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未来乡村建设巡礼(第三期)

发布时间:2022-8-19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浙江省未来乡村建设巡礼(第三期)

次、问题限期整改等具体要求,同步接入基层治理平台,实现“民情日记”工作制度化、精准化、常态化,推动形成“四治融合”的乡村治理格局。创新“浙里民情”,数字赋能精准智治。雅璜村立足数字化改革,通过线下“民情+网格”和线上“乡镇+部门”构建两套闭环,试点开发“浙里民情”场景应用,迭代升级“民情日记”。积极引入数字展陈中心、智慧停车场、智慧农业、智慧安防等数字化项目,打造智慧乡村全域景区。雅璜村通过“民情日记”项目及未来乡村建设,强化村级管理队伍,深化乡村治理工作,带动村民就业创业,促进村集体增收。2021 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 94 万余元,经营性收入达 32 万余元。 [收起]
[展开]
浙江省未来乡村建设巡礼(第三期)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1页

真诚

. 善意

. 精致

. 完美

第2页

编者按

5 月 27 日下午,全省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建设工作推进会在杭州召开。

省委书记袁家军出席会议并讲话,省长王浩主持会议。

省农业农村厅厅长王通林在会上作题为《创建未来乡村 打造基本单元 加快

建设共同富裕现代化的农村新社区》的工作汇报。

为更深入传达会议相关精神,本报告特别摘录汇集了 15 份浙江省未来乡村

建设报告(第三期),以供读者学习。

第3页

目录

㉛‖开化县下淤村:艺术赋能 共富共美

㉜‖遂昌县蕉川村:构建信用体系 擦亮治理底色

㉝‖文成县武阳村:盘活闲置资源 实现共建共享

㉞‖海盐县雪水港村:绿色共富 零碳未来

㉟‖慈溪市万安庄村:惠民共享 文化兴村

㊱‖瓯海区研学纸山片区:盘活闲置资源 推进乡村共富

㊲‖淳安县下姜村:画好共建同心圆 争当共富示范窗

㊳‖德清县五四村:开启数字密码 走向整体智治

㊴‖海宁市博儒桥村:四共四筹 打造共同富裕新图景

㊵‖武义县坛头村:下好资源盘活大棋 打造共富“湿地明珠”

㊶‖龙泉市溪头村:凝聚干群合力 共建富裕家园

㊷‖象山县高泥村:绘就田园渔歌乡村新图景

㊸‖普陀区东极村:夯实蓝天碧海基础 走好共同富裕道路

㊹‖柯桥区王化村:多元化激活要素 破解农村养老难题

㊺‖嵊州市雅璜村:传承发扬民情日记 绘就共同富裕底色

第4页

㉛‖开化县下淤村:艺术赋能 共富共美

开化县下淤村位于开化县城北部,依山傍水,交通便捷,环境优美。该村

紧扣“艺创源乡·乐活下淤”发展主题,将“艺创”元素融入未来乡村建设,围

绕“生活艺术化、艺术产业化、产业景观化、景观生态化、生态价值化、价值

数字化”建设要求,全力打造一个集乡土味、乡愁味、乡村味、乡情味、艺术

味“五味”俱佳的“艺术赋能型”未来乡村。该村先后获得中国十大最美乡

村、全国美丽休闲乡村、全省低碳乡村试点等荣誉。

全域统筹,把资源“统”起来。推行村庄资源统筹管理,针对不同种类资

源,统筹摸排管理,编制形成《下淤未来乡村存量资源清册》,按区域、性

质、发展空间等分类动态管理。通过集中统一收储闲置资源,整合“碎片化”

资源,全面提升资源使用效益。目前,下淤已收储闲置土地 620 亩、闲置农房

42 幢、山林 1407 亩。

全力盘活,让资产“活”起来。成立“两山银行”,推动闲置资产“活”

起来,以“租金+补贴+分红”的形式,将 42 幢闲置农房存入银行,将农房改

造成非遗小铺、风物集等一批网红打卡点,采用“房屋免租+运营补助+人才补

贴”方式,成功引进一批国内一流艺术家。实施土地流转激励政策,农户手中

第5页

超 95%的土地流转到村集体,每年每亩土地为群众带来 300—500 元不等的分

红,解决村民就业超 150 人。

全面招引,将资本“引”进来。下淤村依托良好的生态优势,大力推进村

企合作,探索多元主体投资、专业团队运营、利益联结紧密的村庄经营管理新

模式。确立“水岸风情 休闲下淤”乡村旅游主题形象,大力开发滨水乐园、邻

水民宿等业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未来乡村建设,整合 1.5 亿元涉农资金撬动

社会资本投入超 1 亿元。

全线开发,让业态“融”起来。坚持科学规划布局,将村庄划分为居住、

艺创、山谷田园和滨水游乐四大区块,打造“艺术村落”,开发龙坦窑工作

室、忆宿家等一批创意文化业态,谋划建设钱江源未来农业园等,成功打造

“旅艺农”业态综合体,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实现“新旧产业”双升级。

第6页

如今,随着“农艺旅”的深度融合发展,下淤村成功培育了水岸烧烤、金

溪游船、滨水乐园等 20 余个新业态,吸引了一批艺术家入驻。2021 年,下淤

村游客数量达 52 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 1490 万元。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

367 万元,常住居民收入超 3.7 万元。

㉜‖遂昌县蕉川村:构建信用体系 擦亮治理底色

蕉川村位于遂昌县新路湾镇东部,因形似芭蕉、一马平川,故得名为蕉

川,是全县人口最多的行政村、全省最大的杂交稻制种基地。2020 年,蕉川村

就率先主动谋划未来乡村建设,聚焦“千年粮仓·常乐蕉川”主题,构建共建共

享共治的乡村治理格局,走出了一条以善治促共富的未来乡村建设道路。该村

获得了全国粮食安全宣传教育基地、浙江省“信用+社会治理”试点村、全省

垃圾分类示范村等荣誉,央视两次专题报道蕉川村未来乡村建设成效。

第7页

“一元村官”点燃发展新引擎。蕉川村配齐一支思想政治素质好、发展经

济能力强、社会管理能力强“一好双强”的村级党组织队伍,在“一元村官”

(任期内不拿村里一分钱,不碰村里的任何工程项目,只是象征性的领取一元

报酬)的带领下,构建以“村党组织+网格党支部+党员红小二+人民群众”为

的管理体系,实现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县乡

联动、条抓块统的乡村治理格局。

“信用治理”激发共建新活力。该村构建以“省公共信用积分+基层治理

赋分”的“遂心分”指标体系,实现对自然人主体“法治”信用画像与“德

治”信用画像的有机结合,开发建设信用乡村“服务端”和“治理端”数字化

应用,实现村民个人积分一键查询、治理事项一键反馈、商城物品一键兑换、

结果数据一键申诉。采用赋分赋码,建立个人信用体系,打造以“信用+乡村

治理”为核心的未来乡村场景应用,充分激发村民参与未来乡村建设的积极

性,深度探索具有蕉川村特色“四治融合”模式。

第8页

“数字治理”引领智治新风尚。蕉川村建成“数字驾驶舱”,对人、房、

田、路、监控进行数字化管理,住房审批、违章搭建、非粮化整治、结对帮扶

等事项实现“一图感知”,加快推进数字化应用落地,实现 229 个具体事项在

村内一键办结。构建以农业自然资源、产销数据、农村集体资产、农村宅基

地、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为主的基础数据资源体系,并通过乡村一张

图、数字大屏等,实现乡村大数据可视化。

第9页

蕉川村在推进未来乡村建设中,系统梳理村庄空间结构、山水环境和路巷

系统等,打造了富有花园韵味的景观空间。从传统的水稻制种到木槿花种植,

从传统农家乐到精品民宿,产业实现单一化到多元化的转变,生产、生活、生

态等各个方面水平明显提升。2021 年,蕉川村杂交稻制种为当地村民增收

10%以上,集体经济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同比增长 10%以上。

㉝‖文成县武阳村:盘活闲置资源 实现共建共享

文成县南田镇武阳村以未来乡村建设为契机,围绕“村庄景区化、民宿联

合化、产业组织化、治理现代化、服务品牌化”发展目标,发挥生态福地、名

人文化、民宿产业集群等优势,积极推进多元主体投资、村企共建共享,打造

第10页

农文旅融合、产科教联动、医养游结合、数智治创新为一体的“隐居武阳”未

来乡村,获得了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物业共管,实现专业管理和智慧治理。武阳村成立明武旅游发展公司,与

绿城集团下属锦田文旅组建联合物业,由联合物业提供环境卫生保洁、老旧设

施维修等服务。村党支部、民宿联合党支部等组织牵头,实施 1 个龙头民宿帮

扶带动 1 个小民宿的“1+1”联合体模式,对涉及民宿产业的生产、销售、信

用等环节进行规范化提升,实现民宿服务质量和村庄管理水平整体跃升。

空间共营,实现资源盘活和增收致富。该村强化与相关企业合作,通过租

赁、承包经营等多种形式对闲置场所和土地进行开发利用,开展苗木补植、仿

古建筑修复等提升型服务,打造景观节点,实现村庄环境洁化、绿化、亮化、

美化;推进土地流转、资源入股,打造帷幄夜市仿古风情街等项目;加强充电

桩、停车场等物业管理,每月可为村集体增加收入 2 万多元。

第11页

活动共办,实现服务提质和品牌升级。村企联合制定“未来乡村服务清

单”,共享智慧健康站、养老驿站、武阳书院等基层阵地空间,针对“一老一

小”、低收入农户等特殊群体,在春节、重阳节等特殊节日,开展志愿暖心活

动和便民利民惠民服务。发挥武阳村自然生态、传统村落等优势,承办刘基文

化研究等学术活动、推广太公祭、进士节等特色节庆活动,实现餐饮、旅游、

文创、会议等产业全面发展。

第12页

近年来,武阳村创新村企共建共享模式,推进村庄环境长效保持、基础设

施提升和多样景点打造,打响了刘伯温故里 IP 和福地品牌,实现“民宿+”农

事体验、生态观光、健康养生、文化研学等旅游新业态全面发展。村集体盘活

闲置资源开设村办企业,利用转租等方式获得租金收益,发展光伏、水电、风

能等新能源项目,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由 2020 年的 11 万元增加到 2021 年的

102 万元。

㉞‖海盐县雪水港村:绿色共富 零碳未来

海盐县通元镇雪水港村位于县域南端,区域面积 4.34 平方公里。雪水港村

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以红色文化为引领,以数字乡村建设为抓手,全

力构筑“零碳村落”,打造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雪水幸福港湾,先后获得省级

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省级绿化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擦亮绿色低碳底色。雪水港村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先后

关停矿坑开采和村内 32 家“低小散”企业,实施全面复绿。完成雪水客厅、

第13页

美丽河湖、郊野公园等 9 个生态提升项目,有效改善生态环境,擦亮了绿水青

山的底色。大力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先后引进北山北农场、嘉兴融禾农业科技

园等投资额千万元以上的农旅项目。推广使用土壤改良、节水灌溉、绿色防控

等农业绿色生产技术,形成种养循环、区域低碳循环等绿色农业发展模式。

推动村居绿色用能。该村大力推行分布式光伏项目,鼓励企业、农户安装

太阳能光伏板,建成智慧路灯、光伏路灯等设施,建设“红船·光明驿站”,开

辟零碳村落推广专区,以点带面辐射推广乡村降碳模式。创新推广土灶“柴改

电”,与国家电网合作建设“柴改电”示范区,建立“政府—企业—群众”多

方合作推广机制,带动村民科学用电。

第14页

深化数字绿色转型。该村建设“电力驿站”,创新研发“碳画像三色

图”,为村民提供能效诊断、节能改造等多元化的综合能源服务,全面提升农

村综合能效水平,降低用能成本。以打造零碳未来乡村地标为目标,建设数字

乡村实验室,优化建筑结构,推广应用绿色建筑技术,安装光伏供能系统,打

造乡村零碳建筑样板,全面促进乡村节能降碳。

目前,雪水港村已建成光伏装机容量 16 兆瓦,全年发电量约 1728 万千瓦

时,碳减排 1.66 万吨,每年为村民增收 13.89 万元,土灶“柴改电”做法入选

全国乡村振兴典型案例,成功构建了“零碳乡村”。2021 年,全村实现村级集

体经济经营收入 157.61 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 4.39 万元。

㉟‖慈溪市万安庄村:惠民共享 文化兴村

万安庄村位于宁波市卫星城市培育试点镇——慈溪市周巷镇,近年来,以

“铸万安魂·建共富村”为主题,坚持以人为本,统筹推进公共基础设施城乡一

第15页

体建设和优质服务下沉,构建“全生命周期”惠民共享服务,打造美丽万安、

人文万安、善治万安、共富万安,努力推动乡村从“美丽”迈向“幸福”“富

裕”,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真实可感,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全国民

主法治示范村等荣誉。

优化布局,完善基础。万安庄村先后 4 次迭代升级村庄规划,编制《万安

庄村未来乡村建设整体规划》和《万安庄整村梳理式改造规划》,大力推进片

区改造、道路互联互通、河网共建共治等基础设施建设,布设 6 条公交线路穿

村而过,实现“5 分钟出村、10 分钟入乡镇、半小时进县城”。改造提升标准

化卫生服务站,建成村民健康中心,推动优质健康医疗服务下沉,建立村民电

子健康档案,依托大数据精准分析,为村民提供慢性病防治建议。

强化运营,数字赋能。深化“流转土地入股+农户技术入股+专业团队运营

入股”模式,组建农业联合社,构建以“土地资源+技术支撑+保底运营”紧密

结合的利益共享村庄经营新机制。建成并使用“万安通”微信小程序和“万安

第16页

庄乡村大脑”指挥驾驶舱,依托“141”微网格和智慧应用场景,形成“网格

受理、网络流转”闭环治理新模式,基本实现便民服务“10 分钟全员随心享”

和社会治理“10 分钟全域快处理”。

文化牵引,丰富载体。该村巩固全国文明村创建成果,依托知名乡贤优

势,建成万安庄能人书画艺术馆。深挖乡土文化内涵,编印“善美万安”作品

集,组建“善美合唱团”等,定期组织书画、诗词培训班,开展广场舞大赛、

诗词大赛等文化活动,以文化富裕带动精神富足的城乡一体精神文化生活渐成

常态。

近年来,万安庄村抢抓慈溪市小家电智造小镇核心辐射区位优势,新建时

租办公室、周末工作室、人才会客厅、共享直播间等新业态的双创服务中心,

升级打造采摘、认领、拓种、观光和旅游“五位一体”的智慧共享农场,形成

了“三产融合、智慧共享、村强民富”的良好发展格局,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

超 200 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 4.86 万元。

第17页

㊱‖瓯海区研学纸山片区:盘活闲置资源 推进乡村共富

研学纸山片区位于温州市瓯海区泽雅镇,地处国家 AAAA 级景区泽雅景区

内,生态景观优越、山水环境优良。该片区坚持“微改造,精提升”的理念,

以“盘活农村闲置资源”为切入点,以财政资金、社会资本、公共资源为撬

动,在最大限度保留乡村整体风貌的同时,推进产业发展、公共设施提升、文

化研学植入,打造特色产业集群,绘就独属于山区的“诗和远方”。

盘活闲置房屋资源。该片区全面梳理使用率低的公共资源,整合废弃学

校,撤并办公楼、村办工厂,租赁闲置农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累计投入超

亿元,通过“微改造,精提升”的方式,建设唐宅艺术民宿、纸源听溪民宿等

项目,打造省级“金宿”外水良艺境民宿村、兰里乡村私塾、安葵民宿等乡村

度假地,推动了区域内产业迭代升级。到目前,该片区已累计盘活闲置公房近

1 万平方米、闲置农房近 300 间、闲置农田近 1000 亩,有效拓展了乡村产业

发展空间。

第18页

全面提升“千年纸山”文化。建设文化场馆,引入研学产业和电商平台,

投资近 5000 万元打造龙溪博物馆群,引进 10 家研学机构,打造五大研学基

地,带动村集体增收。坚持“流量为王”的乡村发展新思路,打造“泽雅老

外”“纸山小男孩”“诚品绿仓”等系列网红 IP,为乡村发展注入活力。

构建创业创新平台。打造全省首家民宿管理学院,每年可定向培训民宿管

家 300 人次,利用妇女创业平台“纸山厨娘”推广“纸山菜”饮食文化,目前

已帮助近 50 位妇女实现再就业。五大研学基地全部签订优先用工合同,带动

本地手艺人就业超 100 人次,累计带动片区及周边村闲置劳动力再就业近 500

人次。积极招引乡贤回归,引种青海优质马铃薯,推出纸山泉水等优质伴手

礼,提升优质农产品品牌效益,让消费“留得下”,产品“带得走”。目前,

片区内已累计引进产业项目 30 余个。

第19页

研学纸山片区在推进未来乡村建设中,坚持招商前置,整合财政资金用于

产业项目的建筑改造、周边配套、内部硬装等,建设形成村级固定资产,以资

产形式入股享受分红,有效盘活了各类闲置资源,乡村旅游、文化产业等新兴

业态蓬勃发展,乡村面貌焕然一新。片区内各村还坚持差异化、协同化发展,

发挥各自优势,整合现有资源建立功能化区块,取长补短,避免同质竞争,实

现了“1+1>2”的效果。

㊲‖淳安县下姜村:画好共建同心圆 争当共富示范窗

下姜村位于淳安县西南部,依山傍水,风景秀丽。该村坚持党建统领,以

“1+4”规划为引领,围绕“山水之源,梦启下姜”特色主题,推进红色共

建、乡愁共忆、品牌共创、数智共享,全方位推动大下姜区域农文旅产业融

合,努力打造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生态宜居、生活幸福的共同富裕乡村样

第20页

板,争当未来乡村建设新高地。先后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全国乡村治

理示范村等荣誉。

多元平台为基,夯实共建基石。下姜村整合各方资源,建设大下姜文旅客

厅展示馆、寻梦后巷等四个景观改造项目,筹资 1500 万元建设乡里中心和共

富集市。依托公共服务平台,线下建成覆盖 25 个村的大下姜物流配送服务专

线,线上开设下姜电商分馆,形成“线上点单、线下配送、全域流通、全程服

务”的物流配送体系。盘活原大墅工业园丝织厂老旧厂房,引进文创企业和艺

术类院校,千岛湖大下姜自由野研学营地成功创建为市级研学营地。

改革创新为媒,奏响共享乐章。该村以交通、教育、服务、邻里等场景打

造为重点,加快构建共建共享的公共服务新体系。调整优化中小学校教学布

局,成立初中和小学 2 个“教共体”。提高医疗下乡服务频率,“巡回医疗

车”全年下乡服务达 1.7 万人次。出台关爱老年群体新举措,通过“电力关爱

码”提升独居老人监护水平。探索“最多跑一次”向“一次不用跑”迭代,开

展预约和上门服务,让办事群众更便捷。

第21页

区域抱团为线,织密共富网络。按照“示范带动、区域联动”的思路,成

立大下姜乡村振兴联合体党委,落实党建引领、规划统筹、共联共享等机制,

制定村集体“一村一策”和低收入农户“带富十法”,让 25 个村 2021 年提前

完成了“5030”消薄任务。注册运营大下姜振兴强村公司,25 个村 2021 年

集体新增分红 59.33 万元,帮助低收入农户人均增收 500 元以上,实现了大下

姜区域抱团发展“一盘棋”。

第22页

下姜村依托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的优势,发展形成水上娱乐区、农产品展

示馆等旅游业态,成功创建国家 AAAA 级景区,注册“大下姜”全品类商标,

实现红高粱、红薯、中华蜂、葛根、茶叶等农产品全产业链开发,打造“大下

姜”发展联合体获评 2021 年度浙江省改革突破奖铜奖。2021 年,下姜村村集

体经营性收入 80.07 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46959 元,同比增长

10.7%。

㊳‖德清县五四村:开启数字密码 走向整体智治

德清县莫干山镇五四村地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围绕“花开五四、未来乡

村”定位,以建设集品质人居、乡村度假、生态观光、休闲体验于一体的乡村

振兴标杆村为目标,不断迭代优化“数字乡村一张图”,推动数字经济赋能乡

村产业、数字智联重塑乡村时空、数字管理助力乡村智治、数字党建引领乡村

第23页

振兴,努力打造成未来乡村的浙江典范。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全国乡村治理

示范村等荣誉。

以数字强乡村治理。该村构建以“一图全面感知”实时掌握乡村生产、生

活、生态变化态势的乡村智治新模式,聚焦乡村规划、乡村经营等五大板块,

融合视频监控、污水监测等 6 大类 534 个感知设备,以电子地图、遥感影像、

三维实景地图等空间数据为基底,叠加 17 个图层 232 类数据,实现乡村治理

的可视化、数字化和智能化,人与人交互信息的有效留存和可再现,构建孪生

数字乡村。

以数字促产业融合。利用莫干山国际旅游度假区门户的优势,五四村大力

发展花卉苗木、茶叶、笋竹等主导产业,建设“中国红”玫瑰、优质葡萄等九

大生态种植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创新打造“青年创客空间”,开办国内首家民

宿学院,起草发布全国首个《民宿管家职业技能等级评定规范》,打造高质量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品。

第24页

以数字优民生服务。聚焦村民出生、入学、就业等一生事,重点围绕“一

老一小一困”民生问题,全力推进健康、养老、教育、救助等应用场景数字落

地,打造“无围墙养老院”,为老人免费安装生命体征监护设备,扎实推进

“春泥计划”活动,重视农村小孩思想道德建设,构建社会救助智能化公共数

据平台,在各救助部门间共享数据,实现社会救助“一件事”线上联办。

第25页

五四村运用“天空地”一体化遥感监测体系和人工智能分析,构建“天上

看、网上查、地上管”的闭环监管链条,通过全天候监测、多维度记录,辅助

村集体决策,创新实施“数字乡村一张图+健康码”图码结合的网格化精密智

控模式,精准定位每户村居的健康码状态。该村将数字技术与乡村实体经济深

度融合,建成多个智能农业示范园基地,并围绕莫干红色故事、“洋家乐”民

宿等内容,吸引游客走进村、住进村,让村民共享全产业链增值红利。2021

年,村级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达 602 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 5.5 万

元。

第26页

㊴‖海宁市博儒桥村:四共四筹 打造共同富裕新图景

博儒桥村位于海宁市周王庙镇西北部,处于杭州湾枢纽重镇区域,地处杭

州市一小时经济圈,区位优势凸显。近年来,博儒桥村深化“党建统领·四共四

筹”机制,持续推进农村集体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推动老百姓口袋富与

精神富协同发展。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浙江省新时代

第27页

美丽乡村精品村等荣誉。

搭平台、强产业,激活集体经济“主引擎”。博儒桥村聚焦产业发展,挖

潜村级资源,谋划农业建设项目,建设 86 亩数字化农业工厂,引进龙头企

业,并吸引周边合作社等主体入驻园区,联动周边“星火葡萄”等主体,为周

边群众提供就业岗位、技术服务等,推动集体经济从“保底型”向“发展型”

转变。

增实力、强支撑,注入群众参与“新动能”。该村聚焦“扩中”“提

低”,深化“镇政府+村集体+农户+低收入农户”机制,村民共同出资 2000

万元建设共富大棚,每年为投资农户提供 10%固定收益回报。与海宁农商银行

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为低收入农户提供“共富贷”,为村民提供更多发展平台

和致富渠道。建立完善党员骨干“双关联”考核、“众管微治”积分考核等机

制,及时帮助群众解决困难。

第28页

谋思路、促发展,孕育共同富裕“联合体”。建立强村公司,探索“党组

织+农业产业园+党员+农户”的抱团发展模式,重点打造草莓、小番茄特色产

业,引进“金辉果蔬”等主体,打造创业共富项目。为“三低”农户就业搭建

平台,解决周边 50 多户农户的就地就业问题。组织开展农耕文化展览、田园

风光观赏等活动,促进一二三产融合,推动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

博儒桥村始终坚持把群众参与、群众受益作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出

发点和落脚点,既做大“蛋糕”,又分好“蛋糕”,推动集体经济可持续发

展。2021 年,该村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达 1002 万元,经营性收入达 500 万

元,农民人均收入达 4.5 万余元。

第29页

㊵‖武义县坛头村:下好资源盘活大棋 打造共富“湿地明珠”

武义县履坦镇坛头村,是武义县与金华市区同城发展的“桥头堡”,也是

武义江同白鹭溪交汇而成的“湿地明珠”。近年来,坛头村紧扣“金武同城、

浙中都市区后花园”发展定位,深入实施“党建强村、生态立村、文化活村、

农旅富村”四大战略,推动闲置资源“动”起来、沉睡资产“活”起来、外来

资本“引”进来、新产业新业态“融”起来,高水平打造充满诗情画意的宜居

坛头、让人神思纵逸的活力坛头、使人时常记忆的幸福坛头,争当山区县高质

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未来乡村的样板,获得了国家乡村治理示范村、国家 3A

级景区等荣誉。

第30页

塑造变革,“烂水塘”变“风景线”。坛头村坚持党建统领,创新“支部

引领+村民合作”机制,推出金雁书记引领、三资智慧监管、党员积分管理等

“党建工作十二式”,构建“基层党组织+联席会议+志愿服务队伍”组织架

构,建立“支部领导、村委会主抓、监委会监督、社会组织协同”的新型农村

治理模式,确保环境治理常态化、持续化、长效化。通过 3 年治理,600 亩臭

河滩成了美湿地、几千平方米的破民宅成了会客厅,先后承办了全国童话大

赛、省生态运动会等重大节庆活动,年接待游客近百万人次。

资源盘活,“沉睡屋”变“优资产”。坛头村积极盘活资源,推进资源变

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让闲置的集体资源从“沉睡中醒来”。组建

股份经济合作社,以户为单位折股量化到人,村集体从 103 户农户手中流转濒

临倒塌的古建筑 6000 余平方米,统一修缮保护,引进田庐文创公司、藏锋文

创公司等 16 家企业入驻。

乡情感召,“旧乡愁”变“新活力”。为进一步激活乡贤资源、凝聚乡贤

第31页

智慧、汇集乡贤力量,坛头村通过实施“乡贤+平台”“乡贤+反哺”“乡贤+

协商”三大工程,组织乡贤人士开展建言献策,增强在外乡贤的地缘归属感,

开启“一花引来百花香”的新局面。

坛头村通过盘活闲置资源,保护开发了千亩湿地公园,让往日破败的乡村

成为今日的一颗明珠。依托美丽生态资源,传承当地的书画、诗文、婺州窑等

人文非遗,打造集旅游观光、生态宣传、文化创作于一体的产业园。五年间,

村集体经济收入从之前的 50 万元增长至 2021 年的 157 万元,其中经营性收

入从 5 万元增长至 96 万元。

第32页

㊶‖龙泉市溪头村:凝聚干群合力 共建富裕家园

龙泉市溪头村是国际竹建筑双年展的举办地,是中国工农红军打响入浙第

一枪的地方,更是“人类非遗”——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的重要传承地。近

年来,溪头村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工作导向、群众参与为工作方法、群众满意为

工作目标,打造集“文化体验、艺术品鉴、休闲度假、生态人居”等功能于一

体的国际匠心艺术村、旅居度假目的地和村域治理现代化样板。荣获中国人居

环境范例奖、国家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等荣誉称号。

乡村建设“一村人”。建立“党建统领、党员带头、全民参与”的干事创

业模式,发挥村支书“领头雁”作用,吸纳党性强、能力优的党员乡贤参与乡

村建设。设立村民议事厅,建立村民议事规则,将村庄发展规划、重大项目建

设等村级重要事项列入村事共议清单,引领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参与家乡建设。

乡风文明“一村人”。树立“一村好风景不如一村好良心”理念,坚持以

文化人,编写《治村经》、共议《村规民约》,打通文明入村“最后一纳

第33页

米”。坚持民事村了,推行小事办理不出村、矛盾纠纷不出村、诉求回应不出

村,构建以村级监察信息员、志愿服务队、全村党员等为主体的基层监督网

络。建立“帮代办”服务机制,采取“固定办、移动办、上门办”方式,为村

民办事提供“一站式”服务,第一时间满足村民需求。

共同富裕“一村人”。坚持“共同富裕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理念,鼓励

农户开办农家乐(民宿),号召外出创业人员、乡贤、青年返乡创业,成功创

办陌上归人、古窑里等 24 家特色民宿。成立由全村 2060 名村民为股东的“一

村人”旅游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开展乡村经营。把村域作为景区,积极整合龙

泉青瓷延续传承地、世界最大古龙窑群落等资源,打造“不灭窑火”龙泉青瓷

烧制技艺展品牌,承办全国乡村春晚大集等活动。

第34页

通过丰富治理方式,溪头村人心逐渐凝聚,逐步走向一条产业化、规模

化、品牌化的发展道路。2021 年,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 51.83 万元。

㊷‖象山县高泥村:绘就田园渔歌乡村新图景

高泥村位于象山县北部,由里高泥、外高泥、东塔 3 个自然村组成,村域

面积 3.4 平方公里。近年来,高泥村依托黄鱼产业基础,细化产业分工,做大

产业规模,加强品牌经营,融入数字元素,着力提升农民群众生活品质,全力

打造就业充分、创业活跃,人人有事做、家家有高收入的未来乡村样板。

第35页

党建统领,凝聚发展合力。借助“村民说事”“渔排说事”等自治模式,

发挥养殖户说事点、现场说事点等阵地作用,完善干部包片联户、党员联户制

度,定期交流片区社情民意、切实解决群众诉求和难题。今年以来,在村党支

部的带领下,党员干部帮助养殖户、村民解决渔排维修、黄鱼销售渠道扩充等

难题 80 余件,为黄鱼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第36页

产业融合,点燃发展引擎。拓展黄鱼“育苗—养殖—加工—销售”全产业

链,用环保复合型材料升级传统网箱,打造黄鱼加工厂、黄鱼展销馆,研发黄

鱼伴手礼及周边文创产品,打造“黄鱼特色村”IP 形象。推动农旅产业融合,

利用直播、稻田认养等方式销售特色农产品,培育海钓体验、渔排喂养等新业

态,打造集观景、休闲、垂钓等功能为一体的休闲渔旅综合体。以精品民宿

“安澜别院”为样板,盘活闲置土地,开发农家乐、民宿等,形成多产联动发

展新格局。

数字赋能,构筑发展优势。依托无人机和物联网传感器等技术支撑,建立

未来智慧渔场综合管控平台,打造未来渔场。增设渔场智能“管家”,推进水

质在线监测、自动饲喂等技术应用,提升黄鱼养殖效益。安装传感器和智能摄

像头,实时监测稻田健康指数,优化种植管理和生产资源利用效率,实现水稻

种植生态化、精准化、高效化。

第37页

人才培育,增强发展动能。引进“乡土专家”徐万土、“国万人才”朱文

荣、“国千人才”杨光华博士为带头人的渔业、农业和健康产业团队,为村庄

发展提供决策咨询、规划设计、课题研究等智力支持。坚持以打造本土优秀人

才队伍为主,引导乡贤带资金、带项目回归,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多元融合农旅产业的发展,让高泥村的美丽经济绽放出了别样风采,一幅

特色鲜明的未来乡村新图景在高泥村徐徐绘就。2021 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超

120 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 5 万元。

㊸‖普陀区东极村:夯实蓝天碧海基础 走好共同富裕道路

东极村地处舟山群岛最东端,近年来立足乐游未来乡村的定位,围绕海岛

生产、生活、生态核心,持续夯实生态环境基底,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优化民

生保障能级,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努力打造共同富裕海岛示范样本。

第38页

守好“一座岛”。实施“蓝天碧海”生态保护行动,对乱扔乱倒、乱砍乱

伐等进行集中专项整治。推进房前屋后绿化工程,大力实施“一米菜园”“最

美庭院”计划,打造 12 家特色美丽庭院,提升 80 余处绿化节点品质。大力实

施山坡覆绿工程,高质量推进“一村万树”工程,完成庙子湖北岙、青浜黄胖

山覆绿建设。深度整治海港码头环境,重点清理海港浮漂、海湾垃圾,深化

“保礁护渔”行动,严厉打击各类非法捕捞行为,持续推进增殖放流,优化海

洋生态环境。

做鲜“一条鱼”。深化科技兴渔,建设蓝色海洋牧场,优化产业结构,壮

大深海黄鱼养殖、生态贻贝养殖等产业,加快推进由“渔业重镇”向“渔业强

镇”转变。立足国家级海洋公园建设实际,加快推进“减船转产”进程,发挥

海礁资源禀赋,打造海上休闲观光产业,推动渔民从生产性捕捞向休闲体验式

捕捞转移,不断拓宽渔民增收渠道。

第39页

做美“一个景”。以良好生态为基底,打造“一岛一韵”主题,构建以海

岛风景、渔家风情为特色的海岛旅游新格局,差异化满足各类游客观光需求。

持续打造美丽海岸、美丽村口、美丽航线等载体,引入文创、奶茶店、酒吧等

新业态,真正让游客可观、可玩、可游

做精“一间房”。实行东极蓝海民宿统一管理,积极引导民宿由“低小

散”向“高精尖”转型,创新推出《东极镇民宿“红黑榜”考核办法》《东极

镇民宿等级规划标准方法》等行业制度,进一步提升民宿业标准化、品牌化和

优质化水平。加大闲置农房盘活力度,对大树湾区域内渔农户闲置农房、集体

闲置房产进行收储、保护和开发,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渔农民增收。

近年来,东极村始终坚持绿色发展主基调,用“微改造、精提升”扮靓海

岛,探索“两山”转化通道。2021 年,全村海上养殖收入达 1200 万元,旅游

收入达 3.59 亿元。

第40页

㊹‖柯桥区王化村:多元化激活要素 破解农村养老难题

2020 年以来,柯桥区平水镇王化村依托稽山舜源优越的生态优势和大量闲

置农房,招引乡贤回乡投资、开发、建设和运营“金秋家园.长塘头”共富项

目,打造养老综合体,延伸“养老+”产业链,初步探索出以解决乡村养老为

切入点,以吸引乡贤回归和资本回流为契机,全面盘活山区农村闲置农房、闲

置农田和闲置劳动力,实现农村鲜活、农业激活、农民快活的“王化样板”。

多元化激活,让闲置资源“活”起来。按照“村民+开发商+疗养人群”的

盘活模式,村集体和 85 户农户签订租赁协议,流转闲置农房 300 间,打造养

老养生综合体项目。针对部分土地闲置和抛荒问题,通过村集体流转 220 多亩

田地、山地,建设金秋农场,发展蔬菜、水果、畜禽养殖等特色产业,同时租

用荒废的茶山,发展“茶香王化”日铸茶产业。长期推出厨师、服务员、种植

员等工作岗位 82 个,吸纳本村空闲村民就业,将农村劳动力就地消化转移。

第41页

多元化服务,让偏远乡村“暖”起来。探索“养老+”的农村居家养老新

模式,创办老年村民照料中心和老年食堂,80 岁以上及其他残障老人免费提供

三餐。通过对村内闲置农房的流转和修缮,有效解决老宅危房的安全隐患,改

善村庄面貌。项目方与镇村共同筹措资金,提升改造村级道路,修建医务室等

配套设施,吸引更多外地老年人来此养生养老。实行按床收费、按房收费、按

幢收费等灵活的民宿居住模式,打造农村乡风民宿,配套咖啡屋、水吧等业

态,吸引 20 余名城市老人在此长期居住。

多元化创新,让产业发展“旺”起来。深化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创

新承包地租赁新模式,采用“公司+农户+基地”的方式,将统一流转的承包

地,返包给村民经营,按市场价收购农产品。以数字化改革为契机,开发应用

“农户码”,实现集农户自有农产品质量溯源、货款收取、餐饮、住宿等功能

于一体的信息平台。开发金秋淘金电商平台,销售农副产品,提供各类乡村特

色服务。

第42页

王化村通过发展民宿、农家乐、乡村旅游、养生养老等多样业态,拓展农

副产品产销渠道,实现村内闲置农房、土地、人力等资源的盘活利用和价值开

发,提升村集体经济收入。2021 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 120 万余元。

㊺‖嵊州市雅璜村:传承发扬民情日记 绘就共同富裕底色

雅璜村位于会稽山腹地,嵊州最西端,生态环境优越,融合江南的婉约与

灵山秀水为一体,四面青山环抱。近年来,雅璜村以党建统领为抓手,突出

“民情日记”基层智治优势,借助数字赋能手段,开发“浙里民情”场景应

用,推进“民情日记”发源地全区域建设、乡村振兴先行村创建,雅璜村打造

新时代党群鱼水情创新实践地、中国情日记研讨论坛举办常驻地、浙江省“重

要窗口”党建品牌展示地、基层社会智治样板地,先后获得浙江省文明村、浙

江省 3A 级景区村等荣誉。

深化村民自治,激发村民参与热情。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简化村规民约,

并对村容村貌、庭院美化等村庄建设内容进行强调。将公约写在纸上、贴在墙

第43页

上,引导群众参与共建共治共享。借助 5G 网络全覆盖的优势举行村民小组云

会商、视频会议等,让远在千里之外的村民参与村庄管理。针对村民普遍关心

的问题,村“两委”将协商项目提交给村民代表大会、支部党员大会,并将后

续落实情况在规定期限内通过线上线下村务公开公示。

树立法治理念,规范推进村级事务治理。通过“共享法庭”邀请专业律师

定期开设法律讲堂,积极宣传法治思想,提高村民的法治意识和理念。坚持就

地化解民事纠纷,传承发扬民情日记“串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连百

家心、办百家事、致百家富”六百精神,通过走村串户、定期走访,与村民说

心事、解心结,化解村民矛盾纠纷。积极对接法律专家、律师、片警等加强对

农民的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

弘扬“民情”文化,以德治树文明新风。雅璜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

村规民约相结合,并在村内节点位置安置了文化墙以及宣传展板。创建道德评

议会、红白理事会、禁赌禁毒会等群众性组织,发挥引导示范作用。实施《石

璜镇新时代“民情日记”“一二三四五六”工作体系》,对村干部提出走访频

第44页

次、问题限期整改等具体要求,同步接入基层治理平台,实现“民情日记”工

作制度化、精准化、常态化,推动形成“四治融合”的乡村治理格局。

创新“浙里民情”,数字赋能精准智治。雅璜村立足数字化改革,通过线

下“民情+网格”和线上“乡镇+部门”构建两套闭环,试点开发“浙里民情”

场景应用,迭代升级“民情日记”。积极引入数字展陈中心、智慧停车场、智

慧农业、智慧安防等数字化项目,打造智慧乡村全域景区。

雅璜村通过“民情日记”项目及未来乡村建设,强化村级管理队伍,深化

乡村治理工作,带动村民就业创业,促进村集体增收。2021 年,村集体经济收

入达 94 万余元,经营性收入达 32 万余元。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翻书效果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