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学

发布时间:2024-9-14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学前教育学

{{`发布时间:2024-9-14`}} | 云展网期刊杂志制作 宣传册 其他 学前教育学
前 言人生百年,立于幼学。0 ~ 6 岁阶段所享有的学前教育品质直接关系到亿万儿童的和谐发展,影响千家万户的民生幸福,甚至关系着中国式现代化的蓝图实现和民族未来的兴旺永达。党的十八大以来,学前教育同人们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认真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建构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幼有所育的美好期待。而今,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我国教育已由规模扩张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要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命线,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以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学前教育也从普及普惠向高质量发展转型,随之而来的是学前教育学这个学科在社会发展和文化振兴中不断丰盈、扩展、更新,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学前教育学。学前教育学是一门研究学前教育的各种现象和深层规律的科学,也是以教育学原理、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师发展、伦理学等相关理论为基础的融合课程,涉猎内容广泛,包括学前教育功能、学前教育思想、学前教育的儿童与教师、课程与教学、游戏、保健、环境、政策等多个子领域。作为一门理论基础课,学前教育学既... [收起]
[展开]
学前教育学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2页

前 言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0 ~ 6 岁阶段所享有的学前教育品质直接关系到亿万儿童的和谐发展,影

响千家万户的民生幸福,甚至关系着中国式现代化的蓝图实现和民族未来的兴旺永达。党的十八大以

来,学前教育同人们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认真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

重要使命,建构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幼有所育的美好期

待。而今,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我国教育已由规模扩张阶段转向高质量

发展阶段。要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命线,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以教育高质

量发展赋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学前教育也从普及普惠向高质量发展转型,随之而来的是学前教育

学这个学科在社会发展和文化振兴中不断丰盈、扩展、更新,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学前教育学。

学前教育学是一门研究学前教育的各种现象和深层规律的科学,也是以教育学原理、学前儿童发

展心理学、教师发展、伦理学等相关理论为基础的融合课程,涉猎内容广泛,包括学前教育功能、学

前教育思想、学前教育的儿童与教师、课程与教学、游戏、保健、环境、政策等多个子领域。作为一

门理论基础课,学前教育学既贯穿古今,又融合中西;既反映古今学前教育中儿童观、教育观、教师

观、游戏观等的沿革、变迁、更替,也反映中外学者对学前教育的共识、理解、差别与推动,可以向

学生传递最为基本的、影响学前教育现实发展的中外学者的学理认知。同时,这门课也是问题导向、

实践导向、综合导向的课程。问题导向性强调学前教育学会揭示当前学前教育发展的表面问题和潜藏

深处的痼疾、顽疾,以问题为导向指明学前教育未来发展的可能方向;实践导向性强调理论联系实际,

能反映学前教育实践中的最新成果和最好做法,强调策略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学前教育的情境性特

征,承认不同情境下学前教育的独特价值;综合导向性强调学前教育学内容的综合性,旨在调和体系

和知识的分离,使学生获得综合的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图景。

《学前教育学》自 2013 年首次出版以来,得到了学前教育专业广大师生的好评。在过去的十多年

里学前教育学在社会发展的力推下萌发出很多新的观点,产生了众多新的问题,面临着新的挑战,也

积累了一系列新的政策支持。为此,我们进行了本轮修订,主要涉及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根据学前教育学学科发展修改了内容体系,增加了第三章经典学前教育思想,涵括经典的中

国学前教育思想和国外学前教育思想;增加了第十一章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的制定、实施与监督,学

前教育立法进程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的解读。除了大段内容的改动,也根据中外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的

快速发展,在每章增加了最新的学前教育理论、学前教育实践,比如第一章增加了马赛克法,第二章

增加了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学前教育社会功能。

二是根据学前教育四轮行动计划和学前教育改革的成果,删减了不符合当下学前教育要求的内容,

填充了学前教育体制机制完善、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新成果,充分体现了中国当代学前教育实践基础上

第3页

的重要成就。

三是本书的体例上设置了“本章导读”“学习目标”“知识架构”“案例思考”“思考与练习”“推

荐阅读”等栏目,为学生提供清晰的学习目标和知识架构,呈现反映现实学前教育中真实情况的案例。

用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和幼儿园教师编制考试的考点掌握,扩展学生的学习资源。

本书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具体编写人员如下:第一章、第二章、第四章由绍兴文理学院杜丽静老

师编写;第三章由绍兴文理学院孙莹莹老师编写;第五章由丽水学院金建生、叶好琴老师编写;第六

章由丽水学院叶好琴、吕菲菲老师编写;第七章由丽水学院范文利老师编写;第八章由丽水学院周艳

芳老师编写;第九章由绍兴文理学院张剑春老师编写;第十章由丽水学院曾志发老师编写;第十一章

由绍兴文理学院徐冬鸣、杜丽静老师编写。最后,由第一主编负责统稿,并根据内容和统一格调进行

微调。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大量文献,我们尽力在文中以脚注和书末用参考文献的形式进行标注,

但肯定还有许多遗漏之处,敬请谅解。

本书得到了绍兴文理学院校本教材重点建设项目的资助,谨致衷心感谢!

本书可作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材用书,也可以作为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和幼儿园教师编制招

考复习用书。

杜丽静

绍兴文理学院

第4页

003

目 录

学前教育学概述 // 001

第一节  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 002

第二节  学前教育学的历史发展 // 004

第三节  学前教育学的研究方法 // 015

学前教育的功能 // 022

第一节  学前教育的社会功能 // 023

第二节  学前教育的个体功能 // 027

第三节  学前教育功能发挥的举措 // 030

经典学前教育思想 // 035

第一节  经典中国学前教育思想 // 036

第二节  经典国外学前教育思想 // 045

学前教育目标、内容与原则 // 056

第一节  学前教育目标 // 057

第二节  学前教育内容 // 062

第三节  学前教育基本原则 // 075

学前教育中的儿童与教师 // 080

第一节  儿童观 // 081

第二节  教师观 // 086

第三节  学前教育中幼儿和教师的相互作用 // 092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5页

学前教育学

004

幼儿园课程与教学 // 097

第一节  幼儿园课程 // 098

第二节  幼儿园教育活动 // 104

学前儿童游戏 // 112

第一节  学前儿童游戏概述 // 113

第二节  游戏的观察与指导 // 117

第三节  游戏与课程的融合 // 122

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 // 126

第一节  幼儿园教育环境的概念及分类 // 127

第二节  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的原则和设计 // 129

学前儿童保育与管理 // 135

第一节  幼儿园保育工作概述 // 136

第二节  幼儿园班级日常生活的保育 // 144

第三节  0 ~ 3 岁婴幼儿保育 // 149

学前教育中的家校社合作 // 155

第一节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 // 156

第二节  亲职教育 // 158

第三节  社区学前教育 // 162

第四节  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合作 // 163

第五节  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 166

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 // 172

第一节  法规的制定、实施与监督 // 173

第二节  学前教育立法历程 // 178

第三节  学前教育法规政策解读 // 182

主要参考文献 // 188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6页

第一章 学前教育学概述

001

第一章

学前教育学概述

本章导读

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学前教育现象、学前教育问题以及学前教育规律。学前教育学的

历史发展经历了孕育阶段、萌芽阶段、初创阶段和发展阶段四个阶段。常用的学前教育学的研

究方法是观察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和马赛克方法。

学习目标

知识架构

● 理解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 识记学前教育学的核心概念。

● 掌握学前教育学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基本思想。

第7页

学前教育学

002

两种做法

有一个数学教育活动,活动目标是“理解生活中三个物体的排列规律,知道模式的特点”。

中一班的李老师在电子白板上呈现出人行道、格子衬衫、花纹图案的地毯,引导幼儿说出这些物

体的排列规律,并要求幼儿知道这是模式,模式有重复性、预见性和规律性特点。中二班的章老

师则给幼儿提供了很多操作材料,让幼儿自由摆弄材料形成有规律的物体,并记录自己的操作结

果,和同伴分享。

思考 哪一位教师的做法较好?为什么?它揭示了哪些学前教育规律?为什么?

案例思考

第一节 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要分析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首先必须明确学前教育的概念。学前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

义的学前教育是指以学龄前儿童(0 ~ 6 岁儿童)为对象的教育,泛指一切形式、一切场合的学前教

育,包括专门机构的学前教育、家庭学前教育和社会学前教育。狭义的学前教育主要指专门机构的学

前教育,是指有专人实施的各种机构对 0 ~ 6 岁儿童进行的教育,旨在促进儿童在身体、认知、情感

和社会性方面的和谐发展,包括 0 ~ 3 岁阶段的婴幼儿教育和 3 ~ 6 岁阶段的幼儿教育。本书着重探讨

专门机构的学前教育,同时兼顾家庭学前教育和社会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学是教育科学的一个分支 (1),是研究学前教育现象和问题,揭示学前教育规律的一门科

学。学前教育学的主要任务在于总结学前教育的宝贵经验,研究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借鉴各国学前

教育的先进思想和前沿实践,为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学理支持。

一、学前教育现象

学前教育现象就是学前教育存在的形态。学前教育现象可以概括为三种:学前教育活动、学前教

育事业和学前教育思想。

(一)学前教育活动

学前教育活动是由学前教育中的教育者和儿童组成共同体,以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为

内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而进行的一种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活动。学前教育活动随着人

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又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包括儿童在社会上、家庭里和专门机构中所受

的各种教育影响。

(二)学前教育事业

学前教育事业是使学前教育活动组织化、制度化、目的化、规范化、有序化,并使之与社会生活

联系起来的一种社会事业。自原始社会到 1904 年,我国学前教育活动是无组织、零碎的,没有成为学

前教育事业。1904 年 1 月,张之洞、张百熙和荣庆合订了《奏定学堂章程》(亦称《癸卯学制》),内含

(1) 黄人颂 . 学前教育学(第三版)[M] .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6.

学前教育

的概念

微  课

学前教育

学的概念

微  课

第8页

第一章 学前教育学概述

003

《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这是中国近代学前教育的第一个法规。它规定:“蒙养院专

为保育教导三岁以上至七岁之儿童”“蒙养通乎圣功,实为国民教育之第一基址”。从此以后,学前教育

活动走上组织化、制度化、目的化、规范化和有序化的轨道,演变为学前教育事业。时至今日,我国

政府已充分认识到学前教育事业的重要性。2010 年 11 月,《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

指出:“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

(三)学前教育思想

学前教育思想是指人们经过理论加工而形成的,具有思维深刻性、抽象概括性、逻辑系统性和现

实普遍性的学前教育认识。翻开中国学前教育史的画卷,贾谊、颜之推、朱熹、王守仁、张之洞、康

有为、蔡元培、鲁迅、陶行知、陈鹤琴、张雪门、张宗麟等教育家都有丰富而系统的学前教育思想。

打开外国学前教育史的画卷,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昆体良、伊拉斯谟、蒙田、莫尔、康帕内拉、夸

美纽斯、洛克、卢梭、裴斯泰洛齐、赫尔巴特、欧文、福禄培尔、杜威、蒙台梭利、德可乐利、罗素、

克鲁普斯卡雅、乌索娃等教育家也有深刻而独到的学前教育思想。

以上三种学前教育现象是密切联系的。学前教育活动、学前教育事业是形成一定学前教育思想的

基础,并使已形成的学前教育思想得以发展、深化和提高;而学前教育思想又反过来作为一种学前教

育法则,指导和制约学前教育活动和学前教育事业的实践,体现着学前教育理论和学前教育实践的辩

证统一与有机结合。

二、学前教育问题

学前教育问题是指学前教育系统内部或学前教育与社会其他系统之间的不协调状态。学前教育问

题具有历史性、普遍性、复杂性和社会性等特性。在历史上,陈鹤琴曾列举了当时中国普通幼稚园存

在的四种弊病(问题):与环境的接触太少,在游戏室的时间太多;功课太简单;团体动作太多;没有

具体的目标。陶行知也列举了当时国内幼稚园存在的三种弊病:外国病,花钱病,富贵病。在现实中,

我国城市学前教育存在着幼儿入园难、入园贵、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及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等问题;

农村学前教育存在着机构数量少、办园条件差、师资队伍不稳定及同样的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严重

等问题。

学前教育问题的存在阻碍着学前教育的发展,学前教育问题的解决推动着学前教育的前行。不同

教育家回答同一学前教育问题,就形成了不同的学前教育思想。学前教育问题的转换,表明学前教育

学研究范式的变革。学前教育学研究必须从学前教育问题出发,深入分析学前教育问题,真正把握学

前教育问题的本质,并从中揭示学前教育规律。善于敏锐地把握、提出和解决学前教育问题,是学前

教育学研究的基本功。

三、学前教育规律

学前教育规律是学前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学前教育与其他事物现象之间的本质联系,以及学前

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它是教育的一般规律在学前教育阶段的具体表现和特殊形式。学前教育规

律具有客观性、必然性、价值性和可重复性等特点。

按学前教育规律的关联度,可分为外部规律和内部规律。学前教育的外部规律指向学前教育与社

会系统及其因素之间客观而必然的关系。如幼儿教育与人口状况、经济实力、公共政策、科技水平、

风俗习惯、生态环境等社会因素之间的关系。它既表现为社会系统中不同方面或因素的发展对于学前

教育发展的制约或支持,也表现为学前教育对于社会各方面发展的特定功效和贡献。学前教育的内部

规律是学前教育自身内部诸多要素之间的本质联系及发展的必然趋势。如课程内容设计与组织的有机

第9页

学前教育学

004

性,教学中的目标、内容与方法之间的内在一致性,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教学与游戏的合理融合,保育

和教育的相互结合等,这些都是学前教育内部规律在不同层面上和不同过程中的具体体现 (1)。

按学前教育规律的层次性,可分为基本规律和特殊规律。学前教育的基本规律是学前教育规律中

最一般的和最具普遍适用性的规律,它存在于一切学前教育现象之中,并始终贯穿于学前教育发展的整

个过程 (2)。基本规律包括两个:一是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相互适应的规律,它直接表现为学前教育与学

前儿童的生理发展、心理发展及人格发展等诸方面的相互适应和相互促进;二是学前教育与社会发展相

互适应的规律,它具体表现为学前教育与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人口、科技等诸方面的相互适应和

相互促进。而学前教育的特殊规律则是反映学前教育发展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特殊性规律 (3)。特殊规

律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不同社会形态下学前教育发展的不同规律。人类社会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

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五种不同社会形态,不同社会形态下学前教育都有一定发

展,但其发展都受到当时的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文化生活及地域环境等因素制约,表现出一定的特

殊性。二是不同领域学前教育活动的不同规律。学前儿童的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五个领域的

目标、内容与实施等方面都是不同的,各领域学前教育活动均表现出各自的特殊性。学前教育的基本规

律是特殊规律的归纳和概括,学前教育的特殊规律是学前教育基本规律的具体化和个别化。

第二节 学前教育学的历史发展

学前教育学的历史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孕育阶段、萌芽阶段、初创阶段和发展阶段。

一、孕育阶段

这一阶段是从原始社会到 15 世纪末。从远古开始,人类就从事学前教育活动,只是没有系统化、

理论化而已,学前教育思想散见在各种著作之中。

(一)中国学前教育学的发展

在我国,有关学前教育思想的论述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朝。西周时期是奴隶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

也是奴隶社会学前教育实施的较成熟时期。人们彼时已经能够按照儿童年龄大小来制订循序渐进的学

前教育实施计划。《礼记 · 内则》曾记载:“子能食食,教以右手。能言,男唯女俞,男鞶革,女鞶丝。

六年,教之数与方名。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八年,出入门户及即席饮食,必后长者,始教之

(1)(2)(3) 丁海东 . 论学前教育的规律[J] . 学前教育研究,2009(7):29.

重要知识点

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学前教育现象和问题,目的是揭示学前教育规律。

学前教育的基本规律:

一是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相互适应的规律;

二是学前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适应的规律。

第10页

第一章 学前教育学概述

005

让。九年,教之数日。十年,出就外傅……”我国实施胎教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贾谊的《新书》

曾记载周成王母注意胎教之说。

1. 贾谊

贾谊(前 200—前 168),西汉初期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贾谊的著述,今人辑为《贾谊

集》,包括《新书》10 卷。贾谊祖述“古制”,是汉代最早提倡胎教的教育家。他认为,胎教是早

期教育之始端,王室之家要设置对太子实施胎教的专门处所——“萎室”,孕妇自身也要有胎教意

识。贾谊还提出早谕教的观点。他认为,太子是否具有良好品行决定着他日后继承皇位时的道德表

现,应接受最佳的早期教育。他说:“太子之善,在于早谕教与选左右。”“心未滥而先谕教,则化易

成也。”

2. 颜之推

颜之推(531—约 590 以后),生活在南北朝至隋朝期间,是著名的历史学家、文字音韵学家和教

育思想家,著有《颜氏家训》。《颜氏家训》是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

以论述儿童教育为主的著作。他继承了贾谊的胎教思想,他说:“古者,圣王有胎教之法:怀子三月,

出居别宫,目不邪视,耳不妄听,音声滋味,以礼节之。”(1) 他提倡早教,他说:“人生小幼,精神专

利,长成以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2) 他十分赞成“教妇初来,教儿婴孩”的俗谚。父

母作为教育者必须做到爱严结合、以身作则、一视同仁,要为子女慎选朋友。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

对于我们开展家庭学前教育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3. 朱熹

朱熹(1130—1200),南宋时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宋代集理学之大成者,主要著作有《四书集

注》《近思录》《小学》《童蒙须知》等。他倡导胎教。他在《小学》中说:“古者妇人妊子寝不侧,坐

不边,立不跸,不食邪味,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目不视邪色,耳不听淫声。……如此则生子,

形容端正,才德过人矣。”孩子出生后,家庭应选好“乳母”,因为“乳母之教,所系尤切”“乳母不

良非惟败乱家法,兼令所饲之子性行亦类之”。他认为“必求其宽裕慈惠、温良恭敬,慎而寡言者,使

为子师”,教导学前儿童学习“善道”“从小便养成德行”。在他看来,童蒙之学有顺序性规律。他说:

“夫童蒙之学,始于衣服冠履,次及言语步趋,次及洒扫涓洁,次及读书写文字,及有杂细事宜,皆所

当知。”(3) 教育者必须循序渐进地做好儿童教育工作,不宜揠苗助长。

(二)国外学前教育学的发展

在国外,有关学前教育思想的论述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古希腊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学前教育思

想奠定了学前教育理论的基础,古罗马昆体良的学前教育思想则具有特殊意义。

1. 柏拉图

柏拉图(前 427—前 347),古代希腊雅典城邦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著有《理想国》。他

主张胎教,强调儿童的早期教育。他说:“凡事开头最重要。特别是生物。在幼小柔嫩的阶段,最容易

接受陶冶,你要把它塑成什么型式,就能塑成什么型式。”(4) 柏拉图提倡儿童的社会教育。婴儿出生后,

应施以公共教育。养育儿童的机构被称为养育院,养育院又细分为 0 ~ 3 岁的托儿所和 3 ~ 6 岁的游戏

场,托儿所的教育者是经过严格挑选的女仆,游戏场的教育者是性格温和、富有知识的妇女。柏拉图

安排了旨在促进儿童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教育内容,包括讲故事、寓言、算数、诗歌、音乐、

艺术、体育锻炼等课程。他主张,教育学前儿童宜采用游戏的教学方式,宜运用榜样法和陶冶法进行

品德教育。柏拉图的上述观点标志着学前公共教育思想的诞生。

(1) 颜之推 . 颜氏家训[M] . 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2:6—7.

(2) 颜之推 . 颜氏家训[M] . 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2:102.

(3) 朱子 . 朱子家训[M] . 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5:7.

(4) 柏拉图 . 理想国[M] . 郭斌和,张竹明,译 .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71.

第11页

第一章 学前教育学概述

015

3. 个性化

本阶段的学前教育学发展具有个性化的主要特点。幼儿创造教育就是一种高度个性化的教育。发

展适宜性教育强调个体适宜性,要求教师根据儿童的个性特点促进其个体发展。多彩光谱方案不仅是

一种综合性课程方案,而且是一种个性化课程方案,强调课程材料的丰富性、启发性和针对性,即强

调课程的个性化。

第三节 学前教育学的研究方法

常用的学前教育学研究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和马赛克方法等。

一、观察法

观察法是教师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并借助辅助工具,系统地观察自然状态下发

生的现象和行为,从而获取事实材料的一种研究方法。观察法是非常适合研究学前教育对象——幼儿

的行为的一种科研方法。国内外著名学者陈鹤琴、皮亚杰、班杜拉等都使用该方法研究儿童,研究儿

童心理和儿童行为。例如,我国著名的幼儿教育专家和儿童心理学家陈鹤琴,从他的第一个孩子陈一

鸣出生之时起,就用日记的方式逐日对其身心变化的各种刺激反应进行周密的观察并作出详细的文字记

载与影像记录,连续追踪观察 808 天,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材料,后来出版了《儿童心理之研究》一书。

根据不同的划分角度,可以将观察法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1. 根据观察的情境和条件,可分为自然观察与实验室观察

自然观察是在一般的日常情境中,观察事件或行为的自然发生与进程。实验室观察则是在实验室

有控制的条件下,设置特定的情境,规定刺激的性质,观察特定条件下的特定行为。

2. 根据观察内容的不同要求,可分为系统观察和局部观察

系统观察是全面、周密、整体地了解所观察的现象或对象。局部观察是只侧重了解所观察现象或

对象的局部情况,获得有关局部问题的认识。

3. 根据观察者是否参与观察对象的活动,可分为参与性观察和非参与性观察

参与性观察是指研究者不同程度地参与到观察对象的日常活动,从内部观察并记录观察对象的行

为表现与活动过程。非参与性观察是观察者不介入观察对象的活动,不干预其变化发展,以局外人和

旁观者的身份从外部了解观察对象。

4. 根据是否借助仪器,可分为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

直接观察是指不借助仪器,靠观察者自身的感觉器官进行观察。间接观察则是利用各种仪器或技

术手段,间接地对现象或行为进行观测,从而获取资料的观察。

5. 根据观察是否有严格的设计,可分为结构性观察和非结构性观察

结构性观察是细致地设计观察的内容、程序与记录方法,基本上按照设计的步骤进行观察,适时

量化处理观察的记录结果。非结构性观察则事先没有严格的设计,比较灵活,常有选择地观察一定的

现象或对象,且难以量化处理观察的记录结果。

6. 根据对被观察行为的控制程度,可分为叙述性观察、取样观察与观察评定

叙述性观察是随着事件或行为的发生,自然地将它再现出来,观察者详细地作观察记录,然后将

观察的资料加以分类与研究,主要包括日记描述法、轶事记录法、连续记录法和实例描述法四种类型。

第12页

学前教育学

016

取样观察是一种比较严格、系统的观察方法,对被观察的行为或现象作有控制的系统观察,主要包括

时间取样观察法和事件取样观察法。观察评定则是对被观察的行为进行更高程度控制的观察,主要包

括等级评定法和清单法。

案例分析

个案呈现:

我和小朋友们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尽情地游戏,慧慧始终跟在我的身后,一会儿用手

推开小朋友,一会儿用手指指着他们,不让其他小朋友靠近我。而她还时不时高兴地抱

抱我的腿,搂搂我的腰,其他小朋友看见了,也纷纷学她的样子,十几个孩子一起围上

来,有的抱我的腿,有的拽我的衣服,我被围得水泄不通。我怕发生危险,着急地说:

“小朋友赶紧找一个空位子站好了,这样太危险了!”孩子们在我的引导下,很快四散开

来,只有慧慧依旧紧跟在我身后。我悄悄地对慧慧说:“你到那边做操,老师看你会更

清楚的,好吗?”她一开始默不作声,继而“哇”的一声大哭起来,好像受了多大委屈

似的,任凭我怎么哄也无济于事。

个案分析:

1. 慧慧对老师的搂抱行为是爱老师的一种表现,是她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但是,

她认为老师只属于她一个人,是一种很典型的独占心理。

2. 在慧慧刚入园的一个月里,我们对她的这种搂抱行为感到很欣慰。所以,无论她

何时何地搂抱老师,我们也不加制止。平日里,由于慧慧性格倔强,我们在一日生活规

则方面就不自觉地降低了对她的要求,这就导致了慧慧在幼儿园集体生活中缺乏一定的

规则意识。

3. 我们了解到,慧慧在家里是说一不二的,自己想做什么就必须去做,没有

一点儿商量的余地,稍加阻拦她就会号啕大哭,家长在孩子的这种表现面前往往

就会妥协。

(吴雪利:中国幼儿教师网)

二、调查法

调查法是在科学方法论的指导下,通过运用问卷、访谈、测量等科学方式,收集有关教育问题或

教育现状的资料,并对所获得的资料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从而探究教育一般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调查法是学前教育研究中运用最广泛的一种研究方法,调查通常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在自然情境

中收集数据,效率较高。婴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与教育对策,婴幼儿的游戏活动和一日活动等都可以

作为调查研究的对象。

根据不同的划分角度,调查法可以有不同的分类。

1. 按调查的功能,可分为现状调查、历史调查、发展调查和比较调查

现状调查就是对某一教育现象目前的状况进行调查。历史调查就是对某一教育现象发生、发展和

变化的过程进行系统的调查。发展调查就是对某一教育现象在一个较长时间内的特征变化进行调查,

以找出其前后的变化与差异。比较调查就是针对不同国家、地区、学校、教师、学生之间有关现象的

第13页

第一章 学前教育学概述

017

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行的调查。

2. 按调查的范围,可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全面调查是对某范围内所有被研究对象进行的调查。非全面调查是对某范围内的某些或某一被研

究对象进行的调查,包括典型调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典型调查就是在调查范围内选择部分具有

代表性的对象进行调查。抽样调查就是从被调查对象的全体范围(总体)中,抽取一部分单位(样本)

进行调查,并以样本特征值推算总体特征值的一种调查方法。个案调查就是有意识地选择被调查的某

一教育现象或对象进行调查与描述。

3. 按调查的手段,可分为问卷调查、访谈调查、座谈会调查和测验调查

问卷调查就是研究者为了了解某些事实或意见,向被调查者分发问卷,要求被试实事求是地填写,

然后进行回收整理研究。访谈调查是一种调查者通过与调查对象面对面谈话直接收集材料的方法。座

谈会调查是依据事先准备好的调查提纲,向到会者提出问题,让大家展开讨论,借以取得资料的一种

方法。测验调查是通过考查的方式去测定某些研究现象实际情况的一种调查方法。

调查法的全过程,一般分为确定调查课题、制订调查计划、收集调查资料、整理分析调查资料、

撰写调查报告五个步骤。

三、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是指运用多种方法系统地研究某一对象,获得尽可能多的相关资料,以推出一般结论

的一种研究方法。个案研究的目的,是要详细分析特殊问题,从而得出有一定代表性的理论或规律。

某个示范性幼儿园、某个有问题的幼儿、某个教学素养高或低的教师,都可以成为个案研究的对象。

根据不同的依据,可以将个案研究划分为多种类型。

1. 根据研究目的,可划分为诊断性个案研究、指导性个案研究和探索性个案研究

诊断性个案研究是对特殊对象进行判断然后设计解决问题方案的研究。指导性个案研究是推广新

的教学方法或教学经验而进行的研究。探索性个案研究是发现教育问题,设计完整的试验方案,从而

揭示教育规律的研究。

2. 根据研究对象,可划分为个人个案研究、机构个案研究和团体个案研究

个人个案研究是指以某一个体为研究对象,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获取相关资料,对该个体

特殊的历史、现状以及后来的发展进行研究。机构个案研究是以幼儿家庭、幼教机构等单位为研究

对象进行的研究。团体个案研究是以幼儿园或地区中一定数量的幼儿或幼儿教师为研究对象进行的

研究。

3. 根据研究手段,可划分为观察性个案研究、调查性个案研究、实验性个案研究和测验性个案研究

观察性个案研究是运用观察的方式收集与研析某一个体资料的方法。调查性个案研究是运用调查

的方式收集与研析某一个体资料的方法。实验性个案研究是运用实验的方式收集与研析某一个体资料,

并检验原有假设效力的方法。测验性个案研究是运用量表或其他测量工具来收集与研析某一个体资料

的方法。

4. 根据研究时间序列,可划分为追因个案研究、追踪个案研究和现状(临床)个案研究

追因个案研究是在相关事实已经显现或形成之后,研究者为了探究其原因而进行的个案研究,是

一种由果求因的过程。追踪个案研究是在确定研究问题后,选定研究对象并制订计划,有目的地进行

长期跟踪考察,运用各种研究手段收集相关资料,以解释或揭示研究对象发展变化的过程和趋势的研

究。现状(临床)个案研究是研究者通过选择有一定代表性的研究对象,运用观察、测量、访谈等多

种手段,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研究,以及时发现一定的规律和问题的研究。

个案研究法的基本步骤:确定研究对象,制订研究计划,收集个案资料,分析个案资料,整理个

案资料,做出科学结论。虽然个案研究法的研究对象数量不大,但只要操作科学适当,仍然能够归纳

第14页

第一章 学前教育学概述

019

影及制作图书、游览及地图制作、游戏扮演、家长访谈、教师访谈等 (1)。研究者分析多个渠道的儿童观

点和看法,形成真正意义上“有儿童”的认识基础。第二个环节主要目的是对所得到的信息进行汇总、

整合和意义构建。需要强调的是意义建构绝不是成人对所有收集信息的意义建构,而是坚持“儿童主

体”的原则对各类信息进行厘清、整合。第三个环节的主要目的是对实践予以反思和整改 (2),研究者在

儿童的“带领”下进行积极解释、反思儿童观点。

马赛克方法的特点:方法多元化、参与性、反思性、适应性、聚焦于儿童的鲜活经验以及扎根于

实践 (3)。集中起来就是两个特点:一个是交流模式的多元化,另一个是反思主体多样化。交流模式的多

元化是指研究方法既包括传统的方法,也包括参与的、视觉的方法;反思主体多样化是指儿童、早期

教育者、家长、研究者共同参与的反思建构过程,这个过程是为了让儿童成为平等的参与者。

马赛克方法的应用给学前教育研究领域带来一股新流,倡导研究者完全以儿童为本位,从多渠道

倾听儿童的观点,利用多个方法、通过多个途径围绕儿童收集全面的、详细的信息,最后刻画完整的

儿童生活图景。但马赛克方法的应用也有一定的挑战:第一,马赛克方法的运用对研究者的素养要求

极高,研究者必须熟练掌握多种研究方法及适用范围;第二,马赛克方法的运用需要注意遵循儿童研

究伦理,充分尊重儿童的意愿和兴趣进行研究;第三,研究实践成本比较高,研究周期比较长 (4)。

(1) 苗曼 .“马赛克方法”与幼儿教育改革[J] . 教育发展研究,2018,38(22):7—15.

(2) 刘宇 . 儿童如何成为研究参与者:“马赛克方法”及其理论意蕴[J] . 全球教育展望,2014(9):68—75.

(3) Clark, A, Moss, P . Listening to young children: The mosaic approach (second edition) [M] . London: NCB, 2011: 7, 9.

(4) 毛乐,鄢超云 . 马赛克方法的隐喻分析——以《倾听幼儿:马赛克方法》为例[J] .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21(9):

67—73.

一、不定项选择题

1. 世界上第一本学前教育专著是(  )。

A. 《母育学校》 B. 《林哈德与葛笃德》

C. 《儿童与课程》 D. 《童年的秘密》

2. 学前教育学的开创者是(  )。

A. 陈鹤琴 B. 蔡元培

C. 蒙台梭利 D. 福禄培尔

3. 福禄培尔的著作主要有(  )。

A. 《幼儿园教育学》 B. 《慈母游戏和儿歌》

C. 《幼儿园书信集》 D. 《科学的教育学》

4. 《大教学论》的作者是(  )。

A. 卢梭 B. 裴斯泰洛齐

C. 夸美纽斯 D. 昆体良

5. 学前教育学萌芽阶段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

A. 王守仁 B. 夸美纽斯

C. 卢梭 D. 蒙台梭利

E. 裴斯泰洛齐

6. 学前教育学初创阶段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

A. 蔡元培 B. 张雪门

思考与练习 在线练习

第15页

学前教育学

020

C. 福禄培尔 D. 蒙台梭利

E. 维果茨基

7. 多彩光谱方案的理论基础主要有(  )。

A. 多元智能理论 B. 非普遍性理论

C. 建构主义理论 D. 发生认识论

8. 孕育阶段学前教育学发展的特点主要有(  )。

A. 丰富性 B. 实践性

C. 零散性 D. 独立性

9. 萌芽阶段学前教育学发展的特点主要有(  )。

A. 专门化 B. 完备化

C. 理论化 D. 个性化

10. 初创阶段学前教育学发展的特点主要有(  )。

A. 独立性 B. 科学性

C. 理论性 D. 实践性

11. 发展阶段学前教育学发展的特点主要有(  )。

A. 综合性 B. 多元化

C. 个性化 D. 零散性

12. 学前教育现象可以概括为(  )。

A. 学前教育活动 B. 学前教育事业

C. 学前教育思想 D. 学前教育问题

二、判断题

1. 学前教育学是一门以学前教育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  )

2. 学前教育的内部规律指向学前教育与社会系统及其因素之间客观而必然的关系。 (  )

3. 不同社会形态下学前教育发展的不同规律属于学前教育的基本规律。 (  )

4. 幼儿园综合教育理论的精髓是综合性。 (  )

5. 颜之推是汉代最早提倡胎教的教育家。 (  )

6. 《世界图解》是历史上第一本看图识字课本。 (  )

7. 要素教育理论是裴斯泰洛齐教育理论的精华所在。 (  )

8. 陈鹤琴创办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所乡村幼儿园——南京燕子矶幼稚园。 (  )

9. 《孩子的一百种语言》是瑞吉欧幼儿教育的重要著作。 (  )

10. 幼儿园游戏教育教学是体现儿童本位的教育。 (  )

三、名词解释

1. 学前教育 2. 学前教育学 3. 学前教育问题

4. 学前教育规律 5. 幼儿素质教育 6. 发展适宜性教育

7. 多彩光谱方案 8. 马赛克方法

四、简答题

1. 简述幼儿园综合教育的主要观点。

2. 简述发展适宜性教育的主要观点。

3. 简述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第16页

学前教育学

080

第五章

学前教育中的儿童与教师

本章导读

学前教育工作者应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师观,并且儿童观与教师观的发展是与时俱进的。

学前教育阶段的教师有不同的类别,具有鲜明的职业特点和专业素养。学前教育中幼儿和教师

是相互作用的,认识和保护幼儿的权利、认识和实现教师的权利、履行教师的职责、建立良好

的师幼关系,是发挥好幼儿与教师相互作用的前提。

学习目标

● 了解儿童观的历史变化,全面理解当代儿童观的含义与价值;

● 全面理解学前教育中的教师观;

● 全面理解学前教育中幼儿和教师的相互作用;

● 知道良好师幼关系的构建策略。

知识架构

第17页

第五章 学前教育中的儿童与教师

081

为什么他们会幸灾乐祸?

孩子们在画画,有的快、有的慢,我忙着指导,后面有两个孩子这时趁机打闹,待我指导好

了,我对他们进行教育:“刚才老师指导李平画画时,你们为何打闹?”“我们没打闹。”他们两个

竟然不承认,我问其他小朋友有没有看到,大家都说看到了,并大声说“老师,罚他们站!”“不

许吃点心!”等等。看他们的神情个个欢呼雀跃、异常兴奋,我不禁陷入了思考……

思考 孩子们为什么会有这种幸灾乐祸的心理?

案例思考

我想这和教师的教育观、儿童观发生了偏差有关。由于教师平时在教育活动中有意无意地有这种

批评幼儿的行为,如孩子打闹得出格时,教师有时会沉不住气,表现出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这就给

孩子留下了印象。可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对学前教师来说非常重要。

第一节 儿 童 观

一、儿童观的内涵

儿童观是人们关于儿童观念的总和,涉及人们如何看待和对待儿童。儿童观属于社会意识形态,

是社会存在的一种反映,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文明的进化而不断发展、变化的。儿童观作为一种

指向儿童的观念,有其内在的结构。

第一,儿童是自然的存在。构成儿童观的第一个维度就是自然构成观。儿童的身体组织是长期在

自然界的制约下进化、发展的产物,作为生物个体,一方面具有独立性、个体性和完整性,有自身生

理发展规律;另一方面又具有对外部世界和周围事物的依赖性。

第二,儿童是社会的存在。构成儿童观的第二个维度就是社会构成观。作为社会的存在,一方面

儿童应享有相应的社会地位和权利;另一方面儿童的发展受社会环境的影响,需要有一种有利于其成

长发展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

第三,儿童是精神的存在。构成儿童观的第三个维度就是精神构成观。儿童有丰富的精神世界、

丰富的情感和独立的人格。

二、儿童观的演变历史

(一)古代社会的儿童观

古代社会是以成人为本位的社会,一切活动都围绕着成人展开,儿童只是成人的附属品,对成人

具有依附关系。儿童被看作家族和国家的财产,是未来的兵员和劳动者,同时又被看作家族传宗接代

的工具。儿童被认为是无知无能的个体,但可以通过教育来培养和训练他们。古代社会是男性中心的

社会,男女不平等。由于男孩被视为家族香火的延续,将来可以支撑门户,在家中的地位要高于女孩。

(二)近代社会的儿童观

随着社会的进步,特别是人们对儿童的进一步发现以及儿童期的确立,近代的儿童观具有了新的特

第18页

学前教育学

082

点。随着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以人为本”的观念深入人心,儿童的命运也出现了重大转机。热爱儿童、

尊重儿童、平等对待儿童,把儿童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存在成为人们对儿童的基本观点。人们不再把儿童

看作无知无能的依附物,而是认为他们是生来就蕴藏着道德、理智、能力等特质的具有无限潜能的人。

(三)现代社会的儿童观

现代社会意识到儿童是独立的个体,具有生存权、发展权、参与权和健康权。联合国《儿童权利

公约》提出要尊重儿童的观点与意见,对儿童要无歧视,每一个儿童都平等地享有公约规定的权利,

要充分尊重儿童的最大利益和尊严。

现代社会的儿童观包括三个方面。

(1)儿童价值观。儿童是世界的未来,他们具有无限的潜能,有全面的、个人存在的权利和意义,

生来就应获得人的尊严。儿童与成人是平等的,具有同等的价值,儿童有能力在有关他们的发展事务

中采用积极的、主动的态度。性别既是生物的,也是文化的,男孩和女孩具有同样的生存和发展价值。

(2)儿童权利观。儿童的权利是与生俱来的,儿童是权利的主体,而不是客体。儿童作为权利的

主体,具有参与家庭、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权利。儿童的一切权利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

(3)儿童发展观。每个儿童都是人类集体中的个体,具有发展共性和特性。成人和父母需要重新

界定评价儿童的标准,应从多元智力、多元文化、多种发展方式上评价儿童的发展。

三、当代儿童整体发展规律的认识

(一)历史上的儿童发展观

1. 遗传决定论

该观点认为,儿童的发展纯粹是由遗传决定的。代表性的观点包括基督教的“原罪说”、柏拉图的

人分三等论和中国古代的儿童观。

(1)基督教的“原罪说”。

这是西方中世纪教育史上一种典型的儿童观,它视儿童为生而“有罪”的人,赎罪就是人生的目

的,教育就是帮助儿童尽快赎罪的手段。“原罪说”既扼杀了儿童活泼的天性、灿烂的童年,也不符合

儿童发展的实际情况,是一种错误的观点。

(2)柏拉图的人分三等论。

这种儿童观认为上帝造人是采用了金、银和铁三种不同的材料。金质者最为高贵,他们的发展目

标是治学和管理国家,他们需要接受最高等级的教育;银质者发展目标是武士,只需接受初等教育就

足够了;铁质者的天资最差,没有什么发展前途,无须接受什么教育。

(3)中国古代的儿童观。

我国古代儿童观是围绕对人性的认识展开的,主要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以孟子为代表的性善论

认为,人具有基本道德的萌芽,即善端,包括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儿童的发展就是让这些

本来存在的萌芽能够生长。孟子主张注重教育内容对儿童的影响,其目的是引发儿童固有的良知、良

能。以荀子为代表的性恶论认为,人对物的欲求是人性,而人性是恶的。荀子这种对人性的看法,导

致了他注重教育对儿童的改造和外塑功能。由于上述观点对善恶的肯定与否定过于绝对化,难以解释

现实中人的发展差异与复杂多样的事实,因此韩愈等又提出了性三等论。韩愈认为,“学而愈明”为上

等,“可导而上下”为中等,而下等品性的人,只有用刑罚来控制他们的行为。

显然,遗传决定论强调了遗传的力量,排除了环境和教育的作用,不符合基本常识。

2. 环境决定论

环境决定论者强调后天环境对人的发展具有决定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其代表人物是英国教育家

第19页

第五章 学前教育中的儿童与教师

083

洛克和美国心理学家华生。

(1)洛克的“教育万能”。

洛克在《教育漫话》中指出,儿童犹如一块“白板”,到他们长大成人后,是好还是坏,有用还是无

用,感到幸福还是痛苦,主要是由他们所受的教育决定的。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就是由于教育之故。

(2)华生的行为论。

华生注重对儿童的行为产生过程的探索,从“刺激—反应”机制形成过程的研究中,他发现了外

界刺激的性质对于儿童行为影响的重要意义,提出了环境决定儿童发展的观点。他说:“给我一打健全

的儿童,再给我一个特殊的环境,我可以运用特殊的方法,把他们加以任意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

生、律师、艺术家、大商家,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和盗贼。”在华生的眼中,儿童生活于其中的环境,

就像一个模具,儿童个体的发展,完全取决于这个模具的形状。而这一模具的形状,则取决于提供给

儿童的、完全可被控制的学习与训练的内容。

环境决定论关注儿童生长的环境条件、后天教养内容和教育方法在儿童成长与发展中的重要影响

作用,与遗传决定论相比较,它发现了对儿童发展影响力更大的一项变量。

3. 辐合论

辐合论,也称之为二因素论。辐合论认为,心理的发展不是单纯地靠天赋本能的逐渐显现,也不

是单纯地对外界影响的接受或反映,而是其内在品质与外在环境合并发展的结果。美国心理学家吴伟

士认为,虽然儿童的发展是其遗传和后天环境共同影响的结果,但是这两种因素在儿童的发展中所起

的作用是不同的。在儿童发展的不同阶段,这两种因素的影响力大小也有明显的差别。一般而言,儿

童的发展就其发生学的意义而论,遗传的制约性要大于环境因素的力量,随着儿童机体成熟程度提高,

环境对儿童发展的影响越来越重要。

儿童的发展是天生的,还是养育的?

心理学家们一直在争论这个问题。生理心理学家强调基因、生理心理、神经化学等天生的力

量;精神分析强调本能的驱动力量;认知心理学也强调内在的信息加工能力,以及天生的图式等

力量;人本心理学强调需要、社会经验、环境的养育力量;行为主义则强调环境的塑造功能。

深入思考

(二)儿童整体的发展规律

1. 顺序性

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无论其身体发展还是心理发展,都表现出一种稳定的顺序。儿童身体发展

方面,其顺序是从头到脚、从中间向四周发展,因此儿童先发展大骨骼与大肌肉,而后才是小骨骼与

小肌肉群。所以,儿童行动能力的发展中,先有翻身、坐、站、走和跑,然后才有写字、绘画等精细

动作出现。儿童认知和思维能力的发展,遵循着先具体后抽象的秩序。在儿童身心发展过程中所表现

出的这种顺序是固定不变的。儿童先前的发展变化,又是其顺序序列中紧随其后的发展和变化的基础。

顺序性这一特点,使儿童身心发展成为一种连续的、不可逆转的过程。这就要求教育必须尊重这些规

律性特点,在安排课程与教学时,顺应儿童发展的特点,创造出适合儿童发展的教育,而不是让儿童

去适应教育。

2. 不平衡性

不平衡性,是指在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儿童身心发展的速度并不是完全与时间一致的匀速运

动,在不同的年龄段,其发展的速度和水平是有明显差异的。一般认为,新生儿(出生第一年)与青

春期(13、14 岁至 15、16 岁)是儿童身心发展的两个高速发展期。不平衡性,是指在儿童发展过程

第20页

学前教育学

084

中身体和心理发展并不完全协调、统一的现象。就儿童整体的发展而言,生理成熟是先于心理成熟的。

十几岁的孩子就其身体发育来看,已经很接近成人的水平了,而其心理的成熟程度,却要比成人低得

多。但就某个具体方面而言,也有可能表现出心理能力不受生理成熟条件控制的情况。例如,3 ~ 5 岁

儿童的语言掌握能力和记忆能力往往优于成年人。

3. 阶段性

儿童发展的阶段性,是指在儿童发展的连续过程中,在不同年龄阶段会表现出某些稳定的、共同

的典型特点。这些特点无论从表现方式上、发展速度上,以及发展的结构方面,与其他阶段相比较,

都会具有相当不同的特征。这种情况,又被称为儿童发展的年龄特征。例如,在学龄前的幼儿阶段,

儿童认识事物的能力,主要的特点是易于形成与实物相对应的、单个的概念。而到了学龄期,儿童的

认识能力已发展到了可以了解和掌握事物间联系的程度,但是这种联系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还要依

赖于具体事物的帮助。只有到了青年时期,人的认识能力才开始以抽象概念为基础,逻辑思维才成为

人的认识能力的根本性特点。

4. 个别差异性

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是指在儿童发展具有整体共同特征的前提下,个体与整体相比较,每一具体

儿童的身心发展,在表现形式、内容和水平方面都可能会有自己的独特之处,这种表现与个体发展方

面的差异性,来源于个体遗传素质和生活环境的差别。例如,同样年龄的儿童,在身高方面有明显的

高矮之分。同年龄的儿童,也会由于他们各自神经过程灵活性的差别,在学习中表现出注意力的持久

性、知觉的广度方面的差异。儿童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个别差异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生物因素的影

响,也有来自环境和教育的差别。

5. 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儿童的各种生理和心理能力的发展、成熟,虽然依赖于明确分化的生理机能的作用,但在总体发

展水平方面,却又表现出一定的机能互补性特点,以协调人的各种能力,使其尽可能地适应自己的生

活环境。这种协调性,是具有生理缺陷的儿童发展的重要保障,使这些儿童不至于因某种生理机能的

缺陷,而严重地阻碍其整体发展水平的实现。这一规律,也是对特殊儿童进行教育的重要依据。例如,

对于有听力障碍的儿童,可以通过发展其对人讲话时口型变化的精细感知能力,来与他人沟通。而听

力正常的人的这种潜在能力,往往被更容易实现交流的其他方式所抑制。

四、当代科学儿童观的树立

(一)儿童是完整的人

一方面,儿童是整体发展的人。整体发展的儿童观强调儿童是有思想、有认识、有情感的完整个

体。儿童的这些身心发展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任何一个方面的发展都可能影响其他方面的

发展。因此,儿童的完整性要求儿童要全面和谐发展。另一方面,儿童是完整的人还包括儿童在自身

的发展中还具有主观能动性。儿童的兴趣、爱好导引着儿童的发展,任何外来的干涉都必须尊重儿童

的主观能动性。

(二)儿童是独特的人

首先,儿童的独特性表现为儿童是具有巨大发展潜能的人。初生的儿童就表现出惊人的学习能力,

其巨大的学习潜能是人生其他阶段所无法比拟的。其次,儿童的独特性还表现为他们具有巨大的可塑

性。儿童适应环境的能力、发展的能力为他们的可塑性提供了可能,儿童期是人的一生中最具可塑性

的时期。再次,儿童的独特性还表现为儿童是处于发展中的人。毫无疑问,在人的一生中,儿童相对

不成熟,不是小大人,还处在发展过程中。最后,儿童的独特性还表现为儿童发展的差异性。比如,

当代科学

儿童观

微  课

第21页

学前教育学

086

童需要被理解、尊重;另一方面,教育者也不能无限放大对儿童的尊崇,知晓儿童需要成人提供适合

的支持才能进一步发展。这需要我们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充分尊重儿童的主体性、独特性和完整性,

将儿童的天性与教养、成熟与学习等多种因素结合起来,维护儿童内在的先天素质,引导其自然发展,

并提供适宜的环境,使其健康成长。

及时打开儿童的智慧之窗

由世界上一些著名神经生物学家、生物化学家、神经心理学家和心理语言学家共同组成的

专家组,近年来对人脑的研究取得了新的成果。

儿童早期的经历,对大脑结构的形成有极大的影响。就像“对一堆黏土进行塑造一样”,大

脑的每一个敏感阶段摄入刺激的数量和质量,决定未来大脑神经结构的密度,从而影响其功能。

作为教师和家长,应该及时打开儿童的智慧之窗。

深度链接

第二节 教 师 观

教师观是人们对教师的看法和行为要求。一般认为,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

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学前教育阶段的教师作为专业教育工作者也是

我国教师队伍的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合格社会成员,延续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职责。此阶段的教师

包括 0 ~ 3 岁婴幼儿照护的托育教师以及 3 ~ 6 岁幼儿教育阶段的幼儿园教师。

一、教师的类别与资格

(一)教师的类别

1984 年,美国幼儿教育协会(NAEYC)把学前教师分为四个类别:教师助手、协助教师、首席

教师和视导员。英国的学前教师分为幼儿教师助手、协助幼儿教师、幼儿教师和幼儿教育专家。幼儿

教师助手是刚获得幼儿教师合格文凭的新教师,还不能独立开展工作,需要一位经验丰富的教师带领,

充当幼儿教师工作的助手。协助幼儿教师则是可以独立开展一些活动或负责一组幼儿,但需要定期开

展培训的具有三年以下教育经验的教师。幼儿教师是能比较全面地负责一组幼儿,独立开展课程与教

学活动的合格教师。而幼儿教育专家则负责一个地区的学前教育事业,能指导和培训教师,是具有丰

富经验的专家型幼儿教师。

我国托育教师是指在 0 ~ 3 岁婴幼儿照护服务专门机构提供专业教育的工作者,而幼儿园教师则

主要是指在幼儿园负责课程与教学的幼儿教师及负责保育的保育员。下文主要介绍幼儿园教师的资格

要求。

(二)幼儿园教师的资格

1. 幼儿园教师的资格要求

自 1994 年起,我国各地相继实行了幼儿园教师资格制度。2010 年以后,教师资格考试全面推行。

第22页

第五章 学前教育中的儿童与教师

087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

资格考试标准(试行 )》等法律、政策、规定,幼儿园教师需要满足下列条件。

第一,国籍。必须具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资格。

第二,学历资格。申请幼儿园教师资格,师范类毕业生应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非师范类毕业生应具备大专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第三,人品。申请认定教师资格者应当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履行《教师法》规定的

义务,遵守教师职业道德。

第四,能力。①具备承担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需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一般由面试确定。②普通话水

平应当达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颁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二级乙等以上标准。少数方言

复杂地区的普通话水平应当达到三级甲等以上标准;使用汉语和当地民族语言教学的少数民族自治地区

的普通话水平,由省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规定标准。③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无传染性

疾病,无精神病史,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在教师资格认定机构指定的县级以上医院体检合格。

第五,程序。①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全国教师资格制度的组织实施和协调监督工作;县级以

上(包括县级,下同)地方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教师资格条例》规定权限负责本地教师资格

认定和管理的组织、指导、监督和实施工作。②依法受理教师资格认定申请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教育行政部门,为教师资格认定机构。③申请认定教师资格者,应当在受理申请期限内向相应的教师

资格认定机构或者依法接受委托的高等学校提出申请,领取有关资料和表格。④申请认定教师资格者

应当在规定时间向教师资格认定机构或者依法接受委托的高等学校提交下列基本材料,包括由本人填

写的《教师资格认定申请表》一式两份;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学历证书原件和复印件;由教师资格

认定机构指定的县级以上医院出具的体格检查合格证明;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原件和复印件;思

想品德情况的鉴定或者证明材料。⑤教师资格认定机构或者依法接受委托的高等学校应当及时根据申

请人提供的材料进行初步审查。⑥教师资格认定机构根据教师资格专家审查委员会的审查意见,在受

理申请期限终止之日起 30 个法定工作日内作出是否认定教师资格的结论,并将认定结果通知申请人。

符合法定的认定条件者,颁发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

2. 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

2011 年 7 月,教育部师范教育司以及教育部考试中心下发了《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标

准(试行 )》,规范了学前教师资格考试。其考试目标是:①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法律意识和

职业道德,具有从事教师职业所必备的科学文化素养和阅读理解、语言表达、逻辑推理和信息处理等

基本能力;②掌握教育教学、学生指导(幼儿保育)和班级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并能正确解

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③具备学科教学能力,掌握拟任教学科或专业领域的基本知识,掌握教学设

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能在教学实践中正确运用。具体考试内容可参见表 5—1。

表 5—1 幼儿园教师考试内容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1. 职业道德与

基本素养

1.1 职业理念

1.1.1 关爱幼儿,尊重每个幼儿的人格尊严与基本权利

1.1.2 理解幼儿教育在人一生发展中的重要性,能认识到幼儿教育必须以

每一个幼儿的全面发展为本

1.1.3 理解教师职业的光荣与责任,具有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热情

1.1.4 了解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具有终身学习与自主发展的意识

1.2 职业规范

1.2.1 了解国家主要的教育法律法规,了解《儿童权利公约》

1.2.2 熟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能评析保育教育实践中的道德规范问题

1.2.3 了解幼儿园教师的职业特点与职业行为规范,能自觉地约束自己的

职业行为

1.2.4 有爱心、耐心、责任心

第23页

学前教育学

088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1. 职业道德与

基本素养 1.3 基本素养

1.3.1 了解自然和人文社会科学的一般知识,熟悉常见的幼儿科普读物和

文学作品,具有较好的文化修养

1.3.2 具有较好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1.3.3 具有较好的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

1.3.4 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信息获得与处理

能力

2. 教育知识与

应用

2.1 学前儿童发展

2.1.1 了解婴幼儿发展的基本原理

2.1.2 了解婴幼儿生理与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熟悉幼儿身体发育、动作

发展和认知、情绪情感、个性、社会性发展的特点

2.1.3 了解幼儿发展中的个体差异及其形成原因,能运用相关知识分析教

育中的有关问题

2.1.4 了解研究幼儿的基本方法,并能据此初步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和教

育需求

2.1.5 了解幼儿发展中易出现的问题或障碍

2.2 学前教育原理

2.2.1 掌握教育的基本理论,并能据此分析教育现象与问题

2.2.2 掌握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并能据此分析学前教育中的现象与问题

2.2.3 了解幼教发展简史和著名教育家的儿童教育思想,并能结合幼教的

现实问题进行分析

2.2.4 掌握幼儿教育的基本原则和不同于中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并能据

此评析幼教实践中的问题

2.2.5 理解幼儿游戏的意义与作用

2.2.6 理解幼儿园环境创设、班级管理的目的和意义

2.2.7 熟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了解幼教改革动态

3. 保教知识与

能力

3.1 生活指导

3.1.1 熟悉幼儿园一日生活的主要环节,具有将教育融入一日生活的意识

3.1.2 了解幼儿生活常规教育的内容和要求以及培养幼儿良好生活、卫生

习惯的方法

3.1.3 了解幼儿保健、安全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处理常见问题与突发事件的

基本方法

3.2 环境创设

3.2.1 熟悉幼儿环境创设的原则与基本方法

3.2.2 理解教师的态度、言行对幼儿园心理环境形成的重要性,并能进行

自我调控

3.2.3 了解幼儿园常见活动区的功能,能根据幼儿的需要创设相应的活

动区

3.2.4 理解协调家庭、社区等各种教育力量的重要性,了解与家长沟通和

交流的基本方法

3.3 游戏活动的指导 3.3.1 熟悉幼儿游戏的类型及各类游戏的特点和主要功能

3.3.2 了解各年龄阶段幼儿的游戏特点,能根据需要提供支持与指导

3.4 教育活动的

组织与实施

3.4.1 能根据教育目标、幼儿的兴趣需要和年龄特点选择教育内容,确定

活动目标,设计教育活动方案

3.4.2 掌握幼儿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领域教育的基本知识和

相应的教育方法

3.4.3 理解各领域之间的联系和开展综合教育活动的意义与方法

3.4.4 活动过程中关注幼儿的表现和反应,并能据此进行调整

3.4.5 关注个体差异,能根据幼儿的个体需要给予指导

3.5 教育评价 3.5.1 了解幼儿园教育评价的目的与方法,能对保教工作进行评价与反思

3.5.2 能正确运用评价结果改进保教工作,促进幼儿发展

(续表)

第24页

第五章 学前教育中的儿童与教师

095

认识到幼儿是成长中的个体,其身心发展尚不成熟,心平气和地帮助幼儿分析错误的原因,在理解幼

儿的基础上还应对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及时的、适宜的指导和帮助,使幼儿能在改正错误的过程中

不断成长。

(四)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

群体生活是幼儿在托幼机构生活的一个主要特点,也是教师应当重视的教育资源。良好的同伴关

系能够为幼儿提供大量的、积极的相互作用的机会,有利于幼儿学习和认知的发展,教师应当重视幼

儿同伴的相互作用,为幼儿同伴交往与合作创造条件,鼓励、指导、帮助和促进幼儿形成良好的同伴

关系,从而营造师幼间和谐、宽松和支持的氛围,为良好师幼关系的建立奠定基础。

总之,儿童与教师是学前教育中的两大能动要素,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能动者,有着独特

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教师是儿童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其劳动也有着重要价值和特点。为

了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两大主体需要建构良好的关系,形成探究合作的师幼关系。

一、单项选择题

1. 当一名幼儿试图爬上攀登架但又犹豫时,教师支持、鼓励的目光会鼓励他继续攀爬。这体

现了哪种师幼关系?(  )

A. 幼儿从与教师的关系中获得了关爱

B. 教师的榜样作用来自一定的师幼关系中

C. 幼儿从教师处获得了安全感

D. 良好的师幼关系有助于教师对幼儿给予更多的理解与关注

2. 当代科学的儿童观不包括(  )。

A . 儿童是完整的人 B . 儿童是独特的人

B . 儿童是小大人 D. 儿童发展蕴含在主体活动中

3. (  )在儿童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A . 教育 B . 环境 C . 活动 D. 教师

4. 幼儿园教师应将(  )置于最高位置。

A . 科学文化素养 B . 职业道德素养

C . 教育理论素养 D. 教育实践素养

5. “白板”论的提出者是(  )。

A. 洛克 B. 夸美纽斯 C. 卢梭 D. 华生

6. 学前教师资格的取得需要国籍要件、学历要件、人品要件和(  )。

A. 能力要件 B. 权利要件

C. 资格要件 D. 艺术要件

7. 儿童四大权利包括生存权、发展权、参与权和(  )。

A. 受保护权 B. 受教育权

C. 生命权 D. 健康权

二、判断题

1. 学前儿童与教师具有相互影响的关系。 (  )

思考与练习 在线练习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电子书刊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