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购JAI,凌云光入场全球机器视觉高端局 P4
·强强联合,凌云光与恩捷股份达成 AI 大模型全球性战略合作 P26
·毫厘之精 虚实之美,凌云光助力科技巨头打造全新VR体验 P46
·光子引线键合(PWB)与 3D 打印光学微透镜技术
在混合集成外腔激光器中的创新应用 P50
·元客视界助力清华大学LVCP:雷达-视觉紧耦合协同定位研究 P56
卷首语 PREFACE
目录
CONTENTS
30 初心依“九”, 2024 藤仓 - 凌云光光纤处理技术交流会
圆满收官!/ 品牌部
31 凌云光与德国 Vanguard 公司达成战略合作,推动中国光子
集成芯片封装技术发展 / 品牌部
33 超灵敏深度制冷短波红外相机,揭开超弱光探测新篇章!
/ 品牌部
34 元客视界亮相 2024 UWA Summit / 品牌部
36 元客视界携 xR/VP 虚拟制作解决方案亮相 VPS 2024 / 品牌部
38 总投资过亿,粤港澳超高清数创产业园开园 / 品牌部
39 元客视界 FZMotion 具身智能数据采集方案亮相 CAC 2024
/ 品牌部
40 FZMotion 亮相 2024 中国新媒体技术展 / 品牌部
42 助力产教协同,元客助力影像科技教学创新发展 / 品牌部
43 FZMotion 助力抖音美好奇妙夜 AR 演绎 / 元客视界
44 《传世古建》栏目倾力呈现中华古建筑瑰宝 , 元客视界助力
传承千年匠心 / 元客视界
客户论坛 Customer
45 全“屏”实力,精检入“微”,凌云光助力玻璃盖板龙头多制程质检
/ 品牌部
47 BatteryTANK 锂电池极耳翻折检测装备亮相 / 品牌部
48 毫厘之精 虚实之美,凌云光助力科技巨头打造全新 VR 体验
/ 品牌部
50 致敬!AI 之父荣膺诺奖 / 品牌部
技术论坛 Technology
52 光子引线键合(PWB)与 3D 打印光学微透镜技术在混合集
成外腔激光器中的创新应用 / 凌云光子
55 未来光子技术革新:全自动光子引线键合 (PWB) 与表面贴
装微透镜 (FaML) 技术应用与前景 / 凌云光子
卷首语
01 新年,新环境,开创新气象 / 总裁办
管理论坛 Management
04 收购 JAI,凌云光入场全球机器视觉高端局 / 数据猿
08 为什么很多商业大佬都是产品经理出身 / 转载
10 在工作中拥抱生成式 AI / 转载
凌云动态 News
公司要闻
14 凌云光再获五项殊荣!/ 品牌部
16 元客视界入选《全国元宇宙 1000 优秀产品目录与示范
案例》 / 元客视界
17 元客视界荣登 2024 年度元宇宙行业领军企业榜
/ 元客视界
18 凌云光博士后工作站首位在站博士后顺利出站
/ 企业文化组
19 以客户为中心,打通部门墙,建设 ITR、服务交付、客服
精细化运营为一体的综合平台:ITR 及服务综合管理平
台项目正式启动 / 质量与流程管理部
20 持续深化产教融合,凌云光联手首都师范大学物理系
实践育人 / 人力资源部
21 凌云光 EMI 智能视觉系统服务部客服主管训练营圆满结
营 / 凌云学院
24 争做一个对商业成功负责的 PM,智能装备 PM 训练营
圆满结营 / 凌云学院
市场交流
26 强强联合,凌云光与恩捷股份达成 AI 大模型全球性战
略合作 / 品牌部
27 凌云光亮相国内外机器视觉展,加速智造全球化 / 品牌部
28 双倍效能,智领印刷:凌云光智能工厂交流会成功举办
/ 品牌部
P27 凌云光亮相国内外机器视觉展加速智造全球化(团队合影)
预祝凌云光锂电池视觉检测装备出海交付圆满成功
凌云光内刊 总第六十六期
季 刊
欢迎来稿和对本刊提出宝贵批评意见。
版权所有,未经允许,请勿擅自转载。
查阅往期刊物和电子版,请登陆公司网站
www.lusterinc.com
(以上姓名按拼音先后顺序排列)
主办单位 凌云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总编
卢源远
副总编
柏忍冬 金 刚 林如俭 孙成泽 王文涛
杨 艺 杨 影 印永强 赵 严 赵 欢
执行编辑
李 婷
责任编辑
陈如梦 郭方圆 胡伯源 李 敏 刘玉琨
宋 丽 王婧娴 武若男 袁小婷 于冬冬
郑 娇 周子琪
通讯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翠湖南环路13号院7号
楼知识理性大厦(100094)
电 话 400 829 1996
传 真 010-52348666
出版日期 2024年12月
P21 凌云光 EMI 智能视觉系统服务部客服主管训练营圆满结营!
·收购JAI,凌云光入场全球机器视觉高端局 P4
·强强联合,凌云光与恩捷股份达成 AI 大模型全球性战略合作 P26
·毫厘之精 虚实之美,凌云光助力科技巨头打造全新VR体验 P46
·光子引线键合(PWB)与 3D 打印光学微透镜技术
在混合集成外腔激光器中的创新应用 P50
·元客视界助力清华大学LVCP:雷达-视觉紧耦合协同定位研究 P56
2024年第 4 期
封三 欲求超胜 , 必先会通 / 卢源远
元客视界助力高校科研系列
58 清华大学 LVCP:雷达 - 视觉紧耦合协同定位研究 / 元客视界
6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无人系统研究院:基于分布式博弈策略的实用
鲁棒编队跟踪 / 元客视界
63 北京理工大学最新 SCI 研究成果发布!IRAL:无人机外部合作定位 / 元客视界
66 一小时生成局部路径规划模型!上海交通大学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 Color
方案设计 / 元客视界
68 凌云光与清华大学研究成果入选国际顶会 AAAI,论文分享 / 品牌部
榜样力量
78 视觉 +AI 王牌团队:连续两年斩获国际赛事冠军!/ 企业文化组
员工成长 Team
81 如何通过专业的工作输出赢得内外的尊敬和信任 -- 优秀心得分享 / 人力资源部
生活空间 Life
88 版主寄语 / 与光同行,趣享运动 / 张芳芳
主题文章
89 雨中的奔跑盛宴:苏州凌云线上微马赛之旅 / 包军民
90 凌云光微马赛有感 / 张芳芳
92 放弃前,请再挣扎一下,再坚持一下 / 朱玉龙
94 远离不健康的舒适圈 / 吴堃正
生活随笔
95 封神的播客推荐:《岩中花述》/ 葛玉婧
96 跟随“团建”,感受红旗渠精神 / 朱玉龙
97 记得那年高考时 / 薛路通
98 像农民一样思考 / 金鑫
100 西安遛娃好地:米禾农场 / 袁小婷
102 华为第二增长曲线 / 韩朝明
105 永远真诚,永远热泪盈眶,观《海蒂和爷爷》有感 / 李婷
4
管 理 论 坛
收购 JAI,凌云光入场
全球机器视觉高端局
文 | 月满西楼 / 数据猿
当Jorgen Andersen决定为企业寻找接班者时,凌云光
成为了他心中最理想的选择。他不仅看重凌云光在技术和市
场上的成长,更相信这是一家能够真正理解并延续JAI企业价
值观的公司。这种信任,为本次收购奠定了坚实基础。
真正成功的企业并购,往往源于双方在使命和愿景上的
高度契合。凌云光多年来致力于“视觉+AI”战略,专注于
通过底层核心技术创新持续打造视觉器件、视觉系统和智能
装备系列产品,推动智能制造多行业的发展。而JAI则在多光
谱成像、棱镜分光等工业相机技术上深耕多年,为机器视觉
的精准化、智能化提供了坚实基础。
两家公司不仅在技术路径上高度互补,更在企业使命上
找到了共鸣。正如杨艺在专访中所言:“我们都是很多年的
老朋友,每年都会交流,信任就是这样一点一点建立起来
的。”这种一致性,使双方团队在本次收购中形成了天然的
协同。
跨国并购后,如何实现文化、管理和业务的深度融合,
是企业面临的一大挑战。而凌云光与JAI的并购,却因长期的
合作基础而显得更加顺畅。
JAI团队对凌云光的企业文化已有深刻了解,信任凌云光
的管理能力和市场执行力。这种“先合作、后并购”的模
式,不仅降低了文化融合的难度,也为未来技术与市场的协
同效应奠定了基础。
凌云光则充分尊重JAI在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上的独立
性。杨艺表示:“我们并不希望简单地接管,而是让JAI保持
技术的专注性,同时借助凌云光的市场和资源能力,进一步
放大JAI的价值。”
近期,机器视觉领域发生了一件标志性事件,那就是凌
云光以8亿元人民币收购国际知名工业相机企业JAI。
那么,JAI的核心技术、全球化资源与凌云光的“视觉
+AI”战略如何碰撞出火花?技术协同、市场拓展又将给凌
云光带来怎样的改变?更重要的是,这场并购是否能引领中
国机器视觉企业进一步走向世界?
为了搞清楚这些问题,数据猿专访了凌云光副总裁杨
艺。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凌云光和JAI那些背后的故
事。
1.30年合作奠定信任基础,凌云光与JAI的“双向
奔赴”
在全球化并购中,文化冲突和管理摩擦往往是难以回避
的挑战。然而,凌云光与JAI的这场收购却少了一份紧张,多
了一份从容。这一切,源于双方长达30年的合作基础和深厚
的信任。
凌云光与JAI的合作始于上世纪90年代,彼时的凌云光
尚处于发展初期,JAI则已是国际工业相机领域的重要玩家。
双方的合作从最初的产品代理逐步深化,凌云光帮助JAI开拓
中国市场,而JAI则为凌云光的业务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
持。
在这三十年里,凌云光从JAI身上看到了全球领先企业的
技术标准和品质追求,JAI则从凌云光身上感受到中国市场的
无限潜力和迅速崛起的市场领导力。两家企业之间的合作逐
步从单纯的业务往来,演变为战略层面的深度互信。在这个
过程中,JAI创始人Jorgen Andersen先生,与凌云光的管理
团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知识和理性是我们事业腾飞的翅膀 5
管 理 论 坛
这种基于信任与尊重的协同,将为并购后技术整合、市
场扩张提供巨大助力。两家企业的“双向奔赴”,不仅是一
场资本与技术的结合,更是一场基于共同使命和深厚信任的
战略联手。
在商业世界中,信任往往是最稀缺的资源,而凌云光与
JAI用三十年的合作积累,让这场并购充满了底气与期待。
2.JAI的加持,让凌云光的技术产品体系再上一个
台阶
需要指出的是,凌云光和JAI的联姻,可不仅仅是因为友
谊,而是建立在坚实的商业逻辑基础上。JAI的加入,将在技
术产品升级、加速全球化两个方面,给凌云光带来显著的助
力,而这才是这场并购案最核心的原因。
凌云光作为“视觉+AI”领域的先行者,多年来通过自
主研发和技术整合,构建了完整的技术产品生态,也在多个
行业领域实现了广泛的应用落地。
然而,在多光谱成像、高速线阵相机等高端工业相机领
域,技术壁垒依然较高。这些领域对于硬件性能的极致要
求,成为凌云光在某些市场竞争中的瓶颈。
杨艺在专访中提到:“高端工业相机领域的竞争,不仅
仅是算法的比拼,更是对硬件基础设施极限的挑战。如何进
一步提升产品的稳定性和精确度,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问
题。”
凌云光所需要的,正是JAI所拥有的。JAI在多光谱成像、
棱镜分光技术和线阵相机领域的积累,使其成为全球工业相机
领域的佼佼者。其产品覆盖2400万像素到4500万像素的多种
高端型号,能够满足复杂的成像需求。尤其值得一提的
是,JAI以其产品的高可靠性赢得了行业认可。过去五年,JAI
工业相机的现场故障率低于2‰,成为业内少有的“品质标
杆”。而且,它是全球唯一一家为工业相机提供6年保修期的
企业,这种承诺背后是对自身产品性能的绝对自信。
这种硬件层面的高可靠性,正是凌云光急需的技术短板
补充。在市场对设备可靠性和耐用性提出更高要求的今
天,JAI的技术实力无疑是凌云光产品线升级的重要支撑。
并购后,JAI硬件技术的引入,将与凌云光在视觉算法和
智能软件领域的优势形成互补。凌云光的软件算法能够在JAI
高精度成像硬件的基础上,实现更高效的图像数据处理,尤
其在计算成像和智能相机领域。杨艺指出,“硬件决定下
限,算法决定上限。我们希望通过硬件和软件的双重提升,
为客户提供从感知到决策的完整视觉解决方案。”
这一技术协同不仅能提升凌云光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也
为其在半导体、汽车、医疗成像、工业4.0等高端应用领域提
供了开发更具竞争力产品的能力。例如,多光谱与3D视觉技
术的结合,将帮助凌云光进一步拓展其在医疗影像和智能制
造领域的业务。
也许,在不远的将来,结合JAI硬件技术和凌云光算法优
势的新产品,将率先在半导体、汽车、医疗成像等高增长领
域推出。这些行业对视觉技术提出了极高的精准度和可靠性
要求,也正是此次收购整合后新产品大显身手的舞台。
可以说,本次收购所带来的技术协同,是凌云光迈向高
端工业相机市场的重要一步。通过补全短板、深度整合,凌
云光不仅优化了技术产品体系,更获得了在全球市场中与顶
尖企业一较高下的资本。正如杨艺所说:“这次收购是一次
技术与市场的双赢,而最终受益的,将是我们所服务的每一
个客户。”
3.8亿收购案,按下凌云光加速出海的快进键
随着全球制造业加速迈向智能化,机器视觉技术的需求
正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增长。对于中国机器视觉企业而言,国
际市场已经从“可选项”变为“必选项”。凌云光在完成对
JAI的收购后,其全球化战略也按下了“快进键”。
在全球范围内,北美、欧洲和日本等地区一直是机器视
觉技术的高需求市场。数据显示,亚太、EMEA、美洲、日
本为全球机器视觉规模最广的地区,其中,亚太(日本除
外)、EMEA(含中东、非洲)规模近似,约20亿美金;美
洲市场规模约15亿美金,日本市场规模约10亿美金。
6
管 理 论 坛
这些地区的机器视觉市场规模庞大,特别是在半导体、
自动化制造、医疗影像等领域,市场对高端视觉技术的需求
不断扩大。这些市场不仅具备强大的购买力,更对产品的技
术含量和可靠性有着严格要求。
然而,这些区域也长期由本土或欧美老牌企业主导。对
于中国机器视觉厂商来说,要想打破这一局面,需要的不仅
是高性价比的产品,更需要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强大的市场执
行力。凌云光选择此时加速国际化,正是为了在这场全球化
竞争中抢占先机。
JAI作为国际知名的工业相机品牌,已在35个国家建立了
成熟的销售网络,并拥有一批高质量的客户群体,包括半导
体、汽车制造、生命科学等高端行业的龙头企业。这种覆盖
广泛的销售网络,将直接帮助凌云光在进入欧、美、日韩等
高端市场时少走弯路。
此外,JAI在本地化服务方面也有着丰富的经验。无论是
在欧洲、北美,还是在亚洲市场,JAI都能根据当地客户的需
求,提供快速响应的技术支持与个性化解决方案。这种服务
能力,正是凌云光此前拓展海外市场时所需要的关键能力补
充。
更重要的是,JAI的品牌知名度在国际高端市场中已获得
广泛认可,这将为凌云光树立全球品牌形象提供强有力的背
书。通过这次收购,凌云光不仅收获了一套成熟的销售和服务
体系,更拥有了一张能够快速打入高端市场的“金名片”。
借助JAI的全球市场资源,凌云光的全球化进程将更加高
效。以往,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尤其是欧洲和北美)的扩
张往往面临渠道建设慢、客户信任难建立的困境。而现在,
凌云光可以通过JAI的销售网络和现有客户,直接切入高端
市场,快速获得业务增长。
可以预期的是,有了JAI的加持,凌云光可以在不同区域
市场实施差异化策略。例如,在欧美日这样的成熟市场,主
打高性能、高附加值产品;在新兴市场如东南亚和南美,利
用技术与成本优势,提供高性价比的解决方案。通过这种区
域化策略,凌云光能够更精准地分配资源,实现全球化和本
地化的平衡。
全球化布局的另一关键,是供应链的整合与优化。本次
收购完成后,凌云光将借助JAI在全球范围内的供应链网络和
生产能力,特别是JAI在日本的研发与生产设施,以及其卓越
的产品质量管控体系。这种整合将显著提升凌云光在全球市
场的生产与物流效率,并提升凌云光产品的质量水平,进而
实现从研发到生产、再到产品交付的全流程优化,为客户提
供更快速、更可靠的服务支持。
此外,凌云光也可以把自身在国内供应链上的投资优势
与JAI的国际资源结合,进一步降低供应链成本。近年来,凌
云光已在国内投资了多家上游企业,包括芯片(含CMOS、红
外与MEMS)、镜头和传感器制造商。这些核心零部件将为
JAI产品提供稳定、高效的供应支持。例如,凌云光投资的长
光辰芯,可以为JAI提供多种类型的CMOS芯片,抢抓市场先
机;光学镜头CHIOPT(长步道光学科技),可以为JAI的多光
谱相机提供定制化镜头组件,这不仅能降低生产成本,还能
缩短供货周期。
这种供应链的双向整合,将帮助凌云光在保证产品质量
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某种程度上,通过收购JAI,凌云光正在完成从区域市场
玩家到全球化企业的重要跃迁。凭借JAI的市场资源、供应链
能力和品牌优势,凌云光有望在全球机器视觉市场中占据更
加有利的地位。
正如杨艺所言:“全球化不是目标,而是我们的工具。
通过JAI,我们希望为全球客户提供更高质量、更加高效的视
觉解决方案,让中国的机器视觉技术真正走向世界。”
4.凌云光正走在康耐视、基恩士当年走过的路上
纵观全球机器视觉行业的发展历程,头部玩家的崛起
并非偶然。他们无一例外地抓住了技术和市场的关键窗口
期,通过持续的收购整合,构建起难以撼动的竞争壁垒。
康耐视和基恩士,就是这种策略的典型代表,也是我们学
习的榜样。
康耐视的崛起可以追溯到1981年成立之初。当时,它专
注于工业读码器这一细分市场,通过在该领域的精耕细作,
逐步积累了技术优势和客户资源。然而,真正奠定其全球机
器视觉巨头地位的,是一系列精准的并购行动。
从2005年开始,康耐视便大刀阔斧地布局全球市场。它通
过收购DVT Corporation,迅速扩大其分销网络,使康耐视产品
覆盖全球150多个国家。这一步为其在视觉检测系统领域的快
速扩张奠定了市场基础。随后,康耐视开始针对终端应用行业
深挖技术。2006年,它收购了Assist Wave Technology,切入重
型卡车行业,为自动驾驶领域的技术积累铺平了道路。
知识和理性是我们事业腾飞的翅膀 7
管 理 论 坛
随着市场对机器视觉应用需求的多样化,康耐视在应用
软件和3D视觉领域进一步发力。2009年,通过收购WMS,
康耐视获得了自动识别和分类系统的关键技术WIS。在3D视
觉领域,其战略布局尤为清晰。2016年收购AQSense和
Enshape,极大地增强了其在3D视觉实时处理和硬件制造方
面的能力。同时,2016年收购Chiaro Technologies和2019年
收购Sualab,进一步加码深度学习和3D成像技术,巩固了其
在应用软件和3D视觉板块的技术领先地位。
康耐视这些并购,不仅让其快速填补技术短板,还帮
助其在多个垂直领域建立起全面的技术壁垒。更重要的
是,通过收购全球范围内的技术型企业和区域分销商,康
耐视有效扩展了全球市场版图,进一步深化客户资源和分
销渠道。凭借“内生研发+外延并购”的双轮驱动,康耐视
从一家专注于工业读码器的公司,迅速成长为机器视觉领
域的全球领导者。
基恩士的成长路径同样值得我们借鉴,这家企业通过对
光电传感器和视觉系统的持续研发,以及对全球市场的战略
性并购,逐步在国际舞台上确立了自己的地位。2012年,基
恩士收购德国的SVS-Vistek,一家专注于高分辨率工业相机
的公司,为其产品线增添了新的竞争力。2017年,通过收购
LMI Technologies,基恩士获得了在3D视觉传感器领域的重
要技术突破。这些收购为基恩士在多光谱成像、3D视觉等高
端领域建立了先发优势,同时也帮助其迅速打开欧洲和北美
市场。
如今,机器视觉领域再次迎来前所未有的技术与市场机
遇期。而且,与以往不同,这次技术升级不再仅限于硬件性
能的提升,而是从基础成像到智能决策的系统性变革。
在硬件层面,工业相机的技术发展已经从单纯追求高分
辨率,向多光谱、3D视觉、超高速成像等多维度感知技术拓
展。例如,多光谱相机能够在多个光谱范围内捕捉细微差
异,为半导体检测、生物成像等高精度应用提供强有力支
持。而3D视觉则在自动化仓储、机器人导航等场景中,展现
出极高的应用价值。
在软件层面,机器视觉不再是单纯的“眼睛”,而是集
成了“大脑”。AI大模型在机器视觉中的深度应用,使得系
统从“被动感知”迈向“主动决策”,这些大模型能够在图
像识别、数据分析和实时反馈方面提供超越传统算法的能
力。例如,在工业检测中,大模型可以通过海量数据的学
习,实时优化检测流程,实现自我迭代。这一技术趋势,正
在重塑整个行业的技术格局。
市场层面,全球制造业的智能化升级,以及中国企业的
出海浪潮,为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增量空间。
凌云光正是在这一关键时刻,通过收购JAI,将自身的技
术和市场布局提升到一个新高度。JAI在多光谱成像、线阵相
机等领域的核心技术,为凌云光补齐了高端产品线。同
时,JAI覆盖35个国家的销售网络和客户资源,也成为凌云光
打入全球高端市场的“快车道”。
这种模式,与康耐视和基恩士的早期成长路径高度契
合。凌云光正在借鉴并复制这一成功经验,通过精准并
购,不仅加速自身技术能力的提升,还以更快的速度扩展
国际市场。
而且,凌云光这次收购,不仅是企业自身战略升级的体
现,更为中国机器视觉产业的全球化提供了全新范式。长期
以来,中国企业在全球机器视觉市场中,更多扮演“跟随
者”的角色。而凌云光正在打破这一局面。
此次收购意味着中国企业有能力通过整合全球技术资
源、利用国内强大的供应链优势,在国际市场中实现技术突
破与市场扩张的双赢。更深远的意义在于,凌云光的全球化
布局,将为中国机器视觉行业争取更多的产业链话语权。从
技术标准到市场规则,中国企业逐步从“规则执行者”向“
规则制定者”迈进。
凌云光的国际化探索,或许只是开始,但它已在中国机
器视觉企业全球化的征程上刻下了重要一笔。在完成收购之
后,凌云光接下来还会有什么动作,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8
管 理 论 坛
为什么很多商业大佬都是产品经理出身?
转载自网上,若侵权,联系删
文 | Lucas Ou-Yang、Natalie Xia YOYO | 译 周强 | 编校
些任务应该优先处理。作为产品经理,你需要调解团队成员
之间或不同部门之间的分歧,这需要你具备外交手腕和巧妙
的沟通技巧。
2.3 执行能力
执行技能是指将计划付诸行动的能力。在产品管理领
域,这意味着将策略转化为具体的行动,并确保每项任务都能
在截止日期前完成。优秀的执行技能包括协调团队成员、管理
时间线、在问题出现时解决问题的能力,即使在信息不完整的
情况下也是如此。此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数据素养和批判性
思维,以便在产品开发和发布过程中识别问题的根本原因。执
行能力至关重要,因为每项任务都是整个项目中的关键一环。
任何任务完成上的失误,无论是延误、时间或成本估算不准
确,还是协调不当,都可能对你的团队产生连锁反应。
2.4 协作与影响力
产品开发团队汇集了工程师、设计师、市场营销人员、
法务专家等不同角色⸺具体成员取决于产品的性质。每个
团队都有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优先级。作为产品经理,你的任
务是将所有人凝聚起来,确保团队能够顺利地朝着最终目标
前进。为此,你需要有能力说服他人,并与团队成员建立影
响力。他们必须信任你的产品愿景,并愿意跟随你的引
导⸺哪怕你并非他们的直接上级。
2.5 产品洞察力
作为产品经理,你需要深入了解用户需求,洞察市场机
遇,并开发出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产品。强烈的产品洞察力
使产品经理能够识别用户当前的痛点,并预见未来可能出现
的问题。产品领域专家Marty Cagan在他的著作中对产品洞
察力的重要性做了很好的阐释:“产品经理最关键的技能之
一,就是能够区分用户口头上说他们想要的东西和他们实际
上真正需要的东西。”
2.6 战略思维
最后,你必须能够预见与你的产品或行业相关的市场趋
势,平衡追求短期胜利与长期组织目标之间的关系,并理解你
的产品表现如何为业务做出贡献。随着你在产品经理角色中的
提升,可能开始监督其他人,战略性思考和向你的团队传达“
大局”将变得更加重要。
你可能不知道的一个事实:许多当今科技行业的顶尖高
管和CEO⸺从微软的萨提亚·纳德拉到雅虎的玛丽莎·梅耶
尔⸺在他们职业生涯的早期都曾担任产品经理。这是有道
理的。大多数产品经理负责领导跨职能团队,这不仅使他们
获得了高度的曝光,也有机会获得全公司范围的影响力。对
于那些取得成功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宝贵的职业晋升机会。
但是,产品经理究竟做些什么?这个职位是否适合你呢?
1.产品管理是什么?
本质上,产品管理是解决商业、技术和用户体验交汇点
上的问题。产品经理(PM)是负责监督产品开发和生命周
期的人,他们作为不同团队之间的桥梁,确保产品既能满足
客户的需求,同时也能达到业务目标。产品经理负责制定产
品路线图,即一个行动计划,它概述了产品随时间推移的愿
景、方向和预期进展。虽然产品经理的具体职责会根据产品
类型而有所不同,但总体而言,他们管理着将产品推向市场
的各项工作。
2. 产品经理需要哪些技能?
任何人通过适当的培训都能学会掌握这一职位。根据我
们在产品管理领域的经验,以下是产品经理成功所需的六项
核心技能:
2.1 沟通能力
作为刚入行的产品管理人员,你需要具备强大的沟通技
巧。在职业生涯初期,你可能需要协助资深产品经理,组织
每周会议以协调不同部门的工作,管理项目期望,并确保所
有合作者都能及时了解关键决策和权衡。此外,你可能还需
要定期发送更新,以确保所有相关人员都对团队的优先事项
有清晰的认识。
如果产品经理的沟通技巧不佳,项目可能会迅速陷入混
乱。不同团队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例如市场团队不了解产
品工程的最新变化⸺可能导致工作重复或错过截止日期。
相反,良好的沟通不仅能预防项目延误,还能减少部门间的
摩擦,营造更加信任的工作环境。
2.2 解决冲突
这项技能至关重要。在项目推进过程中,不同团队可能
会对项目的某些方面持有不同意见,比如哪些方案可行,哪
知识和理性是我们事业腾飞的翅膀 9
管 理 论 坛
4.哪种产品经理职位适合你?
各行各业几乎都有产品经理的身影。如果你拥有计算机
科学、工程或数学背景,可能会对聚焦于技术密集型领域,
如人工智能的产品管理职位感兴趣。在这些职位中,能够与
工程师使用相同的专业语言至关重要。
对于那些在数据分析和统计学方面有扎实基础的早期职
业人士,那些强调指标和度量的产品经理职位可能非常适
合。尤其是在消费互联网技术领域的大型公司,这些公司的
产品决策常常基于复杂的用户互动、满意度和持续使用产品
的测量数据。
对于热衷于战略、市场营销和运营的人来说,可以考虑
服务大型B2B客户的公司的产品经理职位。这些职位的核心能
力在于快速把握市场变化。这类职位通常可以通过独特的职
位名称来识别,例如“合作伙伴产品经理”或职位描述中强
调“与客户紧密合作”的角色。
对于那些对用户有深刻理解或设计背景的人,初创公司
的产品经理职位可能颇具吸引力。在这样的职位上,你可以
发挥所长,持续收集用户反馈,快速迭代产品,并致力于创
新原型的开发。
最后,加入公司的规模也很重要。在员工人数超过50,000
的大型公司,如Meta或TikTok,产品沟通更加规范化。产品经
理、工程领导和设计领导需要在组织严密的会议中向关键决策
者汇报进展和挑战。
而在小型公司或初创企业中,沟通方式更加灵活。规则
较少,人们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重要的产品成就可能
通过Slack等即时通讯工具与全公司分享。CEO可能对某个产
品细节感兴趣,直接向产品经理询问。
尽管科技行业近期出现了裁员潮,就业市场也显得不稳
定,但产品管理领域对于初入职场的专业人士来说仍然是一
个充满活力的领域。据估计,超过三分之一的产品经理职位是
面向初级或中级水平的。因此,你应该花时间思考什么能够激
励你、让你感到兴奋,以及你的强项在哪里。如果你选择这条
职业道路,它可能会为你带来一个充实且成功的职业生涯。
Lucas Ou-Yang是沃顿商学院的 MBA 毕 业 生 ,也 是
CEOInterviews.ai的创始人,这是一个利用人工智能扫描播客以
获取领导力洞察的平台。他曾为《商业内幕》撰写有关美国与中
国科技公司管理差异的文章,并曾在Snapchat和Instagram担任
产品经理和工程师。Natalie Xia目前在Snapchat担任产品领
导,此前曾在TikTok、Airbnb和Meta工作。
3. 如何开启这一职业道路?
进入产品经理这一职业有多种途径,但根据我们的经
验,最有前景的方式是加入助理产品经理(APM)发展项
目⸺比如谷歌、Atlassian和Meta等公司提供的这类项目。
这些项目通常面向新近毕业生,并且有标准化的申请流程,
但职业生涯初期的专业人士或希望转换职业路径的人也可以
申请。
在APM项目中,你将作为全职员工工作,并通过在不同
团队间轮岗来培养技能。例如,你可能会先跟随一位资深产
品经理,对某个特定产品进行几个月的实际操作学习,然后
转到另一个产品团队,在那里你将独立承担一些较小的任
务。你的工作可能包括组织定期规划会议、进行用户研究和
市场研究。你也可能参与定义产品愿景、制定市场计划或参
与用户体验的最终确定。
在这些项目中大约一年后,许多APM将获得更多的决策
权,而不仅仅是执行任务和跟随资深同事。例如,你可能会
被要求分析客户反馈,然后提出建议,团队是否应该放弃、
修改或增强某个产品特性。
项目结束时的目标是在该组织获得一个全职职位,让你
能够产生更大的影响并从事更多战略性工作。你的工作表现
将依据以下几个关键指标来评定:你的实际影响力,即推动
产品特性或更新,以促进业务增长或改善终端用户体验的能
力;你的协作能力,即与团队成员有效合作并共同实现目标
的能力;你在面对不完整信息时的决策能力,即如何优先排
序任务并作出明智选择;以及分析和解决根本问题的能力。
如果没有通过APM项目,进入产品管理领域可能会更加
困难。我们中的一位,Natalie,从工程师角色转到Airbnb的
产品经理角色时,她在第一个月就面临了需要迅速而清晰地
解决高层管理问题的挑战。她不得不自学如何同时处理多个
项目,并调整沟通技巧,以便成功地领导不同职级的员工。
尽管这是一次巨大的成长机会,但在没有APM项目提供的指
导和辅导的情况下,这种转变是非常困难的。
即便如此,无论你选择哪条道路,关键在于保持灵活
性,持续学习,并专注于为你的用户和业务提供价值。
10
管 理 论 坛
在工作中拥抱生成式 AI
转载自哈佛商业评论
文 | 詹姆斯·威尔逊(H. James Wilson),保罗·多尔蒂 (Paul R.Daugherty)
智能审问涉及以能够产生更好推理和结果的方式提示
LLM(或通俗来说,给他们指令),也就是用AI思考的能
力,例如金融服务公司的客服可能会用它寻找复杂问题的答
案回复客户,药理学家用它协助研究药物化合物和分子相互
作用,营销人员用来挖掘数据集找到最优的零售定价。
判断整合是指当生成式AI模型不确定该怎么做,或者在
推理中缺少必要的商业或道德背景时,引入人的判断。这样
做的目的是让人机交互的结果更加值得信赖。判断整合需要
我们知道介入的时间、地方和方式,其有效性是通过AI输出
的可靠性、准确性和可解释性来衡量的。
互惠互学方面,你可以通过将丰富的数据和组织知识融
入给出的提示,帮助AI了解业务任务和需求,从而训练AI成
为合作创造者。这是一种根据公司具体业务背景定制生成式
AI的技能,这样它就可以得出理想的结果。这样做时,你自
生成式AI有望在未来几年彻底改变各种工作。AI不再是
技术人员的专属职权,现在几乎所有人都可以用自然语言而
不是代码指令来工作。根据我们的研究,大多数业务职能和
美国超过40%的工作活动,都可以通过AI进行增强、自动化
或重塑。这些变化预计对法律、银行、保险和资本市场产生
的影响最大,其次是零售、旅游、医疗和能源行业。
对于组织及其员工来说,这种迫在眉睫的转变具有重大
意义。未来,我们中的许多人会发现,我们的职业成功会取
决于我们从ChatGPT等大语言模型(LLM)中获得最佳输
出,以及与之一起学习和成长的能力。要在这个与AI合作的
新时代脱颖而出,多数人将需要我们称为“融合技能”
(fusion skills),即智能审问(intelligent interrogation)、
判断整合(judgment integration)和互惠互学(reciprocal
apprenticing)中的一种或多种技能。
知识和理性是我们事业腾飞的翅膀 11
管 理 论 坛
己也能学会如何训练AI来应对更复杂的挑战。曾经只有数据
科学家和搭建架构的数据分析师才需要这种能力,现在互惠
互学在非技术岗位上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什么你需要系统地发展这些思考、建立信任和定制的
新技能?实证研究一致表明,临时指令⸺今天大多数员工
提示LLM的方式⸺会导致不可靠或糟糕的结果,尤其是在
复杂的推理任务中。从客户服务、市场营销、物流到研发
等,各个职能部门中都是如此。对我们所有人来说,在工作
中更加严格地使用生成式AI至关重要。本文将介绍如何做到
这一点。
1.聪明提问
面对LLM这样大规模且复杂,又基于大量数据进行训
练,由概率而非人类逻辑驱动的系统,如何提高其输出?可
以尝试以下几种方式。
细分思考步骤。引导生成式AI时,需要将它应该遵循的
过程分解为不同的组成部分,然后努力优化每一步⸺就像
第一波科学管理在工业制造中做的那样。然而,AI生成的流
程不是流水线,而是一个思维链,是通过这个链来寻求结
果。研究表明,以这种方式指导生成式AI工具分解推理任务
时,它们的性能会显著提高。正如最早探索思维链推理的
OpenAI研究员Jason Wei所证明的,这在处理棘手问题时尤
为明显。
事实上,在LLM的指令中加入“让我们一步一步思考”
这样简单的话,就可以在从数学到战略推理的一系列任务
中,将其输出的准确性提高三倍以上。假设你的生成式AI提
示是“我的部门有50万美元的预算,已经在设备上花费了
20%,并为新员工分配了30%。预算刚增加了5万美元,我们
还有多少预算?让我们一步步思考。”该模型将提出“最
初,你的部门有50万美元,在设备上花费了20%,即10万美
元,剩下40万美元,为新员工分配了30%,即15万美元,这
将预算降至25万美元。最后,你最近获得了5万美元的预算
增加,则剩下30万美元。”虽然大多数人可以心算出这类数
学题,但问题是LLM(工作速度更快)可以详细说明他们在
更复杂的定量问题上做了哪些工作,例如找到销售代表在几
个城市间的最短路线。这就创建了一个可追溯的推理链,而
不是在黑箱处理后吐出一个答案,这样就可以验证结果的准
确性。
分阶段培训LLM。对于需要职业和领域知识的复杂任务
的人机协作,例如法律、医学、科学研发或库存管理,可以
分阶段为工作引入AI,以产生更好结果。
例如,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人员泰勒·罗斯(Tyler D.
Ross)和阿什温·戈皮纳特(Ashwin Gopinath)最近探索了
开发能够整合各种实验数据,并生成可测试假设的“AI科学
家”的可能性。他们发现,当研究人员将复杂任务分解为一
系列子任务以供模型学习时,ChatGPT 3.5-Turbo可以进行微
调以学习DNA的结构生物物理学。在库存管理等非科学领
域,子任务阶段可能包括需求预测、库存数据收集、重新订
购预测、订单数量评估和绩效评估。对于每个连续的子任
务,管理人员都要利用自身领域的专业知识和信息,对模型
进行训练、测试和验证。
用LLM进行创造性探索。从战略设计到新产品开发,许
多工作流程都是开放式和迭代的。要在这些活动中充分发挥
人机交互的作用,就要引导机器将通往解决方案的多种潜在
路径可视化,并以不那么线性和二元对立的方式给出回复。
正如研究员菲利普·肖内格(Philipp Schoenegger)、
菲利普·特特洛克(Philip Tetlock)及其同事最近展示的,这
种智能提问可以提高LLM对复杂金融和政治事件的准确预测
能力。他们将人类预测员与GPT-4助手配对,这些助手已经
准备好了丰富详细的提示,成为了“超级预测员”,可以指
出可能结果的概率和不确定性的范围,并提供支持和反对每
种结果的论据。研究人员发现,这些助手做出的预测(从某
日的道琼斯运输业平均指数的收盘值,到2023年12月通过地
中海进入欧洲的移民数量),比未被提示的 LLM 所做的预测
准确率高出 43%。
2.纳入个人判断
将专家和道德以及人为洞察纳入这个等式,对于生成
式AI的输出至关重要,这些输出将会值得信赖、准确、可
12
管 理 论 坛
解释,并会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以下是部分可以使用的
技术:
整合检索增强生成(RAG)。LLM不仅可能产生偏差幻
觉,它们接受训练所依据的信息和数据集往往都是多年前
的。与LLM合作时,人们经常需要判断输出中可靠、相关和
最新信息的重要程度。如果是这样,你可以使用RAG将权威
知识库中的信息添加到现成的LLM训练源中,这样有助于排
除虚假、过时和有误的信息。例如,制药研究人员可能会使
用RAG检索人类基因组数据库、科学期刊上最新发布的文
章、涵盖临床前研究的数据库和FDA指南。要进行相关设
置,我们通常需要IT团队的帮助,他们可以说出它是否已经
或可以集成到我们的工作流程中,额外提升工作质量。
保护隐私并避免偏向。如果要在AI提示中使用机密数据
或专有信息,那么只能使用公司防火墙内经公司批准的模
型,绝对不能使用开源或公共LLM。在公司政策允许的情况
下,如果LLM应用程序编程接口的服务条款规定不会保留私
人信息用于模型训练,就可以使用私人信息。
注意你的提示中可能包含的偏向。例如,一位金融分析
师要求LLM解释“昨天的季度报告如何预示着该公司将迎来
五年的增长周期”,这就显示出了近因偏差(recency bias),
即在预测未来事件时偏重最新信息的倾向。
LLM供应商正在想办法帮助用户解决这些问题。微软和
谷歌正在添加功能,帮助用户检查有害的提示和回
复。Salesforce开发了AI架构,可以在组织提示时覆盖所有
机密客户数据;防止此类数据与第三方LLM共享;对有毒、
偏见和隐私等风险进行评分;并收集有关改进提示模板的反
馈意见。不过,归根结底,最重要的还是你,这一循环中人
的判断。
核实可疑输出。对幻觉和错误保持高度警惕,根据目前
的研究,即使有大量数据工程和其他干预措施,幻觉和错误
依然难以避免。正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研究员安真宇
(Jinwoo Ahn)和申奎承(Kyuseung Shin)指出的,遇到
看起来不对劲的输出时,LLM用户经常会条件反射地让模型
进行反复尝试,进而逐渐降低了回复质量。研究人员建议,
相反,我们可以确定AI出错的步骤,并让单独的LLM执行这
一步,首先将其分解为较小的单个问题,然后使用输出来调
整第一个LLM。想象一下,一位科学家使用OpenAI的
ChatGPT通过一系列逐步计算帮助开发一种新聚合物。在思
维链中的任何一点发现错误时,她可以要求Anthropic开发
的大语言模型Claude将该步骤分解成更小的子问题,并解释
其推理。然后,她可以将这些信息输入ChatGPT并要求其完
善答案。从本质上讲,这种技术将思维链原则应用在了纠正
我们判断有误的输出上。
3.将AI变成学徒
随着LLM规模和复杂性的增加,它们可能会表现出“涌
现性质”(Emergent properties),比如高级推理,即它们
没有受过训练,但在你提供上下文数据或知识后,这些技
能就会出现。为了推动这一技能的发展,我们可以采取以
下步骤。
为模型提供“思维演示”。在给LLM提出一个要解决的
问题之前,可以先让它以某种方式进行思考。例如,你可以
教它“从少到多”的推理方法,向AI展示如何将一个复杂难
题分解成几个更小、更简单的难题,先解决难度最小的问
题,将答案作为解决下一个问题的基础,以此类推。谷歌
DeepMind的Denny Zhou及其同事已经证明,“从最少到最
多”的方法可以将AI输出的准确率从16%提高到99%。
想象一位需要构思新系列的健身服装品牌的营销经理,
他可以把这个问题分解成以下几步:
1)受众。
找出可以成为潜在客户的健身爱好者⸺这是一项相
对容易的任务,特别是对于一个根据公司客户数据训练的
模型。
2)消息传递。
在之前确定受众的基础上,强调性能、舒适度和风格的
信息。这是一个更具挑战性和创造性的问题。
3) 渠道。
选择社交媒体、健身博客和网红伙伴,这些人会将信息
传递给受众。
4)资源。
根据渠道的选择分配预算(这往往是所有组织中最有争
议的问题)。
训练LLM学习新流程。你可以通过让它在提示的上下文
中浏览一组示例,教会AI如何执行任务。这叫作“上下文学
知识和理性是我们事业腾飞的翅膀 13
管 理 论 坛
习”(in-context learning),这样你就可以调整预训练的
LLM,如GPT-4、Claude和Llama,而跳过调整参数这一偶尔
费时费力的过程。例如,研究人员在《自然》杂志发文称,
他们利用放射学报告、病人提问、进展记录和医患对话的例
子给出提示,向LLM演示了如何总结医疗信息。之后他们发
现,81%的LLM生成的摘要会等同或优于人类生成的摘要。
你也可以通过提供上下文信息来训练LLM,然后向它提
问,直到它解决问题。这里可以参考两家都想提高销售额的
软件公司。第一家公司中,销售团队一直在努力有效地预测
软件许可证的需求。因此,公司领导首先向LLM提供了历史
销售数据,然后询问下一季度的预期需求。接下来,他向模
型提供了有关客户软件功能升级和年度预算的信息,并询问
了季节性的影响。最后,他提供了来自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CRM)和营销报告的详细统计数据,并询问了营销活动对
销售的影响。
第二家公司的销售团队希望改进为客户提供的选择。其
领导者可能会提供具体的财务数据,促使LLM根据营收贡献
对客户进行排序,然后继续询问客户分布的地理范围、客户
群、技术专长等。在每一步中,两位高管都在训练LLM,并
完善其在公司特定销售战略背景下执行任务的能力。他们将
组织和行业知识带入互动,随着每个人使用的LLM在公司特
定销售流程中积累更多经验,它就会提供更好的答案。
当用户从使用简单的问题或指令开始,逐渐以越来越复
杂和细微的方式描述任务时,互惠学习随之产生。用户可以
添加上下文,调整措辞,看看模型如何回复,进行测试,直
到得出理想结果。
4.获得新的融合技能
要广泛掌握生成式AI,不仅需要企业的大量投资,还需
要个人的主动性、学习和努力。虽然少数公司正在提供相关
培训,但大多数公司还没有制定出健全的计划。事实
上,2024年对七千名专业人士的调查中,我们发现,虽然
94%的人表示他们准备学习与生成式AI合作的新技能,但只
有5%的人表示,自己的雇主正在积极开展大规模的员工培
训。因此,我们中的许多人还是要自力更生,跟上LLM的快
速发展,以及将高水平研究转化为各种工作和行业实践的步
伐。可以报名参加Coursera、Udacity(最近被我们公司收
购)、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和范德
比尔特大学等提供的在线课程,尝试我们讨论过的提示方法
及新兴技术,推动你的老板提供更多使用LLM的机会,并指
导最佳实践。
接下来:获得为实际工作流程和多模态大型语言模型
(MLLMs)进行思想链提示的技能,这些模型集成了不同类型
的数据,如文本、音频、视频和图像,同时还提供了这些格
式的输出。一组研究人员发现,思想链提示将MLLMs的性
能最高提高到了100%。早期采用者已经在测试这些方法,
不过还不够成熟,无法广泛采用。
AI革命不是正在到来,而是已经到来。领先的公司正在
利用这项技术重新构想跨行业、跨职能和跨岗位的流程。生
成式AI大大提高了标准,要求我们用AI思考,保证我们信任
它,并不断对其进行量身定制,来使自己表现得更好。尽管
生成式AI是在人与机器间建立更多共生关系的延伸,但它在
技术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任何一项重大创新能以这样
的速度发展。知识工作的变革速度之快、
力度之大,甚至超出了我们许多人的想
象。做好准备,未来商业的驱动力将不仅
是生成式AI,更是懂得如何最有效使用这
一工具的人。
詹姆斯·威尔逊是埃森哲研究部全球技
术研究与思想领导力董事总经理。保罗·多
尔蒂是埃森哲首席技术和创新官。他们是
《人+机器:重新想象AI时代的工作》
(Human+ Machine: Reimagining Work
in the Age of AI,《哈佛商业评论》出版
社,全新补充版,2024)的合著者。
14
凌云动态
NEWS
公司要闻
凌云光再获五项殊荣!
近期,凭借在视觉AI领域的技术实力、创新突破及出色应用成果,凌云光接连斩获多项殊荣,赢得了政府、行业媒体及社
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1. 获「北京市技术发明一等奖」
北京市科技大会暨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凌云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与合作单位
联合申报的“虚一实融合瞬态干涉复杂表面精密测量技术及应用”荣获2023年北京
市技术发明一等奖。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旨在表彰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
工作者和科技成果,特别是支持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原始创新和突破“卡
脖子”技术的相关成果。技术发明奖则聚焦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支撑北京市重点
领域的发展。此次获奖,不仅是对项目团队在科技创新领域卓越贡献的高度认
可,也充分体现了凌云光在提升视觉质量检测精度的不懈追求和综合实力。
2.入选「中关村科学城人工智能全景赋能典型案例」
12月14日,中关村科学城在2024中国人工智能大会上发布《2024年度中关村科学城人工智能全景赋能典型案例》
,遴选了20个AI技术创新与应用落地案例。凌云光面向制造业质检场景的工业AI视觉大模型(F.Brain)平台成功入选。
F.Brain由凌云光自主研发,通过AI应用全流程闭环显著提升了质检精度和泛化能力,已在郑州、上海等多地落地
应用,大幅降低缺陷漏检率及提升人效。这不仅是对凌云光AI技术的创新突破与实际应用价值的高度认可,更彰显了其
在工业AI领域的领先地位,在推动制造业质检智能化转型中具有示范性引领作用。
凌云动态
NEWS
知识和理性是我们事业腾飞的翅膀 15
3.入选「2024“人工智能+”企业TOP50」
12月19日,在由创业黑马主办的2024年第16届创业家年会上,凌云光以AI技术前沿性、产品先进性、场景通用性、
方案落地性四方面显著优势,从近700多家候选企业和案例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2024“人工智能+”企业TOP50。
该奖项由工信部文化交流中心发起,并与i黑马共同评选,旨在表彰2024年度在中国人工智能+创新领域中表现突出
的领先企业。此次入选,不仅体现了凌云光LusterLVM工业领域通用视觉大模型以及工业AI质检平台F.Brain在技术层面
的领先优势,更是对其在消费电子、新能源、印刷包装、新型显示等多个垂直领域落地成果的高度肯定。
4.入选「2024中国工业视觉服务商TOP10」
12月18日-19日,在由亿欧主办的WIM2024创新者年会上,2024中国工业视觉服务商
TOP10榜单揭晓,凌云光以在工业领域的持续深耕和研发创新成功入选。这一荣誉彰显了凌
云光在工业视觉领域的领先地位,同时也为机器视觉与工业互联网的深度融合与智能化升
级部署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从而推动上下游产业的发展。
5.获2024中国元宇宙(五星级)供应商
在由中国文化产业协会等多家单位联合主办的“2024全国元宇宙产业供需
对接大会”上,经过严格的评审与星级推荐,仅有12家单位获评五星级,凌云
光凭借在元宇宙领域的前沿探索与创新成果从众多参评单位中脱颖而出,荣获
全国元宇宙1000优秀产品目录与示范案例(五星级)以及2024中国元宇宙星级
供应商(五星级)荣誉。
凌云光高精度远程工业三维交互系统,荣誉入选《全国元宇宙1000优秀产品
目录与示范案例》,通过全域建模与实时监控,显著提升设备故障诊断效率和产
品失效分析能力,彰显其在智能制造领域的技术创新与应用价值。
凌云光以VISION+AI双轮驱动为核心,持续推动技术创新,持续推动发挥VISION+AI在各大行业应用的重要作用。
未来,公司将继续秉持长期主义加大研发创新,聚焦关键技术攻关,以更高精、更智能、更高效的场景解决方案,推
动千行万业智能化转型全面加速。
品牌部/供稿
16
凌云动态
NEWS
元客视界入选《全国元宇宙 1000 优秀产品目录与示范案例》
近日,由中国文化产业协会、北京信息产业协会、中国
广告协会联合各有关机构面向全国征集具有创新性、示范性
和引领性的《全国元宇宙1000优秀产品目录与示范案例》正
式发布。元客视界自研产品FZMotion光学运动捕捉系
统、InFision虚拟渲染系统荣誉入选。
FZMotion光学运动捕捉系统是元客视界自主开发的简单
易用高性价比的国产动捕产品,可实时跟踪测量并记录三维
空间内点的轨迹、人体、刚体等运动姿态,空间定位精度可
达亚毫米级。
目前,已在智能体科研、具身智能机器人、影视娱乐、
动漫游戏制作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成功支撑了哈工大新型
矢量旋翼飞行器研发、北航柔性机械臂控制算法研究、《燕云
十六声》、《镖人》等一系列标杆项目、案例的动作捕捉。
经过六个月严格筛选,《全国元宇宙1000优秀产品目录
与示范案例》编撰取得了丰硕成果。期间,编委会共收到来
自全国20余个省市自治区的300余项申报;其中,优秀产品
申报159余项,示范案例申报129余项,充分展现了我国元宇
宙领域蓬勃发展的活力与创新潜力。
此次,FZMotion光学运动捕捉系统与InFision虚拟渲染
系统的入选,既体现了业内对元客视界在元宇宙领域的前沿
探索与创新成果的高度肯定,也进一步验证了自研产品在客
户体验方面的优秀表现。
InFision虚拟渲染系统是元客视界基于多年虚拟拍摄、
虚幻引擎、自主视觉图像技术研发的渲染合成系统。系统采
用多光融合定位技术,可实现大屏、XR扩展、AR内容的精准
对齐;采用摄影测量法对LED舞台建模,单人10分钟即可完
成制作,相比传统扫描方式更快、更准;同时,一套流程可
以完成多焦段镜头文件制作;此外,系统符合ST2100协议,
接轨演播室超高清化、IP化趋势;自研色彩校正算法,可支
持专业级OCIO颜色管理方案,使实拍的LED颜色还原到虚拟
引擎渲染的原色。
该系统已成功应用于大型综艺晚会、xR直播、短片、短
剧拍摄等多种场景,支撑了元宇宙文旅短片《王勃归来》、
《滕王阁探梦》,光年奖创意短片《播种梦想,逐梦未来》
以及2024百花春晚创意节目《百花引》、《诗仙》等。
未来,元客视界将继续秉承初心,不断创新和落地元宇
宙底层技术和行业应用,为科技与艺术融合发展贡献力量!
元客视界/供稿
凌云动态
NEWS
知识和理性是我们事业腾飞的翅膀 17
元客视界荣登 2024 年度元宇宙行业领军企业榜
11月2日-3日,第十届中国虚拟现实产学研大会在北京首
钢园冰壶馆(MAC元宇宙演艺制播中心)成功举办。本次大
会以“虚拟现实技术与产业融合创新发展”为主题,中国工
程院院士赵沁平、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特聘专家、科技部
原副部长陈小娅,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党组成员、副主
任龚维幂,石景山区委副书记、代区长万隆,中国产学研合
作促进会会长王建华等出席,汇聚院士学者及行业专家,共
同探讨行业发展新理念。
元客视界光场产品线总监刘博文在大会上发表主题报告
《光场技术创新助力虚拟现实产业发展》。他介绍了在凌云
光·元客视界在光场技术研发和应用方面积累的十多年经验,
早在2012年参与的“立体视频重建与显示技术及装置”项目
便获得了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2022年元客与中国移动咪
咕共同牵头承建北京市首个光场共性技术平台,取得多项关
键技术成果。通过多目立体(MVS)人脸重建系统、光度立
体(PS)人脸重建系统和光度立体(PS)人体光场重建系
统,为中科院、清华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商汤科技等科研
机构构建AI数据采集科研装置,并基于北京市光场共性技术
平台创建开放数据库,并持续丰富数据资源,为行业发展提
供了重要支撑。
在应用层面,元客视界以核心技术为基础,致力于推动
虚拟现实技术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元宇宙3D数字人照相馆赋
能超写实数字人和AI数字人应用,实现生成元宇宙视频与定
制3D打印等创新服务。同时还开发面向VR大空间等场景的人
体4D建模系统,相比传统CG数字人,可实现0人工、100%复
刻。本次大会举办地MAC元宇宙演艺制播中心,也是光场共
性技术平台的重要应用示范基地。作为运营方,元客已成功
支撑了多档虚实融合内容拍摄与录制,如央视《花开中国》
《旋·舞》、《足球有点‘缘’》、咪咕奥运冠军XR访谈节
目《中国力量》等多项精彩内容。
大会还颁布了由中国虚拟现实技术与产业创新平台与《
财经》新媒体共同发起的第三届元宇宙产业最具潜力投资价值
关注榜单。作为国内领先的数字内容智能创作工具平台提供
商,元客视界凭借运动捕捉、光场重建、XR制播等核心技术
和全栈式产品布局,成果入选元宇宙行业领军企业榜。未来,
元客视界将持续开展技术研发,积极探索和构建具有示范性的
应用场景,为虚拟现实的普及和应用探索更多可能性,携手行
业伙伴共同开创虚拟现实和数智内容产业新生态。
元客视界/供稿
18
凌云动态
NEWS
凌云光博士后工作站首位在站博士后顺利出站
近日,凌云光成功举办博士后工作站首位在站博士后出
站评审会。会议邀请了清华大学软件学院院长丁贵广教授、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王颖研究员、北京交通大学渠刚荣
教授等专家出席,凌云光联合创始人卢源远先生、资深科学
家金刚博士、智能视觉器件事业部CTO秦庆旺博士等共同参
与,政府事务总监胡伯源主持会议。
首位博士后顺利通过评审出站,标志着凌云光在产学研
结合及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迈出重要步伐,展现了公司在科
技成果转化方面的持续努力。
会上,公司联合创始人、监事会主席卢源远先生代表凌
云光感谢专家组一行的到来,指出凌云光着力促进产学研结
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先后落地博士后工作站、元宇宙等
产教融合基地,以日益完善的平台建设吸引高层次人才,推
动科技人才的培育,助力行业进步和技术发展。
接着,博士后就其研究课题“工业机器视觉中计算成像
技术几个问题的研究”向评委会进行了详细汇报。在站期
间,该博士后聚焦于高速高分辨成像和3D高精度测量难题,
针对工业机器视觉中计算成像技术中的几个问题开展研究,
参与国家级科技项目1项,作企业内部学术交流会7 次,其研
究成果发表SCI论文1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项。该博士后的
研究成果一方面为工业机器视觉中计算成像技术的发展和应
用提供了一定参考和借鉴;另一方面,也有效支撑了公司战
略客户部分业务项目的顺利开展,有力促进了公司持续先进
成像发展战略的实施。
评委会成员针对研究内容、成果及在站期间工作情况进
行了深入询问了解。经综合评议,评委会认定博士后在站期
间工作表现突出,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会议和行业技术交流,
并参与多项标准立项申请;其研究报告内容详实、论述严
密,顺利完成了研究任务,学术水平、科研能力及创新成果
均符合出站标准,一致同意其按期出站。
公司资深科学家金刚博士表示:博士后工作站作为高层
次人才引进和培养的重要平台,是产学研相结合的重要载
体。本次博士后出站评审会成功举行,标志凌云光博士后培
养周期首次完整闭环,确立了后续培养标准。本次博士后的
课题研究成果与凌云光的技术创新密切结合,为满足市场需
求提供可持续发展动力。今后,我们要再接再厉,充分借助
高等院校的学科、人才、信息等优势,提升产品核心竞争
力,更加努力服务好。
质量兴业,赢在智能!展望未来,凌云光博士后科研工
作站将继续秉持“培养高层次人才,促进
科技成果转化”的理念,持续引进优秀博
士后,加强公司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促进
科研成果转化,聚焦战略客户需求,持续
支持科研创新与应用发展,不断提升服务
客户的技术能力和行业影响力,为推动我
国工业视觉领域的技术进步贡献力量。
凌云光战略聚焦机器视觉业务,坚
持“为机器植入眼睛和大脑”,为客户提
供可配置视觉系统、智能视觉装备与核心
视觉器件等高端产品与解决方案。
企业文化组 / 供稿
凌云动态
NEWS
知识和理性是我们事业腾飞的翅膀 19
以客户为中心,打通部门墙,建设 ITR、服务交付、客服精细化运营
为一体的综合平台
ITR 及服务综合管理平台项目正式启动
10月11日,ITR及服务综合管理平台项目在苏州光工业
308会议室正式启动。该项目由集团质量与流程管理部牵
头,销售与服务管理部、智能工业事业部客户服务部、视觉
系统服务部、智能装备服务部主导,信息化部、供应链部等
共同参与,旨在建设统一的ITR及服务综合管理平台,通过
流程优化、数据驱动和精细化管理,提升客户满意度,推动
服务业务提质增效及公司客户服务体系的数字化转型。
务调研,完成业务蓝图设计和需求规格说明书制定。第二阶
段(12月-2025年3月):进行系统研发、测试和验收,实现
ITR流程落地和服务交互流程功能上线。第三阶段(2025年3
月):进行系统全面推广,并完成项目收尾工作。
在讨论环节,项目决策委员会、销售与服务管理部总监
李丽及副总裁张慧敏先后发言,李丽表示,该项目对客户满
意度提升以及工作效率提升有重要意义,希望项目组同事都
积极参与,及时的完成各个阶段的任务。张慧敏表示,该平
台价值点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将客服手动管理线下管理
的工作转移到上,提升管理经济价值,第二,该平台上线需
要有效的对客户声音进行闭环管理,在客户层面上反馈的各
类问题要通过该平台收敛,第三,该平台填补了当前客户满
意度接口空白,能够让我们收集分析客户诉求,同时让客户
与凌云光之间建立一个清晰的声音反馈渠道。
启动会结束后,项目组成员立即投入到项目第一阶段的
调研工作中,为后续工作顺利组织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不断提升客户满意度与客户服务水平,为客户创造更大
的价值,ITR及服务综合管理平台项目将助力凌云光客户服务
体系建设的重要一步!
质量与流程管理部 / 供稿
会议开场,公司总裁姚毅博士对该项目给予了两点期
望,第一要以服务最终用户为目的,让用户满意!第二是服
务客服业务,对客服同事工作要有很好的支持和帮助。
随后,实施方项目经理对该项目目标、项目背景、项目
范围、项目组织保障和项目计划进行了详细汇报。该项目计
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24年度10月-11月):开展业
20
凌云动态
NEWS
持续深化产教融合,凌云光联手首都师范大学物理系实践育人
以产教融合为核心,致力于推动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
养,凌云光·元客视界于10月18日下午迎来了首都师范大学物
理系党委副书记李媛、教学副系主任张波等一行领导的参观
考察。此次访问旨在参加2021级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学
生实习结训仪式,并与公司展开深入交流,共同推动产教融
合工作。
作为光场成像和元宇宙技术前沿的探索者,凌云光一直
致力于创新实践。公司产教融合总监李磊与元客视界光场
PDT经理刘博文先后为首都师范大学师生详细介绍了我们工
作及技术的最新进展,并展示了我们在首钢园冰壶馆内建设
的“光场共性技术平台”及“动捕实验室”,这些将为科
幻、元宇宙等产业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
在实习结训仪式上,实习生蒙玉婷、杨俊媛、谭茜、柳
琪的精彩汇报,展示了他们在实习过程中的收获与成长。我
们的指导教师对实习生们的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对他们
的学习态度及工作作风表示赞赏。
同时,我们期待与首都师范大学物理系在未来的合作
中,能够实现学术与产业的更深层次融合。物理系为我们的
指导老师颁发了实习导师聘书,这既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
也是对我们继续深化产教融合的鼓励。
此次参观、访问和交流,进一步加深了凌云光·元客视界
与首都师范大学物理系的校企合作,为双方在光电专业建
设、高水平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持续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物
理系对本科生实习工作的重视,与我们公司的人才培养理念
不谋而合。我们将继续完善实习模式和评价体系,为本科生
提供更多高质量的实习机会,共同培养实践型人才。
人力资源部 / 供稿
凌云动态
NEWS
知识和理性是我们事业腾飞的翅膀 21
2024年11月30-12月2日,由凌云学院携手智能视觉系统
服务部组织了客服主管训练营,共计有43名客服主管经过3
天3夜持续高压的研讨学习,整体培训满意度达到9.95分(
满分10分),参训学员理论考核通过率达到98%。
本次培训旨在明晰并共识客服主管角色模型,提升客服
主管项目管理能力,以帮助客服主管团队明确成长目标,夯
实岗位硬技能,快速成为一名优秀的高阶客服主管。训练营
结营后,客服主管团队将秉持着“学 - 练 - 考 - 赛”的培训
理念,在实际工作岗位上持续学习、持续提升,加速转身。
凌云光 EMI 智能视觉系统服务部客服主管训练营圆满结营
为保障参训学员的学习质量,凌云学院与视觉系统部成
立课件开发团队,从工作一线中提炼实际案例,历经一个半
月的案例萃取与课件开发以及开营前精心彩排试讲,最终在
训练营中完成了精彩的课程讲述与案例分享。
1.“明确期待比培养技能更重要!”客服主管角色模
型共创工作坊
1.1 客服主管角色模型共创工作坊
一个清晰、明确的工作岗责,有助于让团队成员更好地
聚焦于自己的核心任务,提升工作效率。
22
凌云动态
NEWS
培训现场,学员们深度共创,研讨共识出客服主管不同
层级的岗位职责及责任结果,最终输出了客服主管的初版角
色模型。
通过共识,大家明确了不同层级的岗位职责和责任结
果,并在后续实际工作中持续优化迭代。
客服主管角色模型 1.0 版本
1.2 专场座谈会
为帮助大家深入理解客服主管角色模型,借鉴榜样标杆
的成长经验,凌云学院特意安排了座谈会,邀请智能工业事
业部客服管理部副总经理李凌华担任座谈会嘉宾分享自己成
长经验。
同时,电子制造事业部副总经理 - 邬欣然及智能视觉系
统服务部总监 - 张福生、凌云学院副院长 - 徐丹也全程参
与。
学员们针对自己的职业困惑与在场嘉宾积极互动提问,
收获了职场经验,塑造了职场力量。
2.“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2.1战略宣讲会
工作的开展要“上接战略,下接绩效”,我们不仅要埋
头苦干,更要抬头看路。
在共识客服主管的岗责后,电子制造事业部副总经理 -
邬欣然为在场学员系统地介绍了事业部市场洞察、业务现
状、未来战略,帮助大家从宏观视角认知自身工作价值,以
便方向明确地开展工作。
2.2 项目管理硬技能学习
在本次训练营中,不仅共识岗责,也有客服主管岗位硬
技能的夯实与磨炼。
本次项目管理的硬技能学习,主要是结合中级客服主管
真实的业务场景,进行案例研讨和学习。通过前期调研确定
本次先围绕6大主题:OSS费用控制、标准化风险识别管
理、MIL问题监控管理、项目会议管理、FACA审核及汇报和
服务创收。
优秀标杆代表结合自身成功经验,萃取出关键动作赋能
给大家,理论结合实际来提升客服主管的实际岗位胜任能力。
2.3 掌握管理基本功 - 有效识人与面试
客服主管不仅夯实岗位专业技能,更要锻炼管理基本
功。针对客服主管需要大量面试新员工的能力提升诉求,凌
凌云动态
NEWS
知识和理性是我们事业腾飞的翅膀 23
云学院副院长 - 徐丹老师为在场学员带来了《有效识人与面
试》,详细为大家讲解了凌云人的核心素质应该如何在面试
中判断。结合大家实际工作中的困惑和不解,现场激烈的演
练和积极的互动,让本次客服主管训练营再次达到高潮,大
家受益匪浅。
3.筑梦团队,携手启航
三天的培训,辛苦但值得。在训练营中,我们看到了参
训学员们热情又认真的学习态度,也看到了客服团队艰苦奋
斗,百折不挠的坚韧素质。
讲师团队熬夜至凌晨,只为在课堂上展示最佳的经验分
享;学员们抓住难得的学习机会,踊跃提问,希望在有限的
时间里汲取更多经验。
这是讲师与学员双向奔赴,也是学院与业务部门的强力
握手,大家共同成就了一场精彩的学习共创之旅。
但训练营的结营不是客服主管学习之旅的结束,而是起
点,带着学到的经验,他们将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提升。
在未来的业务版图下,“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
胜”不仅是公司对客服主管的期许,更是客服主管们对自己
的要求,未来可期!
凌云学院 / 供稿
24
凌云动态
NEWS
争做一个对商业成功负责的 PM,智能装备 PM 训练营圆满结营
2024年12月26-12月28日,由凌云学院携手智能装备部
组织了PM训练营,共计有38名学员经过2天3夜持续高压的
研讨学习,整体培训满意度达到9.11分,参训学员均通过理
论考核。
本次培训旨在提升服务大客户的项目管理能力,明确素
质要求,阐明岗位职责与标准,并在演练与实战中,帮助学
员训练关键工作场景的靶心能力,使其夯实基本功,补足自
身短板。
训练营结营后,PM团队将秉持着“学 - 练 - 考 - 赛”
的培训理念,在实际工作岗位上持续学习、持续提升,加速
转身。
1.PM职责,共研共识
与巨人并肩,机遇挑战共生。服务于优秀前沿的客户,
无疑对我们自身能力发起了更高挑战,而客户的诉求正是我
们攀登的方向标。
以此为矢,明晰客户期望与自身差距,本次培训借研讨
对话,与参训学员共探项目经理角色认知。虽为初版,但“以
客户为尊,以责任结果为尺,对项目成败担责”的核心理念已
深入人心,照亮前行之路。
PM 角色模型初版
PM 角色认知
2.精英聚首,课研华章
一场培训的成功,关键在于精心雕琢的课件和出类拔萃
凌云动态
NEWS
知识和理性是我们事业腾飞的翅膀 25
获奖团队
的讲师。讲师团队历经多月精心筹备授课内容,从深入挖掘
实际工作场景,萃取真实案例,再融入优秀项目经理的宝贵
经验,最终打造出13个精品课件。不仅如此,本次培训还产
出了配套的模板工具和Checklist等工作指导手册,这些成果
将沉淀为公司的组织资产,为后续PM能力提升培养工作持
续赋能。
每一页课件背后,都凝聚着十几位讲师的心血。他们在
繁重工作的缝隙中挤出时间,加班加点,完成了课程的开发
与讲授,为这场培训注入了灵魂与血肉,使其焕发出蓬勃的
生命力。
下面为优秀讲师团
3.嘉宾坐镇,答疑赋能
4.训后践履,能者担当
历经两日半的紧张培训与热烈研讨,此刻虽已暂告一段
落,但项目经理们的能力进阶之路,恰如扬帆之舟,才刚刚
启航。诚如开篇所指,学为始,然练之不懈、考之严苛、赛
之拔优,方为持续提升的关键路径。
希望大家回到工作岗位上真的能从知识转化为行为,严
格按照Checklist标准来自检,提高工作品质要求,实践中提
升项目管理能力,成就个人的同时,实现端到端对项目的成
功负责!
凌云学院/供稿
为确保培训质量,拓宽视野并汲取专业智慧,本次培训
特邀姚毅博士、赵严博士、Linda老师、高中伟老师、周钟
海老师、侯雪华老师、徐丹老师等嘉宾全程助力。他们凭借
深厚的专业素养,适时给出精妙建议,为培训注入新的活
力,使其满溢精华,绽放精彩。
26
凌云动态
NEWS
市场交流
强强联合,凌云光与恩捷股份达成 AI 大模型全球性战略合作
近期,恩捷股份控股子公司上海恩捷与凌云光签署全球
性战略合作协议。未来三年,双方将在锂电数字化和智能化
领域展开充分合作,共同开发创新智能质量检测与“视觉
+AI+质量大数据管理GMQM/F.Brain系统”,并成立联合实
验室,推动上海恩捷全球数字化质量中心建设,实现全球一
致的产品质量管理。
恩捷股份致力于成为世界一流的材料研发生产企业,涵
盖“新能源“和“包装”两大业务体系,是全球领先的锂电
池隔膜供应商,其产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和
储能电池等领域,在技术创新、产能规模、产品品质和成本
效率方面具有全球竞争力。
凌云光在机器视觉领域深耕20余年,积累了1000万+工
业质检大数据,连续两年斩获国际计算机视觉顶会工业图像
AI赛事世界冠军(2023CVPR/2024ECCV)。公司自主研发的
F.Brain算法,通过精准数据标注、模型训练与调优,实现
99%以上的检测准确率,能够快速、精准地识别浅、弱、小
等缺陷。GMQM智能生产质量管理系统,可实现基于生产制
造数据+质量分析数据的闭环管理。这些技术和产品的有机
结合,不仅为恩捷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更将为其全球性发
展奠定坚实基础。
AI技术与质量检测、质量管理的融合,正推动全球超级
工厂迈向智能化、数字化生产,成为制造业发展的新质生产
力。此次战略合作,双方将深化在定制化隔膜AI大模型、智
能质量检测视觉系统与工业大数据领域的合作,推动AI缺陷
分析、质量检测、质量数据自动采集以及实时质量预警等创
新应用,确保恩捷全球多家主力工厂实现一致的卓越质量水
平,提升智能化服务能力,助力其全球数智化质量中心建设
与长期发展。
品牌部 / 供稿
凌云动态
NEWS
知识和理性是我们事业腾飞的翅膀 27
10月凌云光携红外、线扫、3D、面阵、智能相机等全线
产品亮相国内外机器视觉展会,聚焦4大应用激光通讯、新
能源锂电、半导体、印刷检测,推动工业智检焕发新势能。
10月8-10日,亮相德国斯图加特VISION国际机器视觉
展。10月14-16日,参加中国深圳VisionChina机器视觉展。
凌云光亮相国内外机器视觉展 , 加速智造全球化
1.红外成像,激光光束质量分析
最新推出BeamMaster M2
激光光束质量分析仪及激光光
束分析软件为客户提供多种灵活性选择。BeamMaster M2
一
体化设计,一键式测量评估激光光束质量因子M2
,其中多谱
段高分辨率红外相机精准捕捉激光光斑图像,实时分析光斑
的形状、质心、有效直径、光束发散角(近场/远场)、束腰
直径、瑞利长度等参数,快速稳定测量。适用于激光制造、
光纤通信、材料加工等行业。
2.线扫成像,高速真彩色检测
SF6300系列万兆网线扫相机,轻量级光纤接口,300m
传输无压力,多线TDI技术芯片,高灵敏度成像,高速短曝
光优选。相机分辨率 8K/16K ,支持黑白 / 彩色,标准
GenICam协议及标准Gigevision。
设计分时多光场成像,2.5D成像技术满足多维多种类缺
陷检测需求。同时在彩色相机上叠加RGB彩色分时触发成像
及图像分拆处理,丰富的彩色ISP算法支持,成套解决方案
满足客户彩色多维成像需求。特别适用于锂电、光
伏、PCB、印刷、玻璃、半导体等高精端工业检测场景。
高性能棱镜真彩色线阵相机采用3CMOS,棱镜上的涂层
可以将RGB光谱有效的过滤到每一个单独的传感器上,形成
陡峭的光谱曲线,最大限度降低色彩串扰,实现卓越的色彩
精确度。在运动场景(赛马/快艇)、2D印刷、卷筒纸检测
中有着出色表现。
3.3D成像,微米级高精度测量
LCubor系列3D相机一体化设计,安装灵活,相机采用高
速、高分辨率、大像元图像芯片,内置高精度点云重构及算
法、单帧HDR、数据融合算法,实时输出高精度3D点云数
据。结构紧凑、集成度高、操作便捷的特点,相机广泛适用
于3C、电子制造、汽车等行业。
28
凌云动态
NEWS
11月8-9日,由凌云光主办的印刷行业智能工厂交流会在
江苏镇江成功举行,200多位业内专家和企业代表到场参会并
参观了由凌云光为宜药打造的中国药包行业首个智能工厂,
共同探讨智能化与数字化技术在印刷行业的实践与未来。
双倍效能,智领印刷:凌云光智能工厂交流会成功举办
Bumblebee X系列是一套全面的工业级立体视觉解决方
案,专为仓库自动化、机器人导引和物流构建而设计。具备
300万像素高精度深度传感器,24厘米基线,实现高精度3D
视觉。能够输出深度及彩色数据,低延迟实时应用适用于自
动移动式机器人、自动导引车辆、拾取和放置、料箱码垛等
场景。
此外现场还展出了,红外显微自动对焦系统、远心液态
镜头电路板检测等多款智能视觉器件及解决方案,赋能千行
百业。
为机器植入眼睛和大脑。随着机器视觉行业不断的发
展,凌云光将持续创新产品为客户提供最佳解决方案,加速
推动工业智能制造发展。
1.智能化与数字化转型提升生产效率
宜药印务(江苏)有限公司行政总监郑健在本次会议分享
了智能工厂建设实战经验。他提到,智能工厂的总体规划可
品牌部 / 供稿
凌云动态
NEWS
知识和理性是我们事业腾飞的翅膀 29
以从数字系统、智能供应、智能生产与智能设备四个方面进
行。而在实施环节,则要将专业印刷工艺、智能仓储系统、
先进生产技术、可视化信息系统、严格质量体系这些核心配
置都通盘考虑到。
据介绍,宜药印务(江苏)有限公司成立于2023年,系天津
宜药印务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辐射华东地区众多生物医药科
技企业,旨在打造一个全新的、国内一流的智能化药品包装生
产基地,规划达产后可实现年产12亿只(套)包装盒。
2.打造高效包装印刷智能工厂解决方案
凌云光智能工厂产品总监王天翔分享了包装印刷行业智
能工厂解决方案,他表示,智能装备不仅仅是自动化设备,
智能工厂也不仅仅是数字化工厂,更是一个集成信息技术、
自动化技术与人工智能的高效系统。通过这一系统,生产过
程得以智能化、网络化、柔性化,极大提升了生产效率。
凌云光与宜药印务自2023年开始合作,在不到一年的时
间内成功建成并投产新工厂。该工厂以质量管理为核心,将
GMQM质量管理系统和数采系统与ERP、MES、WMS等信息
化系统深度融合,实现了生产过程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大幅
提升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成功减少了50%的人力并提高
了200%的生产效率。
凌云光为客户定制的综合性智能工厂解决方案涵盖规划
咨询、信息系统、智能仓储、智能物流、智能装备等方面,
帮助客户实现更高效、灵活的智能制造。
悟略科技高级售前咨询顾问秦旻介绍了智能工厂信息系
统。在全新的微服务架构基础上,生产设备、搬运设备、物
流设备、包装设备、仓储设备实现与系统100%对接。在
RFID技术和数据采集新模式的帮助下,信息系统帮助企业制
定适合实际业务场景的搬运策略。这些方案目前已在出版
物、纸包、软包等行业落地实施。
凌云光智能工厂销售总监李强则对当前行业的痛点进行
了详细分析,介绍了印前、印中、印后全流程的质量检测解
决方案。
3.行业可持续发展新思路
中国包装联合会副秘书长、中国医药包装协会药用包装
印刷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北京印刷学院曹国荣教授带来《包
装印刷标准化与可持续发展》的主题报告。她分析了药用折
叠纸盒的设计要素,深入剖析了折叠纸盒标准化技术的重要
性,并介绍了绿色工厂建设的评价标准,为行业的可持续发
展指明了方向。
随着数字化与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印刷行业智能工
厂建设一步步由构想变为现实。未来,凌云光将持续深耕,
以更加完善的印刷行业智能工厂解决方案助力行业步入高质
量发展新阶段。
品牌部/供稿
与会嘉宾还参观了宜药印务(江苏)有限公司智能工厂。
在这里,各环节生产设备互联互通,AGV穿梭其间,精准执
行着各项任务,整个车间仅需十几名员工便能维持高效运
转。目前,该工厂已投入运营半年,为行业革新提供了宝贵
的实践经验。
30
凌云动态
NEWS
11月13-26日,2024年藤仓-凌云光第九届光纤激光与传
感应用技术交流会相继在北京、上海、深圳、武汉、成都和
西安六地巡回交流,共吸引500多位专家学者和行业客户热
情参与,反响热烈,会议获得圆满成功!
1.行业难点 攻关分享
本届交流会聚焦六种典型熔接应用,凌云光资深客服工
程师金朝勇、李军国分别就熔接设备FPS软件特殊功能应
用、不同应用场景高拉力方案、软玻璃光纤、大直径保偏光
纤、多芯光纤、空芯光纤熔接等做了实用案例分享,并对用
户经常会遇到的问题给出了解答。
其中空芯光纤熔接备受关注。由于空芯反谐振光纤的空
心纤芯和传统的单模光纤纤芯存在形成的菲涅尔反射以及较
大的模场差异,常规的熔接方法熔接损耗过大,无法实际应
用。本次会议也列出专题详细讲解使用藤仓特种光纤处理设
备进行低损耗熔接的方式,为推动该光纤的早日工程化应用
做出贡献。
工程师们还针对藤仓特种光纤处理设备的规范使用(包
括光纤剥除-清洁-切割-熔接-涂覆等全过程)等方面作了系统
介绍及答疑解惑,并配有形象生动的视频演示。
现场嘉宾积极交流,探讨行业、技术以及设备使用问题。
初心依“九”, 2024 藤仓 - 凌云光光纤处理技术交流会圆满收官!
2.工匠精神 传承出新
藤仓与凌云光携手共同深入研究特种光纤熔接技术及应
用,结合客户实际需求不断打磨,精进产品与解决方案。2023
至2024年,多款产品推陈出新,优化光纤熔接处理的各个工艺
环节,以更好地满足用户不断发展变化的应用需求。
3.现场认证 技能升级
培训后,通过答题考试的参会者获得了藤仓与凌云光联
合认证的培训证书。根据往届反馈,该证书可作为相关熔接
岗位的从业资格认证参考。
成绩优异的嘉宾带奖品满载而归
光纤熔接速度与质量直接影响生产效率,业内企业对熔
接技能较为重视。本次会议组织了个人技能挑战赛,参会嘉
宾踊跃报名,更有选手熔出38秒的好成绩!
凌云动态
NEWS
知识和理性是我们事业腾飞的翅膀 31
熔接比赛部分佼佼者
九年九届,累计吸引5500多名参会嘉宾,“藤仓-凌云
光技术交流会”已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历程。从最初的探索
与尝试,到如今成为行业内备受关注的技术盛会,每一届都
见证着技术的创新与发展,承载着行业用户的期许与信任。
未来,我们会牢记服务行业用户的初心,继续将不断创新的
产品和专业的服务带给国内客户,助力用户提高生产效率,
助力科研进步,助力行业发展!
11.15 上海站
11.18 深圳站
11.13 北京站
11.20 武汉站
11.22 成都站
11.25 西安站场次 1 11.26 西安站场次 2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2025我们再相约!
凌云光子 / 供稿
凌云光与德国 Vanguard 公司达成战略合作,推动中国光子集成芯
片封装技术发展
凌云光近期宣布与德国Vanguard Automation公司正式
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作为Vanguard公司在中国的战略合作伙
伴,凌云光将全面负责其光子引线键合(PWB)和3D打印端面
微光学技术及封装设备的市场营销与技术服务工作,助力光
通信行业和光子集成芯片封装的技术升级和发展。
32
凌云动态
NEWS
1.Vanguard全自动3D光刻耦合封装平台
Vanguard全自动3D光刻耦合封装平台,采用3D光刻工
艺,借鉴电气引线键合(wire bonding)思路,可制备出任意
形状高分子聚合物光波导和微光学透镜,实现芯片-芯片/芯
片-光纤光耦合互联。
激光器芯片混合集成 (PWB 工艺 )
芯片出光模斑转换 ( 微光学透镜工艺 )
2.Vanguard技术应用实践
Vanguard的PWB技术在多个应用场景中已展示出显著
优势。日本住友电工在128-Gbaud高速光模块中使用其技
术,实现了低至1.1dB的耦合损耗,提升了光模块的传输效率
和带宽性能。此外,美国罗切斯特理工学院的一项研究中,利
用 PWB 技术实现了光纤与 III-V 激光器的高容差耦合
(± 30μm),简化了芯片封装工艺。这些案例不仅验证了
Vanguard技术的可靠性和适用性,也为其在中国市场的进一
步推广提供了有力支撑。
硅光集成是当前光通信行业的热门技术之一,但硅光芯
片的高精度耦合和高效封装仍是制约其大规模应用的关键瓶
颈,特别是在提升耦合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上面临诸多挑
战。Vanguard作为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KIT)孵化企
业,凭借独创的3D光子引线键合(PWB)技术,能够有效解
决传统封装的模场不匹配和高精度对准问题,降低了光耦合
损耗。凌云光凭借28年在光纤光学行业的经验积累,将推动
Vanguard PWB技术在国内的应用落地。本次合作标志着双
方在光子集成领域的共同努力,未来将继续深化合作,为客
户提供高效可靠的解决方案,推动光电产业的技术创新和持
续发展。
关于Vanguard Automation公司 :Vanguard公司成立于
2017年,位于德国卡尔斯鲁厄,是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
(KIT)孵化企业,公司独创3D打印光子引线键合(Photonic
Wire Bonding, PWB)和微光学组件技术,专注于光子集成芯
片耦合和封装应用。Vanguard的设备和技术广泛应用在光电
子集成芯片封装制造领域,包括电信/数据通信高速光模
块、3D传感、光计算等方向。
作为Vanguard公司在中国的战略合作伙伴,凌云光将全
面负责其光子引线键合(PWB)和3D打印端面微光学技术及
封装设备的市场营销与技术服务工作,助力光通信行业和光
子集成芯片封装的技术升级和发展。更多详情,欢迎浏览凌
云光官方网站www.lusterinc.com,或者拨打凌云光电话
400-829-1996。
以上案例采用 Vanguard 公司 SONATA1000 设备
产品特点
·无需高精度耦合对准
·实现任意模场之间低损耗连接
·在不同环境下保证高可靠性
·高密度互联
·适合大批量生产
应用场景
凌云动态
NEWS
知识和理性是我们事业腾飞的翅膀 33
SIRIS 深度制冷短波红外相机
你见过木星的极光吗?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的最新
图像,通过红外相机为木星披上了绚丽的“彩装”,揭示
了木星的壮丽风暴和极光,为科学家提供了更多关于木星
的线索。
超灵敏深度制冷短波红外相机,揭开超弱光探测新篇章!
图片来源:esawebb.org
本期介绍一款天文观测利器:SIRIS深度制冷短波红外相
机。它拥有高动态范围和超低噪声,即使在弱光下也能清晰
捕捉细节。该相机不仅在天文观测中表现出色,在活体成
像、材料学研究等领域也同样卓越。
SIRIS相机提供全线性和线性对数两种读出模式,结合
非破坏性读出(NDRO),实现领先的动态范围。三个可调
节增益级别,灵活适应各种光照条件,支持最长一小时的
长曝光。用户可选择感兴趣区域,享有卓越的帧速率。采
用封闭循环无振动、无维护的太空级冷却器,几分钟内即
可启用。
亮点介绍
1.利用非破坏性读出降低噪声
SIRIS相机采用非破坏性读出(NDRO)技术,在不影响
电荷的情况下读取数据,将读出噪声降至5e-以下。
2.高动态范围与低噪声
SIRIS提供全线性(CTIA)和线性对数两种读出模式,实
现超过140dB的动态范围。三种增益水平适应多种光照条件,
支持最长一小时的长曝光。探测器上可选择感兴趣区域,帧率
从200fps全帧到超过10k fps的ROI(感兴趣区域)。
将超高动态范围(uHDR)方法与 NDRO 结合,可以获取最佳超高动态范
围图像。
3. 无振动长寿命的斯特林深度制冷
SIRI相机采用闭循环无振动太空级无液制冷机(斯特林制
冷),可以迅速进入工作状态,最低制冷温度达到77K,降低
暗电流噪声至10e-/s@150K,制冷机的寿命可达200000hrs
TBF,实现科学级成像质量。无振动的斯特林制冷采用主动振
动取消技术,该技术是一种动态响应输入振动的隔离系统。与
传统被动振动隔离不同,不仅仅依靠机械结构来减少振动的影
响,并且通过感应输入的振动并对其进行反应,振动水平低于
1微米,确保在成像过程中干扰最小。
• InGaAs 芯片:FPA 640×512,0.9~1.7μm
• 超低读出噪声:<5e-@ NDRO
• 超低暗电流:<10e-/s@150K
• 无振动低温制冷器:最低制冷至77K
• 超高动态范围:> 140 dB@ Lin/log mode
• 长曝光时间:>1h
• 适用于天文成像、二区活体成像、材料学研究等场景
34
凌云动态
NEWS
SIRIS 不同积分时间下采集木星图像
SIRIS 显微镜下拍摄荧光成像进行肿瘤研究
品牌部 / 供稿
元客视界亮相 2024 UWA Summit
2024 UWA SUMMIT暨世界超高清视频产业联盟会员大
会在深举办。大会以“智享未来,共创菁彩”为主题,来自
世界超高清视频产业联盟(简称UWA联盟)各会员单位、产
业链各企业、国际组织代表等600余人,共同回顾超高清视
频产业近一年的成就,展望AI赋能下超高清视听产业“菁
彩”未来。
“AI赋能超高清产业发展”专题论坛作为大会重要组成
部分,吸引了来自AI、超高清视音领域技术专家、企业代表
等齐聚一堂,围绕“AI”在超高清内容创作、传播及终端应
用方面的探索与实践进行了深入分享与交流。
元客视界总经理熊伟受邀参加并以《AI+虚拟制作技术
凌云动态
NEWS
知识和理性是我们事业腾飞的翅膀 35
探索》为主题,分享了基于计算摄像与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在
数字人、虚拟制片以及沉浸式空间视频智能创作等领域的技
术探索与行业应用。
1.AI+数字人电商直播新质生产力
当前,数字化技术开始重构直播电商行业,电商直播数
字人正作为“新质生产力”助推直播电商行业迈向新阶段。
元客智播数智人是首个采用国产大模型GLM驱动的数智
人产品。不仅在音色精准复刻、嘴型自然同步以及动作流畅表
现等方面,均达到了“真人化”水平,而且在直播过程中还可
与用户互动,做到评论区实时语音回复用户问题。此外,该产
品可支持一键导入商品链接,自动生成与选品匹配的文案,无
需硬件设备即可实现云端快速开播,直播成本仅 3 2
元/天,GMV平均可达到2000元/天,极大降低商家运营成本。
目前,元客智播数智人已为小米、海信、海尔、博世、
华硕、柒牌、金利来等全国1000多家品牌客户提供了AI数智人
解决方案,帮助客户实现服务升级与业务增长的双重飞跃!
2. AI+超高清虚拟制作影视创作新范式
生成式AI与虚拟制作的可控性与相结合,不仅提高了影
片制作效率与图像品质,还避免了虚拟制片品质提升瓶颈,
解决了生成性AI在图像细节微调及视频稳定性方面的缺点。
以元宇宙短片《滕王阁探梦》为例,通过运用AI技术以
及3DGS、NeRF技术,高效还原了滕王阁古建筑真实场景,
不仅实现了历史文化资产的数字化收集和再利用,也为文化
传承开辟了新路径。
通过将AI技术植入标准化影视节目中拍摄和制作流程,
不仅建立了更加高效的管理流程,还实现了降本增效。
基于UE的动捕虚拟制作技术可以快速产出物件边缘图、
物件遮罩图、光照/配色参考图、深度图、角色肢体/面部动
作图等关键控制数据,为虚拟模型提供生动表现的基础;同
时,剧本/制片管理系统可为场景、镜头和物件配备详尽文字
提示和参考图,甚至为重要角色和场景打造专属小模型,提
升制作效率及视觉准确性。
3. AI+VR大空间沉浸式文旅新体验
VR大空间作为一种新兴的沉浸式观演方式,不仅实现让
用户在没有物理限制的虚拟环境中自由移动,体验高度沉浸
感和丰富的交互,也为文化、旅游和教育等行业注入了全新
的活力。
戴上VR眼镜,观众仿佛置身于“滕王阁”中。这项创新
体验将艺术、科技和情感相融合,体验者不再只是旁观者,
成为穿越者与参与者,身临其境感知历史文化的脉络。
这一创新体验是由元客视界光场技术打造沉浸式空间视
频制作系统。该系统通过数十台高精度相机捕获表演者一组
动态图像或视频数据,采用AI算法重建出数字人(物)的3D
信息,再结合VR/AR/MR技术与渲染,生成6Dof交互、虚实
融合的沉浸式空间视频。目前,已广泛应用于VR内容制作与
教学、影视特效制作等行业应用。
未来,元客视界将继续秉持技术创新,开发更多、更先
进的工具来支持超高清视音频制作,携手各行业伙伴,共同
推动行业创新发展。
元客视界 / 供稿
36
凌云动态
NEWS
元客视界携 xR/VP 虚拟制作解决方案亮相 VPS 2024
目前,该方案已成功支撑2024抖音美好奇妙夜主题晚
会,元宇宙文旅短片《王勃归来》,光年奖创意短片《播种
梦想,逐梦未来》以及古装奇幻武侠剧《烽影燃梅香》等,
进一步展现了元客视界xR/VP虚拟制作解决方案在影视制
作、广电传媒等领域的应用前景与技术实力。
2.沉浸式空间视频,小“眼镜” 大“空间”
此外,在“沉浸式空间视频”展区,用户通过佩戴MR
头显,便可置身于滕王阁的虚拟场景中沉浸式感受虚实融合
的魅力。
近日,VPS 2024第三届上海国际虚拟制作大会暨展览会
在上海申迪文化中心圆满举办。本次大会以“虚实融合,数
智共生”为主题,聚焦VP、xR、AIGC、数智人四大技术领
域,邀请来自虚拟制作、艺术创意、数字人等技术专家与行
业意见领袖围绕技术与应用、艺术与科技、产业与教育的充
分融合展开思辨互动。
1.xR/VP虚拟制作解决方案,打造内容制作新范式
元客视界xR/VP虚拟制作解决方案采用FZMotion多相机
追踪系统,凭借高精度与稳定性,实现了多摄像机机位的同
步追踪,确保在不同角度下都能捕捉到细腻且连贯的画面动
态。同时,一套系统也可实现对数字人、道具AR交互的实时
追踪,为创作者提供了丰富的创意空间与互动可能性。
自研InFision虚拟渲染系统也是该方案的一大亮点。系
统支持大屏实时渲染,同时高效完成镜头、位置、颜色、时
延等校准,将现实和虚拟完美融合在一起。值得一提的
是,InFision系统在处理复杂场景时仍能保持出色的渲染效
率与稳定性,为高质量影视作品制作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
撑。此外,系统还支持4K超高清制作,有效满足用户对画面
清晰度的要求,提升影视作品的制作质量与观赏体验。
凌云动态
NEWS
知识和理性是我们事业腾飞的翅膀 37
这一创新体验是基于元客视界光场采集系统来实现。首
先,通过数十台高精度相机捕获表演者一组动态图像或视频
数据,采用AI算法重建出数字人(物)的3D信息,再结合
VR/AR/MR技术与渲染,生成6Dof交互、虚实融合的沉浸式
空间视频,可广泛应用于VR内容制作与教学、影视特效制作
等应用。
3. xR演播室,开启视频生产“新视代”
此前,央视关于“摩羯”台风的一条气象预报视频惊艳
全网,通过对虚幻引擎+XR+虚拟演播室技术的融合应用,将
台风“摩羯”的破坏力生动直观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会上,元客视界xR产品线总监李伟琦在《虚实融合的下
一代电视演播室》主题报告中指出:下一代电视演播室是对
xR、动作捕捉、光场重建与AI数字人等技术的深度融合,具
备生产立体视觉内容的能力。
元客视界基于10多年自主视觉图像技术积累,已先后服
务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北京台、深圳台等标杆客户。此次,
推出的xR虚拟演播室解决方案不仅继承了传统演播室的优
点,更在此基础上实现了真实立体、实时拍摄、实时互
动、AI实时驱动等多项技术的突破,为用户提供了全息化、
沉浸式、交互式节目视听体验。
深圳卫视 xR 演播厅
粤港澳超高清数创产业园新一代演播室
总台新一代演播室
4.协同育人,构建创新人才“蓄水池”
在9日下午举办的大视听实践教学创新论坛上,浙江传
媒学院胡一梁、南京大学传媒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
白净、温州大学人文学院广告系赵颖、南京艺术学院影视艺
术学院刘畅、元客视界副总经理李淼等十多位嘉宾汇聚一
堂,围绕大视听类专业建设的产教融合议题展开圆桌对话。
李淼指出:“产业界面临的人才问题,最终还是会回归
到教育上。因此,元客视界在产教融合方面做了很多探索,
通过研发配套教学课程、实践训战等一系列举措,为老师们
提供丰富教学素材的同时也让学生获得了宝贵的实战经验,
实现学校、企业与学生三方共赢。”
科技赋能,创新引领。深化教育与产业的双向互动与融
合,是推动行业创新升级、实现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
径。未来,元客视界将继续秉持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力,积极
探索和构建具有示范性的应用场景,为国产化先进技术的普
及与应用提供更多可能性。
元客视界/供稿
38
凌云动态
NEWS
近日,粤港澳超高清数创产业园正式开园,并同步启用
了“超高清公共服务平台”。在开园仪式上,元客视界与粤
港澳超高清数创园区签订了两项战略合作。
总投资过亿,粤港澳超高清数创产业园开园
粤港澳超高清数创产业园隶属“中国(广东)超高清电
视先锋行动计划”重点项目,由深圳广电集团旗下的天擎数
字公司和国家超高清视频创新中心(深圳)、宝视达广告控
股三方联合打造。元客视界作为合作伙伴之一,为园区提供
了xR+VP解决方案配套软硬件服务与支持。
据了解,产业园总投资超过亿元,园区配备30000㎡垂
直产业空间、6000m2
共8个影棚,以及AI智算中心,还拥有
基于自主标准的全流程8K内容制作技术、3D原生技术、xR/
VP虚拟拍摄技术、AIGC数字人影视技术、AI超分技术,并与
华为云媒体渲染技术合作。
作为华南首个8K超高清1.95mm XR+VP摄影棚,粤港澳
超高清数创园xR虚拟影棚采用元客视界FZMotion摄像机追踪
系统、高精度动捕相机、InFision虚拟渲染系统,支持超高
清xR+VP双拍摄流程需求。
元客视界是国内领先的数智内容智能创作工具平台提供
商。自2022年成立以来,不断拓展其业务范围,产品及解决
方案已广泛应用于广电、影视、文旅、教育等多个领域。
在xR虚拟拍摄领域,元客视界推出的xR/VP虚拟制作解
决方案,已成功支撑多个行业标杆项目,包括“光年奖创意
短片《播种梦想,逐梦未来》、古装奇幻武侠剧《烽影燃梅
香》、元宇宙文旅短片《王勃归来》、2024抖音美好奇妙夜
主题晚会”等。
凌云动态
NEWS
知识和理性是我们事业腾飞的翅膀 39
今年以来,虚拟拍摄技术在国内蓬勃发展,应用范围不
断扩大,已涵盖热播电视剧、短剧、京剧电影、舞台剧和剧
情长片等多个领域。元客视界MAC元宇宙演艺制播科技中心
自开棚以来,已成功支撑央视【花开中国】—《旋·舞》、《
足球有点‘缘’》、《国风超有戏》多档节目xR拍摄与录
制;抖音短剧《我的人鱼夫君们》xR拍摄;《柒两人生》幕
后揭秘直播;奥运冠军xR访谈节目《中国力量》等多个标杆
项目。
此次,元客视界与粤港澳超高清数创园区的合作,将进
一步加快国内虚拟拍摄产业的发展,提升xR/VP虚拟影棚在
影视、广电行业的应用热度,为超高清视频产业的创新与发
展注入新的活力。
元客视界 / 供稿
贤者云集,相聚青岛。2024年11月2-3日,中国自动化大
会在青岛成功举办。本届大会以“新质发展 智控未来”为主
题,邀请了10余位院士和300余位高校、科研院所校长、院长
等学术精英与会,围绕自动化、信息与智能科学与技术等科研
领域的最新发展与应用趋势进行分享交流,共话产业新未来。
元客视界作为自动化科研领域的技术代表企业,携手宇
树科技联合展出FZMotion具身智能数据采集解决方案,以前
沿技术方案引领自动化、具身智能的发展。
去年12月,元客视界在首钢园冰壶馆成功打造了国内最
大xR+VP虚拟影棚⸺MAC元宇宙演艺制播科技中心。该中
心集文化演艺、内容制播和科技研究于一体,拥有超7000m2
专业拍摄场地,挑高12m。其中,xR+VP虚拟拍摄影棚超
3000m2
,采用422m2
高分辨率LED屏,Sony 4K广播级/8K电
影级摄像机拍摄系统,国内首套Disguise VX4+媒体服务器
以及超高清视音频系统等全套虚拟制作解决方案。
元客视界 FZMotion 具身智能数据采集方案亮相 CAC2024
40
凌云动态
NEWS
元客视界通过FZMotion光学运动捕捉系统将人体骨骼
数据直接映射到宇树H1机器人构型并驱动本体,高精度采
集机器人本体的姿态和运动轨迹真值,优化任务策略和控
制算法。
中国自动化大会现场 - 元客视界 × 宇树科技展台
基于 FZMotion 光学运动捕捉系统的机器人遥操作场景方案
1.人形机器人数据采集工厂,元客视界×宇树科技
为了让机器人适应复杂环境和任务的泛化性,大规模的
模型对于海量训练数据更为渴求,基于此,元客视界打造出
高效率、低成本的FZMotion具身智能数据采集解决方案,助
力人形机器人快速实现商业落地。
FZMotion:英伟达仿真平台打通与机器人本体驱动
余音尤绕梁,未来更可期。CAC2024虽已落幕,日新月
异的自动化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融合创新、前沿突破迸发出
全新活力。
此次参展,我们得以从运动捕捉、智能体追踪等多个维
度,展现了自己的技术实力与创新理念。面向未来,元客视
界将充分发挥技术和经验优势,积极推动自动化领域协同创
新科研平台建设,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迅猛发
展,赋能千行百业、赋能未来世界。
2.关于「元客视界」
元客视界是凌云光设立的全资子公司,主要面向元宇宙
虚拟现实、Web3.0时代数字人、沉浸媒体、全息通信、计算
光学成像等应用,已形成光场建模、运动捕捉、全景成
像、XR 拍摄等在内的产品布局。
元客视界 FZMotion 光学运动捕捉系统
FZMotion智能体位姿追踪系统是元客视界自主开发的运
动捕捉采集与分析系统,可以实时跟踪测量并记录三维空间
内点的轨迹、刚体的运动姿态以及人体动作,空间定位精度
可以达到亚毫米级。
FZMotion动捕系统在无人机室内定位、仿生机器人运动
规划、机械臂示教学习、气浮台位姿验证、水下运动捕捉等
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已经与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
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
高校开展合作。凌云光·元客视界致力于为高校提供完备的解
决方案,助力科研发展。
元客视界 / 供稿
凌云动态
NEWS
知识和理性是我们事业腾飞的翅膀 41
近日,2024中国新媒体技术展在湖南长沙成功举办。本
届技术展紧扣“文化和科技融合”主线,开设了媒体技术国
家实验室展区、人工智能展区、音视频技术展区、数字文化
技术展区、马栏山“文化+科技”主题展区,聚焦人工智能
赋能媒体融合发展、智媒技术服务智慧文旅和数字文博等技
术应用场景,吸引了众多观众前来参观、体验。
FZMotion 亮相 2024 中国新媒体技术展
服装,随着音乐舞动,一旁的屏幕上,两个不同的虚拟形象
也跟着同时起舞。
1.新技术驱动新应用
在媒体技术国家实验室展区内,4家国家重点实验室带
来了一大批前瞻性、创新性技术。其中,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超高清视音频制播呈现国家重点实验室展示了一系列超高清
视频技术和设备,包括 8 K 超高清摄像机、高动态范围
(HDR)显示技术,这些先进技术的引入和应用,显著提升
了观众的视觉体验,使他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更加清晰和真
实的画面效果。
此外,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北京新影联影业、灌木文
化、凌云光·元客视界联合出品的中国首部AI全流程动画电影
《团圆令》片段节目亮相,吸引了众多目光。与以往电影生
产模式不同的是,通过引入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成功省去
了传统电影制作中的建模、材质、骨骼绑定等多个环节,实
现制作流程从人力主导向智能驱动的转变。
2.新技术打造新业态
在马栏山“文化+科技”主题展区,两名演员身着特殊
这一精彩演示背后,得益于元客视界自研FZMotion光学
运动捕捉系统的应用。该系统利用专用动捕相机向表演者身
上的反光标记点精准投射红外光,再反射回动捕相机,可实
现对表演者身上标记点的精准定位,通过算法解算出人体骨
骼信息。而动捕数据信息可以实时驱动已经进行绑定的虚拟
人物模型,虚拟形象便能同步“复刻”表演者的动作。
该系统采用全新升级骨骼解算算法,针对游戏动画场景
中翻滚、仰卧、爬行、双人对打等动作场景,即使在Marker
点被遮挡情况下,也能实现数据自动修复,确保骨骼数据稳
定输出,动作流畅,动画生产质量细腻保真;同时,相较于
传统手工动画制作效率提升50%以上。目前,已成功支撑《
燕云十六声》、《镖人》、《春草传》、《搜神记》等一系
列国产游戏、动画动作捕捉。科技是文化的迭代手段,文化
是科技的应用场景,两者双向奔赴,催生出新型文化业态和
新的经济增长点。未来,元客视界将继续秉持“科技+文
化”的发展理念,以创新的技术推动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
展。
元客视界 / 供稿
42
凌云动态
NEWS
10月18-20日,首届影像科技发展与新文科建设研讨会
暨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影像科技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河北科
技大学隆重举行。本次会议重点围绕影像科技与新文科教育
融合创新、人才培养策略、创新实践研究、人工智能语境下
的影像发展研究等议题展开深度研讨;还特别增设了
Futurity Short Film Festival未来短片展映交流活动。
助力产教协同,元客助力影像科技教学创新发展
进产品及解决方案,实现数字人、物、场、境的整合,有效
满足当前高校与职校在影视、动画、数字媒体、视听传媒等
艺术学科教学、实训、应用等多方面的需求。
基于自研FZMotion光学运动捕捉系统,与北京电影学
院、中央美术学院国际学院共建视效动捕联合实验室,推动
动捕技术在影视动画制作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基于自研LuStage光场重建系统,为国内首部儿童科幻
电影《飞向月球》采集并制作了超写实数字人董浩;此
外,LuStage还应用于清华大学数字人研究,助力实现业内
领先的AI 3D数字人生产流程;
基于InFision虚拟渲染系统,联合中国传媒大学,为“
刘慈欣”特别出演的光年奖宣传片《播种梦想,逐梦光年》
提供虚拟拍摄技术;
基于全栈式解决方案,为全国大学生48小时虚拟制作大
赛提供了全方位技术服务支持,包括不限于课程培训、实操
指导、虚拍场地、设备等一系列软硬件支撑。
此外,元客视界打造的超高清虚拟视频制作教学实训平
台,更是将技术与艺术相结合,通过建设高精尖实验室、实
训室,为教师提供了打造精品课程的技术支持,同时也为学
生提供了更加贴近市场需求的拍摄制作实践机会,为培养与
市场需求紧密接轨的高素质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元
客视界将基于自身在超高清虚拟制作技术领域的行业积累,
不断拓展与高校、职校合作广度与深度,通过共建实训基
地、开展联合教学、推动科研项目合作等多种形式,促进教
育资源与产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教育与产业的良性互
动。
元客视界/供稿
元客视界作为影像科技专业委员
会会员单位受邀参加,教育事业部总
监史光耀发表《超高清虚拟制作技术
的教育实践探索》主题演讲。与此同
时,元客视界还为“最佳毕设短片—
《老马》、最佳AI短片—《星河筑
梦》、《泅渡》—最佳编剧”等多个
获奖佳作及个人赞助了精美礼品。
史光耀表示:在当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背景下,超高
清虚拟制作技术正深刻影响并重塑着教育行业的生态格局,
尤其在以影视制作、动画设计等创意方向为代表的学科发挥
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元客视界作为国内领先的数智内容智能
创作工具平台提供商,基于立体视觉图像技术积累,自主研
发了光场建模、全景摄制、运动捕捉、虚拟拍摄等一系列先
凌云动态
NEWS
知识和理性是我们事业腾飞的翅膀 43
当前,音乐综艺类直播节目的实时性和互动性,一方面
给观众增加了未知的乐趣和天涯共此时的沉浸体验,另一方
面也对节目组制播技术创新能力以及现场调度能力提出了巨
大考验。
FZMotion 助力抖音美好奇妙夜 AR 演绎
时的晚会直播过程中,FZMotion以其卓越的性能,为抖音美
好奇妙夜AR效果的呈现提供了稳定且流畅的直播画面,不仅
让电视机前的观众看到丰富多彩、美轮美奂的节目效果,也为
抖音美好奇妙夜的实体舞台增添了充满想象力的空间变化。
近日,2024抖音美好奇妙夜在北京华熙LIVE·五棵松场馆
圆满落幕。北京元客视界科技有限公司作为本次晚会AR技术
支持方,运用FZMotion摄像机追踪技术,为抖音美好奇妙夜
AR节目提供了稳定的技术支撑。
例如,在舞台剧《Dou宇宙漫游记》节目中,星有野突破
次元,穿越宇宙黑洞来到舞台中央,让动漫爱好者激动不
已;在《娃娃脸》节目中,卡通元素与现实舞台巧妙融合,糖
果、星星悬浮空中,不仅为唱跳表演者增添了几分童真与梦
幻,也让舞台瞬间变得生动活泼;在《经过》曲目中,流星划
破虚拟的夜空,在舞台中央绽放,化作漫天繁星,既体现了对
过往的告别,也展现了对未来的期许……
1.FZMotion 精准追踪 稳定输出
FZMotion是元客视界自研动捕品牌,可实时跟踪测量并
记录三维空间内点的轨迹、人体、刚体等运动姿态,空间定
位精度可达亚毫米级,在XR虚拟制作中可支持摄像机多机
位、演员、道具等全域目标同步追踪。
在本次抖音美好奇妙夜晚会直播现场,采用FZMotion多
机位虚拟追踪技术,以此呈现AR轨迹效果。在本次长达三小
远距离、大范围,追踪无忧:FZMotion有效跟踪高度达
24米、宽度达50米的物体,且能稳定跟踪快速移动的直轨摄
像机。
性能稳定,经受直播考验:不仅能经受住长时间的直播
考验,且在复杂环境下也能稳定追踪。尤其在晚会现场有烟
雾、激光射灯、劲爆音乐以及近万观众的情况下均不影响跟
踪效果。
技术创新,满足复杂环境下大型综艺晚会直播:FZMotion
配备了遮挡膜,可有效避免激光灯对相机的损伤;此外,在启
动时可以关闭蓝色LED灯,满足节目现场黑场环境要求。
2.元客团队全力以赴 能打胜仗
大型音乐直播晚会,现场环境尤为复杂多变。而作为抖
音一年一度的盛会,美好奇妙夜更是将舞美、音响、表演环
境等各个方面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同时,也在AR效果呈
现,团队配合、项目调度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4
凌云动态
NEWS
为保障晚会现场AR创意稳定呈现,元客视界技术团队早
在国庆期间就投入到了抖音美好奇妙夜的项目筹备中。从对
现场环境的细致勘测,到对技术设备的精心调试;从每个AR
场景的创意展现,到与导演组的紧密沟通协作;从技术设备
的科学部署,到软件系统的深度优化,元客视界技术团队都
力求做到极致,最终实现FZMotion在400平米、8000多人晚
会现场精准追踪,完成节目组对既定AR效果呈现的要求。
抖音美好奇妙夜的成功举办,不仅是音乐综艺直播制播
技术的大胆尝试与突破,也展现了元客视界在广电娱乐内容
创新上的积极探索,再次印证了FZMotion在承接大型晚会
AR技术服务方面的卓越能力。
未来,元客视界将持续进行技术创新,不断突破,为广
电娱乐行业带来更多精彩与可能!
元客视界/供稿
《传世古建》栏目倾力呈现中华古建筑瑰宝,元客视界助力传承千年匠心
一砖一瓦,见证岁月流转;一心一
意,传承中华匠心。《传世古建》栏
目,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华语环球节目
中心精心打造,自12月29日起每周日
22:00在CCTV4倾情播出,带领观众探寻
天坛、应县木塔、拙政园、宏村、永定
土楼、悬空寺、佛光寺、隆兴寺、永乐
宫等古建筑的无尽魅力。元客视界为重
现中华古建筑的魅力提供了强有力的技
术支撑。
元客视界凭借其前沿的扫描重建技
术,为山西应县木塔、悬空寺、佛光寺
以及河北正定隆兴寺等古建筑提供了精
细至极的三维重建模型。这些模型不仅
精确还原了古建筑的原始风貌,更通过
高精度的数据处理,使得古建筑的重建
模型栩栩如生,为观众呈现了一场视觉
与文化的双重享受。
在这场文化盛宴中,元客视界大场
景建模技术,为这些古建筑打造了精细
的基础实景三维模型,让古建筑的每一个细节都得以完美呈现。在这场多维度探
微古建非凡魅力的旅程中,节目从建造理念、建造技艺、美学追求、传承创新等
多个维度,深入挖掘中国古建筑的历史底蕴和艺术价值。
《传世古建》通过元客视界的技术赋能,不仅让观众领略到“摹画自然”的
艺术追求、“宜人之居”的生活智慧、“千载屹立”的历史坚韧,更是对“公输
天巧”的工匠精神和“细节之美”的巧夺天工进行了现代科技的诠释。元客视界
有幸参与其中,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了一份力量。
元客视界/供稿
客 户 论 坛
知识和理性是我们事业腾飞的翅膀 45
乔布斯曾表达:希望手机能够像一块「充满魔力的玻
璃」。它不仅韧性好、高抗弯、抗划伤和抗冲击,还承载着
所有功能与交互。而从一块玻璃变成一块屏,会经过蒸镀、
封装、切割、磨边、贴合、键合(bonding)、组装、点灯
及老化等上百道加工和检测程序。显示屏功能越多、品质越
高,制程就越复杂。有些缺陷人眼难以察觉,一个0.05mm
异物可能导致贴合不均,引发画面畸变或触摸不灵敏。一个
5um裂纹可能在后续加工中扩展,引发破碎最终导致整块屏
幕报废。无论工艺如何发展,玻璃的脆性使得裂纹、破损、
崩边、划痕、毛刺、亮点、暗点等缺陷难以完全避免,其材
质透明、反光等问题也使玻璃质量检测难上加难。近期,凌
云光为某国际玻璃盖板龙头提供了中小尺寸显示屏一站式质
量检测解决方案,该方案覆盖了从Cell(成盒)到Module(
模组)制程多检测工序,包括外观检测、点灯检测、老化测
试等关键环节,精准检出及分类各种微小缺陷,漏检率、过
检率和稼动率均达到了先进水平。
1.从Cell到Module多制程成像,多工艺质量检测解决方案
作为玻璃盖板行业的龙头,客户专注于3C消费电子和车
规级显示屏生产,近年来不断提升其成品分辨率。同时,从
工装夹具、模具、专用设备到生产工艺以及原材料和辅料的
开发制造,客户实施了精益管理,每一道或两道制程后都会
加一道检测设备,不仅用于缺陷检出,还从漏检率、过检率
和稼动率等角度监控生产过程。“以高稼动率来说,这不仅
意味着设备几乎可以24小时不间断运转生产更加高效。也意
味着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损坏的风险相对较低”。显示屏项目
1)Cell工艺段:检测/测量
μm级高清成像 缺陷精准分类分级
在玻璃切割或磨边过程中,需要精确控制截面形状和尺
寸,避免出现裂纹、尖角、毛刺等。“以切割来说,如果将
切割面放大数倍,就能够看到细小的裂纹。这些缺陷可能因
外部应力而爆片”。
•检测难点:除了要检出极轻微起伏缺陷,还要精准区
分出缺陷类型。“同样是气泡缺陷,闭口泡位于玻璃内部影
响玻璃外观,而开口泡位于玻璃表面可能引发爆片”
•检出内容:检测区域5mm,崩边、崩角、磨边测量、
切割测量;成像精度4.3μm/pixel;检测/测量精度10μm
•检出效果:基于公司自主研发的LusterLVM工业领域通
用视觉大模型,利用定制F.Brain算法进行模型训练与调优、
辅助标注、算法检测,实现更精准的缺陷识别和细分,漏检
率<0.1%;过检率<1%,稼动率≥99%
2)Module工艺段:点灯检测
设备替人 效率翻三倍
全“屏”实力,精检入“微”,凌云光助力玻璃盖板龙头多制程质检
文 | 品牌部
团队经过大量场内外验证和改进,全面量化地研究分析了人
眼识别的条件与各种参数,增加一致性测试,制定了超越人
眼极限的质量检测标准,并定制出一整套显示屏质量检测解
决方案。
以 LCD 制程工艺为例
具备从 Cell 到 Module 全视觉制程全检测能力
客 户 论 坛
46
在生产中,显示屏面板难免会出现亮暗点、亮度不均、
颜色不均等缺陷,“正常来说,显示面板每一颗像素都是能
发光的。但在点灯时会发现,这个地方不亮,那地方亮了,
或者这地方有个很亮的点,那地方有个暗色的点,检测的话
就需要把这类不良挑选出来”。
•检测难点:传统的检测方法是通在工厂暗室中由人工
完成,工人长期在暗室中的高对比亮光暴露下,容易造成眼
睛损伤,检测准确性及稳定性也会受到影响
•检出内容:点、线、mura、异物、Touch
•检出效果:自动化点灯检测设备代替人力,效率翻三
倍;漏检率<0.2%;过检率<5% ;稼动率≥98%
3)Module工艺段:老化测试
行业首创大腔体高低温老化测试机
普通显示屏的老化测试通常使用高温老化炉即可,但车
载屏的使用环境更为严苛,需适应全球范围从极寒到酷热的
极端温差条件。为确保屏幕在极端温差下仍保持高性能,客
户不惜成本定制独立产线,并采用凌云光自主研发的
MODULE高低温老化测试机。
该设备采用行业首创大腔体设计,在-40°C~+85°C宽温
范围内,能够精准控温模拟环境,提供老化性能测试与评
价。测试内容包括温度、湿度等关键指标,循环测试时间长
达6h,设备稼动率≥98%,全面快速验证产品的可靠性、持
久性和耐用性,而不会对产品造成损害。此前,行业内仅能
在实验室进行小腔体高低温测试,而该设备填补了国内大腔
体高低温老化测试领域的空白,真正实现了产线应用。
方案整体运行后,自动化检测配套实现了从人工到半自
动/全自动化生产的转变,有效化解了海外生产线质检人力短
缺与品质基准不统一的难题。在减轻客户出海面临的供应链
管理压力的同时,采购成本也大幅降低。
自2006年起,凌云光深耕显示屏行业,积累了深厚的技
术实力与工程经验。显示屏一站式质检解决方案背后,是核
心算法、光源、镜头及智能相机等在内的软硬件融合创新,
也是凌云光二十余年来长期自主研发和投入的成果。未来,
公司将继续专注于端到端质量管理,以更完善的解决方案不
断提高全尺寸、全品类、全形态显示屏的质检水平,推动行
业向高质量方向发展。
品牌部 / 供稿
此外,方案满足车载厂生产数据保存6个月以上的要
求,支持MES数据上抛及溯源,这些数据将被抛送到全球相
关部门,用于分析设备性能,并在用户端发现不良时进行回
溯追查。
2. 软硬兼容,“一产多型”换型不焦虑
如果说智能工厂上半场是AOI设备入场,那么下半场则
是AI+AOI全流程闭环的智能化实施。换句话说,这也是凌云
光整体解决方案的真正价值所在⸺自研软硬件技术,具有
很好的兼容性。
客户拥有柔性生产线,能够应对来自终端客户高度定制
化的需求,生产出各种比例和形状的显示面板。每次换型不
仅是更换面板规格,而是涉及到对生产线的重新排线和调
整,这极其影响效率和质量稳定。反之,高效换型也意味着
极高的生产能力。
凌云光基于大模型AI能力和原有的质量管理软件构建了
云边端一体AI整体解决方案,实现了从数据收集到模型调整
和部署流程的自动化,简化切机流程,为客户带来成本节
约、生产效率提升等显著成效。
“目前,同一条产线已实现中小尺寸和大尺寸显示屏的
灵活生产,普通复杂度的玻璃品类切换通常需要4小时,AI
换型可以缩短到1小时”。
客 户 论 坛
知识和理性是我们事业腾飞的翅膀 47
受产品设计、材料质量、制造工艺、生产条件等影响,
锂电池正负极片边缘的金属箔在制造过程中会发生弯曲或折
叠,这种现象称为极耳翻折。
1.怎么折,都危险
极耳翻折根据具体形态的差异可分为全翻折、局部翻
折、撕裂破损等。但不管哪种形态的极耳翻折都关系到电池
的安全性,不容忽视。
极耳翻折的不同形态
锂电池的正负极通过极耳与外部连接,如果极耳发生翻
折,电流的流通路径将受到阻碍,可能导致电池无法正常工
作。由于电流受阻,电池内部可能产生过多热量,导致温度
升高。长时间的高温环境会加速电池的老化过程,缩短电池
的使用寿命。同时,高温还可能引发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
增加电池短路的风险,引发火灾等严重安全事件。
除了安全隐患以外,不良品带来的客诉、返工等问题更
是严重侵蚀企业利润。
2. 要检出,有难度
为防患于未然,各企业也在寻求有效的解决方案,但锂
电池极片极耳翻折检测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
首先,传统人工目视检查存在漏检,受制于产品类型,
极耳层数,员工疲劳等因素。其次,铜箔、铝箔表面光滑且
反射性强,对视觉设备检测提出更高要求。再者,极耳翻折
的检测还需要考虑电池的完整性和安全性,要避免检测过程
中对电池造成任何形式的损伤。这就要求检测装备不仅要具
有高精度和高灵敏度,还需具备良好的安全性能。
3. 好方案,已落地
作为国内较早进入机器视觉领域的企业之一,凌云光秉
持自主创新的研发理念,相继攻克了计算成像、精准成像等
诸多难题,并将研发成果逐步转化为能解决客户实际问题的
落地方案,推出了BatteryTANK锂电池极耳翻折检测装备。
该装备可检测极耳局部翻折、全翻折、撕裂、褶皱、缺失等
多种形态缺陷,性能卓越。
可检测各类翻折(包含死折,小撕裂)且能保证过检
<0.5%,漏检0;全翻折数层数过检<0.5%。
换型快速,24小时内完成,检测效果达到正常检测标
准。
2023年,BatteryTANK锂电池极耳翻折检测装备在首个
客户现场完成验证并顺利交付。此后,该设备陆续交付至多
个头部客户并稳定运行,累计检测超过百万片极耳。
锂电池极耳翻折检测装备凭借精准的检测能力和可靠的
运行表现,不仅有效降低了不良品率,还极大提升了生产线
的检测效率,真正地帮助客户从细微缺陷中“抠”出安
全,“榨”出利润。
展望未来,面对锂电池行业的新变化和新需求,凌云光
将不忘初心,持续创新与深耕。从电极段的视觉检测系统,
到装配段的极耳翻折与撕裂检测装备,再到包膜外观的智能
检测装备,我们将为行业提供更加全面的视觉检测方案,全
力服务每一位客户!
BatteryTANK 锂电池极耳翻折检测装备亮相
文 | 品牌部
客 户 论 坛
48
毫厘之精,虚实之美!凌云光助力科技巨头打造全新 VR 体验
文 | 品牌部
生产车间一角,VR眼镜新品试产正在进行,质量团队的
成员们紧盯着屏幕上闪烁的参数,随时准备捕捉任何异常。
新的改版让结构件更加微小,尤其是那些直径仅有2毫米的
螺丝,它们的安装精度直接影响整机性能。
“成了!”当最后一个螺丝的检测状态显示为绿色时,
团队的心终于放下。每个人都明白,在这个小小的空间里,
承载的不仅是对消费者高品质交付的承诺,也连接着通往栩
栩如生的元宇宙世界的无限可能。
近期,凌云光AOI设备凭借先进的光学成像技术、图像
识别以及数据处理能力,在国际某VR/AR巨头中成功应用。
该设备能够对VR眼镜内部的螺丝、扣排线、铰链支架、泡
棉、弹簧夹等数十个关键点位进行自动化精准检测,机台过
杀率和故障率极低,超越客户预期,帮助客户在DFM工艺及
后续量产阶段持续顺利推进。
1.螺丝钉?不,它们是mm级“工业大米”
VR设备被视为进入元宇宙的关键载体,但长时间佩戴
可能导致疲劳、眩晕甚至醉酒感。小巧轻薄、成像清晰的佩
戴体验对于推动VR向大众市场的渗透至关重要。为了实现
这一目标,该客户将新一代VR眼镜高度集成化,力求将所有
可能压缩的尖端科技都融入其中,包括芯片、显示屏、透
镜、麦克风、扬声器、传感器、摄像头以及保证续航的电池
等组件。
相比组件,有着“工业大米”之称的微型结构件,数量
种类繁多,一些仅有毫米级别。在大规模生产线上,它们也
是质量检测中不可忽视的细节。然而,许多结构件互有遮挡
和干涉,这让检测工作非常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