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 史高一上姓名:
班级:
历 史高一上姓名:
班级:
!!\"#$ %&'()*+,-./\"01234567489:;\"
!!\" #$%&'()*+,-.
!\"\" /012*3456
!#\" 789:;<=>-.'>?
!$\" @A*BA!!!89:;<=>-.'CD
EF
GHIF
!!<#$ =5>?@AB712CD9EF/\"01234567GH\"
!%\" J-KLMNO'PQRS*;<TU
!&\" VWXYZ[\\]^-
!'\" WX_`'3a*bc
!(\" J-dWX'%a
EF
GHIF
!!=#$ IJKL012MN7O89$B7/\"\"
!)\" Ke'Pfghi
!!*\" jklH'8f
!!!\" jeklH'mn\"op*%a
EF
GHIF
!!P#$ )Q&5RS7TU9VW7XY\"
!!\"\" V&O>?[qhrs
!!#\" qOt#,'uY*vw
!!$\" &dq#x'mn*%a
EF
GHIF
,#IF
!!Z#$ [Q\\]7^_`a9bcSd\"
!!%\" Kyz{|2
!!&\" -.}~'*'
!!'\" ;<v'2
EF
GHIF
!!e#$ fghi9&'15748\"
!!(\"
!!)\" Nh8f,'Pf\"mn*%a
EF
GHIF
!!j#$ &5klmn89o1ppqhir*\"
!\"*\" \\56*#-'
— 1 —
竞争不是比谁努力,而是比谁更努力。加油往前冲!
ID:1254
必修纲要(上) 第五单元
班级:
姓名:
考号:
考
号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基础版]总体难度:0.65~0.75 题量:12
5.15
[目标与素养]:1.通过地图与历史图片,认识中英双方冲突爆发的必然性。(时空观念、唯物史观)
2.通过史料,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两次鸦片战争
题 时长:40 分钟 总分:60 分 得分目标:45 分以上
[夯实基础]
1.(2024·广东佛山·二模)据统计,1785—1833 年广
东平均每年进口印度棉花约 20 万担,其中很大一部
分供应珠江三角洲加工成棉布,并远销海外。这
( )
[A]推动了新的经营方式产生
[B]密切了与外部世界的联系
[C]突破了闭关锁国政策限制
[D]加快了传统手工业的衰落
2.(2024·河北石家庄·一模)17 世纪之前,中国人认
为中国是“天下中心”,周边国家是依附于中国的
“寄生物”。但之后,部分知识分子逐渐意识到,中
国也不一定是世界的中心,另外的文明国度也可能将
中国看成是“四夷”。据此可知,当时( )
[A]传统的宗藩关系逐渐解体
[B]封建王朝统治危机显现
[C]西学东渐拓宽了士人视野
[D]国人夷夏观念发生剧变
3.(2024·浙江·高考真题)有学者认为:“道光
(皇帝)算是个幸运者,白莲教的事是他父亲嘉庆皇
帝了结的;洪秀全的大动干戈则留给了他的儿子咸丰
皇帝去担当。但是,他躲开了这些,却躲不开另一种
灾难,那就是相继困扰的边衅与外患。”下列“边衅
与外患”中,发生于道光时期的是( )
[A]噶尔丹叛乱 [B]鸦片战争
[C]大、小和卓叛乱 [D]中法战争
4.(2024·江苏·高考真题)1850 年,上海出现第一家
专营进口棉布的商店,到 1858 年这类洋布店已有十
五六家,以门市零售为主。1860 年以后,内地商人纷
纷到上海采购,上海洋布店转向以批发为主,实力大
增。上海洋布店的发展反映出( )
[A]政府鼓励兴办实业
[B]外来经济因素逐渐渗入
[C]内地棉纺织业发达
[D]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
[回归课本]
5.(2023·北京通州·一模)下表为鸦片战争前后白银
外流一览表,对下表解释正确的是( )
单位:银元
年份
白银
外流
量
年份
白银
外流
量
道光十六年
(1836)
15 862
220
道光二十年
(1840)
-3 519
872
道光十七年
(1837)
15 413
541
道光二十一年
(1841)
1 662
381
道光十八年
(1838)
13 877
144
道光二十二年
(1842)
9 798
644
道光十九年
(1839)
2 189
829
道光二十三年
(1843)
22 826
398
[A]1839 年禁烟运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白银外流
[B]1843 年鸦片贸易的合法化加剧了白银的外流
[C]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的白银一直在持续的外流
[D]白银外流说明正当贸易中中国处于入超地位
— 2 —
竞争不是比谁努力,而是比谁更努力。加油往前冲!
6.(2024·山东·模拟预测)关于鸦片战争,有人认
为,“自由贸易者背后的经济能力极其强大,无法遏
制或阻挡”“如果在鸦片之外还有其他好的选择,比
如说糖蜜或大米,这场冲突就可能被称为糖蜜战争或
者大米战争”。这意在强调( )
[A]自由贸易的重要性
[B]战争起因的复杂性
[C]鸦片输入的危害性
[D]战争发生的必然性
[能力提升]
7.(2023·河北·高考真题)晚清时期,常关、海关、
厘金局三者业务范围变化示意图如下:这一变化过程
表明( )
注:常关负责管理水路沿岸与主要内陆贸易,收入归
中央;厘金局负责管理地方贸易,收入主要归地方。
[A]清政府财政自主权逐步削弱
[B]列强资本输出缓慢增加
[C]税收机构重叠影响行政效率
[D]地方财政收入日益减少
8.(2023·浙江·模拟预测)19 世纪 60 年代后,清政
府在对外交涉中时常援引国际法,有意识地遵照国际
法来处理中外关系,但依然未能得到列强的公正对
待。这说明,当时的清政府( )
[A]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B]未能洞察国际法规的本质
[C]缺乏近代民族国家的意识
[D]意识到挽回利权的重要性
9.(2024·山东·模拟预测)1841 年春,嘉兴县丞龚振
麟参考西方的《车轮船图》制成了中国第一艘车轮战
船,并先后在 1841 年秋的镇海抗英之战和 1842 年夏
的吴淞口保卫战中发挥重要作用。这反映出当时
( )
[A]洋务企业发挥实际效益
[B]师夷制夷思想已经实践
[C]学习西方成为社会共识
[D]清政府反侵略决心坚定
10.(2024·湖南邵阳·一模)魏源在《海国图志》
里介绍了五大洲国家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以及
船械制造等,同时指出“万里一朔(幽暗),莫如中
华”;徐继畬在《瀛环志略》中对近 80 个国家地区
的历史变迁、风土人情、社会演变等作了比较详细的
论述,却认为“坤舆大地,以中国为主”。这反映出
( )
[A]中国式现代化运动由此开启
[B]中国学者研究历史视野的拓展
[C]开放与保守并存的时代烙印
[D]封建士大夫阶层的愚昧与腐朽
[拓展探究]
11.(2024·山东·高考真题)“鸦片战争”的时空
之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为 1936 年《儿童杂志》刊载的《谈谈
鸦片战争》的会话摘编。
(大聪——哥哥,省立中学学生)(小敏——弟
弟,育才小学学生)
小敏:哥哥,我要问“鸦片战争”是怎样一回事?
大聪:清朝的时候,鸦片运来得越来越多,现银流
出也就跟着多了,好几个皇帝都下过禁烟的命令。
小敏:那么,怎么会同英国人打起来的呢?
大聪:皇帝叫林则徐到广东查禁鸦片,但英国商人
不服从禁烟命令,不怪自己不好,反去求印度总督
来救援。
小敏:林则徐就吃了败仗?
大聪:不!打了胜仗,可后来英兵攻打浙江,破定
海,封镇宁波,进逼天津,清朝皇帝不中用,怪林
则徐闹出乱子来,把他革职,叫琦善去和英人议
和。琦善这个人不会办事,英兵就再打进吴淞,进
逼南京。清朝皇帝就和他们订立了一个丧权辱国的
《南京条约》。
小敏:……
材料二 研究中国近代史有两个基本点:一是以
“近代性”(科学与民主)区分近代史与晚清史;二
是把中国近代史当作世界史,这两个点是我们看历史
的“眼睛”,它是立体的、全方位的“眼睛”。
——摘编自刘泽华主编《中国政治思想通史》
(1)大聪的讲述,会让小敏对“鸦片战争”形成怎样
的认识?(9 分)
1 2 3 4 5 6 7 8 9
— 3 —
竞争不是比谁努力,而是比谁更努力。加油往前冲!
(2)你认为应如何书写“鸦片战争”?说明理由。(9
分)
1 2 3 4 5 6 7 8 9
12.(2024·广东·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
识,完成下列要求。
近代以来,广东不仅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史上发
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在推进中国早期现代化进
程中也作出了卓越贡献。
——摘编自刘云波《晚清岭南文化的三大核心精神》
结合材料,围绕“广东与近代中国”自拟一个论题,
运用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予以阐述。(要求:论题
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12 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1 —
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不辜负美好的晨光。
[基础版]总体难度:0.65~0.75 题量:12
5.16
[目标与素养]:1.从“历史解释”的角度,理解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作用。(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2.认识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和爱国热情。(家国情怀)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题 时长:40 分钟 总分:60 分 得分目标:45 分以上
[夯实基础]
1.(2024·湖南·二模)据如表推知,太平天国运动引
起清朝( )
1866
年
方今群盗纵横,竭天下
谋臣武夫以与无根之寇
争胜负,而迄未有定,
及其既定,则又力尽筋
疲,悉成强弩之末后患
方长,杞忧何极
曾国藩给丁日
昌的信
1867
年
以烈(赵烈文自己——
编者注)度之,异日之
祸,必先根本颠仆,而
后方州无主,人自为
政,殆不出五十年
赵烈文(曾国
藩的幕僚)
《能静居日
记》
[A]士大夫群体出现了分化
[B]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
[C]半封建程度进一步发展
[D]内忧和外患的日趋严重
2.(2024·广东肇庆·三模)1902 年,日本侵占中国东
沙岛,两广总督张人骏等以王之春的《国图柔远
记》、陈寿彭泽的《中国江海险要图志》,以及中国和
英国出版的一些地图为据,证明了“中国至此围渔,
已有年所”,迫使日本归还东沙岛。1910 年,清政府
设立管理东沙岛委员会,两年后在西沙岛树碑宣示主
权。这说明( )
[A]中国内河航运权受到了破坏
[B]列强侵华受到有效遏制
[C]清政府面临严重的边防危机
[D]清政府海权意识的增强
3.(2024·安徽·模拟预测)下表为 1851—1861 年常关
(政府设立用来征收国内商品贸易税的关卡)关停启
用状况的统计。这一现象说明( )
时
间
1851
年
1853 年
1854
年
1855
年
1861 年
状
况
武昌
关
(1859
年复
开)
扬州关
(1859
年复
开)、芜
湖关
九江关
(同年
复开)
赣关
(今赣
州、
1859
年复
开)
浒墅关
(今苏
州)、北
新关
(今杭
州)
[A]列强加紧经济侵略
[B]政局动荡影响区域贸易
[C]政府抑商政策松弛
[D]关税主权遭到严重破坏
4.(2024·全国甲卷·高考真题)19 世纪 50 年代之前,
江苏镇江府土地多集中于地主手中。而到了六七十年
代,镇江府“大地主不复存在”,十之八九的土地为
耕者所有,1888 年后基本集中在小农户手上。导致这
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西方列强入侵 [B]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太平天国运动 [D]土地商品化程度提高
[回归课本]
5.(2022·山东·高考真题)19 世纪 60~90 年代,清政
府推行洋务新政,创办一批近代企业;1901 年清政府
开始实行“新政”,积极振兴商务,奖励实业。这些
举措表明两次“新政”在目的上的相同之处是
( )
ID:1254
必修纲要(上) 第五单元
班级:
姓名:
考号:
考
号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 2 —
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不辜负美好的晨光。
[A]求富救国 [B]实业救国
[C]以商救国 [D]富民救国
6.(2024·广东·高考真题)1884 年中法《简明新约》
规定:“此约缮中法文各两份,各执一份为据,应按
公法通例,以法文为正。”1885 年续谈正式约章时,
以法文文本为准的条款被慈禧太后“勾掉”,最后签署
的中法《越南条款》没有“以法文为正”字样。这表明
清政府( )
[A]意图抵制西方强权
[B]拒绝融入国际社会
[C]有效遏制边疆危机
[D]固守天朝上国观念
[能力提升]
7.(2022·重庆·高考真题)《马关条约》换约前夕,英
国某画报刊登了一幅漫画(如图),又附评论称:
“中国,如果完全开放,对人类而言将是个黄金……
战争影响下的真正占领是对市场权力的占领,显然规
模很大。”这些信息反映出( )
[A]日本发动战争是为了独占中国市场
[B]三国干涉还辽是因日本要价过高
[C]条约增开口岸等要求符合西方利益
[D]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的新形式
8.(2024·河北保定·三模)光绪十三年(1887 年),
俄使库满请求中俄电线相接,清廷官员在翻阅《万国
电报通例》的基础上认为:“(根据)《万国电报通
例》第八款各国皆有权衡可以停止电线或久或暂或一
律停止或只某处之线或停某样信息皆按事实所宜等
语,似接线不能不允,亦不必不允也。”这表明,当
时( )
[A]士大夫已拥有国际法观念
[B]清廷认识到客邮损害国家利益
[C]清政府外交政策不断调整
[D]中俄对电报铺设权的争夺激烈
9.(2024·浙江·高考真题)1875 年,《申报》评论某经
济实体时写道:“夫贸易可以设立公司者,其需本总
在数百万与数十万也,故无论至富之家可以与分,即
中下之产亦可以与分。盖每股份出银多则千两,少则
百两,必须数百十人以共集成。”次年,又评论“其
生意之兴隆几将与西船并驾齐驱”。该经济实体是
( )
[A]上海平准股票公司 [B]先施百货公司
[C]轮船招商局 [D]福州船政局
10.(2024·辽宁·高考真题)1878 年,左宗棠上《复陈
新疆情形折》,建议在新疆广设义塾,教授汉文,使
民众“略识字义”,“征收所用券票,其户民数目,
汉文居中,旁行兼注回字,令户民易晓”。这一建议
旨在( )
[A]改革税收制度 [B]改进教育方法
[C]增强国家认同 [D]引导社会风尚
[拓展探究]
11.(2024·天津·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胥铁路是中国自建的第一条标准轨运
货铁路。1877 年,为保障北洋海军、轮船招商局和天
津机器局的煤炭需求,开滦矿务局计划修建铁路承担
煤炭运输工作。此计划因守旧官员施压下被清政府撤
销,直到次年复请修建才获准。开始曾用驴马拖拽,
后改机车曳引。1885 年,迫于中法战争的失败,清政
府成立海军衙门,并以“铁路开通可为军事上之补
教”,兼管铁路事务。1886 年李鸿章奏准把唐胥铁路
延展到芦台并计划与津沽铁路连接,同时向北展筑到
山海关。这一计划,在巩固海防和东北边防的名义
下,获得了批准。
——摘编自金世宣、徐文述《中国铁路发展史
1876—1949》
材料二 津浦铁路是由天津通往南京浦口的铁路
干线,是旧中国铁路最为华彩的篇章。
津浦(津镇)铁路修建大事记
1898
年
容闳请修津镇铁路获得清政府批准。德国
因美国资本参与该线途径山东,阻拦铁路
修建。英国认为沙俄资本支持的芦汉铁路
威胁其长江流域势力范围,要求清政府给
予津镇铁路贷款权作为补偿。
1899
年
在英德利益妥协下,共同出资与中方签订
《津镇铁路借款草合同》,借款订为 740 万
英镑,年息 5 厘,借款期 50 年。
— 3 —
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不辜负美好的晨光。
1900
年
义和团运动在华北兴起,筑路一事遭到当
地民众反抗,正式合同各方都未再过问。
1903
年
英德要求与清政府“速行商妥”正式合同签
订,清政府一直以拖延方式回应。
1905
年
收回利权运动和各省商办铁路运动蓬勃展
开,直隶、山东、江苏三省绅商要求废除
借款自行筹款修建津镇铁路。
1907
年
清政府批准自筹款项修建津镇铁路,英德
两国获悉后以“妨碍邦交”为名向清政府
提出诘问。后经各方谈判,三省以厘税做
担保向英德借款,但办路“一切之权全归
中国国家办理。”
1908
年
津镇铁路改为津浦铁路,6 月正式开工修
建。
——整理自金世宣、徐文述《中国铁路发展史
1876—1949》
材料三 唐胥铁路起点“唐山铁路遗址(现中国
铁路源头博物馆)”与津浦铁路分别在 2018 年和
2019 年入选由中国科协调宣部主办的“中国工业遗产
保护名录”。
——据《人民日报》、《环球时报》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天津附近铁路得以修
建的契机和阻力。(6 分)
1 2 3 4 5 6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在铁路修建过程中列
强经济侵略方式的新变化。分析造成铁路修建过程曲
折的原因。(6 分)
1 2 3 4 5 6
(3)综上所述,分析唐胥铁路与津浦铁路入选“中国工
业遗产保护名录”的理由。(6 分)
1 2 3 4 5 6
12.(2024·江西·三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66 年 12 月,恭亲王奕䜣在奏折《请添设
一馆讲求天文算学折》中提出:京师同文馆的职能局
限于语言翻译上是不够的;在同文馆内增设天文、算
学馆;招收一定科甲正途出身者入馆学习。奕䜣的提
议立即遭到传统士大夫的猛烈抨击。
1867 年 3 月,顽固派的代表大学士倭仁上疏反
对:用招收科甲正途人士入天文、算学馆学习来解救
清政府面临的困境危害甚大,必然导致以夷变夏,加
剧西人对中国的侵略,“议和以来,耶稣之教盛行,
无识愚民半为煽惑,所恃读书之士讲明义理,或可维
持人心”。
— 4 —
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不辜负美好的晨光。
奕䜣就顽固派对洋务派“舍中法而以夷为师”这
一攻击作出回应,“查西术之借根,实本于中术之天
元”,同时强调西法“其实法固中国之法也”。
在新旧力量的交锋中,掌握帝国最高统治权的慈
禧太后则采取了游离于争论之外的态度。
倭仁上奏后,慈禧太后于当天即对倭仁进行了召
见。慈禧太后出于平衡政局的目的,还是让总理衙门
与倭仁等为首的顽固派进行辩论,事实上是纵容以倭
仁为代表的顽固派对洋务活动进行攻击。天文、算学
馆虽得以设立,但大部分原本打算投报天文、算学馆
的科甲人员最终放弃了。
——摘编自胡联洋《论同文馆之争与洋务运动的困
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奕䜣奏请改革同文馆一
事引发的争议进行评析。(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
辑,表述清晰)(12 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1 —
相信自己的目标,努力,努力,再努力,就离目标更进一步。
[目标与素养]:1.了解戊戌变法等历史事件的过程,培养时空观念。
2.通过史实呈现,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基础版]总体难度:0.65~0.75 题量:12
5.17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题 时长:40 分钟 总分:60 分 得分目标:45 分以上
[夯实基础]
1.(2024·重庆渝中·阶段练习)1898 年 9 月 24 日,
美国驻华公使康格在致国务卿的信函中说,戊戌政变
尽管“产生了极大骚动,但民众是如此保守,他们一
直目睹这位显赫女人的强大和保守,从这些发生的事
情中并没有出现人们期待的那种普遍觉醒”。这从侧
面表明( )
[A]维新变法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B]封建地主阶级阻碍了社会变革
[C]列强为干涉中国内政寻找借口
[D]知识分子深刻关注民智的启迪
2.(2024·安徽·高考真题)1899 年,《万国公报》称:
广学会翻译的《泰西新史揽要》《中东战纪本末》《时
事新论》《列国变通兴盛记》等,“初印时,人鲜顾
问,往往随处分赠,继而渐有乐购者,近三年来,几
于四海风行”。这一现象表明( )
[A]“师夷之长技”成为时代潮流
[B]民众普遍认同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思想
[C]“戊戌政变”促进了新学传播
[D]有识之士借鉴异邦兴衰探索救亡道路
3.(2024·辽宁·高考真题)如图是刊登在 1909 年《图
画日报》上的系列寓意画。
该系列寓意画反映了( )
[A]国人振兴经济救国强国的愿望
[B]一战期间民族经济发展较快
[C]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日益加深
[D]清政府解决财政危机的信心
4.(2024·河北·模拟预测)庚子国难后,清政府顽固
派欲替换支持东南互保的上海道台余联沅,由程仪洛
接任,这遭到了英、日等国的公开反对,最终在东南
督抚和官商盛宣怀的周旋之下,湘军出身又是荣禄门
生的袁树勋接任上海道台,余联沅调任湖南布政使。
这一事件反映出晚清政府( )
[A]权力一元化的特征
[B]内政受制于外交
[C]完全沦为列强工具
[D]派系间斗争激烈
ID:1254
必修纲要(上) 第五单元
班级:
姓名:
考号:
考
号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 2 —
相信自己的目标,努力,努力,再努力,就离目标更进一步。
[回归课本]
5.(2024·浙江·高考真题)俄国财政大臣维特曾记
述:“这次占领北京的主要特点,是军队大肆进行抢
劫,皇宫也遭到了抢劫……我们听到一些传闻,说俄
国军官在这方面一点也不落后于他国军官。”该记述
发生于(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
6.(2023·天津·高考真题)1895~1898 年间,强学
会、知耻学会、粤学会、保国会、保浙会、保川会、
保滇会等纷纷成立。这些民间团体的出现表明( )
[A]中央权力的下移 [B]救亡路径的求新
[C]革命力量的发展 [D]社会转型的完成
[能力提升]
7.(2024·安徽·阶段练习)针对张之洞、李鸿章等
南方督抚的做派,“朝廷以诏书责刘坤一、张之洞,
居南方久袒英,置京师根本,不谅朝廷苦心。”慈禧
在西安也表态“言洋人欺我太甚,恨诸臣不能同心攘
夷,于纵匪召乱之事迄无悔辞”。这些言论表明当时
( )
[A]南方督抚势力开始上升
[B]清政府最高权威遭遇挑战
[C]义和团沉重打击了列强
[D]中央与地方矛盾日益尖锐
8.(2024·浙江·模拟预测)在南京,金陵关税务司
韩森满意地指出:“我相信外国人在南京比在别处还
安全,虽然有排外的揭帖,但一贴上就被扯下来,换
上意义相反的告示。”在湖广,张之洞断然下令:
“已添重兵,出告示饬州县禁谣拿匪,敢有生事,立
即正法:所有洋商教士,力任保护。”材料中张之洞
等人的举动旨在( )
[A]动摇晚清政府政治统治的根基
[B]勾结外部势力镇压义和团运动
[C]保护人民财产和维护社会稳定
[D]维护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利益
9.(2023·湖南·高考真题)1902 年,顺天乡试借河南
贡院举行,山西乡试则与陕西乡试在西安合闱。这一
罕见科考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辛丑条约》签订 [B]清政府财政危机严重
[C]清末新政的推行 [D]新式学堂的广泛建立
10.(2022·全国·高考真题)“百日维新”前,梁启超
任教于湖南时务学堂,“所言皆当时一派之民权
论”,又窃印《明夷待访录》《扬州十日记》等禁
书,“加以案语,秘密分布,传播革命思想,信奉者
日众”,于是“湖南新旧派大哄”。这反映出,当时
( )
[A]革命已成为主要思潮
[B]维新派变法策略未能统一
[C]变法思想的根本转变
[D]维新派侧重动员民众变法
[拓展探究]
11.(2024·四川成都·三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戊戌政变发生后,康有为和梁启超根据光
绪帝即将被废甚至被弑的判断,多次以“逆后”“淫
后”“篡位幽主”来形容慈禧,指出“寻常幼帝之
位,母后临朝,犹为六经所不取,况今日之实为篡逆
乎”,并向英国、日本等国驻华公使发出照会求助。
但此举在当时并没有赢得朝野过多同情,还有官员发
出“诸人误上深矣”的感叹。后在日本政府逼迫下,
康有为离开日本。英国之行后,康有为指出“盖废立
之举,皆荣禄主之。故荣禄之罪,浮于西后”“西后
误听其谗”。此后,康有为又推动海外华人以上书为
光绪帝和慈禧太后祝寿为由,请求太后归政于光绪。
——据贾小叶《戊戌时期学术政治纷争研究—
—以“康党”为视角》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戊戌政变后康有为
等人宣传策略的变化。(6 分)
1 2 3 4 5 6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有为等人调整宣
传策略的原因。(12 分)
— 3 —
相信自己的目标,努力,努力,再努力,就离目标更进一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2.(2024·河北·模拟预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
求。
材料 1901 年《辛丑条约》签订,条约中的巨额
赔款即庚子赔款,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1908 年美国率先决定退还部分本国获得的庚子赔款,
并指定将其用于中国的教育事业。此举一出,列强纷
纷效仿。
1909 年美国开始退还中国部分庚子赔款,受到国
内外舆论界的广泛关注。美国《华盛顿邮报》报道:
“明我不索不义之财于中国也,彼凉血忍心之国,固
欲以重偿牵倒,久为我国民所反对,此举与我国光明
正大的宗旨符合也。”其他各类美国报刊多是类似的
评价,还有人说,“美国自动减收赔款,态度之伟
大,非言语所能形容,此种态度,代表一股亲密的友
谊,并非出于突然……由爱与真理的滋润生长而
成”。
《泰晤士报》报道:“中国驻美公使伍廷芳在亚
东协会演说,略谓中国政府对于美国仁惠之举动极感
谢,即全国人民亦罔不感动者。”汪康年说:“近来
美国以退还赔款,大得感情于我国。……我朝廷感
之,我社会感之。我学界、商界中人且舍近年工约之
意见而感之,一似美之此举,义声直震天地矣。”曹
锟曾致电美国总统,对美国第二次退还庚款表示感
谢。
美国在退还庚款的谈判中企图用先虚报损失再按
比例消减赔款的方法来控制赔款总额,德国公使讥讽
美国这一做法是伪君子的作风。
此时,国内民间部分人士认为:“庚款者,列强
对于清季拳祸之过量惩罚也,一域肇事,而全国受
罚,清室既亡,而赔款依旧,揆诸正义,岂可谓平。
况非赔款主义乃最近国际法上之重要原则。我国于一
九一七年参战,为协约国所邀请实大有助于最后之胜
利,所谓庚款,在法理上事实上均应根本取消。”全
国教育联合会发表宣言希望各国将不公正不合理的庚
款退还中国。
——摘编自仪修斌《民初“退还庚款”事件国内舆论
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清末民初“退还庚款”事
件引发的舆论进行评析。(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
辑,表述清晰)(12 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第 1 页,共 12 页
5.15 两次鸦片战争
[夯实基础]
1.【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
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是 1785—1833 年的中
国。根据材料可知,这一时期广州进口了大量印度棉
花,并且通过将其加工成棉布后远销海外市场,这有
助于密切中国与外部世界的联系,B 项正确;材料未
涉及加工棉布的生产方式,无法得出新经营方式产生
的结论,排除 A 项;鸦片战争后,清王朝被迫开放了
五口通商口岸,从而打破了闭关锁国政策的限制,排
除 C 项;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缓慢解体,中国
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从而加快了传统手工业
的衰落,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2.【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
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17 世纪以后(中国)。根据材料“但之后,
部分知识分子逐渐意识到,中国也不一定是世界的中
心……”可知,随着对外部世界的进一步认识,中国
知识分子的思想日益开放,天朝上国观念发生变化,
C 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1879 年日本吞并琉球后宗
藩关系逐步解体,甲午中日战争后中日签订了《马关
条约》,中国承认朝鲜独立,中国丧失了最后一个藩
属国,中国自汉朝以来所形成的中华宗藩体系最终崩
溃,与材料无关,排除 A 项;清中期封建王朝统治危
机显现,与材料无关,排除 B 项;“剧变”程度夸
张,不符合题意,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3.【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
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清代中国。结合所学,1840 年至 1842 年的鸦
片战争发生于道光年间,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
社会,B 项正确;噶尔丹叛乱发生于康熙年间,排除
A 项;大、小和卓叛乱发生于乾隆年间,排除 C 项;
中法战争发生于光绪年间,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4.【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
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上海洋布店
由 1850 年的 1 家发展到 1858 年的十几家,且由门市
零售为主转变为批发为主,这体现了外来经济对中国
的影响逐渐增强,即外来经济因素逐渐深入,B 项正
确;材料未涉及政府的态度,排除 A 项;材料涉及的
是上海棉布商店的情况,并未涉及内地棉纺织业的情
况,排除 C 项;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于 19 世纪六
七十年代,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回归课本]
5.【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
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19 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根据材料“鸦
片战争前后白银外流一览表”可知,1839 年到 1840
年,白银外流趋势在下降,结合林则徐的禁烟运动可
知,禁烟运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白银外流,A 项正
确;鸦片贸易的合法化是在 1858 年后,排除 B 项;
1840 年白银外流量是负数,并非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的
白银一直在持续的外流,排除 C 项;从白银的外流无
法看出正当贸易中,中国是否是入超地位,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6.【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
答案第 2 页,共 12 页
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如果在鸦片之外
还有其他好的选择,比如说糖蜜或者大米,这场冲突
就可能被称为糖蜜战争或者大米战争”结合所学知识
可知,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想要打开中国
市场,因此战争不可避免,具有必然性,D 项正确;
材料认为自由贸易是鸦片战争的起因,并非强调自由
贸易的重要性,排除 A 项;材料列举的原因只有一
项,而非多项,无法体现出复杂性,排除 B 项;鸦片
危害与材料观点无关,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能力提升]
7.【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
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晚清(中国)。根据图片信息可知,19 世纪
50 年代以来,常关、海关、厘金局三者的业务范围出
现了重叠,特别是在 19 世纪 90 年代,被列强控制的
海关也管理了一部分厘金局和常关的税收权力,这表
明清政府财政自主权逐步削弱,A 项正确;据所学,
《马关条约》签订以后,列强从商品输出为主转为资
本输出为主,并未放缓,排除 B 项;19 世纪 70 年代
以来的税收机构重叠,体现的是地方和海关的税收机
构侵占了清政府的税收权,与效率无关,排除 C 项;
图片反映的是税收机构的业务范围变化,不能看出税
收的实际数目,无法得出地方财政收入日益减少的结
论,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8.【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可知是本质
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 19 世纪 60 年代
中国。从材料可知,清政府已经意识到国际法的重要
性,但在处理外交事务时,经常得不到公正对待,说
明当时的国际法体系还是为西方列强服务的,清政府
没有认识到当时国际法的本质,B 项正确;《辛丑条
约》签订后,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排除
A 项;清政府在对外交涉中常援引国际法,说明清政
府已具备民族国家的意识,懂得维护自身利益,排除
C 项;材料只涉及清政府处理外交事务,未涉及挽回
利权,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9.【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
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清朝(中国)。题干中“参考西方的《车轮
船图》制成……车轮战船”“在……镇海抗英之战
和……吴淞口保卫战中发挥重要作用”分别体现了
“师夷”和“制夷”思想的实践,B 项正确;“洋务
企业”是开始于 19 世纪 60 年代洋务运动的产物,晚
于题干中的时间段“1841—1842 年”,排除 A 项;
该时期,中国仍然沉浸在“天朝上国”迷梦中,排除
C 项;题干中未提及“清政府的反侵略决心”,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10.【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
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魏源和徐继
畬在他们的著作中一方面介绍了世界历史、历史,体
现了他们的开放心态,另一方他们也认为“万里一
朔,莫如中华”或“坤舆大地,以中国为主”,这体
现了他们思想保守的一面,C 项正确;中国式现代化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排除 A 项;中
国学者研究历史视野的拓展是其中一个方面,但没有
说明他们思想保守的一面,对材料信息概括不全面,
排除 B 项;封建士大夫阶层的愚昧与腐朽也是其中的
答案第 3 页,共 12 页
一面,没有说明他们开放心态的一面,对材料信息概
括不全面,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拓展探究]
11.【答案】(1)①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英国商人
向中国走私鸦片导致白银大量外流,清政府决心禁烟
遭到英国商人拒绝而引发英军侵略(3 分);②侵略者
是来自印度殖民地的军队,印度总督支援英商而发动
的战争(3 分);③这场战争中只有林则徐抵抗获胜,
其余地方清军反击都失败。琦善是英军再次进攻的罪
魁祸首(3 分)。
(2)鸦片战争的书写要坚持唯物史观,科学、客观
的分析。(3 分)首先,战争的导火索是林则徐虎门销
烟。根本原因是英国殖民者打开中国市场的需要。(3
分)其次,英国政府宣布对华发动战争,英国远征军
率军侵略。清政府组织了抵抗,涌现许多抗英的杰出
将领。林则徐被革职暴露道光皇帝的懦弱,但琦善的
议和不应背负战败的罪名,而是要晚清封建政府中国
仍然在封建社会,君主专制统治、小农经济的生产方
式、科技落后等;欧洲资本主义不断发展。当时中国
落后世界大势。(3 分)
【解析】(1)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鸦片
战争时期(中国)。据材料一“清朝的时候,鸦片运
来得越来越多,现银流出也就跟着多了,好几个皇帝
都下过禁烟的命令。皇帝叫林则徐到广东查禁鸦片,
但英国商人不服从禁烟命令,不怪自己不好,反去求
印度总督来救援”可知,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英国
商人向中国走私鸦片导致白银大量外流,清政府决心
禁烟遭到英国商人拒绝而引发英军侵略。据材料一
“反去求印度总督来救援”可知,侵略者是来自印度
殖民地的军队,印度总督支援英商而发动的战争。据
材料一“打了胜仗,可后来英兵攻打浙江,破定海,
封镇宁波,进逼天津”可知,这场战争中只有林则徐
抵抗获胜,其余地方清军反击都失败。据材料一“清
朝皇帝不中用,怪林则徐闹出乱子来,把他革职,叫
琦善去和英人议和。琦善这个人不会办事,英兵就再
打进吴淞,进逼南京”可知,林则徐被革职,而琦善
的无能作为是英军再次进攻的罪魁祸首。
(2)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鸦片战争时
期(中国)。结合所学从唯物史观的方法来科学、客
观的分析历史事件。首先,战争爆发的原因:结合所
学从鸦片战争爆发的导火索、根本原因来分析。如:
战争的导火索是林则徐虎门销烟。根本原因是英国殖
民者打开中国市场的需要。战争过程主要表现:结合
所学从清政府内部的杰出将领抵抗、皇帝的懦弱等角
度分析,如:英国政府宣布对华发动战争,英国远征
军率军侵略。清政府组织了抵抗,涌现许多抗英的杰
出将领。林则徐被革职暴露道光皇帝的懦弱,但琦善
的议和不应背负战败的罪名,而是要晚清封建政府中
国仍然在封建社会,君主专制统治、小农经济的生产
方式、科技落后等。战争结果:结合所学从晚清封建
政府的落后与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对比分析。如:欧
洲资本主义不断发展。当时中国落后世界大势。
12.【答案】
示例
观点:广东是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重要阵地。(1
分)
论述:鸦片战争前,严重的鸦片走私祸国殃民,林则
徐被派往广州禁烟,虎门销烟向世界表明了清政府禁
烟的决心。面对英国的侵略,广州三元里人民自发抵
抗侵略军。鸦片战争期间,林则徐在广州组织人员汇
译《四洲志》,成为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甲午战败
后,康有为在广州万木草堂讲学期间完成《新学伪经
考》和《孔子改制考》,宣传维新思想。1911 年孙中
山、黄兴等领导黄花岗起义,引起巨大震动。辛亥革
命后,孙中山继续进行不屈不挠的反封建军阀的斗
争,先后三次在广州建立革命政权,广州成为国民革
命的大本营。(中间论述部分 10 分)因此,在近代中
国反帝反封建斗争中铸就了广东浓厚的爱国情怀,成
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1
分)
答案第 4 页,共 12 页
【评分细则】
【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选择观点论述题。时空:近
代(中国)。首先,阅读材料要围绕“广东与近代中
国”的主题来拟定一个观点,根据材料“广东在反帝
反封建道路上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拟定观点为
广东是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重要阵地。根据材料
“在推动中国早期现代化道路上作出贡献”可以拟定
观点为广东推动了中国早期的现代化。然后,结合所
学相关中国近代史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来论述,
例如:结合所学从林则徐虎门销烟、三元里人民抗
英、林则徐开眼看世界、康有为宣传维新思想、黄花
岗起义、孙中山在广州革命、国民大革命等史实来论
述。最后,归纳总结。例如:在近代中国反帝反封建
斗争中铸就了广东浓厚的爱国情怀,成为新时代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
5.16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夯实基础]
1.【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
推断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
根据材料“人自为政”得出太平天国运动后导致地方
权力上升,威胁中央集权,可知是政治和权力结构的
变化,B 项正确;材料没体现士大夫群体的分化,排
除 A 项;仅仅从材料看不出半封建化进一步发展,排
除 C 项;材料没涉及外患,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2.【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
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
准确时空是:1902-1910 年的中国。依据材料概括可
知:对于日本侵占中国东沙岛的行为,中国政府通过
《国图柔远记》、陈寿彭泽的《中国江海险要图志》,
以及中国和英国出版的一些地图为据,证明了“中国
至此围渔,已有年所”迫使日本归还东沙岛的同时设
立管理东沙岛委员会,说明清政府海权意识的增强,
D 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中国海洋权力问题,而非内
河航运,排除 A 项;“有效遏制”叙述不符合史实,
排除 B 项;材料涉及的是中国面临海防危机而非边防
危机,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3.【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
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1851—1861 年(中国)。材料中关停的常关
主要集中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结合时间信息可知,当
档次 分值 答题情况
一等 10-12 分
所选观点符合要求。能够充分挖掘材
料的信息,观点与结论前后一致;能
够引用具体史实支持论题,对史实的
运用准确,由此推导出的结论顺理成
章;论述完整、清晰、逻辑严谨;文
字通顺。
二等 7-9分
所拟观点符合要求。所举史实与观点
基本能构成逻辑关系;论述较完整、
清晰;文字通顺。
三等 4-6 分
观点基本符合要求。有史实,但所举
史实对观点支撑不足,或史实与观
点之间逻辑性不强;论述不够严
谨;文字较通顺。
四等 0-3 分
无观点(或结论)或观点(结论)与
题目无关。无史实论证或只有单个史
实且无论证。论述没有逻辑性,结论错
误;文字不通顺。
答案第 5 页,共 12 页
时正处于太平天国运动时期,这也说明太平天国运动
打击了清政府的统治,同时也影响到正常的商品贸
易,B 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国内局势对于区域贸易
的影响,并未涉及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排除 A 项;
甲午战后,清政府才放松对民间工商业的限制,C 项
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 C 项;材料未提及关税主权的
发展情况,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4.【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
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
19 世纪六七年代(中国)。据材料可知,19 世纪六七
十年代镇江的大地主不复存在了,土地为农民所有。
结合所学可知,根据材料结合可知,太平天国运动沉
重打击了江南的地主阶级,以致六七十年代镇江府
“大地主不复存在”,而后清政府为恢复生产,招募
大量移民前来垦荒,由此推动小农经济发展,C 项正
确;西方列强入侵导致自然经济解体,小农破产,不
符合题意,排除 A 项;民族资本主义企业集中于城市
而非农村,排除 B 项;土地商品化程度提高会导致土
地兼并盛行,小农破产,不符合题意,排除 D 项。故
选 C 项
[回归课本]
5.【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 世纪 60-
90 年代洋务运动和 1901 年“新政”,清政府创办一
批近代企业,积极振兴商务,奖励实业,说明清政府
希望通过这些措施来挽救统治危机,A 项正确;实业
救国是 19 世纪末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以张謇、
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主要代表, 宣扬以发展资本主
义工商业(即实业)作为救国救民主要途径的一种思
想,时间和阶级均不符,排除 B 项;洋务派“以兵强
国、以商求富”达到求富救国的目的,排除 C 项;清
政府的措施不是为了富民而是为了挽救统治危机,排
除 D 项。故选 A 项。
6.【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
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1884 年(中国)。根据材料“1885 年续谈正
式约章时,以法文文本为准的条款被慈禧太后‘勾
掉’,1885 年签订的《越南条款》以法文为正不再出
现”并结合所学可知,条约是隆重煌煌的国际交换文
件,签约所用语言代表着国家沟通的官方语言。1885
年签订的《越南条款》以法文为正不再出现,体现出
清政府意图抵御西方强权,降低外国在华的话语权,
A 项正确;勾掉外国语言为文本为准的条款并不意味
着拒绝融入国际公法,排除 B 项;晚清政府并未有效
遏制边疆危机,排除 C 项;天朝上国观念即在中国古
人心中,中国就是世界的中心,而中国以外,皆是蛮
夷之国,材料未涉及该内容,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能力提升]
7.【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马关条约》换约前夕”“英国
某画报”“中国,如果完全开放,对人类而言将是个
黄金”“对市场权力的占领,显然规模很大”,再根
据图片中“贸易的钥匙”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条
约增开口岸等内容可以使中国更进一步沦为列强的商
品销售市场、原料产地、资本输出场所,符合包括日
本、英国等西方殖民国家的利益,C 项正确;日本企
图独占中国发生于一战期间,排除 A 项;《马关条
约》割让辽东半岛给日本,威胁到了其他列强在中国
的利益,所以三国干涉还辽,不是因为日本要价过
答案第 6 页,共 12 页
高,排除 B 项;列强在中国开矿设厂、铺设铁路、政
治贷款等行为体现了资本输出的要求,而材料缺乏这
方面的信息,所以材料不能体现“资本输出”成为列
强侵华的新形式,另外《马关条约》之前,列强侵华
就是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辅,所以严格来说资
本输出也不是新形式,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8.【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
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清朝(中国)。根据题干信息可知,随着中
外交流日趋频繁,国人的国际法观念亦日渐增强,故
选择 A 项;客邮是西方列强在中国领土上设立的邮政
机构,本材料主旨与选项内容不符,排除 B 项;题干
展现的是国际法成为晚清外交的武器,未涉及到清政
府的外交政策,排除 C 项;从材料中看出中国与俄国
之间存在电报交涉,不能判断中俄对电报铺设权争夺
激烈,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9.【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
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1875 年(中国)。据本题材料可知,材料提
到这一经济实体可以设立公司,所需资本在数百万与
数十万,且股份出银多则千两,少则百两,需要数百
十人共同集成,根据材料“其生意之兴隆几将与西船
并驾齐驱”可得,材料中的企业属于航运业,轮船招
商局是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采用股份制,符合题
目中对资本和股份的描述,C 项正确;1882 年 9 月,
上海平准股票公司成立,这个公司除了提供买卖股票
的业务,还提供股票抵押、企业介绍等业务,不符合
题干描述,排除 A 项;先施百货公司成立时间较晚,
不符合 1875 年的时间背景,排除 B 项;福州船政局
是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不是以盈利为目的,且资
金来源主要是政府拨款,不符合股份制的特点,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10.【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
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
知准确时空是:1878 年(中国)。根据材料“左宗棠
上《复陈新疆情形折》,建议在新疆广设义塾,教授
汉文,使民众‘略识字义’,‘征收所用券票,其户民数
目,汉文居中,旁行兼注回字,令户民易晓’。”并
结合所学,为了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交融,保证
政令畅通,左宗棠充分信任和使用各民族、各阶层已
有的各类人才,主张在少数民族青少年中推行汉语教
育,提倡民族语言文字与汉语汉文并行使用,把培育
通晓汉、维、回文化的少数民族人才,促进各民族文
化的融合作为民族团结的重要手段。故这一建议的最
终目的是为了增强国家认同,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
一,C 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税收制度的改革,排除 A
项;改进教育方法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维护统治,排
除 B 项;汉文和回字并用并非当时的社会风尚,该说
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拓展探究]
11.【答案】(1)契机:洋务运动在天津的开展;洋
务企业与北洋海军对煤矿物资的需求增加;中法战争
后清政府对海防与东北边防的重视;近代天津开埠通
商后军事与经济地位的提升。(每点 1 分,共 4 分)
阻力:守旧官员的阻挠;落后观念的制约。(每点 1
分,共 2 分)
(2)变化: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资本输出为主。(2
分)
原因:甲午战后列强在划分势力范围上的矛盾;义和
答案第 7 页,共 12 页
团运动的高涨;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民间力量(开
明士绅)以及清政府一定程度上对铁路主权的维护。
(每点 1 分,共 4 分)
(3)理由:在中国交通发展历史上有标志性意义,
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对当时社会经济发展有较强的
影响力,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传承和发展城市文
化;发挥育人价值。(每点 3 分,答出 2 点即可,共 6
分)
【解析】(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
(中国)。契机:根据材料“1877 年,为保障北洋海
军、轮船招商局和天津机器局的煤炭需求,开滦矿务
局计划修建铁路承担煤炭运输工作”可知,洋务运动
在天津的开展; 洋务企业与北洋海军对煤矿物资的
需求增加;根据材料“1885 年,迫于中法战争的失
败,清政府成立海军衙门,并以‘铁路开通可为军事
上之补教’,兼管铁路事务。1886 年李鸿章奏准把唐
胥铁路延展到芦台并计划与津沽铁路连接,同时向北
展筑到山海关。这一计划,在巩固海防和东北边防的
名义下,获得了批准”可知,中法战争后清政府对海
防与东北边防的重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近代天津
开埠通商后军事与经济地位的提升。阻力:根据材料
“此计划因守旧官员施压下被清政府撤销,直到次年
复请修建才获准。开始曾用驴马拖拽,后改机车曳
引”并结合所学可知,守旧官员的阻挠;落后观念的
制约。
(2)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
代(中国)。变化:根据材料“德国因美国资本参与
该线途径山东,阻拦铁路修建。英国认为沙俄资本支
持的芦汉铁路威胁其长江流域势力范围,要求清政府
给予津镇铁路贷款权作为补偿”“在英德利益妥协
下,共同出资与中方签订《津镇铁路借款草合同》,
借款订为 740 万英镑,年息 5 厘,借款期 50 年”等
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资本输出
为主。原因:根据材料“1898 年”“容闳请修津镇铁
路获得清政府批准。德国因美国资本参与该线途径山
东,阻拦铁路修建。英国认为沙俄资本支持的芦汉铁
路威胁其长江流域势力范围,要求清政府给予津镇铁
路贷款权作为补偿”可知,甲午战后列强在划分势力
范围上的矛盾;根据材料“义和团运动在华北兴起,
筑路一事遭到当地民众反抗,正式合同各方都未再过
问”可知,义和团运动的高涨;根据材料“收回利权
运动和各省商办铁路运动蓬勃展开,直隶、山东、江
苏三省绅商要求废除借款自行筹款修建津镇铁路”可
知,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民间力量(开明士绅)以
及清政府一定程度上对铁路主权的维护。
(3)理由: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
(中国)。根据材料“唐胥铁路是中国自建的第一条
标准轨运货铁路”“津浦铁路是由天津通往南京浦口
的铁路干线,是旧中国铁路最为华彩的篇章”及其发
展史实和所学知识,可从在中国交通发展历史上有标
志性意义,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对当时社会经济发
展有较强的影响力,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传承和发
展城市文化;发挥育人价值等方面分析。
12.【答案】
示例:争议:晚清围绕“改革同文馆”的争议是朝廷
内部关于要不要学习西方先进科技的一次交锋。(1
分)
背景:两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的打击,使清政
府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统治危机;随着洋务运动的
进行,洋务派希望深入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引
起了顽固派的抵触。
顽固派:让更多的士人学习西学“必然导致以夷变
答案第 8 页,共 12 页
夏,加剧西人对中国的侵略”,加剧清朝的统治危
机;维护清朝统治,应当依靠中国传统义理文化;实
质上不愿学习西方科技,仍固守传统的国家治理方
式。(3 分)
洋务派:学习西方先进科技可以保障国家安全,缓解
统治危机;西方的科学方法起源于中国,学习西方文
化并不是“以夷变夏”旨在缓解舆论压力,希望继续
推进洋务运动。(3 分)
慈禧太后:对双方的争论并未明确表态,希望维持朝
廷“平衡政局”,实际上在偏袒顽固派,并不真心支
持洋务运动。(3 分)
总结:洋务派与顽固派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其分歧
在于是否革新国家治理方式与体系。
由于封建势力的强大、传统思想的阻碍,中国近代化
之路必然艰难而曲折。(2 分)
【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
洋务运动时期(中国)。
首先,明确争议,根据材料归纳顽固派与洋务派争议
的主题,如争议:晚清围绕“改革同文馆”的争议是
朝廷内部关于要不要学习西方先进科技的一次交锋。
其次,具体评析,先分析这一辩论的时代背景,如背
景:两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的打击,使清政府
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统治危机;随着洋务运动的进
行,洋务派希望深入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引起
了顽固派的抵触;再分别概述材料中顽固派、洋务
派、慈禧三方的观点并指出其意图,如顽固派:让更
多的士人学习西学“必然导致以夷变夏,加剧西人对
中国的侵略”,加剧清朝的统治危机;维护清朝统
治,应当依靠中国传统义理文化;实质上不愿学习西
方科技,仍固守传统的国家治理方式。
洋务派:学习西方先进科技可以保障国家安全,缓解
统治危机;西方的科学方法起源于中国,学习西方文
化并不是“以夷变夏”旨在缓解舆论压力,希望继续
推进洋务运动。
慈禧太后:对双方的争论并未明确表态,希望维持朝
廷“平衡政局”,实际上在偏袒顽固派,并不真心支
持洋务运动。
最后,总结升华,分析并总结这场争论的相同点、影
响,并从“近代化”的高度予以升华,如总结:洋务
派与顽固派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其分歧在于是否革
新国家治理方式与体系。
由于封建势力的强大、传统思想的阻碍,中国近代化
之路必然艰难而曲折。
5.17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夯实基础]
1.【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
可知这是本质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
1898 年。依据材料“戊戌政变尽管“产生了极大骚
动,但民众是如此保守,他们一直目睹这位显赫女人
的强大和保守,从这些发生的事情中并没有出现人们
期待的那种普遍觉醒”可知,戊戌变法缺乏广泛的社
会基础,A 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康格认为戊
戌政变没有出现人们期待的普遍觉醒,没有强调封建
地主阶级阻碍社会变革的问题,排除 B 项;材料信息
不涉及戊戌变法期间列强对中国内政的态度,材料主
要从侧面反映戊戌变法的失败与群众基础的缺乏相
关,排除 C 项;材料没有强调知识分子关注民智的启
迪,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2.【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
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1899 年(中国)。根据材料“初印时,人鲜
答案第 9 页,共 12 页
顾问,往往随处分赠,继而渐有乐购者,近三年来,
几于四海风行”可知,在民族危机日益严重时期,广
学会翻译《泰西新史揽要》《中东战纪本末》《时事新
论》《列国变通兴盛记》等异邦兴衰史,且不断获得
传播,该现象体现了当时一些有识之士意在探索救亡
道路,应对民族危机,D 项正确;“师夷之长技”是
林则徐、魏源以及洋务派的思想,与材料时间不符,
排除 A 项;民众普遍认同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说法过
于夸大,排除 B 项;“戊戌政变”废除了维新措施,
不利于新学传播,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3.【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
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1909 年(中国)。根据漫画可知,漫画反映
了从前之农工商界犹如沉睡的猛兽,没有觉醒,受人
耻笑,现在的农工商界像猛兽一样刚刚觉醒,待到将
来的农工商界会像猛兽一样,发出震耳欲聋的怒吼,
抖擞精神,展翅高飞,屹立于世,表现出固有的强大
能力,漫画以沉睡的猛兽为例,表达了对中国经济振
兴、民族觉醒的强烈救国强国愿望,具有爱国主义情
怀,A 项正确;当时一战尚未爆发,排除 B 项;漫画
的主体是中国农工商界,并非强调帝国主义侵略,排
除 C 项;刊登在《图画日报》上的漫画,表达了部分
国人的愿望,并不能代表清政府的意图,排除 D 项。
故选 A 项。
4.【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
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晚清(中国)。材料中更换的上海道台程仪
洛得到清政府顽固派的支持,但却遭到列强反对,他
最终没有上任,这说明中国内政受到列强的干涉,B
项正确;材料中地方官员的更替受到清政府顽固派、
列强、地方督抚、官商等多方势力影响,人选背景也
各有讲究,这体现了权力多元化,而不是一元化,排
除 A 项;仅仅由材料中的单个事件不能说明清政府完
全沦为列强工具,排除 C 项;材料涉及列强、地方力
量和中央政府的博弈,并不仅仅是派系间斗争,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回归课本]
5.【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
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1900 年(中国)。结合所学可知,1900 年,
八国联军侵华期间,攻陷北京,八国是指英、法、
德、美、日、俄、意、奥(指奥匈帝国)等国,C 项
正确;鸦片战争中,与中国作战的是英国,排除 A
项;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没有
俄国,排除 B 项;甲午中日战争不包含俄国,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6.【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
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1895~1898 年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
随着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爱国团体成立,它
们宣传了民权观念,传播了维新思想,一定程度上促
进了政治改革,不同于之前学习“器物”的救亡运
动,因此,这些民间团体的出现表明救亡路径的求
新,B 项正确;这些民间团体的出现表明救亡路径的
求新,与中央权力的下移无关,排除 A 项;其中部分
团体主张维新变法,并不主张革命,排除 C 项;此时
中国依旧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未完成社会转
型,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答案第 10 页,共 12 页
[能力提升]
7.【答案】B
【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
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近代(中国)。依据材料并
结合所学可知,材料所指的事件是东南互保,这表明
当时清政府的权威出现了下降,遭遇了挑战,B 项正
确;材料强调清政府对南方督抚东南互保的态度,并
不能说明南方督抚势力开始上升,排除 A 项;材料内
容并未涉及到义和团对列强的打击,排除 C 项;材料
反映了清廷中央对于南方督抚在义和团运动时期采取
东南互保的不满,并不能表明中央和地方的矛盾日益
尖锐,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8.【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
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晚清(中国)。根据材料所述可知,金陵关
税务司韩森指出外国人在南京比在其他地方还安全,
虽然有排外的揭帖,但很快就被扯下来,换上意义相
反的告示。这表明当地政府采取了措施来确保外国人
的安全,防止排外情绪引发冲突。在湖广,张之洞下
令增派重兵,发布告示要求州县禁止谣言和抓捕匪
徒,并强调对所有洋商教士的保护。这些措施旨在维
护社会秩序,保护外国人和本地人民的财产,以及维
护社会稳定,C 项正确;张之洞等人的举动是在维护
现有的统治秩序,而不是动摇晚清政府政治统治的根
基,排除 A 项;义和团运动的活动范围主要是在北方
地区,并没有到南京和湖广地区,排除 B 项;张之洞
等人是地主阶级,维护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利益不是
其根本目的,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9.【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
原因题。时空是 1902 年(中国)。据材料“顺天乡试
借河南贡院举行,山西乡试则与陕西乡试在西安合
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丑条约》中明确规定
“拳匪滋事杀害凌虐各国人民之城镇”,停止文武各
等考试五年以示“惩儆”,所以才会出现这种罕见的
科考现象,A 项正确;此科考现象与清政府的财政危
机无关,《辛丑条约》中的巨额赔款加重了清政府财
政危机,排除 B 项;清末新政的教育措施是废科举,
办学堂,派留学,与材料无关,排除 C 项;清末新政
期间,新式学堂开始大量建立起来,我国近现代学校
体系逐步建立起来,与材料无关,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10.【答案】B
【解析】根据“所言皆当时一派之民权论”“加以案
语,秘密分布,传播革命思想,信奉者日众”“湖南
新旧派大哄”等内容可得出,当时维新派并没有统一
的思想与策略,有人宣传新的思想,大家便起哄,B
项正确;当时维新思想是主流,排除 A 项;C 项太绝
绝对,排除 C 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对群众的动员,排
除 D 项。故选 B 项。
[拓展探究]
11.【答案】(1)变化:从政变之初塑造“逆后”形
象,转变为调和两宫、塑造“贼臣”形象;从政变之
初求助于列强干涉,转变为呼吁慈禧归政光绪。(每
点 3 分,共 6 分)
(2)光绪帝并未被废,原有宣传失去依据;原有宣
传未能赢得朝野舆论支持;民族危机加剧,求助列强
未果;顽固派势力强大。(每点 3 分,共 12 分)
【解析】(1)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晚清
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戊戌政变发生后,康有为和
梁启超根据光绪帝即将被废甚至被弑的判断,多次以
答案第 11 页,共 12 页
‘逆后’‘淫后’‘篡位幽主’来形容慈禧”“英国之行后,
康有为指出‘盖废立之举,皆荣禄主之。故荣禄之
罪,浮于西后’‘西后误听其谗’”可得出从政变之初塑
造“逆后”形象,转变为调和两宫、塑造“贼臣”形
象;根据材料“向英国、日本等国驻华公使发出照会
求助”“康有为又推动海外华人以上书为光绪帝和慈
禧太后祝寿为由,请求太后归政于光绪”可得出从政
变之初求助于列强干涉,转变为呼吁慈禧归政光绪。
(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晚清时期的
中国。根据材料“戊戌政变发生后,康有为和梁启超
根据光绪帝即将被废甚至被弑的判断”并结合所学可
知,光绪帝并未被废,原有宣传失去依据;根据材料
“但此举在当时并没有赢得朝野过多同情,还有官员
发出‘诸人误上深矣’的感叹”可得出原有宣传未能赢
得朝野舆论支持;根据材料“向英国、日本等国驻华
公使发出照会求助……后在日本政府逼迫下,康有为
离开日本”可得出民族危机加剧,求助列强未果;结
合所学可知,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力量强大。
12.【答案】
示例
从美国的角度来看:美国国内对退还庚子赔款持赞美
态度。1901 年《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民族危机空
前加剧,人民民族民主意识不断觉醒,资产阶级民主
革命运动在国内广泛开展。美国退还庚子赔款,意在
巩固自身在华利益,培养亲美的知识分子,以维护其
殖民统治,树立新的殖民形象。但退还庚款也在客观
上推动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3 分)
从中国政府的角度来看:当时中国政府对美国退还庚
子赔款持感激态度。中国政府认为美国退还庚子赔
款,有利于改善中美关系,加强两国之间的联系。退
还庚子赔款可以减轻中国政府的债务负担和财政压
力。中国政府也希望在国人心目中树立良好的政府形
象,巩固统治,但未能认清列强的侵略本质,对列强
依旧抱有幻想和依赖。(3 分)
从德国等其他列强的角度来看:德国等其他列强为维
护本国在华利益,纷纷效仿美国。但他们又坚决反对
美国通过此举不断扩大在华利益,这表现了列强在华
利益上存在矛盾。(3 分)
从中国民间部分人士的角度来看:随着近代中国人民
民族民主意识的不断觉醒,中国民间部分人士逐步认
清了列强的侵略本质,认识到庚子赔款是列强的掠夺
性行为。他们开始积极争取各国退还庚子赔款,维护
国家利益,这具有历史进步性。(3 分)
【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近
代的中国。材料中的舆论涉及不同的角度,包括美
国、中国政府、德国等其他列强、中国民间部分人
士。考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入手进行评析。从美国角
度看,根据材料“《华盛顿邮报》报道:‘明我不索
不义之财于中国也……此举与我国光明正大的宗旨符
合也。’其他各类美国报刊多是类似的评价,还有人
说,‘美国自动减收赔款……由爱与真理的滋润生长
而成’”和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国内对退还庚子赔款
持赞美态度。1901 年《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民族
危机空前加剧,人民民族民主意识不断觉醒,资产阶
级民主革命运动在国内广泛开展。美国退还庚子赔
款,意在巩固自身在华利益,培养亲美的知识分子,
以维护其殖民统治,树立新的殖民形象。但退还庚款
也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
从中国政府角度看,根据材料“略谓中国政府对于美
国仁惠之举动极感谢,即全国人民亦罔不感动
者”“曹锟曾致电美国总统,对美国第二次退还庚款
表示感谢”和所学可知,当时中国政府对美国退还庚
答案第 12 页,共 12 页
子赔款持感激态度。中国政府认为美国退还庚子赔
款,有利于改善中美关系,加强两国之间的联系。退
还庚子赔款可以减轻中国政府的债务负担和财政压
力。中国政府也希望在国人心目中树立良好的政府形
象,巩固统治,但未能认清列强的侵略本质,对列强
依旧抱有幻想和依赖。
从德国等其他列强看,根据材料“此举一出,列强纷
纷效仿”与“德国公使讥讽美国这一做法是伪君子的
作风”和所学知识可知,德国等其他列强为维护本国
在华利益,纷纷效仿美国。但他们又坚决反对美国通
过此举不断扩大在华利益,这表现了列强在华利益上
存在矛盾。
从中国民间部分人士角度看,根据材料“庚款者……
况非赔款主义乃最近国际法上之重要原则……在法理
上事实上均应根本取消”与“希望各国将不公正不合
理的庚款退还中国”可知,随着近代中国人民民族民
主意识的不断觉醒,中国民间部分人士逐步认清了列
强的侵略本质,认识到庚子赔款是列强的掠夺性行
为。他们开始积极争取各国退还庚子赔款,维护国家
利益,这具有历史进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