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文化视域下幼儿园大美育课程实践研究专题集

发布时间:2025-1-07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本土文化视域下幼儿园大美育课程实践研究专题集

前言在全面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培养幼儿拥有美好、善良心灵和懂得珍惜美好事物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美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同时,伴随着“五育并举”“五育融合”育人体系的推进,在融合中发挥美育整体性作用,更利于推动幼儿全面发展。2023 年 12 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以下简称美育浸润行动),从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和目标等方面进一步强化学校美育的育人功能。美育浸润行动是新时代美育政策的延续,在全面加强学校美育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让“政策文本”转化为“幼儿园行动”,这就需要关注政策执行“理想”与“现实”之间面临的挑战。基于此,特梳理与分析美育浸润行动视域下幼儿园美育的研究逻辑和实践特点,旨在为美育浸润行动政策的转化和落实提供参考。童年,我们拿什么送给孩子?正是美育项目的推进,对话“美育”,建构一个幼儿园的“美育地图”。在美育浸润行动里我们将善良、温情、热爱、信任、创造等美好的元素播种。我们一起探究着:什么是美,生活是为了什么,美好的人生应该有什么,如何发现、壮大自己的梦想……我想,这是大美育观给我们的启示,不断促使我们追求学前教育的... [收起]
[展开]
本土文化视域下幼儿园大美育课程实践研究专题集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1页

本土文化视域下幼儿园大美育课程实践研究专题集

第2页

前言在全面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培养幼儿拥有美好、善良心灵和懂得珍惜美好事物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美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同时,伴随着“五育并举”“五育融合”育人体系的推进,在融合中发挥美育整体性作用,更利于推动幼儿全面发展。2023 年 12 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以下简称美育浸润行动),从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和目标等方面进一步强化学校美育的育人功能。

美育浸润行动是新时代美育政策的延续,在全面加强学校美育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让“政策文本”转化为“幼儿园行动”,这就需要关注政策执行“理想”与“现实”之间面临的挑战。基于此,特梳理与分析美育浸润行动视域下幼儿园美育的研究逻辑和实践特点,旨在为美育浸润行动政策的转化和落实提供参考。童年,我们拿什么送给孩子?正是美育项目的推进,对话“美育”,建构一个幼儿园的“美育地图”。在美育浸润行动里我们将善良、温情、热爱、信任、创造等美好的元素播种。我们一起探究着:什么是美,生活是为了什么,美好的人生应该有什么,如何发现、壮大自己的梦想……我想,这是大美育观给我们的启示,不断促使我们追求学前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第3页

目录大美育视域下幼儿园本土化美育浸润的实践项目经验………………1东胜区逸夫幼儿园自然美育的实践研究………………………………8东胜区傲城幼儿园劳动美育的实践研究………………………………15东胜区那日松幼儿园生活美育的实践研究……………………………22东胜区乐宸幼儿园艺术美育的实践研究………………………………30东胜区福兴幼儿园阅读美育的实践研究………………………………35东胜区安达幼儿园环境美育的实践研究………………………………43

第4页

- 1 -

大美育视域下幼儿园本土化美育浸润的实践项目经验2020 年 10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幼儿美育目标是要培养幼儿拥有美好、善良心灵和懂得珍惜美好事物,并强调幼儿美育课程要开展适合幼儿身心特点的艺术游戏活动。《东胜区2024年教科研重点工作计划》中将强化以美育人,实施美育浸润行动列为重点工作内容。

《塑境·浸润·共生:本土文化视域下幼儿园大美育课程的实践研究》项目是通过东胜区教研教学研究中心的导向和6 所幼儿园的实践探索相互融合进行的美育浸润行动。该项目研究立足于“大美育视域”“五育并举”,注重领域贯通、学科融合:以美育锻造体质、美育开发智力、美育辅助德性、美育历练劳力、美育充沛感情、美育塑造心灵的“大美育” 课程观来培养幼儿审美情趣与生活方式,打造具有本土化、特色化的美育实践范式。

一、项目研究内容

第5页

- 2 -

本项目力图通过“实践导向、互动生成、模式多元、凸显本土”的指导思想,采用“研究、开发、试点、推广”的工作模式,基于“五大领域+”的概念,确立如下研究内容:1.大美育视域下幼儿园本土化美育浸润的实践研究;2.大美育视域下幼儿园本土化自然美育的实践研究;3.大美育视域下幼儿园本土化劳动美育的实践研究;4.大美育视域下幼儿园本土化生活美育的实践研究;5.大美育视域下幼儿园本土化艺术美育的实践研究;6.大美育视域下幼儿园本土化阅读美育的实践研究;7.大美育视域下幼儿园本土化环境美育的实践研究。二、项目推进策略与保障

(一)项目概况:基于“问题”的行动研究1.精准切入。以东胜区幼儿园美育实施的现状切入,结合本园的美育实施的优势(人文+资源)、现状拟定子项目的研究主题。2.解决问题:如何整体规划幼儿园的美育教育资源;如何加强教师的美育教育能力;如何探索科学有效的美育课程评价并实施质量监控;如何完善项目团队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二)项目突破:系统架构与路径探索1.系统架构。在项目研究的初期,教研中心和各园所需具备系统思维,引领各园所从局部零敲碎打转向整体系统设计的课程建设思路:立足于“大美育视域”“五育并举”,注重领域贯通、学科融合:以美育锻造体质、美育开发智力、美育辅助德性、美育历练劳力、美育充沛感情、美育塑造心灵的“大美育” 课程观。2.寻找路径。项目研究以解决问题、改进实践为目的,研究始于项目研究中的“棘手”问题。问题要从区域、幼儿园现状调研、问卷中需

第6页

- 3 -

求、聚焦研究边界和内容。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和分析区域内各园所存在的课程建设现状,确定各子项目重点研究的内容,为研究问题的“方向”把脉。

(三)项目管理:组建研究共同体,以项目来推进1.构建“研究共同体”的运行机制,调动各种专业力量参与指导项目课程的行动研究:

机制一:项目园所的园际互动机制;机制二:需求导向下专家团队机制;机制三:区域专业力量常规介入机制。2.以项目来推进课程实践。实施过程中需要及时建立跟踪“进度”与监控“质量”

建立工作分解结构,让进度可控;建立质量跟踪制度,让过程可见;总结最优实践案例,让成果辐射。三、项目实践成效

项目团队以“大美育视域”和“五育并举”核心理念,深入探索和实践幼儿园本土化美育的多元路径。美育不仅仅是艺术的熏陶,更是对美好品质的塑造和善良心灵的培育。因此,在项目推进的过程中,团队注重领域贯通、学科融合,致力于构建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美育体系。(一)大美育视域下幼儿园本土化自然美育的实践研究;东胜区逸夫幼儿园在“童心、初心、自然心”的办园理念指引下,构建自然视域下美育课程框架。因地制宜地打造环境,通过实施多元化的课程,对幼儿进行生命、人文、生态美育的启蒙,让教育回归本真,让幼儿回归自然,让美育自然发生,促进幼儿在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过程中,萌发热爱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获得全面发展:

第7页

- 4 -

1.自然美育的特点:自然为本、尊重生命、贴近生活、注重体验;2.自然美育的内容:生命美育(动植物生长、大自然现象与规律、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社会关系)、生态美育(社会热点、生态环境、垃圾分类)、人文美育(探访历史遗存,感受城市变迁);3.自然美育的实施:创设幼儿园自然美育的环境;日常生活中的自然美育;主题活动中的自然美育;领域活动中的自然美育;区域游戏中的自然美育;家园合作中的自然美育;节气节日中的自然美育等。(二)大美育视域下幼儿园本土化劳动美育的实践研究;东胜区傲城幼儿园以劳动与生活为切入点,探究自主生活与美育的结合,生发了“匠心劳动课程”。匠心劳动课程依托于幼儿园中华传统场域下的面工坊和木工坊场馆,体验非遗文化面塑和木工艺术。每个班级设立“生活小馆”,打造真实的厨房。孩子们自己制定菜谱,带来食材制作。每周幼儿园拍摄美食视频,让师幼、家长欣赏美食的制作过程。本园还积极探索节日和季节中的劳动,挖掘教育资源。在春季,园所场地局限性没有很大的种植地方,我们为每个班级准备了种植箱,实现了孩子们种植的愿望感受种植的快乐。传统节日美食的制作,不断为孩子们提供不同劳动实践的机会。同时年级组成立劳动教研小组,将劳动与主题课程结合,根据主题内容进行实践活动。(三)大美育视域下幼儿园本土化生活美育的实践研究;东胜区那日松幼儿园深入探索生活美课题的研究。本研究旨在通过挖掘本土文化资源,融入幼儿园日常教育,提升幼儿审美情趣与文化认同感,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本研究将生活美育划分为三大板块:生活有韵、环境有感、言行有度,采用实地考察、活动审议、制作体验、交流展示等多种方法进行研究与实践。

1.生活有韵。围绕蒙古族银饰、本土非遗技艺(如编织、糖画)、

第8页

- 5 -

传统节日美食等本土文化资源,结合一日生活、重大节日及周边地域资源开展项目探究。如通过“餐桌上的年味儿”活动,孩子们制作新年美食、布置餐桌,深刻体验节日氛围中的生活美。2.环境有感。从一日生活与幼儿活动息息相关的内容入手,如自主签到角、餐点器具、自助服务角、生活区、美工区等环境布置。注重将生活美育教育融入幼儿园一日生活的方方面面,营造美的氛围。3.言行有礼。在一日活动中渗透品德习惯培养,包括入园问候、餐桌礼仪、游戏中的友好交往、合作与协商等。通过日常行为规范的引导,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四)大美育视域下幼儿园本土化艺术美育的实践研究;东胜区乐宸幼儿园开展基于本土文化视域下幼儿园“玩.美”艺术美育实践研究。自实践以来,已经完成确定以“四联四式”推进方式,形成多元化的创意美术“玩美”课程结构;以师幼生活圈为理念,完成资源盘点,基础目标实践确定了方向。充分利用现有扎染艺术区、编织区、水墨体验区、创意美术区4、食育操作区形成联动游戏区,以“联动”为课程植入融合因子,建构实施“四联·四式”联动样态。建构“联感官·玩材料”;“联非遗·玩民俗”

“联生活·玩创意”

“联音乐·玩表演”四类联动实施范式,形成纵向研究跟进。

采用问卷调查、访谈、阶段推进等方法,细化各联动区材料数量和指导策略。基于现状分析,提出了将审美教育(非遗作品欣赏)融入个别区的具体策略,并在各区进行了试点实施。同时加入米罗可儿创意美术元素,以教师培训带动活动组织,教师定点定区,形成不同年龄段幼儿创意美术指导策略收集。

(五)大美育视域下幼儿园本土化阅读美育的实践研究;

第9页

- 6 -

东胜区福兴幼儿园以“让每个孩子喜阅童心世界”为愿景,以“阅自己”“阅自然”“阅社会”为指向,探索儿童视角下的课程实施途径,阅读过程中探究美育价值。

一是在阅读中观察绘本的视觉艺术,感受色彩的魅力,发现阅读的画面美。二是在诗歌诵读、故事讲述中发现文字表达的韵律感,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探索阅读的语言美。三是研读情节,感受作者图文背后的思想,引发情感共鸣,感悟阅读的情感之美。四是丰富阅读种类,如传统节日、地方风俗等。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背景,激发幼儿在阅读中的文化美。五是借助亲子共读、同伴合作进行高效阅读,增进亲子关系,角色扮演、小组讨论中享受多元阅读的互动美。六是通过创作与改编(儿童诗、自制书、创编剧本)和动手制作(情景剧制作道具、布置场景),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将阅读内容转化为具体的实物,增强理解和记忆,体验阅读的创意美。

(六)大美育视域下幼儿园本土化环境美育的实践研究。东胜区安达幼儿园以有“准备的环境”为切入口从整体规划开始,不断深化细节,在支持幼儿主动学习中不断地探索幼儿通过与环境美的积极互动获得发展。

1.有准备环境的形成期:合理布局、动静相宜重新审视园所合理布局及整体规划,从满足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需求出发,按照幼儿的认知、社会情感等实际需求重塑及完善室内外环境,添置游戏材料,同时以研训的方式重建及重塑室内、室外的基本区域,根据实际场地状况规划布局,范围划分、动静分开,同时兼顾安全、色彩、光源、水源等因素。

2.有准备环境的发展期:儿童视角、深化细节

第10页

- 7 -

将重点从装备、区中区、材料、约定这四个方面来深化有准备环境的细节。站到儿童那边去,变成儿童,其中重要的是“放下成人的身段”,立场的变化实质上是心灵的变化、思想的变化。3.有准备环境的深化期:适宜支持、不断变化“有准备的环境”中,环境的优化和调整,通过“变”来实现。随着季节、节日、节气的变化而变化;随着观察幼儿的需求、根据幼儿兴趣点的变化而调整环境。

四、目前项目成果与影响

经过半年多的实践和探索,项目团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他们成功地打造了具有本土化、特色化的美育实践范式,为幼儿园的美育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为其他幼儿园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推动了整个区域美育教育的深入发展:

1.调查报告:东胜区幼儿美育教育现状调查报告。2.各实践园所形成具有园所特色的本土美育教育活动。3.形成具有本土化特色的美育教育活动资源库。4.每学期在东胜区范围内进行成果展示与推广。5.自治区级课题 1 项,市级课题1-2 项,区级课题1-2项。6.幼儿美育教育素养、教师美育教育能力得到显著提升。7.论文集、案例集、课程故事集、项目课程集、美育活动集、环境册、游戏故事集等。

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不少挑战,但正是这些挑战促使我们不断反思与改进。因此,我们注重项目的持续性和可持续性,通过定期评估、反馈调整等方式,确保项目能够持续有效地推进。展望未来,项目组将继续深化美育教育研究,探索更多有效的实践策略和方法。

第11页

- 8 -

本土视域下幼儿园自然美育的实践研究东胜区逸夫幼儿园孙桃眉大自然作为天然的教育环境,具有美育功能。而自然美育不能狭隘地理解为利用自然中的花草树木等物质进行美育。大自然包罗万象,人本身也是自然的产物,人又在自然中进行生产活动,自然环境、人、人的生产物之间存在纽带关系,因此都属于自然美育的内容。我园在理解自然美育的特点上,因地制宜地打造环境,通过实施多元化的课程,对幼儿进行生命、人文、生态美育的启蒙,让教育回归本真,让幼儿回归自然,让美育自然发生,促进幼儿在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过程中,萌发热爱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获得全面发展。一、自然美育的概念内涵

自然:自然指具有无穷多样性的一切存在物。“自然”的内涵有三个方面的意思:首先是自然环境;其次引申为儿童天然的、不受约束的个性;最后是基于这种天性的非勉强的、不呆板的教育方法和学习方法。即我们为幼儿提供尽量自然的环境,让幼儿在自然的状态下主动学习与发展,让幼儿充分发挥自己天然的个性,健康而有灵性地成长。美育:美育,又称美感教育。即通过培养人们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使我们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

自然美育:大自然作为天然的教育环境,具有美育功能。而自然美育不能狭隘地理解为利用自然中的花草树木等物质进行美育。大自然包罗万象,人本身也是自然的产物,人又在自然中进行生产活动,自然环境、人、人的生产物之间存在纽带关系,因此都属于自然美育的内容。二、自然美育的研究内容

第12页

- 9 -

在“童心、初心、自然心”的办园理念指引下,构建自然视域下美育课程框架。因地制宜地打造环境,通过实施多元化的课程,对幼儿进行生命、人文、生态美育的启蒙,让教育回归本真,让幼儿回归自然,让美育自然发生,促进幼儿在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过程中,萌发热爱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获得全面发展。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构建适宜的自然视域下幼儿美育课程实践研究体系。2.利用本地区、本土化美育资源发展美育课程资源。3.收集、整理、设计相应的教育活动方案,并进行论证性实践研究。4.建立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5.探索自然视域下幼儿美育课程的建设与实施策略。特色创新之处:

1.以自然化的理念构建幼儿美育园本课程,将自然的概念引申到美育活动中,体现在以尊重儿童自然天性为前提营造的最适宜儿童自然化环境,包括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学习生态、美育生态等。2.尝试在本地区寻找与本园相似的环境条件,积累可以供其他幼儿园借鉴运用的经验,为同类幼儿园提供课程构建的新方法、新思路。3.依据国家美育政策,立足于“大美育视域”“五育并举”,注重领域贯通、学科融合:以美育锻造体质、美育开发智力、美育辅助德性、美育历练劳力、美育充沛感情、美育塑造心灵的“大美育”课程观来

第13页

- 10 -

培养幼儿审美情趣与生活方式,打造具有本土化、特色化的美育实践范式。

4.利用四季资源,开展“顺应本性,回归自然”的美育课程。6.重视家长理念的转变,帮助家长树立孩子审美情趣的理念,运用家长学校等方式把家长变成课程的参与者。推出家长资源进游戏、项目兴趣研究小组,让家长走进自然视域下幼儿美育课程的实践研究7.建立自然美育评估体系,通过借助持续性、综合性、多维度、动态化的评价方式促进幼儿的不断发展。三、自然美育的组织与实施

(一)创设幼儿园微观环境,引导幼儿发现自然之美东胜区逸夫幼儿园充分利用园所室内外各种可利用资源,为幼儿创设自然化环境,有效开发利用环境中蕴藏的美育元素,实现自然美育目标。创设了室内自然角、户外云朵花园、廊道自然氛围营造等,均具直观、童趣的特点。

以“云朵花园”为例,它根据幼儿自然美育特点,将多年偏居北面的菜园子进行改造,变为具有童趣的种植乐园。各种形状的小菜地凸显着几何图形的美感;休闲小木屋里的玉米、南瓜,农耕区里的锄头、镰刀,都让幼儿充分体验到劳动之美。

第14页

- 11 -

逸趣园在幼儿自然美育中,因地制宜、独辟蹊径、变废为宝,将建筑美与自然美融合,创设微观自然环境,让幼儿从中感受美、领略美。教师和幼儿将收获的果实制作成一件件造型各异的艺术品,将干枯的树枝粘贴成一幅幅惟妙惟肖的大自然美丽画卷。同时在教室的走廊、阳台等区域,在幼儿自然美育中实现了利用价值最大化,多个班级都在走廊创设自然角。依据“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季节特性引导幼儿初步感知大自然的多样性,感受动植物的形态美。

(二)以课程为实施主体,创设自然博物馆环境汇聚儿童视野,通过对室内与室外空间的整体规划与落实、增加自然元素,创设一个汇聚儿童视野的“自然博物馆”教育环境。如:以自然博物理念为引领的班级环境、课程创建,形成户外自然博物馆10个、室内自然博物馆 10 个,让环境成为课程的创生载体。依托自然素材,打造“活环境”,开设体能区、涂鸦区、野趣区、泥沙水区、战壕、玻璃栈道等 15 种户外自主游戏区域,并配备了种类丰富、数量充足的材料和游戏工具,在环境中随处可见,树上挂着、墙角排着、桌上放着、百宝箱盛着……只要幼儿需要,就能随手取放,并在各个游戏区域灵活“流动”。丰富的真实材料和低结构材料能够更好地激发幼儿游戏意图,幼儿可以将低结构的自然物一物多玩,一物多用,野趣十足。

第15页

- 12 -

(三)实施主题式自然博物馆项目课程本土自然教育课程以“以自然育人,自然地育人,育自然之人”的教育策略,以“主题式自然博物馆”的路径推动了课程内涵高质量发展。设计各种能够让幼儿感知外界事物、认识家乡发展、感悟乡土文化、激发热爱家乡与祖国之情的园本课程。以一个自然元素为主题,依托五大领域做自然主题整合式课程,例如:室内的虫虫博物馆、动物博物馆、光影博物馆、果实博物馆、中草药博物馆;户外的月亮剧院、萤火森林、探秘小屋、开心农场、星辰沙海、彩虹印象。全园室内外均开展混龄游戏,孩子在20 个博物馆中自由自主学习、生活、游戏。

(四)拓宽美育课程的视野与维度1.生命美育。注重引导幼儿关注生命,让幼儿观察与探索动物、植物的生长,了解大自然现象与规律,体验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如我们开展的“小眼看大师——栖息的鸟”活动中,幼儿对米罗的作品充满兴趣,决定饲养鸽子。幼儿在喂养鸽子的过程中,学会了如何爱护、照顾小动物。幼儿通过观察鸽子的形态、生活习性等,对米罗作品《栖息的鸟》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2.人文美育。人文美育是自然美育必不可少的内容,在自然美育的

第16页

- 13 -

实践中,我们将人文美育摆在了重要位置。带着幼儿探访历史遗存,感受城市变迁,让人文之美一点点渗透进幼儿的心里。如我们开展的实践活动“动物园”“植物园”“秋到东胜美如画”“探秘博物馆”等。3.生态美育。在生态美育中我们创设贴近大自然的班级环境、户外环境;带领幼儿走进大自然,引导幼儿观察和欣赏周围环境,并进行表征;针对当今环境污染的问题,结合社会热点,以“垃圾分类”为主题开展活动,让幼儿学会保护自然,美化自然,参与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4.日常美育。融入幼儿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如教师带领幼儿散步的时候,关注四季的不同变化,感受幼儿园的美好;幼儿用画笔记录下银杏树叶从春到秋颜色的变化;在杨桃成熟的时候,教师带领幼儿采下果子分成几份,分享给每个班级;秋风吹秋叶落的时节,教师带着幼儿去户外捡树叶,挑选自己认为最好看的树叶,并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大家听。5.领域美育。

在语言活动中:我们借助文学欣赏,让幼儿体会自然的美妙意境,得到美的熏陶,如欣赏诗歌《风在哪里》《月亮下来吧》等;在科学活动中:我们引导幼儿感知自然界的季节更替、气象变化、动植物繁殖等,引导幼儿探索大自然,激发对周围生活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在社会活动中:我们引导幼儿从社会文化角度出发,认识地域的环境资源,如植物园、文化广场等,加深幼儿对美的体验。6.区域美育。

在探索性活动区,幼儿通过直接操作,如种植、采摘、喂养等学习观察动植物的生长过程,理解生命循环的特点和价值:在表现性活动区:幼儿用自然物进行创作,如秋天捡落叶、拓印树叶、制作树叶面具等活动。

第17页

- 14 -

班级美工区有许多树枝、树叶、干花、干果、棉麻织物这样的低结构材料。幼儿在把玩、拼贴与建构的过程中,体验材料层次丰富的触感、千变万化的形状、深浅明暗的色调,从而激发天马行空的创意与想象。在欣赏性活动区,我们借助实物和图片的展示拓展幼儿的审美视角,有动物、植物等自然常识类的,有城市变迁发展等社会历史类的,还有风景名胜、自然景观等体现多元文化的。在实践中,我们因地制宜地利用园内现有的教学资源,创设微观自然环境,挖掘自然元素,对幼儿进行自然美育启蒙。通过自然观察与自然体验,逸夫幼儿园在幼儿最初的人生基因里写入了尊重、责任和博爱;利用自然资源丰富幼儿审美教育,让幼儿树立环保意识、学会观察思考、学会尊重生命,使幼儿在探索中成长,在与自然真善美的互动中身心得以全面健康发展。

第18页

- 15 -

本土视域下幼儿园劳动美育的实践研究东胜区傲城幼儿园魏彦强结合《东胜区 2024 年教科研重点工作计划》中将强化以美育人,实施美育浸润行动列为重点工作内容。依托《塑境·浸润·共生:本土文化视域下幼儿园大美育课程的实践研究》总项目研究,立足于“大美育视域”“五育并举”“五育融合”的理念,我园从中选取美育与劳动教育的有机结合,在提升幼儿审美和劳动能力上的均衡发展为核心,开展劳动美育的研究。

美育和劳动教育中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劳动教育是美育的载体,劳动教育中蕴含着丰富的美育元素,可以发掘美、创造美、培养美。当两者相互融合时,方能构建出“以美促劳”“以劳育美”和“劳美共生”的优质教育环境,这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及个性化成长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一、劳动美育课程内涵及目标

(一)劳动美育内涵

1.劳动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主要是指生产物质资料的过程,通常是指能够对外输出劳动量或劳动价值的人类运动,劳动是人维持自我生存和自我发展的唯一手段。深深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2.幼儿园劳动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我服务能力,同时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和责任感。3.美育是审美教学与美感教学的结合,通过教育提升人们认识美、理解美、欣赏美、创作美的能力,是新时代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着力点,在“立德树人”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艺术是美育最集中、最典型的形态。

第19页

- 16 -

4.美育教育通过艺术、音乐、美术、文学等多种形式,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丰富知识,发展智力,增进身心健康,并鼓舞幼儿热爱劳动和进行创造性劳动。

5.劳动美育是指通过劳动教育来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艺术素养和美学意识的教育方法。它强调通过参与劳动活动,培养幼儿对劳动的热爱、态度的认识,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劳动美育旨在通过劳动教育活动的参与和体验,使幼儿更好地理解劳动的重要性,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培养他们对劳动所产生的美的体验和欣赏能力,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审美品味和创造能力。(二)劳动美育课程目标

1.子项目研究目标:达成以美育浸润幼儿、美育浸润教师、美育浸润园所的主要目标,推动形成全覆盖、多样化、高质量的具有中国特色与在地文化的现代化幼儿园劳动美育体系。2.幼儿园课程目标:根据幼儿园可利用的劳动美育教育资源,深度挖掘中国传统文化场馆、班级“生活小馆”以及融入一日生活的多样态的劳动场域的实践模式,拓展劳动教育的形式,将劳动与美育结合,促进家园共育,增强劳动美育的辐射与推广力度,为幼儿园劳动美育搭建范式。

3.幼儿发展目标:幼儿通过参与劳动课程,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使其在劳动过程中体验美的感受,从小树立劳动教育的观念,促进其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健康发展,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4.教师成长目标:提升教师在劳动教育中融入美育的能力,创新教学方法,帮助幼儿在劳动中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从而促进其全面发展。

5.家园社协同共育目标:梳理总结幼儿园劳动美育教育园本化的有

第20页

- 17 -

效策略以及课程模式,并形成可操作性的包含过程性与结果性评价的幼儿园劳动美育评价体系,为教育教学成果积累理论与实践经验。二、初步形成本土化的劳动美育课程体系东胜区傲城幼儿园开展劳动美育项目以来,通过“实践导向、互动生成、模式多元、凸显本土”的指导思想,园所开展基于幼儿劳动美育的实践研究,形成本土化的劳动美育课程体系。(一)劳动课程多维融合

从儿童的年龄特点出发,以“尊重兴趣、源于生活、基于经验、自主选择、着眼发展”为原则,以生活“自然渗透”式劳动教育课程为核心,整合环境资源、家庭资源拓展劳动教育的内容,丰富劳动教育的形式,拟定“幼儿劳动与生活融合”“幼儿劳动与教育活动融合”“幼儿劳动与家、园、社融合”的方向,师生共构“自然渗透式”劳动课程途径与内容架构,在不断的尝试过程中通过分析、反思、调整、沉淀、探索并形成了我园开展劳动美育所特有的体系架构。1.幼儿劳动与生活相融合

通过问题教研与班级实践,从幼儿自主进餐、自主整理等活动,提升幼儿自主生活与自我服务的能力,梳理出各年龄段幼儿的“劳动清单”。2.幼儿劳动与教育活动相融合

通过面工坊与艺术的结合、木工坊与环境的结合、生活小馆与自主生活的结合、劳动意识与实践结合,在“五大领域+”的形式下,幼儿

第21页

- 18 -

能够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梳理出劳动美育的课程体系。3.幼儿劳动与家园社相融合

依据“幼儿劳动清单”,梳理亲子家园任务清单;借助家庭清洁日、家庭小帮手、家务劳动案例等方式,让劳动回归家庭;与社区联动,借助世界环境日、亲子志愿者活动等形式,让幼儿在劳动中,发展幼儿和家长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让品德之美焕发光彩。4.幼儿劳动与安全相融合

在劳动中渗透安全教育、提升安全意识、掌握劳动安全技能,形成“劳动前的安全准备、劳动中的安全操作、劳动后的安全整理”的模式,提高幼儿自我保护能力。

(二)美育课程全景渗透

对“劳动育美”作全景式描述与解析,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采用一日生活中渗透教育,项目活动,主题场馆活动,节日,季节特色活动的方式,让幼儿在生活中,活动中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从而塑造幼儿的品德美。梳理项目成果。

第22页

- 19 -

依托于幼儿园中华传统场域下的面工坊和木工坊场馆,体验非遗文化面塑和木工艺术研究;每个班级设立“生活小馆”,打造真实的厨房。孩子们自己制定菜谱,带来食材制作。每周幼儿园拍摄美食视频,让师幼、家长欣赏美食的制作过程。我园还积极探索节日和季节中的劳动,挖掘教育资源。在春季,园所场地局限性没有很大的种植地方,我们为每个班级准备了种植箱,实现了孩子们种植的愿望感受种植的快乐。传统节日美食的制作,不断为孩子们提供不同劳动实践的机会。同时年级组成立劳动教研小组,将劳动与主题课程结合,根据主题内容进行实践活动,逐步形成了具有园本特色的劳动美育课程。同时形成园本的评价标准,建立量化和定性的评价标准,有恰当的

第23页

- 20 -

评估方法和工具。

(三)家园共育:让劳动回归家庭依据《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制定“幼儿劳动清单”,梳理亲子家园任务清单;借助家庭清洁日、家庭小帮手、家务劳动案例等方式,让劳动回归家庭,形成了良好的教育合力。将劳动与艺术结合,使幼儿更好地理解劳动的重要性,培养他们对劳动所产生的美的体验和欣赏能力,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审美品味和创造能力,做到劳育不“苦”,美育不“虚”。

1.培养幼儿的美育观念和审美能力:劳动美育通过让幼儿参与劳动活动,让他们在劳动中体验美、创造美,从而培养他们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劳动本身就是一种创造美的过程,通过劳动,幼儿可以感受到劳动的成果美、过程美,进而提升他们的审美水平。2.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劳动美育不仅关注幼儿的美育发展,还注重他们的全面发展。通过劳动教育,幼儿可以树立劳动意识,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人际交往能力,促进身体发育和健康成长。

第24页

- 21 -

3.提升幼儿的独立自主能力:在劳动美育中,幼儿需要亲自动手参与劳动实践,这不仅能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和自理能力,为他们未来的独立生活打下基础。在此项研究中,幼儿园的传统文化场馆(面工坊、木工坊)、班级生活小馆,可供全园幼儿进行劳动美育的实践场地,提升园所可利用的环境资源,在实践中,让幼儿感受美劳结合,在劳动中创造美好生活。

第25页

- 22 -

本土视域下幼儿园生活美育的实践研究东胜区那日松幼儿园王莉琴美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幼儿园必须重视并充分开展审美教育,引导幼儿正确地感知、认识和创造美,增强他们对美的自主感受,从而促进幼儿的个性化发展。本研究旨在探讨本土视域下的幼儿园生活美育实践,通过融入本土文化元素,结合幼儿生活经验,培养其审美素养和创造力。一、本土文化生活美育的概念内涵幼儿园本土文化生活美育是一个综合性的教育理念,它结合了本土化、生活化与美育三个核心要素,旨在通过贴近幼儿实际生活的本土文化资源,培养其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本土文化是指将教育内容、方法与本地的文化特色、社会习俗、自然环境等相结合,使教育更具地方特色和适应性。在幼儿园本土化生活美育中,课程内容更多倾向于选择与本地文化紧密相关的教育内容,如当地的传统节日、风俗习惯、民间艺术等,通过故事、游戏、生活浸润等形式展现给幼儿。

综上所述,幼儿园本土文化生活美育是一个旨在通过融入本土文化元素、结合幼儿生活经验、培养审美素养和创造力的教育理念。它不仅能够促进幼儿对本土文化的认同和传承,还能够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本土文化生活美育的研究目标(一)盘点本土文化中生活美育的内容,探索本土文化融入幼儿园生活美育的有效路径。

(二)梳理总结幼儿园本土生活美育教育园本化的有效策略以及课

第26页

- 23 -

程模式,并形成可操作性的、包含过程性与结果性评价的幼儿园生活美育评价体系,为教育教学成果积累理论与实践经验。三、本土文化生活美育的研究内容“青松.雅韵”生活美育课程,以本土文化为基石,从生活有韵、环境有感、言行有礼三方面深入探究。(一)生活有韵

1.生活里的烟火气。

结合重大节日中的本土习俗,以儿童感兴趣的内容开展节庆、食育项目探究。让幼儿亲身体验节日浓厚的烟火气息,在欢声笑语中感受生

第27页

- 24 -

活之美,让传统节日的文化底蕴与独特韵味,在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绽放出璀璨的光彩。

2.成长中的仪式感。

抓住儿童在园的关键成长节点,开展具有仪式感的活动,如开学礼、升班礼、毕业礼,通过这些具有仪式感的活动,让孩子们在真实的生活场域中感受生活之美,为他们的成长之路增添一份独特的韵味。(二)环境有感

1.四季更迭的自然美。

遵循季节的更迭,走近自然的怀抱,开启一场场探索自然之美的奇妙旅程。在这里,孩子们将全身心地沉浸于自然之中,细听风的低语、叶的轻吟,以及万物生长的蓬勃之声,深切地感受大自然那无与伦比的绚烂与和谐,让心灵在自然的滋养下绽放出对美的无限向往与热爱。

第28页

- 25 -

2.本土文化的底蕴美。

从幼儿日常的一举一动出发,巧妙融合本土文化的精髓于环境与活动之中,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共同营造一个既富有吸引力又满载文化韵味的成长环境。在此基础上,我们特别设立了每月一次的社会实践日,旨在通过实地探索与亲身体验,引领幼儿在熟悉而又新奇的生活场景中,深刻感悟本土文化的独特魅力,让美的种子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三)言行有礼

第29页

- 26 -

1.交往间的暖心语。

在日常的一日活动中融入品德教育,细心捕捉幼儿入园时的温馨问候、游戏中的和谐相处以及合作与协商中流露出的暖心话语。通过整理这些美好瞬间,汇编成“暖心语录集”,让幼儿在相互学习与分享中,自然而然地汲取正能量,逐步培养良好的交往习惯。2.举止间的文明风。

重视幼儿言行举止的文明养成,通过精心设计主题阅读活动、实施“好习惯养成记”等微型项目学习,全方位促进幼儿的品德与素质发展。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幼儿的知识,更在潜移默化中引导他们学会尊重、懂得礼让,展现出文明之风。

四、本土文化生活美育的实施路径(一)项目探究与主题活动的融合1.确定主题与目标细化。

在广泛收集幼儿兴趣点的基础上,结合教育目标,精确选定与节日或文化紧密相连的主题,如“新年的习俗与美食——餐桌上的年味儿”“浓浓中秋韵 悠悠华夏情”。同时,明确每个主题下具体的教育目标,如文化传承、社交技能提升、艺术创造力培养等。2.多元化探究活动构建。

围绕主题,精心开展一系列多元化探究活动,不仅限于资料收集、实地考察,还融入创意手工、角色扮演、故事讲述、数字游戏等多种形式,确保活动既富有教育深度又充满趣味性,满足不同幼儿的学习风格。3.实施探究与过程引导。

分组实施项目探究,教师作为观察者、引导者和支持者,鼓励幼儿自主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结论,通过小组讨论、记录观察日记、制作项目手册等形式,详细记录探究过程,培养科学探究能

第30页

- 27 -

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成果展示与多维度评价。

组织主题日活动,为幼儿提供多样化的展示平台,如创意展览、情景剧表演、主题演讲、数字故事书等,让幼儿在展示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和表达能力。同时,采用同伴评价、教师评价、自我评价等多维度评价方式,全面评估幼儿的学习成果。5.反思总结与持续学习。

活动结束后,组织幼儿进行深度反思,通过小组讨论、个人反思日记等形式,总结学习经验,提炼文化价值,深化主题理解。同时,鼓励幼儿提出新的问题和想法,为后续的学习探究埋下伏笔,形成持续学习的良性循环。

(二)仪式感与生活化的链接

1.策划准备与幼儿主导。

提前与幼儿共同规划开学礼、升学礼、毕业礼等活动的流程,充分尊重幼儿的意见和创意,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导者,增强参与感和归属感。

2.调查体验与个性化设计。

引导幼儿进行深入的前期调查,如查阅传统仪式的历史背景、意义,设计个性化的邀请函、礼物等,让活动更加真实、个性化,同时培养幼儿的信息搜集能力和创造力。

3.自主策划与团队协作。

鼓励幼儿分组负责活动的不同部分,如场地布置、节目编排等,通过团队协作完成任务,培养幼儿的组织能力、领导力和团队合作精神。4.仪式举行与情感共鸣。

在正式仪式中,注重细节设计,确保每个环节都充满仪式感,同时

第31页

- 28 -

融入生活元素,如家庭照片展示、幼儿成长视频回顾等,让幼儿在庄重与欢乐中体验成长的喜悦,增强情感共鸣。5.回顾分享与成长记录。

仪式结束后组织分享会,让幼儿分享自己的感受、收获和难忘瞬间,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记录成长轨迹,将仪式感的体验转化为内心的成长动力,促进自我认知和情感发展。(三)角落里的邀请式环境

1.环境创设与文化融合。

结合本土文化特色,精心设计和布置邀请式的角落环境,如“本土民俗角”展示传统服饰、乐器、手工艺品等,“自然探索区”设置观察池、种植箱、昆虫屋等,确保环境既美观又富有教育意义,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2.一日生活浸润与多维度体验。在日常活动中,引导幼儿定期到角落环境中游戏、探索,通过故事讲述、角色扮演、科学实验、艺术创作等多种方式,让文化与环境自然融入幼儿生活,促进幼儿全面发展。3.亲自然探索日与生态教育。

定期安排亲自然活动,如户外观察、植物种植、动物饲养等,让幼儿在直接接触自然中感受生命之美,培养环保意识和生态素养。4.社会实践日与文化拓展。

利用社会实践日,组织幼儿参观本土文化遗址、博物馆、民俗活动场所等,将角落环境的学习延伸至更广阔的社会空间,拓宽幼儿的视野,深化对本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四)微型项目探究

开展主题绘本阅读、好习惯养成记等微型项目学习,将微型项目的

第32页

- 29 -

成果融入日常教学和生活,如将好习惯养成记的内容融入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将主题绘本阅读的成果应用于幼儿园的书香校园建设中,让学习成果持续发挥作用,形成良性循环,促进幼儿的持续发展。在项目实践研究中,通过与环境的互动、品德教育、节日庆典等活动,我们不仅在幼儿心中播下了勤劳、友善的种子,还让他们学会了欣赏生活中的美好、观察力创造力。本项目不仅有助于幼儿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为他们未来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具有重要的实践研究价值。

第33页

- 30 -

本土视域下幼儿园艺术美育的实践研究东胜区乐宸幼儿园姬丽萍幼儿美育亦称“幼儿审美教育”,以审美形态和美感熏陶幼儿,提高其精神素质的教育。从美育育人价值方面来说:让幼儿在学会欣赏美、感受美的同时,通过美育实践行为去表达美创造美是幼儿美育教育的核心,本土文化视域下的艺术美育实践研究,是促进幼儿园教育本土化和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的有效途径,能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我园在分析本土文化的内涵、特点以及与幼儿园艺术美育的关联基础上。结合我园一年来在不断探寻适合我园发展的课程、环境基础上,不断深化五大领域均衡活动,因此在各班级的打造中尽可能地满足教师育人环境创设需求,幼儿游戏发展需求。每个班级都精心投放了具有丰富形态、色彩、肌理等的开放性材料,以诱发和支持儿童开展丰富的创造。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将基于我园现有资源借助全新活动结构,促进师幼“玩美”的美育实践研究路径。即:以玩创美,玩中达美。一、艺术美课程目标

1.以问题解决为导向,开展幼儿艺术美育的内涵建设与园本实践,提升教师对美育内涵和价值定位的理解,打造启发式美育空间,开发美育实践活动。

2.以“四联四式”推进方式,形成多元化的创意美术“玩美”课程,促进幼儿德育、美育、智育的同步和谐发展。

第34页

- 31 -

3.以师幼生活圈为理念,开发适合本园的本土艺术美育课程资源库和架构体系,提升师幼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二、艺术美课程架构与实践

(一)已有资源盘点

整合现有班级材料、幼儿园周边本土自然元素材料、教师艺术特长情况,家长可提供资源情况,构建师幼生活圈内的本土资源库,通过盘点已有资源情况如下:班级材料——扎染艺术区1 个,编织区1个,水墨体验区 3 个,创意美术区 4 个,食育操作区3 个,集中艺术表演区3个。幼儿园周边本土自然资源——因为幼儿园地处城区最北边,因此商业、住宅较为松弛,周边有沙石厂 1

个,自然山坡、生态植物林环绕,

城市生活本土资源——青铜文

化、蒙古文化、四季分明的季节、

饮食文化。教师情况盘点——美

术特长教师 5 人,舞蹈、律动特

长教师 4 人。

(二)初步形成“四联四式”美育实施途径以“完整儿童、经验整合、统整学习、整体发展”为理念,秉持“发展性、关键性、开放性、交互性、有机性”的原则,以“联动”为课程植入融合因子,建构实施“四联·四式”联动样态。即:通过变革“资源、主题、场域、成果”四项要素,将幼儿园内15 个不同艺术体验区实现联动,建构“联感官·玩材料”——创意美术(米罗可儿);“联非遗·玩民俗”——扎染、编织、水墨画、毛毡戳戳乐;“联生活·玩创意”——食育、泥塑、手工四类联动实施范式。为儿童基于艺术美育完整发展构建起一个融合性课程体系,丰富儿童学习经历,促进儿童完

第35页

- 32 -

整发展,实现已有资源发展价值纵向扩张、横向整合、两端延展,深化“玩·美”研究性课程育人价值。

全面借助已有资源开发课程,在联动游戏中实现美育浸润文化理解、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激发教师职业的美育功能、促进幼儿游戏的美育陶冶。

(三)初步完成“玩·美”研究性课程结构建立“玩.美”艺术美育实践研究课程支架,从“小小手作家”“小小美术家”“小小游学家”三个维度,以班级为美育实践基地,保证幼儿在联动游戏中的美育体验。

其中“小小手作家”指扎染、编织、泥塑、毛毡戳戳乐、木片木板、食育为主的课程,让幼儿在操作体验中提升精细动作、艺术结构、艺术形态的了解和创造的能力;

“小小美术家”指以颜料、水彩笔、油画棒、自然物、纸张、水墨等材料使用操作中推进的创意美术课程,让幼儿在操作体验中提升色彩审美和创造性艺术表现力,主要结合米罗可儿创意美术的形式开展;2023 年 6 月借助六一儿童节完成一次“自然有意思”大型作品展示活动,2024 年 12 月结合新年活动完成一次“走进步的世界”大型艺术展示活动,充分调动了家长和幼儿的参与积极性,从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入手利用粘贴、彩绘、制作、拼贴等多种方式在感受美的

第36页

- 33 -

基础上表现美。“小小游学家”组织幼儿走出幼儿园走进自然、走进本土文化现场,让幼儿接触大自然,感受和欣赏美丽的景色,提升感受美的能力促进表现美的自信。2024 年 5 月和2024 年10 月分别进行了走进周边自然环境的亲子徒步活动和幼儿马拉松活动,在活动后组织孩子们谈论自己在自然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与孩子们的一起形成审美经验。

(四)“玩·美”研究性课程实施进度结合我园游戏、课程情况,此项目的内容与一日生活融合推进,2024年 5 月—8 月主要做了研究背景下资源盘点和研究进度规划,同时也将园所公共环境做了一些调整。

2024 年 9 月—2025 年 1 月一直在做研究实践活动,同时继续挖掘本地区、本园所的美育教育资源,形成阶段性成果。具体研究安排 :

1.结合自主游戏每天开展各艺术体验区联动体验活动,教师结合观察解读、团讨、思维共享的形式帮助幼儿梳理经验,形成不同艺术活动的表达表现经验。

2.有专职美术教师,每周每班集中开展集体教学活动1次。3.每周三组织“趣玩.美”教师沙龙。4.结合节日进行民俗艺术区打造、传统美食制作、美术作品展示。5.调动资源价值,每学期组织走进自然的徒步实践活动1次,亲子游学(家长自发组织)若干次。

6.家长参与:邀请家长参与幼儿园的美育活动,如亲子绘画、家庭音乐会、家庭小厨房等,增进亲子关系的同时提升家庭美育氛围。7.教师培训与提升,除每周三固定的活动外,积极推送教师参加外出培训,2024 年 8 月份我园骨干教师外派上海进行“米罗可儿提升训练

第37页

- 34 -

营”教学研讨。结合园级“好课堂”观摩活动,进行教师艺术活动的听评课。

(五)初步完成“玩·美”研究性课程评价导向1.审美感知培养。观察周围的环境,发现生活中的美。通过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体验,感受美的形式和内容。2.艺术技能学习。学习基本的绘画、手工、音乐、舞蹈等艺术技能。通过实际操作,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3.艺术欣赏与理解。用经典的艺术作品,培养幼儿对美的鉴赏能力。用艺术作品背后的文化、历史背景,帮助幼儿理解艺术的意义。4.创造力发展。能自由创作,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材料足够丰富,可支持不同的艺术表达方式。

5.情感表达与交流。利用艺术活动作为情感表达的媒介,帮助幼儿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通过艺术作品展示,促进幼儿之间的交流和分享。

6.环境创设。创造充满艺术

氛围的教育环境,如挂画、布置

艺术角等。利用自然和生活的材

料,创设美的环境,激发幼儿的

艺术灵感。

7.课程整合。将艺术教育与

语言、数学、科学等其他学科整合,形成综合性的教育内容。通过主题教学,将艺术教育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相结合。8.教育评价。关注幼儿在艺术活动中的参与度、创造性和情感表达,而不是仅仅评价作品的好坏。通过观察和记录,了解幼儿的艺术发展进程,提供个性化的指导。

第38页

- 35 -

本土视域下幼儿园阅读美的实践研究东胜区福兴幼儿园娜仁其木格在幼儿教育阶段,阅读和美育都对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阅读能够开拓幼儿的视野,丰富他们的想象力,而美育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本研究旨在探索如何在幼儿园开展有效的阅读美育活动,将阅读与美育有机结合,以促进幼儿在情感、认知和审美等多方面的发展,同时关注本土化视域下的幼儿园阅读美育。一、阅读美的研究目标

一是探索和创新多元阅读的形式和内容,达成以美育浸润幼儿、美育浸润教师、美育浸润园所的主要目标,实现阅读提升审美、阅读丰富感受、阅读浸润心灵。

二是深度挖掘幼儿园阅读美园本化的有效策略以及课程模式,有效的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认知能力提升、情感陶冶和行为能力的培养。三是形成可操作性的包含过程性与结果性评价的幼儿园阅读美育评价体系,建立量化和定性的评价标准,有恰当的评估方法和工具,形成多元阅读的课程评价体系。

二、阅读美课程的实施路径

第39页

- 36 -

(一)走近阅读,阅读素材的选择与整理根据阅读图画书的美学特征,制定了以阅读为载体的幼儿美育活动目标体系。图画书视野下的幼儿美育从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出发,利用图画书的画面、文字和内容进行幼儿美育,尊重幼儿的兴趣和独特感受,关注各领域之间的整合与渗透,达到“提升审美、丰富感受、温润心灵”的幼儿美育总目标。

1.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画面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绘本,如《好饿的毛毛虫》,其丰富的色彩和简单有趣的形象容易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内容富有教育意义,像《猜猜我有多爱你》,能让幼儿感受到浓浓的亲情。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包括优美的文字和独特的绘画风格,例如《爷爷一定有办法》,文字简洁且富有节奏感,画面展现出独特的犹太民族风情。

多元阅读课程各年龄段具体目标阅自己 阅自然 阅社会接纳自己 爱护生命 合群达礼共

小班 关注自己,我愿做 小班 热爱生命,喜照料 小班喜欢朋友,真快乐中班 认识自己,我能行 中班 爱护生命,能养殖 中班关注朋友,懂礼貌大班 欣赏自己,我真棒 大班 爱护地球,环保行 大班合作分享,有规则

第40页

- 37 -

2.素材整理,根据主题进行分类。如分为亲情类、自然类、生活习惯类等。建立了一个小型的幼儿园阅读素材库,方便教师根据教学需求快速查找合适的绘本。

(二)走进阅读,多元阅读活动的开展1.营造温馨的阅读环境,激发幼儿阅读兴趣。在教室设置专门的语言区,将阅读链接《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深入挖掘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有效途径,创设温馨舒适轻松愉悦的阅读氛围。 在阅读角的墙面上展示与绘本相关的美术作品,如根据《海马先生》《变变变》绘制的主人公形象,增强阅读与美育的视觉联系。

2.推进主题式阅读活动,构建 1+5+N 的多元阅读模式。●以绘本阅读为基础,以儿童兴趣和问题为出发点,将之融入到故事情境中,开展主题式阅读,做好主题前中后三个阶段的课程审议与评价。一是集体研讨主题脉络,形成主题框架、确定审议路径;二是以析幼儿经验、思主题目标、挖课程资源、研实施路径、探主题评价为关键保护自己 探索求知 文明社交探

小班 了解危险,会躲避 小班 喜爱自然,爱提问 小班适应生活,爱集体中班 识别危险,能求助 中班 接触自然,爱观察 中班发现周边,爱家乡大班 遵守规则,护自己 大班 探求自然,会分析 大班实践参与,爱祖国大胆想象 善于发现 个性表达表

小班 自由想象,愿表现 小班 亲近自然,愿表达 小班愿意开口,爱交流中班 分享妙想,试创想 中班 欣赏自然,爱分享 中班仔细倾听,乐分享大班 多元创想,勇创造 大班 融入自然,勇表现 大班提出疑问,善表达

第41页

- 38 -

点,在实践中挖掘经验;三是课程分享中针对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鼓励教师及时沟通、调整,陪伴幼儿共同建构课程,进一步优化主题阅读课程的实施。

●阅读活动中,追随幼儿兴趣,挖掘1+5+N 的阅读模式,即一个主题、五大领域、多种活动方式,以此形成多元阅读课程有效的实施路径。如:大班组《红色中国》主题阅读课程为例,跟随孩子们一起走进丰富的阅读旅程。一次观影日中,电影《智取威虎山》走进孩子们的生活,他们津津有味的投入其中,以此为契机,开启主题阅读课程。以绘本故事《鸡毛信》、《闪闪的红星》、《我和我的祖国》为支线,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这样熟悉又陌生的红色故事带入孩子们的世界。

在确立主题阅读课程目标的基础上,形成了阅读六步法,一是故事导读,激发兴趣。从五大领域中解析绘本,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发展语言领域核心经验;二是自主阅读,感知内容。加深对故事内容和故事情感的理解,进而增加社会情感;三是阅读分享,自主探究。以红色故事之共读、共录、共听、共绘、共赛的形式深入故事;从服装、拉练、体验长征等活动,融合健康教育、劳动教育,让孩子们在合作体验中有担当意识,感受红军长征的艰辛;四是亲子阅读延展,助力成长;五是以多样的形式,快乐表达。以童话剧、皮影戏的形式走进阅读,分析故事中人物特点、分析故事精彩情节,孩子们分工明确,票选演员、图画剧目、皮影人物制作、台词梳理等样样具备,于是皮影戏版本和童话剧版本的《鸡毛信》呈现到了舞台上,孩子们以自己的理解诠释了故事内容。六是建构活动,创新延展。大班组将各自梳理的课程以平行走班的形式和各班孩子进行了互动,孩子们在重读中给祖国妈妈写了一封信,内容朴实真挚。孩子们在完整的阅读《红色中国》系列课程中受益良多,

第42页

- 39 -

三个绘本故事的深入探究,帮助孩子们直观了解了我国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再到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有了更强烈的社会情感、社会归属感,进而萌发了热爱祖国、爱家乡、爱幼儿园的情感。多元阅读中,通过营造阅读环境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教师通过观察识别儿童的阅读习惯,支持提高儿童的阅读能力,激发幼儿感受美、创造美、欣赏美的能力。(三)走浸阅读,阅读+本土化+美育的具体策略1.美育融合的具体策略。在读完绘本后,组织幼儿进行绘画创作。如读完《我爸爸》后,让幼儿画自己的爸爸,幼儿可以根据绘本中的表现手法,用夸张的形象来描绘自己爸爸的特点。手工制作与阅读关联,读了《小蓝和小黄》后,让幼儿用蓝色和黄色的彩纸制作小蓝和小黄的形象,加深对颜色混合概念的理解。音乐与阅读互动为一些绘本配上合适的音乐,如在阅读《白雪公主》时,播放轻柔的古典音乐,增强故事的氛围。让幼儿根据绘本故事创作简单的歌曲或节奏,培养幼儿的音乐创造力。

2.本土化视域下的阅读。收集本土文化资源,包括民间故事、传统儿歌、地方艺术形式(如剪纸、年画等)。筛选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资源,将复杂的民间故事简化为生动有趣的绘本故事内容。编写了以本地传统节日、民间故事为主题的绘本,如《乌仁额吉的帽子》《三千孤儿入内蒙》等等,绘本中的画面融入了当地特色的建筑、美食、服饰等元素。注重阅读材料的审美性,从色彩搭配、排版设计等方面考虑幼儿的

第43页

- 40 -

视觉感受。

3.多种途径挖掘阅读中的美。一是开展集体阅读活动,教师引导幼儿阅读本土文化相关的绘本或故事书,在阅读过程中,通过提问、角色扮演等方式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想象力;二是挖掘图画书的美育价值,图画书的画面美、图画书的语言美、图画书的情感美、多元阅读中的文化美、多元阅读中的互动美、多元阅读中创意美;三是关注阅读美与幼儿积极心理健康的培育,充分利用绘本的故事情节,让孩子有积极的心理体验,如绘本《朱先生的一家》;四是阅读方式多样化,幼儿自主阅读,提供充足的时间让幼儿自主探索绘本,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独立阅读能力。

三、阅读美的阶段性成果与收获(一)促进幼儿与教师的发展

1.幼儿的发展。阅读能力提升幼儿对阅读的兴趣明显增强,从原来的被动阅读转变为主动要求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幼儿的专注力也有了很大提高,能够较长时间地专注于绘本内容。幼儿的阅读理解能力得到发展,能够简单地讲述绘本故事的主要情节,并且对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理解;初步建立了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幼儿表现出对本地传统节日的期待和喜爱,对本地的文化习俗有了一定的了解。2.美育成果。幼儿的审美能力有所提高,在选择绘画材料、颜色搭配等方面表现出更敏锐的感知。例如,在进行绘画创作时和童话剧道具

第44页

- 41 -

准备中,幼儿会主动选择和谐的色彩组合。创造力得到激发,幼儿在手工制作和绘画创作中能够发挥想象力,创作出独特的作品,不再局限于模仿。

3.教师的成长。教师对阅读美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在教学方法上更加灵活多样;能够根据幼儿的反应及时调整阅读活动的方式,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在阅读素材的选择和美育融合策略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套适合本园幼儿的阅读美育教学方案。(二)助力课程建设的积累

1.在“阅读+美育+本土化”的课程开发研究中,形成三层并举下的多元阅读课程体系,凸显园所阅读特色。以环境要素为基础层,为阅读奠定基础;以活动要素为主体层,丰富阅读内容;以文化要素为动力层,形成阅读合力;以此为基点,构建“一二三四”多元阅读课程体系,即一个引领、两条路径、三个阶段、四条策略,让幼儿在丰富的活动中全面发展。

2.追随儿童视角,形成《阅读主题课程》6 个,儿童诗10册,课程故事 5 个,本土化纸戏剧 5 套,为课程的开发奠定了基础。四、下一阶段研究计划

1.进一步优化阅读美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根据幼儿的年龄增长和发展需求,增加更多元的阅读素材和美育活动。

第45页

- 42 -

2.加强与家庭的深度合作,开展家庭阅读美育计划,如定期举办家庭阅读美育成果展,提高家长对阅读美育的重视程度。3.深入研究如何将阅读美育与幼儿园的其他课程更好地融合,发挥协同教育的作用,全面促进幼儿的成长。4.建立评价体系 从阅读兴趣、阅读能力、审美感知、创造力等多个维度制定评价指标。采用教师评价、幼儿自评和互评相结合的方式,定期对幼儿的阅读美育成果进行评价,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第46页

- 43 -

本土视域下幼儿园环境美育的实践研究东胜区安达幼儿园李文斌幼儿园环境的核心是儿童,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以及儿童的生活状态也会通过幼儿园的环境体现出来。因此,幼儿园环境创设的价值不止于“环境”本身,更在于隐藏在幼儿园环境背后教育者的教育理念和哲学思考。我们将以有“准备的环境”为切入口从整体规划开始,不断深化细节,在支持幼儿主动学习中不断地探索幼儿通过与环境的积极互动获得发展。

一、环境美的研究目标

环境艺术化:将艺术元素融入幼儿园环境创设中,打造具有艺术美感审美价值和教育功能的空间布局。教育融合化:将美育元素融入幼儿园日常教学和活动中,形成环境美育与课程教育的有机结合。实现环境创设与幼儿教育的有机结合,促进幼儿在环境中自然习得美育知识。幼儿主体化:以幼儿为中心,创设符合其年龄特点和兴趣偏好的环境,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和创造力。促进幼儿审美能力、创造力及情感品质的全面提升,为幼儿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师资专业化:提升幼儿教师的美育素养和环境创设能力,确保环境美育的有效实施和项目实施的专业性和有效性。二、环境美的研究路径构想

(一)有准备环境的准备期:打通思路为了拓展教师对美育的内涵理解,我园组织教师读书会,精读《朱光潜谈美》、席勒《美育书简》、杜威《艺术即经验》等中外美育经典

第47页

- 44 -

文献,追本溯源“何为美育”

;组织教师访谈,谈谈美育的另一种可能性;开展“100 件美好的生活小事”主题实践,“发现身边的美”亲子摄影活动等等。基于理论学习和亲身体验,教师对“美”和“美育”的内涵认识不断拓展,并对“美育要回归生活”这一主旨达成高度共识。(二)有准备环境的形成期:合理布局基于前期的思想打通,“有准备的环境”让我们重新审视园所合理布局及整体规划,从满足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需求出发,按照幼儿的认知、社会情感等实际需求重塑及完善室内外环境,添置游戏材料,同时以研训的方式重建及重塑室内、室外的基本区域,根据实际场地状况规划布局,范围划分、动静分开,同时兼顾安全、色彩、光源、水源等因素。让幼儿园成为承载美好童年的艺术馆,营造浸润式美育空间。如园所楼梯处的创设与二十四节气结合,创设为二十四节气生活角。如谷雨节气,孩子们可以来这里品一品谷雨茶,听一听关于谷雨的故事,尝一尝谷雨槐花糕……这些有趣的体验,让每个楼梯转角不单单只是呈现艺术作品的静态更迭, 更是孩子们将生活中和二十四节气相关的美好细节进行记录与分享的小天地,成为一座呈现美好童年生活的微型“艺术馆”。而这样“让幼儿园成为承载美好童年的艺术馆”,逐渐成为我园关于环境美空间营造的理念。我们希望将整个幼儿园转变为能让幼儿在其中感知美、体验美、创造美、表达美的复合型空间。它不局限于幼儿园中某个固定空间(如美工室),而是充盈在园所的每个角落。通过实践摸索,初步梳理出幼儿环境美空间营造的原则。即第一,“环境美”空间是质朴的、有秩序感和美感的,这是幼儿美育空间环境的基本要求;第二,“环境美”空间不是静态的、封闭的,而是开放的、动态建构的。美的感受和体验不是单方面的给予和灌输,而是审美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积极互动。(如楼梯转角的节气生活角,一方面,它是由

第48页

- 45 -

班级孩子自主策展,将某个节气的探索经历动态呈现出来;另一方面,这个空间面向全园孩子和家长开放,他们作为观众亲身体验和提出反馈意见,也成为建构空间的共同参与者,使整个空间更加丰富和完善);第三,环境美空间体现儿童视角,是教师和幼儿共同创设的;第四,美育空间不是割裂存在的,而是与一日生活紧密相融。美育在一日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幼儿园的户外游戏区域,甚至午睡室和盥洗间,都有可能成为美育浸润的空间。基于这样的原则梳理,我们对班级及公共环境进行重新思考及审视,在创设与优化中,丰富空间环境。(三)有准备环境的发展期:儿童视角、深化细节大环境规划后,就需立足于儿童视角,深化细节。儿童视角说到底就是儿童立场,简言之,就是站到儿童那边去,变成儿童,其中重要的是“放下成人的身段”。立场的变化实质上是心灵的变化、思想的变化。在这个时期中,我们将重点从装备、区中区、材料、约定这四个方面来深化有准备环境的细节。在以“半日活动的优化”为载体,在显性与隐性环境中更具儿童感。

(四)有准备环境的深化期:适宜支持、不断变化

“有准备的环境”中,环境的优化和调整,通过一个“变”字来实现。环境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季节、节日、节气的变化而变化;随着观察幼儿的需求、根据幼儿兴趣点的变化而调整环境。后续推进过程中,将持续以研训为抓手,不断深化环境改革,营造与创设出具有温度感、儿童性的环境氛围。

第49页

- 46 -

三、环境美的具体实践

(一)环境整体设计

根据幼儿园实际情况,进行空间规划和功能分区,确保环境既美观又实用。选用环保、安全的材料,注重色彩搭配和形状设计,营造温馨、舒适的学习氛围。

(二)艺术元素融入

设计并实施富含艺术元素的幼儿园环境布置,包括墙面装饰、空间布局、色彩搭配等。在墙面、地面、天花板等边缘空间设置艺术作品或创意装饰,如壁画、雕塑、挂饰等。利用自然元素,如植物、水景等,增添环境的生机与活力,引导幼儿亲近自然。(三)教育功能实现

创设艺术角落和创意工作坊,提供丰富的艺术材料和工具,鼓励幼儿自由创作。创设主题区域,如艺术角、阅读角、科学探索区等,提供

第50页

- 47 -

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活动材料。设计互动性强的环境元素,如触摸墙、声音隧道等,激发幼儿的感官体验和探索兴趣。(四)课程有效整合

开发与环境美育相关的主题课程,如自然观察、色彩探索、形状认知等。将美育元素融入幼儿园的日常活动中,如晨间问候、午餐时间、午睡准备等。

(五)师资培训与支持

组织幼儿教师参加美育和环境创设专题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建立项目交流群,定期分享环境创设经验和教学资源,开展环境美育教学研讨,分享教学经验和创新实践,促进教师间的互助与合作。

(六)家园合力共育

邀请家长参与幼儿园环境美育活动,增进家园合作,共同促进幼儿发展。定期举办家长美育讲座,提升家长的美育意识和指导能力。四、下一阶段计划

1.在研究中我们旨在全面、客观地评估幼儿园大美育环境美的实施效果,包括物质环境美和精神环境美两个方面,以促进幼儿审美情趣、艺术修养和创造力的提升。同时,关注幼儿的发展需求,以幼儿为中心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电子翻页书的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