产

线包括一条日产5000斤的信阳毛尖生产线和一条

日产2000斤的信阳红茶生产线。它的投入运行,

标志着信阳迈入了从‘凭经验做茶’到‘看数字

做茶’的新时代。”信阳文新茶叶有限责任公司

董事长刘文新高兴地说。

文新公司不仅拥有第一条信阳毛尖智能化生

产线,还在全省茶企中设立了第一个博士后科研

工作站,充分发挥科技赋能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

重要作用。公司自成立以来,就非常重视科技创

新,2023年投入400多万元开展茶叶科研工作。

公司技术中心针对北方茶区茶产业技术链形成与

发展的紧迫需求和技术瓶颈,研发形成了一批先

进的茶叶栽培、加工、综合利用技术,建立了一

套完善的产业化技术保证体系,被授牌为河南省

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实验室。

目前,文新公司已先后取得发明专利1项、

实用新型专利14项、外观专利22项。作为河南省

最大茶企,文新公司一直引领着河南茶业的发展

方向,先后制定了企业标准5项、团体标准9项,

参与制定地方标准3项、行业标准2项。公司在

茶叶加工、溯源、精加工领域取得了6项科技成

果,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项,市厅级科技进

步奖4项。

创新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激活新动能。通

过科技创新,文新公司在原叶茶、调味茶、含茶

制品等领域开发了一系列新产品,辐射周边30万

亩茶园,带动10万户茶农增收致富,经济、社会

效益显著。

展望未来,文新公司将以茶文化、茶产业、

茶科技为中心,以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大别山

实验室为平台,积极培养和引进茶产业发展的

“高、精、尖”人才,推进茶产业科技创新,发

展新质生产力,为茶产业发展注入更多科技力

量,努力为推动信阳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

贡献。

2024 年 07 月 / 第 198 期 第 页 33

第36页

信阳市广义茶叶有限公司:

发挥科研优势 提升产业价值

雨后的信阳茶山绿意盎然,茶垄蜿蜒起伏美如

画。在浉河区广义茶印象园,中国高级制茶技能大

师、陈湾毛尖采制技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李广义正

在向客户介绍信阳桂花红茶,沁人心脾的桂花和茶

香弥漫茶室。

“桂花红茶融合了桂花的清雅与红茶的浓郁,

口感醇厚,回甘清新,让人回味无穷。而且,它还

具有提神醒脑、抗氧化、助消化等多种功效,是一

款非常健康的茶饮。“李广义表示,信阳桂花红

茶醇厚的口感加上桂花独有的花香,二者融合在一

起,形成了独特的韵味,广受消费者的喜爱,成为

了信阳茶叶又一品牌产品。

自2010年开始,李广义积极响应当地政府号

召,在董家河镇陈湾村采取土地流转的方式,高标

准建设农业部茶叶标准园、茶叶生产深加工基地,

实施了品种优良化,种植生态化,加工清洁化,销

售品牌化模式。成立茶叶专业合作社,吸收当地茶

农为社员,对当地茶农进行茶叶种植技术培训,常

年与合作社及董家河镇、浉河港镇茶农保持购销合

作,切实解决茶农茶叶销售难的问题。安排当地农

民就业,使不能外出务工的茶农实现了由农民向职

工的转变。

近年来,信阳市广义茶叶公司依托有机茶种植

示范园区,投资3600多万元大力发展茶旅游观光项

目,相继建成了茶文化研究院和广义茶印象园等项

目。广义茶印象园是河南省南茶北移种植示范区,

是农业部首批授予的全国八个标准化茶园示范基地

之一,有六大分区:世界茶叶品种科普教育区、茶

叶采摘体验区、信阳毛尖手工炒茶观光区、茶艺观

赏品茗区、酒店客房区、茶叶展销区。广义茶印象

园的建设已经发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

社会效益,实现了茶叶种植、生产一体化和茶产业

的集约化、规模化,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茶产业的

综合效益,促进了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如今,信阳市广义茶叶公司积极发挥李广义大

师工作室的科研优势,积极和高校开展科技攻关,

在坚持传统制作技艺的同时,努力繁育茶树新品

种,研发新产品。“过去,我们只有信阳毛尖;现

在,我们有信阳红茶、桂花信阳红茶、信阳白茶、

信阳红茶饼等。”李广义说,下一步,公司还将推

出系列茶饮料。这些新品的研发、上市,都将对信

阳茶产业产值提升、产品链延伸起到助推作用。

未来,信阳市广义茶叶公司将持续致力于把

广义茶印象园建设成为全国一流的茶叶标准化种植

示范基地、先进的茶叶生产加工基地、高标准的水

土保持示范基地和优越、独特的茶文化旅游观光基

地,同时,大力实施从茶园到茶杯的安全放心工

程,做到茶园种植可掌控,产品质量可追溯,实现

茶树品种多元化、生产加工清洁化、园区环境生态

化、市场营销品牌化。

第 页 34

第37页

商城金刚碧绿茶业有限公司:

深化产学研合作 凝聚科创合力

商城县金刚碧绿茶业有限公司始建于1999

年,位于商城县金刚台,公司自有茶园6600亩,

有金刚碧绿、商城高山野茶等产品。“金刚碧

绿”商标被评为“河南省著名商标”,荣获“河

南老字号”和“信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双荣

誉。

一、聚焦建设企业研发中心,提升茶产品创

新能力

商城县金刚碧绿茶业有限公司主动对接大别

山实验室,和信阳师范大学共建校企研发中心,

已投资518万元,场地3660平方米。研发的茶叶

生产线以其独特的加工工艺,生产出的金刚碧绿

茶独具特色,外形扁直挺秀,形似龙井,色翠显

毫,神为毛尖,汤色嫩绿明亮,香气优雅纯正,

滋味浓醇甘爽,叶底绿明厚实,深受市场信赖和

欢迎。

二、建好“科技副总+企业骨干”队伍,解决

创新链走向产业链难题

在大别山实验室、信阳市科技局、商城县科

技局支持下,公司和信阳师范大学许婧、毛光志

等博士建好“科技副总+企业骨干”队伍,协同

解决企业技术难题,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育成的

金刚碧绿种,具有芽头壮、汤色清、味道浓、耐

冲泡等优异品质;获授权专利6项,实现了“一

种茶树品种选育方法”等发明专利的转化工作,

并进行了河南省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制定并发布

了《金刚碧绿茶》《商城高山茶加工技术规程》

团体标准。

三、产学研用协同,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通过产学研合作,公司顺利获批河南省商城

高山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信阳市茶叶综合利用

重点实验室、信阳市劳模创新工作室等平台;企

业被认定为河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河南省农业

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河南省专精特新企业;公

司负责人杨耀博获批信阳市技能大师工作室。

商城县金刚碧绿茶业有限公司将继续发挥贴

近市场的优势,更好实现产学研用一体化协作,

“人才引擎”赋能科技创新,让创新跨越“死亡

谷”,和大别山实验室形成供需融合、利益融

通、成果共享的良性互动格局。

『科创主体·竞风流』

2024 年 07 月 / 第 198 期 第 页 35

第38页

信阳市四季香茶业有限公司:

聚焦技术攻坚 助力健康饮茶

你品尝过信阳黑茶吗,而且还畅销到了国外?

在信阳四季香茶业公司生产车间,经过筛分、拼

配,到渥堆、蒸压成型等多道工序,一块品质优异

的信阳青砖茶精制而成,再经工人包装后整装待发

送到了国内外消费者手中。

砖茶是利用成熟度相对较高的鲜叶原料,经长

时间发酵后高温蒸压而成。研究发现砖茶具有消食

去腻、调理肠胃、降三高等独特的保健养生功效。

常饮砖茶对促进身体健康十分有益,但长期以来,

砖茶氟含量超标问题,一直困扰产业发展。因为人

体如果过量摄入氟,它就会积累在骨组织层间,过

度刺激新骨组织的生长导致原有组织的损伤,并造

成软组织硬化,一定程度干扰人体的钙代谢和骨组

织健康。

鉴于此,公司与信阳农林学院茶学院紧密合

作,持续研究“氟”含量与原料的关系,降低氟含

量,开展信阳青砖茶关键技术研究与新产品开发,

保证成品砖茶氟含量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信阳拥有丰富优良的茶鲜叶资源,利用成熟度

高的春末、夏秋茶鲜叶原料制作茯茶,具有广阔的

市场前景。成立于2005年2月的信阳四季香茶业公

司积极抓住这个机遇,坚持科技创新走信阳茶产业

差异化发展之路,在刘仲华院士的指导下,与河南

农业大学赵仁亮博士团队合作,围绕茯茶的发花技

术、工艺装备、新产品开发等方面积极开展研究,

解析了茯茶“菌花香”风味形成的机理,成功研制

出属黑茶类的信阳茯茶,并获得河南省级新产品荣

誉;公司也获得信阳茯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认定,

制定了河南省首个黑茶地方标准,成为河南首家黑

茶生产企业。信阳茯茶的开发,不仅开拓了国际市

场,丰富了信阳茶叶品种,延长了茶产业链条,促

进了信阳茶产业的发展,使茶农增收、茶企增效。

科技是促进茶产业链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茯

茶产业在生产方式上正从传统手工时代、机械化时

代到智能化时代的“换挡提速”。目前,茯茶进入

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关键期,与茯茶有关的特色产

业单一、强链延链不够等问题突出,必须进行技术

革新,以科技为支撑,制作品质稳定、风格突出的

产品,研发多样化、时尚化、便利化、健康化的茯

茶产品及衍生产品。

信阳四季香茶业公司将在大别山实验室和专家

学者的指导下,积极搭建科技平台,持续加大科研

投入,深化与等高校科研院所专家团队合作,努力

加速成果转化,加快推进茯茶品质提升、品牌打造

和标准化生产,助力振兴茯茶产业,为信阳茶产业

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第 页 36

第39页

信阳市大别山佳茗茶文化有限公司:

专研茶树花 开出致富花

在河南茶文化的璀璨画卷中,信阳以其悠久的

种茶、产茶、饮茶历史独树一帜,而信阳市大别山

佳茗茶文化有限公司正以其科技创新的力量,为这

幅画卷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近年来,公司不仅

深耕信阳毛尖的传统精髓,更以茶树花为突破口,

开启了信阳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为三茶融

合提供了生动案例。

茶树花,这一曾经被忽视的宝贵资源,在信

阳市大别山佳茗茶文化有限公司的精心培育下,焕

发出了新的生机。其独特的抗氧化功效与无农残特

性,使之成为食品、饮料、日化、保健品、医药等

多领域的优质原料。

信阳市大别山佳茗茶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华运

贵先生自豪地介绍:“信阳毛尖春茶采完以后到冬

季每亩的茶花还可以采150斤左右,做成产品后它

的附加值可达1000到3000元。我们利用茶树花的独

特优势,不仅提升了茶叶产业的附加值,还解决了

季节性矛盾,为茶农开辟了增收新途径,真正实现

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2022年依托公司建立的信阳市茶树花工程技术

研究中心,为深层次挖掘茶树花的资源价值提供了

研发平台。

据了解,信阳市大别山佳茗茶文化有限公司自

成立以来便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携手科研院

所与高等院校,构建起强大的“产、学、研”创新

体系。通过引进新品种、新技术,以及聘请省内外

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作为特聘研究员,公司不断突破

技术瓶颈,成功开发出茶树花代用茶、啤酒及化妆

品等一系列创新产品,实现了茶树资源的最大化利

用。同时,“融心茶”品牌的成功注册,以及涵盖

毛尖、红茶、白茶在内的多款自主知识产权茶叶产

品的推出,更是满足了市场的多元化需求,为茶产

业开辟了全新的发展方向。

科技创新与人才战略的双重驱动,让信阳市大

别山佳茗茶文化有限公司在茶产业中脱颖而出。公

司先后荣获河南省扶贫旅游示范单位、全国中小型

科技企业等殊荣,并成功获得多项国家专利及品牌

认证。

谈及未来,信阳市大别山佳茗茶文化有限公

司将继续秉承科技创新的发展理念,以市场需求为

导向,深化产学研合作机制,加大科研投入和人才

培养力度。公司致力于探索茶产业的新模式、新业

态、新路径,为信阳茶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贡献更

大力量。

『科创主体·竞风流』

2024 年 07 月 / 第 198 期 第 页 37

第40页

河南新林茶业有限公司:

坚持新法承古 炒制“三绿”玉露

信阳毛尖有着悠久的手工传统炒制工艺,而

新林茶叶公司新林玉露的蒸青制茶,在信阳是独一

份。新林玉露的蒸青制茶法,是一种古法创新、新

法承古。在传统制茶工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设备和

技术,利用蒸汽量来抑制鲜叶中的酶活性,有效去

除鲜叶上黏附的各种杂质,全程自动化流水线生

产,通过蒸汽高温瞬间杀青,时间短、叶绿素破坏

较少,整个制作过程没有闷压,具有茶色深绿、汤

色碧绿、叶底青绿的“三绿”特色。

蒸青茶舍去外形而追求内质,借助叶打破形

的工艺环节,在冲泡时,各种营养元素能快速释

放,让人能吸收更多的营养物质。蒸青茶原料安

全、品质天然、工艺卫生、营养更多,口感鲜爽

甘醇,其真色、真香、真味的特质,赢得了越来

越多消费者喜欢。

河南新林茶业公司坚信科技是茶叶产业发展

的关键,始终重视引进各类农业科技人才、引入

先进设备和工艺,推动机械化生产,目前拥有多

条先进茶叶生产线,产品涵盖蒸青绿茶、信阳毛

尖茶、红茶、速溶茶、抹茶等产品,主导产品为

“新林玉露”蒸青绿茶。公司连续16年 被评为

“中国茶叶行业综合实力百强企业”50强,获得

2021年茶叶新技术成果转化企业典范等殊荣;

2018年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成为河南省

茶叶行业首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信阳生物茶工

程技术中心被认定为市级工程技术中心;河南速

溶茶开发中心被认定为省级工程技术中心。

河南新林茶业公司以科技为引领,加快实施

新县新林茶产业园项目建设,新建6000亩茶叶生

态旅游观光及采摘体验园区,扩建蒸青绿茶、抹

茶、信阳毛尖茶、速溶茶、红茶等加工生产线、

茶艺培训及产品展示楼区,建设茶产品交易中

心、茶叶博览园、电商大楼及相关配套,引领茶

行业创新发展。

河南新林茶业公司将积极与大别山实验室对

接,积极引进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把茶产业与

乡村振兴、文化旅游相结合,推进茶产业发展步

入了快车道,着力念好“山”字经、做活“茶”

文章,全力推进特色产业集群延链,打造茶产业

科技高地,有力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第 页 38

第41页

河南省联兴油茶产业开发有限公司:

找到创新路 就要大胆做

盛夏时节,光山县司马光油茶园,一棵棵油

茶树长势喜人,沉甸甸的油茶果挂满了枝头。茶

园里,工人们忙着除草、浇水;实验室内,科研

人员从茶籽饼中提取茶皂素等多种元素,开发出

新产品。

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用科技创新拓宽

产品销路。2020年1月,年加工3万吨油茶籽的加

工生产线建成投产,实现了从育苗、种植、榨油

的全链条生产。2020年12月,利用从油茶花、茶

籽饼中的提取物为原料,研发生产“玉肌汉方”

系列日化洗护用品;2021年6月8日,传统物理压

榨工艺的菜籽油生产线正式投产,以光山本土双

低油菜籽为原料,生产菜籽油;2022年9月,与

华南理工大学、中科院华南植物园合作研发的茶

油功能性保健油脂产品——山茶油二酯油、固体

饮料、代餐粉、凝胶糖果等上市推广;2022年12

月,油茶行业唯一的油茶绿色深加工中试基地顺

利落户联兴;2024年5月,与中国林业科学院林

化所携手合作,正式签订了“油茶剩余物高值化

综合利用研发”的合作协议,标志着联兴公司科

技之路又向前迈进一步。

“路子找到了,就要大胆去做”。河南省联

兴油茶产业开发有限公司认准了科技创新是驱

动发展的第一动力,积极通过申创科技创新研发

平台和加强校企院企产学研合作,创新人才激励

机制,激发创新活力,研发更多市场需求的新产

品,不断把企业做大做强,带动油茶产业健康发

展。

联兴油茶公司先后与驻信高校、科研单位

共同创建了国家级“联兴油茶星创天地”“河

南省油茶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油

茶绿色深加工中试基地”“信阳市油茶种质创

新与高值化利用重点实验室”等研发平台,与

信阳师范大学联合设立了“油茶科技创新博士

工作站”,为信阳市油茶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

科技保障。

强化科技赋能,助力油茶产业创新升级。

联兴油茶公司承担了省科技厅重点研发专项项

目——“油茶功能性食品开发技术研究”;与华

南理工大学、中科院华南植物园合作,利用茶油

提取“山茶甘油二酯油”及二酯油下游产品的研

发,已开发出二酯油系列保健食品并已上市推

广;与华东理工大学开展“生物酶法提取山茶油

以及酶解液高值化利用技术”研究,有望开拓油

茶加工及高效利用的新途径;为加快油茶科技研

发步伐,2024年5月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南京

林产化工研究所签订了《油茶籽油加工及副产物

高值化利用技术开发合同》,双方将在共建油茶

工程技术中心、构建科研创新团队、生产设备改

良优化、油茶衍生产品开发等方面强强合作,推

动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以产业壮大发展实现国

家乡村振兴战略。

『科创主体·竞风流』

2024 年 07 月 / 第 198 期 第 页 39

第42页

河南绿达山茶油股份有限公司:

传承制药基因 打造品质标杆

位于新县的河南绿达山茶油公司生产车间,宽

敞整洁的现代化标准化厂房内,工人正熟练操作机

器,从原料压榨、贮存、灌装直到成品出厂,由全

自动生产线、全套油脂检验检测设备高标准、严检

测全程管控,生产出消费者可信赖的高品质山茶油

产品。

茶油是从油茶籽中提炼而出的木本植物油,色

泽金黄或浅黄,气味清香,不含芥酸、胆固醇和黄

曲霉素。相关检测显示,山茶油含有山茶甙、维生

素E、角鲨烯等活性成分,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

90%以上,是健康食用油。与橄榄油相比,山茶油

的不饱和脂肪酸不但更高,而且烟点高,更适合中

国人煎炒烹炸的多样烹饪习惯。

绿达山茶油公司展厅内,琳琅满目的茶油、

茶油衍生化妆品等系列产品精心陈列,让人眼前一

亮。该公司由羚锐集团主导创立,这让绿达山茶油

自带制药基因。在开发茶油的过程中,绿达山茶油

公司始终坚持用生产药品的标准来生产食品,把安

全和责任放在第一位,采用低温物理压榨技术,将

油籽二次剥壳,不蒸炒,直接压榨,最大程度保全

油茶籽中多酚类、角鲨烯、和维生素E等对人体有

益的活性成分。相比于常见的浸出法,物理压榨法

出油率低,产量小,但是最大程度的保留了天然营

养成分,不会产生化学残留。

公司以中国林科院亚林所、江西农业大学和

河南省林科院等科研院所为依托,设立了河南羚锐

油茶研究院和油茶资源公司,培育适合本地种植的

油茶树种苗,取得了良好成效;建设的生态茶油加

工厂,持续提升生产技术水平,获得7项实用新型

国家专利;业内率先按照生产药品的标准,持续推

出茶油新产品;牵头成立了信阳油茶行业协会,团

结更多油茶行业从业人员,把信阳油茶产业做大做

强。

致富不忘乡亲,河南绿达山茶油公司流转近10

万亩天然油茶园,建设油茶良种培育基地,帮助群

众改造低产油茶园,并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

农户”的扶贫模式,带动周边群众一起增收致富。

接下来,河南绿达山茶油公司将依托信阳油

茶产业园,推动油茶全产业链的标准制定、茶油品

牌打造、茶油产品深度开发、油茶交易系统平台打

造,逐个突破油茶产业发展道路上的障碍,通过信

阳油茶产业园的运营和影响,让全国油茶产业逐步

规范,让油茶产业在保障国家粮油安全、守护人民

健康安全、带动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上发挥重

要作用。

第 页 40

第43页

走进浉河区谭家河乡的信阳崧润茶油公司,干

净、整洁、明亮的车间,一个个玻璃瓶在机器自动

灌装后,随着流水线到自动压盖、灯检,严格把控

产品质量封装好发往市场。

高品质源于高科技。作为信阳茶油的代表之

一,信阳崧润茶油公司依托大别山优质的茶籽资

源,注重加工技术及业务创新,积极引进大型现代

“双脱壳净仁”压榨工艺设备,配套自主研发预处

理及国内全自动灌、封装设备,最大程度地保留了

茶油原香口感及营养成分,实现了年加工茶籽、茶

叶籽鲜果3000余吨,茶籽成品1000余吨,压榨茶

油200余吨的生产能力,初步完成了从简单原料粗

加工贸易到集中收储、统一预处理、特色加工、体

验式消费、贸易出口的产业转型升级。

科技引领企业发展壮大。信阳崧润茶油公司

采用内外双脱壳至净仁先进技术,不仅可以筛选掉

霉变、虫蛀、不饱满的茶籽,也从根本上避免黄曲

霉素的滋生,而且榨出来的油不用再经过提纯、除

臭等化学工艺,最大程度上保留了茶油的原香口感

和营养成分。公司“骆福记茶油”企业加工工艺标

准,更是全国“油茶籽油”、“茶叶籽油”双茶油

企业标准制定者之一。在2024年第22届法国AVPA

(农产品促进会)世界食用油国际比赛中,公司品

牌“骆福记”油茶籽油荣获金奖。

创新为引擎,研发无止境。信阳崧润茶油公司

在2023年通过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企业品牌

形象和市场价值得到了提升,公司还积极与科技机

构合作创新,形成了有价值的成果16项,进行成果

转化16项,完成了研发到获得成果(专利等知识产

权,技术规范等)到再研发形成样品、样机的成果

转化过程。同时,与信阳师范大学合作共建油茶产

学研合作基地,与郑州大学合作设立乡村产业振兴

带头人“头雁”学员实训基地,建立了乡土人才工

作站,依托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通过定期的会议

和培训,增强乡土人才“科技兴农”的能力,为种

质资源保护、优新品种选育、新茶品研发、智慧茶

园建设等提供技术、人才支持,极大提高茶油市场

竞争力。

今后信阳崧润茶油公司将继续立足区域优势

产业,重点依托科技创新和厂房设备及配套设施的

升级改造,依靠现有茶籽产业基础和成熟的加工体

系,构建大别山油茶集散贸易服务中心,实现茶

籽、茶油、饼粕、茶皂素、大宗油料的综合贸易,

大力推动茶油向品牌化、标准化、基地化、数字

化发展,构建完整产业链,形成拳头产品和优势产

业,让信阳茶油香飘世界。

信阳崧润茶油有限公司:

科技为引擎 研发好茶油

『科创主体·竞风流』

2024 年 07 月 / 第 198 期 第 页 41

第44页

让油茶产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访“科技副总”邱林

2019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光山

县槐店乡司马光油茶园时强调,路子找到了,就

要大胆去做。要坚持走绿色发展的路子,推广新

技术,发展深加工,把油茶业做优做大,努力实

现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生态良好。

良种是油茶的“芯片”。 信阳是我国油茶种

植的北部边缘区,是油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规划

的重点拓展区。年绝对低温和平均降雨量低于中

心产区,对油茶的抗寒、抗旱性要求更高,选育

本地适生良种是油茶高产种植的关键,也是油茶

向北拓展的根本保障。

信阳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所长、正高级工程师

邱林带领团队持续开展了本地油茶种质资源普

查茶树育种选育。十几年来,爬遍了信阳油茶分

布的山山坡坡,摸清了信阳油茶遗传资源“家

底”,收集、保存信阳油茶核心和特异种质资源

60余份。同时引进优良无性系100余份,在商城

县林业科学研究所实验基地建立起600余亩的油

茶种质资源库。有了资源“宝库”,选育出申林

1号、申林2号两个本地油茶良种。良种鲜果出油

率从5%提高到8%,区域实验表明亩产茶油达到

60公斤,为亩产百斤油奠定了良种基础。

邱林表示,受油茶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油茶

良种选育过程漫长,少则二十几年,多则更长,

需要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默默的奉献。有了良

种,缺乏科学配套的栽培技术,依然不利于产量

提升与稳定。我们从品种配置、种植密度、水肥

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技术进行科研攻关,并获得

不错的进展,初步建立了北缘区油茶丰产培育技

术体系。“北缘区油茶丰产栽培技术成果”被

第 页 42

第45页

『科创先锋·分享汇』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推荐为100项重要推广技术成

果。

科技推广,让成果变“硕果”。为服务产业

化发展需求,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邱林

带领团队开展油茶种植标准体系建设和技术推广

工作。制定了《油茶良种采穗圃营造技术规程》

《油茶芽苗砧嫁接育苗技术规程》《油茶栽培技

术规程》《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规程》等河南省

地方标准,为油茶良种快繁、高产栽培、低产林

改造等提供技术支撑。主持编著《信阳油茶丰产

栽培》科普读物,被省科协、省科技厅评选为优

秀科普图书,科技服务团队被信阳市总工会授予

“最美职工志愿服务项目”。

油茶深加工是油茶产业发展的核心。信阳现

有规模以上油茶加工企业12家,产品主要集中在

茶油加工上,处于产业链的前、中端,茶油剩余

物利用率低,综合效益不高。

为落实市委市政府科技创新强二产的

“231”油茶产业发展路径转变发展要求,推动

油茶前沿加工技术成果就地转化和产业孵化,在

兼职“科技副总”期间,邱林推动河南省联兴油

茶产业开发有限公司与信阳师范大学、信阳市林

业科学研究所等高校院所联合,整合人才、技

术、设备等创新要素,协同创建河南省油茶绿色

深加工中试基地。他主持编制了《河南省油茶绿

色深加工中试基地建设方案》,多次到省科技厅

汇报,争取支持,完善建设方案。多方协调,邀

请姚小华、袁德义等全国油茶知名专家成立中试

基地技术委员会,搭建发展“智库”。 2022年

底,河南省油茶绿色深加工中试基地获第三批命

名,成为首家落户信阳的省级中试基地。

中试基地运营以来,相继开展了“生物酶法

炼制茶油及其水解液综合利用技术工艺”等中试

验证37次。新建茶皂素生产线1条,已成为企业

发展新引擎。2023年,成功争取河南省重点研发

专项“油茶功能性食品开发技术研究”,研发的

油茶籽酶解液、茶皂素液目前已配制出洗发水、

沐浴露、洗手液等十余种样品。

油茶已成为信阳特色优势产业,已形成从种

植、加工到销售的全产业链条。油茶种植面积达

到140万亩,其中万亩三产融合示范园14个,千

亩种植示范基地98个,百亩以上种植主体1157

个。为推动信阳油茶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2024

年,邱林积极参与到《河南省信阳市油茶产业发

展示范奖补项目》的谋划中,通过竞争性评审,

成功争取中央财政资金5亿元, 重点建设油茶高

产种植示范基地13.48万亩,全部配套水肥一体

化设施,着力打造北部拓展区高产栽培示范基地

和大别山油茶产业创新集聚区。

“让油茶花成为老区人民的‘致富花’,让

油茶果成为老区人民的‘幸福果’,是科技工作

者的使命担当。”邱林充满希望地说,今后将带

领科研团队,围绕产业需求,加大科技创新,为

信阳油茶产业发展插上科技的翅膀。

2024 年 07 月 / 第 198 期 第 页 43

第46页

科研赋能茶产业 农民鼓起钱袋子

在平桥区五里街道的茶树良种繁育基地里,

科研工作者蒋双丰正带领她的团队查看茶园茶树

的长势,对茶树进行修枝、浇灌、除草、防虫等

关键管护工作,预防病虫害对茶叶产生危害。

多年来,她坚持深入田间地头研究茶树生长,

始终致力于茶叶科研创新及推广工作。为提高茶

叶的质量产量,蒋双丰的团队在基地里种植了乌

牛早、白毫早、中茶125等茶树品种。通过良种

的引进种植,精心的管理呵护,技术人员对品种

繁育、机械化采摘、绿肥高效施用、病虫害防治

等技术进行了系统性的科学研究,更好地提高了

茶叶品质。

在实验室,蒋双丰把刚刚采摘回来的茶树叶

片放在显微镜下研究,仔细观察茶树在生长过

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蒋双丰介绍:“最近

几年,我们的基地里大概选出了100多份的茶树

新品系,去年又挑选出1000多株的优良单株。

目前,基地里有通过省鉴定的4个新品种,主要

针对信阳茶园的茶树品种比较单一,以及茶叶采

摘、病虫害防治不利的问题。比如,提早开采

期,增加茶树的一些抗性,像抗虫性、抗寒性,

以及后续的实现大宗茶的机械化采摘。这些都是

我们的研究方向,通过新品种的培育以及后期的

示范、推广、种植,可以有效改善品种,提高信

阳毛尖的品质,丰富信阳茶的品类,真正增加茶

农的收入。”

丰富的科研经验,让蒋双丰获得了多项国家

授权专利、省市级科技成果奖,获得“河南省

优秀科技特派员”、“信阳市第一批首席科普专

家”和“信阳市优秀青年科技专家”等荣誉称

号。在进行技术创新的同时,蒋双丰也积极推动

茶文化与茶科学知识的传播,针对热点难点问

题,积极提供解决思路和办法,为茶产业的转型

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尽己所能。

“今后我们还是要立足现在的一些研究基

础,向更精深、更精细的方向进行探索性研究,

争取为信阳茶产业的发展从品种到管护,从栽

培到后期的产品开发贡献我们科研工作者的力

量。”对未来的茶叶研究,蒋双丰充满信心!

——访信阳市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所长蒋双丰

第 页 44

第47页

科技赋能助力信阳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茶产业不仅是信阳的传统、特色、优势、富

民产业,也是全市覆盖面最广、从业人员最多、联

农带动最强的主导产业。河南省科技特派员、信阳

农林学院茶学院教授陈义,积极担起茶叶科技工作

者的责任和使命,带领科研团队潜心投入到茶树

高产栽培、茶叶加工、审评和新茶类研发等具体

工作中,带领科研团队走遍信阳各个茶区,查看茶

树生长情况、企业厂房设计、生产线、加工工艺及

参数、审评企业茶样。为更精准的开展科技服务补

短板、提品质、强优势,围绕茶产业链开展科技服

务,助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科技赋能 助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陈义与团队成员多次深入茶企,自备茶叶审

评用具,审评企业的茶样,探寻企业加工工艺不

足与缺点,比如有的茶叶火功偏高、不够鲜爽,

有的茶叶火功偏低、偏苦涩或青气,有的鲜叶贮

藏欠妥或杀青叶摊晾不及时、干茶香气不扬,有

的厂房设计不合理、茶叶加工过程中串烟、干茶

香气微带烟气等等。科技特派员们耐心地和企业

加工技术人员进行交流指导,调整工艺和参数,

提高茶叶品质。为了提高科技服务的效力,多次

组织各县区优秀茶企代表进行集中培训,传授茶

叶审评技术,用专业的审评技术指导茶叶生产。

实际生产中遇到一些不确定的问题,联系、请教

国内行业专家,通过微信、电话等形式指导企业

生产,解决企业实际遇到的问题。

二、其他茶类加工技术研发与推广

2023年全市茶园面积216万亩,茶叶产量达

『科创先锋·分享汇』

——访科技特派员陈义

2024 年 07 月 / 第 198 期 第 页 45

第48页

9万吨,农业产值达161亿元,主要以生产信阳毛

尖为主,信阳白茶、信阳红茶只占少量。为充分

发挥河南省茶叶加工与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河南省高校信阳毛尖茶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

作用,陈义带领团队在致力于信阳毛尖品质提升

研究的同时,加大信阳红茶、信阳白茶、信阳黄

茶加工技术研发,推动提高夏秋茶利用率,使茶

园增产、农民增收。

针对信阳地区鲜叶的特点,陈义团队进行红

茶加工工艺创新研究,把过滚筒、冷冻、摇青

等工艺引进信阳红加工工艺,信阳红的品质得到

一定的提升,为信阳夏秋茶综合利用提供技术保

障,为了更好更快地推广新技术,组织各县区优

秀茶企代表,开展公益大讲堂讲授红茶加工技术

要点、不同工艺红茶审评实操,推广红茶加工新

工艺。

三、制定企业标准、引导企业规范化生产

陈义积极推进我省标准化发展,在新品类标

准制修订方面发挥作用。针对桐柏县桐柏玉叶茶

地方标准废除,暂无可参照标准的现实难题,与

当时部门联合制定供销合作行业标准GH/T 1445-

2023《桐柏玉叶茶》;为进一步保护、传承与

弘扬信阳毛尖茶手工炒制技术制定河南省地方标

准DB41/T 2548-2023《信阳毛尖茶手工炒制技

术规程》;针对国家级良种信阳10号茶树品种暂

无栽种标准的现状,制定团体标准T/XYTA 0004-

2022《信阳10号茶树栽培技术规程》等标准,研

究团队积极推进茶企标准化发展,在新品类茶产

品标准制修订方面发挥一些力量。

陈义深知,必须积极组织或参与各级各项茶

事活动,文化赋能助力茶产业发展。近年来,他

与团队多次组织或作为专家应邀参与茶事活动,

县市级炒茶比赛、茶文化节等活动。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用实际行动,践行“三茶统筹”,助

力信阳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添砖加

瓦。

第 页 46

第49页

只有深入基层 科研才能赋能

新县是油茶重要产区,漫山遍野都是油茶

树,乡亲们常说“家有十亩油茶林,勤劳致富早

脱贫”。在羚锐集团旗下油茶企业工作期间,我

见证了油茶特殊价值。

近年来油茶产业快速发展,但仍存在诸多问

题,比如油茶规模化经营中的各种新问题急需

解决,油茶良种科学应用、油茶林地科学除草、

花果调控、果实机械采收、鲜果脱壳等缺少技术

支撑。另一方面,规模化油茶种植基地多为企业

经营,专业技术人员缺乏,成熟技术大多推广不

力,管护技术落不到实处,失管油茶种植面积逐

渐增加,现代低产低效林大面积出现。如何解决

这些问题,成为我们这些科技工作者需要重点思

考解决的问题。

对于企业,要心贴心服务,实打实帮助,充

分发挥自己的传帮带作用,培训育才,用真心、

诚心、细心,为茶农和油茶企业培训一批懂技

术、留得住的油茶乡土人才队伍和技术型农民。

对于农户,要坚持把成熟技术讲给茶农听、做给

茶农看,帮助农户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把科

技成果切实转变成茶农实实在在的收入。

油茶一次种植,百年不动,良种的选择和配

置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有良种数百个,但如何

使用还是个研究的课题。针对这个问题,我多次

与自己的导师探讨,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了“长

林系列油茶良种在河南新县的适应研究”这一课

题,开展了长林系列油茶良种在河南新县的适应

性研究,通过引种长林油茶系列品种,通过物候

期观测、生长指标观测、主要经济性状指标观

测、产量稳定性观测、果实品质分析综合评价,

抗逆性调查等,筛选出适宜在河南新县种植的长

林55号、长林53号、长林4号、长林40号、长林

3号5个优良品种,解决了新县油茶品种搭配问

题,为河南新县油茶引种栽培及丰产栽培技术提

供科学依据,对新县油茶新造林品种选择与搭配

具有参考价值。

由于自己长期在基层工作,能够经常看见新

县老油茶林里“千花一果”的现象,有的油茶树

当年花开的很多,但结果很少,有的树常年就几

『科创先锋·分享汇』

□ 夏建梅

2024 年 07 月 / 第 198 期 第 页 47

第50页

个果,还长在树的顶部,农户采摘非常困难,很

多次农户为了摘树上仅有的几个油茶果,发生意

外的情况屡见不鲜。如何通过低改提高老油茶林

的产量?在无法实行机械化的深山野林里降低采

果难度?作为一名科研人员,自己站在项目适用

性强、农户易接受的角度,利用油茶分蘖性强的

原理,通过申报地方创新引导“低产天然油茶林

截干更新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该项目的实施

既有效提高了油茶的鲜果产量,又保证油茶籽质

量,解决了农户“采果难”的现实问题,又降低

了茶农的采摘成本,为闲散人员提供就业机会,

有利于安置村闲散人员和剩余劳动力。同时,通

过低改技术和进行技术培训,提高了农户的低产

园改造技能,也为新县常规化低产园改造技术注

入了创新点。项目实施期间,在新县代咀姚冲村

油茶低产油茶林进行了不同截干高度和不同修剪

方式对油茶树体其树高、冠幅、单株产量及果实

主要经济的影响情况进行了截干更新改造试验。

通过此试验总结出适合新县天然低产油茶截干更

新高度标准和油茶树主枝修剪方式,此两项技术

可在新县低产油茶林升级改造中应用推广。

研究生期间,我导师经常对我讲:要把高雅

的学术理论指向实践,使理论为经济服务是从

事科学工作者的神圣职责,要坚持科研为生产服

务。要把论文写在田间地头、写在深山野林,研

究出的科技成果和技术能为生产所需,能为企业

服务,同时要具备可操作性,易被社会吸收、消

化和使用。毕业后,在基层工作的我渐渐发现,

科技的确有着“四两拨千斤”作用,科技是“四

两”,大范围生产是“千斤”,用“四两”的科

技拨动生产的“千斤”;人为力量是“四两”,

自然力为“千斤”,如何用人为措施的“四两”

来拨动“千斤”自然力,关键在于找准最佳的科

技支撑点。就自己而言,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的

初衷更多是出于热爱,在实验室研究的是问题,

走到生产实际当中发现的是问题,未来需要解决

第 页 48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精美电子书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