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2-12
|
杂志分类:其他
粉丝:{{bookData.followerCount}}
{{!bookData.isSubscribed?'关注':'取消关注'}}
1目录政策法规 《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条例(修订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3业界观点 就业新形势下,科普大有可为.....................................................5 IP 如何拓展科普场馆与公众互动.................................................7 浙江首颁科普奖 为何一等奖空缺?............................................9 海南:促进公民科学素质持续均衡提升................................... 12行业动态 2023 年“一带一路”科普展成功举办...................................... 15 2023 年全国科技馆联合行动行业交流研讨活动开幕.............. 17 北京科学传播大赛启动报名.......................................................19 福建省科技馆体系“共建共享”... [收起]
[展开]
{{!bookData.isSubscribed?'关注':'已关注'}}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3页
1
目录政策法规
《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条例(修订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3业界观点
就业新形势下,科普大有可为.....................................................5 IP 如何拓展科普场馆与公众互动.................................................7 浙江首颁科普奖 为何一等奖空缺?............................................9 海南:促进公民科学素质持续均衡提升................................... 12行业动态
2023 年“一带一路”科普展成功举办...................................... 15 2023 年全国科技馆联合行动行业交流研讨活动开幕.............. 17 北京科学传播大赛启动报名.......................................................19 福建省科技馆体系“共建共享”新探索................................... 21 “科幻热”在成都蔓延,购物中心玩出新花样........................23 广州科学馆月底开工,2027 年底竣工...................................... 27 中国科学院广州专场:科研“国家队”科普“高精尖”........ 30 乌镇世界互联网科技馆开馆.......................................................32
第4页
2
展教资讯
【科普赛/研讨会】 第十届全国科普讲解大赛在广州圆满落幕................................36 上海首届护理科普大赛决赛举行............................................... 39 “科普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41 2023 年长三角科普研学内容建构和形式创新研讨会开幕....... 43 广西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举办科普场馆创新与发展研讨会.... 45【展馆展览】 北京市展览馆开展北京市轨道交通一体化展览........................47 中华秋沙鸭科普摄影展在长春启幕........................................... 49 贵州开展性教育科普展:用艺术展品让他们倾听....................51 英国斯旺西大学奥里尔科学学院推出新展................................53【主题活动】 科学嘉年华“金盒子奇妙夜”在沪举办................................... 54 西北大学博物馆开展科普进校园活动....................................... 58名馆观澜
德国:EXPERIMENTA 科学中心....................................................... 61 挪威:奥斯陆科学中心...............................................................64 比利时:NAM-IP 计算机博物馆................................................. 67 立陶宛:能源与技术博物馆.......................................................69
第5页
政策法规3
政策法规
《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条例(修订草案)》公开征求意见日前,上海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对《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条例(修订草案)》(以下简称《修订草案》)进行了审议并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以便进一步研究修改。《修订草案》主要亮点:(一)着力强化基础研究
为进一步强化基础研究,《修订草案》从优化基础研究战略布局、完善基础研究投入机制、提高基础研究能力建设、推进基础研究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强化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支撑作用等方面提出了相关要求。(第十三条至第十九条)
(二)促进应用研究与成果转化融通发展为有力促进应用研究与成果转化融通发展,《修订草案》在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提升技术转移服务水平等方面明确具体举措。(第二十条至第二十五条)(三)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为落实国家有关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的要求,发挥企业创新作用,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修订草案》明确:一是加大对企业创新的支持力度,助力各类企业创新发展;二是支持科技创新创业载体建设;三是设立引导基金促进科技企业成长;四是完善科技创新金融服务。(第二十六条至第三十五条)(四)完善科研机构的建设和管理机制
第6页
政策法规4
为进一步发挥科研机构的科技创新生力军作用,《修订草案》明确支持实验室体系建设和新型研发机构发展;同时,对完善财政性资金设立的科研机构管理作出规定,并明确鼓励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创办科研机构。(第三十六条至第四十条)(五)激发科技人员创新活力
为充分挖掘人才的第一资源价值,《修订草案》明确:一是强化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二是完善人才激励方式,允许聘用高层次人才的高校和科研机构自筹经费、自定薪酬,不受单位绩效工资总量限制;三是完善人才职称评审和分类评价机制。(第四十一条至第四十七条)(六)促进区域科技创新发展
为推动部市合作及与其他区域协同创新发展,《修订草案》明确:一是积极承担国家重大战略任务,争取科技创新领域的改革措施在本市先行先试;二是建立完善长三角科技创新合作机制;三是推进与国内其他区域合作交流,建立健全常态化合作交流机制,促进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合理流动。(第四十八条至第五十二条)(七)强化科技创新的保障与监管《修订草案》明确:建立多元投入机制,实施以政府投入为引导,社会投入为主体的科技经费投入体制;推动建立适应科技创新规律的财政性科学技术资金管理机制,提高资金的配置和使用效率;强化政策服务和科技治理,要求定期开展科技资源调查,完善科研诚信机制,强化科技伦理审查,打造尽职免责、宽容失败的科研环境。(第五十八条至第六十六条)
第7页
业界观点5
业界观点
就业新形势下,科普大有可为
伴随高质量发展的深入推进,以及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一场涉及就业环境、就业形态、就业结构、就业心态、就业趋势的大变革悄然兴起。面对这种就业新形势,就业的内涵和外延已发生深刻变化。在这种变化中,科普大有作为、大有可为。首先,最近几年来,我国高质量发展正在重塑就业格局。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在继续保持产业体系完备、产业链配套能力全球领先、制造业规模居世界首位等优势的基础上,持续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快速发展,数字经济健康发展,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高,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出现了就业新需求。其次,出现就业新增量。新发展格局下,以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为核心的“三新”经济快速发展,产生的新岗位、新职业、新空间,提供了就业新增量。
但这也带来了就业新挑战。高质量发展,一方面要求就业者持续提高专业能力,朝着“更专、更精、更尖、更强”方向纵深挺进;另一方面更加强调就业者跨领域解决实际问题的对齐能力。这就带来了在就业方面一些结构性的矛盾,现有人才难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这种需要。不过一个可喜的现象是,“新世代”对就业的期待更有包容度,能以更放松的心态依照自己的兴趣爱好,愿意去尝试看起来不那么“稳定”的职业,更加重视个体感受和生命体验。
第8页
业界观点6
在新的就业形势下,科普对就业者的作用变得更加凸显。其一,科普可以帮助就业者了解到新兴行业的最新动态和进展,有助于知道在这些行业中工作可能需要哪些技能和知识。其二,科普活动可以培训就业者新的技能,为他们寻找新职业提供帮助。其三,科普可以帮助就业者了解职业的工作内容和发展前景,以利于他们做好职业规划和决策,并提高他们可能获取到这些职业的机会。任何新技术的出现被广大社会公众广泛认知都需要一个过程,针对很多人对新兴技术和职业可能感到不安、疑虑或害怕的现象,科普可以帮助就业者了解一些新型职业所需要的技术是如何运作的,帮助消除公众的一些误解,这有助于为部分新兴技术和职业提供更为充分的人力资源。
此外,科普还可以提高就业者的创新创业意识,帮助开发和形成新的兴趣,使更多的人愉快地投身到新领域的学习或工作中去。这不仅可能会引领他们走上不同的人生道路,也更有利于满足社会对多种人才的需要。对就业者而言,通过科普活动,他们也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到新产业的知识和信息,这有助于推动社会公平竞争,使得更多的人有机会参与到新产业的发展中来。
第9页
业界观点7
IP 如何拓展科普场馆与公众互动日前,上海自然博物馆首次推出官方IP 图库,包含“恐龙地带”“生命长河”“珍稀·珍惜”三个主题图库,共计24 个IP 形象。这套上海自然博物馆独有的 IP 图库,既可用于馆内的文创开发,也可用于外部的文创授权与合作。
上海自博馆是全国最大的自然博物馆,展示标本达1.1 万余件,这些形象为 IP 图库提供源源不断的设计灵感。上海天文馆、上海科技馆的 IP 图库也已“在路上”。随着上海科技馆三馆IP 生态不断完善,文创发展也将提速。
文创产品开发有了创作标准
上海自然博物馆的文创产品商店曾经火爆一时,但其自研产品占比一直不高。如何将馆藏资源变成游客们愿意带回家的文创产品?自博馆近年来做了不少探索,比如推出“干饭了霸王龙”主题巧克力味雪糕,将被网友做成表情包的非洲萌狮制作成手办等。作为上海市首批文创开发试点单位,上海科技馆整合藏品资源,制定了《2023-2025 年上海科技馆文创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组建了跨部门文创团队,形成了上海科技馆 IP 确权授权的操作指南,促进多元化的文创发展。
IP 授权的方式大大加快了文创产品的生产效率。之前一款文创产品的开发周期要 3 到 6 个月,现在几天就能完成打样。IP 图案设计兼顾美观与科学
上海自博馆建筑面积达 4.5 万平方米,展示了来自七大洲的1.1
第10页
业界观点8
万余件标本模型,其中珍稀物种标本近千件。此次首批推出的24个IP 形象,其中不少是自博馆的独家展品或网络“顶流”。比如,长脖子的合川马门溪龙原是上海老自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现展出于自博馆的“生命长河”展区,观众参观时还能时不时听到它发出的“吼叫”;该展区中的另一件非洲狮标本则因“充满智慧”的眼神走红网络,成为表情包与梗图的常客。打造更具沉浸感的参观体验
IP 形象不仅可以化身让观众带回家的文创产品,也可打造更具沉浸感的参观体验。在自博馆的 1868 咖啡馆,不仅咖啡杯印上了“恐龙地带”的 IP 图案,现场售卖的蛋糕也有暴龙、窃蛋龙、沱江龙、中华龙鸟等不同样式可供选择,未来的餐盘、餐巾纸也会印上自博IP 图案。
上海自博馆首批 IP 图库一经推出,就引来不少合作伙伴的关注。发布当天,馆方与金光集团等合作单位进行了授权签约。上海天文馆、更新改造后的上海科技馆也将陆续推出各自的IP 图库,由此拓展科普场馆与公众互动新玩法。
影视、教育活动、馆藏、科普游戏是上海科技馆的四大文创资源,有了 IP 图库,就等于有了文创开发的“基石”,可以在文创多元化探索中更有作为。与此同时,相关知识产权工作也在同步推进。目前馆方已在制作 IP 确权手册,覆盖生产、设计、打样、对外合作以及IP 确权的全链条。
第11页
业界观点9
浙江首颁科普奖 为何一等奖空缺?近日,2022 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正式公布,3 项科普成果打破常规、首次获奖。
周国模、施拥军等人的“‘竹林碳觅’系列科普读物”获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倪海龙、吴志毅等人的“漫画融媒科普近视防控给孩子明眸未来”和郭航远、池菊芳等人的“浙江省医学会科普丛书及推广应用”获得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科技奖首次花落科普项目,一等奖却未有科学家冠冕,只能空缺。一等奖空缺的背后,浙江的科普世界却打开了丰富的想象。虽然科普成果首获奖项,但最为重要的一等奖却开了“天窗”。“这说明评奖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一位评审专家表示,如果达不到相关要求“硬上马”,会破坏奖项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一等奖的缺位背后,实际上是科普的缺位。根据相关资料,2022 年浙江共出版科普作品200 余类,排全国第 13 位。上海、广州等地还更早设立专门的科普奖。如2019 年,上海扩大上海市科学技术奖授奖范围,在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中增设“科学技术普及奖”。
不少科学家表示,放在十余年前,自己可不敢宣称投身于科普事业,因为怕被同行指责为不务正业。甚至一位从事科普的科研人员开玩笑说,社会上有种刻板印象,认为看科普的读者,是青少年;而写科普的作者,则是科学搞不好了才去搞科普。这一现象不是浙江独有的。在美国,有“卡尔·萨根效应”的说
第12页
业界观点10
法,指的是:如果你像天体物理学家、科普大师萨根那样花很多时间与公众沟通,人家就认为你肯定没有花足够的时间在科研上。事实上,很多科学家认为,萨根的学术成就足够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但由于他的科普成就太突出,反而害得他一辈子未能当选为院士。科普的缺位,也是科普理念与全民科学素养的矛盾。该现象最大的特点是,购书网站的科普书籍,往往被分在“童书”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江晓原指出,原有的科普理念,是在大众的受教育水平不高的情况下诞生的,认为大众“嗷嗷待哺”,科学家应该用通俗易懂的方式给大众普及科学知识。但现在环境明显发生了巨变:第一,义务教育普及,大众具备了最基本的科学知识;第二,互联网发展,如果想进一步了解某个知识,很容易搜索到。近年来,打造科普作品的时候,出现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有一个赛道,就写给一群小学生;有一个方向,就设给一群幼儿生,关于青年、成人的科普读物少之又少,这成为一种新的“千书一面”的现象。归根结底,就是效益至上思想作祟,没有认真挖掘梳理科普真正的本质。
科普做的不是把所有人都变成内行,而是尽可能让每个外行人都成为有科学素养的外行。要从民众的根本需求出发,当你回应大家关心的问题,你的科普声音就一定能传得很远。随着传播主要载体多元化,自媒体新媒体平台传播越来越多,发声形式单一的科普宣传难以飞入“千家万户”。在学校里,听课的是几十、几百人;在网上,听众有几万甚至几十万人。
第13页
业界观点11
当前,浙江约有 1 万名专职科普人员,放在全省层面来看,相当于每万人口仅有 1.52 名专职科普人员,其与浙江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并不匹配。不少科研单位其实尚未将科普工作纳入工作考核范畴,更多的尚停留科技工作者的“爱好”和“尽社会责任”上。在此背景下,科普就容易成为科技工作者科研之外的一种额外负担。以目前的奖励设置来看,一些体现当代技术的科普作品大可能会被埋没。在业内人士看来,科普工作是一项“润物细无声的慢工细活”,其效果并非立竿见影式的,往往需要长期积累才能见成效。科学素养的提升更是如此。
第14页
业界观点12
海南:促进公民科学素质持续均衡提升海南省科学技术协会开展了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海南自贸港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专题调研,围绕海南公民所具备的科学素质比例和科普工作成效,以及科普阵地、科普队伍建设等,召开座谈会,进行实地走访调研,线上线下开展问卷调查。通过综合梳理发现,目前海南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已进入稳步提升阶段,但总体水平与其他省份相比仍有差距,离2025 年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超过 15%的目标还有一定距离。此外,海南公民科学素质发展不平衡,科技科普场馆基础设施建设与国内发达地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海南省专业科普机构或企业较少,专门从事科普工作的人力资源不足,优质科技资源科普化率不高,科普政策法规体系尚不健全。围绕调研发现的问题,立足调研成果的转化运用,着眼海南公民科学素质的全面提升,海南省科协提出提高海南公民科学素质基础工作的措施建议。
一是健全公民科学素质工作组织保障体系。推动各市县及省纲要办成员单位建立健全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组织领导机构、会议机制、协调机制等。加快出台《海南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从立法层面完善科普工作评估办法、科普知识库建设管理办法、科普宣传活动管理办法、科普传播技术规范等法律法规。将科普工作纳入全省综合绩效考核体系,明确考核指标,细化得分标准,制定考核工作方案。推动各级政府将科普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逐步提高科普投入水平。拓展多元化科普资金投入渠道,通过购买服务、项目补贴、以奖代补等方
第15页
业界观点13
式,引导企业和社会资本投入科普事业,确保公民科学素质工作均衡发展。
二是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和科普阵地建设。大力推进海南科技馆建设,争取 2025 年落成开馆。持续推动市县实体科技馆、农村中学科技馆、社区科普馆、乡村科普馆等科普场馆建设,将优质科普资源向社区、村镇等偏远地区重点倾斜。创建一批科普示范县(市、区)、科普示范基地、科普示范学校、科普示范社区,提高科普教育基地覆盖面。推动重点园区、科技型企业等建设展览展示馆、行业科普馆,进一步丰富现代科技场馆体系。
三是加大专业科普人才的培育培养力度。依托高校培养专业科普人才,增强科普人才储备力量。鼓励更多行业专业领域人才参与科普宣传及管理工作,适当增加教授、高级教师等高层次人才在科普工作中的配比。统筹全省科普工作者、科普志愿者及科技辅导员人才库建设,开展系统化科普能力培训,提升科普工作者的职业化、专业化水平。鼓励支持中小学开设科普(科技)教育课程,为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的科普大军储备人才。推动出台科普工作人员职称评聘办法,定岗定编,规范科普管理者、科普工作者梯队建设,增加基础教育专职科技教师在科普教育中的配比。完善各级各类科普阵地的评估制度。建立健全科普工作表彰机制,激励专业科普工作者成长成才。引进高层次科普专业人才,以弥补海南专业科普力量的不足。四是强化公共服务类科普资源有效供给。推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重点实验室的优质科技资源适时免费向公众尤其是青少年群体开
第16页
业界观点14
放。持续推动高校科普联盟建设,构建由政府、企业和高校深度合作的“科研+科普”模式。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及行业协会的作用,激励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机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类社会团体将科研活动、科技成果转化与科普工作结合。深化科普作品、科普短视频、科普游戏、科普情景剧等科普产品创作与推广应用,开发科普研学课程、打造科普产业链,提高科普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加快研发数字科技馆、数字科普地图、科普小程序,实现线上线下科普资源有效供给。
第17页
行业动态15
行业动态
2023 年“一带一路”科普展成功举办10 月 20-22 日,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之际,2023年“一带一路”科普展在武汉成功举办。该展是全国科技活动周重点活动“一带一路”科普交流系列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由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和湖北省科技厅联合主办。
来自泰国、马来西亚、阿联酋、俄罗斯、意大利、西班牙、荷兰等国家的 9 家科学普及和传播机构的 22 名科普专家应邀参展,带来“魔法科学”“奇妙物理”“神奇气候”和“科学艺术”四大类100多个展项,通过科学表演秀、互动体验、科普讲解等多元化的形式,
第18页
行业动态16
为观众献上为期 3 天富有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的精彩科普活动。本次展览还邀请了科技日报进行网络直播,累计吸引超过11 万人次在线观看。
为深入落实“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在全国科技活动周专项支持下,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自2015 年起牵头举办以科普展和科普交流会为主要内容的“一带一路”科普交流系列活动。2023年“一带一路”科普展是疫情以来首次恢复线下举办,通过引进国外优秀科普内容与形式,促进“一带一路”科普交流与合作,为推动“一带一路”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两翼齐飞提供积极助力。
第19页
行业动态17
2023 年全国科技馆联合行动行业交流研讨活动开幕11 月 17 日,2023 年“奋进科普新征程”全国科技馆联合行动第四期行业交流研讨活动开幕。来自全国 27 个省市、87 个科技馆体系单位的科普工作者 200 人参加活动。
本次活动由中国科学技术馆、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科技馆专委会主办。2023 年“奋进科普新征程”全国科技馆联合行动,旨在进一步加强全国各场馆之间的联合协作和优质科普资源共享,实现科普能力系统提升,从而更好地发挥科普公共服务核心阵地作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科学文化需求。联合行动自3 月全面开展以来,已成功举办“美丽中国”“筑梦航天”“礼赞科学家”“新时代科学少年”等 7 期主题联动科普活动,聚焦“科技馆建设发展能力提升”“青少年科普竞赛组织能力提升”“科学教师科学素质提升”举办3期行业交流研讨活动。
第20页
行业动态18
本次活动为期 4 天,聚焦“现代科技馆体系展览教育能力提升”议题开展交流研讨。相关专家将带来“科技辅导员队伍现状概况及科技辅导员能力与素养要求”“教育活动设计开发”“科学教育理念”“科学实验设计与道具制作”等专题讲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科技馆代表分享科学教育案例和经验。期间,与会人员还将前往福建省科技馆中医药分馆调研、体验分馆特色研学活动。
第21页
行业动态19
北京科学传播大赛启动报名
11 月 21 日,第五届北京科学传播大赛将正式启动评比。该活动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联合主办。大赛自 6 月 21 日面向科普工作者、社会团体和公众开放报名以来,收到来自全北京 16 个市辖区及经开区的科研院所、学协会、科普场馆、大中小学及社会报名参赛作品460 余个,参与人数 1300 余人,内容涵盖航空航天、新材料、气象、传统文化、基础学科等多个跨度和领域。
科技辅导和科普讲解为个人赛,科学表演为团体赛,展览展品、科普文创及科普短视频为作品赛。个人赛中,科技辅导赛道的参赛对象为运用科普场馆展品开展科学教育活动的人员,竞赛内容为自选展品辅导、科技知识问答和辅导思路解析;科普讲解赛道分为成人组和青少年组,将比拼自选主题讲解、科技知识问答和随机命题讲解。科学表演赛道则包括科学实验和其他科学表演,科普剧、科学秀以及能
第22页
行业动态20
表现科学内涵的歌舞、相声、童话故事等作品均可参赛。作品赛的3个赛道均面向社会团体和公众开放报名,其中科普文创赛道要求参赛作品具有首都特色、贴近生活、内涵丰富。服务首都科学传播服务能力高质量高水平发展,搭建科学传播学习交流平台,提升科普公共服务能力,用公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赋予科学内容新的传播形式,第五届北京科学传播大赛共设置了科技辅导、科普讲解、科学表演、展览展品、科普文创、科普短视频六大赛道,面向全社会推广优秀科普作品,激发公众科普创新热情,吸引了在京高校、科研院所、科普基地、中小学校等科普工作者和科普爱好者的踊跃参与,营造全社会浓厚的科学传播氛围,助力全民科学素质提升。以赛促训、以赛促学、以赛促用、以赛育人。科学传播的意义不仅仅是传播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播科学精神、科学思维方式,更加深远地影响公众建立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增强科学素质和科学素养,促进科技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北京科学传播大赛始终坚持首都特色、高点定位、体系发展,为推动“首都科普”新名片建设贡献了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
第23页
行业动态21
福建省科技馆体系“共建共享”新探索近日,2023 年现代科技馆体系数字化转型创新发展会议在厦门召开。福建省科技馆副馆长邱峰代表福建省科协和福建省科技馆作题为《融合共享促发展,智慧科普创新篇——福建省科技馆体系“共建共享”新探索》的典型发言。
面对“十四五”发展新要求以及基层公众科普需求的新变化,福建省科技馆推动构建省级科技馆体系,打通基层科普服务的节点,构建“纵向一体、横向协同”的科技馆体系新型网状发展格局。形成了具有福建特色的现代科技馆体系,扩展了科技馆的内涵与外延,并且不断推动科普资源联动共享,增强科技馆体系的开放性和社会协同,支持多元主体参与科技馆建设,形成多方协同推进的科技馆体系发展态势。
同时福建省科技馆不断强化数字赋能,注重展览展品和教育活动开发的数字化技术运用,提升科技馆内容建设智慧化水平。运用智慧
第24页
行业动态22
化手段开展导览、预约等观众服务,提升参观体验。运用信息化技术实现数据自主采集分析、决策辅助,提升场馆运行管理的智慧化水平。推进科普资源共建共享,依托数字科技馆在体系建设中的信息枢纽作用,引入并积极推广中国科技馆的“全国科技馆展品统筹管理系统”,组织省内各科技馆加入“漫游科技馆”拍摄项目,建立数字科普传播矩阵,开设数字科技馆热点主题科普栏目内容,拓展数字化科普产品,提供面向公众的智慧化服务等,在全省科技馆行业起到了表率和带动作用。
下一步,福建省科技馆将以《现代科技馆体系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 年)》为引领,进一步加强合作与交流,推动行业标准制定,提高科技馆的数字化程度,提升数字化水平。以满足公众参观需求为出发点,搭建并鼓励各地科技馆入驻“手机应用服务中心”等,实现“智慧服务”;搭建共建共享平台,推进“展品信息管理系统”等应用软件共享和复用,推动优质展览展品数字化转化,开发网络科普资源,实现“智慧共享”;加强业务中心和数据中心建设,促进对科技馆业务和数据的高效运维,实现“智慧管理”;不断探索科普传播新形式,拓展多领域合作,为公众搭建更丰富的科学体验平台,提供更多元化的科普教育服务,铸造更加强劲的创新发展“科普之翼”。
第25页
行业动态23
“科幻热”在成都蔓延,购物中心玩出新花样10 月 22 日,为期 5 天的 2023 成都世界科幻大会落下帷幕,但“科幻热”仍在蔓延。
看现场:城市商业拥抱科普类科幻展览一片超现实科幻“片场”在成都新南天地商圈的凯德·天府“支棱”起来。
第26页
行业动态24
《流浪地球》中令人震撼的行星发动机,《吞食者》里的“巨型世代飞船”船舱,《圆圆的肥皂泡》中的超级大泡泡……此次展览场馆设置科幻概念空间、创作空间、沉浸式体验空间和文创空间四大模块,不仅可以身临其境地“穿越”科幻电影片场,还能近距离观赏原画及手稿。场馆工作人员还将以主题 NPC 的形式与观众互动,增强沉浸式体验感,深受青少年们和亲子客群的青睐。在东郊记忆,三体“宇宙闪烁”增强现实观测站利用裸眼3D、虚拟现实等技术,将《三体》中的科幻元素和场景进行实景呈现;“科幻世界·无限”宇宙之门超感科幻艺术大展还呈现多组中国先锋艺术家创作的新媒体雕塑、数字艺术影像、沉浸式超感空间等充满科幻感的作品。
主题展览、沉浸式体验在成都购物中心、商业艺术街区发光发热的同时,不难觑见其背后打造商业新空间的新脉络。近年,为抢抓机遇打造消费新场景,成都不少商业体相中艺术展览这一载体,实现人
第27页
行业动态25
气“变现”。成都大悦城在去年 4 月打造“火星2035”沉浸式科学艺术展西南首展,利用超过 1200 平方米的超大展厅,将探索火星的历史长廊搬来成都人的家门口,备受欢迎。无独有偶。持续举办至 10 月下旬的中国航天科普协会官方艺术展“遨游太空”成都站在仁恒置地广场举办,现场体验空间超2000平方米,为参观者讲述航空航天发展和宇宙科普知识。上述现场都向外界揭示:购物中心成为科普类展览走出传统展馆,拥抱大众的“一扇窗”。
看热力:产业快速增长刺激新业态衍生“科幻热”的热力到底有多大?根据中国科幻研究中心发布的《2023 中国科幻产业报告》显示,2022 年中国科幻产业总营收877.5亿元。其中,2022 年成都科幻产业(不含科幻装备制造)营收200.18亿元,占全国比重达到 22.81%;同比增长13.32%,远高于全国5.77%的增速,稳居中国城市科幻产业发展第一阵营,充分说明成都这座“科幻之城”拥有巨大发展潜力和市场空间。
第28页
行业动态26
可喜的是,成都已有应战“科幻”的选手在全国舞台崭露头角。四川省内消费领域研究人士分析说,由“科幻热”衍生而来的文学作品、影视作品、科普教育、周边文创等都为商业体打造新业态提供了新的“风口”,进而满足对于科幻消费场景产生新需求的消费客群。商业体如何更好地承接科幻产业相关业态落地?未来的体验空间包含购物中心,亦或是环球魔力这类的沉浸式综合体,必将是线上线下联动的元宇宙式的购物形态,用户通过线上线下共享地图,共同完成游戏任务,在获得游戏剧目体验的同时,又买到了实惠有趣的新商品。
目前上线的《宙合司》《困斗之兽》等剧目就具备了这样的雏形,并取得积极的市场反馈——环球魔力门店沉浸式剧场在今年暑期营业额达到一周 30 万元,其中《困斗之兽》是一周19 万元。
第29页
行业动态27
广州科学馆月底开工,2027 年底竣工11 月 30 日,广州科学馆开工。这一工程由广州工程总承包集团公司旗下协安公司成功中标施工,中标价高达66968.99 万元。工期将长达 1480 天,预计于 2027 年底完工。项目采用“悬浮城坊”设计方案,灵感源自宋朝哥窑青瓷、科技魔方和传统岭南街区冷巷,建成后将成为现代公共文化设施、科技传播交流平台、公民终身学习伙伴、科学文化旅游地标。广州文化基础设施“四大馆”分为“三馆一场”和“一馆一园”两片,“三馆一场”包括广州博物馆、广州美术馆、广州科学馆和岭南广场。广州科学馆是广州市“攻城拔寨”重点建设项目,被列入《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广州市岭南文化中心区发展规划(2021-2025 年)》。
第30页
行业动态28
广州科学馆项目地处广州市新城市中轴线南段核心区,位于广州市海珠区广州塔南侧。拟建主场馆、道路及公共服务设施附属绿地等建(构)筑物,总建筑面积约 8 万平方米,总用地面积约3.4 万平方米,主场馆 4 层,高约 40 米,地下设 2 层地下室,局部3 层。
第31页
行业动态29
项目采用“悬浮城坊”设计方案,灵感源自宋朝哥窑青瓷、科技魔方和传统岭南街区冷巷。主要功能分区有互动体验与展示区、教育交流与服务区、科技影院区、展品管理区、业务科研区、行政管理区、
机电设备区、地下车库区等。
广州科学馆以“世界一流、国内领先、广州特色”为总体目标,以达到三星节能建筑设计为建设标准。建成后将成为现代公共文化设施、科技传播交流平台、公民终身学习伙伴、科学文化旅游地标、联通世界门户窗口,进一步提升省市文化软实力,成为广州新中轴线的城市名片,届时广大市民将又多一处文化休闲“打卡地”。广州科学馆是继广州塔、中信广场、天河体育中心、广州市文化馆新馆等标志性工程后,广州建筑在广州新中轴线上承建的又一张城市名片。
第32页
行业动态30
中国科学院广州专场:科研“国家队”科普“高精尖”11 月 4 日,华南国家植物园成为一片科学的海洋,中国科学院第六届科学节(2023)广州专场活动暨粤港澳大湾区科普发展论坛4日在此开幕,近 30 家中国科学院科研机构等带来逾40 个特色展品、节目和实践活动。
锁住二氧化碳 采出“可燃冰”
科研“国家队”亮相,科学院院士坐镇。主舞台上,中国科学院院士苏国辉带来“从视觉神经再生研究中探索未知的科学世界”科普报告,从大脑科学、神经保护、神经再生谈到自己早年的求学之路,呼吁孩子们多看科学家传记、多运动。
如何勾起孩子的好奇心?要有趣又能长知识。广州专场活动以“嗨,科学!”为主题,围绕“节目+节日”两大特色,开辟多场景、多板块内容,设置了“嗨剧场”“创新展”“零距离”“创工坊”“科
第33页
行业动态31
学之美”“科学与中国”之夜、“科学与中国”院士说、“科学教育沙龙”“科学健康荟”九大板块,通过科学展览、实景模型、科普报告、科学文艺汇演、科学实践等形式,让公众多方位感受科学魅力。除了让公众与院士专家零距离互动,青年科学家们也变身科普讲师,将科学知识与舞台剧、演讲、实验、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相结合。学生变“老师” 大人变“学生”
植物手作体验、非遗棕编体验、口红DIY 实验、3D 打印、显微镜观察与使用、观鸟导赏……在华南国家植物园的大草坪上,主打科学实践和科普互动的“创工坊”成为人气最旺的板块。近30 个单位在现场设置展位趣味科普活动,家长和孩子在现场共同参与科学实践,感受科学的乐趣和奥妙。晚上,科学节还组织了夜游华南国家植物园活动,邀请家长小孩一起观察夜间开花的植物和夜间活动的昆虫,探寻夜幕下的科学奥秘。
让高端科研资源“科普化”
中国科学院科学节是中国科学院自2018 年打造的面向社会公众的大型科学嘉年华活动。主场活动设立在北京,今年在广州和武汉分别设置了专场。中国科学院拥有丰富的科技资源,包括以院士为代表的高水平专家队伍,大量高水平科研设施和成果,为数众多的野外台站、科普基地等。依托这些资源,中国科学院组织实施“高端科研资源科普化”计划、“‘科学与中国’科学教育”计划,建设科普工作国家队,弘扬科学家精神,普惠千万公众。
第34页
行业动态32
乌镇世界互联网科技馆开馆
11 月 7 日,乌镇世界互联网科技馆在浙江桐乡乌镇正式开馆,这也是全球第一个以互联网为主题的大型科技馆。
第35页
行业动态33
乌镇世界互联网科技馆坐落于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永久举办地乌镇镇区北部,紧邻互联网之光博览中心,占地面积1.8 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 4.3 万平方米。科技馆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整体建筑风格定位为“白、透、轻”。
作为全球第一个以互联网为主题的大型科技馆,乌镇世界互联网科技馆以全球视角阐述互联网发展的过去、现在和对未来的认知,展示全球互联网关键技术、标志事件、重要人物,勾勒互联网发展进程,旨在通过用故事性和科技感相结合的方式,呈现一个“365 天永不落幕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生动展现互联网在支撑全球数字发展、塑造人类数字文明等方面的基础性和不可替代性作用,深度展示中国与世界各国携手走出全球数字发展道路的决心和担当。
第36页
行业动态34
乌镇世界互联网科技馆共设置 6 大展区,其中“互联网创新全球共同平台”展区讲述世界互联网大会诞生并成长为新型国际组织的十年历程;
“互联网支撑数字发展道路”展区通过系列宏观数据和代表性应用,阐释互联网的基础性作用;
“互联网塑造人类数字文明”展区通过典型历史事件,展现互联网基本特征;“互联网慧联空天地海万物”展区通过空天地海一体化网络的可视化,综合展示不同领域、不同空间的网络技术;
“互联网促进数字技术创新”展区通过典型性先进数字技术的多媒体展示,展现数字技术领域的融合发展和突破创新;
“互联网凝聚人类共同命运”展区通过讲述互联网先驱的不懈努力,展示互联网在凝聚人类共同命运等方面的建设性作用。该科技馆全馆共计陈列互联网领域珍贵展品130 多件,分布于各展区。包括全球第一款图形界面计算机Lisa 电脑,中国第一台路由器、第一台域名服务器,以及华为 NetEngine5000 系列核心路由器等。
第37页
行业动态35
对于该科技馆的特点,科技馆相关负责人介绍,其内容专业权威,首次系统地梳理了世界互联网发展历史,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通过选择部分关键技术、标志事件、重要人物等进行详细阐述和全面展示,重点突出、特色鲜明地勾勒出互联网发展进程,具有比较强的知识性、趣味性和观赏性。同时该馆国际化风格突出,整个展陈方案站在全球视角阐述互联网发展的过去、现在和对未来的认知,充分体现了科技馆源于中国、面向全球的建馆理念。15 位国内外互联网及相关行业专家受邀组成了乌镇世界互联网科技馆专家委员会,其中 8 位为互联网名人堂入选者。该专委会的成立,将有力推动乌镇世界互联网科技馆的可持续发展。
第38页
展教资讯36
展教资讯
【科普赛/研讨会】 第十届全国科普讲解大赛在广州圆满落幕11 月 10 日,第十届全国科普讲解大赛在广州圆满落下帷幕。来自全国各地 80 支代表队 265 名选手同台竞技,为公众呈现了一场集科学性、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体的科普饕餮盛宴。全国科普讲解大赛创办于 2014 年,历经十年发展成为全国科技活动周重大科普示范活动,也是目前全国范围最大、水平最高、代表性最强、最具权威性的科普讲解比赛。大赛由科技部主办,广州市科技局、广东科学中心和广东广播电视台承办,旨在面向全社会广泛普及科学知识、展示科技成就、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营造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树立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
第39页
展教资讯37
社会广泛参与,大赛规模历年最高本届大赛以“热爱科学,崇尚科学”为主题,自今年7 月启动以来,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来自各地各部门的265 名选手,从1000多场比赛、4 万多名选手中脱颖而出,比赛规模空前,参赛选手数量再创历史新高。
参赛选手涵盖多龄段、多领域,年龄跨度从“50 后”到“00后”,既有科普场馆专业的讲解员、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还有工程师、设计师、解放军、消防员、武警官兵、医护人员、高校师生、企业职工、社区基层干部等等,还吸引了全国知名的皮划艇世界冠军许亚萍和科普大 V 苟胜老师参赛,受到社会广泛关注。选题更加多元,讲解形式新颖更吸睛从“长着眼睛”的子弹、“吃零食”的无人运输机、“5G+AI”智慧泊车系统、太空直播背后的“黑科技”,到纸质文物的“长生秘籍”、甲骨占卜、秦兵马俑“护肤”;从守护粮食安全“命脉”、冬虫夏草、北斗导航助力智慧农业到中医看舌象、糖尿病患者如何吃水果,再到备受大众关注的 AI 诈骗怎么防……演讲内容既聚焦科技前沿,又贴近民生热点,短短 4 分钟内,选手们结合舞美灯光,巧用实验、表演、评书、脱口秀等各种形式和动画视频、音乐和PPT 等多媒体手段,以通俗生动的语言阐释深奥的科学,让大众领略科技创新的精彩和科技给生活带来的美好改变。经激烈角逐,云南代表队刘菲、军队代表队杜永强等 10 名选手脱颖而出,荣获大赛一等奖,被授予“全国十佳科普使者”称号。
第40页
展教资讯38
恢复线下比赛,多元化满足公众科普需求为让更多观众共睹大赛风采,营造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社会氛围,进一步调动全社会投身科学传播的积极性,本届大赛在恢复线下比赛的同时,同步在中国科普网、中国青年报、科普中国 APP、哔哩哔哩、抖音 APP、羊城派、触电新闻、YY 直播、南都 N 视频等 20 多个平台同步进行全程直播,全面打通大赛科普传播最后一公里,让观众足不出户共享科学盛宴。截至11 月10 日17时,大赛全网观看和阅读量累计 420 万,相关话题阅读数超4380 万人次,营造了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浓厚氛围。社会效益显著,10 年观众超 2 亿人次广州是全国科普讲解大赛的发源地,在科技部的高度重视和广州市科技局的大力支持下,全国科普讲解大赛逐步推向全国。从2014年 88 名选手参赛到 2023 年全国 4 万多名选手报名,265 名选手晋级决赛,十年来,全国科普讲解大赛已成为社会各领域关注的热点、焦点,各级赛事参赛选手超过 23 万人次,线上线下参与群众超过2亿人次,参赛规模、受众人数皆呈现指数级增长,培养了大批优秀科普人才,有效提升了全社会对科普工作的关注度,推动全社会形成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的良好氛围,对于进一步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养,推动我国科普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具有积极意义。
第41页
展教资讯39
上海首届护理科普大赛决赛举行11 月 2 日,首届护理科普大赛决赛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正式开幕。24 组选手同台竞技,用自己的专业和幽默为大家展现健康科普的魅力。
本次比赛通过以评促建的方式,不仅为广大护理人员搭建了优秀护理科普作品的交流与展示平台,更是提升了护理工作者的创新科普意识和精准传播技能,激励护理工作者积极发挥在公众健康科普中的作用。舞台上,参赛选手们精神饱满、高能输出,她们用诙谐幽默的语言,以缜密的思维,通过调侃、抛“梗”的方式,将“包袱”里的健康干货“抖”给大家。在欢乐中轻松掌握“健康密码”,在笑声中正确走出“健康误区”,以全新的形式带领大家走进健康科普知识的殿堂,真正做到了“让百姓听得懂的科普”。
第42页
展教资讯40
本次护理科普大赛形式创新、内容丰富,通俗易懂,涌现了很多优秀作品,希望这些优秀作品能够走进社区,走进百姓,把优秀科普知识传播地更远。同时,以此次比赛为契机,进一步为优秀健康科普人才发展创新机制、拓宽渠道、搭建平台,助推有志于科普的青年精英通过“健康听‘护’说”等更多“孵化器”与“快车道”迅速成长。他指出,接地气的科普才具有生命力。因此要不断创新健康科普模式,推出更多有意义、有意思、有颜值的健康科普作品,助力提升上海文化品格与健康城市软实力。
决赛现场,《健康脱口秀第二季》决赛选手、中国健康科普演讲之星全国决赛冠军、来自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沈晓沛以及《健康脱口秀第二季》十强选手、来自长宁区妇幼保健院的郭纪芸和张翰琳,作为助演嘉宾为大家带来了精彩表演,将大赛推进了另一个高潮。经过激烈比拼,最终评选出特等奖 1 名、一等奖2 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 4 名、优胜奖 14 名,以及“最佳组织奖”3 名(根据参赛单位报送作品数量和质量评定)和“最佳人气奖”3 名(根据赛前网络投票数量评定)。
第43页
展教资讯41
“科普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11 月 4 日,中国科普研究所主办的“科普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普研究所、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坛医院等单位10 余位不同领域专家学者出席会议。
会上,中国科普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王挺研究员作了题为《科普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的主旨发言。他重点阐释了科普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他强调,新时代科普工作要坚持人民性、突出引领性、注重科学性、赋予时代性、把握融合性、拓展开放性,充分发挥科普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推进中的贯通联动作用,让科普成为教育改革的“点睛之笔”、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和人才培养的“成长助手”,不断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提升全民科学素质,以高质量科普事业发展助力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服务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第44页
展教资讯42
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周绍杰围绕加强跨学科、跨领域科普,强调要准确把握新时代对科普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积极推动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充分结合的科普,发挥好科普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成智建议制定一揽子政策,鼓励科研人员结合科技前沿、群众关切、社会热点开展科普,真正使科普融入科技创新的全过程,支持广大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普志愿活动。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忻向军建议加大供给高质量科普读物,根据公民科学素质指标体系,编制针对性强的系列化科普丛书,满足不同群体全面发展的差异化需求。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郑永春围绕搭建科普+活动平台、提升科普服务能力发言,强调要通过搭建跨区域、跨学科的科普活动平台,促进科普教育资源互联互通,形成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大科普格局。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情报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赵江林建议不断提升公共财政投入科普事业的综合效益,构建“科普共同体”,促进全球科学素质建设。北京天坛医院主任医师郝淑煜强调,应大力开展健康科普,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增进广大人民群众福祉。专家学者一致认为,要进一步加强跨学科、跨专业、跨领域的科普交流与合作,积极发挥科普中国智库作用,探索构建科普研究共同体,共筑学科融合和科普交流平台,努力为新时代科普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第45页
展教资讯43
2023 年长三角科普研学内容建构和形式创新研讨会开幕11 月 8 日-9 日,2023 年长三角科普研学内容建构和形式创新研讨会在江苏盐城大纵湖举办,苏皖浙沪三省一市、北京、河北、山东、辽宁、粤港澳大湾区科普场馆、高校、中小学、研学机构、科技型企业以及《博物》《知识就是力量》等知名杂志的代表120 余人参加。研讨会以“创新、跨界协同、融合发展”为主题,邀请了北京科技大学科技与文明研究中心教授、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原院长任福君,中国科技大学管理学院科普产业研究所所长周建强,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杨光,上海自然博物馆展教部副主任唐先华等专家作主旨报告,先后开展了科普研学资源推介、科普研学基地揭牌、首届长三角科普场馆联盟“十佳展览”“十佳展品”“十佳科普教育品牌活动”表彰、圆桌会议、专题调研等系列活动,为加强高层次科普场馆基地建设,开发和整合科普研学资源,促进优质科普研学资源共建共享,推动科普研学活动健康发展搭建了很好的交流合作平台。
第46页
展教资讯44
本次活动由长三角科普场馆联盟、江苏省科普场馆协会、盐城市科学技术协会、盐城市盐都区人民政府主办,盐城市盐都区科学技术协会、大纵湖科普教育基地、盐城市科技馆承办。
第47页
展教资讯45
广西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举办科普场馆创新与发展研讨会11 月 14 日上午,广西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在来宾组织开展2023年科普场馆创新与发展研讨会。协会各会员单位理事及代表,以及全区 14 个市科协分管青少年科技教育的领导、项目主管300 多人参加会议。
本次研讨培训主题鲜明、内容丰富。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监事长李晓亮作了题为《新时代促进科学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和方向指引》的科普讲座,对新时代促进科学教育发展政策的精神实质、科学教育政策的关注重点、明确政策的操作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解读,为我们今后开展科学教育指明了方向。北京理工大学特种机器人技术创新中心主任、教授罗庆生作了题为《与青少年协行,乐享机器人奥秘》的科普讲座,罗教授的授课生动有趣,内容详实,引人思考,使我们全面了解了机器人的过去与未来,科技创新在机器人研究与应用中的作用,大家受益匪浅。
第48页
展教资讯46
今后,广西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将持续深化改革,在搭建平台、合作共建、科普服务等多方面进行更多更深入实践活动,增强协会的组织力、凝聚力、影响力,为推动广西科普事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第49页
展教资讯47
【展馆展览】 北京市展览馆开展北京市轨道交通一体化展览11 月 11 日,“拥抱城市——北京市轨道交通一体化展”在市规划展览馆开幕,16 个重点项目、60 多个典型案例集中展现近年来轨道交通一体化取得的突破与创新。这也是北京市首次以展览的形式面向公众展示轨道交通一体化发展成就和未来愿景。轨道交通一体化就是将轨道交通与城市功能进行有机融合。北京从 1965 年启动第一条轨道建设,历经近60 年发展,如今已建成1172公里的轨道网络,包括城市轨道 807 公里、市郊铁路365 公里。车站周边地区一直是城市化建设和城市更新最活跃的地区。展览包含序厅、科普站台、彰显风采、齐驱并进、未来愿景、尾厅六个板块,展陈方式丰富多样,包括图文、视频、模型、VR(虚拟现实)等。在科普站台板块,观众如同走入一个虚拟的地铁站台,沉浸式了解轨道交通一体化知识。
第50页
展教资讯48
在展厅里,观众可以穿越厚重历史,感受北京轨道交通的发展历程;可以开启闯关之门,逐步破解一体化项目历经的挑战;可以细观车内群像,了解一体化参与各方的分工职责。由科普站台步入彰显风采板块,这里以“轨道+”为主题,基于16 个轨道交通一体化重点项目,展现一体化在综合交通、有机更新、活力共享、复合利用等方面的实践探索。观众可以观看城市副中心站施工现场的实时直播,在分层模型的展示中,了解这座多条轨道线路汇聚的综合交通枢纽,感受“地下枢纽、地上城”的格局。北京市 71 个轨道微中心正在加快实施,将更多城市功能布局在轨道交通站点周边。未来,五线换乘丽泽城市航站楼综合体将成为北京市国际交往新的展示窗口和交通门户;市郊铁路霍营综合交通枢纽将带动回龙观地区存量更新和活力再造;未来科学城南站与写字楼和商场将实现“三合一”,形成产业配套新场景。本次展览自 11 月 12 日起向公众开放,开放时间为周二至周日09:00-17:00。展览位于北京市规划展览馆四层,观众可通过“北京市规划展览馆”微信公众号预约参观。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网页电子书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更多案例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网页电子书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e.stopPropagation()}">
x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