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清新旅游日记旅行相册

发布时间:2023-8-02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小清新旅游日记旅行相册

《这是一段不长的故事》<br>天晚上梦到了她。<br>暮色降临,城市里下起大雨,<br>我坐在候车室等待着去见她的车次。<br>街灯燃起,点亮昏暗中的街道,雨水敲<br>打在玻璃上,窗外被模糊成一片湿漉漉的景<br>象。<br>人们都行色匆匆来往着,只有她打着伞,<br>站在泛滥成河的街道上,看到我便不慌不忙<br>走过来。<br>她看向我的那双眼睛里有一种奇异的<br>美,好像被大雨浇灭的火堆,剩下湿漉漉残<br>留着火星的灰烬。<br>我们没有说话,只是在寂静中长久对视<br>着,我看见时间在她点缀着星辰的眼眸里流<br>淌而过。<br>她看着我,在像度过整个世纪一样漫长<br>之后,用日落黄昏下流沙一样温热的声音说,<br>我很想你们。<br>后来周围起了大雾,天地之间朦胧得像<br>一首古老的诗,她的面容,她的记忆,都定<br>格... [收起]
[展开]
小清新旅游日记旅行相册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2页

《这是一段不长的故事》<br>天晚上梦到了她。<br>暮色降临,城市里下起大雨,<br>我坐在候车室等待着去见她的车次。<br>街灯燃起,点亮昏暗中的街道,雨水敲<br>打在玻璃上,窗外被模糊成一片湿漉漉的景<br>象。<br>人们都行色匆匆来往着,只有她打着伞,<br>站在泛滥成河的街道上,看到我便不慌不忙<br>走过来。<br>她看向我的那双眼睛里有一种奇异的<br>美,好像被大雨浇灭的火堆,剩下湿漉漉残<br>留着火星的灰烬。<br>我们没有说话,只是在寂静中长久对视<br>着,我看见时间在她点缀着星辰的眼眸里流<br>淌而过。<br>她看着我,在像度过整个世纪一样漫长<br>之后,用日落黄昏下流沙一样温热的声音说,<br>我很想你们。<br>后来周围起了大雾,天地之间朦胧得像<br>一首古老的诗,她的面容,她的记忆,都定<br>格在磅礴的雨幕里,被遗忘在远方的暮光下。<br>像在世界尽头,消失了周而复始的昼夜<br>与晨昏,消失了岁月折叠的痕迹,只有无边<br>无际的寂静。<br>后来,我是说,很久以后的后来,她身<br>体里的时间像夕阳一样流进遥远的地平线,<br>她没有像很多年前一样不慌不忙地走向在<br>漫天大雨里的我,她只是和孤独在黄昏绵密<br>的细雨里依偎着沉默前行,想象着很多年前<br>阳光下的晴朗世界,那些被唤醒的盛夏,那<br>些死去已久的梦境,那些少年少女灿烂的笑<br>脸。<br>她也许会看到年少时的画面像暗房里<br>的胶片一样渐渐浮现,三岁蹒跚着学会走路,<br>十二岁用力吹灭面前的蜡烛,二十一岁的深<br>夜睡不着于是坐起身看着潮水一样的晨光<br>缓缓涌进房间,她的一生被加载成一部悠长<br>浪漫的电影,反复放映着……<br>不长,刚好五十载。<br>她没有走向死亡,只是走出了时间。<br>她没有睁开眼,她还在荒凉的记忆里跋<br>涉前行,直到她醒来。<br>又或者,再也不用醒来。<br>离别是悲伤的隐喻,来年又来年。<br>然后我在黑暗中睁开眼,翻身拉开窗帘,<br>外面看不到一丝光亮,只有深沉的夜色。<br>那

第5页

1<br>[个人刊物]<br>[Personal publication]<br>[2023 年版]

第6页

2<br>目录 <br>一、读书笔记 .......................................................................................................3<br>《人间草木》................................................................................................................3<br>《人间词话》................................................................................................................4<br>《文化苦旅》................................................................................................................5<br>《温一壶月光下酒》....................................................................................................5<br>《真理与方法》............................................................................................................6<br>《现代性后果》............................................................................................................7<br>《历史学是什么》........................................................................................................8<br>《单向度的人》............................................................................................................9<br>《红星照耀中国》......................................................................................................10<br>《童年的消逝》..........................................................................................................10<br>《娱乐至死》..............................................................................................................11<br>《社会契约论》..........................................................................................................12<br>《存在与时间》..........................................................................................................13<br>《数字化生存》..........................................................................................................13<br>《受众分析》..............................................................................................................14<br>二、随笔 .....................................................................................................................15<br>《这是一段不长的故事》..........................................................................................15<br>《故乡的歌》..............................................................................................................16<br>《十八》......................................................................................................................17<br>《茶》..........................................................................................................................19<br>《我怀念的》..............................................................................................................20<br>《熟悉的老味道》......................................................................................................20<br>《青年—使命—担当》..............................................................................................21<br>《庙堂山水,皆为修行》..........................................................................................22<br>《踏遍山河,寻中国梦》..........................................................................................23<br>《游江南》..................................................................................................................24<br>《不坠吾辈青云志,甘逆狂风暴雨行》..................................................................25<br>《生而弱乎,天之诱我以自强》..............................................................................26

第7页

3<br>一、读书笔记<br>《人间草木》<br>内容简介:<br>谈起汪曾祺先生的作品,总是先想到《受戒》里小和尚明海与小村姑小英子<br>的故事,而汪老的散文笔触也总是那么质朴纯粹。汪老是沈从文先生的学生,他<br>完美的继承了沈从文的衣钵,执着于对生活的热情,孜孜写美,向暖而生。<br>《人间草木》收录了汪老的大部分散文集,集子按照【人间草木】【虫鱼鸟<br>兽】【四时游记】【往事二三】分类,书大多都是他沉湎于往事所见之景,所到之<br>处,追忆生活的痕迹,以饱满的笔墨点染岁月,描绘人生斑斓,既有生命的单纯<br>质地,又超越了现实藩篱,读来总让人余味绵绵。<br>感悟:<br>总记得书中的一句话:如果你来访我,我不在,请和我门外的花坐一会儿,<br>它们很温暖。我只记花开不记人,你在花里,如花在风中。我忘了曾几何时,通<br>过文字单方面认识这位有趣的作家。当我翻阅《人间草木》时,我才发现这是拥<br>有有趣灵魂汪曾祺老先生的待客之礼。<br>在我看来《人间草木》更像是一本生活笔记,汪老将他生活中所遇见的美丽<br>的植本、独特的地域文化、峥嵘岁月是记忆、有趣的人物都用文字记录下来。通<br>过文字,我会想象,西南联大的师生们,即使战火纷飞、风餐露宿,但依旧高谈<br>阔论,坚持本真的生气;我会期望,去云南西山见见寺庙内的满树山茶花;我会<br>想尝试,寻一片空地,自己也种上一小片葡萄,在冬天,建个暖和的葡萄窖……<br>一生之中,每个人都会遇到许多人,他们各带着不同的光芒,走进我们的生<br>命。我们与汪老的时代相差甚远,但从书中,我们依旧可以跟他一起看到,作古<br>大家的个性生气,老者们对于生活的热爱,对于知识的热爱。战争动荡,并没有<br>抹去人们对于生活的热爱和追求,也没有让人们屈服于生活,依旧保持着自身的<br>个性和率真。生活是有哲理的,人物是美妙的,这大概就是《人间草木》最美的<br>地方了。

第8页

4<br>《人间词话》<br>内容简介:<br>《人间词话》是西方美学和中国古典美学相结合、相融会的产物,其中心思<br>想是“境界说\\\"。王国维认为,“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br>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而境界“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br>二派之所由分”。但是理想、写实二派又颇难分别,因为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于<br>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他又提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分别。<br>“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br>为我,何者为物”。有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这是“优美”,无我之境,“于<br>由动之静时得之”,这是“壮美”。王国维吸收西方资产阶级美学思想、特别是康<br>德和叔本华的思想,使之与中国传统美学相融化,提出自己的一套系统的美学观<br>点,在当时使人耳目一新,影响甚大;在今天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br>感悟:<br>王国维先生在书中说,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 “昨夜<br>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br>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干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br>此第三境也。王国维先生把晏殊、柳永、辛弃疾的三首表达爱情的词截取出来重<br>新编排,贴切表达出自己对成就大事业,大学问需要经历的三种境界:开始茫然<br>无措,但仍坚定不移的探索;求索过程中,为了目标日益憔悴也在所不惜;苦觅<br>不遇时不经意间偶然得之,其实背后是不断地积累,堪称一绝。<br>先生把“真”作为评词的标尺,一直强调阅世少则性清灵,这样写出的作品<br>才会感人至深。李煜有赤子之心,他无心政治却登上王位,不想争夺天下却当了<br>一位亡国之君。降宋之后,沉浸在国破家亡的痛苦中,此时的作品句句都是血和<br>泪化成的,可谓神品。他的悲剧改变了词的命运,可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br>沧桑句始工。”宋徽宗也是一位亡国之君,王国维以境界论高低,评价他的词“不<br>过自道身世之戚”。<br>故而要写出好文章,去体验、去感悟、去经历,写出的东西方才不枯燥乏味。

第9页

5<br>《文化苦旅》<br>内容简介:<br>本书首先是因为受了一位青春不老、童心难泯的美国老教授的激发,通过一<br>个个古老的物像,描述大漠荒荒,黄河文明的盛衰,历史的深邃苍凉。以柔丽凄<br>迷的小桥流水为背景,形神俱佳地表现了清新婉约的江南文化和世态人。难有的<br>中外文化的碰撞,难有的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通过文化人格、文化良知的描述<br>和回忆,展示了中国文人艰难的心路历程以及文化的走向,是值得我们惊叹的历<br>史故事。<br>感悟:<br>“文化的旅程就是苦,就是涩,在这千年的叹息中讲述苦旅。”<br>余老的文字,自然是剥离不了人文的壳,就像吸引你的往往是巧克力外的糖<br>纸,其次被打动的是厚实的底蕴梳理。<br>他总能从时间维度讲出厚重详细的发展轨迹;空间上有共鸣有畅想,情怀上<br>又粘合了这两者,使文章变得既好看,又有说服力。他犹如侠客一般,执笔仗走<br>天涯。我仿佛也身临其境,畅游山水之间。<br>余老笔下那些洋洋洒洒的文字有时凶猛激荡,文气一路呼啸;有时是跌宕起<br>伏,险滩埋着无数情节;澎湃过后他又娓娓而来,不疾不徐地讲述沉静的历史。<br>文化苦旅,不仅是一场文化之旅,更是一场历史之旅,生命之旅。<br>《温一壶月光下酒》<br>内容简介:<br>台湾\\\"十大才子\\\"之一林清玄的散文合集,共有三卷,将东方散文美学智慧融<br>入宗教哲学情怀。书中包合作者从豪气恢虹、飞扬浪温向淳百沉思转变,透出作<br>者敏锐的润察力、柔弱生刚强的审美品味,以及气清神定的宽厚胸怀。<br>书中描写的都是一些小人物,感悟的也是平常事,读完此书,定会感到人性<br>中最纯真的灵性之火。<br>感悟:<br>《温一壶月光下酒》文字浪漫且富有诗意。每一篇文章,仿佛都带我进入那<br>个皎洁的夜晚,月儿高悬,坐在那棵古榕树下,远处时不时传来几声蛙鸣,池塘

第10页

6<br>里的那一片莲花,静静的在月光下静放。此时,一壶老酒,作者娓娓道来他的人<br>生。<br>我仿佛是一个穿越是空的过客,透过一个个文字,在作者旁听着他的故事。<br>时而为那唯美浪漫的语言而惊叹,时而为他曾经相遇的人儿或那一对松鼠夫妻的<br>遭遇而流泪,时而也为那我未曾经历而无法理解的人生而迷茫。<br>书中,作者的每一次诉说都因日常所见而起,记录他的思索,给予我们共鸣<br>和深思。用感性的心去爱这个理性的世界,在其间发现诗意的美。譬如将月光装<br>在酒壶里,用文火一起温来喝……<br>《真理与方法》<br>内容简介:<br>书中是关于研究“诠释学”的专著,具体包括了:人文主义传统对于精神科<br>学的意义、“体验”一词的历史、艺术作品的本体论及其诠释学的意义、偶缘物<br>和装饰品的本体论根据、真理问题扩大到精神科学里的理解问题、以语言为主线<br>的诠释学本体论转向等方面的内容。<br>伽达默尔并非孤立的去研究艺术经验的问题,而是将海德格尔和胡塞尔的思<br>想进行基础分析,从而出发深层研究。伽达默尔所关注的是,所有“理解”现象<br>中存在的普遍本质,而不是关于理解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他的意图并不是提供一<br>个有关解释的一般理论和一个有关解释方法的多样学说,而是 探寻所有“理解”<br>方法的普遍性。他反对当时盛行的自然科学或实证主义的方法,也反对当时在精<br>神科学领域产生相当影响的黑格尔历史学派的历史方法。伽达默尔对艺术经验的<br>分析,首先是从前人的启示出发,对艺术真理问题进行了重新审视,然后广泛提<br>出了他关于艺术作品的本体论以及没学到解释学结论。<br>感悟:<br>伽达默尔指出,语言是我们和世界发生关系的方式,也是这种关系的媒介,<br>正是通过语言,我们对世界的全部经验得以展开,语言就是我们生存在这个世界<br>上的根本方式,我们认识和理解世界需要语言,人们的交流沟通需要语言,文化<br>的传播和传承也需要语言。<br>语言最重要的运作方式就是对话,任何一场对话都涉及对话双方就某一个主

第11页

7<br>题达成一定的共识,这也就意味着一场对话不可能完全受到某一方的控制,而最<br>终要靠对话本身来决定,对话总是会使用语言,特别是对话双方都可以理解的语<br>言,对话的过程就是我们用一些熟悉的语言去把握一些陌生的内容,把陌生的内<br>容翻译成我们熟悉的语言,所以,对话本身就是一种理解。<br>在对话中达成理解,不仅仅是把自己主张的观点成功地表达出来,更是在对<br>话中被转化,形成一种“共融”。在这种共融中,我们的语言不再是原来的仅仅<br>属于我们的语言,语言只有在对话中、在达成理解中才获得了真正的存在,在这<br>个意义上,达成理解是一个生命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生命的共同体得到了体<br>现,在语言交流中,世界以一种可以被我们共同理解的方式展开,我们用语言来<br>确认彼此认识到的世界之间共通的部分,所有类型的人类共同体说到底都是语言<br>共同体。<br>《现代性后果》<br>内容简介:<br>吉登斯否定了长久以来大家认为我们已经进入了“后现代”的宣言,他认为<br>我们依旧在现代性中,只不过是“激烈性的现代性”,比“从前任何一个时期都<br>更加激进化、更加普遍化了”,并讲述了与前现代性相比,现代性是断裂式的,<br>以“前所未有的方式使我们脱离了所有类型的传统社会秩序”。主要以时间与空<br>间的分离(主要特点是全球化)、脱嵌机制(将社会关系从彼此互动的地域性情境中<br>“脱离出来”,并穿越不确定的时空范围而得到重构;具体表现:象征符号的产生,<br>如:货币+专家系统的建立:如抽象系统的专家知识)、反思性知识(对事实性的不<br>信任)三大因素,为现代性的动力机制。<br>现代性就像一个驾驭者主宰这车的人,“是一台马力巨大又失控的引擎”,只<br>有在多层次的民主参与,技术的人道化、超越匮乏型体系,对战超越等思维下,<br>重组时间与空间。<br>感悟:<br>美国哲学学者米歇尔·吉莱斯皮在其所写的《现代性的神学起源》一书中提<br>出:“现代性”诞生于-个意义重大的问题,这个问题源于基督教内部关于上帝之<br>本性和存在之本性的形而上学—神学危机,也就是中世纪晚期的一场思想危机。

第12页

8<br>那现代社会为何不同于传统社会?这种差异的底层机制是什么?为了解答<br>这些问题,吉登斯在本书中为现代性的制度变革提了一套全新的阐释框架,展示<br>出人们对时间、空间、信任和个人亲密关系等概念的理解和使用,已然随着现代<br>性的出现而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由此也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现代世界<br>的面貌。吉登斯提醒读者,我们正生活在一个“高度现代性”的时代,现代性的<br>到来所引发的后果已经呈现出激进化的态势。只有理解了现代性制度和全球化的<br>诸多维度及其背景下社会运动所具有的可能性,我们才能真正参透现代社会,审<br>慎地处理现代性的挑战,进而迈向具有现实意义的“乌托邦”未来。<br>《历史学是什么》<br>内容概括:<br>葛剑雄老师从当我们在讨论历史的时候我们在讨论什么?还有历史和历史<br>学是同一个事情嘛?这些方面来进行讲解。<br>感悟:<br>该书与其他着重讲述某一时期、某一专题的历史类书籍不同,这本书的重心<br>更加偏向于向读者们呈现宏观上的历史学全貌。它按照什么,怎么,为什么的模<br>型,用“历史学是什么” “历史的类型” “为什么要了解历史”和“怎样学习<br>和研究历史”四个章节,帮助读者揭开历史学的神秘面纱。除了正向地讲述了什<br>么是正确的学科思维之外,作者还就当前社会中一些不良趋观念和趋势,表达了<br>自己的观点与忧虑,可以启发我们读者的自省与思考。阅读这本书可以让读者更<br>好的去学习历史,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历史,不盲从历史。或许是因为成书过程为<br>“先口述,再记录整理”的缘故,这本书没有过多晦涩难懂的繁复长句,而总是<br>偏口语化的表达;用丰富具体的例子来阐释抽象的理论,专业名词也用黑体字加<br>粗显示并加以具体解说。<br>摘录:<br>历史不仅是指过去的事实本身,更是指人们对过去试试有意识,有选择的记<br>录。而对于历史的专门性研究,就是历史学,简称为史学,也可以称之为历史科<br>(但并不排除历史与历史学中的人文因素),它不仅包括历史本身,还应该包括在<br>历史事实的基础.上研究和总结历史发展的规律,以及总结研究历史的方法和理论。

第13页

9<br>保持一定的时间与空间上的距离,就可以摆脱功利的羁绊、政治的束缚和视<br>野的局限,从更广阔、深入、超脱的角度来观察和评价历史。<br>历史给各种各样的人都提供了无穷的知识,有益的经验和教训,而单个个人<br>所能经历的现实就远没有那么丰富。因为在现实中,一个人所能接触到的范围毕<br>竟很有限,而从历史上去看,见于记载的人物、事件、经验,经过了无数人、无<br>数年代的积累是如此丰富多彩,应有尽有。尽管现在传媒越来越发达,当代也有<br>非常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事物,但是无疑,历史比现实更加丰富。.<br>对于社会的发展,任何一个朝代、任何一位君主、任何一个事件都有其偶然<br>性,不可能都按照某一种抽象的规律出现或消失,兴盛或衰亡。在很大程度上直<br>接影响到这些人或事的,是人事,而不是天命;是偶然因素,而不是必然性;其结<br>局往往千变万化,而不是只有一种可能性。由此得出的规律,至多只是反映一种<br>发展的趋向而已,绝不是一成不变的。<br>《单向度的人》<br>内容简介:<br>单向度的人指的是丧失否定、批判和超越的能力,不能辨别本质和现象、潜<br>在性和现实性、社会的和自然的、现状和对现状的超越之间的界限,因而处于—<br>种受技术统治和支配的境地的人。这样的人不仅不再有能力去追求,甚至也不再<br>有能力去想象与现实生活不同的另一种生活。这正是发达工业社会极权主义特征<br>的集中表现。<br>简单来说,单向度的人就是对工业社会一些人群的统称,他们只知道物质享<br>受而丧失精神追求只有物欲而没有灵魂,只有屈从现实而不能批判现实。即纯然<br>地接受现实,盲目地肯定现实,将自身完全融入现实中。<br>感悟:<br>马尔库塞对单面思想的生成作了描述:“大众交通与传播工具、吃穿住日用<br>品,具有非凡魅力的娱乐与信息工业输出,这些也同时带来了人为规定的态度、<br>习俗以及多少舒适的方式是消费者与生产者结合并通过后者与整个社会结合起<br>来的某些理智与激情反应。这些产品灌输、控制并促进一种虚假意识,这种意识<br>不因自己虚假而受影响。而且,随着这些有益产品对更多社会阶层的个人变为可

第14页

10<br>得之物,它们所携带的训诫就不再是宣传而是变成了一种生活方式。它是一种美<br>好的生活方式——比从前的要美好得多,而且,作为一种美好的生活方式,它抗<br>拒质变。一种单面思想与单面行为模式就这样诞生了。”<br>在他看来,单向度的人的出现,对于社会的进化而言不是一种积极的现象,<br>因此劳动者丧失了人之为人的一个基本维度,即否定和批判的维度,其后果是使<br>社会失去了自我超越的内在驱动力,人的基本生存是由个人无法控制的力量和机<br>制所决定的。用马尔库塞的话来说,“发达工业文明的奴隶们是升华了的奴隶。<br>但毕竟还是奴隶。”<br>《红星照耀中国》<br>内容简介:<br>《红星照耀中国》是西方记者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第一部采访记录,也是<br>新闻史和报告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书中不仅记载了大量有关中国红军和苏<br>区,以及毛泽东等革命领导人的第一手资料,而且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br>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出了客观的评价。由于其对历史<br>趋势的准确预见,本书成为风靡全球的经典名著,被译成近二十种文字。<br>感悟:<br>《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血的历史图册,它可以让我们知道,中国共产党及<br>其军队所经受的苦难、牺牲。我们今天的幸福来自昨天中共党人的每一次浴血奋<br>战,多少人的鲜血铸就了我们的今天,可想而知今天的幸福是用鲜血凝结而成的。<br>《红星照耀中国》的另一魅力,在于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br>英勇卓绝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以及他们的领袖人物的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br>红军的精神,是一笔精神财富,激励着中国后来人。红军将士们为了崇高理<br>想而百析不挠,奋勇拼搏的革命精神。 我们不能辜负战士们对我们的期望,要<br>勤奋学习,做一个祖国的栋梁,为祖国做更多的贡献。<br>《童年的消逝》<br>内容简介:<br>本书作者尼尔·波兹曼,是上世纪美国著名的媒体文化研究者和批评家。他

第15页

11<br>一生致力于媒体对社会影响的研究,并在纽约大学首创了媒体生态学专业。<br>本书阐述中世纪之前为何童年的概念是模糊的,以及印刷术发明后,童年是<br>如何诞生的。一个孩子能够享受童年,主要依赖于三个要素:印刷术的普及,教<br>育的产生和羞耻心的产生。这其中,印刷术是前提,教育是儿童变成成人的必经<br>之路,而羞耻心让成年人更好地完善了教育的内容。随着电子时代的来临,童年<br>又开始渐渐消逝。这是因为电子时代的媒体打破了信息等级制度让成人内容重新<br>暴露在孩子面前,因而消磨了孩子的羞耻心、是非观和创造力。成人与儿童的边<br>界变得模糊,童年被成人世界入侵。<br>感悟:<br>作者于序言提出童年正在消逝的观点,并且言明,他无能为力。信息爆炸、<br>快递消费、数字狂欢,未成年罪犯节节攀升,未成年受害者数量也越来越耸人听<br>闻,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时代?因为文明的不断进步,文字的普及,学校的建立,<br>知识的传播,从孩子只是缩小的成人到儿童概念出现到针对儿童开设课程,家长<br>和学校担负起过滤信息教导儿童向成人成长。而现在,因为无孔不入的各种信息<br>媒介,人为建立起来的保护屏障被一点点打破。<br>书中主要针对的是电视媒介,因此书中写道“看图片不需要启蒙教育。”电<br>视节目不是做给儿童或者成年人看的,电视节目是做给所有人看的。当象征儿童<br>和成人的种种壁垒被打破,儿童快速成长,成人又趋向儿童。“为什么人们本应<br>在心理学家的沙发上和忏悔室里交流的话题,要恬不知耻、堂而皇之地成为公开<br>讨论的话题?”书中作者称之为“心理脱衣舞”,让我想起各种调解类和情感类<br>节目,从电视台刻意找人扮演到后来真人真事出演,大家隔着电视屏幕窥探别人<br>的隐私、内心的想法,坐在屏幕前的会有成年人也会有儿童,但是这样真的好吗?<br>如果童年的消逝是必然的,那我们又该怎么办呢?<br>《娱乐至死》<br>内容简介:<br>《娱乐至死》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主要强调由口头语言开始,向印刷<br>业(这里可以简单理解为文字语言)的过渡。同时也向读者展示了印刷业的重要作<br>用。第二部分则主要强调由印刷机统治的美国(阐释年代)向娱乐业时代的转型,

第16页

12<br>以及此转型对美国社会政治、经济、宗教、教育等领域产生的重要影响。<br>感悟:<br>波兹曼写道,“娱乐至死的可怕之处不在于娱乐本身,而在于人们日渐失去<br>对社会事务进行严肃思考和理智判断的能力,在于被轻佻的文化环境养成了既无<br>知且无畏的理性文盲而不自知。”<br>“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br>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br>我们长时间被电子产品刺激感官,会慢慢丧失对单一纸质内容的耐心,也经<br>常在综艺和看书之间选择前者,因为画面、声音、内容更有冲击感,而且不用思<br>考。但是看过之后仔细—想好像只剩一场空虚,别的什么都没有留下,所以《娱<br>乐至死》这本书对于我来说,<br>就是在忘记阅读和思考的时候,把我拉回来,使大脑保持清醒和对娱乐化的<br>东西保持警惕。<br>《社会契约论》<br>内容简介:<br>1、《社会契约论》是一部政治哲学著作。它探讨的是政治权利的原理,它的<br>主旨是为人民民主主权的建立奠定理论基础。<br>2、《社会契约论》分为四卷:<br>第一卷论述了社会结构和社会契约,第二卷阐述主权及其权利,第三卷阐述<br>政府及其运作形式,第四券讨论几种社会组织。<br>3、《社会契约论》中主权在民的思想,是现代民主制度的基石,深刻地影响<br>了欧洲的革命运动和英属北美殖民地的独立战争。<br>感悟:<br>卢梭的公意是一个非常玄妙的东西,简单说来,公意有如下三个特点:第一,<br>全体参与,不得代表;第二,一体适用,人人平等;第三,无关票数,旨在符合<br>公共利益。从这三个特点我们可以引申出以下几个结论:首先,卢梭不认同英国<br>的代议制民主。在他看来,代议制民主是虚伪的自由,英国人误认为自己是自由<br>的,他们“仅仅在选举议会代表时才是自由的,代表一经选出,平民就被奴役,

第17页

13<br>一文不值”。其次,以公意为基础结合起来的共同体,将会彻底消除不平等,实<br>现人人平等。最后,因为公意代表了共同利益,所以公意做出的决定是永远正确<br>的,这让公意占据了道德制高点。这种统治的根据在于:“唯当人们在做正确的<br>事情时他才是真正自由的”。<br>《存在与时间》<br>内容简介:<br>本书主要分为四个部分<br>第一部分,讲 Dasein 与世界的关系;第二部分,讲与他人的关系;第三部<br>分,讲 Dasein 和它自身的关系;第四部分,用时间来阐释 Dasein 的各种生存样<br>式。<br>感悟:<br>海德格尔有一个奇怪的看法:他认为柏拉图之前,或者说苏格拉底之前的古<br>希腊思想才是西方思想真正的源头。这个看法很奇怪,一般的哲学史认为是柏拉<br>图他们代表了西方思想的纯正源头,但海德格尔却说:柏拉图、亚里斯多德他们<br>是哲学或者说是形上学的源头,而不是“思”的源头。<br>所以“存在论”研究的不是“这块石头是什么?而是你怎么理解这块石头”<br>的哲学。而“存在者的存在”其实就是人的“此在”,因为只有人能意识到自己<br>的存在。而只有从原始现身情态的“畏”中才能从解脱出来,即向死存在,之前<br>所说的空间时间也不是康德的“先验认知”,而是空间性和时间性。时间不是曾<br>经、现在、未来的流俗时间,而是从“将来,曾在、当前”的本真时间性,具有<br>现象性的一种可能性的筹划。<br>《数字化生存》<br>内容简介:<br>按照书中的解释:人类生存于一个虚拟的、数字化的生存活动空间,在这个<br>空间里人们应用数字技术(信息技术)从事信息传播、交流、学习、工作等活动,<br>这便是数字化生存。数字化生存是一种社会生存状态,即以数字化形式显现的存<br>在状态;是一种生存的方式,即应用数字技术,在数字空间工作、生活和学习的

第18页

14<br>全新生存方式,是在数字化环境中所发生的行为的总合及其体验和感受。数字化、<br>网络化、信息化使人的生存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由此带来一种全新的生存<br>方式。<br>感悟:<br>作者是麻省理工大学的计算机科学家尼葛洛庞帝,他根据上个世纪美国实验<br>室里的各种实验和发明,对未来的数字化生活作出推断。他认为数字化生存有四<br>个强有力的特质,将会为其带来人类最后的胜利。<br>这四个特质分别是是:分散权力、全球化、追求和谐和赋予权力。<br>我们读完本书后会发现:第一,实现了的预言是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普及。比<br>如:中国的光纤覆盖率已达 98%,互联网用户超过 10 亿。第二,有关计算机使用<br>的容易程度,有好消息也有坏消息。第三,对互联网使用来说,最重要的是无线<br>通信。<br>《受众分析》<br>内容简介:<br>讲述三种受众研究传统的关系:在时间上,产生于不同年代,但并非零和博<br>弈。文化研究产生时,结构性研究依然占主流;内容上,互补关系。体现了研究<br>者关注的重点由传播现象到影响因素的发展趋势;性质上,被动到主动的发展关<br>系。对受众看法从单一到多元。<br>感悟:<br>其反映出的对于受众的理解经历了从简单到多维的转变和进步。也许对事物<br>的理解总是会经历与之相类似的过程,在尖锐极端透彻之后,逐渐走向圆融平和<br>与中庸,意识到事物并非是非黑即白的二元体,而是处于动态的发展中。就像是<br>像罗素所说的那样,“重要文明都是从一种严格和迷信的体系出发,逐渐松弛下<br>来,在一定的阶段就达到了一 个天才辉煌的时期;这时旧传统中好的东西继续<br>保存着,而在其解体之中所包含的坏东西还没来得及发展。但随着坏东西的发展,<br>它就走向无政府主义从而不可避免走向一种新的暴政,同时产生出一种受新的教<br>条体系所保证的综合”。<br>从传媒诞生到现在,传播者一直努力的想要降低受众的神秘。然而,即便通

第19页

15<br>过各种研究,受众的面貌却依旧没有变得清晰,反而随着社会学、人类学的研究<br>方法的运用,受众又出现了模棱两可的多元性。<br>一、随笔<br>《这是一段不长的故事》<br>那天晚上梦到了她。<br>暮色降临,城市里下起大雨,我坐在候车室等待着去见她的车次。<br>街灯燃起,点亮昏暗中的街道,雨水敲打在玻璃上,窗外被模糊成一片湿漉<br>漉的景象。<br>人们都行色匆匆来往着,只有她打着伞,站在泛滥成河的街道上,看到我便<br>不慌不忙走过来。<br>她看向我的那双眼睛里有一种奇异的美,好像被大雨浇灭的火堆,剩下湿漉<br>漉残留着火星的灰烬。<br>我们没有说话,只是在寂静中长久对视着,我看见时间在她点缀着星辰的眼<br>眸里流淌而过。<br>她看着我,在像度过整个世纪一样漫长之后,用日落黄昏下流沙一样温热的<br>声音说,我很想你们。<br>后来周围起了大雾,天地之间朦胧得像一首古老的诗,她的面容,她的记忆,<br>都定格在磅礴的雨幕里,被遗忘在远方的暮光下。<br>像在世界尽头,消失了周而复始的昼夜与晨昏,消失了岁月折叠的痕迹,只<br>有无边无际的寂静。<br>后来,我是说,很久以后的后来,她身体里的时间像夕阳一样流进遥远的地<br>平线,她没有像很多年前一样不慌不忙地走向在漫天大雨里的我,她只是和孤独<br>在黄昏绵密的细雨里依偎着沉默前行,想象着很多年前阳光下的晴朗世界,那些<br>被唤醒的盛夏,那些死去已久的梦境,那些少年少女灿烂的笑脸。<br>她也许会看到年少时的画面像暗房里的胶片一样渐渐浮现,三岁蹒跚着学会<br>走路,十二岁用力吹灭面前的蜡烛,二十一岁的深夜睡不着于是坐起身看着潮水

第20页

16<br>一样的晨光缓缓涌进房间,她的一生被加载成一部悠长浪漫的电影,反复放映<br>着……<br>不长,刚好五十载。<br>她没有走向死亡,只是走出了时间。<br>她没有睁开眼,她还在荒凉的记忆里跋涉前行,直到她醒来。<br>又或者,再也不用醒来。<br>离别是悲伤的隐喻,来年又来年。<br>然后我在黑暗中睁开眼,翻身拉开窗帘,外面看不到一丝光亮,只有深沉的<br>夜色。<br>《故乡的歌》<br>“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顺着这笛声,我来到云贵高原之上,踮起<br>脚尖 向远处眺望,云海翻涌,缱绻旖旎。在这云海之下,便是我的故乡——贵<br>州。<br>在这里,有与秋天的一期一会,风吹麦浪,稻香撞入满怀。远古的长途迁徙,<br>千百年来的时光轮回,纯正的蚩尤后裔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造就了今天源远流长<br>的农耕文化。<br>在这里,有大自然赠予我们的绿宝石,撑一支竹筏在荔波小七孔游于山水之<br>间,看树影婆娑,娉婷袅娜,读山是眉峰聚,水是眼波横。<br>在这里,有名山佛教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是古老的“张勒道场”,是红云<br>之上盛开的一朵奇葩。梵净山以红云金顶日月升天为中心,以四大皇寺四十八座<br>觉庵群星满地作接引,是无边法界,极乐天宫的营造。<br>我的故乡也是迷人的“天然公园”,充满着独特的东方神韵。境内自然风光<br>神奇秀美,山水景色千姿百态,溶洞景观绚丽多彩,野生动物奇妙无穷,文化和<br>革命遗迹闻名遐迩;山、水、洞、林、石交相辉映,浑然一体。闻名世界的黄果<br>树大瀑布、龙宫、织金洞、马岭河峡谷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茂兰喀斯特森林、<br>赤水桫椤、威宁草海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犹如一串串璀璨的宝石,串成了整个<br>贵州。毕竟百年前,将此地称为“西南奇胜”的人,是徐霞客啊。<br>人们常说:“云南烟,四川酒,贵州有烟又有酒”。贵州是全国著名的产烟区之

第21页

17<br>一。烤烟的种植开始干 1938 年,迄今还不到 70 年。海外华人报刊曾赞美贵州“黔<br>省群山峻秀,众泉清甜,人民勤劳智慧,自古精干酿制技术千百年来贵州佳酿倾<br>倒众生,享誉不竭。”近代贵州名酒誉满全球,那是国酒茅台,玉液醉仙人。<br>当然,我的故乡民族人民能歌善舞、热情好客,它那浓郁的民族风情犹如醇<br>美的茅台酒令人心醉。苗家儿女头顶银饰,环佩叮当,伊人婀娜,在水一方,绵<br>绵一段月光,洒在云贵高原妩媚的身姿上。小镇中芦笙响,篝火旁的阿妹轻声唱。<br>走街串巷,看见竹丝灵巧地跳动在鸟笼非遗匠人的指尖,百鸟便跃然纸上东南飞,<br>穿梭在熙攘夜市人潮间。停落于神秘侗寨,听着侗族大歌,就把千年东方村寨的<br>面纱揭开,侗语的婉传吟唱,鼓楼映照的灯火, 好似诉说一段传奇,让苗疆的神<br>秘又多了几分。<br>关于我的家乡,有太多太多的古老传说,她像一壶陈年老酒,深沉浓烈,却<br>又似娇羞美人,超凡脱俗,蒙上一层神秘面纱。若你想要窥其芳颜,不如去我的<br>家乡,一览诗人恨不得将笔墨尽情挥洒的贵州。<br>《十八》<br> 我在冷天雪地的时候出生,那是 2004 年 1 月 4 日,风卷着雪,一行一行,<br>一连又一连地吹过,像雪白细密的针脚,一针一针缝合出我这恰好十八年的日子。<br> 认真回望这十八年,说长不长,也不过人生漫漫上的十八载,说短不短,<br>已然是从牙牙学语到风华年少。其实过去的时光,平平淡淡,岁月冲淡记忆,模<br>糊轮廓。但曾经接受过的爱意,享受过的欢乐,在当下变得越发清晰和引人留恋。<br> 我小的时候是个爱看天的孩子,但和月亮有关的深刻记忆却并不多,哪<br>怕是在中秋呢,恐怕还是关于月饼的记忆更多。有关天空,却是在我人生的每一<br>个阶段都无比清晰。<br> 那是在外公外婆以前的老房子里,老房子有个小而平坦的院落,种上两<br>株高大茂密的常青藤,周围还有香樟树围着,也算是成了一个并非真正意义上的<br>四合院,上空无遮无拦,尤其在无雨的、晴空的夜里,天空就成了一片夜神放牧<br>繁星的牧场,数之不尽的细碎星光笼盖穹顶。<br> 在我小的时候,我们这些小家伙是都要聚在一块儿玩的,望着眼前浩瀚<br>的星海,喊喊喳喳, 喋喋不休。我们认不得许多星星,或者说,一颗星星也认不得,

第22页

18<br>我们只是被星空的美丽所摄,着迷地凝视着无边星波,然后说着一些孩子气的傻<br>话。要比谁先数清头顶几颗星,数着数着却又忘了,就给它们编一些可笑的来历,<br>夜色渐晚,就各回各家咯。<br> 等大一些,上了小学过后,便开始关注学校的天。记得最清的,是那傍<br>晚放学后染红了天际的火烧云,一卷一卷,一绕一绕,卷入晚霞的光芒中,绕进<br>临街的窗栏里,洒落一片星辉。<br> 这就是我小时候对天空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了,那个时候无忧无虑,总<br>能发现美的事情,快乐也很简单。<br> 升入初中过后,开始忙了起来,偶尔也会为天边的晚霞惊艳,却也只是<br>过眼云烟,如浮云罢。直到我知晓老房子的院子即将拆迁重造停车场,我才忽然<br>发觉,自己有多久没有好好的看过这一方天空,从前的玩伴也不联系了,内心徒<br>然生出一阵伤感来。于是那个傍晚,我破天荒的回到这院子里来,抬头久久凝望<br>无垠的天幕里,那轮于如水夜色中浮动的朗朗明月,那些灿烂如海的星河,与这<br>陪伴了我童年的院子做告别。此后,我几乎未再踏入这一四方的天地。<br> 随着年龄的增长,课业也愈发繁忙,无暇空出时间,静静地看一次落日<br>余晖。特别是高三,每天不足五个小时的睡眠,两天用完一支的中性笔,只让我<br>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与迷茫,模考忽上忽下不稳定的成绩,以及每次考试<br>走廊、厕所传来的撕心裂肺的哭声……临近高考前夕,氛围是无比的压抑,大家<br>都沉默不语,仿佛只为了高考结束那一刻的爆发。<br> 距离高考还有一个星期的时候,我选择回家,回到那一寸四方天地。<br> 我看到落日温柔的沉没,留下缱倦的天涯,好似这十八载沉沉浮浮的每<br>一次日落,太过熟悉,以至于并未有所感触。我转身准备回家,就在此刻,就在<br>我背过身的那一瞬,我恍然看见从背后照射在地面上的余晖,我惊讶的转过身,<br>看见本该隐没于云层的落日正在猛烈的燃烧,烧成夜空的烟火;看见烟火下的人<br>生百味;看见家人绽放的笑颜,予我鼓励。<br> 就这样,我的高中三年结束了,给我力量,给我鼓励的,依然是伴随我<br>整个童年的天空,一层又一层的柔光滤镜,有未尽之语。我相信,天空会在往后<br>的日子里给予我更多,无论多少年亦如此——当我与所爱之人遥隔山川时,或许,<br>就会靠着这片天空,久久凝望罢。 正如今宵,正如明夜,正如无数无数的夜晚,

第23页

19<br>让此时与所爱之人身隔两地的我相思如霜魄啊。<br> 我舍不得长大,因为所爱之人总要离我而去;我又想要成长,臂弯足够<br>让所爱之人依赖。这真奇怪。<br> 日子在向前,一切幸福未离开,一切幸福未到来,也许,成长也是如此<br>吧。<br>《茶》<br>茶苦,如生活。<br>苦涩,有时清淡如花,有时浓郁如酱。茶的形成是磨练的积淀,在烈日下发<br>芽开花,在骤雨中成长,在疼痛中被分离,在烈焰上焙制,经历重重苦,方能流<br>香。<br>中国人有一个说法:“茶如隐逸,酒如豪士:酒以结友,茶当静品。”<br>外公对茶倒是颇有见解,偶尔于天台一隅一坐,一杯茶,一支笔,一本书,<br>便是一天了。<br>外公说,喝酒可以熙熙攘攘、呼朋唤友,而喝茶还真是一件清静的事。而茶<br>是一种茶缘,在不同的地点品饮守候着不同的缘分。<br>从“禅茶一味”角度而言,结缘者结四缘:结人缘,结善缘,结茶缘,结佛<br>缘。以此心此缘创造善因善果,成就善因善果。一杯茶在手,人缘、茶缘、善缘、<br>法缘、佛缘尽在其中。<br>在一壶茶里,每一片茶叶都不重要,因为少了一片,仍然是一壶茶。<br>但是,每一片茶叶也都非常的重要,因为每一滴水的芬芳,源自每一片茶叶<br>的本质。一片茶叶丢到壶里就被遗忘了,喝的人在喜欢一壶茶的时候并不会去单<br>独赞叹一片茶叶。一片茶叶是不求世间名誉的,只是尽心尽意地奉献自己的芳香<br>一壶好茶,是每一片茶叶共同创造的净土,不求功德、不求福报。<br>品茶是品茶人心的回归,心的歇息,心的享受。因此,品茶时要有一个最佳<br>的心境,才会真正体味到品茶的真谛,获得精神上的享受。<br>愿不负,“茶、汤和好天气”。

第24页

20<br>《我怀念的》<br>有时候坐在桌前,困倦像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袭来是那种久违但又无比熟悉<br>的感觉,在很多年前夏日清晨的教室里,也像眼前这样,疲惫将思绪拖进混沌里,<br>然后轻轻倒在臂弯里,闭上眼睛,教室里一切的杂音都逐渐被抛在身后。随之取<br>代的,是阵阵而来的、涌动的风声……<br>高三那一年,可能是人生中感觉过得最快又是最慢的一整年。<br>晚风过境,过眼云烟间,书页被匆匆翻了几页,上面密密麻麻用笔尖勾勒着<br>青春的痕迹,课本糊着的窗露出天边狭小的一角,有暮云收尽,夕阳远逝。<br>每每看到低年级的学生在楼道口嬉笑玩耍着,就想起曾经的自己也可以像眼<br>前的他们这样肆无忌惮,没有等待模拟考试成绩的压力,没有堆满课桌需要完成<br>的试卷,没有黑板一角悬挂着的高考倒计时。<br>那些日子已经过去多久了?其实也还好,只不过是前一个盛夏之前。但为什<br>么每到想要回忆的时候,它们就遥远得像是前世留存下来的古老遗迹。<br>现在的我很多时候,是真的想不起来,那些繁茂树荫下年轻的影子什么样,<br>那些冰镇汽水里翻涌的泡沫什么样,那些作业本上清晰的字迹什么样,他们的笑<br>脸面向哪个地方。<br>他们最后都跑向了何处?只是恍惚间像一个模糊的掠影,在盛大的夏天里,<br>席卷而过。<br>《熟悉的老味道》<br>人们常说一种美食不仅仅在于美食本身的滋味如何,些许它代表着一个地方<br>的乡情、萦绕着一代接一代人的回忆。纵其每当游山玩水归来之时总能品味到来<br>自各地不同的山珍海味,可在我看来这些新滋味都不足以抵之记忆中的老味道—<br>—洋芋粑。<br>一个简单的锅灶,把土豆蒸煮熟,捏成一团团粘稠的圆状,放在人气腾腾的<br>大锅上,浇上热油,便由此搭建出了一处极具烟火气的人间好去处。<br>这家小摊自小学到初中都在我记忆中的老味道占据大部分,忆起往昔,只要<br>母亲来接我回家,那条小巷便是我和朋友的必经之地。纵然是最朴素什么都不加<br>的洋芋粑粑,但在当时看来却是一番滋味,也是如今一段回味无穷的记忆。

第25页

21<br>寒假在家时,和母亲谈起自己无比想念这一熟悉的味道之时,偶然得知小摊<br>仍在的消息,这让我不由自主的惊喜与感概。于是择日不如撞日,当风淡淡的掠<br>过耳畔留下一片沁心的清凉在心间,如甘露般香甜的清晨来临时,我便踏上了这<br>一寻味之旅。<br>我寻遍了每一个它应该会去到的地方,终于在一处小巷子再次嗅到了那抹记<br>忆中的老味道。<br>熟悉的味道里往往藏匿着回不去的记忆,那些零落的记忆,带着熟悉的老味<br>道和远行的老朋友,悄然舞动在灵魂的指尖,在我步履跚的人生漫漫长路上,绘<br>制出一处又一处岁月静好的风景线。<br>《青年—使命—担当》<br>青年,是古老民族迈向复兴的生机力量。对于一个国家、一个名族而言,每<br>一个时代都有历史赋予的任务,正所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一代青年有一代<br>青年的使命。在这大有可为的时代,作为祖国新青年的我们,更应该主动担当时<br>代责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br>《论语》有言:“不患无位,患所以立。秉持“计利当计天下利”的大公品<br>格,练就“泰山压顶不压腰”的担当铁肩,必能负重任、敢作为、成大业。诚如<br>斯言,在这可为的时代下,我们拥有自己的时与势;在这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情<br>况下,我们又被赋予了担与责。<br>青年是时代的引潮人。一个时代的开启,以思想的觉醒为先导。通过新文化<br>运动的开展,新青年的思想越来越先进,更容易接受新思想、新观念,成为时代<br>最早觉醒的群体。在五四运动前后,新青年们就表现出了极大的责任与担当。巴<br>黎和会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回国内之后,青年们意识到在中国外交失败上蕴含的社<br>会危机与名族危机,果断的发起了抗议,呐喊出“内除国贼,外争国权”的口号,<br>以他们的行动唤起了名族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觉醒,成为了新民主主义的开端,<br>摸索出了一条真正适合中国的康庄大道。在五四运动之后,无论是一二九运动的<br>发生,还是\\\"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的兴起,青年都走在时代前列,成<br>为时代的呐喊者、领跑者。<br>青年是时代的担当者。青年强则中国强,青年进步则国家进步,青年接过历

第26页

22<br>史的交接棒,扛起肩上的责任,我们才会加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进程,<br>未来的道路才会越走越宽广。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务必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br>狠抓机遇、迎接挑战,承担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br>传播中华文明的历史使命。把个人成长与国家相结合,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相<br>结合,以青春之我,予青春之国家。<br>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中国梦是我们的,更是你们青年一代的。中华<br>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中变为现实。”这句话不仅寄托了对当代青<br>年的希望和期许,更体现了对青年的信心和肯定。我们应该牢记使命与委托,不<br>辜负这个伟大的时代。<br>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珍惜这个时代、担负时代使命,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br>成长,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增强自身使命感,在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br>核心价值观中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爱国、励志、求真、力行。<br>青年是这个新时代蓬勃发展的关键力量,新<br>时代需要有志新青年,新时代离不开青年的责任与担当。时代要发展,社会<br>要进步,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成长在全新的时空环境中,有着全新挑战和机遇,只<br>有知行合一,履行所肩负的使命与责任,才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br>复兴。<br>《庙堂山水,皆为修行》<br>山石深藏云深不知处,凝成巍巍峰峦,以宽容出世的纯粹之美点梁山水墨卷;<br>紫砂离开水蚀沙磨,聚成绵锈瓷器,以圆润入世的自然之美装点万千红尘。斯以<br>为,常怀宽容之心、圆润之情便是悟得公平之道。<br>斯人言,天下不平之多,何哉?哀哉。然,若自在心中修篱种菊, 正修一<br>颗纯粹之心,即得一宽如瀚海之胸壑,眉宇间自显山河。<br>处江湖之远,修的是自然之心,怀的是姿意之情。<br>面对朝廷的不平待遇,无论是梅妻鹤子的林和靖,还是随遇而每的苏子瞻,<br>抑或是潇洒把酒的竹林七贤,都在自己的“区宇”内,在尘世外寻找自己的桃花<br>源。“屋老,一树梅花小,住个诗人,添个新诗料。”于林下览皎皎明月,于山涧<br>听潺潺流水,在那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中,心怀明珠一颗,照破红尘种种不公。

第27页

23<br>他们远离浑浊不公的官场,不为世俗烦扰,择一清居,赏山腰梅开又几枝,借一<br>眼山河今日,修一面对不公的宽容之情,得一自在,怀心之公。<br>居庙堂之高,修的是使命之心,怀的是家国之情。<br>岁月不语,山陵浸远。在这钟毓灵秀泱泱大地,孕育了无数系天下之人。<br>风一更,水一程,送来王安石为求公平之好梦,“尽吾志也,而不能志者,<br>可以无悔矣”;刘彻马踏匈奴,气吞万里,换来千里江山;杜甫千金不换昔年志,<br>为永心中公正一诺,至风前残烛,仍不愿止。<br>入世之人,横绝巫山,越沧海,以已之志气,求心所向之公平,护海清河晏。<br>修何心,行何路。山石岿然于山林,傲霜孤绝进行灵魂的朝圣;紫砂奔波于<br>尘世,经年累月进行使命的传承。到底该不事雕琢与自然同乐,还是应肩负责任<br>为求公平出发?两者本无所谓,要紧的是以何心待世间不公。也不过是在人世修<br>行的方式,一个超脱,一个执着,都可洗净尘土留存本心,都是在不公中为公平<br>做的努力。<br>佛说,生有八苦,生离死别,怨情会、爱别离、求不得、放不下。又说,人<br>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诚然,常怀修行之心,看花花有意,听雪雪有<br>情,哪里放不下世间不公、人生八苦长恨呢?<br>心澄一切皆澄,镜明万象皆明,红尘纷扰,世事难测,不过夺着宽容圆润之<br>心,笑对一切不公,实现心中的公正。<br>于岁月,踏征途;以一世,去修行。<br>《踏遍山河,寻中国梦》<br>泱泱大国,盛世欣逢。九州四海春光融融,万里海疆孕育中华血脉。须晴日,<br>看红装素裹,分外妖绕。江山如此多娇。五千年上下,胜却人间无数的,是那澎<br>湃长存的中国梦。<br>中国梦,是广袤无垠的共和国大地,更是引领中华民族扶摇直上九万里的东<br>方力量!<br>为寻苍莽,我背上行囊,踏进浩浩神州,沿江而上。<br>敦煌的风沙,翻起千年的沉淀。我想起楼兰,想起春风不度的玉门关。那是<br>历史遗忘的荒蛮,岁月铺盖的黄沙。渺远笔笛,大漠烟。玄女壁画染了西域风尘,

第28页

24<br>莫高窟佛像的指尖遥指一枚火红的落日。在这里,我看见了于敏穷其一生追寻的<br>中国梦、看见了樊锦诗两鬓青丝斑白的中国梦。<br>为寻柔美,我背上行囊,踏进江南水乡,乘舟而下。<br>苏州的水乡,滋养平缓的清洛。我想起乌镇,想起迅哥儿的白篷船。寒山寺<br>的钟声,流淌过姑苏城里缭绕的云雾。吴侬软语,江南情。白鹭的身影划破柳梢,<br>船家的木浆挑起涟漪,搅碎了一池白墙黑瓦。在这里,我领略了鲁迅以血寄轩辕<br>的中国梦、领略了邓稼先终隐匿姓名的中国梦。<br>这是中国,那也是中国。<br>彼时是中国梦,此时也是中国梦。江水割开上海。利剑似的,浦东与浦西,<br>绵延的高架,现代化的大厦拔地而起。外滩的夜晚,灯火通明。东方明珠绽开崭<br>新的中国,是夜,上海是数千万耀眼的霓灯点成的璀璨。云海之上是千万座塔的<br>楼顶,长江之 600 中吞吐着千万艘满载的巨轮。在那里,那年五四向我挥手,回<br>行仓库向我诉说着悲痛与热血激荡的中国梦。<br>护城河绕北京。老胡同口,京片儿和着老唱片咿咿呀呀地绕,是半个世纪前<br>的岁月。北京的历史散布各处。宫墙上爬满青苔,历史带走了油画里一半的颜色,<br>偶然停在上面的尘土,已经沿着纹理,去向另外的世界。王府井彻夜通明的灯火,<br>一边点燃着老字号的香火,一边映衬着高楼的恢虹。在那里,有一群新青年向我<br>走来,各抒其志士之气,绘其未来之中国梦。<br>走遍山河,我在崇山峻岭、车水马龙里,寻找中国梦,借我壮丽的诗篇,借<br>我高耸的山巅,借我神州的年华啊!江山如此多娇,中国梦如此热烈!<br>“你是一树一树花开,<br>你是爱、是暖、是希望,<br>你是人间四月天!<br>你是我们的中国,我们的梦想!”<br>《游江南》<br>数百年的古镇前,有小舟轻轻荡起涟漪。两岸的生活像这河水一般,柔柔缓<br>缓;古巷幽深得像在等一场雨,停停断断。<br>那些古老的院子,古老的青石板小巷,收藏着岁月的痕迹,也收藏着生活中

第29页

25<br>的故事。<br>漫步青岩,脚下踩着的是青石板,以特有的方式排列着,踏过的每一块石板<br>都承载着数百年的时光。从青石板上走过,仿佛一步步细数着悠远历史,抬眼便<br>可望见檀木结构的廊梁,诉说着它的久远。<br>穿过青岩古镇入口处的牌楼,放眼望去,眼前的风景犹如一幅江南水墨画。<br>清澈的河水边有几处古朴的房舍和亭台,绿柳在长廊下摇曳,长廊外飘动的旗幡、<br>高悬的大红灯笼,与水中倒影交相辉映,开阔的视野阵阵清风袭来让人神闲气静,<br>廊桥街市,水巷人家。<br>望着眼前的青砖白瓦,小桥流水,这水墨画般古朴清雅的百年古镇,令人恍<br>惚得不知身在何处。<br>炊烟袅袅,日渐西斜,静静地伫立在一座石桥上,看着从桥下飘然而过的轻<br>舟,看着蜿蜒到远处的水巷,看着两岸风雨长廊摇晃的灯笼,看着那修闲淡泊的<br>人家,心无旁骛,流连忘返。<br>天边最后一抹鱼肚白落下,夜幕降临,点上人间烟火,市井皆是温柔,弄堂<br>藏匿浪漫,老街旧巷,写满岁月悠长。<br>《不坠吾辈青云志,甘逆狂风暴雨行》<br>走过太初混沌,走过二十四朝,中原九万顷,自中华儿女踏上脚下的土地,<br>祖国便恒久予以哺育、滋养。无数个盛世将颓,临渊而侧的岁月里,曾有人身先<br>土卒,扶大厦于将倾,,诠释了真正的忧国忧民之博大情怀。而今虽然风调雨顺,<br>国泰民安,但我辈也当谨记“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的殷殷之情,<br>铭记“虽千万人吾往矣”的热血豪情,与国执手,与国携长,用热泪与汗滴铸就<br>新的辉煌中国,书写新篇章。<br>百年大党的恢宏气度、盛世中国的万千气象、伟大民族的自信自强,吸引着<br>全世界的目光。中国共产党以“为有牺牲多壮志”的英雄气概、“敢教日月换新<br>天”的不懈奋斗,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功勋,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br>然,百年前,曾记否,“华人与狗不得入内”是多么刻骨铭心;而如今,中<br>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曾记否,偌大的旧中国,多少人上无片瓦、下<br>无立锥,多少人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看今朝,中国人民告别了“为人奴隶”的

第30页

26<br>悲惨命运,并且历史性的解决了绝对贫困,再无饥馑之年、冻馁之患,迈上了全<br>面小康、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br>忆往昔,孙中山的《建国方略》满怀希望地设想,要在中国筑铁路、铺公路、<br>建大港,连通大江南北、内陆边疆,曾被时人认为是“天方夜谭”;而如今,高铁<br>飞驰领先世界,公路纵横遍布城乡,世界大港十之有七。忆往昔,《天津青年》<br>杂志发出“奥运三问”,刘长春奔赴“一个人的奥运”,外媒“东亚病夫”的轻蔑<br>成了每一个中国人心中挥之不去的伤疤;而如今,北京“双奥之城”的美誉,给<br>“奥运之问”提交了完美的答卷。<br>百年来,正是因为有了一代又一代青年的奋斗,国家才得以兴盛,民族才得<br>以强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我们生在红旗下,长于长风中,目<br>光所及皆为华夏,我们更应接过父辈的责任,扛起火炬,有一份热,发一分光,<br>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br>我们现在处于世界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可谓“船到中流浪更急”,我们必<br>须秉承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逢山开道、遇水架桥,<br>做到难不住、压不垮,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航船劈波斩浪、一往无前。乘<br>历史大势而上,走人间正道致远。<br>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不变的是内心的执着和坚定。旌旗猎猎、击鼓催征,<br>需要的是百折不挠的意志和行动。历史已经铸就,历史正在创造,历史将铭记我<br>们这一代人的奋斗与坚毅!我们定为祖国抒写美好的未来蓝图!请党放心,强国<br>有我!<br>“青年、国家、时代,是形影相随的铁三角、彼此助推的浪涛。”惟愿我辈<br>青年以振兴中华为己任,路遇风云转折,仍道事业可筹、未来可期!立鸿鸽志,<br>做奋斗者,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而此后黄沙漫漫终有尽头,风雨漂泊都有归舟!<br>《生而弱乎,天之诱我以自强》<br>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在风雨飘摇,山河破碎的年代,青年毛<br>润之虽生逢乱世,但其年轻的血液里沸腾着振兴中华的精神和力量;再看,张伯<br>苓先生高呼“强我种族,体育为先!”,指出面对百姓颓靡、国力荼弱的状况,急<br>需健民之体格、聚民之意志,以振民强国。故曰,青年当自强,强者居安思危,

第31页

27<br>善用其强;弱者健其体魄,不恒其弱。<br>生而强者若滥其强,虽强亦至弱。<br>清王朝几多盛世繁华,只因固步自封、闭关锁国而被历史的烟云埋没,最终<br>沦为弱者。<br>生而弱者若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则至强。<br>苏炳添以一已之力打破了黄种人跑不进 1 0 秒内的偏见,虽有体能之差异,<br>但持之以恒的锻炼让其成为中国乃至亚洲的骄傲。可见,强可化为薄纸轻易撕碎,<br>弱可化为磐石坚不可摧。<br>人生而不同,体魄强弱亦不同。强者不必自满,弱者不应卑懦。<br>身体是革命的本钱,青年一代是初升朝阳,心怀远志。健强的体格更为青年<br>增添爽朗有神之风貌,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自强风貌则为中国强盛之风貌。<br>“天行键,君子以自强不息”。古人如是言道,而今亦然适用。郎平指导下<br>的中国女排面临挑战不畏,面对挫折不弃,终为国夺冠,成“女排精神”。<br>驻足回首,历史穿过百年岁月山河,中国是为“东亚病夫”,是谓弱者,可<br>这个弱者并未从此一蹶不振。<br>“地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无数如鲁迅先生一般觉醒的知<br>识分子,激起洪流,开辟社会主义道路,使国与民不断强其体魄、磨其精神,在<br>为强之路上披荆斩棘,成为如今之中国,盛世繁华,国泰民安。<br>少年心事当擎云,正如李大钊先生所言。“人人奋青春之元气,发新中华青<br>春中应发之曙光。”我们这一代新青年应扶摇上之九万里,与鹏同程,不坠青云<br>之志,以强为恒,立志不屈于下风,以青春之我,强中国之兴!以强健之体魄,<br>筑同之盛世!<br>日月不淹,春秋为代序。“只因中流多耐柱,故能千古振英声。”,不论乱云<br>飞渡还身处繁华,作为新一代青年,我们都需以强大的体魄实干兴邦,迎难而上,<br>摆脱冷气、向上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成为炬火,以至于强,绘泱泱华夏惊<br>鸿之乐章!

第32页

28<br>《趟万水,赴千山》<br>走过万水千山,才明白,生命中许多的遇见会唤起人情感的共鸣、思想的沉<br>淀。<br>也许大多数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烦恼:如何处理人际关系。有人说人际关系好<br>或糟是人生的起点或终点,我认为不然。若将其视为起点,则画地为限,犹豫不<br>前,以至于穷困其间,难以奔赴山海;若将其视为终点,则瞻前顾后,患得患失,<br>终成为在孤独枷锁下的奴隶。<br>如果能够坚持自己的观点,并且放心大胆地与另一人进行理念碰撞。我们彼<br>此各抒已见,捍卫自己认定的真理,但结束时我们不会因为激烈辩论产生隔阂,<br>反而更了解彼此,这是我所认为的良性社交,也是我踏遍千山万水,满心寻觅的<br>良性社交的意义。<br>假若用酒作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那么在魚肉之烹,推<br>杯换盏之间,满是弄弄的声色犬马,此时的酒,就是小人之间利益的产物,即使<br>度数低如白水,也是荤酒。<br>清晨醒来,打点行囊,与一人纵马天涯,快意江湖,尝一清酒,饮少辄醉,<br>醉在一种与君子交的心境里,此时的酒,便是一壶烈酒,也宛如淡水,甘之如饴。<br>人生最过瘾的三个境界:与一君子交、来一场壮游、喝一场淡酒。爱人者人<br>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此话不假。<br>若在春四月,芍药遍地,蔷薇处处盛放,夕阳红彤彤的晕染在池塘里——恰<br>似良性社交里的那一种有人恒爱之、人恒敬之,这是一种怎样的美好氛围?跋涉<br>万水、走遍千山的意义使在于此了吧。<br>当然,若想与来人话,则一定要有蔡元培先生“厚以责已,薄以责人”的觉<br>悟。“厚以责己”——修身齐性,千金不换昔年志;承一诺,风前残烛不肯止,<br>以待明朝与来人共活微雨寒窗时。“薄以责人”——拥有海纳百川的心性,待人<br>真情,便可在途中追寻到良性社交的意义。<br>人生这条路很长,未来如星辰大海般璀璨,不必踟蹰于过去的半亩方塘。朝<br>前看,向前走,走过万水千山,远寻良性社交的意义。如此,便不会为如何处理<br>人际关系而烦扰。

第33页

29<br>《江南》<br>从“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隽红微润到“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br>凄怆江潭”的深情无奈;从“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恬淡宁静到“杨柳岸,<br>晓风残月”的离愁别绪。诗词歌赋于无声处诉说最动人的文字。<br>江南,是柳永“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的惊风雨,是“叶上<br>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风荷举”,还是历代文人墨客画中的小桥流水人家,<br>青石板小道,粉精黛瓦。百越之地,鱼米之乡,山环水绕,东南丘陵国住了它的<br>柔美婉约;一江春水漾开了它的杏花春雨;一片橹声化开了它的春水千里。从清<br>隽高雅的诗词文赋中,梦回江南烟雨苍茫。<br>“白马秋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江南是“冷雨凄风打画桥”的凄苦江南;<br>江南是“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的寂落江南,但,也是一片柔肠百转<br>千回的土地,映照出悠悠古韵书香,尽显历历民生百态。<br>如若无历来文人骚客挥洒笔墨、绘就江南图景,怎会有这遍地足迹?<br>国人自古讲究五味调和,共存相生。听黄梅戏婉悠扬,看万家灯火斑驳陆离,<br>感螺蛳壳里做道场的亭台楼阁里流转的如春四季,品江南菜系酸甜苦辣,五味俱<br>全……“厚德载物,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故几于道”说的便是繁华江<br>南罢。<br>江南水乡,烟笼水月,风韵犹存;阳春白雪,雅俗共赏。<br>《人行浮世,何谓说做》<br>墨研习,纸舒展,敛袖运腕,一撇一捺,黑白立就。今日抒一已拙见,恭疏<br>短引。清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题“人行浮世,何谓说做”。<br>狼毫柒墨落顿起,亦如人之行于浮世矣,当知而行,说而做,跨越从“知”<br>到“做”的鸿沟,握住客观规律,能动地改造世界。<br>国之书研墨运笔,何其讲究方法韵味。极简“人”字,逆锋起笔,藏而不露;<br>中锋运笔,不偏不倚;停滞迂回,缓缓出头。静言思之,不禁以手抚膺,赞中国<br>书法意蕴之博大精深,更惊其人行浮世何谓说做之道,已然暗蕴其中。<br>人行浮世,当温润谦逊,低调说,内敛做。此亦君子历来听求中庸之道,说

第34页

30<br>话温润,知识藏于腹中,做事讲求踏实自谦、厚积薄发、不锋芒毕露,不展尖锐<br>棱角,大抵可诠释何谓“有匪君子,如琢如磨”。古今上世皆如此,王阳明有言<br>“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不知。”然不汲汲于卖弄,亦知既行,得后<br>也敬仰;闻一多学识渊博,然从未恃才傲物,勤耕于文学之壤,始终说和做统一。<br>为人处事能如此,暗含藏而不露,说做统一之道。<br>人行浮世,当刚正不阿,潜心说修行做。正如不偏不倚,为人处世,也当夺<br>正行直。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楚地,奈何贪嗔痴当道,不抵世俗泥沙裹挟,未<br>能怀乾乾笃志,择坦直大道,终将为人唾弃。反观之,“刑法小王子“罗翔老师,<br>寓教于乐、传业授法,在看似幽默、随意调侃的表象下,是守护正道、刚正不阿<br>的人民警察,又怎说这不是跨越了从“知”到“做到”的鸿沟呢?<br>人行浮世,当审时度势,沉心说,潜心做。成大事者,必能总揽大局,运筹<br>帷幄,而非一味冒进,急功迈利只会令胜利胎死腹中。而进退自如,则需进而知<br>其所止,退则不失所受。鲍叔牙在功成名就之际,极荐答仲为相,退居庙堂之外,<br>成齐之霸业。范文正公进退不忘忧天下,说做不背绳墨追曲。然,再三衡量非优<br>柔寡断。处于机遇风口,应当机立断,免良机错失。<br>古今圣贤,生非异也,而善知行合一也。诚,为人之道的药石之言已了然于<br>胸,并不同于践行言时,便可得心应手。道理虽好,亦要投入实践,懂得变通,<br>知行合一。此之诫于今日新青年,盼不啻微芒,造炬成阳。<br>望诸君自勉,知行合一,共赏层峦叠翠、飞阔流丹之大美中华河山!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在线期刊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