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立业培栋梁 许身报国矢不渝--黎照寰校长诞辰135周年纪念展

发布时间:2023-6-06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交通立业培栋梁 许身报国矢不渝--黎照寰校长诞辰135周年纪念展

05 美哉吾校从1929年以铁道部次长身份兼任交通大学校长开始,黎照寰校长主持学校14载,竭力贯彻实业救国、交通救国的思想。在他的带领下,交通大学迎来了“黄金时代”,学校的院系规模、师资力量、教学水平、设备条件等方面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成为海内外著名的顶尖学府,有“东方MIT”之誉。在黎照寰校长的带领下,这一时期的交通大学,一方面继承和发扬了早年“求实学、务实业”的优良传统,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办学特点和良好的教学作风(这些办学特色在西迁初期由西安交通大学传承总结为:门槛(起点)高、基础厚、要求严、重实践);另一方面,黎照寰担任校长之前,交通大学的发展以工科为主,主要设有电机、机械和铁路管理三科,黎照寰校长根据自己在外游学多年积累的经验,对学校各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创新,继续发展工科,加速建设理科,积极扩充管理科,这些举措使学校得以迅速发展,成为“理工管结合”的大学,为国家培育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方今国家锐意建设,首赖交通为其枢纽,而发展交通尤持专门人才。然则今日吾校毕业之同学,关系国家前途綦重矣。学成服务,各尽所得,初谋路政之改善,进图建设之完成。——黎照寰1935年交通... [收起]
[展开]
交通立业培栋梁 许身报国矢不渝--黎照寰校长诞辰135周年纪念展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1页

2

第2页

3

前 言

百廿交大,文脉煌煌。清季革命,南洋公学肇建于沪上,历任校长盛宣怀、唐文治、

叶恭绰、黎照寰、彭康等,高擎兴学强国、实业报国之理想,栉风沐雨,弦歌不辍,成就

了“为世界之光”的西安交通大学之昨日辉煌,奠定了今朝世界一流大学之重要基础。先贤之

风,山高水长,百年流光,载于档案。西安交通大学珍视档案之价值,各时期先贤人物踔

厉奋发、开拓进取之记忆保存于我校档案馆。

2023年第16个国际档案日适逢黎照寰校长诞辰135周年,为缅怀先贤,我们特举办“交通

立业培栋梁 许身报国矢不渝——黎照寰校长诞辰135周年纪念展”。本展览立足馆藏百余份

档案资料,分为黎照寰校长简介、黎照寰校长与交通大学、山高水长三个部分,系统展示

黎照寰校长守正创新、爱国奋斗之光辉一生。

第3页

01

1933年3月22日黎照寰校长给萧友梅的公函,请其为校歌

谱曲

萧友梅(1884-1940),字思鹤,广东香山人,著名的音乐

教育家、作曲家,1927年与蔡元培等人在上海创办中国第

一所专业音乐学院

萧友梅制曲的交通大学校歌,传唱至今

为世界之光

美哉吾校,真理之花,青年之模楷,邦国之荣华,

美哉吾校,性灵泉源,科学之奥府,艺术之林园,

美哉吾校,鼓舞群伦,启发我睿智,激励我热忱,

美哉吾校,灿烂文明,实学培国本,民族得中兴,

校旗飘扬,与日俱长,为世界之光,为世界之光。

实业扩张,进步无疆,为世界之光,为世界之光。

英俊济跄,经营四方,为世界之光,为世界之光。

宇土茫茫,山高水长,为世界之光,为世界之光。

第4页

02

黎照寰(1888-1968),1930年10月至1944年任交通大学校长。字曜生,广东南海

人,中国近现代杰出的爱国民主人士,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黎照寰出生的黎边村,位于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是一个明清古村,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因其开村先祖为黎姓氏

族,且靠近江边,故起名黎边。2019年6月6日,黎边村被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1931年担任交通大学校长时的黎照寰

黎边村黎氏宗祠 黎照寰与妻子蔡慕莲合影 1928年的黎照寰

(黎照寰被尊称为“黎南海”)

黎照寰八岁时在黎边村私塾读书,熟读四书五经与唐诗三百首等书籍,十三岁时赴广州求学,就读于广东私立新少年学

堂,十五岁时考入广州府中学堂,十七岁报名参加两广游学预备科馆招生考试,获得官派留学日本资格,后由于种种原因被迫取

消。1907年,十九岁的黎照寰在兄长资助下自费赴美留学,先后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哈佛大学理科学士学位、纽

约大学商科学士学位、宾夕法尼亚大学政治学硕士学位。

哥伦比亚大学 哈佛大学 纽约大学 宾夕法尼亚大学

黎照寰简介

第5页

03

黎照寰简介

在美留学期间,黎照寰结识了孙中山,并加入了同盟会。1919年回国后,黎照寰追随孙中山踏上了爱国民主之路,并与宋庆

龄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1929年6月,黎照寰以铁道部次长身份兼任交通大学校长,1930年10月被正式任命为交通大学校长后,黎照寰遂“宣布以许身教

育,促进建设新中国为愿望”,辞去铁道部职务,专心办学,主持学校14载,为交通大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孙中山、宋庆龄合影 南洋——孙中山为本校《南洋

周刊》题字

黎照寰校长签字 1936年黎照寰校长祝贺吴希曾升迁函 黎照寰校长印

1935年校门落成典礼黎照寰与来宾合

影,左二为黎照寰(左一为张廷金,右

一为裘维裕,右二为校门捐助者吴培初

之女)

第6页

04

1932年执信西斋被用作国民伤兵医院,黎照寰与工作人员等在国民伤兵医院合影 *

* 图片来自宋庆龄文献数据中心

黎照寰晚年照片 1949年4月黎照寰为交通大学53周年校

庆题词 钩深攫微——黎照寰题

黎照寰简介

1942年8月,汪伪政府宣布接管交通大学,黎照寰辞去校长职务,此后也坚持原则,不在汪伪政府中担任职务。解放后,黎

照寰选择留在新中国,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政协,在人生暮年开启了全新的奋斗历程,以无党派爱国人士的身份,为社

会主义建设事业贡献了力量。

第7页

05

美哉吾校

从1929年以铁道部次长身份兼任交通大学校长开始,黎照寰校长主持学校14载,竭力贯彻实业救国、交通救国的思想。在

他的带领下,交通大学迎来了“黄金时代”,学校的院系规模、师资力量、教学水平、设备条件等方面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

度,成为海内外著名的顶尖学府,有“东方MIT”之誉。

在黎照寰校长的带领下,这一时期的交通大学,一方面继承和发扬了早年“求实学、务实业”的优良传统,形成了一套比

较完善的办学特点和良好的教学作风(这些办学特色在西迁初期由西安交通大学传承总结为:门槛(起点)高、基础厚、要求

严、重实践);另一方面,黎照寰担任校长之前,交通大学的发展以工科为主,主要设有电机、机械和铁路管理三科,黎照寰

校长根据自己在外游学多年积累的经验,对学校各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创新,继续发展工科,加速建设理科,积极扩充管理科,

这些举措使学校得以迅速发展,成为“理工管结合”的大学,为国家培育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

方今国家锐意建设,首赖交通为其枢纽,而发展交通尤持专门人才。然则今日吾校毕业之同

学,关系国家前途綦重矣。学成服务,各尽所得,初谋路政之改善,进图建设之完成。

——黎照寰

1935年交通大学图书馆书库奠基礼(中为黎照寰) 1947年交通大学“哲生馆”授钥匙典礼,中为黎照

寰(左一为顾毓琇,右一为吴保丰,右二为裘维裕)

1931年交通大学规章丛刊之一——主要规章

20世纪30年代的校徽,内中篆

体“精勤敦笃 果毅忠恕”为黎照

寰校长制定的校训

母校之光——黎照

寰题

黎照寰校长与交通大学

第8页

06

“东方MIT”称呼的由来,早见于1931年黎照寰校长的就

职仪式上。时任国民政府代表、上海市市长张群在致辞中说:“

交大的地位,在中国可谓首屈一指的,而且是唯一的工业教育

学府。外人看来,仿佛交大是英国的剑桥、美国的麻省理工学

院。”1934年,著名教育家,上海沪江大学校长刘湛恩赴欧美

各国考察教育,一些关心中国高等教育的美国人士问他:“中

国的工业大学以哪所最好?主持这所大学的人是抱着一种什么

决心?”刘湛恩不假思索地回答道:“你们美国有MIT,我们有

交通大学。你们办教育的人,是希望以后能够转入政界;我们这

位交通大学的校长是有官不做,辞去了铁道部次长,而来专心办

学,希望他的学生能做中国的实业教育家。”美国人听后钦佩不

已,急切探听这位舍弃仕途、专心办学的大学校长是谁,刘湛恩

告诉他们:这位校长便是黎照寰。

“东方MIT”之谓,还源于交大工程教育的办学理念、模式

等参照于MIT。1989年,钱学森给 1934级(实为届)通讯特刊

撰文《回顾和展望》指出“1935年秋(我)就到美国麻省理工学

院(MIT)航空工程系学习……这才发现,交大是把MIT搬到中

国来了!因此也可以说交大在当时的大学本科教学已是世界先进

水平的。”钱学森同届毕业学友、我国著名通信科学家的张煦院

士,1937年在麻省学习深造同样发现“交大的教学、设施以及各

年级所用的教材,都与MIT极为相似”。而且,该时期交大培养

的人才亦属国际高水平,如钱学森、张煦、张光斗等。

“东方MIT”

中国水利泰斗

张光斗院士

(1934年毕业)

中国光纤通信的带头人

张煦

(1934年毕业)

“两弹一星”功勋

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

“人民科学家”

钱学森院士

(1934年毕业)

1934年6月,交通大学校长黎照寰

签发给钱学森的奖状

黎照寰校长签名的钱学森毕业证书

美哉吾校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交通大学师生砥砺奋进,勇于攀登,使学校成为一所闻名中外的理工科大学,被誉为“东方MIT”。

黎照寰校长与交通大学

第9页

07

1930年交通大学招生《投考津梁》 1930-1936年交通大学投考与录取人数比较表

1930年黎照寰为交通大学两广同学会

刊《南针》撰文——为本届招生问题告

广东学生

1932年交通大学招生简章

1930-1936年投考与录取人数比较表

年份 投考人数 正取人数 备取人数 正取与投考人数

百分比

1930 617 92 16 14.90

1931 641 125 23 19.50

1932 750 176 14 23.46

1933 866 171 - 19.75

1934 783 121 - 15.45

1935 1427 181 31 12.30

1936 1778 191 34 10.74

青年之模楷

交通大学一贯重视招生质量,黎照寰校长到任后,对招生工作的环节和内容进行了改革,大幅提高了招生要求,同时也

充分保证招生的公平公正。为确保生源质量,使教学与人才培养质量有一个较高的起点,这一时期交大在招生方面严定了招生

制度,设立专门招生机构,使招生工作规范有序地进行。

当时的交大,良好的办学声誉和成绩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学子们,优质新生的到来又是学校提高办学水平的基

础,两者相互依存,共同促成学校得到更好的发展。

黎照寰校长与交通大学

第10页

08

1935年下学期各学院

学生操行等第人数表

1935年交通大学平院呈送毕业生请求服务志愿书 1929年本校机械科毕业生萧沛关于去胶济路实习事宜呈给黎照寰校长的信和批复

1936年沈宝书操行成绩

鼓舞群伦

黎照寰校长倡导“智德体”三育并重的教育方针,特别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黎照寰校长在任时规定对学生操行的评定主

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品德方面,要求学生既能自治,注重个人人格修养,又能守法,尊重公共利益和一切章则;二是课业方

面,要求学生受业时间应尊重教师指导,自修时间应自己勤奋钻研;三是关于服务方面,要求学生忠实担负责任,不得苟且傲

慢,不得假公济私。学生操行成绩以一百分为满分,六十分为及格,操行考核不及格者令其退学。

黎照寰校长与交通大学

1935年下学期学生操行等第指数表

第11页

09

1930年交通大学乐乐篮球队全体合影 1933年交通大学排球队获胜队员合影 1934年交通大学篮球获胜队队员合影

“南洋君”——体育馆主任申国权

  申国权(1896-1965),是拥有中、韩两国国籍的著名体育学家。1896年出生

于韩国首尔,1923年肄业南洋大学电机科,前后在校求学八年,因体育才能深受唐

文治校长的喜爱。1930年接受黎照寰校长的聘请回校担任体育馆主任。1932年,

以交通大学体育馆主任的身份,成为中国第一次参加奥运会的代表团成员之一。

1931年技击部师生全体合影 1931年的女子排球队

鼓舞群伦

为了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黎照寰聘请了“南洋君”——申国权为体育馆主任,增聘了体育教职员多人,并在全校设立体育

委员会,以鼓励学生加强锻炼,强健体魄。

黎照寰校长与交通大学

第12页

10

20世纪30年代交通大学铜管乐队合影(前排左一为

钱学森)

1930年交通大学游艺部棋艺股全体合影 1934年壬戌级校友相聚

1937年两广同学基金委员会合影,前

排中为黎照寰校长

20世纪30年代交通大学

话剧社演出留影

1931年学校京剧社合影

“凡学生须注重于德智体三育上之修养,盖学生学识上须有充分之涵养,于体格上须练

成健全之体魄,于道德上须有相当之训练,才识丰、体力雄、志行高,俱此三者,始能任重

致远,为国效劳。”

——黎照寰

鼓舞群伦

在黎照寰校长的鼓励下,这一时期,学校的学生社团活动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精彩局面。繁重的学习压力之余,同学们

有着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可以参加,体育运动、学生社团、演讲比赛等各类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使同学们能够得到全面的发

展。

黎照寰校长与交通大学

第13页

11

1933年交通大学举办工业展览会,黎照寰校长与来宾合影 1932年黎照寰校长发起的全国高等教育问题讨论会代表合影

“科学之昌明关系文化之盛衰,国家之强弱。此近世学者所以努力求之而国家所以竭力

倡之者也。”

——黎照寰

1934年交通大学填写全国专科以上学校重要刊物

调查表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交通大学出版的部分期刊 1935年4月黎照寰为交通大学科学

学院创办《科学通讯》题写刊名

科学之奥府

交通大学组建之初,就将研究学术、服务社会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任务。《南洋大学通则》第一条就明确规定,学校以“

造就专门人才,力图高深学术之发展为宗旨”。黎照寰到任后,将“研究高深学术”作为交大办学宗旨之一,并主张学术自由,

采取了多方面的措施推动学校在学术研究上的不断拓展和深化。

黎照寰校长与交通大学

第14页

12

1936年交通大学研究所成立十周年摄影纪念,前排左十一为黎照寰校长(前排左三为张廷金,左八为福开森,左十为叶恭绰,右二为裘维

裕,右三为钟伟成,右六为凌鸿勋)

1931年6月《国立交通大学研究所

一览》

1931年6月 《国立交通大学研究所一

览》—— 研究生

1936年《交大三日刊》 交通大学研究所

成立10周年纪念特刊

科学之奥府

定名交通大学之初,学校就有建立研究所的设想,1926年7月学校成立了国内最早的大学研究所——工业研究所。1930年

春学校扩充工业研究所为交通大学研究所,黎照寰亲任所长,健全了规章制度,聘请了一批专家顾问,在黎照寰校长的推动带

领下,研究所取得了较大发展。

黎照寰校长与交通大学

第15页

13

“本校管理学院的创办,无论在中国,在亚洲,都属创举。”

——黎照寰

1935年科学学院全体教员合影——科学

学院成立于1930年9月,将交通大学原

有的数学、物理、化学三系合一

科学学院首任院长

裘维裕

管理学院首任院长钟伟

成,曾在美国伊利诺伊

大学、芝加哥大学研修

管理学

1932年管理学院毕业合影

1937年交通大学院系专业设置图

电信门 道路工程门 实业管理科 化学系

电力门 市政工程门

构造工程门

甲 铁道工程门

公务管理科

财务管理科

铁道管理科

物理系

数学系

铁道机械

工程门

工业机械

工程门

自动机械

工程门

交通大学

上海本部

外语系 中国文学系 电机工程

学院

机械工程

学院

土木工程

学院 管理学院 科学学院

实学培国本

黎照寰认为承担起实业救国的重任是大学服务于社会的最直接的责任,为了培养能够承担起“实业救国”责任的学生,黎

照寰对学校进行了院系学科的改革,确立了继续发展工科、加速建设理科、积极扩充管理科的院系建设思路。在黎照寰校长的

带领下,1930年成立了科学学院,1931年成立了管理学院,同时扩充完善了各工程学院,学校逐步形成了“五院二系”的学科格

局。

黎照寰校长与交通大学

第16页

14

1930年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水泥实验室

1930年交通大学科学学院化学系普通化学实验室 1930年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一年级学生锻压

实习

1932年南洋大学民16级(丁卯)机械科铁路机械

系全体同学参观吴淞机厂 1930年交通大学电机学院四年级学生电话实习

实学培国本

交通大学素有“求实学、务实业”的办学传统,十分重视学生的实践,黎照寰任校长后,提出了“注重基本学科,务求实用”

的教学原则,在课程中设置了实验、实习、设计、计划、专家演讲和校外参观实习等科目,组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实践性教学

环节。

黎照寰校长与交通大学

第17页

15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校园全景图

1933年3月竣工的工程馆

1930年竣工的执信西斋

1933年3月竣工的总办公厅(容闳堂)

艺术之林园

为了学校的进一步发展,黎照寰校长任内大力改善校园环境及硬件设施。1936年,交通大学在徐家汇地区共占地四百五十

余亩,为建校以来最大面积。

大名鼎鼎的执信西斋、工程馆和容闳堂,都是黎照寰校长任内主持建造的流传后世的三大经典建筑。

黎照寰校长与交通大学

第18页

16

1934年机四汽车门专家演讲名单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马可尼到访交通大学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玻尔到访交通大学

经营四方

黎照寰校长在任期间,邀请了各界名流来校访问演讲,一方面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另一方面也扩大了学校的影响力。马

可尼、玻尔、杜威、孟禄、胡适等名人都曾来校,其中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来访,更是使得交通大学成为全国的焦点。

黎照寰校长与交通大学

第19页

17

1936年黎照寰校长致海外校友书

1934、1935年《交大三日刊》关于留

学生的报道 1930年留学生给黎照寰校长的信件

宇土茫茫

南洋公学时本校就已经派遣学生留洋,到黎照寰校长任内,因为自己的留学经历,黎照寰校长更加鼓励本校学生毕业后

继续出国深造。清华留美公费考试,从1933年恢复招考至1936年共举行四届,交大考取了18人,约占20%。

交通大学的留学生们在出国之后,也会经常写信给黎照寰校长,汇报学习情况和体会等。

黎照寰校长与交通大学

第20页

18

“日本乘我灾祸交迫之时,突袭进兵东省,夺我城池,戮我人民,凡属血性,无不愤慨。......尤希望全体职

员仍到校供职,更希望加倍努力。吾人除个人应有之救国热忱外,尤须有随时指导学生之责。”

——黎照寰《交通大学救国运动记录》

《本校教职员学生全体为暴日出兵事致电政府》——交大三日刊 1931年9月26日,第144期第一版

“九一八”事变五天后,黎照寰组织交通大学全体教职员工,共同致电南京国民政府,要求坚决抵抗日军侵略暴行。电报全文如下:

警耗传来,群情愤慨!据报载日兵水陆进迫,有加无已;若不迅集火军,准备抵抗,则沿海要隘,至相继被陷,亡国灭种,祸在眉睫。切

望总座,当机断立,以挽危局面救覆亡。在日强兵未撤以前,尤望勿遂派员开议,以免堕其狡计,迫切陈词,伏祈垂察。

1931年《交大季刊——抗日

特刊》封面

1932年,执信西斋被用作国民伤

兵医院,国民伤兵医院发来感谢信 1937年黎照寰校长“九一八”纪念演说稿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交通大学师生军训合影

民族得中兴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黎照寰校长顾全大局,带领师生抗日救国,展现了高尚的爱国情操。“一二八”事变后,黎

照寰积极提供本校执信西斋作为国民伤兵医院,在执信西斋内开设三百多张床位,为淞沪抗战医治了大量伤员。在黎照寰校长

的带领下,交通大学校园内师生爱国热情更加高涨。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开启全面侵华战争,8月份战火蔓延至上海。黎照寰校长将学校迁入租界,勉力维持

校务,后因经费断绝,学校被汪伪政府接管,黎照寰校长拒不在汪伪政府中任职,于1942年8月离开了苦心经营十余年的学

校。

黎照寰校长与交通大学

第21页

19

1933年以弘扬孙中山的精神为宗旨的文化研究机构——中山文化教育馆成立大会

1934年3月中山文化理事会第二次会议合影,二

排右一为黎照寰校长

民权保障同盟会开会之情形,站立宣讲者为宋

庆龄女士 1936年中苏文化协会上海分会成立大会

民族得中兴

作为一名民主爱国人士,从1932年起,黎照寰先后参加了一系列颇有影响的社会活动,为当时社会的民主发展做出了重要

贡献。

1932年12月,为了反对国民党的专制统治,捍卫人民民主自由权利,宋庆龄、蔡元培、杨杏佛、林语堂、黎照寰五人于上

海成立了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帮助了包括中国共产党人陈独秀,红军将领陈赓及其助手,共产国际驻中国工作人员牛兰夫妇,

作家丁玲、潘梓年等在内的同志。

1933年,黎照寰参与了中山文化教育馆从筹建到运行的全过程,为弘扬民族精神、繁荣社会文化做出了很大贡献。1936

年,黎照寰受邀担任中苏文化协会上海分会会长。中苏文化协会是近代中苏间文化交流过程中具有代表性的民间文化团体,在

主持工作期间,黎照寰积极促进中苏之间的各种交流,增强了两国人民的感情,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影响力。

黎照寰校长与交通大学

第22页

20

电机系科

中国治金新工艺的

开拓者

李文采院士

(1931年毕业)

中国日光灯、电子束管

产业开拓者,被誉为

“中国电子束管之父”

吴祖垲

(1937年毕业)

国内首创机电结合的动力工

程学科和热工仪表

自动化专业

钱钟韩院士

(1933年毕业)

新中国电器工业的

奠基人

褚应璜院士

(1931年毕业)

曾创办国内第一个

雷达工程系

孙俊人

(1938年毕业)

中国自动控制、系统工程

教育和研究的开拓者

张钟俊

(1934年毕业)

中国电信事业的开拓者和

奠基人

侯德原

(1935年毕业)

中国导弹与航天技术的

主要开拓者

蔡金涛院士

(1930年毕业)

曾主持筹建中国第一个大型电

子元件联合厂及组织研制中国

第一部超远程雷达

罗沛霖

(1935年毕业)

国内自制最大交流同步发电机

与国内最大高速感应电动机的

设计者

丁舜年院士

(1932年毕业)

英俊济跄

黎照寰校长在任期间,学校办学规模与水平日新月异,人才辈出,日后成为中国各领域开拓者或领航者不计其数。

黎照寰校长与交通大学

第23页

21

土木系科

其 他

中国摄影测量与遥感学科的

奠基人

王之卓院士

(1932年毕业)

曾主持研究制订珠峰海拔测

量技术方案,实测数值获

国际公认

陈永龄院士

(1931年毕业)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的创建

者,交通大学造船系的

创始人

辛一心

(1934年毕业)

中国外交部原部长助理

宦乡

(1932年肄业)

中国歼-8战斗机首任

总设计师

黄志千

(1937年毕业)

著名美籍华人科学家、

发明家和企业家

王安

(1940年毕业)

上海原市委书记、海峡两

岸关系协会首任会长

汪道涵

(1932年毕业)

美国纽约圣约翰大学名誉

博士、旅美航业钜子

沈家桢

(1937年毕业)

著名数学家、国家最高科

学技术奖获得者

“人民科学家”

吴文俊院士

(1940年毕业)

语言学家

许国璋

(1934年毕业)

中国致公党第九、十届

中央主席

董寅初

(1938年毕业)

英俊济跄

黎照寰校长与交通大学

第24页

22

1958年黎照寰写给政协委员会的信件 1952年黎照寰继任中国信托公司董事会

董事长相关文件

1961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四十周年之际,

黎照寰赋诗两首,表述情怀:

环球万类感新风,步日晨兴向世中;

史页纷飞西角梦,诗声响应北楼钟;

红旗三面全心敬,民族四方一理通;

共敬胜年增智力,千秋领进广联同。

承前启后历程中,四十年间万益公;

领导光灯影有度,指挥战扇胜无穷;

集中民主新天地,纪律自由致大同;

远近声高歌竞进,精诚困结和先锋。

黎照寰作诗《上甘岭观感》,歌颂战斗英雄:

连山上岭白云高,四里崎岖万战壕。

退败不甘空恃势,成功有利在能劳。

披风饮雪坚攻守,冒雨乘尘久炼操。

志勇双全生死易,英雄事迹动贤豪。

山高水长

黎照寰在与中国共产党长期协作的过程中,体会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对于中国共产党产生了崇高的

敬意,由衷地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新中国成立后,黎照寰选择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政协,在人生暮年开启了全新的

奋斗历程。

1949年8月,黎照寰参加上海市第一次各界代表会议,同时当选为政治协商委员,自1955年起,连任四届上海市人民政治协商

会议副主席,以无党派爱国人士的身份,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贡献了力量。

1953年,65岁的黎照寰,毅然报名参加以贺龙为团长的中国人民第三次赴朝慰问团。在战火纷飞的前沿阵地,黎照寰几乎走

遍了朝鲜的志愿军前线,同战士们共同生活了近三个月。

黎照寰精通经济学,在金融领域有很深的造诣。建国初期,黎照寰响应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号召,率领中国信托公司参

加社会主义改制,在建国初的困难时期为恢复上海国民经济、维护市场金融秩序稳定做出了很大贡献。

第25页

23

结 语

档案记录历史,历史凝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档案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

作,经验得以总结,规律得以认识,历史得以延续,各项事业得以发展,都离不开档案。”

作为交大历史之见证和交大文化精神最深沉、鲜活之承载,档案是砥砺全体交大人以史为

鉴、开创未来之基石。

先贤事功,永载史册,其志永砺来者。黎照寰校长曾示:“庆时深念母校创造之辛苦与

建设之困难,平时勿忘母校成立之宗旨与施教之使命”。西安交通大学档案人将牢记“为党管

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使命,以建设档案强国、文化强国为己任,深入贯彻“四个好”“两

服务”目标要求,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为服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

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独特的档案力量。

档案馆公众号二维码

第26页

1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免费电子期刊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