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产品销售与消费2023年第21期

发布时间:2023-11-06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现代农产品销售与消费2023年第21期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为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求,服务于县域 / 市域农业发展,中农富通继农业嘉年华之后创新性地提出中农富通农业奥特莱斯(以下简称农业奥特莱斯)。农业奥特莱斯以政策引导为动力,以绿色发展为引领,以信用建设为基础,以连锁经营为特征,以品牌培育为手段,以技术创新为支撑,集聚资源要素,融合现代金融、电子商务、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手段,打造高效优质农产品和绿色农业生产投入品产销对接平台以及专业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是集产品交易、服务体验、会展交流、培训教育于一体的全新现代商业模式;对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保障供应链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增绿和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和抓手。农业奥特莱斯具备产品交易、品牌培育、涉农服务、金融服务、信息交流、教育培训、休闲体验、会议会展和科技示范九大功能。2019 年 5 月 19 日在北京国际都市农业科技园隆重举办“中农富通农业奥特莱斯发布会”,引起来自国内外的嘉宾和全国数十家媒体的关注。农业奥特莱斯能成为具有多样性、更有张力的全新商业模式,打造高效优质农产品和绿色农业生产投入品产销对接平台以及专业的农业社会化... [收起]
[展开]
现代农产品销售与消费2023年第21期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1页

(内部资料,免费交流)

京内资准字

2023--L0079 号

P28 中国鲜食玉米产业图谱

P38 看棚种菜 各种大棚谁更强?

现代农产品

销售与消费

AGRICULTUR AL PRODUCTS 2023 年第 21 期 总第 232 期

粮食市场形势如何?促进农民增收

措施有哪些?权威发布来了

第3页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为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求,服务于县域 / 市域农业发展,中农富通继农业嘉年华

之后创新性地提出中农富通农业奥特莱斯(以下简称农业奥特莱斯)。

农业奥特莱斯以政策引导为动力,以绿色发展为引领,以信用建设为基础,以连锁经营为特征,以品牌培育为

手段,以技术创新为支撑,集聚资源要素,融合现代金融、电子商务、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手段,打造高效优质

农产品和绿色农业生产投入品产销对接平台以及专业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是集产品交易、服务体验、会展交流、

培训教育于一体的全新现代商业模式;对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保障供应链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增绿和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和抓手。农业奥特莱斯具备产品交易、品牌培育、涉农

服务、金融服务、信息交流、教育培训、休闲体验、会议会展和科技示范九大功能。

2019 年 5 月 19 日在北京国际都市农业科技园隆重举办“中农富通农业奥特莱斯发布会”,引起来自国内外的嘉宾

和全国数十家媒体的关注。农业奥特莱斯能成为具有多样性、更有张力的全新商业模式,打造高效优质农产品和绿色农

业生产投入品产销对接平台以及专业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

中农富通农业奥特莱斯

产品交易 信息交流

涉农服务 金融服务

教育培训 休闲体验

综合性农商

全新产销模式 01

03

04

05

一站式服务 02

全新涉农

体验式消费

全新式生活

五大

创新

业务咨询:刘女士 15811564620

九大 功能

主要业务

构成

产品

交易

品牌

培育

涉农

服务

会议

会展

休闲

体验

科技

示范

农产品

展销服务

农商

体验服务

农业生产

服务

农业经营

服务

农业金融

服务

基本功能 辅助功能

金融

服务

信息

交流

教育

培训

做现代农业 找中农富通

第5页

PREFACE 卷首语

Agro-Supplies & Demands 现代农产品销售与消费 1

以地理标志产品引领土特产业集群发展

今年上半年,笔者随全国政协重点提案调研组考

察了桂林米粉、永福罗汉果、阳朔金橘、桂林西瓜霜、柳

州螺蛳粉、云南白药、下关沱茶、宾川柑橘、宾川葡

萄等九个具有地理标志特征的产品,深度访问了生产

产地、生产农户、加工企业、流通服务商铺及相关专

业协会。总体感觉是,我国地标产品丰富,科技含量

较高,地标产业对农民增收贡献突出,土特产产业集

群发展潜力巨大。

调研中听到不少好的意见建议:

一是企业农户希望更多地了解地标保护功能作用

和边界,同时他们对商标、品牌、原产地保护的异同

性不够了解,对国家的质量认证体系及食品和农产品

安全认证体系的关系也不甚了解,担心侵权追责的成

本太高。

二是基层政府认为标志性产品数量太少发展太

慢,地理标志的经济文化价值应更多挖掘,基层政府

推进地理标志工作的政策依据、标准规范、操作流

程、参照范例尚不足。

三是一些专家觉得地标产品质量特征底数不

清,地理标志的指标不精准,相关特征信息应向生产

者和消费者更透明,相关标准规范、发展规划需要高

度统一,司法保护的法律依据尚不充分。

四是相关主管部门(知识产权、农业农村、工信、商

务、文旅)呼吁提高保护监管和协同推进力度,从初

期的各显其能,到当前的各自为战,尽快转变为统分

有序、齐抓共管。

据农业农村部的数据,2019 年实施的地理标志

农产品保护工程,支持保护 883 个产品,年产值超过

5000 亿元,单个产品平均年产值超过 6 亿元。每个

产品均有 1 个以上年销售额超过 2000 万元的主导企

业,平均带动 13 家企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新型

经营主体发展,累计带动 1400 万户农户增收约 490

亿元。地理标志农产品助力和美宜居乡村建设,累计

支持 149 个国家级贫困县、44 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

帮扶县发展。

“滩羊和枸杞之乡”的土特产生意经

从全球范围看,农业生产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

是大规模集约化农业,以美国、澳大利亚为代表,另

一种是使用产地标记的小众或特色产品小批量生

产,以欧盟推行的农产品质量政策为典型代表。小

众、特色产品虽产量不高,但价值更高。有关数据

表明,小众、特色产品占据全球食品销售总额超过

30%。而地理标志产品主要是小众、特色产品,具有

明显的区域地理属性,被限制在一定的区域生产,是

区域自然生态环境与区域历史人文因素共同作用下的

特定产物。因此,产业规模会受到区域范畴的限制,形

成相对的产量规模化控制,并衍生出品种稀缺、产品

限量、品类单一、品质独特等差异特征。小众特色产

品高价值的溢价就主要来源于这些差异化特征。

一个产品贴上了特定的地理标志,就和特定的地

理和人文因素联系起来,就是该产品质量和品质的最

有力的证明,从而使产品具有了其他同类产品所不具

备的独特优势。

一是能够获得比普通类似产品更高的溢价。欧盟

文 张合成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党组书记

第6页

的一项研究表明,关于溢价和倍增因素,葡萄酒为

2.84,烈酒 2.54,农业和食品平均为 1.5。地理标志

多为地方特色传统产品,更偏重于传统生产方式,需

要更多人力和传统技艺,有利于扩大农村人口就地就

业。地理标志促进农民增收。地理标志是区域范围内

公共权益,凭借较高溢价,从事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

的农牧民可以将产品提供给当地农业企业,也可以直

接销售获益。

二是促进中小农业企业和农户发展。安徽省六

安市 15 家授权企业生产具有“六安瓜片”地理标志

证明商标的茶叶 250 吨,产值 12 亿元,每公斤增值

100 元,共增值 2500 万元。

三是为脱贫地区经济发展提供后发优势。偏远欠

发达地区远离经济活动中心而发展滞后,一方面生态

环境优越,另一方面受现代经济文化冲击和影响相对

较少,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和农耕文化保留较好,地理

标志农产品资源丰富。

四是凝结生产文化、乡土文化、饮食文化和民族

文化,为乡村文化的传承和繁荣提供了经济支持,同

时文化的繁荣又反哺了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形成良性

互促机制。

五是依赖农业生态系统自身的营养供给、修复平

衡,绿色化、清洁化生产得到有效利用,表现出更好

的环境可持续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

源,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要效

益,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强龙头、补链

条、兴业态、树品牌,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增

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地标产业覆盖百

年老店与新兴主体、农民合作社与高科技企业、初级

产品与精深加工品、农业产业与文旅产业。地理标志

农产品发展有力推动乡村土特产产业集群建设。

由于仍处于发展初期、探索阶段,需要从三个方

面强化支持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

把发展地理标志农产品作为土特产产业集群建设

的重要抓手。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准确把

握乡村产业的构成和成长路径,深刻理解发展和演进

逻辑,分析当前存在的关键症结,瞄准转型方向和趋

势,加快乡村产业体系构建,提升发展质量。

一要科学认识地理标志农产品的重大价值。地标

农产品具有独特地域、独特生产方式、独特品质和独

特历史文化,是发展特色农业的重要资源。由于具有

明显的地域限制,生产规模较小,衍生出品种稀缺、品

质独特、风味稀有、产量稀少等特征,从而获得高价

值的销售溢价。地理标志农产品已经成为农业高质量

发展的重要衡量指标。

二要以简单易懂易用方法科普地理标志农产品知

识。让全社会认识到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对经济社会

高质量发展的巨大驱动力,让企业农户等市场主体充

分认识到地理标志对产品价值的巨大彰显作用,让地

理标志持有者、使用者和消费者认识到保护知识产权

的法律权利、义务和责任。

三要突出发展是第一要务,尽快出台鼓励支持政

策。首先,从发展生产、培育价值、挖掘特征、保护

权益四个方面,制订顶层设计、出台发展规划、谋划

法律法规。其次,结合乡村产业帮扶政策落实,在国

家农产品特色优势区开展一批试点示范、实施一批推

进工程、建设一批产业园,找准着力点,解析特有品

质,打造特色品牌,形成独有优势,发展特色产业。

再次,在国家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保护区推

广实施地理标志农产品制度,促进我国现代农业产业

体系更加健全,农业产业链更加完整,农业质量效益

以及创新力、竞争力、抗风险能力有效提升。

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制度要符合国情农情与产业

特色。我国的国情农情极为特殊,小农户占农业农村市

场主体的绝大多数并且长期存在,初级农产品论筐装、论

堆卖的营销方式也占较大比重,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农

村基本经营制度仍然是主体,农业企业数量少、规模

小、研发能力低,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刚刚起步,农民

专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发育尚未完全成熟。

一要立足方便小农户,确保农民参与获益。不能

简单套用大工业品的生产管理措施来管理小农户生

产,要尊重农民、立足农民需求,通过增产增收让农

民真正赚到钱。制度办法要程序简单、操作简洁、手

卷首语 PREFACE

2 现代农产品销售与消费 Agro-Supplies & Demands

第7页

续简化,确保就近就便。依托农户所在专业合作社、专

业协会等办理。防止农民多找门、多跑路、多花钱,防

止出了一项新制度,来了一个“新婆婆”。

二要立足质量安全,确保消费健康。农业生产具

有很强的专业性、复杂性和权威性特点。地方特色传

统产品,偏重于传统种植养殖等农业生产方式。对种

质资源保护、产地环境控制、种植养殖方式、质量安

全监测要实施严格监管,监控数据与国家农产品质量

安全数据同步审查,确保地标农产品全程特色品质控

制的权威性。

三要立足保护绿水青山,确保可持续发展。我国

农产品特色优势区主要分布在生态环境好的区域。要

确保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与农业资源承载力、农业环

境容量、产地生态稳定性的日常监测保持一致。大力

推广绿色有机种植养殖技术,实现精细化农业耕作,降

低资源消耗,减轻环境污染,提高地标农产品质量水

平,实现高收益。

四要立足保护非遗等制作技艺与文化,确保独特

价值得到传承。地理标志农产品因其独特的地理生态

因素、历史人文因素这两大因素形成了其独特价值。

其中,传统技艺及习俗、文化是重要构成部分。在现

代化进程中,保护好独特的历史人文因素,是一个地

理标志农产品具有独特消费价值的重要基础,也是

我国传统文脉延续的需要。如手工制作茶。因为其中

的传统延续与文化赋能,在国际上,目前已经有多个

产茶国把“手工茶”作为顶级高品质茶。在“机器生

产”“标准化生产”的呼声越来越高的同时,保护独

特地理生态、保护独特制作技艺、制作文化,是地理

标志农产品的重要内容。

地理标志农产品法律设计要立足区域公用属性。

世界各国高度关注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和发展,目前

已有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实施了立法保护。1995 年

生效的 WTO《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明确

了地理标志的知识产权属性和保护最低要求,但未规

定具体保护模式。各国基于不同的地理环境、历史传

统、政治因素、法律制度、贸易需求,建立了各自的

保护模式。

一些历史文化悠久、地理标志资源丰富的国家(欧

洲、东南亚和南美洲)以实施专门法保护为主。据中

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对 60 个主要国

家和地区的调查,有 47 个实施专门法保护。越来越

多的国家采用以专门法为主、商标法为辅、反不正当

竞争措施为补充的保护制度。

我国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制度设计,一要首先保

护地标农产品公共属性。地理标志农产品质量特色

和产地密切关联,是地域内共有知识产权,区域内的

小农户、小企业都可以生产达到基本生产标准的农产

品,以扩大发展空间和增加收益。防止地标产品独家

注册,垄断使用。要解决一些地理标志专用权、品种

资源库独家垄断等“公权私用”问题。

二要重点保护地理标志共同持有人的权益。地理标

志的共同持有人为当地的小农户,人数众多。保护共同

持有人的利益属于公共管理。一旦发生规模性假冒、侵

权、滥用等行为就会对当地农民生计产生很大影响。

三要明确区别地标与商标、品牌等边界,实施专

门保护。众所周知,商标属于私人持有,排他性属性

强,法律保护持标人的利益。如果使用“地理标志(证

明、集体)商标”“地理标志专用标志”“地理标志

品牌”等称谓,使得法律保护复杂化。可以把地标与

商标、品牌等分开管理,各行其道、各显其能,这符

合我国的社会实际。明确区分能够有序管理、有序发

展,也有利于科学处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以发展为

第一要务,以保护促进发展。

四要坚持统一领导分类管理。既防止政出多门、各

自为战,也要防止一管就死。“统”要实现领导体制

机制标准制度统一有效,做到一个平台、一套程序、一

张证书。“分”要实现部门各尽所能、行业分类管理、产

业整体推进、服务就近就便,确保审核结果科学性、系

统性、权威性。

五要加强国际相关组织的协同发展。加强中欧贸

易协定的持续互认与深入协同,扩大世界范围内地理

标志农产品的市场互动,借助国际相关组织,向世界

分享中国富有独特生态与文化价值的“土特产”。

——《农村工作通讯》2023 年

PREFACE 卷首语

Agro-Supplies & Demands 现代农产品销售与消费 3

第8页

主办单位

北京中农富通园艺有限公司

北京富通大潮来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支持单位

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

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

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

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市场研究中心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

中国农业大学设施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

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

中国绿色食品协会

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

中国果品流通协会

中国调味品协会

中国蔬菜流通协会

中国农业工程学会

中国园艺学会

中国水产学会

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

中国扶贫开发协会

北京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

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

公益支持单位

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

现代农产品

销售与消费

信息来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官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官网

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

北京市新发地市场

北京农产品中央批发市场

河北省邢台市邢州现代物流城农产品批发市场

山西省忻州农产品批发市场

山东省寿光蔬菜批发市场

河南省万邦国际农产品物流城

上海市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

上海西郊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

浙江省金华农产品批发市场

湖南省长沙红星农副产 品大市场

四川省成都农产品中心批发中心

四川成都市双流百家批发市场

贵州省贵阳北部农产品电商冷链物流园

深圳布吉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

深圳市南山农产品批发市场

广东省广州市江南农副产品市场

广西玉林宏进农副产品批发市场

声明:《现代农产品销售与消费》声明

凡本刊物中注明“本刊约稿”的作品,版权均属于《现代农

产品销售与消费》,未经本刊物授权,任何媒体、互联网站和商

业机构均不得进行商业性质的 原版原式转载,也不得歪曲和篡改

本刊物所发布的内容。被本刊物授权使用的单位,不应超越授权

范围,须注明来源:现代农产品销售与消费。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刊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刊物未注明“本刊约稿”的作品,均为转载自其它

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刊物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刊物联系的,请在

本刊物发布该作品后的30日内进行。

本刊中未标明图片来源均来自网络

发行量:300000份/期

杂志宗旨:

宣传区域优质农产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促进农产品流

通体系建设,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搭建农产品市

场信息交流的平台,努力成为联结生产、流通与消费的桥梁。

发行范围:

农产品流通市场主体,从生产端到消费端的相关负责人。包

括:农业农村部等农业管理部门、县域政府、农业行业协

会、供销合作社、农产品加工推广总站、科研院所、新型农

业经营主体、农产品批发集贸市场、大型超市等。

编辑部

总 编 辑:何小凡

副 总 编 辑:白春明

执行总编辑:米志强

主 编:王妮

副 主 编:鲍仁蕾

美 术 编 辑:韩倩

编辑 / 记者:邸旭亮 任柳柳

洪秀丽 刘誉元

陈子文 李天荣

封 面 图 片:任柳柳

委员会

主 任: 翟留栓 张天柱

委 员:(按姓氏笔划排名)

马会勤 冯力更 任迪峰

安玉发 李乃光 李玉清

吴卫华 沈 群 张 文

张绍英 张 锐 张德纯

张潞生 陈尚武 陈湘宁

孟繁锡 封树民 赵梁军

洪 涛 高振江 曹 华

曹建康 韩一军 韩东海

潘灿平 籍保平

第9页

2023年第21期

总第232期

粮食市场形势如何?促进农民增收

措施有哪些?权威发布来了 14 10 月 23 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

介绍 2023 年前三季度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

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发展规划司司长曾衍德,

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畜牧兽医

局负责人陈光华,市场与信息化司负责人刘涵出

席发布会,并回答媒体提问。国务院新闻办新闻

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谢应君主持发布会。

2003 年,我国鲜食玉米种植面积仅约 200 万亩,

20 年后的今天,全国鲜食玉米种植面积已超过

2500 万亩,远高于美国以及其他主要鲜食玉米

生产国,成为全球最大。

中国鲜食玉米产业图谱 28

卷首语 PREFACE

以地理标志产品引领土特产业集群发展/01

农情综报 AGRO-NEWS ROUNDUP

中农富通与韩国KosiFarms公司达成战略合作

意向,再引进一项新产品/06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农业产业发展总规划

(2023-2030年)》终期方案汇报会顺利完成/07

赴日考察纪实 | 参观日本母亲牧场/08

市场观察 MARKET SURVEY

粮食市场形势如何?促进农民增收措施有哪些?权

威发布来了/14

产业研究 INDUSTRY RESEARCH

中国鲜食玉米产业图谱/28

种植管理 GROWTH MANAGEMENT

看棚种菜 各种大棚谁更强? /38

品牌营销 MARKETING

品牌强农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必然选择/44

科技前沿 TECHNICAL FRONT

破译水稻少肥多产的密码/50

第10页

6 现代农产品销售与消费 Agro-Supplies & Demands

2023 年 11 月 1 日,北京中农富通园艺有限公司(以

下简称“中农富通”)受邀参加“2023 中韩环保领域项

目交流洽谈”会,中农富通技术创新研究院副院长刘艳

娇代表参会,并与 KosiFarms 公司就产品本土化试验、产

品营销推广、产品代理经销等方面签订战略合作意向书。

中农富通多次参加国际会议、论坛,与百余个国家

和地区的 300 多个机构包括驻华使馆、农业院校、大型

农业企业、农业协会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和业务往来。

组织多次国际农业考察交流,紧跟国际先进农业科技发

展趋势,促进“引进来,走出去”的双向交流。

KosiFarms 公司成立于 2020 年,专注于研发生产

环保有机农作物的肥料,研发产品被选定为韩国农协中

央会有机农作材料,并获得多项专利和认证。公司以卓

越的技术开拓环保有机材料市场,在韩国首次开发出水

溶性硅酸肥,在世界上首次开发出合成硫硅酸的新材料。

Kosifarms 的产品可以大大减少农药的使用,生产安全

中农富通与韩国 KosiFarms 公司达成战略合作意向,再引进一项新产品

的功能性农产品,而不会造成化学损伤。

KosiFarms 公司提供的最新产品水溶性硅酸肥已经

在北京(通州)国际都市农业科技园进行本土化试验。

该产品为可用于环保农业的有机农业材料,由硫酸和硅

酸离子结合合成,可将所有作物的组织强化 3-5 倍,生

产高功能农产品,农药使用量可减少 60% 以上。

中农富通依托高校人才、学科、技术优势,整合科研

院所优秀资源,创新集成研发服务于都市农业、设施农业、数

字农业、休闲农业的新思维、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新

工艺、新设施、新设备、新品种,开展成果转化应用、科

技示范推广、特色园艺种业等工作,加速推进农业科技成

果的转化与产业化。为产业政策制定、项目选择、投资决

策提供智力及技术支撑,与国内外众多科研院所和政府、企

业单位开展“产、学、研、推、用”项目合作,为优秀科

研成果的社会应用及产业化提供通道和专业交流平台,与

多家企业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打造专业研发平台。

中农富通自建园区“北京国际都市农业科技园”,位

于北京市通州区潞城镇,始建于 2008 年,总占地面积

1300 亩,园区是以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北

京农学院等科研院校的专家和技术为依托的农业高科技

示范基地,经历十余载,探索出一条“产、学、研、推、用”

的富通模式,被认定为”温室设备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农业科普示范基地”等。

——中农富通

硫硅酸肥在北京(通州)国际都市农业科技园进行草莓叶

面施肥对比试验

第11页

Agro-Supplies & Demands 现代农产品销售与消费 7

区规划建设、园区发展运营,有效整合内外部优质资源,以

现代科技和数字技术运用为手段,聚焦服务乡村产业和区域

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创新发展的战略智囊,建设开放共赢

的产业智库,全力服务乡村产业振兴乃至乡村振兴战略。

发布过 33 个行业研究报告

荣获国家级荣誉、奖项、授牌 70 余项

研究院立足中农富通集团,业务领域包括乡村发展战

略研究、乡村产业发展规划、种业规划、数字农业农村规

划、战略策划投资研究、园区发展运营研究、乡村科技发

展策略、十四五农业农村规划、乡村振兴系列规划、区域

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农业产业园区规划、农业科技园区规

划、都市农业园区规划、休闲农业园区规划、农产品加工

物流园区规划、生态循环农业园区规划、畜牧水产园区规

划、乡村布局规划、可行性研究报告 / 评估报告、申报材

料编制、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农产品品牌策划、农业节

庆活动策划、农业科技咨询培训及综合服务等。

研究院拥有 1000 余位来自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

学院、中国科学院、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北京农学院等科研

院校资深的专家团队和两百余名以博士、硕士为主,高学历、高

素质、实战经验丰富的一线技术人才组成的实战团队。近年

来,作为农业农村部、科技部等多个部委及省市县各级地方

政府的智库支撑单位,多次承担并荣获多项国家重大攻关课

题奖项,并通过 ISO9001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中农富通

2023 年 10 月 26 日上午,由中农富通承担的《新疆

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农业产业发展总体规划(2023-2030

年)》(以下简称《规划》)终期方案汇报会顺利召开。

此次会议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市政会议室进行,第

十师师长、发改委、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局、水利局、文

体广旅局、农业科学研究所等领导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上,项目分管总工梁玉琴代表项目组就终期方案主

要内容向与会领导进行了详细汇报。方案汇报后,各部门

领导就各产业重点发展方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现代农

业体系建设等方面与项目组进行了深入沟通交流,提出了

宝贵的意见与建议。

第十师师长对规划方案及规划团队表示高度肯定,认为

规划团队基础调研扎实,数据准确详实,产业布局符合十师

实际以及今后一段时期内的发展情况,对于明确十师农业产

业发展方向、目标和途径具有指导意义,并针对产业现状数

据更新、重点项目设置等方面提出相关意见与建议。

此次会议,阶段性成果得到各局委及师市领导的充分

肯定与认可,为《规划》的进一步完善、项目工作推进及

十师农业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做产业咨询,找中农富通

中农富通智库·乡村产业发展研究院是中农富通集团旗下

的专业研究机构,秉承集团公司“创新、平台、和谐 . 责任、共

赢”的原则,以“策划为纲、项目为王”为理念,围绕乡村

发展战略、产业价值投资、产业科技发展、产业项目策划、园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农业产业发展总体规划(2023-2030 年)》

终期方案汇报会顺利完成

第12页

8 现代农产品销售与消费 Agro-Supplies & Demands

2023 年 10 月 15 日,赴日农业机械与设施农业技术

交流团一行参观了日本著名的母亲农场。中国农业大学中

农富通教授工作站张天柱教授参与了此次考察交流。

母亲牧场概况

母亲牧场位于日本千叶县的鹿野山,占地 250 公顷,约

有 130 名工作人员。1962 年 “产经新闻日报”和“东京塔”

的创始者前田久吉先生为了纪念母亲和发展日本的畜牧业

而创立。母亲牧场群山环抱,远离东京的喧嚣,且距离东

京市中心只有不到 2 个小时的车程,东京大都市圈 3000

多万的人口,为母亲牧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客流。每年来

牧场参观的人数达 85 万人次,访客平均消费 240-300 元

/ 人,年收入达 2.1 ~ 2.6 亿元人民币。

现场学习交流

牧场工作人员为交流团详细介绍了牧场的商业模

赴日考察纪实 | 参观日本母亲牧场

式,其拥有 8 种核心体验内容——喂养动物、赏花、采摘、手

作体验、游乐园、餐饮、购物、露营。牧场内设有观光农

场、观光牧场、游乐园等八大场区。

另外,山麓处有九十九谷和可以眺望九十九谷的白鸟

神社。这里一年四季都有各式各样的鲜花开放,附近观光

果园内有当季水果可供采摘。春天还举行“梯队狮狮子舞”

的表演活动。圣诞节期间还会举办灯展。在这里,游人除

了能和可爱的动物互相接触之外,还可挤牛奶、骑骏马、采

水果等,充分享受大自然带来的恩惠。

母亲牧场的收入主要是四类:门票、餐饮、采摘娱乐体

验和购物。四项收入基本各占收入的 1/4,可以说是发展均

衡齐头并进。母亲牧场从传统牧场、亲子牧场到如今一二三

产融合,亲子、研学、休闲等融为一体,巧妙地将生产、加

工、销售与观光体验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可循环的商业模

式,实现了农业产业和乡村旅游产业的完美融合。

优势特色

1. 扎实一产,形成特色

通过饲养动物和培育景观,扎实一产框架,形成独特

吸引力。

母亲牧场既有常见动物群,如鸭子、绵羊、小猪、山

羊、兔子、马等等,也有日本罕见的稀有动物群,如豚

鼠、乌龟、羊驼、骆马、鸵鸟、水豚等等。一方面,多种

不同的小动物,不断增加农场物种多样性,另一方面,对

第13页

Agro-Supplies & Demands 现代农产品销售与消费 9

每种小动物进行饲养及注意事项的专业解答,慢慢形成母

亲牧场独特的吸引力,逐渐为后续牧场举办观赏活动、体

验活动、研学活动提供基本保障。

牧场坚持创始人理念,在饲养动物、举办市场活动的

同时,不断培育优化园区景观效果。例如,牧场斜坡和山

顶附近经过常年努力、合理规划设计,现已形成四时有

景,花有不同的独特景观效果。例如:2 月 -3 月粉色、白

色的梅花田,4 月 -5 月蓝色的粉蝶花田,6 月 -7 月的五

彩绣球花田,6 月 -9 月粉色的矮牵牛花田以及各种不同颜

色的蔷薇科植物等等。官网每周都会定期放出花海的实际

开放情况,不必担心白跑一趟的窘况。

2. 深耕二产,促进融合

母亲牧场在畜产品深加工和增加体验感上双向发力。

一是对初级乳制品 ( 牛羊奶 ) 和初级肉制品 ( 牛羊肉 ) 的

深加工,创建火腿和香肠加工厂、果酱加工厂、巧克力加

工坊、美食厨房等,逐渐形成农场特色美食。并通过与行

业内符合健康标准的乳制品加工厂进行横向合作,既保证

农产品供给,又在成本可控的前提下,实现产业聚集,形

成聚合效应。二是注重游客们的参与体验,随着市场和游

客需求,不断增加体验项目。如现已成型的“挤牛奶”、“喂

食动物”、“骑马课程”、“采摘体验(草莓采摘、蓝莓

采摘、奇异果采摘、红薯挖掘)”、“DIY 手工艺品(绵

羊玩偶、蓬松小鸟、押花钥匙扣、森林艺术画)”等等。

既让游客们在体验过程中加深农场印象,又巧妙形成了二

次、三次乃至多次消费。多种特色体验活动可避免产生同

质化问题,值得国内动物主题观光模式的牧场项目借鉴。

3. 拓展三产,聚合品牌

母亲牧场通过巧设各种动物活动表演、打造独特的多

样化露营住宿、产品定制化及销售定制化和完善服务等多

方面为三产护航。

借鉴与思考

母亲牧场创立之初是一个以生产为主要目的的牧场。在

长久的历史发展中,逐步转变成以农牧业为主题的游乐场,而

不再经营原有的农牧业。在这样一个发展过程中,一直由牧

业作为经济来源,不断支持旅游业的发展。是一个从单纯一

产转变为三产融合的经典案例。以下三点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1. 农场多样化,但主线明确

母亲牧场从常规动物(绵羊、马、鸭子等)活动,到

稀有动物(骆马、水豚等)喂食体验,看似多而杂,但始

终围绕亲子牧场(亲子互动)的主线,为游客群规划出多

条路径,形成不同的消费模式,可谓一举多得。

2. 一二三产融合,要做好运营成本控制

农场的一二三产融合,一定要考虑农场实际情况及运

营成本,从产业链横向、纵向进行多方衡量。母亲牧场对

牛乳加工、民宿酒店以横向战略合作,既为游客们提供了

优质产品、多样化选择,又保障了整个农场的运营成本可

控,非常值得借鉴。

3. 有针对性的锁定目标客户

母亲牧场以多种动物资源、多样游乐设施等赢得儿童

市场;以特色美食、特色活动、秀美景观等获得成年人青

睐,以便利设施、完善服务、多样化的住宿等赢得家庭市

场。母亲牧场的客群虽广,但每一层都进行细分,都有针

对性,既以营销漏斗模型形成转化,又以口碑推广产生“滚

雪球”的扩大化。

——中国农业大学

第14页

10 现代农产品销售与消费 Agro-Supplies & Demands

王工根据参训教师特点从芽苗菜的营养健康、受欢迎

原因、教学目标、概念、类型分类、生产场地选择、生产

设施、栽培容器与基质、喷淋(供液)装置、浸种清洗运

销工具、生产流程、栽培技术、异常生长处理与芽苗菜栽

培技术相关的知识要点和模式构成等内容进行了深入浅出

的讲解,并分析了芽苗菜发展优点、注意事项及对策,讲

课中与参训教师实时互动,取得良好授课效果。

——中农富通长三角农业规划科学研所

2023 年 10 月 27 日下午,受南京市浦口区游府西街

小学邀请,中农富通长三角农业规划科学研所副总工王海

生在浦口区游府西街小学(学校)为校内副校长朱雅婷、专

业教师主体等负责人进行了芽苗菜栽培技术的专题授课。

本次培训是为加快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教学、会

管理的具有较强示范带动作用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参训人

员主要是具有一定理论教学基础和示范带动能力的涉农教

学主体。

副总工王海生受邀为游府西街小学浦口校区教师主体

进行专题授课!

第15页

Agro-Supplies & Demands 现代农产品销售与消费 11

用,进一步表明 TRIZ 在科技兴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经过激烈角逐,中农富通参赛团队再创佳绩,共获一等奖

1 项,二等级 3 项,三等奖 2 项,优秀组织奖 1 项。其中,在

18 个一等奖获奖企业中,中农富通作为唯一一家中小型

专精特新企业,突破重围揽收一等奖 1 项。

10 月 27 日上午,北京市科协副主席郭鲁钢、中国发

明协会发明方法研究分会会长赵敏、北京市科协创新服务

中心副主任崔静等领导对获奖项目团队进行颁奖。颁奖仪

式结束后,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组织北京市各创新方法示范

点单位进行企业交流座谈会,中农富通高级农艺师、创新

达人薛晓莉副总工作为集团代表参与交流。

中农富通作为现代农业科技服务的排头兵,与企业战

略及领导对企业的定位息息相关。企业领导积极倡导农业

科技创新,并带领全体员工努力践行“科创兴农”。

——中农富通

为进一步激发首都企业科技人才创新活力,培养企业

优秀工程师,增强企业创新内生动力,以“培育创新人才

做强实体经济”为主题的 2023 年中国创新方法大赛北京

赛区决赛于 10 月 25 日 -10 月 27 日顺利开展。来自北京

的 85 家企业,共 260 项项目参与比赛。涉及农业、铁路、船

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

延加工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多个行业领域的新产

品、新材料、新工艺和新应用等。

北京中农富通园艺有限公司一直坚持科技创新,引领

科技兴农领域的蓬勃发展,作为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首

批创新方法示范点单位”积极组织、培养集团创新工程

师,本次共有 11 名创新工程师、6 个项目参与比赛。

中农富通创新研发团队运用 TRIZ 创新方法,攻克了

在水培自动化、果菜嫁接、组培驯化、鱼菜共生、栽培设

施水肥供应以及基质袋开孔等相关生产环节的关键技术难

题,产生了多项专利成果,并进行了成果转化与推广应

培育创新人才,做强实体经济

——中农富通荣获 2023 年中国创新方法大赛 7 项奖项!

第16页

12 现代农产品销售与消费 Agro-Supplies & Demands

中农富通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入职培训是员工逐渐

熟悉、适应组织环境,准确定位自己职业角色的重要指引。

新员工将以此次培训为起点,以参与者、担当者、奋斗者的

姿态,踏上崭新的征途,与公司共同进步,为“聚世界一流

农业人才,建国际优秀推广平台”的企业愿景添砖加瓦,为“全

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目标共同努力!

————中农富通

为了宣贯公司发展战略和企业文化,帮助新员工更深

刻了解公司企业文化,更快融入工作环境,适应工作岗

位,增强对企业的责任感与归属感,公司于 2023 年 10 月

27 日起组织中农富通 2023 年第一期新员工培训,共 13

名总部及分子公司新员工参加了此次培训。

中国农业大学中农富通教授工作站张天柱教授,立足

农业行业新趋势新业态新模式,结合中农富通发展战略目

标,对国家农业农村政策方针、国内国际农业发展现状及

未来趋势展开培训,让中农富通新员工快速融入提升,实

现个人成长。

公司主要领导以中农富通发展历程及企业战略为主

题,从公司发展历程、企业文化、公司发展战略方面进行

重点解读。各事业部负责人围绕中农富通产业链所涉及业

务知识和相关规章制度进行介绍,帮助员工梳理公司现有

的业务板块、产业经营模式、合作互动渠道、人事财务制

度流程以及职业道德规范等,以帮助新员工更好地认识富

通,了解富通,立足富通。

凝“新”聚力,扬帆起航

——中农富通 2023 年第一期新员工培训

第17页

Agro-Supplies & Demands 现代农产品销售与消费 13

第18页

14 现代农产品销售与消费 Agro-Supplies & Demands

粮食市场形势如何?

促进农民增收措施有哪些?

权威发布来了

10 月 23 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 2023 年前三季度农业

农村经济运行情况。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发展规划司司长曾衍德,农业农村部

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畜牧兽医局负责人陈光华,市场与信息化司负责人刘

涵出席发布会,并回答媒体提问。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谢应

君主持发布会。

第19页

Agro-Supplies & Demands 现代农产品销售与消费 15

今年以来,农业农村部认真

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

书 记 重 要 讲 话 精 神, 落 实 党 中

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力抓好

稳产保供,着力巩固拓展脱贫攻

坚成果,努力拓宽农民增收致富

渠 道, 加 大 力 度 总 结 推 广 浙 江

“千万工程”经验,统筹推进乡

村发展建设治理,农业农村经济

呈现稳中向好态势。主要表现在

以下七个方面:

第一,全年粮食再获丰收,粮

食供给保障能力稳步提升。今年

粮 食 生 产 克 服 黄 淮 罕 见“ 烂 场

雨”、华北东北局地严重洪涝、西

北局部干旱等灾害影响,产量有

望再创历史新高,连续 9 年保持

在 1.3 万亿斤以上。夏粮早稻丰

收到手。夏粮产量 2922.6 亿斤,比

上 年 略 减 25.5 亿 斤, 仍 处 于 历

史第二高位。早稻产量 566.7 亿

斤、增加 4.3 亿斤,连续四年增

产。秋粮增产已成定局。秋粮面

积稳中有增,除局部受灾外,大

部分地区光温水匹配较好,总体

呈增产态势。大豆油料扩种成果

巩固。大豆面积连续 2 年稳定在

1.5 亿亩以上,落实大豆玉米带状

复合种植面积 2000 万亩。油菜籽

面积、产量实现“双增”,花生、油

葵等其他油料作物也呈稳产态势。

第二,“菜篮子”产品供应

充足,市场运行总体平稳。生猪

生产稳定发展。前三季度,猪肉

产量 4301 万吨,同比增长 3.6%。

9 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 4240 万

头,产能较为充裕,后期市场供

应有保障。牛羊禽肉全面增产。

牛 羊 禽 肉 产 量 2673 万 吨、 增 长

4.4%,禽蛋产量 2552 万吨、增

长 2.1%, 牛 奶 产 量 2904 万

吨、增长 7.2%,国内水产品产量

4733.6 万 吨、 增 长 4.8%。 蔬 菜

水果供给增加。10 月上旬全国蔬

菜在田面积 1 亿多亩、同比增加

140 多万亩。水果产量稳定、品

种丰富。总体看,“菜篮子”市

场供给充足、价格平稳。

第三,帮扶产业发展分类推

进,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监

测帮扶措施精准有效。截至 9 月

底, 中 西 部 22 个 省 份 63.5% 的

监测对象已消除返贫致贫风险,其

余均落实了帮扶措施。脱贫地区特

色产业稳步发展。按照巩固发展一

批、升级发展一批、盘活一批、另

起炉灶一批的要求,指导各地精准

施策、分类推进帮扶产业发展。中

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

用于产业发展比重已达到 60%。

就业帮扶任务超额完成。全国脱贫

劳动力(含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务

工规模 3297 万人,超过年度目标

任务 277.8 万人。东西部协作和社

会帮扶深入开展。

第四,设施装备条件持续改

善,现代农业建设扎实推进。耕

地保护建设持续加力。1—8 月完

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 4470 万

亩,统筹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

1161 万亩。种业振兴行动扎实推

进。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进入收

官阶段,农业生物育种重大项目启

动实施,转基因玉米大豆产业化应

用试点成效明显。农机装备补短板

取得突破。320 马力无级变速拖拉

机、电驱式精量播种机成功量产应

用,再生稻收获机、油菜移栽机等

产品基本成熟。

第五,乡村富民产业培育壮

大,农民收入保持稳定增长。农

产品加工业平稳发展。1—9 月规

模以上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同

比 增 长 0.4%。9 月 份, 农 业 产

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采购经理

指数(PMI)为 62.8%,企业对

后市信心增强。农业功能价值不

断拓展。前三季度乡村休闲旅游

稳步恢复。农产品网络零售额保

持两位数增长。产业融合稳步推

全年粮食再获丰收,粮食供给保障能力稳步提升

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发展规划司司长 曾衍德——

第20页

16 现代农产品销售与消费 Agro-Supplies & Demands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

之重。我 们过去总讲,没有产

业的振兴,乡村振兴就是空中楼

阁。近些年来,农业农村部落实

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特别

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土

特产”文章的重要指示精神,依

托农业农村资源,发掘农业多种

功能,开发乡村多元价值,推进

乡村产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一是特色产业竞相发展。形

成了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特色

食品、特色手工等各具特色的产

品和产业,个性化、多样化产品

更加丰富。

二 是 产 业 链 条 延 伸 拓 展。

2022 年全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

企业营业收入超过 19 万亿元,农

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

达到 2.52 ︰ 1。休闲农业营业收

入超过 7000 亿元,农产品网络零

售额超过 5300 亿元。

三是产业集聚态势初显。中

央财政累计支持建设 180 个优势特

色产业集群、300 个国家现代农业

产业园和 1509 个农业产业强镇,各

地也建设了一批不同规模的产业园

区和加工园区,政策集成、要素集

聚、企业集合的态势加快形成。

四是品牌影响不断增强。累

进。建设 50 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

园、40 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00

个农业产业强镇,更多农民实现

就近就地就业。国家统计局数据

显示,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

支配收入 15705 元,扣除价格因

素实际增长 7.3%。

第六,乡村建设有序推进,农

村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农村人居

环境整治提升。全国农村卫生厕

所 普 及 率 超 过 73%, 生 活 垃 圾

进行收运处理的行政村比例超过

90%。95% 以上的村庄开展了清

洁行动,村容村貌明显改善。农

村公共基础设施持续改善。指导

各地编制乡村建设任务清单,完

善县级乡村建设项目库,改善基

础设施条件、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乡 村 治 理 效 能 稳 步 提 升。 清 单

制、积分制、数字化治理模式覆

盖面不断扩大,新创建一批全国

乡村治理示范村镇。乡村文化体

育活动蓬勃开展,“中国农民丰

收节”精彩纷呈,田间地头洋溢

丰收喜悦。

第七,农村改革深入推进,发

展活力进一步增强。重点领域改

革 稳 步 推 进。 扩 大 第 二 轮 土 地

承包到期后再延长 30 年试点范

围,印发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

办法,有序推进农村产权流转交

易规范化试点工作,持续深化农

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新型农

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截至 9 月

底,全国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

分 别 超 过 222 万、400 万 个, 农

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超过107万个。

农产品进出口稳定增长。进出口

总额达到 2510.3 亿美元,同比增

长 1.1%。 其 中, 进 口 1788.3 亿

美元、同比增长 1.8%,出口 722

亿美元、同比增长 0.4%。

总的看,前三季度农业再获丰

收,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

宁,为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加

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

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下一

步,农业农村部将按照党中央、国

务院决策部署,加大工作力度,强

化措施落实,全力完成全年农业

农村经济发展各项任务,稳住农

业基本盘,夯实三农“压舱石”,奠

定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坚实物质

基础。

五方面抓好乡村特色产业发展

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发展规划司司长 曾衍德——

第21页

Agro-Supplies & Demands 现代农产品销售与消费 17

据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截

至 10 月 22 日, 全 国 秋 粮 已 收

81.3%,应该说秋粮大头已丰收

到手。从专家田间测产,各地实

打实收的情况看,全国绝大部分

省份是增产的,个别省份因灾减

产,有增有减,增的明显比减的

多,算大账今年秋粮是增产年份。

第一,今年秋粮面积增加,这

奠定了秋粮增产的基础。据农情

调度,预计今年秋粮面积 13.1 亿

亩,比上年增加了 700 多万亩。

具体是两个方面,一方面,今年

秋 粮 面 积 连 续 第 4 年 增 加, 面

积增加,有的是经济作物改种粮

食,有的是间套复种提高复种指

数,有的是整改复耕,有的是增

水增地种粮。另一方面,今年高

产作物玉米面积增加比较多,预

计增加 1300 多万亩,相应的杂

粮杂豆等低产作物的面积就减

了,这两类作物亩产相差 500 斤

左右。

第二,大面积单产提升效果

初 显, 这 是 今 年 秋 粮 增 产 的 关

键。梳理总结这些年粮食生产的

经验,面积增加的空间是越来越

小,单产提升潜力还很大。与主

产国相比,我们的玉米、大豆单

产还有不小差距。在国内,同一

生态区比如冀鲁豫不同省份单产

也有差距,而且专家试验田的产

量与农户大田产量更有差距。差

距是什么?差距就是潜力,差距

就是工作的努力方向。年初,农

业农村部启动了粮油等主要作物

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这是长短

结合的任务。今年重点在 200 个

玉米大县、100 个大豆大县整建

计认定绿色农产品、有机食品 6.8

万个,培育 3000 多个区域公用品

牌,发布 144 个农业精品品牌,创

响一大批小而精、特而美的优势

特色农业品牌。

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强龙

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推

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第一,全链开发乡村特色产

业。立足区域资源禀赋,挖掘品

种资源,建设绿色基地,做精特

色粮经,做优特色畜禽,做亮特

色水产,做活乡土产业,推进乡

今年秋粮增产已成定局,可实现

1.3 万亿斤以上预期目标

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 潘文博——

村特色产业延链、壮链、补链发展。

第二,高值提升农产品加工

业。实施农产品加工设施提升行

动,开发类别多样、营养健康、方

便 快 捷 的 加 工 产 品, 创 制 智 能

化、清洁化的设施装备。引导各

地建设农产品加工园区,促进农

产品深度加工、循环利用。

第三,精品打造乡村休闲旅

游业。突出特色化、差异化、多

样化,开发与农时季节相适应、消

费节点相结合的乡村休闲旅游产

品和服务,打造精品景点线路,让

消费者感受不一样的体验。

第四,多元拓展乡村服务业。

加快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建设

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持

续推进“互联网 +”农产品出村进

城,提升乡村服务业对农业全产

业链支撑作用。

第五,分类推进帮扶产业。

按照巩固发展一批、升级发展一

批、盘活一批、另起炉灶一批的

要求,培育壮大成长性好、带动

力强的帮扶产业,持续巩固拓展

帮扶成效。

第22页

18 现代农产品销售与消费 Agro-Supplies & Demands

制推进单产提升,从耕种管收、地

种药肥全环节找差距,拿出综合

性解决方案。今年,重点抓了玉

米大豆的种植密度问题,首先是

选育耐密品种,配套高性能的播

种机,精准水肥调控,及时病虫

防控,加上中后期大面积实施了

秋粮“一喷多促”,中央财政拿

出 24 亿元支持推广这一措施,单

产提升的效果十分明显。专家调

查, 这 些 重 点 县 大 豆 密 度 每 亩

增 加 800-1000 株、 每 亩 可 增 产

30-50 斤,玉米密度增加 500-800

株,每亩增产 150-300 斤。专家

测算,300 个重点县单产提升对粮

今年以来,生猪市场供应总

体较为充足。1-7 月份猪价低位运

行,出栏一头生猪亏损约 130 元。

7 月下旬之后,猪肉供需逐渐趋于

平衡,生猪价格回升,养殖实现扭

亏为盈。中秋国庆以来,猪肉市场

供应宽松,价格又出现了小幅下跌。

这主要是因为生猪生产供应在稳定

增加。作为产能的核心指标,全国

能繁母猪存栏量今年以来始终高于

4100 万头的正常保有量。9 月末,能

繁母猪存栏量 4240 万头,比 4100

万头正常保有量要高出 3.4%。同

时,母猪生产效率也在提升,一头

母猪每年要比上年多提供约 0.5 头

肥猪。这样能繁母猪数量增多,生

产效率又在提升,在两个因素共同

作用下,猪肉产量处于近年同期高

位。刚才曾总师向大家通报了,前

三季度猪肉产量 4301 万吨,同比

增长 3.6%。

针对生猪产能偏高、养殖亏损

的问题,我们按照生猪产能调控

方案要求,及时启动预警调控措

施,分析阐明生猪供应出现阶段

性过剩原因,引导养殖场户合理

调减产能,督促各地稳定用地、环

保、金融等基础性政策,在养殖

亏损期间采取补贴、信贷、贴息

等措施,稳定生猪生产。猪价高

低和养殖盈亏是反映供应多少最

直接的依据,今年以来,养殖场

户根据产销形势新变化,适应性

调减产能,顺势顺时出栏肥猪,促

进了猪肉供需逐步回归均衡。

关于接下来的市场走势,近

明年春节后可能出现消费淡季与

生猪出栏量增加“两碰头”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负责人 陈光华——

食丰收的贡献率达到了 73%,这

有效地对冲了洪涝、干旱等灾害

对粮食生产的影响。

第三,今年的天气总体是帮

忙的。虽然局部灾害较重,但多

数主产区雨水调和、光热充足,利

于作物的生长发育,也利于产量

的形成。

夏粮因黄淮罕见的“烂场雨”

略减 25.5 亿斤,早稻增产 4.3 亿

斤,从目前掌握情况看,秋粮增

产完全可以实现“以秋补夏”,夏

粮、早稻、秋粮这 3 季算下来,全

年粮食产量有望再创历史新高,可

以实现全年粮食产量保持在 1.3

万亿斤以上的预期目标。

各方面都十分关心我们国家

的粮食安全,答案就在我们身边。

这三年疫情、乌克兰危机的情况

下,相对于国际粮食市场价格大

幅上涨、高位波动的背景,国内

粮价却保持了基本稳定。粮食是

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刚需品,一

旦缺了,市场一定会很快反映出

来,而咱们的街头巷尾、一日三

餐,大家在平常的生活中应该都

能体会到国家粮食供应充足、价

格稳定。老百姓随时能买,超市

货架的米面品种齐全,买得到、也

吃得起。

第23页

Agro-Supplies & Demands 现代农产品销售与消费 19

受极端天气多发、贸易保护主

义抬头和地缘政治动荡等多重因

素叠加影响,今年以来国际粮食

市场复杂多变、价格波动剧烈,特

别是国际大米价格受东南亚干旱

预期和印度出口禁令影响,出现

明 显 上 涨, 一 度 创 下 了 15 年 来

的新高,引发了较多关注。刚才

潘司长也讲到了这一点,与国际

粮价大涨大跌相对的,是今年我

国粮食生产有望再获丰收,粮食

库存处于高位,市场调控及时有

力,价格总体保持平稳。其中,稻

谷供需平衡,价格持平略涨,9 月

份收购均价每斤 1.4 元,比 1 月

份高 0.7%。小麦产量保持在较高

水平,价格上半年有所下跌,三

季度企稳回升,9 月份批发均价每

斤 1.52 元,比 1 月份低 5%。玉

米下游消费逐步恢复,价格稳中

有涨,9 月份产区批发均价每斤

1.41 元,比 1 月份高 1.4%。

目前秋粮陆续丰收上市,逐步

进入购销旺季,据国家粮食和物资

储备局调度,今年秋粮旺季收购量

预计在 2 亿吨左右,保持在较高水

平。我们将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推

动各地和有关企业抓紧组织市场化

收购,认真做好政策性收购,优化

农民的售粮服务,扎实做好保供稳

价工作。综合常年市场运行规律和

国内外供需形势,预计今年秋粮收

购市场总体将以稳为主,其中,中

晚稻的质量好于常年,市场粮源供

应充足,总体价格有望稳定在最低

收购价之上,优质优价的特征更趋

明显。玉米产量增加较多,但消费

处于较高水平,产需仍存在一定缺

口,价格大幅回落的可能性不大。

在此,也请广大种粮朋友们密切关

注市场行情,把握好售粮时机和节

奏,争取丰产又增收。

我国粮食库存处于高位,价格总体保持平稳

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负责人 刘涵——

期我们组织专家、行业协会和重

点企业进行了专题会商。大家认

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生猪

生 产 仍 在 惯 性 增 长, 后 市 供 应

将 稳 定 增 加, 四 季 度 是 消 费 旺

季,猪价可能会回升,但缺乏大

幅 上 涨 的 基 础。 从 中 大 猪 数 量

看,9 月份,全国规模猪场的中

大 猪 存 栏 量 同 比 增 长 6.3%、 环

比 增 长 2.4%, 这 些 中 大 猪 将 在

未来 2 个月内陆续出栏,预示着

11 月份前后生猪市场供应将持续

增加。从新生仔猪数量看,今年

4-9 月份全国新生仔猪量同比增

长 5.9%,这些仔猪将在未来 6 个

月内将陆续出栏,预示着从现在

开始的半年内(包括元旦春节)

猪肉市场供应较为充足。在此提

醒广大养殖场户,明年春节后可

能出现消费淡季与生猪出栏量增

加“两碰头”,养猪亏损程度甚

至可能重于今年同期,希望大家

做好生产安排,合理调整生产节

奏,顺时顺势出栏生猪。

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重点

抓好三项工作,促进生猪生产稳

定发展。

一是稳定产能。调整优化生

猪产能调控措施,引导生猪产能

合理回调,落实生猪稳产保供属

地责任,稳定土地、环保、金融

等长效性支持政策,确保生猪产

能处于合理区域。

二是强化预警。紧盯元旦春

节等节点猪肉市场供应,继续加

强监测预警,及时分析研判产销

情况,适时发出预警信息,引导

养殖场户科学安排生产销售。

三是防好疫病。持续抓好秋

冬季猪病防控,做好疫情监测排

查,强化检疫、调运、屠宰等关

键环节监管,及时处置疫情风险。

第24页

20 现代农产品销售与消费 Agro-Supplies & Demands

今年华北东北局部洪涝,西

北局部干旱,造成受灾地区粮食

减产,重灾农户甚至绝收,确实

令人非常痛心。在这种情况下,全

国粮食还能丰收,到底什么原因

呢?主要基于几点分析和判断:

第 一, 局 部 点 上 灾 情 确 实

重,全国面上灾情较轻。农业生

产是自然生产,灾害年年有,年

年灾不同,局部的感受与面上的

情 况 有 时 还 不 一 样。 据 农 情 调

度,截至目前,包括这次台风的

影响,旱涝风雹、高温热害、低

温冷害都是我们国家常年发生的

灾害,共造成全国农作物受灾 1.45

亿亩,与去年同期相比少了 2850

多万亩,与近 5 年平均值相比少

1.08 亿亩。这样看,今年是近些

年农业灾情较轻的年份。

第 二, 今 年 洪 涝 灾 害 确 实

重, 但 旱 灾 相 对 较 轻。 干旱是

影响我们国家粮食生产最大的灾

害,常年因干旱造成的受旱灾面

积占整个受灾面积的 42%,每年

因干旱造成粮食损失 250 亿斤左

右。今年灾害主要是洪涝,占受

灾面积的一半左右,今年干旱占

整个受灾面积的 30%,明显低于

常年平均值。而且我国有 10 亿亩

左右是旱作雨养农业,这些地方

基本是“靠天吃饭”,多年的农

业生产经验表明,雨水多的年份

对粮食生产相对是有利的。

三, 没 有 受 灾 的 地 区 增 产 较

多,弥补了灾区的损失。从河北、黑

龙江等省反映的情况看,8 月初,洪

涝灾害确实造成了河北保定、廊

坊,黑龙江五常、尚志等粮食减产,8

月下旬高温少雨也造成了甘肃河西

走廊一带减产,不论是黑龙江、河

北还是甘肃河西走廊,一些受灾严

重的乡镇、村组、农户甚至颗粒无

收,但对面上的影响总体是有限的。

比如黑龙江五常是水稻大县,今年

洪涝受灾 130 万亩左右,占当地水

稻面积的一半,确实很重。但是这

130 万亩放在全省、全国看,受灾

面积占黑龙江水稻面积的 2%,占

全国水稻面积的 0.3%,这个比重

相对就比较小。更重要的是,今年

没有受灾的区域,光温水匹配得

好,可以说风调雨顺,加上中央财

政及时出台了秋粮“一喷多促”支

持政策,大面积单产提升技术措施

落实到位,没有受灾的区域作物

长势明显好于常年。记者们也经

常到一线调研采访,无论到东北

地区还是黄淮海地区,老百姓都

会说,今年庄稼长得壮,玉米棒

子大、籽粒足、上得成,也就是

玉米容重高,老百姓有自己的直

接感受。我们调度,没有受灾的

地区增产非常明显,这有效弥补

了灾区损失,这是今年抗灾夺丰

收的关键所在。还有一个因素,去

年长江流域长时间的高温干旱导

致湖南、湖北、江西减产,东北

辽宁因洪涝减产,今年这些地方

农业气象年景是正常的,这些省

份今年恢复性增产,一定程度上

也弥补了其他灾区的损失。

三春不如一秋忙,收到家里

才算粮。目前,北方秋收在扫尾,南

方的晚稻、晚秋作物还没有大面

积收,近期冷空气频繁,南方还

有台风的影响,抗灾抢收夺丰收

的任务还比较重,工作还不能放

松,所以我们要指导各地根据作

物成熟时间调度好机具,抢时抢

晴收获,及时烘干晾晒,确保颗

粒归仓。

今年局部点上灾情确实重,但全国面上灾情较轻

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 潘文博——

第25页

Agro-Supplies & Demands 现代农产品销售与消费 21

三农工作任务很多,但有两

点很明确,一是稳产保供,这是

首要任务;二是促进农民增收,这

是中心任务。特别是,当前构建

新发展格局中,激活农村内需,促

进农民增收更具重要性、紧迫性。

今年以来,农业农村部会同有关

部门着力发展产业、稳住就业,努

力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农民

收入继续保持增长势头。

现在到年底还有两个多月时

间,我们将持续加力,多措并举,巩

固农民收入增长好形势。从工作

来看抓好四个方面:

第一,促进产销衔接畅销增

收。 秋粮是全年粮食生产的大

头,是农民经营收入的主要来源。

要会同粮食等部门,落实好秋粮

收购政策,增加收购网点,让农

民便利销售、顺畅销售,卖得出、卖

得好。同时,秋季水果将大量上

市,也要做好产销衔接,畅通销

售渠道,让农民既有好收成、又

能有个好收入。

第二,发展乡村产业就业增

收。 利用四季度农产品消费旺

抓好四个方面促进农民增收

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发展规划司司长 曾衍德——

季,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特别是秋

季果品保鲜储藏及加工,促进农

产品加工转化增收、错峰销售增

收。同时要抓住旅游消费回暖时

机,推介一批美丽乡村休闲旅游

精品线路和精品景点,拓展功能

价值增收。还要加强农民技能培

训和就业服务,促进外出农民工

稳岗就业。

第三,抓好项目建设拓岗增

收。秋冬种过后进入冬闲时节,这

是农田水利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的关键期。指导各地通过建设高

标准农田、发展设施农业、建设

仓储冷链物流设施以及整治农村

人 居 环 境 等 项 目, 增 加 就 业 岗

位,促进灵活就业。同时,扩大

公益性岗位,让农民在家门口有

活干、有钱赚。

第四,深化农村改革赋能增

收。统筹推进农村土地制度、集

体产权制度等改革,有序推进农

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建设,扎

实做好确权,稳步推进赋权,有

序实现活权,赋予农民更加充分

的财产权益。积极发展新型农村

集体经济,让农民更多分享发展

成果。

第26页

22 现代农产品销售与消费 Agro-Supplies & Demands

这是关系明年农业生产的问

题。农业生产就是唱“四季歌”,秋

收还没结束,秋种的各项工作已

经展开了。针对今年气候特点和

秋种面临的形势,秋分前后,我

们就对今年秋冬种工作进行了全

面部署安排,启动了小麦、油菜

大面积单产提升三年行动,从整

地播种开始就着手落实各项增产

措施,协调黄淮海地区调剂调运

优质小麦种子,确保秋播用种不

受夏收“烂场雨”的影响,制定

印发了冬小麦、冬油菜秋冬种技

术方案,重点推广“双晚技术”,就

是玉米的适期晚收、小麦适期晚

播,同时还有小麦适深精播、油

菜适当密植等关键技术措施。我

们 组 织 调 度 农 业 机 械, 及 时 腾

茬、精细整地、适墒播种,特别

是针对 8 月洪涝受灾的河北、天

津 等 蓄 滞 洪 区, 为 保 证 适 期 播

种, 组 织 机 械 人 员 全 力 抢 排 积

水,及时翻耕散墒,派出专家组

指导落实抗湿保播措施,这些地

块 10 月初积水基本排完,目前大

部分区域小麦播种结束,基本种

在适播期,有 8 万亩左右播期可

能要推迟一周左右。

从 目 前 情 况 看, 华 西 秋 雨 影

响区域天气已经转晴,小麦主产区

大部前茬秋收作物收获进度总体正

常,多数地区天气晴好、墒情适宜,加

之小麦价格比较好,农民种麦积极

性比较高。截至 10 月 22 日,全国

冬小麦播种已经过了一半,冬油菜

播种过六成,进度与常年相当。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抓好两

件事:一是继续抓好秋种。跟踪

调度秋种进展,抢墒抢时播种,确

保种足种满、面积稳定。二是继

续抓好田管。有句话说,种子落

地、管字上马,今年重点是落实

好冬前的镇压保墒等技术措施,培

育壮苗越冬,奠定明年夏季粮油

丰收的基础。

今年秋种进度与常年相当

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 潘文博——

第27页

Agro-Supplies & Demands 现代农产品销售与消费 23

据农业农村部监测,今年以

来全国“菜篮子”重点品种供应

总量充足,市场运行基本正常,当

前的价格水平低于去年同期。中

秋国庆长假,肉蛋奶、果蔬鱼等

量足价稳,为假日经济提供了有

力 支 撑。 节 后“ 菜 篮 子” 产 品

价格整体稳中走低,上周“菜篮

子” 产 品 批 发 价 格 200 指 数 为

118.0,比前一周降 1.69 个点,同

比低 14.27 个点。其中,猪肉批

发市场周均价每公斤 21.43 元,环

比 跌 1.2%, 同 比 低 39.4%; 鸡

蛋周均价每公斤 10.56 元,环比

跌 2.9%, 同 比 低 14.8%; 蔬 菜

的周均价每公斤 4.84 元,环比跌

2.2%,同比低 2.0%。牛羊肉、水

产品以及水果等其它品种价格小

幅波动,以稳为主。

展望后期,第四季度全国肉蛋

奶产能充裕,蔬菜在田面积稳中有

增,“菜篮子”市场保供稳价基础非

常扎实,完全能够满足城乡老百姓生

活所需。但冬春季节设施蔬菜占比较

高,加上雨雪冰冻天气多发,“菜篮子”

产品在生产、物流等方面的成本相应

增加,部分品种价格将季节性上涨。

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坚决

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

署, 会 同 有 关 部 门 采 取 有 力 措

施,确保未来一段时期,特别是

元旦、春节期间“菜篮子”市场

平稳运行。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抓好生产保供。持续抓

好冬春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确

保生猪等畜禽产能总体稳定。落

实落细各项防灾减灾措施,守好

老百姓的“菜篮子”和“果盘子”。

二是加强产销对接。加强市

场监测预警,组织开展产销对接

活动,引导生产经营主体做好鲜

活农产品的储藏保鲜,促进“菜

篮子”产品均衡有序上市。

三是强化责任落实。开展“菜

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督促指

导大中城市做好极端天气“菜篮

子”产品稳产保供预案,确保重

点品种不脱销、不断档。

全国“菜篮子”重点品种供应总量充足,当前的价格水平

低于去年同期

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 潘文博——

大豆油料扩种成效显著

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 潘文博——

提高大豆油料自给率是确保

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

的重要任务。去年,国家启动实

施大豆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取得

明显成效。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

确提出,加力扩种大豆油料。年

初,农业农村部制定了“两扩两

提”目标,“扩大豆、扩油料、提

单产、提品质”,将大豆油料生

产目标纳入了粮食安全党政同责

考核内容,攻坚克难扩面积、千

方百计提单产。

第一,夏油获得丰收。今 年

中央财政安排 15 亿专项资金,支

持长江流域利用冬闲田扩种冬油

菜。各地千方百计挖掘潜力,夏

收油菜籽面积、产量实现双增,预

计冬油菜面积超过 1 亿亩,产量

第28页

24 现代农产品销售与消费 Agro-Supplies & Demands

达到 1450 万吨以上,面积和产量

均创新高。

第二,大豆面积稳中有增。春

播前国家及时出台支持大豆生产 10

条政策措施,我们叫“豆十条”,形

成了补贴、保险、收储协同发力的

一套政策“组合拳”。各地抓好政

策宣传贯彻落实,千方百计调动农

民积极性,稳住了大豆面积。同时,我

们加大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支

持力度,今年示范面积达到 2000

万亩,比去年增加 500 万亩左右。

在去年大豆面积大幅度增加的基础

上,今年大豆面积稳中有增,连续

两年稳定在 1.5 亿亩以上。

第三,大豆大面积单产提升

成效初显。今年农业农村部启动实

施了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

升行动,按照“急抓 1 年、紧抓 3

年、续抓 5 年、长抓 10 年”的工

作摆布,长短结合,制定印发了大

豆单产提升三年行动具体方案,聚

焦 100 个大豆主产县,重点推广

耐密品种、高性能播种机,集成配

套高产栽培技术,整建制推进单产

提升。主产县反映,今年单产提升

示范区大豆种植密度每亩普遍增加

800-1000 株,高产田块密度达到

了 2.4 万,美国、巴西、阿根廷的

密度在 2.3 至 2.5 万。按照 3 株一

两豆测算,亩均增产 30 斤左右。

100 个主产县单产提升对总产增产

的贡献超过了 70%,特别是今年

重点推广高油高产大豆品种,大豆

品质明显提升,大豆品种结构也得

到了优化。

现在大豆收获基本结束了,应

该说丰收到手了。下一步重点是

采取针对性政策措施,促进产销

衔接,种得好、也卖得好,让农

民种豆有钱赚、不吃亏。近期,农

业农村部先后举办了新季大豆线

上产销对接活动,大豆产业招商

线上对接推介会,同时充分发挥

行业协会、大型批发市场等平台

作用,鼓励引导多元化的市场主

体入市收购。农业农村部和黑龙

江省人民政府将于今年 11 月中旬

在哈尔滨举办首届全国大豆产业

博览会,以“构建大豆全产业链、提

高供给保障能力”为主题,搭建

产业交流、产品推介、产销对接

平台,引导大豆加工企业与主产

区直接对接,促进大豆顺畅销售。

第29页

Agro-Supplies & Demands 现代农产品销售与消费 25

浙江“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

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

动的一项重要决策,是中国式现代

化道路在浙江省域、“三农”领域

的成功实践和典型样板,展现出强

大的时代生命力、实践引领力和

深远影响力。20 年来浙江锲而不

舍、久久为功推进“千万工程”,造

就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万千农民群

众,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探索示范

了成功路径、机制办法。

下一步,我们将会同有关部

门深入总结推广“千万工程”经

验,把住以人为本的基本立场、把

准统筹协调的科学方法、把握稳

扎稳打的节奏力度,以更有力的

措施,更加有效的行动,推动学

习运用走深走实。

第一,系统谋划推进。对 标

对表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

件,以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

切入点,聚焦普及普遍的基本要

求,以农民群众可感可知可及的

事情为突破口,明确可量化可考

核的阶段性目标和重点任务,健

全推进机制有序推进。

第二,分类施策推进。根 据

各地乡村自然条件、经济水平、资

源优势等,分类明确建设重点,与

时 俱 进 不 断 丰 富 内 容、 提 升 水

平,差异化推进。

第三,聚集资源推进。探 索

建立多元投入、高效利用的要素

保障机制,深化农村改革,引导

资金、土地、人才投入乡村建设,加

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补上

设施短板,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第四,强化监督推进。完 善

乡村振兴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将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等纳入推

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重要内

容,强化激励约束,层层传导压

力、级级压实责任,确保取得实效。

——中国网

总结推广“千万工程”经验,推动学习

运用走深走实

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发展规划司司长 曾衍德——

第32页

28 现代农产品销售与消费 Agro-Supplies & Demands

20 年间增长 10 多倍。在版图扩张这件事上,中国

的鲜食玉米几乎没让人失望过。

2003 年,我国鲜食玉米种植面积仅约 200 万亩,20

年后的今天,全国鲜食玉米种植面积已超过 2500 万

亩,远高于美国以及其他主要鲜食玉米生产国,成为

全球最大。

这个最大,体现在生产规模,也同样体现在市场

消费量上。我国鲜食玉米年市场消费量达 750 亿穗。

鲜食玉米,在中国人饭桌上南米北面之间杀出一方天

地,成为黄金“后浪”。

我国鲜食玉米产业呈现什么格局?育种走过了一

条怎样的路?哪些品种和品牌实现突围?

2500 万亩产业布局

我国鲜食玉米种植广泛,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京

津冀、甘肃、江浙沪、四川、重庆、贵州、云南、广

西和广东等地;云南、广东、广西、四川等是南方鲜

食玉米种植大省;浙江、江苏、湖北等是中部主要种

植省份,黑龙江、吉林是北方种植大省。根据自然条

件、栽培习惯等,全国可划分为七大种植主产区:

1、东北鲜食玉米速冻加工种植区。2、京津冀晋

速冻加工、鲜食混种区。3、江、浙、沪优质鲜食玉米

种植区。4、西南鲜食玉米种植区。5、粤桂闽鲜食玉

米多季种植区。6、海南、云南反季节种植区。7、湖北、安

徽早春上市种植区。

从种植面积看,我国鲜食玉米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

后期起步,当时全国种植面积不足 10 万亩,到 2003

年面积达到 200 万亩,如今已突破 2500 万亩,产业迸

发出强大韧性和活力。

从产业格局看,我国鲜食玉米在早期形成了“南甜

北糯”的种植和产业格局,随着甜加糯玉米、高端甜

玉米等出现,传统格局逐渐被甜、糯、甜加糯三足鼎

中国鲜食玉米产业图谱

第33页

Agro-Supplies & Demands 现代农产品销售与消费 29

立的分布模式替代,北方越来越多产区开始种植甜玉

米、甜加糯玉米。近年来,还形成了环绕大城市的生

产消费中心,如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新生的生

产和消费中心。

从上市时间来看,南北错峰上市,基本实现周年

供应。南方如云南、广东、广西等鲜食玉米种植大省,可

实现一年 2-3 熟,第一季上市时间(4、5 月)早于大

部分省份,秋冬季(11、12、1 月)上市时间则是北

方鲜食玉米市场空缺期。而北方地区如吉林、黑龙江

等,以及中部地区如安徽、四川等的鲜食玉米上市集

中在 6 月 ~10 月期间。

从品种类型看,糯玉米基本维稳。我国糯玉米常年

种植面积达 1500 万亩以上,糯玉米品种向多元化发展,从

颜色看,白色糯玉米是主流,黄是经典,彩是颜值所在。

甜玉米稳步上升。目前,我国甜玉米年种植面积

600 多万亩,较前几年有明显提升,以生产、销售鲜

穗为主。种植地区主要集中在广东、广西、海南、云

南、福建、浙江等地区,广东以珠江三角洲为核心,向

东向南两翼发展形成甜玉米优势产业带;新兴市场有

安徽、河南、重庆、四川等地,北方多个省份也逐渐

扩大甜玉米种植,生产空间不断扩大。近年来,全国

甜玉米种植区域逐渐呈现由南向北、由东向西、由低

成本区向高成本区转移 3 种趋势。

我国甜玉米按照生态类型以及种植的用途可以分为

4 个细分市场:温带鲜食、温带加工、热带鲜食和热带

加工。据统计,面积最大的是热带鲜食,其次是温带

加工和温带鲜食,面积最小的是热带加工。

甜加糯玉米是后起之秀,绝对潜力股。经过 10 多

年发展,年种植面积已达 400 多万亩,上升迅速。甜

加糯类型玉米主要以我国东南沿海种植为主,集中在

浙江,海南等地。西南地区主要种植区域为四川,重庆。

北方主要以天津,内蒙种植较为集中。我国中部区域

形成了以长三角为中心的甜加糯玉米种植区。

各大主产区一览

根据近期各地权威媒体发布的数据,以及科研单

位、种业协会、企业代表推算,整理出部分主要产区

的种植情况。

云南:种植面积约 300 万亩(含复种),全国最

大鲜食玉米生产省份

第34页

30 现代农产品销售与消费 Agro-Supplies & Demands

云南是全国乃至全球少有的低纬高原玉米种植

区,也是我国四大优势玉米产区之一。云南鲜食玉米

产业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目前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鲜

食玉米生产省份。

全省各地均有种植鲜食玉米。常年种植面积约 300

万亩(含复种),其中甜玉米约 200 万亩、糯玉米 100

万亩。据报道,不完全统计,2022 年,云南省鲜食玉

米单季规模达 123.01 万亩,产量 153.76 万吨。其中,昆

明鲜食玉米种植面积约 13.59 万亩,占全省 9.1%;产

量 19.97 万吨,占全省的 12.99%;元谋县鲜食玉米种

植面积达 6 万亩,产量约 8.5 万吨,产值约 3.1 亿元。

目前,云南鲜食玉米已形成冬春以德宏州芒市为

主、夏秋以玉溪市通海县为主的供货模式。收购季节,大

批收购商到芒市收购鲜食玉米,冬季占全国黄白粒鲜

食甜玉米市场的 80% 以上,产品销往广州、佛山、成

都、北京、郑州等地。今年,芒市鲜食玉米种植面积

突破 15 万亩,预计实现产值 6 亿元以上。

广东:种植面积 260 万亩

广东是全国鲜食玉米主产区之一,年种植面积达

260 万亩,以甜玉米为主。湛江、惠州两市的甜玉米种

植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 50%。据报道,湛江从 1998

年就开始规模化种植甜玉米,目前全市鲜食玉米年种植

面积为 70 万亩次,种植面积和产量均位列全省第一。鲜

食玉米已经成为广东最重要的冬种北运农产品之一,广

泛销往北京、上海、湖北、四川、湖南、浙江等省市。

吉林:种植面积 238 万亩,规模化、工业化高

吉林是全国鲜食玉米开发最早的省份,也是鲜食

玉米规模化、工业化最高的省份,全国首家速冻糯玉

米生产企业、首家甜玉米罐头生产企业都来自吉林省。

先后涌现出农嫂、嘉美、陆路雪等一批产业化龙头企

业和品牌。

据吉林新闻联播,截至 2021 年底,吉林省鲜食玉

米种植面积达 238 万亩,全省入统鲜食玉米企业达到

104 户,认证的绿色食品玉米企业已达到 32 家,产品

51 个。2021 年,全省鲜食玉米总产值达到 32 亿元,比

2019 年翻了一番。今年,公主岭市鲜食玉米种植面积

突破 10 万亩,预计可生产鲜食玉米 4 亿穗以上,产值

14 亿元,较 2021 年增加 2.7 万亩。

黑龙江:种植面积 230 万亩,加工企业 110 家

2022 年,黑龙江鲜食玉米种植面积达到 230 万

亩,加工企业 110 家。其中,绥化市种植面积 101.4

万亩,占黑龙江鲜食玉米种植面积的近 1/2。齐齐哈尔

种植鲜食玉米 32 万亩。近年来,黑龙江省鲜食玉米的

种植面积提升较快,2021 年全省鲜食玉米总种植面积

206 万亩,种植规模占全国 10%,较 2016 年增长近 5 倍。

黑龙江昊伟农庄品牌价值达 10 亿元。

产业动作不断。日前,第 26 届中国鲜食玉米·速冻

果蔬 ( 绥化 ) 大会暨第二届绥化鲜食玉米节在黑龙江绥

化市举行。2023 年 1 月,中国鲜食玉米之都授牌仪式

暨齐齐哈尔鲜食玉米产业协会成立大会举行。

江苏:种植面积约 150 万亩,糯玉米约 100 万亩

江苏省鲜食玉米年种植面积约 150 万亩,形成以

苏南和南通为中心的鲜食玉米产业带,并呈苏南、苏

中向苏北拓展趋势。其中,糯玉米有约 100 万亩,是

全国糯玉米种植面积最大的省份。主要分布在南通,盐

城,南京,苏州,常州镇江等地。江苏是国内较早开

展糯玉米育种研究的省份之一,育成的苏玉糯 1 号是

我国首个国家级审定的糯玉米品种。

河北:种植面积超过 120 万亩

据估计,河北省鲜食玉米面积超过 120 万亩(含

复种),约在 120 万亩 ~150 万亩之间,传统以糯玉米

为主,近年来甜玉米面积有所增加。主要分布在张家

口、保定、唐山、邯郸、廊坊、沧州等地。2022 年,张

家口万全区鲜食玉米种植基地 17.6 万亩,其中区内面

积 8.35 万亩,鲜食玉米生产加工企业 20 家。邯郸市

2020 年鲜食玉米面积已达 20 万亩,近几年有所增长,其

中成安县有大面积种植。省内有唐山鼎晨食品有限公

司、张家口禾久农业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河北德力食

品有限公司等多家鲜食玉米加工企业。

广西:播种面积超 100 万亩,提出打造“中国南

方鲜食玉米之都”

广西是我国鲜食玉米主产区之一,常年种植超过

第35页

Agro-Supplies & Demands 现代农产品销售与消费 31

100 万亩。其中:广西横州甜玉米种植面积超过 20 万

亩,被誉为“中国甜玉米之乡”,是我国西南地区最

大的甜玉米生产加工基地;广西兴安、合浦、忻城、金

秀等地鲜食玉米产业快速发展。广西出台《关于加快

推进广西现代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

出把广西打造成为“中国南方鲜食玉米之都”为目标,全

力推进鲜食玉米产业发展。广西糯玉米种质资源数量

排名全国第一。

四川:超过 100 万亩,甜加糯玉米走向主流

据调研,四川全省鲜食玉米种植面积超过 100 万亩。

传统以糯玉米零星种植为主,逐渐走向以甜加糯主导

的多元化规模种植。目前,甜加糯玉米已经占据市场

主流,甜玉米也增加迅速,发展潜力较大。主要分布

在成都平原、川南、川东北、攀西四大经济区。

内蒙古:超 100 万亩

前几年为 80 万亩,近年有增。业内人士估计,内

蒙古鲜食玉米目前已经超过 100 万亩。仅在乌兰察布三

家加工厂,年用种量就有 22 万斤,播种面积可达 20 万亩。

9 月 16 日,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村企联建甜糯玉米加工

项目一期投产暨二期开工仪式举行,项目全部建成后,可

年产甜糯玉米 1 亿穗。近日,一些村庄还举办了鲜食玉

米丰收节,如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前八里庄村。

浙江:种植面积 80 万亩

浙江鲜食玉米种植面积常年在 80 万亩,以春播为

主,夏秋种植为辅,春玉米约占 60%,夏秋玉米约占

40%。先后育成了浙甜系列甜玉米、浙糯系列糯玉米等

一批优良品种。甜玉米种植区主要集中在金华、丽水、温

州、杭州的萧山和建德、宁波的余姚等地,糯玉米主要

集中在杭州、嘉兴、湖州、宁波、绍兴、衢州等地。

湖北:种植面积超过 70 万亩

据湖北日报,湖北鲜食玉米种植面积近年在 70 万

亩以上,并有继续扩大趋势。除武汉种植约 17 万亩鲜

食玉米外,黄冈、仙桃等市都在大力发展鲜食玉米产业。

武汉经开区(汉南区)地处武汉西南郊,有着“中国

甜玉米之乡”的美誉,种植鲜食甜玉米有 30 年的历史,连

片设施种植面积达 6 万余亩。

重庆:种植面积近 60 万亩

据报道,重庆鲜食玉米种植面积接近 60 万亩,产

量达 45 万吨,产值近 10 亿元。海拔 200 米到 1400

米均有,形成了“糯玉米为主,甜玉米为辅”的格局,已

在潼南、綦江、奉节、酉阳等地区发展了鲜食玉米生

产基地。

海南:突破 50 万亩

据海南省农业农村厅数据,海南省鲜食玉米实际种

植面积突破 50 万亩(含复种面积),已成为 1 至 3 月

份月供应冬春季鲜食玉米的重要来源地,产业化发展潜

力大。东方、乐东等地大力发展鲜食玉米产业,促进当

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022

年以来,海南省启动农作物商业化育种试点项目,首批

支持海南鲜食玉米重点企业海南绿川种苗公司,加强品

种培育推广,探索建立海南农作物商业化育种机制。

福建:种植面积约 50 万亩

据福建日报,福建省鲜食玉米种植面积约 50 万

亩,并成为建瓯、永安、屏南、漳浦等县市的特色产业。

其中,建瓯是福建最大的鲜食玉米种植主产区。到目

前,全省共有 80 个鲜食玉米品种通过省级以及国家级

审定。涉及鲜食玉米种业的单位有 20 余家,每年为全

国市场提供 300 多万公斤鲜食玉米良种。

安徽:超过 40 万亩

据安徽省农科院,安徽鲜食玉米年种植面积超过

40 万亩,其中加工专用型品种约 8~10 万亩。芜湖无

为市是安徽省鲜食玉米主产区之一,早在 20 世纪 90

年代就开始了鲜食玉米的规模化种植,并催生了多家

从“放种”到“收购”的专业合作社。2017~2022 年,安

徽省玉米产业技术体系组织成员单位结合县域特色开

发地理标志产品(高叶酸、富花青素、低淀粉回生值

等),在黄山市(黟县)、池州市(贵池区)、亳州市(蒙

城县)和宿州市(埇桥区)建立了 4 家现代化鲜食玉

米加工生产线,年产 9000 万穗。

新疆:种植约 30 万亩左右

新疆鲜食玉米种植面积大约 30 万亩左右,北疆种

植区域主要分布在乌鲁木齐市周边、昌吉市、博乐市、塔

第36页

32 现代农产品销售与消费 Agro-Supplies & Demands

城市、额敏县、沙湾市、乌苏市、伊宁市、巩留县,尼

勒克县,特克斯县,北屯市、福海县周边,以规模化种

植、速冻加工销售为主;南疆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图木

舒克市、巴楚县、疏勒县周边,主要以鲜售批发为主。

在新疆市场上应用的鲜食玉米品种均为外来品

种,如京科糯 2000、万糯 2000、博斯黄糯 9 号、脆王

等,疆内鲜食玉米品种市场占有率较低。鲜食玉米品

种类型主要以纯糯玉米为主,搭配白色、黄色、黑色、彩

色等类型,白糯玉米品种所占比例较高。甜玉米品种

种植面积较小,主要以市场鲜售方式,以纯黄和黄白

双色为主,纯白色类型少。加工产品主要以糯玉米整

穗速冻、真空包装加工为主,速冻加工产品占到 70%-

80%,近两年有向真空包装加工倾斜的趋势。

辽宁:种植面积约 20 万亩

据多位业内人士综合估计,种植面积约 20 万亩,主

要集中在沈阳、大连、阜新、辽阳等地。其中,大连

市甜玉米种植品种以双色系列为主。

北京:京郊地区种植约 5 万亩以上,是鲜食玉米

研发高地

北京鲜食玉米种植面积不大,2017 年前后,北京

鲜食玉米种植面积仅有不到 3 万亩,近年来通过种质

创新与新品种选育,截至 2022 年,京郊鲜食玉米种植

面积已达到约 5 万亩以上,并且面积还在持续上升,主

要分布在房山、延庆、通州、顺义等地。

不过,北京是全国鲜食玉米科研育种创新高地,集

聚了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市农林科

学院等国内一流的鲜食玉米育种团队,以及北京华奥

农科玉育种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中农斯达科技开

发有限公司、北京四海种业有限责任公司等多家鲜食

玉米头部企业。可以说全国每卖出 10 根玉米,就有 3

根是由北京选育的。

育种:更新换代与霸榜多年的品种

我国鲜食玉米育种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猛。

甜玉米起源于美洲大陆,20 世纪 50 年代引入我国进行

甜玉米育种研究;糯玉米尽管起源于我国西南地区,但

直至 20 世纪 70 年代我国才开始糯玉米育种;甜糯玉

米是 20 世纪 90 年代我国自主创新选育的一种新型鲜

食玉米类型。

在 2000 年之前,我国并没有“鲜食玉米”这一明

确概念,一直将甜玉米、糯玉米等与高油、高淀粉、高

赖氨酸等类型混称为特用玉米。直至 2002 年,全国农

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专家制定国家玉米品种区域

试验及审定办法,提出应根据玉米的收获物和用途,将

玉米品种分为籽粒玉米、鲜食玉米和青贮玉米 3 种类

型分别进行试验,此时“鲜食玉米”才被国家区试正式

确定和发展起来。同时,我国鲜食玉米也进入快速发展

阶段。

在育种领域,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积累,尤其是近

20 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形成以糯玉米为主,甜玉米为

辅,甜加糯为新增长点的态势。

1、甜玉米:从普甜到超甜、加强甜

甜玉米起源于美洲大陆。1779 年欧洲一支远征考

察队从美洲印第安人耕作地里发现被称作 Papoon 的

甜玉米果穗并带回欧洲,之后逐渐在欧美、亚洲等地发

展利用起来。

美国是世界上甜玉米育种研究开展最早的国

家,1836 年诺埃斯·达林育成第一个甜玉米品种“达林

第37页

Agro-Supplies & Demands 现代农产品销售与消费 33

早 熟(Darlingearly)”。1900-1907 年, 美 国 开 始

对甜玉米育种正式立项。

我国甜玉米育种起步较晚,始于 20 世纪 50 年代,经

历了普通甜玉米、超甜玉米、加强型甜玉米等不同阶段。

普 通 甜 玉 米 在 乳 熟 期 胚 乳 中 含 有 10% ~ 15%

的 糖 分, 为 普 通 玉 米 的 2 ~ 3 倍, 因 此 吃 起 来 较

甜;超甜玉米在采收时期籽粒可溶性糖含量可达到

20% ~ 25%,是普通甜玉米的 2 倍,是普通玉米的 10

倍,主要是还原糖和蔗糖;加强型甜玉米的特点是兼

具了超甜玉米的甜味和普通甜玉米的糯性。在乳熟期

其籽粒含糖量可达到 30% ~ 40%。

——60 年代:第一个普甜玉米品种育成

1963 年,李竞雄、郑长庚两位教授从美国引进

一批甜玉米材料,开始进行甜玉米育种的系统研究。

1968 年,当时的北京农业大学在国内首次培育出普甜

玉米品种“北京白砂糖”,后因种种原因该项研究中断。

70 年代后期开始,甜玉米育种研究又重新开展,并列

入“七五”和“八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

——80 年代起:育种走上正轨,从普甜玉米到超

甜玉米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甜玉米育种逐渐走上正轨。

我国育种家相继从台湾、日本、泰国等地引进一些种

质资源,同时积极进行种质改良与创新,极大地丰富

了我国的甜玉米种质资源。

一系列普通甜玉米品种育成,超甜玉米品种也有

了突破进展。1984 年,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作物所选育

出“农梅 1 号”,这是我国第一个通过省市级审定的

甜玉米品种。1984 年,中国农业科学院石德权研究员

育出第 1 个超甜品种“甜玉 2 号”。1988 年,中国农

业大学宋同明教授培育出全加强甜玉米甜单 5 号,属

于当时最新一代甜玉米类型。

这一时期的主要甜玉米品种:普甜品种主要有,上

海农科院的农梅 1 号,东北农学院的东甜 2 号,广东省

农科院的金穗 1 号等;超甜玉米品种主要有,中国农科

院的甜玉 2 号和甜玉 6 号,东北农学院的东农超甜等。

——90 年代起:研究重点转向超甜玉米和加强甜

玉米

这一阶段,各省份开展了甜玉米育种,广东、上

海、湖北和河北等省份相继进行甜玉米育种立项,研

究的重点转为超甜玉米和加强甜玉米的育种研究。天

津市农业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邵景坡研究员等利用硬

质型和甜质型玉米分离选育成津鲜 1 号,在选育技术

上取得了创新,1990 年通过天津市品种审定。中国农

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育出国内第一个半加强

甜玉米品种甜玉 4 号,1992 年通过北京市品种审定。

这一时期育成的主要甜玉米品种:普通甜玉米,包

括苏甜 8 号、冬甜 3 号和普甜 8701 等;超甜玉米包括

超甜 20、超甜 43、甜玉 4 号、粤甜 1 号、农大超甜 1 号、穗

甜 1 号、农甜 1 号、金银 99 等;加强甜玉米包括中甜

2 号、甜单 8 号、加强甜 16 和京科甜 115 等。

除此之外,绿色超人、郑甜 2 号、农甜 3 号、京

科甜 126、中农大甜 413、粤甜 11 号、粤甜 13 等系列

甜玉米新品种成功选育,水平不断提高。

——21 世纪后:品质有了大提升

各地相继培育并审定了金菲、夏王、申科甜 1 号、金

中玉、金冠 218、粤甜 16、京科甜 608 等优质甜玉米

品种,推广面积迅速扩大。

甜玉米品质越来越好,并具有较高营养价值,消

费者对甜玉米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促进种植面积不

断上升。目前,我国甜玉米年种植面积 600 多万亩,主

要集中在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等地。

不过,长久以来,种质资源匮乏一直是限制我国甜

玉米育种的最大因素。我国甜玉米育种资源主要来自

美国、少部分来自泰国和我国台湾等地。由于资源之

间血缘关系较狭窄,生态类型较单一,相对缺乏耐热、耐

寒、耐瘠薄的甜玉米育种资源。

上世纪 90 年代末开始,我国内地逐渐引进台湾省

华珍系列的甜玉米品种。该系列甜玉米品种具有耐热

第38页

34 现代农产品销售与消费 Agro-Supplies & Demands

性好、品质优和抗性强等特点,在我国广东地区推广

面积很大。但随着消费者对大穗品种的青睐,华珍这

类型的小穗品种逐步失去市场。

泰系品种,是指近年来从泰国引进的热带、亚热

带品种的总称,因为品种数量多,在南方占据的市场

份额也高,形成了明显特色,业内把这些品种统称为

泰系品种。泰系品种穗型偏大,产量高,耐热性好,近

年来,泰系甜玉米品种在南方鲜食玉米种植区域占到

绝对优势,但在低温下抗性不足。

目前,北方加工市场仍以先正达品种占主导优

势,主要包括早熟高品质品种脆王,高产品种米哥和

适应性强的品种奥弗兰等。温带鲜食玉米市场以双

色甜玉米品种为主,包括库普拉、双色先蜜、万甜

2015、双色年华等。

南方鲜食地区品种更新速度快,迭代时间缩短至

2 ~ 3 年,在过去 10 年里,先后不断更新的品种有夏

珍,金中玉、先甜 5 号、泰王、泰甜 88、金百甜 10 号、金

百甜 15 号、广良甜 27 号、亿绿 16 号等。

2、糯玉米:起源于我国西南地区,资源丰富

糯玉米起源于中国,是玉米在 16 世纪传入中国种

植后发生变异而形成的一种类型,胚乳全部为支链淀

粉。中国西南地区是糯玉米公认的起源中心。

1492 ~ 1496 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将玉米

从美洲带回欧洲,陆续传遍世界各地。糯玉米是玉米

在 16 世纪传入中国种植后发生变异而形成的一种新玉

米类型。中国西南地区(云南、广西一带)是糯玉米

的遗传多样性中心,也是公认的糯玉米起源中心。南

方地区人们素有喜食粘食的习俗,在西南地区种植的

硬质玉米发生突变,经人工长期选择粘性突变体而逐

渐出现了糯质类型。1760 年之前的我国史籍就有了糯

玉米的记载。

虽起源于我国、种植历史悠久,但早期种植的多

为农家种,产量低,农艺性状差,我国糯玉米育种及

产业起步较晚。

20 世纪 70 年代,我国开始糯玉米育种,1975 年,山

东省烟台地区农科所从非糯品种衡白多穗中得到糯质

突变体衡白 522,并育成了烟单 5 号,这是我国第 1 个

糯玉米单交种。1989 年,山东农科院成功选育出了鲁

糯玉 1 号。

80-90 年代,我国糯玉米育种处于初级起步阶段,陆

续选育出一些品种,如苏玉糯 1 号、中糯 1 号、垦粘

1 号等。苏玉糯 1 号是我国第一个通过国家审定的优质

高产鲜食糯玉米单交种,由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

所谢孝颐研究员于 1986 年育成,引领我国鲜食糯玉米

产业发展。2002 年以前我国仅有 2 个国审(认定)鲜

食玉米品种:苏玉糯 1 号,沪玉糯 1 号。

20 世纪末开始,我国育种家接连育成了京科糯

2000、沪玉糯 2 号、申糯 2 号、彩糯 1 号、渝糯 7 号、万

糯 2000、苏玉糯 13、川玉糯系列等有区域影响力的品

种,至今仍是许多地方的主栽品种。

此阶段我国创制积累了大批优异种质资源,一批优

良鲜食玉米品种也得以大面积推广应用。特别是 21 世

纪初,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赵久然团队育

成京科糯 2000,连续 10 余年成为我国鲜食玉米主导品

种、种植面积最大和范围最广的品种,显著促进了我国

鲜食玉米产业的进步和发展。河北省万全县华穗特用玉

米种业有限责任公司育成的万糯 2000 成为我国糯玉米

鲜食和速冻加工兼用的主导品种。

据统计,2001-2019 年,我国鲜食玉米国审品种

达 226 个,其中糯玉米(含甜加糯)141 个,占国审

鲜食玉米总数的 62.4%,包括不同类型、颜色、熟期

等。近年来,我国糯玉米种植面积稳定在 1500 万亩以

上,是种植面积最大的一种类型。京科糯 2000,万糯

2000,垦粘 1 号,苏玉糯系列,中糯 2 号,川玉糯系列,渝

糯 7 号,吉农糯 7 号等仍是生产上的主要糯玉米品种。

3、甜加糯玉米:我国首创的一种鲜食玉米新类型

甜加糯玉米是我国自主创新选育的一种新型鲜食玉

米类型。

这种类型品种是通过双隐性或多隐性甜质基因与糯

质基因杂合,自交后代产生显隐性基因分离,从而实现

同一个果穗上同时出现糯质和甜质籽粒。最常见的类型

是甜玉米粒与糯玉米粒的比例为 1:3。

江苏沿江地区农科所谢孝颐研究员在 1990 年提出

利用糯质玉米 × 甜质玉米,在 F2 中分离糯甜基因型,然

第39页

Agro-Supplies & Demands 现代农产品销售与消费 35

后再与糯质基因型回交,在后代果穗上可选择出糯、糯

甜 2 种籽粒的新型甜糯双隐玉米。广西大学农学院吴

子恺先生提出异隐纯合体杂交法,利用不同隐性纯合体

进行杂交,从而培育甜糯玉米新品种。

2003 年,吴子恺育成的白甜糯玉米品种甜糯 13-2

号,是我国第一个通过审定的白甜糯玉米品种。2005

年,育成我国第一个通过审定的彩甜糯玉米品种的彩甜

糯 13-1 号。

2004 年,海南绿川种苗有限公司的甜糯玉米品种

美玉 3 号、都市丽人等白甜糯玉米品种被选育并审定

推广。都市丽人是我国第一个通过审定并大面积商业化

的甜糯玉米品种。

2006 年之后,海南绿川的美玉 5 号、美玉 8 号、美

玉 16,荆州恒丰种业发展中心的彩甜糯 6 号,北京

华奥农科玉育种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的农科玉 368,北

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的京科糯 928、农科糯

336,北京金农科种子科技有限公司的金糯 628,南宁

市桂福园农业有限公司的天贵糯 932 等甜加糯玉米品

种接连审定,并大面积推广,至今仍是各地主栽品种。

其中,彩甜糯 6 号凭借优良的品种特性,一度成为市

场占有率最高的彩甜糯玉米品种。天贵糯 932 凭借口

感和适应性优势,成为极具竞争潜力的新品种。

甜加糯玉米以其独特口感深受消费者喜欢,自问世

以来发展势态良好。较短时间里,甜加糯玉米在全国范

围内快速发展,年种植面积超过 400 万亩。大部分省

区的甜加糯玉米从无到有,占比逐年增多。

中国标签与国际视野

1、规模与市场全球第一

放眼全球,鲜食玉米产量前三的国家分别是中

国、美国、泰国。

中国的鲜食玉米产业,经过 20 多年快速发展,种

植面积已居世界第一位,超过 2500 万亩。在中国,有

300 多个科研院校、种子企业投入到鲜食玉米新品种选

育中,选育和审定的品种数量显著增加,品质提高,种

类增多。我国鲜食玉米品种在过去主要是从国外进

口,随着自主选育能力的提高,国外鲜食玉米品种的市

场份额已经从最高时的 90% 降到了现在的 20%。

在国外,特别是欧美等国仅以甜玉米作为其鲜食

玉米。甜玉米在国外市场被归为果蔬类农产品,是一

种大众化蔬菜,市场需求量很大。

全球甜玉米种植面积约 2520 万亩,主要产地为中

国、美国、加拿大、欧洲、日本、泰国等。其中,亚

太地区约 1500 万亩,北美地区约 600 万亩,欧洲约

300 万亩,拉美地区约 120 万亩。中国超过 600 万亩。

全球各产区特点:中国花色多,市场大;欧美甜玉

米发展早,以大农场和工厂为主,效率导向,美国是

世界上甜玉米研究和利用最早的国家,美国种植的甜

玉米 60% 用于罐头加工、40% 用于速冻加工和鲜穗销

售;法国是欧洲最主要的甜玉米生产国;亚太地区产

业最为丰富;日本品质导向突出;东南亚有成本优势,泰

国是主要甜玉米生产国和供应国,因劳动力低廉,常

年可以生产,其 60% 产品供应国际市场,泰国近年来

甜玉米育种研究发展很快。

糯玉米领域,中国种植面积 1500 万亩,稳居世界

第一。国外以美国发展较快,美国有多家种子公司从

事糯玉米种子销售推广工作,种植面积 400 万亩左右。

1908 年,由美国的传教士 Farmham 牧师在中国

收集糯玉米种子引入美国,后传入欧美国家及世界各

地。美国糯玉米主要用于淀粉生产,利用糯玉米的支

链淀粉制作的食品已有 400 多种,糯玉米淀粉产量占

整个湿磨淀粉产量的 8-10%,年生产能力约 160-203

万吨。随着糯玉米用途的不断扩大,加拿大、欧洲等

地目前也有较稳定的糯玉米种植面积。国际上比较大

的糯玉米淀粉生产商有嘉吉,宜瑞安,罗盖特,泰莱等。

2、糯玉米、甜加糯玉米品种领先国际

我国具有丰富的糯玉米种质资源,创新选育出一

大批优良糯玉米品种,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丰富体现在,颜色上有黄色、白色、花色、紫色、黑

色、红色等,熟期上有早、中、晚熟,用途上有鲜食

专用型、果穗速冻专用型、籽粒加工专用型等资源。

据统计我国育种家选育糯玉米骨干自交系已经超过

200 个,其中白糯 6、BN2、京糯 6、W67、W48、天

紫 1、HE916、WH818、D2-301 等自交系是目前主要

第40页

36 现代农产品销售与消费 Agro-Supplies & Demands

使用的种质资源,丰富的种质资源满足了我国市场对鲜

食糯玉米品种的不同需求,世界范围具有明显优势。

我国糯玉米品种和加工产品均实现了向国外输出

和出口,从品种到产品都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种子

已经远销多个一带一路国家,在泰国、老挝、越南、韩

国都有较大面积种植。尤其是越南每年进口京科糯

2000,种植面积达到 100 万亩以上,占该国糯玉米栽

培面积 67%。鲜食玉米加工产品出口全球 50 多个国家

和地区,受到各地消费者的喜爱和欢迎。

我国糯玉米产品也已成为韩国主要消费的鲜食玉

米。京科糯 2000 于 2005 年通过韩国审定,成为我国

第一个在国外审定的玉米品种。我国年向韩国输出鲜

果穗 5000 万穗。

而甜加糯玉米作为我国自主科技创新培育的一种

鲜食玉米新类型,具有中国特色,在国际上也属于领

先水平。

3、颜值口感兼备,掀起早餐革命

鲜食玉米堪称我国产业发展最快的农作物。

驱动产业扩张的无疑是消费市场的巨大推力。数

据显示,我国每年鲜食玉米消费量达 750 亿穗,人均

年消费超 50 穗。一根玉米鲜穗,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上

班族的早餐首选,成为消费的新贵。

鲜食玉米本身具备丰富营养,它被誉为“黄金谷

物”,属于全谷物范畴,并兼具粮、果、蔬三类食物

特性,营养价值已获得国际广泛认可。在越来越重视

美味、营养和健康的当下,我国鲜食玉米育种由高产

向优质和营养型转变,特色与水果型品种比例增加,专

用加工型品种涌现,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认可。

以鲜穗鲜食为主要消费方式的高端玉米逐渐进入

各地市场。数据显示,在中部区域,由于种植成本相

对较高,消费群体大,鲜穗鲜食约占 90% 以上。在京

津冀地区,90% 为鲜食型品种。

近年来,我国育种家已培育出多种营养强化的鲜

食玉米,如高维生素 E 鲜食玉米、高维生素 A 原鲜食

玉米、高玉米黄素鲜食玉米、高叶酸鲜食玉米、高花

青素鲜食玉米、高赖氨酸鲜食玉米等,颜值口感营养

兼备,消费者有了更多选择。

4、加工量仍在不断扩大

鲜食玉米产品类型多样化,鲜售、加工各具优势,是

重要出口创汇产品和工业原料。通过果穗鲜售、多种

加工品并存,我国鲜食玉米已销售至全球 50 多个国家

和地区。

我国鲜食玉米加工以糯玉米为主,产品主要为速

冻糯玉米穗、真空糯玉米穗、速冻甜玉米籽粒和甜玉

米籽粒罐头等。全国约有 500 万亩糯玉米用于加工,以

每亩 3000 穗计即 150 亿穗。北方地区分布了大量糯玉

米整穗加工工厂。

甜玉米加工量较小,但也在增长。大部分是用于

速冻籽粒、真空包装等加工产品,以做粒和走市场为主。

随着市场扩大和前景看好,许多省市都进行了甜玉米

生产和加工,甜玉米罐头和速冻鲜穗的生产和出口成

为创汇主要渠道。

甜糯玉米基本上全部用于流通。鲜食玉米加工企业

主要分布在北方,河北省唐山、秦皇岛、张家口,黑龙

江省绥化,山西省忻州等地是鲜食玉米加工企业集中区。

仅黑龙江就有加工企业 110 家。西北、东北、华北多地

均在大力投资鲜食玉米加工业。不过,冷链物流、精深

加工仍是鲜食玉米产业的两大痛点,值得进一步关注。

破浪而来的区域品牌

近来,鲜食玉米在各大直播间的热度居高不下,品

牌建设成为许多主产地的头等大事。政府推动,企业

带动,政策联动,各地鲜食玉米品牌建设初见成效。

黑龙江:绥化鲜食玉米、青岗玉米、北纬 47 o 鲜

食玉米

绥化鲜食玉米、青岗玉米坐标黑龙江省绥化市,“绥

化鲜食玉米”是全国首例以鲜食玉米命名的地理标志

产品;绥化市青冈县拥有一块国字号招牌——“国家

级鲜食玉米种植与加工标准化示范区”,以“青冈玉

米糯又甜”为品牌口号,“青冈玉米”率先打造成为

我国鲜食玉米区域公用品牌。

北纬 47 o 鲜食玉米坐标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22

第41页

Agro-Supplies & Demands 现代农产品销售与消费 37

年底,北纬 47°鲜食玉米出场俞敏洪农业直播间,10

分钟卖出 120000 根,成为当晚销量冠军。地理优势加

之在技术及产业链建设等方面的努力,换来高销“战

绩”。

吉林:吉林鲜食玉米、四平玉米

吉林的鲜食玉米品牌打造也不甘示弱。2020 年 7

月,“吉林鲜食玉米”品牌创建计划发布。继“吉林大米”

之后,2022 年 3 月,“吉林鲜食玉米”成功入选新华

社民族品牌工程。

四平玉米坐标吉林省四平市,四平是“中国优质玉

米之都”。“四平玉米”的品牌名声,一是得益于区位

优势,二是积极申报“中国优质玉米之都”、“四平玉

米”国家地理标志性产品品牌及区域公用品牌,做强“国

字号”信用背书,三是倡导玉米主食化战略,四是建立

四平玉米地方标准,五是打造“四平玉米”基地载体。

广西:横县甜玉米、忻城糯玉米

横县甜玉米坐标广西壮族自治区横州市。2023 年

“横县甜玉米”成功注册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近年

来,横州市大力推动甜玉米线上营销,建成电子商务

产业园、双创孵化中心,近千人从事甜玉米电商产业,推

出即食甜玉米、甜玉米汁、甜玉米水晶粽和罐头等各

类产品。

忻城糯玉米坐标广西来宾忻城县。忻城糯玉米历

史悠久,是忻城县的特有资源。忻城县积极打造“忻

城糯玉米”区域公用品牌,“忻城玉米糯香甜,原种

原耕 500 年”传达地域和消费价值,IP 形象为“忻猴王”。

河北:万全鲜食玉米

坐标河北省张家口市。“万全鲜食玉米”是河北省“十

佳区域公用品牌”,2020 年 6 月“万全糯玉米”地理标

志证明商标成功注册,并入选 2022 年农业品牌精品培

育计划。万全处于“京津冀环渤海经济圈”和“晋冀蒙

外长城经济圈”交汇处,鲜食玉米发展潜力仍然很大。

湖北:汉南甜玉米

坐标湖北省武汉市。汉南是全国鲜食甜玉米综合

生产标准示范区,被誉为“中国甜玉米之乡”。2012 年,汉

南甜玉米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近日,“武

汉经开汉南甜玉米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正式成立,是

全区首个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推动汉南甜玉米产业步

入规范化运行、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天津:小熊掰掰

坐标天津市武清区。有着“京津鲜菜园”之称的

天津市武清区,打造了“武清果蔬”区域公用品牌,并

打造了“小熊掰掰”鲜食玉米子品牌。选择小熊作为

水果玉米的 IP 形象:小熊不停地掰,只为更好的一棒。

云南:西双版纳小糯玉米

西双版纳小糯玉米 Q 萌十足,近年来在各大电商

平台、网红直播间爆火。凭其特点还曾上过央视。目

前,西双版纳州正聚焦品牌打造,加快申请西双版纳

小糯玉米地理标志进程,以品牌保护有效保障小糯玉

米的地域性、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西双版纳小糯玉

米将成为新的地标产业。

福建:东游玉米

坐标福建省建瓯市东游镇。2023 年 5 月 28 日,“东

游玉米”公用品牌发布。建瓯举办玉米节,做活“好

吃”与“好玩”结合文章,计划建设多个网红打卡点,谋

划多条观光路线,把东游万亩玉米示范基地打造成为

休闲观光旅游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促进产业融合。

北京:旧县鲜食玉米

坐标北京延庆区旧县镇。2023 年 8 月 12 日,“旧

县鲜玉米”特色品牌发布,旧县镇鲜食玉米展示中心

揭牌。近年来,旧县镇努力打造“华北地区鲜食玉米

产业高地”,深入挖掘商超专柜订单销售、社区团购、线

下商超、电商、直播带货等销售方式,同时与新发地

鲜食玉米大王等达成初步兜底协议,致力于打造环京

鲜食玉米产业基地。

上海:嘉定嘉品

坐标上海嘉定区。嘉定地产鲜食玉米从 2021 年起

全部使用嘉定区优质地产农产品统一品牌“嘉定嘉品”。

由市鲜食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嘉定综合试验站带领建立 6

个核心示范基地,精选国内外优质玉米品种,从种子

种苗、生态栽培、植株管理实行二维码追溯体系。成

立嘉定区鲜食玉米产销联盟,对采收标准、产品标准

和包装标准实行统一管理。

——种业知识局

第42页

38 现代农产品销售与消费 Agro-Supplies & Demands

A

Q 近年来,各地兴建蔬菜大棚的热情高涨。但是,部分地区在建棚

时,往往是照着葫芦画瓢,既没有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也没有考虑

是否适合某种蔬菜的生长,结果出现了很多问题,蔬菜的产量及品质

受到影响,大棚的实用性也大打折扣。

正所谓,种啥菜,建啥棚,今天就以山东和河北为例,为大家介

绍一下如何选择合适的大棚。

山东

1、第五代冬暖式大棚

第五代冬暖式大棚属于下挖式,大后墙,一般下挖两米左右,用

从前面种植面上挖的土堆成后墙,下挖比较深。棚一般宽 13-18 米,高

度 5.5 米以上,一般 7-8 米是比较好的。

优点:建造成本低、冬季保温能力很好,冬季最冷的时候,棚内

基本也能达到 13℃以上,非常有利于深冬蔬菜的生长。

缺点:❶土地利用率比较低,不到 45%。❷下挖的时候容易被

水淹,在排水不畅的地方,不建议建造这种大棚,在水位比较高的地

方,也不建议用第五代冬暖式大棚。

例如在 2018 年夏季寿光遭遇洪水,由于雨水大,不少这种大棚

进水。所以说,排水方便,地下水位比较低的地方适合建造这种大

棚,还要提前规划好排水沟位置。

这种大棚适合种植深冬需要结果的蔬菜。寿光很多种植彩椒的农

户选择这种棚,彩椒如果温度低于 13℃的话,非常容易出现畸形果。

还有黄瓜,如果冬季赶上大冷、连阴天、温度极低的情况下,这种棚

的优势就比较明显,保温能力好,黄瓜产量明显提高。苦瓜、丝瓜、豆

角等也适合这种大棚。比方在留吕镇,第五代冬暖式大棚就比较多。

2、保温大拱棚

优点: ❶ 面积大。宽度在 30 米左右,长度有的能到 200 米,属

于大拱棚 ,盖保温被,和一般大拱棚相比,保温被盖得比较厚,两边

布土保温。西红柿、黄瓜完全能越冬,但是遇到特别冷的时候,产量

看棚种菜各种大棚谁更强?

第五代冬暖式大棚属于下挖式,大后墙,

一般下挖两米左右,用从前面种植面上

挖的土堆成后墙,下挖比较深。棚一般

宽 13-18 米,高度 5.5 米以上,一般 7-8

米是比较好的。

第43页

Agro-Supplies & Demands 现代农产品销售与消费 39

河北

冀中地区是河北设施蔬菜的主产区。和日光温室

相比,塑料大棚投资少、土地利用率高、生产风险低,所

以塑料大棚成为了冀中地区重要的设施类型。

1、“菜立方”式竹木结构大棚

诞生于冀中的沧州青县,该类型大棚支撑当地瓜

菜生产超过 30 年,曾被省内外各地引进和推广。

单栋面积 5 亩左右,南北棚头用撑杆作支撑,棚

内有立柱,棚面东西两侧用地锚连接压丝,由地锚、铁

丝与拱杆、拉杆、架丝杆、塑料棚膜等共同组成网状

一体结构。

每亩建造成本不到 1 万元,使用年限可达 10 年

以上,目前在沧州青县及其技术辐射地区,仍为农户

种植的主要大棚类型。

“菜立方”式竹木结构大棚外部

但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特别是合作社、园区等

新型经营主体的涌现,纯竹木连栋大棚因为立柱多,空

间低矮,机械无法入棚作业,难以实现机械化和自动

化管理。

“菜立方”式竹木结构大棚内部,棚内立柱较多

可能会受到影响。❷ 空间大,运输农资、装菜都比较

方便,省时省力,适合于大面积的种植。❸ 夏天通风

好 、蔬菜长势好,有 4 个通风口 。秋延迟、 早春栽培、越

夏栽培都可以。

缺点:种植越冬蔬菜保温效果相对差一些,有些

蔬菜产量会受到影响。

整体来说,这种大棚土地利用率高,不下挖,不

怕水淹、通风好。实践中发现,用这种保温大拱棚栽

培果树非常好,种植葡萄、樱桃等,相对于第五代大

棚来说,上市并不晚。

3、阴阳型日光温室

阴阳型日光温室

优点:❶ 后墙用新型保温材料比较薄,一般 15 公

分厚就可以,占地不多、不用下挖、双层保温,阴棚双

层保温能调节温度,棚前的温度高的时候,能把温度蓄

热到后面阴棚里来,阴棚里的温度比较高,基本不散

热,棚前散热就补充回去。❷ 四季都可以种植,产量

高、效益好,前面种蔬菜 ,后面种食用菌,后面阴棚里

冬天也不冷,不会低于 10℃,不高于 30℃,冬季种植

食用菌非常好,不用人工加温,可以节省很多的能源。

第44页

40 现代农产品销售与消费 Agro-Supplies & Demands

2、钢架连栋结构大棚

该类型大棚是在“菜立方”式竹木连栋大棚的基

础上,将竹木结构升级为钢架结构,去掉立柱,加高

屋脊,增大空间而来的。其单跨 6.0 ~ 6.5 米,6 ~ 9

连栋,长度 50 ~ 60 米。

每亩建造成本 6 万~ 8 万元,便于机械化操作,适

于观光采摘、品种展示及高端精品瓜菜生产。

钢架连栋结构大棚示意图

3、钢架保温型大棚

跨度 17 ~ 21 米,长度 60 ~ 90 米,脊高 3.8 米,中

间设 2 排立柱,外设保温被及卷帘机。

每亩建造成本 6 万~ 7 万元,内部空间大,便于

机械化操作,由于增加了保温被,保温性增强,春提

前和秋延后时间延长。

钢架保温型大棚外部

钢架保温型大棚内部

4、钢架双拱双膜保温型大棚

外跨 20 米,内跨 18 米,外脊高 5.8 米,内脊高 4.75

米,长度 60 ~ 90 米。双拱覆膜,外设保温被及卷帘机。

每亩建造成本约 15 万元,适于机械化操作,适

于春早熟和秋延后生产,因保温性加强,春提前和秋

延后时间进一步延长。

钢架双拱双膜保温型大棚外部

钢架双拱双膜保温型大棚内部

不同类型大棚保温性能如何?

经测定,4 种结构的大棚在早春 2 月和秋末冬初

(10 月 15 日至 11 月 15 日)的日平均、日最高和日

最低温度均高于外界,钢架双拱双膜保温型大棚的增

温幅度最大,其次为钢架保温型大棚、钢架连栋结构

第45页

大棚和“菜立方”式竹木结构大棚。

秋末冬初 10 月 15 日至 11 月 15 日期间:2 种保温型大棚日平均

温度明显高于“菜立方”式竹木结构和钢架连栋结构大棚,这种差异自

10 月下旬后加大,至 11 月中旬,日平均温度相差 10℃左右。

不同类型大棚适合哪种生产模式?

1、一大茬果菜

适合“菜立方”式竹木结构大棚和钢架连栋结构大棚。

可选择薄皮甜瓜或西瓜,薄皮甜瓜主要选择羊角脆、博洋 61、博洋

9 号等品种。行距 1 米,株距 30 厘米,每亩定植 2000 株左右。采用单

蔓整枝。第 1 茬瓜采收后,隔 1 株间除 1 株,继续在子蔓、孙蔓上留瓜。

西瓜可选用蜜童、墨童等西瓜品种,利用主蔓结瓜。

2、早春茬果菜—秋茬果菜

4 种类型的大棚均适用。早春茬可选择薄皮甜瓜、黄瓜、番茄等,7 ~ 8

月价格较低时拉秧。

秋茬可选择黄瓜、番茄、豇豆等,黄瓜和豇豆 8 月上旬直播,番茄

幼苗 2 ~ 3 片真叶时定植。

3、早春茬果菜—秋茬果菜—冬春叶菜

适合 2 种保温型大棚。两茬果菜同早春茬果菜—秋茬果菜模式,在

此基础上,利用保温型大棚保温性好的特点,冬季至早春加一茬叶菜,种

类可选择菠菜、茴香、茼蒿、香菜等,12 月上旬直播,依生育期和市

场行情等适时采收。

4、早春茬果菜—秋冬多茬叶菜

4 种类型的大棚均适用。早春茬果菜拉秧后,安排叶菜生产,高温

季节选用耐热品种,低温季节选用耐寒品种,种类包括生菜、小白菜、甘

蓝、菠菜、香菜、茼蒿、芝麻菜等。

——中国蔬菜

第48页

44 现代农产品销售与消费 Agro-Supplies & Demands

党的二十大在擎画全面建成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宏伟蓝图

时,对农业农村工作进行了总体

部 署。 全 面 推 进 乡 村 振 兴, 到

2035 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到

本世纪中叶建成农业强国。农业

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

基。品牌强农是经济高质量发展

的迫切要求,是推进农业供给侧

结构性改革的现实路径,是全面

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

代化的重要抓手,是加快建设农

业 强 国 的 必 然 选 择。 农 业 是 基

础,基础不牢大厦不稳。

品牌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

要象征,也是质量强国的内在支

撑。品牌是一个国家竞争力的综

合体现,反映国家创新能力、全

球资源整合能力、产品服务增值

能力和市场控制能力等。品牌也

是对目标客户独特的且持续不变

的价值承诺,是技术创新、文化

创意、生产能力、价值理念和社

会信誉的高度凝结,是消费趋势

和区域经济的“风向标”。

一、概念

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包

括但不限于:名称、用语、符号、形

象、设计、标识或其组合,用于

区分产品、服务或实体,或兼而

有之,能够在利益相关方意识中

形成独特印象和联想,从而产生

经济利益(价值)。

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指在

一个具有特定自然生态环境、历

史人文因素的区域内,由能够代

表区域公共利益的组织所持有、由

若干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按照相关

规定和要求共同使用的品牌。

二、农业品牌政策与时俱进,

引领农业品牌创建创新

政策是发展的助推器。结合

各时期国内外经济发展状况、宏

观环境变化、农产品供需形势和

农业品牌政策演变及标志性事

件,我国农业品牌政策演变划分

为三个阶段:1978-1997 年的探

索 阶 段、1998-2011 年 的 发 展

阶段、2012- 至今的提升阶段。

在 2023 中国农业品牌创新发展

大会上,由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

息 化司、中国农业大学联合编写

的《中国农业品牌政策研究报告

(2023)》发布。农业农村部市

场与信息化司司长唐珂表示,报

告全面阐述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

是新时代农业品牌政策演变脉

络、基本框架和政策措施,分析

了不同发展阶段农业品牌政策出

台的背景、着力点和实施情况,为

各级政府部门不断优化和创新农

业品牌政策提供参考(图 1)。

历年来,制定和发布农业品

牌相关政策的国家部门有:中共

中央国务院、国家发展改革委员

会、农业农村部、国家知识产权

文 贺红霞 北京中农富通农业规划设计研究院

品牌强农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的必然选择

表 1 围绕农业品牌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政策

第49页

Agro-Supplies & Demands 现代农产品销售与消费 45

局等,如表 1 所示。农业品牌政

策体系逐渐完善,品牌基础日益

夯实,品牌营销市场效应更加突

出,品牌帮扶成效逐渐显现。随

着政策的与时俱进,农业品牌建

设贯穿着农业全产业链的发展和

提升,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农业品

牌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

四十年来,我国农业品牌政策与

时俱进,引领农业品牌建设取得

新进展新成效。2005 年中央一号

文件首次提出“农产品品牌”,强

调“整合特色农产品品牌,支持

做大做强名牌产品”。党的十八

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

品牌建设,2013 年指出“要大力

培育食品品牌,让品牌保证人民

对 产 品 质 量 的 信 心”。2016 年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挥品

牌引领作用推动供需结构升级的

意 见》,2017 年 设 立 中 国 品 牌

日,标志着我国品牌建设上升到

国家战略。2018 年确定为“农业

质量年”,发出全面推进农业高

质量发展的动员令,唱响质量兴

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的主旋律。

2019 年开展中国农业品牌目录管

理制度建设(表 1)。

三、品牌培育数量稳步提升,

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农业强国,必须要求农业农

村现代化强。农业强,品牌必须

强。农业品牌发展已经成为推动

农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农业

强国的重要抓手。随着农业品牌

推进机制逐步健全,31 个省市自

治区也陆续出台品牌强农的政策

支持,品牌培育数量稳步提升,全

国省级农业农村部门重点培育区

域公用品牌超过 3000 个,绿色

食 品、 有 机 农 产 品 和 地 理 标 志

农产品认证累计超过 6.7 万个。

2022 年,我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

实 现 5313.8 亿 元, 同 比 增 长 了

一级

单位

市场与信息

化司 部署方向 近年围绕农业品牌建设和提升的主要举措(部分)

农业农

村部

亩连

品牌培育 +

区域公用品

牌打造 + 中

国农民丰收

节 + 农展会

+ 品牌标准

《加强农业农村部展会工作管理办法》、《农业

农村部关于加快推进品牌强农的意见》、《农业

品 牌 精 品 培 育 计 划(2022-2025 年)》、《 支

持脱贫地区打造区域公用品牌实施方案 (2023—

2025 年 )》、《关于做好 2022 年中国农民丰收

节有关工作的通知》、《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

设指南》标准(NY/T 4169-2022)

农产品质量

安全监管司 三品一标 《农质发〔2022〕8 号 农业农村部关于实施农

产品“三品一标”四大行动的通知》

乡村产业发

展司

乡村产业 +

农业多功能

+ 一村一品

《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认定监测管理办法

(试行)》、《关于推介 2020 年全国乡村特色

产品和能工巧匠的函》、《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

划(2020-2025 年)》、《关于拓展农业多种功

能 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关

于拓展农业多种功能 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的指导意见》、

发展规划司 质量兴农 +

三品一标

《国家质量兴农战略规划(2018-2022 年)》、《农

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关

于开展 2022 年“百县千乡万村”乡村振兴示范

创建的通知》、《种植业“三品一标”提升行动

实施方案 (2022-2025 年)》、《关于公布第二

批全国种植业“三品一标”基地的通知》

信息中心 品牌公共

服务

主办中国农业品牌公共服务平台,负责对全国区

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进行收录和推

广

中国绿色食

品发展中心

三品一标 +

绿色食品

隶属于农业农村部正局级事业单位。培育“三品

一标”。印发《绿色食品产业“十四五”发展规

划纲要》

农产品质量

安全中心 质量溯源

搭建国家农产品质量溯源管理信息平台,包括追

溯、监管、监测、执法四大系统、指挥调度中心

和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信息网。全国名

优特新农产品、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等发布

国家质

量监督

检验检

疫总局

中国品牌建

设促进会 信息发布

创建中国国家品牌网、创办《中国品牌》杂志

社,是品牌领域唯一权威信息发布平台;持续发

布《中国区域农业品牌发展报告》、农业区域品

牌影响力指数等年度榜单

国家发展改革委 品牌建设 《关于新时代推进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

中共中央国务院 供给侧结构

性改革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

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

见》、《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

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的意见》、《关于加快推进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的

意见》

国家知识产权局 地理标志 《地理标志保护和运用“十四五”规划》

表 1 围绕农业品牌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政策

第50页

46 现代农产品销售与消费 Agro-Supplies & Demands

9.2%, 增 速 较 2021 年 提 升 6.4

个百分点。在农产品的网络零售

方面,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正在

成为高品质农产品的代表。农业

品牌对产业提质增效和农民增收

带动效益明显增强。

为扩大农业品牌建设的社会

带动力和影响力,国家还推出了

很多农业品牌活动带动高质量发

展和新消费趋势,如中国绿色食

品博览会、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

会、中国国家茶叶博览会、中国

品牌日、中国农民丰收节、中国

农业品牌创新大会等,如图 2 所示。

在这些活动期间,还会同时开展

各类线上品牌营销、品牌活动,将

数字营销与农业产业链融合,完

善农产品营销网络,拓宽营销渠

道,实现精准营销和销售,增加

农民收入,助推乡村振兴(图 2)。

从地区来看,我国农产品品

牌的分布基本呈现东部地区最

多、“三品一标”发展最快,农

业 品 牌 建 设 成 果 丰 硕, 抢 占 市

场 高 地; 而 中 部 和 东 北 部 地 区

其次,西部农产品品牌数量相对

较少,发展最慢的状态,但近几

年品牌意识觉醒,一些养在深闺

人未识的优秀农产品品牌,开始

走出深山和偏远地区,出现在大

众视野,促进产业兴旺、助力父

老乡亲增收致富。从农产品品牌

的种类来看,我国现有品牌农产

品大部分是鲜活农产品,如瓜果

蔬菜、畜牧水产,以及初加工农

产 品, 缺 乏 精 深 加 工、 二 次 增

值的产品,不利于农产品品牌的

进一步发展。从农产品的主体结

构看,我国农业企业的发展主体

中政府部门及行业协会等非盈利

机构所占的比例相对较高,达到

10%-20%,而在其他产业中,该

比例还不到 2%。综上,确定了

我国农产品品牌的重要类型是农

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四、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正在成为品质消费势头

中国当前总人口的 80% 是由

四个世代构成,即 1950-1964 年

出生的婴儿潮、1965-1979 年出

生的 X 世代、1980-1994 年出生

的 Y 世代、1995-2009 年出生的

Z 世代。其中,X 世代和 Y 世代

的人口数量和总收入占比均排位

更高,分别为 3.3 亿人口、3.2 亿

人 口 和 34% 收 入 占 比、28% 收

入占比,如图 3 所示。

品质是品牌的基础,品牌是

品质的保证。四个世代的人口数

量众多,人均收入水平较高,消

费能力较强,有支付高品质农产

品 的 能 力。 随 着 健 康 意 识 的 提

高 和 消 费 升 级, 对 高 品 质、 安

图 2 国家级农业品牌推广活动

图 3 各世代的人口数量、人口占比、收入占比(来源:波士顿咨询公司)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h5电子书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