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I
II
目 录
国信要闻 ............................................................................................. 1
回眸 2023!国信国际工程咨询集团年度大事记发布...................1
助力教育事业发展 彰显社会责任与担当——国信集团向北京师
范大学教育基金会捐赠成立利群基金.........................................14
项目展示 ..................................................................................................21
河北省高碑店市水网连通工程 ......................................................21
云南广南县新能源光伏组件标准化厂房及基础配套设施项目..23
北京市丰台区金中都城遗址公园建设工程 ..................................24
国信观点 ..................................................................................................26
北京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数据平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6
海外声音 ..................................................................................................32
Gloomy forecast for EU construction sector....................................32
欧盟建筑业前景黯淡 ......................................................................37
政策摘要 ..................................................................................................40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疾病预防控制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
见(国办发〔2023〕46 号) .........................................................40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意见(国发
〔2024〕2 号) ...............................................................................49
III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 7 号......................5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 10 号....................61
国家发展改革委 住房城乡建设部 生态环境部关于推进污水处
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实施意见(发改环资〔2023〕1714 号)
...........................................................................................................65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强高校学生宿舍建设的指导意见
(发改社会〔2024〕25 号) .........................................................68
财政部关于印发《关于加强数据资产管理的指导意见》的通知(财
资〔2023〕141 号) .......................................................................70
生态环境部办公厅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厅 中国人民银
行办公厅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生态环境导
向的开发(EOD)项目实施导则(试行)》的通知(环办科财〔2023〕
22 号)..............................................................................................77
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国建筑市场监管公共
服务平台项目信息管理的通知( 建办市函〔2023〕391 号)..79
参加编制人员 ..........................................................................................82
1
国信要闻
回眸 2023!国信国际工程咨询集团年度大事记发布
编者按:
时间蕴藏伟力,奋斗书写辉煌。刚过去的 2023 年,是充满挑战和
机遇的一年。这一年,国信国际工程咨询集团立足工程咨询专业所长,
调整优化业务布局,加强产业金融研究,创新产业投资规划咨询业务,
通过全国各地业务单位全体员工的不懈努力,交出了一份不一样的答卷。
年终岁尾,我们把一年中对集团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事件进行梳理,遴选
出国信国际工程咨询集团 2023 年度大事记,以此回顾经历的每一个奋
斗时刻。一起来看!
国信集团又双叒叕收到多封感谢信和表扬信
2023 年伊始,国信国际工程咨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又双叒叕收到
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委托单位寄来的多封感谢信、表扬信,给新年增
添了许多喜庆,字里行间无不表达出各界单位对集团在过去一年提供的
优质服务的高度认可,对各团队认真负责、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工作的充
分赞誉。封封感谢信是国信人一年来兢兢业业、担当有为的真实写照,
也是客户对国信服务工作的肯定与满意,更是激励国信人奋步前行的动
力。
2
3
国信国际工程咨询集团荣获“北京建设行业诚信监理企业”称号
2023 年 1 月,北京市建筑业联合会和北京市建设监理协会联合组
织开展的“2022-2023 年度北京建设行业诚信监理企业”评定活动结果公
布,国信国际工程咨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信咨询”)榜上
有名,获得“2022-2023 年度北京建设行业诚信监理企业”称号。
2023 年国信集团工作会在渝召开
2023 年 4 月 12 日至 14 日,国信招标集团暨国信国际工程咨询集
团 2023 年集团工作会在重庆成功召开。集团总裁贾宇昆作《2022 年度
集团工作报告》,充分肯定了过去一年集团在经营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绩,
同时也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 2023 年度的具体工作计划。按照会
议议程,集团对 2022 年度综合考核前三名的分公司给予表彰及奖励,
4
并对 2022 年度优秀分公司及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集团总裁贾宇昆分
别与国信招标集团执行总裁李继红、国信国际工程咨询集团执行总裁王
胜签署了 2023 年目标经营责任书,国信招标执行总裁李继红、国信咨
询执行总裁王胜分别与分公司负责人签订了 2023 年分公司目标经营责
任书。
国信集团举办“我要上大学”爱心捐助慈善晚宴活动
2023 年 4 月 12 日晚,为帮助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推动
西部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发展,国信集团在重庆举办了“我要上大学”爱心
捐助慈善晚宴活动,集团相关领导和各分公司踊跃捐款。国信集团自成
立以来已经捐资助学上千万元,履行着一个头部企业的社会责任和企业
担当。2003 年在江苏捐建魏围希望小学;2007 年在辽宁实施“牵手龙城
5
学子,托起明天朝阳”助学项目,2009 年与中国西部人才基金会在西部
地区实施“山村教师公益计划”,2015 年与四川凉山基金会在凉山彝族自
治州实施“我要上大学公益奖学计划”等等。国信集团希望通过义行善举,
为祖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为社会公益事业尽一份微薄之力。
国信国际工程咨询集团出席“第四届中国全过程工程咨询高峰论坛”并
主持项目管理主导型全咨模式研讨交流分论坛
2023 年 8 月 4 日,由中国投资协会、中国勘察设计协会联合主办、
中国采购与招标网承办的“后疫情时代投融资研讨会暨第四届中国全过
程工程咨询高峰论坛”在京隆重举行。在“数智全咨研讨交流”平行分论
坛上,国信集团副总裁、北京国信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王剑做了
《“GPT ”人工智能环境下全过程咨询的实践与思考》主题发言。国信咨
6
询全过程咨询管理部总经理施方主持了主题为《项目管理主导型全咨模
式研讨交流》的平行分论坛。
国信携手华为云,数据治理奠基招标采购与工程咨询数智化标杆
2023 年 10 月 23 日,国信招标集团与国信国际工程咨询集团联合
华为云召开数据智能建设(一期)数据治理项目启动会,举行项目启动
仪式。国信招标集团暨国信国际工程咨询集团总裁贾宇昆、国信招标集
团执行总裁李继红、国信国际工程咨询集团执行总裁王胜、华为广东代
表处 CFO 刘丹凤、华为云数据治理服务域总经理房阳乐、华为云副总
经理黄永初等出席本次活动。未来国信招标集团和国信国际工程咨询集
团将与华为云共同携手,从制度、流程、技术、生态多维度一起努力,
将自身优势和经验沉淀为服务,将国信数字化转型项目打造为数据智能
跃升数字生产力的标杆示范,赋能和引领工程建设行业高质量发展。
7
国信咨询在第 17 届全国招投标领域年度聚焦活动中再度获得多项殊荣
2023 年 8 月,在中国采购与招标网、中国名企排行网今年举办“2023
第 17 届招投标领域年度聚焦活动”中,经过主办方严格的数据核对和
综合评选,国信国际工程咨询集团荣获多项殊荣。一举囊括了“2023 全
过程工程咨询行业综合实力百强”、“2023 规划咨询行业综合实力 50
强”、“2023 投融资咨询行业综合实力 50 强”等 6 项集体荣誉奖项。施
方、陈菡、聂艳等 33 位业务骨干也分别荣获了工程咨询行业优秀职业
经理人、优秀咨询工程师(投资)、优秀造价工程师个人奖项。
8
9
国信国际工程咨询集团当选中国工程咨询协会副会长单位,集团总裁贾
宇昆当选为中国工程咨询协会副会长
2023 年 10 月 29 日,中国工程咨询协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
七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第二届监事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经大会
表决,国信国际工程咨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当选为中国工程咨询协会副
会长单位,国信国际工程咨询集团总裁贾宇昆当选为中国工程咨询协会
副会长。
国信国际工程咨询集团成功入围多个服务机构库
国信国际工程咨询集团凭借雄厚的实力和优质的服务,成功入围北
京市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中介机构、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投资
决策咨询评估服务、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投资决策咨询评估服务、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投资咨询、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评估咨询
等咨询服务机构库。
10
国信国际工程咨询集团承接多个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系统整治项目咨询
服务
国信国际工程咨询集团江苏分公司代表集团承接了多个流域生态
环境系统治理项目的前期咨询服务。目前,安庆市迎江区长江(新洲乡
段)、岳西县衙前河流域(温泉镇片区)和岳西县衙前河流域(天堂镇
片区)生态环境系统整治及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
资金申请报告的编制工作已完成。其中,安庆市迎江区长江(新洲乡段)
生态环境系统整治及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项目、岳西县衙前河流域(温泉
镇片区)生态环境系统整治及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项目均已成功申请获得
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
11
国信国际工程咨询集团亮相首届“链博会”
2023 年 11 月 28 日至 12 月 2 日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开幕式
暨全球供应链创新发展论坛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行。国务院总理李强
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链博会是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主办的全
球首个以供应链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聚焦促进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合作,
国际组织广泛参与。国信集团总裁贾宇昆参加了开幕式。国信国际工程
咨询集团执行总裁王胜在 11 月 30 日 W1 馆主会场的“供应链管理的可
持续发展论坛”上参加“全球供应链体系创新服务”的专题研讨。国信国
际工程咨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信咨询”)“一站式产业链培
育服务”首次亮相,引来各地政府、园区和企业负责人围观咨询。
12
国信集团举办各项丰富多彩的企业文化活动,凝聚“心”动力
为丰富员工业余生活、愉悦身心,营造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2023
年国信集团举办各项丰富多彩的企业文化活动,凝聚“心”动力。诸如举
办 2023 年新员工培训、推出“你奋斗的样子真好看”文化作品活动、举
办以“运动一起来,工作更精彩”为主题的春季趣味运动会、举办“羽你相
约,精彩无限”羽毛球比赛、举办“二十四载风华正茂,不负韶华笃行致
远”周年庆典等系列活动,精心营造“国信一家亲”的企业文化氛围,用温
馨和谐的“家文化”打造有爱健康的工作环境,不断增强员工的幸福感、
归属感和向心力。
13
14
助力教育事业发展 彰显社会责任与担当——国信集团
向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基金会捐赠成立利群基金
2023 年 12 月 27 日,“推进社会建设现代化”研讨会暨《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社会学》发布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会议由北京师范大学社
会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和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基金会联合主办。
15
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程建平致辞,国务院研究室原党组书记、主
任魏礼群总结讲话,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守军主持会议。
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会长陈存根,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李培林,全
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主任洪大用,教育部社会科学司二级巡视员
马建通,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冯仕政,
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研究所所长张树华,北京大学原系主任谢立中,中
央党校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教授丁元竹,国务院研究室信息司原司长
刘应杰,中共北京市委社会工作委员会原书记宋贵伦,国信招标集团、
国信国际工程咨询集团总裁贾宇昆等出席并发言。
魏礼群强调,推进社会建设现代化既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
想和贯彻国家整体安全观的根本要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色和
本质要求。只有推进社会建设现代化,才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
16
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和谐社会,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
力现代化,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如期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与会专家聚焦研讨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学的本土理论研究,
一致认为魏礼群同志主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学》的出版发布,
是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委托项目的重要成果,是将习近平总书
记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学重要论述落到实处的具体举措,对
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学和推动我国社会建设事业具有重要学
术价值、理论价值、实践价值。
会上,举行了捐赠仪式。国信集团向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基金会捐赠
成立利群基金,对于北师大加强社会建设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政策理
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是推动教育事业和社会建设的有力举措。北京师
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守军代表学校为国信集团颁发荣誉证书。
17
18
国信招标集团、国信国际工程咨询集团总裁贾宇昆发言。贾总祝贺
魏主任主编的新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学》出版发行,并表示,国
信集团作为我国招标代理、工程咨询行业的领军企业,始终坚持经济效
益与社会效益同步发展,也深切了解践行社会责任需要长期地投入与付
出。多年来,国信集团积极投身于公益事业,与中国西部人才开发基金
会携手开展“捐资千万元受益一万人”的山村教师公益计划;在四川省凉
山彝族自治州实施“上大学工程”公益项目,帮助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完
成学业;在江苏捐资兴建希望小学;在辽宁实施“牵手龙城学子,托起
明天朝阳”的贫困生助学计划;自 2009 年起连续 13 年向中国西部人才
开发基金会捐款。此次,为助力北师大教育事业发展,又参与到“利群
基金”项目中,为社会建设人才培养和理论政策研究创造更好的条件和
环境。同时,国信集团也非常重视咨询业的创新发展与人才培养,并提
19
出以推动产业发展、实现有效投资为导向的工程咨询理念,大力倡导工
程咨询行业加强产业金融研究,推动高质量发展;推动咨询行业知识分
享和知识创新,启动了国信研究院建设,打造行业性的政产学研资源汇
聚平台。
国信集团希望通过自身丰富的行业经验与创新理念,能为师生创
造更好的发展平台。也希望通过持续积累向善的力量,唤起更多的热心
企业和爱心人士加入到发展教育事业的行动中和更多的公益项目中。同
时期待北师大教育基金会能够使利群基金充分发挥作用,推动社会建设、
教育事业与人才培养更好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国信集
团将继续以实际行动支持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彰显行业标杆的社会责任
20
与担当,持续为社会和谐发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积极的力
量!
21
项目展示
河北省高碑店市水网连通工程
委托单位:保定市生态环境局高碑店市分局
业务属性:全过程工程咨询
咨询服务范围:包括全过程项目管理、招标管理、初步设计阶段的
勘察及设计等服务
项目概况:
本项目位于高碑店市斗门河、紫泉河,为满足灌溉需求,铺设 DN500
给水管道、DN400 给水管道,铺设 DN1400 排水管道,ND500 排水管
道,ND400 排水管道,修建提升泵站 4 座,修建拦河坝 7 座。为满足安
22
全行洪排涝需求,斗门河疏通及岸线整治 5250 米,紫泉河安喜庄分支
疏通及岸线整治 9320 米,紫泉河温家屯分支疏通治理 7400 米,桥梁改
建 13 座。总投资约 1.7 亿元。
23
云南广南县新能源光伏组件标准化厂房及基础配套设
施项目
委托单位:广南星恒数字经济产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业务属性:造价咨询
咨询服务范围:投资估算编制或审核、设计概算编制或审核、工程
预算审核、施工阶段全过程造价控制等。
项目概况:
该项目位于文山州广南县,项目总用地约 600 亩,总建筑面积约 35
万㎡,建设标准化厂房、污水处理厂、垃圾中转站、自来水厂、变电站,
配套建设供水管网、排水管网、综合管廊、电力主线、电力迁改、园区
道路等。项目总投资约 26 亿元。
24
北京市丰台区金中都城遗址公园建设工程
委托单位:北京市丰台区园林绿化局
业务属性:项目管理
咨询服务范围:项目建设手续完善办理、设计管理、施工管理、投
资及造价管理及信息文档管理、合同管理、竣工验收、工程结算、竣工
决算、档案收集归档工作等。
项目概况:
金中都城遗址公园建设工程位于北京丽泽金融商务区金泽西路、金
中都南路沿线。金中都城遗址公园以金泽西路划分为东西两线;西线公
园北起三路居路,南至金中都南街,东临金泽西路,西侧与建设地块相
25
连;东线公园西起金泽西路,东至骆驼湾街东侧地块,南临金中都南街,
北侧与建设地块相连;共分为 11 个地块。总用地面积约 15.02 公顷,建
设内容包括绿化工程、庭院工程、给排水工程、电气工程、建筑工程。
26
国信观点
北京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数据平台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荣获 2020 年北京市工程咨询优秀成果二等奖
一、项目背景
从“十一五”到“十二五”,北京城管信息化建设从无到有,逐步
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积累了宝贵经验,在维护首都环境秩序、改
善城市面貌等方面特别是在北京国庆、春节、首都重大会议等重大活动
庆典等活动保障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未来城管信息化建设的进
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27
针对北京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尤其是对全
市综合执法与部门执法联动配合、市区街(乡镇)三级执法联动工作的
工作要求,现有信息化建设成果难以适应“统一指挥、覆盖全面、反应
灵敏、沟通顺畅、运转高效”的综合执法管理运行需求,必须结合全市
综合的要求,对现有资源(数据、应用)进行改造完善、系统整合和有
效利用,依靠科技创新,构建统一的综合执法大数据平台。
根据北京市领导批示和市政府文件要求,2019 年 6 月,北京市城
市管理综合执法大数据平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正式启动。
二、项目概况
北京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数据平台(简称综合执法大数据平台)
的建设是北京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根据市政府办公厅《关于搭建
城市管理联合执法平台的方案》(京政办字〔2018〕17 号)、《北京市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数据平台建设方案》(京大数据发〔2019〕4 号)
要求,城管的重要工作内容,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协同共享、
创新应用”的原则,在 2019-2020 年度开展三大工程、19 项具体建设工
作。
本项目包括数据机房和指挥中心、网络和安全系统、软硬件设备、
数据资源和大数据平台、综合执法应用系统、工程投资估算等,涵盖内
容全、涉及专业广。综合执法大数据平台顺应“上云、用数、赋智”的
信息化发展潮流,全面秉承推进北京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的理念,严格遵循北京市“十三五”时期信息化发展规划、大数据和云
计算行动计划、区块链技术政务服务应用的指引,积极贯彻城市管理“传
28
统执法”向“综合执法”深化改革的方针,主动落实“政府过紧日子”、
“大力提质增效”的要求,最终形成北京市城市管理专项的市大数据平
台分平台和市领导驾驶舱的分支舱。
三、咨询过程
我单位作为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单位,接受委托后,迅速
组建项目团队,紧密围绕“大数据平台”总体设计与系统构建技术重点,
集中攻克“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流程重塑与信息支撑业务难点,咨询组
精细研读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政策文件,充分调研城管领域信息化现状和
业务需求,在总体架构规划、基础设施设计、数据资源梳理、信息技术
运用、软硬件配置、系统功能优化基础上,深入开展设施利旧分析、系
统建设方案设计、技术可行性研究、项目投资估算等工作。
本项目以北京市大数据平台为依托,以现有城管物联网为基础,建
设应用工程、基础工程、标准规范工程三大工程 19 项任务,形成具有
整合、分析、服务、监管、指挥功能的综合执法大数据平台,构建综合
执法的“智慧大脑”,无缝对接北京市大数据平台和领导驾驶舱。
经过专家论证评审和主管部门专题会议审议,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
告于 2019 年 9 月获得市经信局同意申报的前置技术审查函,于 2020 年
3 月获市发改委同意实施的批准函。
四、项目特点
1、项目总体设计与城市治理政策交相呼应
系统建设方案积极实践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符合我国“执法力
量下沉”、“一支队伍执法”的发展方向,符合北京市“街乡吹哨、部
29
门报到”、“接诉即办”的工作机制。
2、信息化建设与综合执法业务深度融合
实现全要素信息化执法业务管理。数据机房、指挥中心、网络和安
全、存储和备份等奠定大数据平台运行基础;标准规范、数据接口、数
据仓库等保障资源共享共用;应用门户、桌面 PC 和移动 APP 两套应用
系统保障日常勤务、综合执法、舆情监控、社会共治等一网运转;大屏
展示、视频会议、大数据挖掘等支撑指挥调度、绩效考核和业务监管。
3、数据价值挖掘与执法流程重塑相辅相成
共享交换市级执法单位存量数据、汇聚整合纵向执法部门流转数据,
应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分析,支撑运行高效、权责明晰的“市-区-街乡
镇-执法队员”四级综合执法总流程。实现平台信息资源服务执法业务,
执法留痕数据反哺平台资产的闭环体系。
五、创新点
1、首次实践和实施综合执法信息化建设,推进综合执法改革。开
展北京城市管理领域的“互联网+综合执法”实践、“大数据行动”深
度拓展、“区块链技术”实用场景探索等联合应用,建设思路符合相关
政策基本要求和前沿技术发展趋势,系统设计方案得到了业内权威专家
认可。
2、首次重塑和再造信息化综合执法流程,保障北京城市精细化管
理。以 12345 热线问题和“接诉即办”为导向,建设横向协调、纵向贯
通、上向下任务派遣和指挥监督、下向上信息反馈和执法留痕的综合执
法总流程,形成“全过程”执法办案、“全响应”执法联动、重点事项
30
督察督办、“双随机”综合执法检查 4 个分流程。
3、首次建设和完善北京城市管理数据资产,梳理信息资源目录。
依托市大数据平台,统一管理、共享共用城管相关的执法数据资源。通
过数据治理、挖掘分析、可视化展现发挥数据价值,为城市管理综合执
法、科学决策和指挥调度提供数据服务。
六、应用前景
综合执法大数据平台是现代信息化技术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改革
有机结合的产物,是众多政务信息化建设的缩影,应用前景广泛。在城
市管理方面,为推进综合执法改革实践提供借鉴,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
参考,为抓住“牛鼻子”治理北京市大城市病提供“互联网+政务服务”
解决方案;在国家大数据战略方面,为城市管理、司法行政、公安监控
等执法专项大数据平台建设提供借鉴;在区块链技术推广方面,为数据
留痕、信息溯源、共识机制等政务数据应用场景探索提供借鉴。
七、实用价值
1、逐步形成城市综合管理数据资产
利用数据仓库汇聚城管大数据资源,形成数据资产。
2、支持市区街执法人员在线办公
满足 16 个区、331 个街乡镇、7000 名一线人员在线办公,后期可
扩充。动态展示在勤在岗、执法办案、履职作为及治理效果等。
3、充分发挥城市综合管理数据价值
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挖掘数据价值,助力综合
执法。
31
4、实时推送市领导驾驶舱绩效考核指标
优化执法绩效考核指标,提高执法主体排名的合理性。
32
海外声音
Gloomy forecast for EU construction sector
High interest rates and soaring building costs have brought an end
to growth in the EU’s construction industry and are likely to lead to a
decline next year.
These are the headline findings of a report released on 4 September by
Dutch bank ING. It said the EU construction sector in 2023 achieved zero
growth rather than a decline owing to a better-than-expected first half of the
year, and the volume of work remains high, with companies having around
nine months of guaranteed projects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third quarter.
33
However, it says investors and homebuyers are reluctant to invest further
capital while inflation and interest rates remain high and economic growth is
low or negative.
ING’s predictions for construction growth by country
Demand for cement, bricks and concrete, the materials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construction value chain, are already facing sharp production declines.
Suppliers of these materials registered a 13% fall in production in June
compared with the same period last year. The highest declines are faced in
Austria (15%), Germany (15.6%), and The Netherlands (19.5%).
Cushioning the fall
ING predicts a 1% decline in EU construction next year, with the fall in
new work being counterbalanced by an increase in repair and maintenance –
34
the usual pattern when the economy is sluggish or in recession. The bank adds
that repairs account for more than half of the industry’s activity.
A second factor cushioning the effects of the slow economy is the
continued vitality of infrastructure, which didn’t enter negative territory until
August. ING points out that many projects are driven by public investments,
the availability of EU funds, the need for upgrading roads and electrical grids,
and expanding renewable energy generation.
Construction output in the EU is stable but materials have already begun to decline
One benefit of the softening market for clients is that prices look likely
to remain stable as inflation subsides in materials and wage costs.
When the bank asked contractors if they were planning to raise prices in
August last year, 65% of companies in Austria and the Netherlands said they
were. That figure has now fallen to 8% in Austria and 20% in The Netherlands.
In Germany, the majority of building firms now plan on decreasing sales
35
prices.
Spain bucks the trend
According to ING, the Spanish construction market is likely to grow by
2% next year. This is partly the result of a boom in housebuilding – the
number of residential building permits have soared over the past two years
and, in the first three months of this year, it was more than 2.5 times higher
than two years before.
Demand is falling while shortages of labour and materials are relaxing
This rise comes at the end of a steep fall for the country. At the end of
2022, Spanish output was almost 25% lower than it was at the end of 2019.
Yet, order books are now improving and the EU’s recovery fund investments
in the Spanish construction sector should boost demand.
36
Link:Gloomy forecast for EU construction sector - Global Construction
Review
37
欧盟建筑业前景黯淡
高利率和飙升的建筑成本已经终结了欧盟建筑业的增长,并可能导
致 2024 年的下滑。
这是荷兰国际集团(ING) 2023 年 9 月 4 日发布的一份报告的主要结
论。该机构表示,由于 2023 年上半年的表现好于预期,欧盟建筑业在
2023 年实现了零增长而不是下降,而且工作量仍然很高,企业在第三季
度初有大约 9 个月的担保项目。
然而,该机构表示,在通胀和利率居高不下、经济增长低迷甚至为
负的情况下,投资者和购房者不愿进一步投资。
荷兰国际集团对各国建筑业增长的预测
水泥、砖块和混凝土是建筑价值链的起点,这些材料的需求已经面
38
临产量的急剧下降。与 2022 年同期相比,这些材料的供应商产量下降
了 13%。降幅最大的是奥地利(15%)、德国(15.6%)和荷兰(19.5%)。
缓冲跌落
荷兰国际集团预计,2024 年欧盟建筑业将下降 1%,新工程的减少
将被维修和维护的增加所抵消——这是经济低迷或衰退时的常见模式。
报告补充说,维修占该行业活动的一半以上。缓解经济放缓影响的第二
个因素是基础设施的持续活力,荷兰国际集团指出,许多项目是由公共
投资、欧盟资金的可用性、升级道路和电网的需求以及扩大可再生能源
发电推动的。
欧盟的建筑产量稳定,但材料产量已经开始下降
对客户来说,市场疲软的一个好处是,随着原材料和工资成本的通
胀回落,价格看起来可能会保持稳定。
2023 年 8 月,当世行询问承包商是否计划涨价时,奥地利和荷兰
65%的公司表示计划涨价。这一数字现在在奥地利降至 8%,在荷兰降
39
至 20%。在德国,大多数建筑公司现在都计划降低销售价格。
西班牙逆势而行
据荷兰国际集团称,西班牙建筑市场 2024 年可能增长 2%。这在一
定程度上是住房建设热潮的结果——住宅建筑许可数量在过去两年中
飙升,今年头三个月的许可数量是两年前的 2.5 倍以上。
需求下降而劳动力和材料短缺正在缓解
这一增长是在该国急剧下降之后出现的。到 2022 年底,西班牙的
产量比 2019 年底低了近 25%。然而,情况正在改善,欧盟复苏基金对
西班牙建筑业的投资应会提振需求。
本文作者:David Rogers
原文链接:Gloomy forecast for EU construction sector - Global
Construction Review
40
政策摘要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疾病预防控制事业高质量发展
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3〕46 号)
2023 年 12 月 26 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疾病预防控制事业
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正式发布。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
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
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整体谋划疾控事业发展、系统重塑疾控体系、全
面提升疾控能力,更好发挥疾控事业在国家整体战略中的重要作用。
(二)发展目标。到 2030 年,完善多部门、跨地区、军地联防联
控机制,建成以疾控机构和各类专科疾病防治机构为骨干、医疗机构为
依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网底,军民融合、防治结合、全社会协同的
疾控体系,健全集中统一高效的传染病疫情监测预警和应急指挥体系,
形成体制健全、机制顺畅、权责清晰、功能完善、运行高效、协同联动、
保障有力的工作局面。
二、系统重塑疾控体系
(三)强化疾控机构核心职能。做强中国疾控中心,重点强化疾病
41
预防控制、卫生应急、科学研究、教育培训、全球公共卫生合作等职能。
做优省级疾控中心,重点强化省域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
处置、实验室检验检测、应用性技术研究、公共卫生信息统筹管理和大
数据分析利用、对外合作交流等职能。边境省份疾控中心强化跨境传染
病防控合作。做好市、县级疾控中心重新组建工作,稳妥有序推进与同
级卫生监督机构整合,强化疫情防控和卫生健康行政执法职能,确保疾
控和卫生监督工作全覆盖、无死角。优化完善疾控机构职能设置,规范
面向社会提供的公共卫生技术服务。中国疾控中心和省级疾控中心加挂
预防医学科学院牌子,强化科研支撑和技术保障能力。推动国家、区域
和省域公共卫生中心建设,发挥辐射支援与示范带动作用。
(四)强化医疗机构疾控职能。制定完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公共卫
生责任清单,将疾控工作履职情况纳入医院等级评审。持续提升传染病
医院和综合医院传染病院区的传染病诊疗、监测、检测、培训、科研、
应急等能力和水平。2024 年底前,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全面落实公共卫
生或预防保健科室规范化要求,有条件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
心等参照执行。
(五)创新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机制。全面推进医疗机构和专业公
共卫生机构深度协作,建立人才流动、交叉培训、服务融合、信息共享
等机制。探索建立疾控监督员制度,在公立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
社会办医院设立专兼职疾控监督员,接受属地疾控部门业务管理。探索
42
疾控专业人员参与医疗联合体工作,建立社区疾控片区责任制,完善网
格化基层疾控网络。
(六)夯实疾控工作基础。健全完善联防联控工作机制,落实疾控
属地责任、部门责任、单位责任、个人责任。学校、托幼机构及有条件
的养老机构、儿童福利机构、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精神卫生福利机
构等要设立卫生室(医务室、保健室、保健观察室),配备专兼职卫生
技术人员或保健员,监管场所根据工作需要加强医疗工作力量,做好疾
控工作。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疾控工作,培育志愿者队伍。
三、全面提升疾控专业能力
(七)提升监测预警和检验检测能力。加快建立疾控部门牵头,跨
部门、跨区域、军地互通,以传染病多渠道监测、风险评估和预测预警
为重点的多点触发、反应快速、权威高效的监测预警体系和机制。优化
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工作,完善临床监测、病原监
测、病媒监测等专业监测,健全和畅通医疗机构报告、医务人员直接报
告、科研发现报告、检验检测机构报告、群众个人报告、舆情监测等信
息渠道,实现卫生健康、疾控、教育、民政、生态环境、农业农村、海
关、市场监管、气象、移民、林草、中医药、药监等部门的联动监测和
信息共享。建立健全包括疾控机构、医疗机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
海关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以及检验检测机构在内的公共卫生实验室
网络。加快疾控机构实验室标准化建设。
43
(八)提升应急处置能力。构建分级分类、高效实用的传染病疫情
应急预案体系。提升中国疾控中心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队的远程和国际
支援能力,支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依托疾控机构等组建国家突发
急性传染病防控队;支持各地市组建快速反应小分队,每个县域建立 1
支基层综合应急分队,切实强化传染病现场应急处置能力。加强防控应
急物资生产、储备、运输、轮换、处置的协同联动,健全实物储备、协
议储备、生产能力储备相结合的防控应急物资储备机制,完善并动态调
整防控应急物资目录,合理确定储备规模;抓好超大特大城市“平急两
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平急转换使用,切实提高应急保障能力。
(九)提升传染病救治能力。统筹应急状态下医疗卫生机构动员响
应、区域联动、人员调集,建立健全分级、分层、分流的重大疫情救治
机制。着力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防病治病水平,推广家庭医生签约服
务,构建分级诊疗格局。依托高水平医疗机构,升级改造建设国家重大
传染病防控救治基地。大力改善传染病医疗机构和专科疾病防治机构基
础设施条件。提升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能力和水平。依托实力较强的综
合医院、中医医院建立传染病院区和专科,完善传染病医疗服务资源布
局。支持建设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发挥中医药在传染病防控领域的
独特优势和“治未病”作用。
(十)提升公共卫生干预能力。持续加强艾滋病、结核病、病毒性
肝炎等重点传染病防控。巩固重点寄生虫病、地方病防治成果。强化疫
44
苗预防接种。完善环境健康综合监测网络体系和风险预警平台,建立健
全环境健康风险评估制度。加强对近视、肥胖等学生常见病及健康危险
因素的监测和综合干预。加强职业卫生、放射卫生、食品安全风险监测
评估与标准、营养健康、伤害监测、老年人健康危险因素监测及重点慢
性病早期筛查干预和分类管理等工作。
(十一)提升行政执法能力。健全权责明确、程序规范、执行有力
的国家、省、市、县四级卫生健康行政执法体系。强化国家、省级疾控
部门统筹协调和监督指导职责,依法组织查处重大案件。市、县级疾控
主管部门负责疾控行政执法工作。市、县级卫生监督机构承担本辖区公
共卫生、医疗卫生等监督执法任务。健全卫生健康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
岗和资格管理制度。加强卫生健康行政执法资源配置和规范化建设,制
定卫生健康行政执法装备标准,按规定配备执法车辆、取证工具、执法
装备,加强依法履职所需的业务用房等保障。
(十二)提升宣传教育能力。建立平急结合的疾控信息发布、新闻
舆论引导、科学知识普及和社会宣传动员统筹推进工作机制。加强舆情
监测和舆论引导,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广泛普及疾控政策和科学知识,
教育部门要将其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要
纳入本单位从业人员培训内容,基层社区、医疗卫生机构要加强对居民、
患者的科普宣传和健康指导,各级各类媒体要加大健康科普宣传力度。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45
(十三)加强人才培养。将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相关学科专业纳入
“国家关键领域战略人才储备招生计划”支持范围。加强高校与疾控机
构合作,推进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聘任疾控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兼
职带教,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推进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工
作。实施高水平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支持计划、疾控机构骨干人才培养培
训项目。出台公共卫生医师处方权管理办法。建立公共卫生专业技术人
员和医疗机构临床医生交叉培训制度,探索人员双向流动。加强临床医
务人员疾控相关知识技能培训和公共卫生人员临床相关知识技能培训。
(十四)优化人员配备。按规定核定疾控机构人员编制并足额配备。
公立医疗机构公共卫生科室相应核定一定比例事业编制并予以保障,配
备具有相应资质的人员。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人员
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比例不低于 25%,至少配备 1 名公共卫生医师。
(十五)完善人才使用与评价体系。实行公共卫生分领域首席专家
制度,在中国疾控中心和省级疾控中心分领域设置首席专家岗位。优化
岗位结构,结合实际情况适当提高各级疾控机构中、高级专业技术岗位
比例。扩大疾控机构用人自主权。健全符合疾控工作特点的人才评价和
使用机制,建立符合卫生健康行政执法特点的职业晋升和交流制度。完
善职称评审标准,坚持分层分类评价,淡化论文数量要求,重点考核疾
控工作实绩,县级及以下疾控机构对论文、科研不作硬性规定;对长期
扎根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的,可适当放宽学历要求。在基层疾控机构开
46
展职称“定向评价、定向使用”,单独制定评价标准,单独组织评审,
单独确定通过率。“定向评价、定向使用”的高级专业技术岗位实行总
量控制、比例单列,不占本地高级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开展卫生工
程、检验检测技术系列职称评审,建立完善相应岗位晋升通道。
(十六)健全人员激励机制。完善符合疾控体系人才队伍特点的薪
酬保障和激励制度。按照“两个允许”要求,科学合理确定疾控机构绩
效工资水平。国家和省级疾控中心承担的纵向科研项目的间接经费以及
横向课题经费,按照科研经费有关规定管理使用。科研人员按规定获得
的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现金奖励计入当年本单位绩效工资总量,但不受核
定总量的限制,不纳入总量基数。医疗机构公共卫生相关科室工作人员
收入不低于所在医疗机构人员平均工资水平,探索建立相应津补贴制度。
对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疾控工
作专业人员和全科医生,按规定给予相应的津贴和保障。按照国家有关
规定对人才典型进行表彰奖励。
五、加大组织保障实施力度
(十七)加强组织领导。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贯穿疾控事业
改革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强化地方各级政府对疾控事业改革发展的主
体责任,把推动疾控事业高质量发展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将防范重大公共卫生风险纳入政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督促有关部门依
法履行疾病防治和保障职责,对失职、渎职的要严肃问责。强化上级疾
47
控机构对下级疾控机构的业务领导和工作协同,组织实施监督检查和考
核评价。
(十八)推进法治建设。贯彻落实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疫
苗管理法等,推动加快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法、国境
卫生检疫法等法律法规以及有关部门规章的制修订。持续完善疾控标准
体系。加强公共卫生相关法律法规普法宣传,增强全社会法治意识。
(十九)建立稳定投入机制。各级政府要建立稳定的公共卫生事业
投入机制,按照统筹规划、分级负责原则,支持改革完善疾控体系,重
点保障各级疾控机构所需基本建设、设备购置、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
发展建设支出,所需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业务经费按预算管理规定纳
入政府预算安排。在科研投入、平台建设等方面给予国家和省级疾控中
心相关政策支持。落实对医疗机构开展传染病防治等公共卫生服务的财
政投入政策。完善重大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费用保障机制,探索建立重
大疫情特殊群体、特定疾病医药费用豁免制度。
(二十)加强信息化支撑保障。进一步加强疾控信息化治理,健全
疾控信息标准体系、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保障体系。在全国疾控信息系
统的基础上,完善传染病智慧化多点触发监测预警与应急指挥机制。推
动医疗机构等的信息系统与传染病监测系统数据交换,建立健全传染病
诊断、病原体检测等数据自动获取机制。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
提高数据集成、风险识别、智能分析和及时预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