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服务》08期

发布时间:2024-12-03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合肥服务》08期

Hefei Service 09运动中发展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纵观历史,人类正是在战胜一次次考验中成长、在克服一场场危机中发展。我们要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不论风吹雨打,人类总是要向前走的。我们要善于从历史长周期比较分析中进行思考,又要善于从细微处洞察事物的变化,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凝聚起战胜困难和挑战的强大力量。第一,携手合作,聚力战胜疫情。面对这场事关人类前途命运的世纪疫情,国际社会打响了一场顽强的阻击战。事实再次表明,在全球性危机的惊涛骇浪里,各国不是乘坐在 190 多条小船上,而是乘坐在一条命运与共的大船上。小船经不起风浪,巨舰才能顶住惊涛骇浪。在国际社会共同努力下,全球抗疫已经取得重要进展,但疫情反复延宕,病毒变异增多,传播速度加快,给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威胁,给世界经济发展带来深刻影响。坚定信心、同舟共济,是战胜疫情的唯一正确道路。任何相互掣肘,任何无端“甩锅”,都会贻误战机、干扰大局。世界各国要加强国际抗疫合作,积极开展药物研发合作,共筑多重抗疫防线,加快建设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特别是要用好疫苗这个有力武器,确保疫苗公平... [收起]
[展开]
《合肥服务》08期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8页

08 合肥服务

尊敬的施瓦布主席,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大家好!很高兴出席世界经济论坛视频会议。

再过两周,中国农历虎年新春就要到来。在中国文化中,虎是

勇敢和力量的象征,中国人常说生龙活虎、龙腾虎跃。面对当前人

类面临的严峻挑战,我们要如虎添翼、虎虎生威,勇敢战胜前进道

路上各种险阻,全力扫除新冠肺炎疫情阴霾,全力促进经济社会

恢复发展,让希望的阳光照亮人类!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场变局不限于一时

一事、一国一域,而是深刻而宏阔的时代之变。时代之变和世纪疫

情相互叠加,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如何战胜疫情?如何建设

疫后世界?这是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也是我们必须

回答的紧迫的重大课题。

“天下之势不盛则衰,天下之治不进则退。”世界总是在矛盾

习近平出席 2022 年世界经济论坛视频会议

并发表演讲

强调要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

坚定信心勇毅前行共创后疫情时代美好世界

第9页

Hefei Service 09

运动中发展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纵观历史,人类正是在战胜

一次次考验中成长、在克服一场场危机中发展。我们要在历史前进

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

不论风吹雨打,人类总是要向前走的。我们要善于从历史长周

期比较分析中进行思考,又要善于从细微处洞察事物的变化,在危

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凝聚起战胜困难和挑战的强大力量。

第一,携手合作,聚力战胜疫情。面对这场事关人类前途命运

的世纪疫情,国际社会打响了一场顽强的阻击战。事实再次表明,

在全球性危机的惊涛骇浪里,各国不是乘坐在 190 多条小船上,而

是乘坐在一条命运与共的大船上。小船经不起风浪,巨舰才能顶住

惊涛骇浪。在国际社会共同努力下,全球抗疫已经取得重要进展,

但疫情反复延宕,病毒变异增多,传播速度加快,给人民生命安全

和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威胁,给世界经济发展带来深刻影响。

坚定信心、同舟共济,是战胜疫情的唯一正确道路。任何相互

掣肘,任何无端“甩锅”,都会贻误战机、干扰大局。世界各国要加

强国际抗疫合作,积极开展药物研发合作,共筑多重抗疫防线,加

快建设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特别是要用好疫苗这个有力武器,确

保疫苗公平分配,加快推进接种速度,弥合国际“免疫鸿沟”,把生

命健康守护好、把人民生活保障好。

中国言必信、行必果,已向 120 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超

过 20 亿剂疫苗。中国将再向非洲国家提供 10 亿剂疫苗,其中 6

亿剂为无偿援助,还将无偿向东盟国家提供 1.5 亿剂疫苗。

第二,化解各类风险,促进世界经济稳定复苏。世界经济正在

走出低谷,但也面临诸多制约因素。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紊乱、大宗

商品价格持续上涨、能源供应紧张等风险相互交织,加剧了经济复

苏进程的不确定性。全球低通胀环境发生明显变化,复合型通胀风

险正在显现。如果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急刹车”或“急转弯”,将

产生严重负面外溢效应,给世界经济和金融稳定带来挑战,广大发

展中国家将首当其冲。我们要探索常态化疫情防控条件下的经济

增长新动能、社会生活新模式、人员往来新路径,推进跨境贸易便

利化,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畅通,推动世界经济复苏进程走稳走

实。

经济全球化是时代潮流。大江奔腾向海,总会遇到逆流,但任

何逆流都阻挡不了大江东去。动力助其前行,阻力促其强大。尽管

出现了很多逆流、险滩,但经济全球化方向从未改变、也不会改变。

世界各国要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坚持拆墙而不筑墙、开放而不隔

绝、融合而不脱钩,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要以公平正义为理

念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维护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

易体制,在充分协商基础上,为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打造各方普

遍接受、行之有效的规则,为科技创新营造开放、公正、非歧视的

有利环境,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

的方向发展,让世界经济活力充分迸发出来。

现在,大家有一种共识,就是推动世界经济走出危机、实现复

苏,必须加强宏观政策协调。主要经济体要树立共同体意识,强化

系统观念,加强政策信息透明和共享,协调好财政、货币政策目标、

力度、节奏,防止世界经济再次探底。主要发达国家要采取负责任

的经济政策,把控好政策外溢效应,避免给发展中国家造成严重冲

击。国际经济金融机构要发挥建设性作用,凝聚国际共识,增强政

策协同,防范系统性风险。

第三,跨越发展鸿沟,重振全球发展事业。全球发展进程正在

遭受严重冲击,南北差距、复苏分化、发展断层、技术鸿沟等问题

更加突出。人类发展指数 30年来首次下降,世界新增 1亿多贫困人口,

近 8 亿人生活在饥饿之中,粮食安全、教育、就业、医药卫生等民生

领域面临更多困难。一些发展中国家因疫返贫、因疫生乱,发达国

家也有很多人陷入生活困境。

不论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把促进发展、保障民生置于全球宏观政策的突出位置,落实联合国

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促进现有发展合作机制协同增效,促进

全球均衡发展。我们要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在发展框架

内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落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第二十六次缔约方大会成果。发达经济体要率先履行减排责任,落

实资金、技术支持承诺,为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

发展创造必要条件。

去年,我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呼吁国际社会

关注发展中国家面临的紧迫问题。这个倡议是向全世界开放的公

共产品,旨在对接联合国 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推动全球共同

发展。中国愿同各方携手合作,共同推进倡议落地,努力不让任何

一个国家掉队。

第四,摒弃冷战思维,实现和平共处、互利共赢。当今世界并

不太平,煽动仇恨、偏见的言论不绝于耳,由此产生的种种围堵、打

压甚至对抗对世界和平安全有百害而无一利。历史反复证明,对抗

不仅于事无补,而且会带来灾难性后果。搞保护主义、单边主义,

谁也保护不了,最终只会损人害己。搞霸权霸凌,更是逆历史潮流

而动。国家之间难免存在矛盾和分歧,但搞你输我赢的零和博弈是

无济于事的。任何执意打造“小院高墙”、“平行体系”的行径,任

何热衷于搞排他性“小圈子”、“小集团”、分裂世界的行径,任何

泛化国家安全概念、对其他国家经济科技发展进行遏制的行径,任

何煽动意识形态对立、把经济科技问题政治化、武器化的行径,都

严重削弱国际社会应对共同挑战的努力。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才是

人间正道。不同国家、不同文明要在彼此尊重中共同发展、在求同

第10页

10 合肥服务

存异中合作共赢。

我们要顺应历史大势,致力于稳定国际秩序,弘扬全人类共同

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坚持对话而不对抗、包容而不

排他,反对一切形式的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

主义和强权政治。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去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

人民长期艰苦奋斗,在国家建设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上取得举世

瞩目的成就,如期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打赢了脱贫

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现在踏上了全面建设社会

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中国将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国经济总体发展势

头良好,去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8% 左右,实现了较高增长和

较低通胀的双重目标。虽然受到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带来的巨大

压力,但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我们对中国经济发展前途充满信心。

“国之称富者,在乎丰民。”中国经济得到长足发展,人民生

活水平大幅提高,但我们深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要进

行长期艰苦的努力。中国明确提出要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

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将为此在各方面进行努力。

中国要实现共同富裕,但不是搞平均主义,而是要先把“蛋糕”做大,

然后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分好,水涨船高、各得其所,让

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中国将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中国改革开放永远在路

上。不论国际形势发生什么变化,中国都将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

中国将继续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

有制经济发展。中国将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确保

所有企业在法律面前地位平等、在市场面前机会平等。中国欢迎各

种资本在中国合法依规经营,为中国发展发挥积极作用。中国将继

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拓展规则、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

落实外资企业国民待遇,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区域

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已于今年 1 月 1 日正式生效,中国将忠实履

行义务,深化同协定各方经贸联系。中国还将继续推进加入全面与

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进程,进一步

融入区域和世界经济,努力实现互利共赢。

——中国将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我经常说,发展经

济不能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竭泽而渔,生态环境保护也不是舍弃经

济发展而缘木求鱼。中国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动

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力以赴推进生态文明

建设,全力以赴加强污染防治,全力以赴改善人民生产生活环境。

中国正在建设全世界最大的国家公园体系。中国去年成功承办联

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为推动建设清洁美

丽的世界作出了贡献。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

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中国将践信守诺、坚定推进,已发布《2030

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还将陆续发布能源、工业、建筑等领域具

体实施方案。中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和清洁发电体系,

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超 10 亿千瓦,1 亿千瓦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已

有序开工建设。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中国将

破立并举、稳扎稳打,在推进新能源可靠替代过程中逐步有序减少

传统能源,确保经济社会平稳发展。中国将积极开展应对气候变化

国际合作,共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达沃斯是世界冰雪运动胜地。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就要开幕

了。中国有信心为世界奉献一场简约、安全、精彩的奥运盛会。北

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主题口号是“一起向未来”。让我们携起手来,

满怀信心,一起向未来!

谢谢大家。

(来源:新华社、中国政府网)

第11页

Hefei Service Hefei Service 11

第12页

12 合肥服务 合肥服务

第13页

Hefei Service 13

政策

Policy

商务部等 17 部门发布支持国家文化出口基地

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

Hefei Service 13

一、健全共建机制

( 一 ) 建立基地建设定期协商机制,加强对基地工作的

指导和支持,引导资本、技术、人才等向基地集聚。发挥

对外文化贸易工作联系机制作用,指导基地加强体制机制、

平台载体、公共服务、贸易方式、监管举措创新,加快培

育市场主体、完善促进体系、健全统计制度,营造有利于

对外文化贸易发展的政策环境。

( 二 ) 引导相关基地发挥与自贸试验片区重叠的优势,

加大文化领域改革创新力度,发挥好改革开放试验田和排

头兵作用。支持有条件的基地探索制度型开放路径,有序

放宽相关限制措施,创新事中事后监管举措,支持将部分

省级管理权限下放符合条件的基地,开展优化审批流程等

方面改革试点。

( 三 ) 引导和支持基地积极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发展工程、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

实施。指导基地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推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加快发展

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壮大数字创意、

网络视听、数字出版、数字娱乐、线上演播等产业,鼓励

优秀传统文化产品、文化创意产品和影视剧、游戏等数字

文化产品“走出去”。

( 四 ) 引导基地间加强交流合作,支持建立国家文化出

口基地联席机制,定期举办文化出口基地论坛,分享基地

建设创新成果和典型经验,条件成熟的及时面向全国推广。

( 五 ) 支持基地建立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名录和重点项目

库,建立重点企业联系制度,畅通基地所在省 ( 区、市 ) 相

关部门与企业联系渠道,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

问题和困难。积极支持、指导基地企业申报国家文化出口

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

二、完善财政支持政策

( 六 ) 统筹利用相关财政资金政策,支持基地完善公共

服务体系,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 七 ) 鼓励基地与现有政府投资基金建立常态化联系机

制,利用市场化方式为符合条件的文化贸易企业提供融资

支持。

( 八 ) 积极支持基地内企业参加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认

定,对经认定的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减按 15% 税率缴纳

企业所得税。

三、优化金融服务

建设国家文化出口基地(以下简称基地)是激发文化

产业发展活力、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推动对外文化贸

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

设的重要举措。2018年商务部、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

广电总局认定首批基地以来,在有关部门支持下,各基地

积极创新支持政策、培育市场主体、开拓海外市场,发展

动能不断增强,集聚效应逐步显现,但也存在政策体系不

够完善、发展合力有待凝聚等问题。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

书记关于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

发挥基地在引领对外文化贸易创新发展、推动中华文化走

出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提出以下工作措施。

Hefei Service 13

第14页

合肥服务

政策

Policy

14

( 九 ) 支持基地与所在省 ( 区、市 ) 银行等金融机构建

立联系机制,共享基地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名录,

在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为文化企业“走出去”

做好金融服务。

( 十 ) 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发展符合文化贸易企业需求特

点的信贷创新产品,开发应收账款质押贷款、订单贷款等

基于产业链的融资创新产品,开展包括专利、商标、版权

在内的无形资产质押贷款。鼓励金融机构通过出口买方信

贷等方式支持符合条件的文化出口重点企业扩大出口。

( 十一 ) 更好发挥出口信用保险作用,创新合作模式,

提高承保效率,提升理赔质量,为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提

供个性化保险服务。支持有条件的基地复制“信保 + 担保”

融资模式,以多种方式为文化企业融资提供增信支持,扩

大对中小微文化贸易企业出口信贷投放。

( 十二 ) 支持企业开展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提升外汇

管理便利化水平,逐步简化外汇收支手续,提高资金结算

效率。

14 合肥服务

四、提升服务水平

( 十三 ) 数字化引领基地创新发展。基于 5G、云计算

服务平台和远程跨域合作等数字化手段,鼓励有条件的基

地创建覆盖文化产品和服务全链条、全流程的云生产和服

务体系,以数字技术推动基地文化产业和贸易升级。

( 十四 ) 支持基地建设广播影视线上交易平台、外向型

版权交易中心等平台载体,建设各类公共服务平台,为企

业提供国别政策、市场信息、法律服务、技术支撑、人才

招聘、交易撮合等公共服务。

( 十五 ) 支持有条件的基地内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开展文

物、文化艺术品保税仓储、展示、交易以及文物鉴定业务,

实施进出境登记审核,在保税货物监管、仓储物流等方面

给予通关便利,推动降低企业交易成本。

( 十六 ) 支持在具备条件的基地内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开

展“两头在外”的数字内容加工业务,研究完善监管模式,

鼓励企业为境外生产的影视、动漫、游戏等提供洗印、译制、

配音、编辑、后期制作等服务。

( 十七 ) 加强基地人才培育体系建设。利用文化名家暨

“四个一批”人才等重点工程,为基地培养文化贸易领域

领军人物和专业人才。支持基地与高校深化合作,开展对

外文化贸易人才培养培训。支持基地多渠道引进海外文化

创意、国际营销等方面优秀人才。为在基地工作的外国人

才及家属提供办理签证和居留许可便利。

( 十八 ) 支持基地充分利用各类语言服务平台载体,为

对外文化贸易业务开展提供高质量语言服务,降低文化折

扣,提升文化传播效果。

(十九 )优化知识产权服务,为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

管理、保护等提供全链条服务,支持基地文化企业开展知

识产权证券化试点,探索开展文化领域知识产权价值评估,

支持企业加强涉外知识产权维权工作。

五、深化国际水平

( 二十 ) 将基地建设纳入文化领域多双边交流合作机制

和服务贸易国际合作机制,充分利用自由贸易协定、政府

间合作备忘录等,拓展对外文化贸易发展空间,为企业间

务实合作搭建平台。

( 二十一 ) 鼓励基地设立海外文化贸易促进平台。支持

企业在境外开展文化投资合作,建设国际营销网络和分支

机构,扩大境外优质文化资产规模。

( 二十二 ) 支持基地利用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中

国 ( 深圳 ) 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

等展会,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贸易促进活动。组织企业参

加重要国际性文化节展,扩大参展范围,提升参展水平,

发挥“中国联合展台”、“中国展区”计划等平台作用,

提升文化贸易品牌和企业形象。

( 二十三 ) 支持基地加强与海外新媒体平台合作,积极

拓展企业出海新通道,鼓励开办专属频道、专属栏目,利

用点播分成、保底分成等方式拓展销售渠道。鼓励有条件

的企业建设覆盖全球的新媒体平台,助推优质文化内容“走

出去”。

14 合肥服务

第15页

Hefei Service 15

政策

Policy

为便于宣传安徽省培育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资

本链、人才链、政策链“多链协同”+ 优质高效政务服务

发展生态支持政策,安徽省“四送一服”办公室依据近年

来省委省政府印发相关政策文件,编拟《“双招双引”支

持实体经济发展政策清单》(343 条),其中公共服务支

撑政策(64 条)详情如下。

安徽省“双招双引”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政策清单

(2021年10月,343条)

安徽省“双招双引”

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政策清单

—公共服务支撑政策(64条)

1. 继续执行制度性减税政策,延长小规模纳税人增值

税优惠等部分阶段性政策执行期限。延续落实应对疫情部

分税费优惠政策。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起征点从月销售额

10 万元提高到 15 万元。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年应纳

税所得额不到 100 万元的部分,在现行优惠政策基础上,

再减半征收所得税。对先进制造业企业按月全额退还增值

税增量留抵税额。落实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省级垫付资金,

缓解企业和市县财政压力。(皖发〔2021〕9 号,省税务

局等牵头负责)

2. 按规定延长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政

策。继续执行降低社会保险费率政策,个体工商户和灵活

就业人员可在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的 60%—

300% 之间选择适当的社保缴费基数。(皖发〔2021〕9 号,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税务局等牵头负责)

3. 省级立项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继续实行零收费。

对工业生产企业在厂区范围内的各类建筑、新建专业物流

仓储设施的,人防工程易地建设费实行零收费。(皖发〔

2021〕9 号,省发展改革委、省人防办、省交通运输厅等

牵头负责)

4. 按照“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要求,将涉企经

营许可事项全部纳入清单管理。清单内逐项列明主管部门、

事项名称、设定依据、审批层级和部门、改革方式、具体

改革举措、事中事后监管措施等内容。清单之外不得违规

限制企业进入相关行业或领域,企业取得营业执照即可自

主开展经营活动。(皖政〔2021〕8 号,省市场监管局等

单位负责)

5. 对设定必要性已经不存在、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

行业组织或中介机构能够有效实现行业自律管理、通过事

中事后监管能有效规范的涉企经营许可事项,直接取消审

批。取消审批后,企业持有营业执照即可开展经营。(皖

政〔2021〕8 号,省市场监管局等单位负责)

6. 对可以取消审批的涉企经营许可事项,需要企业及

时主动提供有关信息,以便主管部门有效实施行业管理、

维护公共利益的,由审批改为备案。对备案事项,主管部

门应明确完成备案手续的条件,强化信息共享、简化手续,

按照“最多跑一次”改革的要求,提供便利化网上备案渠道,

实行当场办结。(皖政〔2021〕8 号,省市场监管局等单

位负责)

7. 对确需保留的涉企经营许可事项,企业就符合经营

许可条件作出承诺,有关主管部门通过事中事后监管能纠

正不符合经营许可条件行为、有效防范风险的,实行告知

承诺。申请人按照要求书面承诺达到行政许可条件的,行

政机关可以先行作出行政许可决定。对实行告知承诺的,

主管部门要依法准确列出可量化可操作、不含兜底条款的

经营许可条件,明确监管规则和违反承诺的后果,制定告

知承诺书范本。对企业自愿作出承诺并按要求提交材料的,

主管部门要当场作出审批决定。对企业承诺已具备经营许

可条件的,企业领证后即可开展经营。(皖政〔2021〕8 号,

省市场监管局等单位负责)

第16页

合肥服务

政策

Policy

16

列出可量化可操作、不含兜底条款的经营许可条件,明确

监管规则和违反承诺后果,一次性告知企业。(皖政〔

2021〕39号,省市场监管局、省司法厅、省商务厅、各市

政府负责)

12.按照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费用的原则,

对“实施中等及中等以下学历教育、学前教育、自学考试

助学及其他文化教育的民办学校设立、变更和终止审批”

等 359 项(含中央层面设定 357 项,地方层面设定 2 项)

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实行优化审批服务。其中,对下放的 15

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做好承接落实;对“会计师事务所设

立审批”等 140 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优化审批流程,压

减审批时限,提高审批效率;对“海关监管货物仓储审批”

等 18 项设定了许可证件有效期限的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取

消或者延长许可证件有效期限,方便企业持续经营;对“互

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经营单位设立审批”等 13 项设定了

许可数量限制的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取消数量限制,或者

合理放宽数量限制并定期公布总量控制条件、企业存量、

申请排序等情况,鼓励企业有序竞争。(皖政〔2021〕39

号,省政府办公厅、省市场监管局、省司法厅、省商务厅、

各市政府负责)

13. 企业超经营范围开展非许可类经营活动的,市场

监管部门不予处罚。有关主管部门不得以企业登记的经营

范围为由,限制其办理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或者其他政务服

务事项。(皖政〔2021〕39 号,省市场监管局、省司法厅、

省商务厅、各市政府负责)

14. 引导和鼓励区内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参与蓄滞洪区

农业补充保险,保费由市、县财政和农户按比例承担,农

户自缴比例不低于 50%,其中小农户保费由市、县财政代缴,

8. 依托“皖事通办”平台,在实现企业开

办全程网上办理的基础上,围绕服务企业全生命

周期,按照“一件事一次办”的工作理念,将企

业开办与审批服务事项有效整合,推进涉企证照

“1+N”办理,实行一网申请、并联审批、信息共享、

限时办结、结果互认、统一出件,提供全流程“一

门、一网、一次”服务。(皖政〔2021〕8 号,

省数据资源局等单位负责)

9.围绕破解外贸外资、工程建设、交通物流、

中介服务等行业领域“准入不准营”问题,在全

省范围内取消“外商投资经营电信业务(基础电

信业务)审批”等 68 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在中

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试点取消“对外贸易

经营者备案登记”等 14 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取

消审批后,企业(含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

下同)取得营业执照即可开展经营,行政机关、

企事业单位、行业组织等不得要求企业提供相关

行政许可证件。(皖政〔2021〕39 号,省市场监

管局、省司法厅、省商务厅、各市政府负责)

10.进一步在贸易流通、教育培训、医疗、食品、

金融等领域放开市场准入,在全省范围内将“保

安培训许可证核发”等 15 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改

为备案管理,在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试

点将“公章刻制业特种行业许可证核发”等 15 项

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改为备案管理。审批改为备案

后,原则上实行事后备案,企业取得营业执照即

可开展经营;确需事前备案的,企业完成备案手

续即可开展经营。企业按规定提交备案材料的,

有关主管部门应当当场办理备案手续,不得作出

不予备案的决定。(皖政〔2021〕39 号,省市场

监管局、省司法厅、省商务厅、各市政府负责)

11.继续在农业、制造业、生产服务、生活消费、

电信、能源等领域大幅简化准入审批,在全省范

围内对“旅馆业特种行业许可证核发”等 86 项(含

中央层面设定 83 项,地方层面设定 3 项)涉企经

营许可事项实行告知承诺;在中国(安徽)自由

贸易试验区试点对“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等 25

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实行告知承诺。实行告知承

诺后,省有关主管部门要依据《安徽省涉企经营

许可事项实行告知承诺制细化实施方案》,依法

第17页

Hefei Service 17

政策

Policy

省级财政以奖代补。(皖政办秘〔2021〕38号,责任单位:省财政

厅、省农业农村厅、相关市、县人民政府,相关保险机构)

15. 全面推广使用金融机构保函替代现金缴纳涉企保证金。进一步

加强评标评审专家库建设,规范专家自由裁量,积极推进区块链技术

赋能公共资源交易工作,加快数字证书互认,推行远程异地评标、“不

见面开标”。(皖政办秘〔2021〕55 号,省发展改革委、各市政府按

职责分工负责)

16. 扩大“零投资”服务范围,将小微企业 160 千瓦的低压接入容

量标准从合肥市拓展至全省各市城区。推动合肥、芜湖市开展“零计

划停电示范区”建设,逐步取消核心区计划停电。深化政企信息共享,

探索推进居民用户“刷脸办电”、企业用户“一证办电”。(皖政办

秘〔2021〕55 号,省能源局、省电力公司、各市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17. 全面深化企业开办“六个一”改革,注册登记、公章刻制、申

领发票、员工参保登记、住房公积金企业

缴存登记、银行预约开户等事项“一窗受

理、一网通办、一次采集、一套材料、一

档管理、一日办结”,进一步优化企业开

办服务,实现企业开办零成本。(皖四最

办〔2021〕1号,省市场监管局负责)

18. 2021 年底前,政府投资类工程建

设项目审批时限压缩至80个工作日以内,

社会投资类工程建设项目压缩至60个工作

日以内,工业类工程建设项目压缩至30个

工作日以内,实施“标准地”改革的小型

社会投资低风险类工程建设项目压缩至16个工作日以内,城镇老旧小

区改造等民生工程建设项目压缩至40个工作日以内,其中装修装饰

类、加装电梯类项目压缩至20个工作日以内。(皖四最办〔2021〕1

号,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等负责)

19. 针对社会投资小型仓库、厂房等工业类工程、带方案出让土地

的小型标准化工程、既有建筑改造工程等,制定符合“拿地即开工”

等基本要件“正面清单”以及安全、环保、能耗等刚性要求“负面清单”。

建设单位取得建设用地、满足开工条件后作出相关承诺,由政府相关

部门直接发放相关证书,项目即可开工建设。(皖四最办〔2021〕1 号,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牵头,各市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20. 全面落实“一家牵头、并联审批、限时办结”要求,严格控

制审批办理时间,对各审批事项实行超时默认制,审批部门超过承诺

办理时限的,一律视为同意,由此产生的后果由审批部门承担。(皖

四最办〔2021〕1 号,省自然资源厅牵头负责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工程

建设许可阶段,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牵头负责施工许可、竣工验收阶段,

各市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21. 进一步整合工程建设项目竣工验收阶段涉及的地籍测绘、建设

工程规划竣工测绘、房屋竣工建筑面积测绘、房屋产权面积测绘、人

防地下室建筑面积测绘等事项,统一测绘技术标

准,推进“多测合一”自动化、网络化管理和数

据共享互认,实现“一次委托、统一测绘、成果

共享”。有序开放测绘市场,允许具备相应资质

的社会投资测绘机构承担工程建设测绘业务,

测绘机构对测绘成果质量负责。(皖四最办〔

2021〕1号,省自然资源厅牵头,各市政府按职

责分工负责)

22. 结合“标准地”改革,对依法设立的开

发区、新区和其他有条件的区域,按照国家及省

有关规定,由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全面组织对一定

区域内压覆重要矿产资源、环境影响、节能、地

质灾害危险性、地震安全性、水资源、水土保持、

文物保护、气候可行性

等评估评价事项进行统

一评估,不再对区域内

的市场主体单独提出评

估要求。区域评估费用

不得由市场主体承担。

到 2021 年底,省级以

上(含省级)开发区、

新区全部完成,省级以

下开发区、新区完成率

不低于 50%。(皖四最办〔2021〕1 号,省住房

城乡建设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自然资源厅、

省生态环境厅、省水利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

林业局、省气象局、省地震局、各市政府按职责

分工负责)

23. 在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内,对

单体建筑面积不大于 5000 平方米、建筑高度不

超过 24 米、跨度小于 12 米、不超过 3 层,无地

下室(为生产、消防需要建设的地下泵房、消防

水池除外),且不属于气象部门依法需要进行防

雷装置设计审核的工业建筑工程,由建筑单位及

勘察设计单位对施工图设计质量与消防设计质量

作出承诺后,以施工图设计文件作为办理建筑工

程施工许可证的要件。有关市按照要求加强事后

监管。(皖四最办〔2021〕1 号,省住房城乡建

设厅牵头,合肥、蚌埠、芜湖市政府按职责分工

负责)

24. 对低压小微企业用户,办理环节压缩为

“用电申请、装表接电”2 个环节;不涉及电力

第18页

合肥服务

政策

Policy

18

接入工程的,全过程办理时间不超过3个工作日;涉及电力接入工程的,实行备案制,全过程办理时间不超过8个工作日。对10kV

普通用户,取消设计审查和中间检查,办理环节压缩为“用电申请、供电方案答复、外部工程实施、竣工检验与装表接电”4个

环节;办理时间不超过22个工作日,其中行政审批时间不超过5个工作日。低压小微企业接入容量提高至城市地区160kV,农村

地区100kV。(皖四最办〔2021〕1号,省能源局、省电力公司牵头,各市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25. 加快推进以“信息集成”和“流程集成”为基础的线上线下一体化“一窗受理、并行办理”,2021 年底前,全面实施“互

联网 + 不动产登记”,实现“一窗受理、并行办理”全覆盖,抵押登记全程网上办。2021 年底,全省设区市城市不动产抵押登记、

不动产登记资料查询等高频事项实现“跨省通办”。全面启用不动产登记电子证照,全面实现不动产证书邮政快递免费寄送。巩

固一般登记 3 个工作日内办结、生产制造企业抵押登记 1 个工作日内办结、查封登记和异议登记即时办结改革成果。(皖四最办

〔2021〕1 号,省自然资源厅牵头,各市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26. 将纳税人年度纳税时间压缩至 100 小时以内、纳税次数减少至 4 次,基本实现企业办税缴费事项全部网上办理,实现个

人办税缴费事项全部掌上可办。主要限时办结业务办理时间在税务总局规定时限基础上再压缩 20%。(皖四最办〔2021〕1 号,

省税务局负责)

27. 改变税控设备“先买后抵”领用方式,免费向新开办企业发放增值税电子发票公共服务平台身份认证及信息加密设备(税

务 UKey)。全面推行减税降费“线上包保”,通过政策线上直通、服务线上优化、难事线上解决,确保减税降费政策全面落实、

红利充分释放。(皖四最办〔2021〕1 号,省税务局负责)

28. 畅通纳税人网上申请办理增值税留抵退税业务渠道、电子退税渠道,将税务部门审核两类增值税期末留抵税额退税的平

均办理时间压缩至 8 个工作日,审核完成后及时向国库部门出具《税收收入退还书》,国库部门收到《税收收入退还书》后,原

则上 2 个工作日内完成退库。(皖四最办〔2021〕1 号,省税务局、人行合肥中心支行按职责分工负责)

29. 在全省推开深化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试点,将领取营业执照后未开展经营活动、申请注销登记前未发生债权债务或已

将债权债务清算完结的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各类企业分支机构和符合上述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分支机构,全部纳入简易

注销试点范围,公告时间由 45 天压缩至 20 天;对于被终止简易注销登记的企业,允许其符合条件后再次依程序申请简易注销登

记;允许承诺已完成清税或不涉及税务事项的个体工商户直接办理注销登记。(皖四最办〔2021〕1 号,省市场监管局、各市政

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30. 完善企业注销“一网通”平台,整合企业注销、税务注销、社保注销、住房公积金注销、公章缴销、行政许可事项注销、

银行开户注销等事项,进一步推进协同办理,精简申请材料,压缩办理时间,降低注销成本,实现“一网受理、集成办理、信息

共享、集中公示”。(皖四最办〔2021〕1 号,省市场监管局牵头负责)

31. 提高监管执法规范性和透明度,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信用监管、“互联网 + 监管”、跨部门协同监管等有效做法,

减少人为干预,压缩自由裁量空间,使监管既“无事不扰”又“无处不在”。(皖四最办〔2021〕1 号,省发展改革委、省司法厅、

省市场监管局、省数据资源局、人行合肥中心支行等牵头负责)

32. 巩固提升供水供气改革成果,获得用水,无外线工程的,不超过 2个工作日;有外线工程的,不超过 13个工作日。获得用气,

无外线工程的,不超过 4 个工作日;有外线工程的,不超过 14 个工作日;水气外线工程并联审批时限不超过 10 个工作日。(皖

四最办〔2021〕1 号,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牵头负责)

33. 建立健全招标投标制度清理长效机制,坚决废止各种限制民营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规定,加快构建智慧监管、信用监管、

协同监管的工作机制,净化招标投标市场环境,持续优化招标投标领域营商环境,服务事项网上办理和依法必须招标项目全程电

子化交易率平均提升至 95% 以上。(皖四最办〔2021〕1 号,省发展改革委牵头负责)

34. 结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引导支持有条件的脱贫人口自主创业,新认定一批省级农民工返乡创

业示范园,给予每个园区 120 万元补助。(皖政办〔2021〕6 号,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农业农村厅、省财政厅等负责)

35. 根据新返乡创业企业新增吸纳稳定就业 6 个月以上并缴纳社会保险的人数,由就业补助资金按照每人 1000 元标准给予

企业一次性补助,最高不超过 2 万元。每年遴选一批省、市、县(市、区)级优秀创业项目和“返乡创业之星”,对省级优秀创

业项目和“返乡创业之星”分别奖励 10 万元和 5 万元,从就业补助资金中列支。(皖政办〔2021〕6 号,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省财政厅等负责)

36. 制定符合“拿地即开工”等基本要件“正面清单”及安全、环保、能耗等刚性要求“负面清单”,对简易低风险工程建

第19页

Hefei Service 19

政策

Policy

等单位负责)

42. 不断优化“多地联办”,对需要申请人分别到不

同地方现场办理的政务服务事项,改由一地受理申请、各

地政府部门内部协同,申请材料和档案材料通过全国一体

化政务服务平台共享,实现申请人只需到一地即可完成办

理。(皖政办〔2020〕24 号,省数据资源局等单位负责)

43. 各地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装配式建筑新

上企业,可依据有关规定在一定期限内给予一定额度贷款

贴息。(皖政〔2020〕21 号,各市人民政府)

44. 符合新型墙体材料目录的装配式建筑构配件生产

企业,可按规定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优惠政策。(皖政〔

2020〕21 号,省税务局、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45. 装配式建筑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

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可按规定加计扣除。装配式建筑项目

投标保证金、履约保证金、工程质量保证金、农民工工资

保证金,可以保函的方式缴纳。(皖政〔2020〕21 号,省

税务局、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科技厅)

46. 2021 年 12 月 31 日前,对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减

按 50% 征收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城镇土地

使用税、印花税、耕地占用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

加和文化事业建设费。(皖办明电〔2020〕21 号,省财政

厅、省税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47. 对于非专门面向中小企业的政府采购项目,采购

人应对小型和微型企业产品的价格按规定给予扣除,用扣

除后的价格参与评审。(皖政办〔2020〕4 号,省财政厅

负责)

48. 生猪养殖使用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中的宜林地,可

按不改变林地用途使用,不占用林地定额,不办理使用林

地审核审批手续。(林资函〔2020〕24 号,省林业局负责)。

49. 鼓励通过新增工业用地弹性出让或以租赁方式供

地、允许部分工业项目分期供地、适当下调竞买保证金、

实行过渡期土地政策等,降低企业用地成本。在符合规划、

不改变用途的前提下,鼓励原工业用地使用权人自主或联

合改造开发。对传统工业转为先进制造业或与生产性服务

业融合发展,以及工业企业、科研机构转型为生产性服务

业等情况的,可享受在 5 年内不改变用地主体和规划用途

的过渡期支持政策。(皖发〔2019〕7 号,省自然资源厅负责)

50. 农机融资租赁服务按规定适用增值税优惠政策,

农业机械耕作服务按规定适用增值税免征政策。免收跨区

作业的联合收割机、运输联合收割机和插秧机车辆的通行

费。(皖政〔2019〕27 号,省农业农村厅、省财政厅、省

交通运输厅等负责)

设项目实行“清单制+告知承诺制”审批。(皖政办秘〔

2021〕75号,各市政府,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发展改革

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37. 针对市场急需、消费需求大的新技术产品,在相

关国家标准出台前,支持先由社会团体制定发布满足市场

和创新需要的团体标准,鼓励企业制定有竞争力的企业标

准并自我声明公开,加快新技术产品进入市场,并加强团

体标准和企业标准跟踪服务,提升团体标准、企业标准水平。

推进内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质”,扩大“三同”适用范

围至一般消费品、工业品领域。(皖政办秘〔2021〕75 号,

省市场监管局、省商务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38. 继续实施外商投资项目备案容缺受理机制,缩短

外商投资项目核准办理时限,优化鼓励类外资项目减免税

办理流程。不针对外资企业设定限制性条款,支持外商投

资企业依法平等适用国家支持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继续

平等参与我省标准制定工作。(皖政办秘〔2021〕75 号,

省发展改革委、省商务厅、省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39. 在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时,保障老区建设用地

规模合理需求。根据老区资源禀赋和实际复垦情况,对城

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计划实现应保尽保。支持重点城市开

展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对损毁的建设用地和零星分散的

未利用地开发整理成耕地的,经认定可用于占补平衡,允

许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按规定在省域范围内流

转使用。支持探索乡村产业发展用地政策,建设用地指标

向乡村发展倾斜,县域内新增耕地指标优先用于折抵乡村

产业发展所需建设用地指标。(皖政办秘〔2021〕78 号,

省自然资源厅牵头)

40. 根据企业、群众需求和业务工作实际,通过“全

程网办”“异地代收代办”“多地联办”等一种方式或多

种方式组合,实现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2021 年底前,

基本实现高频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同步建立清单

化管理制度和更新机制;2021年以后,不断拓展“跨省通办”

的范围和深度,有效满足各类市场主体和广大人民群众异

地办事需求。(皖政办〔2020〕24 号,省数据资源局等单

位负责)

41. 大力推进“全程网办”,除法律法规规定必须到

现场办理的事项外,按照“应上尽上”的原则,政务服务

事项全部纳入“皖事通办”平台,由业务属地为申请人远

程办理。持续拓展“异地代收代办”,对法律法规明确要

求必须到现场办理的政务服务事项,在不改变各地原有办

理事权的基础上,通过“收受分离”模式,深化“异地受理、

无差别办理”服务。(皖政办〔2020〕24 号,省数据资源

第20页

合肥服务

政策

Policy

20

51. 市、县人民政府要统筹安排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计划和新增建设用地计划,优先安排农机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用地,并按规定减免相关税费。(皖政〔2019〕27 号,各市政府负责)

52.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依法使用建设用地自办或以土地使用权入股、联营等方式开办旅游企业。城乡居民可以利用自有住

宅依法从事民宿等旅游经营。在不改变用地主体、规划条件的前提下,市场主体利用旧厂房、仓库提供符合全域旅游发展需要的

旅游休闲服务的,可执行在 5 年内继续按原用途和土地权利类型使用土地的过渡期政策。(皖政〔2019〕41 号,省自然资源厅、

省文化和旅游厅负责)

53. 农产品初加工为主的工业项目,在确定土地出让底价时按不低于所在地土地等别相对应《全国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

的 70% 执行。对符合农产品初加工用电的用户执行农业生产用电价格。(皖政办〔2019〕21 号,省自然资源厅、省发展改革委负责)

54.对纳入公租房计划管理的、面向企业职工和园区就业人员出租的企业自有住房,享受公共租赁住房税收优惠政策。(皖

发〔2018〕6 号,省税务局负责)

55. 在符合规划条件的前提下,支持制造业企业依法按程序进行厂房加层、厂区改造、内部用地整理及扩建生产、仓储场所,

提升集约化用地水平,不再增收地价款。(皖政〔2018〕76 号,省自然资源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负责)

56.对集约用地的鼓励类外商投资工业项目优先供应土地,在确定土地出让底价时,可按不低于所在地土地等别相对应全国

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的 70% 执行。(皖政〔2018〕76 号,省自然资源厅、各市人民政府负责)

57. 我省一般工商业及其他用电类别与大工业用电类别统一合并为工商业及其他用电类别,315 千伏安及以上的原一般工商

业用户可自愿选择执行合并后的工商业单一制或两部制目录电价。(皖政〔2018〕82 号,省发展改革委、省电力公司负责)

58. 鼓励用地单位在不改变用地主体、不重新开发建设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原有工业厂房、仓储用房、传统商业街等存量房

产和土地资源,发展研发设计、创意文化、旅游休闲、健康养老等业态。在符合城乡规划前提下,企业退出后的工业用地转产发

展生产性服务业,以及制造业企业利用自有工业用地兴办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的自营生产性服务业,经批准土地用途可暂不变更。

(皖政〔2018〕85 号,省自然资源厅负责)

59. 支持用电容量 315 千伏安及以上的商业用户按照我省工商业两部制输配电价标准,参加全省电力直接交易。(皖政〔

2018〕85 号,省发展改革委负责)

60.营利性养老机构利用存量建设用地建设养老设施,涉及划拨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租赁)或转让的,在原土地用途符合

规划的前提下,允许补缴土地出让金(租金),办理协议出让或租赁手续。(皖政办〔2018〕1 号,省民政厅、省自然资源厅负责)

61.企事业单位、个人利用城镇现有空闲的厂房、学校、社区用房等,经有关部门批准临时改变建筑使用功能从事非营利性

养老服务,且连续经营一年以上的,五年内土地使用性质可暂不作变更。(皖政办〔2018〕1 号,省民政厅、省自然资源厅负责)

62.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依法盘活集体建设用地存量,兴办非营利性养老服务设施;民间资本举办的非营利性养老机构与政

府举办的养老机构可依法使用农民集体建设用地。(皖政办〔2018〕1 号,省民政厅、省自然资源厅负责)

63.对在养老服务领域采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方式的项目,可以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作价出资或入股建设。(皖

政办〔2018〕1 号,省民政厅、省自然资源厅负责)

64. 国家实施专利强制许可的药品,无条件纳入我省药品采购目录。药品集中采购过程中,同品种药品通过一致性评价的生

产企业达到 3 家及以上的,不再选用未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品种;未达到 3 家的,优先采购和使用已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品种。(皖

政办〔2018〕48 号,省医保局、省卫生健康委、省市场监管局负责)

第21页

Hefei Service

国际视野

International Vision

21

编者按:印度数字服务贸易近年来保持了稳定增长态势,其中信息通信技术服务、软件及信

息服务离岸外包仍具有较强竞争力,数字传媒和娱乐服务业、数字医疗等新业态、新模式增

速加快。印度的数字服务贸易仍将保持稳定增长,其数字服务贸易政策立场也不会有明显变

化。中国数字服务贸易发展的应对策略要从不断推动数字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继续推进中

印双边数字经济合作,以及积极参与全球双多边数字经济合作与数字治理三方面着手。

数字服务贸易是数字贸易的重要分支领域。随着数字技术不断升级以及快速应用,一方面传统

服务贸易的数字化持续提升,全球服务贸易中的 50%以上已经实现了数字化;另一方面服务贸易

领域不断涌现出新模式、新业态,不断创造可贸易的服务。国际上尚未对数字服务贸易的概念形成

统一的定义,目前研究多援引自主要国家和国际机构对数字贸易的定义。如从经合组织 (OECD) 对

数字贸易的定义,可剥离出数字服务贸易的概念,即所有数字下单和 / 或数字交付的服务。OECD

还从交易方式、交易标的、参与主体三个维度构建了数字服务贸易的统计框架。从交易方式维度来

看,有数字下单、数字交付和数字中介赋能平台;从交易标的维度来看 , 包含服务和数据信息;从

参与方角度来看 , 包括政府、企业和个人。

印度数字服务贸易发展特征

印度数字服务贸易规模稳步增长

印度数字服务贸易的增长态势至少具有两方面的基础

一是网络与数字用户增加态势明显,数字市场潜力巨大。根据市场调研公司 Data Reportal 发

布的数据,截至 2020 年1月,印度互联网用户近6亿,较 2019 年增加1亿人,增长 23%,远高于 7%

的全球增幅;社交媒体用户达4亿人,较 2019 年增加1亿人,增长 48%,远超出 9%的全球增幅;

印度手机用户 10 亿 , 占其总人口的 78%。

二是政府实施鼓励数字化转型的政策,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印度政府通过“数字印度”等一系

列战略积极推动数字化进程,为数字服务贸易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在上述背景下,印度数字

服务贸易稳步增长。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 (UNCTAD) 的数据,2019 年印度数字交付服务贸易

出口额占其服务贸易出口的比重为 69%,同期全球平均水平为 52%,可见印度数字交付服务贸易

发展水平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印度数字服务贸易细分领域发展较快

1. 信息通信技术服务出口仍具有较强竞争力

2010-2019 年,印度信息通信技术服务出口由 399 亿美元增至 646 亿美元。印度是全球信息通

信技术服务出口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经济体之一。

2. 软件及信息服务离岸外包保持优势地位

自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借助掌握信息技术和熟练掌握英语的低成本人力资源优势,同时利用

发达国家以节约成本为目标进行大量离岸服务外包的契机,印度大力发展信息技术服务产业,迅速

占领全球服务外包市场。

3. 数字传媒和娱乐服务贸易增长迅速

根据毕马威 (KPMG) 的报告,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导致印度传媒和娱乐产业总体收入下降了

第22页

合肥服务

国际视野

International Vision

22

20%。因为对旅行、社交和进入公共场所实施严格限制的

政策,电影等户外娱乐活动形式以及报刊、电视等传统媒

体的收入均大幅下滑。而基于开放互联网的各种视频及数

据服务业务 (OTT)增长17%,数字游戏增长10%。在M&E产

业中,从内容制作到分销,数字技术将在整个价值链中进

行更深层次整合。数字广

告支出在2020年超过一贯

占据主导地位的电视广告

支出,这是印度M&E产业

发展的重要转折点。

4. 数字医疗有望成为

新增长点

印度政府通过出台一

系列数字化战略,为构建

高效率、综合性数字医疗

体系铺平了道路。

印度数字服务贸易政策分析

1. 数据本地化与跨境流动限制政策

印度宪法认可隐私是一项主要的权利,由此衍生出了

各领域的隐私保护法律法规。

2. 网络平台管理政策

印度政府于 2000 年颁布并实施《信息技术法案》,

涉及电子商务的法律地位确认和电子商务活动规范,对计

算机和网络犯罪行为的防范与打击,这部法律也使得印度

成为全球在计算机和互联网领域内专门立法的 12 个国家之

一。

3. 数字服务税政策

作为数字经济大国中的发展中经济体,印度的数字服

务课税尚处于摸索阶段。印度的数据本地化政策就是为了

征收本地数字服务税,进而实现数据价值的本地化。印度

主张征收电子传输关税和数字服务税。

4. 外资数字企业准入政策

作为新兴数字经济大国,印度是外资的投资热土。例如,

谷歌的母公司字母控股 (Alphabet Inc)将在未来5~ 7年

内对印度投资 100 亿美元,并

以 45 亿美元资金收购印度信

实工业数字服务部门吉奥平台

7% 的股份。

印度数字服务

贸易发展趋势

数字服务贸易将继续保持

稳定增长态势

印度未来数字贸易将保持

稳态增长。据麦肯锡 2019 年3

月发布的报告预计,到 2025 年,

核心数字部门占印度GD的比重将增长1倍,占GDP的比重

将由2017-2018财年的7%增加到8%~10%。其中IT&BPM

和数字通信将由1150亿美元和450亿美元分别增加到2050

亿~2500亿美元和500亿~550亿美元。

印度数字服务贸易稳步增长的支撑性因素主要有如下

三个方面 :

一是印度已成为数字消费大国。首先,2020 年爆发的

新冠肺炎疫情加快了印度数字消费转型步伐。其次,印度

还存在支撑数字消费增长的互联网用户人口红利。

二是印度政府致力于推动相关数字经济的支持性政策,

促进数字贸易的发展。

三是在 IT&BPM 产业印度仍具有明显优势。首先是国

内国际市场需求增长。

作者: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助理研究员 郭霞、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朴光姬

(来源:《南亚研究》2021年第2期)

22 合肥服务

第23页

Hefei Service

国际视野

International Vision

23

2021年全球贸易额约28万亿美元,

物流等六大因素影响明年

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发布最新《全球贸易更新》

报告显示,2021 年全球贸易额预计约为 28 万亿美元,比

2020 年增长 23%,但 2022 年的前景仍然非常不确定(very

uncertain )。

当地时间 11 月 30 日发布的该报告解释道,相对于服务

贸易而言,货物贸易及其需求的强劲增长,很大程度上是疫

情中限制放松的结果,但也是各国经济刺激计划和原材料价

格大幅上涨的结果。譬如,数据显示,全球货物贸易在 7 月

至 9 月期间继续达到了创纪录水平。

UNCTAD 并在报告中列举了经济复苏放缓、物流网络中

断和运输成本增加、全球半导体短缺等六大影响 2022 年全球

贸易的重要因素。

第三季度贸易强劲增长

UNCTAD 指出,总体而言,2021 年全球贸易增长保持强

劲势头,在 2021 年的每一季,货物贸易都在增长,但是相形

之下,服务贸易的复苏并不那么尽如人意,仍低于 2019 年水

平。

伴随着全球贸易趋于稳定,2021 第三季度,全球贸易同

比增长约 24%,显著高于疫情前水平,与 2019 年第三季度相

比增长了约 13%。

UNCTAD 预计,今年第三季度全球商品贸易为 5.6 万亿美

元,创下历史新高,而服务业约为 1.5万亿美元。在今年四季度,

货物贸易的增长将放缓,服务贸易增长的趋势将更加积极。

其中,预计全球货物贸易额将保持在 5.6 万亿美元,服务贸

易可能会继续缓慢复苏。

这六项因素影响明年贸易

第一,经济复苏放缓。UNCTAD 表示,2021 年上半年强

劲的经济复苏在 2021 年下半年有所放缓。不断上升的商品价

格和通货膨胀压力也可能对经济前景和国际贸易流动产生不

利影响。包括欧盟在内的许多经济体,继续面临与疫情相关

的中断和干扰现象,这可能会影响 2022 年的消费者需求。

第二,物流网络中断和运输成本增加。物流中断和高油

价进一步加剧了供应短缺,令运费不断攀升。UNCTAD 指出,

主要供应链中心的积压情况最为突出,这一情况可能

会持续到 2022 年,并对全球贸易产生负面影响。

第三,全球半导体短缺。UNCTAD 表示,由于半导

体短缺,一些重要部门的贸易在 2021 年出现疲软迹象。

疫情开始后,半导体行业因意外激增的需求和面临供

应链限制而遭遇逆风。当下半导体短缺现象已经扰乱

了许多行业的正常运营,尤其是汽车行业。如果这种

问题持续存在,可能会继续对许多制造业的生产和贸

易产生负面影响。

第四,地缘政治因素和贸易流动的区域化。

UNCTAD 表示,一些主要经济体之间持续的地缘政治

紧张局势可能导致新的贸易对抗,并对国际贸易流动

产生重要影响。

第五,影响国际贸易的政府政策。UNCTAD 举例称,通

过抑制高碳产品,努力实现更具社会和环境可持续性的经济

也可能影响国际贸易。

第六,债务负担。在疫情期间,政府额外借款以维持其

经济可能会导致持续的金融不稳定风险,尤其是在全球通胀

压力的情况下。利率上升和债务偿债问题可能给许多国家带

来不稳定并对投资产生负面影响。

( 来源:第一财经)

第24页

合肥服务

国内看点

Domestic Highlights

24

在刚刚结束的第十九届上海软件贸易发展论

坛上,上海市公布的一组数据引发关注:据统计,

今年 1月份至 9 月份,上海市服务贸易进出口额达

1606 亿美元,同比增长 44.9%,上海服务贸易规模

约占全国四分之一。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

国际贸易形势不稳定的环境下,上海服务贸易发展

韧性十足。

上海服务贸易为何能够迅速恢复并且独占鳌

头?事实上,近年来,上海服务贸易规模一直处于

全国领先位置。今年以来,上海服务贸易发展呈现

前低后高态势,进口、出口、进出口3个指标逐月扩大,

并在 9 月份达到增速高点。

“这样的成绩,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知识密

集型服务贸易的迅速增长。”上海市商务委相关负

责人表示,以上海软件贸易为例,今年前 9 月实现

出口 38.3 亿美元,同比增长 32%,不仅在出口规模

上创新高,在企业集聚、产业赋能和协同创新等方

面也取得了较好的发展成效。

“数字贸易快速发展是上海服务贸易的重要

支撑。”上海国际贸易学会会长、上海对外经贸大

学国际经贸学院院长黄建忠表示,当前,上海正围

绕城市数字化转型,加快建设要素有序流动、功能

完善、总部聚集的数字贸易国际枢纽港,数字化转

型带动数字服务、数字内容、云服务、跨境电商等

数字贸易快速发展,为上海服务贸易打开增量空间。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

盘和林表示,当前,上海正大力发展技术主导型的

知识产权贸易、数字贸易等新兴贸易,诸如金融、法律、

旅游、物流等传统服务贸易领域也在持续发力,因

此整体呈现出“多头并进”的良好格局。

盘和林认为,上海服务贸易发展迅速有两个

原因:一是上海始终注重扩大对外开放,一方面欢

迎外资,另一方面勇敢“出海”;二是拥有良好的区

位条件,依托上海港口以及长三角地区制造业的产

业贸易繁荣,带动了跨境服务贸易需求。

上海服务贸易何以 独占鳌头

此外,黄建忠表示,上海的人力资本与制度创

新也使得服务业集聚度进一步增强。政府对于服

务贸易产业的规划和政策扶持也十分到位,为服务

贸易发展打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这其中,具有代

表性的就是最近上线的“单一窗口”服务贸易板块。

上海国际贸易的“单一窗口”,是指贸易相关

各方在一个平台可以一次性递交满足全部监管规

定的标准资料和单证信息的公共服务平台。该平台

于 2014 年 6 月上线,并向全国复制推广。不过,该

平台此前服务于货物贸易,如今首创性地增加了服

务贸易功能,推出服务贸易出口退税、面向服务贸

易的跨境购付汇服务、生物医药研发用物品进口等

功能,搭建共享信息池,并为企业相关业务在线办

理提供便利化支持。

“举例来讲,以前企业办理出口退税需要在

线下向税务部门递交一系列书面文件,但现在就可

以通过‘单一窗口’服务贸易板块在线提交电子文件,

此举大大提升了服贸企业办事效率,进而提升了服

务贸易整体便利化。”上海市商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近期,上海市为扩大服务贸易发展动作连连。

近日发布了《上海服务贸易海外重点市场拓展指

南》(新加坡卷),助力企业深入拓展新加坡市场;

上海市闵行区与微软中国联合打造的虹桥数字贸

易产业创新赋能中心顺利揭牌,将为数字企业出海

提供技术赋能、创新孵化和人才对接服务;沪、苏、

浙、皖商务主管部门和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共同

成立了“长三角服务贸易一体化发展联盟”,引领

长三角服务贸易联动发展,合力打造全球服务贸易

发展高地。

(来源:经济日报)

24 合肥服务

学国际经贸学院院长黄建忠表示,当前,上海正围

绕城市数字化转型,加快建设要素有序流动、功能

完善、总部聚集的数字贸易国际枢纽港,数字化转

型带动数字服务、数字内容、云服务、跨境电商等

数字贸易快速发展,为上海服务贸易打开增量空间。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

盘和林表示,当前,上海正大力发展技术主导型的

知识产权贸易、数字贸易等新兴贸易,诸如金融、法律、

旅游、物流等传统服务贸易领域也在持续发力,因

此整体呈现出“多头并进”的良好格局。

盘和林认为,上海服务贸易发展迅速有两个

原因:一是上海始终注重扩大对外开放,一方面欢

迎外资,另一方面勇敢“出海”;二是拥有良好的区

位条件,依托上海港口以及长三角地区制造业的产

业贸易繁荣,带动了跨境服务贸易需求。

第25页

Hefei Service

国内看点

Domestic Highlights

25

近日,青岛印发《落实〈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先期行

动计划实施方案》,结合与 RCEP 成员国合作基础和地缘优势,以

打造参与 RCEP 的重要前沿和示范基地为突破口,共制定了 6 个

方面 21 条政策措施。

《实施方案》从做好协定生效准备合力推动落地实施、放大

关税减让效应创新发展货物贸易、发挥青岛地缘优势着力拓展对

日合作、突出枢纽地位构建贸易物流“黄金大通道”、拓展合作领

域深化投资贸易双向交流、强化服务保障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等方

面作出安排部署。

推动落地实施方面,《实施方案》提出,依托市对外开放工

作领导小组建立 RCEP 跨部门协调推进工作机制。高标准建设

RCEP 青岛企业服务中心,围绕阳光通关、普惠金融、商法法律、

海外会展和特色服务五大功能体系,实现企业全链条全流程服务,

打造青岛面向 RCEP 的示范窗口。开展全领域全覆盖 RCEP 专题

培训,组织“RCEP 优惠政策进万企”“RCEP 企业服务直通车”

等巡回宣介活动和各种形式的 RCEP 专题培训。

创新发展货物贸易方面,《实施方案》提出,“一国一策”拓

市场,按照 RCEP 国别商品减税对比清单,指导全市重点行业企

业综合利用关税减让安排,推动对东盟、日韩、澳新进出口。落实

RCEP“6 小时通关”。用活原产地规则,开展“FTA 原产地管理提

升年”活动。加快发展贸易新业态,加快跨境电商发展,深化市场

采购贸易方式试点,提升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建设中日韩附加

值商品保税物流中心(B 型)。打造 RCEP 区域合作平台,加快青

岛西海岸国家进口贸易创新示范区、中日韩消费专区建设,高标准

建设 RCEP 国际交流中心和中国(青岛)RCEP 国际博览中心。

青岛打造参与 RCEP

重要前沿和示范基地

拓展对日合作方面,《实施方案》提出,扩大优势商品出口和

中间品和高新技术产品、消费品进口,加强产业链供应链精准招商。

依托优势产业,聚焦日本世界 500 强、行业领军企业和技术先进

型中小企业,重点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 13 条产

业链开展精准招商。

构建“黄金大通道”方面,《实施方案》提到,建设东北亚国

际航运枢纽,加速高端航运服务产业布局,提高中欧班列(齐鲁号)

运行效率,构建空中货运便捷通道。深化投资贸易双向交流方面,《实

施方案》提出,深化区域经贸合作,深化服务贸易合作,提升消费

集聚能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方面,《实施方案》提到,强化知识

产权保护,妥善应对贸易摩擦。

RCEP 的生效,标志着世界上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

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形成。目前,青岛对 RCEP 国家进出口额占

全市的 38%,RCEP 国家累计在青岛投资企业达 1.7 万家。RCEP

的成员国日本、韩国是改革开放以来青岛最早的经贸合作伙伴,在

青岛的对外开放格局中具有“规模大、比重高、分量重”的特点。目

前,韩国和日本分别是青岛的第二大、第三大投资来源地,第三大、

第二大贸易伙伴。

同时,东盟已经成为青岛第一大贸易伙伴。今年前 10 个月,青

岛与东盟进出口 1090.5 亿元,占全市比重达 15.6%,接近六分之一。

青岛与东盟双向投资合作也很密切。今年前 10 个月,东盟在青投

资项目 33 个,同比增长 32%,实际使用外资 3.5 亿美元,同比增长

196.4%。截至今年 10 月,青岛累计在东盟十国核准项目 286 个,中

方投资 64.18 亿美元。

(来源:国际商报)

第26页

合肥服务

国内看点

Domestic Highlights

26

昨日,北京市商务局对近日出台的《关于支持综合保税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以下简称《实施意见》)

进行解读。市商务局党组成员、市“两区”办专职副主任刘梅英介绍,经过多年发展,北京天竺综合保税区已成为

全国空港型综合保税区改革创新的积极践行者,为全国提供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北京经验”。北京大兴机场

综合保税区作为全国唯一一个跨省级行政区域的综合保税区,已完成预验收,正加紧筹备正式验收,争取早日封

关运行。

《实施意见》主要任务包含五大方面,73 项举措,一是优化功能定位。以形成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格局为

目标安排措施 10 项。二是提升发展质量。围绕提升两类贸易发展水平、鼓励拓展保税服务、支持枢纽服务发展、

鼓励培育新兴业态四方面安排措施 27 项。三是创新管理模式。聚焦研究优化保税模式、积极探索智慧监管、支持

内外贸一体化安排 15 项措施。四是强化投资促进。着眼多渠道加强招商引资、优化招商引资激励机制安排 10 项

措施。五是加大服务供给。从强化人才供给、土地供应、财政支持等要素保障和优化园区服务方面安排 11 项措施。

这些任务和措施将统筹谋划天竺、大兴、亦庄、中关村综保区发展定位,持续优化综保区功能。天竺将转型升级,

围绕生物医药、文化贸易等优势产业,做大做强服务贸易;大兴将突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推动实现新模式、新业态、

新场景、新体制的“四新发展”;亦庄将围绕主导产业集群,服务高端制造强功能;中关村将围绕科技创新和数字

经济,聚焦创新强特色。

在模式创新方面,将创新探索综合保税区内国际高端艺术展品出区展览展示担保监管新模式。在业态创新

方面,将探索数字贸易、跨境版权交易、跨境碳排放权交易、跨境知识产权交易等新业态;研究探索在风险可控

前提下,在综保区开展药品贴签、分包装业务等。在管理创新方面,将探索“监管沙盒”机制,支持在综保区研究

探索支持服务贸易、离岸服务发展的监管模式。

《实施意见》充分考虑了综保区与自贸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经济开发区等政策叠加优势,发挥综

保区内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 ( 北京 ) 和国家文化出口基地的优势,提出鼓励有条件的综合保税区建设高端消费

品展示交易中心,将推动消费与投资协同发力,助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推动综保区内文旅领域相关制度创新,

实现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双轮驱动;助力外贸企业拓展国内市场,支持内外贸一体化,实现融合发展的政策措施。

(来源:北京青年报)

鼓励建设高端消费品展示交易中心 实现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双轮驱动 支持内外贸一体化 北 73 项举措助推综保区高质量发展

73

第27页

Hefei Service

安徽风采

Anhui Performance

27

前三季度合肥市跨境电商

交易额创历史新高

Hefei Service

今年以来,合肥市充分依托区位、产业、科教等综合优势,聚力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和协同发展,推进跨境电商

创新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2021 年 1-9 月,全市实现跨境电商交易额 14.81 亿美元,同比增长 67.4%,超过去年跨境电商交易

额,创历史新高。

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发展活力持续增强。2021 年,我市先后签约中井国际跨境电商区域总部、中韩温澜商贸等重点项目,

推动菜鸟中心仓项目投入运营。支持布诺太阳能、米莱诺、百大易购等本土重点跨境电商企业创新经营管理方式,逐步提升直播

带货、广告推广、新品发布、品牌培育、数据分析等方面的整合资源能力,发展活力不断增强,业务规模不断提升。推动江淮汽

车、大恒能源等工贸一体企业成功转型发展跨境电商,实现了产业升级和模式创新。

推动业务模式创新,发展动能持续释放。今年以来,我市创新开展“跨境电商 + 中欧班列”新模式,推动跨境电商 B2B 出

口专列常态化开行,首次实现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搭乘中欧班列返程“快车”。创新设立全省首个跨境电商零售进口退货中心

仓,并开展跨境电商特殊区域出口海外仓(1210 模式)业务。成功开通跨境电商 B2B 直接出口(9710 模式)业务和跨境电商出

口海外仓(9810 模式)业务。截至 9 月底,我市实现跨境电商 B2B 出口额 4000 多万美元。

构建创新服务体系,生态体系效应显现。今年 4 月,我市引入安徽首家 Google 出海体验中心,初步形成了“技术驱动 - 数

据赋能 - 品效协同”三位一体的全链条数字化国际营销体系,助力“安徽制造”变为“安徽智造”。推动安徽省跨境电商创新服

务中心高效运营,现已服务跨境电商企业 160 多家,带动就业人数超 800 人。加快合肥(庐阳)跨境电商孵化中心建设,已新培

育、孵化跨境电商主体 70 多家,今年 1-9 月累计帮助企业实现跨境电商交易额近 4000 万美元。

举办各类对接活动,营造良好发展氛围。鼓励和支持企业通过线下展示、线上直播带货等多种形式,创新销售模式,先后举

办“皖美消费·乐享合肥”2021 年跨境商品与国货精品体验消费日活动和合肥市 2021 年度电商直播销售员职业技能大赛等活动。

整合平台、协会、高校等多方资源,举办中国·合肥跨境电商开年峰会、皖货出海,邮我助力”海外仓主题峰会,开展“科技引

领跨境出口新业态”阿里巴巴国际站 B2B(9710)产品合肥首发活动,进一步营造良好的跨境电商发展氛围。

下一步,市商务局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十一次、市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加大创新力度,持续巩固跨境电商增长势头,聚力打造

“跨境电商 + 中欧班列”“跨境电商 + 海外仓”“跨境电商 + 直播”等新的增长点,全面提升我市跨境电商发展水平,增强我

市外贸竞争新优势。

( 来源:中国商务新闻网 )

第28页

合肥服务

安徽风采

Anhui Performance

28

双向贸易提质增效

安徽加快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

省第十次党代会以来,安徽省践行开放发展理念,实施“优进优出”战略,稳步提升对外贸易的质量、规模和效益,加快打

造改革开放新高地取得重要进展。

记者杨阳 : 这里是安徽捷迅光电技术有限公司的产品展示厅,大家现在看到的是企业自主研发的王牌产品——全球首款红外

茶叶色选机,它可以迅速识别茶叶中的各种杂质,并且每小时可以筛选出成品超过 1500 斤,由于具有超高性能,它也是目前全

球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一款茶叶色选机。

安徽捷迅光电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光楷 : 通过红外识别技术和一键筛选功能,这款产品可以有效解决东南亚国家红

茶中有大量与茶叶色彩相近的昆虫不好筛除的问题,产品一经推向市场便被斯里兰卡、印度、马来西亚等国家广泛选用。目前,

捷迅光电的茶叶色选机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已经超过了 80%。每年他们都会拿出 10% 左右的营收用于技术更新和产品研发,加上

各级政府在中小企业海外市场开拓资金、出口企业技术补贴等方面给予的大力支持,企业这几年陆续解决了材质相近、颜色相近

等多个“筛选难题”,海外市场的需求持续提升。

合肥新站高新区经贸发展局商贸服务处、处长、王磊 :“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包括中欧班列的开通,对我们产品(销售)

和发展国外市场都起了一个很好的促进作用,(营业收入)每年至少要增长 20%。我们会不断地去研发,不断地去开拓国外市场,

打造捷迅品牌,争创世界一流。

由于有一批像捷迅光电这样的高新技术企业不断通过新技术新产品积极拓展海外市场,省第十次党代会以来,捷迅光电所在

的合肥新站区外贸总量实现了翻倍增长,2020 年达到了 62.7 亿美元,今年有望突破 70 亿美元大关,成为合肥市乃至安徽省重要

的外贸增长极。

安徽省商务厅对外贸易发展处、副处长、张毅 : 加大外贸包保服务力度,积极协调海关等职能部门,及时解决企业在生产经

营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用好用足出口退税、出口信保等措施,积极支持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到 2020 年外贸实体企业已经

达到 152 家,进出口总额过千万美元的 39 家。

用优质产品开拓国际大市场,正是安徽加快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推动外贸发展提质增效的重要着力点。省第十次党代会以来,

安徽省持续强化政策支持,以鼓励企业境外参展、强化出口品牌建设、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实现产贸融合发展等多措并举,推动

皖货不断迈上中高端。

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机电产品占全省出口比重分别由 2016 年的 54.1% 提高到 2020 年的 59.1%,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

20.9% 提高到 2020 年的 28.1%。“优出”同时也要“优进”,在用好产品开拓大市场的同时,安徽也鼓励企业积极进口先进技术

和设备,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不断培育外贸竞争的新优势。

省第十次党代会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安徽抢抓长三角一体化、自贸试验区获批建设等重大机遇,积极做好外向

型企业“双招双引”,推进外贸主体培育,大力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加强外贸载体通道建设,实现了外贸发展规模的新跨

越和发展质量的显著提升。全省货物贸易进出口额由 2016 年的 443.8 亿美元,连续迈上三个百亿美元台阶,增加到 2020 年的

780.5 亿美元,年均增长 15.1%,总量居全国第 13 位,比 2016 年末提升 2 个位次。今年上半年,安徽省外贸进出口总额 494.2

亿美元,同比增长 42.2%,增幅高于全国 4.8 个百分点,增速居长三角第 1 位。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战略政策室、主任、盛朝迅 : 跟全球的产业链区域的产业融合程度,在加深安徽的对外贸易,总

的来看,安徽省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不断优化贸易结构,促进产业链升级,外贸发展呈现出基础牢、韧性强的特点,实现了

可持续地增长,对全国外贸的带动作用非常得明显。

( 来源:安徽新闻联播 )

安徽风采

Anhui Performance

第29页

Hefei Service

安徽风采

Anhui Performance

29

安徽未来怎么发展?

专家学者解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

10 月 28 日上午,中国共产党安徽省第十一次代表大

会在安徽大剧院隆重开幕,郑栅洁同志代表中共安徽省第

十届委员会向大会作题为《忠诚尽职 奋勇争先 全面强化

“两个坚持” 全力实现“两个更大” 共同谱写现代化美

好安徽建设新篇章》的报告。报告不仅总结了我省第十次

党代会以来取得的成就,也对未来五年安徽的奋斗目标进

行了描绘。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邀请了专家

学者,结合报告对我省未来发展的思路进行解读。

报告摘录:坚定不移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

策源地。坚持“四个面向”,强化人才强省、科技强省鲜

明导向,加快科技创新攻坚力量和成果转化运用体系建设,

把更多创新成果就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报告解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翁清雄

在翁清雄看来,创新驱动发展,需要加强和促进“四业”

融合。也就是要建立起产业、专业、就业、创业之间的联

动机制。 比如,高校的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要更好地服务

和支撑当地的产业发展;地方的经济产业和发展又要反过

来驱动科技创新,为创新提供动能。同时,在创业扶持方面,

需要更好地围绕战略性产业发展的需要孵化上下游企业,

形成产业共生共创的良好环境。除此之外,就业和人才工作,

也要紧紧围绕产业布局来谋划。

眼下数字经济发展带来了一波新机会,安徽不能错过。

他认为,产业和学科布局,两个缺一不可。学科布局好

了,人才汇聚于安徽,数字经济上下游企业也就会跟着

来,逐渐形成学科发展、人才汇聚、产业集聚的整体效

应。

在他看来,吸引和保留顶尖人才,是新兴产业发展的

基础。比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吸引顶尖人才的一个重要

引擎,可以进一步挖掘这方面的潜力。“每年新入学到科

大读书的学子有 1 万人以上,完全可以设置更丰厚的奖学

金吸引各地最优秀的人才汇聚于安徽。”翁清雄表示,对

于潜在人才,要舍得投入。过去的研究表明,在各个大学

读书的学子毕业后留在当地工作的倾向性很强。

此外,他还表示在安徽建设长三角最大的学术会议交

流中心是有必要的,可以让全世界的在读学生尤其是硕博

研究生汇聚到安徽开展学术交流。他也大胆建议把这个会

议中心设在安巢经济开发区。“巢湖生态环境优美,我们

要让人才来了就不想走。”

报告摘录:坚定不移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

策源地。坚持“四个面向”,强化人才强省、科技强省鲜

明导向,加快科技创新攻坚力量和成果转化运用体系建设,

把更多创新成果就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报告解读:中共安徽省委党校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汪兴福

加强基础研究 催生更多

从“0到1”的原创性成果

创新驱动发展需要“四业”融合

第30页

合肥服务

安徽风采

Anhui Performance

30

汪兴福表示,创新是安徽最鲜明特点和最闪亮名片。

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是安徽“十四五”

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撑。科技孕育创新、创新催生科技,

科技创新是创造未来的关键变量。强调把更多科技创新成

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既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必然要求,

也是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的应有之义。只有加快推进技术

创新,打通科技成果进入市场的通道,将其转化为现实生

产力以服务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方能彰显其用、凸显其能、

力显其功。

具体来说,要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坚持科技创新自立

自强,加强基础研究,催生更多从“0 到 1”的原创性成果。

增强技术创新能力。通过“揭榜挂帅”、“竞争赛马”等

激励机制,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增强制度创新能力。实现

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双轮驱动”,加快科技创新攻坚力

量和成果转化运用体系建设;增强产业创新能力。集聚优

化市场资源,加快形成“新产业 + 新基建”产业发展新模式。

报告摘要:坚定不移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强化“三农”

工作重中之重地位,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

组织振兴,推动安徽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

将合肥市打造成为在中国

有较大影响力的种业之都

报告解读:安徽大学农村改革与经济社会发展

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崔宝玉

“省党代会关于乡村振兴的报告,涉及到农业农村发

展的主要方面,明确指出了推动安徽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

省转变,目标明确,措施得当,重点突出。”崔宝玉表示,

报告强调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重点从种子研发、生产加工、

技术装备、科技支撑、园区建设、加强与长三角地区合作

等各个方面形成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建设和打

造全产业链农业,尤其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明确提出建设种

业强省的目标,种业强省建设应该发挥好合肥市的龙头和

高地作用,合肥市种企集聚,科研资源丰富,种业销售额

占全省 70% 左右,可以进一步强化建设,将合肥市打造成

为在中国有较大影响力的种业之都。

崔宝玉说,报告强调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重点在农

村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供给,人居环境整治、农村数

字化建设、乡村治理等方面持续发力,既强调“硬”的方

面的建设,也强调“软”的方面供给,“软”、“硬”结合,

让乡村成为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尤其是,在报告中明确

提出要用“绣花”功夫建设美丽乡村、推动基础设施往村

覆盖、往户延伸和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倾斜等,就是

要打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供给的“最后一公里”,

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广大农村居民共享改革发展

的成果。

报告强调实现农民收入稳步快速增长。崔宝玉表示,

农民收入增长趋缓是近年出现的“顽疾”,农民收入构成

是多元化的,由于经济下行以及疫情的影响,当前,农民

工资性收入增加空间并不大,而报告中提出要接续推进巩

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乡村产业

振兴和发展特色富民产业、深化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

改革和产权制度改革方面,就是要重点在增加农民经营性

收入、财产性收入等方面下足功夫、做足文章。崔宝玉表示,

在实现农民收入稳步增长的同时,决不能忽视那些刚刚脱

贫的人口,这些人口脆弱性强、风险抗御能力弱,容易因

病因灾返贫致贫,而且这些人口与现代农业衔接程度不高,

难以分享市场、产业发展的成果,需要对这些人口密切关

注和动态跟踪。

科技竞争优势将拉长安徽的“长板”

报告摘要:坚定不移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兴产业

聚集地。坚持高端引领、龙头带动,优化产业生态,促进

产业链提质扩量增效,做强做优做大实体经济,加快打造

制造强省。

第31页

Hefei Service

安徽风采

Anhui Performance

31

增强安徽文化归属感

报告摘录:坚定不移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高质量

发展。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我们

要紧扣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更好

凝聚正能量、提振精气神 , 增强安徽文化归属感 , 促进人民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昂永生认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根本在于坚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阵地,核心是弘扬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旋律,路径是拓展公共文化服务供给

主渠道,关键是培养更多德艺双馨的领军人才。

“面向十四五新形势新需要,目前我省在文化领域亟

待加强人才建设。”昂永生说,他们在调研政府机关和以

及本地文化企业的过程中发现,着力加强群众文化人才、

艺术创作人才、文博考古人才、非遗传承人才、文旅经营

管理人才、文旅创意策划人才的建设,对于推动我省满足

公共文化需求以及产业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报告解读:安徽省委党校教授昂永生

报告解读:中共安徽省委党校

决策咨询部主任张彪

“未来要将我省的科技创新优势转化为产业集聚的优势,

用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张彪认为,我省在打造新兴

产业集聚的过程中,要用足、用活、用好现有国家支持新

型产业集聚发展的优惠政策,优化我省现有资源配置、细

化落实好这次党代会报告提出的具体措施。切实增强企业

创新创造的动力和活力,切实增强境内外企业到安徽投资

的信心,使产业链与产业发展同步优化,助力现代化美好

安徽目标早日实现。

“党代会报告推进安徽高质量发展擘画宏伟蓝图、目

标明确、催人奋进,今后五年安徽发展目标十分清晰、使

命在肩、任务艰巨而可行,从十个方面引领全省各级党组

织和广大人民群众,知重负重、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开

创未来,不断开启现代化国家建设安徽新篇章。”张彪对

报告中关于安徽将坚定不移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兴产

业聚集地的内容尤为关注。

在张彪看来,经济发展离不开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报

告中提出要坚持高端引领、龙头带动,优化产业生态,促

进产业链提质扩量增效。这为安徽未来实体经济发展,尤

其是新兴产业集聚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新要求。”

此外,报告对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全覆盖

提出了明确的指向。张彪表示,安徽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需要在原来的基础上加快进行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

而产业转型升级离不开技术更新、少不了加大投入。同时,

报告中的 “实施产业链供应链生态建设工程和先进制造业

集群行动计划。”为传统产业、规模产业今后的发展指明

了精准发力的方向。安徽省具有传统资源型规模企业优势,

这意味着下一步需要在深化改革中加快整合资源型企业,

实现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发挥规模和龙头优势,支持资

源型企业战略整合,提升参与全国乃至全球市场竞争力。

聚焦重点产业,报告提出组建十大新兴产业综合性产

业创新中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尤其是在”双招双引”

中引进更多头部企业和重大项目,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

集群达到 6 个以上。“我省自加压力,将国家级战略性新

兴产业集群由原来的 4 个增加到 6 个。”张彪说,这将把

安徽在科技创新领域的竞争性优势在打造新兴产业集聚中

凸显出来,比如发挥量子计算、量子通信、量子精密测量

先发优势,打造量子信息产业发展集聚区。这在全国乃至

全世界都具有先发优势,科技竞争的优势,这必将拉长安

徽的长板。

Hefei Service 31

管理人才、文旅创意策划人才的建设,对于推动我省满足

公共文化需求以及产业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先发优势,打造量子信息产业发展集聚区。这在全国乃至

全世界都具有先发优势,科技竞争的优势,这必将拉长安

徽的长板。

Hefei Service 31

第32页

合肥服务

安徽风采

Anhui Performance

32

在他看来,对于像黄梅戏、徽剧、花鼓灯等地方传统

特色优秀戏剧以及特色文化品牌,需要改革创新文化体制

机制,加强政策创新,更好发挥政府公共文化服务功能供

给支持。同时,需要把安徽的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放在长

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中去考量,比对、学习、借鉴长三

角沪苏浙在文化产业方面的先进做法,助推我省高质量的

发展,不断满足我省群众高品质精神文化需求。

安徽走共同富裕道路,依赖三个路径

报告摘录:坚定不移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坚持人民至上,加强民生保障和社会建设,提高发展的平

衡性、协调性和包容性。

报告解读:安徽大学教授范和生

在范和生看来,安徽走共同富裕道路,主要依赖三个

路径。首先是进一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通过产业带动、

务工收入、土地资本增值、二三次分配等提高农村居民收入。

同时,借助长三角一体化强大动力,推动皖北产业结构转型,

加快皖北崛起步伐,实现安徽的均衡发展。

此外,还需要提高城乡低收入居民初次分配比例,继

续加大民生工程投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运用社会

政策调节贫富差距,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着重解决新市民、青年人住房困难问题

报告摘录:坚定不移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坚持人民至上,加强民生保障和社会建设,提高发展的平

衡性、协调性和包容性。坚持房子是用来住、不是用来炒

的定位,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解决新市民、青年人住房

困难问题。

报告解读:合肥学院房地产研究所副所长凌斌

2020 年,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 42.1 平方米,农村常住

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 54.6 平方米,城乡居民基本实现

了“住有所居”。

凌斌表示,近年来,我省严格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

统一部署,牢牢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

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住房制度,

围绕着“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认真履行城市主体

责任,努力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促进了房

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在迈入第二个百年目标的新征程中,预计我省将在

合肥、阜阳、蚌埠、芜湖等人口净流入城市,大力筹集保

障性租赁住房,着重解决新市民、青年人和城市基本公共

服务人员的住房困难问题。”凌斌建议,在我省范围内推

行新建商品住宅高品质发展,营造绿色智能家居环境;全

面推进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提高居住品质改善

居住环境;促进物业服务升级转型,进一步扩大物业服务

覆盖面,让人民群众的居家生活更加安全、便利、称心。

( 来源:新安晚报 安徽网 )

32 合肥服务

第33页

Hefei Service

安徽风采

Anhui Performance

33

建设自贸试验区重塑安徽开放格局

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新形势下推进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

设立安徽自贸试验区,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安徽的重大使命,是

安徽服务国家开放发展战略的重大平台,也是安徽提升开放型经

济发展水平的重大机遇。安徽自贸试验区自 2020 年 9 月 24 日揭

牌以来,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扎实推进“9+3+N”专项行动计划,

改革开放试验田标杆示范引领作用加快彰显,对外开放活力持续释

放,高质量发展引擎作用日益突出。

2020 年 9 月 21 日,国务院正式发布《中国(安徽)自由贸易

试验区总体方案》。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揭牌后,合肥、芜湖、

蚌埠 3 个片区“雁型阵列”快速启动建设。

注重顶层设计、高位推动,安徽自贸试验区目标定位和实施路

径更加精准清晰。高质量构建政策支撑体系,出台《关于以中国(安

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为先导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改革开放新高

地的意见》以及 20 余个专项领域政策文件。高标准推进建设任务,

112 项试点任务落地见效 73 项,完成率 65%,超额完成 50% 的周

年目标,探索形成一批全省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试点经验。

自贸试验区建设是一场重塑安徽开放格局的系统工程,核心

任务是制度创新,一年多来,各相关单位和 3 个片区牢记为国家试

制度、为地方谋发展的职责使命而积极作为。

芜湖片区聚焦国际贸易便利化开展制度创新,支持奇瑞汽车、

楚江集团、三只松鼠、长信科技等企业利用综保区推进保税维修、

大宗贸易回流等业务,引进京东数字产业园、菜鸟跨境电商中心仓、

宁波国际智慧物流数码港等一批服务贸易项目。

合肥片区聚焦贸易投资便利化,打造“多元创新培育海内外

跨境电商集散基地模式”,创新“跨境电商 + 中欧专列”出口模式,

提升贸易通关便利化水平,带动跨境电商月清关单量从获批前 2 万

单增至获批后超 100 万单;月交易额从获批前的 53 万美元增至获

批后的 3870 万美元。

“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持续深化投资和贸易便利化改

革,市场活力和创新动力将进一步凸显。”省商务厅厅长、省自贸办

主任张箭表示。

硅基、生物基新材料产业是蚌埠片区重点培育的新兴产业,当前,

硅基新材料产业初步形成新型显示、太阳能光伏、特种玻璃及应用

材料 3 条产业链条;生物基新材料产业方面初步构建起聚乳酸等

可降解材料的研发、生产、应用等产业链条。

今年 2 月,省政府发布《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专项推

进行动计划方案》,明确提出围绕《总体方案》确定的工作任务,实

施“9+3+N”专项推进行动计划,“9”即 9 个专项推进行动计划,“3”

即合肥、芜湖、蚌埠 3 个片区建设实施方案,“N”即根据实际需要

适时调整增加的专项推进行动计划。在推动创新驱动发展专项中

提出,支持建设安徽科技大市场等 23 项工作任务。

安徽省把创新作为加快发展的最大动力。安徽自贸试验区下

好创新“先手棋”,提升安徽创新馆运营水平,积极探索“政产学研

用金”六位一体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

新、企业创新、产品创新和市场创新,加快构建一体化科技大市场。

积极探索符合国际通行规则的科技交易合作机制,着力打造具有

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安徽自贸试

验区走好“科创 + 产业”发展路子。“依托安徽科技大市场,在科技

成果转化、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先行先试一批改革试点。”省自贸

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制定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量子信息等重点

产业开放创新一揽子清单举措,助推打造面向全球的产业集群。积

极引进具备资源要素整合能力的行业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商协会、

金融机构等入驻。深化金融开放创新,支持自贸试验区内科创领域

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上市挂牌。

安徽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对标先进、奋勇争先,努力把

安徽自贸试验区打造成高质量自由贸易园区,深化“放管服”改革,

以制度创新为牵引,优化营商环境。

安徽自贸试验区合肥片区聚焦 “芯屏汽合”“集终生智”等

当好探路者先行者,推动贸易投资便利化

走“科创 + 产业”发展之路,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以制度创新为牵引,创优一流营商环境

第34页

合肥服务

安徽风采

Anhui Performance

34

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一站式金融智慧服务模式”,着力解决科

创企业融资难题,目前累计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 1000 余家,提供

资金支持近 20 亿元。创新“科创企业信用贷款新模式”,推出全省

首个自贸试验区纯信用贷款产品,现已支持企业 30 余家,贷款额

度超亿元。

芜湖片区组建行政审批局,设置片区行政审批局,统一承接市

级全部事项和省级部分赋权,实行一枚印章管审批,标准化、高水

平做好片区行政审批服务。聚焦贸易、金融、物流、科技等方面堵点,

探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成果——洋山港—芜湖港“联动接卸”

江海联运新模式入选长三角自贸试验区首批制度创新案例;“人民

币境外放款输出 + 出口贸易回流”为安徽自贸试验区首笔金融创

新业务,奇瑞双向贸易平台通过易货方式换回电解铜 3.4 万吨、价

1-11 月我市技术贸易活跃

技术进出口合同额再创新高

今年以来,我市技术贸易快速发展,技术进出口规模不断扩大。1-11 月,全市共登记技术进出口合同总金额 7.36 亿美元,同比增长

185.4%,并表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技术转移方式较为集中。技术进口 70% 以上为专利技术的许可与转让,出口中主要是技术咨询与服务,占比超过 95%。

二是涉及行业较为集中。技术进口集中在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和医药制造业三大行业,占比超

73%;技术出口集中在水上运输业,软件业和专业技术服务业三大行业,占比超 95%。

三是市场较为集中。技术引进三大来源地为美国、日本、德国,占比超 83%,出口三大目的地是巴拿马、新加坡和巴基斯坦,占比超

92%。巴拿马是第一大技术贸易伙伴,占我市技术进出口总额的 39%。

技术贸易作为新兴服务贸易,正成为推动我市服务贸易增长的重要力量,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扩大服务贸易对外开放具有重要作用。

下一步,市商务局将以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建设为契机,全面落实自由类技术进出口登记备案管理,为我市技术要素跨境自由流

动创造良好的环境。

(来源:合肥市商务局)

值 3.1 亿美元。

“自贸试验区获批建设以来,省商务厅从科技成果转化、人才

招引、金融开放等多个角度,推动形成了一批制度创新成果,为各

类投资者提供优质服务。”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截至今年 10 月底,安徽自贸试验区内新设企业达到 12205 家,

签约入驻项目 875 个,协议引资额 4800 多亿元。今年前三季度,

自贸试验区内实现进出口额超 1100 亿元,实际使用外资 15.8 亿美

元,自贸试验区以不到全省千分之一的面积,贡献了全省 22% 的进

出口额和 10% 的外商直接投资。

(来源:安徽日报)

第35页

Hefei Service

安徽风采

Anhui Performance

35

安徽自贸试验区设立一周年

合肥“成绩单”不简单

合肥中欧班列线路增至 60 条、覆盖 14 个国家、通达 57 个国

际节点城市,合肥片区联合长三角 G60 科创走廊 9 市,促进长三

角 G60 环境科技产业联动创新……11 月 18 日,省十三届人大常委

会第三十次会议听取省人民政府关于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

建设情况的报告。从这份报告可以看到,自 2020 年 9 月 24 日,安

徽自贸试验区正式揭牌运行以来,合肥片区“成绩单”令人鼓舞。

根据报告,提升开放通道能级方面,正式开通我省首条至欧洲

货运航线(合肥—伦敦)、直航日本的外贸班线(芜湖—日本),合

肥中欧班列线路增至 60条、覆盖14个国家、通达 57个国际节点城市,

“中欧班列 + 跨境电商”模式常态化运营,有效降低通关成本。

在积极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中部崛起战略方面,共同组

建长三角自贸试验区联盟,签署皖浙、皖沪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合

作框架协议,合肥片区、芜湖片区、蚌埠片区分别与浙江杭州片区、

宁波片区、金义片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动在发展新型贸易、建

设物流枢纽等方面互补与协同发展。

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中,合肥国际陆港申报国家中欧班列

集结中心示范工程。安徽自贸试验区企业加快在“一带一路”沿线

国家布局农业和光伏发电项目,通过核心技术和成套生物设备输出,

带动国际产能合作。中德(合肥)国际合作智慧产业园入驻全产业

链半导体项目 19 个;中德智能制造产业园新签约项目总投资 11 亿

元。

此外,为加快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的环境产业“产、学、研、用”

合作,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合肥片区联合长三角 G60 科创

走廊 9 市,突破区域产业合作的创新资源流动壁垒,从共建研发

平台、共制政策与标准、共享创新资源等方面促进长三角 G60 环

境科技产业联动创新,为长三角地区协同发展注入“绿色新动能”。

一年来,安徽自贸试验区合肥片区聚焦重点产业发展推动制

度创新。聚焦“芯屏汽合”“急终生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探

索“高等教育双元制改革模式”。

报告显示,下一步,为着力打造联通长三角和中部地区贸易中

心、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利用外资集聚地,我省将对标国内外

最高标准,在要素跨境流动、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

培育壮大贸易新增长极,推动贸易高质量发展,依托合肥国际航空

货运集散中心、芜湖航空货运枢纽港等,打造国际货运物流枢纽。

(来源:合肥报业全媒体)

合肥中欧班列线路增至 60 条

合肥国际陆港申报国家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

合肥将成我省打造国际货运物流枢纽的重要依托

第36页

合肥服务

安徽风采

Anhui Performance

36

2021 年合肥市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

重点领域发展按下“加速键”

2021 年,我市认真贯彻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全面推

进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建设工作,92 条任务举措中有 70

项已落地实施,数字贸易、服务外包、跨境电商、科技金融、

文旅体育等重点领域发展按下“加速键”。

高新区国家级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加快建设,制定出台数

字服务出口基地统计检测方案,建成全省首条国际互联网数

据专用通道,2021 年基地内聚集数字服务企业 400 余家,数

字服务出口额达到 5 亿美元。

2021 年全市服务外包离岸执行额首次突破 10 亿美元,

同比增长超 10% 以上,工程技术、大数据、检验检测等高附

加值的知识密集型 KPO(知识流程外包)业务占离岸执行额

比重达到 70%。

通过财政资金的引导撬动和银行、担保等金融机构的积

极参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共计投放创新贷 251 笔,累计

支持 140 余家科技企业。2021 年以来全市新增科创板上市企

业 6 家,科创板上市公司总数达到 13 家,居省会城市第 2、

全国城市第 6。

一、新兴数字贸易加速发展

二、离岸服务外包实现新突破

四、科技金融服务企业降本增效

五、文体旅融合提升城市活力

三、跨越电商亮点纷呈

引入首家 Google 出海体验中心、首次开展跨境电商

9610 零售出口包机,常态化开行合肥中欧班列跨境电商出口

专列,创新设立全省首个跨境电商零售进口退货中心仓,并

开展跨境电商特殊区域出口海外仓(1210 模式)业务。

打造“4 条春游赏花线路、5 条特色精品旅游线路、1 个

特色街区”在宣城、宁波多地举办“美丽合肥 养人之城”文

旅推介会,诠释“合肥魅力”。高质量举办“奔跑吧,少年”、

合肥市全民健身运动会、国际骑游大会等多项赛事,推动体育、

旅游联动发展。

(来源:合肥市商务局)

第37页

Hefei Service

安徽风采

Anhui Performance

37

2021 年以来,我市跨境电商各项工作稳步向好,跨境电商市场

主体发展壮大、园区建设成效显著、业务模式创新持续推进、业务形

态逐渐丰富,跨境电商发展不断取得新突破、新成效。

一是跨境电商市场主体发展壮大

2021 年 1-11 月,我市实现跨境电商交易额 118.54 亿元,同比

增长 58.2%;通过线上综合服务平台实现清关单量约 852.7 万票,同

比增长 310.8%;交易货值约 12.43 亿元,同比增长 229.5%。据不完

全统计,目前全市有跨境电商企业 1600 余家,其中 2021 年 1-11 月

实现跨境电商交易额超 2000 万元的重点企业有 76 家,超亿元企业

有 15 家。

二是跨境电商园区建设成效显著。

2021 年 12 月,安徽省跨境电商创新服务中心被省商务厅认定

为省级跨境电商产业园区,合肥经开综保区跨境电商产业园在省级

跨境电商园区考核中获评唯一的“优秀”等次,合肥市商务局新认定

3 家市级跨境电商产业园区,初步形成“一核三区多园”的跨境电商

产业园区发展格局。

三是跨境电商模式创新持续推进

2021 年,市商务局加强与庐州海关等监管部门的合作力度,

推动跨境电商业务模式创新,先后支持合肥经开综保区、合肥综

保区成功开展跨境电商特殊区域出口(1210 模式)业务,助力“合

肥制造”走出国门;其中,2021 年 12 月,合肥综保区首次利用该

业务模式将合肥京东方生产的一批液晶显示器件产品运往 RCEP

成员国越南。

四是跨境电商业务形态逐渐丰富

目前,我市已成功开通保税进口(1210 模式)、直购进口(9610

模式)、零售出口(9610 模式)、B2B 直接出口(9710 模式)和出

口海外仓(9810 模式)、跨境电商特殊区域出口海外仓(1210 模式)

等业务。自 2021 年 7 月我市纳入跨境电商 B2B 出口试点以来,

市商务局联合阿里一达通,重点推动江淮汽车、布诺太阳能、昇维

太阳能等企业转型发展海关监管项下跨境电商业务,并取得明显

成效,2021 年 7 月 -11 月,我市实现跨境电商 B2B 直接出口(9710

模式)和出口海外仓(9810 模式)出口额达 5.72 亿元。

(来源:合肥市商务局)

提质增效促发展

跨境电商实现交易额近 120 亿元

第38页

合肥服务

产业数字化

Industry Digitization

38

科大国创云网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 2015 年,源自中国

科学技术大学,系科大国创(SZ:300520)旗下从事数据智

能技术和行业应用的高科技企业。顺应国家“新基建”、

5G 和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发起趋势,基于国创天演 PaaS 平

台、国创九章 AI 平台、国创高可信 HCS 平台等底座能力和

丰富的行业经验积累,面向运营商及政企行业提供网络智

能、运营智能、管理智能及客服智能等系列产品和解决方案。

亳州城市大脑是科大国创云网科技有限公司在政务领域的

一次成功实践,助力亳州市在城市治理、公共服务、产业

转型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使亳州成为新型智慧城市

标杆城市、数字经济发展的排头兵。

亳州城市大脑建立“城市中枢平台”专题应用矩阵,

支撑高水平城市管理。充分整合和利用已有信息系统和数

据资源,通过建设相关的标准规范,利用区块链技术保障

数据安全,实现后续全市所有的信息系统及数据接入整合,

建立覆盖城市治理、民生服务、经济发展三大领域矩阵模块,

实现大数据智能应用。

科大国创云网在数字化转型方面的成功实践

- 亳州城市大脑 AI 引擎

引言

一、项目背景

随着人口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带来了人口管理、交

通拥堵、环境保护、安全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是每个城

市管理者必须面对,并需要统筹规划的问题。城市发展中

的困境需要“智慧城市”等新的手段来解决。智慧城市是

在现有城市信息化的基础上,实现城市管理更安全、更高效、

随时响应和智能化。亳州智慧城市建设是数字经济发展的

主要抓手,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创新模式。为深入

贯彻国家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及安徽省委、省政府加快建设

“数字江淮”决策部署,破解亳州市信息化项目建设存在

的“闲、散、缺、破”难题,亳州市启动城市大脑建设项

目。

然而,城市大脑建设离不开人工智能技术,利用人工

智能技术可以很好地为业务应用和智慧场景提供智能服务。

二、需求及挑战

2.1 产业发展

数字化转型是引领未来战略性技术和经济发展的新引

擎,作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数字化正在以前

所未有的速度发展成为企业竞争的新焦点。政府部门也面

临着数字化转型发展所带来的重大战略机遇,为构筑企业

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先发优势,加快建设创新型科技强企,

近年来 , 政府部门关于数字化转型的策略不断升级,有效

推动了数字化转型的稳步发展。

从数字化转型领域发展趋势来讲,最主要的几个应用

技术比如: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图像视频处理技术、社会

网络分析技术、计算机视觉技术、大数据可视化分析技术

及机器学习等技术的发展,使得全量全过程数字化转型成

为可能,为提升企业数字化转型效率奠定了良好的根基。

2.2 内部因素

近几年安徽省相继出台《安徽省智慧城市建设指南》

和《关于加快建设“数 字江淮”的指导意见》,着力打造

“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数字社会”三位一体的数据引领

型发展模式,努力让数字经济成为全省经济主导,并指导

组织实施新 型智慧城市建设行动,建设城市公共信息平台,

推进城市感知网络建设,实现城市综合管理数字化,亳州

第39页

Hefei Service 39

产业数字化

Industry Digitization

智慧城市建设是数字经济发展的主要抓手,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创新模式。

2.3 其他因素

人工智能的硬件设施和底层技术已经融入到云、网、边、端等智慧城市的各层

级,成为基础能力渗透到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近两年科技部相继发布

了 15 个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推动人工智能与智慧城市建设的结合

更加聚集于应用场景的开发,促进人工智能核心研发能力和服务能力进一步落地。

人工智能与云计算、大数据结合,融入到城市管理、智慧交通、惠民服务、智慧安

防、智能制造等各类领域,不断开发城市大脑、自动驾驶、智能语音、人脸识别、

智能机器人等各类智慧应用场景。

但仅具备 AI 能力是不够的,基于需求类似和重复投资、建设推广难,创新生

态广等要求,迫切需要建立一个中心化的 AI 引擎,快速智能支撑内外部业务的变化,

灵活组合形成能力互联网模式渗透,通过多租户微服务技术、Devops 环境快速试错,

形成产品化发展。

AI 引擎是社会治理系统的底层支撑平台,是围绕城市特点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

人工智能平台。AI 引擎用专家经验带头,汇聚群智,形成生态化发展,实现赛道智

能超越。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人工智能通用能力平台、治理分析模型、治理训练标注

和治理知识库建设等,为智慧建设提供人工智能技术支撑。

三、实施方案

3.1 目标

以建设新型智慧城市为目标,围绕城市治理、便民利民、产业经济三大方向,

整合已建重点信息化系统数据资源,构建城市管理资源高度整合、“海陆空”多维

度立体覆盖、信息系统高度集成、部门联勤联动高度协同、上下贯通指挥高度 统

一的城市运行中枢系统,全面提升已有系统使用率,逐步推出新的应用场景, 开

创社会治理新格局。

亳州城市大脑基础平台和支撑体系有效运转,实现城市治理、惠民服务、创新

产业等基于智能计算和数据驱动的创新应用。其中,亳州城市大脑 AI 引擎被打造

成为城市智能运行服务和数据智能创新平台,成为亳州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推

动亳州新旧动能转换,形成亳州城市治理、公共服务、产业转型发展的“亳州模式”,

促进亳州成为新型智慧城市标杆城市、数字经济发展的排头兵。

3.2 实施路径

1. 打造泛在高效的基础网络

加快构建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推进信息网络技术

广泛运用,形成万物互联、人机交互、天地一体的网络空间,推动物联网、云计算

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向各行业全面融合渗透,为万物互联、融合创新、智能协同、安

全可控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提供支撑。

2. 构建城市物联感知网络

搭建城市物联感知数据的采集分析、数据汇聚、预测预警和可视化系统,通过

提供物联设备管理、物联联接管理、异构网络融合、感知数据处理等服务,实现实

时监测、决策分析服务支持,全面掌握城市运行情况,万物互联、人机交互、天地

一体的城市网络空间注入新的智慧。

3. 建设亳州城市大脑

建设亳州城市大脑,在目前城

市已有成果的基础上,采用云计算、

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

手段,集城市大数据运营、城市规划、

综合管理、应急协同指挥等功能于

一体,打造亳州城市大脑,支撑城

市运行管理、政务参观体验、部门

协调联动、城市预测仿真、现场应

急指挥和重大活动保障等。

4. 建设“两地三中心”灾备模

构建同城双中心加异地灾备中

心的“两地三中心”的灾备模式,

同城双中心可在同城建立两个独立

承担关键系统运行的数据中心,双

中心具备基本等同的业务处理能力

并通过高速链路实时同步数据,日

常情况下可同时分担业务及管理系

统的运行,并可切换运行;灾难情

况下可在基本不丢失数据的情况下

进行灾备应急切换,保持业务连续

运行。而异地灾备中心可在异地城

市建立一个备份的灾备中心,用于

双中心的数据备份,当双中心出现

自然灾害等原因而发生故障时,异

地灾备中心可以用备份数据进行业

务的恢复。

第40页

合肥服务

产业数字化

Industry Digitization

40

3.3 实施内容

为满足对于智能化城市治理的需求,建设城市级人工

智能引擎,为城市大脑提供基础人工智能能力,人工智能

引擎以有效服务为目的,以场景为驱动、AI 能力为核心、

算法为基础、平台为依托。人工智能引擎提供人工智能建

模服务、AI 能力承载服务、能力的统一管控,为各项城市

治理的创新应用提供 AI 服务。

1.AI 数据管理将城市治理相关的原始数据加工、标注,

构建数据集为 AI 算法模型训练提供数据支撑;

2.AI 算法管理实现对算法的在线开发、统一管理和开

放;

3.AI 能力开放模块提供能力接入、注册、部署、路由、

监控和能力门户等功能,实现 AI 能力的共享开放。

亳州城市大脑 AI 引擎具备如下核心技术:

1.OCR 识别技术

光学字符识别(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 OCR)

是指对文本资料的图像文件进行分析识别处理,获取文字

及版面信息的过程。通常,图像信息通过扫描仪、照相机、

电子传真软件等设备获取并存储在图像文件中,然后 OCR

软件读取、分析图像文件并通过字符识别提取出其中的字

符串。

2. 统一资源管理

统一资源管理能够实现 CPU、内存、GPU、存储等硬

件资源的统一管理、统一调度、虚拟化,为模型的开发、

训练和部署提供稳定隔离的资源服务。

3. 训练数据集管理

支持多场景多领域的数据覆盖。多种 AI 场景:支持包

括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音视频场景;适配多领域:

支持网络设备检查、智慧城市、医疗摄像、精准营销等多

种领域;多种数据类型:包括图片、文本、声音、视频等。

4.AutoML

AutoML(Auto Machine Learning),即自动化机器学

习,主要的作用是实现算法开发与训练流程的自动化,节

省时间成本,降低专业门槛。

5. 统一模型能力

平台能够将基于 Python 开发的算法模型部署在平台提

供的部署环境中,并且提供 REST 风格的 API 接口进行访问。

无论是通过基于平台在线开发的算法模型,还是本地已经

开发好的算法模型,都可以部署到平台中形成模型能力。

6. 可扩展的 AI 能力开放

AI 能力开放中心软硬件具备可扩展性,能够适应业务

的不断增加和处理信息量的不断变化,同时平台也具备横

向扩展架构,并通过横向扩展性能够保障系统的高可靠性。

AI 能力开放中心的横向扩展架构具体体现在能够动态

地、均衡地将任务分配多个处理主机节点,同时能够主动

发现处理主机节点故障,自动进行任务迁移,保障了数据

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AI 能力开放中心部署采用集群方式,集群支持线性横

向扩展,当 AI 能力开放中心达到性能瓶颈时,只需要增加

部署节点,即可实现转发能力的线性扩展。

四、实施效果及价值

亳州城市大脑 AI 引擎实现城市治理、惠民服务、创新

产业等基于智能计算和数据驱动的创新应用。亳州城市大

脑打造成为城市智能运行服务和数据智能创新平台,成为

亳州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推动亳州新旧动能转换,形

成亳州城市治理、公共服务、产业转型发展的“亳州模式”,

促进亳州成为新型智慧城市标杆城市、数字经济发展的排

头兵。

1. 城市信息资源实现统筹共享。通过亳州城市大脑作

为主抓手,形成全市统一的数据资源体系。建成较为完备

的公共基础数据库、专题数据库和业务共享库,非涉密业

务数据资源在部门间实现统一共享交换,各部门数据共享

的范围边界和使用方式得以明确。利用区块链数据的可信

性来实现数据共享,借助区块链的加密来实现隐私安全的

保障,从而实现数据的全面归集,做到权责分离,允许政

府部门对访问方和访问数据进行自主授权,实现数据加密

可控,实时共享。真正形成公共数据资源开放共享的制度

体系,带动社会公众开展大数据增值性、公益性开发和创

新应用。

2. 城市公共管理的协同性有效性显著提升。全市主要

场所视频监控覆盖率、社会视频监控资源整合率显著提升,

政府投资的非涉密视频监控资源实现部门间共享。智慧政

第41页

Hefei Service 41

产业数字化

Industry Digitization

务取得突破,信息化助力政府改革创新的效应不断凸显,

电子政务建设管理模式进步显著。建成全市环境、水务监

测网络体系,城市治理精准高效。

3. 城市智能重点应用效能突显。智慧生活初具雏形,

信息化应用有效促进信息消费,基于网络的智能化医疗、

教育、交通、康养等公共服务基本涵盖城镇全体市民。智

慧社区取得新突破,实现平安社区、和谐社区,市民获得

感和幸福 感显著增强。智慧城管不断深化,基于空、天、

地一体化的城市综合管理平台基本覆盖全市域。

4. 新一代智慧产业助力经济升级增效。以旅游业为优

势产业,进行统一规划布局、公共服务优化、综合统筹管理、

整体营销推广,促进旅游业从单一景点景区建设管理向综

合目的地服务转变,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从粗放

低效方式向精细高效方式转变,从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向开

放的“旅游 +”转变,从企业单打独享向社会共建共享转变,

努力实现旅游业现代化、集约化、品质化。促进传统产业

提档升级,孵化一批新产业、新业态;发挥信息化对农业

提质增效的支撑和促进作用,建成精准农业管理体系;依

托“互联网 +”、大数据等,构建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

创新蓬勃发展的配套服务支撑,实现创新支持创业、创业

带动就业的良性互动发展。

五、下一步计划

亳州城市大脑 AI 引擎下一步计划建设内容。主要内容

如下:

1. 基础能力:基础能力主要包括 AI 能力开放、AI 算法

管理、AI 数据集管理。其中 AI 能力开放主要是通过 AI 能

力的注册、部署、卸载、控制和监控全生命周期向业务系

统提供 AI 能力;AI 算法管理主要包括算法目录管理、算法

可视化开发、算法模型开发、算法发布与共享、算法在线

体验等。

2. 专项能力:主要包括文字识别专项能力、视频分析

专项能力、语义命令专项能力和 AI 原子能力。其中,文字

识别专项能力主要是利用 OCR 模板识别技术,快速实现非

结构化表格及证件文档的个性化模块识别;视频分析专项

能力主要是对接入的视频数据进行智能分析出问题事件并

对产生的事件及时告警;语义命令专项能力通过配置多个

意图来智能识别语义,进而调用产品各种服务;AI 原子能

力包括了图像类和 NLP 类的原子能力。利用图像类原理能

力对海量视频进行结构化提取,对人、车、场景、物识别

分离,NLP 原子能力针对城市治理事件中的多个应用场景,

实现相关业务的语义理解。

亳州城市大脑 AI 引擎将持续推动大数据、云计算、人

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的研究和变革,借助大数据、云

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优化亳州市各级部门的人效低等难

点问题,帮助联亳州市政府部门实现数智化转型,最终的

战略目标是建设成为支撑行业智能化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设

施。

亳州城市大脑 AI 引擎将持续把新一代信息技术充分运

用在各行各业之中,持续支撑下一代创新的行业数智化高

级形态,实现信息化、数字化与智能化深度融合,有助于

缓解传统业务场景难点问题,提高各领域数字化水平。。

( 来源:科大国创 )

Hefei Service 41

第42页

合肥服务

产业数字化

Industry Digitization

42

安徽英弗伦斯以数字化助力

连锁餐饮企业转型升级

在后疫情时期,广大民营企业最关注的是“生存”和

“发展”两大主题,而如今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绕不开“数

字化转型升级”。作为企业管理者,设计一套非常好的管

理制度和流程体系或许并不十分困难,企业管理的最大难

点并非是制度的建立,而是流程制度的执行,即所谓的“决

策容易执行难”。为什么会“执行难”?无非是三个方面

的原因,人性的本质是拖延的、人容易犯各种错误、人的

动作及运算能力都是缓慢的。而系统则不知疲倦、非 0 即 1、

速度飞快。所以,通过数字化实现系统代替人工,实现流

程自动化和标准化,提升效率,才是解决执行力问题的关键。

数字化的转型,从餐饮企业角度来讲是一个系统性的

工程,不是单方面的数字化就能改变企业的经营格局、经

营面貌的,它包含了企业的决策过程、生产过程、运营过

程等等。连锁型餐饮企业目前的数字化程度普遍较低,基

本都围绕在收银、SCRM 等局部问题,在原材料采购、客

情分析、安全管控、服务品质管理等方面都停留在依靠人

工的阶段,安徽英弗伦斯科技有限公司运用数字化技术,

围绕这几个方面分别推出了应用方案。

一、原材料采购数字化

涉及到原材料的类目管理、供应商管理、每个品类产

品的供应价格管理,总部对于各门店的消耗量的统计,成

本核算,门店之间原材料调拨,原材料收货时的验货等诸

多环节,通过“数字化采购平台”,由总部统一维护供应

商库、原材料类目库、供应商协议价格管理、门店管理、

原材料订单管理、门店调拨订单管理、数据统计分析等功能;

门店端支持通过手机实现原材料下单和原材料调拨,同时

可设置多个收货(验货)负责人,支持在线核对订单明细

和规格数量,留存验货图片,并支持两个收货人现场核验

提交;供应商端则可在线自动接收订单、订单配送在线确

认等。通过数字化采购平台,管理者能够实时查看采购明

细数据,方便的进行成本核算和分析,总部 - 门店 - 供应

商之间实现自动的数据流通,各个环节都在系统中留下记

录,大幅度提升效率,实现透明监管。

二、客情分析智能化

第43页

Hefei Service 43

产业数字化

Industry Digitization

连锁餐饮企业的门店分布在不同的城市,客户来源有

美团、大众点评、口碑、抖音等 App 平台,总部对于各个

门店在不同 App 平台上的客户评价难以及时有效的掌握和

处理,通过人工的方式逐个搜集管理费时费力。通过大数

据采集技术,将不同平台的客户评价数据自动采集并结构

化入库,同时运用 NLP 技术对客户评价内容进行情感倾向

分析和评论观点抽取,帮助管理者更高效的管理和分析客

户评价内容。

基于现行的视频监控设备,通过 AI 视觉分析算法,实

现对接入的视频实时分析,对厨师的违规操作(没有戴口罩、

没有戴帽子、抽烟、玩手机等)、后厨鼠患、食品安检员

在岗情况等行为进行分析。异常情况截图上报云服务器,

并发报警信息给单位管理员。通过微信小程序或现场设置

智慧大屏,直播展示视频监控、实时视频流推送、历史视

频轨迹回放等功能,是厨房各个操作环节公开透明,接受

公众监督,直接观看厨房摄像头的实时视频。

三、安全生产管控智能化

为了规范工作人员的行为,保障服务品质,通过对酒

店公共区域(服务总台、大厅等)的视频监控进行 AI 实时

分析,监督工作人员的不规范行为,如是否按时到岗,是

否离岗,站姿是否标准(是否有倚靠)等,帮助管理人员

智能筛选出疑似的违规行为,大幅降低人力成本投入。

以上的四个方面的数字化应用只是餐饮企业实现数字

化转型的一部分应用,完整的数字化还包括整个组织实现

在线化,业务实现在线化等方面,企业数字化是一个循序

渐进的过程,每一步都需要真正了解自身企业当前在管理

和生产等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和痛点,从而来制定数字化

解决方案,并需要在使用过程中不断优化、打磨和迭代,

通过将业务流程和系统的不断磨合,让数字化平台成为驱

动企业快速发展的动力引擎。企业数字化的目的是通过系

统代替人工,将标准化流程实现自动化智能化,大幅度提

供效率降低成本,并完成数据沉淀,最终实现基于大数据

的经营决策分析。

( 来源:安徽英弗伦斯)

四、服务品质智能化管理

第44页

合肥服务

公共服务平台

Public Service Platform

44

近年来,合肥市服务贸易与服务外包产业规模快速扩

大,成为稳外贸、稳外资的新引擎。

为进一步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贸易高质

量发展的决策部署,积极响应《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对

外贸易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中关于创新开拓方式,优化

国际市场布局的有关要求。2021 年初,在合肥市商务局、

合肥市服务贸易与服务外包行业协会积极推进部署下,优

化建设合肥服务贸易与服务外包产业协同发展公共服务平

台的“1+ N”模式,其中重点搭建了 “人才招聘服务平台”

和“高新区数字服务贸易平台”子平台。将产业成员单位

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整合各自的服务资源优势,发挥合肥

特色,构筑产业集聚效应,为产业创新发展营造良好生态。

一、平台背景

平台提供公共信息门户、微信应用、一体化触屏终端,

方便用户及时获得政策指南、项目对接、产业智库、会员

之窗、统计监测等多方面公共综合服务,洞察产业趋势、

把握行业脉搏、项目高效对接、诚信协同合作、获得企业

智力支撑、优化人才供需,实现高速成长,跟随合肥服务

贸易与服务外包产业创新发展。平台架构如下:

二、平台简介

产业信息之窗:依托行业专家智库,组织专业采编团队,

通过政策指南、产业动态、专家专栏、协会期刊等栏目,

以专业视角剖析行业发展趋势,帮助协会会员紧跟行业脉

搏、找准经营方向,提供及时的信息支撑。

项目对接大厅:平台从社会信用、履约历史、资质荣誉、

经营能力等维度,应用科学的数据分析及智能算法,建立

会员信用能力评价模型,为每个会员打造专属的诚信名片,

促进产业诚信合作氛围,整合会员服务资源优势,实现从

项目发布、项目对接、履约见证、合作评价的高效对接流程。

产业智库应用:通过在线知识课堂、小程序智能问答、

专家在线答疑等多种丰富手段,为协会会员提供深度的智

力支撑,并且应用知识图谱引擎,形成产业动态、产业研究、

专业技术等知识库沉淀积累。

会员品牌之窗:平台为企业提供产品的在线品牌展示、

高端访谈、贸易会展,为企业提供交流与展示平台,形成

合力,构筑服务贸易产业集群优势。

开放服务助力 产业创新驱动

——合肥服务贸易与服务外包产业协同发展公共服务平台简介

第45页

Hefei Service

公共服务平台

Public Service Platform

45

三、平台价值

服贸统计监测:建立合肥高新区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

地企业名录库统计监测,基于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服务

贸易数据采集、整理、分析平台,为服务贸易发展提供支

持和保障。

平台响应了合肥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依据

“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可信合作、协同发展”的建设思

路,发挥“桥梁、聚力、开智”等核心作用,应用大数据、

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搭建了合肥服务贸易与服务外包产

业协同发展公共服务平台。

通过本平台的升级优化及持续运营,实现“四个有效

化”---- 有效洞察产业趋势、有效促进企业协作、有效

助力企业经营、有效优化人才配置,推动合肥市服务贸易

与服务外包产业的创新发展,快速提升合肥市服务贸易与

服务外包产业的整体竞争力。继续以创新的思路和举措,

完善平台的功能服务,丰富平台的内容,更加积极主动地

为协会会员服务,做好公共服务平台的运营及专业智库的

深化研究,为会员提供实质性指导与支持,促进整个产业

的协同发展。

四、体验方式

( 来源:安徽迪科数金)

第46页

合肥服务

公共服务平台

Public Service Platform

46

安徽华益药业:

医药研发外包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一、单位基本情况

华益药业科技 ( 安徽 ) 有限公司于 2006 年 12 月 8 日注册成立,注册资本 7080 万元,是一家通过欧盟 GMP 认证的现代化医

药生产、研发企业。公司主要经营片剂、硬胶囊剂的生产和销售,新药品和新剂型的研发等,并接受服务外包委托研发。公司目

前主要业务领域分为三部分,从事医药产品委托研发、委托技术转让业务;从事西药产品委托代工业务,产品主要出口至欧盟等

地区;承接国内药品的委托研发、注册业务,年经营规模在 2 亿元人民币左右。公司下设华益(中欧)药物研究院,专门从事药

学研发,具有多年的药学研发经验,已成功委托研发和技术转移 50 多个品种近百个规格,均顺利实现商业化生产。经过近 10 年

的发展,目前已有近 450 名合格员工,70% 以上都是大专及以上学历,中高级职称人员近 30 人。公司拥有高端药学研究团队、

完善的质量体系、丰富的全球采购资源,能够提供药品开发一站式服务、高效优质的生产服务。公司于 2010 年通过 MHRA 首次

认证并开始承接欧盟委托研发、技术转移和代工业务。2012 年,通过 MHRA 复审,荣获《中国医药企业制剂国际化先导企业》。

2013 年,成为安徽省药监局《药品 GMP 实践培训基地》。2016 年,公司以零主要缺陷通过 MHRA 复审,同年荣获“国家高新

技术企业”荣誉称号。2018 年,公司为欧盟代工药品达 16 亿片;再次荣获国际化先导企业;荣获全国服务外包百强企业等荣誉。

2020 年,荣获获得“安徽省专精特新冠军企业”、“安徽省绿色工厂”、“安徽省数字化车间”和“合肥市先进集体”、“合

肥市和谐劳动关系”、“合肥市劳动保障诚信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同时被评为“2019 年度安徽服务外包 KPO 企业十强”,

入选中国医药行业成长 50 强。2021 年 5 月获得“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状”荣誉称号,公司现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目前公司面向欧洲化药委托研发、代工规模已稳居全国前三,国内委托研发业务规模位居安徽省前三。公司未来五年目标做

到年产值 5 亿左右,年利润 1 亿元,产业定位在稳定的欧洲成品制剂合格供应商,提供良好的服务,在中国做到出口欧洲的前三

名;国内研发能力全国前 20 强,在某一到两个领域有自己的研发特色,成为合肥市化药领域的标杆企业。

二、服务外包平台介绍

1、主要内容

(1)仿制药制备技术研究平台

搭建专家智囊库,以企业自有高级技术人才为主,外部专家为辅,建立预研平台,针对即将到期或者已经到期的专利药进行

前瞻性研究,根据市场需求,原料来源条件,产品质量标准,工艺处方实现要求等判断原研药的仿制可行性。对具备仿制条件和

市场的专利药,提前布局,进行抢仿,进而最大化企业的经济效益。

拥有药物处方工艺研究平台,进行仿制药原辅料及参比制剂的检验,处方工艺摸索,工艺验证等技术研发。包括辅料相容性

第47页

Hefei Service

公共服务平台

Public Service Platform

47

试验,处方筛选,小试,样品检验,确定处方工艺及中试

验证等内容。

可以进行仿制药物质量研究项目的选择及方法确定,

质量标准的方法学验证,质量对比研究,仿制药物的影响

因素试验,包材相容性试验,加速试验,长期试验,稳定

性研究结果评价以及药物毒理研究等方面的工作。

(2)仿制药临床前研究技术委托开发平台:

平台建立技术数据库,整理归档企业自主研发技术,

吸收储备外部机构先进技术,实现技术积累;建立人才数

据库,引进人才,科学管理和培养人才,实现人才积累。

能够承接外部机构的仿制药物临床前研究业务,实现

技术成果输出,推动产业发展。同时,加强与外部机构的

技术交流,不断迭代落后技术,保持平台药物研发技术的

先进性。

能够进行新药研发平台的组建,联合高校、科学院所、

医药企业组建新药研发平台,并最终建成产学研一体的大

型综合性药物研发基地。

2、技术创新

公司通过平台与卫达临床医学研究(合肥)有限公司、

卫诺特检验技术(合肥)有限公司、合肥市诗泰特医药科

技有限公司、合肥市开凡检测科技有限公司等建立战略合

作关系,建立了安徽省药品研发注册一体化平台,打通研

发至商业化制剂生产服务链,“为客户提供全方位、一体

化的药品研发生产服务,真正实现了“共赢”的宗旨”。

三、经济效益

平台主要针对仿制药组分分析与处方工艺研究、药物

制备技术改进等方面进行共性技术研究。项目从 2018 年

开展至今,公司已申请发明专利 20 项,申请实用新型专

利 25 项。目前公司拥有知识产权总数为 13 项,其中授权

发明专利 5 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 8 项。2018-2020 年研

发投入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 10.53%、15.11%、

16.11%。

近三年研发费用如下:

公司 2019 年完成营业收入 2163 万美元,获得安徽省

医药服务外包行业第一名;2019 年公司资产总额 21285.1

万元,实现营业收入 13225.7 万元,利润总额 1025.5 万元,

上缴税收 289.1 万元。2020 年公司资产总额 24532.1 万元,

实现营业收入 20063.8 万元,利润总额 2108.6 万元,上缴

税收 406.4 万元,企业影响力和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公司所组建的医药研发外包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技术含

量高,竞争门槛高,经济效益可观,是难得的兼具经济效

益和社会效益的项目,将带动仿制药物的制备工艺技术进

步,提高全市乃至全国药物研究及制备技术研发水平。同时,

随着公司的发展壮大,也必将带动就业,实现良好的社会

效益。

在技术上:形成以平台为基础的医药研发产业集聚地,

能更好的将技术资源整合,形成产业优势;在效率上:依

靠平台拥有的技术资源以及上下游产业关系可以有效缩短

现有医药研发注册的时间,创造更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在价格上:能够将医药研发外包业务形成产业化,且更容

易积累相关产品经验,降低成本,平台将降低的成本在合

同上进行降价,从而减少合同企业的负担;在服务企业上:

为广大医药企业研发需求的企业提供研发注册服务,逐步

扩大服务企业数量,从面向合肥市扩大至安徽省,乃至华

中地区。

公司目前在职职工 450 人左右,2020 年比 2019 年新

增岗位 66 个,同时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实习岗位,有效缓解

当地的就业压力。除此之外,公司长期设置残疾人岗位,

目前公司有 3 名残疾人在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工作,对解决

当地残疾人就业压力贡献了一份力量。

( 来源:安徽华益药业)

第48页

合肥服务

公共服务平台

Public Service Platform

48

服务外包人才信息综合服务平台的总体架构

一、引言

随着现代企业越来越迅速发展 , 企业面临的各种问题也随之而来。对于企业而言 , 要想在今天的人

才市场中招聘到满意的人才 , 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 而想要寻找到适合组织文化且业绩出色的人才更是

一个挑战。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是国家发展服务经济的战略决策,服务外包新型适用性人才则是推动产

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建立合肥市服务外包人才信息服务平台具备巨大的意义。

二、功能

服务外包人才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共分六大功能模块,分别是:首页、资讯中心、人才招聘、人才库、

人才考评、人才服务。旨在为政府、服务外包企业、个人、高校和培训机构之间建立一座桥梁,实现

有效的信息沟通、传递和反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

1)资讯中心。包含通知公告、行业资讯、热点新闻、外包动态等板块,

展现最新的行业资讯信息,聚焦行业最新新闻热点,发布最新的行业外包

动态。

2)人才招聘。包含建立项目、制定招聘计划、发布职位需求、管理招聘

流程、人岗匹配等功能。能对候选人、职位、招聘项目进行有效的管理,追踪

招聘实时的情况。

3)人才库。记录所有人才的基础信息和简历信息,可以自定义不同维度

将人才进行分类,同时可以交叉搜索,精准查询候选人,并支持企业内的人才

数据共享。

4)人才考评。包含在线考试系统、人才评测等功能。平台依托大数据技

术手段,实现员工技能和能力的鉴定测评,包括学习培训、考试评测、领证发

放的全流程服务。

5)人才服务。包含在线学习、人员培训等功能。实现线上学习和培训,

改变传统培训的局限性,实现人力资源的解放,同时能够将软件技术培训人

员将主要精力专注于不重复、个性化研究上面,使培训的覆盖面更广泛、指

导更具有针对性、技术更为专业性,使参加培训的学生能够更好的满足企业

需求。

第49页

Hefei Service

公共服务平台

Public Service Platform

49

三、架构

为了保障服务平台的高可用性和高可靠性,平台总体采用基

于云计算的技术架构,依据服务化原则、弹性原则、可观测原则、

韧性原则和所有过程自动化原则进行系统架构设计,系统架构分

为三层架构,包括 SAAS( 软件即服务 )、PAAS(平台即服务)和

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

IAAS 层:基础设施是服务外包平台的运行基础,为整个平

台提供基础计算能力、存储能力、网络支撑能力以及安全防护能

力,为服务外包平台安全、稳定、高速运行提供支撑。

PAAS 层:通过标准的接口规范以及开放合作机制为 SAAS

层应用提供公共支撑服务。主要包括基础数据管理、统一身份认

证、流媒体访问服务、资源整合管理服务、工作流引擎服务。

SAAS 层:主要承载人才库、考试中心等应用,

依托 PAAS 层的资源整合及平台服务能力建设服务

外包资源平台。SAAS 层是发布资源、汇聚应用、吸

引用户的重要入口和主要途径,面向招聘活动的各

参与者,为应聘者、招工单位提供基于身份的个性

化、信息化的空间环境。

服务平台主要遵循设计原则:

�服务化原则:服务平台拆分为微服务架构、

小服务(Mini Service)架构,通过服务化架构把不

同生命周期的模块分离出来,分别进行业务迭代,

加快整体的进度和稳定性,同时模块间通过公共功

能模块的提取增加软件的复用程度。

弹性原则:服务平台的部署规模可以随着业务

量的变化自动伸缩,不仅缩短了从采购到上线的时

间,降低了 IT 成本,还保障了业务收益。

可观测原则:主动通过日志、链路跟踪和度量

等手段,让页面操作背后的服务调用的耗时、返回

值和参数都清晰可见,可以下钻到每次三方软件调

用、SQL 请求、节点拓扑、网络响应等,使运维人

员可以对业务健康度和用户体验进行数字化衡量和

持续优化。

韧性原则:降低软件的 MTBF,具备服务异步化、

重试 /限流 /降级 /熔断 /反压、主从模式、集群模式、

AZ 内的高可用、单元化、跨 region 容灾、异地多

活容灾等能力。

过程自动化原则:通过 IaC、GitOps、OAM、

Kubernetes operator 和大量自动化交付工具在 CI/

CD 流水线中的实践,通过配置数据自描述和面向

终态的交付过程,让自动化工具理解交付目标和环

境差异,实现整个软件交付和运维的自动化。

服务平台本身具备持续演进能力的架构,除了

增量迭代、目标选取等因素外,还考虑了组织层面

的架构治理和风险控制,特别是在业务高速迭代情

况下的架构、业务、实现平衡关系。

四、结束语

服务外包人才信息综合服务平台运营以来,为

政府部门、服务外包企业、培训机构和从业者供丰

富、便捷、准确、及时的人才信息资源,让各主体

之间实现有效信息沟通、传递和反馈,实现资源共

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

( 来源:皖信人力)

第50页

合肥服务

公共服务平台

Public Service Platform

50

中青检测服务外包平台简介

安徽中青检验检测有限公司位于合肥市高新区合欢路 30 号,是安徽省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行业规模领先的专业服务外包平台。

平台现有建成实验室面积 7600 平方米,仪器设备原值超过 3000 万元,技术人员 300 余人。该平台旨在为安徽乃至全国食品企

业提供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公共技术“一站式”服务平台,平台打造业内领先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联合高校院

所开展前沿技术的研发工作,为食品行业企业提供产品研发设计、检验检测、产品认证、技术咨询及人才培训等服务。

平台先后荣获国家级中小企业服务平台企业、国家级食品企业质量安全检测技术示范中心、国家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等多项资质荣誉,是安徽省唯一一家拥有国家三部委联合认定的食品复检机构资质的第三方民营检测机构。目

前已对接包括政府监督抽检、风险应急检测、企业委托检验、食品安全技术培训、认证等综合性外包服务项目。平台现具备检验

检测资质参数 4500 多项,年出具检测报告超过 70000 批次,对口服务超过 3000 家企业,年培训专业人才 2000 人次以上。

( 来源:安徽中青检测)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电子书册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