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2019年第02期
总第86期
2019
“药”发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到形成完整产业链……
20多年的一场医药牌局
终于水到渠成,到了收获时刻
胡啦,“药伐”?
P36 海派儒商王立群:从植物分子学到细胞治疗
P48 该如何实现壮大之梦
P54 Vπ:无限不循环的科创生态丛林
04
2019年第02期
总第86期
2019
“药”发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到形成完整产业链……
20多年的一场医药牌局
终于水到渠成,到了收获时刻
胡啦,“药伐”?
P36 海派儒商王立群:从植物分子学到细胞治疗
P48 该如何实现壮大之梦
P54 Vπ:无限不循环的科创生态丛林
他们对浦东张江“青眼有加”
在红色科技月,浦东迎来多场科技大戏。
全球规模最大的科技投资与创业加速器Plug and Play4月26日宣
布,其长三角区域总部正式落地张江科学城。这将会是Plug and
Play全球第二大的科技创新中心,单体体量仅次于美国硅谷总部;
由微软(中国)有限公司携手张江集团在浦东新区打造的微软人工智
能和物联网实验室5月正式启用并投入运营。这是微软在人工智能
与物联网技术领域于中国设立的最大实验室。
张江-ChinaBio2019合作论坛5月举行,张江科学城落子细胞产业
园,未来将建成中国细胞产业核心区。
全球创新要素集聚、科创生态系统独特,正是浦东吸引高端产业集
聚、研发中心总部纷纷落户的重要原因。
2
04 / 2019
主编
李晓亮
编辑部主任
王 旗
编辑/记者
闻 夏
卓 尔
高晓燕
吴 迪
龚 雨
金奕彤
步生莲
美术编辑
施 展
熊万叶
郑勤韬
摄影
睿 宁
欢迎广大读者向本刊“专栏”栏目投稿,投稿邮箱:2646944129@qq.com,文章一经录用,稿酬从优。
本刊所有文章、图片,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引用。
部分图片源自互联网,请原作者尽快与本刊联系,以便支付稿酬。
上海市连续性内部资料准印证:(K)第0483号
如发生印刷、装订质量问题,读者可向印刷厂调换。
编辑部电话
021-24197699
编辑部地址
张江路69号北楼206室
邮编
201203
网址
www.techpudong.gov.cn
pdst806@126.com
印刷
上海界龙艺术印刷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21-58925888
3
摊开浦东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卷轴:20多年前跨国医药巨头纷纷
落户张江,而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上海中医药大学等科研
机构为张江注入研发力量,逐渐地,一批国内外生物医药创业者到此
追梦。至此,浦东生物医药产业链趋于完整。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去年开始,浦东的一大批新药如同火山
喷发一样出现,截止今年4月,浦东已有7个I类新药获批上市,占全国
近20%,排名全国第一。数量之多、频率之高、速度之快,成绩备受
瞩目。
国家层面,自上而下的药审改革,政策的天花板被捅破,积压
多年的新药临床试验热情集中爆发。而无论是“一致性评价”还是
“4+7”带量采购政策,都向市场发出了标志性信号,并倒逼企业转型
创新。整个医药市场趋于有序、理性、健康。
但时代的洪流里,企业生生死死,可歌可泣的故事很多,无奈叹
息的故事也很多。
有人立志瞄准原创新药创制,20年坎坷,最困难的时候,公司账
上不到一万块钱;有人在创新情怀和生存现实之间不断辗转,最终选
择仿制反哺创新,是妥协也是战略;有人创业未半,中道崩殂,幸而
有同伴继承接力,将创新药事业继承下去……
但幸运的是,黑夜总会过去,黎明终将到来。浦东生物医药产业
的天,终于快亮了。
天快亮了
本刊编辑部
Preamble 卷首语
4
“药”发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到形成完整产业链……
20多年的一场医药牌局
终于水到渠成,到了收获时刻
胡啦,“药伐”?
化学药突围战:
仿制反哺创新
18
破茧化蝶:
浦东新药井喷
的前世今生
30
Contents 目录
Front Page 锋面策划
24
黎明之前:临床期的
小型创新药企
在做些什么?
12
生物药的
“创世”纪
10
5
Contents
目录
大调研
Suggestions 44 绘制上海国际医学园区新蓝图
该如何实现壮大之梦
科评案例
Case Study 48
Vπ:无限不循环的科创生态丛林
产业园区
Industrial Park 54
卓外医疗合伙人顾良:创业就是化繁为简
我为创业狂
Crazy Work 62
40 乐活
Lohas
万物生春
“如果我个人在CAR-T行业的探索,能
够为整个中国细胞免疫治疗事业的发展提
供些许经验和助力,这将是我的价值所
在。” 在一个合适的契机下,复星凯特生
物科技有限公司CEO王立群,一头扎进了
CAR-T的产业化浪潮。
张江国际化创新生态的身后,一个坚守了
超过十年的身影逐渐显露。Vπ,一个为
中小企业服务的投贷孵学平台,在这里培
育出一片无限不循环的科创生态丛林。
人物
Talent 36 海派儒商王立群:从植物分子学到细胞治疗
专栏
Column
64 回与归
大地阳和,万物齐生。当太阳与地球的角
度再次走过“春”点,地球万物像是接收
到了信号,纷纷开始重新绽放生命光彩。
本期乐活,向你展示大熊猫、河马、老
虎、火烈鸟等动物故事。
6
Special Report 特别报道
“黑科技”赋能“城市美容”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逐渐在“城市清洁”“垃圾分类”中发挥重要作用。从道路清洁机器
人到渣土识别系统,它的存在不仅解决了“人工清洁”在耗时耗力,影响交通上的问题,还让城市向“智能化
管理”迈出了巨大一步。“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改善城市环境?”以下这些黑科技将给我们答案。
城市清洁
“蜗小白”采用自主研发的AVOS操作系统和
AVCU操作系统,通过闹钟式任务设计、自动加载地
图、自动避让行人、智能一键召回、自主泊车入位、
OTA升级、大数据分析等功能,为“蜗小白”匹配
全方位精准识别和监控的算法,让它能够实现快速、
灵活的工作部署。在硬件设施上,“蜗小白”配有
100cm清洁宽度的双边强效地刷、80L大容量尘箱,
在多传感器的协同下,它使每一辆“蜗小白”都能完
成相当于6名环卫工人的工作量和工作效率。
北京智行者科技有限公司CEO张德兆表示,由于
“蜗小白”要满足“低速”“安全”的条件,因而现
北京智行者科技有限公司自研的无人扫地车“蜗小白”
7
Special Report
特别报道
玻璃幕墙是世界上最大的装饰材料之一,在城市
中占据着重要的作用。如何对玻璃幕墙进行清洗也就
成为了城市清洁的重要问题。2015年,远大集团、新
松公司、梵天工业设计三大沈阳龙头企业宣布将共同
研发并推出中国首款“幕墙清洁机器人”概念产品。
远大集团+新松公司+梵天工业设计共研“玻璃幕墙机器人”
2018年末,英特尔携手百度宣布,将共同研发
渣土车识别系统,力图实现在第一时间对“渣土车”
污染行为进行通知,并全面监管保洁作业的效果。目
前,该项目在苏州执行,还处于收集渣土车画像的初
步阶段。
基于人工智能和边缘计算的核心技术,该项目将
通过在渣土车上部署百度智能边缘BIE运行包和渣土识
英特尔和百度共研的产品“渣土识别系统”
别检测模型,利用摄像头对渣土车经过的路面进行实时
画像采集,然后借助渣土识别检测模型对渣土抛洒污染
情况进行判断。一旦检测出任何意外(例如,垃圾从卡
车中掉落),可立即通过无线电向总部进行报告。这意
味着渣土识别系统不仅能够即时发现城市环卫在运输服
务中的问题,还能督促相关部门即时处理。
此次“渣土识别系统”的研发为人工智能在机器
视觉领域的落地提供了新的思路。在推动边缘计算的
发展上,不仅百度出了力,英特尔也帮助了开发人员
提高原型产品的开发能力,并以极低的价格获得强大
的技术,更快地实现创新的市场化、商业化。
同时,百度云天工发布的BIE,还将云计算能力
拓展至用户现场——可以提供临时离线、低延时的计
算服务,包括消息规则、函数计算、AI 推断等。智能
边缘BIE配合百度智能云,共同形成了“云管理,端
计算”的端云一体解决方案。
目前,该产品还在研发阶段。
此款幕墙机器人不同于以前的“蜘蛛人”和“擦窗
机”,它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将安全放在第一位。沈阳
梵天工业设计有限公司李春伟介绍说,“这款智能机器
人是安装在楼体的特殊轨道上,让擦窗机器人成为楼体
阶段它只适用于校园、住宅区、大型厂区和工业园区
等封闭或者半封闭的环卫清扫。
截止至目前,“蜗小白”已经在清华大学、北京
海淀公园、北京植物园、乌镇、雄安新区、北京欢乐
谷等地完成了室内、室外、人流密集区域等多元化场
景的投放工作。
8
Special Report 特别报道
垃圾分类
BHS公司推出了一款像倒置三脚架的Max-AI机
器人。其蜘蛛状机械臂、摄像头以及人工智能(AI)
人脸识别技术的运用,即通过摄像头识别信息,人工
智能抓取信息,最后生成信息向机械臂传达指令并执
行命令的过程。其运用不仅大大提高了回收站的工作
效率——它识别和分类物品的准确率能够达到90%,
BHS公司自创垃圾分类回收机器人“Max-AI”
几乎和人类一样,但速度是人类的两倍,还能接手垃
圾分拣流水线上最糟糕的工作。
机器人具有深度自主学习的能力——采用计算机
视觉系统识别材料,使用人工智能进行分类,分辨出
同材质垃圾之间的差别进行针对性识别,最终用机械
臂拾取特定材料。
随着技术的不断探索,今后它还可以更加精准地
分拣识别传送带不同排列下的各种垃圾。
的一个功能部件,而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这样的设
计思路属于跨界创新,它不仅解决了很多独立机器人目
前还没办法突破的问题,还让成本大幅下降,结构变得
简单,尤其是保障了安全。
在这次研究中三个公司各司其职。其中,梵天承
担产品外观、轨道外型、产品功能等设计;远大集团
负责产品与幕墙衔接部分的轨道结构设计,全套系统
与楼体的结合等设计;新松公司负责产品内部结构设
计、样机的检测和制造等。
9
Special Report
特别报道
RoCycle机器人先视觉扫描物体,然后根据尺寸
和硬度,来选择抓取它的力度和大小。机器人嵌入式
触觉传感器,帮助确定了它正在处理的材料;系统的
麻省理工大学的计算机科技和人工智能实验室正在研发的RoCycle
机器人臂(聚四氟乙烯制成的“手”)将罐子、纸杯
或其他物品弹出到正确的箱子中。和Max-AI不同,
它在学习垃圾分类上要求较低,着重“物体材质和尺
寸”。因而,它在物体的损坏度上有所降低,在其他
材料分拣领域也具有普适性。麻省理工大学表示:
“它可以和任何机械手臂兼容,RoCycle在静止模式
下检测材料的准确度达到了85%,在实际模拟传送带
上的准确度达到了63%。”同时,RoCycle机器人可
以在较为凌乱的环境下作业,即使在被尖锐的盖子划
伤之后仍能正常工作。
Intuitive AI公司创建垃圾分类机Oscar
Oscar是一款配备有32英寸显示屏和人工智能摄
像头的垃圾分类系统,它可以识别你手中的垃圾,并
告诉你如何妥善处理它们。比如,你拿着一个餐盒,
它会告诉你把剩下的食物扔进堆肥里,然后把盒子扔
进垃圾桶。如果做对了,它会在屏幕上撒上五彩纸
屑、分享二维码、享受电影票或食品折扣等福利;但
如果做错了,Oscar会发出不赞成的声音,还会在屏
幕上显示一个暗红色的标志,提醒你犯了错误。其基
本原理是利用计算机视觉系统对垃圾进行分类。
同时,该系统具有学习的能力。在“废物网”
里,成千上万的垃圾图片通过“垃圾搜索”可以被
分门别类,而这些都是可以系统性学习的。因而,
Intuitive AI公司的首席执行官Hassan Murad在一场
深度峰会上说:“该系统目前正在接受训练。”
Intuitive AI公司表示,该系统目前正在加拿大温
哥华的一个机场和西蒙弗雷泽大学等地进行测试,未
来计划在机场、大学和大学企业园区等全封闭或半封
闭环境中应用该方案。
“药”发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到形成完整产业链……
20多年的一场医药牌局
终于水到渠成,到了收获时刻
胡啦,“药伐”?
12
FRONT PAGE
锋面策划
生物药的“创世”纪
4月27日,上海万达瑞华酒店里
人头攒动,一派喜气。复宏汉霖联合
创始人、总裁兼CEO刘世高站在舞台
上,当着众多专家、同行和媒体人,
激动地宣布首个国产生物类似药“汉
利康”上市。
张江居里路68号,泽生科技的大
楼里,员工们有条不紊,酝酿着全球
首创抗心衰新药“重组人纽兰格林”
有条件注册申请上市与国际临床三期
的工作。对于一个研发新药已近20年
的企业来说,所有人都在期待迎接曙
光时的喜悦。
风物长宜放眼量。无论是类似药
还是创新药,光辉背后难言的苦难,
是药物研发道路上最常见的风景。但
是,在对的路上,只要坚持下去,或
早或晚,风光总会到来。
生物类似药:
仿制药中的“创新药”
当创新药成为医药领域的价值导
向时,曾经红极一时的仿制药时代逐
渐没落,并被冠以“低端”的标签。
事实上,虽然生物类似药和化学仿制
药都属于仿制药类别,但在大分子生
物药领域,“仿制”绝不是一件容易
的事。
2015年之前,国内生物类似药的
市场还是一片乱象,各种产品质量参
差不齐,也没有这一申报类别,大多
以新药申报。直到2015年《生物类似
药指导原则》的颁布,明确了生物类
似药这一概念,并大大提高了质量、
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门槛。《指导原
则》要求,生物类似药必须和原研药
做头对头实验,在质量、安全性和有
效性三个方面和已获准注册的参照药
没有临床意义上的差异,并且具有高
相似性的治疗用生物制品。
小分子化学药通常是化学合成,
而大分子生物药则通常是细胞合成
的。和小分子化学药相比,生物药在
分子大小上要大成百上千倍。比如抗
体药分子量高达15万道尔顿,而化学
药通常不到1000道尔顿,相当于一辆
自行车和一架飞机的区别。两者更重
要的差别,是生物药的分子结构要远
比化学药复杂。蛋白类药物有非常复
杂的多级结构,从氨基酸序列、α螺
旋和β折叠到多肽链的空间折叠和相
互作用,千变万化。
更为复杂的是,在生物合成后这
些生物药的结构通常会有翻译后修饰
(即PTM),包括半乳糖苷基化、岩
藻糖基化等化学变化,可能会改变蛋
白的结构,从而进一步影响药物的生
物活性。这些变化大多是在细胞内发
生的,但也可能发生在生产的各个阶
段如纯化和储存过程,不同批次的生
物药也会不尽相同。因此,需要在蛋
白类药物生产的各个阶段对蛋白质的
PTM进行检测。并且复杂混合物蛋白
药物含有许多种蛋白质,这一检测过
文 / 龚雨
13
FRONT PAGE
锋面策划
14
FRONT PAGE
锋面策划
比只能降价10-30%,而化学仿制药
则可高达80%甚至更高的比例。
生物类似药已经成为全球生物药
市场增长的新引擎,正处于高速增长
期。据公开资料显示,2012-2016年
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8.7%。其中,单
抗药作为生物药的新兴细分小类,是
目前世界上最畅销的药物品类,同时
也是中国未来增长潜力最大的药物品
类之一。2016年全球销量前十大药物
中依然有7个生物药,其中6个单抗。
2017年全球单抗药市场规模约1038亿
美元,同期中国市场只有118亿元。
“市场空间大、重磅产品多、进
入壁垒高、降价幅度低”造就生物类似
药市场难以抗的魅力,吸引辉瑞、安
进、默沙东、诺华等巨头们争夺进入全
球生物类似药领域。然而,有能力进入
这一领域的也只有少数几家。
“质高价优”,是仿制药市场竞争
的不二法门,生物类似药亦是如此。
相比罗氏的原研药“美罗华”,
“汉利康”的价格只有其70%左右,
更是“美罗华”降价前价格的一半。
“汉利康的价格虽然低,但中国市场
足够大。”刘世高语速很快,一个字
追着一个字从嘴里吐出来。对他来
说,时间就是价值。生物类似药也是
如此。
在复宏汉霖公司里,标语“可负
担的创新”随处可见。“省钱”这个
词也频繁出现在刘世高的嘴里,也贯
彻到从供应链到生产环节全过程的精
准把控。
复宏汉霖凭借母公司复星医药的
资源,早期的商业化推广比较容易。
刘世高说,作为国内制药行业的佼佼
者,复星医药完善的市场准入和销售
网络将帮助公司在早期快速᠀展市
场、打造品牌知名度。与此同时,复
宏汉霖也在尝试搭建自己的营销团
复宏汉霖联合创始人、总裁兼CEO刘世高觉得,生物类似药是“可负担的创新”,更适合中国国情
生产和工艺流程的开
发则是生物类似药的
“灵魂”。刘世高
说,生产工艺决定了
产品质量。对于原研
药来说,生产工艺是
保密的,需要通过
“反向工程”来摸索
工艺。
程尤为复杂,成本也极高。
因此,化学仿制药的结构可以做
到和原研药完全相同,而生物类似药
则绝不可能。
2019年2月25日,复宏汉霖的利
妥昔单抗注射液(汉利康)正式获批
上市,这是国内第一个按照《生物类
似药指导原则》进行研制的单抗,对
于国内的生物类似药行业来说具有里
程碑意义。
生产和工艺流程的开发则是生物
类似药的“灵魂”。刘世高说,生产
工艺决定了产品质量。对于原研药来
说,生产工艺是保密的,需要通过
“反向工程”来摸索工艺,从DNA载
体或细胞株的选择到细胞培养条件,
从产品的纯化、生产到包装、运输甚
至储存等各个环节都需要精确控制,
整个过程中的微小差别都可能会对最
终产品的质量、纯度、生物特性以及
临床效果产生较大的影响。
一般认为,化学药仿制药研发需
要3-5年,而汉利康从研发到临床整
整走过了10年。仅研发的投入就高达
2-4亿元人民币,而一种典型的化学
仿制药的仿制成本为2-3百万美元,
两者相差约百倍。相比之下,生物类
似药更像是仿制药中的“创新药”。
马拉松精神跑赢短跑比赛
研发投入大,技术要求高,进入
门槛很高。“小分子化学药的仿制药
企可以有几十家,但生物类似药最多
三四家。”刘世高分析认为。也正是
由于生物类似药高昂的仿制成本和生
产成本,一般生物类似药和原研药相
15
FRONT PAGE
锋面策划
队。在生产方面,复宏汉霖在上海徐
汇已经建成一期生产基地,占地约
11000平米,共1.3万升的产能,在国
内同类型生物医药公司中处于领先地
位。此外,公司正在规划于松江建立
二期生产基地。
“不只是生产和销售,我们还搭
建了几十个高效的技术平台,可以说
除了毒理学实验因为用到实验动物,
其他环节都是自己花力气做的。”
目前,复宏汉霖多个热门靶点的
单抗药都领先同行:利妥昔单抗已经
获批上市,“信达生物也在做,但我
们领先1-2年”。阿达木单抗有一个
适应症在临床三期,“虽然国内处于
同一阶段的项目有4家,但我们不会
是最后一家获批上市。”此外,曲妥
珠单抗和贝伐珠单抗也处于临床三
期,几个药物都是世界前十大畅销
药,如果全部首发并且实现进口替
代,未来的收入将达到几十亿元。
同时,国际多中心的临床试验也
在同步开展。在药品质量方面,公司
生产基地已通过欧盟QP认证,整个质
不同于仿制药和“Me-too”型
药物,首创新药是在通过生物医药基
础研究,比如发现某种疾病的致病原
理后,随之找出药物作用新靶点,并
围绕该新靶点最终开发出的源头创新
的新药,也就是所谓的“First-inClass”。首创新药的关键在于对疾病
的深入理解和研究,对疾病原理的创
新发现通常会带来治疗方案的重大创
新,往往可能开创全新的医疗市场。
心肌细胞治疗心衰的靶点极少,
而泽生在基础研究中就发现了两个。
目前治疗心衰的传统药物基本上都是
作用于血管和肾脏,通过扩张血管、
降低血压和排钠利尿来减轻心脏负担,
缓解症状。而泽生的重组人纽兰格林
的作用原理则完全不同,该药物直接作
用于心衰疾病的根本——受损的心肌细
胞,通过促进心肌细胞有序排列,改善
心肌结构、提高泵血效率,从而从根本
上治疗轻度至中度慢性心力衰竭。从已
经完成的多个临床试验结果来看,可大
幅降低这类患者的一年期全因死亡率
60%以上,这在人类研究心衰药物的历
史上是极罕见的。由于目前心衰患者死
亡率仍居高不下,纽兰格林未来的上市
将扭转心衰治疗已近20年罕有重大突
破,目前仅能依赖扩血管等间接治疗的
尴尬局面。
这一重磅首创新药的研发起源于
20年前周明东博士的一个“意外发
现”,在用分子生物学手段研究心脏
病时,他观察到,不同于传统的心衰
治疗手段,有一种信号蛋白“神经调
节蛋白-1”(内源性纽兰格林)可以
使散乱分布的受损心肌细胞重新有序
排列。在心脏研究领域的多年经验让
他敏锐地捕捉到一种可能:这种蛋白
可能会成为一种全新机制的、通过直
接作用于心肌细胞而治疗心力衰竭的
药物。因此,他很快申请专利并开始
量管理体系符合美国、欧盟和中国的
质量标准。“为了保障和提高产品质
量,我们从2011年左右就已经开始布
局这项‘金标准’,这是一场持续了7
年多的马拉松。”
强大的研发团队和缜密的产业布
局,给了刘世高充足的信心,“其他
公司很少有这样的布局。不少国内的
生物医药企业像是打了鸡血,根本没
有核心且持续的竞争力,买来IP,捞
一笔就走,带坏了行业和市场。”
从科研型公司走出的“全球新”
新药创制是一场名副其实的马拉
松赛跑。在原创新药的这条赛道上,
泽生科技已经跑了快20年。
幸运的是,第一阶段的终点就在
眼前。其用于治疗轻、中度慢性心力衰
竭的全球首创新药——重组人纽兰格林
(下称“纽兰格林”)在中国市场的有
条件批准上市已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
局药品审评中心受理。而纽兰格林美国
临床II期研究也已完成,正在准备美国/
国际多中心III期临床试验。
20年的新药创制,对泽生科技董事长周明东来说,也是一场自我修行
16
FRONT PAGE
锋面策划
了新药研究的准备。
2000年,周明东回到上海,在张
江高科技园区创立了泽生科技,试图
实现这一设想。
没想到,这一做就是20年。“如
今回过头看,我们披荆斩棘,克服
困难和挑战。”从科学设想到药物研
发,期间的风险和难度远比开始创业
时想象的要多。
首创新药的研发特别是早期研究
过程充满了大量未知和艰难探索过
程。从实验室中已初步证明有效的科
研新成果,怎样转化为实际使用的药
物,需要克服大量挑战。在纽兰格林
的研究中,有效的给药方法就是一个
很关键的门槛。在动物试验中表明,
在单次给药较大的剂量下,药物副作
用较大,然而低剂量药物又无法发挥
疗效。周明东带领科研团队反复与临
床专家探讨,经过长期探索,终于发
现了通过长时间持续给药的方法,能
有效降低药物在血液内的浓度,提高
安全性,并能延长药物作用于心脏的
时间,提高药效。这一相对特殊的给
药方法也随即形成了纽兰格林的另一
项重要保护专利。研发过程中,类似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但周明东和泽
生科研团队坚持不懈,经过大量严
谨、艰辛的科学探索,解决了新药研
发中的多个关键挑战。
回想起当年的经历,周明东显得
平静又从容,科研与创业的激情、矢
志不移的决心和勇往直前的乐观精神
让岁月在他身上似乎并没有留下多少
痕迹。
新药研发也是一场修行
由科学家转变为企业家的过程,
对像周明东博士这样的“大知识分
子”,不啻于一场20年的修行。
创新药物研发需要大量资金投
医药公司。
“泽生的科学研究敢于向威胁人类
健康的重大共性难题发起‘进攻’”,
比如,泽生科技虽然总体规模不大,但
一直组建有基础研究部门,除了本来就
在国际领先的纽兰格林等细胞信号的
研究,还在探索平滑肌衰竭机制和能量
代谢等方面做了大量基础研究工作,并
且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这些成果和
专利陆续成为了泽生创新药产品管线的
“储备部队”。
周明东解释说,人体肌肉一般分为
横纹肌和平滑肌两种,心脏和骨外的更
多是横纹肌,而平滑肌则广泛分布在肠
道、胃和血管外。泽生科研团队研究发
现,很多肠道、胃和心血管疾病都和平
滑肌的衰竭有关,但在以往被科学家们
大大忽视。周明东对此非常感兴趣,于
是带领团队尝试针对平滑肌衰竭这一共
有机制进行新药研发。
在能量代谢研究方面,泽生同样
立足于创新。以阿尔兹海默病的新药
入、研发周期也长。本世纪初,创新
药物研发在中国还是非常创新的业
务,连仿创药都鲜有开发,何况机制
机理、靶点全新的首创新药?在那时,
中国的创新药研发不仅面临基础研究和
人才的缺乏,更重要的是,新药的风险
投资行业还未出现,而中国也没有像美
国纳斯达克那样的资本市场,因此,那
时给企业融资总是周明东作为企业家最
头疼的事。但就在这样艰苦的情况下,
泽生科技在早期发展阶段仍然通过先进
的创新和过硬的研究数据,获得了像香
港晨兴资本(Morningside)等著名风
险投资机构的青睐,后来又陆续吸引了
中信金石、张江科投、浦东科投和国投
创业等机构的大额融资,总额约12亿人
民币。
20年过去,周明东处世圆润豁达
不少,但在科学研究上,那股较真和
倔强却一点没变。在他的带领下,泽
生科技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十分突
出,这种独特性似乎不像大多数国内
在原创新药的这条赛道上,泽生科技已经跑了快20年,第一阶段的终点就在眼前
17
FRONT PAGE
锋面策划
竞争,两者之间是一般经济活动和特
殊经济活动的区别。“仿制药和汽车
产业一样,是自然发生的市场行为,
通过一般经济规律推动就可以,但原
创新药需要特殊经济规律支持,尤其
是资本市场的开放。”
缺乏机制会导致没有投资者愿意
投向新技术和新概念,尤其像创新药
研发这种开发周期10年以上的项目。
资本的逐利性决定了不能用社会义务
和责任感对其要求,应当有一个接力
方案,让前期投资者及时获得投资回
报。若仅依靠目前风险基金,会把更
多研究导向me-too、me-better的
项目。
“科创板早该设立了。”他感慨
道。曾有媒体头版报道支持新药创
制,虽然泽生作为案例,只占了很小
的篇幅,周明东还是将这份报纸分别
寄了100份给不同的投资人,除了融
资,他更希望国内的资本市场可以更
多地将目光投向这个新兴领域。
而在国家政策层面,无论是“一
致性评价”还是“4+7”带量采购政
策,都向市场发出了标志性信号,并
倒逼企业转型创新。从“‘十一五’
重大新药创制”以来,国家投入了大
量的研发经费支持新药创新。而对大
多数企业而言,“创仿结合”的方法
更稳妥也更普遍。在仿制药产生现金
流的情况下推进研发成本更高、难度
更大的创新药。
可以预见,未来我国生物医药市
场最理想的状态是,引导创新药企业
与仿制药企业分离,创新药企业专心
研发创新,赚取少量市场但是高利
润;而仿制药企业专注生产,通过精
益管理,提高质量,降低成本,赚取
少量利润但是占大部分市场规模。不
管是仿制药还是创新药,坚持走下
去,黎明总会到来。
研发为例,与国际上大多数医药企业
和研究者选择β淀粉样蛋白等靶点不
同(针对这一靶点的该疾病药物研发
已在过去几年中遭遇到重大挫折),
泽生重点关注线粒体,在国际上首先
提出基于能量代谢途径的多个作用靶
点,通过影响能量代谢途径来治疗多
种衰老性疾病的思想和策略,并基于
这一崭新策略研发治疗用药,目前泽
生科技在研的用于治疗功能性便秘、
阿尔兹海默病等多种衰老性疾病的药
物临床前研究进展顺利,并将在获得
临床试验批文后开展临床试验。
此外,在纽兰格林的研究方面,
泽生科技还在进行舒张性心衰适应症
的研发。慢性心衰有收缩性心衰和舒
张性心衰两种,各占50%,已有扩血
管的药物只能对收缩性心衰有治疗效
果,而对舒张性心衰束手无策。这一
疾病目前还没有一个真正有效的药
物,治疗往往是拿收缩性心衰药物暂
时代替。而纽兰格林从作用机理、基
础研究和已完成的临床前研究结果来
看,对治疗舒张性心衰也可能有效。
如经临床试验证实,这将会是纽兰格
林的第二大突破,即有望成为世界
上第一种治疗舒张性心衰的“孤儿
药”,其国际市场前景不可估量。
20年新药创制,对企业来说,是
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过程;对心衰治
疗领域来说,是一个重磅产品横空出
世的过程;而对周明东来说,也是一
场自我修行。
首创还是仿制?这不是一个问题
2015年前后,国内生物医药环境
里,“创新药”成了关键词,主要基
于医保政策重心的调整以及审批新药
的速度大大加快。那么,仿制药的生
存空间在哪里?
为什么从仿制药做起,复宏汉霖
有着非常严密和清晰的逻辑。相比新
药的重要意义,复宏汉霖更关注开发
药品的性价比,从研发管线上体现得
淋漓尽致。
“我并不赞成高风险的创新,很多
时候是个人选择。”刘世高的观点令人
意外。他觉得,目前我国的医药消费能
力还很弱,国产药企可以模仿外国的药
企去开发孤儿药、原研药,但成本和
失败率极高。而生物类似药研发技术
含量相对较低,开发成本低,可以更
快更好地服务国内病人,更符合中国
国情,做到“可负担的创新”。
周明东认为,做原创药的关键核心
在于是否在该领域有较强的科学研究能
力。周明东有一种强烈且独有的科学家
的骄傲,他说,“我对模式创新没什
么兴趣,快速上市什么的我一点也不
稀罕。”他认为,从国家创新药研发
角度看,文化认可与经济回报同样重
要。我国生物医药研究,包括医学科
研机构和医药企业对疾病原理等新药源
头创新研究整体薄弱,而这些才是创新
药物研发的真正来源和上游。
“但我不否认它们。”周明东分
析说,仿制药和原创新药,一个面临
的是市场和价格竞争,另一个是技术
做原创药的关键核心
在于是否在该领域有
较强的科学研究能
力。周明东有一种强
烈且独有的科学家的
骄傲,他说,“我对
模式创新没什么兴
趣,快速上市什么的
我一点也不稀罕。”
18
FRONT PAGE
锋面策划
19
FRONT PAGE
锋面策划
我国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起,化
学药就开始发展,至今已经走过了
三十多个年头。化学药研究阶段分为
四个重要环节,包括靶标的确定、模
型的建立、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和优
化。药物靶标的寻找是原始创新中最
关键也是最难的部分,科研院所或药
企研发部门最先需要找到与疾病相关
的靶点、生物标记物及它们和药物的
关系。
但由于我国起步较晚,源头创新
能力不足,相比结构复杂、壁垒更高
且发展较晚的生物药,能被开发的传
统化学药,已被国际大型药企开发殆
尽,且几乎排满了所有能想到的研发
管线。可以说,国内药企已经输掉了
“上半场”。要想在这个领域占得一
席之地,难度可想而知。
从科学家到企业家
创新精神不断传承
哈雷路1118号,艾力斯2008年搬
入现址作为研发总部。艾力斯副总经
理、执行总裁徐锋回忆说:“从2004
年创立之初,从蔡伦路的几间实验
室,到现在的3000平米一层楼,见证
了艾力斯人创业的不易和执着。”
公司成立15年以来,致力于小分
子靶向药物的研究开发。抗高血压化
学1.1类新药阿利沙坦酯早在2012年就
获批新药证书,在研的小分子抗肿瘤
靶向药第三代EGFR抑制剂甲磺酸艾
氟替尼已经获得国家药审中心有条件
上市审评许可并进入临床三期,获得
中国、美国、日本、韩国、加拿大等
专利授权。其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
分别荣获国家“十二五”“十三五”
重大新药创制专项支持。
很难想象,15年时间,艾力斯经
历了企业换帅、策略调整等一系列重
大变故,曲折发展,螺旋前进。
艾力斯董事长杜锦豪是上海扬子
江建设集团的创始人,在建筑行业取
得成功后一直考虑转型发展,直到
2004年,他遇到了老乡郭建辉。郭建
辉是国内较早一批国家派遣美国留学
的科学家之一,毕业后一直留在美国
从事遗传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工作,
获美国NIH终生科学家荣誉。两个志
同道合的老乡一拍即合,共同创立了
艾力斯。
对郭建辉而言,放弃美国优越的
工作和生活条件,抛下妻子和两个孩
子回国创业,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情。当时他的妻子极力反对,但是他
咬着牙,仿佛用尽了浑身力气对妻
子说:“这是我的理想,我义无反
顾!”
和国内很多医药企业一样,艾
力斯创立之初,也决定“两条腿走
路”,先做仿制药,再反哺创新药。
兰索拉唑肠溶胶囊是艾力斯与法国爱
的发制药合作开发的质子泵抑制剂药
物,并于2007年投入生产上市,算是
艾力斯的起步。医药行业郑筱萸事件
后,郭建辉意识到,仿制药之路不是
化学药突围战:仿制反哺创新
文 / 张心水
20
FRONT PAGE
锋面策划
氢氯噻嗪为36亿美元,全球年销售300
亿美元,沙坦类药物是无冕之王。
阿利沙坦酯是氯沙坦的改良版,
也是一种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
相较氯沙坦起效更早,且在不同时间
的降压一致性更好,对肝的毒副作用
更小。作为氯沙坦钾的潜在替代产
品,预计阿利沙坦酯的市场规模可达
15-17亿元。
作为抗高血压领域第一款真正意
义的国产1.1类新药,阿利沙坦酯的
市场前景无可限量。因此,郭建辉坚
持艾力斯一定要自建生产基地自己生
产,不委托他人贴牌加工。有知名药
企曾多次接洽意图收购,也统统被郭
建辉婉。
遗憾的是,2012年,阿利沙坦酯
上市在即,郭建辉却不幸生病去世,
艾力斯长远发展之路。于是果断放弃
了仿制药研发业务,全身心投入创新
药研发。
一路走来,艾力斯逐步构建起了
自己的研发全平台,培养了从新药发
现、合成、分子药理学评估、原料药
工艺、制剂研发到质量分析、临床运
营、临床医学和注册等覆盖临床前和
临床研究的全过程研发队伍。
国内高血压人口达2亿,用于治疗
高血压的阿利沙坦酯于2005年立项,
市场前景非常庞大。国内常用的抗压
药主要是沙坦类、地平类和普利类三
大类药物,其中沙坦类药物以其疗效
好而高速增长,一度在40%左右。国
际上沙坦类药物也是抗高血压的一线
用药,沙坦类药物中都是重磅品种,
缬沙坦的市场为 61亿美元,氯沙坦和
“很遗憾我不能陪您
走到底一起圆梦了,
但是艾力斯有前面打
下的基础,一定要走
下去,也一定会成
功。凭您的胸怀、您
的能力,只有您一定
能带领艾力斯走向成
功,这也算咱们兄弟
一场的最终拜托。”
15年时间,艾力斯经历了一系列重大变故,副总经理、执行总裁徐锋深感新药研发不易
原本“企业家投资,科学家全权领
办”的模式戛然而止,艾力斯走在了
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
21
FRONT PAGE
锋面策划
艾力斯人走新药开发之路。“我们要
用企业家的魂、科学家的命,去追求
艾力斯的新药梦。” 他和员工说,
“我这辈子钱够吃够用,人的一生总
要做一些值得回味有价值有意义的
事,我要用全部家当、毕生精力,去
圆这个梦。”
字字句句,掷地有声,也印在了艾
力斯每一位员工的心里。这也是艾力斯
高层团队非常稳定的重要原因之一。
从引进到自主研发,走大病种、
高难度、国际水平、市场价值大的高
端路线。“尤其是走到现在,经过实
践的证明,更坚定了聚焦小分子靶向
抗肿瘤药物研发的发展方向。”徐锋
表示。
甲磺酸艾氟替尼是艾力斯在研的
另一款重磅产品,目前已经处于临床
三期,计划2020年上市。采用分子
靶治疗肺癌,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
新兴肿瘤治疗方式,EGFR是热门靶
点,目前已经发展到第三代。徐锋解
释说,第一代、第二代EGFR抑制剂
在临床上已经广泛应用,但大部分患
者一年内就会对该药物产生耐药性。
针对耐药性这一未被满足的巨大临床
需求,艾力斯开始自主研发不可逆、
选择性的第三代EGFR抑制剂。现有
临床结果表明,其疗效可以与已上市
的同类原研药相媲美,且胃肠道、皮
肤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同类原研
药,并具有强大的穿透血脑屏障的能
力,对脑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疗
效显著,有望成为同类药物中最好的
第三代EGFR抑制剂。
“很多人以为阿利沙坦酯卖了,
艾力斯一度沉寂新药圈,但没想到现
在又冒出一个重磅新药。”徐锋自豪
地说,“其实并不奇怪,踏实高效持
续做创新一直是艾力斯的风格,这是
我们企业文化长期积累决定的,也会
成为艾力斯人的不断追求。”
仿制反哺创新
商业化成功背后是无奈之举
在化学药领域,立志瞄准新药研
郭建辉在美国治疗期间,曾经给
杜锦豪发了一条短信。他说:“很遗
憾我不能陪您走到底一起圆梦了,但
是艾力斯有前面打下的基础,一定要
走下去,也一定会成功。凭您的胸
怀、您的能力,只有您一定能带领艾
力斯走向成功,这也算咱们兄弟一场
的最终拜托。”
一诺千金,字字句句烙在杜锦豪
的心里,成为后来杜锦豪坚韧前行的
动力。
于是,杜锦豪抛下偌大的扬子江
建设集团,将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
“江山”交给家人,义无反顾亲自坐
镇艾力斯,完成他和郭建辉未尽的新
药事业。
商人出身的杜锦豪对市场非常敏
感。他当时观察到,虽然抗压药市场
广阔,但竞争太激烈了。由美国杜邦
公司研发并于1994年在美国上市的氯
沙坦钾,是第一个非肽类的Ang II受
体拮抗剂抗高血压药物。目前,全球
已有8种沙坦类药物上市,其中7种已
进入我国市场,同时国内也有一大批
仿制药紧随其后。而艾力斯那时还没
有建立强大的销售团队,顺势寻求对
外合作成为他作出的第一个决策。当
时,深圳信立泰公司有意收购,经过
艰苦谈判,艾力斯以3.4亿元的价格转
让一半专利给信立泰,同时原料药由
艾力斯负责生产供应。后来双方又签
订二期合同,艾力斯将所有专利和药
证统统转让了出去,合同金额最终达
10.2亿元。
去年实施的“4+7”带量采购的
新政,带来抗高血压仿制药价格的大
幅下降,证明了杜锦豪当时决策的眼
光和市场敏锐度。
处在十字路口的艾力斯面临着选
择:挣了钱见好就收,还是继续往前
走?杜锦豪毫不犹豫选择了继续带领
经过实践的证明,艾力斯更坚定了聚焦小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研发的发展方向
22
FRONT PAGE
锋面策划
提成转让给了东阿阿胶。然而,这种
药物现在一年销售好几个亿,现在想
来,王海波难免会后悔和无奈。于他
而言,转让并非为了盈利,而是一种
维系创新的手段。
“我很清楚理想主义者也要生
存,必须得有自己的生存之道。”忍
痛割爱,将某些无暇顾及的新药苗子
拱手出让,也是一种生存方式。理想
情怀和现实生存问题之间,必须找到
一个平衡点。妥协,实在是无奈之
举。每年四五千万元的研发投入与高
额的转让收益之间,其实仍有不小的
缺口。要想获得可持续的资金投入,
在上药集团的帮助下,高端仿制药
“里葆多”成了复旦张江的一个新起
点。
多柔比星脂质体(里葆多)被比
喻为“药物小车”,一线全身化疗药
物。它是一种新型的纳米靶向药物载
体,如同一辆“小车”,可将药物精
准地运到靶点,不仅提高精准度,还
能延长药物在血液中的半衰期,使药
力更持久,减少毒副作用。因此脂质
体被国内外医药界纷纷看好,尤其是
第二代脂质体技术,被誉为制剂学
“皇冠”。
多柔比星脂质体最早由 ALZA
发的老牌企业不只有艾力斯,还有复
旦张江。
相比风头正盛的生物医药企业,
如果不是深耕专业领域,复旦张江这
个名字估计知道的人不会太多。但业
内提起其创始人王海波,都会对复旦
张江的商业化能力竖起大拇指。
复旦张江成立于1996年,2018年
公司财报显示,当年营收为7.4亿元,
同比上升49%,这样的成绩足以令绝
大多数医药企业艳羡。但是,鲜为人
知的是,这一成绩背后经历了多少坎
坷和无奈。
我国医药行业底子薄,特别是在
上世纪90年代,当时国内医药行业
起步不久,仿制药在当时的医药商业
环境创造出了一个个商业神话。但从
创立之初,王海波就为复旦张江的发
展定下了基调:一定要做创新药。可
是,在那样的大环境里,一下子瞄准
创新药,实在是太难了,王海波也经
常被人说“太理想主义”。
作为当时国内少数坚持自主创新
的中国药企,王海波清楚地知道,一
帆风顺绝无可能。“国内外任何一家
生物医药中小企业,都无法一次性筹
集到支撑你走完新药研发全程的资
金。你能做也应该做的,是不断向外
界展示手中成果的价值。”正因为较
早认识到了这一点,复旦张江被业界
称为“融资高手”。但他因此承担了
很多痛苦,公司只能不断靠转让研发
项目成果、提供技术服务为公司“造
血”,一直没办法可持续盈利。
上世纪90年代末,一种名叫“重
组人tPA”的基因工程药物在国外诞
生,立即成为治疗心肌梗塞的首选药
物。国内多家单位纷纷启动研究,却
不得不在技术门槛前止步。这时,一
遇挑战就兴奋的复旦张江,经过潜心
研究巧妙化解了难题,顺利拿到临床
批文,以1500万元和每年5%的销售
但从创立之初,王海
波就为复旦张江的发
展定下了基调:一定
要做创新药。可是,
在那样的大环境里,
一下子瞄准创新药,
实在是太难了,王海
波也经常被人说“太
理想主义”。
开发,后被强生收购,主要用于卡波
氏肉瘤、乳腺癌和卵巢癌等肿瘤的治
疗。多柔比星脂质体1995年上市后
销量一直稳步增长,2010年达峰值6
亿美元。面临专利过期时,复旦张江
敏锐地把握住机会开展仿制药研究,
2008年里葆多成为国产首个研发上市
的脂质体多柔比星注射液产品,2009
年上市销售,复旦张江创新研究和商
业化良性循环的路开始走通。
在治疗中化疗作为肿瘤三大治疗
手段之一,里葆多有着不可替代的功
效,为复旦张江积累了一大笔原始资
金,进而反哺新药研发。2018年业绩
公告显示,里葆多的收入占总公司总
收入的36%,2017年占据了全国27%
的市场份额。
对于骨子里“只想做专利药”的
复旦张江而言,仿制高难度“载药导
弹”并未让它尝到创新的快感。但在
一盘“创新理想与生存现实对弈”的
棋局中,“里葆多”却是“下棋人”
有意安排的一颗一石三鸟的棋子,用
以化解资金、技术、国际化三大难
题。在复旦张江13年创业路上,布
下过许多类似“里葆多”的智慧棋
子——一边与现实机智周旋,一边为
理想耐心坚守。
与此同时,聚焦光动力药物领
域,复旦张江开始在新药研发领域小
试牛刀。
复旦张江2007年上市的外用盐酸
氨酮戊酸“艾拉”是国内首个光动力
药物,用于治疗以尖锐湿疣为代表的
皮肤HPV感染性疾病和增生性疾病,
而在国外的适应症则是治疗光角化
病。
光动力学疗法的优点不同于传统
的手术、放疗和化疗三大治疗肿瘤手
段,它对靶组织及损伤程度都具有可
选择性,可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
通过局部应用光敏剂药物,由于吸收
23
FRONT PAGE
锋面策划
明确决定申请科创板上市的企业中,
从行业、盈利及研发能力来看,复旦
张江都属于优先推荐的典型企业。其
最近三年研发投入均高于15%,最近
一年营业收入也超过7亿元,远远高于
科创板的上市门槛,甚至符合A股主
板的上市条件。
“复旦张江这种已经盈利的高科
技企业上市科创板,可以让市场更好
地了解业务情况、经营和盈利模式,
投资者会更有信心。企业按照目前的
模式走下去是可以盈利的,而且利润
可以支持下一步的研发,有定心丸的
作用。”复旦张江表示,本次募集资
金投资总额估计约6.5亿元,分别用于
海姆泊芬美国注册项目、生物医药创
新研发持续发展项目及收购泰州复旦
张江药业有限公司少数股权项目。
复旦张江和艾力斯遇到的难题和
发展途径有所差异,但作为化学药领
域的代表企业,它们代表着国内化药
研发领域的最高水平。在原本就落后
的领域,奋起直追,螺旋发展,在黑
暗的围墙里,为国内化药行业点亮了
一束亮光。
及代谢速度的不同,在一定时间后药
物会在靶组织中积聚较高的浓度,经
过光动力的光源照射后,迅速激发光
动力反应,在靶组织中产生大量的单
态氧同时释放出荧光,单态氧的细胞
毒性作用将导致靶组织细胞坏死或凋
亡,或影响细胞功能,使病变组织脱
落,恢复正常的形态和功能,而邻近
正常组织则不受任何影响。
艾拉光动力药品的研制成功,给
传统的尖锐湿疣治疗领域提供了全新
的治疗手段,填补了尿道口尖锐湿疣
长期缺乏有效治疗的空白,成为治疗
尖锐湿疣的首选疗法。这一药物也是
复旦张江另一项主要收入来源,2018
年销售收入占总收入的53%。治疗痤
疮和宫颈癌前病变的两个适应症新药
目前也分别处于临床审批和临床二期
阶段。
事实上,专利转让、高端仿制的
项目经历,留下的不仅仅是几千万元
后续研发资金,还有宝贵的研发平台
和经验。
在王海波看来,“里葆多”更像
是一次实战演习,并借此搭建起了纳
米药物研发平台。在它身后,陆续有
四五个脂质体药物已经或即将进入临
床研究,其中包括两个创新专利药。
不仅技术上一脉相承,还能共享设
备、厂房等生产资源,包括从研究到
中试放大、再到产业化,直至销售的
完整团队。被相继转让的tPA、TNF
受体等基因工程药物,也帮助复旦张
江攻克了从原核表达到真核表达等一
系列基因工程技术难题,并搭建起了
基因工程药物平台。至此,复旦张江
已经建设了基因工程药物、光动力药
物、纳米药物和医学诊断产品四大研
发平台,为新药创新工作提供了源源
不断的科技动力。
在仿制反哺创新的过程中,复旦
张江真正意义上的原创新药终于初见
曙光。2016年上市的海姆泊芬是公司
从2000年起就开始研发的一种化学实
体、作用机制和适应症,均为国际首
创的光动力新药。海姆泊芬用于治疗
鲜红斑痣,历经16年研发,成为国际
上第一个批准用于治疗鲜红斑痣的药
物。
中国的1.1类新药,中国企业目前
普遍模式并不是原创新药,而是开发
me-too药,即通过对已验证靶点有
活性的化合物进行结构修饰而获得专
利,这一方式在某种程度上是低水平
的me-too开发,有市场滞后性并不
能给企业带来预期的回报。而和这些
me-too、me-better的中国企业不
同,复旦张江的光动力技术即使在国
际范围内都具备竞争力,艾拉系列、
海姆泊芬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新药,而
不是现有产品的替代品。
虽然鲜红斑痣是一种罕见病,其
市场并不大,海姆泊芬也成了“孤儿
药”,但对王海波而言,原创新药的
情结总算圆满了。
最近搜索复旦张江,几乎所有词
条的关键词都是“科创板”。在已经
一边与现实机智周旋,一边为理想耐心坚守。仿制反哺创新策略的背后,是复旦张江的无奈
24
FRONT PAGE
锋面策划
目前,中国创新药领域已经有不
少公司广为人知,并取得了阶段性的
胜利,但仍有一批优质的创新药企尚
未上市,还在潜心研发。在艰难的临
床前与临床期,前途多艰,无数的陷
阱还在等待着这批新药开᠀者们。
全国创业大赛冠军,A轮融资超
亿元,与信达生物达成1.2亿技术合
作……刚3岁的岸迈生物在竞争激烈的
双抗领域无疑跑在了最前头,它的光
芒和潜力不可小觑。在张江园区,盟
科医药十几年的艰辛成长历程引人注
目。目前,其处于三期临床、最先可
能上市的Contezolid(MRX-I)是
全球首创的对抗多重耐药革兰氏阳性
菌的口服抗菌药,可视为辉瑞重磅抗
生素利奈唑胺的“下任接班人”。
新药研发永远没有捷径,平静的
海面下实则暗涛汹涌。与欧美等发达
国家企业相比,我国创新企业在分子
模型、理念设计等临床试验方面都有
较大的距离。
在与国际企业同台竞争的历史条
件下,前路漫漫,但生存与死亡,对
于小型药企而言,仍在一线之间。在
这黎明前的黑暗,处于临床前与临床
期的小型创新药如何拨云见日,走上
上市之路?
坚持和执著:拨开云雾见太阳
这或许是超级抗菌药选手与双抗
新锐的“双赛道”。
任何一种新药的上市,要经过大
量体外和动物试验以及人体临床实
验。数据显示,进入临床前的5000种
化合物中只有5种能进入后续的临床
试验,而仅其中的一种化合物可以得
到最终的上市申请。而进入临床试验
后,还需要很长的周期,耗费巨额成
本,而成功率却很低。
“一款新药成功的原因有很多,
但失败的因素只要有一个就够了。很
难说哪个环节最关键,因为只要在这
里失败了,它就是关键环节。”盟科
医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下称
“盟科”)副总经理王星海士已与盟
科一同经历了近10年的风雨。
盟科于2007年在张江和美国同时
成立,12年来,尽管通过多轮融资,
从2011年之后先后融资总额高达1亿
黎明之前:临床期的小型创新
药企在做些什么?
文 / 徐寅忆
一款新药成功的原因
有很多,但失败的因
素只要有一个就够
了。很难说哪个环节
最关键,因为只要在
这里失败了,它就是
关键环节。
25
FRONT PAGE
锋面策划
26
FRONT PAGE
锋面策划
验室做到三期结束,我们花了11年。
保守估计在明年年底之前,第一款抗
生素产品MRX-I将在国内上市。”
“政府在2016年出台了遏制细菌
耐药性的国家行动计划,第一条就是
在2020年前上市一到两个新药,目前
看来国内只有我们的产品可能在时间
表内完成。”王星海博士说。虽然抗
生素品种的研发难度属中等水平,然
而MRX-I也经历了漫长的上市道路。
从前期培育、中期临床、后期获
专利上市,抗生素整个产出回报的过
程需时23年。抗生素药物从研制到上
市要经过四期临床实验,而且越前期
风险越高,进入壁垒也越高。从筛选
到化合物确定再到临床上确定剂量,
早期机理研究、靶源选择以及后续临
床前的研究,有诸多“陷阱”。临床
资源不足、具有中国特色的临床核
检、遭受不少企业吐嘈的“遗传办的
备案”以及最早期的新药审批,成为
出抵抗新药的耐药性,抗生素的研发
必须跟上耐药菌进化的速度。从上世
纪90年代开始,十几年间,国际巨头
药企的研发重心开始转移。礼来、诺
华、阿斯利康甚至不再研发抗生素,
只有辉瑞、罗氏、默克等巨头还保留
着抗生素产业,如今抗生素领域亟需
新的重磅药物登陆。
“耐药菌将导致高死亡率,高端
抗生素有巨大的市场空间。研究领域
的差异化也使临床试验变得相对容
易,不用与同类药竞争有限的临床资
源”。盟科用十余年的坚守来填补抗
生素研发领域的空白。
盟科的创始人袁征宇博士于1981
年公派出国留学,此后一直从事抗菌
新药研发。“2007年,我们因一个想
法自建实验室。2008年筛选出第一个
化合物, 2009年开始申请一期临床,
2010年开始一期,在2018年的12月完
成了三期的入组。把一个化合物从实
美元,一直在“烧钱”。近三年盟科
花在临床实验和化工生产的钱占比
约在70%-75%之间,人工成本约占
20%-25%。
盟科年收入不足200万人民币,
至今尚未盈利,甚至没有一件可出售
的药品,可是盟科有四款研究阶段的
抗生素“干货”。盟科创办之初,就
定位做新型抗生素研发,解决目前超
级耐药菌的难题。世卫组织列出12种
对公众健康构成最大风险的多重耐药
菌(超级细菌),目前盟科有两款针
对革兰氏阳性菌的药品:MRX-I、
MRX-4。目前这两款药已经分别结
束了临床三期与二期。还有两款针对
阴性菌的药品正处于临床一期和研发
阶段。
盟科的诞生也许错过了抗生素的
黄金时代,甚至现今抗生素被认为是
“夕阳产业”,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细菌不断进化
盟科医药副总经理王星海博士说,坚守是一种力量
27
FRONT PAGE
锋面策划
计会决定药品的成败,这也是药品研
发的根基。
“我们自建实验室、自己做前期
摸索的工作,强调自主研发能力。
CRO很大程度上需要药企提供方案和
理念。”王星海再三强调自主研发和
理念设计的重要性。
“整个新药开发的过程其实就是
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的过程,未知的
地方也是它最有趣的地方。”新药研
发之路虽然困难重重,王星海也从中
获得了不可言表的乐趣。
盟科在研药物contezolid
(MRX-I),是目前全球唯一处于三
期临床的噁唑烷酮类抗耐药革兰氏阳
性菌的新型抗生素。预期MRX-I最
企业前行的羁绊。
对于超级抗菌药,有效性和毒性
的剂量一个在上、一个在下,合起来
就像一个窗户,称为“治疗窗”,而
研发团队就需要在这个范围内选择合
适的剂量。新药研发的传统理念是先
把活性做得越高越好,这样希望通过
降低剂量达到减少毒性的目的,然而
现实并非如此简单。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过去曾有
过惨痛的安全事故,CD28单抗在猴子
身上的剂量原本显示安全。但到了一
期临床,却在病人身上出现了免疫风
暴,五个病人全部残废,手指全部变
黑。这种可怕的毒副作用被证实为猴
子和人身上的剂量转换单位出错,因
此起始剂量的使用对于药物开发和安
全性至关重要。
前路不通,盟科在袁征宇博士的
带领下,改变策略,将实验倒过来
做。先做毒理模型,同时考察活性。
先把药物结构改到合适的毒性范围,
在活性处于比较低的程度时增加活
性,最终达到二者的平衡。
思路的调整,使得MRX-I产品最
终成型。事实上,模型设计、理念设
快能在2020年四季度在国内实现商业
化,而MRX-I的化合物、工艺和制剂
专利都均已获得授权。王星海表示,
因为有市场导入期,在未来几年内盟
科估计依然以投入为主,但是依靠融
资,盟科一直保持着良好的现金流和
项目进展。
离盟科不远,上海岸迈生物科技
有限公司(下称“岸迈”)门口休息
区的奖杯与奖状,默默地展示着他们
斩获的荣誉。
岸迈是一家关注肿瘤领域双抗异
性抗体(下称“双抗”)研发的国际
化生物医药企业。双抗的概念从上世
纪80年代就被提出,却花了30多年
的时间才得到临床验证,目前仅有两
个成功上市。双抗不是简单的单抗组
合,而是1+1大于2。它的原理是将T
细胞导向肿瘤细胞,把肿瘤杀死。临
床研究表明,比起单抗,双抗对肿瘤
细胞的治疗效果更佳。
“我们这个行业就是靠积累,没
有长期积累,想创业成功是很难的,
前面有许多‘坑’在等你去跳。”作
为生物医药界的一名老兵,上海岸迈
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虽然仅三年,但其
我们这个行业就是靠
积累,没有长期积
累,想创业成功是
很难的,前面有许多
“坑”在等你去跳。
岸迈CEO吴辰冰说,双抗治疗风头正劲
28
FRONT PAGE
锋面策划
在行业内有十多年的积淀,在国内的
双抗领域,岸迈无疑跑在了最前头。
“要做就做first-in-class。”
岸迈CEO吴辰冰说,“要避开与大块
头企业竞争,不能跟着别人做,企业
要差异化竞争,做自己最擅长的事。
对我来说,这就是双抗。”吴辰冰这
么解释自己选择双抗治疗的理由。
技术平台:岸迈的秘籍
近年来,岸迈无疑是资本的宠
儿。这家成立于2016年的企业至今不
过三年历史,却已开发出名为FITIg的双特异性抗体技术平台,并已获
得美国专利授权。2017年4月,成立
仅一年的岸迈生物拿到了2500万美元
的A轮融资。尽管产品还未进入临床
阶段,这家公司仍然拿到了不错的估
值。
岸迈生物是典型的平台化新药研
发初创公司,其创始人吴辰冰是雅培
双特异性抗体技术平台DVD-lg的主
要发明人,这个技术平台被雅培沿用
至今。依靠自主开发的FIT-Ig双特异
性抗体技术平台,岸迈生物成立仅4个
月就与信达生物达成1.2亿美元的技术
合作,创下了当时中国生物制药技术
授权新纪录。同时,已有一款基于平
台技术自主研发的针对多种实体瘤适
应症的新药EMB01开始了临床1/2期
的研究。
这一路,从美国到中国,从机理
研究到药物研发,从雅培到加盟睿智
化学、中信国健等国内外知名企业,
近20年生物制药行业经验和人脉资
源,成为吴辰冰创建岸迈的稳固基
石。
内部产品开发与广泛建立技术合
作结合,“两条腿”战略让岸迈创建
三年里快速奔跑。其中FIT-Ig平台技
术和“平台战略”竞争力备受青睐。
异化竞争的理念。。
“我们的临床申报、早期CMC
和毒理实验都是一次完成,中间没有
遇到什么问题。”吴辰冰自信地说,
“这说明早期的顶层设计很重要。”
与盟科相似,岸迈也倾向于将分子结
构做得尽善尽美,用前期的辛苦为最
终的成功铺平道路。
“以前做双抗最大的问题是生产
过程中不能放大。双抗对细胞培养基
要求很高,结构越复杂,对细胞稳定
性要求越高。我们在15升培养基时确
定工艺,从15升放大到50、200升都
是一次成功。200升到1000升换了生
产场地,还解决了技术转移问题,还
是一次成功。这说明我们的双抗本身
的结构设计非常合理,把顶层设计做
好就节省了大量时间,这也初步验证
了我们平台的技术优势。”
过去数十年间,每种成功上市的
药品研发的平均费用达到了数十亿美
元,而其中临床试验环节的费用占
到约60%。在国内创新药研发的大潮
下,推动新药研发走向世界,我国开
展大规模的临床试验仍面临不小挑
战。缺乏主持或参与高质量临床试验
的国际经验也是关键问题。
在确立了“突破性疗法”的同
时,岸迈也在积极布局。他们将参与
了《我不是药神》中的格列卫——第
一个抗肿瘤靶向药的所有临床药理试
验的临床药理学专家彭彬博士吸引到
岸迈,为他们做临床布局。
“对创新药而言,临床战略非常
重要。适应症选什么?适应症里选什
么病人?临床终点选择什么?上市之
后市场能不能做起来?现在很多做药
的人都是做早期研发的,反而缺一
位总策划。方向不对,就是南辕北
辙。”提前决策与布局,岸迈目光深
远。
平台专注于新型分子构型的设计,使
得FIT-Ig分子在生产过程中成为非常
高纯度的单体,从而获得稳定的基因
编辑之后的细胞,减少错配的可能,
后续的开发十分便利。
“单一品种的研发相对风险较
大,如果研发失败,公司就会归零;
但如果企业有自有的研发平台,第一
个产品成功后还陆续会有新产品出
现,研发失败还有卷土重来的机会。
我们与信达的合作就为他们节省了技
术开发的时间。我们就像芯片公司,
有芯片在手,可以自己进行产品开
发,也可以基于技术转让。”
技术平台是有源之水,同时拥有
平台技术与生物学研究能力,形成产
品,才是“两条腿走路”。吴辰冰
说,针对实体瘤适应症的EMB01已经
同时获得了中美临床1、2期审批,尽
管还在爬坡阶段,但已经看到了一些
临床信号。吴辰冰认为,岸迈第一个
产品EMB01目前看来有可能做到“突
破性疗法”,在国内称为“有条件上
市”,最快两年半到三年时间内就可
能上市。例如第三代TKI泰瑞莎仅用
两年八个月,基于二期临床数据就可
上市。面对重大临床需求,EMB-01
正好补足了该领域的空白,体现出差
在国内创新药研发的
大潮下,推动新药研
发走向世界,我国开
展大规模的临床试验
仍面临不小挑战。缺
乏主持或参与高质量
临床试验的国际经验
也是关键问题。
29
FRONT PAGE
锋面策划
想投创新药。二是产业化的技术不成
熟,就算早期分子做出来了,谁来
产业化?当然当时的技术本身也不
行。”而盟科在2007年起步阶段遇
到了融资难题。当时只有晨兴集团
(Morningside Group)愿意投资,
晨兴在2007年投了十几家医药企业,
“现在这十几家医药企业应该剩下不
多了。”王星海感叹中包含着无数药
企的辛酸故事。
开发一款新药漫长的周期使得上
市看似遥遥无期。对于轻资产的小型
药企而言,内部研发加外部合作几乎
是一条必然路径。对于盟科和岸迈而
言,都是技术起家,自主研发与合作
并重。盟科在开发出三款抗生素后,
最新引进了一款新靶点化合物,买断
了它在中国的专利权。目前该药启动
了美国临床一期,绝大部分的临床前
研究是盟科在中国完成的。
岸迈利用它的平台技术,广泛与
双抗药企展开平台合作,巩固自己的
领先地位。2016年,岸迈生物先后与
中国的信达以及英国的Kymab达成了
战略合作。Kymab在肿瘤免疫领域
具有多年的积累,特别在创新抗体开
发方面有很深的生物学根基。此外,
岸迈还与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有
大量作。国际合作使岸迈生物能第一
时间获得这些产品在中国的市场开发
权。2017年5月,岸迈生物与药明康
德关联公司药明生物达成战略合作协
议,协助岸迈生物推进第一个创新双
抗药物EMB-01于2018年进入新药临
床申报。
在这黎明即将到来之际,更多的
小型创新药企在凝神等待。怀揣着相
似的梦想,经历看似不同,却同样精
彩的故事。未来,他们或许能够成为
中国创新药的发展道路的一颗颗灿烂
的明星。
殊途同归,小型药企的相似路径
盟科于2007年在张江和美国同时
成立,在初期攻克研发思路问题后,
MRX-I在新药审评上经历了漫长的等
待,这也是导致10年仍未上市的原因
之一。
在2018年新药审评新政出台之
前,药物研制要十年磨一剑。这样的
研发成果需要在欧美国家进行临床试
验,相关数据和资料才能被国际承认
和接受。这意味着,对国内企业而
言,不得不进行两次临床试验,其成
本和时间代价将使得中国的创新药物
严重缺乏竞争力。
“中国原来的药物审评时间很
慢,从2009年递交一期临床申请到
批准,一共花了400天,而同样的案
例申请在美国只用30天。我们会尽量
压缩自己的时间,但是在当时的政策
下,有着不可控的客观条件,所以临
床进度是晚于我们的预期的。最近五
年在做临床试验的企业一定都有同样
的感触。”
“现在赶上了一个好时代”,新
药审批改革“60天备案制”启动了,
可以使用国外的数据进行新药申报,
支持企业做国际多中心。未来盟科的
几款新药再也不担心长期“待机”
了。王星海介绍,MRX-I是在中国首
先申报,而此后的所有新药都在美国
申报并先开始一期临床,随后再用美
国的数据在国内进行申报。中美实现
同步开发,同样的临床试验不用再做
两遍,这将大大压缩新药上市所需的
时间。
“最近十多年来是创新药快速发
展的阶段,我们有幸从头做到了尾,
尽管当时很多环境条件不成熟,包括
投资人不成熟、研究机构不成熟、研
发思路不成熟等。”王星海概括了当
时遇到的困难。相比之下,岸迈的吴
辰冰博士则庆幸自己现在创业,赶
上了一个新的创新创业时代,包括
药物临床试验合同研究组织CRO、
CMO、CDMO等配套设施,也是近
几年才兴起。
如今,创新药企备受资本青睐,
吴辰冰感慨地说:“十多年前,首先
是融不到钱,项目做不下去。当时连
生物仿制药都刚刚起步,根本没有人
在艰难的临床前与临床期,无数的风险等待着新药开拓者
30
FRONT PAGE
锋面策划
31
FRONT PAGE
锋面策划
浦东新药:狭缝中的奇葩
药物与疾病的对抗,是一场“道
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无穷尽之战,
而新药的开发也是另一场漫长的战
役。巨额的资金投入、巨长的研发时
间、巨大的失败风险,让新药研发成
为顶级制药巨头俱乐部的一道门槛。
数据显示,新药研发涉及药物发
现、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申报注
册和上市等漫长过程,平均耗时长约
14年。其中,药物发现和临床前研究
阶段耗时约3-6年,I/II/III期临床试
验需耗时6-7年,提交上市申请后经
0.5-2年获批并实现规模化生产。在
2006至2015年间美国食药监局对新分
子实体和生物制品类新药的审评情况
中,新分子实体药物从临床I期到获批
上市的成功率仅为6.2%,生物制品类
药物的成功率为11.5%,略高于新分
子实体。单个药物的研发支出则不断
升高,2015年之前单个新分子实体研
发支出跨度为24亿美元至46亿美元,
2016年上升至51亿美元。
目前全球大部分的在研新药主要
集中于欧美国家,2015年全球在研新
药超过12000个,美国占比达47%、欧
洲占比达29%,日本和中国分别占4%
和3%,我国还处在比较靠后的位置。
美国在研药物数量大幅领先,根
源在于其创新药研发公司数量多。
1994年,在一片农田的张江,一
个大胆的产业培育计划启动。从国际
医药产业巨头罗氏制药落户,到全球
制药前二十强跨国企业纷至沓来;从
中科院药物所、上海中医药大学等药
物研发前沿科技力量迁来,到一批生
物技术平台破土而出;从一批国内外
生物医药创业者到此追梦。产业链上
下游日益完整;张江生物医药产业经
过了20多年的积累与沉淀之后,终于
成就中国乃至全球都颇具影响力的产
业集群。
创新药是生物医药产业皇冠上的
明珠,不仅是一家生物医药企业的核
心竞争力所在,更是评判一个地区生
物医药产业创新能力强弱的最重要的
标志。以张江为首的浦东生物医药产
业尽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新药
上的表现却远远不及那些排名靠前的
跨国医药巨头。
然而,从去年开始,一大批新药
如同火山喷发一样出现,数量之多、
频率之高、速度之快,令人欢欣鼓舞
又不禁令人拍案惊奇:浦东生物医药
产业“火山”里究竟被压缩进了哪些
能量?又是哪些因素促使这座“火
山”在当下爆发的?未来,这里会变
成持续不断喷涌“新药”的“活火
山”,还是难以为继而冷却的“死火
山”?
破茧化蝶:
浦东新药井喷的前世今生
文 / 卓尔
32
FRONT PAGE
锋面策划
新药TPN102等多个新药进入临床,
展示了张江实验室的药物研发实力。
立足国情,以浦东为代表的一批
生物医药企业也在寻找突破路径。近
年来,复星医药、恒瑞、天士力等企
业纷纷在美国设立研发中心和相关机
构,加快国际交流与合作,摸索了一
套“中外结合,多快好省”的国际项
目模式管理,为中国医药产品在欧美
国家的注册、销售开创了一条新路。
尽管与跨国制药巨头相比,浦东新
药在数量级上完全不是处于同一水平线
上,但“来得迟总比不来要好”。以仿
制药为主的中国制药产业蹒跚前行,在
全球医药产业布局中,长年处于追赶与
低利润的位置,难以撼动享受着产业绝
对利润大餐的欧美跨国制药巨头们。此
次浦东新药的井喷,至少给业内业外带
来了一线希望。
2017年,美国医药研发公司数量占比全
球总数的近50%;2017年,排名前25
的药企共有3488个在研产品,其中GSK
和诺华排名前二,数量超过250个。而
中国研发公司数量较少,2016年中国拥
有研发管线的公司仅占比全球的4%,
2017年占比虽然上升至5%,但仍远低
于美国等发达国家地区。
令人惊奇与惊喜的是,发展多年
的浦东生物医药产业迎来了一场新药
的“井喷”。 2018年,上海市获批
4个新药证书,全部来自浦东新区。
2018年10月份,和记黄埔医药的一类
新药呋喹替尼上市,是首个在国内自
主研发的抗肿瘤新药;12月,君实生
物的一类新药重组人源化抗PD-1单
克隆抗体获批上市,成为首个上市国
产PD-1产品。到2019年4月,浦东已
有7个一类新药获批上市,占全国近
20%,排名全国第一。
同时,浦东有超过60个创新药
物处于临床II、III期试验,其中一类
新药超过30个。可以预见,在今后
两三年间,还有将一大批新药在浦东
破茧而出。泽生科技的重组人纽兰格
林为国际首创、基于全新靶点与作
用机制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物,已经
进入上市申请阶段;绿谷制药和中
科院上海药物所开发的甘露寡糖二
酸(GV971),已经递交上市申请
并进入快速审批阶段,预计这两个
药物将在2019年上市。华领医药的
HMS5551、和记黄埔医药的沃利替
尼等多个药物也处于III期阶段,预计
在2020年上市。
此外,浦东2018年有超过40个一
类新药进入临床试验,占全国15%。
例如,中科院上海药物所抗癫痫一类
浦东生物医药产业蕴藏多年研发底蕴
33
FRONT PAGE
锋面策划
井喷的原因:
政策+20年的冷板凳
浦东新药井喷不是无迹可寻,更
不是天外飞仙。长达20多年持续不断
的政策扶持和企业培育,让浦东生物
医药产业如同一座不断被注入压力的
“火山”,能量在默默地积蓄之中,
而最后促动它喷发的可能只是一颗小
小的滚动的石子。
“中国原来的药物审评是非常慢
的,2009年递交一期临床申请到批
准,一共花了400天,而同样的案例
申请在美国只用30天。”盟科医药技
术(上海)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星海
说,“现在赶上了一个好时代,中国
新药审批时间已经大大缩短。”
“我们的双抗药物原本只打算在
美国做临床实验,因为那里的流程和
要求都能明确,时间也能够控制。”
上海岸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CEO吴辰
冰说,“在我国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
革之后,我们才决定同时也在国内开
展临床实验。”
在2015年之前,药审效率低、药
品上市慢的问题,一直困扰着药企。
学、研发机构等为研发支柱的生物医
药产业格局,有生物医药企业及各类
研发机构超过500家,产生了强大的
企业集聚效应。
借助于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自
由贸易试验区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
技创新中心核心承载区的优势,浦东
在机制体制创新改革的多项举措,也
为生物医药产业添加了动能。在试点
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MAH)
上,上海市已受理47家申请人申报的
拟开展的MAH试点品种73个,33个
为I类新药。其中浦东32家申请人申报
了51个品种,31个为I类新药。和记
黄埔医药的呋喹替尼等创新药物通过
MAH制度实现注册和生产分离。
曾经在美国波士顿生物医药产业
有过工作经历的岸迈CEO吴辰冰,
最终选择了在张江工作和创业。“张
江是上海生物医药产业的聚集地,也
是生物医药产业人才的聚集地。”他
说,经过多年的孕育,这里已经培养
出一批能够完成新药研发的人才,更
为重要的是,“在张江有着让人才自
由流动的环境,我能在这里找到我需
2015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改革药品
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提
出了12项改革任务;2017年,中办、
国办发布《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
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
提出鼓励药品创新36条意见。“这三
年来,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取得了
很大成绩。”中国药学会理事长孙咸
泽说。
可以说,自上而下的药审改革就
是促动浦东新药“火山”喷发的蝴蝶
翅膀。政策的天花板被捅破之后,积
压多年的新药上临床热情集中爆发出
来,形成现了如今浦东生物医药产业
空前繁荣之景。
如果把药审改革看作浦东新药井
喷的外因,那么更为重要的是内因:
浦东抓住先发优势形成的长达20多年
的生物医药产业积淀。1994年,罗氏
制药等一批生物医药企业落户张江,
开启了浦东生物医药产业的新时代。
如今,浦东目前初步形成了以全球制
药前二十强跨国公司为支撑点,以国
内知名医药企业为支撑面,以中小创
新企业为基本面,以国内外一流的大
浦东新药井喷不是
无迹可寻,更不是
天外飞仙。长达
20多年持续不断
的政策扶持和企业
培育,让浦东生物
医药产业如同一座
不断被注入压力的
“火山”,能量在
默默地积蓄之中。
大中小企业众多,为浦东生物医药产业培育了一大批人才
34
FRONT PAGE
锋面策划
要的各种人才,组建我的团队。这是
很多其他国内生物医药产业园区所不
具有的独特优势。”
事实上,人才的培育与环境的成
型绝不是靠一时的政策补贴或是资金
奖励砸出来的,而是一个长期投入的
过程。几乎所有早期的张江生物医药
创业者,都经历过刻骨铭心的艰难时
刻,能坚持到现在的幸运者看到了新
药上市的希望,更多的是大浪淘沙中
的“倒下者”。然而,20多年的培
育,也让张江出现了大量生物医药产
业的从业者,在熟悉了行业规则和新
药研发规律之后,他们从原来的企业
出来,成为了新的创业者。这也是张
江能够源源不断涌现出创业企业的内
因所在。
此外,除了政府持续多年的稳定
支持浦东生物医药产业之外,张江生
物医药企业在资本市场也获得了青
睐,尤其是在政策因素压缩仿制药利
润空间之后,大量风险投资资本进入
了新药研发领域。上海张江生物医药
基地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楼琦介绍
说,去年,上海张江生物医药创新企
业掀起IPO热潮,全球一线风险投资
公司活跃在张江,帮助创新医药企业
进入资本市场。
新药上市 :传奇开始的序曲?
《我不是药神》将跨国制药企业
巨头在新药销售上所能获得巨额利润清
楚地展现给观众。尽管网上不少人指责
“黑心的医药公司”的新药定价昂贵,
但也有不少业内人士表示,新药研发时
间长、失败率高,导致成本高昂,因此
只有在一段时间内的高价收入才能继续
进行研发。当新药上市之后,浦东企业
是否能够获得足够的利润,进而投入新
的新药研发,从而实现自我造血,这是
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2018年11月14日,中央全面深化
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国
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试点方案》,明
确了国家组织、联盟采购、平台操作
的总体思路。北京、天津、上海、重
庆和沈阳、大连、厦门、广州、深
圳、成都、西安11个城市(即4+7个
城市)将进行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
试点。在业内,这被称为“4+7带量
采购”。
2018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重磅
发布《关于改革完善仿制药供应保障
及使用政策的意见》明确,促进与原
研药质量和疗效一致的仿制药和原研
药平等竞争,鼓励临床优先使用通过
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在业内,这被
称为“仿制药一致性评价”。
“4+7带量采购”让低价成为药
品生产企业能够获得市场的最重要指
标之一。这大大挤压了仿制药企业的
生存空间,让仿制药不再能够获得高
额利润,促使我国制药企业积极向研
制新药转型。“仿制药一致性评价”
则要求仿制药具有与原研药相同的水
平,这从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中国仿制
药,也给了仿制药企业能够获得足够
的利润从而走向原研药的道路。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我国的新
药,包括浦东此次井喷的新药,并不
完全是原研药,不少“me-better”
的创新药,不仅在药效上面临着国外
类似药品的竞争,同时因为不少药物
的适应症都集中在肿瘤等热门疾病
上,也可能面临国内具有相同适应症
的新药竞争。尤其是从去年开始,我
国加快了境外上市新药审评审批有关
工作,国外肿瘤药物、罕见病药物加
速在中国上市,也将对中国新药企业
的市场空间造成了压迫。在针对相同
适应症的情况下,跨国企业可以通过
降价手段,轻而易举地通过现有政
策,挤掉国产新药。
要规避价格竞争的风险,唯有发
展原研药。浦东是国内最有可能诞生
一批原研药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这
也是浦东生物医药产业能够持续出现
新药井喷的内在要求。
再谱新曲:筹策为先
“我们的研发肯定放在张江,但
生产基地会放在江苏。”一位张江生物
医药企业负责人这样说。而他的做法也
是张江生物医药产业的共识。对他们来
说,要研发新药,只有在张江才能找到
人,但生产新药却要看人力成本、场地
成本,浦东在这方面没有优势。
如何让浦东新药能够持续喷发?
一个有前瞻的合理产业规划不可或缺。
根据浦东新区发布生物医药产业地图规
划,将对张江科学城已有生物医药产业
园区提质扩容,盘活存量。张江高科技
园区定位为生物医药创新研发和高端制
造基地;康桥工业园区定位为医疗器械
产业化基地,重点布局以高性能诊疗设
备等高端医疗器械;国际医学园区定位
为高端医疗服务及医疗器械产业集群,
重点布局医学影像设备、新型植入装
置、医用机器人等高端医疗器械的中试
及产业化。
同时,新规划4个新产业基地,
新药上市之后,浦
东企业是否能够获
得足够的利润,进
而投入新的新药研
发,从而实现自我
造血,这是一个值
得关注的问题。
35
FRONT PAGE
锋面策划
由于创新药物研发的特殊性,从
基础研究、企业研发、临床试验、新
药注册到市场推广,是一个漫长和复
杂的链条,涉及科研院所、企业、政
府、医院等多个环节。对此,要从地
方实际出发做好顶层设计。浦东可率
先推进临床医院试点,加强临床机构
与研发机构、药企的联动合作,推进
临床资源为研发和生产新药服务。同
时,鼓励临床CRO企业、大型药企依
托自身优势,建立临床试验机构;依
托医药工业研究院及相关企业,推进
生物医药制造业国家创新中心落地,
促进产业资源进一步集聚;推进市场
化公共服务平台、共享生产平台建
设,完善产业链前端和后端布局,形
成产业链闭环。
顶层设计+政策支持+合作联盟,
浦东特色的新药研发之路正在积极探
索中。
总面积近10平方公里。其中张江医
疗器械产业基地(张江东区)定位为
高端医疗器械研发生产,聚焦体外诊
断、影像诊断、微创介入与植入医疗
器械等细分领域。张江创新药产业基
地(张江南区)定位为创新药物、医
疗技术产业化基地及CMO/CDMO委
托生产基地,重点承接张江科学城内
创新药物科技成果转化及高端制造。
张江总部园定位为研发中心及企业总
部,承担创新药械企业的研发中心和
总部功能。迪赛诺老港基地定位为化
学药产业化及CMO基地,重点布局化
学药物的高端生产以及化学药物创新
品种的产业化平台建设。新区将对标
先进地区和园区,开展产业链、价值
链招商,培育和引进一批在国内外有
影响力的企业。
“如果张江能有一个如同美国一样
的专业做临床的医院,将大大促进新药
研发的速度。”另一位张江生物医药负
责人提出期望。在完善产业链上下游的
同时,浦东生物医药产业要整合各种资
源,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
“如果张江能有一个
如同美国一样的专业
做临床的医院,将大
大促进新药研发的速
度。”另一位张江生
物医药负责人提出期
望。在完善产业链上
下游的同时,浦东生
物医药产业要整合各
种资源,不断提升产
业竞争力。
加强临床医学研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36
Talent 人物
海派儒商王立群:从植物分子学到细胞治疗
访复星凯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CEO王立群
凯特)的CEO。“如果,我个人在
CAR-T行业的探索,能够为整个中国
细胞免疫治疗事业的发展提供些许经
验和助力,这将是我的价值所在。”
王立群说。
作为商人,
他的务实风格烙进了复星凯特
“做科研和做管理还是有很大区
别的。做科研,我们一定要有很强的
技术背景,同时也要有专注的精神;
做CEO的话,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更
难,因为要考虑的问题更多了。”王
立群说。
如今,这位总裁还是喜欢穿着简
便的休闲服来工作,谈到兴起处甚至
直接从座位上站起来,来回踱着步
子。
57.13%的肺癌发病率,41.82%的
胃癌发病率,每年胃癌和肝癌加起来
新发病例超过100万……在我国,癌
症的死亡魔爪正越来越猖狂。
“癌症,毁掉的不仅是一个人的
生命,更是一个家庭。”王立群说,
他的父亲就是被肝癌夺去了生命。
“现有的大多药物仅能延长晚期患者
数个月的生存期。作为科学家,我希
望,能够参与到治愈肿瘤的药物中
去,而不仅仅是治疗”。
2012年,全球制药巨头诺华在为
一位无药可医的6岁白血病患者提供其
CAR-T 疗法后,该患者身上的癌细
胞全部消失,甚至可以和健康人一样
正常生活,至今已经6个年头了。
诺华的成功,一下子“触动”了
王立群的梦想:哪个做药的不想攻克
死神癌症呢?“我当时在想自己一辈
子都在做传统小分子大分子药物,还
没有做过细胞治疗。”
不过,随着他对CAR-T研究的越
发深入了解,他的思考也就越多。作
为一种全新的治疗方式,CAR-T研
发、生产过程与传统的化药、生物药
有何不同?治愈患者的潜力如何?足
够安全吗?
终于,在一个合适的契机下,王
立群一头扎进了CAR-T的产业化浪
潮。2017年3月,王立群出任复星凯
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文简称复星
“如果,我个人在
CAR-T行业的探
索,能够为整个中
国细胞免疫治疗事
业的发展提供些许
经验和助力,这
将是我的价值所
在。”
作为科学家,王立群已经是一个
“老前辈”了。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大
学生,王立群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
学,并且去美国读了博士,与植物分
子学打交道。直到读博期间父亲去
世,王立群开始意识到,如果自己学
习的东西能够治病救人该多好。于
是,在攻读博士后期间,王立群毅然
选择转向人类健康领域研究,专攻老
年退行性疾病。此后,他在新药研发
领域越做越有劲:从宝洁到施贵宝再
到阿斯利康、葛兰素史克……并终于
等到了CAR-T。
CAR-T即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免疫疗法。简单来说,就是通过给免
疫T细胞装载一个可识别特定肿瘤靶
点的CAR,使之有目的性地攻击肿瘤
细胞。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美国就
陆续有科学家们尝试通过改造免疫细
胞的方法来治疗肿瘤。到了2010年左
右,包括诺华在内的国际巨头开始将
之从科研产出转化成可商用的药品。
2017年8月30日,美国食品药品监
督管理局正式批准诺华CAR-T疗法
Kymriah上市治疗白血病;两个月之
后,由凯特(后被医药巨头吉利德科
学公司以119亿美元的高价收购)自
主研发的CAR-T产品Yescarta也被
获批,用于治疗淋巴瘤。
随即,这第一批上市的细胞免疫
疗法开始在全球找点落地,新药市场
逐渐成熟且体量巨大的中国市场再次
文 / 闻夏
37
Talent
人物
Talent
人物
诺华的成功,一下子“触动”了王立群的梦想:哪个做药的不想攻克死神癌症呢?
“我当时在想自己一辈子都在做传统小分子大分子药物,还没有做过细胞治疗。”
38
Talent 人物
成为焦点,与中国本土结合成为最优
的选择,药明巨诺、西比曼和复星凯
特即为其中典型代表。一个既熟悉欧
美企业文化和管理理念并能够深耕中
国市场的CEO是他们的首选。
王立群就这样被“选中”了。
转型之后,王立群遇到的第一个
问题就是速度竞争。要知道,大量的
本土创新医药公司也正摩拳擦掌。
2018年,以南京传奇为代表的多家企
业已有新药临床研究申请获批,后续
还有大量临床申请正在审评。据不完
全统计,目前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已
经受理了约30项CAR-T产品的临床
申请。“在创新药研发方面,我们国
家起步晚了,目前仍处于早期阶段,
因此,无论是投资人、政策制定者还
是病患,大家都急切希望能尽快出新
药。”王立群坦言。CAR-T作为新型
药物,大家相对来说都处在同一起跑
线上。一时间,国内新创企业风起云
涌,许多CAR-T企业的都扎堆在同一
靶点。可以想象竞争非常激烈,能够
成功获批上市的企业可能只有两到三
家,就看谁能率先抢占市场。
于是,我们看到,2017年10月,
当Yescarta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
理局批准后,仅过了两个月,复星凯
特就在上海张江启动了GMP规范的
CAR-T细胞治疗制备基地,并着手
进行Yescarta在中国的技术转移和制
备验证等工作。2018年5月向国家食
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提交注册临床试
验申请,仅用三个月就获得了IND批
件。如今,注册临床试验正紧锣密鼓
地开展。位于张江南区细胞产业园的
10000平方米商业化生产基地也在建
设中。
虽然,有的人认为,这样的合资
公司对中国细胞免疫的本土创新并不
能做出多少贡献,走的依然是以市场
换技术的老路。王立群却有着自己的
务实判断。“想做创新药,只有企业
发展到一定高度才可以有效地做这样
的事情。如果一个初创公司,讲马
上要做全球最创新的,容易变成喊
口号。”王立群说,凯特所开发的
CAR-T靶点,已经在美国被证明有
效,为什么不用相对较少的投资把它
复制出来呢?“以前,做科研的时
候,项目完成了这件事就算做完了;
做管理,不仅要考虑整个研发环节,
还要考虑企业研究成果的产业化前
景、有没有前瞻性地把产业化的思路
放到设计开发里面去。如果没有考虑
好,会大大地延长这样一个好项目应
用到临床的时间。”王立群说,这是
对患者的不负责任,毕竟“科学要与
应用相结合”。
心中的科学梦不曾熄灭,
学习是为了更好地成长
但是,王立群也承认,如果不能
做出一个属于复星凯特自己的创新
药,对他来说,这将是一种“莫大的
遗憾”。
根据市场公开披露的信息,复星
凯特由复星医药集团和美国凯特公司
合资成立。按照协议,复星凯特获得
凯特产品Yescarta的国内商业化权利
(包括香港、澳门)以及后续KITE439和KITE-718的商业优先选择权,
复星医药将获得复星凯特60%的利
润,凯特获得40%。
CAR-T作为新型
药物,大家相对来
说都处在同一起跑
线上。一时间,国
内新创企业风起云
涌,许多CAR-T企
业的都扎堆在同一
靶点。可以想象竞
争非常激烈,能够
成功获批上市的企
业可能只有两到三
家,就看谁能率先
抢占市场。
复兴凯特办公室内景一瞥
39
Talent
人物
新,把精力用在对的地方,以产品上
市和产业化为目标,以惠及患者为
最终目的,我相信一定会有好的成
果。”王立群表示,他愿意就复星凯
特在工艺平台的开发技术和产业化经
验与科学家、科研机构共享合作,以
此帮助他们完成产品后期的开发工
作,打通产学研。
如今,尽管王立群要关心的事从
项目推进,药政注册到GMP厂房建
设、业界合作等等每天风风火火地忙
碌着,但为了实现创新药的理想,他
依然亲力亲为地把控并参与复星凯特
的整个研发管线的进程。采访末了,
他高兴地介绍说,目前,复星凯特在
创新项目上已经有了新进展。
走入人生下半场,王立群从未感
到自己如此激情澎湃,好似这一生的
积累都是为了这样一个使命:“如果
我一直从事植物分子学研究,应该也
会很有意思,但看到临床患者得到完
全缓解,那种成就感才是每个科学家
都梦寐以求的。”
这种股权架构比例,其实比较有
利于本土创新。王立群分析说,虽然
国内CAR-T临床试验进行得非常火
热,但对于细胞免疫治疗这样的新兴
科学,无论是初创公司、投资人,还
是监管体系,都还处于不断学习完善
的过程中,特别是在产业化过程中仍
存在诸多细节没有被摸清。譬如,在
CAR-T制备过程中,如何确立产品关
键质量标准,如何保证不同患者和批
次的稳定性。再譬如,临床转化研究
对病人的筛选和预后的判断以及临床
的管理和规范,目前国内的CAR-T临
床试验多是由研究者发起的探索性研
究,注册临床试验经验还很缺乏,特
别是符合GCP标准的试验比例不高。
“如果临床试验过程和数据的监管不
规范,最终得到的试验结果难以用来
严格界定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王
立群说。
而这些,恰是已经领先一步的美
国CAR-T药厂的优势所在。在凯特的
支持下,复星凯特按照其生产工艺建
成了超洁净细胞制备实验室,并严格
按照凯特的生产工艺和质量管控体系
来进行CAR-T的生产。同时,积极与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审评
中心沟通,获得指导,并参与国内相
关标准和政策法规建立的讨论。
王立群希望,复星凯特可以在凯
特的羽翼下完整经历一个CAR-T产品
商业化的过程,并以最有效的成长成
本来积累经验。“任何企业发展过程
中一定会有这样一个学习的阶段,走
到与国际水平齐平后,再来讨论未来
的发展创新道路。沉下心来,利用好
的资源、好的政策做一些事情。”王
立群说,稳步前进不断地缩小差距,
应该不用花很多时间就能赶上。
复星凯特的目标是可以自由探索
CAR-T的未知领域和自主创新的产
品,其中就包括了针对占据肿瘤领域
90%的实体瘤治疗产品。目前,全球
获批CAR-T产品主要聚焦于血液瘤治
疗,可对于实体瘤,还没有十分理想
的治疗手段。相对而言,肝癌、胃癌
等实体瘤的技术难度更大、更需要基
础科研的支撑。王立群解释说,血液
肿瘤好比分布在血液里的散兵游勇,
实体瘤则是据守于碉堡里的顽敌:药
物必须先要穿过人体血管,找到在组
织器官里的这些“山头”,抵达目标
后还得保证“火力”。同时,还得找
到关键靶点,一旦靶点失焦,这些
CAR-T细胞将对人体产生大量毒副作
用。
对此,王立群期待更多的力量参
与到原创研发之中。“目前全球最成
功的三家CAR-T企业无不是从学术界
拿到核心技术的。”王立群说。他希
望,国内也可以有各类科研机构参与
到CAR-T早期的基础研发中,参与到
临床的开发和转化中。
“在国内,如果能够聚集对免疫
细胞治疗有热诚的科研人员,持续创
走入人生下半场,王立群从未感到自己如此激情澎湃
40
Lohas 乐活
万物生春
“一候玄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当太阳与地球的角度再次走过“春”点,地球万物像是接收到
了信号,纷纷开始重新绽放生命光彩。此时,大地阳和,万物齐生……嘘——你看,动物们也来晒太阳了。
40
Hello,你好!我是大熊猫!
国宝大熊猫是中国特有种。一般体色为黑白两色,有着圆圆的脸颊,大大的
“黑眼圈”,胖嘟嘟的身体,标志性的内八字的行走方式,甚是可爱。它已
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是名副其实的活化石。
大熊猫的标准中文名称其实叫“猫熊”,意即“像猫一样的熊”。为
什么老百姓们都喜欢称之为“熊猫”呢?其实,这是一场美丽的误
会——在1939年于重庆举办的一次动物标本展览中,工作人员用流
行的国际书写格式(即从左写到右)给大猫熊写上了铭牌。可是,那
时,我国老百姓的习惯读法是从右往左读,于是,参观者一律把“猫
熊”读成“熊猫”。久而久之“大熊猫”就歪打正着成了正名。
仔细看,大熊猫的
爪子除了五趾外还
有一个“拇指”。
这个“拇指”其实
是一节腕骨特化形
成,学名叫做“桡
侧籽骨”,主要起
握住竹子的作用。
大熊猫最爱的食物是竹子,这恐怕已是妇孺皆知。不过,
吃竹子却是大熊猫们的无奈选择。大熊猫的祖先始熊猫是
一种名副其实的肉食动物,科学家们推测可能是因为环境
变化导致食物匮乏,大熊猫开始变为杂食动物,并逐渐专
食竹子,饮食偏好上的改变又进一步影响了大熊猫的基因
功能——鲜味受体基因慢慢失去了作用。
唉,进化了这么多年居然是来吃素的!大熊猫表
示:我们也很无奈啊!不过同样为熊,大黑熊的日
子可没有大熊猫们这么“巴适”。
Lohas
乐活
41
Lohas
乐活
41
与只会葛优躺、啃竹子的大熊猫相比,亚洲黑熊堪称全能型
熊。它不但嗅觉、听觉很灵敏——可闻到半公里以外的气
味,能听到300步以外的脚步声,并且身手矫健,可爬树、
善游泳。唯一的缺点是视力差,被称之为“黑瞎子”。不过
就算黑熊能干,人类对黑熊的爱始终也不及大熊猫的万分之
一啊。再次印证,什么叫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由于这一物种实在过于高大,摄影师只能拍到头。欢迎来到长颈
鹿的世界!长颈鹿的拉丁文名字意为:长着豹纹的骆驼。它们是
世界上现存最高的陆生动物,足足有六至八米高。其实长颈鹿本
来也只是很普通的鹿,为了吃到更高的树上的叶子迫不得已把脖
子进化成这么长……吃饭问题是不愁了,新的问题又来了:为了
避免脖子过于劳累,它们只好将脑袋靠在树枝上睡觉,而且一般
晚上只睡两小时。
动物园与水族馆里最受人喜爱的明星动物恐怕非海狮莫属了。它们胆
小、温顺,还能被驯化出各种技能。因为潜水本领高超,人类还“委
托”海狮进行各种水中打捞任务。据说,美国特种部队中一头训练有素
的海狮,可以在1分钟内将沉入海底的火箭取上来。
不过,人类对海狮的
捕杀和自然环境的持
续恶化正在使海狮的
数量减少。难道以后
只能在水族馆里看到
海狮了吗?
红似火焰,身型优雅,火烈鸟绝对是名副其实的网红鸟。因为
一生只有一个配偶,火烈鸟也寓意着矢志不渝的爱情。其实,
火烈鸟火一般的羽毛颜色并非天生,科学家发现,火烈鸟食用
的小虾、小鱼等食物中富含虾青素,而虾青素能使原本洁白的
羽毛透射出鲜艳的红色。
42
Lohas 乐活
42
大圣!金丝猴是驰名世界的珍稀动物,分布
于中国的四川、甘肃、陕西、湖北、云南、
贵州,国外仅见于越南。金丝猴家族采用一
夫多妻制,不过“朕”却不好当,什么事都
得兜着,“爱妃”争风吃醋还得出面调解,
小崽子们一喊爹就得去照看……
多年来人类对金丝
猴的栖息地过度开
发利用,使它们的
家园面目全非,金
丝猴也是挣扎在灭
绝线的边缘。
此刻威风凛凛向我们走来的是棕熊梯队。我们看到,它们体形健硕,肩
背和后颈部肌肉隆起。棕熊性情孤独,一般都是单独活动。不过,等到
鲑鱼产卵时,棕熊们又会抱团捕鱼:体型庞大的大公熊会站居最有利的
地形,刚刚独立不久、比较瘦弱的的青年男女则屈居不利地形。
这一群看着比较“和善”的大军是大象。它们的祖先早在几千万年前就已
经出现在了地球上。科学家已经发现了400余种大象化石,可是目前地球
上残存的大象种群仅剩下2属3种。
大象总是给人一副泰然自若,神圣不可侵犯的样子。
在很多文化里,大象是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神灵。白
象在印度被认为是十分吉祥的动物,在佛教中更有特
殊的含义,比如普贤菩萨的形象是身骑六牙白象,手
拈如意荷花,寓意“愿行广大,功德圆满”。
43
Lohas
乐活
特别鸣谢:
感谢上海野生动物园为本栏目提供部分照片,
并对文字内容进行核实。
43
说到老虎,大家能联想到的词绝对是野兽之王了吧。那你一定
想不到如此凶猛的老虎其实和家中温顺可爱的小喵咪同是猫科
动物,而且老虎还是一种特别擅长游泳的猫科动物。目前已确
认的老虎种类有:孟加拉虎、西亚虎(又称里海虎)、东北虎
(又称西伯利亚虎)、爪哇虎、华南虎(又称中国虎)、巴厘
虎、苏门答腊虎和东南亚虎(又称印支虎)八类。不过,爪哇
虎、西亚虎和巴厘虎都已经绝种。
老虎一跃可以窜出八米远,两只前掌猛地一击可以把
猎物的脑袋拍成碎西瓜。这种蛮力需要强大的新陈代
谢水平来支撑,所以老虎必须吃大量的肉。可是吃
肉,会导致寿命减短,野生老虎的寿命一般在10-15
岁之间,动物园老虎的寿命会到20岁,相比之下,吃
素的大象可以活到70岁。
看着憨厚笨重的河马却是最危险的哺乳动物之一,它们嘴
巴里又长又弯曲的牙齿可以长到50厘米!这足以把一个食
肉动物轻松拿下,连鳄鱼都对河马忌惮三分。古埃及人非
常惧怕河马,认为河马代表着自然的黑暗面,是善良与光
明的死敌,古埃及人最邪恶的神祇之一“毁灭使者”就是
以河马为象征的。
河马妈妈则是非常负责任的母亲,有了河马宝
宝后,河马妈妈几乎会时刻呆在河马宝宝身
边,保持注意力,以防止宝宝被其他动物的伤
害。因此,河马母子的感情也非常深厚。
44
Suggestions ๔䄰ⵁ
在生物技术产业迅猛发
展的浪潮推动下,一个
以“医”产业为特征的
园区,已成为技术流、
人才流、资金流多重交
汇的中心点。
《国际医学园区调研报
告2018》从服务、产
业、创新能力、空间资
源和基础设施进行全面
系统分析,并针对园区
的发展瓶颈提出建议对
策。在此摘取报告精华
编辑成篇,以飨读者。
上海国际医学园区(以下简称
“医学园区”)成立于2003年,规划
面积11.88平方公里,以生命健康的
高端医疗服务和高端医疗器械细分领
域为产业发展核心。2017年张江科学
城规划落地,医学园所在区域定位为
科学城南部核心区,正推进国际社区
(南)城市公共活动核心区建设,加
快“医谷”“药谷”产业联动,建设
以高端医疗服务功能集聚为特色的现
代化医学科学城。
医学园产业发展主要是围绕两大
产业链:即“高端医疗服务产业链”
和“医疗器械与医药产业链”。高端
医疗服务营收达2.5亿元,高成长性医
疗器械和生物医药行业两大行业以年
均20%以上的比例持续高速增长。
先进医疗器械与现代医药产业是
国际医学园区的两大特色产业。其中
医疗器械是园区的核心产业。产值约
占到上海市的15%,产品线可覆盖综
合性医院医疗设备的85%。重点细分
领域包括高端医学影像设备
、临床监
测、康复设备、介入医疗器械及智能
穿戴等,形成以西门子、德尔格、安
络杰为代表的200多家先进医疗器械
产业集群。
传统大而全的医院科室配置逐渐
转走向医检分离。国家医疗改革的新方
向也必然会催生第三方医疗检测机构的
蓬勃发展,医疗检测市场的春天正在来
绘制上海国际医学园区新蓝图
45
Suggestions
๔䄰ⵁ
46
Suggestions ๔䄰ⵁ
有望爆发超越,在智慧医疗领域具
备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在CDMO/
CMO生产组织形式下提升制造规模。
肿瘤免疫疗法正是当前的产业
风口,免疫检查点阻断中的PD-1/
PD-L1单抗,以及过继性免疫细胞治
疗中的CAR-T疗法是当前行业热点。
2018年是国内PD-1/PD-L1上市元
年,已经有25个PD-1/PD-L1品种向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
心提交了注册申请,其中10款药物由
张江科学城内企业注册申报。目前,
全球CAR-T四大巨头有3家已经在张
江园区内布局,其中张江的优卡迪是
向CFDA注册申请CAR-T产品数量和
适应症最多的公司。
传统制药公司平均成功研发一款
新药需要10亿美元及10年左右的时
间。人工智能正在重构新药研发的流
程,大幅提升药物制成的效率。移动
医疗、智慧医疗新技术渗透医疗器械
领域,为智能医用设备迎来良好的市
场发展前景。医学园区也涌现出一批
从事智能医用设备研发于服务的企
业,并在产品创新和市场应用方面取
得突破,如贝知医疗、米健信息、拓
萧智能等。
目前,在张江科学城内有4家
CDMO/CMO企业,其中2家位于张
江核心园。医学园区在CDMO/CMO
生产组织形式下提升制造规模。一方
面,随着药企不断加强对成本控制和
效率提升的要求,传统CMO企业进
行单一代工生产服务已经无法完全满
足客户需求。另一方面,由于药品上
市许可人制度(MAH)的推行,使
得上市许可与生产许可分离,催生巨
大外包需求。此外,国内创新药物的
蓬勃发展带动CDMO/CMO产业需
求,由于最近两年鼓励创新药的政策
频出,都加快了国内创新药的上市进
度。
临,国际医学园区在该领域的早期布局
为未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截至2017年
底,医学园区共聚焦了26家具有检测牌
照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占上海全市牌照
数40%,已成为全国第三方检测机构最
为聚集的区域之一。
现代医药产业体系包括了生物药
研发制造、研发服务外包、医药流
通、化学药研发生产等。特色鲜明的
研发服务外包类企业在医院园区内实
现了全面集聚;由于两票制试点工作
的全面铺开,其核心点是通过减少中
间流通环节使渠道管理相对扁平化,
从而达到净化药品流通行业的目的;
“医谷”与“药谷”的互动正在深度
链接,一方面,药谷的创新成果正在
医学园区建设研发、生产项目;另一
方面,医学园区内企业共享药谷的优
惠政策。
值得注意的是,在介入医疗器械
领域,医学园区内的明星企业微创医
疗器械在多个领域产品线具有创新引
领地位,填补了多项空白。围绕微创
的人才和技术外溢,一批细分专业领
域的中小创新型企业不断成长,可以
称之为——“微创系”的创新创业生
态。以微创集团为代表的园区企业在
介入设备与高值耗材领域实现了自主
创新。
微创医疗集团在医学园区内布局
心血管介入产品、骨科医疗器械、大
动脉及外周血管介入产品、电生理医
疗器械、神经介入产品等多个领域产
品线,引领高耗材与介入设备自主
创新,共有10个自主研发产品进入
CFDA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通道,
成为上市公司中进入特别审批通道的
数量最多的企业。
围绕微创集团,园区内衍生一批
由研发团队创立的微创系创新型企
业,包括宏普医疗(从事血管内血栓
管理介入医疗器械产品研发生产)、
沃比医疗(从事研发和生产国际最高
脑血管疾病诊疗介入医学产品)。
随着医疗器械上市许可人制度的
试点和推行,绿色通道的设立将使更
多新产品快速上市。未来3-5年,医
疗器械行业将引入更多的创新产品,
传统诊断和治疗将被根本性颠覆,
“药械一体化”的融合式营销模式,
将会大有市场前景。
此外,对于国际医学园区来说,
恰逢生命健康产业成为全球最具成长
潜力的新兴产业的历史机遇,正是应
该重点描绘未来发展新蓝图。医学园
区未来将在精准医疗和转化医学领域
47
Suggestions
๔䄰ⵁ
发展壮大,培育一批围绕健康管理
和疾病预警监测、监控、筛查、诊
疗、康复等应用领域的示范企业。
另一方面,培育新兴产业业
态,推动第三方研发和生产服务。
推进医疗器械注册申请人委托生
产,在园区内推动试点医疗器械注
册申请人委托本市医疗器械生产企
业生产产品;大力支持合同定制研
发生产CDMO/CMO类企业发展,
发挥高研发能力、专业化、规模化
的生产企业的平台作用,也可考虑
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中建立国际医
学园区“飞地”;加速布局科技成
果产业化加速器,快速批量的促进
园区内科研成果在园区实现产业
化,并产生实际产值,强化园区内
产业的根植性。
四、制定产业用地集约化利用政策
一是保障重大生物医药项目落
地,研究出台产业用地集约高效利
用相关政策;二是推进园区空间布
局的扩容提质,通过整合优化区域
布局、提高容积率、楼宇合理化改
造等举措,规划建设高水平、专业
化、适度规模的生物制品、高端医
疗器械等绿色生产基地,推动生物
医药创新成果产业化。三是全面开
展企业等级评价工作,建立和经济
密度主要指标紧密相连的差别化政
策机制。
树文 整理
当前,上海国际医学园区仍
然面临着三大发展瓶颈:尚未建成
完善的综合医疗体系、无法满足医
疗机构和企业的空间需求、园区开
发机制体制有待创新支持、缺乏本
土生物医药产业的拳头产品。国际
医学园区应该把握住新一轮鼓励创
新药发展的政策时机,抓住生物医
药细分领域的产业风口,稳步推进
“药谷”+ “医谷”协同效应优势。
一、进一步集聚高端医疗服务机构
以国际医学中心作为综合医院
的核心,众多专科医院众星拱月,
建成国内“医疗综合体”的标杆,
增强张江科学城的医疗机构集聚密
度和关联互动的场效应。医学园区
应该更注重医疗产业的集聚,加强
高端医疗服务功能集聚,落户一批
国际合作的高端医院、机制灵活的
民营专科医院以及一批医学医疗的
新模式、新业态。
二、建设临床中心和转化功能平台
临床试验是验证药物在人体内
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唯一方法,也是
新药研发过程中资金和时间投入最
多的环节。由于全市缺少对临床体
系的全面规划和顶层设计,临床研
究机构“有名无实”,临床中心政
策导向尚不明朗,医院和医生参与
临床的激励机制尚不成熟。在国际
医学园区内,一方面,积极争取
策略与建议
市级相关部门大力支持,推进市级
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市级医院临床
数据集成应用平台落地国际医学园
区,探索将临床研究条件和能力评
价纳入医疗机构等级评审等先行先
试。另一方面,优化医疗服务资源
配置,进一步集聚发展临床检验、
医学影像、病理诊断等独立的第三
方医疗机构。
三、提高生物医药全产业发展效率
医学园区应把握生物经济加速
发展的战略机遇期,着力提升生物
医药研发和生产服务能力。
一方面,聚焦优势重点领域,
促进生物产业规模快速倍增发展。
首先,优先发展“王冠上的明
珠”—高端生物制品,加快免疫细
胞治疗、干细胞、基因治疗的产品
开发,积极推动抗肿瘤等基因重组
药物的产业化,突破抗体大规模培
养、生产装备与配套产品国产化,
关注CAR-T和PD-1等处于临床
试验阶段的药物企业产业化过程中
的瓶颈问题,予以“分类分批”解
决,提高在本地的产业化程度。其
次,重点发展优势医疗器械,研发
高端医疗器械产品,突破共性关键
技术和核心部件,扶植国产高端医
疗器械,满足国内临床诊疗需要和
出口。再次,支持基于人工智能的
可穿戴设备和体外诊断设备企业的
48
Case Study 科评案例
该如何实现壮大之梦
CASE STUDY
科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