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bookData.followerCount}}
{{!bookData.isSubscribed?'关注':'取消关注'}}
卷首语让农民种粮多得利“养活中国要靠自己”。今年两会期间,“粮食安全”再次成为各代表委员常谈常聊的关键词。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时强调,要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让农民能获利、多得利。粮食问题是“国之大者”。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保障初级产品供给提升到战略层面作重点部署,而粮食是最基础、最关键、最核心的初级产品。今年,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指出,“粮食归根结底要靠农民去种,农民种粮能赚钱,国家粮食就安全。今年我们将推动健全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力争做到政策保本、经营增效。”现阶段,农民仍然是粮食生产的主力军。种粮赚不赚钱,直接影响农民种粮的信心和积极性。然而现实情况是,当前农民普遍种粮比较效益低。农民“辛辛苦苦种一年,不及打工挣半年”,想要让农民仅仅通过种粮来有一个理想的收入水平较难实现。这也是当前农民种粮积极性下降、甚至弃耕抛荒的重要原因。因此,要保障好国家的粮食安全,除了压实地方党委政府在粮食安全上的义务和责任外,更要注重让农民种粮能赚到钱,进而愿意种粮、想要种粮、持续种粮。把政策红利送到手。... [收起]
[展开]
{{!bookData.isSubscribed?'关注':'已关注'}}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3页
卷
首
语
让农民种粮多得利
“养活中国要靠自己”。今年两会
期间,“粮食安全”再次成为各代表委员
常谈常聊的关键词。3月6日,习近平总
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农业界社
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时强调,要保
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发展适度规模经
营,让农民能获利、多得利。
粮食问题是“国之大者”。去年中
央经济工作会议把保障初级产品供给
提升到战略层面作重点部署,而粮食是
最基础、最关键、最核心的初级产品。
今年,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
上,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指出,“粮食
归根结底要靠农民去种,农民种粮能赚
钱,国家粮食就安全。今年我们将推动
健全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力争做到
政策保本、经营增效。”
现阶段,农民仍然是粮食生产的主力
军。种粮赚不赚钱,直接影响农民种粮的
信心和积极性。然而现实情况是,当前农
民普遍种粮比较效益低。农民“辛辛苦苦
种一年,不及打工挣半年”,想要让农民仅
仅通过种粮来有一个理想的收入水平较
难实现。这也是当前农民种粮积极性下
降、甚至弃耕抛荒的重要原因。
因此,要保障好国家的粮食安全,除
了压实地方党委政府在粮食安全上的义
务和责任外,更要注重让农民种粮能赚到
钱,进而愿意种粮、想要种粮、持续种粮。
把政策红利送到手。今年中央一
号文件提出适当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
购价,让农民的粮食能卖上好价钱;实现
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
入保险主产省产粮大县全覆盖,让农民
种粮能旱涝保收,更有底气,更有保障。
此外,还要加大粮食生产补贴力度,对购
置农机、肥料、种子等粮食生产所需物资
材料及服务给予一定补助,对实际种粮
农民发放一次性补贴,让种粮的农民切
实享受到更多实实在在的政策红利。
把种粮成本降下来。近年来,种粮
成本的急剧攀升,大幅“侵蚀”种粮的收
益空间。种粮成本水涨船高,农民自然
种粮不赚钱。要通过社会化服务,减轻
农民的种粮成本。鼓励家庭农场、农民
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为小
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农业
社会化服务,给小农户送种子、送技术、
送肥料,把农民的种粮成本压下来。
把种粮收入提上去。当前,小农户
生产比较分散,难以形成规模效益。提
高粮食产量和种粮效益的根本方法是适
度规模经营,机械化种植,扩大良种种植
规模。要通过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升
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水平,
提升规模效益。同时,要通过产业发展
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让种粮农民在保
障基本种粮收入外更多地分享粮食产业
增值收入,让种粮农民有甜头、有盼头。
总之,要通过各类措施,让种粮农民
不吃亏,让种粮越来越有干头、有赚头。
(来源:中国农村网)
· 1 ·
第4页
目 录
01 让农民种粮多得利
05 补贴满满保粮食生产,专家解读2022年一揽
子支持政策
07 财政部:2022年中央财政继续新启动农村综
合性改革试点试验
08 稳中求进 确保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10 杨凌8大金融政策为种业“强基固本”
12 陕西省首个春播大豆品种在省外通过审定
13 油菜新品种『中油杂501』创高产纪录
14 这样的农业不仅有智慧,更有奔头!
16 油蔬两用!这场“田间盛宴”吃出“科技味”
17 油菜籽含油量50%左右是咋实现的?
18 杨凌多项成果斩获陕西省科学技术奖
19 投资14.45亿!陕西杨凌综合物流园项目预计
2023年建成
20 重磅!杨凌加入西安都市圈
21 正式获批!杨凌具备引种试种普及型国外苗圃资格
22 杨凌:为乡村振兴“添能蓄势”
24 杨凌“铁娘子”嫁接队 一身绝技闯南北
25 杨凌:加大核心技术攻关 确保种源自主可控
27 杨凌:搭好“科创舞台”高唱科技创新大戏
29 山仑院士:为有甘露洒高原
主管单位:
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管委会
主办单位:
杨凌示范区科技创新和转化推广局
杨凌示范区科学技术协会
农业科技报社
协办单位:
杨凌老年科教工作者协会
编辑委员会
主 任:山 仑
副 主 任:袁海珍 万为瑞 侯 曦
梁孝宏 唐 伟
委 员:(按姓氏笔画排序)
王渭玲 孙世铎 刘占德
李鸣雷 余有本 张 显
赵政阳 柴 岩 常宗堂
曹斌云 谢恩魁 蔡宇良
黎九洲 薛吉全 穆建新
准印证号:陕西出连内印字第1003号
政策聚焦
卷首语
成果荟萃
聚焦杨凌
科学家精神
第5页
(QQ 投稿群)
本刊编辑部
主 编:贺 辉
副 主 编:申小燕
责任编辑:吉 燕 闫瑜涛 梁小波
稿件统筹:张 婉
排 版:徐 娜
编辑出版发行:农业科技报社
投稿邮箱:yllkx001@163.com (杨凌老科协)
278792786@qq.com(农业科技报社)
投稿邮寄地址:陕西省杨凌示范区展馆
西路1号农业科技报社传媒产业部 张婉 收
邮 编:712100
联系电话:(029)87036645
15129364752
旱区农业
P14 这样的农业不仅有智慧,更有奔头!
智农装备
种养技术
32 康振生:做有“粮”心的“麦田院士”
34 邹志荣:设施农业新的春天到了
35 李新岗:让冬枣成为大荔枣农的“幸福果”
38 初夏马铃薯 田间管理抓哪些
39 小麦田中出现杂株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40 小麦收获期要注意啥
42 玉米苗期需警惕粗缩病
43 玉米“大小苗”怎么办
44 花生如何保高产
45 不同土豆要怎样储藏
47 机械化育秧VS人工育秧 播种速度提升15
倍 这项革新技术真牛
48 如何让榨油小作坊告别『小杂乱』?试一试
专家研制的这款『神器』
49 长在“床”上的蔬菜长啥样?去北京这家植
物工厂看一看
51 这项防控技术让桃园减用农药三成多
52 春播玉米与青贮玉米 掌握栽培要点保丰收
53 甜玉米丰产种植有技巧
54 警告!今年玉米不要播种过早!什么原因?
四大危害早知道!
55 夏季牢记果园管理要点
58 初夏苹果这样管
59 初夏果树这样管 省心省力又高产
62 初夏葡萄咋管好
63 葡萄苗夏季管理 莫放松
64 设施葡萄品种与砧木的选择
65 葡萄最关键的“六次浇水”
P16 油蔬两用!这场“田间盛宴”吃出“科技味”
第6页
66 夏季猕猴桃要重视膨果期管理
67 夏季旺树如何做好环剥及追肥
68 夏季梨树咋管好
69 樱桃树6月这样管
70 核桃树夏季如何修剪
71 新植桃树夏季怎样修剪
72 夏季两法应对猪喘气病
73 夏季给猪吃点“苦”营养又解暑
74 夏季如何让山羊增膘
75 夏季养兔七注意
76 盛夏养鹅安全管护有高招
77 夏季种鹅休产期如何管理
78 自配猪饲料 降耗增效益
79 奶牛夏季产后如何保健
80 蜜蜂流蜜期管理注意啥
81 五月温光转好 蔬菜如何管理
84 病害率可降低90%,增产30% 手把手教
会你蔬菜嫁接
87 蔬菜后期细管理 延长采摘提效益
90 高温来袭 棚室如何降温更有效
92 高温来袭 棚面覆盖物要“动”起来
94 未雨绸缪 夏季灾害性天气早预防
95 白粉病“祸害”作物多提前预防是关键
96 葡萄褐斑病咋防治
P19 投资14.45亿!陕西杨凌综合物流园项目预计2023年建成
P202 杨凌:为乡村振兴“添能蓄势”
P29 山仑院士:为有甘露洒高原
长在“床”上的蔬菜长啥样?
去北京这家植物工厂看一看 P49
P32 康振生:做有“粮”心的“麦田院士”
第7页
政策聚焦 《农村高新科技》
政
策
聚
焦
补贴满满保粮食生产,专家解读2022年
一揽子支持政策
近日,农业农村部、财政部明确
2022 年粮食生产重点工作及一揽子支
持政策(下文简称政策),要求各地全力
以赴保夏粮小麦丰收,千方百计扩种大
豆油料,紧盯不放做好农资稳价保供,
毫不松懈抓好农业防灾减灾救灾,稳住
农业基本盘,为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
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稳固保障粮食安全
各类补贴一应俱全
人民网“强观察”栏目梳理发现,与
2021年政策相比,今年的内容更多提及
了包括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购置与
应用补贴、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和稻谷
补贴在内的多项补贴政策。
“今年粮食生产面临着自然风险、
市场风险并存的局面。”农业农村部农
村经济研究中心副研究员谭智心表示,
由于疫情与国际市场波动的影响,国内
粮食保供稳价压力较大。同时,由于去
年罕见秋汛等因素,导致冬麦区出现大
面积晚播麦,苗情长势非常复杂,夺取
夏粮丰收面临空前的挑战和困难。
“农业补贴是推动粮食生产发展、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政策工具,在
今年严峻复杂的形势下,补贴政策能够
有效帮助保障我国粮食安全。”谭智心
介绍,通过对耕地、种子、农机等实行补
贴政策,能够强化粮食生产的产能基
础;对大豆、油料等实行补贴政策,将扩
大我国油料作物种植面积,加快补齐我
国大豆的生产短板;通过对种粮农民进
行补贴,可以稳定粮食生产者的收入预
期,提高我国粮食生产主体的积极性。
今年的政策提出,要实施玉米大豆
带状复合种植补贴,支持大豆玉米兼容
发展。通过多年试点工作,该种植技术
已基本成熟,但农机农艺结合过程中的
成本增长,降低了农户的种植意愿,“总
体上一亩地要增加成本240元左右。”谭
智心认为,通过各级财政补贴等多项政
策支持,才能把成本降下来,从而调动
农户种植大豆的生产积极性,把关键技
术真正落到田间地头。
加强病虫害防治防控
同时上好粮食保险
重大病虫害的发生是影响粮食生
· 5 ·
第8页
《农村高新科技》 政策聚焦
政
策
聚
焦
产的又一项重要因素。《“两增两减”虫
口夺粮促丰收行动方案》提出,2022 年
小麦赤霉病、条锈病、水稻“两迁”害虫、
草地贪夜蛾等重大病虫害呈重发态势,
直接威胁粮食生产安全。
政策提出,加大农业防灾减灾救灾
资金投入,支持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害防
控防治,做好小麦促弱转壮和重大农业
自然灾害及时救助。
“植物保护是一项长期工作,病虫
害持续有效防治这根弦需要持续紧
绷。”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农林科技大
学教授康振生建议,要坚持病虫害全程
防控理念,将病虫害综合防控措施贯
穿于农作物的整个生长过程,同时建
立重大防控物资储备机制,真正做到
“防早、防小”,用经济的方法完成高效
的防控防治工作。
除农业灾害预防救治工作以外,我
国正在同时帮助粮食生产者减少其因
灾害所承受的损失。政策提出,要强化
金融保险政策支持,提高中西部和东北
地区的粮食种植保险保费补贴比例,实
现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和种植收入
保险对主产省产粮大县全覆盖。
“做好这项工作的关键就是要努力
‘扩面’,实现应保尽保。有好的农险政
策,如果农户不参保,就达不到政策效
果。”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保险系教授、农
村保险研究所所长庹国柱表示,相较于
去年的覆盖 500 个产量大县,今年中央
财政将实现三大粮食作物的完全成本
保险和收入保险在 13 个粮食主产省超
800个产粮大县全覆盖。
加速农业现代化转型
支持开展代耕代种
政策提出,支持开展粮食油料代耕
代种等社会化服务,推动节本增效。
代耕代种土地托管服务即农户土地
由合作社或农业服务公司统一作业,减
少了农户的耕种成本,解放了劳动力。
全国各地已经试点推广了该项社会
化服务,据相关新闻报道,内蒙古自治区
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依托社会化服务组
织,试点推广了2万亩“代耕代种”的保姆
式土地托管服务;四川省遂宁市出台关
于撂荒地复耕工作的意见,发展集体代
耕、业主代耕等多种复耕模式,鼓励土地
流转,2020 年,全市共整治撂荒地 13.89
万亩,复种粮食作物11.2万亩。
“今年将代耕代种的政策支持范围
扩大到所有的粮食和油料,充分说明国
家在加快推动代耕代种等农业社会化
服务方式的普及推广。”谭智心认为,
开展代耕代种等农业社会化服务,是
适应农业农村转型的重要生产方式,
也是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
的有效手段。
“农业农村部专门做过调查,农户
自种、土地流转、生产托管三种经营方
式中,生产托管即代耕代种的亩均产量
最高、成本最低、农户获取收益最佳。”
谭智心说。
(来源:人民网)
· 6 ·
第9页
政策聚焦 《农村高新科技》
政
策
聚
焦
财政部:2022年中央财政继续新启动
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
据财政部网站消息,2022 年,中央
财政继续支持在有条件的地区新启动
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以下简称试
点),按照三年规划、分年实施的方式,
通过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对2022年
新启动试点实施定额补助。
试点依托项目建设和运行载体,建
设以富民产业为基础、数字技术为依
托、人力资源为支撑、乡村治理为保障,
集美丽乡村、数字乡村、善治乡村为一
体的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积极探索农
村改革创新的机制和模式。主要包括
四方面重点任务:
一 是 创 新 富 民 乡 村 产 业 发 展 机
制。做强现代种养业,打造各具特色的
农业全产业链。做精乡土特色产业,因
地制宜发展品质优良、特色鲜明的区域
“金字招牌”,积极支持发展创意农业、
智慧农业、农事体验、农旅融合,促进乡
村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发挥农村集体
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社作用,积极探索
撬动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与村集体合
作共赢模式,构建更紧密的联农带农机
制,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让农
民共享产业发展的增值收益,扎实推进
共同富裕,不断提升农民群众的获得
感、幸福感。
二是创新数字乡村发展机制。大
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推动数字技术与
发展乡村实体经济、构建乡村治理体系
加速融合,着眼解决实际问题,拓展农
业农村大数据应用场景。加强“互联
网+农业”建设,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物
联网、区块链、北斗终端、多光谱、人工
智能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科技产
品,与种、养、加、销等农业生产经营活
动和农机农艺深度融合应用,加快推
动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推进
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建设,探
索乡村数字经济新业态。以数字技术
赋能乡村公共服务,完善农民生活服
务体系,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乡村
便民服务机制,提高乡村治理智能化、
精细化、专业化水平。注重网络安全、
数据安全。
三是创新乡村人才振兴机制。加
快培养产业发展人才,重点培养农村集
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农村创业创新带头
人和产业发展职业经理人、经纪人等,
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
农民。加快培养乡村治理人才,引导农
村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人员、高校
毕业生等在乡村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
激励村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鼓
励社会人才参与试点建设,建立有效激
励机制,以乡情乡愁为纽(下转第 8 页)
· 7 ·
第10页
《农村高新科技》 政策聚焦
政
策
聚
焦
稳中求进 确保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全国著名农业经济管理专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
导师王征兵解读陕西省委“一号文件”
3月22日,《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
民政府关于做好 2022 年全面推进乡村
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文件发布
(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从十大方面聚
焦乡村振兴,锚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总
目标,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全面安
排部署了2022年重点工作。
4月2日,农业科技报社特邀全国著
名农业经济管理专家、西北农林科技大
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征兵做客全媒体
演播室,分别从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
要农产品供给、加强耕地保护、坚决守
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等六个方面
对《意见》进行分析解读。
王征兵说,2022年是全面推进乡村
振兴由谋篇布局进入具体施工的关键
一年,总览《意见》全局,“乡村振兴”是
关键词。《意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
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
质量发展,以稳中求进为总基调,以保
(上接第 7 页)带,吸引各类城市人才服
务乡村振兴事业。
四是创新乡村治理机制。加强农
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农村基层党组
织战斗堡垒作用,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
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
系。有效运用农村公益事业建设财政
奖补政策,发挥一事一议机制作用,调
动农民参与村内公益项目建设的积极
性、创造性,提高财政支农政策的实施
效能和农民满意度,打造基层组织为民
服务的实践载体。丰富村民议事协商
形式,完善议事决策主体和程序,健全
民主决策机制,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
会治理格局,提升乡村治理能力。
同时,各地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
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中央财政集
中资金引导,有效带动地方政府加大投
入,引导和撬动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参
与试点建设,鼓励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方
式,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突出
财政奖补资金的公共属性,中央财政资
金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重点支持具有
较强公益性、对农民就业增收、乡村产业
发展和乡村治理带动能力强的环节和领
域,以及能够尽快建设的项目,扩大有效
投资,不能撒“胡椒面”,不搞平衡照顾。
(来源:人民网)
· 8 ·
第11页
政策聚焦 《农村高新科技》
政
策
聚
焦
障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为底
线,提出抓好粮食生产、落实耕地保护
措施、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等10个方面重
点任务,聚焦产业促进农民增收、推进
乡村建设、改进乡村治理等,全面推进
乡村振兴。
乡村如何振兴,从哪些方面振兴?
王征兵说,文件指明了方向和具体的措
施,就是要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
产品供给,重点强调要稳定全年粮食播
种面积和产量,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
能提升工程,保障“菜篮子”产品供给,
合理保障农民种粮收益等四个方面。
王征兵分析,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
农产品供给,就是粮食种植面积只能增
加不能减少,积极推进研发优良品种,
扩大种植面积,靠科学技术提高产量,
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积极
研究优质大豆品种的同时,靠科学的栽
培技术提升品质,还要积极调动农民种
植大豆的积极性;保障“菜篮子”产品供
给就是要让蔬菜生产供应平稳,党政同
责说明其重要性;合理保障种粮农民的
收益,一是给种粮农户给予补助,二是
提高粮食收购价格,三是鼓励农民适当
扩大种植规模。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王征
兵说,《意见》提出采取“长牙齿”的硬措
施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实行一票否
决制,把耕地保护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
高度,保护耕地就是保证14亿人的粮食
供给。值得注意的是,文件提到全面完
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就是不仅要保
护,还要建设并且要提高耕地质量。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
新奋斗的起点。王征兵说,让脱贫基础
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是脱贫地区
农村工作的首要任务,更是底线任务,
必须持续响鼓重锤地抓紧抓好。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王征
兵说,农民要增收,产业要兴旺。如何
在实践中有效推动,一是要持续推进农
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仅要有传统
产业作为基础支撑,还要着力发展二三
产业,在有条件的前提下推动产业融
合。二是大力发展县域富民产业。三
是加强县域商业体系的建设,
就是除常规商业体系,还要完
善丰富新体系,才能很好满足
农民生产物质的需求,并能把
农产品通过更好的渠道销售
出去。四是促进农民就地就
近创业,可以有效解决相关实
际问题,利于农民、农村稳定。
(来源:农业科技报社记者
李煜强)
· 9 ·
第12页
杨凌8大金融政策为种业“强基固本”
种业是农业的“芯片”,种业的创新
发展关系着 14 亿中国人的饭碗能否盛
满中国粮。2022 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
到,要大力推进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
术攻关,全面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方案。
作为我国首个国家级“农高区”,着力
将杨凌“农科城”打造成中国旱区“种业硅
谷”,一直以来,都是杨凌示范区矢志不
渝、全力奋斗的目标和方向,要打造旱区
种业硅谷,离不开金融政策的“加码”。
为贯彻落实国家《种业振兴行动方
案》,持续优化金融服务水平,进一步加
大金融对种业企业的支持力度,加快中
国(旱区)种业硅谷建设,推动杨凌在更
高层次上履行国家使命,实现高质量发
展。杨凌示范区着力推出了8大金融政
策,为农科城全力打赢种业“翻身仗”添
砖加瓦。
下面,看看这8大金融政策都有哪些?
一、加大种业企业信贷投放。加强
货币政策引导。定期整理发布示范区
重点种业企业名单,对接企业融资需
求。对推进种业企业首次获得贷款且
金额超过50万元的,给予金融机构每笔
3 万元奖励。此外,对种业企业年新增
信贷投放金额累计超过 1000 万元的金
融机构,按照新增贷款投放金额的 1%
给予奖励,对单家金融机构的年度奖励
总额不超过100万元。以上两项奖励可
以重复享受。
二、加大种业信贷产品创新。依托
示范区种业创新中心平台,利用政府种
业专项资金发挥信贷增信和风险缓释
作用,探索“创新平台+银行+担保+保
险+投资+企业”的新型融资联动模式。
引导金融机构扩大贷款抵质押范围,探
索开展品种权、生物资产、育种制种设备
等抵质押贷款和产业链融资业务创新。
三、加大贴息补助。发挥财政贴息
资金支持作用,进一步降低种业企业融
资成本。对获得新增银行贷款、专业股
权机构约定固定投资回报或公开市场
债券融资的,经种业企业申报,财政和
金融监管部门审批后,按融资总额一年
期人民银行同期贷款基准利率的 50%
给予补贴。单户企业每年最高补助不
超过 50 万元。同一笔债务不重复享受
贴息政策。
四、完善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对金
融机构支持种业企业发生的不良贷款,
单笔不高于 500 万元(含)的贷款,按照
银行实际承担损失额的40%进行补偿;
对于单笔超过500万元但不高于1000万
元(含)的贷款,按照金融机构实际承担
损失的 30%进行补偿。对农村承包土
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生物资产抵押贷
《农村高新科技》 政策聚焦
政
策
聚
焦
· 10 ·
第13页
政策聚焦 《农村高新科技》
政
策
聚
焦
款、品种权质押贷款、应收账款质押贷
款等创新贷款产品给予一定倾斜,单笔
不高于1000万元(含)的贷款,按金融机
构实际承担损失额的 80%进行补偿。
对同一家企业的贷款每年按照上述标
准计算合计获得风险补偿金最高不超
过800万元。对单家金融机构的年度风
险补偿总额不超过1000万元。
五、加大融资担保支持。对种业企
业通过担保机构获得的单笔200万元以
下的担保贷款,免收担保费;单笔超过
200万元但不高于1000万元(含)的担保
贷款,担保费按 1%执行。对于担保公
司支持种业企业发生担保代偿的,免收
担保费的业务,按担保公司实际承担损
失额的60%进行补偿;年担保费费率在
1%以下(含)的业务,按照担保公司实际
承担损失额的50%进行补偿;年担保费
率在1%(不含)~1.5%(含)以下的业务,
按照担保公司实际承担损失额的 40%
进行补偿;对年担保费率在1.5%(不含)
~2%(含)的业务,按照担保公司实际承
担损失额的 30%进行补偿。对同一家
企业担保每年按上述标准计算合计获
得的风险补偿金最高不超过 500 万元。
对单个担保机构的年度风险补偿总额
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
六、加大种业保险产品创新。创新
开发适合示范区推广应用的蔬菜和水
果制种保险品种,争取纳入省级支持的
创新试点,予以财政补贴。积极推进通
过制种保险保单质押实现贷款增信,
扩大种业企业贷款保证途径。鼓励探
索开展种业收入保险和科技保险创
新,降低种业科技创新项目的融资风
险和成本。
七、拓宽种业企业直接融资渠道。
以示范区母基金为主导,积极争取省级
引导基金和社会资本支持,发起设立种
业产业基金,支持示范区种业企业创新
创业、招商引资和兼并重组。引进天使
投资、风险投资、创业投资基金等支持
区内种业企业,按照相关政策规定予
以投资奖励。加大重点企业资本市场
融资能力培育,对种业企业在多层次
资本市场发行债券、上市融资的,按照
示范区现行政策分阶段分层次给予奖
励。探索涉及种业的知识产权证券化
融资,参照支持债券融资标准给予奖
励和贴息。
八、建立协同服务机制。发挥示范
区管委会与陕西银保监局、陕西省农业
农村厅、人民银行西安分行四方支持杨
凌种业发展常态化协调机制作用,定期
召开金融支持种业发展协调会,建立金
融产品服务与种业发展政策、信息、项
目、专家等有效对接机制。搭建银企对
接平台,定期组织种业企业专场银企对
接,提供融资路演、政策宣讲服务,促进
银企精准对接。加大与中央、省级金融
机构联系,争取更多政策和外部资源支
持示范区种业发展,为区外金融机构在
区内拓业提供便利。
(来源:农业科技报社记者 王朝阳)
· 11 ·
第14页
《农村高新科技》 成果荟萃
成
果
荟
萃
陕西省首个春播大豆品种在省外通过审定
近日,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选
育的“秦豆 2017”大豆新品种通过甘肃
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
是陕西省育种单位在省外获得审定的
第一个春播大豆新品种。
“秦豆 2017”品质优良、抗病性强、
丰产稳产性好,适宜机械化收获,平均
生育期140天,百粒重20.4克,籽粒粗蛋
白含量 41.9%,粗脂肪含量 20.5%,高抗
花叶病毒病,抗灰斑病。2019年—2020
年参加甘肃省大豆品种区域试验中,平
均亩产179.26公斤,比对照增产4.96%;
2021年参加甘肃省大豆生产试验,平均
亩产174.03公斤,比对照增产7.20%。
据了解,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
除在油菜育种研究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外,在大豆育种研究方面也取得了显著
成效。截止目前,该中心已育成“秦豆5
号”“秦豆 10 号”“秦豆 2018”等 10 个大
豆新品种,申请植物新品种权3项、获授
权植物新品种权1项。“秦豆10号”是建
国以来陕西第一个获得国家审定的大
豆品种,“秦豆 8 号”多年来一直是陕西
大豆生产的主栽品种,也是陕西省大豆
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的对照品种。“高
产优质大豆秦豆 8 号选育和推广”2011
年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秦豆系
列大豆品种的选育与推广”2015年获渭
南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16年获陕西省
科技进步三等奖。秦豆系列大豆品种
为陕西乃至黄淮区大豆生产发展做出
了重要贡献。
大豆是重要的“粮”“油”兼用作物,
素有“田中之肉、营养之王”的美誉,与国
家粮油安全息息相关。习近平总书记多
次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
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
“种子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只有用
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
饭碗,才能实现粮食安全”。“秦豆2017”
的育成,将会推动甘肃乃至西北地区大
豆品种更新换代,进一步提升大豆单产
水平与品质,对落实扩豆增油计划、促进
区域大豆产业振兴发挥重要作用。
(来源:《农业科技报》)
· 12 ·
第15页
成果荟萃 《农村高新科技》
成
果
荟
萃
油菜新品种『中油杂501』创高产纪录
4月25日,记者从油菜产业“绿色革
命”核心技术观摩暨中国农科院创新工
程重大任务“油菜双超新品种选育”推
进会上获悉,经中国农科院邀请西南大
学、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农业农村厅
等单位的权威专家组成的专家组,现场
测产种植于襄州区石桥镇的油菜新品
种“中油杂 501”,理论产量高达 419.95
公斤/亩,刷新了长江流域油菜高产纪
录,标志着我国油菜产业绿色革命核心
技术获重大突破。
据介绍,“中油杂 501”是由中国农
科院油料所王汉中院士团队经过 11 年
攻关选育而成的新品种,具有高产、高
油、优质、抗病、抗倒、抗裂角、适合机械
化收获等优点,每亩地的油菜种植密
度,也从 1.5 万株提高到了 3 万株,株型
更紧凑更有利于机械化生产和收割。
与此同时,“中油杂 501”产油量
高 达 211.57 公 斤/亩 ,含 油 量 达 到 了
50%以上,这在国内的油菜品种里面
名列前茅,而且达到了进口油菜的含
油量水平。
品种测产专家组组长、西南大学教
授李加纳说,当前,我国食用植物油有
70%都要依赖进口。油菜作为我国第一
大油料作物,占国产食用油的50%左右,
在保障我国食用油供给安全中占据核
心地位。目前,这次测产成功的“中油
杂 501”,中国农科院正在联合相关企
业,加速大规模种植的推广。
据农业部门介绍,油菜是湖北襄阳
重要的油料作物,近年来襄阳油菜种植
面积稳定在65万亩左右,是国家划定的
长江流域“双低”油菜保护区,油菜种植
水平、单产与品质在全国处于较高水
平;油脂加工、商贸流通规模全国领先,
全市油料加工仓储流通能力300万吨以
上,年加工能力200万吨,油脂年产能50
万吨以上,为区域食用油安全提供了重
要保障。“中油杂501”耐密高产高油多抗
适合机械化油菜新品种及其配套密植高
产技术的突破和应用,将催生油菜产业
新的绿色革命,对保障百姓“油瓶子”安
全、助力乡村振兴都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襄阳日报》)
· 13 ·
第16页
《农村高新科技》 成果荟萃
成
果
荟
萃
这样的农业不仅有智慧,更有奔头!
农业现代化关键在于科技进步和
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发展农
业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
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给农业现代化插
上科技的翅膀。
春分过后,万物萌动,大自然经历
寒冬后再度涌动出新的活力。近日,在
位于陕西杨凌的秦农智慧产业园内,农
业数字化在这里得以充分体现。
走进园区控制室内,杨凌秦农智慧
产业园技术员薛佳欣正在电脑前设置
自动控制系统参数。“智慧园中的云计
算、大数据、传感技术等可以为植物生
长提供最佳条件,不但能降低种植者的
工作量,还能实现收益的最大化。”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推进智
慧农业发展,促进信息技术与农机融合
应用。随着 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
一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逐步有效
运用,人们在感受到科技带来便利的同
时,传统农业与智慧农业的距离也在不
断拉近。
“依托传感器,借助大数据技术,系
统可自行判断植物需求,如果需要
透气,大棚上的卷帘膜会自动揭
开,跟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当植物缺
水时,智能灌溉机可以自动开启,
给植物补充适当水分。”薛佳欣说。
传统农业靠天吃饭,面朝黄土
背朝天,生产环节标准化、精细化
程度低,运行方式粗放,产品附加值也
不高。而当各种农业高新科技走向田
间地头的时候,不仅农业劳动力得到
了进一步解放,农业生产成本逐步地
降低,重要的是经营效益也进一步的
提升了。
“植物缺啥元素,系统就会自动补给
啥元素,完全无需人工操作。”指着智能
温室里种植的小番茄,薛佳欣赞叹道,
“在杨凌‘农科城’,数字化仿佛为农业
装上了智慧大脑,不断刷新人们对农业
的认知。”
数字技术赋能现代农业,必将为实
现智慧农业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而
农业信息化发展必然会呈现出更加智
能、更加高效的发展趋势。
“现在,经过数字技术赋能后,通过
对农业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
获取,生成动态空间信息系统,对农业
生产中的现象和过程进行模拟、优化,
可以大幅提升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降
低生产成本,同时农产品附加值也得以
显著提升。”薛佳欣说,智慧农业建设显
· 14 ·
第17页
成果荟萃 《农村高新科技》
成
果
荟
萃
然已是大势所趋。
薛佳欣介绍,园区先后引进了顶部
帘幕系统、顶部开窗系统、环控系统、水
肥系统、高压迷雾系统、灌溉系统、二氧
化碳补给系统等 13 个欧洲进口智能设
备系统,搭建起了智慧农业的“四梁八
柱”。同时,园区还采购牵引车、采收
车、升降作业车、分拣包装线、锅炉等国
内外知名品牌高端机械设备。
指着园区智能温室大棚,薛佳欣介
绍,这是目前陕西全省最大的单体智能
连栋温室,面积 5.3 万平米,35%的生产
设备从荷兰、西班牙等国家引进。自建
成投用后,产业园成为无数事农、爱农人
的“打卡地”,秦农智慧产业园也向更多
游客展示了智慧农业的新模式、新技术。
作为一家集农业科技、技术培训、
农业物联网、现代农业运营、现代农业
科普教育等领域于一体的联合创新平
台,秦农智慧产业园肩负着农业高新技
术引领、示范推广、振兴地方经济发展
的重任,始终遵循“标准化生产、信息化
管理、品牌化运营”的理念,不断引进现
代化农业的新技术、新品种,以优质番
茄等新品种的引进、示范及规模化生产
为核心业务。
此外,园区还围绕巩固脱贫攻坚成
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
现代化,突出保供固安全、振兴畅循环
政策导向,着力建设以发展农业绿色智
慧产业、农业高新技术生产研发、休闲
研学农业为一体的新型智慧农业项
目。未来还将与相关机构及高校合作
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研发创新,并为
农业技术人才进行教育培训。
如今,园区已和盒马生鲜、京东及
北上广等一线超市进行合作,番茄远销
全国各地。目前种植市场需求量较大
的番茄品种“串番”,预计年产值可达
7000多万元,将有力地带动周边经济的
发展。
从“汗滴禾下土”到“无接触式农业
生产”,加速发展的智慧农业给杨凌农
科城装上腾飞的翅膀,为现代农业发展
开辟出一条新道路。
(来源:农业科技报社记者 王朝阳)
· 15 ·
第18页
《农村高新科技》 成果荟萃
成
果
荟
萃
油蔬两用!这场“田间盛宴”吃出“科技味”
在田间地头,以油菜薹为食材,由
专业厨师现场清炒、凉拌、生炝……烹
饪而成的一道道别具风味的绿色美食
亮眼吸睛,陈列展台接受着检阅。3 月
18 日,由杨凌种业创新中心、陕西省油
菜产业技术体系和陕西省杂交油菜研
究中心联合举办的油菜薹采摘品鉴会
在杨凌良科智慧农业示范基地举行。
这场以“油菜薹”为食材的“田间盛
宴”显得尤为新颖,这是陕西省杂交油
菜研究中心开发出来专门用于食用的
油菜新品种。本次品鉴会,旨在筛选出
适合陕西地区种植的“菜——油”两用
型油菜新品种,进一步引导油菜多功能
开发、丰富群众的菜篮子、拓宽农民增
收渠道、提升油菜综合经济效益。
近年来,该中心一直致力于菜——
油两用油菜品种的研究培育,筛选出了
秦优919等优质高产、菜薹品质好、营养
丰富的油菜新品种。此次油菜菜薹采
摘品鉴会在大田通过初步筛选,从18个
参展品种中挑选10个品种进一步品鉴,
品鉴指标包括品相、口感和食味三项。
现场通过对每个品种的菜薹烹饪、品尝
进行盲评打分,优选出品相好、口感清
脆、味清甜,纤维含量低,叶柄短,适宜
多种烹饪方式的高品质菜薹品种。
时下陕西杨凌油菜又到了摘薹的
最佳时期。在位于杨凌良科智慧农业
示范基地,一颗颗菜薹正在田野里吐露
青翠。连片的“一菜两用”油菜田内,很
多油菜已经长出了嫩芽,成为该基地一
道独特的风景。
“‘一菜两用’栽种油菜的模式是在
油菜苔期摘苔食用后,再收菜籽。一般
每亩可采摘鲜菜薹 200 公斤,按照市场
价每斤 5 元计算,收入可达 1000 元左
右,再加上油菜籽的收入,能使种植户
得到更多实惠。”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
中心主任穆建新表示,推广油菜“一菜
两用”,既可以增加农民收入,又可以扩
大油料种植面积,保障国家油料安全。
“这个油菜菜薹味道真不错,吃起
来味道微甜,可以成为我们当下餐桌上
的一道美食。”品鉴现场专家纷纷表示,
油菜薹口感脆嫩、风味独特,富含多种
有益的微量元素,而且“耐炒”,出锅后
造型好看,深受消费者喜爱。
油菜产业的发展在新时期会有新
的作为,群众的菜篮子也多了个更健康
的菜品。而更为重要的是,油菜新品种
的选育和发展,以及多功能型油菜的开
发利用,延伸了种植产业链条,这样的
育种方向,既能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对
提高油菜价值也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农业科技报社记者 耿苏强 李煜强)
· 16 ·
第19页
成果荟萃 《农村高新科技》
成
果
荟
萃
油菜籽含油量50%左右是咋实现的?
——这株“不一样的油菜”背后的育种密码
3 月下旬,站在重庆垫江县大片油
菜花田间,重庆市农业农村委油菜产业
体系首席专家黄桃翠仔细查看着油菜
长势。“油菜籽颗粒饱满,结籽率也挺高
的。”黄桃翠告诉记者。
黄桃翠油菜科研团队在垫江县等
地建有油菜育种制种基地,其主打的庆油
3号、庆油8号等庆油系列优良品种,含油
量达到50%左右,实现了大面积推广。
“俗话说‘种地选好种,一垄顶两垄’,
我们的良种能让农民多收菜籽油,带来的
就是‘真金白银’。”黄桃翠笑着说。
2006 年黄桃翠开始从事油菜良种
繁育工作。经常跑田坎的她,见到农民
就问,种油菜最在乎啥?“当然一是要产
量高、二是要含油多嘛!”
农民简单的答案,背后却需要复杂
的筹算。油菜产量和含油量,同属于作
物数量性状遗传,过去不少油菜育种专
家认为,“高产难高油、高油难高产”,两
者指标很难统一。
“就是要突破固有思维,育成不一
样的油菜!既高产,又高油。”黄桃翠给
自己下定了育种目标。
要培育良种,必须下苦功夫。要避
免油菜培育“近亲繁殖”,必须掌握足够多
的种质资源材料,光是这项工作黄桃翠就
花了1年多时间,跑武汉、去甘肃……收
集的油菜种质资源材料超过4000份。
育种难免经历失败的过程。“在实
验室里筛选出的材料原本认为还不错,
但下地一种,表现得千奇百怪,有的得
病多,有的倒伏多,有的实际含油量不
高……”黄桃翠说,收集、鉴定、评价和
创制好的育种材料,往往就是在“大海
中捞针”,没有耐心毅力是不行的。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 10 个年头
持续攻关,黄桃翠团队培育出庆油 3 号
油菜新品种,亩产量能达到200公斤,含
油量 49.96%。优质的品种获得了农民
的认可。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实施大
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在长江流域开
发冬闲田扩种油菜。黄桃翠说,这对油菜
科研工作者来说,既有压力,更是动力。
研发“不一样的油菜”,又有了新的方向。
类似重庆这样的地方,油菜一般在
5月初收获,而这时播种水稻就有些晚了,
影响稻油轮作的空间。“我们正在努力进
行品种攻关,争取油菜收获期能提前10
天左右,这样就能错开水稻播种农时,为
油菜腾出更多的种植空间。”黄桃翠说。
这些年农村青壮年外出,在家务农
的多是老年人。黄桃翠说,这就迫切需
要提高农业机械化率,而现有的油菜品
种,机收时油菜角容易破裂,机收油菜
还没法大面积推广。
“瞄准农民需求,我们也定下了新
的育种目标,就是争取育成高产、高油、
早熟,又适宜机收的品种,努力让农民
种油菜更有奔头。”黄桃翠说。
(来源:新华社)
· 17 ·
第20页
杨凌多项成果斩获陕西省科学技术奖
《农村高新科技》 成果荟萃
成
果
荟
萃
4 月 14 日,陕西省人民政府网站发
布《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2021年度陕西
省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授予段宝岩
院士、张平祥院士、赵卫研究员陕西省
最高科学技术奖,此外,陕西省自然科
学奖、陕西省技术发明奖、陕西省科学
技术进步奖、陕西省国际科学技术合作
奖等多项奖励发布,其中,西北农林科
技大学多项成果、杨凌一家企业斩获陕
西科技奖,获奖项目具体如下:
《葡萄抗逆关键转录因子发掘及功
能解析》1 项成果荣获陕西省自然科学
奖一等奖;
《重金属在根—土界面的分子形态
及其环境效应》《农业生态系统水分消
耗及温室气体排放对变化环境的响
应》2 项成果荣获陕西省自然科学奖
二等奖;
《黄河上中游水生态演变机制与修
复关键技术》《优质强筋抗病小麦新品
种西农 509 和西农 529 的选育和推广》
《陕北白绒山羊种质创新与高效健康养
殖关键技术研究和应用》3 项成果荣获
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秦岭主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
繁育关键技术研究》《油松育种资源选
择、测定和高世代遗传改良》《饲料添加
剂新型微丸载体生产关键技术研发与
推广》《太白高山地区十字花科蔬菜根
肿病综合防治技术研发与应用》4 项成
果荣获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基于微生物源农药 2-烯丙基-1,
4-苯二酚的开发与应用》《汉江上游鳜
鱼资源调查评估及翘嘴鳜人工繁育技
术研究与示范》《城乡有机垃圾能源化
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3 项成
果荣获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杨凌农业高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
司 完 成 的《广 适 多 抗 油 菜 品 种 汉 油
1618、汉油七号的选育和应用》1项成果
荣获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来源:陕视新闻)
· 18 ·
第21页
投资14.45亿!陕西杨凌综合物流园
项目预计2023年建成
近日,从陕西自贸试验区杨凌示
范区管委会办公室传来消息,杨凌综
合物流园项目计划 2023 年 6 月建成
投用。
据了解,目前 1 号楼动力中心、6
号楼气调库和 16 号楼物流配送中心已
开始运营,入驻电商企业 15 家、物流企
业 2 家、仓储企业 1 家,除 2 号楼和 3 号
楼外,其他主体建筑均已建成。园区
将依托杨凌示范区的产业优势和自贸
区政策优势,重点引进一批全国物流、
仓储等行业龙头企业入驻。
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该物流园
项目位于杨凌城东,总规划占地面积
1500 亩,计划总投资 14.45 亿,其中项
目一期占地面积 432 亩,计划投资 6 亿
元,主要建设气调库、冷冻库、分选包
装车间、现代智能化物流配送中心及
标准化加工厂房、动力中心、进境水果
展示区、电商基地等园区配套设施,形
成多元化多业态的新型高科技农产品
供应链服务产业园。
杨凌工业园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董事长朱文超表示,项目建成后,将有
效带动杨凌自贸片区农业、农产品加
工业进出口贸易及电商产业发展,成
为面向西北、贯通沿海、接轨“一带一
路”沿线国家的重要综合物流枢纽,为
杨凌自贸片区作用提供有力支撑。
(来源:央视网)
聚焦杨凌 《农村高新科技》
聚
焦
杨
凌
· 19 ·
第22页
重磅!杨凌加入西安都市圈
3 月 21 日,记者从陕西省发展改革
委获悉:《西安都市圈发展规划》获批。
这是继南京、福州、成都、长株潭都市圈
发展规划之后,国家批复的第 5 个都市
圈发展规划,也是目前西北地区唯一获
批的都市圈发展规划。
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指出,《西安
都市圈发展规划》实施要发挥西安国家
中心城市辐射作用,更好带动周边城镇
联动发展,加快西安—咸阳一体化发
展,积极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分
工协同协作、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生态环
境共保共治、建立健全同城化协调发展机
制和成本共担利益共享机制,提升都市圈
对关中平原城市群建设的支撑能力,更好
助推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
更好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
展,更好融入共建“一带一路”。
2019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
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在
全国选取一些基础好、具备发展潜力的
都市圈予以指导。2021 年 4 月,国家发
展改革委正式将《西安都市圈发展规
划》列为年度编制计划。2021年4月,陕
西省发展改革委启动《西安都市圈发展
规划》编制工作。
《西安都市圈发展规划》中规划范
围主要包括西安市全域(含西咸新区),
咸阳市、铜川市、渭南市部分县(区)和
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面积约
2 万平方公里。截至 2020 年底,该规划
范围内常住人口1800多万,地区生产总
值约1.3万亿元。
《西安都市圈发展规划》提出,围绕
构建“一核、两轴、多组团”的空间发展
格局,着力推动西安都市圈内基础设施
互联互通、创新协同高效、产业分工协
作、改革开放协同推进、生态环境共建
共治、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文化传承
发展、城乡深度融合,到 2025 年,西安
国家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
提升,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更加
协调;到 2035 年,西安都市圈同城化、
全域一体化基本实现,全面建成具有
全国影响力和历史文化魅力的现代
化都市圈。
据介绍,省政府印发实施《西安都市
圈发展规划》后,陕西省发展改革委将会
同西安市等相关市(区)以及省级相关部
门,全面抓好规划中各项任务落实,特别
是推动都市圈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大
平台建设,推动西安都市圈加速建设,助
推陕西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
(来源:《陕西日报》)
《农村高新科技》 聚焦杨凌
聚
焦
杨
凌
· 20 ·
第23页
正式获批!杨凌具备引种试种
普及型国外苗圃资格
日前,由杨凌现代农业国际合作有
限公司申报的“普及型国外引种试种苗
圃资格证书”正式获得国家林业和草原
局批准,填补了杨凌引种试种普及型国
外苗圃的空白。
据了解,该苗圃位于杨陵街道下川
口村,占地面积 84 亩,种植面积 70 亩。
目前苗圃内的防疫沟、消毒池、蓄水池、
办公室和实验室等配套设施齐全,能够
达到防止有害生物自然传播和及时有效
进行除害处理的隔离试种要求,可满足
本省及其他有需求地区从境外进口引进
林木、苗木种子等其他繁殖材料的隔离
试种需求。此次普及型国外引种试种苗
圃的建立,对进一步推动杨凌乃至陕西
外向型产业发展,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及
陕西省生物科技的发展意义重大,同时
为示范区国家(杨凌)种质资源中转隔离
基地项目破题开局奠定基础。
目前,杨凌现代农业国际合作有限
公司先后办理了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颁
发的《林木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和《普
及型国外引种试种苗圃资格证书》,正式
具备进口苗木花卉隔离、繁育的资格。
不仅如此,凭借资格证书还可以为苗木
花卉企业代签外贸合同、引入国内到港
清关、隔离试种等需求提供一站式服务。
(来源:杨凌发布)
聚焦杨凌 《农村高新科技》
聚
焦
杨
凌
· 21 ·
第24页
杨凌:为乡村振兴“添能蓄势”
今年是陕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由
“谋篇布局”进入“具体施工”的关键之
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对新的开局,
在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后不久,陕
西省随即出台了《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
人民政府关于做好 2022 年全面推进乡
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即省委
“一号文件”。
文件中提到,陕西省将坚持稳中求
进工作总基调,着力促进共同富裕,坚
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
牢牢守住保障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
性返贫两条底线,扎实推进乡村发展、
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统筹增
产和增收,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
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10 方面重点任务、41 条具体措施
……不难看出,这是陕西为全面推进乡
村振兴立下的“军令状”,是对做好今年
全 省“ 三 农 ”工 作 描 绘 的 一 张“ 路 线
图”。3月22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
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陕西省委农村工
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省农业农村厅
厅长孙矿玲对文件精神进行了解读。
总览文件全局,乡村振兴成为关键
词,这是陕西省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
神,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安
排,也是细化各项重点工作的具体措
施,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在省委“一号文
件”中,杨凌“农科城”被多次提及,足
以看出杨凌在助推乡村振兴中的优势
地位。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种
业振兴、扩大农业对外开放……支持
杨凌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全力发挥
杨凌“农科城”的优势资源,推动乡村
振兴迈向新征程,既是杨凌践行国家
使命的责任担当,也是杨凌发展现代
农业的目标方向。
记者从文件中了解到:在推进高标
准农田建设方面,将加快推进杨凌耕
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创新中心建设;在
推进种业振兴方面,将着力打造杨凌
旱区种业“硅谷”,支持杨凌建设国家
级农业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品种
测试评价分中心、旱区农业种业创新
基地;在扩大农业对外开放方面,将积
极发挥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
范基地作用,开展“一带一路”交流培
《农村高新科技》 聚焦杨凌
聚
焦
杨
凌
· 22 ·
第25页
训,持续推进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
区杨凌示范区片区建设。
支持杨凌建设发展,发挥杨凌优势
资源,助推乡村振兴,这是省委、省政府
对杨凌示范区给予的厚望。
谋划发展新思路筑牢乡村振兴根基
今年年初,在杨凌召开的科技创新
大会为高标准农田建设、种业创新发
展、扩大农业对外开放等进行了谋篇
布局。杨凌将加快培育农业战略科技
力量,增强科技创新策源能力,高标准
建设中国(旱区)种业硅谷;全力实施
土壤改良与耕地质量提升创新工程,
做好高标准农田谋划、设计、技术攻
关、工程标准制定,推进高标准农田建
设标准化、产业化,形成“科研+工程+
人才+产业+经济”的循环产业链发展
模式。
同时,杨凌还将立足上合扩大影
响,加快融入全球农业科技创新网络,
持续推进上合组织农业基地建设,扎实
做好农业科技援外培训,深化农业多边
交流合作。同时,聚合各类资源要素,
高标准建设自贸片区。
今年初,杨凌发布了“1155”发展思
路,为示范区未来发展擘画新蓝图。杨
凌将立足“国家队”定位,紧盯“三区三
高地”和“中国农业科技现代化改革创
新先行示范区”目标,精准破解“重大科
技成果产出不足、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不高、示范推广引领不强、科技引领乡
村振兴、高层次人才难引难留”五大难
题,勠力同心在“深化国际合作、高新
产业聚集、促进经济增长、共建融合发
展、激发发展活力”上开新局。“新蓝
图”的绘制,将为杨凌“农科城”全力助
推乡村振兴打下坚实的基础。
2022 年是杨凌示范区在更高层面
履行国家使命、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之
年,省委“一号文件”的发布,无疑为杨
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了一剂“强心
剂”。同时,也激励着杨凌为加快推进
上合组织农业基地、杨凌耕地保护与质
量提升创新中心、自贸片区建设,加速
推动“三农”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而不
懈努力。
(来源:农业科技报社记者 王朝阳)
聚焦杨凌 《农村高新科技》
聚
焦
杨
凌
· 23 ·
第26页
杨凌“铁娘子”嫁接队 一身绝技闯南北
春天是苗木嫁接的最佳时期。
3 月 10 日,在杨凌示范区大寨街道
寨东村成片的苹果地里,闪现着一抹亮
丽的色彩:10余位头戴遮阳帽的妇女在
一排排小树苗间缓缓移动,她们身后,
系着红色嫁接绑带的苹果树苗正迎着
阳光随风摆动。
剪、削、插、绑……对杨凌女子嫁接
技术服务队大寨分队队长杨小翠来说,
嫁接一株苹果树苗,只需要不到10秒,你
甚至很难看清她手中的接穗、砧木和绑
带是如何像变戏法一样结合在一起的。
“接穗要选饱满芽新梢,接头处砧木切口
要‘上露白、下登实’,手法讲究‘齐、严、
平、净、快’。”杨小翠在分享树苗成活率
高达 98%的“秘诀”时,手里的活也没停
下。说话间,她又接好了一排树苗。
在杨凌当地,杨小翠所在的嫁接技
术服务队素有“铁娘子”嫁接队之称,她
们既是普通的农村妇女,也是身怀嫁接
绝技的“新农人”。
“果树嫁接看着简单,但里面门道
不少。妇女手快、心细,这活很适合她
们。”提起女性干嫁接的优势,杨凌示范
区果蔬协会会长、杨凌女子嫁接技术服
务队总队队长张晓安解释道。
“往年我都是出去干,今年要照看
小孙子,就在村里就近干了。”和杨小翠
一起干活的路小茹一边接着树苗,一边
不时看看在不远处玩耍的孙子,半开着
玩笑说,“自己干活挣钱,在家说话都硬
气!”一技在手,让不少像杨小翠和路小
茹这样的农村留守妇女有了兼顾家庭
和增收致富的机会。
同一天,在3000多公里之外的新疆
阿克苏市温宿县森利农民专业合作社
水稻农场,虽已是晚上9时,52岁的马秀
勤和姐妹们依然在成片的苹果树、桃
树、杏树、樱桃树间忙碌着。
“在家接一株两角钱,在这里接一
株能挣4角钱,一天下来,我能挣600多
元。”马秀勤说,因为新疆天黑得晚,可
以一直干到晚上10时。
避免气温过高影响嫁接成活率,180
亩地的树苗必须在 4 月 15 日之前全部
嫁接完。时间紧、任务重,但温宿县森
利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冉林一点也
不担心。“我们这里的人都说,杨凌来的
‘铁娘子’嫁接队技术过硬、手脚麻利,
果树交给她们,信得过!”说起已连续合
作3年的“铁娘子”们,冉林赞不绝口。
受千百年深厚农耕文化的熏陶,杨
凌及周边地区的很多妇女从小就是嫁
接苗木的一把好手,今年52岁的宝鸡市
扶风县绛帐镇双庙村村民马秀勤就是
其中的杰出代表。作为这次去新疆务
工团队的领队,她不仅负责安排大家的
吃住行,干起活来也毫(下转第 25 页)
《农村高新科技》 聚焦杨凌
聚
焦
杨
凌
· 24 ·
第27页
(上接第24页)不含糊。砧木芽接、速成
苗嫁接、果树高接换头……她样样拿
手,30多年的丰富经验加上新型高级职
业农民的“官方”认证,让马秀勤的致富
门路越来越宽广。
为 了 让 妇 女 嫁 接 队 伍 规 范 化 发
展,2016 年,杨凌示范区果蔬协会牵头
成立了杨凌女子嫁接技术服务队,并
定期组织队员进行免费的技术培训和
业务交流。“这几年来,协会开展了嫁
接技术培训 20 多场,培训人员 1500 多
人次,1000 多名队员通过协会组织的
考 核 评 定 ,拿 到 了 农 民 技 术 职 称 证
书。”张晓安说。
“这次一起出来的有 60 多个姐妹,
这边计划两个月干完,每人能挣 1 万多
元。”电话里,马秀勤语气里透着自豪。
她还告诉记者,干完这一单,她们紧接
着还要去安徽、江苏、山东等地,今年 8
月之前的工作已经全部约满。
这些年,凭借过硬的技术、良好的
信誉和嫁接苗木的超高成活率,杨凌女
子嫁接技术服务队队员的足迹遍布全
国各地,在陕西省内及甘肃、宁夏、新
疆、安徽、河南等地都享有盛名,订单如
雪片般源源不断飞来。
21支分队2800名队员,人均年收入
3万元至5万元、团队年创收过亿元……
身怀绝技的杨凌“铁娘子”嫁接队走南
闯北,不仅把杨凌的优质果树品种和嫁
接新技术带到了全国各地,打出了杨凌
新型职业农民农业劳务输出的“金字招
牌”,更是凭借勤劳的双手改变了自己
的人生,发挥了“半边天”在乡村振兴中
的重要作用。
(来源:《陕西日报》)
杨凌:加大核心技术攻关
确保种源自主可控
2022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大
力推进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
关,全面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方案。而
对农科城杨凌来说,种业是杨凌示范
区践行国家使命的支柱载体,打好种
业“翻身仗”,建好中国旱地“种业硅
谷”更是杨凌的使命担当。
种业与粮食安全密不可分,是农
业生产链条的初始源头和核心环节。
毫无疑问的是,重视种业已经刻不容
缓。问题在于,种业“翻身仗”该怎么
打?
2021 年,在杨凌“农科城”,杨凌种
业创新中心成立、89 个农作物品种通
过审定登记、成功获批陕西省作物育
种共性技术研发平台、积极推进国际
聚焦杨凌 《农村高新科技》
聚
焦
杨
凌
· 25 ·
第28页
玉米小麦改良中心杨凌旱区研究中心
落地……翻开这份耀眼的种业答卷,
足以看出,杨凌为建设中国旱地“种业
硅谷”付出的不懈努力和艰辛探索。
为打好种业翻身仗,杨凌示范区
启动新一轮良种繁育计划。其中,围
绕种业产业链,绘制了一幅种业发展
的“进军图”,即“积极开展杨凌良种繁
育展示基地‘445’计划”。“区内建设 4
万亩良种繁育展示基地、省内(区外)
布局 4 万亩良种繁育展示基地、省外
发展 5 万亩良种繁育展示基地。”
截至目前,区内布局建设 4 万亩良
种繁育展示基地,已完成 1 万亩;省内
(区外)布局 4 万亩,已落实 2.9 万亩;
而省外在东北、华北、西北、海南、黄淮
等不同生态区建立 5 万亩良种繁育展
示基地,已落实 3.9 万亩。
除 了 良 种 繁 育 基 地 的 建 设 外 ,
2021 年以来,杨凌“农科城”还成功举
办了全国油菜科技大会、小麦观摩推
介会暨小麦种业科技论坛和玉米新品
种观摩会,展示优良品种 200 多个,发
布推介各类成果 20 余项;成功举办国
际种业展,吸引全球种业前五强企业、
全球最大种业设备制造企业和 3 家国
内种业十强企业参展。
粮食安全稳步增强,背后也有隐忧,
其中最关键的就是种子创新能力不足。
对此,杨凌示范区按照“1155”工
作思路,重点放大杨凌在生物育种方
面的技术优势,打好种业翻身仗;持续
抓好种业研发创新项目和“揭榜挂帅”
项目的实施,推进理论创新和技术突
破;加快建设种业国家区域创新中心,
重点抓好“一平台、一联盟、一中心、两
基地”即种业共享实验室平台、种业创
新联盟、品种测试评价中心、国家级种
业科研创新基地(旱区农业)和种质资
源引进中转基地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不仅如此,杨凌还出台了系列政
策支持链主企业做大做强,包括推动
秦丰种业对伟隆种业等企业的兼并重
组、创建国家级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
业;全力推动登海种业、隆平生物、大
华、九圣禾等项目落地。积极推进国
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杨凌
旱区研究中心落地杨凌种业创新中
心,促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与 CIMMYT
互派留学生。
2022 年,杨凌示范区将全面
完成杨凌良种繁育展示基地“445”
计划,依托陕西省粮农集团发展订
单农业,依托农高会办好国际种业
展和创新论坛,不断提升杨凌种业
知名度和影响力。
(来源:农业科技报社记者
耿苏强 王朝阳)
《农村高新科技》 聚焦杨凌
聚
焦
杨
凌
· 26 ·
第29页
杨凌:搭好“科创舞台”高唱科技创新大戏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民族
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创新是核
心,抓住了科技创新就抓住了牵动我国
发展全局的“牛鼻子”。作为陕西最大
的孵化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的搭
建,无疑将成为陕西科技创新发展的
“动力源”。
作为陕西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的
重要组成部分,杨凌秦创原创新驱动平
台农业板块的建设,是杨凌“农科城”为
科技创新“破题”的关键之笔,势必成为
助推杨凌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
肩负国家使命的杨凌“农科城”自
成立以来,便始终将科技创新作为“主
基调”,先后培育出一大批农业科技成
果,并得以转化落地,探索形成了大学
推广、产业链企业推广等“六种推广模
式”,年示范推广面积超过了 1 亿亩,示
范推广效益 231 亿元,为国家提交了一
份优异的农业科技创新“成绩单”。
如今,在杨凌示范区迈向高质量发
展的路上,秦创原农业板块落地“农科
城”,于杨凌而言是千载难逢的机遇,它
不仅能有效整合杨凌厚积数十年的农
科资源,将杨凌农科教资源优势效益最
大化,也为杨凌现代农业发展锚定了新
的目标和方向,擘画了一幅“新蓝图”。
如何才能将“秦创原农业板块”效
益最大化?杨凌示范区进行了精心谋
划和探索研究,为聚力打造全省秦创原
农业板块总窗口、总平台,去年以来,杨
凌发布了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农业板
块三年行动计划和 32 条支持政策。通
过一系列的努力,秦创原农业板块服务
中心建成运行。
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农业板块既
是一个全新的创新驱动平台,又是围绕
中国旱地农业发展的共享平台。平台
由杨凌示范区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
单位共同建设,突出杨凌特色和优势,
聚焦杨凌 《农村高新科技》
聚
焦
杨
凌
· 27 ·
第30页
聚焦立体联动“孵化器”、成果转化“加速
器”和两链融合“促进器”三大目标,把杨
凌打造成为核心示范、带动旱区、服务全
国的市场化、共享式、开放型、综合性的
现代农业创新驱动发展总平台、总源头。
为推动秦创原农业板块再创新成
就,去年以来,杨凌示范区还联合西北
农林科技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和农业
龙头企业,推动种业、果业、农业智能装
备、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畜牧、食品工
程等 6 个产业创新中心挂牌运行,集聚
了 12 名院士、百余名科研骨干人才,构
建“院士+技术委员会+专家工作室”的
高层次人才体系,进一步充实了秦创原
农业板块的“智库保障”。同时,还成立
了杨凌科技集团,着力打造农业科技产
业跨越发展的行业龙头。全年获批建
设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
心等10个创新平台,荣获陕西省科学技
术奖 13 项。面对新开局,2022 年初,杨
凌决心按照“1155”的发展思路,着力破
难题开新局。而在年初召开的科技创
新大会,再次聚焦“秦创原创新驱动农
业板块”建设,决心搭好“科创舞台”高
唱科技创新戏。在新的一年,杨凌将加
快推进秦创原农业板块建设,持续激发
创新发展动能;全链条推进科技成果转
化,加快成果转化服务载体建设;推动
中国农科院技术转移中心杨凌分中心
运行;全力启动实施“后稷人才工程”,
加快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培育,建设“科
技经纪人”“新双创”“科学家+推广专
家+农技员”三支队伍;深入推进“双创”
工作,加快提升国家创新创业示范基地
的整体成效;依托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
农业板块,迈出坚实的步伐,为科技创
新写下新篇章。
(来源:农业科技报社记者 王朝阳)
《农村高新科技》 聚焦杨凌
聚
焦
杨
凌
· 28 ·
第31页
山仑院士:为有甘露洒高原
早在中国古代,就有对旱灾的记
录,“魃”便是传说中造成旱灾的怪物。
千百年来,由于干旱,生活在渭北旱塬
上的百姓饱受旱灾肆虐之苦。大旱年
间,农民颗粒无收,生活难以为继,苦
不堪言。而今,有这样一位院士,用科
学武器挑战“旱魃”,在旱地农业领域
大 展 身 手 ,他 就 是 中 国 工 程 院 院 士
——山仑。
山仑,山之昆仑。踏上工作岗位
67 年来,山仑始终将国家需求作为不
懈的追求,将自己几十年的学科积累
和沉淀与国家需求进行交叉,坚持扎
根科研一线,不忘初心,艰苦奋斗,以
无私无畏的科学情怀,与旱农事业结
下了深厚的缘分。
青春不悔入农门
山仑,1933 年 1 月出生于山东黄县
(今龙口市),父亲在一家报关行当职
员,母亲是一名小学教师。他还有一名
年长自己3岁的哥哥山昆。
母亲对山仑的影响是巨大的。母亲
极力主张,孩子应通过“发奋读书”才能实
现“成名成家”的愿望。从记事起,山仑便
是在母亲“不吃苦中苦,难为人上人”的教
育下长大的。1950年,一直谨记母亲“读
书立身”教诲的山仑,考入山东大学农学
系,成为新中国第一代农业大学生。
17岁的山仑入学以后很快发现,有
些同学觉得农学专业太辛苦,考虑转专
业。但经历过饥荒年代的山仑明白,农
业,对于当时贫弱的新中国有多么重
要,这关乎多少老百姓的吃饭问题。作
为学生会主席,山仑觉得自己有责任引
导同学们转变思想。在一次全校大会
上,山仑说:“爱党爱国不是一句空话,
要把它们具体化,要转化为对自己所学
专业的热爱、对土地的热爱……”
这番话在学生中引起了反响,有些
打退堂鼓的同学,逐渐打消了转专业的
想法。而这番用来劝勉旁人的话,山仑
自己以实际行动践行了67年,这种状态
一直延续至今。
拳拳之心系农城
1953 年,山仑光荣入党。1954 年,
大学毕业的山仑,凭着一颗“服从党
的分配,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的热
忱之心,背上行囊来到了陕西,参加
中国科学院西北地区第一个研究所
的筹建工作。
当时,中国科学院西北农业生物研
究所(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
所前身,以下简称“研究所”)选址在陕
西关中一个小镇(现“杨凌示范区”)。
这是一个专门为治理黄河、发展黄土高
原农业生产而设立,伴随国家需求而发
科学家精神 《农村高新科技》
科
学
家
精
神
· 29 ·
第32页
展的国家级水土保持科研机构。
“从北京到杨凌感觉反差太大,当
时这里破落不堪,没电没水,只能轮流
用扁担挑水吃,晚上点 的 是 蜡烛。但
我认为,科研和艰苦是分不开的,所以
我从没有觉得苦,搞科研就不能怕吃
苦!”山仑告诉记者,搞科研是他的 第
一 理想。当他和其他十几个大学生来
到杨凌时,看到的只有铁丝网围起来
的 100 多亩土地,唯一的基础设施是几
排简陋的平房。面对艰苦环境,没有
一个人退却,想到即将投身梦寐以求
的科研事业,这群年轻人心中燃起了
无限的热情。
在山仑的记忆里,研究所筹建之
初,他和同事们住在简陋的平房里,晚
上睡觉的时候,被子根本抵御不住寒
冷,山仑便和同事们把能盖的东西都拿
出来盖在身上,但还是冻得直哆嗦。即
使这样,一群年轻人依然能够苦中作
乐,还相互打趣道:“赶紧把袜子也拿出
来盖上吧,哈哈……”
在这样的环境中,山仑和同事们一
边进行研究所建设,一边学习、搞科
研。经过大约三年时间,研究所各方面
条件才比较完善,为做好旱区农业的科
技支撑和服务奠定了基础,也为后来成
立的杨凌示范区履行国家使命注入了
改革活水和科技动能。
问天诊地研“药”方
荒凉的大山、贫瘠的土地、光秃秃
的山梁……随着电视剧《山海情》的热
播,曾被联合国认定为“最不适宜人类
居住”的西吉、海原、固原,重新进入人
们的视线。
1978年,中科院与宁夏回族自治区
合办农业现代化基地县,山仑受命担任
固原基点负责人。在固原的工作,需要
山仑和同事们进行大量野外调查。没
有地方休息,有时他们只能七八个人挤
在一张炕上;当地缺水,他们跟着农民
一起喝窖水,喝出草屑也是常有的事;
如果吃饭能就点儿腌菜,大家就会很满
足……
“有一次,我和山仑老师像往常一
样到固原去,在汽车上,老师的胆结石
病突然发作,疼得蜷缩成一团,满头大
汗 ,只 能 在 车 上 强 忍 着 一 路 到 了 固
原。因为放不下手头的工作,山仑老
师的胆结石手术拖了很长时间才去
做。”山仑的学生邓西平透露,做完手
术,山仑没休息多久,就又赶回固原开
展科研工作。
一番艰辛考察后,山仑根据半干旱
黄土丘陵区的自然经济特点及农林草
的适宜性,首次提出粮食生产是自给性
的、林业建设是保护性的、牧业生产是
商品性的“三性”概念,经过扩展深化,
这一论点后来被作为国家有关部门处
理黄土高原农林牧关系及开展西北地
区生态建设的一条重要原则。
多年后,飞沙走石的“干沙滩”,成
了寸土寸金的“金沙滩”。宁夏回族自
《农村高新科技》 科学家精神
科
学
家
精
神
· 30 ·
第33页
治区人民政府曾特向中国科学院致感
谢信:“宁夏人民永远不会忘记,20世纪
80 年代初,山仑等专家进入上黄村,做
了大量开创性工作,使生产走上了良性
循环的发展道路……在上黄村等基点
辛勤工作、无私奉献的科学工作者,是
宁夏人民的功臣!”
耄耋之年献智谋
据不完全统计,从山仑投身农业科
研事业开始,在野外工作的时间超过20
年。1988年,山仑获得竺可桢野外科学
工作奖,这被视为我国野外科学工作者
的最高荣誉。1959年,新中国建设需要
大量科技人才,山仑被上级党组织选派
赴苏联留学。当时他师从苏联著名的
灌溉生理学家别捷诺夫,主要研究水分
和矿质营养条件与植物光合作用和抗
旱性的关系。1962年,山仑顺利获得生
物学副博士学位,学成归国。
采访中,已是耄耋老者的山仑院
士,还保存有当年在莫斯科红场拍摄的
照片。照片中的年轻人身姿挺拔、神采
奕奕,眼中写满了希望。
“粮安天下,农稳社稷。确保国家
粮食安全这根弦一刻也不能放松,未来
仍要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现在,
山仑依然闲不下来,仍坚持开展多项科
研与顾问咨询工作,孜孜不倦地践行着
一名老共产党员的初心与坚守。他建
议:“组织和动员起杨凌的力量,把北方
乃至全国的力量集中起来,以更大力度
开展农业科技攻关,力争尽快取得标志
性的重大成果!”
“山”之姓,“仑”之名,昆仑山的巍
峨和黄土高原的雄壮集于一身,他用67
年的奋斗、专注和坚守,把自己练就成
黄土高原上的昆仑山。如今,回望他风
雨沧桑的八十八年,仿若立于高原之
巅,放眼而去,远博而精深……
(来源:农业科技报社记者 闫瑜
涛 梁小波)
科学家精神 《农村高新科技》
科
学
家
精
神
· 31 ·
第34页
康振生:做有“粮”心的“麦田院士”
2月9日,教育部公布第二批“全国高
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评选结果,西北农
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以康振生院士
为负责人的“植物病虫害治理教师团队”
荣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称号。
“我也当过农民,知道种地的辛苦
和不易。一斤小麦一块钱,种粮的农民
是在为国家做贡献。我是从麦田里走
出来的院士,必将不忘初心,回归麦田,
做一个有‘粮’心的人……”在西北农林
科技大学北校区五台山东南角,在一个
被学校师生称为“东南窑”的小麦病理
实验室,康振生院士依然还在忙于和小
麦条锈病“较劲”。
花甲之年的康振生院士,依然胸怀
“国之大者”,矢志不渝地为国家筑“粮仓”。
“斜杠青年”实力“出圈”
康振生的老家,是有“成渝之心”之
誉的四川安岳。从小学到高中,康振生
都是出了名的“斜杠青年”。
1975年,18岁的康振生来到陕西安
康石泉一个偏僻山村接受劳动锻炼再
教育,并被任命为知青组组长,修梯田、
砍柴、养猪、买粮、做饭……历练背后,
折射的是三年多激情燃烧的峥嵘岁月。
1977年恢复高考后,作为“文革”后
的首届大学生,康振生考入西北农林科
技大学西北农学院(现西北农林科技大
学)植物保护专业。1981年,康振生以优
异的平时成绩和毕业论文年级第一名
战绩,成为招生制度改革后学校首届研
究生,师从我国著名植物病理学家李振
岐院士,开始了科研生涯。
在李振岐的带领下,康振生多次到
甘肃陇南、陇东,以及陕西关中小麦条
锈病发生重点地区开展调查。有时搭
乘手扶拖拉机,翻山越岭,艰难跋涉。
累了,随便找个地方歇歇脚;饿了,就在
农民家里或单位中找口饭吃……
密集的调查,反复的论证,从数千
个分析材料和染病小麦植株上,通过大
量分析实验与田间接种,在国内首先发
现严重危害我国小麦主要品种的条锈
菌新致病菌系,并对该菌系的发展趋势
和危害性作了准确预测,提出的防治策
略和解决途径被农业生产部门采纳,对
防止防治和减轻小麦条锈病的危害起
到了重要指导作用。该成果 1987 年获
陕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大地赤子”两度“归来”
随着对条锈病认识的加深,康振生
把视野聚焦到了国外。1988年,作为最
早的联合培养博士生,他赴小麦锈病研
究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的加拿大农部温
尼伯农部研究所完成学位论文。
1991年1月,康振生的博士论文《小
麦条锈病菌和秆锈菌超微结构和细胞
化学的研究》博士论文顺利通过答辩,
《农村高新科技》 科学家精神
科
学
家
精
神
康振生:做有“粮”心的“麦田院士”
· 32 ·
第35页
成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与加拿大联合
培养的首名博士。怀着报效祖国的一
腔热情,康振生回到了熟悉的母校。
1997 年 3 月,康振生以其出色的植
物病原真菌细胞学研究结果,被德国霍
恩海姆大学布赫奈尔教授邀请赴德国
开展合作研究。一有时间,康振生就泡
在电子显微镜前,用同事的话说,电镜
简直成了康振生的“恋人”。一次,为了
测知胶体金加热试验结果,他一直做到
第二天凌晨 3 点。时间长了,不仅协助
他工作的实验员请求他休假,就连德方
教授见了他的第一句话也是:“必须休
假。”康振生以自己的勤奋和认真,赢得
了德国同事的尊重。
1998年,他专程回国帮助植物保护
一级学科点准备申报材料。学校合并
组建之初,康振生再次放弃德国的优越
生活和良好的科研平台,带着对祖国的深
深眷恋,回到了母校。就像1990年放弃定
居绿卡从加拿大归来一样。唯一不同的
是,与他一起归来的还有妻子和已经上小
学的儿子。临行前,德方教授真诚地告诉
他:“我们欢迎你随时来德国开展研究。”
“中国模式”国际“吃香”
被称为“小麦癌症”的小麦条锈病
是一种通过空气传播的低温真菌病害,
是世界小麦生产的主要公敌之一,常造
成小麦减产 10%到 30%,严重时甚至会
导致小麦绝产。
作为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岗位
科学家和功能实验室主任、陕西省植保
专家团团长、陕西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
岗位科学家,康振生每年都参与相关产
业病害调研、调查,积极为政府部门科
学决策提供依据,并研发出了针对性防
治技术,构建了病害综合防控体系,保
障了我国小麦生产安全。
康振生团队建立的小麦条锈病异
地测报技术系统,病害预报准确率达
90%以上。与有关单位联合构建的“中
国小麦条锈病菌源基地综合治理技术体
系”在我国12省(市)大规模应用,成效显
著,全国条锈病发生面积降低50%,每年
挽回小麦损失20亿公斤以上,年均增收
节支达40亿元,该项成果于2012年获国
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是我国近60年来植
物保护学科获得的国家最高成果奖励。
全球锈病协作组织负责人、美国康
奈尔大学著名植物病理专家 RonieCoffman教授赞誉说:“中国的防治技术可以
成为国际小麦条锈防治的模板。”康振
生先后被邀请到肯尼亚等第三世界国
家进行生产防治指导,将小麦锈病防治
的“中国模式”推广到世界。
(来源:农业科技报社记者 闫瑜涛)
科学家精神 《农村高新科技》
科
学
家
精
神
· 33 ·
第36页
邹志荣:设施农业新的春天到了
2022年新年伊始,西北农林科技大
学园艺学院教授邹志荣就带着团队一
直为一个千亩旱区特色设施农业科技
示范园的规划设计忙碌着,这个示范园
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杨凌农业高新技术
产业示范区的智慧谷里,这将是一个科
教产用融合的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
的设施农业科技产业园。目前,这个园
区规划已经完成,近期准备开工建设。
“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就像春雨一
般降临我国农业大地,给农业农村工作
者带来温暖和希望。”提起今年的中央
一号文件,邹志荣特别激动,“其中一个
重要精神就是加快发展设施农业”。
邹志荣如数家珍般罗列出文件里
涉及到设施农业的四个方面的信息:一
是保障“菜篮子”产品供给中提出的“大
力推进北方设施蔬菜”;二是提升农机
装备研发应用水平中提出的“加快大马
力机械、丘陵山区和设施园艺小型机械、
高端智能机械研发制造”;三是加快发展
设施农业中提出的“因地制宜发展塑料
大棚、日光温室、连栋温室等设施,集中
建设育苗工厂化设施,推动水肥一体化、
饲喂自动化、环境控制智能化等设施装
备技术研发应用”;四是大力推进数字乡
村建设中提出的“推进智慧农业发展,促
进信息技术与农机农艺融合应用。”
“这是多年来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涉
及到设施农业最多、最全面的论述。”邹
志荣说,从这些信息中可以看到国家重
视设施农业发展已经具体到不同设施
结构与环境控制智能化、智能装备与数
字化管理等多方面,“可以说,设施农业
新的春天到了。”
邹志荣是我国设施农业科学与工
程新专业的创始人、农业农村部西北设
施园艺重点实验室主任。早在2002年,
他就带领课程组人员成功申请到设施
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此举不仅填补了
我国本科教育在设施专业上的空白,在
世界上也是首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因
此成为全国第一个开设此专。的高校。
近20年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已累
计培养设施专业人才近1000人,其中本
科生820人,博硕士研究生174人。这些
毕业生不仅成为我国蓬勃发展的设施
农业产业技术骨干,在全国40余所高校
和职业院校的设施专业师资队伍中,也
都有他们的身影。其中,李建明、贺忠
群、李清明、张毅、程端峰、许红军等优
秀学生在高校或科研院所担任设施农
业系主任或部门负责人,并成为全国设
施农业学科的青年领军人才。
邹志荣介绍,设施农业是利用工业
装备武装的现代农业生产的一种方式,
是农业工程、环境工程与生物工程融合
发展的一种新型生产业态,也是智慧农
业与智能装备紧密结合的可控农业。
我国设施农业发展迅速,(下转第35页)
《农村高新科技》 科学家精神
科
学
家
精
神
· 34 ·
第37页
(上接第34页)目前已经有6000多万亩,
占到世界设施农业面积的 85%以上,成
为名副其实的世界设施农业大国。设施
农业保障了我国菜篮子长年平稳供应,
促进了农民增收与农村经济快速增长,
为群众脱贫致富贡献了力量。
邹志荣所带领的设施农业团队在
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内蒙古、河南等
省、自治区有名的现代农业园区里都留
下了鲜明的“西农印记”,更与学校所在
地——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深度融合,创建设施农业的标杆。“我们
每隔几年就在杨凌组织设计建设一个
现代农业高科技示范园。”邹志荣说,从
1999 年启动的新天地设施农业示范园
到2008年的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建立,
从 2019 年的智慧农业示范园落地到今
年旱区特色设施农业科技示范园重点
工程建设,这些示范园展示了设施农业
的高新技术,也辐射带动了我国现代农
业发展。
在新时期加快设施农业发展是党
中央的号召,也是乡村振兴的需要。邹
志荣表示,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激发了
广大设施农业工作者的热情和干劲,我
们要为落实党中央的号召贡献自己的
新力量。一方面,要做好高校老师的本
职工作,培养有理想、有创新的设施专
业人才。另一方面,要将设施农业发展
深入融合到设施农业生产第一线中,不
仅要针对产业中存在的问题开展科学
研究,而且要把研究的成果尽快转化为
生产力,推动设施农业产业快速发展。
(来源:《农民日报》)
李新岗:让冬枣成为大荔枣农的“幸福果”
据统计,陕西大荔县冬枣年产值超
过 60 亿元,全产业链产值突破 100 亿元
大关,中国果业品牌价值 48.68 亿元,全
县亿元村11个,枣类全国排名第一。
这一串串数字背后,都离不开一个
人,那便是陕西省科技特派员、西北农林
科技大学红枣首席专家、国家林草局枣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李新岗教授。
手把手教,让枣农个个都成“专家”
最初大荔栽植冬枣,降雨是成熟期
冬枣裂果损失的最大因素。往往在即将
丰收的时候,秋季阴雨会让成熟的冬枣
裂果或者烂掉,果农一年的辛苦就白费
了。后来,果农在雨季之前,冬枣没有长
熟的情况下,采摘上市,不但口感不好,
也造成了市场消费者的“不买单”,于是
大荔冬枣的销售又成了难题。
长期从事红枣产业技术研究的李新
岗在大荔调研时,看到这种情况,急在心
里,动在手上,现在李新岗还记得第一次
去大荔调研冬枣的时候,百姓不相信一
场培训、几个大学老师,就能够扭转当时
大荔冬枣发展的局面。然而他们不知
道,就是这一次次从杨凌驱车 200 多公
科学家精神 《农村高新科技》
科
学
家
精
神
· 35 ·
第38页
里的实地调研和深入研究,2006年李新
岗带领团队在全国率先突破了设施冷棚
冬枣栽培技术,2亩示范田当年亩产值2
万多元,提高了冬枣品质、赢得了市场的
认可,到 2010 年大荔冬枣设施栽培 1 万
多亩,亩产值约2万元,这项技术于2011
年还获得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一开始压力还是很大的,毕竟新事
物,老百姓和政府接受需要一个过程,老
百姓习惯按照自己的经验进行生产,后
来看到示范基地的表现,就有样学样
了。”李新岗回忆道。
“现在,大荔种植冬枣的果农们,只
要听到我们这些专家团去,就高兴得
很!”李新岗欣慰地说道。
正是由于专家的努力,如今枣农不
再盲目,每个农户心里都是一本明白账,
他们对土壤肥力情况更明白了,施肥针
对性更强了,不但节约了成本,而且冬枣
品质得到了提升,再加上大荔冬枣研究
院本地专家手把手的技术加持,现如今
大荔的枣农个个都成了“专家”。
什么时间用什么方法保花保果,什
么时间打枝修剪,什么时候施肥灌溉,在
李新岗的技术支持中,各个生产关键环
节都有了一套体系化的标准指导。就连
几点采收,多久冷藏贮运进入市场都有
了明细的时间标准,这样保证了大荔冬
枣的品质和口碑,增加了农民效益。
果农对每年的收入都信心满满,朝
邑镇平罗村党支部书记赵建明高兴地告
诉记者:“自从有了西农大的李新岗老师
指导,我们一不担心果子质量,二不担心
销售,每年刚开园,客商就等着签单,好
东西不愁卖咧。”
技术革新
让大荔成为“中国冬枣第一县”
种植技术随着科技发展而不断变
化,2013年,李新岗通过研究,又一次突
破了冬枣温棚栽培技术,同时还根据不
同的地形地貌和老百姓的实际情况不断
改造升级,形成了温棚、棉被棚、双膜棚、
普通冷棚等四种棚型结构及其配套技
术,冬枣成熟供应期也由过去的40天延
长到5个月(从5月20日到10月20日)。
依托丰厚久远的大荔枣文化和耐盐
碱特性,李新岗团队在黄河滩区成功栽
植冬枣,数十年如一日,不断地在发展中
总结经验,在科技革新中寻找突破,大荔
冬枣面积 42 万亩,其中设施面积 40 万
亩,总产量50万吨,年产值突破60亿元,
占到全国市场份额三分之一以上,让大
荔成为“中国冬枣第一县”。
大荔冬枣,皮薄肉脆、甘甜清香,含
有19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维生素C含
量是苹果的70倍,梨的140倍,营养价值
为“百果之冠”。近两年,大荔县成立冬
枣相关企业及合作社 300 余家,1000 多
个销售网点遍布全国各地,直营窗口遍
布“北上广深”等40个大中城市,远销俄
罗斯、加拿大、欧美等 10 余个海外市
场。2020年和2021年虽然有疫情影响,
大荔冬枣市场仍然持续火爆,年均电商
交易额近30亿元。
记得刚开始进行设施温棚冬枣试验
《农村高新科技》 科学家精神
科
学
家
精
神
· 36 ·
第39页
的那几年,李新岗和他的团队硬是用汗
水和技术打动了大荔的果农。一个1.5亩
的标准温棚投资要9万元,投资大、效益
好,但风险也很大,专家们为了攻破温棚
栽培技术,冬季1、2月份,外边冰天雪地,
温棚里30多度,他们拿着实验仪器边测
量边记录,终于在2013年成功突破了自
然降温破除休眠的温棚栽培技术,从此
温棚冬枣成为大荔成熟最早的冬枣,价
格高、市场好,亩产值超过 5 万元,温棚
冬枣栽培的风险消除了,技术得到普及
和推广,全县温棚冬枣 8 万亩,范家镇
3.5万亩温棚冬枣年产值超过14亿元。
提起李新岗团队对于大荔冬枣产业
的贡献,大荔县县委书记由建新感慨万
千:“大荔冬枣之所以得到长足发展,与西
北农林科技大学李新岗团队专家的努力
分不开,大荔冬枣是有硬科技的枣。李新
岗带领团队成员在设施冬枣棚体提升,光
温调控,绿色防控,土壤健康等环节都赋
予了更多的科技元素,冬枣设施棚体由最
初的防雨棚发展到现在的日光温室、钢
架棉被棚等系列新型棚体,在全国形成
了独具特色的大荔冬枣设施栽培模式。”
绘就蓝图
让大荔冬枣有限规模、高质量发展
在李新岗看来,作为一名农业高校教
师,除了给当地农技推广人员教技术,更
重要的是能给政府提供产业发展的建议。
“我不想让冬枣产业无序发展、来回
折腾,一定要有战略,要有规划目标,要
有限规模、高质量发展。”2021年5月,在
中国大荔冬枣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
李新岗如是说。多年来,他和大荔政府
一起参与制定了《冬枣标准》等国家、地
方标准,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
统,开展全产业链数据监测与分析,基本
实现农业智能监控、标准化种植管理和
农产品溯源。
正是得益于这些规范的制度和硬科
技支撑,大荔的“冬枣”从此变“夏枣”,每
年从5月到11月都有新鲜冬枣上市,超长
货架期和错峰销售期,保证了市场价格坚
挺、供不应求,比如出口迪拜的优良品种,
每颗冬枣6元钱,每斤能卖到20美元。
在安仁镇伏坡村冬枣示范园,优势
特色产业、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有机结
合,日光温室亩收入8万元,让大家连连
称赞。5月到10月的丰收时节,走进棚中
放眼望去,硕果累累,压弯枝头,奇怪的是
红色冬枣少之又少,果农解释说,“我们一
般早上6-8点完成当天的采摘,10点就完
成交易和分拣,接着就是装车,下午就开
始运往全国市场,第二天就可到达消费者
手中,新鲜上市,保证冬枣质量。”
大荔县安仁镇小坡村党支部书记
薛安全回忆说:“站在小坡向东望,万亩
冬枣大棚铺向天际,一车车冬枣从这里
发出,走向全国人民的餐桌。谁又知,
有着‘冬枣第一村’‘冬枣亿元村’之称
的小坡村,20 年前,却是一片贫瘠——
‘近看水一片,远看全是碱,种啥啥不
长。’‘渠烂、坡断、路不平,辛苦一年没
收成,花钱全靠打短工。’几句顺口溜,
真实而苦涩。多年来,多(下转第38页)
科学家精神 《农村高新科技》
科
学
家
精
神
· 37 ·
第40页
(上接第37页)亏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李
新岗教授和他的专家团队对果农的指导,
老百姓的日子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冬枣成了大荔枣农的“幸福树”,鼓
的不仅是百姓的腰包,村子里的青壮年
也鼓了起来。以前,在村子劳动的大多
是“空巢老人”,近年来,农民年龄结构发
生了很大的变化,村子里 30~50 岁的青
壮年越来越多,究其原因,就是冬枣产
业旺了,回乡和外面挣同样的钱还能顾
家,有的年轻人还成为了专业技术工
人,除了管理自家园子,还可以到别的
园子进行技术输出,按小时计酬,一年
能多挣好几万。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一名红枣专
家,要继续贡献‘大学科技力量’,发挥高
校服务社会的职能,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
提下,继续努力作让政府和百姓信赖的专
家。”李新岗的眼神笃定而充满力量。
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眼下,大
荔冬枣地里,又看见了忙碌的李新岗……
(来源:《科技日报》)
初夏马铃薯 田间管理抓哪些
查苗、间苗、定苗:马铃薯出齐后,
要及时进行查苗、间苗、定苗,有缺苗的
及时补苗,以保证全苗,在齐苗后,及时
间苗、定苗,间苗时做到去弱留强,第一
次间苗后每穴留苗 4~5 株,第二次间苗
后每穴留苗3株。
中耕培土:使结薯层土壤疏松通
气,利于根系生长、匍匐茎伸长和块茎
膨大。出苗前如土面板结,应进行松
土,以利出苗。齐苗后及时进行第一次
中耕,深度8~10cm,并结合除草,第一次
中耕后 10~15 天进行第二次中耕,宜稍
浅。现蕾时进行第三次中耕,比第二次
中耕更浅。并结合培土,培土厚度不超
过10cm,以增厚结薯层,避免薯块外露,
降低品质。
适时追肥:马铃薯从播种到出苗时
间较长,出苗后,要及早用清粪水加少
量氮素化肥追施芽苗肥,以促进幼苗迅
速生长。现蕾期结合培土追施一次结
薯肥,以钾肥为主,配合氮肥,施肥量视
植株长势长相而定。开花以后,一般不
再施肥,若后期表现脱肥早衰现象,可
用磷钾或结合微量元素进行叶面喷施。
化学调控:在现蕾期,每亩用15%多
效唑 35 克加水 60 千克均匀喷雾,可防
止马铃薯植株徒长,使植株矮化、叶片
增厚、茎秆增粗、叶色加深,同时促进地
下部生长,加速块茎膨大,提高产量。
防治病虫害:做好晚疫病、病毒病、地
下害虫防治工作,确保马铃薯丰产丰收。
(作者:李庆龙)
《农村高新科技》 旱区农业
旱
区
农
业
· 38 ·
第41页
小麦田中出现杂株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小麦大田中,许多地块出现不同程
度与播种品种不一致的共生麦类植物和
其他杂草,主要包括业内人士和农民朋
友所说的“节节麦”“燕麦”“野麦”“大麦”
等。一些区域严重的地块比例甚至达到
10%以上,这将对小麦产量和品质造成
一定影响。详细了解其发生的原因、危
害及防治方法,有助于小麦增产增收,供
广大读者参考。
一是产生的主要原因:(1)农户自留
种没有将此类共生植物种子挑除出来造
成混杂;(2)上年度田间出现杂株没有及
时防治、拔除和清理,造成种子留在田
间;(3)机械收获过程中与小麦共同收割
后又通过机械清选方式遗留在田间造成
混杂;(4)机械跨区播种作业携带共生植
物种子造成混杂;(5)小麦种子中携带此
类植物籽粒造成混杂;(6)有些农户畜禽
饲料中夹带共生植物种子,随着畜禽粪
便作为农家肥再次进入田间造成混杂。
二是生产中的危害:(1)与正常小麦
争水争肥,影响正常小麦的生长,导致减
产;(2)因共生麦类植物的植株较正常小
麦高出许多,影响通风透光和小麦的光
合作用;(3)麦类共生植物后期随着成熟
倒伏会导致正常小麦发生倒伏现象;(4)
与正常小麦成熟机械收获时,造成小麦
籽粒混杂情况,混杂比例越高对小麦品
质影响越大,对小麦售卖和粮价均有不
同程度的影响;(5)共生麦类籽粒成熟的
自然脱落、随风脱落、鸟类啄食脱落、机械
作业脱落等各种脱落会导致来年或未来几
年更大面积、更大密度的大田生产混杂情
况发生。
三是生产中的防治技术:(1)人工去
杂方式:如果当年出现此类麦类共生植
物时,应及时、尽早连根彻底拔除,并从
田间清理干净装入袋中带出地外,找安
全地带彻底深埋,同时避免作为畜禽饲
料喂养,杜绝随着农家肥再次进入田间
造成混杂;(2)整地处理方式:如果当年
大田生产中出现有一定比例的混杂情
况,应在整地时进行深翻处理,最大限度
降低和减少其种子的存活率;(3)选择优
良品种:从正规渠道购买大品牌、大公司
所销售的种子,保证种子质量;(4)化学
防治方法:根据草情,早发现,早防治。
目前市场上防治小麦大田禾本科杂草的
除草剂较多,常见的有炔草酯、甲基二磺
隆、啶磺草胺、氟唑磺隆,或使用混合药
剂配合使用。
(作者:宋发军)
旱区农业 《农村高新科技》
旱
区
农
业
· 39 ·
第42页
小麦收获期要注意啥
一、小麦收获时间把握
当下正是小麦快速生长期,种植户
朋友一定都在忙着准备小麦植保工作,
防治病虫害。
给小麦及时植保是十分重要的,这
关系到粮食的产量和农民朋友的收益,
所以要提前在种地保平台发布植保订
单,预定植保无人机,不要等到最后,否
则会影响小麦病虫害的防治。
1、适时收获。小麦收获过早,会导
致籽粒不饱满,产量和品质都较低,同
时籽粒水分也较高,不易存储;小麦收
获过晚也不好,麦粒易掉落,秸秆易倒
伏,增加了收获难度,易造成收获损失。
在农村,有这么一句话:九成熟,十
成收,十成熟,一成丢。小麦最佳收获
期是在小麦九成熟的时候,而不是在小
麦十成熟的时候。所以,提前预定收割
机就十分重要。千万不要等到麦子熟
了再找农机。
2、关注天气状况,抓紧收获。收获
小麦的最佳天气是晴天,因为晴好天气
利于进行小麦晾晒工作,而阴雨天气不
易晾晒,增加了小麦发生霉变的可能
性。
同时,大家还要关注雷雨大风等恶
劣天气,雷雨大风天气易出现强降雨及
冰雹等气象灾害,这样将造成小麦倒伏
及大面积减产。
因此,及时关注天气状况,对于有
可能出现气象灾害的地区要做到小麦
收获宜早不宜晚。
3、做好籽粒仓储工作。刚收获的
小麦籽粒要放在通风条件较好的仓库
内,同时要定期通风晾晒,避免发生霉
变,影响小麦品质。
4、做好收获后田间管理工作。小
麦收获后,田间残有大量秸秆,有条件
的地区最好将小麦秸秆做还田处理,这
样可起到培肥地力的作用。
许多农民在小麦收获后会复种秋
季作物,如大豆、玉米等,因此,要做好
施肥及田间灌水等工作,确保复种的作
物能正常生长。
二、小麦收获“三部曲”
1、收割:如今小麦的收割已经实现
了机械化,收割时一般会选择在连续几个
晴天后进行,这样才能保障机械作业时小
麦脱粒比较干净,同时较为干燥的地面也
能方便大型的收割机在田地里行驶。
2、晾晒:脱粒工作完成后就是小麦
的晾晒了,因为小麦脱粒后还保有一定
的水分,不经过晾晒储存很容易霉变。
选择天气好的时候,找个平整的地方均
匀铺开,隔段时间用工具进行搅动一
遍,使小麦能充分的晾晒,一般经过三
到五天就可以除去刚收获小麦中多余
的水分。
3、存储或售卖:小麦晾晒完全后就
《农村高新科技》 旱区农业
旱
区
农
业
· 40 ·
第43页
可以进行存储或售卖了。这时会有很
多收粮的商贩到村子里收小麦,很多农
户会选择直接卖掉,因为小麦的存储需
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存储不到位也会发
生霉变。但有的农户会存储起来等到
小麦价格较高时再处理,这样会多一部
分收入。相较于存储带来的风险大部
分人晾晒完全后选择了直接售卖。
三、注意事项
1、不要在马路上晒粮食:麦收时节
离我们越来越近,有的农民把麦子直接
卖掉了,但是更多的人会选择将麦子晒
干之后进行储藏,等小麦价格上涨之后
再卖。农民晒粮食需要找个平整而干
燥的地方,公路就成了很好的晒粮场
所。然而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因为占
道晒粮不仅容易造成交通拥堵,而且还
容易酿成交通事故。
为了自己与他人的方便、安全,农
民朋友一定要注意,请不要在公路上晒
粮食。那么晾晒小麦的问题又该如何
解决呢?对此,农民朋友可以适时晚
收,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可以节省体
力。总之小麦即将收获,农民朋友请不
要在公路上晒粮食。
2、不要焚烧小麦秸秆:秸秆禁烧已
经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了,农民朋友并不
陌生。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
的不断重视,现如今焚烧秸秆的行为也
被禁止了。农民焚烧秸秆不仅污染环
境,而且还要被处罚。
此外,由于夏季高温干燥,农民收
麦的时间又早晚不一,焚烧秸秆还可能
会引燃未收获的小麦。如果这样,自己
不仅要面临处罚,而且还要赔偿别人的
损失,所以大家一定不要焚烧秸秆。
(作者:唐明辉)
旱区农业 《农村高新科技》
旱
区
农
业
· 41 ·
第44页
玉米苗期需警惕粗缩病
玉米粗缩病主要由带病毒的灰飞
虱持久性传染,严重影响玉米的生长,
可造成减产,严重的高达 60%以上,甚
至绝收。
一、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1、提倡尽量少种春玉
米。近几年,正处于粗缩病流行年份,若改
革耕作制度,少种春玉米,改种其他农作
物,切断毒源传播途径,可促使该病减少。
2、选用抗病品种。这是解决玉米
粗缩病危害最经济有效的途径,不同玉
米品种对粗缩病的抗病性有一定差异。
3、调整玉米播期,避开灰飞虱的传
毒高峰期。5 月中旬播种的玉米,出苗
后正赶上灰飞虱的传毒高峰期,再者玉
米的 3~5 叶期易感病,因此发病率最
高。可调整播期,减轻发病程度。
4、清除杂草。在玉米出苗前,清除
田边、路边及沟内杂草,减少中间寄主,
防止灰飞虱在玉米出苗后迁移到玉米
上为害,从而压低毒源。
5、加强田间管理。促苗早发,及时
间苗,发现感病植株及早拔除;同时及
时浇水,防止干旱加重病毒病的发生。
药剂防治:1、使用含有内吸性杀虫
剂的种衣剂或玉米拌种剂,对玉米种子
进行处理,以达到驱避灰飞虱的目的。
2、5 月中旬小麦灌浆期,针对低龄
若虫高峰期集中统一用药,采用吡虫啉
(10 克/亩)或扑虱灵(50 克/亩)等具有
内吸性的农药,对麦田及路边、沟内未
清除的杂草喷雾处理,喷药时注意用足
水量,喷匀喷透。
3、由于灰飞虱有趋嫩绿性,5 月底
至6月初,小麦成熟后,一代灰飞虱成虫
由麦田大量向周边春玉米田迁飞,转移
为害春玉米苗,此时 3~5 片叶的玉米苗
正值感病敏感期。因此必须把握好时
机,在玉米田用药,每亩用扑虱灵 50 克
或吡虫啉20~30克与病毒A50克混合兑
水喷雾,隔3~5天一次,连喷3~4次。
4、感病初期可选用 4.5%高效氯氰
菊酯20毫升,加入玉米专用液肥混合后
喷施。抗病毒制剂的使用一定要突出
“早”字,过了玉米的5叶期,其控制和治
疗效果就差了。
二、注意事项
1、喷施药剂的时间偏迟,一般在玉
米的 7~8 叶期,灰飞虱已把病毒传播到
玉米上,其防治效果变差。
2、防治时,往往会忽视道旁田边地
头灰飞虱的栖息场所,防止喷药过后,
再次迁移到玉米田继续为害。
3、灰飞虱、蓟马、跳甲等传毒昆虫
喜飞善跳,白天多潜藏在土缝中,傍晚
出来取食为害。在喷药时间的安排上,
一般应掌握在下午四五点钟或傍晚。
(作者:陈琪)
《农村高新科技》 旱区农业
旱
区
农
业
· 42 ·
第45页
玉米“大小苗”怎么办
一、出现玉米大小苗的原因
1、土壤墒情不匀:天气干旱时,会
造成土壤的墒情不匀。这样的话,在墒
情较好地方,玉米出苗就早,在墒情较
差的地方,玉米出苗就晚,出苗的早晚
也会导致大小苗生长的不均匀,所以,
播种时,一定要注意土壤的墒情,提前
做好预案。
2、播种深浅不一:如果整地质量差
时,土壤会出现高低不平,在使用机械
播种时,高的地方就会播的深,低的地
方则播种浅;此外,田间如果大圪垃多,
在机械播种时因圪垃的影响,则导致播
种深浅不一。在墒情较好的情况下播
种深的出苗晚,播种浅的出苗早;在干
旱天气时,播种深的出苗早,播种浅的
出苗晚,也会形成大小苗。
3、种子没有分级、破损:玉米种的
质量,也会影响到玉米出苗,有些玉米
种子没有分级精选,种子大小不一致,
这样也会导致大粒种子出壮苗,小粒种
子出弱苗,在土壤墒情正常情况下大粒
长成大苗,小粒长成小苗,导致田间出
现大小苗。种子破损,破损的种子易感
染病菌,生长发育缓慢,易长成弱苗小
苗,导致田间出现大小苗。所以购买种
子时一定要观察种子的均匀度及种子
的破损率,杜绝玉米田间大小苗应该从
购买种子抓起。
二、防止出现玉米大小苗的措施
1、选用纯度高,发芽率高的良种,
对种子进行分级,用籽粒饱满,整齐一
致的大粒种播种,并进行药剂拌种。
2、严把整地播种质量关,实现高标
准作业,保证一播全苗、齐苗。
3、适期播种。若播种时来不及浇
底墒水,播后浇头水,要求浅灌、灌匀,
这是干旱地区保苗的重要措施。
4、播种后镇压。播种后如土壤空
隙大,种子不易吸水,影响玉米全苗齐
苗,播种后镇压,可增加种子与土壤的
接触,加强种子对土壤水分的吸收;
利于下层土壤水分上升,提高播种层
的水分含量,以利种子出苗。
5、防治虫、鸟、兽的危害。出苗后
要及时防治地下害虫,以免造成缺苗。
6、若发现缺苗断垄等,要及时查
苗补种或移栽。
(作者:林淑梅)
旱区农业 《农村高新科技》
旱
区
农
业
· 43 ·
第46页
花生如何保高产
一、踩秧盖针:花生开花期会形成
大量的花针,花针入土会形成荚果,入
土花针数量越多,后期花生结果量就越
大,但大约有 50%左右的花针不能入
土。可以采用踩秧或者覆土的方式提高
花针入土率,使每穴花生多结3~5个果。
操作方法:在花生生长旺期的晴日
下午 4 点后,把花生秧苗踩到贴地或者
在花生开花期落针时,可以用细土从苗
株上方均匀撒细土进行覆盖花针,都能
够以让更多的花针入土形成荚果,达到
增加果荚、增产产量的效果。
二、花生剪枝:花生剪枝可以减少
无效枝的养分消耗,把更多的营养供给
分枝和荚果,促使多分枝、多结果、促进
籽粒饱满个大,增加产量。
操作方法:在花生花苞出现时,剪
除花生苗株上的病弱枝和无花枝,苗株
高、旺的每窝留 4 枝,苗株矮、弱的每窝
留3枝。
三、花生打顶:植物普遍存在顶端
优势,而花生的顶端优势特别强。花生
打顶能够调节株体营养分配,既能起到
矮化苗株、增强枝秆、增多分枝和开花
数目的作用,又能提高提高叶片光合作
用效率,增加有机物质形成,从而增产
增收。
操作方法:可以在花生盛花期后的
10~15天,摘除或者割掉苗株的主茎、保
留1、2对侧枝。
四、花生补钙磷:钙磷营养充足的
花生,在果壳形成和籽粒饱满度上有着
很大的优势,而钙磷不足的花生就会出
现叶芽干枯、结荚少、空荚多、籽粒干瘪
等问题。
操作方法:可以在花生落针 2~3 周
时或者在果实结果期,每亩施入 10~15
公斤的石膏粉或者过磷酸钙,也可以叶
面喷施2%的过磷酸钙溶液。
五、花生补钼硼:花生生育期的微
量元素需求很多,不但需要中微量的
钙、磷,而且补充适量的钼、硼元素,也
能起到10~15%的增产。
操作方法:可以在花生初花期和生
长期,分别喷施0.2%的硼砂和0.15%的
钼酸铵,每亩水溶液用量 50 公斤,混合
0.2~0.3%的磷酸二氢钾使用,增产效果
更佳。
六、花生喷多效唑:多效唑用促长
和控长两个作用,低度促长、高度控
长。花生喷施适量浓度的多效唑,能够
增加叶片叶绿素含量,提(下转第45页)
《农村高新科技》 旱区农业
旱
区
农
业
· 44 ·
第47页
(上接第44页)高光合作用机能,同时可
以减少叶片蒸腾,促进根系发育健壮,
提高吸收养分功能,起到增强抗旱性、
预防倒伏、提高荚果饱实率的作用。
操作方法:可以分别在幼苗期 5~6
叶时和盛花时,喷施 300 倍的 15%多效
唑水溶液50公斤。
七、巧防叶斑病:花生一旦发生叶
斑病会出现大量的落叶,使苗株光合作
用减弱,有机物质生成大幅减少,造成
后期果荚小、籽粒小且不饱满,能降低
10~20%的产量。
操作方法:可以在花生中后期,
按照每亩 800~1000 倍 80%多菌灵或
者 1000 倍 75%托布津,兑水 80 公斤
喷施,对于防治花生叶斑病有十分好
的效果。
(作者:马伟虎)
不同土豆要怎样储藏
土豆贮藏
土豆块茎含水分 80%左右,比一般
作物种子难贮藏。而且温度会直接影
响块茎中养分的变化。
贮藏要点:(1)老窖消毒:在土豆产
区修建一个土豆窖,可用许多年。烂土
豆、病菌常会残存在窖内,新的土豆块
入窖初期往往温度较高,湿度又大,堆
放新土豆过程中一旦把病菌带到土豆
块 上 就 会 发 病 、腐 烂 ,甚 至 造 成“ 烂
窖”。所以新土豆入窖前应把老窖打扫
干净,并用来苏儿喷一遍消毒灭菌,而
后贮藏新土豆。
(2)严格选土豆:入窖时严格剔除
病、伤和虫咬的块茎,防止入窖后发病。
(3)控制堆高:窖内堆放土豆块的
高度,因品种和窖的条件而不同。地下
或半地下窖堆放时,不耐藏的、易发芽
的品种堆高为 0.5~1 米;耐贮藏、休眠期
中等的品种堆高 1.5~2 米;耐贮藏、休眠
期长的品种堆高2~3米。但最高不宜超
过 3 米。同时还要考虑贮藏窖的容积,
贮藏量不能超过全窖容积的2/3,最好为
1/2左右,以便管理。沟藏时土豆堆高度
以1米左右为宜。
(4)控制温、湿度:贮藏初期因土豆
块刚入窖,窖温和湿度可能高一些,这
是正常现象,但一般不会超过 20℃,20
天后窖温下降。长期贮藏的块茎,温度
在 2~4℃之间最合适,这样块茎不会发
芽。湿度维持在85%~90%为宜,可使块
茎不致抽缩,保持新鲜状态。
(5)通风换气:不论固定窖或是沟
藏,都必须有通风换气设备。把土豆呼
吸排出的二氧化碳及时排出,使新鲜空
气进入土豆堆,以保持块茎的正常生理
旱区农业 《农村高新科技》
旱
区
农
业
· 45 ·
第48页
活动。窖内二氧化碳过多不仅对人进
害检查时不安全,而且合影响种土豆的
发芽率。
(6)覆盖散湿:块茎入窖后,在窖温
降低时应在土豆堆顶部覆盖一层干草
或旧麻袋片等,使之吸湿,散发水分,因
块茎贮藏期间堆内块茎呼吸散发的水
分常凝结在上层块茎上,即所谓出汗。
加覆盖物吸湿散发水分,可防止上层块
茎霉烂。
不同类型土豆储藏
(1)商品土豆的贮藏:主要指食用
土豆贮藏。食用土豆要黑暗贮藏,块茎
不应受光线照射。否则块茎表皮变绿,
龙葵素升高,影响品质。长期受光的块
茎绿色部分龙葵素含量达 25~28 毫克/
100 克鲜土豆时,人、畜食后可引起中
毒,轻者恶心、呕吐,重者妇女流产,牲
畜产生畸形胎,甚至有生命危险。所以
食用土豆贮藏除控制温、湿度外,应特
别注意黑暗贮藏。在 2~4℃低温下贮
藏,淀粉可转化为糖,食用时甜味增加,
不影响食用品质。
(2)种土豆的贮藏:种土豆贮藏温
度如不能控制在 2~4℃的条件下,常会
在贮藏期间发芽。如不及时处理,芽会
大量消耗块茎养分,降低种土豆质量。
万一无法降温则应把种土豆转入散射
光下贮藏,抑制幼芽伸长。南方种土豆
多用架藏,主要是在散射光下抑制幼芽
生长。贮藏的块茎如果有的幼芽太长
无法播种,最多只能把幼芽掰掉1次,而
后控制在散射光下,不要继续在黑暗窖
内贮存。据试验,种土豆去掉 1 次芽减
产6%,去掉2次减产7%~17%,去掉3次
减产30%。所以,最好在低温下贮藏,使
种土豆不过早发芽。
(3)加工土豆的贮藏:不论淀粉加
工、全粉加工或炸片、炸条加工用的土
豆,都不宜在太低的温度下贮藏。在
4~5℃下贮藏固然可以不发芽,但淀粉
在低温下容易转化为糖;对加工产品不
利。尤其是还原糖超过0.4%的块茎,炸
片或炸条都会出现褐色,影响产品质量
和销售价格。贮藏时应根据品种的休
眠期长短,调节贮藏温度。如果在20℃
下32天可发芽的品种,贮藏在l0℃下64
天才发芽,大部分品种基本都是在10℃
下可延长发芽期1倍的时间。不过加工
品种贮藏往往时间更长,为了防止块茎
发芽仍需低温贮藏在 4℃左右,在加工
前 2~3 周把准备加工的块茎放在 15~
20℃下进行处理,还原糖仍可逆转为淀
粉,可减轻对加工品质的影响。
(来源:中国农科新闻网)
《农村高新科技》 旱区农业
旱
区
农
业
· 46 ·
第49页
机械化育秧VS人工育秧
播种速度提升15倍 这项革新技术真牛
随着秧盘整齐地进入流水线,装
土、压沟,播种、浇水、覆土、再浇水等环
节一气呵成。3 月 17 日,由四川农业大
学水稻研究所牵头,联合省农机推广
总站和眉山市农业农村局开展的 2022
年杂交稻精准条播育秧技术现场培训
观摩会在眉山市东坡区永寿镇光辉村
举行。
这个育秧技术有何特别的地方?
长期以来,机械化程度是制约四川
省粮食生产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笔
者了解到,这项技术在提高水稻生产机
械化程度的同时降低成本投入,让种植
户受益。
短短两个小时,流水线对面的暗化
育秧场上码起了小山似的秧盘。“杂交
稻精准条播育秧技术是团队研制出的
成果代表之一。”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
究所副教授杨志远介绍,该技术摆脱了
人工育秧弓身播种、弯腰撒土的劳作传
统,每小时500盘至800盘的播种速度也
是传统人工育秧无法比拟的。
这是什么概念呢?“换句话说,杂
交稻精准条播育秧技术下每小时播种
速度至少为传统人工育秧速度 15 倍以
上。”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教授马
均介绍,该技术下,每小时可满足 20 亩
至 32 亩地的用量,而传统人工育秧每
小时在 30 盘左右,满足面积仅为 1 亩
多一点。
“此外,这条流水线有两个部件都
是首次出现,作用可谓非常‘亮眼’。”通
过技术推广专家、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
究所孙永健教授介绍,这条流水线的两
大优势呈现在众人眼前:
其一,这套流水线的与众不同之处
在于压盘和精准播种,压盘器模拟水田
开沟的农艺措施在秧盘底土上开出 18
条凹槽,在不足 0.17 平方米的秧床上塑
造出多个水分差异区域,为种子萌发奠
定了良好的基础。
其二,气吸式滚筒播种器则可以将
种子成条地播种到凹槽中,在里面吸饱
水分努力萌发。
“该技术集减少人工、用种成本,提
高播栽质量等优势于一身。”四川省农
机化技术推广总站总工程师任丹华研
究员总结认为,杂交稻精准条播育秧技
术是水稻机械化播种技术的重要革新,
是农机农艺融合的典范,将对四川省水
稻机械化程度提高起到积极的作用。
(作者:杨都)
智农装备 《农村高新科技》
智
农
装
备
· 47 ·
第50页
如何让榨油小作坊告别『小杂乱』?
试一试专家研制的这款『神器』
眼下,我国一些地方的油菜花期已
近尾声,花谢长籽,距榨菜籽油食用的
时节已不远。
对于四川省农科院粮油加工研究
中心主任、副研究员姚英政来说,每到
油菜榨油的高峰期,正是他到省内各地
考察、调研的关键时刻。
到了一个个小场镇,往往他还没下
车,一股菜油味扑鼻而来——这八成又
是哪家小作坊在榨油了。
“全省菜籽油加工企业作坊数千
家,其中八九成为代农户加工的作坊。
一个普通的小乡镇,街头一家、巷尾一
家,往往就有两家以上这样的小作坊。”
姚英政的走访经历,也是粮油加工研究
中心副主任梁强等专家们的共同看法。
据了解,经过多年潜心研究,粮油
加工研究中心团队为这一个个小作坊
量身打造了一套微型油菜加工自动化
系统,近日准备在四川邛崃等地试验推广。
小作坊榨油
“品质如一”最难
高品质的菜油,除了原料要好,压
榨工艺也十分重要。当前,我国多地主
要是通过小规模的粮油企业和传统家
庭式小作坊来加工菜油。
“小企业、小作坊榨油,最难的是标
准化生产。如果加工不得法、加工环境
不好,一旦油中的水分超标,容易导致
微生物污染和油脂变质,从而影响菜油
的安全和食用的口感。”姚英政说。
姚英政所言非虚。四川省农科院
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党委书记朱永清告
诉记者,在我国不少地方,油菜加工能
力薄弱,加工工艺落后,“小杂乱”加工
经营模式较为普遍,在不少小作坊,榨
油时油、渣分离不净,加工的菜油甚至
达不到食用油的等级,改进榨油设备和
技术迫在眉睫。
绿色高效精炼榨出一滴好油
姚英政介绍,为榨出好菜籽油,粮
油加工研究中心潜心研究,日前已研
发出一套菜籽油绿色高效精炼技术
与装备。
3月17日,走进四川(下转第49页)
《农村高新科技》 智农装备
智
农
装
备
· 48 ·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翻页电子书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更多案例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翻页电子书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e.stopPropagation()}">
x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