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春《本土攻略 初中同步》历史七下RJ 夹卷(电子样书)

发布时间:2022-12-21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2023春《本土攻略 初中同步》历史七下RJ 夹卷(电子样书)

书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殯殯 殯殯本土攻略·历史七年级下册(RJ)第一单元检测卷(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5小题,每题 2分,共 50分)1.灭掉陈朝,“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继秦汉以后第二次大统一局面”的是 ( A )A.隋朝 B.唐朝C.元朝 D.北宋2.如表为隋炀帝使用民力统计表。从表中可以看出隋朝灭亡的原因是 ( A )名称 营建洛阳 开凿运河 修筑长城 远征辽东 巡游江南数量(万人) 每月 200 计 380 20多 300多 40多A.实行暴政 B.自然灾害C.宦官专权 D.外敌入侵3.“对门第世家独霸政府的现象进行改革,改用考试的办法,从平民阶层中选拔新进官员。”这一办法是指采用 ( D )A.禅让制 B.世袭制C.分封制 D.科举制4.从古至今,人类通过政治制度的确立、改革和不断完善,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下列政治制度在唐朝得到进一步完善的是 ( D )A.禅让制 B.分封制C.等级制 D.三省六部制5.史学家范祖禹说:“他讲道义,好贤才,从谏如流……由此促成贞观之治。”在此他称颂的历史人物是 ... [收起]
[展开]
2023春《本土攻略 初中同步》历史七下RJ 夹卷(电子样书)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1页

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

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

殯 殯

本土攻略·历史

七年级下册(RJ)

第一单元检测卷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5小题,每题 2分,共 50分)

1.灭掉陈朝,“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继秦汉以后第二次大统一局面”的是 ( A )

A.隋朝 B.唐朝

C.元朝 D.北宋

2.如表为隋炀帝使用民力统计表。从表中可以看出隋朝灭亡的原因是 ( A )

名称 营建洛阳 开凿运河 修筑长城 远征辽东 巡游江南

数量(万人) 每月 200 计 380 20多 300多 40多

A.实行暴政 B.自然灾害

C.宦官专权 D.外敌入侵

3.“对门第世家独霸政府的现象进行改革,改用考试的办法,从平民阶层中选拔新进官员。”

这一办法是指采用 ( D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科举制

4.从古至今,人类通过政治制度的确立、改革和不断完善,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下列政治制

度在唐朝得到进一步完善的是 ( D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等级制 D.三省六部制

5.史学家范祖禹说:“他讲道义,好贤才,从谏如流……由此促成贞观之治。”在此他称颂的

历史人物是 ( C )

A.汉文帝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6.小明同学设计了下列知识结构图,其中空白方框内应填的内容是 ( B )

A.隋文帝的统治 B.武则天的统治

C.唐太宗的统治 D.唐玄宗的统治

7.唐朝时期,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治国理政时共同关注的问题是 ( A )

A.重视人才 B.厉行节俭

C.善于纳谏 D.减省刑罚

8.隋朝开始设置进士科,主要考核应试者对时政的看法,而唐朝重视考诗赋。这种变化直

接促进了唐朝 ( D )

A.经济的繁荣 B.科技的发展

C.市民文学的兴起 D.诗歌创作的繁荣

9.含嘉仓是隋朝在洛阳修建的最大的国家粮库。经考古发掘,遗址面积约 40万平方米,有

数百个粮窖。隋文帝末年,国家储备的物资和粮食可以供应全国五六十年。这反映了

隋朝 ( C )

A.商业发达 B.社会环境安定

C.经济繁荣 D.皇帝奢侈腐化

10.唐代涌现出一大批天下闻名的女性历史人物,她们之中既有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武则天、女将军平阳公主,又有著名的女官上官婉儿、女诗人薛涛、女道士鱼玄机等。这

一现象 ( B )

A.体现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B.得益于社会风气的开放

C.反映了科举制度的进步 D.体现了民族交融的成果

11.794年,西南某少数民族政权与唐朝使臣在洱海边的点苍山神祠举行盟誓,表示“誓为汉

臣,永无离贰”。该政权是 ( D )

A.突厥 B.吐蕃 C.渤海国 D.南诏

12.高士廉等奉命编写《氏族志》时,以山东崔氏为第一等。唐太宗看后极为不满,要求按当

朝官爵重新编定,遂以皇族为第一等,将山东崔氏降为第三等。这反映了唐初 ( A )

A.贵族等第观念犹存 B.君主权威面临挑战

C.区域经济发展不均 D.科举制度初见成效

13.唐诗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以下属于李白

的创作风格的是 ( A )

A.飘逸洒脱 B.淳朴厚重

C.通俗易懂 D.委婉细腻

第2页

14.唐代有一位书法家,他曾任平原郡太守,抗击过安禄山叛乱,其所创的雄浑敦厚的新书

体,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该书法家是 ( D )

A.王羲之 B.欧阳询 C.柳公权 D.颜真卿

15.下图是唐朝著名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它描绘的是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派来的求婚

使者的场景。这可以直接用来研究唐朝 ( B )

A.密切的中外交往 B.民族交融的加强

C.开放的社会风气 D.盛世经济的繁荣

16.唐朝与 7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官方往来。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是 ( D )

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②对外政策比较开放

③对外交通发达 ④经济繁荣、文化辉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7.我们研究 7世纪时印度半岛、中亚以及我国新疆地区的历史,可以查阅的书籍是 ( C )

A.《史记》 B.《齐民要术》

C.《大唐西域记》 D.《水经注》

18.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不少创造发明,其中唐朝时期创制

的新型灌溉工具是 ( C )

A.耧车 B.翻车 C.筒车 D.秧马

19.唐朝是越窑工艺最精湛的时期,越窑瓷器与唐代饮茶风尚关系密切,其瓷质造型,釉色

之美,深受饮茶者的喜爱。越窑瓷器主要是 ( B )

A.白瓷 B.青瓷

C.青花瓷 D.唐三彩

20.如图是出土于唐长安城遗址的伎乐八棱金杯,杯身上的乐师深目高鼻,服饰带有中亚风

格,手持琵琶等西域乐器。从该文物可以获取的唐朝信息不包括 ( B )

A.艺术的繁荣状况 B.农业的发展状况

C.手工业的发展状况 D.开放的社会局面

21.《新唐书》曾记载:“武夫悍将即使在没有战事的时候也占据险要、专制一方,既有百姓,

又有甲兵、财赋,分布在天下。”这一现象导致了唐朝 ( D )

A.外戚干政 B.重文轻武

C.宦官专权 D.藩镇割据

22.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的皇帝是 ( A )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武则天

23.以下是唐朝前期户口统计表(单位:万户)。它反映了唐朝前期 ( A )

唐初 639年 650年 705年 740年 754年

200 304 380 615 841 906.9

A.经济发展 B.社会风气开放

C.民族交融 D.中外交往频繁

24.“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这是杜甫《垂老别》中的诗句。

该诗创作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动乱时期。这场动乱是 ( B )

A.大泽乡起义 B.安史之乱

C.黄巢起义 D.黄巾起义

25.归纳总结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某同学对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特征进行了如下归纳,

符合隋唐时期时代特征的是 ( C )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繁荣与开放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小题,共 50分)

26.(11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定都长安……长安需要与富庶经济区联系,需要南方粮食物资供应北

方……隋统治者要实现对南方的有效统治,贯通南北运河势在必行……隋王朝派出大

量军队驻扎边境,这些军队仅靠屯田是不够的,必须依靠江淮和中原粮饷供应。路途遥

远,开凿运河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摘编自陈国庆《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

(1)根据材料一,说明隋朝开凿运河的原因。(4分)

加强南北经济联系,保障北方的物资供应;加强对南方的有效统治,巩固国家统一。(4分)

第3页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指出隋朝大运河的中心。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它的开凿特点。(3分)

中心:洛阳(1分)特点:在天然河道和已有的古运河基础上开凿的;贯通南北水系。(2分)

材料三 隋炀帝开凿运河,本是惠及百姓、泽被后世、利国利民的工程,但因劳役过

于繁重,反而成了一项虐政,加速了农民起义的爆发。但是运河的开通,对于以后唐、宋

两代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政权的巩固,都起了巨大的作用。

———摘编自安作璋《中国运河文化史》(上册)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开凿大运河的利与弊。(4分)

利:便利了南北交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对于以后唐、宋两代经

济文化的发展和政权的巩固,都起了巨大的作用。(2分)弊:劳民伤财,激化了社会矛

盾,加速了隋的灭亡。(2分)

27.(13分)唐朝具有高度的自信和恢宏的气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民族交往】

材料一 贞观十五年正月……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今青海鄂陵湖)迎接公主。回

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摘编自《中华上下五千年》

(1)材料一中的“公主”指的是谁?这次通婚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3分)

文成公主。(1分)历史影响:密切了汉、藏两族的联系,促进了吐蕃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2分)

材料二 太宗皇帝尊重各民族的生活习惯,信任他们,帮助他们,在他的朝堂上做

官的少数民族人士就有 500多人,五品以上的“高级干部”达百余人,他们为大唐帝国的

强盛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2)材料二中的“太宗皇帝”被这些少数民族尊奉为什么?材料二体现了唐朝实行什么

民族政策?(3分)

“天可汗”。(1分)开明的民族政策。(2分)

【中外交流】

材料三 天宝末,扬州僧鉴真,始往倭国,大演释教……

———李肇《唐国史补》

(3)材料三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该事件传播了哪一宗教文化?请举一例能够印证

唐与天竺友好往来的史实。(3分)

历史事件:鉴真东渡。(1分)宗教:佛教。(1分)史实:玄奘西行。(1分)

材料四 政治稳定、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唐帝国,与亚洲、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

都有往来。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当今世界很多地方的人称中国人为“唐人”,

许多国家至今还有“唐人街”。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4分)

国家统一,社会安定,国力强盛;唐朝具有高度的自信和恢宏的气度,实行对外开放政

策;发达便利的海陆交通等。(4分,言之有理即可)

28.(14分)唐朝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朝代之一,是世人公认的中国古代的繁荣时代。阅读

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经济繁荣】

材料一

第4页

(1)材料一中的图 1、图 2、图 3分别体现了唐朝哪些行业的繁荣景象?(3分)

图 1:农业;图 2:手工业;图 3:商业。(3分)

(2)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长安城的布局特点以及它在当时的地位。(3分)

特点:布局严整对称。(1分)地位: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

座国际性的大都会。(2分)

【文化昌盛】

材料二 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而诗之盛者莫过于唐。……《全唐诗》收录的诗

作有 48000多首。唐诗内容既涉及政治、经济、宗教,又涉及亲情、友谊、怀古、山水、田

园;作者中既有帝王将相,也有贩夫走卒、外国人……

———摘编自仪平策《中国审美文化史》

(3)唐朝的诗人中,有“诗仙”和“诗圣”之称的分别是谁?(2分)

“诗仙”:李白。(1分)“诗圣”:杜甫。(1分)

(4)根据材料二,归纳唐朝诗歌繁盛的表现。(4分)

唐朝诗歌数量多,内容丰富,风格多样;诗人身份多样等。(4分)

【社会开放】

材料三 唐朝允许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参加科举考试和做官。京城和各大城

市居住着很多域外来的使节和留学生,有不少人与当地人通婚。武则天下令组织编纂

的《三教珠英》一书,儒、佛、道的内容都包括在其中。

———摘编自朱汉国《历史》

(5)根据材料三,概括唐朝社会风气的特点。(2分)

兼收并蓄,中西贯通,开放包容,昂扬进取。(2分)

29.(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开元初,唐玄宗任用有“救时宰相”之誉的姚崇,姚崇富有应变能力、改革思

想。后来,唐玄宗又任用与姚崇齐名的贤相宋璟,宋璟刚正不阿,敢于直谏。唐玄宗初

期所用宰相均为一时贤才,他们各有所长,为唐朝的繁荣昌盛作出了重要贡献……随着

唐朝的兴盛,唐玄宗取得了卓著的政绩,于是他便开始骄惰怠政,享乐腐化……他一反

开元初年的虚心勤谨,日渐恃能矜骄,他渐次贬斥不迎合自己的朝臣,宠信佞臣,身边逐

渐形成了一个以宦官、佞臣组成的腐朽官僚集团。……在执政的后期,他骄惰怠政,纵

情声色,宠信佞臣,穷兵黩武,致使内忧外患,矛盾重重,最终爆发了“安史之乱”。唐玄

宗不但在“安史之乱”中丧失了皇权,大唐王朝也因此由盛转衰。

———摘编自邢志刚《论唐玄宗李隆基》

(1)唐玄宗统治前期,出现的盛世局面被称为什么?指出材料中使大唐王朝“由盛转衰”

的历史事件。(4分)

盛世局面:开元盛世。(2分)历史事件:安史之乱。(2分)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8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观点:统治者的作为关乎国家的兴衰。

论述:唐玄宗统治前期,选贤任能,重用姚崇、宋璟等人,整肃吏治,发展生产,国家空前

繁荣富强,史称“开元盛世”。但他统治的后期,骄惰怠政,宠信佞臣,致使内忧外患,矛

盾重重,最终爆发了“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

结论:国家的兴衰与统治者的作为息息相关,统治者只有励精图治,才能促进国家不断

发展。(观点明确 2分,依据史实 4分,条理清楚 2分,共 8分)

第5页

第二单元检测卷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5小题,每题 2分,共 50分)

1.“黄袍加身统天下,五代纷争从此休。”诗句评述的帝王是 ( D )

A.李世民 B.赵构

C.杨坚 D.赵匡胤

2.宋以朝臣充任各州长官,称“权知某军州事”,简称“知州”。宋代在各州府设置的以分知

州权力的官职是 ( C )

A.宰相 B.节度使

C.通判 D.转运使

3.“重文轻武”是宋朝的基本国策。宋朝实行此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 B )

A.发展文教事业 B.维护封建统治

C.防范武将专权 D.形成文官政治

4.“统契丹,建政权,都上京,为太祖”描述的是哪一历史人物 ( A )

A.阿保机 B.元昊

C.阿骨打 D.赵匡胤

5.以下这幅地图中,①②③代表的政权分别是 ( C )

A.魏、蜀、吴 B.金、西夏、南宋

C.辽、西夏、北宋 D.蒙古、西夏、隋朝

6.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一部中华民族史就是一部各民族团结凝聚、共同奋进的历史。

如下是某同学用制表法梳理少数民族杰出人物时制作的表格,表格中由上到下依次应填

写的人物是 ( D )

人物 主要事迹

统一女真各部,颁行女真文字

统一蒙古草原,建立蒙古政权

把国号改为元,完成全国统一

A.忽必烈、阿骨打、铁木真 B.铁木真、阿骨打、忽必烈

C.阿骨打、忽必烈、铁木真 D.阿骨打、铁木真、忽必烈

7.岳家军作战勇敢,纪律严明,令金军闻风丧胆。下列战役能够论证这一观点的是 ( C )

A.澶州之战 B.淝水之战

C.郾城大捷 D.赤壁之战

8.辽宋夏金时期的典型特征可归纳为 ( D )

A.国家的产生 B.百家争鸣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民族政权并立

9.下列事件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B )

①金灭亡 ②西夏灭亡 ③南宋灭亡 ④元朝建立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①③④ D.④③②①

10.如下是“唐宋发行铜币数目统计表”,它体现出宋代 ( C )

朝代 年份 铜币数目(万贯)

唐 804年 13.5

1000年 135

1007年 185

1073年 600

A.商业活动不再受时间、空间限制

B.外贸所得在财政中占重要地位

C.商业贸易繁荣的程度超过唐代

D.都市出现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

11.海关是国家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宋朝时相当于海关的机构是 ( A )

A.市舶司 B.转运使 C.枢密院 D.蕃坊

第6页

12.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最有利于农业生产持续发展的是 ( B )

A.募役法 B.农田水利法 C.保甲法 D.方田均税法

13.宋词:“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元夜是元宵之夜,材料

反映出宋代元宵节的习俗是 ( D )

A.贴桃符 B.赛龙舟 C.挂年画 D.挂彩灯

14.《资治通鉴》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共 1300多年的历史。主持编写这部编年体通史巨著

的是 ( B )

A.苏轼 B.司马光 C.毕昇 D.范仲淹

15.下图为宣化辽代墓葬中发现的壁画《备茶图》(局部),尽管辽地并不产茶,但壁画中描绘的茶

具与烹茶程序,皆体现出唐宋茶法在辽地的影响。这一发现最能证明宋辽时期 ( D )

A.农业生产的发展 B.海外贸易的兴盛

C.民族矛盾的缓和 D.民族文化的交融

16.元朝是民族交融的时代,在当时多民族交融下,诞生了一个新民族。这个民族是 ( B )

A.壮族 B.回族 C.苗族 D.满族

17.元朝在继承前代制度的基础上,对地方行政区划与管理制度进行了改革。今天的广州

在元朝时最有可能隶属于 ( A )

A.江西行省 B.西域都护府

C.宣政院 D.澎湖巡检司

18.以下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其中,元朝时中央政府开始对其行使行政管辖

的是 ( B )

A.新疆、西藏 B.西藏、台湾

C.台湾、海南 D.新疆、辽东半岛

19.下列关于宋元时期的中外交通,说法错误的是 ( C )

A.海上、陆上丝绸之路并举 B.造船和航海技术有较大发展

C.只有陆路交通没有海路交通 D.与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

20.《宋史》记载:“有造突火枪,内安子窠……”这描绘的是我国“四大发明”中哪一项发明

的应用 ( C )

A.造纸术 B.印刷术

C.火药 D.指南针

21.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有 ( A )

①南方相对安定 ②北民南迁,南方人口增加

③北方民族大交融 ④南方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2.某同学搜集了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人物资料进行探究性学习。他探究的主题是( C )

A.汉赋的兴起 B.唐诗的繁荣

C.宋词的发展 D.元曲的流行

23.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南方的商业尤为发达。南宋最大的商业都市是 ( D )

A.广州 B.开封

C.泉州 D.临安

24.蹴鞠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一项古老的体育运动。在宋代,普通市民要看蹴鞠表

演,可以去 ( A )

A.勾栏 B.宣政院

C.驿站 D.市舶司

25.某单元复习课上,历史老师用 PPT展示了如下图片。请判断这一单元的阶段特征是

( D )

A.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7页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小题,共 50分)

26.(12分)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之间的战争虽然一度频繁,但和平仍是主流。阅读下列

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朝最遭人诟病的地方是军事上的羸弱,在与其他民族政权的战争中屡

屡失败,它不仅未能像汉唐一样在草原上大展雄风,而且连本属于汉地的燕云十六州都

未能收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北宋时占据燕云十六州的是哪一政权?(1分)

辽。(1分)

材料二 1005年,辽与北宋议和,辽朝撤军,宋给辽岁币,此后很长时间双方保持着

和平局面;1044年,北宋与西夏订立和约,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宋夏边界贸易

兴旺;1141年,南宋与金议和,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北宋与辽、西夏订立和约,南宋与金议和,这对于中华

民族的发展有何积极作用?(4分)

维持了相对和平稳定的局面,加强了民族间的贸易往来;促进了民族交融。(4分)

材料三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岳飞和文天祥深受后人尊敬?(4分)

岳飞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抗金英雄,他的抗金斗争是正义的;(2分)文天祥是著名的抗元

英雄,他被俘后宁死不屈,表现出了崇高的民族气节。(2分)

材料四 元朝结束了唐末以来长期分裂的状态,建立了强大的统一多民族国家,这

是元朝首要的政治成就。元朝还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民族大交融时期。

(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元朝的建立者是谁?举一例史实证明“元朝还是中国历史上最

重要的民族大交融时期”。(3分)

忽必烈。(1分)史实:边疆各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

族与汉族已没有什么区别;元朝时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2分,任答一点即可)

27.(12分)两宋时期,中央集权不断强化,社会经济蓬勃发展,科技发明取得重大成就。阅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

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

———摘编自《宋史·职官志》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中央加强对地方管理的措施有哪些?(6分)

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在各州府设立通判,以分知州的权

力;下令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税收由中央掌控,后来又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

赋收归中央。(6分)

材料二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数比例

唐朝 405万 45.2% 495万 54.4%

北宋 1238万 64.6% 679万 35.4%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表格信息反映的经济现象。(2分)

经济重心南移。(2分)

材料三 17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培根在他的著作《新工具》中写道:“举世皆知

的印刷术、火药和磁石,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首先是在学术上,其

次是在战争中,最后是在航行方面,而由此又引出了不计其数的变化。由此,人类的文

明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第8页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活字印刷术和指南针对世界的影响。(4分)

活字印刷术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播与发展。(2分)指南针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

发展。(2分)

28.(11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中书省的主要职能。元朝还在中央设立了哪

一机构统辖西藏事务?(4分)

职能: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2分)机构:宣政院。(2分)

材料二 元朝建立后,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以中书省分驻地方,称行中书省,以便

直接处理政务。

(2)根据材料二,元朝在地方行政制度上有何创新?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这一地方

行政制度产生的影响。(4分)

创新:创立行省制度。(2分)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省的建制沿用至今。(2分)

材料三 元朝不仅版图辽阔,而且对边疆地区实施了长时间和比较稳定的统治,这

是前代大一统王朝没有做到的。汉唐王朝疆域辽阔,对内陆边疆地区往往是通过册封

和朝贡实施控制,很不稳定。元朝的疆域则与王朝统治相始终,边疆管理也更多地呈现

出与内地一体化的趋向。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3)元朝统治者为加强对台湾地区的管辖,设置了什么管理机构?根据材料三,概括与

汉唐相比,元朝在边疆管理上的特点。(3分)

机构:澎湖巡检司。(1分)特点:与内地一体化。(2分)

29.(15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词始于唐朝,兴于五代,盛于两宋。宋代随着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人们

对文化生活的追求也随之强烈。宫廷设教坊教习音乐,城市有歌楼瓦肆,乡村传唱民歌

小调,这为词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因而,词成为两宋的主要文学形式,故称宋词。

———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新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归纳宋词兴盛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一位宋代著名的词人。(5分)

原因:宋代经济发展,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人们对文化生活的重视和强烈的需求。(4

分)代表人物:苏轼、李清照、辛弃疾。(1分,一例即可)

材料二

元墓出土的杂剧陶俑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杂剧的表演特征并列举一个代表作家及其作品。

(4分)

特征: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等融合在一起。(2分)代表作家及其作品:关汉卿《窦娥

冤》。(2分)

材料三 宋杂剧为元朝戏剧的发展打下了基础。由于元统治者不重用汉人知识分

子,一些不得意的文人、落魄之士,用他们的智慧创造了中国文学史上又一辉煌的篇

章———元曲。戏剧的产生必须在社会经济充分发展的城市中,有充足的市民人数和文

娱活动的需要,才有可能形成集中的观众群体和以演剧为生的艺人群体。

———摘编自吴刚《中国古代的城市生活》

(3)根据材料三,概括元朝戏剧繁荣的历史条件。(4分)

宋杂剧奠定基础;元统治者不重用汉人知识分子;社会经济充分发展的城市出现;有充

足的市民人数和文娱活动的需要。(4分)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说社会发展与文化繁荣的相互关系。(2分)

社会发展与文化繁荣互相促进。(2分)

第9页

期中检测卷

(范围:第 1—10课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5小题,每题 2分,共 50分)

1.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时间轴,图中②处代表的历史事件是 ( C )

A.建立隋朝 B.开通运河

C.灭亡陈朝 D.江都兵变

2.隋炀帝时期,开凿大运河,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有效地加强了南北方

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这一水利工程的中心是在 ( B )

A.咸阳 B.洛阳

C.江都 D.余杭

3.一位同学在评价隋炀帝时,这样写道:“隋炀帝的一生有创举、多建树,也有暴政,致速

亡。”可以看出,该同学对隋炀帝的评价 ( C )

A.全面肯定 B.全面否定

C.一分为二 D.比较片面

4.他统治时期,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虚心纳谏,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他是 ( B )

A.汉武帝 B.唐太宗

C.宋太祖 D.唐玄宗

5.骆宾王曾参加反抗武则天的队伍,并撰写声讨武则天的檄文。武则天读了檄文后,惋惜

地说:“这么好的人才没有得到重用,是宰相的过错!”这说明 ( B )

A.骆宾王很有文采 B.武则天爱惜人才

C.宰相能力有限 D.武则天不得民心

6.新疆尉犁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入选 2021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其中出土戍边将

士文书 883件,文书中多次出现“开元四年”的表述。通过该遗址可了解的朝代是( A )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7.李白的诗豪迈奔放、清新飘逸,而杜甫的诗沉郁悲怆、语言凝重,导致二人作品风格不同

的主要原因是 ( D )

A.对祖国山河的感触不同 B.所受的教育不同

C.仕途不同 D.所处的社会现实不同

8.如图所示文物可以直接印证唐代的 ( D )

A.社会政治状况 B.科举选才标准

C.思想开放程度 D.手工制作水平

9.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善于利用自然力为生产和生活服务。下列哪一项属于利用自然力驱

动的生产工具 ( C )

A.骨耜 B.耧车 C.筒车 D.曲辕犁

10.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促进了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和交融。下列能佐证这一结

论的史料是 ( B )

11.唐朝在西域设置的军政机构是 ( B )

①西域都护 ②安西都护府

③北庭都元帅府 ④北庭都护府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④

12.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的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人物是

( A )

A.玄奘 B.松赞干布 C.鉴真 D.文成公主

第10页

13.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导致的结果是 ( D )

A.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B.唐朝就此灭亡

C.经济重心南移 D.唐朝从此由盛转衰

14.北宋政权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其中不包括 ( B )

A.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 B.设置节度使抵御外敌

C.设置通判分知州的权力 D.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15.改革和制度建设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巩固统治的一项重要措施。北宋中期,为了摆脱

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宋神宗推行了 ( D )

A.重文轻武的政策 B.休养生息政策

C.澶渊之盟 D.王安石变法

16.1040年,范仲淹因直谏触怒皇帝,被贬到陕西地区,参与宋朝西北边防事务。他当时的

军事对手是 ( B )

A.契丹 B.大夏 C.大金 D.蒙古

17.两宋时期,各民族政权之间既有战争也有和平,但和是主流。下列各项中,不是宋辽、宋

夏、宋金之间议和的共同点的是 ( D )

A.结束了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 B.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

C.宋朝都缴纳岁币 D.辽、西夏、金都向宋称臣

18.下列地图中阴影部分表示政权疆域,南宋的疆域应该是 ( D )

19.岳飞的《满江红》中写道:“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其中的“匈奴”是指 ( C )

A.匈奴族统治者 B.契丹族统治者

C.女真族统治者 D.党项族统治者

20.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于哪一地区 ( C )

A.长安 B.洛阳 C.四川 D.杭州

21.景德镇是我国著名的瓷都,它兴起于 ( C )

A.隋朝 B.唐朝 C.北宋 D.明朝

22.宋朝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其主要职能是 ( C )

A.主持地方行政 B.监察百官

C.管理海外贸易 D.统率军队

23.读我国经济重心变化示意图,与图三相对应的时期是 ( D )

A.东汉后期 B.隋朝前期 C.唐朝中期 D.南宋时期

24.下列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正确的是 ( A )

①西夏灭亡 ②蒙古灭金 ③忽必烈继承汗位

④元朝建立 ⑤南宋灭亡

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③④⑤ C.③①②④⑤ D.④⑤①②③

25.他在南宋灭亡后,仍然继续坚持抗元斗争,并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

青”的千古绝唱。他是 ( C )

A.岳飞 B.寇准 C.文天祥 D.王安石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小题,共 50分)

26.(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唐·皮日休

(1)材料一中的“河”指什么?(2分)

隋朝大运河。(2分)

材料二 唐太宗在农民起义过程中,目睹了隋王朝由于炀帝暴政而被农民起义军

推翻的事实。他心里产生强烈震颤……使他不得不调整自己的统治政策,以维护李家

王朝的长治久安。

———摘编自杨圣琼《唐太宗治国思想形成的原因新论》

10

第11页

(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太宗调整统治政策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唐太宗是如何调

整统治政策的?(8分)

原因:吸取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2分)措施:政治上,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

央机构的职权和决策程序;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

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

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6分,任意三点即可)

材料三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

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春望》

(3)材料三中所说的“国破”是因为什么历史事件?(2分)

安史之乱。(2分)

材料四 太祖之有天下,救五代之乱,不残一人,自古无之。

———程颐

(4)从材料四程颐的评价中可以看出宋太祖的主要功绩是什么?(2分)

建立宋朝,陆续消灭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五代的分裂割据局面。(2分)

27.(11分)处理好民族关系是各朝代政权实施治国理政,追求和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内

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资治通鉴》载:唐太宗宣称“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吐

蕃首领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化,多次派使者到唐朝求婚,于是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了

他……唐中宗景龙四年,吐蕃赞普迎娶了金城公主……尺带珠丹上书唐朝皇帝说,唐朝

和吐蕃“和同(为)一家”。唐穆宗长庆年间,唐蕃订立友好盟约,立“唐蕃会盟碑”。

———摘编自部编版《中国历史》七下

(1)材料一体现了唐太宗怎样的民族政策?根据材料一,唐与吐蕃为加强友好交往采取

了哪些方式?(3分)

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1分)方式:和亲;订立友好盟约。(2分)

材料二 历史学家曾经认为,宋朝乃是历史上中国受外族侵犯较多的软弱王朝。

其实,有宋一代,汉人汉文化面临强盛崛起的北方和西部民族,宋朝不仅与势如疾风暴

雨的北方和西部游牧民族文化,作顽强坚毅地抗拒和争斗,而且还不断开拓和传播了汉

文化。北宋中原地区的汉人,更是与进入中原的北方和西部少数民族密切往来、频繁交

融,使一批又一批来到中原的少数民族,学习和接受先进的汉文化,从而逐步融合于汉

文化。

———摘编自《中国历史上第三次民族文化大融合和中原汉人汉文化发展》

(2)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宋朝与势如疾风暴雨的北方和西部游牧民族文化,作顽强坚毅

地抗拒和争斗”的史实。根据材料二,指出宋朝时期汉文化发展的特点。(3分)

史实:宋辽战争、宋夏战争、宋金战争、宋元战争(或岳飞抗金,文天祥抗元)。(1分,一

例即可)特点:少数民族的文化融合于汉文化中。(2分)

材料三 盟约签订之后,宋辽边境贸易兴旺,宋用丝织品、稻米、茶叶等换取辽的

羊、马、骆驼等;与宋议和后,西夏设太学,译汉文书,积极吸取中原文化。

(3)请写出材料三中宋辽盟约的名称。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与辽、西夏

议和产生的积极影响。(3分)

澶渊之盟。(1分)影响:维持了和平局面;促进了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加强

了民族间的友好关系,促进了民族融合。(2分,言之有理即可)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促进民族交融的因素有哪些?(2分)

开明的民族政策;民族间友好交往;边境贸易;和亲、会盟、战争等。(2分,任答两点即可)

28.(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朝统一全国后,对门第世家独霸政府的现象进行改革,改用考试的方

法,从平民阶层中选拔新进官员。凡考试合格的知识分子,不问什么门第,一律委任

官职……

———柏杨《中国人史纲》

11

第12页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隋朝在选拔人才方面的制度创新是什么?与前朝相比,

隋朝选官的标准有什么重大不同?(4分)

制度创新:开创了科举制。(2分)不同:前朝注重门第,隋朝注重才能学识。(2分)

材料二 载初元年(690年),武则天亲自主持考试,考生有上万人之多,连续考了几

天。这次由皇帝亲自面试选拔人才的考试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据统计,武则天时

期的 10位宰相中有 6位出身于低级官吏或平民,晚唐时期的官吏中也有 14%出身于寒

门。科举制扩大了官吏的选拔范围和统治基础,大大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武则天对选官制度进行了怎样的改革?这种选官制度

有什么积极意义?(4分)

改革: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2分)积极意义:扩大了官吏的选拔范围

和统治基础,推动了教育的发展。(2分)

材料三 宋朝注重文教事业,人才选拔录取的范围放宽了,名额也成倍增长,逐渐

形成了庞大的文官制度,扭转了尚武轻文的风气。宋代的考试实行糊名和誊录,并建立

防止徇私的新制度。在考试内容上也进行改革,加大对儒家经典义理的阐释,注重语言

表达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根据材料三,概括宋朝选官制度的特点。这些特点体现了宋朝实行什么国策?(4分)

特点:录取范围扩大,名额增加,考试内容注重实用。(2分)国策:重文轻武。(2分)

29.(13分)在历史长河中,货币以不同的形态流通于商贸体系中,连接了政治、经济和文

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此后,各诸侯国的旧钱币不再进入社会,圆形方孔钱开始在全国广泛使

用。这不仅意味着奇形怪状的货币不再流通,今后货币形状会规范统一,还代表着古代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货币改革取得成功。

———摘编自《中国古代货币的演变与发展论析》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第一次货币改革取得成功”的意义。(4分)

改变了货币混乱的状况;有利于经济管理;促进了经济发展;有利于巩固统一。(4分)

材料二 日本仿唐风气盛行,政府曾多次派“遣唐使”学习唐朝先进文化。受唐朝

货币制度影响,708年,日本正式在奈良仿照唐“开元通宝”铸造“和同开珎”。这是见于

文献记载的日本历史上最早的自铸货币。

———摘编自《中国古代货币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3分)

现象:日本币制深受唐朝影响。(1分)原因:日本人善于学习;中日交往频繁。(2分,言

之有理即可)

材料三 某历史兴趣小组围绕“中国古代货币的演变”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整理

了以下学习资料(部分):

时期 语文 历史 地理 科技

北宋

《水浒传》:林冲发配,路经柴

进庄上,庄客拿盘子“托出一

斗白米,米上放着十贯钱”。

当时一斗米约合今天十四斤,

铜钱十贯约重七十斤,两者相

加,重 八 十 多 斤。 礼 可 谓

“重”矣,可是披枷带锁的林

冲如何带走呢

商业贸易发展使货

币流通量开始大幅

增长。流通的货币

以 铜 钱 和 铁 钱 为

主,跨 区 域 贸 易 需

要 远 途 运 输 大 量

货币

四 川 盆 地 边 缘 地

区,山 地 面 积 占 总

面积 的 93%,其 中

又 以 海 拔 1500—

3000米 的 山 地 为

主,个 别 山 峰 超 过

了 4000米

四川 的 雕 版

印刷业发达,

所生 产 的 纸

是印 制 纸 币

的上佳原料

(3)根据材料三,分析北宋货币演变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这次演变。

(6分)

原因:商品经济发展;金属货币不便携带;四川交通不便;四川印刷技术与造纸技术先

进。(4分)评价:实现了由金属货币向纸币的演变(或产生了历史上最早的纸币);促进

了商品经济的发展。(2分)

12

第13页

第三单元检测卷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5小题,每题 2分,共 50分)

1.元朝末年,政治十分腐败,民不聊生,各地出现多支反元队伍。领导队伍建立明朝、攻占

元大都的是 ( C )

A.赵匡胤 B.赵光义 C.朱元璋 D.朱棣

2.如图是我国古代某两个朝代的国家机构设置示意图,其变化反映了 ( A )

A.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B.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建立

C.地方行政机构不断精简 D.丞相的权力不断加强

3.明朝时设立的特务机构有 ( B )

①刑部 ②市舶司 ③锦衣卫 ④东厂 ⑤三司

A.①②③ B.③④ C.②③④ D.②③④⑤

4.下列关于八股取士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 B )

①应试者可自由发挥 ②试题出自儒家的“四书”“五经”

③严重束缚了士人的思想 ④答卷的专用文体为八股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在 5000多

年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下列有关明朝在科技、建筑、

文学上取得的辉煌成就,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

A.北京城修建于明太祖时期 B.长城是各族人民交往的纽带

C.《牡丹亭》的作者是汤显祖 D.《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

6.某出版社将《天工开物》《农政全书》列为同类古籍出版发行。这类古籍是 ( B )

A.医学著作 B.科技著作 C.史学著作 D.文学著作

7.下列关于明朝时期对外交往与冲突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

A.明朝中期,倭寇开始骚扰我国沿海地区

B.郑和的船队先后七次下西洋

C.历史上第一批对我国进行侵略活动的西方国家包括葡萄牙

D.戚继光抗倭斗争中最著名的战役是台州大捷

8.1416年,郑和完成第 4次下西洋任务后,出现了亚洲、非洲的 17个国家和地区派遣使节

来华的盛况。这一史事表明郑和下西洋 ( B )

A.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B.增进了中外友好往来

C.促进了明朝经济发展 D.解除了东南沿海倭患

9.明代时,盛产青花瓷并且成为全国制瓷中心的地区是 ( B )

A.苏州 B.景德镇 C.长安 D.北京

10.下列关于明末李自成起义的说法,错误的是 ( C )

A.爆发于陕西北部,发展迅速

B.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军纪严明

C.根本原因是发生自然灾害

D.起义推翻了明朝的统治

11.驻守山海关,明朝灭亡后降清,并引清军入关的明朝将领是 ( A )

A.吴三桂 B.魏忠贤 C.李自成 D.戚继光

12.改女真族名为满洲,改国号为清的人物是 ( A )

A.皇太极 B.努尔哈赤 C.顺治帝 D.康熙帝

13.如图漫画比较形象地反映了清朝时期 ( D )

A.思想控制加强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C.中外交往频繁 D.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13

第14页

14.“孽子孤臣一稚儒,填膺大义抗强胡。丰功岂在尊明朔,确保台湾入版图。”该诗赞扬

的是 ( D )

A.岳飞 B.郑和 C.戚继光 D.郑成功

15.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清朝前期统治者加强对该地区治理的

史实包括 ( C )

①册封达赖和班禅 ②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③平定噶尔丹叛乱 ④设置伊犁将军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6.反抗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下列事件中反映了

这一优良传统的是 ( B )

A.康熙统一台湾 B.雅克萨之战

C.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D.设置驻藏大臣

17.鉴于台湾所用南明永历年号的钱文甚多,1689年,清政府发行“康熙通宝”钱币(如图),

其背面刻有满文、汉文书写的“台”字。这表明清朝 ( B )

A.推翻了南明的统治 B.加强了对台湾的管辖

C.推行文化专制政策 D.货币受南明钱文影响大

18.清朝统治者运用“因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的原则解决边疆问题。下列能够

佐证该观点的是 ( B )

A.台湾建制 B.册封达赖和班禅

C.平定准噶尔叛乱 D.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19.清朝前期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有 ( A )

①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②玉米、甘薯的普遍种植

③耕地面积增加 ④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0.清朝翰林官徐骏在奏章里把“陛下”的“陛”字错写成“狴”。雍正帝因此将其革职,又派

人查他的诗集,以诽谤朝廷的罪名将其治罪。这反映了清朝前期 ( A )

A.大兴“文字狱” B.八股取士

C.焚书坑儒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1.如表所示纳税田亩数的变化反映了当时 ( C )

时间 纳税田亩数比 1683年增加的比例

康熙五十一年 23%

雍正四年

60%

(此时耕地面积已超过明末的 20.6%)

A.精耕细作的推广 B.手工业技术提高

C.农业经济的发展 D.水利工程的兴修

22.下列明清小说中,以爱情故事为线索,通过家族兴衰变化来揭示封建社会衰亡命运的是

( D )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

23.漫画诙谐幽默,耐人寻味,它能直观形象地反映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观察

下图,漫画反映了 ( B )

A.文化专制 B.闭关锁国 C.“一带一路” D.封建专制

24.清朝时,喜洲商帮、腾冲商帮和鹤庆商帮并称为“滇西三大商帮”,名扬茶马古道。明清

时,由山西商人组成的全国性的大商帮是 ( A )

A.晋商 B.徽商 C.粤商 D.浙商

25.清朝时期影响最大的戏剧是昆曲和 ( C )

A.豫剧 B.越剧 C.京剧 D.黄梅戏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小题,共 50分)

26.(10分)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皇权强化】

材料一 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

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摘编自张习孔等《明朝大事本末》

14

第15页

(1)根据材料一,明太祖废丞相的主要理由是什么?(2分)

相权威胁皇权。(2分)

材料二 军机处地处内廷,直接听命于皇帝。清代文学家赵翼说:“(军机大臣)只

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下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为什么说军机处的设立强化了君主专制?(2分)

军机处的设立便于皇帝独掌朝政。(2分)

【边疆治理】

材料三

清朝前期 新疆 西藏 台湾

设置机构或官职 A B 台湾府

(3)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表格中 A、B两处对应的内容。(2分)

A:伊犁将军;B:驻藏大臣。(2分)

【抗击侵略】

材料四 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在辽阔的东北边界为保卫边防而进行的长期反

复斗争的一次胜利,它挫败了沙俄跨越外兴安岭侵略我国黑龙江流域的企图,遏制了几

十年来沙俄的侵略势头,使清东北边境在以后一个半世纪里基本上得到安宁,谱写了一

曲反侵略斗争的凯歌。

(4)材料四中的战争之后,中俄两国签订了什么条约?该条约的作用是什么?(4分)

条约:《尼布楚条约》。(2分)作用: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

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2分)

27.(13分)明清时期,中国对外交往呈现出不同特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郑和远航最远抵达的地区。根据材料一,归纳郑和实现这一壮

举的条件。(5分)

最远抵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2分)条件:明朝造船技术先进;能熟练使用指南

针;航海经验丰富。(3分)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清朝在对外交往中实行什么政策?这一政策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5分)

政策:闭关锁国政策。(2分)积极影响: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

用。(1分)消极影响:清政府闭关自守,与世隔绝,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

进程。(2分)

(3)综合材料一、二,概括中国古代对外政策的变化趋势。请你为祖国的外交建设建言

献策。(3分)

变化:由开放到闭关。(2分)建言:坚持对外开放,走和平外交之路。(1分,言之有理即可)

15

第16页

28.(13分)某历史兴趣小组以“古代中国灿烂的建筑、科技成就”为主题编写了一份历史手

抄报。下面是他们设置的部分栏目和整理的图文材料,请完成探究任务。

【古代建筑】

材料一

(1)观察图 1,指出明长城的起止点,并说明其修筑的目的。(4分)

起止点: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2分)目的: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2分)

(2)图 2是我国古代哪一都城的平面示意图?写出该都城核心区域的名称。(3分)

都城:北京城。(2分)核心:紫禁城。(1分)

【科技巨著】

材料二 这部书的内容非常丰富,把各生产部门分为 18类,几乎涵盖了当时中国

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在具体介绍各种物品、生产工具及生产流程时,

还绘有 120多幅插图,画面直观生动,描绘了生产过程和各行业劳动人民的形象。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下

(3)材料二是明朝的哪部科技著作?其作者是谁?(2分)

著作:《天工开物》。作者:宋应星。(2分)

(4)请列举出两部同时期的优秀科技著作。(4分)

《本草纲目》;《农政全书》。(4分)

29.(14分)“盛世”在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中具有重大意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西汉

西汉的文景之治,从文帝即位的公元前 180年算起,到景帝去世的公元前 141年为止。然

而,文景之后,盛世并未结束,武帝把西汉的盛世推向高峰。武帝晚期虽然颇多失误,但

国家元气未伤。经过昭帝和宣帝的调整,即“昭宣中兴”,保持了盛世的延续

唐朝

唐朝的兴盛是由贞观年间开始的,经过高宗、武后、中宗、睿宗的过渡,到玄宗开元年间,

再度出现盛世。与西汉的盛世不同,唐朝的盛世有着明显的起伏,有着贞观时期和开元

时期两个高峰,其间存在着数十年的低迷状态

清朝

清朝建国后,经过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几代人的努力,使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又一个盛

世,一般称为“康雍乾盛世”。与以前的盛世不同,这一时期君主专制高度发达,以前各代

盛世所倡导的进谏和纳谏,不复再现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指出西汉、唐朝、清朝三个盛世局面的主要不同点。(6分)

西汉盛世局面持续时间长;唐朝盛世局面期间出现了数十年的低迷状态;清朝盛世局面期

间,君主专制高度发达,没有出现各代盛世所倡导的进谏和纳谏。(6分,言之有理即可)

(2)从上述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并举例加以说明。(8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

合,逻辑清晰)

观点:盛世局面的出现需要几代人的努力。

论述:1644年,顺治帝迁都北京,清朝逐渐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康熙帝统一台湾、平定

噶尔丹叛乱、打击沙俄侵略势力,初步奠定了今天我国疆域的规模;雍正帝设立驻藏大

臣,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加强了对西北地

区的管辖。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为清朝前期经济的兴盛提供了保障。顺治、康熙、雍正、

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还组织人力治理黄河、淮河,修

筑堤坝,并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农作物。这些措施促进了清朝前期经济繁荣、人口增

长(清朝的人口从康熙时的 1.5亿增长到乾隆末年的 3亿)。正是因为顺治、康熙、雍

正、乾隆等几代人的努力,清朝前期才出现了“康雍乾盛世”。所以说盛世局面的出现需

要几代人的努力。(观点明确 2分,依据史实 4分,条理清楚 2分,共 8分)

16

第17页

期末检测卷(一)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5小题,每题 2分,共 50分)

1.百家讲坛主讲人蒙曼博士说:“隋朝之所以兴盛有四个原因,第一是统一,第二是制度,第

三是工程,第四是国际秩序。”这里的制度主要是 ( A )

A.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B.禅让制、郡县制

C.世袭制、分封制 D.行省制、君主制

2.隋朝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是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的朝代,但只存在了三十七年。隋朝短

命的主要原因是 ( C )

A.加强中央集权 B.加强文化专制

C.实行残暴统治 D.实行民族压迫

3.“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主要体现了唐太宗的哪一治国

思想 ( C )

A.因循守旧 B.依法治国

C.以民为本 D.以文治国

4.下列史实中,能够反映出唐朝时期民族交往与交融的有 ( A )

①唐玄宗册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 ②大食的客商来唐

③唐玄宗册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 ④文成公主入藏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5.下列选项中,反映唐代农业生产技术进步的是 ( D )

6.“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以下能反映统治者践行这一道理的是 ( A )

A.唐太宗接受魏征谏言 B.唐玄宗重用杨国忠

C.秦二世重用赵高 D.宋高宗接受秦桧议和的建议

7.下图所示内容的变化反映了 ( C )

A.土地兼并空前严重 B.财政收入得到提高

C.经济重心不断南移 D.人口总量逐渐增加

8.唐朝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时期。下列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 )

①鉴真东渡 ②玄奘西行

③郑和下西洋 ④马可·波罗来华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9.907年,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灭亡,中国历史进入 ( B )

A.春秋战国时期 B.五代十国时期

C.辽宋夏金时期 D.魏晋南北朝时期

10.下列关于契丹族和党项族的说法,最准确的是 ( B )

A.都建立统一北方的政权 B.都积极学习中原文化,促进自身发展

C.宋朝曾向两个政权称臣 D.这两个民族政权与南宋并立

11.“宋王室优待士大夫,永远让文人压在武人的头上。”这反映了宋朝的治国策略是( A )

A.重文轻武 B.分解相权 C.民贵君轻 D.强干弱枝

12.王安石变法采取某项措施后,清丈出的征税田占垦田总数的一半以上,豪强地主隐瞒的

大量土地被清丈出来,他们不得不据实纳税。该项措施是 ( B )

A.募役法 B.方田均税法 C.保甲法 D.农田水利法

13.下列关于商鞅变法与王安石变法表述正确的是 ( C )

①都得到了王权的支持

②直接目的都是富国强兵

③都取得了成功

④都触犯了守旧势力的利益而遭到激烈反对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7

第18页

14.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以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

下列属于研究辽宋夏金元时期历史的第一手史料的是 ( D )

A.历史剧《岳飞抗金》 B.钱维城的《平定准噶尔图卷》

C.《资治通鉴》译注本 D.出土的壁画《契丹人引马图》

15.下图是某朝代疆域图(局部),图中的行政制度出现于 ( C )

A.隋朝 B.唐朝 C.元朝 D.清朝

16.与明朝中后期宦官专权有直接关系的是 ( B )

A.废除丞相 B.设立“厂卫”机构

C.八股取士 D.在地方设“三司”

17.我国古代史上的民族英雄有 ( B )

①岳飞 ②文天祥 ③戚继光 ④郑成功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18.与康熙帝无关的历史史实是 ( D )

A.册封班禅 B.雅克萨之战

C.大兴“文字狱” D.设立军机处

19.《明朝那些事儿》吸引了大批青少年读者,掀起一股读史热潮。下列史实不可能出现在

这部作品中的是 ( A )

A.京剧流传四方 B.设立锦衣卫

C.朱棣迁都北京 D.李自成起义

20.明清时期,适应平民欣赏趣味的戏曲、小说风靡全国,导致这一文化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 A )

A.市镇经济繁荣 B.文化专制松弛

C.外来文化影响 D.印刷技术进步

21.据《天工开物》记载,明代湖州地区蚕农改良过的丝车性能优越。这反映了当时 ( D )

①江浙地区棉布产量增加 ②废除了重农抑商政策

③丝织业生产工具的进步 ④湖州地区蚕桑业兴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吾侪本蒙古裔,今俄罗斯种类不同,嗜好殊异,又复苦调丁赋,席不暇暖。今闻大皇帝

普兴黄教,奚不弃此就彼,亦良禽择木智也。”说这段话的应是 ( D )

A.努尔哈赤 B.噶尔丹 C.五世达赖 D.渥巴锡

23.下图是清台湾府城南门的月城遗迹。以下关于台湾府的说法,正确的是 ( C )

A.它是元朝时设置的 B.它当时隶属浙江省管辖

C.加强了台湾与祖国内地的联系 D.巩固了祖国的西南边疆防守

24.闭关锁国政策对中国近代社会最大的影响是 ( D )

A.彻底阻止了外国对中国的侵略 B.使沿海居民不再遭受倭寇侵扰

C.中国文化不能向世界传播 D.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

25.历史事件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每一个历史事件都有自己鲜明的时代主题。如果把“锦衣

卫、东厂、西厂”“军机处”“文字狱”确定为一个学习单元,那么这个单元的主题应是

( B )

A.特务统治的强化 B.专制集权的强化

C.文化专制的加强 D.思想控制的加强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小题,共 50分)

26.(14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太祖赵匡胤鉴于历史上藩镇割据之教训,采纳了重臣赵普提出的“稍夺

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的建议,以加强中央集权。北宋中央从兵权、行政权和财政

权三方面着手,形成了一套完善的中央对地方官僚权力的制约机制,有效防止了地方藩

镇官僚乱权现象的发生。

———摘编自《北宋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之初探》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北宋是如何从兵权、行政权和财政权三方面加强对地方

的控制的?为防止武将专横跋扈,宋朝实行了什么国策?(4分)

兵权: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行政权:派文臣担

任各地州县长官,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财政权: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

央。(3分)国策:重文轻武。(1分)

18

第19页

材料二

(2)有学者认为“明朝用分权的方式达到集权的目的”,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

明这一观点。(6分)

在中央,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的职权并直接向皇帝负责;分散兵权,将大都

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设锦衣卫,由皇帝直接指挥;在地方,设“三司”,将原来行中书省

的权力一分为三。(每点 2分,三点即可,共 6分)

材料三 乾隆帝时,朝中大臣胡中藻的诗句有“一把心肠论浊清”,乾隆帝看了竟

说:“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肺腑?”结果,胡中藻和族人被杀,祸及师友。

(3)材料三体现了清朝统治者实行哪一加强思想专制的措施?(2分)

文字狱。(2分)

(4)综合上述材料回答,中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发展的基本趋势是怎样的?(2分)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或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2分)

27.(14分)农为天下本。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反映了不同时期的农耕场景,它们的耕作方式有什么相同之处?(2分)

都使用牛耕。(2分)

材料二 明清农业较之前代的发展,在农作物品种的增加、多种经营方式的推广方

面,则有比较突出的成就。自明朝中期起,高产作物玉米、番薯、马铃薯自海外传入中

国,它们不仅单位亩产量大,而且适应性强,不与五谷争地。明清时期,棉、麻、桑、茶、甘

蔗、蔬菜、果木等的种植日益广泛,产品大量流入市场。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第二版)》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清农业发展的特点。(4分)

特点:农作物品种增加;经营方式多样;高产作物提高粮食总产量;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加

强等。(4分)

材料三 清朝康、雍、乾长达一个多世纪中,社会总体稳定,清政府取消了人头税,

根据耕地面积确定税额,减轻了下层百姓负担。农业上普遍采用了轮作、复种、多熟等

农作制。玉米、甘薯等耐寒、耐旱、高产作物不断推广,人们将林木覆盖的山地和草原广

为开垦。人口从清初的 1.8亿增加到鸦片战争前夕的 4亿之众。

———摘编自李龙潜《明清经济史》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前期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4分)

原因:国家统一与社会安定;税收制度的变革;精耕细作;高产作物的推广;耕地面积增

加。(4分)

材料四 假如在普通的时代,(明清时期)这种秩序和持久或许可看作是件幸事。

但是,这些世纪却是一个生气勃勃的新欧洲正在崛起的世纪……中国不仅看起来,而且

事实上也是相对静止的、落后的。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4)再次分析材料一,找出证明材料四观点的证据。你认为导致这一时期中国“相对静

止的、落后的”根源是什么?(4分)

证据:中国古代的牛耕技术长期没有进步。(2分)根源: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主导

地位。(2分)

19

第20页

28.(12分)文化发展具有时代性,有着丰富的社会内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朝是中国社会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年代,大批的手工业者、商人、小业

主构成了宋朝的中产阶级。他们经济富足,又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追求。市民的富裕闲

暇生活及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宋朝文化高度繁荣,戏曲、杂技、音乐、诗歌、小说

等都在宋代高度繁荣。

———摘编自詹子庆《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朝文化高度繁荣的原因。(4分)

宋代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繁荣;市民阶层的扩大;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丰富的文化娱

乐生活。(4分,任答两点即可)

材料二 元代读书人处于“九儒十丐”的地位,政治专权,社会黑暗,因而使元曲放

射出极为夺目的战斗光彩,透出反抗的情绪;锋芒直指社会弊端,直斥“不读书最高,不

识字最好,不晓事倒有人夸俏”的社会。

———摘编自《元曲的兴起和发展》

(2)根据材料二,指出元曲鲜明的艺术特点,并简要分析这一特点形成的原因。(4分)

特点:描写社会现实,批判社会弊端。(2分)原因:元代知识分子社会地位低下;政治腐

败,社会黑暗。(2分)

材料三 李时珍是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他非常注重药物名实的考证。鉴于历代

本草虽屡经修订,仍有不少错误,于是他立志重修本草,经过多年寻访,三易其稿……生

姜是味常用药,可历代药书未提及生姜的害处。李时珍便天天食之,结果“眼发热”,他

在《本草纲目》中写道:“食姜久,积热患目疾,珍屡试有准。”

———摘编自《中国科学技术史》等

(3)根据材料三,概括李时珍医学研究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请再列举两部具有代表

性的明代科技著作。(4分)

特点:注重药物的考证;勤于调查研究;重视亲身实践(体验)等。(2分,答出两点即可)

著作:《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等。(2分)

29.(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古代史大事记(部分)

时间 史实

627—646年 玄奘西行

641年 文成公主入藏

唐太宗统治时期 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

唐玄宗统治时期 唐朝进入鼎盛时期

742—753年 鉴真东渡

821—824年 唐蕃订立友好盟约,立“唐蕃会盟碑”

———摘编自朱绍候、齐涛主编《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唐朝的两个盛世局面。(2分)

贞观之治、开元盛世。(2分)

(2)从材料中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历史事件,确定一个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

识加以论述。(8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逻辑通顺)

【示例一】观点:唐朝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或唐朝中外文化交流频繁)。(2分)

论述:玄奘西行天竺,研习佛法,他口述的《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

献。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中国文化,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总之,唐朝实

行对外开放政策,中外友好交往,双向交流,兼收并蓄。(6分)

【示例二】观点:唐朝时,汉、藏两族友好交往(或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或唐朝民族

关系和睦)。(2分)

论述: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蔬菜种子、丝绸以及佛经、医药、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书籍,促

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唐蕃会盟碑是汉、藏两族人民情谊深厚、友好相处的历史

见证。总之,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通过和亲、会盟等方式,促进了唐蕃经济、文化

交流,增进了汉、藏两族之间的友好联系。(6分)

(观点明确 2分,历史事件每个 2分,共 4分,逻辑通顺 2分)

20

第21页

期末检测卷(二)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5小题,每题 2分,共 50分)

1.隋初有官员进表,称:“窃(我)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

千,二郡分领。”这说明当时 ( D )

A.分封制度盛行 B.全国户口众多

C.土地兼并严重 D.郡县数量过多

2.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某展览分为“一河千载通南北”“货通南北利四方”等几个部分。

据此判断,该展览的主题是 ( A )

A.大运河文化展 B.都江堰文化展

C.明长城文化展 D.宋航海文化展

3.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的皇帝是 ( D )

A.杨坚 B.杨广 C.李世民 D.武则天

4.唐太宗时期增订完成“十部乐”,分别为燕乐、清商乐、西凉乐、扶南乐、高丽乐、龟兹乐、安

国乐、疏勒乐、康国乐、高昌乐。这体现出唐代 ( C )

A.皇帝安于享乐 B.奢靡之风盛行

C.文化兼容并包 D.尚武风气流行

5.下列关于图中历史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C )

A.两人和亲是迫于吐蕃势力强大

B.图 2人物为图 1人物带去玉米种子

C.两人和亲与中原文化先进相关

D.这两位人物和亲发生在唐玄宗时期

6.安史之乱后,唐朝国势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很多诗作描写战争和政治腐败给

人民带来的痛苦。下列人物的作品反映了这一历史实况的是 ( C )

A.李白 B.鉴真 C.杜甫 D.玄奘

7.“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

士也;知州,文士也。”宋朝这样选任官员的最终目的是 ( C )

A.提高官员素质 B.发展文教事业

C.强化中央集权 D.推行重文轻武

8.面对外来侵略,中国人民勇于抗争。下列不属于反抗外来侵略的是 ( A )

A.岳飞抗金 B.戚继光抗倭

C.雅克萨之战 D.郑成功收复台湾

9.宋代市舶收入,977年为 30万缗(货币单位),978年为 50万缗,1159年为 200万缗。这

反映了宋代 ( B )

A.农业生产的繁荣 B.海外贸易的发展

C.经济作物的种植 D.南方人口的增长

10.《水浒传》中写道:“燕青带着李逵在东京城内游玩,来到一热闹处,听得里边既有敲锣表

演的,又有说评话(评书)的,李逵定要进去听听。”书中的“热闹处”应该是 ( C )

A.酒肆 B.草市 C.瓦子 D.票号

11.下图是北京通州辽代墓葬出土的酱釉马镫壶。该壶用北宋定窑技术烧制,造型仿照皮

水囊,扁身双孔,便于穿绳携带。这件文物可用于研究 ( B )

A.辽代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 B.契丹族与汉族的文化交融

C.宋代都市生活的丰富多彩 D.蒙古的崛起与元朝的统一

12.其版图“有汉唐之地而加大”,其人民“有汉唐之民而加多”,包括藏族在内的所有民族就

都统一在一个中央政权之内了。这个王朝是 ( D )

A.辽 B.北宋 C.金 D.元朝

21

第22页

13.《元史·地理志》记载:“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

中。”由此可知元朝 ( A )

A.驿站分布广泛,加强了各地联系 B.丝绸之路畅通,便利贸易往来

C.鼓励对外贸易,驿站最远达欧洲 D.实行开放政策,强化边疆管理

14.下列选项中,属于宋元时期社会变化的是 ( C )

A.首次思想文化高峰出现 B.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期

C.科技发明取得重大成就 D.京剧成为最主要的剧种

15.明朝官员钱宰在家写了一首打油诗发牢骚,其中有一句“四鼓咚咚起着衣,午门朝见尚

嫌迟”。第二天,朱元璋就对他说,我并没有“嫌”你,改成“忧”字更合适。朱元璋这么

快就知道这首诗的内容是通过 ( C )

A.丞相 B.东厂 C.锦衣卫 D.大都督府

16.孔庙大成殿供奉有儒家十二位代表人物,其中只有朱子不是孔子的亲传弟子。朱子是

南宋人,明朝规定科举考试以他的《四书集注》为答题标准。“朱子”是 ( B )

A.朱温 B.朱熹 C.朱棣 D.朱元璋

17.下图所示漫画的创作灵感来源于 ( A )

A.《三国演义》 B.《窦娥冤》

C.《水浒传》 D.《西游记》

18.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哪个地区的居住权 ( D )

A.台湾 B.香港 C.尼布楚 D.广东澳门

19.明朝某部著作附有 120多幅工艺流程图,形象地记录了纺织、冶铸等生产过程,在当时

世界科技史上具有很高的价值,它是 ( D )

A.《齐民要术》 B.《资治通鉴》

C.《农政全书》 D.《天工开物》

20.古称“居庸之险不在关,而在八达岭”。八达岭长城(下图所示)是明长城的一个隘口,是

居庸关的重要前哨。下列关于八达岭长城说法正确的是 ( A )

A.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 B.抵御了西方国家的殖民侵略

C.隔断了各民族之间的联系 D.阻挡了匈奴入侵中原地区

21.清朝康熙年间有人修《明史》,对南明的史事使用了明朝纪年,结果朝廷下令把参与编

写、印刷、销售的 70多人全部处死。这主要反映了清朝 ( A )

A.大兴“文字狱” B.重视科举制度

C.设立特务机构 D.设立军机处

22.明朝中后期以后,苏州等地的丝织业中出现的机房与以往时代的手工作坊相比,根本区

别是 ( C )

A.生产规模扩大 B.技术分工更细

C.出现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D.产品质量很高

23.从唐、宋、元到明清,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分别由诗、词、曲再到小说,也就

是我们常说的由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这一变化过程反映了 ( B )

A.君主专制的不断削弱 B.市民阶层文化生活需要

C.商品经济的逐渐衰落 D.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24.全面和集中体现中国戏剧精华,被称为“国剧”的是 ( A )

A.京剧 B.豫剧 C.昆剧 D.黄梅戏

25.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明清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

征是 ( C )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D.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22

第23页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小题,共 50分)

26.(13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方面有一套比较成熟的办法。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

与他们真心相待,与他们建立了深厚感情,赢得了他们的爱戴。他与少数民族上层人物

建立了亦君亦友的关系,既是国君,又是朋友。由此保证了民族关系良性运行。

———摘编自崔明德《中国民族关系十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成熟办法”是什么?举一例唐

太宗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的史实。(4分)

“成熟办法”: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2分)史实:唐太宗发兵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

对西域的统治;设置安西都护府;派文成公主入藏与松赞干布通婚。(2分,一例即可)

材料二

对新疆地区 对西藏地区

元朝 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等机构管理西域

的军政事务

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

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

清朝

平定大、小和卓分裂祖国的叛乱;设

置伊犁将军进行管辖;妥善安置回

归祖国的土尔扈特部

中央政府对历代达赖和班禅进行册封;1727年,设

置 A ,监督西藏地方政务;1793年,颁布

《钦定藏内善后章程》

(2)表格中 A处应填什么内容?根据材料二,归纳历代中央王朝处理边疆问题的有效方

式。(5分)

A:驻藏大臣。(2分)方式:设置管理机构;平定叛乱;对少数民族首领、宗教领袖进行册

封;制定法律等。(3分)

材料三 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则是在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

它的主流是由许许多多分散孤立存在的民族单位,经过接触、混杂、联结和交融,同时也

有分裂和消亡,形成一个你来我去、我来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个性的多

元统一体。

———摘编自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3)综合上述材料,概述推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因素。(4分)

民族交融;各民族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借鉴、共同发展;历代统治者实行正确的民族政

策;统治者进行的改革等。(4分)

27.(12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朝统一全国后,对魏晋南北朝时期重门第而不重才能的选官制度进行

了改革,创立了新的选官制度。这一制度经唐朝的完善,不断发展,成为历朝选拔官吏

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约 1300年。

———摘编自钱穆《国史新论》

(1)隋朝创立了哪一新的选官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一条该选官制度的特点。(4分)

制度:科举制。(2分)特点:注重考察人才的学识;自由报考;公平竞争;择优录取。

(2分,一点即可)

材料二 三省六部是隋唐至宋代的中央机构。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

部指尚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和工部。三省六部的形成有一个漫长的

过程。尚书省形成于东汉时期,当时称为尚书台。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于魏晋时期。

到了隋朝,三省六部完全形成,主要负责政令的制定、审核以及贯彻执行。唐代初期,三

省长官共为宰相,在门下省的政事堂讨论决策军国大事。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

(2)根据材料二回答,三省六部的职能是什么?(4分)

负责政令的制定、审核以及贯彻执行;决策军国大事。(4分)

材料三 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成不逮

元。……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立中书省一,行中

书省十有一:曰岭北,曰辽阳,曰河南……分镇藩服,路一百八十五,府三十三,州三百五

十九,军四,安抚司十五,县一千一百二十七。

———摘编自宋濂《元史》

(3)根据材料三,元朝开创行省制度的原因是什么?这一制度对我国今天的行政区划设

置有何影响?(4分)

原因:元朝疆域辽阔。(2分)影响:行省制是我国省级行政区划设置的开端。(2分)

23

第24页

28.(13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论轻徭薄赋,亦当以唐代为最。租庸调制可谓中国历史上赋税制度之中

最好者,当时的农民生活宽舒安适,促成了整个社会之安定繁荣,自唐太宗贞观到唐玄

宗开元年间,历时 100余年。

———摘编自钱穆《中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唐太宗在经济上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

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实行租庸调制。(2分)

材料二

(2)“瓦舍”是一种什么场所?写出图中纸币的名称及历史地位。宋朝管理海外贸易的

机构是什么?(4分)

“瓦舍”: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1分)名称、地位: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2分)

机构:市舶司。(1分)

材料三 (明中叶以后)形成了相当发达的全国商业市场。这时不仅南京等传统的

发达地区的城市铺行栉比、民物繁华,边塞城市如大同也“繁华富庶,不下江南”。新兴

的市镇大部分集中在江南的苏、松、杭、嘉、湖地区。清代除军器、铸钱等手工业生产属

官营和个别地区设立官营丝作坊、制瓷作坊外,各种手工业均为民营。

———摘编自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

(3)根据材料三,概括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特点。(3分)

特点:全国商业市场相当发达;大量江南市镇兴起;民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3分)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推动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4分)

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统治者的政策;先进的生产技术(工具)等。(4分,言之有理即可)

29.(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

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

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

材料二 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科技发明统计表:

年代 科技发明(件)

中国 世界其他国家

件 百分比 件 百分比

公元 1—400年 45 28 62% 17 38%

公元 401—1000年 45 32 71% 13 29%

公元 1001—1500年 67 38 57% 29 43%

公元 1501—1840年 472 19 4% 453 96%

(1)火药发明于中国哪一个朝代?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公元 1501—1840年,中国科技

发明落后于西方的原因。(4分)

朝代:唐朝。(2分)落后原因:封建制度日益腐朽没落;八股取士、“文字狱”等阻碍了思

想学术进步;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等。(2分,任答一点即可)

(2)综合上述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8分。要求:

观点明确且符合材料主旨,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示例】观点: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论述:①造纸术的发明,为人类提供了经济、便利的书写材料,是人类文字载体的革命,

促进了文化的传播;②印刷术的出现,提高了印刷效率,降低了制书成本,改变了欧洲只

有上等人才能读书的状况;③指南针的发明及应用,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为新航路的开辟创造了条件,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④火药武器的使用,改变了作战

方式,帮助欧洲资产阶级摧毁了封建堡垒,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任举两例即可)

结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观点明确 2分,事例每个 2分,共 4分,逻辑清晰 2分)

24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互动电子书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