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协作
激活发展新动能
一批批广东惠州企业扎根贵州黔
西南,开枝散叶
惠州荔枝
千里入黔结硕果
广东惠州和贵州黔西南共建山地
特色高效农业书写“美荔传说”
劳务协作
让生活更有盼头
搭建平台、培训技能,一批批黔西
南务工人员走出大山奔赴广东惠州
贵州菜心
走出大山畅销大湾区
广东惠州和贵州黔西南大力推动
“产—供—销”一体化蔬菜产业发展
P01-10
P011-20
P21-30
P31-40
目 录
产业协作
激活发展新动能
一批批广东惠州企业扎根贵州黔
西南,开枝散叶
惠州荔枝
千里入黔结硕果
广东惠州和贵州黔西南共建山地
特色高效农业书写“美荔传说”
劳务协作
让生活更有盼头
搭建平台、培训技能,一批批黔西
南务工人员走出大山奔赴广东惠州
贵州菜心
走出大山畅销大湾区
广东惠州和贵州黔西南大力推动
“产—供—销”一体化蔬菜产业发展
P01-10
P011-20
P21-30
P31-40
目 录
产业协作
激活发展新动能
“要坚持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因地
制宜发展新兴产业,加快西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
——摘自习近平在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
一批批广东惠州企业扎根贵州黔西南,开枝散叶
2024 年 6 月 3 日,坐标定位在贵州黔西南望谟县。
黔西南凯源鞋业有限公司车间内,工人们在新生产线上有条不紊地忙碌着,包边、锁结
头、打花结……经过 20 多道工序后,一对鞋面正式成型。
一个多月后的 7 月 15 日,这批鞋面按计划抵达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接过鞋面的凯源
鞋业总部——惠州龙源鞋业有限公司将其加工制作为成品女童鞋,销往美国、丹麦、瑞典等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
一头在大山里。每年有约 70 万双鞋面从望谟运到千里之外的惠东,产值 700 万元,解
决了 50 多人的就业。这些人中,绝大多数是刚刚摆脱贫困、对美好生活无限向往的搬迁群众。
一头在大海边。“惠州总部 + 黔西南基地”的模式,是惠州龙源鞋业有限公司在东西部
协作重大部署中的责任担当,也饱含着企业董事长林小虎对贵州的记忆和情怀。
林小虎出生在贵州,6 岁时随父母迁居香港。长大后他继承父业,让 3 次濒临倒闭的企
业扭亏为盈,一步一步发展成如今惠东鞋业领域领先的企业。2021 年,企业响应东西部协
作号召,选择在黔西南最后脱贫的望谟县建基地,探索资源互补、共同发展的路径。
从大海边到大山里,2021 年以来,194 家惠州企业在黔西南落地生根、发展壮大,开
启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山海情”,成为带动当地产业发展、巩固拓展协作成果的中坚力量。
产业协作,双向奔赴,协同发展,美好图景正在粤黔两地徐徐铺展。
产业协作,不以山海为远。
惠州和黔西南相距 1100 多公里,
2021 年新一轮东西部协作开启前,两
地经贸交往算不上频繁。据不完全统
计,2021 年,在黔西南投资兴业的惠
州企业仅有 87 家。
2021 年以来,在两地党委政府的
牵线搭桥下,一批批惠州企业走进黔
西南、了解黔西南。
“这边用工成本是惠东的八成,
电价是惠东的七成,厂房租金也有优
惠,对制鞋这种劳动密集型产业来说,
很有优势。”2021 年,惠州龙源鞋业
有限公司走进望谟县成立了凯源鞋业,
厂长陈廷福的账算得很细。
广东是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开放
程度高、经济活力强、科技创新领先。
贵州作为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
手握政策优势,坐拥丰富的自然资源
和劳动力资源。
乘着东西部协作的东风,越来越
多的“凯源鞋业”,通过“广东企业
+ 贵州资源”模式,跑出了东西部产
业协作“加速度”。
——2022 年 4 月,由惠州企业和
贵州企业共同出资成立的贵州薏粮醇
酱酒有限公司落户兴仁市,目前已完
成硬件设施建设,正在进行设备调试
从星星点点到遍地开花,惠企入黔开启协作新征程
和工程验收。该公司以当地薏仁米为
原料酿造酱酒,正酝酿着一个年产值
6 亿元的酱酒产业。
——2023 年 3 月,惠州市永记食
品有限公司在册亨县成立公司、建设
厂房,与当地的农企、合作社、农户
建立了合作关系,收购当地猪肉、禽
肉等进行深加工,初步实现“惠州品
牌 + 册亨基地 + 广东市场”的对接。
——2023 年 8 月,仲恺高新区与
安龙县共建的瑞龙产业园正式开园。
“预计园区可引进 20 多家企业,为当
地提供就业岗位 6000 多个,总产值约
10 亿元,实现税收约 1.3 亿元。”瑞
龙产业园招商负责人朱祠瓒说,目前
园区已签约 4 家企业,接下来将依托
安龙县资源优势,将园区建设成为珠
三角产业转移聚集地和两地合作平台。
……
一栋栋厂房拔地而起,一个个项
目落地生根,一条条产业链形成并延
长,越来越多的惠州企业进入黔西南
落地生根、开枝散叶。
这不是简单的产业转移,也不是
单向的要素流动,而是东西部产业协
作的积极探索,两地谋求高质量发展
的生动实践。
开枝散叶
行走粤黔看东西部协作山海同心携手共富
03
一根铝棒,见证产业协作壮大。
90% 的铝液 +10% 的再生铝,经
过高温熔炼、深井铸造、锯切处理等
工序后,一根铝棒就生成了。在贵州
惠兴再生资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内,工作人员用叉车将一捆捆铝棒装
车,准备发往广东。
“我们就是冲着兴仁的铝液资源
和用电优势来的。”惠兴公司总经理
杨法华说,公司由惠州的广东金迈思
科技集团联合佛山几家铝业、门窗公
司合资成立,依托兴仁上游铝液就地
加工铝棒,可大幅降低生产成本,也
延长了当地铝产业链条,实现优势互
补、互利共赢。
兴仁市是全国 200 个重点产煤县
(市)之一,随着煤炭市场遇冷,“一
煤独大”好景不再。近年来,兴仁市
将煤电铝一体化确定为主导产业,吸
引以铝为中心的上下游企业落户当地。
“企业引进来,就要让它落下地、
扎下根。”兴仁经济开发区党工委负
责人说,不单惠州企业,来兴仁投资
的客商都是“贵人”,政府就是要尊
商、重商、亲商,做好“贵人服务”,
给予企业“最惠”待遇。
得 益 于 政 府 支 持, 惠 兴 公 司 于
2023 年 3 月投产后,逐步提升产能,
加快发展步伐。“我们正在规划二期
工程,计划生产光伏板、铝支架等,
将铝产业链向着精深加工延长。”杨
法华预计,公司今年可实现产值 20 亿
元以上、利税约 4500 万元。
与惠兴公司“延链”不同,黔西
南州速造服饰鞋业有限公司 2021 年落
户望谟县后,因地制宜生产民族服饰,
在新赛道闯出“新天地”。
刚到望谟时,该公司总经理邱明
发现当地布依族服饰很有特色,就穿
上民族服饰直播卖鞋。“鞋没卖多少,
网友却看中了我身上穿的民族服装。”
从中嗅到商机的邱明转而做起了民族
服饰的生产销售。
找准定位,明晰方向,路子越走
越宽。
邱明投入 100 万元建设服装生产
线,改良传统布料,设计、生产布依
族、壮族、水族等民族服饰。他还创
立了自己的服饰品牌,利用直播、网
店、线下专卖店和加盟店等方式拓宽
销售渠道,迅速扩大市场,“去年销
售额是 300 万元,今年的目标是 2000
万元。”邱明不仅干劲满满,对未来
更是信心满满。
信 心 爆 棚 的 还 有 吴 宇 辉。2022
年,他将惠州荔枝带到册亨县,并成
立三百颗(贵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经过 3 年精心培育,今年小部分
荔 枝 挂 果 了。2022 年 种 了 100 亩,
2023 年 扩 种 200 亩,2024 年 计 划 再
种 200 亩……吴宇辉逐步扩大荔枝种
植面积,还带动周边村民一起种植,“我
们正在携手书写惠州和黔西南的‘美
荔传说’。”
黔西南大地上,一个个项目蓬勃
生长,串起共富产业链,激活发展满
盘棋。
从向下扎根到向上生长,串起共富产业链
不断壮大
行走粤黔看东西部协作山海同心携手共富
04
农民致富”,在惠州与黔西南协作共
建的册亨县魔芋现代农业产业园里,
一块标语牌十分显眼。
这句标语正一步步从愿景变为实
景。
贵州采悦魔芋发展有限公司董事
长占腮慧介绍,公司 2021 年从惠城区
来到册亨县,通过“公司 + 基地 + 合
作社 + 农户”方式,带动当地种植魔
芋 3000 多亩,每亩纯收入可达五六千
元。今年 1 月 18 日,魔芋加工厂投产,
预计今年生产加工鲜魔芋约 7000 吨,
年产值 3000 多万元。
从一产到二产,小魔芋开始释放
“大魔力”。
在龙头企业带动下,册亨县正逐
步建立集魔芋种植、加工、科技研发
于一体的产业链,每年带动当地群众
务工 10000 多人次。
一批批惠州企业入黔,不仅带来
了资金、项目和就业岗位,推动产业
发展促进百姓增收,还带来了先进的
理念,激活当地开放发展的“一池春
水”。
行走粤黔看东西部协作山海同心携手共富
05
从波澜不惊到一池春水,协作共赢动能澎湃
带动发展
家门口就业,是大多数山里人家
的梦想。
家住望谟县的岑平飞,多年前一
直靠丈夫在沿海地区务工维系全家生
计,虽然摆脱了贫困,但日子过得紧
巴巴的。
凯源鞋业入驻蟠桃园安置区后,
岑平飞和许多当地妇女一样,实现了
平生第一次“长期就业”。
“ 我 是 2021 年 12 月 22 日 来 鞋
厂打工的,现在一个月能赚 3000 元左
右,既能兼顾家庭,又能增加收入,
真的太好了。”因为对这份工作的喜
爱与珍惜,岑平飞清楚记得自己第一
次在家门口上班的日子。
“这几年我们为当地培养了近
300 名工人,平均工资约 3000 元,手
脚快的熟练工一个月能挣 5000 多元。”
陈廷福说,公司订单充足,用工需求大,
目前还在持续招工。
顾家庭、学技能、稳就业、保增收,
这是惠州企业落地生根后,给黔西南
群众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
“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带动全县
黔西南州旅游资源丰富,但部分
旅游产业门类的成熟度并不高。如何
围绕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用
好自然珍宝、文化瑰宝,全面推动旅
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粤黔协作推动安
龙国家山地户外运动示范公园景区实
现“重生”,作出了一次有益探索。
近年来,因资金投入不足、管理
粗放等原因,这个景区的经营越来越
难。2022 年 2 月,在仲恺高新区和安
龙县的支持下,惠州企业注册成立安
龙县世纪投资文旅发展有限公司,投
资 3 亿元接手托管,开启安龙国家山
地户外运动示范公园的盘活之路。
升级改造湿地观景栈道、露营基
地等配套设施,推出飞拉达、皮划艇、
探洞等山地户外运动项目,将溶岩美
术馆改造成独具特色的悬崖酒店……
该公司总经理魏红平介绍,2023 年 7
月,安龙国家山地户外运动示范公园
景区焕新开园后,吸引国际、国内赛
事纷纷落地,游客纷至沓来,景区又
联动周边村庄拓展扎染、拓印等旅游
体验项目,走出了一条山地特色旅游
产业发展之路。
“我们的村庄变成了景区,山地
变成了公园,村民的思路也活了。”
安龙县笃山镇梨树村党支部书记王凡
说,村民开民宿、办农庄,经营超市、
卖土特产,赚钱路子多了,生活越来
越好。
协作谋发展,携手奔共富。3 年来,
惠州和黔西南产业协作全面开花、硕
果累累,弹奏出产业发展共赢的美丽
音符,不断增强产业发展新动能,开
创乡村全面振兴新格局。
行走粤黔看东西部协作山海同心携手共富
06
行走粤黔看东西部协作山海同心携手共富
07
发挥好纽带作用,助推两地产业协同发展
主动对接政企,“种好梧桐树、引来
金凤凰”,努力推动解决项目落地“最
后一公里”问题。一方面,主动对接
两地招商、投促、工信、农业农村等
相关职能部门,配合黔西南州开展多
种形式的招商引资,打造“7+1+2”共
建产业园区,以产业合作项目推动发
展。另一方面,充分发挥黔西南州生
态气候资源和多民族文化资源以及“中
国四季康养之都”优势,依托惠州的
生命健康产业,积极发展文化旅游、
休闲度假、户外运动、食品药品、医
疗保健等康养产业,促进文旅、体旅、
康旅、农旅、桥旅等深度融合。接下来,
黔西南工作组将继续发挥好纽带作用,
助推惠州和黔西南两地产业协同发展。
产业协作是东西部协作的重中之
重,是为当地“造血”、促进经济发
展的“重头戏”。
黔西南州环境优美、气候宜人、
生态良好,民族文化多姿多彩,冬无
严 寒, 夏 无 酷 暑, 常 年 平 均 气 温 为
16℃,属于公认的世界黄金气候生态
带,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和气候资源。
黔西南工作组积极做好靠前服务,
惠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广东省粤黔协作工作队黔西南工作
组组长,挂任黔西南州人民政府副秘书长谭冠军:
我在一线
行走粤黔看东西部协作山海同心携手共富
08
先富带后富,不是简单给钱给物,
关键要形成可持续创富的产业,确保
共同富裕建立在发展基础上。
惠州市场主体多、机制活、内外
循环畅通,黔西南资源人力富集、成
本较低。近年来,两地发挥各自比较
优势,以“总部 + 基地”“市场 + 基地”“研
发 + 生产”“品牌 + 生产”等形式持
续深化产业协作,既带动了西部地区
发展,又拓展了东部地区腹地,进一
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共同富裕。
产业协作赋能区域高质量发展
贵州财经大学绿色发展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产业经济学硕士
生导师张洪昌:
专家点评
东西部产业协作是在国家新发展
阶段解决区域发展不充分、不平衡问
题,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探索与
重要途径。建立对口协作关系以来,
广东惠州诸多企业不断落地黔西南,
以当地优质特色资源为着力点,挖掘
发展众多特色产业,形成“惠州企业
+ 黔西南资源”协作模式,助力黔西
南州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
黔西南州积极响应政策号召,抢
抓发展机遇,与惠州联手打造“7+1+2”
共建产业园区,为企业入驻牵线搭桥,
创建优质的营商环境,积极挖掘当地
优质资源,筑牢产业协作根基,逐步
健全产业链条。“一根铝棒”延伸铝
产业链,小魔芋的“大魔力”等优秀
案例都是两地因地制宜开展产业协作
的深刻体现。精准高效的产业帮扶,
切实有效增强了黔西南州发展的“造
血”功能,为黔西南州经济高质量发
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进一步推进产业协作发展,还需
努力拓宽视野,充分发挥双方优势,
整合资源要素,强化创新赋能,共同
绘制产业链图谱,健全完善招商机制,
推动两地在产业培育、园区共建、精
准招商等方面合作走深走实。通过持
续深化东西部产业协作,两地必定能
在优势互补中共进共赢,以高水平产
业协作为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推进
中国式现代化提供重要支撑。
持续深化产业协作携手共富
惠州市委党校科研部主任、经济学博士黄忠平:
粤黔“山海同心 携手共富”的产业协
作实践,对新时代新征程加快形成陆
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面开
放格局有启示。
未来可通过托管、共建园区等形
式创新产业协作模式,探索科技成果
跨区域转移合作模式,引导更多劳动
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高载
能行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向满足其发展
条件的地区转移。
行走粤黔看东西部协作山海同心携手共富
09
产业兴百姓富,幸福生活更有奔头
协作不断走深走实,越来越多的粤企
入黔投资兴业,将贵州的自然资源、
劳动力、土地等优势与广东资金、技术、
人才、市场等优势深度融合,实现发
展共赢。
我们欣喜地看到,落地黔西南州
的协作企业也在努力扎根生长,带动
当地产业发展。当越来越多的“吴丹”
在家门口实现稳定就业持续增收,吴
丹的蜕变也不再是简单的个人际遇变
化。当政策的、协作的风从海向山拂来,
每个人都深感暖意,山海同心、携手
共富,就具备了更加宏阔的时代内涵。
再次遇到吴丹,看到她满脸的自
信,很是惊喜。
去年在望谟县采访吴丹时,她还
是个普通工人。作为 2021 年底进入凯
源鞋业的第一批工人,已经 42 岁的吴
丹没进过厂,不懂技术,更不懂管理,
对未来一片茫然。
那个时候,我们看到,技术人员
手把手地教,吴丹学得很认真。后来,
她的技术越来越熟练,月工资也从原
来的 1000 多元涨到 4000 多元。今年
3 月,她被提拔为班长,成为指导新
手的师傅了。
吴丹的故事不是特例。随着粤黔
记者手记
好产业好就业内心安稳笑容更甜
从家到公司骑电动车也就十多分钟。
从培训上岗到熟练工人,做好的鞋面
发回惠州总部,岑平飞不会想到,她
加工完成的女童鞋穿在了外国人脚上。
家门口这份收入稳定、有成就感的工
作,让她的笑容透露出满满的自信与
幸福。
在黔西南凯源鞋业有限公司生产
车间,熟练操作缝纫机的搬迁脱贫妇
女岑平飞内心的安稳写在脸上。2021
年 12 月 22 日,曾无数次担心没有了
土地收入如何养家、干完这单零活下
周又在哪里有钱挣的她,在家门口获
得了这份稳定的工作。
第一天上班的日子她始终记得,
这是一张生活安稳内心踏实的笑脸。
行走粤黔看东西部协作山海同心携手共富
10
数说协作 ●惠州联手黔西南州打造“7+1+2”共建产业园区(即 7 个县级特色现代农
业产业园、1 个州级新材料共建工业园、2 个县级优势产业共建产业园)。 ●其中,普安茶产业园建设提速提效,直接带动当地茶产业实现年产值 17
亿元,成为该县支柱产业。安排东西部协作资金 2000 万元,支持黔西南高新区
打造百亿级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集群。 ● 3 年来,惠州协助黔西南州引导入园企业 78 家(含增资项目),实际到
位投资 65 亿元;共协助黔西南新增引进落地企业 194 家(含增资项目),实际
到位投资 114.3 亿元。
期待,乘着东西部协作的东风,两地
携手并进,产业协作的领域更宽、方
式更多、范围更广,“友谊果”越结
越大,“共富曲”越唱越响。
在惠州与黔西南协作共建的册亨
县魔芋现代农业产业园里,给魔芋加
工厂机器“洗澡”的村民韦成敏问记者:
“我家 5 亩土地流转给产业园,现在
我又到这里务工,在自家的土地上劳
作,在工厂里操作机器,那我是农民
还是工人?”这个疑惑,逗得大家开
怀一笑。
“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
是笑。”一张张笑脸正是东西部协作利
好政策的具象化。大海边,奋斗自强的
惠州人,积极响应号召,奔赴大山;大
山里,得益于好政策的黔西南人,正依
靠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
东部好技术、西部好资源。我们
这是一张满是生活憧憬的笑脸。
惠州荔枝
千里入黔结硕果
“要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积极延
伸和拓展农业产业链,培育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不
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习近平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广东惠州和贵州黔西南共建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书写“美荔传说”
一株荔枝苗,在广东惠州生根发芽,在贵州黔西南抽枝结果。
这个夏天,贵州省黔西南州册亨县北盘江边,“美荔传说”荔枝园一片郁
郁葱葱,红彤彤的果实挂满枝头,果农的脸上笑开了花。
900 多年前,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写下千古名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
作岭南人”,成为惠州荔枝最有名的“广告语”。900 多年后,这抹红色蔓延
到黔西南,为当地产业发展更添一把“火”。
2022 年,惠州“新农人”吴宇辉带着技术团队来到黔西南,通过实地调
研和充分论证后,与当地村民一起,建立百亩晚熟珍稀荔枝种植示范基地。
两年时间里,惠州人带来的惠州优质荔枝品种,在惠州先进的种植技术呵
护下茁壮成长,让黔西南荔枝产业重启。起点即是高端,起步即踏上发展快车道。
一江碧水,两岸青山,风光秀美
的北盘江沿岸,一个布依族村寨——
册亨县岩架镇板弄村坐落于此。村边
连片的小山坡上,一棵棵荔枝树蓬勃
生长,一颗颗荔枝红润饱满。粤黔协
作的“美荔传说”正是从这里开启。
资料显示,黔西南荔枝种植可以
追 溯 到 明 代 中 期, 距 今 已 有 500 多
年历史,但均为群众在房前屋后零星
种植。上世纪八十年代,黔西南州探
索发展荔枝产业,争取贵州省农科院
支持,在册亨县建立荔枝引种示范园
200 亩。在示范园的带动下,册亨、
望谟两个县又相继发展种植荔枝 3000
亩。
“刚开始时,群众发展信心足,
效益还算可以,但多年过后,品种老化,
生产的荔枝核大肉少,市场行情不好。”
册亨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
王顺勇介绍,荔枝卖不了钱,老百姓
就疏于管理。后来,龙滩库区下闸蓄水,
淹没了大部分荔枝产业种植区,零星
剩下了三四百亩,挂果不多。
两地携手共建产业,打造“甜蜜”事业
没有更好的优质替代品种,没有
先进的种植管理技术,可以说,从本
世纪初起,黔西南的荔枝产业基本处
于“零敲碎打”甚至停滞状态。
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关键。乘
着粤黔东西部协作东风,黔西南荔枝
产业发展迎来转机。
2022 年 7 月,一群远道而来的“客
人”到访黔西南。这个由两地政府组
织惠州农业专家、企业代表组成的粤
黔协作工作组,目的就是通过考察调
研,寻找合作项目,推动协作尽快落地,
取得实效。
“印象中贵州多雾、有雪,能种
荔枝吗?”在惠州种了近十年荔枝的
吴宇辉,对于来黔西南能做什么,心
里头没底。抱着先看看的心态,他加
入了工作组。
来到北盘江沿岸,吴宇辉看到存
活着并开始挂果的荔枝,脸上的表情
也从疑惑转向惊喜。“经过向农技专
家咨询,这里是种荔枝的宝地,一下
子激发了我对这片土地的向往。”吴
一颗荔枝“乘风”而来
行走粤黔看东西部协作山海同心携手共富
13
行走粤黔看东西部协作山海同心携手共富
14
宇辉回忆道。
贵州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副研究
员、国家级科技特派员卢加举介绍,
册亨北盘江沿岸属于低海拔、富热量
地区,全年无霜冻,从当地历史种植
情况,以及多年来开展的热区普查、
实地调研情况来看,这里的特殊气候
环境非常适宜荔枝生长。
吴宇辉了解到,贵州现有亚热带
作物优势区域面积 600 多万亩,其中,
适合荔枝种植的优势区至少有 50 万
亩,分布在南、北盘江和红水河、赤
水河沿岸,仅黔西南州适合发展荔枝
的优势区至少有 10 万亩。这里种植的
荔枝成熟期比广东、广西等地晚半个
月,比四川产区则早了两个星期,具
备成熟期区域优势,正好能填补市场
“空档期”。
多方论证的结果,让吴宇辉信心
“爆棚”。他决定留在册亨,带来一
颗荔枝,致富一方百姓,当好“甜蜜”
事业的“助攻手”。
在政府部门牵线搭桥下,作为东
西部协作产业合作项目之一,2022 年
9 月,吴宇辉在册亨成立三百颗(贵州)
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启动册亨县荔枝
种植试点基地建设。他带领技术团队,
和当地 10 多名村民一起,建立 300 亩
晚熟珍稀荔枝种植示范基地,取名“美
荔传说”,希望以一颗小荔枝,书写
粤黔东西部产业协作美丽新篇章。
行走粤黔看东西部协作山海同心携手共富
15
从无到有难,从有到优同样难。
冲破阻碍,打开局面,先从品种
入手。
从千里之外的惠州,吴宇辉带着
冰荔、挂绿、桂味、翡脆、御荔、仙
进奉等 16 个优质荔枝品种,开启了一
场“美荔”奔赴。
在东西部协作帮扶资金的支持下,
2022 年, 总 投 资 300 多 万 元 的 册 亨
县荔枝种植试点基地,首期 100 亩建
设“动起来”了:从惠州自有荔枝园
快速引进种植优质荔枝品种,对原来
的荔枝进行高接换种,实行智能化管
理……如今,一个集“品种优质化、
水肥智能化、生产机械化、管理数字化、
防控绿色化”于一体的“五化”智慧
果园逐渐成型。
回忆起最初改造、建设的情景,
吴宇辉坦言,其难度不亚于“开荒”。
“从惠州运来的荔枝种苗,一种
到地里就遇到干旱,只好翻山越岭去
找水引水。”吴宇辉说,刚开始依照
老办法在半山腰打井,因地形原因打
井师傅干了 5 天就罢工。最后一咬牙,
决定从北盘江抽水上来进行灌溉,“光
这个抽水工程就投入了 20 多万元,花
费半年多时间。”
最难熬的是去年上半年,由于当
地自然灾害、次生灾害频发,再加上
天气干旱,半年多没有降雨,用水成
了最令人“头大”的问题,最长一个
月没水可用。北盘江水面下降、小河
断流,抽水无望,基地只能用水车拉水,
每天三四名工人轮流给荔枝浇水“解
渴”。
过程虽苦,所幸始终有当地政府
及林业、农业农村等相关部门的“硬
核”撑腰。支持水肥一体化、无人打
药车、除草机等配套设施,支持种苗、
车辆……当地政府部门有钱出钱、有
力出力,这让吴宇辉搞产业的底气更
足,发展产业的步子迈得也更稳。
2022 年 种 植 100 亩,2023 年 扩
种 200 亩,2024 年计划再种 200 亩……
“美荔传说”的版图逐步扩大。
眼前的 300 亩荔枝种苗,经过精
心培育,大部分长到了及肩高,今年
第一次挂果。“因为光照时间长,昼
夜温差大,这里的荔枝和惠州一样甜。”
吴宇辉说。
一场双向奔赴的“美荔”相约,
正结出粤黔协作的“美荔”果实。
政策资金“硬核”撑腰,搞产业底气更足
一场奔赴“美荔”相约
山海协作,粤黔情深。
“以前种的是老品种,效益不好。
现在团队来支持我们,不仅发展了新
品种,还教我们嫁接和管理,今年收
成很好,我对未来的发展很有信心。”
荔枝成熟季,位于册亨县高洛街道羊
场村的“美荔传说”荔枝园,游客正
在采摘荔枝。看着大家品尝爽口清甜
的荔枝,当地果农鲍伦方喜上眉梢。
高洛“美荔传说”荔枝园占地 60
余亩,是继贵州省农科院上世纪八十
年代帮扶之后,吴宇辉团队联合当地
农户发展起来的果园之一。
去年上半年,吴宇辉带领技术团
队,手把手教当地农户荔枝高接换种
技术、管护技术、管理方法。卢加举
作为国家级科技特派员,今年也不定
期到册亨,与吴宇辉团队一起,为果
农提供优质技术服务。
“得益于东西部协作,我们与企
业合作,对农户进行全方位指导,共
同筛选适合当地种植的荔枝新品种,
进行提质增效,我们有信心推动册亨
荔枝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农增收。”
卢加举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荔枝属于
常绿果树,不仅生态效益好,而且今
年市场上低端品种荔枝卖 10 多元一
斤,高端品种卖到几十元甚至上百元
深耕种业提升技术,荔枝产业注入新动能
一斤。荔枝亩产 1000 ~ 1500 斤,按
照 每 斤 10 元 估 算, 每 亩 产 值 就 有 1
万~ 1.5 万元,前景可观。
粤黔东西部协作给当地果农带来
了新希望,推动当地荔枝产业提质增
效、转型升级、乘势起飞。
目前,册亨县种植荔枝 1000 余亩,
吴宇辉团队对其中的 500 余亩荔枝进
行了品种改良,预计明年开始试产,
2026 年进入盛果期。在他的示范带动
下,望谟、安龙、贞丰等地村民也种
上了荔枝,农户增收致富的路子越走
越宽。
作为广东荔枝产业联盟副理事长,
吴宇辉还把多年来奔走于全国各地推
广宣传荔枝、推动建设荔枝全产业链、
打造荔枝品牌等经验带到了贵州。除
了持续升级改造荔枝园,建立优质荔
枝品种的种苗基地,他还计划发展荔
枝产业衍生产品,包括荔枝酒、荔枝
饮料等。同时,结合荔枝文化和北盘
江的自然资源,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
与册亨的老百姓一起把荔枝产业做好
做大。
“贵州荔枝肯定会‘出圈’的!”
吴宇辉语气坚定地说。
一次实践跨越千里
行走粤黔看东西部协作山海同心携手共富
16
行走粤黔看东西部协作山海同心携手共富
17
优质品种助力荔枝产业升级
2022 年,惠城区专门组织农技专家团队到册亨做荔枝
种植发展技术调研,认为册亨满足荔枝种植条件,但果品
质量较低。专家团队表示,册亨要往精品晚熟荔枝品种发
展,避免与广东乃至华南地区的荔枝同质化竞争。
在册亨县岩架镇北盘江西岸的湿地公园,发挥东西部
协作资源优势,引入优质的荔枝品种和先进的“五化”智
慧果园理念,打造晚熟珍稀荔枝种植示范基地,结合农文
旅融合发展,必将极大推动当地荔枝产业升级,助力乡村
全面振兴。
广东省粤黔协作工作队黔西南工作组册亨小组组长,挂职册亨
县委常委、副县长何碧光:
我在一线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东坡先生将被贬时的满腹苦水唱
成了甜蜜赞歌。如今在贵州册亨,也能品尝到惠州荔枝的鲜甜。
行走粤黔看东西部协作山海同心携手共富
18
惠州荔枝“落户”黔西南,像一
把钥匙,打开了惠州和黔西南州协作
发力产业振兴的大门。乡村振兴,产
业是关键,但更关键的是产业振兴背
后的一大批“追梦人”和“新农人”。
黔西南也种植荔枝,但由于品种
不佳、管理不善,导致低质低效。在
黔西南书写“美荔传说”,需要向“新”
而行,需要“新农人”、新思维、新技术。
惠州和黔西南州开展东西部协作后,
两地政府以及“新农人”、科技特派
员等找准产业协作“阵眼”,在东西
部协作资金的支持下,引进优质品种,
产业协作推动粤黔协作结出更多硕果
贵州财经大学绿色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研究员,硕士研究生
导师,贵州黔兴高校智库联盟秘书长张再杰:
专家点评
粤黔协作发轫于 1996 年,28 年
以来,广东省对贵州发展进行了大力
帮扶、倾情投入,特别是 2016 年 7 月,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东西部扶贫
协作座谈会上明确了广东省对口帮扶
贵州省,此后广东省对贵州省经济社
会发展特别是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
坚战给予大力帮扶,粤黔协作谱写了
东西部协作美丽篇章。
进入新时代,推进粤黔东西部协
作,产业帮扶是关键,是推动贵州乡
村全面振兴的有力支撑。惠州荔枝“落
户”黔西南,既推动了当地农业产业
转型升级,也有利于贵州现代山地特
色高效农业发展,成为粤黔东西部协
作助力贵州乡村全面振兴的一个生动
缩影。
贵州省要利用粤黔东西部协作有
利时机,立足资源禀赋,紧扣“产业”
纽带,不断加强区域合作、优化产业
布局,主动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做
好特色产业文章,让更多类似荔枝的
产业应运而生,结出更多东西部协作
的幸福硕果。
书写“美荔传说”要用实“荔”说话
惠州学院教授、广东省农村科技特派员王国莉:
推广高接换种技术,建设智慧果园,
多方赋能老产业焕发新活力。
经过精心栽培,惠州荔枝在黔西
南开花结果,让在黔西南发展荔枝产
业的梦想照进了现实。未来,如何让“小
荔枝”变身黔西南的富民“大产业”,
还是要用实“荔”说话。要选育合适
的品种,选择适宜的地点,扩大荔枝
种植规模,加强果园管理,在推进荔
枝产业稳步发展的同时,向精品农业
要效益,向品牌农业要市场,赋予黔
西南荔枝产业更多可能性,让其成为
当地富农兴村的特色产业。
行走粤黔看东西部协作山海同心携手共富
19
多方合“荔”壮大荔枝产业
转向热心帮助、热情参与,纷纷当起
荔枝甜蜜事业的“合伙人”。
东西部协作带来了好政策,也为
广大有志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人才
提供了施展才干的舞台。希望通过政
府部门引导、科研院所和企业推动,
持续激活当地群众内生动力,多方合
“荔”壮大荔枝产业,让小小的红果
子持续结出“致富果”“幸福果”,
书写更多“美荔传说”。
在粤黔东西部协作东风下,大批
务工人员出黔入惠,吴宇辉却执着地
成为一名“逆行者”。
长期奔走于惠州和黔西南,他能
细数往返两地的“N”种方式。2023
年春节,因为不放心刚从惠州移栽过
来的荔枝树,他拉着老父亲和一车鸡、
鸭、鹅、狗,冒雨从惠州驱车 24 小时,
到黔西南册亨种植基地值守;他苦练
技术教当地果农嫁接,双手屡屡被刀
具划伤;他带领技术团队走家串户、
深入果园,为群众开展技术指导……
吴宇辉带领一帮“逆行者”扎根册亨,
让当地群众从一开始的怀疑、观望,
记者手记
产业转型升级带来幸福活力
新发展理念,更已成为册亨产业转型
升级的“金名片”。
放眼未来,山海共情。我们期待,
乘着东西部协作的东风,粤黔两省不
断加强区域合作、优化产业布局,发
挥各自优势,让更多类似荔枝的产业
应运而生,结出更多东西部协作的幸
福硕果,让产业转型升级成为实现共
同富裕的重要抓手,将东西部的深情
厚谊之种撒满粤黔大地。
走进高洛“美荔传说”荔枝园,
路口“荔枝第一村”五个醒目的红色
大字让人感受到产业转型升级给当地
带来的幸福活力。
一颗荔枝入黔记,吴宇辉带来的
“美荔传说”是粤黔协作推动当地产
业转型升级、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一
个生动缩影,优质的品种、先进的理念、
丰富的经验……结合农文旅融合发展,
吴宇辉打造的荔枝甜蜜事业,给当地
群众带来了家门口“幸福就业”的创
行走粤黔看东西部协作山海同心携手共富
20
数说协作 ● 2022 年,惠州优势产业荔枝种植
项目落户册亨。惠州政企合作,共同投资
120 多万元在册亨打造现代化荔枝园,首
期荔枝种植试点基地建设面积 100 亩。 ● 2023 年, 投 入 东 西 部 协 作 资 金
270 万元,用于新建 200 亩荔枝标准化基
地、荔枝种植和相应的配套设施建设。建
成集“品种优质化、水肥智能化、生产机
械化、管理数字化、防控绿色化”于一体
的“五化”智慧果园。 ● 2024 年,300 亩荔枝部分实现首
次挂果。继续投入 200 万元用于新种 200
亩荔枝(含 50 亩荔枝品种实验园),开
展宜机化改造,建设水肥一体及配套设施。
推动全县荔枝品种改良面积超 500 亩。
劳务协作
让生活更有盼头
“就业是民生之本。要提高经济增长的就业带动力 ,
不断促进就业量的扩大和质的提升。”
———习近平在 2021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
搭建平台、培训技能,一批批黔西南务工人员走出大山奔赴广东惠州
2021 年以来,累计帮助贵州黔西南农村劳动力实现 3 个月以上稳定就业 11.9 万人;
2021 年以来,累计帮助贵州黔西南培训农村劳动力近 2.4 万人次;
……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黔西南是劳务输出大州,每年 30 多万劳务大军背起行囊,怀揣
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搭乘返岗专车、复工专列一路向东,从大山到大海,从田间到车间。
黔西南劳动者有务工需求,惠州企业有用工需要。在推进东西部劳务协作中,围绕“稳
就业、好就业、就好业”,两地政府把稳定务工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
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中之重,搭建平台、输送人员、培训技能……通过一桩桩用心
服务、一件件暖心举措,架起双向奔赴的桥梁,畅通了务工人员从“家门口”到“厂门口”
的就业路。
行走粤黔看东西部协作山海同心携手共富
23
一人就业,全家有奔头。
“每月能挣到六七千元,比我在
老家打工多了一倍呢!”这是黔西南
州册亨县双江镇央绕村村民班贵石最
直观的感受。
班贵石今年 34 岁,得益于党中央
的大好政策,作为贫困户,2019 年全
家人从大山里搬到册亨县高洛街道巴
纳布社区,在县城周边打工,维持一
家人的生计。
2023 年,班贵石家“二宝”出生,
家里负担加重了。他便想着外出打工
多挣点钱。
2024 年春节过后,班贵石从多方
了解到惠州、黔西南州两地的劳务协
作政策,他下定决心,带着妻子罗龙
英搭乘政府组织的“返岗直通车”来
到惠州。
夫妻俩根据自身条件和企业用工
需求,分别在位于惠阳区新圩镇红田
村的一家镜片工艺加工厂和一家电子
厂扎下了“根”。如今,夫妻俩月收
入上万元,生活更有盼头了。
贵州是劳务输出大省,有人力资
源优势;广东是用工大省,有产业资
源优势。东西部劳务协作为两类资源
对接建立了有效通道。粤黔结对协作
以来,惠州和黔西南携手搭建平台,
促进人岗供需精准对接,引导农村劳
动力特别是脱贫劳动力到惠州务工。
走进位于易地搬迁集中居住地高
洛街道巴纳布社区的册亨县零工市场
大厅,惠州市德赛电池有限公司、天
宝电子(惠州)有限公司等多家惠州
企业招聘信息摆放在显眼处。直播间
里,两名工作人员详细介绍各家企业
的招聘信息,回复求职者的咨询。
“今年以来,我们累计收集岗位
信息 3.5 万余个,通过线上线下多种
途径发布,向重点人群精准推送,人
岗匹配后,‘点对点’送到企业去。”
册亨县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
理徐洪继介绍,今年上半年,册亨县
组织劳务输出 1.7 万余人,全力促成
群众务工增收。
“政府帮助我们对接企业,找好
了工作,还送我们到工厂门口,减少
了很多风险。”家住册亨县双江镇洛
法村的罗鲜在外务工两年,收入稳定,
家庭生活水平改善很快,“去年把家
里的房子重新装修了,今年准备买辆
汽车。”
政府给力,企业发力。每年开年
复工第一天,伯恩光学(惠州)有限
公司(以下简称“伯恩光学”)就派
出招聘人员,前往黔西南州贞丰县“招
兵买马”。
伯恩光学是用工大户。“目前招
工需求量在 5000 人左右。”公司普工
招聘副经理邓淡芳说,为更好招新和
稳岗,伯恩光学推出了自行入职奖励、
全民推荐奖励、准时返岗路费报销等
措施,鼓励“老带新”和员工按时返岗。
勾荣平就是被亲戚介绍进来的。
两年前,勾荣平在贞丰县从事文职类
工作,月入三四千元。入职伯恩光学后,
收入高了近一倍,个人能力也得到了
提升,“我会在这里继续好好干下去
的。”
就业稳稳,幸福满满。2021 年以
来,惠州和黔西南州通过开展东西部
劳务协作,累计帮助农村劳动力实现
3 个月以上稳定就业 11.9 万人,其中
脱贫劳动力 9.6 万人。
畅通劳务协作之路
精准对接
此心安处,便是吾“家”。
前段时间,周忠豪辞工回望谟县
处理家事。今年 6 月中旬,他再次来
到惠州,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走进了惠
东·望谟东西部协作服务中心,想找一
份合适的工作。
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安排周忠
豪住进了服务中心的“农民工之家”,
并帮忙联系企业,寻找合适的岗位。
第三天,周忠豪顺利入职位于惠东县
大岭街道的一家企业,“还好有这个
服务中心,帮忙找工作,还免费提供
吃住,真的很暖心!”
“这里就是望谟务工人员的‘娘
家’,有什么问题都可以来找我们。”
工作人员沈健介绍,今年以来,服务
中心共接待望谟籍务工群众 55 人,免
费为他们提供食宿,帮助 80 多名望谟
及周边地区群众找到了工作。
晴隆县驻大亚湾区劳务协作工作
站也是这样的“娘家”。
晴隆籍务工人员来到大亚湾,第
一站几乎都落脚在这个工作站内的晴
隆职工之家。
“这里经常会组织一些小型活动,
给我们发放节日礼品,遇到困难,也
能来这里寻求帮助。”在惠州比亚迪
电子有限公司工作多年的郑金莲是晴
隆职工之家的常客,“这里就是我们
在惠州的家,大家就像家人一样。”
晴隆县驻大亚湾区劳务协作工作
站负责人高亮介绍,工作站以政府购
买服务的形式引入第三方机构管理,
为晴隆籍务工人员提供“保姆式”贴
让工人在惠务工更安心
心服务,让他们在大亚湾有所依、有
所靠,安心工作。
“输出去”是第一步,“稳得住”
才是关键。
惠州和黔西南两地打好“组合拳”,
弹好“协奏曲”,建立健全劳务协作
机制,共建“一县一企”稳岗就业基地,
设立劳务协作工作站,制定定向就业
激励政策,完善就业公共服务,全力
保障在外务工人员稳岗就业。
目前,黔西南州及与惠州协作的
7 个县(市)均在惠州市和对应的 7
个县(区)设有劳务协作工作站,“前
后方”联动架起务工“连心桥”,为
黔西南籍在惠州务工人员提供全方位
就业稳岗服务。
坐上两地政府组织的返岗专车、
专列,从“家门口”直达“厂门口”;
稳定就业 3 个月以上,发放稳岗补贴;
遇到劳务纠纷,工作站帮忙依法维权;
节假日不能回乡,工作人员走访慰问
送关怀……一项项暖心举措,持续增
强黔西南籍务工人员在惠州的获得感、
归属感。
随着粤黔东西部协作的深入推进,
越来越多黔西南籍务工人员通过有组
织劳务输出或“亲带亲”“邻带邻”
等方式,到惠州稳定就业。来自册亨
县的罗元福今年 44 岁,在惠阳区新圩
镇的一家企业工作五六年了,其间把
妻子、儿子以及 3 位老乡都介绍了进
来,“厂里订单稳定,这里的人也很好。”
他们坚信,同心“黔”行“惠”更好。
稳岗服务
行走粤黔看东西部协作山海同心携手共富
24
行走粤黔看东西部协作山海同心携手共富
25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随着技术进步与产业转型升级,
企业对劳动者的技能和素质提出了更
高要求。让务工人员精进“一技之长”,
不断提升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是两
地政府的务实之举。
惠州和黔西南两地人社部门围绕
市场需求、产业需求、群众需要,精
准导入“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
家政”三项工程,组织开展系列劳务
协作培训,鼓励动员有培训意愿和就
业能力的劳动者掌握一技之长。
望谟县平洞街道亚鲁社区是脱贫
攻坚易地搬迁安置点,居住着 663 户
近 3000 人,社区众多青壮年外出务工,
但仍有一些居民因为缺乏技能,找不
到合适的工作。
2022 年,惠州投入东西部协作资
金 110 万元,对亚鲁社区 600 平方米
的室内场地进行改造装修并购置相关
设施设备,打造成望谟县职业技能综
合实训中心。如今,实训中心内长期
开设电工、厨师、家政服务、美容美
发等培训班,帮助当地群众提升职业
技能,拓宽就业创业门路。
“免费技能培训不仅让我们学技
术,还推荐我们就业,真是太好了!”
参加刺绣培训班的黄妈慢说,多一门
技术傍身,找工作就多一条路。
“我们十分注重劳动技能培训,
并借助劳务协作工作站推进双方在劳
务协作、技能培训、就业服务等领域
的全面协作,为共同富裕‘造血赋能’。”
黔西南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有关
负责人介绍,据统计,3 年来,惠州
和黔西南携手强化技能人才培训,累
计培训农村劳动力近 2.4 万人次。
职业教育一头连着教育、一头连
着产业,是培养技能人才、促进就业
创业的重要途径。惠州和黔西南两地
职业院校围绕技能人才培养、就业需
求,深化校校、校企合作模式。
做实就业规模提高就业质量
以技赋能
行走粤黔看东西部协作山海同心携手共富
26
——晴隆县中等职业学校采用
“2+1”培养模式开办“惠州·晴隆班”,
先后选送了 155 名学生赴惠州学习和
跟岗实习;
——册亨县中等职业学校与惠州
11 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为学生
提供了充足的实习岗位,增强他们留
在惠州就业创业的信心;
——望谟县中等职业学校强化产
业对接产业,设立“广东信科”订单班,
校企协同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
目前,黔西南州协作县(市)7 所
中等职业学校与惠州市职业院校结对
全覆盖,积极探索学生联合培养工作,
2023 年选送黔西南州中职学校 477 名
农村脱贫家庭学生到惠州接受职业教
育。他们将用所学技能点亮人生,逐
梦未来。
与此同时,无数的惠州企业也在
承接务工、以技赋能中履行着社会责
任。
“90 后”李永会来自黔西南州贞
丰县小屯镇米冲村,2014 年进入伯恩
光学。近年来,企业生产线自动化、
智能化水平持续提升,李永会积极参
加培训学习,提升技能,适应新质生
产力发展需求,实现企业内再就业。
从流水线上的普工,到车间组长,
再到芯片技工,李永会在 10 年时间里,
通过不断学习实现成长蜕变,收入也
是芝麻开花节节高,“现在已经月入
过万了”。
连心跨山海,携手谋发展。3 年来,
通过劳务协作的不断深化,惠州和黔
西南帮助 11.9 万名黔西南农村劳动力
实现 3 个月以上稳定就业,托起“稳
稳的幸福”,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
成果,赋能高质量发展。
行走粤黔看东西部协作山海同心携手共富
27
为“能挣钱,多挣钱”献智助力
当前,外出打工就业仍然是当地
乡亲致富增收的主要手段。如何让乡
亲们提高劳动技能,减少后顾之忧,
做到“能挣钱、多挣钱”是一个很现
实的问题。
为此,我们利用东西部协作平台,
结合市场、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需求,
安排财政援助资金 616 万元为望谟县
群众开展“粤菜师傅”“广东技工”
等职业技能培训;结合产业发展,在
望谟职业中学开设民族服装与饰品、
汽车运用与维修等专业,同时每年安
排 90 名学生到惠东职业中学学习培
训,增强就业技能,进一步提升内生
广东省粤黔协作工作队黔西南工作组望谟小组组长, 望谟县
委常委、副县长阳建文:
我在一线
发展动力。
此外,我们还注重政策引导、做
好服务。比如,在春节后组织专班专列,
推动返岗就业;为外出务工稳岗人员
发放交通补贴和稳岗就业补贴;在惠
东设立东西部协作服务中心,为务工
人员提供就业择业、劳动维权和政策
宣讲等服务。
通过多种举措,使他们有路子走
出去、有办法留下来、有本事多挣钱,
促进稳岗就业增收。今年以来,已帮
助转移劳动力就业 6916 人,其中到广
东就业 2442 人。
行走粤黔看东西部协作山海同心携手共富
28
开展劳务协作,黔西南有推力,
惠州有拉力。推力来自黔西南劳动者
的务工需求,拉力则来自惠州企业的
用工需要和区域间工资收入的差距。
成功实现劳动力转移,需要承担
较高的教育成本与择业过程中的等待
成本以及信息搜寻的成本。惠州和黔
西南通过搭建平台、完善就业公共服
务,培训技能、提升就业创业能力,
降低了转移成本、减少了择业风险,
激发劳务协作新动能
贵州绿色发展战略高端智库首席专家李裴:
专家点评
劳务协作通过资源共享和优势互
补,统筹配置劳动力与人才资源供需,
增强跨区域人力资源引进新动能,对
就业群众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
分重要的意义。
黔西南用好用足各类资源,携手
惠州建立健全劳务协作机制,提升劳
务协作的组织化与精准性,把东西部
劳务协作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抓手、推
动黔西南农村劳动力就业增收的重要
渠道。双方通过抓实模式创新、政策
补贴、就近就业、人才培训、权益保
障等工作,积极开展“南粤家政”技
能培训,创新推广“蜂王行动”劳务
品牌。以劳务协作工作站为载体,提
供政策咨询、岗位推荐、劳动维权等
服务,全力夯实就业基本盘。在两地
的有序组织下,黔西南务工人员走出
大山,实现了稳定就业。
进一步挖掘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
的劳务协作新动能,需要从工作机制、
人才素质、工作满意度等方面发力。
建立健全更加高效的信息共享和服务
保障机制,为黔西南劳动者提供更加
精准、更加匹配的个性化就业服务,
促进黔西南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和城乡
富余劳动力有序流动,为惠州企业输
送更多优质劳动力,促进经济增长与
就业的良性互动,推动农民增收和地
方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黔西南有推力,惠州有拉力
惠州市委党校科研部主任、经济学博士黄忠平:
畅通了务工人员从“家门口”到“厂
门口”的就业路。
美好生活靠劳动创造,幸福都是
奋斗出来的。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
要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用好农民
工之家、校企合作等机制,精准对接
市场需求,及时更新实训内容,培养
更多技能型人才,让他们用自己掌握
的本领实现转移就业,通过辛勤劳动
创造美好生活。
行走粤黔看东西部协作
山
海
同
心
携
手
共
富
29
用勤劳双手创造美好生活
能力。她相信只有努力,梦想才能实现。
有志向,就会有事业。有本事,
就会有舞台。
惠州和黔西南持续深化劳务协作,
正是通过提供就业择业、技能培训、
权益维护等全方位的就业服务,联合
政府、社会、企业等多方力量,帮助
务工人员“出得去、稳得住、干得好”。
我们期盼,更多务工人员凭借自
身的勤劳和努力,用双手创造美好的
生活,过上更加幸福的日子。
人生在勤,勤则不匮。这是我们
采访众多外出务工人员后,最真切的
感受。
来自册亨县的班贵石,文化水平
不高,从事的工作技术含量也不高,
但他埋头苦干、熟能生巧,从以前一
天只能贴几百片镜片到现在每天贴
三四千片,一个月能赚六七千元,撑
起家庭的经济重担。
来自贞丰县的李永会,从普工到
技工,实现工资翻倍。如今,她又开
始学习企业相关应用软件,提升管理
记者手记
行走粤黔看东西部协作
山
海
同
心
携
手
共
富
30
数说协作
●帮助农村劳动力稳定就业方面,2021 年至 2024 年 6
月,累计通过东西部劳务协作帮助黔西南农村劳动力实现 3
个月以上稳定就业 119086 人(脱贫劳动力 95946 人)。
●劳务协作培训方面,2021 年至 2024 年 6 月,惠州
和黔西南携手举办东西部劳务协作培训班 441 期,培训农
村劳动力 19455 人次(其中脱贫劳动力 13413 人次),举
办“粤菜师傅、南粤家政、广东技工”三项工程培训 107
个班次,培训 4424 人。
跨越山海的希望之路
黔西南与惠州的劳务协作,不仅
是简单的劳动力转移,更是文化的交
流和人心的相通。它让像班贵石和罗
龙英这样的普通劳动者,有机会改变
自己的命运,同时也为两地的经济社
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作为记者,有幸见证了这一历史
性的协作,看到了两地人民的互帮互
助,也感受到了他们对未来的憧憬。
这是一条充满希望的道路,随着时间
的推移,这种合作将不断深化,成为
推动区域均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
重要力量。
得益于党中央的好政策,通过搭
上劳务协作的“列车”,班贵石带着
妻子罗龙英来到惠州的企业务工,两
人月收入过万,孩子们也能接受更好
的教育,生活有了新盼头,一个家庭
的根本性改变由此产生。
像班贵石这样的外出务工者还有
很多,山海的跨越,让他们通过劳务
协作政策,不仅改善了自己的生活,
成为了企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成
为了黔西南与惠州之间文化交流的桥
梁。他们的故事,让更多人了解到劳
务协作的深远意义。
贵州菜心
走出大山畅销大湾区
“对脱贫地区产业要长期培育和支持,促进内生可
持续发展。”
———习近平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强调
广东惠州和贵州黔西南大力推动“产—供—销”一体化蔬菜产业发展
从贵州黔西南的田间地头,翻山越岭走上广东人的餐桌,一棵小菜心经历了什么?
在广东,无论家宴或酒楼食肆,总有一碟青菜收尾,主妇与厨师尤为偏爱坊间称作“南
粤第一蔬”的菜心。在黔西南州,菜心种植面积位居贵州省第一,高原山地的生态、地理气
候等种植优势,让这棵清甜菜心品质更优,正好符合广东人的口味。
粤黔协作,黔菜进粤。自惠州市与黔西南州开展东西部协作结对以来,两地重点推动以
“贵州菜心”为主的“产—供—销”一体化蔬菜产业建设发展,让当地香甜洁净的小菜心坐
上“直通车”,跨越千里,实现走出大山、畅销大湾区的梦想。
行走粤黔看东西部协作山海同心携手共富
33
6 月初,北纬 25°的黔西南气候温
和,微风习习。
此时并非贵州菜心的最佳种植季,
位于黔西南州安龙县的贵州蔬菜集团
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种植基地内,
原本种植菜心的田地已经轮种了其他
作物。该公司相关负责人韦科凤说,
今年的收益非常好。
一个品种种植多茬之后病虫害会
增加,所以在夏季茬口期,菜心基地
会更换品种接茬,确保“菜篮子”安全。
“冬春光照时间长,菜心生长会更好。”
位于义龙新区的贵州金州农业开发有
限公司(以下简称“金州农业公司”)
种植基地内同样轮种了其他作物,该
公司董事长杨剑介绍,到今年 10 月份
之后菜心成熟,这里将会是一片绿色
的海洋。
结对以来,截至今年初,惠州市
协助黔西南州申报认定粤港澳大湾区
“菜篮子”生产基地 38 个,帮助黔西
南州销售农特产品达 80.36 亿元。
产业协作,贵在精准,重在可持续。
一棵小菜心,缘何在广东的餐桌上占
得一席之地?杨剑、韦科凤都说出了
四个字:茬口优势。
在广东市场,宁夏菜心因其独特
的口感和营养价值备受欢迎,但宁夏
菜心采摘期是 5 月至 10 月。
黔西南州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
常年可种植菜心,其中以 9 月至次年
4 月生产的菜心口感最佳。贵州菜心
正好填补上宁夏菜心在广东市场的空
档期。
除了茬口优势,品质优势则是贵
州菜心的另一大亮点。
据《黔西南州农业志》记载,黔
西南州从上世纪 90 年代开始种植菜
心,是贵州省种植菜心最早的地方。
截至目前,黔西南州菜心种植面积约
3.52 万亩,居贵州省第一,累计产量
3.52 万吨,累计产值达 2.1 亿元。
绿水青山出好菜,沃野千里皆丰
产。得益于云贵高原日照充足、昼夜
温差大的气候优势,贵州菜心茎秆粗
壮、颜色深绿、油润光亮,口感脆嫩
爽滑、回味甘甜、香味浓郁,具有鲜
明特色。
2023 年以来,贵州围绕品牌农产
品发展,派出多个团队赴粤港澳大湾
区实地走访。调研成果显示,65.8%
的大湾区市民了解并购买过贵州农产
品,对贵州农产品印象良好,综合得
分为 4.10 分(5 分制)。调研也锁定
了一批大湾区消费者最喜爱的贵州土
特产,包括鲜嫩翠绿的贵州菜心。
“菜心很脆,口感清甜,很有菜
味。”2023 年,“粤黔协作 黔菜广进”
产销对接暨招商引资活动在广州市举
办,市民陈先生品尝贵州菜心后,给
出了老广们对食物的最高评价“鸡有
鸡味,菜有菜味”。
茬口优势与品质优势兼具,满足
了广东市民一年四季对新鲜蔬菜的需
求,让贵州菜心敲开了广东市场大门。
贵州菜心填补广东市场空缺
一席之地
小小菜心,一头连着黔西南群众
的“钱袋子”,一头连着大湾区居民
的“菜篮子”。
在大山这头,菜心产业带动当地
村民就近就业,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
坚成果。“菜心基地就在家门口,公
司还会定期做一些培训,我在这工作
两年多了。”家住安龙县巧凹村坡告
组的潘玖英今年 50 岁,此前在家务农,
如今在贵州蔬菜集团的种植基地上班,
每年能拿到 5 万元左右的工资。
“最高峰的时候,我们每天约有
400 人在基地劳作,2 万多斤菜心送往
广州、深圳等地的批发市场。”韦科
凤说,去年基地菜心产量 1500 多吨,
99% 销往粤港澳大湾区。
在海的那边,天色刚亮,贵州菜
心等优质蔬菜就已到达广东润丰国际
市场、广州江南市场、深圳海吉星市
场等农批市场,大湾区市民可以及时
品尝到“黔菜”的美好滋味。
从田头到餐桌,贵州菜心为广东
人的餐桌增添了一抹来自大山的新鲜
绿意。在地理环境上,贵州相比宁夏
到粤港澳大湾区的运输距离更近,黔
从田头到餐桌的“山海呼应”
西南州距珠三角地区仅 1000 多公里,
缩短运输时间能更好保证菜心的口感。
“早上 10 时左右,露水干了就开
始采摘,中午 12 时入库预冷,晚上 8
时由冷藏车送往广东,天亮前就进入
市场了。”这是金州农业公司菜心出
货时节的日常时间轴。
“菜心价格相对较高,随着广东
消费体量增大,我们现在的目标市场
主要是粤港澳大湾区。”杨剑说,金
州农业公司目前在大湾区有稳定的客
户和档口。
“颜值吸引人,品质留住人!”
杨剑坚持出品的菜心既要好看又要好
吃,要求工人以菜心尺寸大小、空心
与否等标准进行分拣。杨剑说,作为
黔西南州蔬菜产业发展协会会长,他
将用好协会这个平台,在品种选择、
水肥管理、分级分拣、市场销售等方
面发力,让种植户种好、管好、收好、
卖好。
“黔菜”进粤,是惠州、黔西南
开展消费协作的一个缩影。在两地共
同努力下,小菜心跨越千里的产业对
接,成为一场承载梦想的共富新征程。
一场征程
行走粤黔看东西部协作山海同心携手共富
34
行走粤黔看东西部协作山海同心携手共富
35
在贵州菜心进粤前,宁夏菜心已
占据广东市场的“半壁江山”。贵州
菜心如何突围?如何站稳广东市场?
乘着东西部协作的东风,惠州坚
持“东部市场 + 西部产品”模式,织
密立体消费网,通过建基地、畅渠道、
创品牌“三部曲”支持“黔货出山”。
在安龙、贞丰、册亨、望谟等县
11 个 东 西 部 协 作 项 目 中, 惠 州 投 入
2260 余万元,支持金州农业、北岸农
业、粤港澳大湾区分拣中心等菜心经
营主体完成坝区建设、产品种植、产
品分拣、冷链物流等环节标准化建设。
为不断开拓粤港澳大湾区消费市
场,惠州持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协
助黔西南的优质蔬菜走出大山。通过
在广州、惠州等地开展“粤黔协作 黔
菜广进”系列推介活动,搭建贵州蔬
菜集中展示、行业交流、品牌宣传和
贸易采购的平台,增强产销地的合作
与连接,打响“黔菜”品牌。
值得一提的是,惠州注重产业规
划,以粤港澳大湾区市场需求为导向,
充分发挥黔西南州气候、区位、蔬菜(菜
心)种植历史和品质等优势,帮助制
定了《黔西南州菜心产业三年行动实
施方案(2023—2025)》。
这是贵州省第一个关于菜心产业
发展的规划。
该《实施方案》按照“大坝区搞
单品求突破,小坝区搞多样保供应”
思路,以优势菜心单品为突破口,做
大做强菜心产业,串联全州 5 个县市
全力打造“兴兴安册望”(即兴义市、
规划菜心产业带打响黔菜品牌
一张蓝图
行走粤黔看东西部协作山海同心携手共富
36
兴仁市、安龙县、册亨县、望谟县)
菜心产业带。计划到 2025 年,菜心种
植面积达 8 万亩,带动农户 1 万余户。
山海同心,协作共进。在推进菜
心产业发展过程中,两地政府积极引
导农户参与。广东省粤黔协作工作队
黔西南工作组抓好广东增城菜心、迟
菜心、尖叶菜心等优势品种的引种生
产,开展耐抽苔、抗逆性强的夏秋品
种引种试验筛选,以形成周年持续生
产供应。
黔西南州也在主动发力。州里组
建了菜心技术服务小分队,以州农业
林业科学研究院、州农业农村局技术
骨干,对接广东省农科院、上海市农
科院等技术团队,为经营主体提供品
种栽培、土壤检测、绿色防控等技术
服务。
“把投入到菜心产业的衔接资金、
东西部协作资金和其他资金落实好,
把组织培训、品牌标准、技术指导、
冷链科技、种质资源收集等工作做好。”
黔西南州蔬菜产业工作专班副班长丁
敏表示,要把服务做到位,让经营主
体留下来、发展好,带动全州菜心产
业发展壮大,促进农民增收。
千里携手,共谋振兴。7 月的黔
西南艳阳高照,新一茬菜心又下地种
植了。2 个月后,一批批可口的黔西
南菜心将端上大湾区市民的餐桌。从
大山里到大湾区,一棵小菜心见证着
粤黔东西部协作行稳致远、走深走实。
行走粤黔看东西部协作山海同心携手共富
37
探索“湾区定制,粤菜黔产”模式
安龙县具有良好的地理气候优势,
近年来因地制宜不断调整优化农业产
业结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发展
蔬菜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发展菜心等“短平快”蔬菜产业,
是助力农业增效、促进农民增收的有
效途径。2023 年,安龙县蔬菜种植面
积近 20 万亩。为了推动蔬菜产业高质
量发展,安龙县立足禀赋,精准结合
区位优势和当地环境,不断优化菜心
品种选择、种植管理、病虫害防治、
广东省粤黔协作工作队黔西南工作组安龙小组组长,安龙县委
常委、县政府副县长许惠达:
我在一线
采收质量控制等环节,进一步提升菜
心的产量和品质,打造“粤黔标准”
蔬菜基地,探索“湾区定制,粤菜黔产”
模式,推动当地小菜心更好走上大湾
区餐桌。
为不断优化农业产业体系,还要
在品牌打造、产品包装、销售服务等
方面下足功夫,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渠
道开展形式多样的品牌推介,不断提
升产品辨识度和市场竞争力,扩大菜
心等黔菜的知名度及影响力。
行走粤黔看东西部协作山海同心携手共富
38
广东惠州帮扶贵州黔西南大力推
动菜心产业“产—供—销”一体化建
设发展,促进黔西南地区内生动力可
持续发展,是山海相济、携手共富的
生动实践。
作为“南粤第一蔬”的菜心在广
东有着广泛的市场需求,而黔西南州
优越的地理环境,不仅可以实现菜心
的全年生产,而且可以填补宁夏菜心
在广东市场的空档期。立足资源互补
性强、产业关联度高的良好协作基础,
惠州帮助黔西南制定了贵州省第一个
菜心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了菜
心产业发展思路,主动投入资金扶持
黔粤协作助力“黔货出山”
贵州财经大学绿色发展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贵州
黔兴高校智库联盟副秘书长袁晓文:
专家点评
“小菜心”是“黔粤协作”助力“黔
货出山”的一个缩影。黔粤东西部协
作不仅是一场跨越千里的产业对接,
更是一场承载梦想的致富征程。得益
于黔粤东西部协作,生长在黔山贵水
间的优质农特产品走出大山,进入广
东市场,既丰富了粤港澳大湾区市民
的餐桌,也给贵州农民带来收益的提
高,更是增强了贵州农民发展致富的
信心。
从“深山人未识”到“成名天下
知”,黔粤协作造就了跨越关山天堑
的“产销通途”。贵州省要利用良好
的生态条件,大力发展优质特色农产
品,利用黔粤东西部协作的有利机遇,
以东部对口帮扶城市市场需求为导向,
完善农产品省外产销供应体系,积极
构建市场机制与政府引导相结合的协
作体系,大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菜
篮子”生产基地,加快形成“东部市
场 + 贵州基地”“东部市场 + 贵州产品”
农产品产销合作机制,推动越来越多
的黔字号农产品走出贵州、走进大湾
区市场。
优势互补兴产业 双向发力促共富
惠州学院教授、广东省农村科技特派员王国莉:
各类市场经营主体,按照欧盟标准、
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和
“圳品”质量标准,开展菜心规模化
种植。黔西南州也主动对接技术团队,
为经营主体提供品种栽培、土壤检测、
绿色防控等技术服务,助推菜心产业
升级。惠州和黔西南锚定菜心这一优
势产业双向发力,将带动 1 万余户农
户在家门口体面就业,实现共富心愿。
未来,两地可携手推广“贵州菜
心”品牌,进一步提升“贵州菜心”
在粤港澳大湾区等市场的知名度,充
分发挥品牌效应,不断延长产业链,
提升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推动菜心产业高质量发展。
行走粤黔看东西部协作山海同心携手共富
39
小菜心让山旮旯土地有了“肥力”
乡亲们的收入才能稳定增长。”作为
黔西南州单品体量最大的叶菜,菜心
具备独特的品质优势,在东西部协作
机遇下,越来越多黔西南的菜心走出
大山奔向广东,这让黔西南大力发展
蔬菜产业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
让小菜心闪金光,带动更多“黔菜”
出山,这篇大文章值得探索和书写。
市场三要素,人口、购买力、购
买欲望缺一不可。菜心产业的培育、
发展与壮大,正是精准对接了粤港澳
大湾区的市场优势与需求,有理由相
信,这样的协作,一定能够更加可持
续地描绘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美丽画
卷。
无论在惠州的乡村,还是来到黔
西南的田间地头,记者都深刻感受到: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产业振兴是乡村
振兴的重中之重。
“我们要将最优质的菜送到惠州
人的餐桌上,他们吃得安逸,我们的
蔬菜才不愁卖。”册亨县坛坪村村民
李加琴在家门口的蔬菜基地干活,每
个月约有 3000 元收入,她说,“东西
部协作推动小菜心大发展,让我们山
旮旯的土地有了‘肥力’。”
小菜心承载大希望。让村民在家
门口务工,既能增加收入又能照顾家
庭,还能促进当地产业发展,这无疑
是一场理想中的“造血式”产业协作。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产业兴旺,
记者手记
一棵菜心链接稳固的市场供求
几年前把土地流转给基地后,一直在
这里务工,一年四季都有活干,每人
一年劳务收入有 5 万多元。最忙的时
节(9 月至次年 4 月),每天约有 400
人在基地务工,他们麻利地收割菜心,
用小刀把菜根削整齐,再将一摞摞菜
心摆放入筐,随后快速送进冷库预冷、
打包装车,每天有 2 万多斤菜心被送
往广州、深圳等地的批发市场。2023
年,仅此一个基地菜心产量就达 1500
多吨,带动周边农民收入 1100 万元。
种植与食用,这是一对最广泛而
稳固的市场供求关系。
基于稳固的供求,产业可持续发
展。产自黔西南的小小菜心,因广东
惠州与贵州黔西南的东西部协作,大
山里的种植基地与海那边的市民“菜
篮子”得以有效对接、紧密相连。
一棵小菜心,亿元大产业。近几
年菜心产业优势持续彰显,在安龙县
贵州蔬菜集团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种植基地,当地村民潘玖英、肖吉素
行走粤黔看东西部协作山海同心携手共富
40
数说协作 ●《黔西南州菜心产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3—
2025)》按照“大坝区搞单品求突破,小坝区搞多样保供应”
思路,以优势菜心单品为突破口,大力发展菜心种植,串联
全州 5 个县市全力打造“兴兴安册望”菜心产业带。 ●在安龙、贞丰、册亨、望谟等县 11 个东西部协作项
目中,惠州投入 2260 余万元支持菜心经营主体完成环节标
准化建设。 ●黔西南州蔬菜种植面积稳定在 170 万亩,其中菜心
种植面积约 3.52 万亩,居贵州省第一。到 2025 年,规划
种植菜心面积 8 万亩,带动农户 1 万余户。
通过协作、共建,黔西南州的菜心种
植面积达 3.52 万亩,2025 年计划发
展至 8 万亩。
菜心产销不仅是一场跨越千里的
产业对接,更是一场承载梦想的共富
征程,越来越多农村向着“产业兴旺、
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
活富裕”的振兴目标持续迈进。一棵
菜心的成长与收获,书写了一段跨越
地域、充满奋斗与希望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