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届中国(长安)学花博览会THE32NDCHINA(CHANG'AN) ORCHID EXPO
蘭香秦嶺常來長安

第三十二届中国 (长安)兰花博览会会刊编委会
总顾问朱根发
顾问陈少敏孙智勇 李卫东刘伟平叶新才 向廷藻 张章熙 刘宏远
主编杨凤玺 周应均执行主编张军峰
编委
杨凤玺 周应均 徐哗春 杨秀梅张军峰 云溪张立 张怡君尉妙英李洁伍月
主办中国花卉协会兰花分会
承办
西安市兰花协会
陕西大秦岭兰花生态种植有限责任公司
兰花赋
商子秦
中国兰花,东方美神,花中君子,名冠芳林。根植神州热土,天赋禹甸基因;香誉百花王者,抖擞中国精神。
国兰芳史,春秋千载,高洁典雅,圣贤同尊。岁序更替,得日月星 辰光耀;雨露泽润,聚名山大川气韵。其色美奂美轮,素若仙妹,丽似 霞锦;其香馥郁袭人,馨然淡雅,旖旎氤处;其型花艺精湛,仙姿端 庄,叶瓣映衬;其品不染纤尘,高雅清逸,独秀乾坤。
国兰传奇,九皖魁品,典籍载录,翰墨缤纷。屈子离骚,高标诗魂;艺苑竞秀,卓尔不群。共美梅竹菊,有贤哲情操;纵横诗书画,具文化神韵。无冕国花,自拥亿万之“兰粉”;盛名国香,早入诗家之长吟。城有国兰,君子气象,家有国兰,百福具臻。
博览盛会,国兰报春,以花为媒,长安迎宾。秦岭祖脉屏护,青山绿水赏心。香透大美长安,升华文化自信。
秦岭兰,长安花,扮山河锦绣;中国兰,君子风,开家国鸿运。
注:本文系“兰香秦岭常来长安”第32届中国(长安)兰花博览会征文大赛特等奖
序
中国兰花博览会是中国花卉协会兰花分会1988年创办的权威性、群众性和国际性的交流平台,已在广东、云南各举办了5届,四川各举办了4届,贵州、浙江各举办了3届,江苏、湖北和福建各举办2届,广西、重庆、河南、湖南分别举办了1届。经过30多年的打造,已成为我国规模最大、档次最高、影响最广的国家级兰花盛会,品牌影响力显著提升。第三十二届中国兰花博览会将于2025年4月15日至4月19日在西安市长安区太乙宫街道太乙大秦岭花谷举办,这是第一次在西安举办,也是首次在中国蕙兰产地秦岭北麓举办,这是陕西兰友的盛事、喜事,广大兰友翘首期盼已久。
长安,素有“神州首邑”之美誉。秦岭,和合南北、泽被天下,是我国的中央水塔,是中华民族的祖脉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秦岭北麓分布有72峪,长安区独占24峪。古有“八水绕长安”之说,其中沣、高、、产四条河流皆源于秦岭北麓的长安区境内,更有南五台、翠华山、太兴山等名山绵延于此。
长安是《诗经》的发祥地,是唐诗的故乡,许多脍炙人口的古诗都诞生于此。在这里也产生了许多描写兰花的诗词。唐李白的《兰花诗》: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韩愈《幽兰操》:兰之猗猗,扬扬其香。众香拱之,幽幽其芳。杜牧《和令狐侍御赏蕙草》:寻常诗思巧如春,又喜幽亭蕙草新。本是馨香比君子,绕栏今更为何人。自古兰花就是文人雅士喜爱之物,经过千百年的熏陶,广大老百姓喜兰爱兰也达到了高潮。城有国兰,君子气象,家有国兰,百福具臻。
蕙兰主要分布在中国,尤其以陕西秦岭地区的蕙兰最为著名,多生长在800-2000米的林下、山谷或溪边,喜阴湿环境。长安是它的重要繁殖培育地之一。
“我爱幽兰异众芳,不将颜色媚春阳。西风寒露深林下,任是无人也自香。”兰花,作为花中四君子之一,向来以高洁典雅的品质闻名。在秦岭山脉,兰花肆意生长,其馥郁芬芳飘散至神州大地。长安蕙兰,堪称兰花中的珍稀瑰宝,备受世人推崇。在长安这片底蕴深厚的土地上,独特的兰文化在漫长岁月中如明珠般孕育而生。
陕西大秦岭兰花生态种植有限责任公司于2013年落户秦岭山脚下,地处长安区太乙宫街办以北2公里处,用地面积500余亩。是集蕙兰种质资源保护、林下生态种植、科技创新与产业化推广于一体的国家级蕙兰全产业链领导企业
西安市长安区花谷农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9月,是集智能生产、生态种植与全产业链运营为体的现代化农业标杆企业,是秦岭蕙兰产业的领航者。
为全方位展示长安对外形象,大力提升长安蕙兰在全国兰花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拓展长安花卉及“名、优、特”农产品的国际、国内市场,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助力西部强区建设,第32届中国(长安)兰花博览会,即将在秦岭北麓的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太乙宫街道隆重举行。
本次兰花博览会以“兰香秦岭常来长安”为主题,全方位展示秦岭的生态之美、兰花的迷人芬芳以及长安人民的热情好客。
赏中外名兰、览长安胜景、交天下兰友、品蕙兰幽韵。
热忱欢迎全国广大兰友和兰花爱好者莅临长安,共品兰香,共叙兰情,共襄盛会!
目录 兰花赋 序





口地理位置
长安区地处陕西省关中平原中部。南依秦岭,地势大体为东南高西北低。位于东经108°38°~109°14^{\prime} ,北纬 33°47^{\prime}~34°18^{\prime} 。东连蓝田县,西接鄂邑区(2018年后为高新区),北与西安市雁塔区、未央区、咸阳市接壤,南与宁陕、柞水二县为邻。
口面积人口
南北55干米,东西52千米,总面积1580平方千米。现实际总面积为1179.64平方千米(不含移交西咸新区、高新区托管部分)。2023年末长安区常住人口164.42万人,长安区户籍总人口114.0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60.58万人,乡村人口53.51万人。
口自然气候
长安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雨量适中,四季分明,气候温和,秋短春长。一般以1、4、7、10作为冬、春、夏、秋四季的代表月。冬季比较干燥寒冷,春季温暖,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 15.5°C ,降水约 600\mathsf{mm} ,湿度69.6% ,无霜期216天,日照1377小时。最冷的1月份平均气温 .-0.9°C ,最热的7月份平均气温 26.8°C 。雨量主要分布在7、8、9三个月。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年平均降雪日为13.8日,初雪日一般在11月下旬,终雪日一般在3月中旬。受地形影响,长安全年多东北风,年平均风速为1.3~2.6米/秒。
地形地貌
长安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多样,横跨两个大地构造单元,以秦岭北坡东西向的“蓝眉大断裂”为界,南侧为秦岭古生代褶皱带,北侧为阶梯式下降的复式地堑构造,出露地层有变质岩、沉积岩和岩浆岩,形成秦岭古生代褶皱山脉、渭河断陷及断裂构造,另有五条阶状隐伏断层组,由东北向西南呈阶梯状依次下降。
长安地形地貌多样,山、川、原皆俱,地势南高北低,东高西低。南为秦岭山地,北为渭河断陷谷地冲积平原区(包括台原),西为渭河冲积平原(含秦岭北麓洪积扇群),东部为黄土台原与川道沟壑。区内最高点海拔2886.7米,最低点海拔384.7米,高差2500多米。境内的山地为秦岭中段北侧终南山地区,西起与高新区交界的滦镇街办洋峪,东至与蓝田县交界的杨庄街道。黄土台原南依秦岭,北和西安市雁塔区接壤,东与蓝田相邻。其间有渭河的数条支流切穿,台原与河川相间分布,面积为187.16平方千米,占区总面积 11.74% 。有神禾原、少陵原(鸿固原)、里原、八里原;洪积平原由秦岭北麓山前洪积扇群组成,主要分布于山前断裂带以南,面积238.79平方千米,占区总面积的 15.04% 。西北部为渭河冲积平原区的主要地区,地势平坦,南北长约28千米,东西宽约17千米,海拔约384~480米。


自然资源
河流水资源:长安区境内有沣河、沪河两大水系。分布有5大主河流:沣河、漓河、河、皂河、沪河。流域面积10平方干米以上的支河流12条:沣河、河、漓河、大峪河、小峪河、太乙河、产河、库峪河、皂河等。沣河流域主要河流有沣河、河、大峪河、小峪河、太峪河、漓河、金沙河等。沪河流域主要河流有沪河、及过境河汤峪河、岱峪河、鲸鱼沟等。境内最大的河流是沣河。长安区有水库29座,其中,小一型6座,小二型23座,分布于10个街道,总库容3503万立方米。城区供水任务主要由区自来水公司承担,供水水源有4处,即长安三水厂(位于何家营,水源为黑河水)、长安二水厂的水源(位于韦曲北塬,地下水源)、子午水厂、秦沣水厂(位于沣峪口,沣河水源),供水管线总长150余干米,日平均供水量约为8万吨,供水人口约40万人,供水面积约50平方千米,城区供水普及率90%以上。

植物资源:长安境内植物资源丰富。主要乔木树木有油松、华山松、雪松、、桦、泡桐等60多种;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和水稻为主,还有谷子、豆类、薯类等;经济作物以棉、油菜、蔬菜、瓜果、花卉为主,还有少量的烟、麻等。蔬菜有70多种,很多是历史传统名菜,如东大的莲藕、五星的白菜、韦曲的韭菜、黄良的墓韭、大峪的莴笋等十多个名产。果类主要有王莽鲜桃、葡萄、樱桃等。山货特产主要有板栗、核桃、花椒、漆木、黑木耳、松香、桂皮等。植物药材651种,蕴藏总量在1万吨以上,国家统一管理的药材有杜仲,国家重点药材199种。
动物资源:从动物地理的分布来看,长安位于古北界南缘向东洋界过渡地带,两个区系的动物种群兼而有之。古北界动物多活在海拔2200米以上的高山地带,东洋界动物多生活在中低山地带。野生动物中,鸟类有朱、黑鹳、白冠长尾雉、血雉、锦鸡、红腹角雉等50多种,兽类有20多种,列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羚牛、二类保护动物青羊、青鹿、林麝等。两栖类和爬行类有20多种,其中属国家保护的一、二类动物有15种,有中华大蟾蜍、花背蟾蜍、秦岭雨蛙、泽蛙、中国林蛙等。境内有省级自然保护区一一牛背梁自然保护区,主要用于保护区内羚牛。
矿产资源:长安金属矿藏资源经矿点检查的有铁矿、铅矿、铜矿、黄铁矿,经普查的有铬铁矿;非金属矿产资源有大理岩、硅石、伟晶花岗岩、粘土、白垩土、石墨、石榴石、蛭石、石棉、建筑用砂等。大部分金属和非金属矿产分布在南部秦岭山区。秦岭以北平原地区具有良好的储存地热水的地质条件,区地热面积约240平方干米,热能储量9亿千卡,相当于1300万吨标准煤的热能。分布于子午、韦曲、郭杜街道一带。
历史沿革
长安在原始社会就是先民劳动、生息、繁衍之地,境内的五楼村、王曲、沈家村、嘴头、杨湾、孙家岩、客省庄等地都分布有六七千年以前新石器时代人类居住遗址。区境沣河下游不到7千米长的两岸,分布有新石器时期村落遗址38处,比20世纪末期长安的村落还要稠密。客省庄新石器时期文化是关中父系社会文化代表。
长安被誉为“神州首邑”“天下福地”“皇家内苑”。在夏朝时属雍州,商代属崇侯国。西周文王、武王建都丰京、镐京,是西安地区最早出现的全国性城市,之后,秦、西汉至隋、唐等共13个王朝建都于长安。
周东迁后,杜人在这里建立汤杜亳国,国号为亳,建都于杜京(今长安区行政中心北),国境跨越渭河北至今三原、礼泉一带。
秦武公十一年(公元前687年),秦灭汤杜毫国后,建立杜县,县治在今雁塔区杜城,是全国最早的建制县之一,今长安区境在其辖区内,隶属于内史。
西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置长安县,长安以此得名。高帝七年(公元前200年)由栎阳迁都长安。长安县初属渭南部,高帝九年(公元前198年)隶于内史。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归京兆郡。县治在城西北横门内,今未央区六村堡北侧。
之后,除王莽新朝、南北朝时后秦曾更县名为“常安”,五代后梁曾更县名为“大安”外,历朝历代都置长安县,惟辖区多变。长安县境与秦之杜县,西汉之杜陵县,东汉之杜陵县、奉明县、渭城县,曹魏之杜县,西晋之杜城县、长陵县、安陵县,北魏之山北县,北周之万年县,隋之大兴县,唐与五代之万年县,北宋之樊川县,金、元、明、清之咸宁县的全部或部分都曾有过辖属关系。
中华民国时长安县(县境东西50千米,南北70千米,东接蓝田县、临潼县,北与高陵县、泾阳县、三原县接壤,西临咸阳市、户县,南毗宁陕县、柞水县)初属都督府民政厅辖,1912年7月后属陕西都督府辖。1914年国民军政府秦省都督府撤咸宁县并入长安县,隶属关中道。长安县治居西安市西大街鼓楼东(今社会路省文化厅招待所处)。民国16年(1927年)改属省政府直辖。民国17年(1928年),西安市政府成立,划出长安县所属域内及四关归西安市辖。1930年撤销西安市,成立长安县城关区管辖西安市区,西安城内及四关归长安县辖。民国27年(1938年)复设西京市(由省会警察局主管西安市区行政)。民国28年(1939年)为躲日寇轰炸,长安县治移驻大兆镇。民国31年(1942年),成立西安市市政处,次年再次成立西安市,西安城关及城周4乡,面积230平方千米从长安划出,归西安市辖。



1949年5月20日,西安解放。1949年6月3日,长安县人民政府成立,长安县人民政府先驻西安慈恩寺(大雁塔),6月6日迁往韦曲镇,6月13日县政府驻西安大兴善寺,7月再次迁往韦曲镇,1949~1953年长安县属陕甘宁边区咸阳分区,后属陕西省人民政府,1958年12月后属西安市政府。2002年经国务院批准、陕西省政府同意撤销长安县设立西安市长安区,9月16日召开撤县设区庆典大会,辖25个乡镇。
口长安新貌
近年来,长安区地区生产总值连续四年突破千亿元大关,西北水电、中交二公局、中油北斗等一大批企业纷纷入住,大学城梦想小镇、长安唐村等大项目、好项目密集落地,综合实力稳居全市第一方阵;64.5公里“三河一山”绿道、54公里“山水文旅体验线”全线贯通,一大批城市公园建成开放,花园乡村基本实现全覆盖。连续两年入选全国创新百强区,首次获评全国高质量发展百强区,先后荣获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创建县、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优秀组织单位、全省“平安区县”、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区、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区等30多项国家、省、市荣誉称号,全国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现场会、全省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现场推进会、全市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万千行动”启动仪式等80余个国家、省、市现场会在长安区召开。
\boxed{\overline{{\mathbf{u}}}} 区位优势
长安区东连蓝田县,南接柞水县、宁陕县,西接鄂邑区,北靠雁塔区、灞桥区和未央区。与高新区、航天基地、曲江新区、西咸新区4大开发区接壤。地铁2号、15号线纵横交织;包柳铁路大通道穿境而过,包茂、连霍、京昆、西安外环高速环绕四周,西十、西康高铁等交通工程取得重大进展;子午大道、南横线长安段等一大批通达工程建成通车,“七横十二纵”路网体系加快形成。
口科创优势
长安区拥有高校30所,师生30余万人,有“双一流”建设学科8个,国家重点学科33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9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基地38个,国家级众创空间5个,A类人才47人,B类人才281人,C类人才747人;20余所科研院所,90家高新技术企业,5300余名高素质技能人才。长安大学城是秦创原“一总两带”中“科技创新示范带”的核心板块,是西安建设“双中心”城市“一核两翼”重要组成部分,具备创新创业人才聚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产城融合宜业宜居的突出优势条件。


行政管辖
2024年,长安区辖韦曲、郭杜、引镇、子午、滦镇、太乙宫、杜曲、大兆、黄良、鸣犊、王曲、五台、王莽、魏寨、杨庄、里16个街道,232个行政村,84个社区。
口历史人文
长安区名胜古迹遍布,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杜公祠、杨虎城将军陵园、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陕西考古博物馆等人文景观星罗棋布。中国佛教四宗祖庭或发祥地均在长安。何家营鼓乐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北张村褚皮纸抄制技艺、牛郎织女故事传说、王曲城隍庙祭祀庙会入选非遗国家级名录。杜甫、杜牧、韦应物、王昌龄、韦庄等著名诗人在长安的土地上留下不朽名篇,著名作家柳青曾在长安扎根生活14年,创作文学巨著《创业史》。
口宗教
长安区是全国宗教工作大区,截至2020年底,有宗教活动场所65个,包括佛教48个、道教8个、基督教9个;设有区佛教协会、道教协会、终南山佛教文化研究所、香积寺佛教慈善文化联合会4个宗教团体。
口古迹遗址
长安有古遗址138处,古墓葬205处,古建筑89处,石刻15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39处,其它2处。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2处。客省庄新石器遗址、仓颌造字台、丰镐西周车马坑、秦阿房宫遗址、汉杜陵、子午古栈道等文物古迹及杜公祠、马厂郭氏民宅、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人面桃花等人文景观触目皆是。
西安市长安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自然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
口自然风光类
1.翠华山
翠华山又名太乙山,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太乙宫镇,是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的核心景区之一。距离西安市区约20-23公里,总面积32平方公里,主峰海拔2132米)。

翠华山以山崩地貌闻名,形成于公元前780年的地震,崩塌体规模达3亿立方米,居中国第一、世界第三。
主要景观包括天池(堰塞湖)、风洞与冰洞(常年低温结冰)、石海(巨石堆积如迷宫)等。
传说太乙真人曾在此修炼,汉武帝曾在此祭祀太乙神,故又名“太乙山”。
历史遗迹有汉武帝祭天道场、唐王避暑行宫遗址等。
山上有翠华庙,因“翠华姑娘”殉情成仙的传说得名。
为国家AAAA级景区、首批国家地质公园、世界地质公园成员。
被誉为“终南独秀” “中国山崩奇观”
2.太兴山
太兴山是位于西安市长安区杨庄乡(秦岭七十二峪之库峪)的景区,最高点铁庙海拔2340米,岱顶海拔2320.5米,距西安市中心45公里。
太兴山由香炉峰、东西腊台山、天门峰、无量遥、望主峰和瀑布组成。庙宇由八宫、一观、七殿、九洞、两楼、两庵及宝丰寺、慈恩寺构成。自隋唐以来即为道教圣地,留下了众多文物古迹和神话传说。有隋末唐初建金殿一间,石像五尊,铁狮头等残存,明铸铁像六尊、铁钟一口、小铁庙二座,清碑四块。素有“铁顶武当”之称。

3.青华山
青华山位于西安市长安区滦镇境内,地处秦岭山麓,海拔1269米。山势呈南北走向,形若莲花卧佛,左右两山对峙,层峦叠嶂,自古以“青秀华美”而驰名。山浅林密,负氧离子充足。该山为唐太宗避暑、围猎圣地,拥有全国四大石佛之一的卧佛寺就建于山顶。
4.嘉午台
嘉午台距西安39公里,位于长安区大峪乡白道峪村南。西有小峪,东近大峪,是一处风光秀美的佛教名山。
嘉午台由五座山峰组成,其中最高峰岱顶海拔1870米,山险景胜,有“小华山”之称。登揽嘉午台,必经之地“小梯子”长十余米,数十级石阶凿在悬崖上,崖壁上有铁索链,游人须攀索拾级而上;其最险处是“大梯子”,悬崖峭壁迎面拔起,在光滑的陡壁上人工凿出了一条40米长的石阶,石阶旁悬有明万历十一年铸造的铁索。
嘉午台名闻全国。印光、虚云、妙阔、定慧等40多位著名法师高僧在此修行过。去嘉午台,从白道峪入山,过台沟口,越过大顶至雪瓦山,沿途有新庵寺、一天门、太白庙、二天门、冷水泉、分水岭、山神庙、舍利塔、登云梯、破山石、喇嘛洞、朝天梯、兴庆寺、龙口、长空栈道等胜迹30余处。


田措施摄
5.祥峪森林公园
祥峪森林公园,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境内,距西安城中心36.9公里。景区面积30多平方公里,海拔800至1500多米。
祥峪相传为观音的道场,因常现瑞云而得名。公园高耸在千亩盆地之间,四周被6000亩松、杨、竹、槐古林绿环翠绕,有9帘曲叠秀瀑,6眼神秘洞穴,干种奇花古木,神州窄天缝,一绝山崩飞石等景点,景区分为清水岔、工草沟、远山三个部分,有景点30多处,共有植物1200多种,其中珍稀和保护植物15种,珍稀和保护动物30多种。
口人文历史类
1.南五台
南五台位于西安市长安区境内,距离城中心30公里,海拔1688米,为终南山支脉,南五台古称太乙山,是中国佛教圣地之一,现为终南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一部分。因山上有观音、文殊、清凉、灵应、舍身五个小台,也是五个小山峰,称为南五台,南五台山形峻峭,峰峦重叠,森林茂密,风景极为秀丽,《关中通志》载,“今南山神秀之区,惟长安南五台为最”,原山上寺庙数百座,大都荒废,现有弥陀寺、圣寿寺、紫竹林、圆光寺、西林寺等。圣寿寺塔建于隋代,方形七层,高23米。据传,大雁塔曾仿此塔而建,为西安现存最早的佛塔。

2.香积寺
香积寺,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建于公元706年,是净土宗二世祖善导法师的衣钵弟子怀恽为祭祀善导圆寂而修建的。寺建成后成为净土宗的活动中心,因此香积寺被视为净土宗发源地,是国务院确定的汉族地区佛教重点寺院之一。

3.兴教寺
兴教寺也称护国兴教寺,是唐代樊川八大寺院之首,是唐代著名翻译家、旅行家玄奘法师长眠之地。其位于西安城南约20公里处的长安区杜曲镇少陵原畔。兴教寺由殿房、藏经楼和塔院三部分组成。公元664年,著名高僧玄奘法师圆寂后,葬于白鹿原,唐高宗总章二年(公元669年)又改葬为樊川少陵原,并修建了五层灵塔,次年因塔建寺,唐肃宗题:“兴教”二字,从此取名兴教寺。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子午古栈道
子午栈道遗址(长安段)位于西安市长安区五台石砭峪、子午子午谷、滦镇沣峪,遗址北口自子午谷入秦岭,南口在今汉阴县境。子午栈道是连接关中至汉中的重要要通道,延续时间绵长,对了解古代交通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长安区境内的子午古道基本呈南北走向,北口自子午谷入,进谷道向西南越山入津峪。沿沣峪河向南,经喂子坪、黑沟口、红岩子、干佛崖、鸡窝子等地越秦岭主脉,经甘沟口与宁陕子午道连通。在子午街道范围内发现二道桥遗址、皂角树栈道遗址2处。二道桥遗址位于子午谷河沟东侧大石上,距河沟高约2米,现存方孔、圆孔各1个。传为子午古道上第二道桥,故名,据当地山民反映,原为铁索桥。皂角树栈道遗址位于子午谷河沟东侧崖壁上,现存方孔1个,距河沟高约15米。

口民俗与红色文化
1.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
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坐落在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中心地带和隋唐佛教圣地南五台山脚下,是大型民营博物院,于2002年7月正式成立,2008年12月19日对外试营业。是陕西省、西安市“十一五”和“十二五”重大建设项目,陕西省爱国教育基地,国家AAAA级旅游景点。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占地面积493.88亩,藏品规模33600余件(套),属于明、清园林建筑风格,主要用途为民俗文化遗产抢救保护、

收藏、研究、展示等。
2.杨虎城将军陵园
杨虎城将军烈士陵园,是西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3A级旅游景区,景点位于西安城南长安区韦曲街道双竹村。1936年杨虎城与张学良共同发动“西安事变”。1949年9月6日,杨虎城将军与次子杨拯中、幼女杨拯贵还有“小萝卜头”一家在重庆松林坡被害,1950年迁葬于此。

3.杜公祠
杜甫纪念馆位于西安市长安区樊川少陵原畔,北距西安城区约12公里,建于明代杜公祠旧址之上。一代“诗圣”杜甫曾经居住在这里,写下了传颂干古的诗篇。馆内展陈其生平诗作,享殿两侧陈列有明清时代重修碑记六通,西侧陈列有多种杜甫诗刊本。园内树木参天,古雅幽静。
4.常宁宫
常宁宫原为唐朝皇家御苑。位于西安市长安区正南五公里处,雄踞神未原畔,唐太宗李世民曾在此为母建庙。
1940年,胡宗南将其改建为蒋介石的西北行宫。也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柳青当年写作《创业史》的地方。
1999年改成集餐饮、住宿、娱乐、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大型度假山庄,占地300余亩,临山望水,景色怡人。



口山水长安 唐诗故里 长安春季踏青赏花线路推荐
春风轻拂,万物复苏,长安悄然间披上新绿。柳枝轻摇,似在低吟唐诗的韵脚;桃花初绽,宛若盛唐的诗篇在枝头绽放。漫步于终南山下,溪水潺潺,仿佛听见王维笔下“空山新雨后”的悠然;驻足于樊川河畔,草长莺飞,又似感受到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生机。春日的长安,是唐诗的故乡,每一寸土地都流淌着诗意的芬芳。
西安市长安区山水文旅为此精心策划了以“山水长安唐诗故里”为主题的六条春季赏花游玩线路。这些线路将长安区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与乡村休闲业态深度融合,并以手绘地图的形式逐一标注,不论自驾,还是骑行,都可以更直观、更便捷地到达每一处诗情画意之地,感受终南春韵、诗意栖居;樊川春晓、桃溪寻春;翠华春晖、山野探幽;沣河春潮、水岸风情;杜曲春耕、乡愁记忆。
沪河库峪线(亲水望塬)
赏花推荐:每年的3月到4月中下旬是山桃花和油菜花开的最灿烂的时候,西安周边少陵塬的山桃花和杨庄街道的梯田花海不失为春日赏花的清幽之地。
少陵原上朱秦藩王墓冢周边的山桃花如云霞漫卷,缀满枝头,远望似轻纱覆坡,近观若繁星坠地。待到夕阳西斜,鎏金般的余晖为山桃花镀上金边,黄土塬的苍茫与山桃花的柔美在此刻达成奇妙的和解。
杨庄的油菜花海呈阶梯状排列、层层叠叠,微风拂过,花浪翻滚,花香四溢。
休闲游玩推荐:去杜邑遗址公园、漫花生态葡萄观光园、沿产河垂钓,抬望眼便是温庭筠笔下“青门烟野外,渡产送行人”的悠悠古风;到长安梯田花海、唐农国际花卉中心、杨庄薰衣草庄园打卡,住墟岭民宿。
逛野趣成长田园,品尝鸣犊空心挂面、花花馍、杨庄炸油糕;上白鹿原天之蔬水培蔬菜基地、飞鹿现代农业园区采购高品质蔬菜,住酒铺驿栈怀旧民宿亲水望塬解乡愁,到又森营地体验采摘的快乐,去雅畅马术俱乐部纵马溜娃。

少陵引镇线(汉韵田园)
赏花推荐:每年3月中下旬绵延至4月上旬,王莽的干亩桃林连片怒放,粉霞似雾、绯云如海,将关中平原的春色推向极致。这片被誉为“长安桃花源”的土地,老枝曲如墨痕勾勒,新花繁密似胭脂点染,与远处青灰色的终南山峦、近处嫩绿的麦田交织成斑斓的色块。
休闲游玩推荐:登少陵原赏杜牧笔下“翠屏山对凤城开,碧落摇光雾后来。回识六龙巡幸处,飞烟闲绕望春台”的怡人风光,到瓜大姐家庭农场采摘有机果蔬,去觅岭归客栈享受惬意时光,逛太阳葡萄小镇欣赏欧式庄园,住陌上花栖民宿欢度亲子时光,去蜂视界蜜蜂文化营地沉浸式体验蜂的世界。
往“北方小江南”王莽清水头,赏干亩荷塘、摘万亩鲜桃、游非遗乡集、下水稻基地插秧摸鱼,带回地道的“长安好物”桂花球大米,去江柳·花间民宿打尖歇脚。

太乙五台线(山水花境)
赏花推荐:每年3月中旬到四月,南五台弥陀古寺的干年玉兰最是惊艳一—古刹青瓦下,白玉缀紫纹的花瓣似佛前明灯,风过时如落梵音。僧人扫花,香客拾阶,一树皎洁映着斑驳唐碑,恍若时光在此凝成琥珀。
休闲游玩推荐:游太乙·长安道文旅小镇,住耕心小苑民宿、去东堡田园、白家湾田园农场体验农耕乐趣,打卡大秦岭花谷、四皓村花卉产业园、润物草莓园。到太乙驿站露营,去太乙村品尝农家美食,去翠咖啡、云麓素林茶餐厅品香浓咖啡,仰望王维笔下“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的南山仙境,移步翠华山赏山崩奇观。
入住自在·南山民宿、终南逸民宿、闲居民宿、亮活·翠民宿体验王维笔下“空山新雨后”的自然清新。
游关中民俗博物院、登佛教圣地南五台看李世民笔下“出红扶岭日,入翠贮岩烟”的终南壮丽美景,下榻诺言(凤庭、云涧)民宿、山中何事、伯琚堂、南山别院、栖迟·拾间房休憩,梦留山水花境。

长安大道线(神禾乡创)
赏花推荐:三月长安唐村近50亩4000余株梅花盛开、灿若云霞,曲梅枝如狂草挥就,梅花泼墨般点染在终南山麓的素宣上,暗香浮动的空气里。不妨在春日暖阳中穿上汉服,在这梅香四溢的园中留影,定格这份穿越时空的美好。
休闲游玩推荐:蛤滩稻花乡里,神禾塬万亩麦田,去常宁宫园林酒店微度假,探秘蒋介石西北行宫中正密洞,在蒋纬国新婚别墅前观漓河大桥;到马上咖啡细品慢时光,到常在林间感受柳青精神鼓舞下长安新农人的乡创业绩;逛唐村中国农业公园,去方若·稻田里露营小镇游憩,圆你一个都市人的田园梦;徜祥在朱庆馀笔下“馀卉才分影,新蒲自作丛”。
前去朱庆馀笔下“前湾更幽绝,虽浅去犹通”的漓河湾公园、五台杨树林公园、五台漓河绿洲郊野公园,住不舍·吾心伴山奢野山宿享受一个醉氧的周末;到油库艺术中心、几山茶宿,领略人才下乡农文旅融合乡村新业态的独特魅力;沿天子峪访百塔寺,寻至相寺,感知人文古迹的云蒸霞蔚。

子午大道线(古道花田)
赏花推荐:待春深4-5月时,终南山脉的褶皱里涨满云气。子午峪在晨雾中初醒,岩壁缝隙间忽然进出千万颗雪色星子一—那是白娟梅的骨朵儿,攒着山岚酿就的琼浆,正待向人间泼洒。新绽的花苞如碎玉缀满枝头,未开的萼片裹看胭脂晕,待得清风一叩,便旋开六瓣素绡。年复一年,将终南的春色裁成素笺,寄往长安。
休闲游玩推荐:秦岭花世界、绿城蝴蝶兰基地,这里是花的海洋;抱龙村民宿集群(云裳花栖、九栖东篱、融舍音乐民宿、望京·别院、乡伴花見·暮野花宿等),南豆角村子午鹿鸣精品民宿,台沟村民宿集群(依山客栈、悠享小院等),这里是山居原乡的天堂。
香积寺、子午峪、金仙观人文古迹荟萃之地,遥想杜甫笔下“故人今居子午谷,独在阴崖结茅屋”的隐逸场景;摘樱桃、蓝莓,逛黄良文化创意街区、品葛村豆腐、喝子午桑甚酒,这里是快乐村游的好地方。

图片系长安山水文旅提供
西沣绿道线(酒旗馆村)
赏花推荐:当终南山顶的残雪化作溪流,长安西沣绿道便成了一条缀满春铃的缎带一一从秦岭野生动物园豌蜓至沣峪口的路径中,黄与紫的旋律在此碰撞。
休闲游玩推荐:逛秦岭野生动物园,住秦岭看山电梯别墅民宿,登青华山、观高冠瀑布、游祥峪公园;携侣同游名刹古寺(净业寺、丰德寺、古观音禅寺)体验贾岛笔下“来从城上峰,京寺暮相逢。往往语复默,微微雨洒松”的古风意韵。
去兰草书屋民宿、沣峪心舍温泉民宿、楠舍星禾温泉民宿、一念·鹿野茶馆、观山良栖茶馆、方若·玫瑰园、隐约民宿住宿品茗得一阙闲适,在上王村农家乐集群大快朵颐。
沣峪口美食街区体验鲜香美食,到亦山湖畔咖啡、亦山·四季民宿、山与白鲸咖啡、素履山集、三只猴子咖啡、云居终南山居文化民宿、依云山居、隐约南山住乡村品质美宿,品网红咖啡,往古观音禅寺看干年古刹,古今交融,酒旗村馆,禅茶咖啡,动静自然,留下一丝不舍藏在水云间。
来长安山水间,踏春而行,看远山如黛,近水含烟;听鸟鸣婉转,风过竹林。





长安乡村休闲旅游资源推介
乡村民宿·休闲新业态 长安好物
花卉基地

A特点 | 联系方式 | |||
TA神ES | 13572445939 | 全 | ||
EDIAH | 王 # 13379023529 | 全 | ||
EBAH | A17782677529 | |||
13572947855 | 全考 | |||
1372556 | ||||
王#aEH | 6月09月 | |||
a 13002963923 | ||||
13 | 含 13572153531 |
2、唐农国际花齐试验示范中心
光为要品种420个,是一买要种出生产,在内生产的售,保广业销条T
地:代时电话:152990

3.太乙大泰岭花谷

公下有安市长安区上乙宫委上村,A电600由A档名次销势,加工运为一陈的民代能在业国况维址:大Z有路上村电话:1819231666

山水长安·唐诗故里
一之由的人之通,0,.在,护、,元,,、七物你以业人我过安,的上上, R.0 F了人t1e,
此,9路千年与从“#花元班,家人”的a:其“由比,#者”的牛头:一#的“是比千析,我求一,红,为世地比”我官:点“从出,后急我间,本三都民山人上、川建头零”的证:的“上乙成天系,山接”的:的“老,#权”的的:“,当们”的关山:“不,人的代城,让们一进我山讲水,其由失长安要就理,我守错人的足度,或些是代的对意生法,并容一绿患你之8,
休闲农庄
年优电优
衣业科#我育,学,子周光于一#的降凸小楼
O址:市运容 06292
2.瓜大姐家庭农场
K3924(8
QQ次路,电自的务干一#的比家在述
地址:大成B理大电电:1340294


3、漫花生态葡萄光团新理祝之新村 以生出在业为限团证宝态限光加导的子一间
的期每上地衣我国成光制
Omt;大成mE版z代@电话 18092091777
水长



秦岭和合南北、泽被天下,是我国的中央水塔,是中华民族的祖脉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保护好秦岭生态环境,对确保中华民族长盛不衰、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秦岭—中华民族的祖脉 QINGLING-ZHONGHUAMIN ZUDEZUMAI
秦岭,横亘于中国中部,是中国地理、气候、文化的南北分界线。它不仅是自然风光的瑰宝,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秦岭以其雄伟的山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成为自然与人文交织的独特之地。
口地理与气候:南北分水岭
秦岭西起甘肃,东至河南,全长约1600公里,是中国南北地理的分水岭。秦岭以北为黄河流域,属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秦岭以南为长江流域,属亚热带李风气候,四李分明,雨量充沛。秦岭的存在,使得中国南北气候、植被、农业等方面形成了鲜明对比。
秦岭的主峰太白山,海拔3771米,是中国东部最高峰之一。太白山以其险峻的山势、独特的高山草甸和冰川遗迹闻名,被誉为“中华龙脊”。秦岭的其他著名山峰还包括华山、终南山、骊山等,每一座山峰都有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文化内涵。
口自然风光:生物多样性的宝库
秦岭是中国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被誉为“世界生物基因库”。这里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是中国重要的自然保护区之一。
1.植被分布
秦岭的植被垂直分布明显,从山脚到山顶依次为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高山草甸和高山荒漠。秦岭的森林覆盖率极高,拥有大量的珍稀植物,如秦岭冷杉、红豆杉、珙桐等。
2.动物资源
秦岭是许多珍稀动物的栖息地,如大熊猫、金丝猴、羚牛、朱等。其中,秦岭大


熊猫是区别于四川大熊猫的独立亚种,被誉为“国宝中的国宝”。秦岭的金丝猴群也是中国最大的野生金丝猴种群之一。
3.水系与瀑布
秦岭是众多河流的发源地,北坡的水系汇入黄河,南坡的水系汇入长江。秦岭的山泉、溪流、瀑布众多,如太白山的拔仙台瀑布、华山的玉泉院瀑布等,清澈的水流与青山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山水画卷。

口人文历史:中华文明的摇篮
秦岭不仅是自然风光的宝库,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自古以来,秦岭就是中华文化的象征之一,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1.古代文化
秦岭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传说中的炎帝、黄帝曾在此活动,周、秦、汉、唐等朝代的文化也与秦岭息息相关。秦岭北麓的关中平原是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安(今西安)曾是十三朝古都,见证了中华文明的辉煌。
2.宗教与哲学
秦岭是道教、佛教的重要圣地。终南山被誉为“道教圣地”,是道教全真派的发源地之一。华山则是道教名山,以险峻著称,吸引了无数修道者和游客。此外,秦岭还是中国古代隐士文化的发源地,许多文人墨客在此隐居,留下了大量的诗词歌赋。
3.古代交通
秦岭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之一。秦岭古道,如子午道、骆道、陈仓道等,是连接关中与巴蜀的交通要道,见证了古代商贸与文化的交流。
\boxed{\overline{{\mathbf{u}}}} 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秦岭的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成为重要议题。秦岭作为中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其生态环境保护至关重要。近年来,中国政府加大了对秦岭的保护力度,设立了多个自然保护区,如秦岭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等,以保护其独特的生物多样性。
同时,秦岭的旅游资源也得到了充分开发。太白山、华山、终南山等景区吸引了大量游客。秦岭的徒步旅行、登山探险、生态旅游等项目也逐渐兴起,成为人们亲近自然、放松身心的理想之地。
口结语
秦岭干山万壑,葱笼叠翠,云雾缭绕,山岭连绵不绝,一望无际。无论是岭还是峰,“绿”都是它们的主色调。
在秦岭生态美的背后,是西安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之以恒保护秦岭生态环境的不懈努力;是众多的生态环境保护者,为了巍巍秦岭的一草一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与大山相伴和默默地守护。
秦岭,这座横亘于中国中部的雄伟山脉,不仅是南北地理的分水岭,更是自然与人文的交汇之地。它以其壮丽的自然风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之一。无论是从地理、气候、生态,还是从历史、文化、宗教的角度来看,秦岭都无愧于“中华龙脊”的美誉。
愿秦岭的山水永葆秀丽,愿秦岭的文化永续传承,愿秦岭的生态永续发展,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
为什么说“秦岭无闲草WEISHENMESHUOQINLINGWUXIANCAO
秦岭被子植物中约有木本植物70科、210属、1000多种,其中常绿阔叶木本植物占38科、70属、177种,除个别树种外,南坡都有生长,而北坡只有21属、46种。自古就是全国有名的“天然药库”,中草药种类1119种,列入国家“中草药资源调查表”的达286种。
首先,秦岭地区气候多样,涵盖了亚热带、暖温带、温带等多种气候类型,为各类植物提供了丰富的生态环境。不同的气候条件使得众多植物都能在秦岭找到适宜的生长空间。
其次,秦岭地形复杂,有高山、峡谷、溪流、平原等多种地貌,这就创造了多样化的生境,从低海拔到高海拔,植物种类繁多,分布广泛。
再者,秦岭的生态系统较为完整,具有良好的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在这样的环境中,即使是看似普通的小草,也可能具有独特的生态功能和价值。
此外,秦岭在历史上就是众多中药材的产地,许多看似不起眼的草类植物可能具有药用价值,因此在懂行的人眼中,没有一种草是无用的。
最后,从文化和传统的角度来看,这句话也反映了人们对秦岭丰富植物资源的赞美和敬畏,强调了大自然的神奇和富饶。

秦岭能够成为蕙兰的理想生长地,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地形地貌及生态环境密不可分。
\boxed{±} 地理与气候:南北过渡的天然温床
1.地理位置的特殊性
秦岭横亘于中国中部,是南北气候的分水岭。其北坡属温带季风气候,南坡为亚热带季风气候,这种过渡性气候为蕙兰提供了“冷热兼容”的生长环境。蕙兰既需要冬季的低温春化(促进花芽分化),又依赖夏季的湿润温暖,秦岭的南北过渡特征完美契合其需求。
2.温湿度适宜
蕙兰喜凉爽湿润,怕高温干燥。秦岭山区年均气温在8-15℃之间,夏季凉爽,冬季温和,且昼夜温差大,利于蕙兰积累养分。年降水量800-1200毫米,加之山间多云雾,空气湿度常年保持在 70% 以上,为蕙兰提供了“天然加湿器”。
\boxed{\boxed{\equiv}} 地形与地貌:幽谷深林的天然庇护
1.垂直分布的多样性
秦岭海拔跨度大(500-3700米),形成明显的垂直气候带。蕙兰多生长在海拔800-2000米的阴坡或山谷中,这里光照柔和(散射光为主),避免了强光灼伤叶片,同时林下腐殖土深厚,为蕙兰提供了疏松、透气、富含有机质的土壤环境。
2.复杂地形的微气候
秦岭多峡谷、溪流和陡峭山体,地形破碎化形成无数“小气候区”。蕙兰常扎根于岩石缝隙或林缘,既能避开强风侵袭,又可依托山泉浸润根系。这种“背风、湿润、遮阴”的微环境,是蕙兰生存的关键。
\boxed{\boxed{\equiv}} 土壤与生态:腐殖质与共生体系的支撑
1.土壤条件优越
秦岭山地的土壤以棕壤、黄棕壤为主,富含腐殖质(有机质含量高达 5-10% ),且pH值偏酸性(5.5-6.5),与蕙兰喜酸、需腐殖质的特性高度匹配。枯枝落叶的分解为蕙兰提供了持续的营养供给。
2.生物共生网络
蕙兰的生长依赖与真菌的共生关系(菌根共生)。秦岭森林生态完整,土壤中丰富的真菌群落(如兰科菌根菌)帮助蕙兰吸收水分和矿物质,尤其在幼苗阶段,这种共生关系不可或缺。此外,秦岭多样的昆虫(如传粉蜂类)也保障了蕙兰的繁殖。
生态屏障与低人为干扰
1.天然生态屏障
秦岭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森林覆盖率超过 70% ,核心区人类活动稀少。茂密的植被减少了水土流失,维持了稳定的水源和空气湿度,为蕙兰创造了“与世隔绝”的纯净生长空间。
2.保护措施加持
近年来,秦岭被划入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盗采滥挖现象得到遏制,蕙兰的野生种群得以恢复。保护区内的生态监测和人工繁育技术(如组培苗回归)也为其生存提供了保障。
\boxed{\boxed{\equiv}} 历史与演化的自然选择
从地质演化角度看,秦岭形成于中生代造山运动,历经数百万年的气候变迁,蕙兰
在此过程中逐渐适应了山区环境。其耐寒性、耐阴性及缓慢生长的特性,正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秦岭的地质稳定性(少极端地质灾害)也为蕙兰提供了延续种群的“时间胶囊”。
口结语
秦岭蕙兰的繁盛,是自然条件与生命智慧共同书写的奇迹。这里的地理过渡性、气候温和性、生态完整性,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护,共同构成了蕙兰生存的“黄金公式”。保护秦岭蕙兰,不仅是守护一种植物,更是维系一个古老而精妙的生态系统。

秦岭动植物的多样性 QINLINGDONGZHIWUDEDUOYANGXING
秦岭处于我国腹心地带,被誉为世界物种基因库、中华绿芯、中华地理自然标识,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生态根脉。秦岭是国家“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典型亚热带与暖温带过渡特征生态系统和明显垂直带谱,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区,保存了许多古老、珍稀、特有野生动植物,其中最具代表的是“秦岭四宝”。“秦岭四宝”,指的是秦岭大熊猫、秦岭羚牛、川金丝猴、朱4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以下是秦岭地区的主要动植物种类:
大熊猫:全球分布范围不断北扩西移,栖息地面积扩大到3600平方公里。中国的国宝,动物界的“活化石”,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其野生种群目前仅分布在陕西、四川、甘肃的高山峡谷中。生活在秦岭的大熊猫被科学界公认为大熊猫秦岭亚种。通过DNA指纹图谱检测发现,秦岭大熊猫在距今约1万一1.2万年前即与其他山系大熊猫分开,形成了一个独立的遗传群体,其头骨、牙齿等与其他山系大熊猫有显著差异,其主要特征是体型较大,头圆脸胖,雍容可爱,因此被誉为“国宝中的美人”。从种群数量及分布来说,数量更少、栖息地更狭窄,生存情况更为濒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