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教育第5期总第162期

发布时间:2023-10-24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青岛教育第5期总第162期

卷首语EDUCATION QINGDAO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  勇担强国建设使命在第三十九个教师节到来之际,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致信与会教师代表,代表党中央,向他们和全国广大教师及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问候和诚挚的祝福。习近平总书记全面深刻阐述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并勉励广大教师以教育家为榜样,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自信自强、踔厉奋发,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表示,教师群体中涌现出一批教育家和优秀教师,他们具有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展现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打造中华民族“梦之队”筑梦人的高度,从六个方面全面完整阐述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的核心要义,进一步丰富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内涵丰富、饱含深情、催人奋进,... [收起]
[展开]
青岛教育第5期总第162期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2页

教师群体中涌现出一批教育家和优秀教师,他们具

有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

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

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

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展现了中国

特有的教育家精神。

——习近平致全国优秀教师代表的信

(来源:“学习强国”学习平台)

第3页

卷首语EDUCATION QINGDAO

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  勇担强国建设使命

在第三十九个教师节到来之际,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致信与会教师代表,代表党

中央,向他们和全国广大教师及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问候和诚挚的祝福。习近平总书记全面深刻阐述了中国特有

的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并勉励广大教师以教育家为榜样,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

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自信自强、踔厉奋发,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

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表示,教师群体中涌现出一批教育家和优秀教师,他们具有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

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

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展现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实现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打造中华民族“梦之队”筑梦人的高度,从六个方面全面完整阐述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

的核心要义,进一步丰富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内涵丰富、饱含深情、

催人奋进,充分肯定广大教师为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作出的重要贡献,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

教育和教师的高度重视与特殊厚爱,是对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极大鼓舞和鞭策。

强国先强教,强教先强师,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必须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始终心系教师成长,对教师队伍建设作出系列重要指示批示。

从“四有”好老师到“四个引路人”,从做“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到“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

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成为广大教师自我提升、努力耕耘的方向,激励广大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工作中不断创造新的业绩,

催生出一批又一批教育家和优秀教师。教育家精神的核心要义,是对教师职业精神的凝练与升华,它既源于千百年

来一代代师者的优良传统,又立足当前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特殊历史使命,把对广大教师的要求提到了全新的高度,

为我们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提供了新的遵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是一个迫切需要教育家的时代,也是一个能够产生教育家的时代。立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

教育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将更加凸显。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工作,为全面建

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重任最终落在了教师身上。教师肩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特殊使命,既生逢其时,又重任在肩。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征途漫漫、使命艰巨,精神引领和价值支撑对教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弘扬教

育家精神,是驱动广大教师实现自我精进、自我完善的强大力量,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锻造更多大国良师的必

要之举,是推动教育变革转型、推进教育现代化、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时代要求,是培养造就更多可堪大用、能担

重任的栋梁之才,夯实国家强盛之基的历史呼唤。

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担起教育强国建设的使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望,

自觉以教育家为榜样,把教育家精神转化为执教的理想和追求。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各级政府部门要将教育家精

神落实落细到教师队伍建设的具体工作中,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针对各地在教师队伍建设中的困

难瓶颈,针对广大教师的急难愁盼,多出强师利师惠师政策,不断推进教师管理改革、提高教师待遇保障,为教师

专业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平台,为广大教师成长营造健康生态和良好环境。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全社会要弘扬尊师

重教社会风尚,讲好教育家育人故事,突出典型引领,完善荣誉表彰体系,让教师成为受社会尊重和令人羡慕的职业,

让教师真切感受到践行教育家精神的成就感和幸福感,从而形成全体教师争相践行教育家精神的良好氛围。

凌空蹈虚难成千秋伟业,求真务实方能善作善成。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育强国建设的征程已经开启,

广大教师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坚定“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与抱负,以教育家为榜样,大力弘扬教

育家精神,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

(来源:教育部官网)

青岛教育 01

第4页

Contents 目录

卷首语

01 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 勇担强国建设使命

教育信息

04 系统谋划整体推进 全面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

05 聚焦变革 探索创新

人工智能助推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青岛范式

07 青岛市推进青少年法治教育走深走实

08 市南区加强教师队伍交流 盘活教育资源“一池春水”

09 第 60 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在青举办

教育管理

10 2023 年青岛市高中教学工作会召开

11 坚持目标导向 推进精致管理

12 “三精一严”精准施策 强基提质再上层楼

13 笃定目标 精准施策 院校同心 其利断金

智库建设

14 以“八大行动”助推全市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倍增 / 张思峰

科研访学

17 青岛市中小学科研工作站第十七期学员

赴东北师范大学访学

18 从理论到实践 做躬耕教坛的清醒者 / 姜祖光

19 洗涤精神的尘埃 点燃智慧的灵光 / 胥 兵

20 学最好的别人 做更好的自己 / 宋立栋

21 多点“留白”给学生课堂 / 赵华军

家校协同

22 李沧区“一二三四”塑造家校社协同育人新体系

23 新时代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区域探索 / 林 琳

25 以成长为原点 家校社共画育人同心圆 / 杨 红

27 家校携手做最佳合伙人 / 郭文雯

28 全环境家校社协同育人创新探索 / 张 玲 姜文文

30 行思悟进 家校共育 助力成长 / 翟俊霞

32 “家长成长护照”促家园共育 / 张 杰 赵 萌

33 “四步”走好高质量家校社协同育人之路 / 于 红

分层教学

34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调研分析 / 刘蓬蓬

36 初中分层教学的困境与突围 / 安志军

目录

02 青岛教育

第5页

2023 年第五期总第 162 期

编委会主任

姜元韶

编委会副主任

姜  林  孙大贵  张丹丹  韩  东

宋  丽  项  骏  秦  新  李晓元

王元泳  张思峰  王  巍

编委会委员

(以下按姓氏笔画为序)

王秀婷  王梅智  牛旭光  丛新堂

卢丛波  刘方进  刘俊杰  江守福

孙  军  孙喜莲  李  一  李  毅

李  鹏  张丽萍  陈  健  赵云风

赵俊杰  顾勇革  晁永强  崔锡杰

鲁  兵  翟林林  隋世宇  董汉民

执行编委

刘 淼

执行副编委

李 勇

编印:青岛市教育局

地址:青岛市市北区济阳路 7 号

电话:0532-87076107

投稿信箱:jybjbqingdao@163.com

邮编:266012

准印证号:(鲁)0210044 号

印刷:青岛青税印刷科技有限公司

印数:5000 册

发送对象:青岛市教育系统

印刷日期:2023 年 10 月 25 日

更多内容详见教科院网站:

http://edu.qingdao.gov.cn/n32563212/index.html

目录EDUCATION QINGDAO

优质倍增

38 统筹“六个高位” 推进新校高质量发展 / 张 惠

40 拉动阅读引擎 促成强校提质 / 顾东臣

评价改革

41 学科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历史学科学生评价体系的

重建与思考 / 王志胜 韩玉梅

数字赋能

43 数字赋能无穷碧 智慧教研别样红 / 孙美青

45 大数据在学校数字化管理中的应用 / 蔡荣啸

课标学习

47 “单元主题学习”在历史教学中的价值 / 李 宾

48 聚焦“学习产品” 培养学生语文思维能力 / 臧 麒

50 让初中文言文教学“出彩”/ 林 祥

51 以项目式学习助力小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 楚蔚君 李 珺

52 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 李 红

53 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提高传统文化课程实施质量

/ 于新良

54 基于项目化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主问题设计 / 杨富华

思政德育

56 基于高中思政学科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教学探索 / 潘梅红

58 思政课活动型学科课程构建 / 杨 敏

60 奏响英语课堂思政三部曲 / 张春燕 徐艳艳

调查研究

62 农村小学课后服务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 段 越

教学交流

64 以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 窦婷婷

66 流行音乐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的运用 / 王巧玲

67 依托乡土资源 开展劳动教育 / 付晓杰

反思成长

68 以赛促建:关于中职班主任能力大赛的思考 / 田婧婧

70 静待花开 / 卫红秀

教育故事

71 做一名有温度 有智慧的班主任 / 王 静

72 让教育的灵魂歌唱 / 李 娟

青岛教育 03

第6页

系统谋划整体推进  全面落实党组织领导的

校长负责制

在省教育厅(省委教育工委)的坚强领导和有力指导下,

青岛市教育局坚持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全面落实中小学校

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有关要求,市、区两级相关工作圆

满完成,并已于 9 月份在各基层学校实现试运行。

一、深入调研、认真研究,确保政策把握到位

跟进学习上级要求。中央和省委出台实施意见后,市教

育局党组第一时间跟进学习,组织召开工委(党组)扩大会

议专题研究解读,组织各区市分赴北京、天津等省市学习考察,

深刻领会在中小学校建立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重大意

义,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做法。

深入调研基层实际。在学习领会上级政策要求基础上,

面向全市 10 个区市开展系统调研摸排,摸清工作底数和基层

区市、学校工作现状、存在问题,为下步工作开展奠定坚实

基础。

强化全市顶层设计。在中央和省委实施意见的基础上,

会同组织、编制等部门出台《关于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

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办法(试行)》和《青岛市中小学校党

组织会议议事规则示范文本 ( 试行 )》《青岛市中小学校校长

办公会议议事规则示范文本 ( 试行 )》,结合已经实施的校长

职级制改革,先后完成学校党组织设置形式优化调整、中小

学校编制重新核定、学校办学章程修订、学校干部调整、党

务工作机构及专兼职党务工作人员配备等工作,确保上级部

署要求落实到位、青岛实际考虑到位,为高质量推动政策在

基层落地创造条件。

二、强化领导、全面统筹,确保政策落地落实

实施顶格协调。将在中小学校建立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

责制作为“一把手”工程,列入市委教育工委书记抓基层党

建突破项目,统筹纳入全市教育工作会议、市委教育工委会

议、暑期教育干部读书班等全市性重大会议议题安排,市区

两级“一把手”面对面提要求、面对面听汇报。截至 9 月 30

日,我市已建立独立党组织的中小学、幼儿园 975 所,已建

立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中小学、幼儿园 961 所,占比

达到 98%。

完善推进机制。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和推进专班,先后建

立并实施了双周工作调度、约谈通报提醒、重点任务协调推

进等工作机制,建立工作清单、责任清单、任务清单,做到

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专人专责专职推动,

确保各项要求落实到位。

压实区市责任。在推动制度落地期间,先后完成各类情

况摸排调度 11 次、召开专题会议 3 次,约谈通报区市 3 个,

集中就工作推进中出现的重视程度不够、推进速度滞后、攻

坚力度不足等问题进行约谈,逐区逐校(园)销号推进,切

实压实区市主体责任。

三、注重总结、强化指导,确保政策运行顺畅

开展运行情况总结。对各区市、各学校试运行情况进行

总结调度,就存在问题进行集中解读答疑。其中,重点就党

组织会议与校长办公会议研究决策事项、流程及相关会议纪

要、会议记录等内容进行规范,确保高质量起步运行。

做好问题梳理改进。围绕基层学校关心的“谁是一把手”

等问题开展集中解读,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突出党组织集

体领导,巩固和明确学校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

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职能定位,进一步增强学校党组织

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

全面夯实基层基础。根据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实时

运行情况,结合学校基层党建实际,研究出台《青岛市教育

系统基层党支部建设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主要指标》,建立年

度学校基层党建重点任务清单,实施“强基固本”等 4 大行动、

31 项重点任务。

突出典型示范引领。围绕教育教学中心任务,示范开展“千

名书记进课堂、万名党员当示范”活动,各级党组织书记参

与听评课、教研活动 20000 余次。搭建“双培养”落实载体,

建设 6个“党代表工作室”、138个“党员名师、名校长工作室”,

推动构建“党组织抓总、党代表牵头、名师名校长示范、全

体教师参与”的工作格局。

(来源:省教育厅网站)

04 青岛教育

EDUCATION QINGDAO

教育

信息

第7页

聚焦变革  探索创新 

人工智能助推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青岛范式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人工智能等新兴

技术愈发驱动人类社会思维方式、组织架构和运作模式发生

根本性变革,同时也为教育发展与转型提供了重大机遇与挑

战。青岛市致力于人工智能教育的实践,探索以人工智能促

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智慧教育新机制。先后出台《青岛市人

工智能教育实施意见》《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指导纲要》等

一系列政策文件,从教育内容、教学标准、师资建设、评估

评价、教育应用等维度,构建起了“一纲多本,教练结合”

的青岛人工智能教育体系,引领培育一批高质量智能应用场

景,推进智慧教育赋能攻坚行动,全面支撑青岛教育扩优提质、

倍增发展。与此同时,联合 11 家人工智能头部企业,牵头成

立国际人工智能教育联盟,加强与高校合作,构建起更加有

效的“力量聚合、资源整合、技术融合”的人工智能教育生

态系统和发展格局。

一、构建全纳公平的人工智能教育环境

一是建设完善的基础设施。坚持“标准先行、典型引路、

均衡发展、系统推进”的理念建设教育专网。目前,青岛教

育主干网达到 100G,互联网出口达到 70G,学校接入达到

10G,全市 100% 中小学建有无线网络,形成“云 - 管 - 端”

一体化的教育信息高速路网,为“市-区-校”开展人工智

能教育提供有力保障。全市中小学建成 1700 间同步课堂教

室, 779 间数字化实验室、学科教室和虚拟仿真实训室,

688间人工智能实验室,300余所学校开展智能教学终端应用,

有效服务支撑全市智慧教育教学和管理。

二是建设一流的数字基座。坚持“一网统管、一数一源、

一人一号、一号全通”的原则,建设集“资源平台、业务数

据、赋能场景”为一体的青岛教育数字基座,贯通“部、省、

市、区、校”5 级应用单位,整合部省平台和本级业务系统,

实现教师、学生、教学、校舍、食堂、招考等 75 项业务的“全

要素、全场景、全过程”一站式服务,智能化管理;建立数

据标准,打通数据壁垒,实现与青岛市大数据、公安局、民

政局等多部门数据共享,提升“亲民、为民、便民”的智能

服务能力和服务体验。“一图感知、一键联动”的教育数字

基座成为覆盖全市教育数据资源和综合集成应用的教育数字

智能中枢。

三是建设优质的教育资源。坚持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

台应用,实施名师、名校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生成、汇聚和共

享工程。融合国家、省、市数字教学资源,建成涵盖微课、

名师导学、重难点知识解析等千万量级的“基础 + 特色”数

字教育“资源池”,覆盖城乡各学段、学科和年级,实现一

站式检索应用,服务支撑备授课、课堂教学、课后服务和在

线学习等多种教学场景。全市普及中小学智慧作业管理,年

均创编各学科校本优质资源 90 余万份,生成 200 万份个性化

作业和 400 万份学情分析报告。全市 12.5 万教师访问国家中

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超 1.14 亿次,在线活跃的设备数量超 300

万,有效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二、聚焦赋能提质的人工智能教育应用

一是推动教育治理精准化。坚持数字赋能,基于青岛教

育数字基座,建立起“业务部门主导、技术部门支撑、多级

协同联动、考核评估闭环”教育治理应用模式。搭建“教育

优质资源倍增”“学前、义务教育一网通办”“学位承载与

入学预测”“网上巡课”等场景化应用,集问题“汇集、反馈、

督办”于一体,让教育数据“可汇、可管、可用”,实现实

青岛教育 05

教育

信息EDUCATION QINGDAO

第8页

教育信息 QINGDAO EDUCATION

时预警、可视化决策和“零跑腿、零证明”管理,支撑教育

治理工作由“经验型”向“智能数据型”转变,让教育治理

更加精准、决策更加科学。

二是推动教育评价科学化。坚持教育向网络化、数字化、

智能化转型,优化管理流程,推动教育评价科学化。围绕学

生成长、教师成长、学校发展三大主体,建立健全教育督导

综合管理体系,涵盖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监测、学前教育

普及普惠发展监测、区(市)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学校

高质量发展评价、听评课、调查问卷和责任督学挂牌督导等

智能化应用场景,通过“数据采集、投入预测、结果分析”等,

呈现不同区域、不同发展指标状况,精准量化学生学业成长、

教师教学效能、学校增量发展,为实现教育督导全链条闭环

管理和科学化评价提供数据支撑。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

统,覆盖学生学业监测、体质健康、艺术发展、劳动技能等方面,

形成多维度分析报告并向全市初中学生发布,精准推送建议

方案,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三是推动课堂教学智能化。坚持以智能升级助推减教师

之负、学生之负,增课堂之效、评价之效,出台《青岛市基

础教育数字化赋能教学创新行动计划(2023—2025 年)》,

聚力开展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推广“线

上 + 线下”混合式教学,打造智能高效课堂。建设“智慧校

园典型案例推介专区”,评选智慧校园 100 所,打造典型应

用场景 20 个,引领智能技术在教学管理中的广泛运用。借助

视频智能分析系统,智能分析课堂师生教学行为,为教学质

量提升提供科学指导。组建虚拟班级,探索“跨班走课、家

校混合、多师跟进、常态应用”的个性化学习模式,推动形

成融合“自主学习、互动体验、合作探究、分享展示”的智

慧课堂,赋能高效学习和“双减”。

三、积聚创新动能的人工智能教育人才

一是全面普及人工智能课程,实现“数量”突破。全国

首发《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指导纲要》,坚持普及课程项目

化、拓展课程社团化、培优课程竞赛化,注重培养学生人工

智能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协作能力。为体现人工智能全纳

公平特性,全市投入近亿元建设人工智能超算中心,辐射全

市课程开设需求,投入 840 万元率先完成全市农村中小学人

工智能实验室全普及,多次召开农村学校人工智能实验室应

用成果展示会,以保障农村学校课程开设,最终 2022 年 9 月

实现市域范围内 1102 所学校,百万学生课程全普及。成功获

得全国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 2026 年承办权,为人工智能高端

人才培养夯基筑台,推动青岛学生人工智能素养“从量到质”

的提升。

二是全面优化师资培育,实现“方式”突破。印发《教

育数字化转型人才培养方案》,开展“151”教育数字化人才

培养,聚力打造 100 名 CIO,500 名数字化领航校长、1000

名数字化精英教师,通过“集中学习、网络培训、基地实训、

结对研修、揭榜挂帅、观摩研修、实践改革、交流展示、典

型推介”等方式,全方位培养人工智能时代数字化人才。全

新构建“市、区、校”三级专兼职人工智能教研员队伍,创

新“教、科、研”三位一体管理机制,打通人工智能教师考

录晋升通道,每年创新设立 40 节人工智能专项优质课评选,

开展以动手实操为核心的项目化人工智能教师培训,为建立

高素质、专业化的人工智能教师队伍方阵,保障人工智能教

育可持续、有特色地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三是全面实施人工智能评估,实现“质量”突破。建立

中小学人工智能素养评估体系,以学生人工智能素养提升为

核心构建科学化的测评模型,设定评价量规量表,确立人工

智能意识、智能技术应用、实践计算思维和智能社会责任测

评维度,从问卷调查与表现性评价、师生访谈等多个角度展

开调研。对评估结果进行数据化分析,聚焦主要问题,厘清

隐含关系,开展多维对比,反向指导教学。经对全市近 20

万份调查问卷分析,“操作能力强、思维方式新、合作形式

多、意识水平高”等特点已成为青岛中小学生人工智能素养

新标签。

教育正在进入数字化转型的新阶段,作为智慧教育示范

区创建城市和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研究推进试点城市,青岛将

把二十大的决策部署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以人工

智能推动教育现代化发展,为全球人工智能教育发展持续共

享青岛智慧与青岛样板!

(来源:青岛市教育局)

06 青岛教育

EDUCATION QINGDAO

教育

信息

第9页

青岛市推进青少年法治教育走深走实

青岛市创新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机制,组建青少年法治

教育联盟和由专业部门、青少年法治教育专家组成的指导委

员会,整合部门和专业资源,协同推进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

两年来,成员单位积极整合校内校外资源,打造多元投入、

成果共享的青少年法治教育阵地,全面提升青少年法治素养。

一、青少年法治教育师资队伍更加专业权威

聚焦“协作”,多渠道加强专业队伍支持,着力补齐中

小学法治师资队伍不足的短板。一是加强部门协作。通过法

治教育联盟平台,公安机关、法院和检察院等单位积极向中

小学校派任法治副校长,参与法治教育基地授课、指导模拟

法庭等,提升法治教育队伍专业化水平。市检察院牵头组织

40余名检察业务骨干和青少年社会工作专家成立法治宣讲团,

面向未成年人、家长、教师群体开展普法宣讲。二是加强专

家指导委员会单位与中小学协作。由在青高校法学院专家领

衔,把高校法治理论研究优势以及部门专业力量实践优势引

入中小学法治教育,积极推动解决中小学法治专业师资不足、

法治教育专业性不强的问题,引导师生树立严谨细致规范的

法治思维,大大提升法治教育专业化水平。

二、青少年法治教育资源阵地更加丰富系统

聚焦“实践”,协同实施青少年法治教育创新项目,丰

富教育资源和阵地。一是强化协同,构建法治教育基地网络。

通过挂牌等方式,积极推进特色化法治教育基地建设,目前

已成立法治教育社会课堂 13 所、专业实践基地 4 所,涵盖未

成年人保护、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海洋法治教育、税法教育

等领域。青少年海洋法治教育基地依托青岛海事法院办公场

所设立,集法治教育、海洋科普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为一体,

学生在参观基地的同时可现场旁听庭审,开创了法治教育专

业新领域。二是强化体验,创新法治教学形式。以部门专业

资源为依托,推出青岛中小学生法治体验“地图’。有效整

合校内校外两种资源,组织联盟成员单位结合自身意愿和接

待条件,有序开放办公场所,接纳青少年参观学习,让学生

走进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等,进行沉浸式、体验式教学,

打造“走进”系列法治实践活动品牌,不断推进将法治教育

课程开设在法治教育基地,让中小学生零距离感受法律威严。

三、青少年法治教育内容形式更加灵活多样

贴近“学情”,创新学用对接机制,实现学生学习兴趣

和教育效果双提升。一是不断丰富优化法治教育课程资源。

根据学校需求和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联盟单位协同开发法

治教育专题课,市教育局“青少年法治教育云课堂”也为全

市广大师生提供了优质资源。二是不断完善“以案释法”教

育体系。联盟单位从司法、执法实践积累的典型案例中选取

鲜活素材,编印《中小学模拟法庭教育指导手册》,指导中

小学开展模拟法庭实践,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法治威严;市

中院结合案例制作系列普法视频,发布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白

皮书和未成年人权益司法保护典型案例;市公安局采取“网

上 + 线下”形式组织 3500 余名公安干警结合身边案例向师生

讲解宪法法律知识,提高青少年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四、青少年法治教育品牌内涵更加深入人心

围绕宪法教育抓创新、求突破,持续打造以宪法教育为

中心的法治教育特色品牌。一是全市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

系列活动与时俱进。将法治活动融入学生全面发展“十个一”

项目,强化线上线下、课堂内外、活动与竞赛的有机结合,

创新开展法治素养竞赛、演讲比赛、微视频大赛、法治好课

等系列活动,基本构建起“一节多赛四走进”活动体系,持

续打造宪法教育品牌。二是全国“宪法日”活动内容持续拓

展。将“宪法日”“宪法周”活动拓展为中小学宪法学习宣

传教育月活动并同期举办校园法治文化节。市检察院联合校

车公司共同开展“奋进二十大 检察校车伴我行”普法系列活

动,打造全省首批“清泉号检察普法校车”,聘任检察官担

任特邀检察照管员,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青岛市各中小

学校充分利用“同上一堂宪法教育课”、主题班会、宪法晨读、

国旗下演讲、学唱法治歌曲、法治主题书法绘画作品等活动,

掀起宪法法律知识学习宣传教育的高潮。

(来源:省教育厅网站)

青岛教育 07

教育

信息EDUCATION QINGDAO

第10页

教育信息 QINGDAO EDUCATION

市南区加强教师队伍交流  盘活教育资源

“一池春水”

近年来,青岛市市南区将教师作为“立教之本、兴教之

源”,结合“县管校聘”改革,引导广大教师践行教育家精神,

深入开展以提升教师能力、激发教师活力为核心的“两力”

工程强师行动,以加强教师交流为着力点,推进教师资源优

质均衡配置,盘活全区教师队伍,全面夯实全区教育工作基础,

助力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倍增再上新台阶。

一、坚持整体谋划,全面提升教师交流工作质效

一是坚持顶格协调推进。出台《关于市南区全面深化新

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紧扣广大教师最关心、

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找准教师交流工作的突破口和着力点,

细化分工,明确路线图、任务书、时间表和责任人,全方位

做实顶层设计,为推进教师交流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二是坚持部门协同推进。建立编制、人社、财政、教育

部门联动机制,定期会商研判,解决教师交流工作中的具体

问题;教育部门在编制、人社部门核定的全区教师编制总量、

岗位总量内进行自主调配,财政部门对教师队伍建设所需资

金予以足额保障。在教育系统内部,人事管理部门会商教研、

科研部门,根据各学校学科建设、教师素养等情况,对教师

进行精准调配。将齐鲁名师、省特级教师等优秀教师交流到

对应学科相对薄弱的学校,有效提升学科建设水平。

三是坚持学校主责推进。明确各学校主要领导是教师交

流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学校成立由班子成员、中层干部、教

师代表组成的工作专班,一方面加强教师交流政策宣传,引

导教师观念从“学校人”向“学区人”、“集团人”、“系

统人”转变;另一方面通过交流座谈、个别谈话等方式,精

准了解教师交流意愿,及时回应教师需求心声。

二、确保靶向精准,助力基础教育优质师资倍增

一是学区共享教师助力优质均衡。在全省率先创设教师

学区共享机制,将全区中小学划为六大学区,破“校属”壁

垒变学区“共享”。16 个学科近百名初中教师到学区内小学

进行跨学段授课。“共享”教师撬动了区域教育高质量优质

均衡发展的杠杆,一定程度上纾解小学教师结构性缺员问题,

提高学区内初小衔接、学科教学质量,优化教师队伍结构的

同时提高了人才使用率,相关典型经验在《中国教育报》推广。

二是集团共享教师助力强校提质。通过优化集团化办学、

强校提质项目,落实教师共联共育、共享共赢,实现了优质

教育资源全域覆盖,加快了优质教育资源增值速度和教师专

业成长速度。如青岛二十六中作为核心校,向成员校青岛五

中交流了 5 名具有市级荣誉称号、高级职称的优秀教师,其

中 2 名教师已担任学科教研组长,有效助力集团内每所学校

都成为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目前,区内 12 个教育集团均

组建教师成长共同体,组织国家级教学名师、省特级教师、

正高级教师在内的 60 余名优秀教师参与集团共享,培育 42

项初中优秀教学法,学科质量检测各项数据同比显著提高。

三是教师异地援派助力专业成长。近年来,共派出 46 名

支教教师,七批 66 名优秀教师、两批次教研员到甘肃、新疆

等地支教送教,部分教师担任受援地的学科教研员、定期开

展专题讲座和学科培训等,实现教学相长,促进自身专业成长。

三、加大保障力度,增添教师交流工作强劲动力

一是创设激励政策,让教师热情“涨”起来。在职称评

定、岗位竞聘时给予交流教师加分奖励;在评优树先、岗位

晋升、年度考核时,优先考虑在教师交流工作中作用发挥好

的优秀教师,区域教师交流积极性明显增强。近五年共交流

教师 696 名,超过教职工总数的四分之一,其中骨干教师占

73.3%,高级教师超两成,近五年交流人数较以前交流人数

增长 107%,有效促进了区域优质师资均衡布局。

二是灵活放权赋能,让教师交流“活”起来。赋予学校

更多自主权,制定人性化交流政策,提前一年告知下一年度

教师交流计划,限定每年每校交流教师人数上限,对于按照

政策应该交流教师人数超出上限的,允许学校三年内分批次

交流,让学校在师资安排和梯队建设上更加有的放矢。同时,

全职全岗全责完成为期两年交流工作的共享教师,今后六年

内可不再交流,保证双方学校均能共享优质师资,杜绝“削

峰填谷”现象,有效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高位发展。

(来源:青岛市教育局)

08 青岛教育

EDUCATION QINGDAO

教育

信息

第11页

第 60 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在青举办

10 月 12 日—14 日,第 60 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在青

岛举办,本届高博会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青岛市人民

政府支持,山东省教育厅、国药励展展览有限责任公司承办,

山东省高等教育学会、青岛市教育局、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

保障局、青岛国信发展 ( 集团 ) 有限责任公司执行承办。中国

高等教育学会会长杜玉波、山东省副省长王桂英、山东省教育

厅厅长李明、青岛市副市长赵燕、青岛市教育局局长姜元韶

出席会议并参加有关论坛活动。

本届高博会以“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为主

题,以服务伙伴城市“青岛”为契机,汇聚了千余位专家学者。

活动期间,先后举办了第二届高校科技创新大会、第三届就

业育人大会、校地融合人才发展大会、第四届中国城市与高

校发展大会、高层次人才赋能高质量发展论坛等 50 多场论坛,

近 20 位院士现场参与。会议和论坛涵盖高教强国、科技创新、

产教融合、教育数字化、就业育人等热点话题,有效回应了

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关切和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

新需求。

本届高博会参展大学达 1500 所,展览面积 12 万余平方

米,参展企业 6000 家,参展规模近 15 万人次,共展出 1 万

余件教育装备产品,是高博会历史上规模最大、举办论坛数

量最多、参展人次为历届之最的一次盛会。青岛市教育局被

评为“突出贡献奖”,16 所在青高校被评为“优秀组织奖”,

有 450 余名学生获得优秀志愿者。

(来源:青岛市教育局)

青岛教育 09

教育

信息EDUCATION QINGDAO

第12页

EDUCATION QINGDAO

教育

管理

2023 年青岛市高中教学工作会召开

9 月 15 日,2023 年青岛市高中教学工作会在青岛西海

岸新区一中召开。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市教育局党组

书记、局长姜元韶出席并讲话。市教育局副局长项骏主持会议。

会议围绕“系统谋定,稳中求进”主题对高中教育教学

重点工作进行了部署。

姜元韶强调,当前要着重处理好“九个关系”,做好高

中教育教学工作。一是处理好 2023 年高考取得的成绩与未来

发展的关系。总结经验,分析问题,积极应对 2024 年高考的

新变化。

二是处理好面向全体学生和拔尖创新人才个性化培养的

关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国家战略,要提高站位,全方位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三是处理好美术、体育特长生的专业课与文化课学习的

关系。结合新的高考招生政策,科学谋划,精准施策。例如,

2024 年起艺考类高考文化成绩占比超过 50%,各学校要积极

应对,改变相应的教学策略。

四是处理好大教研组建设和年级集备组建设的关系。落

实学科大教研常态化,整体提升教研与集备效能。学校每个

月至少应该有一次大教研活动。

五是处理好信息化教学和学生作业质量提升、教师命题

素养提升的关系。智慧赋能,发挥实效。鼓励普高积极探索

信息化教学,加大教育投入。

六是处理好教学质量提升和一把手工作的关系。局长、

分管局长、校长要进课堂、进备课组、进教研组,突出主责主业,

落实重点,提升教学质量。

七是处理好学生身体素质和高考成绩的关系。增强体质,

锻造毅力,呵护成长。各学校体质健康合格率的目标应该是

100%。

八是处理好学校和家庭协同育人的关系。深入家庭开展

工作,以实际行动提升青岛教育群众满意度。

九是处理好学生文化学习和全面发展的关系。落实“十

个一”项目行动计划,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会上,西海岸新区一中、青岛二中、平度市教体局、青

岛海山学校和青岛五十一中分别作典型经验交流。西海岸新

区一中以“让教师幸福工作,让学生快乐成长,让学校持续

发展”为主题,分享了学校在让教师幸福工作、让学生快乐

成长、让学校持续发展三个方面的典型经验和做法。青岛二

中围绕“以系统思维打造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高地”,交流了

如何面向全体学生,培养综合素质优秀的创新人才;如何加

强竞赛强基课程辅导,培养基础学科拔尖的创新人才;如何

抓实教师队伍建设,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师资保障。平度教

体局以“质量为本,多元发展,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

主题介绍发展成果:一是精准分类施策,学生发展取得“新

成绩”;二是聚焦科研引领,教师队伍注入“新动能”;三

是强化要素保障,教学管理迈上“新台阶”。海山学校从助

力创新人才培养、促进艺术人才个性化发展、打造“精品美

育”品牌三方面分享了学校的创新艺术人才培养经验。青岛

五十一中交流了以“听评课”为抓手、推动学校课堂变革悄

然发生的经验,分析了“校长听评课”对推动课堂变革与学

校发展的重要意义。

青岛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作工作报告,并对 2023 年夏季

高考及高三期初调研检测进行了数据分析。

(来源:青岛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10 青岛教育

第13页

教育

管理EDUCATION QINGDAO

坚持目标导向  推进精致管理

——青岛二中细抓落实 2023 年高中教学工作会议任务

青岛二中贯彻 2023 年高中教学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

教育质量为核心,精致管理为抓手,将会议精神融入到高一

高二高三年级工作中,在传承中开拓创新,以高度的责任感

与使命感力争再创佳绩。

一、坚持系统思维,贯彻工作方针

坚持系统谋划,全面设计高三重点工作推进表。统筹规

划备考策略,有序推进各项重点工作,持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按照知识梳理成体系、能力提升讲方法、融会贯通重策略的

三个阶段有序推进高三年级备考工作。

坚持贯彻市教育局“细分目标、精准实施、院校同心、

一校一策”十六字工作方针。全面追踪学生大考成绩,按照

6153 和 1445 指标划线,细分目标、精准实施,进行数据分

析评估,不断校准年级、团队、微团、学科目标,肯定成绩、

诊断问题、明确策略,精准推动教学工作;精准确定目标学生,

系统制定培优课程,优化学科培优方案,推进《工作手册》制度,

建立优生发展档案,对优生发展全方位全过程进行关注。

坚持内升外引,打造青年生力军。学校高度重视对青年

教师的培养,引导青年教师以高考研究为核心,提升精准教

学能力。

二、坚持全要素思维,落实精致管理

坚定全要素思维,落实精细化管理。根据全市高中教学

工作会议精神,修订完善《青岛二中课堂教学评价指标》,

通过教学汇报课、名师领航课、教学会诊、推门听课等方式,

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监管,提高教学管理效益。以市教育局“四

化六可”方式制定学校教学管理提升工作方案,在 2023 年

10 月拟举行的青岛二中教学工作会议上继续深化大单元教学

和对深度学习的教学研究与实践。

坚持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落实一生一策。做好“信

息化赋能”,发挥大数据精准指导,建立年级、团队、任课

教师的一生一策档案。根据学生特点开展分层分类教学,结

合高考招生政策,加强分层分类指导和生涯规划指导,为每

名学生的发展提供最优化支持。

坚持订制服务,系统开展培优补弱工程。认真调查研究

学生发展现状,整合年级资源,系统实施培优补弱工程,针

对年级前 80 名、后 70 名,以及学科竞赛、艺体特长等有标

志性成果的学生,开展订制化教学服务和课程支持。

坚持高质量导向,向细节要效益。根据新高考“一核四

层四翼”要求,在日常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树立问题导向,

关注学科教学内容、教师教学策略和学生学习状态的及时调

整,优化教学思路、完善培养方案;优化学习资料的选编,

开展日常面批面改,提升限时训练、日常作业的有效性;推

进错题本、笔记本检查与反馈,指导学生做好学习资料的归

类整理,细处着眼,培养学生优秀学习习惯,提升教学效益。

坚持贡献度评价,提升工作激情。根据市教育局评价要求,

持续完善学校重点学生培养工作考核评价机制,依据达线与

贡献值,加强对教师贡献度的考核与奖励,加大高三奖励激

励比重,持续提升教师支持学生发展的热情与激情。

三、坚持全环境思维,提升育人效能

坚持以电子产品管理为着力点,强化常规管理要求。制

定提升课后学习效能公约,从自习课,早读、晚自习、迟到

等细节抓起,强化重点时间段和重点环节学生管理,通过干

部值班、导师值班、教师值班,凝心聚力,创造拼搏进取的

良好学习氛围。

坚持强化集备研究,提升集备效果。全面推进“指向核

心素养的深度学习”,从“问题 - 策略 - 资源 - 反思”四个

环节优化集备流程,深化教学研究,全面提升集备质量。针

对高三每轮复习特点,开展基于“深度学习”的大单元主题

教研,干部参与集备教研,与教师同频共振,以问题为导向,

推进集备工作实效性。

坚持教学与德育并进,提升协同育人成效。加强体育课

程管理,坚持每天一节体育课,督促学生通过体育活动,促

进学生身心脑协调发展。定期开展家长学校活动,加强家校

联合育人。利用班团会、年级大会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激发学生热爱生活、阳光向上、

全面发展的精神风貌。

青岛教育 11

第14页

教育管理 QINGDAO EDUCATION

EDUCATION QINGDAO

教育

管理

“三精一严”精准施策  强基提质再上层楼

——青岛十六中落实青岛市 2023 年高中教学工作会的举措

根据青岛市 2023 年高中教学工作会的精神要求,青岛

十六中重新梳理确定教育教学的思路与方法,全面优化工作

体系,在深入推进“三分”策略的基础上,育人中强信念,

抓习惯,激斗志;教学中循规律,定方法,夯基础;精准、

精细、精心工作,严格落实,努力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再提升。

一、明晰发展目标

学校把建设“有特色的高水平学校”作为发展目标,以

“本·元”(固本培元)文化立校,建设“本·元诚朴教育

课程体系”,聚人心、鼓士气,久久为功,竭尽全力提升教

育教学质量,努力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

二、加强教师培训

实施教师培训“三个一工程”,即每周一次研究课程标

准的集体备课,每人每周做一套高考题,每人每学期上一节

校内公开课;邀请兄弟学校的优秀教师来校传授工作心得体

会,外派骨干教师到教学质量优异的学校跟岗培训;组织优

秀教师参与尖兵教师培训;多措并举全力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与能力。通过师德教育,让老师们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

神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深钻细研,奋发有为。

三、严格教学管理

引导教师牢固树立“三环一体”的教学观念。“一体”

是指教学活动,“三环”是指备课、上课、巩固三环节。这

三环节分别承担着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巩固的任务,

环环相扣,密不可分。

抓好“深度教研”。落实大教研组建设,通过建立教研

组长工作例会和学科内备课组长例会强化教研组长在学科教

学上的职责与作用,统筹安排各年级阶段性任务及高中整体

目标的分配落实。制定集体备课任务清单、学生导学任务单,

规范明晰备课内容,确保集体备课质量。

打造“高效课堂”。推行“双二五”高效课堂工作法,

即课堂上学生活动原则上不少于 2 次;当堂巩固时间原则上

不少于 5 分钟;老师主讲时间原则上不多于 25 分钟。目的是

把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落到实处,提高课堂效益。

提升“深度学习”。狠抓教学落实巩固与应用,做好培

优补弱工作。建立“三区 N 级”分层作业设计体系,精心设

计基础夯实区、适当增加实践探索区、适度拓展思辨提升区,

进行分层指导、定向反馈,限时闭卷完成,及时批改、讲评、

纠正,形成课后作业的闭环管理。

四、整体布局规划

坚持“一年高考三年抓,三个学段一盘棋”的总策略,

整体规划,尊重规律,循序渐进,落实至上。做好学段衔接,

夯实基础、狠抓落实,唤醒学生内驱力,不断强化能力提升。

教学与德育齐头并进,自上而下,贯彻落实。

五、强化“三分”策略

综合学生本人学习成绩与其家庭状况及社会发展形势,

依据“6153”“1445”分层确定指标,指导学生通过普通高考、

艺考(分类)、职教高考(分流)等不同途径升入本科院校,

并根据其基础和能力实施教学对策(分层)。培育“尖子生”,

“一人一策”将优生培优作为校长工程;提升“边缘生”,

通过分包辅导、生活关怀、档案跟踪等措施,提高学生成绩;

力促“专业生”,关注艺体特长生发展,专门制定艺体生培

养管理制度,力促专业课和文化课双提升。

六、深入技术赋能

大力钻研教学数字化,以技术赋能推动教育教学高质量

发展。各教研组创新性融合智能终端与学科教学数字化 APP

工具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师教学实效;探索数字

校园平台、网络教研平台及“云 + 端”智慧课堂平台建设,

建立 AI 学生综合评价系统,大力增强教育教学的成效。

七、文化引领发展

确立“本·元”学校文化,强能力,养精神,固本培元;

诚朴做人做事,让优秀成为习惯。以文化立校,以文化人,

通过文化的恒久力量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2 青岛教育

第15页

教育

管理EDUCATION QINGDAO

笃定目标  精准施策  院校同心  其利断金

——青岛二中分校落实 2023 年高中教学工作会议的举措

2023 年 9 月青岛市教育局召开了全市高中教学工作会

议,围绕“系统谋定,稳中求进”的主题对高中教育教学重

点工作进行了部署,强调要着重处理好“九个关系”,为下

一阶段的高中教育教学工作指明方向。

会后,青岛二中分校按照会议的精神,对标《2023 年高

中教学工作会工作落实清单》要求,精准调研,统筹规划,

采取了多项措施来提高高三年级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发

展水平。

首先,遵循“严细实果”总方针,提高年级管理实效。

为了落实会议提出的全要素精细化管理,学校提出高三年级

管理要追求“严细实果”,以“项目清单化”为举措实施精

细化管理。学校召开新老高三对接会,梳理高三管理问题清单;

在年级会、学生会、家长会、学科组对接会上,研究学校教

学工作管理行为。在全面调研的基础上,学校领导与高三管

理团队精心研究,梳理问题,探究解决措施,明确了 2024 届

高三的奋斗目标和高考任务。我们制定了《2024 届高三工作

项目清单》,并进行了每月教学主题制定和专题教研活动设计,

以推动教师的教学研究和年级工作的实效提升。

其次,秉持“院校同心”理念,构建研教新高地。学校

邀请教科院专家参与学校教研基地建设,一方面深入课堂,

对课堂教学和高三复习进行把脉问诊,解决学科教学难题;

一方面对大教研组建设和有效集备提出宝贵建议,指导备课

组研究新课标研究高考动向,扎实提高教研、备考质量,确

保备考方向与备考策略的准确性;同时加强学校自身的学院

制管理,将高三年级的重点任务分解至各学院,目标定位至

各学院,组织校级干部与各学院逐一对接,为学院发展建设

保驾护航,形成年级统筹规划、学院合力落实的组织架构。

第三,以“大数据赋能”为支撑,优化高三发展新目标。

学校历来重视“用数据说话”,根据市里的“6135”和“1445”

的两组指标,我们立足中考基础,对高三学生层次进行了重

点分析,制定了符合学校实际的高考目标体系——《青岛二

中分校 2024 届高考“35522”目标体系》,优化了目标生分

析指标,明确了关键学生名单,并制定了重点学生培养方案。

根据“35522”目标体系,对目标生进行三级联动培养,指

导教师针对不同层次目标生精准发力。对于目标生第一梯队,

采用集中培优,营造氛围,树立典型的方式,设立“50 优”

培优班,帮助优秀学生提高学习和解题能力,形成比学赶超

的学习氛围。对于目标生第二梯队,采用导师统筹,任课教

师落实到单元的方式。对于目标生第三梯队,重在学院学风

建设的整体推动。同时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形成全方位的学

生培养方案,完善了学校的一生一策实施。

第四,坚持“四进”,聚焦有效课堂建设。学校校级领

导深入课堂、备课组、教研组和学院,盯上靠上抓高三教学,

通过听课、座谈和交流,指导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改进:推行

校级干部对接学院模式,推门听课进入课堂抓取真问题;与

各集备组进行学科座谈交流,树立问题导向意识,解决真问题;

与高三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摸透学生真实想法,激发内驱力;

带领集备组长、教研组长跨学科听课,打造突出思维能力训

练的课堂;组织集体听评课,确保讲课时有目的、听课时有

侧重、评课时有针对性。同时抓紧推进学校“教学质量提升

十大行动”各项行动落地,从集体备课、导学案、高效课堂、

作业等多维度提高教育教学管理要求,不断优化教风学风管

理,打造有效课堂。

第五,积极谋划“三分”,探索录取新路径。学校致力于“分

层分类分流”的有效策略研究,先后有多名学生通过艺术类

高考、职教高考等方式实现本科梦。在高三最后阶段,学校

将继续把握关键节点、借助有力资源、科学指导学生,为学

生提供多样化、可选择、最适合的发展机遇。同时深研政策,

应对 2024 年艺术类高考政策改革和 2025 年体育类高考政策

改革,提高艺术生省专业联考应对能力,制定《艺体生文化

和专业教学管理方案》,对于离校学习艺术和体育专业的学生,

利用在线答疑平台做好指导答疑和文化课监管,帮助学生处

理好专业课与文化课的关系。

未来,学校还将继续开展高考题“研做研讲”活动, 不

断提高高三教师的学科专业水平,打磨高三课堂教学的“精

与透”,并进行模拟考试和评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

青岛二中分校全体教育人将坚持在严中学,在实中做,重

细节,求成果,以更饱满的姿态和扎实的作风,拼搏奋斗。

青岛教育 13

第16页

EDUCATION QINGDAO

智库

建设

青岛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张思峰

以“八大行动”助推全市基础教育优质资源

倍增

为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

深化行动方案》《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深

入推进全市中小学、幼儿园、中职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升

育人品质,助力教育强市建设,围绕全市基础教育优质资源

倍增,青岛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拟定近期发展规划,提出“八

大行动”计划。

“八大行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

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

发展素质教育、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宗旨,持续提升教育教

学水平,加强机制创新,转变育人方式,深化教育教学关键

环节和重点领域改革,提升育人水平,促进全市学生德智体

美劳全面发展,为建设教育强市助力赋能,为青岛加快建设

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一、实施教学管理领导力提升行动

坚持以领导力提升为突破口,围绕校长、教研员、教

研组长和集备组长等重点群体,增强校长的课程领导力、教

研员的专业引领力、教研组长和集备组长的学术权威,遴选

200 个优秀教研组,提升全市中小学教学组织管理水平。

1. 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开展校长课程领导力专题培训,

开发校长课程领导力平台,定期组织校长课程领导力论坛,

建立常态化经验交流机制。从课程设计、课程体系、课程组

织、课程管理等方面制订校长课程领导力评估标准,切实提

高校长课程标准落实转化和高效实施能力。把校长听评课作

为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的重要内容,制订校长听评课指导意

见,开展校长听评课研究培训,日常调研与期末考核相结合,

推动校长与教师共同开展教学研究。

2. 提升教研员专业领导力。明确教研人员研究、管理、

服务三重角色定位,推广“3+2”工作法,深入教学一线,分

工包靠负责重点区市、重点学校,开展订单式、蹲点式、主题式、

跟踪式教研,在教研和管理两个维度同步发力,发挥教研员

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和教学管理打通最后一公里的关键

两个“关键”作用。

3. 提升教研组长学术领导力。开展教研组长和集备组长

听评课、命题、作业、课题研究等专项培训,建立优秀教研组长、

集备组长常态化经验交流机制,提升教研组长专业素养、学

术影响力和教研领导力,发挥教研组校本教研、监督指导集

备、培养教师队伍、服务学校管理等功能。推广“小切口”“问

题解决式”校本教研,组织优秀校本教研活动设计案例评选

和优秀集备教研展示,促进深度校本教研。

二、实施有组织教科研体系建设行动

坚持以组织化、体系化为抓手,发挥教育智库专业作用,

引领育人体系和办学模式创新,推动跨区域教育教学协同,

丰富全市教育教学研究方式,组建高校参与的基础教育集团,

提升体系化育人水平。

1. 建立新型育人体系。鼓励政府牵头与知名高校联合举

办中小学,依托知名高校资源优势,实施委托管理,加强教

学研究,形成青岛基础教育领域新样态。政府、教学研究机构、

高校联合共建高校基础教育集团,在学校规划管理、教育教

学研究、教师交流培养等方面优势互补、共享资源,打造高

等教育与基础教育、学前教育融合互动发展新模式。

2. 建立新型联合办学模式。创新“教学研究机构 + 薄弱

学区”办学模式,发挥市、区市两级教学研究机构课题研究、

课堂教学、课程开发等优势,提高薄弱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激发薄弱学校办学活力。创新“教学研究机构 + 实验学校”

办学模式,发挥优质核心校辐射带动作用。

3. 建立新型智库发展模式。建立决策咨询制度,完善决

策支撑体系,围绕重点工作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政

策研究,着力提高综合研判和战略谋划服务能力。加强专题

研究,运用联盟制、调研组等方式,以科学咨询支撑科学决

策。突出教育教学实践研究,坚持教研思维和科研方式融合,

立足课堂教学一线,总结提炼教学方法,发现教学改革典型,

促进课堂教学改革。

4. 建立新型区域教育教学协同发展模式。完善胶东五市

教学科研交流平台,发挥胶东五市教研联盟平台作用,打造

区域教学研究共同体。加强沿黄流域城市教育教学交流,建

立定期交流机制,开展多频次、深层次研究探讨。深化大城

14 青岛教育

第17页

智库

建设EDUCATION QINGDAO

市教科院联盟合作机制,协同开展重大教育教学问题研究。

三、实施课程品质跃升行动

坚持教学活动、教研活动课程化,推进国家课程方案

向区域、学校课程规划转化,全力推进新课程新课标实施,

加强特色课程建设,强化课程实施监测,建立市级精品课程

500 门,促进全市课程内涵品质大幅提升。

1. 完善区、校课程规划。依据国家课程方案,分别对义

务教育国家、地方、校本课程实施和普通高中必修、选择性

必修、选修课程实施进行整体布局。督促学校结合自身实际

建设校本课程,构建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课程育人体系,充

分赋予学校课程实施自主权,因校制宜规划学校课程,完成“一

校一品”课程规划。

2. 推进特色课程建设。开发利用地方特色课程资源,推

进区域特色课程建设。探索海洋特色课程融合实施,定期举

行海洋教育 +STEM 课程专题研讨,促进海洋教育与多学科的

融合实施。加强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建设,鼓励开发国际理解

教育校本课程,建设具有青岛特色的国际理解教育校本课程

群,培育 60 所国际理解教育特色学校。编写全学段劳动课程

学生实践指导用书和教师用书,开发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包,

统筹劳动必修课程、校本课程、课后托管课程、课外课程,

构建具有青岛特色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3. 推动新课程新课标实施。组织全学科新课标市、区、

校三级全员培训,制定新课标“达标课堂”建设实施方案,

将新课标学习和研究作为各级教研活动的必选项目,开展新

旧课标对比研究,强化新课标的研究、培训与实践。

四、实施学生素养培育行动

坚持五育融合、全面发展,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守学

生身心健康底线,将五育有机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大力推

进素质教育,着力提高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水平。

1. 构建全环境立德树人落实体系。加强学前教育阶段道

德启蒙教育、小学阶段道德规范教育和中学阶段理想信念教

育,完善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

育人机制,构建“时时、处处、人人”育人的全环境立德树

人体系。全面开展中小学生阅读工程,开展“课前三分钟”

学科阅读交流,通过每日晨读、诵读比赛、亲子共读等形式,

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青少年读

书品牌。

2. 构建全学段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创新人才培

养“筑基计划”“英才计划”和“强基计划”贯通培养机制。

提升“筑基计划”试点水平,积极对接高校推进“英才计划”

实施,创新“强基计划”分层分类培养模式,构建拔尖创新

人才贯通培养的课程体系、评价体系和管理机制,营造适合

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育人环境。扩大“强基计划”选拔范围,

加强县域特色高中建设,借助国家、省、市学科教研基地,

提高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

3. 构建全方位科学素养培养体系。加强小学科学教育,

力争全市科学教育走在全国前列。引导、支持中小学建立科

学家有效参与基础教育机制,探索具有青岛特色的学生实践

能力和科学素养培养体系。加强实验教学,印发加强初中实

验教学工作的指导意见,强化学生动手操作实验,将学校实

验课开设情况纳入日常督导。

4. 构建全要素身心健康水平提升体系。推广“艺术基础

知识基本技能 + 艺术审美体验 + 艺术专项特长”和“健康知

识 + 基本运动技能 + 专项运动技能”的教学模式,深化教体

融合、艺教结合、教医互动教学方式,开发融合特色课程。

聚焦校园欺凌、生命教育、心理复原力等中小学生心理发展

关键命题,提高教师心理危机预判和干预能力,强化心理健

康监测结果使用,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学科教学,提高学生

心理健康水平和积极心理品质。

五、实施教学研究转型行动

坚持转型升级、全面扩优,以转变方式为手段,聚焦教

研方式、教学常规,丰富教学组织形式,培育一批教育教学

优秀成果,提高全市课堂教学质量。

1. 创新教研方式。丰富常规教研形式,组织跨区域联片

教研、教研员专题调研和薄弱学校蹲点调研,广泛开展公开课、

同课异构等学科教学研究活动,指导教师提升专业能力和课

堂教学水平。加强学科教研组建设,推进学科大教研组一体

化发展,引领各学校定期组织以学科组为单位的问题解决式、

主题研讨式教研。创新大集备教研模式,加强不同年级集备

组间的互动、互通、互享,开展跨学段联合教研,建立幼小

初高协同教研机制。

2. 创新教学常规。完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创新课堂

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评价方式,推动教学常规改革。探

索数字技术赋能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探究实践、教学评

价等核心场景,开展全过程动态教学数据分析,精准分析学

情、实时评价反馈、课后靶向推送学习资源,形成数据驱动

的智能教学新模式。深化作业管理改革,优化作业设计,开

展单元作业、课时作业、分层作业设计研究,推广探究性作

业、实践性作业、拓展性作业,把智慧作业管理系统应用作

为作业信息化管理的突破口,提高作业布置的规范性和实

效性。

3. 创新教学组织形式。以学科基地为依托,优化课堂教

学模式,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推进研究型、

青岛教育 15

第18页

智库建设 QINGDAO EDUCATION

EDUCATION QINGDAO

智库

建设

项目化、合作式学习,建设大单元教学实验校,推广大单元

教学,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开展跨

学科主题学习,遴选推广一批跨学科主题学习典型案例。强

化初中分层教学,探索分层教学与全员导师制联合育人模式,

试行 SGP 学生增长百分位模型增值评价,关注不同层次学生

的发展。

4. 创新教育教学成果培育推广。分学科推进青岛市基

础教育学科基地建设,依托教学改革项目、规划课题研究,

加强对教育教学实践的持续性研究,选取理论水平高、研

究内容实、开展时间长、实践效果好的成果进行系统培植,

打造一批教育教学优秀成果。完善成果转化制度,丰富成果

转化形式,定期举办教育教学成果展。拓展成果应用渠道,

借助中国教育学会、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协会等国内高端学术

团体和新闻媒体,搭建教育教学优秀成果宣传和融媒体推广

平台。

六、实施教学评价牵引行动

坚持以评促研、以评促教、以评促学,切实发挥评价指

挥棒作用,以评价牵引保障机制、育人方式、课堂教学、办

学模式改革,遴选打造 150 所教育评价改革实验校,促进教

育高质量发展。

1. 深化课堂教学评价改革。聚焦课堂教学主阵地,制订

学科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打造高品质课堂。坚持教学评

一致性,改进课堂即时性评价、加强过程性评价、开展增值

性评价,提高教师教学评价能力,培育一批教育评价种子教

师。制订中小学教师教学述评指导意见,探索建立中小学教

师教学述评制度,任课教师每学期须对每个学生进行学业述

评。组织义务教育学科命题大赛,促进作业与命题原创设计,

提高考试评价的科学性。

2. 完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加强学校教学质量考核评价,

定期开展教学质量监测,建立监测诊断、结果应用、督导改

进的闭环体系。完善集团化办学改革评估制度,建立健全集

团化办学效益评价长效机制。

七、实施技能人才赋能未来产业发展行动

1. 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建立教学指导委员会、专

业建设委员会、教材选用委员会,指导和促进职业教育教学

改革与专业建设。突破日常教学管理限制,根据教学需要随

时组织学生赴合作企业开展实训实习遴选 2000 名学生参与现

代学徒制培养,增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适应性。

2. 发挥职业教育技能大赛引领作用。开展“一金一策”

项目选拔,将国赛成绩列入学校绩效考核和市级骨干专业评

估标准,制定技能大赛辅导教师奖励办法,确保职业教育技

能大赛成绩。完善市、区、校三级大赛体系,将市赛项目和

国赛项目对接,将实践教学与技能大赛规程有机结合,加强

技能大赛对技能教学的引领。开展技能大赛成果转化与推广

培训,助力技能大赛成果向专业教学转化。

八、实施教育教学改革保障行动

坚持优先保障教育教学改革,以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为

根本,深入推进教育数字化赋能,加强教学设备硬件配备,

全力保障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推进。

1. 强化教师专业素质提升。优化调整青年教师基本功比

赛设置,强化青年教师培养。建立教育教学研究机构访问学

者制度,促进基层教科研骨干专业成长。全面实施尖兵教师

培养工程,线上线下结合,强化国内知名教授、辅导竞赛成

绩突出教师的授课指导,推进全学段、全学科尖兵教师培养。

落实学科竞赛教练与“强基计划”尖兵教师激励办法,从职

称评定、课时量核算等方面系统谋划,提高竞赛培训辅导、

强基培训学习的积极性。

2. 强化数字化赋能教学。围绕数字精准助教、助学、助管、

助评,打造融合资源、管理、培训、研讨于一体的综合性虚

拟教学研究平台,建立数字化赋能教学体制机制和数字化教

学生态。升级改造教学资源库,探索建立基于用户使用评价

的资源质量评价办法,录制全学科重难点知识讲解小微短视

频,精准提供一批重点突出的数字教学资源。搭建数字教师

培训平台,实现全流程数字化培训管理,满足个性化培训需求。

打造虚拟班级系统,通过同伴互助、小组合作、教师指导等

形式解决学习问题。开展名师实时在线答疑,组织名师每周

在线“坐诊”。

3. 强化家校社协同育人。实施教师生涯发展指导能力提

升工程,通过教研活动、学术研讨、课题研究、任务驱动等形式,

提升中小学教师生涯发展指导专业能力。加强小初高职一体

化生涯课程建设,开发一批多元升学、职业体验、综招强基

面试、普职选择等生涯教育专题资源。落实每学期 2 次 4 课

时家庭教育课程,提炼家庭教育指导特色模式,提升家校联

合育人成效。

展望未来,我们有组织教科研体系必将更加完善,区域

课程实施水平实现较大跃升,教育教学常规不断创新,教育

评价机制更加健全,教育数字化转型不断深化,中小学生好

奇心、想象力、探求欲更加强烈,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更加贴

合市场需求,形成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教育教学成果,助

力锻造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

之心的新时代教师队伍,打造一批高水平教育教学改革示范

校,全市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氛围日益浓厚,教育教学

质量显著提升,优质教育资源实现倍增。

16 青岛教育

第19页

科研

访学EDUCATION QINGDAO

青岛市中小学科研工作站第十七期学员

赴东北师范大学访学

9 月 18 日—22 日,青岛市中小学科研工作站第十七期

东北师范大学高级研修班在东北师范大学职业与继续教育学

院研修访学,共有 68 名来自青岛市中小学、幼儿园校长(园

长)和教师参加本次学习。来自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大学、

长春师范大学等高校教授学者、教学名师,聚焦课堂教学改革、

学习方式变革、信息技术应用等热点专题,为学员进行精准

理论培训;同时组织到东北师大附小、附中进行教育教学现

场观摩研修,与优秀校长、教师座谈交流;学员们聚焦教育

教学实践问题与专家对话,开展主题交流研讨,激发了走向

卓越的自主发展内驱力。

5 天、10 场讲座、2 地观摩实践、68 名学员、6 个学

习小组,汇聚成本次访学研修的关键词。学员们深切感受到

东北春城黑土地养育的人民教育家做教育的扎实,持续解决

问题的魄力、毅力和行动力。学员纷纷表示,此次东北师

大研修之旅受益匪浅,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大力弘扬教育

家精神,以教育家为榜样,牢记使命,树立“躬耕教坛、强

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为强国建设、岛城教育强市助力

赋能。

青岛市中小学科研访学工作站是青岛市常态不脱产的骨

干教师科研培训,自 2007 年起连续列入市教育局教师培训计

划。每年招收一批学员,培训周期为 1 年,采用集中学习与

分散学习相结合的方式,通过专家讲座、互动研讨、现场观摩、

参与课题研究、访学等形式,帮助访学学员掌握教育研究方法、

形成自己的创新成果和教育特色。去全国知名高校或科研机

构集中访学是科研站的重要培训之一,通过专家讲座、教学

观摩等方式,全面提升学员理论素养及实践经验。17 年来,

工作站凝聚了一支跨学科、跨学段、跨区域的骨干研究团队,

已成为青岛市名师培养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青岛教育 17

第20页

科研访学 QINGDAO EDUCATION

EDUCATION QINGDAO

科研

访学

从理论到实践  做躬耕教坛的清醒者

——青岛市教科院第 17 期访学站东北师范大学培训感言

为期一周的东北师大培训结束了,期间既有聆听各专业

教授从理论到实操的讲解,又有现场观摩课的学习,还有校

园环境的参观感受,回顾一下整个历程,四个字:不虚此行。

其中《项目式学习的理论与实践案例》讲座者是邓涛教

授。邓教授从“是什么 - 为什么 - 如何做”三个方面介绍了

项目式学习的理论和实践案例,深入浅出,生动形象。作为

青岛六十七中教师队伍中的一员,对项目式学习也并不陌生。

结合邓教授所讲,梳理了我校项目式学习发展的现状。

我校“行知行”创新教育完全符合邓教授所推崇的陶行

知的“教学做合一”理论。其框架体系包括教育理念、教育目标、

课程体系、教育实施、师资培养五部分。即在陶行知理论指

导下,突出“综合育人”“实践育人”的教育理念,改革育

人模式,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落实核心素养。

邓教授讲座中强调了深化教学改革就要坚持素养导向、

强化学科实践、推进综合学习、落实因材施教的要领。我校

“行知行”创新教育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为基础,

逐步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学习)方式、理念、策略,

向包括学科课程在内的整个课程体系全面渗透,并对学生实

现分层次培养。其学科课程包括项目式教学、探究式教学、

STEAM 教育、跨学科教育。该课程中有必修课程,如综合实

践活动课程、学科课程,面向全体学生;有选修课程,如实验班、

校本课程和社团课程,面向部分拔尖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

邓教授针对新高考考试内容改革引起的新变化,发出了

“四个提倡”,即情境为先、基础为王、思维为重、素养至上。

我校

也是在适应新高考的路上不断反思,发现由于教育理念、

教育价值追求、教育习惯等原因,现行的“科学教育”和“技

术教育”对培养创新人才方面,不是很有效。其原因,一是

各个学科的教学相互之间分得太清,学科教学与现实割裂严

重;二是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忽视了学生是

学习的主体。于是,开始规划发展“行知行”创新教育。

邓教授在讲座中通过实例讲解了项目式学习的四种不同

类型以及流程,归纳了项目式学习的诸多好处。其中包括教

师引导,学生自助探究和建构,提高学习力;提升学生的真

实问题解决及创新能力;培养兴趣和高阶思维;跨学科学习,

拓展视野;通过成果增强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和动机;知识、

能力、品格多元发展,等等。

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充分地体现出上述好处。不

仅提供了新型的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还提供了跨

学科实践性教学的范式。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各个科

目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建设,特别是研究性学习课程和社团活

动。高一上学期开设“课题研究”类项目设计,高一下学期

开设“项目设计”类研究性学习,每周两课时、必修、联排,

学生优秀作品会被推荐参加比赛。另外,学校设有科技创新

社团,由来自多学科的教师指导,高中三年持续活动,开展

跨学科主题学习,并参加系列科技类比赛。

以综合实践教研组为孵化基地,培养更多学科教师掌握

创新教育模式。学校遴选物理、化学、生物、数学、技术、

音乐等学科教师进入综合实践教研组,担任研究性学习活动

课程教师,指导学生做课题研究、项目设计,指导学生社团

活动。在集体教研和教学实践中逐步熟悉新型教学方式,并

尝试把项目式、跨学科教学模式应用到自己的本学科教学

中,最终实现项目式教学在全学科层面的落地生根、开花

结果。

如同邓教授所言,项目式学习的坚持一定会有素养上的

收获。近几年,我校“行知行”创新教育也取得一系列成绩,

学生创新素养获得显著提升。高中阶段每位学生都经历一次

课题研究和一次项目设计,每年学生参加各级比赛获奖几百

人次。学校先后荣获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科技发明先进校

奖,荣获中国 STEM 教育“2029 行动计划”种子学校、山东

省基础教育教研基地、山东省创新素养培育学校、全国创造

教育基地等称号。成绩的取得又促进了项目式学习的开展,

形成良性循环。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在邓教授的激励下,更

加坚定了我们项目式学习的信心。培训虽然告一段落,但未

来的工作中,仍然要不断地回顾,加深理解,做好二次培训,

以便跟上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取得更大的成就。

(供稿:姜祖光  青岛第六十七中学)

18 青岛教育

第21页

科研

访学EDUCATION QINGDAO

洗涤精神的尘埃  点燃智慧的灵光

2023 年的秋天我们走进东北师范大学,本着“尊重、唤

醒、引领、成全”的研修理念,在浓厚的学术氛围中涵养德性,

研学增智。专家们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渊博的学识,给我们

带来一场思想的饕餮盛宴,精神的文化大餐,激励着我们从

优秀走向卓越,成为有标识的好教师,更加坚定了我们的教

育理想与信念。

一、树立正确教育观,从优秀走向卓越

面对 2035 年实现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

的远景目标,对教师而言,责任与使命比任何时候都艰巨。

2022 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放在了教育的首要位置,优化了学校育人蓝图,“培养什么人、

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强调了从“有学上”转向“上

好学”的教育需求,凸显了老百姓的诉求及党和国家的期待。

吉林大学哲学博士贺庆国教授认为一个理想的卓越教师,

要具备坚实的理论功底、广博的知识背景、灵活的教学艺术、

自觉的批判反思、科学的教育研究、强烈的人格魅力。

贺庆国教授强调,我们要把自己和学生融为一体、把教

学和研究融为一体、把实践和理论融为一体、把学习和工作

融为一体。只有当我们以敬畏之心和神圣之感站在讲台上,

把自己和学生置于一个蕴含着神圣的场域之中,教学才能抵

达师生的灵魂;以活跃的心灵唤醒心灵的活跃,以卓越的生

命激励生命的卓越,这才是真正的教育;把教学目标从知识

传授到人格发展,把教学内容从关注教材到关注学生,把教

学过程从注重表演到沟通互动,这才是真正的教学。我们要

做“大先生”,去迎战变革与挑战,从优秀走向卓越。

二、树立核心素养观,让教育“目中有人”

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

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

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我们不能让学生成为学校及课堂中

表演的道具,知识的容器,考试的机器,学生应该是站在学

校最中央,最耀眼的人。

长春师范大学黄宝国教授的“差点教育”,让我们深受

启发,教师不光要“胸中有书”,而且要“目中有人”,我

们要尊重差异,研究差点,缩小差距,共享差别。每个学生

都不可替代,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自己,好的教育就是让不

一样的孩子更加不一样。要关注个体纵向发展和促进学生自

我激励、自我反思。让孩子拿自己的今天和昨天比,呈现的

将是变化,是成长,是天天向上!

核心素养不仅为学生的成长赋能,更要为学生的一生照

亮前进的道路。只有“看见”学生,教育才会发生,每个孩

子都渴望被“看见”,在“我是谁和我将成为谁”的张力中

不断自我突破,焕发新的活力,实现新的成长。

三、树立自我发展观,做有标识的好教师

有的老师“靠”教育而生,把教育作为一种职业,有的

老师“为”教育而生,把教育当作事业。老师要有自己的标识。

黄宝国教授认为,做有标识的好教师,标识是特色、标识是

风格、标识是理念、标识是思想、标识是独一无二的,也是

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教师要树立自我发展的观念。教学要有风格,有特色、

有情有义、有滋有味,当“教学”跳脱出“教条”的框架,

当老师萌出“老友”的情味,当“有意义”根植于“有意思”

的形态,你的课堂才会呈现出更多“可爱”的模样,唤醒学

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使学生感受到人性之美,

唤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唤起学生对未来的憧憬和乐观。

看了学了才有眼界,悟了懂了才有境界。本次研修为我

们洗涤了精神的尘埃,点燃了智慧的灵光——

让心灵变得丰富而深刻,

让生命得到敬畏和尊重。

让人性焕发光辉和温度,

让教育更显美好而深邃。

让我们打开格局和眼界,

让我们提升能力和品格。

让我们更加优秀而卓越,

让我们不忘初心和使命!

(供稿:胥  兵  青岛市市南区教育研究中心)

青岛教育 19

第22页

科研访学 QINGDAO EDUCATION

EDUCATION QINGDAO

科研

访学

学最好的别人  做更好的自己

最近陷入了成绩的焦虑中,上课咔咔讲,下课使劲抓,

靠拼时间取得的成绩确实不错。但进入新高考后,这种方式

失效了,学生有知识但是没思路,有储备但不会调用。为何

新高考下传统的教学方式失灵?是哪个环节出问题了?应该

如何调整呢?有幸跟随青岛市中小学科研工作站走进东北师

大访学,刘晓明教授关于“毕业十年,学校教育还留给你了

什么?”的问题,解决了我长期以来的困惑。从国家层面来

考虑,“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是高考的核心功能,

其中“立德树人”是新高考改革的根本要求和使命。站在我

个人角度来思考,学生时代的挣扎、对分数的纠结,在多年

以后只剩下对恩师、同窗或者校园生活的怀念,记忆尤新的

不是知识,而是一些很细小的瞬间。

一、教师要不断学习

老师是学校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存续在学生心间

的那些重要瞬间的关键部分。“教人成才”是教育的工具性

价值,“教人成人”是教育最核心、最终极的目标。那么作

为一线教师,如何才能“教人成人”呢?

“一个没本事的老师很难教出一个有本事的孩子。”

怎样才能让自己有本事?教者必须首先是学者。东北师大附

中教研校长乔阔在他的课堂实践中也遇到了学生对英语兴趣

不高,学习效率低下的情况,她尝试在读书中寻找答案,找

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并应用于自己的课堂中去。她在

实践中经历了“教学窘境——小组合作——遇到问题——失

望退缩——回到老路——学习反思——再次尝试——尝到甜

头——不断前进”的过程,让我再次意识到在教学改革的路

上没有捷径,只有学习、实践、改进、再学习、再实践、再

改进!“为人师者当善读好书,为人师者当智如泉涌”!围

绕人格、技能方面的培育应该是老师们重点要关注的,而身

体力行是最好的教学!

二、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

教学不能丢开“人”这个根本。“别光研究教法,还得

研究学法。”要用学生的已知来解决学生的未知才是有效的

教学。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基于自己的认知去处理问题的

情况实有发生,虽然常说要做学情分析,但是到了真正的课

堂中,又越俎代庖,不让学生去思考、去实践。通过给出真

实的问题,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并合作解决问题,老师在整

个过程中负责提供“脚手架”,让学生形成处理真实复杂问

题的能力。这也正契合了新高考改革对内容的要求,即“必

备知识”“关键能力”。

教育留给学生的应该是技能、是思维、是处理问题的方

式和方法。基础知识重要但不是唯一,尤其是新课改、新高考、

新教材背景下,只有基础知识无法处理复杂真实情景的问题,

“服务选才”依旧是高考的核心功能。

三、要有合理的教学评价

新课标中“建立了超越知识点目标的学业质量标准”,

学习过程是不断生成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那么多变

的课堂教学效果如何来评价呢?黄宝国老师提出了非常简单

的评价标准“听得懂,坐的住、记得下、用得上”,也就是

保证课堂要“通俗、生动、简要、可行”。这几个词看似简单,

但是也说透了“教学评一体化”的核心,那就是用高考引导

教学,掌握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

关键能力,达成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

一堂课,即包含学生、也包含老师,更包含上课中的各

种生成。到底什么是一堂好课?学生表现好?教师素质高?

课堂气氛活跃?教学评价不用太复杂,课堂需要跟着感觉走,

这种感觉应该就是教师嗨了、学生悟了、问题被接受了,当

老师学生奔着一个目标一起努力的时候,在学生需要帮助的

时候,同伴能够互助、老师能够提供学习支架;学生不需要

的时候,老师能够自觉撤回,这节课应该就是一堂成功的课。

最后,借用刘晓明教授的一句话,“教师是用人格来影

响人格,用心灵充盈心灵,用生命化育生命的事业。”在毕

业多年以后,希望我们留给学生的是对 ta 的理解、尊重、关

爱、公平、公正,是对 ta 人格的塑造和影响!做更好的自己,

努力向教育家方向努力。

(供稿:宋立栋  青岛第三十九中学)

20 青岛教育

第23页

科研

访学EDUCATION QINGDAO

多点“留白”给学生课堂

作为青岛市中小学教师科研工作站第 17 期学员,有幸参

加了为期一周的东北师大访学研修。访、研内容丰富而精彩,

我可谓备囊而往,满载而归。返程后,我对所学内容进行整理、

反刍、消化,印象最深的还是东北师大附中郝淑霞老师的讲

座。颇为认同她的观点:实现学科(课程)核心素养育人目标,

必须突破“教师 + 知识 + 课堂”的定式。一堂好课的标准不

可过多量化。过多的量化标准将束缚师生手脚,制约课堂灵动,

使课堂僵化刻板,影响核心素养目标的达成。

“不可量化”,并非没有标准和章法地胡乱出招,而是

在宽泛章法下的自由,更像是武林高手过招:有套路而又不

拘泥于套路,有章法而又不受限于章法,是对套路和章法驾

轻就熟基础上的自由发挥。当然这个“驾轻就熟”是以童子

功为起点而达到的一定高度。合抱之木生于毫末,能上出“好

课”需要从套路和章法开始练起,打好扎实的基本功,一步

步实现驾轻就熟和自由发挥,乃至于挥洒自如,“嬉笑怒骂

皆成文章”。继续修炼,到“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时候,

也就成为了“大师”。概言之,好课是起步于套路和章法的

更高层次,是基于套路和章法的个性自由。

以语文课堂为例,套路和章法颇多,诸如目标明确、重

点突出、以生为本、启发到位、自主学习、小组合作、问题驱动、

项目式、多元评价等等。恰是因为套路和章法太多,故而不

可拘泥;恰是因为套路和章法太多,故而需要“专项”做起。

去年我的一节“名师公开课”,从导入到探究,从文本

到拓展,自认为很完美。专家评课一语中的:“长处就是短处。”

此话似点穴一样直击要害,如庖丁解牛般切中肯綮。我的长

处是“口才”,是讲,是引经据典,是寻章摘句。而这些真

要在课堂发挥吗?不,长处就是短处,它恰恰是课堂的弊病。

《道德经》中“长短相形”也就是“长处就是短处”的

道理。对经典的理解不可只靠背诵,不然,则背得滚瓜烂熟

也还是辞藻堆砌;要将之融入实践,则是非曲直昭然若揭。

至此我忽然明白了它的实践意义,顿悟出“课堂要多点‘留白’

给学生”的妙处。

“几只蝌蚪画出蛙声一片,半片远帆绘就万斛离愁”,

其艺术价值在于留白外的想象空间。一堂好课的妙处亦与之

同,不说出、没点明,无限定的才能给学生更多的发挥空间。

硬塞、猛灌的说教传授都是说出的、点明的、限定的,到了

学生那里又有多大用处呢?我反复咂摸美国教育家哈·曼那

句话:“那些不设法勾起学生求知的教学,正如同捶打着一

块冰冷的生铁。”再回扣郝淑霞老师的观点,就是培养核心

素养必须突破“教师 + 知识 + 课堂”的惯例定式。

结合我的公开课《猫》以反思。由中央电视台的“人与自然”

栏目导入可谓切题准确,能否让学生去谈感受呢?课堂讲解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的道理,可谓增加了课堂的底蕴厚重感,

能否让学生去谈理解呢?“丑猫没想吃鸟,为什么要凝视它

们?”思维角度很发散,能否留出时间让学生进行思想碰撞

呢?“猫的寓意何在呢?”主题探究也算深刻,能否留给学

生充分的时间讨论呢?

这很多反问的答案如果是肯定的,那每一个反问就是对

我课堂的一个鞭笞。是我发挥了自己“口才”特长而占据了

课堂上更多时空,这种占据可不客气地说成是剥夺,因它本

该属于学生。剥夺和霸占的原因是自己在用自己的长处努力

去使课堂精彩,而不是让学生去演绎他们的精彩。要在课堂

上让学生去演绎他们的精彩,就需要多点“留白”给他们。

导入时留白,巧妙地给一些教材知识蒙上一层神秘的面

纱,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其尽快地进入学习状态;讲

解时留白,打开一扇窗,让学生欣赏一望无际的知识海洋,

让学生去寻找、去发现;阐释时留白,变自己的妙语连珠旁

征博引为学生的思考、感悟;情感分析留白,激发学生的学

习情感,促使学生自己去体验情感,积极探究;思维上留白,

引导学生进入“愤”和“悱”的状态,点燃学生探索的热情,

激活学生的思维;合作探究时留白,让思想碰撞思想,让灵

魂启迪灵魂。

留白不是空白,而是高明的艺术手法。培养学生核心素

养需要有留白的课堂,而有留白的课堂又需要老师从套路和

章法的基本功练起。从套路章法到驾轻就熟,再到自由发挥

挥洒自如,一步步提升便能上出“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

好课。

(供稿:赵华军  青岛市北中学)

青岛教育 21

第24页

EDUCATION QINGDAO

家校

协同

李沧区“一二三四”塑造家校社协同育人

新体系

李沧教体局坚持以“全环境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办

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从“学校教育、家庭培育、社会

共育”三个维度出发,不断推动家校社教育相互渗透、有效

衔接。融家校社三方之爱,建设适应儿童青少年健康发展、

满足多元育人需求的协同育人服务体系,擦亮李沧“爱塑未来”

共育品牌,引领家校社牵手奔向美好未来。

一、一套机制,塑管理与保障走向未来

建立健全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有效机制,制定并出台一

系列推进方案,如《李沧区教体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家庭、

社区沟通合作机制建设的通知》等 4 个工作方案、3 个专项

活动方案、两项督导考评制度,使工作推动有坚实的体制管理、

有坚定的评估途径,有完善的保障机制,从育人内容、育人

队伍及阵地建设、教育科研等多维度驱动家庭教育落实落地。

二、两个引领,塑学校育人教育走向未来

一是队伍引领。加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分层实施对校长、

项目组成员、班主任老师、全体教师开展家校沟通综合素养

和专业能力提升培训等活动,提升教师队伍家校沟通能力。

重视讲师团建设。成立区校两级家庭教育讲师团,李沧区中

小学家庭教育讲师团第一批成员 22 人、李沧区家庭教育指导

项目组成员 16 人,全环境立德树人家庭教育宣讲团 5 人,在

此基础上每所中小学均设一名区级家庭教育讲师团成员。

二是阵地引领。围绕“家长学校、三级家委会、家庭教

育服务站”开展阵地创建工作。全区 52 所中小学成立学校、

年级、班级三级家长委员会,区教体局在全市率先组织成立

了区级家委会。共有全国优秀家长学校实验基地 3 所;山东

省家庭教育示范基地 3 所;青岛市家庭教育示范中小学幼儿

园 20 所;青岛市家庭教育服务站 23 处;青岛市示范家长学校

12 所。今年以来组织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课活动 2700 余场、

三长见面会 52 余次、家庭教育服务站服务工作 127 余项。

三、三项沟通,塑家庭培育协同走向未来

一是多元沟通,畅通渠道拓宽路。扎实落实市教育局“三

长”见面活动机制,定期召开区级“三长”见面会。学校常

态化开展“三长见面会”、“走进家门口的好学校”“家长

每日驻校”“全民进校园”等活动。

二是有效沟通,家校共育不堵路。畅通家校沟通渠道,

设立“李沧教育惠民一码通”等家校沟通平台,通过平台信件、

网络问卷、电话调研、面谈沟通等方式听取家委会代表、家

长代表意见建议,及时沟通反馈,开展千名教师访万家行动,

拉近家校沟通的距离,形成家校协同育人的良好机制。

三是专项沟通,家校相伴牵手走路。通过发放《父母课堂》

杂志、开展“走进家门口的学校”“校长大讲堂”“校长向

社会述职”“全民进校园”“牵手两代 幸福路上”等专题活

动等形式,使家长不断了解、融入学校教育,引导家长依法

履行好家庭教育责任。组建由校长、中层干部、教师参与的

名师教育、政策宣讲团等全环境立德树人宣讲队伍,设立线

下招生咨询服务站,畅通 60 余部招生咨询电话,及时受理、

化解群众入学难入园难急难愁盼的问题。

四、四大措施,塑社会参与共育走向未来

一是全社会联动,构建协同育人一体化。学校积极与周

边社区和街道、各级宣传媒体、卫健部门、公安、交警、民政、

妇联、文明办、关工委等部门对接,建立共建共享的大数据

平台,邀请未成年人心理教育专家、家庭教育专家进行互动

式讲座,开展家庭教育指导与服务,为亲子共成长助力。

二是全社会征求意见,家长需求准确掌握。通过民情民

意学情调研,确保家长意见建议征集、办理、反馈形成闭环。

打造李语倾心——心理健康教育咨询热线,解决“真”问题。

三是全社会公共文化服务,调动资源优势。依托社会公

共文化资源如党史博物馆、纪念馆、图书馆、新时代文明实

践站等为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是全社会全媒体宣传,发挥各级媒介作用。充分发挥

各种新闻媒介优势,广泛宣传优秀家庭教育案例、优秀教育

者事迹、各校特色活动,为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

社会舆论环境。

(来源:青岛市教育局)

22 青岛教育

第25页

家校

协同EDUCATION QINGDAO

新时代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区域探索

家校社协同育人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

是加快发展高质量教育、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

求,事关青少年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发展和民族

未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家校社协同育

人,强调“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

并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

机制”的战略部署。相继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

促进法》、《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

等政策法规也为家校社协同育人提供了依据和保障。以此为

指导,各地积极探索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机制,凝聚协同育

人共识,汇集协同育人合力,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一、新时代区域家校社协同育人的问题审视

然而,受到内外部诸多因素的影响,当前区域家校社协

同育人工作的实践探索在不同层面上也面临着诸多困境和阻

力,只有厘清并正视存在的问题,才能明确前进的方向。

(一)政府联动机制不健全

在协同育人工作中,“育人”是核心、“协同”是关键、

“机制”是保障。各地在建立切实有效的家校社协同育人联

动工作机制、加强区域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整体性和系统性

方面有所不足。在履行好各自职能基础上,政府各部门如何

增强协同合作,如何以更加主动、开放的姿态参与到家校社

协同育人工作有待解答。

(二)学校主导路径未常态

学校是育人主阵地,在三方协同育人中起主导作用。然而,

当前学校在家校社协同育人中主导性作用发挥有限。一方面

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队伍专业化程度不强,受经验与能力

限制,部分教师无法及时恰当引导家长参与到协同育人工作

中;另一方面在推动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落地过程中,学校

缺乏实际的调研和具体可操作的工作方案,导致部分家长与

社会机构对参与协同育人实践的路径不清。

(三)家庭教育需求多样化

目前家庭背景多样化情况突出,家长社会阶层分布广泛、

对相关政策文件的了解程度及育儿理念能力差异大,常出现

亲师双方教育理念不一致、家庭教育胜任力不足、家庭教育

缺位及矛盾多等问题,给家校协同育人工作提出一定挑战,

需要思考如何为不同情况的家庭提供公平、均衡、普惠的家

庭教育指导支持服务。

(四)社会资源利用效率低

社会教育对儿童青少年成长至关重要,社会蕴藏着丰富

的育人资源,是其成长发展的广阔天地。校内外教育资源共

享互补是儿童健康发展的需要。然而,由于对“社”的理解

狭窄化和社会主体参与主动性、组织性不足,社会资源利用

率低,家校社中“社会”边缘化严重。

二、新时代区域家校社协同育人的路径突破

以问题为导向,在机制、队伍、课程、平台、保障五大

方面全面推进,探索区域制度化推进“五位一体”家校社协

同育人新样态,构建“政府发动、学校主导、家长主动、社

会推动”系统联动的家校社协同育人格局。

(一)多元参与,打造联动“新机制”

协同育人机制建设是信息畅通、资源共享、功能互补的

基础。市南区坚持政府主导,加强协同育人顶层设计,将家

校社协同育人纳入区域教育发展的总体框架,整合多部门职

能,构建全环境育人“新生态”。

加强协调育人统筹联动,区域层面,将家校社协同育人

纳入区十四五发展规划,部门联合印发相关政策文件,成立

区域未成年人保护暨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小组,各部门各司

其职,协调配合。局域层面,一是建立分层级的家校社全环

境育人指导服务基地,成立区级家校社协同育人指导中心,

中心与全区 11 个各街道办事处携手建立家校社协同育人实践

中心,各学校幼儿园与全区 50 个社区建立家校社协同育人服

务站,实现协同育人的全覆盖和全员参与;二是完善协同育

人指导模式,成立“三会”,即区域家庭教育咨政委员会、

区域家校社合作促进会、区级家委会,全方位支持指导,不

断提高区域全环境育人效能。

(二)建强队伍,汇聚育人“新力量”

建设家庭教育专业队伍梯队。系统规划构建区、校两级

青岛教育 23

第26页

家校协同 QINGDAO EDUCATION

EDUCATION QINGDAO

家校

协同

家庭教育名师、指导师和骨干教师三大岗位体系,畅通全链

条家庭教育教师成长路径。成立区级名师工作室,每个年级

配备 1 名专兼职家庭教育指导师,为不同成长阶段教师提供

相匹配的政策支持。

优化“五团”队伍建设。建设区级全环境育人家庭教育

宣讲团、区级名师专家宣讲团、区级家庭教育指导团、社区

家庭教育志愿者团、家长职业讲师团,全方位各层级开展宣

传教育活动,为家校社协同育人提供有力支撑保障。

探索新教师培养模式。依托省级家庭教育志愿者、名班

主任,区级家庭教育兼职教研员等导师团队,实施“通识课—

家校沟通课—班级管理”模块化课程,通过“理论指导 + 情

景演练 + 经验提升”的培训方式提升新教师家校社协同育人

水平。

(三)赋能家长,完善课程“新体系”

加强各级家长学校规范化建设,形成以区级家长学校总

校为统领,各学校家长学校为主、街道社区家长学校补充的

工作格局。

构建十二年一体区域家庭教育课程。召开家庭教育课程

研讨会,推进“区域—学校—年级”全链条家庭教育课程的

研讨和实践,依靠区域教研部门、专家等资源,构建十二年

全学段一体的区域家庭教育课程,课程分为期初衔接课、期

中导引课、期末提升课三类基本课型,三种课程每学期至少

1 课时,每学年不少于 6 课时。

探索校(园)本家庭教育课程体系。结合各学段身心特点,

幼儿园重点把握入园适应、营养保健等主题,小学重点把握

幼小衔接、习惯养成、安全教育等主题,初中重点把握初中

适应、道德情操、青春期教育、生涯探索课、自我救护等主

题,开展衔接式、序列化、个性化课程;同时根据本校实

际,开设不定学时特色课程,组建学年“6+”家庭教育课程

体系。

提供个性化自我提升课程。一是上好家访育人课程,实

施“八进”家庭指导,为学生和家长提供全面“一对一”精

准家庭教育服务。二是提供线上自修课资源。以青岛市“幸

福路”家庭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市南家校合作平台为依托,

充分利用家庭教育优质课、公开课等家庭教育课程资源,满

足家长个性化、即时性的学习需求。三是开设“相伴最优成长”

暑期课程,立足区办实事重点项目“护航少年儿童身心健康

成长行动”,创新全环境育人模式,2023 年暑假以学校名师

专家为主,社会力量为辅,围绕科学家教、心理健康、衔接

教育、感觉统合四大主题,以主题讲座、工作坊、读书沙龙、

沙盘辅导、体育活动等丰富形式,组织 6 周共 60 节课,线上

线下惠及全区家长,家长反馈满意度达 100%。

(四)聚集资源,丰富育人“新平台”

以儿童为中心,建立家校社常态化沟通机制,协同共治,

共同营造“最优”成长环境,构建学校治理新格局。

常态协同共治。一是创新开放校园,将 2 月至 5 月设为

“相伴最优成长”校园开放季,形成了“走进教室,同堂共议;

走近学生,同乐共行;走进学校,同育共享;走近区域,同

研共进”的校园开放活动体系,家校共同参与孩子的教育过程。

二是每季度召开三长见面会,开展“学情会商·学情面对面”

活动,探索创新区域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实践路径,为推动

教育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整合各方资源。一是开展“十大主题百条路线”亲子实

践课程。结合区域 150 余所社会实践教育基地情况,组织家

长联合开发社会实践课程,常态化开展共读、劳动、节庆、

公益、体育等主题亲子实践活动。二是在街道家校社协同育

人实践中心及社区家校社协同育人服务站开展每月一主题,

政策宣讲、育子讲座、亲子实践、衔接讲堂等丰富多样的活动。

三是开展八个百分百进校园活动。确立百名将军、百名冠军、

百名博士、百名道德模范、百名劳模、百名艺术家、百节研

学课程、百个实践基地,八个百分百进校园实施路径,全力

推动区域教育优势整合。

(五)夯实保障,营造服务“新样态”

完善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市南区家校社协同育人工

作机制》《市南区街道家校社协同育人实践中心、社区家校

社协同育人服务站规范化建设标准(试行)》等各项工作制

度。建立“相伴最有成长成长”平台。建设了区域“成长之

家”网站、区域家长委员会微信平台和市南区家委会工作网

站,加快打造“线上 + 线下”一体式综合服务平台,以数

字化手段提升家庭教育服务效能。完善经费保障。将区家校

社协同育人工作纳入财政预算,将“护航少年儿童身心健康

项目”纳入区办实事,各学校幼儿园均设立家校社协同育人

专项经费,切实保障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开展。加强督导评

估。将协同育人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对学校(幼儿园)年度考

核、干部评优、教师绩效考核的指标,常态化开展视导督查

工作。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

部分,以家校社协同育人“大教育观”理念、现代化终身学

习理念、生态系统论思想为指导,探索各主体内部的整合互

补,打破育人时间空间主体壁垒,实现“时时处处人人是教

育”,立足区情,突出特色,全力打造区域家校社协同育人

品牌,方可走出“家校社政”共同推动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区

域路径。

(供稿:林  琳  青岛市市南区教育和体育局)

24 青岛教育

第27页

家校

协同EDUCATION QINGDAO

以成长为原点  家校社共画育人同心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颁布实施,进一

步明确了学校、家庭和社会要承担起共学、共教、共管育人

合力的担子,培育国家和民族需要的时代新人。青岛金门路

小学秉承“爱”的育人文化,立足每一个孩子终身发展,盘

活家长学校,规范家校管理,协同家长委员会和社会资源,

开辟“家校社共育”路径,共同画好育人同心圆。

一、家委会“建”起来,家校心桥“连”起来

学校坚持不断完善家委会建设,让家委会成为学校教育

改革的参与者、教育资源的开拓者、教学行为的监督者、家

校关系的协调者和学生良好成长环境的创建者。

1. 规范三级家委会,系牢家校连心桥。学校注重规范

家委会建设与管理,使其成为学校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

主监督、社会参与的重要平台。每年 9 月,为期一周的班

级、年级、校级三级家长委员会改选工作隆重而有仪式感:

由上一届家委会主任进行工作述职,各班级民主推选班级家

委会,各年级民主推选年级家委会。在每届校级家委会换届

大会上,还将依据规范办学和民主管理等需求,推选出校级

膳食委员会成员、学术委员会成员、安全督察团成员、心理

委员会成员、家校社实践活动策划团成员等。聘书在手,责

任在心,家校站在了同一圆心点,为了共同的育人目标携手

履职。

2. 授权家委会责任,共克难双奔赴。学校充分发挥家委

会作用,打开家校围墙,不断指导和完善家委会驻校办公职能,

授权家委会参与了部分攻坚克难项目,解决了多个办学中的

难题,家委会的主人翁意识更强了。比如,2021 年夏天,针

对回迁新校舍家长普遍担心的室内空气质量问题,学校赋予

校级家委会责任与权力,组织开展了空气质量监测,全程公

开并公示,赢得家长信服,助力回迁工作顺利完成;为满足

部分家长对多样化课后服务托管的需求,学校委派校级家委

会组织第三方意向招标机构的实地走访、排查与现场招投标,

引进学生们喜爱、家长们认可的第三方课后托管资源,同时

安排家长每周三和周五下午轮流入校监管,促使新引进的第

三方托管很快步入正轨。

二、家校沟通“热”起来,真诚服务“暖”起来

高质有效的家校沟通,才能使教育合力最大化。不断优

化家校协作方式,才是促动孩子全面成长的最佳路径。

1. 校长会客厅,家校沟通一“见”通。每天清晨,校长

会风雨无阻地坚守在校门口迎候师生,这种与师生、家长间

温暖的问候和会心的微笑,就是最亲切、最亲近的交流,校

长就在这里,随时可见可沟通。校门口的校长公开电话随时

相约有需求的家长来会面,每月至少一次的校长会客厅,

深入沟通获得最大共识、理解与合作,往往是一见面问题便

不见。

2. 携爱家访暖心,关爱成长共情。疫情阻断不了沟通,

家访传递爱的讯息。几年来,学校坚持组织老师开展线上家访、

见面约谈、实地走访等沟通形式,“爱在家访路上”的“三带给、

两带回、一台账、一回访”行动,把教育政策、关心关爱和

智慧指导送入一个个家庭,把成长需求和家长诉求带入家校

共创的一个个美好育人情境中,暖心温馨,相伴成长。

3. 校园深度开放,相伴最优成长。学校主动邀请全体家

长走进校园,体验课程,亲历活动,参与互动,实施全面立

体的深度参与,让家长亲身体验和感受孩子在校的学习与生

活,从而了解教育,理解孩子,增强信心,引领成长。坚持

落实“家长驻校活动八个一”,即一次听课体验、一次深入沟通、

一个班级建议、一次安全检查、一次活动体验、一顿午餐品尝、

一次亲子互动、一次驻校感悟,让家长在校园“遇”见成长

的美好,在课堂“预”见孩子的未来。

4. 家长讲堂行动,亲子共育行动。家长讲堂是我校家校

共育的常态课堂,在每个重要的节日课程,校园里都会有志

愿家长入校的身影。比如,三月份学校承办的市南教体局“最

是书香”读书行动暨校家社协同共建“书香社区·书香校园·书

香家庭”启动仪式上,34 位家长受邀走进“亲子阅读大讲堂”,

为孩子带来阅读指导、经典分享,书香四溢,温情流淌;校

园戏剧节、语文节、数学节、科技节、艺术节、始业课程、

青岛教育 25

第28页

家校协同 QINGDAO EDUCATION

EDUCATION QINGDAO

家校

协同

毕业课程……爸爸妈妈们开讲的“亲子大课堂”“职业体验

讲堂”等场场掌声雷动;学校首批招募的 15 位“志愿服务公

益讲师”,每周坚持不懈把精彩的走班选修特色课程送进校园,

极大丰富了学校课程资源。

三、家长学校“学”起来,主动成长“动”起来

家长学校是给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的重要阵地,学校

注重提高家长学校建设水平,充分发挥家长学校作用,带领

家长更加主动、更加自觉地提升家庭教育能力。

1. 满足家长需求,建构课程体系。新时代的家庭教育

对父母的素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要求。学校科学统筹

规划,在“爱”的文化引领下建构“爱的家长学校课程体

系”,关注不同年龄段家长、不同家庭环境家长的需求,建

设出台了以促进学生素养成长为核心的“家长学校四大课程

群”:“通识课程群”带领家长了解教育政策、学校教育目

的、校园文化认同、亲子沟通、孩子社会性智能以及心理健

康等;“拓展课程群”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育人环境、

改善家庭功能等相关家庭生活方面的指导,如《如何隔代养

育三代共赢》、“爸爸课堂”等;“个性化课程群”主要解

析成长问题,带给家长直面不同年龄段成长问题的有效指

引,如学校每周二下午签约的心理专家做客校园随时为有需

求的师生、家长带来个性化心理课程;“沙龙课程群”,主

要针对部分家长需求给予相应指导,如为毕业典礼演出献艺

的家长艺术沙龙、推荐家长同读《正面管教》并组织读书沙

龙等。

2. 教师素养提升,专业指导有底气。家长学校最重要的

指导者是学校的教师,提升教师团队家校育人素养,教师育

人才更有底气,家校合作才更有效。学校邀请家庭教育专家

带来的“运用系统理念指导家庭教育”“如何让家长感受到

我们对学生的关注和期望?”等方面的培训,不仅带给老师

们策略和技巧,还带给大家面对家庭教育问题的换位思考和

积极的行动与从容的心态;邀请区家庭教育教研员指导家庭

教育学科教研,为学校家庭教育学科研究指引方向;鼓励全

体班主任开设家庭教育指导课,在区域率先执教家庭教育“五

步教学法”示范公开课,吸引家长像学生一样参与话题探讨

与互动,改变观念,收获方法;组织首批 34 位教师历时两年

完成了“家庭教育指导师”初级培训,进一步夯实了家庭教

育师资队伍。

四、课题研究“带”起来,家校社课程“连”起来

家校社协同育人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

学校以科研课题为引领,积极建构家校社协同的良好育人

生态。

1. 家校社协同育人课题引领目标方向。学校坚持以山东

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家校社协同互动的综合实

践活动课程体系建构研究》和青岛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

划课题《家校社协同互动的场馆课程建构研究》为引领,打

破课堂、家庭与社会实践应用间的顽固壁垒,从学生的真实

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建设家庭、

学校、社区协同互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以此激活并

运用好社区育人资源,营造未来公民成长所亟需的大育人场,

让核心素养中“社会参与”等内核目标得以落地。

2. 以场馆课程搭建校内外连接的课程体系。学校以场馆

课程为切入点,围绕五育目标建构“德润”“智创”“体健”“美

悦”“劳趣”五大课程群。在充分挖掘国家课程各学科特点

和优势的基础上,将不同学科的概念、内容和活动等整合在

一起,提供不同学科的思想和方法,在老师和家长的带领下

走出校园、班级,走进场馆、走进自然、走进社会,到青岛

奥帆博物馆、青岛书城、市南图书馆、地震台、农商银行小

鲸鱼银行、青岛地铁高雄路站等开展探究实践学习,把学习

从一本本课本和解题变成整合了的、具有趣味性与实践性的

生动课堂,让学生在具体真实的情境体验中理解知识、活学

活用。

3. 建构家校社协同评价体系。2020 年学校引入了智慧评

价平台,开启数字化评价改革的破冰之旅,深入践行《深化

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为每个孩子建立专属的智

慧评价端口和个人账户,通过“智慧评价”平台,全景式捕

捉、写真式描绘画像,有效地反馈学生学习、发展的完整状

况。2022 年 9 月,学校牵手街道社区和银行工作人员,共同

启动校园“小金鱼成长银行”,将银行运作理念引入学生成

长评价中,授予每个孩子一本“成长银行”存折,每天通过

进步与收获积攒“成长基金”,并将线上评价和线下评价的

积分都存入到存折中,学生能用积分兑换场馆课程券,也能

到小金鱼超市兑换需要的学习用品,还将在成为“银行大客

户”后获得各级荣誉证书,让评价激活成长,实现自主发展。

学校同时在小金鱼银行存折里设置“家长学校积分版块”,

由孩子带动家长参与家长学校的培训学习,储蓄兑换积分,

将爸爸妈妈与孩子的成长牵系在一起,亲子共积分,亲子共

成长。

最好的教育是家校社携手共育,最好的成长是家校社携

手共成长。我们将继续坚持以每个孩子的成长为原点,在富

有意义的探索与实践中,共画家庭、学校、社会同频共振、

齐心育人的同心圆。

(供稿:杨  红  青岛金门路小学)

26 青岛教育

第29页

家校

协同EDUCATION QINGDAO

家校携手做最佳合伙人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基础,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家庭

教育的质量水平直接影响着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推动

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是形成“教育合力”的有效措施,是

促进“最优成长”的重要途径。

一、顶层设计四大贯通,建立协同育人机制

一中市南分校充分发挥集团化办学优势,实施小初高

十二年贯通培养,通过学段贯通、学科知识系统贯通、教师

跨学段贯通、家校社系统贯通等“四大贯通”行动,实现“三

个转变”:即教育价值追求转变、育人方式转变、评价方式转变,

以此实现基础教育优质资源扩容倍增,办老百姓家门口满意

的优质学校。

1. 架构三级家委会工作网络。校级、年级、班级三级工

作网络共同构成一个广大家长参与教育工作的网络,从组织

上保障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权利。各级家委会主任均由在校

学生家长代表担任,体现了家长在家委会中的主体地位,有

利于在学校民主管理中进一步发挥家长作用。家长积极主动

参与学校管理、教学、督导评价等各个方面,进一步保障家

长对学校教育的知情权、监督权、评议权和参与决策权。

2. 建立开放办学机制。开展校长会客厅,针对学生体质

健康、课间活动时间调研、课后服务、“双减”等为家长答

疑解惑、进行育子方式方法的引领。选派初三家长参与市南

区招生政策说明会,成为特邀家长记者,成为招生政策的班

级代言人,使更多的家长了解中考政策,从而减少家长的焦虑。

3. 常态问题闭环管理。学校结合实际,通过“校长信箱、

校长会客厅、家长驻校办公、公开热线、家长座谈会”等多

种形式听取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建议,落实家长诉求,确

保家长意见建议形成“广泛收集问题—及时沟通—立即解决—

迅速反馈—跟踪落实”闭环管理,扎扎实实解决家长关注的

痛点、堵点、难点问题,提高家长对教育工作的支持力度。

二、三大途径全面开放,促进彼此了解沟通

1. 走进教室,同堂共议。家长走进教室观摩常态教学,

了解教师在备课、作业批改、个别辅导等方面的工作,了解

学生日常在校学习状况。家长与班主任、任课教师交流学生

学习情况、生活情况,使家长明确要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发

展个性特长需要家校一起共研共判,同心同力。

2. 走近学生,同乐共行。学校邀请家长进学校参与“体

育节”活动,设立亲子运动项目,邀请家长为获奖学生颁奖。

邀请家长参与“读书节”活动,为踊跃捐书的家长颁发奖状。

邀请家长中的牙医大夫、眼科大夫到校为学生们开展家长课

堂,向学生们讲解如何保护牙齿、保护视力,充分发挥家长

的专业优势,丰富学生职业生涯指导课程资源。

3. 走进学校,同育共享。学校本着开门办学、公开办学

的原则,向广大学生家长、社区全方位展示校园风貌、办学

理念、课程设置、师资水平、师生风采和校园文化建设,向

家长展示学校教育教学取得的丰硕成果。我们在招生工作中

制作宣传片广泛宣传学校。我们到学校、到幼儿园进行宣讲,

讲招生政策、讲教育理念、讲学校发展。我们联系社区,邀

请社区到学校参加活动,及时向社区发布各种信息,让社区

居民了解学校、了解教育。

三、专业引领育人指导,成为共同愿景合伙人

针对毕业年级,依据家长的具体需求,开设了不同层次、

不同需求的家长课堂,为家长答疑解惑。积极引导家长参与

青岛市教育局组织的全国家庭教育宣传周青岛家庭教育论坛

暨“家长大课堂”活动,了解学习考前教育孩子的方式和方法,

关注学生心理,提升育子水平。全体家长聆听家长开学第一课,

为学生顺利融入新环境提供家长指导。

四、评价激励正向引领,树立新时代家长形象

组织各班进行智慧家长评选,促使家长重视家风建设,

审视自己的育子方式方法,对家庭教育提升起到了积极地推

进作用。以智慧家长评选打造尚德崇文、行为示范、尊师重教、

严慈相济的新时代家长形象。

未来,一中市南分校将坚持家校社合作实践创新,逐步

完善长效运行机制,携教育合力,相伴学生最优成长。

(供稿:郭文雯  青岛第一中学市南分校)

青岛教育 27

第30页

家校协同 QINGDAO EDUCATION

EDUCATION QINGDAO

家校

协同

全环境家校社协同育人创新探索

全环境立德树人的教育背景下,教育要回归本质,才能

给儿童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2022 年初颁布的《家

庭教育促进法》为我们明晰了家庭教育发展的方向:以人为本,

立德树人,不断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着力培养德智

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勇于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

学校,在家庭新教育中应该处于怎样的位置,发挥什么样的

作用?如何促进家校社协同共育?立足于我园实际结合教育

大背景,探究凝练富有特色的家校社共育新方法、新模式、

新流程,开展协同育人和家庭教育指导的创新实践与探索,

实施“沁润式”家园共育共促幼儿全面健康的发展。

“沁润式”家园共育是将“游戏化、趣味化、专业化、

特色化”等幼教特点,透过家园窗口渗透浸润式的传递给每

个家庭,彰显了教师与家长亲密伙伴式的合作关系,达到家

校社真情沟通。通过“沟通-交流-合作-分享”的途径,

最终达到“理解-信任-满意-互育”的家校共育目的。在

全环境立德树人背景下,结合家校社存在的现实问题,着力

探索一条适合我园发展的家校社共育之路。

一、沁心管理,打造共育梯队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和

青岛市家校社协同育人质量提升行动计划(2022-2024 年),

不断完善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细化家校社工作系列流程标

准,打造家教梯队,层层管理,多元帮扶,育人辐射,拓宽

家庭教育的实施途径,达到家校社共育、资源齐共享的效果。

1. 多层梯队,优化家校社联动共育场

我园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组打造了三个梯队:以市、区

家庭教育和学前教育专家组成的引领梯队;以园长为“组长”,

副园长为副组长、园长助理为“总协调员”,班主任为兼职

家庭教育指导教师的实践梯队和以园级三委会,街道社区和

共建单位共同组成的联动梯队。三个梯队相互协同合作,形

成教育合力,共同打造我园专业型的家校社指导团队,优化

家校社联动共育场。

2. 多元帮带,形成育人导师辐射圈

导师帮带:发挥名师引领作用,凸显家庭专业教师指导

的主体性,实现自我意识与团队合作的双重性。家长帮带:

挖掘中、大班具有先进育儿理念和优秀实践策略的家长,与

新入园小班家长牵手,共享育儿经验,在互动交流中,提升

小班家长的科学育儿能力。多元帮带让教师间、家园间、家

长与家长之间形成育人辐射圈,架起无障碍沟通平台,促多

方达成教育共识。

二、沁心开发,规范课程体系

1. 从“沁”出发,规范课程体系

按照“理念引领课、必修课、自修课”的基本分类,梳

理具有我园特色的“沁润式”家庭教育课程体系。“理念引

领课”沁理念——“必修课”沁策略——“自修课”沁实践,

针对家长需求,分不同时段、不同年龄、不同话题展开,满

足各类家长从理念更新、通识培训到个性化学习的多种需求,

引导家长全面学习家庭教育知识和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

2. 以“沁”领学,落实课程实效

实施中班主任为家庭教育授课主体,通过专题培训,帮

助班主任率先掌握家庭教育课程“五步教学法”。从“视频导课、

问题研讨、课堂总结、家庭作业、微课巩固”五方面,“沁心”

解决家园中的关注点、问题点、矛盾点。巧借家教书籍和“幸

福路”平台家教信息,让教师将科学育儿理念进一步沁化于心,

在课程实施中,“沁入”式专业引领,做出家长所期盼的专

业教育,让课程实效落地。

三、沁心策划,吸引家长走进课程

1. 环境教育初体验:开放的环境、自然的环境,能让幼

儿更放松、更快乐。充分发挥环境优势,周周都有惊喜、环

环有童趣,到百花苑游戏、到汇泉广场自行车驰骋比拼,看

着孩子们欢笑的身影,家长们理解了环境课程的趣味化;通

过与老师们的沟通交流,家长们理解了环境课程的无痕化;

通过育儿方法的策略分享,家长们互相取长补短,理解了环

境育人无处不在。

2. 环境育人登山日:走进自然环境的登山日活动,小鱼

山、炮台山、青岛山、信号山,每一座山头都留下了孩子们

28 青岛教育

第31页

家校

协同EDUCATION QINGDAO

欢乐的足迹。在家长的参与的过程中,在社区的保驾护航中,

引领家长和孩子们在登山课程中真正理解“大自然、大社会

是我们的活教材”。感受自然环境之美,感受人文环境之博,

感受教育环境之智。

3. 家社助力走进课程:通过“引进来”与“走出去”相

结合的方式,让社区不同岗位的人员在驿站中发挥作用。幼

儿园还走进社区进行“新生入园政策宣讲”“幼小衔接教育

指导”工作,对社区内特殊家庭提供心理辅导和家庭教育指导。

家长和社区资源的有效助力,拓宽了课程的实施途径,丰富

了幼儿园的课程资源,填补了教师在相关领域知识的空缺,

也达到了家校社共育、资源共享的效果。

四、沁心精选,家长学校有侧重

1. 家长课堂,凸显年龄特点

家长课堂内容根据小、中、大三个阶段幼儿的年龄特点,

突显“阶梯式、特色化”组织特点。小班组采用:“体验式”

家长课堂,围绕小班幼儿年龄特点介绍幼儿园生活、游戏、

环境、课程的预设,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理念。在中班:

采用“访谈式”,围绕“良好习惯培养方式”的话题,引领

家长学会观察了解孩子的需求。大班则采用“大小联盟”的

方式,引导家长从自理能力衔接、心理适应衔接、学习习惯

衔接等方面。年龄特点明显的家长课堂主题,能充分发挥家

长学校在家庭教育工作中的引领作用,让家园合作育儿的主

渠道变得更加通畅。

2. 家长沙龙,小群体的大转变

通过观察幼儿,分析、了解各类家长的育儿问题和育儿

心理需求,聚焦家长的困惑,创意策划了“茶议时光”活动,

针对问题精准施策。在一次次的沙龙活动后,家长关注自己

的榜样作用,孩子规则意识更强了;家长关注细节了,孩子

更有礼貌了……搭起了家园沟通的平台,家园携手共商良好

的育儿方法、共享和谐的育味时光。

3. 专家助力,育儿理念更丰实

专家是我园家长学校的有效助力,每一次的家长课堂活

动都会有专家的指导、每一次的提升都会有专家的助力。不

定期聘请教育专家走进园所开展大型家长学校讲座,以满足

家长的育儿需求。专家助力、家长资源的有效补充,为大家

拓宽了视野,丰富了家长学校的资源,填补了教师在相关领

域知识的空缺,也达到了家园共育、资源共享的效果。

五、沁心创意,家长工作有新意

1. 一信一带,乐享私人订制

一封真诚沟通的信函、一位童真的小小邮递员,架起了

教师与家长无缝沟通的桥梁。教师将幼儿在园生活情况、家

长育儿困惑、育儿经验、引以共鸣的教育思考,落于纸面,“一

信一带”沟通渠道应运而生,特有的私人订制让家园沟通全

覆盖,成为家园共育的珍藏品,它记录下孩子童年的美好时光,

成为教师、家长互送的“珍贵礼物”。

2. 一手一册,分享真情教育

家长学校的活动怎样面向全体有实效?教育理念、育儿

知识、保健专业等理念怎样指导更便于家长理解? 针对以上

问题我园教研组进行了深度思考,以“清晰明了、实用便捷”

为准则,特汇了“一手一册”《亲幼衔接,轻松入园》、《良

好习惯、助力成长》、《幼小衔接,共享快乐》、《成长的脚印》

等家园联系“一手一册”的教育读本。建立原创电子版《家

园共育资料库》,供家长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和发展需要进

行随机查阅,为家长提供便捷的家教引领文化支持,让一人

阅读分享给一个家庭、让一个家庭人人共享,让教育涟漪慢

慢扩大至整个社会。

3. 一事一议,共享家园漫谈

为让家长、社区更好地参与幼儿园的管理、教育等工作,

我园通过学期初的“说说您的心里话”问卷调查和学期末的

社会满意度调查,了解家长的心声,针对家长需求,我们开

展了聊一聊“咱文幼家里的事儿”家长会活动,教师也将幼

儿在园的每一个活动环节用情景剧的方式向家长展现,让家

长真正理解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一日活动每一个环节

都会充满游戏性。

4. 一食一品,尽享美食之趣

发挥部分家长热衷美食制作这一专长,成立美食项目组,

每月由教师和家长轮流推荐新菜式,请大家一食一品,诚恳

的讲出不足、提出建议。针对个别挑食的孩子,有针对性的

为偏食幼儿推送美食创新花样,让旧菜换新颜。美食建议、

快手操作等简便易行、具有创新思维的营养搭配餐或是游戏

性强的进餐指导方法一一送到家长面向。

结合家长、社区不同的需求,“沁润式”家校社共育服

务项目推新:“好家风”、“好家教”、“家长朗读者”、

“文幼知心窗口”、“沙龙式教育漫谈”等高质量、显精致

的项目推出,深受家长欢迎,优质的教育理念透过家园窗口

传递。

家校社相互尊重、互相支持,携手同进才能达到共赢,

将家校社育人目标聚焦全环境立德树人、聚焦幼儿的发展、

聚焦教师的成长、聚焦家长教育理念的跟进,并将做实落地。

“沁润式”家园共育,家校社共绘同心圆,我们的孩子定会

是家校社共育的最大赢家。

(供稿:张  玲  姜文文  青岛市市南区文登路幼儿园)

青岛教育 29

第32页

家校协同 QINGDAO EDUCATION

EDUCATION QINGDAO

家校

协同

行思悟进  家校共育  助力成长

孩子的成长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家庭是

教育的起点,在孩子一生成长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

是教育的关键,为孩子成为社会人提供能力保障;社会是教

育的有力支撑,也是检验家庭、学校教育是否成功的重要场所。

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建立健康

和谐的家校协作共同体,为孩子的成长营造更广阔的蓝天,

为家长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一、反思教育的背景

1. 家庭教育的困惑。面对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家长脸上

的愁容变多了:一方面,孩子拒绝沟通,强词夺理爱顶嘴,

不愿意和家长交流;另一方面,家长想了解孩子却无从下手,

着急焦虑却束手无策,于是有的家长就迁怒于学校和老师……

2. 班级管理的困局。面对青春期的孩子,班主任的困惑

也越来越多了:班级按下葫芦起来瓢,总有处理不完的问题,

超过 80% 的精力总是要放在那些 20% 的孩子身上。他们或

许是无底线无顾忌;或许是习惯养成问题,自己都不知道自

己哪里错;或许也想认真读书,可是怎么也找不到学习的兴

趣和动力……

如何科学地引导家长和孩子沟通?如何高效引导孩子改

正一些坏毛病?如何能让他们从问题中得到启发,健康快乐

成长?家访、家长会、家长教育大讲堂、跟家长谈心都是常

用的形式,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和作用,但面对青春期的孩子,

这些还远远不够。吾日三省吾身!反省促使自我诫勉,见贤

思齐,将反思教育引入到家校共育和班级管理中,或许会带

来让人惊喜的变化。

二、反思教育的实施

1. 精心设计反思本。结合学校“反思育人”德育课题,

通过班会、家长会等跟学生和家长一起学习领会反思教育的

精髓。学生和家长集思广益,给反思本命名为《行思悟进》,

封面上设计班徽、姓名、班级等信息,扉页上设计班名、班训、

班级愿景等彰显班级文化的元素,让学生时刻感受到班级的

文化引领。最后由家委会完成反思本的印制。

2. 学生“行思悟进”。班主任利用班会课,向学生们介

绍反思教育的意义,明确反思内容。每天下午暮会时间,学

生针对一天的学习生活,寻找自己更好的发展标准和方向,

写下自己的感悟。通过《行思悟进》本的使用,让学生深入

内心正视自己,在反思中努力提升自己。小小的本子上记录

着孩子们的心声:有对自己不恰当行为的懊恼,有改正问题

的决心和方法,有跟家长、老师说的悄悄话……每一句话、

每一个行动都充满了对未来更好自己的鼓励和期待,满满的

正能量!在每天与自己心灵进行对话的过程中,静下来梳理

一天的生活,提醒自己哪些方面应当做得更好,不断矫正自

己的语言和行为。写好的反思本带回家跟家长一起交流分享。

3. 家长“行思悟进”。利用家长会,班主任指导家长使

用《行思悟进》本。家长每天晚上翻阅反思本,及时了解孩

子的思想和学习生活,也写下自己的感悟和反思:有对孩子

的鼓励、支持和理解,有对孩子取得成绩的欣喜自豪,有对

孩子提到的一些事情的看法和见解,有看到孩子为主动改正

问题所下的决心和采取的方法而感到震撼欣慰,有孩子体谅

父母不容易而下决心不让家长担心的感动欣喜,更有家长写

下自己的无助和苦恼,甚至向孩子求助时收到的孩子的点赞

和祝愿……小小反思本,容纳了太多太多亲子间令人感动的

瞬间,让家长了解孩子,也让孩子了解家长每天的生活,增

进彼此的感情交流。时间宽裕的家庭,每天可以拿出一点儿

时间来交流,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策略,共享“温情时刻”。

4. 班主任“行思悟进”。班主任用心做桥梁,关注指导

家长和学生,每天早上都会在班里阅读学生家长们的反思,

写下鼓励的话,给学生们一些信心和认可,给家长们一些支

持和指导。读到优秀的反思与感悟,碰上时间合适,会第一

时间与学生分享,让全班同学共思共悟共学共进……

近一年的“行思悟进”,学生家长写下了每天的点点滴滴,

厚厚的很多页,每个月的最后一天我们都会进行一个保留项

目:学生们写好每个月的反思总结后,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

开“亲子反思家庭会”。爸妈和孩子一起来谈谈这一个月的

30 青岛教育

第33页

家校

协同EDUCATION QINGDAO

感受,找到优点巩固坚持,找到不足寻找解决策略,畅所欲言,

共同探讨,家校共育……

三、反思教育的成效

在实施反思教育一年的时间里,学生和家长均发生了可

喜的变化:学生遇事会尝试向内寻找原因;家长遇事不再失

控不再焦虑,而是自觉地去反思去沟通去解决问题。随着孩

子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丰富,有的父母也觉得原有的知识不

够用,于是为了提升沟通能力,父母也逼着自己开始读书,

陪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渐渐地,家庭的学习氛围、亲子

关系、沟通能力都越来越好,幸福感越来越强。

1. 反思促进学生自我教育

德育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

通过反思教育,学生静心思考每日思想行为,真正把思维过

程还给了学生,提高学生自我反思能力的同时,发展了学生

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这是学生管理追求的更高层次目标。学

生们在一年的反思中,都感受到了反思的魅力,惊喜地发现

了自己的进步和变化。学生们的反思本上有这样的语段:

反思让我避免遗忘,不再犯同样的错误,以前的我“好

了伤疤忘了疼”的这种事情常常发生,现在每天的反思让

我不断反复强化,形成长期记忆,不再犯同样错误。

反思能让我及时发现自己的问题,我现在上课不再走

神、作业质量越来越高、愿意主动跟家长老师沟通交流,

现在的我每天都充满信心,成绩提高了很多。

我每天写反思日记,能很好地改善情绪,能让我很快

地将不愉快经历分解,回味愉快的经历,这能给我一种从

来没有的积极性。

这一年,我和爸爸妈妈的关系超级棒,他们比以前更

能理解我,不再拿家长作风控制我,我越来越喜欢家里的

氛围了,我也改变了很多……

2. 反思促进班级成长进步

在思考中观察,在记录中成长;在交流中理解,在反思

中进步;在展示中借鉴,在共享中提升。一年的反思教育,

班级内部形成了良好的学习风气,能够互相竞争、共同讨论、

互相帮助,班级的学习氛围得到极大提升。班干部自主组织

晨读、自习课,带领同学们进行有效的练习复习,同学们的

学习积极性借助这种良好的氛围不断加强。各种学习习惯的

养成促使所有同学们都能做到课上认真听讲思考,课下认真

实践拓展,及时修正自己的行为。班级的卫生、纪律、团队

活动及文化建设都越来越好,在各项评比中均获得优异的成

绩,班级进入了良性循环。

3. 反思促进家校和谐共育

《行思悟进》本作为家校共育的载体,在家校沟通中架

起了有效的桥梁,形成了教育合力:它不仅可以指导家长针

对孩子的反思开展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还可以引导家长从

孩子的反思记录中观察孩子成长中的问题和内心的需求,及

时给孩子帮助指导。一年来,家长们在教育孩子的同时,自

己也有了很多的改变:

从居高临下到平等民主——亲子关系的转变。以前家长

作风严重,孩子只有听话的权利没有与父母对话的自由。现

在的家庭关系已经从“听话”转变到了“对话”模式,家长

和孩子之间可以很好地民主平等地沟通交流。以前对孩子一

味的溺爱表扬,现在会更加注重正向激励,把“你真聪明”

改为“你真努力”,把“你真漂亮”改为“你努力的样子真美”……

从单向沟通到双向互动——教育方式的转变。以前沟通

方式是单向的,家长要求孩子:我说你就得听着、我训你就

得忍着、我打你就得挨着……现在家长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

想法,并且能给予鼓励和支持,有意识地和孩子互动,有时

还会向孩子学习。

从甩手学校到家校共育——教育观念的转变。从前家长

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就万事大吉了,有啥问题都是学校的责

任,孩子好不好都是老师的责任。现在意识到孩子最重要的

教育来自于家庭,家长要学习教育理论掌握教育方法,积极

参与孩子教育,陪伴孩子成长。

从只重分数到关注成长——教育内容的转变。以前家长

只关注孩子的分数,关注是否在学校犯错误被批评。现在家

长更关注孩子能力素质的提高,关注品德修养的培养,有意

识的在各个方面对孩子进行教育,期望孩子能更好地适应社

会,成为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人!

4. 反思提升班主任管理水平

在引导家长学生“行思悟进”一年的时间里,班主任的

管理理念、管理行为也发生了更大的改变,由原来的保姆式、

批评式管理向民主开放式、内涵提升式管理转变。调整心态,

转换角色,由教诲者转变成发现者;尊重学生,鼓励学生,

变批评者为倾听者;以平等民主的心态跟学生交换思想、交

流感情,真正成为“平等中的首席”。

反思是一个人成长中最重要的一种能力。在学生成长的

过程中,反思能够更有效地推进行为文明与道德素养的形成,

发现更好的自己;在家庭教育中,家长懂得自我反思和继续

成长,是孩子教育能够成功的终极秘诀;在班级管理中,善

用反思的老师,能够“师逸而生勤”,更懂得呵护孩子自主

成长的权利,也更能享受到陪伴成长的幸福。

(供稿:翟俊霞  青岛李沧区实验初级中学)

青岛教育 31

第34页

家校协同 QINGDAO EDUCATION

EDUCATION QINGDAO

家校

协同

“家长成长护照”促家园共育

当每一位可爱的孩子走进海安幼儿园成为一名快乐的海

安宝宝时,家长们就会得到一本《海安家长成长护照》。护

照在手,开启了家长三年的家园互动,成长护照为提升家长

参与幼儿园活动的主动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翻开家长护照的扉页,“爱在海安 共同成长”的红色标

语赫然呈现于眼前。海安幼儿园高度重视家长工作,在“爱

在海安”教育品牌和成长教育园本课程理念下,推动幼儿成长、

家长成长。

家长护照的内容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部分,参加

每学期家长培训会和家教指导活动为必修课程,家长们需要

积极参加每一期家长培训会,并将家教指导的策略应用到家

庭教育中。选修内容是主动承担家长义工和家长助教工作,

家长义工队和家长助教小组是海安幼儿园的一大特色,加入

家长义工队、家长助教小组意味着家长自愿为幼儿园、为幼

儿提供服务,配合幼儿园的发展和需要,共同为幼儿谋福祉。

家长义工服务岗位多样,家长可以自选适合自己的岗位进行

义工服务,如:安全助理(在入园离园期间协助校园保安看

护幼儿,保证幼儿安全)、园艺助理(协助教师指导幼儿开

展班级种植活动)。亲子活动助理(在幼儿园组织的运动会、

乐高比赛、节日庆祝活动等大型活动中做老师的助手)等。

针对不同的岗位有不同的岗位要求,家长们可在家长护照中

的《家长义工服务岗位安排》页面进行选择并参与其中。家

长助教也是选修内容之一,家长们可以从科技指导、卫生常

识宣讲、艺术指导、运动指导、交通安全指导等不同领域,

根据自己从事的不同职业、兴趣爱好、个人特长等自选内容,

协助教师开展相关的特色课程活动。

家长护照激发了海安家长的参与热情,家长们积极参加

活动。在护照上记录日期、服务岗位、时长,由班主任盖章,

孩子幼儿园毕业之前,根据服务时长获得相应勋章。勋章共

分为五级,一级勋章为热诚章,加入家长成长奖励计划即可

获得。二级勋章为参与章,需完成 30 小时服务,代表透过参

与义工和助教服务,以行动去实践关怀。三级勋章为成长章,

需完成 50 小时服务,代表在参与义工和助教服务的过程中,

发挥潜能,促进个人和他人的成长,散发无穷动力。四级勋

章为投身章,需完成 70 小时服务,代表全情投入义工和助教

行列,积极服务社群。五级勋章为承担章,需完成 100 小时

服务,代表肩负使命携手建立一个互相关怀的团队。

家长护照成长奖励机制,调动了家长们主动参与活动的

热情。参与幼儿园活动不仅能够助力班级幼儿成长,最快乐

的当属自己的孩子,爸爸妈妈走进班级成为“老师”,孩子

的那份自信、自豪与骄傲让家长们深受感动,所以家长们愿

意不断参与幼儿园各项活动,在其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与孩

子共同成长。大班的小雨妈妈共参与了家长助教活动 3 次,

家长义工服务 22 次,共计 58 小时,家长表示“拿到家长护

照有一种使命感,觉得自己应该多参加幼儿园的活动,家长

护照鼓励着我,让我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更强了。”雨桐爸爸说:

“幼儿园丰富的活动让我越参加越喜欢,想更多的参与进来,

我愿意和孩子共同成长。”疫情期间幼儿园实施封闭管理,

家长们来园的机会有所减少,我们及时地将家长义工的内容

进行调整,协助班级教师收集健康码、督促班级家长填报每

日体温等都可以给予相应的时长加分,家长们互相提醒帮助,

疫情防控工作也在家长成长护照机制的带动下高质量完成。

最受小朋友们喜欢的当属家长助教活动,来自于不同行业、

有着不同兴趣和特长的爸爸妈妈们竭尽所能地带来一次次精

彩的家长助教活动,机长爸爸带领小朋友们了解乘机规则,

医生妈妈为小朋友们讲解传染病的预防方法,爱好瑜伽的妈

妈组织了一场精彩地瑜伽体验活动,喜欢橄榄球的爸爸为小

朋友们介绍橄榄球这项运动……

自家长成长护照机制实施以来,我园家长参与幼儿园活

动人数不断攀升,越来越多的家长参与到幼儿园各项活动中

来,家长助教每学期 30 余次,家长义工服务达 100 余人次。

我园幼儿园家委会被评为“青岛市优秀家长委员会”,我园

被授予“青岛市家庭教育示范幼儿园”“全国规范化家长学

校实践活动实验学校”称号,家长成长护照机制被评选为

2022 年青岛市中小学幼儿园家庭教育工作“培育案例”。

一本小小的护照,是承担、是责任、是付出,它激发了家

长的满腔热情,将参与变得生动有趣,小护照、大成长。

(供稿:张  杰  赵  萌  青岛市市北区海安幼儿园)

32 青岛教育

第35页

家校

协同EDUCATION QINGDAO

“四步”走好高质量家校社协同育人之路

2022 年青岛市教育局颁布《青岛市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倍

增三年行动计划》强调:“实行家校社协同育人工程,将家

长学校建设作为重要突破点”。基于此学校确定“探索高质

量育人路径 聚合高效能家校社之力”这一发展主题,探索实

施家校社协同育人,形成“一、二、三、四”四步走的同心、

同向、全方位、立体化的家校社协同育人新模式。

一、创建一个品牌,开启协同育人新征程

学校积极进行家庭教育探索与实践,努力擦亮“筑梦童行”

家校社协同育人品牌。以家长学校建设为品牌打造基点,建

立学校、年级、班级,三级家长学校,利用专家讲座、社会

实践、座谈交流、经验分享等多种形式开展活动,构建家长

学习共同体,成立“家长讲坛”公益讲师团,为家长教育子

女提供了理论指导。极大促进了学校、班主任、教师、家长

各层面的参与积极性,形成了以点带面、遍地开花的良好局面。

二、实施两轮驱动,拉动协同育人新引擎

1. 以课题研究为导向,唱好育人“好声音”。学校成立

家校社协同“五维”育人策略课题组,以《小学家校社协同“五

维”育人策略行动研究》课题的研究,引领学校家长树立“双

减”政策下的家庭教育新理念,掌握家庭教育的科学方法。

2. 以课程研发为依托,弹好育人“主旋律”。一是借助

青岛市幼小衔接示范校致力于幼小衔接工作的实践与研究,

学校组织教学团队共同设计衔接课程,研发家长学校教材进

行幼小衔接家长方面的指导。二是依托“家长讲坛”课程资源,

鼓励家长利用碎片化时间,每期 20 分钟,看视频、听语音,

营造学习好生态;三是通过网上家长学校以及线下家长培训,

保证家长一年接受不少于四次八课时的家庭教育课程。四是

建立教师及家长创课激励机制。教师自主创课,推送班级观看,

家长基于学习反思创课分享,撰写案例课,评选家教好故事、

优秀案例课、好家风好家训。

三、打造三支队伍,增添协同育人新动力

1. 打造“专家型”引领团队。以学校家庭教育指导师为

龙头,立足家校共育工作一线,聚焦家校共育工作中的新问

题、新情况,抓实家庭教育研究,聚焦业务,探索构建覆盖

家校社一体化的家庭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开展“每季一讲”,

通过学校网络、公众号、专家讲坛等方式开展专家讲座指导。

2. 打造“服务型”指导团队。创建和乐辽源家庭教育宣

讲团,通过“进家庭、进社区”和网上课堂等方式开展公益

服务活动;突出班主任作为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和人

生导师职能;培养青年教师,使其掌握与家长沟通、交流的

方法、技巧,能与家长舒畅交流,促进家校沟通有效性。

3. 打造“成长型”家长团队。借助优秀案例征集、家长

空间案例分享,鼓励家长学以致用。从学习心得、育子理念、

案例分享等多个维度现身说法,利用微信公众号、家长微信

群等渠道进行广泛宣传。

四、坚持四点带动,创新协同育人新思路

1. 开展家长进校园、进课堂活动。让更多家长走进学校、

走进课堂,全方位深入了解学校教育;家委会成员驻校办公,

学校开设家长开放日、校长信箱、校长接待日,家长对学校

由了解到理解再到认同最终到助力。

2. 家庭教育服务站延伸到社区。以学校招生政策宣讲、

社区心理宣讲活动为契机,进社区、进家庭提供公益性家教

指导、咨询、服务,提升家长家庭教育素养。

3.“师爱进万家活动”深入到每个家庭。用心用情细致

到位与学校、家长交流。创建校长会客厅,实现校长与家长、

学校与家庭的“零距离”对话,引领老师自发家访、主动沟通,

实现七必访随访制度。

4. 开创“互联网 + 家庭教育”,拓展家校协同育人课程

资源。在微信公众号开设“家校共育”专栏,适时发布科学

育子文章,引导家长阅读科学育子文章。充分利用市“家校

合作网”平台,在网站上报文章,达到家校共育模式。

家校社协同育人,促进师生关系和亲子关系的和谐,从

而构建和谐学校、和谐家庭,实现和谐教育的生态环境具有

重要的社会意义与价值。

(供稿:于  红  青岛市市北区辽源路小学)

青岛教育 33

第36页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调研分析

一、调研背景

初中是学生成长的一个关键期,两极分化又是初中阶段

比较突出和普遍的一个问题,为更好的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落实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育人理念,初中数学成立了分层教

学调研组,着力探索分层教学的有效实施路径,希望借力分

层教学的有效实施,实现初中教与学体系整体性变革,推动

课堂教学减负提质,提升我市教育教学质量。

目前普通中学大部分沿用传统行政班级授课的模式,暴

露出了一些典型问题。例如,在“齐步走”式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实施相同的教学内容,沿用相同的教学进度,采取相同

的讲授方式,布置相同的作业,采用一致的评价策略,在这

样大一统氛围下,学生个体的差异被模糊化、兴趣特长被隐

性化,教学呈现“优生吃不饱、待优生不消化”的现象。

为了解当下初中行政班授课的现状,发现不同群体对分

层教学的认识,探寻影响分层教学实施的关键因素,我们从

初中数学学科出发,开展了针对教师、学生、家长、行政管

理四类人员的问卷调查,从四个维度设计了同质问题:被测

试者基本信息、对教学现状的理解、对分层教学的认识、实

施分层教学的建议。

二、数据分析

(一)对教学现状的认识

调研数据反馈,超过 96% 的受访一线教师认为目前行

政班教学中,存在“优生吃不饱、待优生不消化”的现象,

其中近四成认为这一现象非常突出,66.96% 的教师经常会

因学生学习能力差异大而差生教学的困扰。超过四分之一的

受访学生认为当前数学课授课内容“太简单”或“简单”,

18.65% 认为“偏难,跟不上”;77% 的学生认为自己对数

学很感兴趣或比较感兴趣,只有不到 5% 的家长认为孩子不

喜欢数学;8.86% 的受访学生希望数学老师授课的速度再快

一点, 20.91% 希望速度再慢一点。调研显示,11.02% 的受

访家长认为目前课堂的教学难度和知识容量,孩子“学有余

力不能满足”,21.01% 的家长认为孩子“难度较大,有些吃

力”。从学校管理人员角度来看,91.5% 的受访者认为行政

班内学生学习能力差异“非常大”或“较大”。

综合问卷中数据信息,我们发现学生差异普遍存在,不

容忽视;课堂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学生对数学学习葆

有兴趣和期待。

(二)对分层教学的理解

调研结果显示,56.81% 的教师认为分层走班教学会缩小

学生之间的差距,10.91% 的老师认为分层走班会产生标签效

应,会让部分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从家长角度,只有 15.27%

的家长认为差距会缩小,62.8% 的家长认为分层走班产生标

签效应。在根据学习能力差异进行分层走班教学的具体实践

过程中,教师认为制约分层教学实施的最突出因素是学生分

层和家长认同。绝大多数学校管理人员认为分层走班教学其

有利于因材施教,与学生的学习能力相适应,同时可以调动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励学生力争上游,往更高的目标前进,

但也有少数人担忧其会产生标签效应,有失教育的公平性。

综合问卷中的数据信息,我们发现:

1. 各群体普遍倾向于采取“综合学科成绩 + 学习能力的

分层方式,不同受教育程度的家长对分层教学的理解不同。

通过 SPSSAU 软件利用卡方检验分析发现,不同受教育

程度的家长,对于“根据孩子认知能力差异分层走班教学,

有利于因材施教,让不同的人获得适合的教育”这一观点的

看法呈现出显著性差异,学历越高的家长对于这一观点的认

同度越高,其中研究生以上学历和本科学历选择“非常认同“和

“比较认同”的人数在其总人数中的占比之和均超过了 70%。

2. 不同学情的学生及家长对分层授课的接受度不同。

通过数据分析发现,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打破行政班开展

分层授课模式的接受程度也呈现出显著性差异,其中成绩“中

等偏下”的同学接受度较低,反对的占比也较高。 对于“根

据孩子认知能力差异分层走班教学,有利于因材施教,让不

34 青岛教育

EDUCATION QINGDAO

分层

教学

第37页

同的人获得适合的教育”的看法,不同层次家长也呈现出显

著差异,优等生家长对分层走班教学的认同度较高,但是中

等生和待优生的认同度较低。

(三)不同群体对分层教学实施的关注点

调研结果显示,有 70% 的教师认为分层教学能够增强学

生自我效能感,认可分层教学的效果。然而有 65% 的教师认

为此举会带来工作量的增加,有 63% 的教师认为教师评价体

系对分层教学的实行有非常大的影响,这两个比例接近,说

明从教师角度,实施分层教学应关注评价体系的改变,以平

衡工作量的变化。

数据显示,有 40% 的学生认为分层教学不会影响个人心

理状态,但有 27% 的学生认为会影响,这与不支持分层教学

的比例基本一致,解释了学生拒绝分层教学的原因。有 70%

的学生赞同动态调整分层,63% 的家长有不同程度地认同分

层教学会产生“标签效应”,说明实行分层教学需要关注这

一现象,减弱“标签效应”。

对于实行分层教学,一半以上的家长担心:学困生集中,

课堂纪律不能保障、学生奔波各个教室,教学质量下降、缺

少不同水平学生的相互刺激或影响。说明分层教学确实需要

解决以上问题,打消家长的疑虑。

60% 的家长出于学生自控力弱和条件不足的原因,不赞

同使用电子设备辅助分层学习,这个比例较大。从管理人员

角度,实行分层教学最大的阻力来源于师资和评价,其次是

家长、课表和分层方式。与之对应,学校最需要的帮助是改

革教学评价机制和组织专题培训研讨,其次是效果监测。

三、分层教学实施建议

(一)建立合理的分层机制

初中生处在思维与能力不断发展的阶段,建议综合学习

成绩、思维能力和发展意愿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对学习意

愿强的学生进一步细化层级。分层方式要结合学情特点和学

校现状,结构化分层和混合式分层各有优势,要采取适合的

分层授课模式,也要根据学生的发展变化,定期动态调整,

特别关爱待优生的心理状态。合理的分层是一切的前提。

(二)打造优质的科研团队

教师是实施分层教学的组织者和实践者,教师的分层理

念和教学素养直接影响分层教学实施的效果。学校可以成立

分层教学科研小组,常态化推进分层教学培训和主题课例观

摩,同时加强区域联合教研,共享实践经验、积累教学成果,

将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学模式推进一体化实施,同步推进。

(三)赋予学生更多的选择权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实现公平有质量的教育是

当下教育的目标。为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融合差异性

和多样性,我们要努力实现教育中有差异的平等。实施分层

走班教学一定要赋予学生更多的选择权,让学生有机会去选

择适合个体发展的层级或共同体,尊重不同层级学生的发展

愿望,同时学校要保证师资力量充足且公平分配,加强课堂

的组织管理、班级氛围的营造,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疏导和情

感关爱。

(四)使用合理的评价策略

不同层级班级管理方式、教学产出的差异性较大,很难

从单一教学成绩对教师和学生进行考量,建议学校从校情出

发构建系统的多维评价和激励制度,关注过程性评价和结果

性评价结合,重视学生动态发展指标分析,以合理的评价方

式助力分层教学的有效实施。同时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定期组

织专题培训会,研发有效的评价方式和软件系统 ,助力于学

校分层教学的有效实施。

(五)由点及面逐步展开

由于各个学校学情和校情的差异,建议分层走班教学尚

不成熟的学校,先从特殊时间段或个别班级先行试点。比如,

托管时间试行,或者学校选择几个实验班开展试验,或者结

合传统授课,每周几次分层走班教学,阶段性试运行后再由

点及面系统开展。

(六)适当融合信息技术手段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也改变

着学生知识获取的方式。虽然 60% 的学生家长认为电子设备

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不认可利用信息化平台进行分层教学,

但是信息化手段对分层教学的推动、促进作用不容忽视,它

是一把双刃剑,如何取长补短是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分层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满足学生个性化

和多样化发展需求的教学模式。从基于教学现状的调研出

发,我们希望透视数据背后的隐性问题,进行归因分析,助

力分层教学的普适性开展,实现全体学生个性化生长的总

目标。

(供稿:刘蓬蓬  青岛第二实验初级中学)

青岛教育 35

分层

教学EDUCATION QINGDAO

第38页

分层教学 QINGDAO EDUCATION

初中分层教学的困境与突围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要把义务教育作为重中之

重,促进教育公平。《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年)》指出“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

推进分层教学、走班制、学分制、导师制等教学管理制度改

革”,“以人为本”加强学生的选择性,办公平而有质量的

教育。

一、分层教学实践困境

分层教学的产生有着广泛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基础,

也有着实际的教学背景和现实意义。新课程的改革与实施,

使基础教育的目标、内容和形式均发生了相应的变化,面向

全体学生,关注学生个性差异,是教育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

在国内分层教学主要有结构化分层(即分层走班)和混合式

分层两种模式,它的发展经历了孕育、发展、转型、深化和

繁荣几个不同的阶段。

1. 分层理念缺失导致实践受挫

初中生自我意识强烈但能力不足,求知欲旺盛但动机不

稳,富于理想但现实性不强,是教育难度最大的阶段,分层

教学针对差异来实现“有质量的公平”。但一直以来,我国

社会舆论对分层教学的态度褒贬不一,针对我市初中学生、

教师、家长和管理人员的调查问卷(以下简称“问卷”)显示:

绝大多数学校管理人员认为分层走班教学有利于因材施教,

认为分层走班教学会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教师中占 56.81%、

而家长中只占 15.27%,认为分层走班会产生标签效应的教师

中占 10.91%、而家长中却占 62.8%。有时家长因缺乏认同导

致分层教学无法持续开展。

2. 分层方法单一影响教学实效

现阶段分层教学更多是基于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进行层级

划分,对学科认知能力的差异性关注不够,缺少对学生个性

化表征的考量,忽视与学生素养发展密切相关的多维因素,

不同层级间缺乏科学合理的流动性,从而影响分层教学的实

效性。分层教学的起点是制定科学合理的分层标准。

3. 评价标准单一化致使动力打折

分层教学评价多以试题评测的起始分数来进行,以分数

的增值情况来衡量教与学的效果,它是一种以分数为导向的

结果性评价方式,缺少对学生发展过程中个体生长点的有效

监测,忽视了对教师教学过程中多元发展性的评估,挫伤了

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积极性,单一分数评价还容易助长“唯

分数论”的教学导向,让教与学陷入故步自封的困境。

4. 名师匮乏导致实践难于深入

教师是教育策略的执行者和落实者,是影响分层教学成

效的重要力量。“问卷”显示学校管理人员认为实行分层教

学最大的阻力来源于师资问题。初中分层教学因其复杂性和

个性化,更需要教学能力和创新意识兼备的优秀教师,但实

践中往往因优质师资不足而影响分层教学实效。

5. 教学资源缺失导致工作压力加大

初中生认识世界的好奇心强,个性差异大,分层教学需

要更多差异化课程,但其设计、开发与实施却是一项艰巨而

复杂的工程,资源的不足导致分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停留在

“走”的形式上。分层教学也是作业、评价等多维分层的综

合项目,资源的缺失割裂了课内与课外,导致分层教学效果

大打折扣。

二、分层教学实践的突围

分层教学的思想在我国起源于孔子时代的因材施教,多

个政策文件为分层教学的发展保驾护航,但是初中分层教学

的长足发展,仍需要突破当前的现实困境。

1. 针对不同受众,加强分层理念提升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深刻指出,

“每一个学习者的确是一个非常具体的人,他有他自己的历

史,这个历史是不能和任何别人的历史混淆的。”初中阶段

实行就近入学,使得背景不同、风格各异的学生处于相同学

习环境下。教育要传承文化,要“保持一个人的首创精神和

创造力量”。《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 年版)》明确提出

坚持素养导向、落实因材施教等主张为分层教学提供了契机。

36 青岛教育

EDUCATION QINGDAO

分层

教学

第39页

认同“多元智能理论”,摒弃“唯分数论”,针对家长、学

生和教师分类促进理念提升。家长不要以爱的名义望子成龙、

望女成凤,盲目攀比;学生要树立终身发展理念,适合自己

的学习方式才是最好的;教师将自己视为教育公平的实际执

行者,积极探索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策略,将教育公平落实

到每一位学生。

2. 结合教学实际,采取适切方法分层

随着义务教育改革的深入,对教育公平的理解和实践逐

渐向学校下沉,为不同知识结构和学习能力的的学生提供差

异化的学习环境更符合“公平”的内涵。分层教学的实施一

定要立足于校情和学情,综合分析学生认知特征、学校师资

结构、硬件资源配比等多个因素,采取适切的分层策略。

结构化分层策略:教学方式一、相近两班实行 A、B班分层,

学生流动小,教师面对的学生与行政班一致,只是组合改变

了,管理、辅导与评价难度较小,但层级划分无法有效落实

到学生的学科差异上;方式二、以年级为单位学科分层走班,

针对学科分层更细致,但对教师的质和量要求较高,辅导、

集备与评价难度增加;方式三、综合以上两种方式,将全年

级分为几个部制,在部制内按照学科分层走班,同层教师可

以开展有效集备与合作。下图 12 个行政班被均分为四部,每

部按照学科分为 A、B、C 三层,同层教师如 A1 和 A2 可错

时教授 A 层,同层教师间充分协作、互补。实践证明,通常

将学生分为三层效果较好。

12 个行政班

一部(1-3 班) 二部(4-6 班) 三部(7-9 班) 四部(10-12 班)

教师 B1 教师 B2

A 教师 A1 A A 教师 A2 A

B B B B

C 教师 C1 C C 教师 C2 C

混合式分层策略:行政班内根据学生个体差异进行同质

分层、异质分组,教师要对教学目标、授课内容、课堂学案、

探究活动、课堂检测、作业设置六个环节进行合理分层,课

堂上不同层次学生在小组分工、探究质疑、合作分享中完成

不同的学习任务,每个人获得适合个人发展的生长点。这种

分层教学方式是将个性化学习、分层合作和集体教学融合起

来,异质化分组有利于不同层级的学生在合作中相互影响和

刺激,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在学习和互助过程中实现“学”

与“教”能力的双重提升,但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较高,

教学组织过程相对复杂化。实践证明,混合式分层教学能有

效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参与度,增加全体学生的学习获得感

和成就感,通常异质分组以 A、B、C 三个层级效果最佳。

3. 创新评价方式,运用增值评价

初中分层教学尤其需要有效的、发展性评价方式,把不

同层次学生的努力和成长显性化。评价要运用数字化赋能,

尊重学生的学习起点,探索使用增值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如

学生增长百分位模型(SGP) 标准估计方法,基本思路是在学

生样本足够多的情况下,确保先验分数相同的学生,其现在

时刻的分数能够形成一个分布,根据形成的分布计算其累积

分布概率。

增值评价可以显性化呈现不同层级学生阶段性发展的成

长百分位图谱,直观反映出学生是否在自己原有基础上取得

了进步,尤其可以唤醒后 30%学生学习积极性,成为分层教

学有效实施的有力抓手。

4. 强化专业指导,加强教师理念创新

教师是影响分层教学效果关键因素,分层教学对教师的

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教育体系必须支持教师,

使他们能够改变自己,成为变革的推动者,成为知识的生产者,

促进者和复杂现实意义的制造者”。强化教研与培训,确保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避免歧视,提升教学能力教学多元化的要

求相匹配;提高自身专业素养,采取差异化教学的同时确保

学科的整体性和系统;开展先行试点研究,组建尖兵团队实

践分层教学,积累经验、提炼路径,以现实模型辐射并推进

分层教学有效实施。

5. 开展区域教研,加强资源共建共享

分层教学课程资源繁多,联盟校之间要加强沟通建设,

全面规划。首先加强制度建设,将集体备课和教师专业发展纳

入其中,用制度管理和推进。其次课程资源应分基础性和选择

性,让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节奏多次学习。开发问题解决和项

目式等长课时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能力和兴趣。最后课程资

源要不断迭代更新,努力将不同程度的学生分别置于“接近全

知而又不能全知”的境地。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减少教

师不必要的重复劳动,提升教师分层教学的意愿和效果。

党的十九大报告确立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基本

原则,其核心追求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实现教育公平、走

内涵式发展的道路,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初中阶段

分层教学促进教育公平的内涵发展,在集体教学与因材施教的

结合上寻找契合点,促进了全体学生综合且全面的发展。

(供稿:安志军  青岛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青岛教育 37

分层

教学EDUCATION QINGDAO

第40页

EDUCATION QINGDAO

优质

倍增

统筹“六个高位”  推进新校高质量发展

市北区位于青岛市主城区地理位置的中心,总面积 65.4

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 110.23万人,占地面积广,人口密度大。

作为原四方区和原市北区合并而成的新区,面临优质教育资

源分布不均衡的矛盾,肩负着“有学上”和“上好学”的双

重压力。市北区将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倍增行动作为办好人民

满意教育的总抓手,按照新校高位发展的指导意见,重塑义

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格局,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断满

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需求,回应市民对家门口好学校的期

待,力争“办一所新校、成一所名校”,打造新校高位发展的“市

北模式”。市北区新校筹备工作多次被国家级、省市级权威

媒体报道。

近年来,市北区坚持高起点、高品质、高规格开办新校,

积累了新校开办的宝贵经验。启元学校(2013 年)、崇德小

学(2014 年)、明德小学(2015 年)、广雅中学(2015 年)、

39 中市北分校(2016 年)、滨海学校(2017 年)、市北区

第二实验小学(2017 年)、弘毅中学(2018 年)、市北中

学(2020 年)、第四实验初中(2021 年);延安二路小学(2021

年重建)、同安路小学东校区(2021 年)、富源路小学东校

区(2022 年)等 16 所中小学校建成。2023 年作为入学压力

峰值年,面对中央商务区、新都心、浮山后片区压茬推进、

高位开办中央商务区实验学校、育新小学、同德小学 3 所学校,

提供学位 4600 个。

一、健全工作机制,专班高位推动

政府层面,由主要领导挂帅,成立有教育、规划、城建、

财政、国有平台公司、片区管委会、街道办事处等部门组成

的学校建设工作专班,在每月会议或现场调度的基础上,多

次组织论证未来五年学校建设规划布局,明确建设必要性和

时序节点,制定攻坚计划,明确每年开工 2-3 所学校的目标。

教育层面,实行顶格推进、全部门参与,建立“一校一专班”,

每半月召开新校筹建专题调度会,将问题交办与跟踪督查相

结合,按照“开工就是冲刺”要求,压茬推进开办各项事宜。

2022-2023 年,两年时间 18 所学校交付、开工,增加学位

14400 个,速度之快、力度之大为历年之最。

二、优化发展布局,路径高位设计

市北区提前筹划新校发展定位,瞄准“缓解入学高压、

促进优质均衡、打造区域名校、引领社会发展”四重目标。

将新建校滨海学校(2017 年)、弘毅中学(2018 年)、市

北中学(2020 年)、第四实验初中(2021 年)纳入初中强

校提质试点校予以双倍扶持。纵深推进集团化办学,实现初

中学校 100% 全覆盖,为新建校提前确定优质教育集团,中

央商务区实验学校“一长两校”纳入 53 中教育集团,通过集

团内管理互联、师资互通、资源共享,放大优秀资源效益;

育新小学与立新小学实施紧密融合型集团化办学,发展人工

智能及科技特色;同德小学纳入二实验初小衔接共同体,通

过衔接课程、研训互动等实现贯通培养。正在建设中的万科

未来城配套学校、中车四方智汇港配套学校已纳入二实验教

育集团,大沙路学校纳入启元学校教育集团。

三、强化组织设置,政策高位支持

市北区落实重点工作任务,提前一年以上为新校配备校

长和筹备组,筹备组第一时间驻点学校现场办公,稳步落实

新建校施工方面的各项问题。选优配强干部教师队伍,建立

教师适度超前配备机制,遴选具有区(市)级及以上荣誉称

号或教学成果的骨干教师(班主任)比例不低于三分之一。

大力引进优秀青年教师,借力“北尚英才”实施教育系统高

层次人才优惠政策,大力引进教育专业人才,2023 年上半年

引进国家公费师范生 59 人、省属师范生 4 人。制定年轻教师

强化培养机制,以“三项工程”为引领、“四项机制”为促进,

攀升“金字塔”式教师队伍梯队体系,为办学奠定坚实基础。

四、构建教学体系,质量高位发展

深耕“学术市北”品牌,着力提升新建校教学质量,围

绕区域“大单元全景集备”“教学法创生”等项目,采用“驻

校挂职”“专项走校”“虚拟教研组”等方式加大对新建校

课题项目的主题式指导。以科研为中心,全方位、多渠道建

立新教师学习、培训、研修等机制,切实提升新教师综合素质,

38 青岛教育

第41页

优质

倍增EDUCATION QINGDAO

快速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深化与青大基础教育研究院

战略合作,构建“S-A-R-T”(高校专家—管理人员—教研

人员—教师)四方联动、四位一体的多元主体协同教研机制,

入选省教师教育协同创新项目重点项目,教学模式实践获省

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市北区获评山东省全环境育人实

验区、首批基础教育教研基地,多元协同教研机制等项目获

省教学成果奖。

五、强化改革创新,品质高位优化

完善学校文化建设框架体系,实施“品牌文化 + 新校特

色”建设行动,指导新校制定“一校一案”特色办学方案。

中央商务区实验学校基于本领 (Capability)、理想 (Belief)、担

当 (Duty) 三个维度构建“CBD 双翼课程体系”,成立“中国

芯”STREAM 科创实验室,与市科协深入合作,开设数字气

象站、人工智能教育等课程,将科创项目作为学校重点发展

特色,为科技创新、工程设计等领域培育创新型人才;育新

小学依山而建,顺势打造“山川”文化课程,实施“育新教育”,

打造“山趣校园”,设计空中“双 U 型”小剧场、屋顶花园等,

做到以阳光为灯、花木为伴、山林为书,打造天然氧吧生态

校园,学校设计获 2022 年度青岛市优秀城乡规划及建筑设计

奖三等奖;同德小学以“青岛红瓦”为建筑主基调,续写岛

城独特文化,彰显市北特色风貌。架构“同行”课程,建构“同

创”课堂,培育“德雅”学子,在全市率先规划并建设使用

智能配电系统,实现学校配电运行环境全景状态可观、可测、

可控。推动智能化教学,实现教师与学生多屏互动、微课录制、

自主学习等。

六、坚守教育初心,口碑高位提升

启用全市首家家校社协同育人“一校两中心”和实践基

地,开办全媒体节目“慧心智教”。为推动社区居民和家长

对新建校的了解和认同,传播市北教育“新”声音,市北区

开展“开放办学‘育’见市北”教育成果展示进社区专项行动,

组织居民进校园、师生家长进社区、政策服务进网格、教育

成果进广场、教育资源进家庭、教育服务进企业和有序开放

校园操场七项重点活动。落实每个家庭的实际关切,针对新

校启用的环保工期等问题,提前进行入校验收,通过全流程

展示等举措消除家长顾虑,面向社区居民开展“探校活动”,

进行校园文化、教室场馆、政策咨询服务,同步倾听社区居

民对学校建设的意见,打通群众满意度的“最后一公里”,

为家校社之间架起密切沟通的桥梁,实现家校社“零距离”。

市北区各新建校已经形成了各具亮点、特色鲜明的课程

体系、校园文化、育人品牌,师生成果显著。暂无毕业生的

青岛第四实验初中,已荣获 32 项国家、省、市、区级荣誉,

教育教学获丰收,学生呈多栖发展,迅速崛起为浮山后片区

家长认可的家门口好初中;青岛市北中学校长获评“齐鲁名

校长”,学校现有全国优秀班主任 1 人,省、市优秀教师 6 人,

市教学能手 12 人,市青年优秀专业人才 6 人;青岛启元学校

一校三区,在全国课程改革论坛作经验分享,入选教育部中

小学校长培训项目首批“云端”影子培训基地校,学校发展

经验被《光明日报》报道;青岛弘毅中学获得市学科带头人、

市优秀教师等市级及以上荣誉教师 45 人次,成为片区内唯一

的小升初派位学校,学校跨学科主题学习案例《探究青岛西

部老城区城市更新—以“大鲍岛历史街区的变迁”为例》选

入山东省典型案例并拟报送全国;青岛滨海学校荣获 24 项国

家、省、市、区级荣誉,“始于滨海、成就至善”品牌在“学

习强国”等多家媒体报道。市北教育版图从“两极化”变“多

极化”,新建校快速成长为老百姓认可的“家门口优质校”,

办学品质与口碑声誉极佳,多所中小学成为岛城名校新路标,

呈现遍地都是“家门口好学校”的全域优质新态势。

未来,市北区将继续“站在高处”、“落到实处”,高

水平打造新建校,确保“起点即高点,开办即优质”,不断

提高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和满意度。一是强化保障支持力

度。加快推动青岛科技大学实验学校等 5 所学校一年内开建,

筹划好每所新建校筹建发展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按照时间节

点压茬推进。完善后续投入机制,保障专项开办经费。探索

建立与出生人口匹配的教育资源调配机制,完善一体化办学

机制。优化集团化办学格局,因地制宜探索合作办学、捆绑

发展、协同办学等多种形式,推动优质校带动新建校快速成长。

二是夯实教育发展根基。以“三项工程”为引领、“四项机制”

为促进,完善教师队伍梯队迭代发展。把“学校管理及办学

品质提升”作为新校校长、干部教师培养培训的必修内容,

助力建设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组建新校高位发展联盟,

建立“校外专家团”制度,因地制宜开展校本课程的开发和

实施。深化全环境育人改革,深耕“学术市北”品牌,推进

教育数字化转型,实施教育 e 平台 2.0 工程,构建“人工智

能 + 教育治理”新模式。三是营造浓厚宣传氛围。立足群众

期待,不断对标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需求,打造全方位宣传

矩阵,采取“线上、线下”双轨并行同步推进,从宣传阵地、

宣传报道、舆论引导等多方式有效扩大新建校的宣传覆盖面,

对内加强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对外扩大影响,积极主动对

接新建校周边社区居民,与关心教育的人士真诚恳谈,征求

群众对学校发展的意见,多点发力营造新校高位发展的浓厚

氛围,展示市北教育形象,树立学校新形象新气质。

市北区将进一步完善高质量教育体系,实现新建校“年

年增、校校优”,把人民满意作为工作试金石和根本标准,

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书写新时代新征程市北教育

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供稿:张  惠  青岛市市北区教育和体育局)

青岛教育 39

第42页

优质倍增 QINGDAO EDUCATION

EDUCATION QINGDAO

优质

倍增

拉动阅读引擎  促成强校提质

朱永新说,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成长史。同样,

一个学校的阅读史,就是教师群体阅读和智慧实践的成长史。

学校拉动阅读引擎,推动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强校提质。

一、群体阅读,因质量体系建构顺势而为

2020 年 10 月,作为青岛市九年制第三实验学校,青岛

市北中学通过《基于精致管理的赋能型生态学校建设》的课

题立项答辩,精致管理和赋能型生态建设成为引领学校发展

的关键词。如何能让老师内化于心,外显于形,对质量有清

晰明确的认知?围绕高质量发展,提升不同层面教师的专业

水准,成为学校发展的重要课题。群体阅读应时而生。

每学年,我们精选教师团队的“启蒙”书籍,同读共享,

行为变现,建立共同的质量话语体系和行动体系。如我们全

员阅读《如何让学生成为优秀的思考者和学习者》,打造思

考型文化,推动课堂八项文化力量的建立。全员阅读《为深

度学习而教》《大概念教学》,为课标学习提供了脚手架,

提升教师对深度学习、大概念、大单元教学等高频热词的认知,

促成课堂教学行为的改进。

二、进阶阅读,因教与学方式变革因势利导

学校确立“依靠学习,走向未来”的发展理念,成立致

远教师成长学院,开展五阶教师进阶成长计划,通过阅读促

成学校重点改革项目不断突破。

1. 开设“新绿”悦读班,加强青年教师阅读。青年成长

的样态就是学校未来发展的样态。成立新绿悦读班,用《爱

心与教育》《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

树立职业初心;用《教育未来简史》《教师效能手册》,明

确今日教师之未来责任;用《孩子心目中的课堂》《像冠军

一样教学》《PBL 项目化学习设计》,开启理想与现实的问

道之路,不断促进青年教师认知自我,创见更好的自己与世界。

2. 开展项目化学习,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学校成立项目

式种子教师团队,先行阅读夏雪梅博士的《项目化学习设计》

一书,反复研读形成对项目式学习的初步感知,先试开展项

目式学习创新课。随着学习深入,《项目化学习的实施》等

一系列书籍,持久提供教师实践能量,让更多的教师卷入项

目式下水课中。三年来,我们开发了 40 多个项目,为跨学科

教学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

3. 培养引导型教师团队,形成学校变革尖兵团队。学校

开展三年“引导型教师行动学习项目”培训,深度学习与实

践提升成为必修课。以《教育的情调》《关键在问》《合作

学习有讲究》《高阶思维培养有门道》等作为引桥书籍,围

绕团队共创、结构化问题、合作学习、高阶思维培养四方面

开展专题式培训,学悟思行,将理论知识与引导力实践有效

结合,促进课堂模式与教学组织形式的转变。

三、幸福悦读,因强校提质追求乘势而上

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精神状态。教师要保持一种良好

的状态,更加需要专业精神。阅读的终极目标是在众多思想

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走上研究的幸福之路。

1. 阅读点燃问题意识,增强教学研究能力。除了通过阅

读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学方式之外;阅读还丰富了教师的

理论视野,以理论反思实践,提升了问题意识。目前越来越

多的区市级课题申报立项,研究让大家的实践之路愈加明晰。

阅读,已经成为学校学习型教师的生活方式。

2. 阅读拓宽理论视野,深化教学思维水平。理论学习是

教师摆脱依靠经验行事,走向理性教学的必要条件。教育理

论著作犹如一盏明灯,烛照教师教学的经验和思考。运用教

学理论反思教学经验和问题的过程,恰是教师把握教育现象、

挖掘教学本质、用语言文字表达促进思维进一步清晰化、条

理化过程;同时为了使认识更深刻、表达更恰当,还要不断

吸取更多的知识和信息,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升思维水平。

所有的阅读都指向坚实的底层逻辑,那就是面对时代变

化的思考,面对教育发展的思考。随着 2022 年义务教育课程

课程标准的颁布,面对强校提质的要求,我们不断探索如何

用最有效的路径达到最核心的目标。想要形成好的教育习惯、

教学习惯、管理习惯,就必须不断用阅读的方式、悦读的兴趣、

越读的思考提振我们的精气神,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供稿:顾东臣  青岛市北中学)

40 青岛教育

第43页

评价

改革EDUCATION QINGDAO

学科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历史学科

学生评价体系的重建与思考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社会的快速变革,学科核心

素养的引入为高中历史学科的教学与评价带来了全新的思考

与挑战。在这一背景下,高中历史学科学生评价体系的重建

势在必行。学科核心素养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要求评价体系能够更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促进他们

的深度思考、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在学科核心素养指导下,

如何重新构建高中历史学科学生评价体系,以更好地培养学

生,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和挑战。

一、当下高中历史学科学生评价体系的现状分析

(一)重视记忆而非理解运用

在当下高中历史学科学生评价体系中,一个突出的问题

即过于重视记忆而忽视了对历史知识理解运用能力的培养,

这一现状很大程度上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

评价体系强调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死记硬背,过于偏重知

识的数量和范围,而忽略了知识的真正价值和应用,导致学

生应对考试时采取机械式背诵方法,缺乏对历史事件和现象

深入思考。这种现象在高中历史学科的笔试考试中尤为明显。

学生通过短时记忆记住一些事实性知识,却很难将这些知识

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这种评价体系不仅降低了学科的教

学质量,也限制了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深度理解。另一方面,

由于考试成绩成为唯一评价标准,学生可能会将全部注意力

集中在如何在考试中获得高分,而忽视了对历史知识的深

入学习理解。他们可能会采取临时抱佛脚方式来应对考试,

而不是真正地去思考历史事件的本质和意义,导致学生的学

习动机和态度出现问题。可能培养出“应试教育”的倾向,

使学生在追求高分的同时,失去了对历史学科的真正兴趣和

热情。

(二)缺少情感和价值观培养

在当下高中历史学科学生评价体系中,一个显著的问题

即缺少对学生情感和价值观培养的关注。

历史学科不仅仅是一门关于过去的知识,更是涉及人类

情感、价值观和文化认同的领域,然而这些方面在评价体系

中得到的重视相对有限。当前的评价体系过于偏重于知识和

技能传授,主要关注学生对历史事件、人物和时间的了解,

而忽略了他们对历史情感的培养。学生往往被要求记住大量

历史事实,却很少有机会去感受历史事件的情感内涵,缺乏

对历史事件背后人们情感体验的理解,不仅可能导致学生更

关注于应试和分数,对历史的理解变得肤浅,影响了学生对

历史的真正理解,也忽略了历史背后的深刻情感体验和价值

观冲突,难以体会历史事件对人类情感和社会价值的重要影

响,不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公民。

(三)评价方法的单一和机械

在当下高中历史学科学生评价体系中,一个严重的问题

即评价方法的单一和机械化。

主要集中在传统的笔试和口试上,缺乏多样性和灵活性,

一方面传统的笔试考试仍然占据评价体系的主导地位。学生

被要求在有限的时间内回答一系列问题,往往只能以简短的

文字作答,难以展示其批判性思维、分析能力和创新潜力。

使学生陷入死记硬背和应试训练的怪圈,而忽视了对历史事

件背后思想和意义的深入探究。另一方面,口试虽然一定程

度上弥补了笔试不足,但仍存在机械化问题。学生往往在规

定的时间内背诵一段历史内容,然后按照既定的结构和模式

进行口头表达。可能导致学生过于关注表达形式,而忽略了

对历史内容的理解和思考。

这种评价方法使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逐渐减弱,因为

他们可能认为历史只是一堆需要背诵的知识,而非一个充满

思考和探究的领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体验,限制了学生在

历史学科中的发展;还可能导致学生在有限时间内难以充分

全面展示其综合能力和真实水平,影响了评价体系的有效性、

全面性和准确性。

(四)缺乏实践和应用的考量

在当下高中历史学科学生评价体系中一个令人担忧的问

题即缺乏对实践和应用的充分考量。评价体系过于侧重于理

论知识的传授掌握,却忽视了将历史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和

社会实践的重要性。这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学生对历史学科的

青岛教育 41

第44页

评价改革 QINGDAO EDUCATION

EDUCATION QINGDAO

评价

改革

真正理解和对其价值的认识。以笔试和口试为主,学生被要

求回答一系列理论性问题,往往只是简单地将书本知识背下

来,难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运用能力,使他们对历

史知识的理解停留在纸面上而不深入实际。学生很少有机会

将所学的历史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或参与社

会活动。缺乏实践和应用的考量使学生难以体会历史知识的

实际意义和价值。他们可能将历史视为一堆抽象的概念和事

件,一门需要应付考试的学科,而非一个有助于解决实际问

题的知识体系,这种局面也影响了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和

参与度。

二、高中历史核心素养视域下学生评价体系的建

设策略

(一)从知识为中心到能力为导向,侧重知识掌握

学科核心素养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要求评

价体系从知识为中心转向以能力为导向,以更好地适应现代

社会需求和学生发展。

首要明确能力培养目标,制定明确的能力评价标准。评

价体系应该明确指出学生应当具备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

力、信息分析能力等核心能力以及相应的评价指标。其次评

价方法的多元化对于从知识为中心到能力为导向的转变至关

重要。除了传统笔试和口试,可以引入项目制评价、课题研究、

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这些方法能够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能

力和素质,激发他们的主动学习和实践动力。情感和价值观

的培养也是新评价体系的关键要素之一。历史不仅仅是一堆

事实和事件的堆积,更涉及人类情感、文化认同和价值观。

评价体系应该关注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情感投入和价值观思考。

如在讨论一个历史事件时,学生可以被要求从不同的价值观

角度出发,分析事件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和意义,培养他们的

开放和多元思维。

(二)鼓励同伴评价和自我的评价,培养批判思维

在学科核心素养下,高中历史学科学生评价体系的建设

需要探索鼓励同伴评价和自我评价的策略,以促进学生更全

面深入地理解历史知识,并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批判性思

维和自我反思能力。

同伴评价是一种强有力的策略,可以使学生从不同角度

审视自己的学习表现。如在研究一个历史事件时,学生可以

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小组成员分享,然后接受同伴的批判性

反馈,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观点和分析。这种过程不仅能够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还能够促使他们从不同角度深入思考

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自我评价是培养学生自我反思

和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手段。学生应该被鼓励定期对自己的

学习进程进行评估,思考自己在历史学科中的优势和不足,

制定改进计划。自我评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发

现自己的学习需求,促使他们在学习中不断成长进步。同时

教师在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教师可以设立明确的评

价标准和指导问题,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的评价和反思。

(三)将综合素质的培养纳入体系,促进全面发展

在学科核心素养下,高中历史学科的评价体系的建设需

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培养具有全面能力的历史学科学生。

首先评价体系应明确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目标,制定相

应的评价标准。除了学科知识的掌握,评价体系还应明确要

求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即能够对历史事件进行深入分

析、评价和判断。其次评价方法应多元化,以全面了解学生

的综合素质。除了传统笔试和口试,可以引入项目制评价、

课题研究、实践活动等方式。如学生可以在小组内合作开展

一个历史研究项目,通过合作探究、分工合作和成果展示,

培养合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引入历史模拟活动案例分析,提高创新能力

在学科核心素养下,高中历史学科的学生评价体系的建

设需要创新性策略,引入历史模拟活动作为评价手段具有重

要意义。

这是一种将学生置身于历史情境中,扮演特定角色参与

讨论和决策的活动,旨在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

情感认知和合作能力,可以更全面地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活动中,学生首先需要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细节,

还需要深入思考不同历史人物的立场、动机和影响,以及他

们在特定历史背景下所做出的决策。如学生模拟扮演某个国

家的领袖,在模拟的国际关系中进行外交谈判和决策,考虑

国家利益、国际形势以及历史因素,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

力和批判性思维。其次学生需要理解历史人物的情感、信仰

和价值观,模拟其在特定历史情境下的情感体验,从而促进

学生的情感认知和价值观培养。第三学生需要与同伴合作、

协商、讨论并共同做出决策,可以培养团队协作、沟通和决

策能力。最后,教师在其中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他们可以

为活动设定明确的目标和规则,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历史情境,

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以及在活动后进行评价和反思。

总之,高中历史学科学生评价体系的重建是适应学科核

心素养要求的必然选择,也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可以建立一个更加科学、全面的评价

体系,为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合作能力和情感认知的历史学

科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供稿:王志胜  韩玉梅  青岛市城阳第一高级中学)

42 青岛教育

第45页

数字

赋能EDUCATION QINGDAO

数字赋能无穷碧  智慧教研别样红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

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这为进一步做好新时代教

研工作指明了方向:主动应对教师发展的新形势、新问题,

积极回应数字化时代的挑战,让技术赋能教研新生态。西海

岸新区作为教育部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试

点区和青岛市人工智能教育示范区,近年来,紧紧围绕教育

数字化,先行先试,形成了信息技术助推“课堂教学诊断、

教研方式转型、学业质量分析”三位一体的“西海岸智慧教

研模式”。

一、课堂教学诊断,从经验走向实证

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必须紧紧抓住课堂这一主阵地。

前些年,我们进行了课堂教学观察,但当时更多的是依靠

团队观察和个体经验,数据收集有较大的局限性。那如何

超越个人经验、用大数据来支撑实证教研?基于新区智慧

教育优势,我们建成了区校一体化智慧教育大数据洞察系

统,研发了“3163 课堂教学大数据分析模型”,从学生、

教师、课堂 3 个维度,亮点、问题、建议 3 个诊断点,听

讲、互动、解疑等 16 个观察点进行课堂教学精准分析。这

些数据汇聚到多维成长平台,以图表的形式呈现:柱形图

清晰反映教师和学生的行为时长占比;S-T 图和 Rt-Ch 图

支持对教学过程定量分析,清晰呈现课堂教学模式;表现曲

线、参与度曲线和关注度曲线图准确反映出学生表现度、

关注度、参与度的起伏变化以及任意时间点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根据观察数据,分析、研判学习状况,及时调整教学

思路。在调整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深度研究课标教材,深

度研究学生,深度研究教法学法,三个“深度研究”实现

了高效的学、有效的教,让课堂观察从经验走向实证,从

数据精准走向教学精准,实现了数字技术和课堂教学的无缝

对接。

二、教研形态转型,从普适走向精准

传统教研方式往往是自上而下,统一培训内容、统一培

训人员、统一培训时间,教研目标笼统、教研方式单一,教

研效果大打折扣。数字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为构建

精准教研提供更多可能。遵循自下而上的需求导向,我们从

“教师专业发展遇到的问题、学校教研需求、喜欢的教研方式”

等方面,对全区 174 所中小学进行调研分析,制定分类指导

方案:对于学校共性需求,进行全员培训,为学校提供普适

性研修;对于个性需求,采用订单教研,为教师提供精准化

指导。

1. 全员培训,实施三大工程

(1)学科素养提升工程

其一,研发智能研修平台。打造“课程、教学、研修、

评价”一体化的教师智能发展平台,组织教师在线学习 400

万余次;其二,建立数字化联合教研模式。发挥 54 个学科基

地校和 11 个联合体的示范作用,打造了 396 节“青青益课”,

通过“远程专递课堂、名师网络课堂、名校网络课堂”开展

城乡联合教研,助力农村薄弱校发展。例如,兰亭小学和灵

山岛小学通过书法专递课堂,让局属教师和海岛教师携手共

进,让城市娃和海岛娃共享优质资源,被光明网、大众网、

青岛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

(2)信息素养发展工程

新区建立了信息素养提升线上平台,为一线教师、教研员、

校级管理者不同角色,设置 134 门信息素养课程,进行分层

培训,全员测评。从 1.0 版测评到 3.0 版测评,三年累计参加

16150 人次,合格率达 95% 以上,培养了智慧教育百名教育

管理者、千名骨干教师、万名学科教师,提升了教师的数字

化胜任力。近年来教师获信息化类课例评选国家级奖项 46 项、

青岛教育 43

第46页

数字赋能 QINGDAO EDUCATION

EDUCATION QINGDAO

数字

赋能

省级奖项 65 项。

(3)教学成果培育工程

出台以科研为引领、以教研为主线、以大数据为助推、

以专家介入为支撑的教学成果培育方案。开展国家级智慧教

育专项课题研究,打造上百个数字化实践案例。其中,“‘123X’

双减作业管理模式”在全省“双减”工作推进会上做典型经

验介绍,被《中国教育报》整版报道。2022 年,17 项成果

获市级教学成果奖,8 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2023 年,1项

成果获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成果获国家

级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2. 订单教研,探索出新路径

该流程如下:

首先问需于校、问需于师,进行订单征集,学校通过问

卷星递交需求;教科院接收订单,进行订单“会诊”,精准

把脉,找到教研切入点;接着,从教研内容、教研方式、教

研时间等方面统筹规划,制定详实的指导方案;教研员依据

方案,通过参与集备、现场改课、主题讲座等形式,帮助学校、

教师解决问题;最后通过问卷进行效果反馈,总结经验,辐

射推广,形成闭环。2022 年我们先后对一百多所学校进行“订

单”调研,开创了学校“下订单”、教研员“开处方”的新

局面。

三、学业质量分析,从知识走向素养

传统的质量监测往往关注双基、忽略能力的考察,导致

教学出现“重知识、轻素养”的现象。为改变这一现状,新

区和科大讯飞合作,每次质量监测后,及时生成详实的学业

质量“DNA 分析”报告单,借助移动 App 技术,通过智学网

实时发布。作为教科院,我们将学业质量分析的结果反馈于

教研活动,通过优化教研促进教师育人方式的变革,促使教

师的教学从知识本位走向素养本位,实现“教学评研”一致

性。例如,基于质量分析,我们构建了“精准教学三步法”:

第一步,学情画像。借助智能技术,构建知识和能力图谱,

精准定位弱项;第二步,精准教学。上架全学科精品课程包

2438 个,通过“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推送优质学习资源,

做到因材施教;第三步,个性指导。借助个性化学习系统,

推送个性化作业 319315 份,精准解决错题 470 万道,无效

练习减少 31.2%,真正实现了减负提质。该模式在中国教育报、

人民日报、新华网客户端等媒体先后报道。

“智慧教研无穷碧,教师发展别样红”,新区西海岸教

研模式的智慧转型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2022 年 6 月

新区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计划单列市‘5+3’深化教育教学

改革高级研修班”上,围绕数字化教研转型,就“智慧教育

区域推进”“智慧建设校本实践”“智慧课堂云端围观”进

行了全方位展示,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

长张志勇给予高度评价:“西海岸新区的教育和经济发展形

势是一样充满活力的,很多改革创新走在前列,给国家教育

创造了很多昭示美好未来的项目,思想理念的先进,改革路

径的科学,实践成果的丰硕,对教育产生的格局性变化都给

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同年 11 月 30 日,新区应邀在

教育部“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

实验区“信坛”第 7 次主题分享会上作“智慧 +X”多样化新

型教与学模式探索实践路径的经验介绍,得到与会领导、专

家的高度赞誉。

在 2021 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中,新区四年级和八

年级的各项监测指标均明显高于全国水平:数学成绩分别高

出全国均值 45 和 30 分,学业表现(中等及以上水平)分别

高出全国均值 13.7 和 9.9 个百分点,学习兴趣(高和较高的

比例和)分别高出全国均值 5.5 和 9.5 个百分点,学习习惯(好

和较好的比例和)分别高出全国均值 13.4 和 22.8 个百分点,

教师课堂管理能力(高和较高的比例和)分别高出全国均值

8.0 和 9.4 个百分点,教师探究教学程度(高和较高的比例和)

分别高出全国均值 5.2 和 3.9 个百分点。实践证明,智慧教

研不仅提高了师生的素养,更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

习惯和情感态度。

风物长宜放眼量,下一步,新区将继续认真落实国家教

育方针政策和战略部署,在“技术赋能、强师提质”方面全

力聚焦,进一步促进人工智能技术与教学教研的深度融合,

打造人工智能支持教师专业成长的样板试点区,推动教育高

质量发展。

(供稿:孙美青  青岛西海岸新区教育和体育科学研究院)

下发问卷

罗列需求

提交订单

分析数据

梳理需求

问诊把脉

确定内容

确定人员

确定方式

集体备课

听课改课

主题讲座

效果反馈

经验总结

辐射推广

学校订单征集 精准分析诊断 确定服务方案 入校教研解决 活动总结延伸

44 青岛教育

第47页

数字

赋能EDUCATION QINGDAO

大数据在学校数字化管理中的应用

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数据,但在

日常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往往无法根据所产生的数据反馈

到教育教学管理中。其中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数据质

量问题,由于数据来源的多样性和数据收集的方法的不同,

大数据中可能包含不准确、不完整、不可靠、不一致和不恰

当的数据,因此很多教育教学中内隐信息难以正确、完整提

取出来。二是隐私安全问题,在使用大数据技术的过程中,

需要处理的数据可能包含敏感的信息和个人隐私,如果数据

泄露或者被不当使用,会对教育教学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很多行政管理者在使用过程中也有很大

的顾虑。三是情境的复杂性问题,教育教学工作归根到底是

面向人的工作,这就带来大量复杂情境,这些因素往往难以

量化和度量。

为解决上述问题并真正形成基于大数据的学校数字化管

理体系,我们从教育教学管理实际,将问题划分为课堂教学、

学生管理、个性化作业、学校氛围诊断、教师学术氛围五个

方面,并着手从上述五个方面进行系统化管理与实践。

一、课堂教学方面

1. 拓展载体、促使教师教学方法更迭。教师通过 3D 教

学软件能够利用 3D 特色进行互动教学,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进

行混合式教学活动,师生、生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交流互动。

2. 交流互鉴、催生教师教学技术创新。学校建成的智慧

教学环境和平台助力教师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教师

智慧教学水平得到极大锻炼和提升。学校每年举办 10 余次校

级观摩、竞赛等活动,参与人数达到教师总数 60% 以上,多

位教师在省级及以上教学创新大赛中获奖。

3. 头脑风暴、引领教师教学理念变革。在智慧教学环境

下推进数字化素养技能提升和智慧课程细胞工程,触发教师

们的头脑风暴。通过采用 BOPPPS、对分课堂、混合式、融

合式、在线课堂、翻转课堂等先进教学设计理念与智慧教学

技术手段,重塑教师角色,形成具有智慧教育能力的高素质

教师队伍。

4. 教师信息素养全面提升,教育教学领域创新突破持续

涌现。教师利用智慧教学环境开展教学改革,课堂创新的热

情空前高涨,一大批中青年教师茁壮成长,整体教学水平有

了显著提升,多位教师在使用 XR 技术产品进行教学。

5. 打造教师成长平台,教师综合能力创新突破持续涌现。

利用智慧教室的远程视频交互功能,实现与部分高等学校开

展远程视频会议及学术研讨。教师发表国际期刊论文与主持

省部级及以上的课题数量明显增加。

6. 深挖课堂教学,通过智能课堂分析系统提升教师的专

业发展。教师的专业化程度是凭借“实践取向的知识”来加

以保障的,而实践取向的知识是通过日常教育实践的创造与

反思过程才得以形成的。面对现实问题,我们转向利用人工

智能技术突破课堂教学壁垒,实施基于大数据的课堂分析技

术。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课堂观察,生成观察报告,进行课

堂结构倾向分析、师生互动分析等,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二、学生管理方面

1. 建立学生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传统的学生档案信息管

理有诸多弊端,记录不准确、分类混乱、存储不稳定等问题

都影响了学生管理的效率和质量。而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

学生档案信息管理,可以对教务数据进行精细化分类、标准

化处理,提高相关数据的收集、存储、分析效率和可靠度。

我们基于大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技术,更为全面地了解学生

需求和行为,实现个性化、差异化管理,并监控学生的变化

趋势和预警异常行为。

2. 建立学科选修及推荐系统。以往通常通过教师或顾问

一对一沟通建议学生上什么课程和选修哪些专业方向,由此

也会产生误区和主观性判断。现在,我们借助大数据技术,

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资源查看学习资料,老师可依据学生兴趣

爱好以及学习情况构建个性化的专业选择模型,给出科学、

具体的选课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自我决策。

3. 及时学生成绩预测及辅导。我们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学

生成绩进行了预测和分析,从而了解学生在不同阶段的成绩

表现及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措施。例如,

我们通过挖掘出一些特殊学习行为模式、日常实践或考试作

青岛教育 45

第48页

数字赋能 QINGDAO EDUCATION

EDUCATION QINGDAO

数字

赋能

弊方法等,及时发现并纠正相关学生问题点,并提供相应资

源与技术手法指导学生改善和提高相关能力。

4. 建立创新教育管理模式。大数据技术可以协助学校提

供更全面、透明、便捷、个性化、高效的教育教学管理,并

引领现代教育的创新管理手段,我们通过机器学习和自然语

言处理实现智能校园、教师和学生的交流、辅导诊断等。这

种方式充分利用数据挖掘和人工智能来更好地优化教育管理

中的各种配套设施和服务,修复教育计划与市场条件之间的

期望偏差,并逐渐成为教育管理新模式的基础。

三、个性化作业方面

个性化作业是指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为每

个学生设计定制的、具有针对性的学习任务或作业。传统上,

教师通常会给所有学生布置相同的作业,但这种方式无法满

足每个学生的独特需求。要实施个性化作业,教师需要在课

程设计和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并对学生进行个

体化的评估和跟踪。为此,我们在利用大数据精准教学系统

的基础上,通过日常学生作业与考试情况,形成基于个人学

习知识点的个性化作业推荐。

四、学校氛围诊断方面

学校氛围诊断是指对学校整体运行和教育质量进行系统

性评估和分析的过程。它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各类数据和

信息,评估学校的整体状况,发现问题和潜在风险,并为学

校提供改进和发展的方向和策略。

我们开展的学校诊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基础诊断,

是对学校诊断的八个核心要素进行的“断层扫描式”体检,

用以发现学校的优势及可能存在的管理风险。二是服务性资

源诊断,是对学校各类资源运行和服务状况的诊断,重在发

现学校的资源配置与支持是否在“为了学生快乐成长、有效

学习和教师幸福工作”的方向上前进。三是教育教学诊断,

是对“教学”要素进行的专项诊断,重在了解学生对教师教

育教学情况的感知,帮助教师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行为调整。

四是教研组织互动诊断,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描绘教研组织

互动生态,帮助学校更好地进行教研组、备课组建设。

五、教师学术氛围方面

教师学术氛围是学校中教师之间共同形成的、以学术为

导向的文化环境。我们鼓励和促进教师之间的学术交流、合

作和专业发展,营造出积极向上的学习和研究氛围。一个学

校教学质量的好坏往往取决于这个学校教师学术素养的高低,

而学术氛围则是直接影响教师学术素养的直接原因,因此我

们从学术交流和合作、学术研究和创新、专业发展和培训、

导师制度和师资培养、课堂教学互助五个方面对教师参与学

术氛围进行可视化分析。通过可视化分析,可以将教师从兴

趣与专业两个方面连接起来,并以此为根据为教师量身打造

适合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术发展路径。我们通过营造积极的教师

学术氛围,大大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促进了教

育质量的提升,同时也能够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我们。

六、总体效果分析

1. 课堂教学方面。通过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可以提

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例如,在上课时采用虚拟现实元

宇宙技术、视频会议技术等方式进行远程授课、组织线上讨

论或作出简单演示,有助于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激发他

们的兴趣和动力。

2. 学生管理方面。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学生管理,有

助于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求,优化与学生的交互体验。例如,

配置人脸识别系统进行考勤签到操作,可追踪学生的出勤情

况并实时反馈给辅导员和教务部门;构建聊天机器人等 AI 功

能工具,对学生的疑问进行实时回复和解答。这种复合模式

的学生管教方式,使得各层管理的信息更加透明和完整,极

大地增加了学生所需要知道的信息量。

3. 个性化作业方面。从教学资源与云技术入手构建系统,

针对网络因素、工具等综合考虑构建一揽子的在线教育解决

方案。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个性化作业设计,可以更好地

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其学习成果、意愿、重点难点、学

习的历史轨迹等多方面数据基础上,对作业难度、阅读材料

分配、学科内容难度调节等进行自动分析和调整,帮助学生

高效完成相应课程目标,提升作业完成质量。

4. 学校氛围诊断方面。以数据为依据,运用大数据技术

对学校进行诊断和优化,有效提高学校的各项指标表现。通过

学校自身发起、为解决学校发展愿望而进行的一种评估活动。

它不同于一般的外部评估、一次性评估,更不是绩效评定和排

名排队,而是根据学校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对学校管理过程进

行的持续监控与“健康体检”,让学校管理能够真正的深入到

每个层面,并能够对症下药,与此同时,教师和学生也能够共

同参与到学校管理中,形成良好的共同精细化管理氛围。

5. 教师学术氛围方面。通过大数据技术,可以实现效果

更好地辅导和指导教师成长。例如,借助讲座、研究论文和

线上培训等方式增强教师的学科知识与技能,推动教育管理

体制改革,构建适应新形势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为全员

提供随时可获得的运营与人力资源服务支持,包括理念浸润、

管理咨询、教育主题谈话、师生关系指导,满足教职员更深入、

精准与有质量的内部需求。

(供稿:蔡荣啸  青岛第九中学)

46 青岛教育

第49页

“单元主题学习”在历史教学中的价值

单元主题学习是《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 年版)

提倡的学习模式,即围绕某个历史时期的核心内容或关键问

题确定单元主题,整合单元内容,构建一个完整的学习情境。

在此情境中,将单元中的相关专题内容连为一条教学线索,

明确单元下各课的侧重和关联,为学生具体学习历史、认识

历史提供路径,培育核心素养。

一、帮助学生建立历史的宏观视野

历史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学科,历史知识往往零散、琐碎。

单元主题学习强调将历史事件、人物、概念和时间线整合到

一个统一的框架中,让学生从整体的角度看待历史,更有利

于学生系统地掌握历史知识,理解各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

从而更好地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形成全面、系统的

历史观。

以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关于春秋战国的历史为例,通过

三个课时呈现,分别是第 6 课动荡的春秋时期,第 7 课战国

时期的社会变化,第 8 课百家争鸣。通过单元主题学习的思路,

可以将三课内容进行整合,围绕主题“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

设计四个探究内容,第一、经济之变,第二、政治之变,第三、

制度之变,第四、思想之变。经济之变探究的内容是铁农具

和牛耕的推广及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政治之变探究

的内容是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及战国七雄的纷争。

制度之变探究的是商鞅变法。思想之变探究老子、孔子和百

家争鸣。

经此设计,春秋战国时期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按照其性

质和内在的关联性组织和呈现,学生思路更加清晰,记忆更

加容易和准确,并且在宏观视野下,能够轻松认知发生变革

的不同方面的内在联系,形成对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展的完

整的历史知识体系。

二、帮助学生理解历史的发展规律

通过单元主题学习,引导学生针对某一历史时期或事件

进行深入的学习和探究,了解历史事件的起因、发展过程、

结果和影响等,认知某一历史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以及这

些因素之间如何相互作用,从中识别出历史发展的规律,更

好地理解历史发展的内在机制和动力。

“春秋战国的变革”这一单元主题下设计的四个探究内

容就包含了这样一个历史的发展规律,即经济之变引发了政

治、制度和思想的变化,也就是所谓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

筑,这是学生应该形成的唯物史观。运用通常的教学思路,

这一历史发展规律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讲,理解起来有一定难

度,但是在单元主题学习的思路下就容易得多。把第 6 课铁

农具和牛耕的推广和第 7 课著名水利工程——都江堰(强调

春秋战国有诸多水利工程)两个内容整合在一起,引导学生

认识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反映了那个时代社会生产能力的提升,

而生产力的提升直接引起了生产关系的变动,从而引发了一

系列表现在政治、思想及社会制度等方面的变化。

三、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元主题学习强调构建完整的学习情境,在这一情境中,

学生必然要通过自主探究完成学习任务。首先,教师确定学

习目标,然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制定策略,从

而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在复杂的情境中发现问

题,需要会观察、思考和质疑,会发掘出问题的本质和关键点。

经过这样一个过程,可以培养学生敏锐的洞察力和创新思维,

提升他们的分析能力和决策能力。

在“春秋战国的变革”大单元教学设置的历史情境中,

引领学生围绕单元学习目标,从经济、政治、制度、思想四

个方面的变革入手提出问题,教师对问题进行筛选、整合和

补充,形成学生探究问题。学生带着问题收集和分析相关的

历史资料。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给出支持性的证

据。在进行充分的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回到课堂,老师的引

导进行合作探究,思维碰撞,提出解决方案,最终解决问题。

这是一个对学生的思维产生持续性推动的过程,通过这

个过程,学生的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及合作探

究能力得到不断提升,这些能力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都

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供稿:李  宾  青岛第二十六中学)

青岛教育 47

课标

学习EDUCATION QINGDAO

第50页

聚焦“学习产品”  培养学生语文思维能力

义教 2022 版语文课标明确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

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

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教师要着力培养

学生的思维能力。

随 着 OBE 成 果 导 向 教 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理念在国内的实践与推广,“产品”这一概念逐渐进入

了教学设计的领域。产品是“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

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的结果。当前,深度学习、项目化

学习等教学方式,都强调基于真实的问题或任务,生成“学

习产品”。因此,通过聚焦“学习产品”,运用“实践”的

方式,可以让学生获得成就感,激发学习动机,促进学生思

维发展。

一、以“学习产品”为固着点组织教学,着力培

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应试教育带来的影响,老师们在日常教学中重知识点训

练,轻素养能力培育。教学中往往读写割裂,缺少结构化的

组织方式,这种“泛而不精”的教学取向导致了思维能力训

练不足。

信息加工理论提出学习本质上是一种认知过程,包括“信

息输入”“信息加工”“信息输出”三个环节。传统的教学

往往重视“输入”环节,却忽视“输出”环节,因此“思维

加工”这个环节也就难以有效进行。只有重视“输出”环节,

建立“输入”“思维加工”“输出”三者的有效联系,才能

改变当前语文教学思维训练不足、忽视能力培养的问题。

OBE 成果导向教育是一种以学习成果为导向的教育理

念,遵循的是反向设计原则,“其逻辑起点是内外需求”。

聚焦“学习产品”,关注的是学生能做什么,而不仅仅是学

生知道什么;重视的是学生的理解运用,而非重复识记。

运用到语文课堂,从输出段逆向思考自己的教学设计,

意味着以“产出”为导向组织课堂活动的教学实施方式,即

以“学习产品”为固着点组织教学行动。从学生的前备经验

出发,促进课堂向“以学习者的学为中心”转变。通过获得

成果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探究、

展示反馈的过程中建构知识、发展思维、提升智慧。

二、基于“学习产品”的不同形式,形成多种实

施策略及操作路径

在语文教学中,“学习产品”的主要形式包括朗读表演、

问题解决、作品创造等。依托这三种不同形式形成了三种教

学策略。既可以应用单篇阅读教学的局部设计,也适合于整

篇和单元的架构。

1. 以“朗读”“表演”为“学习产品”,删繁就简,削

枝强干

以朗读或表演等形式做为“学习产品”,通过带领学生

读好一两句话,表演好一个小的场景,进而建构起对全篇内

容的学习。以“深度学习”带动“广度学习”,改变传统课

堂教学依托知识点串讲的形式。

以人教版经典课文《我的叔叔于勒》为例,笔者在实践

中从题目切入,学生关注到这篇文章是从若瑟夫的角度去写

的,并迅速找到了题目与文章内容的呼应之处,即若瑟夫的

一句心理描写:“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

弟弟,我的亲叔叔。’”整堂课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如何读

好这句话。学生在试读中,基于对整篇文章的理解,从中读

出了若瑟夫的无奈,对于勒叔叔的同情,对父母的不理解。

通过读好“这一处”,师生多元解读了作品的主题。学生不

仅读出了菲利普夫妇的自私冷酷、唯利是图,读出了资本主

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还读出了作者对时代的评价,

读出了小人物的辛酸与悲苦。甚至读出了作者在若瑟夫这个

人物身上寄予的对善良、对人性的呼唤。

有一些老师不愿意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总担心讲不完

课。而实际上,在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课堂中,菲利普夫妇

的性格和作品的第一层主题,老师往往会用一课时甚至更多

的时间去解读,教师的喋喋不休其实是无效的。以本节课为

例,课堂始于学生的经验,聚焦朗读展示这种“学习产品”,

似乎在课堂上只处理了一句人物心理描写。但读好这句话,

学生就必须把握人物形象,分析情节、环境,理解“我”此

时的心理。文章的重点知识和内容不仅都涉及到了,还促使

48 青岛教育

课标学习 QINGDAO EDUCATION

EDUCATION QINGDAO

课标

学习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电子书刊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